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数铣实训总结

数铣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10 10:03: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铣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数铣实训总结

篇1

此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得到市、区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培训班上相关领导代表县委、县政府鼓励参加培训人员认真学习,珍惜这次机会,明确了此次办班的目的是让大家一起奔小康,为构建和谐农村增砖添瓦。同时要求老师要把真本事传给他们,要求从业人员要将学到的科技知识用于今后的生产,争做致富的先进分子。在培训班上,后勤服务也得到重视,使学员们有个好的学习环境,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本次活动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都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从而使农村从业人员的实惠更多些。

二、认真组织,构建培训绿色平台

我们在以往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年初召开专门的工作会议,要求将有培训需求的从业人员进行摸底,并将每人基本情况、想学的专业进行登记,汇总后上报。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数量、所学专业进行筛查,最终将确定培训人员名单和培训内容。同时,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局等部门衔接好与培训专业相对应的授课老师,并与老师拟定培训计划,然后下发举办从业人员实用技术培训班的通知。通知明确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的方式。整个培训过程都是为农村从业人员更好地、更舒适地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三、认真教学,旨在学以致用

篇2

一、 培训理念科学化、现代化 

      我们首先确立了以下理念: 

(一)紧紧围绕师德建设这一核心。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敬业奉献" 

这样一个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强化了这样一种认识,即:在承认"知识就是力量"的同时,也认识到道德也是力量,人格、理想、情感都可以产生力量。因此,在全校启动了"树形象、铸师魂"工程,开展了师德大讨论和演讲活动,交流师德经验,加强了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阶段。教师教育的基石和精髓是终身教育理念。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推进培养和培训的一体化进程。同时,教师专业化基本指导思想是以教师发展为本,既要强调教师为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义务,同时也要努力满足教师个性发展、自我完善的价值需要。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师专业发展。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较高层次上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教育素质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抢占信息技术培训的制高点。基于这种理性的思考,我们明确提出了"建网就是建学校"的理念,并成为新形势下开展校本培训的指针。我校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给每个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购置教学应用软件,为实施校本培训铺设了一条宽广通畅的"平台"。 

(四)教师继续教育要迅速抢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头班车。新课改是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诸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完成这样一项艰巨和繁重的任务,教师培训必须先行。我校不定期出版校内小报《春苑》,登载课改信息,发至教研组,供教师学习。  

(五)教师继续教育应以课题实验作为载体和支撑。继续教育必须以科研为先导,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继续教育效益、效率的第一生产力。我校的继续教育一直以"创新教育"、"作文个性化训练"课题实验作为支撑,以阶段性研究性成果作为深化继续教育的动力。重点开展了教师综合素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等培训工作,提出了达标任务和期限。主要是板书、简笔画、word文字处理、表格制作、课件制作。要求教师每人每月10页大楷、4页小楷;简笔画4张;word文字处理每月1000字。每个教师都必须会用1----3件电教器材,期末由学校进行达标测试验收,根据各人的熟练程度、技术水平高低同结构工资挂钩。  

二、目标具体化 

1.对现有教师全部轮训一遍,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基本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普遍完成不少于190学时的培训,部分教师至少接受1次有组织的培训。 

2.全体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大多数教师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能开展不同程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3.建设一支由高级教师、骨干教师、老教师、专业课教师组成的、有较强培训能力的教师队伍。 

三、行动计划化 

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和教师队伍的现状,完成以面向全体教师的全员培训。 

1.新任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0-1年教龄的教师。通过培训,使其巩固专业思想,初步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尽快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2.教师岗位培训 

培训对象:1年以上教龄的教师。通过培训,使教师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提高学历培训 

培训对象:取得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教师。 

4.计算机全员培训 

以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采取专人指导与课余自学相结合。学校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利用每周两次的课余时间进行专题培训、技术指导。同时,老师们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自练,从而使每个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都有所提高。 

强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意义、目的。学校要求所有的公开课都必须运用课件,否则,影响评价结果。平时上课能运用课件的内容要尽量在课堂上使用课件。课后,进行教学反馈时,把课件的制作和运用当作重要的一项内容进行评议。将一些制作水平教高的课件上报参加评比。在刚刚结束的课件制作评比中,我校有课件获省级奖3个,获市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区一等奖5个。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师立足于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画、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  共2页,当前第1页1

四、培训内容与规格的高标准化 

重视教育观念的更新;强调职业道德的培养 , 强调职业道德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时展相结合,以利于教师不断树立新的观念,并进一步形成新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强化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自我发现与自我发展的能力;具备独立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的培训;追踪国内外学科教学的最新动态和方法,具有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五、实施保障化 

(一)有组织保障 校长挂帅,业务副校长主管,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 

做到"五落实"即计划、内容、时间、地点 检查落实到位。 

(二) 制度保障  

(三)管理与评价的机制保障。 特别是与结构工资挂钩,期末考核兑现。 

(四)经费保障 软件、教材、光盘、讲课补助等都能及时开支。 

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广大教师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其次,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阵地,第三,广大教师的终身教育理念已经初步形成,教师们深切地认识到,接受终身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自身生存的需要。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经验已经转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

际行动,提高了教师迎接课程改革的自觉性。  

(二)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运行机制 

目前,我校构建了"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校本培训模式";"集中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与远程培训"有机结合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三)推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进程  

      近年来,我校有多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市级、区级教学大赛活动并获奖。 

篇3

1.缺乏职业意识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投入,职业学校添置了大量数控设备,逐步走出了数控加工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窘境,在增加学生数控机床操作时间的同时,大幅削减甚至取消普通加工的实习时间,忽视了钳工、普车等普通加工对学生职业意识特别是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作用。

2.操作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很多学校虽然添置了大量数控设备,但出于人身、机床安全方面的考虑,学生的实习材料大多还是铝料、塑料,并没有进入真刀实枪的实战,只是把原来在电脑上的模拟搬到了数控机床上。学生到了企业感觉好像什么都学过,但什么也不会做,需要企业重新培养。

