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学语文研修总结

中学语文研修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07 01:15: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学语文研修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学语文研修总结

篇1

2021国培个人研修计划模板怎么写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意识和能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拓展视野。

二、研修目标:

1、通过此次培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了解。

2、通过培训掌握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培训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的自主合作。

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的新理念。

4、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三、研修的措施:

1、积极主动的学习珍惜国培的机会。

每天按时学习,保证学习的时间和质量。遵循学习的要求和纪律,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完成学习作业。利用平台积极更各位教授、老师、各位同仁学习交流。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信息化环境下不断更新自己教学理念,并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良好教学条件,掌握白板,投影,录播等运用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3、积极参与研讨,积极发言,加强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写研修日志,在反思中完善自己。

四、研修的内容:

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2021国培个人研修计划模板怎么写一、指导思想

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促使自己专业化发展。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研究意识

2、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3、深入理解中学语文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掌握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

4、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开展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课堂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三、研修措施

1、努力学习课程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学习专家们的先进理念,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并积极讨论交流。

3、通过专家的引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努力探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4、积极参与各种研讨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博采众长,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逐步向专业化教师的标准靠近。

四、研修内容

1、认真听取专家教授的讲座,踏踏实实地学习理论知识。

2、到影子学校听课、评课、研讨、上课认真观摩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吸取精华,提高自身素养。

3、积极参与班级研讨活动,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探讨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4、每天听课后做到及时反思,记录感悟的点点滴滴,认真完成作业。

5、钻研教学专著,努力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做好读书笔记,写下读后反思。

6、填写好研修日志,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总之,通过这次“国培”研修学习,我相信自己在自身素质、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上会有许许多多的收获,会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期达到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目标。

2021国培个人研修计划模板怎么写一、聆听

积极主动的学习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认真遵守培训院校的各项要求,每天提前到学习地点,按时参加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笔记。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报告,解读专家思想,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二、参与

向专家请教对报告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找机会向专家请教。并努力向培训的教授提出心中的疑问和困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学习,各位学员都是各个地区的一线教师,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或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三、反思

寻找提升新途径每天晚上坚持整理笔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写出研修日志,发表在教师培训平台上,并且坚持每天更新新浪和网校office搏客日志,作为“河南省成长力教师”“河南省名师”,对照自己以往的专业成长道路,寻找自己的课堂教学与专家所谈的课堂教学的接入点,寻找与现代教育理论接轨的方法和途径,看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的提高,并将所思所悟及时整理,至少要有3篇高质量的文章,向报刊杂志投稿。

四、读书

篇2

圭峰中学黄晓琴

3号早晨,天下着蒙蒙细雨,弋阳城像披着一层轻纱,才刚睁开惺松的睡眼。我和旭光中学的田甜便忙着赶赴山东,参加潍坊昌乐"2015年语文主题学习高级研修班"学习。这次的领队是原《山东教育》总编、《语文主题学习》主编毕唐书先生(毕总)和新学校教育科技研究院中小学语文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语文主题学习》执行主编马红芳老师;这次学习的组织形式是走访学校,随堂听课,之后评课,座谈,聆听毕唐书总编传道授业解惑,有"道"的引领也有"术"的传授!

我的几点收获:

1

结识了很多优秀的人

毕总,已经七十高龄了,可思维灵敏,严谨,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儒雅气质;马红芳老师,最早相识于小学和中学语文主题学习群里主持专家在线研讨,她点评和总结时语言很精练,简洁,一针见血……我想,该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啊?!没想到这次能有幸与她见面并跟班学习,真是太幸运了。还见到了昌乐的教研主任高雪山老师,他在主题学习群里几次作为在线研讨嘉宾,为我们各地的实验老师,传经送宝,排忧解惑,借马老师的一句评价"他不光能力强,做人更是成功".还有天津的马玉艳老师和内蒙赤峰的薛淑梅老师,她们都是全国优秀老师,马老师还在"语文主题学习课堂大赛"中拿到了特等奖,她们对我和田甜很照顾,给我们传授了很多宝贵经验!还有几位来自山西的骨干教师和我们弋阳的洪玲校长以及陈彩虹老师……与优秀的人为伍,感觉到了幸福和自己的平凡!

2

阅读很重要

第一次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是在弋阳举办的"第四届叠山论坛",之后又去赣州参加了"国学教育高峰论坛",接着在弋阳又举办了"教博会"和"全民阅读推进会",这几次会议让我深深感受到文学素养的魅力,而文学素养的积累不正是来自阅读吗?毕总说:"中国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老师不爱阅读,学生就更不爱阅读",联想到那篇世界各地人均阅读量的调查报告,犹太人最高,而我国却是最低。做为中国人,我感到很汗颜,也很惭愧。"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想学习,培训的作用就在于此吧?以后,我会把阅读纳入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会思考和摸索怎样激发学生爱上阅读。让"一个爱阅读的老师领着一群爱阅读的孩子徜徉在书海",不再是幻想,而是一个目标!

3

老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毕总说:"教师是导演,而不是演员;教师是教练,而不是运动员;教师是导游,而不是游客"意思是说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做正确的向导,为学生搭建平台,做好适时的点拨就好;不要事事亲力亲为,沦为学生的保姆。这与新课标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一个意思,以前我看到这句话,体会不深,这次在毕总和马老师的带领下,深入课堂,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真的要大胆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追求一种"上着上着老师就不见了"的境界。以前备课,我是只想着自己怎么上,而没有想过,怎样引导学生怎么学。

4

"情感"比"技能"更重要

以前,我认为优秀的教师就是自身素质高,课上得好。但忽略了,其实有教育情怀,爱学生更重要,当你心里爱着学生,你的一切出发点都会为学生考虑。这次走访昌乐oN中学,杨明明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对语文的那份热爱,对学生的那片真情,非常令人感动和敬佩!

篇3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xxxx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xxxx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篇4

一.挖掘课程资源,提升课程品位

新课程实施以来,大丰市实验初中语文组在秉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改革创新,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更新课程理念,建设特色语文课程,为学校的高位发展领军护航。

1.名师引领,打造一流团队

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大丰市实验初中在语文课程建设中,首先着力于专业化、科研型语文教师团队的打造。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实施“名师先行引领,团队整体推进”策略。通过专家讲座、名师课堂、青蓝工程、培训学习、教师互助听课评课、备课小组交流学习、学科大组集体教研等形式,为语文教师构建一个团结互助、温馨和睦的专业发展平台,使学校拥有了一支名师辈出的高素质语文教师队伍。先后邀请余映潮、黄厚江先生等知名语文专家来校讲学,并且派出教师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观摩、研讨活动。校长奚志宏是江苏省第10批语文特级教师,徐州师大硕士生兼职导师,20多篇论文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在盐城和南京等多地讲学、开课。副校长韦存和、杨学兵分别为盐城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韦存和同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和诗歌近30篇(首),在盐城和北京做讲座、开设观摩课。教研组长陈玉剑和初三备课组长江兴林是盐城市教学能手,陈玉剑老师近20篇在《中学语文教学》等刊物上,她还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2012年第3期的封面人物。语文组30名教师中,除上面提到的五位老师外,另有盐城市教坛新秀2人,大丰市学科带头人3人,大丰市教学能手8人,有十多位老师获得中学高级教师以上职称。我们在母语教学的乐园里诗意栖居,勤恳拓荒,为学校师生的精神乐园添砖加瓦。

