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05 04:16: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学教学反思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数学教学反思

篇1

依赖经验学习生活是许多人的心态和处理办法,然而经验本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数学实际当做一个操作性活动,换而言之即依赖现成经验或套用已有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和对应的练习使之自动化。这种教师的教学决策成为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的教学活动,谓之“经验型”,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师生之间在基础知识、活动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显得自负而不可靠的,甚至错误。

二、反思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现行教育要求教育教学理性地发展,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为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理智性。因而“教学反思”成为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

对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如何展开?当然是对数学概念要有反思、对怎样学数学也要有反思、对如何教数学更是要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了解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不仅仅是能“做”,更重要的是要能“教”,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不能是单纯的掌握,而应从其逻辑、历史、关系等方方面面展开反思。或者说,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对数学的思考:怎样为学生准备数学?就是要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角度解释有关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先生走进数学课堂时,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做“一张白纸”、“一个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往这些“白纸”上“挥毫泼墨”、向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琼浆”,因为师生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二者对同一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大相径庭的。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这是累积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最有效的方式。

3.对教数学的反思

老师教得好,学生当然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是否一概如此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在课堂、评作业、讲试卷、解疑析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说明白了,学生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能够灵活应用独立完成了。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地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却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以致不会变通,达不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教学反思的多视角性

1.自我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个重要参照,每个人都做过学生,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地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以学论教”的今天,尽可能的结合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动起来: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使课堂活起来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如学习函数时,谈及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手机的消费额及销售中的最大利润等。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故而给学生允许范围内的最多时间讨论思考是必要的。

课前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可说是天衣无缝,然而课堂中的随机事件往往让诸多同仁有“计划不如变化”的感觉,此时的应急反应是最有意义,最值得反思的东西。若不加理睬按既定的设计进行,更多地展现教师“高超的解题能力”以获得学生的赞叹,学生的收获是什么呢?应该记住“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3.与同事交流

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同事之间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交流的话题包括: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篇2

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久而久之从事教学活动变成了单调和常规性工作,教学失去了魅力,成为依赖经验教学。教师总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篇3

关键词:教学反思;总结;类型;内容;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40-01

数学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它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再认识的良好途径。可以说,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而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此外还能提高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

一、教学反思的类型

1、“课后思”

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心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2、“周后思”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月后思”

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如:月考后质量分析。

4、“期末思”

即通行的期末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末考核,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总结成功的经验

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查找失败的原因

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益完善。

3、记录学生情况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4、捕捉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5、保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6、做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新课程标准下常见误区的反思

1、只要“情境”,不讲“数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情景创设几乎成了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好似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没有情境的课就不能称之为一节好课。但我们在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创设情境的同时,更要考虑情境的创设是为了什么?有没有价值?

2、只要“合作学习”,缺乏“组织引导”

篇4

下面是我对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的反思:

第一,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对于有些浅显一点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失去了课堂上钻研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另外,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下一问题时,他们往往还在做前面一道题的记录。……这样的学习,怎样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

    第二,教学定位要合理化,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 通过半年来的高二的数学教学,以及考试题研究分析发现,数学考查的多是题型,占据总分的百分之八十之多,所以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学生 作好这部分题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应当指导好学生对教材的合理利用。数学考试考查点“万变不离教材”,许多的试题就来源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的同时,关键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对于教材的改造和加工至关重要,先整体把握全教材的章节,再细化具体的内容,用联想的方式,对于教材的详略处理交代清楚,使学生学会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理解解题思想和知识方法的本质联系,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网络,构建认知体系。各知识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有的在概念外延上相连,有的在应用上相通等。这样,就可以把已有知识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便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篇5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及深入,教师务必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采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而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而言,务必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同学生建立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最多的一个环节。当然,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将教学过程看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的一个过程,鼓励学生更好、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精神的交流境界。同样,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一定的教学反思,调整自身的教学计划,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调整,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对数函数时,往往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对数函数。对数函数本身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之后,仍然不会运用。因此,教师应当反思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反思为什么学生不理解对数函数。教师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将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结合起来讲,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以及对数函数。加强实 在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反思是否有设计合理的活动环节,这一环节是否真正地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或者说教师应当反思如何才能设计出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高中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应当有计划地围绕教学目标以及内容的教学流程,并有效地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积极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学习方法的反思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教学反思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学生是学习以及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学是否成功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学生的学习方法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的学生往往成绩较为优秀,而学习方法不合适的学生,成绩就不尽如人意了,由此可见,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为此,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学生采用不适当的学习方法时,及时地进行纠正,帮助学生迅速提升学习成绩,从而保持良好、自信的学习状态,进而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例如,在高中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往往喜欢采取题海战术,所以在课后进行疯狂的练题。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此时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为学生指点迷津,建议学生合理地练题,学会举一反三,而不是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