3.工艺分析能力基本就是一张白纸有些学校实行从课堂一步到数控机床的教学模式,使得作为数控加工工人必须具备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专业基础、专业工艺知识等不能通过实践得到检验,丧失了理论指导实习、实习中总结理论的锻炼机会,很多学生在离开学校时已经把这些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还给了老师。

4.动手能力差,手脑并用的能力更差在制造业工作,动手能力最重要。但事实是学数车的不会磨刀,学数铣的不会装夹。很多学校把职业技能鉴定也搞成了应试教育,考什么练什么,更有甚者要求学生背程序。虽然在目前的职业技能鉴定模式下,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在毕业前顺利取得数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但企业不认可,学生也没自信,最后转行也就成了必然。

5.质量意识薄弱,测量能力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学校的“60分万岁”跟企业的合格产品完全是两码事,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就要求工人要有很强的质量意识,具备很好的测量能力。会开数控机床,会编制加工程序,不代表就会测量,特别是关联精度的控制。

6.适应、应变能力差企业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岗位调整时发现,由于有些学校忽视专业知识和普通加工实训的教学,学生适应、应变能力极差,不要说换设备、换工种,就是换数控系统也不行,会法兰克的不懂华中,会华中的不知道广数。个别学校甚至给数控设备配上电脑,把手工编程的教学也免了。

二、普通加工实训对数控专业教学的作用

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化的数控机床离不开钳、车、铣、刨、磨等普通加工技术,离开了普通加工技术的奠基作用,数控加工专业教学就是空中楼阁。

1.钳工实训对数控加工专业教学的作用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世纪以后,各种机床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数控加工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大部分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仍是广泛应用的基本技术。钳工作为一种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在数控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特别是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通过钳工实训,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让学生熟悉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习惯。钳工实训需要学生细心观察,反复实践,失败了就从头再来,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最有效。其次,通过钳工实训可以让学生掌握作为机械操作工人必须掌握的钻削、锯削、锉削、铰孔、钻头刃磨、攻丝套丝等基本操作技能,锻炼和提高他们在数控加工中经常用到的画线技能。钳工制作最讲究加工工艺,所以钳工实训也是一个提高学生工艺分析能力的很好途径。再次,通过钳工实训可以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钳工实训可以说是所有机械加工工种中使用量具种类最多、使用最频繁的工种之一,通过钳工实训可以让学生掌握大多数量具的使用和测量技巧。钳工锉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尺寸精度与形位精度的关系,有利于对学生精度概念和质量意识的培养。第四,通过钳工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校装配钳工的实训一般分小组进行,需要学生协作完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协调素质和沟通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装配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常见机构的装配技巧,体验零件质量对装配精度的直接影响,提高常用夹具的使用技能。

2.普车普铣实训对数控加工专业教学的作用数控机床就是在普通机床的基础上加装了计算机数控系统。数控专业开设普车普铣实训,可以为数车数铣技能教学打好基础。通过普车实训,可以让学生对金属切削过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熟悉工件的装夹、刀具的安装、切削原理、走刀路线、技术测量与精度控制、工艺参数等知识与操作技能,使学生对机床切削加工有一个感性认识。普通机床操作是数控机床操作的基础,在学习数车数铣前学好普车普铣技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首先,通过普车普铣实训,可以提高学生操作机床的水平。普车普铣上有多个操作手柄,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眼、脑、手脚的协调性、灵活性,使学生成为身手敏捷、反应快速、动作准确连贯的熟练操作者。而在数车数铣上,并没有这么好的练习效果。

其次,通过普车普铣实训,可以强化学生对切削过程和切削用量的感性认识。一些熟练有经验的车工师傅看铁屑形态、凭进刀切削时手的感觉,就可以判断出有多大的切削用量,判断出切削用量是否合理,这种手感在数车数铣上是学不到的。由于普车普铣加工是开放的,学生可以观察到整个切削过程,更容易感觉到声音、振动,观察到铁屑的形状及颜色等,也容易察觉到机床是否存在事故隐患,对刚性、变形、顺铣逆铣的差别等也有更直观的认识。

篇4

2实训过程中不善于总结

这一点在实训过程中很多学生忽视了,我们大多数学生参与实训,都是第一次告别理论课堂,接触机械加工,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即使在实训过程中完全听懂了,由于没有成文的记录,两三周之后就忘记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把少见、常用、重点和难点、包括自己在实训环节中出现的操作失误等等。实践证明,勤总结和勤记录的学生在实训之后仍然能记住当初所学的知识。

3实训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结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或者说理论知识欠缺

很多学生在实训时体现出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或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深刻。例如:普通铣床实训中铣削六面体要求基准统一,那么对基准面的理解,很多同学都知道大概的意思,但是不能阐述其定义。又如课堂上讲的刀具角度,在实训中针对一把焊接式车刀,绝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判别出前角、后角、主偏角等等,甚至很多学生连主切削刃都不能准确的辨认出来。另外,就是形位公差,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如垂直度、圆跳动、平面度等具体的意义。这方面的内容作为学生入门技能培养的基础知识,必须要掌握牢固。如果能很好的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学习效率一定事半功倍。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改善:

3.1加强几门重要课程的学习

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学习好《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基础》、《互换性与检测技术》等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是机械加工的入门课程,它直接影响到一名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同时,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对实训老师的教课也起到帮助作用,他们能很快的理解老师讲的加工方法,装夹原理等等,促进实训效果。

3.2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学生刚接触机械加工,大多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一般均是按照老师讲的方法来练习,学习方法也基本是处于探索过程中。作为实训老师,应该在实训过程中,结合学生平时实训中的整体表现、接收新技能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结合自己以前学习机加的经验,给学生传授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学习方法,这样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3.3示范讲解时使用书面规范语言且有意识的融入工艺原则