2.更新理念,构建本色课堂

课程建设的重点在课堂。新课程实施以来,大丰市实验初中一直致力于高效课堂建设。建校伊始,我们就一直在探究“平等互动、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探索,由当时担任初一语文备课组长的奚志宏校长总结成论文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去年春天,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学校在全校所有课堂强势推进了“平等互动、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学校政策干预,打破原有的班级建制,有效组建学习小组,让课堂活动落到实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组织活动、参与活动中尽情地去思辨、讨论、碰撞、展示、练习、升华,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进步,从而汲取有效知识,提升自身素养。语文组全体教师更是走在课改的最前沿,我们崇尚本色语文,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我们弘扬创意课堂。正是这样的本色语文、魅力语文,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坚持校本教研,提高办学层次

大丰市实验初中一直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以教育科研推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强化学校品牌意识。

1.内涵建设促教研

长期以来,大丰市实验初中语文组一贯坚持学科内涵建设,语文教研组的全体同仁在继承优秀教研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和而不同、守正出奇”的发展理念,力求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凝聚力的学习、研究型团队。教研组每学期都制定适合学科特点的教研组活动计划,把说课、备课、上课、考试、辅导以及反馈等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作为教研组行使管理职能的主要工作目标,并持之以恒地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做到既密切配合学校有关工作,又努力彰显学科特点,收到了显著成效。

在扎实开展常规教研的同时,语文组每次活动都有鲜明的主题,展开积极而又有效的研究讨论,鼓励创新。主题化、系列化的教研活动提高了广大教师参加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过来又促进了个人教学教研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教研组活动一直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运行,初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语文学科特色,受到了省、市内外同行的关注和广泛认可。去年被确定为盐城市初中语文教研中心。

2.理论升华结硕果

大丰市实验初中语文组全体教师一直积极贯彻学校提出的“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不断加强校本研修,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引领自身,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努力向科研型教师位移。建校十年来,学校的语文课题研究环环相扣,硕果累累。2009年6月,国家级课题子课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顺利结题; 2011年7月,江苏省“十一五”立项课题《“平等互动,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顺利结题。我们还积极开展建立适合初中学生发展的作文层级训练体系的探究,并参加国家规划课题“少教多学”的研究。随着教育科研的深入研究,校本教研的蓬勃开展,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近年来,我校语文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教学比武和交流,获奖的课例达33节,其中获省级一、二等奖3节,盐城市级一等奖5节,一百多人次的论文获得国家、省、市、县级以上奖励或公开发表,开发自制课件130多个,其中5个获省级一等奖。

三.开展特色活动,丰厚语文素养

“以特色促发展,凭特色出效果,用特色树品牌”,一直是大丰市实验初中语文学科始终保持强势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健全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特色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书香浸润校园,经典引领师生

为创设浓郁的读书、写作氛围,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学校倡导“师生合读”、“班级共读”、“家庭同读”,形成三级阅读体系。设班级图书书橱,设写作展示栏,开展“书香班级”创建,让书香飘逸日常空间;加强完善图书馆,创立《三月风》校刊,开设班级作文博客和名师博客,创建“书香校园”,为师生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通过小手拉大手,创建“书香家庭”,让书香渗入家庭日常生活。用书香冶情,使情知交融;用书香益智,使智能相长;以书香明理,促内外兼修。

2.社团推进活动,活动促进语文

篇5

一、打造一支过硬的教研团队

1.精选的教研队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泠元认为:“教研组是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阵地,教研组长是基层的精英。学校课程改革是否成功,教育质量是否能提高,往往与教研组长开展工作的水平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开展“三级教研”活动伊始,就非常注重选拔县兼职教研员和学校教研组长。2009年元月,县教体局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三级教研”活动,明确了“三级教研”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的、组建办法、主要职责、工作措施、运行机制、保障措施和管理与考核等,特别强调了县兼职教研员的选拔条件。县兼职教研员既是县教研员的“影子”,也是乡(镇)教研活动的“牌子”,对每乡(镇)选拔一个县兼职教研员尤为重要。于是,依据县文件精神,采取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和县教研室组织考核的程序,把那些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善于学习,理念先进,有自我发展愿望,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在本乡(镇)有较高威信和一定影响力的教师聘任为县语文“兼职教研员”。学校也据此选拔出语文教研组长。

2.精准的角色定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是“三级教研”活动的核心之能,县级引领做示范、乡级支撑建机制、校级活动搭舞台相结合的“三级教研”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县教研员规划指导、县兼职教研员督促检查、学校教研组长创新落实是各级教研主体应尽之责,唤醒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内心的成长渴望是“三级教研”活动的当务之急。因此各级开展的教研活都要通过鲜活的主题设置和合理的环节设计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愿望和积极性,让教师真正感受到通过参加教研活动唤醒了他们的成长意识,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发展,让教师真正感悟到各级教研组织是在助他们成长,催他们成熟,“逼”他们成功。县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要成为“变压器”、“中转站”,把书本上的教育教学理论“减压”,变为可操作、可实践的课堂教学行为,广泛传播到教师中去;把本地成功的教改经验“升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用于教学改革实验中,并进行推广运用。

3.精致的过程管理。管理出效益,细节定成败。对“三级教研”活动的设计和县兼职教研员的管理要达到精致化的程度。每学期开学,县教研室下发本学期三次县级教研活动计划,明确活动主题,并列举出县兼职教研员需要讨论的问题。每次活动结束都要写出活动简报,把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进行整理发在《襄城教育信息》上,特别是主讲人的专题讲座及部分兼职教研员的发言材料一并刊发。以此壮大“三级教研”团队,扩大“三级教研”活动的影响力,放大“三级教研”活动的效益性,做大“三级教研”这一语文教研品牌,进一步强化“三级教研”活动过程的有效性,辐射力。以县教研室的名义召开县兼职教研员和学校教研组长会议,为县兼职教研员颁发聘书,这既是责任也是荣誉,以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地位。每学期视导,把“三级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增加权重,引起学校重视。每学年结束,对县兼职教研员进行考核。根据他们的表现,评选出县“三级教研先进个人”,颁发证书。对他们在“三级教研”活动中的优异表现进行表彰和激励。县兼职教研员任职期限为两年,届满重新聘任。

二、开展一些扎实的教研活动

我们的“三级教研”活动,是“接地气”的,是扎实有效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或疑惑,改变教学现状,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不是为教研而教研,不是距离鲜活的教育生命、真实的教学生活越来越远。

1.举行“同课异构”赛课活动。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三年来,每年进行一次“同课异构”赛课活动,活动分校级、乡(镇)级和县级。3―6月是校级赛课活动时间,注重过程,全员参与,推选出乡(镇)级赛课选手。9―11月进行乡(镇)赛课活动,推出县级选手,12月举行县级赛课观摩活动。届时通过抽签把县赛课选手分为三组,三天赛完。为公平公正进行,评委当时打分,当天公布成绩。赛课结束,评委进行交流,由县教研员或兼职教研员进行评课。赛课结束后,加权平均,排出名次,分出一、二等奖,进行表彰奖励。每学校每天参加听课观摩的教师不少于4人,全体教师三天可以轮流一遍。通过赛课活动,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教师;通过评课活动,县兼职教研员提高了评课水平;通过观摩活动,广大教师提高了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2.进行专题研修活动。专题研修活动是针对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行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充分切磋,达成共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以利于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性。专题研修既可以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进行探讨,也可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研究,还可以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交流。如根据不同文体教学设计的小说教什么、怎么教专题,散文教什么、怎么教专题,诗歌教什么、怎么教专题,文言文教什么、怎么教专题等。