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反思自己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加强对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的关注,此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及时地进行改正,从而有效地将教学方法同学习方法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合作学习的反思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而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同时,其所反映出来的效果也是良好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有部分教师只是盲目地追求其合作学习的形式,导致合作的实质并没有体现。

例如,现阶段,很多教师只是追求合作的形式,诸如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进行合作探究,但是并没有检验学生的合作成果,使得合作流于形式。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及时地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方法的转变。同时在面对合作学习质量的问题上,教师应当进行优化搭配,让学生能够在合作过程中,互补长短,同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全面地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进步、学生进步的比较理想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过程,教会学生适合的学习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改善,从而更好地通过反思来提升教学效率,全面开展综合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娟.试论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反思[J].好家长,2015(11).

[2]李冰.浅谈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J].高考:综合版,2015(03).

篇6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小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过程,而且也是小学生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活动。由此可见,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让他们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以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已经学习过的文化知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小学生自觉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运用实践进行操作,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还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善于站在小学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小学生真正养成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认真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引导小学生融入数学教学的情境中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是比较现实的,小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到数学知识,然后再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从小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和他们已经学习的知识出发,尽量让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此,教师要积极认真地创设利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充分激发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自觉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当我们在进行有关统计的简单知识教学时,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准备去批发一批商品进行销售,但又不知购买哪种的商品容易销售,所以他打算做一次调查。教师引导小学生想方设法进行统计,并可以根据自己掌握或者调查到的结果,为他出谋划策。这样,小学生就会带着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和情境进行学习,也在不经意间激发了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拉近了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二、引导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

其实,小学生的智慧都在他们的指尖上。因此,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就可以使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想象更为丰富,而且还能够让他们获得直接的社会经验和亲身感受,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可见,对于小学生而言,积极引导他们动手操作与实践,无论是在知识上、能力上、情感上或者态度上,都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体验到学习小学数学的乐趣。比如在进行有关正方形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小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采用剪拼等方式把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在自己动手操作中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同正方形的边长、面积之间的关系。

三、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与学习

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与学习,是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策略之一。一般而言,在小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种对知识的需要与渴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求知者、发现者与探索者。实际上,当小学生对于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惑时,他们自主性探索与学习的欲望就极为强烈。比如当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小学生对自己的玩具等感兴趣时,他们一般都会破坏自己心爱的玩具。但是,那不是在破坏,而是在进行探索与研究,那是他们求知欲望的表现。学习小学数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小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索能够学习到的知识,教师要积极创造一定的环境与氛围,合理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学习与探讨,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和探讨数学。一般情况,对于小学生是自己发明、自己创造的东西,那么他们的理解和认知就更为深刻、透彻。比如在教学有关比的性质内容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过的知识,对及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自主分析、探索,然后通过举例、证明等方式,不断总结规律,进而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四、引导小学生运用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引导小学生运用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清楚,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作用,将为学生今后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这就是说,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就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必然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及运用数学,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与自身成长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问题,让他们用身边的事和物,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有关知识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活动来进行,看谁算得准,算得快。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进而深刻体会到小学数学的价值,进而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篇7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与自觉钻研数学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化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二、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应在结合上进心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好习惯一旦形成,学生的上进心也就“定向”了。学生的上进心是教师组织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焉能不上进?