很多学生在实训结束后对刚学完的加工方法、常用工量具名称等等仍然表达不清楚,部分老师讲课、回答学生的问题用语不规范。其实,我们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必然会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那么他们也需要更深入的学习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取得更高的职业技能等级,那么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之外,在口头表达能力上也必须加强,所以我们实训老师讲课必须要规范,并且尽量使用书面语言,这就需要我们作为实训老师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意识的加强专业术语的表述。实训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应把具体的加工方法与工艺原则相结合,这样学生印象较为深刻,也容易理解。例如,普通铣床上铣削平行面的时候控制尺寸,必须要粗精分开,先粗加工去除绝大部分余量,留精加工余量,然后通过测量知道所剩精加工余量,最后再根据余量来精加工,这样给学生灌输的是通过测量保证尺寸而并非对刀来保证尺寸的一种理念。这样学生想到教材学过的知识,这里用到了,也间接的肯定了他们之前的学习效果,其实对学生内在的影响很大。

3.4重视基础项目细节讲解和多项目、广角度兼顾

我们在给学生讲解基础项目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的讲解,例如,我们讲解六面体的加工,铣削的第一个面是基准面,如何控制基准面的平面度作为重点。第二个面是铣垂直面,我们必须讲解清楚如何通过垫圆棒调整垂直度;第三个面我们必须讲解清楚如何用直角尺找正来铣削侧面与侧面的垂直度。学生的实训时间有限,其实如果单个项目的练习非常的熟练也很难,那么我们就可以坚持多项目、广角度的原则,我们在可以给学生拓展讲解“用60°靠板铣螺母、铣斜面主轴扳角度的方法、铣V形槽的方法”等等,通过这些加工方法的讲解,能扩大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的广度增加见识,对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篇5

在实训教学中,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然而,在数控铣实训中,由于数控铣床价格比较昂贵,老师一般不愿意让学生在数控铣床上有自己的想法进行加工,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讲的去做,教师没讲到的,学生坚决不能做。所以,无形中学生就对数控设备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了。针对此种情况,在学生进行数控实训时,教师应先在数控铣床上演示操作,很快加工出一件产品。此时学生会对数控铣实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向往。这时教师强调一些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并带领学生到仿真软件上进行模拟再现,教师将仿真机床所有的控制界面都留给学生,学生可以按动仿真机床界面上所有的按钮,来探究性的操作,在此操作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出现不关闭机床门就操作、对刀出错导致撞工件、撞机床等严重操作错误。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总结哪些操作是安全的、规范的,哪些操作是不安全的、不规范的,学生会对不安全的、不规范的操作记忆深刻,在实际数控铣床操作时,学生不容易再犯类似错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二、内容创新,培养学生专业创新意识

数控实训教学要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创新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数控铣床实训中的对刀,传统教学中通常先教学生以工件中心对刀,后再讲以工件的某一角对刀。这样既繁琐,又容易混淆。笔者经过几轮学生的实训比较,得出如下XD-40数控铣床对刀教学步骤:

工件的左后角为零点:

A、工件装夹(校正—夹紧)—装刀。

B、方式旋钮Mode selection—MDI—PROG—软键MDI—输入“M3 S500”—按“CYCLE START”—RESET。

C、方式旋钮Mode selection—HAN-

DLE—按“SPD CW”。

(a)方式旋钮Mode selection—手摇轮—刀具逼近工件左侧(适中)(Z、X)—Z向上退刀—按OFS/SET—按“坐标系”—用上下箭头键移动光标到G54 01的X处—输入“X+负刀具半径值”—按“测量”键。

(b)方式旋钮Mode selection—手摇轮—刀具逼近工件后侧(适中)(Z、Y)—Z向上退刀—按OFS/SET—按“坐标系”—用上下箭头键移动光标到G54 01的Y处—输入“Y+负刀具半径值”—按“测量”键。

以正向逼进工件时,输入负刀具半径值;以负向逼进工件时,输入正刀具半径值;对已对左后角为零点,改为工件中心的,可在X上输入工件长度的一半(+),按“+输入”,可在Y上输入工件宽度的一半(+),按“+输入”即可。其中在对刀过程中,以刀具逼近工件的方法,要求刀具快速接近工件,但不能碰到或撞到工件,至于X、Y、Z三轴先移动哪个轴,由学生自行练习,得出最佳路径。

三、过程创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1)学生自创课题管理。收集创新课题—师生交流、同学认可—实践加工—作品展示—总结思路—再完善—实训教研组通过—收集到数控实训课题集。

篇6

机械加工实训教学是模具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学生通过对常见普通机床的使用,能熟悉其性能,了解各类机床的工艺特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的认识,并且初步具备使用机床加工典型机械零件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入门阶段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1.深入做好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加强安全意识;2.精选课题,学生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跨过机械加工的入门阶段,所选课题务必能够涵盖常见的机械加工手段;3.精心组织实施,做到实习各个环节有序衔接,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工位和任务。

我校在模具专业学生的机械加工实训方面进行了不懈的辛勤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笔者就自己参与组织模具专业学生机械加工实训教学的体会来谈谈入门阶段的教学组织过程。

一、机械加工实训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参加机械加工实训之前,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这样,在进入机械加工实训阶段以后,才能迅速进入状态,不至于出现准备仓促、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知识的准备。

学生在进入机械加工之前,应该具备制图、金属材料、金属切削等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在进入机床操作之前,应该在专业的安全人员的指导下认真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

(二)技能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进入生产实训场地之前,应该先进行钳工等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实训项目,初步打下动手能力的基础,并且具备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能力。学生在钳加工实训阶段已经学习了钻床等设备的操作和划线、测量等操作,灵活的手工动作将有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机械加工阶段。

(三)安全、文明操作技术。

在机床上工作,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穿戴衣帽。工作服要紧身,袖口要扎紧或戴套袖;女工要戴工作帽;不准戴手套作业,以免发生事故;高速切削时要戴好防护镜。

2.防止刀具切伤。装拆铣刀时,不能用手直接握住铣刀;铣刀未完全停止转动前不得用手去触摸、制动;装拆工件时必须在铣刀停转后进行,使用扳手时注意避开铣刀。

3.防止切屑伤害。清除切屑时要用毛刷,不可用手抓、用嘴吹;切削时不要站在切屑流出的方向。

4.机床保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机床性能和使用范围,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对机床进行一级保养。