3.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网络教研是新的教育环境下催生的教研活动新模式。它给我们提供了交流学习,互动开放的广阔空间,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聆听教育专家的指导,和同行们进行了交流切磋,以便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于是,“三级教研”语文组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QQ群、微信等网络平台,为教师教学和教研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交流的机会,也有效地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三、收获一批丰硕的教研成果

五年来,由于“三级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有声有色,又由于三级“教研员”这样的“专家”引领,再加上同伴互助,教师个人反思,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教学成绩大面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提高。

1.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随着“三级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而迅速提高,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学过程得以优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一大批教师在省、市、县优质课比赛和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在省级语文优质课大赛中,襄城高中的王自成老师获得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代表河南省参加中南六省的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孙永奇、崔曼丽、李艳苛等老师在省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库亚鸽、孙秋备老师在省语文研讨会上所做的示范课受到好评。李冰华,胡艳卫老师在省级教学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高、初中组一等奖,张彩娜等四名教师获得二等奖。在许昌市三届“赛课”活动中,晁锦涛、孙永奇、高亚飞老师获得特等奖,聂晓素、孙松艳、崔伟芳老师获得二等奖。

篇6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71-1

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手段,而且激发了学生学校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这里就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合理应用电教媒体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局限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利于学生走进情境,调动不起学生学习兴趣,更延缓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其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电教媒体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创了语文教学的崭新局面。多媒体走进了中学语文教学课堂后,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教学工具,多媒体之与传统媒体,它无疑是先进而高效的,关键在于我们的使用是否正确、合理。明确它只是一种辅助的认知手段和工具,必须为我所用,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必须对多媒体合理的使用。在这样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

三、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着重抓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这三个重要环节,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就如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所教课文的实际情况,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好的课堂导入,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教学有很多方式方法,现择要介绍如下:1.音乐激趣导入。《卢沟桥烽火》一文记叙的是“”的经过,在线了那段令中国人不能忘怀的历史。但是学生里这段历史比较久远,所以为了能使学生进款进入血丝这篇课文的状态,我从先是播放一首《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让同学们跟随激昂的旋律走进那种历史情境,接着我便顺势简单讲述“”之前的大背景“九一八”。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这段历史的学习兴趣;2.创设情境导入。小学课文中,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

(二)助力讲授。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抓住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词句在课文中起到点明主题、提示中心的作用;2.借助课件,突破重难点。《黄河的主人》、《安塞腰鼓》等课文,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民俗知识,所以学到处给学生播放汹涌黄河之上行进的羊皮筏子的录像,同学们就有一种切身感受,便于理解黄河的主人艄公的高超技能;3.借力多媒体,长文短讲。在学习《天安门广场》理解天安门广场的方位图时,我采用长文短讲的方法,出示天安门的建筑物方位图和一张简易方位图,学生一下子就能理顺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的位置;4.作文课中,唤起学生思绪。有时候,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会在作文课中唤起学生写作思绪,拓宽学生写作思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欲望。我们班在学习作七《给老师的一封信》中,适时播放学生和老师一起经历过的情景照片,把学生引入情境,勾起温情回忆,拓宽写作思路。

(三)升华总结。课堂结尾往往是总结中心、点明主题、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重要环节,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课堂教学总结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朗读欣赏。如《夹竹桃》一文,总结时适时适度地播夹竹桃的各种形态的图片以及月光下的夹竹桃,让学生欣赏品味夹竹桃的韧性和引人无穷幻想,再通过配乐齐声朗读又把学生带入到夹竹桃旁,使学生对夹竹桃无与伦比的韧性、无与伦比的引人幻想的特点理解的更为透彻,也更深入的理解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

2.巩固升华。如学习《钱学森》一课,讲读后,投映相关影片。学生仔细观察后,结合课文内容认真思考,纷纷发表见解。通过热烈讨论认识到:钱学森的科学力量是巨大的,他的爱国情怀是令人刻骨铭心的。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3.拓展延伸。在学习知识关联性很强的课文结束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此时多媒体课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古诗《示儿》时感受到路由强烈的爱国情感之后,趁热打铁,拓展延伸,出示路由的其他爱国诗篇,为学生们的古诗分类积累理清脉络,也在爱国情怀感染下便于更快的记忆。在学《最后的姿势》时,感受人物形象和舍己救人精神情感升华之后,顺势出示在汶川地震中更多想谭千秋老师这样的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使得学生顺畅的积累素材,受到教育。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要讲出语文味的同时还要适时地借力于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厚实后学生的课堂积累,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蔡慧琴,饶玲,叶存洪.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A].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丛书[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篇7

新课程要求教师与之同步成长,而有效实施难忘教育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简言之:“难忘教育”期待怎样的语文老师。

从大的方面而言,“难忘教育”追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人品学问的同步卓越,因而“人品学问”是核心内涵的关键词。同时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更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涉及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技能的娴熟、专业情意的健全三个方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专业人员”,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到达专业成熟的境界。

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世界潮流。1980年,《世界教育年报》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发表了一组系列文章,核心内容是:把教师视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工作者,专业化的目标是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知识技能,提高教学水平。

江苏省南通中学语文学科,曾经聚集了一批学问精深的先生。上个世纪初通中建校伊始,国文首席教员徐益修先生“江左国学大师”(王个簃语),以治学之余,报效桑梓执教于南通中学。徐先生一生“研治实学,不骛虚文”,这样的治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则“博洽多文,凝练厚重”。他的课往往旁征博引、山重水复,又要言不烦、文质彬彬。他以自己的丰厚学养奠定了南通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风格,并影响了一代代追随者、践行者。人品学问同步卓越的精神需要传承,卓越的前提是有坚实的专业基础,亦即“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课标”关于“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有如下阐释: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学校的规划,积极开设选修课,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二)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的重心是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培养,但是教师的主体意识不强,对主体教育理论的理解不够都会直接影响到主体教育的实施。故而教师的主体性也不可忽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是课程开发者和管理者,提升教师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是实现与课程“同步发展”的前提。

(三)人格心理学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论者认为,人是积极主动、追求自我实现的健全的机体,自我实现是人性的本质。人本主义提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包括自我观念、积极关注、自我和谐和自我实现四个要点。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通中语文学科优秀教师群体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

(二)新课程要求下的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有效课堂教学与难忘教育;

(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与难忘教育个案研究;

(五)难忘课堂教学实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文献研究

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南通中学语文学科的前辈人品学问同步卓越的回忆录

与研究论文。

(二)行动研究

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努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写出课堂教学实录与教学反思。

(三)案例分析

分析难忘课堂的优秀案例,探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在建构难忘课堂中的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1.材料采集——个案研究、教学实录;2.理论学习

(二)第二阶段:整理材料,分析研究;

(三)第三阶段:教学实践。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第一阶段

1.理论学习

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格心理学》与相关的教学理论,为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2.材料采集