其次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审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成为创新性人才。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论文《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实行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数学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

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导学案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正是通过:基础知识填空的完善、典型例题的学习、课堂同步练习的训练、帮助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

三、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课堂展示,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1、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安排某一个同学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介绍历史人物、故事等;若学生有能力可说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复习需要的知识等。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状况。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同学间互相帮助,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找到自信。

3、课堂展示,让学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间,使学生能很好的表现出书写功底和概括能力。

篇8

1.课前教学设计反思

教师设计教案时,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预测学生遇到的问题,哪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根据学生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有哪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教学设计。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课前布置让学生在家里同父母一起认识人民币并购物,通过亲自实践,加深学生对各种人民币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打下基础。

2.课堂教学反思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 +( )= 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课后总结反思

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 反思教学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日积月累,对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有很大的好处。

3.2 反思教学失败之处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例如:对某个问题阐述的不够清楚;对课堂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处理不当;课堂气氛不太活跃;或者是由于教师的个人情绪影响了这节课的课堂气氛,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因此,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是每一位教师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己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

篇9

一、对数学观的反思

要反思数学观,首先要认识数学。数学是什么?在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鲜有教师会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意识的、认真的思考,也不一定能够做出明确的解答,但是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观作为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践和效果。数学教师的数学观,不仅直接影响他在教学中的设计思想,在讲授中叙述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而且在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小细节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数学观的形成。所以,一名数学教师,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反思并树立正确的数学观,积极主动地将现实教学中静态的、片面的、机械的反映论数学观转变成为动态的、全面的、辩证的模式论数学观。

二、对教育观的反思

不同的数学观导致不同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言堂”确立了教师权威的地位,在教学中,眼中、心中无学生,只是机械地进行知识的讲解,严重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认知性;“满堂灌”,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关注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略学生对数学的全方位认识以及对数学价值的体验。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懒惰和麻木,不爱问、不想问、不敢问,不知道问什么,思维被束缚,创造性被禁锢,最终造就的高分低能者。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除了有正确的数学观,还要建立现代的数学教学观:以学生为本,一方面关注学生的现在,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爱护并尊重学生,不单纯依靠分数衡量学生的好坏,正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将来,除了传授知识、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探索数学发展过程,发现学习数学科学的方法,体验数学精神,从而养成数学思想,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1.反思备课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就必须要对备课有充分的认识和反思。精彩的课堂,需要有充分的备课,就像动听的歌曲,要有唯美的词曲,就像感人的戏剧,要有动人的剧本一样。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对于备课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简单,没有备课的必要。殊不知,教材虽看似简单,但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需要教师帮学生深入地探索和挖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发展方面也有质的飞跃;有的教师认为备课费时费力,不如多看写教案书,摘抄备课就行了。这样虽然也汲取了很多优秀的案例和经验,但是一味地模仿,对于课堂上活生生的学生来说,并不一定实用。所以只能是借鉴,而不能代替自己的思考、创新和实践。有的教师觉得年年教,年年写,没必要,就一直沿用旧的备课案例;有的教师只是图省事儿,就在书上圈圈点点,就算备课了等。所以,教师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备课观,重新认识备课的功能和重要性,转变思想,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篇10

《论语》曰:“吾日三省吾身”,这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子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说明反思问题古而有之,是教育的重要思想方法。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十余年,先后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从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期间与同行、学生不断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深刻体会到反思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失误和纰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不断地反思和探讨,我发现在数学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利用“三心一本”解决问题。

一、耐心教学

1.耐心引导学生学习,塑造学生意志品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必然不断遭遇挫折而产生疑问。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多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只有经历过克服困难的学习活动,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能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能经受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通过数学学习的挫折教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建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学中不具有足够的耐心是不行的。

2.耐心辅导学生,注意培优扶困。教学上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端正教学思想;用发展的眼光客观而又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学生,既要关注优秀生,又要关注学困生。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既保护中等的学生,又兼顾两头的学生。对待学优生及学困生,特别给予关注,多提问、多督促,让他们多思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做课堂练习时,及时发现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使他们各自尽情发挥、各得其所,学优生能够更上一层楼,向更高峰迈进;学困生也能够循序渐进,将所学的知识及时消化和掌握。以鼓励、欣赏、激励的方法,肯定他们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3.耐心答疑释惑,培养好问习惯。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细致、耐心地回答好各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刁难偏怪的问题,切勿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要在答疑上舍得多下工夫,多投入精力释惑,耐心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的良好习惯。