5.场地环境。机床周围环境场地应保持清洁、无油垢;零件应妥善放于不妨碍实训正常进行的场所,使用切削液时防止外溢,并及时清理污渍。

6.工量具的保养每天进行,注意校正测量精度。

7.注意做好实训中各个过程的记录,并保管好相应的技术资料。

二、机械加工实训的入门阶段的组织

(一)熟悉将要使用的机床结构和性能。

1.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认识每一种实训涉及的机床的结构,包括其传动机构、运动特点、电气线路,尤其要重点了解铣床的结构和性能。

铣床有多种形式,并各有特点,按照结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卧式升降台铣床、立式升降台铣床、龙门铣床、仿形铣床、工具铣床、数控铣床等。其中,卧式升降台铣床和立式升降台铣床的通用性最强,应用也最广泛。这两类铣床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轴轴心线相对于工作台水平和垂直安置。这些特点学生务必要正确区分。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进行机床加工尤其是铣床加工的准备工作的练习。

(1)分别进行手动进给和自动进给练习,熟悉机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2)选择和安装铣刀。铣平面用的铣刀有圆柱铣刀和端铣刀两种,由于圆柱铣刀刃磨要求高,加工效率低,通常都采用端铣刀加工平面。铣刀的直径一般要大于工件宽度,尽量在一次进给中铣出整个加工表面。在铣床上加工平面时,一般都用机用虎钳,或用螺栓、压板把工件装夹在工作台上;在大批量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使用专用夹具来装夹。

用机用虎钳装夹工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装夹工件时,必须将零件的定位基准面紧贴固定钳口或导轨面;受力的钳口最好是固定钳口。②工件的待加工部分必须稍高出钳口,以防钳口和刀具损坏。③工件一般装夹在钳口中间,检查装夹是否牢固可靠。④装夹的工件为毛坯面时,应选一个相对大而平的面作粗基准,在钳口和工件之间垫铜皮,防止损伤钳口。

(3)用百分表校正铣床机用平口钳的装夹位置,练习装夹工件和调整工件安装的位置,学会对刀操作。进行刀具安装练习。刀具装好以后务必经过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分别进行铣、刨、磨平面的加工练习,熟悉机床操作的基本技能。

(二)练习加工V型块。

在入门实训课题的选择上,笔者通过对历年来机械加工实训课题练习情况的分析,最终选定了V型块这一典型的课题。这主要是因为V型块的加工形状比较能反映机械加工常见工艺手段的运用,且难度适宜。

1.毛坯的处理。采用翻砂铸铁件作作为毛坯件,检查尺寸合格与否,钳工简单加工去除锈迹和污渍。

2.刨床粗刨六面体52×52×37。

3.立铣加工六面体50.5×50.5×35.5。

4.平面磨削加工六面体50×50×35。

5.卧铣加工中间5mm工艺槽。

6.铣削两侧V型斜面。注意将立铣头调整为45度倾斜。

7.铣削两侧30×8沟槽。

8.铣削下方305沟槽。

9.铣削T型槽。

V型块形状如下图所示。

(三)机加工实训入门课题完成情况的总结。

对学生加工完的工件按照完成的质量情况进行评分总结,对评分方案教师应该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工艺方案中各个环节的顺序和衔接过程是否正确。

2.划线、测量是否正确。

3.工夹具的使用是否正确,工件装夹是否合理。

4.对刀调整的正确与否,有无撞刀等明显误操作现象。

5.工件图样上标注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完成质量。

6.安全文明生产要求是否达到。

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教师应对学生完成质量作总体评估,分析其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及时作实训总结,巩固知识。

三、机加工实训入门阶段后续环节的衔接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已有的初步加工能力,在入门实训结束以后教师应侧重安排好相应的后续综合加工课题。综合加工课题应考虑到前面已学的加工手段的运用,并且结合模具专业的特点,设计出模具加工中典型的型腔加工课题。对课题的工艺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充分综合利用前面已有的机床加工工艺,让学生在相当于实战的加工情境下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具备从事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能力,并且为后续模具设计及加工和模具制造工艺学等课程奠定工艺认识的基础。

四、结语

我校在多年的模具专业的教学中摸索出的一整套模具专业机械加工实训的组织实施方法,经过历届学生的实训效果检验,以及和兄弟学校的交流,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教学实践的丰富,我校这种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巩固。

参考文献:

[1]成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冲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篇7

1.教材缺乏系统性,课程交叉内容多,特别是专业课,例如《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编程》《机械制图》和《公差与配合》《机械基础》有大量内容重复,课程体系不够精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2.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脱节。在以往的教学中,上课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分开,上课的老师讲工艺和编程,实习老师主要是数控机床操作训练,各教各的,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脱节。

3.现行课程体系有强调操作而排斥知识的重要性的倾向,学生的学习潜能没能充分发挥,基本功不够扎实,技术实践能力较差。现行课程体系力求在培养操作工,而不利于培养高级一体化应用性人才。

4.实践教学环节脱离工厂真实环境,一些实践性强的实验、实训设备由于缺乏技能型教师和真实的工厂生产环境,没有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作用。

二、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是:以课程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突出“新、精、实用、高效”的特点,以能力为中心,创建一个知识结构完整,具有应用性、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所谓课程体系的新就是指要反映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反映一体化专业新技术;课程体系的精指课程设置简捷而无冗余;实用指课程设置能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高效指要求学生学习本专业效率要高。其思路如下:

(一)一体化课程体系应注重基础,强化基础课程的应用

将《公差与配合》《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专业基础课整合到一起,把《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以及《数控加工技术实训》三门专业理论与实训课整合到一起,编制了适合我们教学的校本教材《专业理论综合教材》《数控编程与加工》,正确地解决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生产实践所需知识综合性的矛盾,避免了讲授知识的重复性。

(二)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应突出学生技术实践能力培养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存在把能力本位理解为操作本位和把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解为反复操作训练的误区。学生见习的多,实习的少,重复的操作训练多,综合的技术实践少。所以一体化专业不能仅仅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应该突出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满足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要。