搜集的教学案例有南通中学“导学式”教学案例,百年校庆“难忘教师”校友回忆录,研究论文有周度《南通中学前辈学者教学思想管窥》、许建平《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本化教师群体简介》。

(二)第二阶段

1.通过分析研究完成研究论文《从训练课谈语文教师对专业成长边际的突破》《30年前的名师们》。

2.确定走内涵式发展的专业成长方向。徐晓岚、李伟以古代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为专业发展方向。李伟的三篇论文《高中古诗词的人文教育价值》《古诗词意象教学三角度》《古诗词语言欣赏谈片》,有理论有实践,记录了个人专业成长的轨迹。夏立东的《内隐学习: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有力证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平台首先是教学”的观点。

(三)第三阶段

1.教学实践及公开课展示

开设各级各类公开课、研究课20多节。

2.个人专业成长目标达成

课题组成员分别获评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南通市直属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多人完成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获得学位证书。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提升知能素质

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课题组成员立足于学科专业理论,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读词小札》记录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由“教书育人”向“学术”领域“突破”的成长轨迹。

“小札”选唐五代两宋词人五十八人,选词约一百首。辑取古今词论,意在为非专业人士引入专业视角,提供一定的赏鉴武器。词论多选取灼见精警的。而札记有从某一词论生发开来,展衍深化的,更多的是融入个人情感的感悟,记录一般学术视野以外的解读体验。同时引进多元解读的观点,在继承的同时赋予了些许“现代”特色。当然,“个性化”又不能脱离词的“一般性”,因此特别注重词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音乐性的分析。

“散论”系作者多年来词学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心得,简择出四十篇,分为八个方面,每个方面涉猎五个问题,汇成一家之言。

《读词小札》作为“难忘教育”系列丛书之一2012年2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知识结构需要更新与丰富,要真正提升知能素质还必须突破学科界限。课题组以语文训练为切入口,从“多题一解揭规律”、“一题多解重多元”、“一题多变求应变”三个方面论述突破狭义的学科知识与借鉴其他学科的基本原理的重要性。研究成果《从训练课谈语文教师对专业成长边际的突破》发表在2008年10月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上。

《弹性表达之于情思的外化》一文是研修专业理论与“突破”专业限制有机结合的案例。“弹性表达”借助的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突破”专业限制求发展的思想方法的体现。“弹性”又是闻一多先生关于诗歌理论的重要学术观点。文章以丰富的材料,从“清灵而飞动”、“丰润而蕴藉”、“格高而韵远”三个方面,探讨弹性表达在情思的外化中的作用。实践着教师专业成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理想追求。

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是教学,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让课堂彰显“语言”的魅力》《内隐学习: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试论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简约而不简单》《论视觉文化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误区》等研究论文,反映了课题组成员在提升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

(二)完善信念系统

完善信念系统,需从健全专业情意入手。《30年前的名师们》一文深入到精神与器识层面探讨“难忘教师”的成长规律。“理想主义、薪火传承”是南通中学前辈们之所以令人“难忘”的两大显著表征,也是他们“美丽人生”的突出表现。“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不断实现主体精神的超越,是他们的人生得以美丽的原因,也是他们信念完善所在。“乐为人师,羞为经师”是他们的职业理想,也是“难忘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

课题组认为,理想主义者是最美丽的。正如美丽的色彩需要自我调配一样,要创造美丽的人生离不开审美化的人生设计。小到一个阶段,大到整个人生,都要有所规划。选择什么样的目标,追求怎样的境界,要了然于心。在进行审美化人生设计时,要关注社会,分析、总结现实人生,清理纷繁的主客观因素,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

要懂得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的轨迹只有一条,关上一扇门,才能打开另一扇门;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轨迹,美丽与否主动权在于我们自己。有了人生规划,我们还要积极地付诸行动。在践行中,学会挑战危机、障碍和困难,挑战从来不敢触摸的领域;在实践中,调整人生轨迹,完善人生设计。同时人生设计一旦完善,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躬行履践执著不移,这样人生才得以美丽。

该文发表在2009年12月《福建教育》上。

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专业情意健全的老师,往往有自己的课堂教学审美诉求,教师的审美诉求,又是渗透在满足学科知识诉求、学生心理诉求的操作策略中的,而这些策略无不体现了教师“尊重生命,重视发展”的基本理念。《让课堂彰显“语言”的魅力》反映了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2010年12月《阅读与鉴赏》上。

综上,关于完善的信念系统我们的基本观点是: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优秀语文教师的精神本质;

乐为人师,羞为经师——优秀语文教师的理想境界;

尊重生命,重视发展——优秀语文教师的职业操守;

凝练厚重,博恰多文——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

(三)淬炼一支队伍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是最令人难忘的。课题组成员实现了各自专业成长目标,成为南通中学语文学科的骨干力量,并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娴熟的专业技能,在各类教科研比赛中获奖。

可题组成员还被聘为“江苏省优质教学资源(高中阶段)”研发创作团队主讲教师,面向全省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

篇8

1月19日:海淀备课会

培训会上给相关区县下达了根据《课型体例》为十二种课型编写教学设计样张的任务,其中海淀区分到了两项任务:一是“阅读新授课”,一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前天与海淀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褚群生老师通电话,她说分配给他们区的两个样张已经编出了初稿,希望市里的教研员给把把关。1月19日上午,我和刘宇新老师、王彤彦老师来到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海淀区录课团队一起进行备课研讨。负责编写阅读新授课样张的是101中学的北京市骨干教师王金玉,她备的是《散步》一课。金玉老师快人快语。她说她一直以来比较喜欢纲领性的备课,因为这样会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自己、给学生更广阔的现场生成的空间,但是这一次不同,下面没有学生,只有三台摄像机。她说她这次备课是前所未有的细,细到每一句话的设计和每个词语的选用,细到每一个环节的转化和勾连。她说她按照《备课指要》的思路,给《散步》一课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文章的开头写“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我的母亲”是我的长辈,为什么不放在最前面写,以示尊重呢?她说她没有采用一长段的抒情话语来导入课堂,而是以这个疑难问题来驱动课堂,采用“问题驱动——问题解决——梳理总结——拓展迁移”的授课思路。大家对金玉老师的样张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样设计看似讨论的是一个问题,实则研读了全文,问题既激起学生的疑惑和探究的兴致,又指向该单元的核心阅读能力“如何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因此这是一个好问题,一个“真”问题。但同时也给她提出改进建议,备课备精细没错,但真正讲课却要疏密有致,要留出“空白”和“疏阔”之处,比如可以抛给学生不同的答案思路,请他们判断,让他们剖析,给他们的思维以呼吸和舒展的空间和时间。讨论到尾声时,我们一起攒了两句话,一句是“虚拟的课堂,真实的交流”,一句是“眼前是镜头,心中有学生”。

1月21日:电话煲

今天,人在山东老家的我,接到了3个来自北京的长途电话。先是门头沟区教研员李玉兰老师,她想让我们中语室在正月十五前去和他们备一次课。而后是刘宇新老师的电话,他亲自写了两个样张:《中国石拱桥》和《古代英雄的石像》。第三个电话是海淀的褚群生老师打来的,她说19号的备课会之后,他们又进行了讨论,已经把海淀两个样张的修改稿发到我邮箱了。接电话的同时,我还收到了石景山区张菁老师、房山区刘桂兰老师的手机短信,短信内容当然是祝福,但也不忘附一句:“我们区编写的样张已发到您邮箱了。”仔细读完四个样张后,我为每个样张都写了“样张解读”,连同样张一起发到了我们的公共邮箱。其中一段解读意见是这样写的:“这份样张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了。一是问题的设计有针对性,问题瞄准的是学生的阅读困惑、偏差或盲区,瞄准的是童话阅读的核心能力。二是问题的解决有针对性,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不是教师径自得出结论,而是为学生提供几种可能的思维模型,通过剖析这几种思维模型,提示思路,给出方法。这样的问题解决就不是‘空对空’,是落地的实打实的解决。建议每位老师在确立问题、解决问题时,都要考虑教学的针对性。”一天就这样在接电话、收短信、读样张、写意见中过去,明天就是除夕了,会不会还响起长途电话的铃声呢?