二、爱心教学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和学生相处中,老师与学生真诚相待,给学生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笑脸,多一点耐心,学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则会“亲其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多一点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多一点获得做题的成功,多一点获得成功的乐趣,学生就会对老师所教的课产生兴趣,则会信其道,使学生变“厌学”为“肯学”、变“学会”为“会学”、变“会学”为“乐学”。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三、细心教学

粗心、大意、马虎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常见问题。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严谨细致的思维品质。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1.教师治学严谨,做好示范和表率。课堂上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中的字迹、符号,必须规范、整洁,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细心的学习品质。

2.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总结归类。如:从数学思想分类,从解题方法归类,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

3.培养学生勤于验证的习惯。做完问题之后要把所得结果代入原问题,看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解题的思路、过程是否符合逻辑,考虑问题是否注意隐含条件、是否全面周到。

4.常见的易于马虎的地方是数学学习的“陷阱”,教师要经常性地强调,提出要求,防止学生再次“上当受骗”,才能使学生形成细心的、严谨的思维习惯。

四、务本教学

身为教师,必须要务本求实,做到三个为本。

1.以德为本,修身立德。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立德”对教师的要求是立师德,“立德”对学生的要求是立学德。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本。在数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核心。只要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那么,他们就能随时获取知识。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急不可待地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忽略了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无形中就偏离了教学之本。

3.以教材为本。新课程标准提倡老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这一教学理念不是随意处理教材的借口,认为教材是可有可无,有的课堂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课外内容的补充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有的课堂甚至整节课始终根本见不到有教材。这种脱离教材的做法是错误的,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内容不能只限于书本,它既来自课本,又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引领学生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天地。

总之,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正如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数学教学工作不能操之过急,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任重道远、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对学生认真负责,对自己细心严谨,务本求实,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自身的工作使命,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地开展教学,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数学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中学数学,2003,(8).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73-02

反思性教学实践被认为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1 什么是教学反思

我说的反思不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我理解的反思是:

1.1 反思自己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新教材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转变教师观念,改变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1.2 反思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内容、方法都要为学生服务。 新教材要求教师善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同时使他们具有顽强的学习毅力,充分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造的精神。数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重、自尊、自信,使他们充满希望和成功,而不是自卑、焦虑、失望,数学教育要让学生真正获得成功,通过数学学习,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1.3 反思教材

教材设计目的是什么?它想要培养什么样学生? 新教材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要注意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激发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且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1.4 反思教学策略和手段

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同时它也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一切教学策略和手段其最终目的为学生服务。

2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2.1 时展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四个现代化建设时期,必将需要高素质人才,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去。那么我们就要培养出知识渊博,能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教师应该经常反问自己,他的教学试图使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学的每一部分是否与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和需要相适应;每一项教学活动是否与要达到的目标有明确的联系;是否灵活而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旧有教学理念以及不适当的教学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是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2.2 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

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2.3 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

实践证明,凡善于教学反思,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步伐也会加快。教学反思还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不断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进步辉煌的过程。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旦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而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3 反思的常用方法

教学反思本身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因此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一般教学反思按反思类型来分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现在我把反思方法作简要介绍。

3.1 纵向反思法

把教学实践放在自己的教学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3.2 横向反思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教学技巧、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3.3 个体反思法

根据时间长短的有多种形式,“课后思”,“周后思”,“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和学生家长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为对象进行宏观的教学反思。

3.4 集体反思法

集体反思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集体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4 提升反思的内涵

现代教育家们研究表明:“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教学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教学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的话,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转变,只是对教学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还会经常出现。”所以我们不仅要反思教学,而且同时也要提高教学反思的内涵。

可从三方面着手:

1、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

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的教学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

2、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教师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

3、对比反思,大部分教师都同时教授几个班,因此根据前后几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5 总结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及时反思,经常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优化教学过程与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没有反思,就不能对暴露的问题即时改正;没有反思,就不能将成功经验得以升华.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学也就停滞不前。只有不断反思,你才能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培养更多更好的“创造型”人才提供一个全新的舞台。我们的民族才能繁荣强盛。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也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教学反思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编《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