(三)改进实验、实训的投资方式,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作用

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化,以学校企业双赢的方式,将有些实验室、实训基地建立在企业。如是一则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二则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三则盘活学校的实验投资,四则巩固了“校企结合”的共同利益基础。

(四)以“基础+项目”的模式构建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现行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操作训练四部分组成,该课程体系结构除了削弱了基础外,课程交叉内容多,专业课程内容空泛、针对性不强。鉴此,我们提出了一体化专业“基础+项目”的课程模式。基础课以课堂教学加实验的形式授课,项目(训练)是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根据岗位的要求开发训练项目,由学生根据择业意向和兴趣选择他所需的项目,从而保证按学生和社会的需要设计教学。如旨在培养数控车工的数控车削加工项目应在数控车床结构认知、数控车床的维修、车削工艺、车削刀具、夹具、量具和数控编程与操作等方面都得到训练。

三、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1.学生分组。我们采用动态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编入不同小组,比如数控操作实训工作任务中,我们共开展了三个兴趣小组数车小组,针对的是对数车编程技术有兴趣的学生,数铣小组,针对的是对数铣编程技术有兴趣的学生:加工中心小组,针对的是部分数车数铣学习较好、对加工中心感兴趣的学生。编入小组后并不是不能改变,每个学期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可以调整改变加入其他的兴趣小组。

2.教学内容重组。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项目和专业发展项目,基础项目是不论任何专业发展方向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专业发展项目是对某个专业方面有兴趣的学生才要求掌握的内容。在吃透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将任务层层分解,按其包含的基本技能,划分为三大工作任务:金工实训工作任务,仿真实训工作任务,数控操作实训工作任务。三大工作任务中,金工实训任务为基础任务,模拟实训项任务和数控操作实训任务为专业发展任务。具体内容包括:

(1)金工实训工作任务。包括普通钳工、普通车工,普通铣工实训任务,金工实训任务要与技能考证相结合,突出以车工中级为重点,其它工种及更高级别相接合。

(2)仿真实训。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车、铣、加工中心的基本编程和操作,初步掌握数控加工艺。主要包括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编程基础、数控基本操作过程、仿真加工等。

(3)数控操作实训工作任务。该任务是所有实训任务的重点,因此所占用的学时也相应较多,对于数车、数铣和加工中心的要求是一致的,即达到在等级工考核所允许的操作时间范围内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3.一体化施教。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把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一致化,通过学生完成一项或几项具体的任务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比如在仿真实训工作任务中,我们把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小活动(如外径粗车、成型加工、孔加工,螺纹加工等)。对每一个活动,我们把学生分成小组,交代任务后,各小组从熟悉图纸开始,编制加工工艺过程,编程,软件仿真加工,每小组都完成后,开展班级大讨论,各小组组长介绍本组的切削方法,考虑了哪些方面,有什么优点,都介绍完了,全班同学投票决定哪一小组工艺最能达到精度要求,编程最简单,切削最经济。老师最后再作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4.反馈评价。每次施教之前,教师都会提出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对每个小组及每位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反馈、总结、评比,评价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

四、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收获

1.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作为中职学校,办学宗旨决定着学校既不能重理论、轻操作;也不能只抓技术,不讲理论。而应该统筹兼顾地处理好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关系,推行一体化教学法。

2.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过去,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别由不同教师担任。往往是专业理论课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差而实训课教师理论水平低。为了做好一体化教学的准备工作,我校有目的地输送一些理论课教师到北京和深圳、常州等技师学院参加培训,到南京和苏州的一些企业培训: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培训实训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并且将他们安排在一起备课,有目的地开展教学研究,交流经验,探讨问题,让他们知识互补。

3.加强了教材的专业性。采用一体化教学,我校所编的校本教材是专业课教材建设的一次大变革,打破了现有的教材体系,加强了专业性,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4.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一体化教学法的实施,从设计零件、绘图、安排加工艺、选择刀具、编写加工程序到程序的输入、工件的加工,全过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使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得到综合运用,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积极性大大地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更加牢固,毕业生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

五、结语

培养出基础扎实、技术过硬的应用性人才,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为了构建“新、精、实用、高效”,以技术实践能力为中心,知识结构完整,具有应用性、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的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基础+项目”的课程模式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l):26-28.

[2]汤振宁,梁日辉.高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7,(4):13-14.

[3]王增杰.构建职校数控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J].机械职业教育,2007,(12):25-26 .

篇8

21世纪是高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做法,已经远不能满足数控行业发展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当前数控行业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工人,而中等职业学校恰恰是培养此类人才的。这就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传授基本操作技能知识,为学生在日后提升知识层次打基础,而且要在技能应用或社会岗位实际操作上指导学生做好准备。笔者结合自身的数控铣实习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数控铣实习教学模式。

先做后学,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先做后学,即在实习课上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进而学到知识。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刻板教学模式,变为少灌输,让学生多活动、多练习,让学生主动探索,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观察、思考、实践、讨论等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去交流,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实习训练的有效性,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我校立足本校实际,深刻认识现行教学现状与时展要求和肩负输送“合格+特长”专门人才重任的差距,积极寻求理论支撑,深入研究论证,大胆改革实践,努力探索“先做后学”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教师有目的地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实习环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熟记教学内容,并提出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的知识连贯起来,并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其操作程序主要分为:创设情境实践探索发现问题概括疏导巩固应用。在数控铣程序编写第一行用到的G54G40G49G80G90G17指令,不必要求学生开始学编程时就详细理解各个指令的具体含义,只需让学生记住这个固定模式直接写程序,在以后的练习操作中再慢慢理解掌握。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就能在实践的基础上轻而易举地使学生理解。“先做后学”教学模式是认真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一条有效途径。