2月3日:门头沟备课会

今天是正月十二,我和刘宇新老师前往京西的门头沟教师进修学校与门头沟区的老师们集体备课。门头沟区这次有5位教师承担录课任务,共录22节课,这些课有“阅读新授课”“单元复习课”“语言运用课”“名著导读课”等8种课型,占了12种课型的一多半。我们这次备课研讨就主要围绕“课型”展开。五位教师中,孟爱华老师年龄最长,55岁了,她是北京市特级教师,现在还教着两个毕业班的语文,并兼任班主任和语文教研组组长工作。工作了33年的老教师,教学早已游刃有余,按说不必再和老师们讨论什么课型,完全可以想怎么上就怎么上,但孟老师依然很认真地准备“综合性学习课”“口语交际课”“复习课”。这些可都是不好啃的“硬骨头”。孟老师说,她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拿自己的课做“靶子”,愿意和大家交流和分享。她还说,这次录课推出12种课型,很有必要。只有录课教师把各种课型钻研透了,想清楚每种课教师该干什么,学生该干什么,录出的课学生看了才会真正受益。孟老师说得多好啊!12种课型是对语文学习诸领域的全覆盖,开发好12种课型,就是为学生提供12种语文学习的思维导图,就能促进学生会读、会说、会写、会复习、会活动……

2月14日:试录

今天王金玉老师要去东城教育信息中心试录《散步》。昨天晚上我跟金玉老师通话了半个多小时。她说她有点紧张。我再三对他说,没事的,要放松,要找回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的感觉。试录时,我们中语室几位老师因临时有其他任务没有去成,我基教研中心的朱立祥副主任和海淀的楮群生老师一直在试录现场。下午两点,我收到了楮老师的短信。她说试录很成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晚上9点,我又给王金玉挂通了电话。她打开话头就收不住了,她说,试录那天,下面坐满了人,这倒没什么。害怕的是对一切程序都不熟悉,没有学生撑台,3个摄像机齐刷刷地对着,还要用眼睛找哪个摄像机的红灯亮着……心里说不出的紧张,顾了这边,忘了那边,刚讲5分钟,就被叫停了。紧接着,又来新的要求,让重新设计上课程序,并加上板书。老师们在那边等着,现场要重做课件,急没有用,躲到讲台边上的角落里,但依然是心神不宁。好不容易修改好了,又觉得刚才那5分钟录课时情感不够投入,角色拿捏得不好。但是,老师们已经重新入座了,只能豁出去了。录完后,监听的老师和现场的老师都说还不错。后来回想起来,觉得当时自己像是在说评书;儿子看到录像后,觉得像是在主持节目。但是自己知道,那不是在主持,也不是在说评书,但到底是什么角色呢?忽然自己也说不清楚了。我跟金玉老师说,能否辛苦一下把这些细节和感受趁着热乎劲写下来,我准备把它放在咱们的公共邮箱里让老师们参考。她一口应允。

3月24日:再培训

3月21日下午一点,我和刘宇新老师、王彤彦老师来到九十四中,九十四中和八十中是我们中学语文的录课点,今天我们要和两个录课点的技术人员一起对录课教师进行正式录课前的培训,培训现场就是九十四中录课间。50多位录课教师已经坐满录课间,时隔两个多月,这些面庞更加熟悉了。70多天时间里一起摸爬滚打,让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愈来愈熟;这些面庞又是那么可亲可敬,每位“名师”在完成学校正常工作量的同时还承担繁重的录课任务,从无一句怨言。最令人感动的是金玉老师,她又一次毫无怨言地充当起研讨的“靶子”,走上试录的讲台。可以看得出,这么多同行带着期待的眼神坐在咫尺之距的录课间盯着她,她有点紧张了。每逢一处停顿或者口误,哪怕细小到难以察觉,她都主动停下来再重录,录课进程并不顺畅。刘宇新老师说,金玉老师对自己很苛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从金玉老师这里感受到了现场录课的氛围,获得了很多启发,至于细微之处,我们再去改进。我接过话茬说,金玉老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面对着这么多同行,她想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以至于一个很小很小的停顿她都极不满意,停下来重录。半天的培训结束了,人群还没散去,各个区县的教研员把两个录课点的负责老师围在了中间,他们在忙着和两个老师预约自己区试录的时间。

7月10日:录课

今天是上学期录课的最后一天,50多位老师都已相继登场,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平实亲切;有的录得快一些,有的录得慢一点,但大家有一点是共同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我“泡”在八十中录课监听室的时间更长一些,监听室座椅旁边一本《新华字典》,也不知谁放在那儿的,后来不知谁又带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这两本工具书成了我监听的好帮手。即便录课前无数次审读过老师的课件和脚本,但真正录起来,监听者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监听室的屏幕,耳朵始终支着,只要发现“疑点”,就查工具书,上因特网,以最快速度核实正误,及时决定是否叫停。金玉老师在九十四中早已录完自己所有的课,她给我讲了录课期间发生的两个细节。一次正讲得眉飞色舞,忽听田老师在监听室那边大叫:“停!”是哪句话说错了吗?闪回一下,好像没有啊。纳闷间,田老师、褚老师从监听室冲了过来,指着我的头发说:“你讲得太投入了,头发都甩得支起来了。”还有一次,刚开始录课,刚刚写完课文题目,那边两个教研员就叫停了,一个说第一笔是“撇”,一个说第一笔是“捺”,求证了半天,才纠正过来。今天轮到我要录课了,我会不会也被叫停呢?我专门请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刘燕老师监听我录课,她还真是丝毫不含糊,两节课各叫停了一次,纠正了两个标点符号。录完课后,她对我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说,谢谢你,让我这个总是叫停别人的人也体验了一把被叫停的滋味。录完最后一节课,我给九十四中那边打了个电话,最后收尾的孟爱华老师也已全部录完。孟老师他们备课在最冷的寒假,讲课在最热的暑假前夕,从春到夏,一路苦辛,我能想象得出他们录完最后一课会是怎样地庆祝!