指令讲解做小实验,效果事半功倍一切自然科学都来源于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的基础上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总结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当今时代的高科技,无一不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作为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要方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实习时间短,内容多,对于一些理论性、概念性较强的问题,教师不可能有足够时间讲透。在讲课时巧妙地引入一些小实验,将会更加有效果,如讲刀具半径补偿G41、G42指令时,以铣削孔做实验,在同一工件平面上,先逆时针走刀用G41左补偿铣第一个孔,然后把补偿取消再铣第二个孔,最后用G42右补偿逆时针走刀铣第三个孔。让学生观察测量出三个圆孔的尺寸异同,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再让学生先总结两个补偿的区别,最后由教师进一步讲解补偿的概念及使用方法。还可带领学生利用半径补偿指令铣削方形工件外轮廓,进行补偿实验测试,分析补偿所加的位置不当造成产品有缺陷、机床报警、轮廓尺寸变小、走刀走到一半停止等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容易理解、印象深刻。

启发性教学——“八卦”铣削与学生能动性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礼记·学记》对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有过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即: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在指导学生数控铣实习过程中,教师应竭尽全力去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对铸造的兴趣。笔者在指导铣削实习时发现,学生最喜欢铣削“八卦”,通过精心设计,学生愉快地自选刀具,装刀及安装工件,了解“八卦”的加工特点和工艺,自己编制工艺,成功地加工出表面光洁、精细的产品,能使每个学生都深刻认识到数控铣削的重要性,从而乐于动脑思考加工工艺,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注重学校实习教学与工厂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数控铣实习教学过程中,要与工厂生产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尽快将所学技能和生产实际相结合。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特别是一些常用零件和零件上的一些工艺结构不易讲清楚,但在现场讲解则一目了然。也可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到工厂参观,对学生进行生产认识教育,使学生不仅会编程还知道在加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及操作目的是什么。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实习设备,我校通过校企合作,促进数控专业向以基于项目学习的创新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并发挥学校教学、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研发场所,实现双赢。我校与盐城液压机械厂的校企合作项目是“有热再生空气干燥净化装置控制器”,与盐城精艺网络机柜厂的合作项目是“网络机柜”,与盐城第五机床厂的合作项目是“X5035电气控制”。在项目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企业设计项目、专利发明创造等贯穿于教学环节之中,就构成了一个学校——企业——社会贯通的现代教学链,形成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应用性设计能力的课程体系。通过这种校企间的全方位合作模式,不仅让学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还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不断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不仅推动了项目本身的研究进程,而且促进了校企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

课堂内外结合,营造学习数控技术的良好氛围在保证正常课堂实习教学的前提下,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将课堂实习教学和课外训练相结合,实现了实习课堂内外的统一与协调。学校免费为有电脑的学生安装数控仿真软件,供他们在业余时间学习、复习和研究。数控仿真室课余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方便学生学习和做作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给学习扎实、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达到以点带面、全员提高的目的。

在学生中组织数控铣研究小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各班动手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组织起来,打造成若干攻关小组,由数控专业教师带队进行常规指导,并给每组下达任务进行数控研究课题的开发,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有计划地制成VCD教学光碟,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供学生学习,并将之装入数控实训中心的计算机,供学生自主学习。这给学生创造了更广泛的学习空间、更便利的学习条件,学生可以戴上耳机,边看边听,同步学习制图、编程和仿真加工。比如,UG数控铣自动编程教学片、UG数控铣鼠标加工数控自动编程教学片、Master CAM数控加工中心自动编程教学片、西门子数控铣操作VCD教学片等课题的录制和安装,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参与其中,使数控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数控铣编程与操作实习应用性很强,能够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这门课程中的技能,并能够使用这些技能为生产制造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产业工人。数控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学科,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教学中研究教学,在搞好各相关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优化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合格的数控加工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林思宁.体验式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苏宏志,王彦宏.从数控技能大赛看数控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3).

篇9

第一阶段:普铣实训

这一阶段是学习数控铣床不能逾越的过程。学生在普通铣床上实习、练习对刀,熟练操作铣床,从加工平面、外轮廓、内轮廓、内槽开始,逐渐接触到螺纹各部分的尺寸计算和加工,曲面的加工.在这一过程中深刻理解刀具对切削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切削三要素Vc、ap、F在加工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工件质量的影响,掌握铣床的加工方法。掌握切削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其他使用方法,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安排加工工艺过程。同时还须让学生知道只有完成这一阶段的实训任务,将来才有可能在数控铣床上所编制的加工程序更为合理和实用。

第二阶段:仿真实训

第一阶段的实训后,对学生进行技能考试。操作达到要求的学生到计算机房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的练习,同时也能促进未选中的学生努力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如何选择刀具、设置刀补、详细地讲解每个过程。

在编程铣削平面时.可用两种方式:(1)在轮廓线的延长线上找出下刀的安全点(P点),让刀具沿着工件的刀具半径方向切入(建立刀具半径补偿G41/G42)和切出(取消半径补偿G40),用G01直线插补完成切削加工;(2)在工件轮廓上垂直下刀,法向方向切入和切出(通过坐标点的偏移值),用G01直线插补完成切削加工。同时让学生比较哪种方式更为简单和实用。

在孔加工中,通过对这些固定循环指令的使用,可以在一个程序段内完成某个孔加工的全部动作(孔加工进给、退刀、孔底暂停等),从而大大减少编程的工作量。G81指令常用于普通钻孔,刀具在初始平面快速(G00方式)定位到指令中指定的X、Y坐标位置,再Z向快速定位到R点平面,然后执行切削进给到孔底平面,刀具从孔底平面快速Z向退回到R点平面或初始平面。G82指令在孔底增加了进给后的暂停动作,以提高孔底表面质量,如果指令中不指定暂停参数P,则该指令和G81指令完全相同,该指令常用于锪孔或台阶孔的加工。所以,学生要掌握各自的加工特点及适用范围,并根据工件的加工特点和工件要求的精度,正确灵活地选用这些切削循环指令,然后编制加工程序,并自动加工。

第三阶段:数控加工实训

在数控仿真软件加工出合格工件的同学先到数控加工中心上进行编程加工。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加工中心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可熟练操作机床,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根据工件的材质,选用刀具,刀具的参数设定也不相同。经过普铣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2)学生编制的程序要先经过图形模拟加工,程序正确后再进行对刀加工。(3)在首件加工中合理使用程序暂定MOO指令,在精加工前对工件进行测量.看是否需要调整刀具半径补偿参数,最后加工出合格的工件。(4)重点突出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装夹方法的选择、程序编制,调整加工和检验,如果有缺陷,应找出原因并修正。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这一过程,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加工的工件,按小组进行互评。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会对对方的工件一丝不苟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综合性的评价,或者让学生保存自己满意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如此,学生能全面了解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深刻理解加工原理、机床工作过程、编程方法及制订工艺的原则。能够对数控机床加工中出现的常见故障予以解决,对将来从事数控工作上手快,操作规范。更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

篇10

1我国机械加工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

对于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机械加工专业而言,坚持贯彻集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了该专业的核心综合能力,对素质实践教育原则更加重视,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为了有效提升职业学院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效果,转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态度。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已经对校内一些机械加工类专业的理论教学设置了相应的实训教学[1]。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向学生演示动手和实训来帮助学生在复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1.2加强培养专业核心和综合能力

对于职业学校的机械加工专业而言,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是一个贯彻始终的培养过程。对于机械加工专业而言,其专业核心能力指的就是机械加工机床的操作能力。而在进行综合能力训练、课程设计以及实训等模块的时候,还应该适当地人为设置一些故障排查和缺陷分析子任务,以此来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实际性问题,保证总体方案能够顺利设计实施。

2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有效课堂的创建措施

2.1提升实训项目的设计水准,适当拓展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学

在目前我国职业学习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学过程,教师不仅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引导,还需要借助一系列措施来激发学生对实训教学的兴趣[2]。所以,职业学院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需要现结合教材实际内容来研究教材知识点中传达的思想,并通过针对性的干预将一些相对较为落后的技术进行适当的完善,此外教师还需要及时收集相关素材、资料和图片等数据,同时还需要结合相关资料制作出相应的可见,以此来为学生介绍加工技术的先进性,保证整个设计的独创性都能够得到提升,保证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的整体效果都能够得到提升。比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积极采用当下的实训技术,尝试借助自己的力量来生产出所需的工具和物品,在实践过后,学生还可以把自己加工的物品带回,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距离,促进了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的统一。比如:教师在进行典型零件加工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需要首先确定出实训的教学课题是平面、轮廓以及槽加工,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先总结出上一次的加工工艺和操作步骤。其次,教师可以先出示实训案例,例:由平面、轮廓以及槽组成的几何形状为平面二维图形的零件。该零件毛坯为100×100×20的板材,采用材料为工件材料。各个工序刀具和切削参数选择如表1。将所需数据给予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去独立探索,探索结束之后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实习生自我探索能力。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于职业学校而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一批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3]。因此,身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一定要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的实践性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另外,机械加工专业教师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理论实践结合一体化教学的体系。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把所有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每一个小组负责特定的不同项目,最后教师在将不同小组之间的任务进行随机调换。但教师需要保证的是,小组之间的调换并不是一种机械的调换过程,在此之前教师需要将实训项目内容详细地解释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善理论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4]。另外,教师还需要完成的是尽可能地减少理论教学并增加一部分实践类的内容和集体探讨类的项目。此外,在进行实训的时候,不仅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置出一系列的需要经过独立思考探索的内容,设置好内容之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实践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外,在实训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独立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技巧,以此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5]。比如:教师在进行典型零件加工实训教学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需要先引导实习生充分复习平面、轮廓以及槽加工刀具的特点,其次教师在进行加工方法的指令教学,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强化知识。之后教师学生就能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保证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2.3适当调整加工实训教学措施,更新教学内容

另外,我国职业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还需要与当下社会对技术类人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以此来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状况来进行实训课程的设置。通过保证实训课时量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机械加工的实训大纲,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体系的调整,促进考核评价模式的最终建立。另外,教师还需要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革,不仅要辅助学生进行现代化科技内容的学习,还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得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够得到提升。另外,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还需要积极创新针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可以将考核的内容分为:实训记录、表现评价、实训纪律、实训总结报告、理论知识运用以及操作能力等多个层面,以一种多样化的方式来保证整个评价过程足够真实[6]。这样也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促进了加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比如:教师在进行毛坯尺寸长×宽×高为100×100×28m的材料Ht200零件实训教学时,在分析该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编写加工程序及主要步骤为分析零件图工艺———确定装夹方案———加工顺序确定———切削用量选择。首先是分析零件图工艺,由于该零件是由平面和外轮廓组成的,而外轮廓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6.3,由此可知采用铣粗一精铣方案。其次,就是确定装夹方案。在确定装夹方案的时候需要结合零件特点,来进行上表面加工,用平口虎钳对外轮廓进行定位。然后,下一环节就是确定加工顺序,这一环节一定要按照“基面先行先粗后精”的原则来进行加工顺序确定,也就是粗外轮廓铣削———精外轮廓铣削。最后就是切削用量的选择。保证铣削外轮廓时留0.5M0M的精加余量,剩余的一次走完粗铣。在确定主轴转速的时候,可以先查确削用量手册,硬质合金铣刀加工铸铁时的速度为45~90m/min,然后结合铣刀直径和公式来计算出主轴转速并将其填入工序卡片中。

2.4积极打造双师机械加工实训教师团队

对于我国的职业类学院的教育质量来讲,保证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而职业学校想要创建双师队伍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双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度和个人素质。所以,职业学校想要保证机械加工实训教学的整体效果,就一定要积极培养出一支专业素养较高的双师教师团队,同时学校还需要针对传统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教师问题进行及时的改善,加强对学生个能技能的考察,以此来提升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师的个人技术水平,保证教师实践水平能够得到提升,有效推动实训教学工作的展开。