篇9

一、2011年版新课标出台,众多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度解读,新见颇多。

2011年版新课标在人们急切的期待中终于“启程”。它与课标实验稿相比较,有哪些继承之处,又有哪些创新之处,这些新变化折射出怎样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思想,我们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行为要做哪些调适,这些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和要求,各地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一年来,众多语文教育专业报刊纷纷开辟专栏,聚焦课改专家和一线教师对修订课标的解读,高效发挥引领与指导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负责人巢宗祺在《“五个强化”:语文课程标准新视角》一文中,论及语文课程标准重点修改与调整的五个方面: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二是进一步强化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进一步强化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四是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强化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五是针对语文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强化改革力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在《中学语文教学》撰文,就“课标的功能”“课标出台的背景”“课标修订怎样面对这些年的争议”“新课标具有哪些亮点”“如何理解语文素养这个核心概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语文课程标准最后审定的专家杨再隋在《语文教学通讯》撰文,就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进行解析和点评,十分仔细地梳理了《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设”中的基本要领。文章指出,以往《语文课程标准》都是正面阐述,惯用“应该”“致力于”“倡导”“加强”“注重”等字眼,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除了正面阐述,还较多地从教学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说了“不”,使用了“不应”“防止”“避免”“摒弃”“不宜”等词语。杨再隋认为,不管是要求我们“必须”做的、“应该”做的,或是告诉我们“不应”做的、“不宜”做的,都应该贯彻实施,落到实处。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在《语文特质 语文素养 语文实践》一文中提出,对新课标的领悟和践行应从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几个核心概念入手。一是语文特质:学国语言文字的运用。二是语文素养: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三是语文实践:语文教育的基本方式。四是表述的改变:悉心领悟背后的深意。以上课改专家的深度解读将对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极好的指导和帮助。

2011版新课标的适时出台,让我们感受到课改专家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深入认知和探究,体会到了语文教育未来发展的正确走向。

二、语文课程改革如何坚守“儿童本位”成了本年度语文界热议的话题。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三个基础”的理念,更加凸显了语文教育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也就是以“儿童为本”。

小学语文是儿童语文,但当前的语文课堂多是从知识出发设计教学,没有把儿童放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位置。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儿童本位”的意识缺失、“伪儿童化”泛滥成灾、教学目标定位高低失当等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撰文发表见解,提出:小学语文新课程要重视其“儿童性”,让小学语文成为真正的“儿童语文”。

对“儿童本位”研究的重点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堂要以“儿童为本位”

周一贯在《60年守望,让小学语文成为真正的“儿童语文”》一文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守“童本”取向,重构真正的“生本课堂”。如何重构?第一是“从儿童中来”。教师的预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学设教、顺学而导。第二是“让儿童去做”。凡学生能做的,教师决不代替;凡学生做起来有困难的,教师也只作点拨,不越俎代庖。第三是“到儿童中去”。让学习的结果真正成为语文素养在学生身心上有效沉淀。

(二) 小学语文教材要以“儿童为本位”

教材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更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工具。新的课程理念需要通过教材来呈现,有识之士提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一要具有鲜明的儿童形象,二要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三要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四要具有儿童美学特点。

(三) 开发和利用儿童文学课程资源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表面看起来,儿童文学作品的数量不少,但研究者却认为,很多篇章为似是而非的“教材体”儿童文学,其标志就是收入了大量的思想贫瘠、艺术粗劣的“短小轻薄”的教材体。我们的教材缺少的是经典的、优秀的、自然的、典型的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最为宝贵的主题性资源。著名儿童文学专家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撰文提出,要想使“儿童本位”的立场贯彻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使其落到实处,就不可不使用儿童文学这一无可替代的资源。

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是小学语文课堂的主流价值,笔者认为,“儿童本位”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命题,需要我们去深思,值得我们不断去探讨、研究。

三、“名师工作室”创建的时代价值正在显现。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各地形成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名师工作室”,对凝聚地域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

(一) 促进优秀教师群体不断扩大

一所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一个地区的发展取决于当地教育水平的高低。就名师而言,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名师工作室不是普通的培训班,在这里,名师们不仅要宏观研究学科发展态势与走向,还要为其他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努力创造和搭建平台,从而引导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为他们从教学设计到教学效果进行全程示范,用新理念引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充分发挥名师在当地的师资建设作用,从而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 开发生成优质教育资源

名师工作室的创办宗旨是“成功带出一批,有效辐射一方”。名师工作室以名师导引一批有共同教育追求的教坛新秀,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积极发挥指导、示范、帮扶、辐射的作用,有效地带动本地语文教师的成长,推进地方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研修能力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由名师领衔、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能力的研修群体。每一个名师工作室都有研修的课题、自我建构的目标体系和运作方略。名师工作室的基本运行机制是组织优秀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和研修,工作室成员在教学研修活动中实践、读书、探究、交流,既提高了研究能力,又在校际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实现多层次的提升、全方面的带动。

为了保证名师工作室的时代价值的最佳发挥,课改专家周一贯提出,把名师工作室建成一个“家”——温馨的“新家”;一个“场”——互动的“气场”;一个“堂”——自由的“讲堂”;一个“台”——起飞的“平台”;一个“型”——提质的“范型”。

四、语文课堂浮华喧闹现象频频出现,有识之士呼吁:让语文课堂从躁动回归沉静。

新课程改革十年实践,给语文课堂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但这拂面的春风也有“熏得几多游人醉”的窘况:教师得“意”忘“言”的讲问分析之风太盛,课堂上空泛的“人文精神”拓展过度,多媒体肆意渲染,形式主义花样翻新,课堂上“蜂飞蝶舞”活动过频……学生静心学习语文——沉思默想、咀嚼感悟的时间严重缺失。课堂上呈现的是虚张声势的表面繁荣。

许多觉醒的教师洞察语文教育现状功利的厚重壁障,忧心忡忡,纷纷撰文呼吁:语文教学应沉静下来,走出浮华喧闹,务本求真。

许昌良在《沉静语文:语文属性的道德回归》一文中提出,沉静语文是一种语文哲学的诉求,说其是一种哲学,就是从理性上培育教师潜心会文的教学品质,培育沉着稳健的教学风格,培育沉朴、自然宁静的教学流程,培养学生沉湎于课堂、沉浸于学习场域的学习品质,形成一种沉迷、沉稳、沉毅、沉醉的课堂追求,最终形成宁静致远的课堂文化。他还认为,沉静语文的教学诉求,在于从语文教学的“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这是沉静语文的使命,也是由语文学科的学习属性所决定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主动积极的思维,往往是在静态下进行的。如何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接受语文的滋养,戴贤泽在《让“静”成为永不消失的风景》一文中提出六个方面:一是“静读”,二是“凝听”,三是“潜思”,四是“静写”,五是“默想”,六是“静悟”。

沉静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它应具备哪些读思品质,董旭午在《教学月刊》发表见解,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意志品质以及语文教与学的特性,提出六方面策略:一是“宁静地读”,二是“宁静地体验”,三是“宁静地品味”,四是“宁静地感动”,五是“宁静地思辨”,六是“宁静地整理”。

语文的沉静,就是改变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人为复杂化、浮华喧闹、华而不实的现状,决不是否定朗读和讨论、交流。业内人士提出,必要的朗读和课堂讨论、交流也是需要的,但必须是以心灵的宁静为前提和基础的。沉静语文不是无声无息,不是沉默缄口;是理智而又不乏波澜起伏、激情奔涌;不讲声音的分贝,但有余音绕梁般美好的感受!