2.5创建一种全新的合作教育模式

经过了教育改革之后,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社会的人才需求。同时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教师开始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尤其是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当下职业学校教师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将企业和学校进行有效融合,是一种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教学模式,提升了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果。职业学校在实行校企合作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本区域内的企业来创建出学生的实训基地,基地创建好之后学校就可以将学生送到实训基地,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生产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也能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养成一定的经验,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2.6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最后,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为主来开展[7]。保证以学生的个人利益为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合理调整教学,尝试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主导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当下我国职业院校的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展开了研究,通过分析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为创建机械加工专业的高校实训课堂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紧跟社会发展脚步,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谷东伟,李奇涵,崔高健,等.基于案例教学/研发过程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07):212.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140-02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特别是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数控理实一体化教学符合数控技能学习的特点。那么当前中职数控专业项目教学情况如何呢?以下是笔者近年在部分中职学校数控项目教学课堂的所见所闻:

镜头一:在韶关地区某职校数控车车间,两名老师带着约40多名学生进行数车加工操作。每台机床有学生6-8人,但实际在工位上认真操作的学生仅2-4人,其他的学生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在聊天。

镜头二:在某沿海地区一职校的数控铣车间,两名老师带着30多名学生进行数铣加工实训,老师在每台机床上安排一名学生操作,其他的学生则坐在车间角落的大台边上,有的聊天,有的无所事事,只有少数学生在编程。

从上述课堂情况来看,尽管老师布置了学习任务,并极力纠正违反课堂纪律学生的行为,然而却力不从心,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实际上当前中职项目教学举步维艰的状况非常普遍,教学效果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一、中职数控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实施难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职数控项目教学实施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项目的角度予以分析:

1.在实施项目教学时生搬硬套,脱离了中职学生的学情。笔者曾经按项目教学法的描述实施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评价,试图让学生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发现寸步难行,教学效果甚至还不如传统的实训教学。因为开展项目教学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而大部分中职生在初中阶段时就已经“掉队”,主动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薄弱,这些学习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和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在学习数控技术这种综合性的学科时会遇到许多的障碍。这也是为什么项目教学在高职院校开展得热火朝天、有声有色,而在中职学校却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践证明,如果在实施项目教学时生搬硬套,脱离中职生的实际情况,项目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基于上述分析,在项目教学的开始阶段应以学生的初始能力情况为依据,先把学生引入门,把他们从初级阶段带入更高的阶段,顺序渐进的为实施完整的项目教学铺平道路。

2.现成的项目本身存在先天的不足。项目是知识和技能的载体,项目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败。目前有不少数控项目教程是由若干个数控加工案例拼凑而成的,其中不少项目本来就不是针对项目教学设计的,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在此以某个案例进行分析(如图1):

该零件图有外轮廓2个、凹槽1个,在学习外轮廓编程加工内容时(假设5人为1个学习小组),老师讲解其中1个外轮廓的编程,仅剩下1个外轮廓留给5个学生,极易滋生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出现前述两幕镜头中部分学生没事干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可见设计适合小组学习的项目势在必行。

3.大班制教学不利于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开展。中职学校班级规模较为庞大,甚至有些学校的数控班人数达到50人以上,由于数控设备成本高、数量有限,再加上师资有限,所以大班制模式下的项目教学的学生参与度偏低、教学管理难度高、教学过程较松散等。

因此,研究如何解决大班制给教学带来的困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4.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缺失。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但在中职项目教学中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作用。造成评价促进学习作用缺失的主要原因:一是评价内容单一,只重视结果的评价而不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只重视知识技能的评价而忽略职业道德素养的评价;二是评价方式单一,只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不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缺乏语言激励和情感激励。

二、中职数控一体化项目教学实施策略

针对当前中职数控项目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采取了以下对策:

(一)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分阶段开展项目教学。针对中职生初始能力不足、综合素质欠缺的情况,将数控项目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入门阶段。这一阶段的项目是以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学习型项目,主要任务是把学生引入门,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编程加工方法等。

2.巩固提高阶段。巩固提高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强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一阶段的项目依然属于学习型的项目,但已经具备工作任务型项目的雏形。

3.综合应用阶段。通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也积累了一定的项目学习经验,此时开展较完整的工作任务型项目教学将水到渠成。

(二)合理设计项目,确保人人有“活”干。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合理设计或选择项目,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足够的工作量,确保人人都有自己的加工任务。在此以我设计的数铣入门阶段的凸台类零件图为例,说明如何使项目满足小组学习的需求(图2):

该零件共有凸台特征9个,除去1个由老师讲解外,剩下8个凸全满足2-8人小组的分工需求,人人都有“活”干,与之前的图1相比,图2明显更有利于教学。

(三)项目难易程度要适宜,让人人都能把“活”干好。确定项目时,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握好项目的难易程度,使学生在付出一定的努力后都能把任务完成。我在实践中采取以下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先用较容易的项目激发学生的信心,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情逐渐调整难度;二是同一个项目中有难度不同的任务,可以兼顾个体的差异。

(四)工种组合实训是实现大班实训小班化的有效途径。大班制的数控实训,小组人数普遍较多,不利于开展教学,采取工种组合实训可以实现大班实训的小班化,例如:数控车铣组合实训、数控加工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的组合实训等。在此以数控车铣组合实训实施流程图为例说明具体的实施流程:

(五)发挥评价促进学习的积极作用。评价是项目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使学生找到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评价应该是具体的、全方位的:一是要有记录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具体评价指标;二是要充分发挥语言激励和情感激励的积极作用,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就是一个学生进步的台阶;三是集中评价与分散评价相结合;四是技能评价与职业道德评价相结合;五是个体评价要与团队评价紧密结合,既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自评、互评。

三、保证项目教学顺利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必须对教学的全程进行引导、监督和辅导,做到分工到组,包工到人,使项目教学由原来的“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2.注意转化“厌学”的学生。每个班级都有“厌学”的学生,厌学表象背后隐藏的是学生学习信心的极度缺乏,要给这些学生“压”任务并辅导他们完成任务,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丢失了信心,就要他们在学习中把信心重新找回来。

四、结束语

我们的项目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还会有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出现,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朝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向不断总结和改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自身实际的项目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