五、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须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成为语文界关注的焦点。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课程性质”的表述有了新的变化——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变化引起一线教师的特别关注。

掌握语言文字有两个基本层次:一是理解,二是运用。理解,指把文章读懂,有所感悟;运用,指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感情,包括说和写。理解与运用,二者都很重要,理解可以促进运用,运用可以深化理解。然而,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与以前的表述不一样,为什么特别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呢?业内人士在探究,在思考,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运用语言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二是运用语言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三是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四是从教学现状来看,语文课一直存在着“伪语文”“非语文”“去语文化”等“教无物”倾向的教学弊端。

语文教学从注重“语言理解”转向注重“语言运用”,这一转变是重大的,从课程目标内容,到课程实施,再到课程评价,全面地实现重大的“转身”,专家认为,这一次重大的“转身”对于语文课程引发的变革将是革命性的。

课程标准强调“语言文字运用”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指向和基本出发点,那么,“语言文字运用”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课标研制与修订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巢宗祺作了分析:“语言文字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也包括文学活动。学生要不光能在语文课里表现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能在生活中,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将来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除了实用的语文,文字的阅读、创新和评价,也是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文教学必须由注重“语言理解”向注重“语言运用”转变。在教学中如何凸显语言文字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曹明海在《树立“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观》一文中认为,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把握汉语言文字构成的特性,探索汉语言文字运用的特有规律,建构“汉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新秩序。这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真正实施有效性教学、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一步。

六、“对抗语文”的热议和“民国读本”的热销,由此引发的话题再度升温。

近年来,语文教材的建设,几乎是有一点变动就牵动语文界和社会大众的神经,并且屡遭质疑甚至批评。有人指出,现行语文教材存在“四大缺失”,即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事实的缺失。一个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研究团体曾经了一份研究报告,“炮轰”小学语文教材,重点对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的教材进行剖析,详尽地列举了教材的弊端:一是母爱和母爱形象不健康,二是课本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不快乐的,三是落后的道德观念仍有市场。国内对于语文教材批评的波浪,一时蔚为壮观。

2011年,《收获》杂志的副编审叶开针对当下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弊端,以其专著《对抗语文》的书名,批评当前的语文教材,声称要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叶开认为,学生语文学习就是要从小就开始引导他们接触经时间检验的经典之作,以便用最好的精神食粮喂养他们,而不是像现在的语文教育那样靠一些无趣的道德说教和假大空的词句来驯化他们。一些高校学者、儿童文学作家纷纷加入到“对抗语文”的行列,引起教育人士和社会公众的关注。

就在新编语文教材屡遭诟病的时候,八十年前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突然受到热议和热销,在社会上收获好评一片,由这套老教材引发的话题在持续升温。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认为,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教材提出质疑,这都是必要的,反映人们对母语教育的关注。现行语文教材大多是实验教材,允许有个实验过程,其长短得失,应当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去认真总结。而那种动不动把当下的教材视为“垃圾”,甚至鼓吹要“对抗语文”的颠覆一切的思路,以及“翻烧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既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制造混乱。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出十条建议,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教材观”,各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将面临修订或重编。新课程语文教科书如何改革,业内人士作了深度思考,表达了他们对未来语文教科书的期待。

第一,未来教科书应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教材”向“学材”转变。二是“文选型”向“训练型”转变。

第二,用科学发展观观照,教科书建设必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统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科书建设诸多重大关系。首先是语文学科工具性教学目标和人文性教学目标要和谐统一。此外更要处理好课文选文和知识能力的关系,处理好专职编写人员、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三结合的关系,提高教材编写团队的整体水平。

第三,要促进主流教科书的研发。从国家来说,中小学教科书事关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抓紧主流教科书的研发势在必行,国家已着手部署这项工作。

回顾2012年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历程,我们收获很多。展望2013年语文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我们信心百倍。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吉银.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J】.中国教育学刊,2011(9).

【3】 周一贯.名师工作室:教坛新星的发展共同体【J】.辽宁教育学术·教研版,2012(7).

【4】 许昌良.沉静语文:语文属性的道德回归【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1(10).

篇10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如赣南师院文学院的孔刃非教授的《以良好的素养,高度思维责任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专题报告。首先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各种缺失,指出当前的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应试教育”,忽视了人的素养的培养。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他提出从中国古代优良传统找良方,将“孝”“信”“义”“耻”“礼”“忠”“枨”等纳入语文课堂,将人的精神基础打牢,提高人的素质。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和李东斌的报告,都关注了教师的身心健康。社会压力、职业压力让我们的教师生存不易,需要学会自我调节,需要乐观的工作生活。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发展,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挑战。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语文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杭州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讲的《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报告,睿智的指出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五种缺失,强调:1、要创造先有模仿;2、老师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如何写,而不是只会提要求。倪教授是全国作文教学方面的知名专家,他的方法科学而切实可行。对当下普遍迷茫的作文教学是一股清新之风。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的《教育心理与教师发展》的报告。陈院长强调,21世纪是“压力时代”,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尤其是人民教师。同时,现在的教师需要有反思精神,需要掌握教育学知识,才能成长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又如,李东斌教授的《课堂观察与压力管理》的专题报告。对课堂观察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提出这是聚焦课堂的教学研究的最直接的方式方法。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观摩了专家名师风采。

此次培训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联系实际。不仅聆听了专家的解读,而且近距离地学习了名师的教育教学艺术和班级管理艺术。

南昌教研员胡小望老师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与反思》,强调新课程中,青年教师应有所作为。校本教研不能丢,专业成长方才有动力。如若深入多思考,目标达成就不成问题,都很有指导性。

而南昌三种的聂水兰老师的《一名普通教师的成长》和《班级管理》的报告,完全是自己的实践的梳理和总结。胡老师提出,教育是一项爱的工作,只有全身心地热爱,才能有所成绩。教学工作如此,班级管理亦如此。在报告中,胡老师用自身的实例很好的诠释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真正内涵。

四、教师自身的成长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成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的软实力来自己于拥有一只业务能力强,团结敬业的教师队伍。对于个人而言,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适当现代教育的需要。此次培训,很多专家与同仁重点谈了教师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

如赣南师院教育学院院长焦中明教授的《学点教育研究方法——做研究型教师》的报告。从全球科技发展的高度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出发,指出教师不应是“蜡烛”,要有可持续的文化知识储备,那就要学会做研究,成为专业化的教师。而研究应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又要回归课堂,服务课堂。

又如,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胡小望的《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讲座,提出教师对课例进行研究,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和探究,提倡及时反思。课例研究的价值在于:拓展教学视野、发展反思能力、唤醒主体意识和培养问题意识。最终的目的是簇进专业成长。

又如,师大欧阳芬教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的专题报告。对中西教育进行比较,得出各有利弊,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结论。今天的教师角色应该转变,由教学主体向学习伙伴转变;由知识传授向导学转变。

五、结识了全省教学名师。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培训的都是全省教学一线的精英、名师,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月日上午的沙龙开得很成功,大家将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互相交流。下午的说课比赛又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名师的老师,通过此次机会,终于可一睹尊容,亦为乐事。创办的QQ群,成为了大家各在一方时交流的平台。

六、在职研修硕果累累

本学期开学至今,我担任了八年级语文教学,在完成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积极实践完成培训基地布置的作业。主要有以下方面:

1、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集中培训回来,我写博客的劲头更足了,思路也更宽了。7月25日至今,我在中华语文的博客了更新了30多篇博文,有不少质量上乘的佳作。其中《怎一个“闲”字了得》《孩子,你应该快乐》等博文被版主评为精华。

2、努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全校教师上了公开教学观摩课《记承天寺夜游》,并录下视频;做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知识》的讲座,在传达集中培训的新精神的同时,将自己多年来论文撰写的体会和收获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得到教师的好评;设计了教育教学研究方案《新农村“学习型”家庭试验研究》,这个研究方案着眼于目前各地的新农村建设,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只注重建屋修路,而忽视家庭内部学习氛围的营造,很有研究的针对性。准备于2011年上半年申报省级课题。

篇11

一、语文教研科组长的角色定位

1、语文教研科组长是“火车头”“领头雁”。

语文教研科组长一个组内的核心人物,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组织能力及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研组的建设,直接影响该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研组长要做教育研究的“火车头”。要有扎实的理论学识水平,决不能一知半解、模棱两可。要学习国内外的教科研论文,多想、多看、多听、多写。要做教学实践的“火车头”。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组长,要扎实的上好每节课,为组员多上示范课,起表率作用。要做师德规范的“火车头”。组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教研组的精神面貌。要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教研组长必须以德立身,以德服人,从小事做起,成为组员的榜样。

2、语文教研科组长是“纽带”“水桶圈”。

众多木版制成一个水桶,如果没有不能水桶圈,水桶就无法装水。众多脚手架,没有纽带的连接,脚手架就无法发挥作用。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也常说:“团结就是力量”。但合作并不能产生1+1>2的整体效果。有诸多因素会影响群体的合作效果,使合作会产生1+1>2,1+1>1甚至1+1为负数的合作效果,只有消除影响团队绩效的负面因素才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语文教研科组长应该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像“纽带”“水桶圈”那样,凝聚众人的力量,形成集体的合力,成为联系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纽带”和“水桶圈”。

3、语文教研科组长是“一盏灯”“水中鱼”。

这“一盏灯”应照亮一大片,以个人的智慧点燃组内成员的智慧。关注组内教师的利益重于关注自己的利益,通过个人的示范使青年教师迅速走向成熟,通过他的努力中老年教师可以不断地消除“职业倦怠”,焕发青春,迈向专家的行列。脱掉俗气,洗去浮气,除掉匠气,有厚积薄发的底气、愈挫弥坚的勇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地充实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自我。有诸多闪烁着金子般耀眼光芒的品质,这些品质推动着本组工作不断地跨越向前,无往不胜。

这“水中鱼”,是指组长和组员的关系。一个组是一个集体,组长犹如水中的鱼,是离不开水的。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让工作顺利开始的前提。要非常注意的去了解他们的心声,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不管在学校还是休息日,都能和他们融洽相处,形成了无话不谈、非常融洽的关系,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团结、互帮互爱的集体。

二、语文教研组长的素质要求

1、学科教学的“佼佼者”

“打铁还须自身硬”,语文教研组长要很好地胜任自己的管理工作,首先得教学基本功扎实,有较强的学科教学能力。在学科教学中能“喊得响、打得出”,凡事能说出点道道,不能一问三不知,经不起他人的“考验”。要以自己高超的学科教学水平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只有对学科教学有独到的见解,并且教学实绩突出,最好是“常胜将军”,才能让组员服服帖帖,望而生“威”,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以增强感召力和信服度;才能使组员对组长布置的工作和任务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地去完成,而不阳奉阴违,敷衍了事。

如果语文教研组长业务能力不强,没有丝毫亮点或特长,教学实绩平平淡淡,有时甚至还要在组内“拖后腿”,作为组长,就会显得底气不足,威信自然就会大打折扣。有的教师可能因此会在背后说“风凉话”,有的教师可能当面与组长“叫板”,不买组长的“帐”,使组长的话“失灵”,降低执行力,由此导致教研组工作的举步维艰,难以开展。这就要求语文教研组长要夯实教学基本功,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使自己成为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

2、教学改革的“先行者”

语文教研组长必须有很强的上进心,要勇立潮头,敢于“吃螃蟹”。在教学实践中要大胆尝试,锐意进取。尤其是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教研组长不能安于现状,等闲视之,以“吃老本”为生;更不能畏首畏尾,望新课程而怯步,教学方法蹈常袭故,陈陈相因,一直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样就会被时代淘 汰出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语文教研组长要在组内提高自己的声望并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敢于抢占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平时要身先士卒,勇于探索,认真钻研教材,潜心研究教法,主动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当好课程改革的“排头兵”。要在教学改革的大风大浪中不断磨练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常教常新,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超越他人,超越自我。不能患得患失,束手束脚;不能躺在“旧皇历”或功劳簿上倚老卖老,坐井观天,不思进取;否则“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久而久之,终将落伍。

3、教师成长的“导航者”

“教师成长组长有责”,语文教研组长作为教研组的“掌门人”,应自觉担负起指导和培养本组教师,尤其是后进教师和新教师的责任。“木通原理”告诉我们,决定一个教研组整体战斗力的不是个别最拔尖的教师,而是取决于后进教师的现状。为了提高教研组的整体实力,组长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自觉挑起转差和帮教的重任,引领后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法,迎头赶上。“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先富”帮助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组内教师“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

尤其是新教师普遍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要使新教师减少弯路,在最短时间内“站稳脚跟,打出旗帜”,就离不开语文教研组长的启蒙引导和指点迷津。语文教研组长要有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多年来所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盘托出”,让新教师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快速成长,缩短“磨合”周期,争取早日能独挡一面,挑起学科教学的重任,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4、组内活动的“设计者”

语文教研组长是组内的“灵魂”和“领头羊”。一个好组长就是一个好教研组。组长不能低估自己,权当“摆设”,“挂名”而已。要想有所作为,就不能浑浑噩噩,自甘堕落,要自加压力,敢挑重担,为教研组的可持续发展“指点江山”,当好“设计师”。要高瞻远瞩,精心设计和策划好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为教师长智,给教师“充电”;不仅如此,还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巩固自己在组内的地位,提升自己在组员中的威望。

本着共同成长的宗旨,语文教研组长要乐做分外事,甘于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以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教研组“量身定制”一整套活动方案,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搞形式主义。可以是教师之间的开课、评课、议课活动;可以是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可以是教例设计、习题精选;可以是学术研讨的沙龙活动或教学反思;也可以是教改理论的学习和研讨等。总之,要通过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教师从中真正受益,不断提升本组教师的教学艺术,使教研组获得质的飞跃,继而提高教研组在本校乃至更大范围内的知名度。

5、组员关系的“协调者”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教师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自然也有七情六欲,工作中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的时候。语文教研组长作为教研组的“家长”,就应该自觉承担起“协调者”的角色。“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自己的真心、诚心和管理智慧理顺各种关系,减少和克服组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组员和睦相处,相敬如宾,尝到教研组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体验到“回家”的感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语文教研组长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自己敏锐的眼光做好各项工作的协调事宜。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广泛听取和吸收组员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引导教师求大同,存小异;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以最大限度地减小“摩擦力”。一旦教师之间在工作中发生分歧时,组长就要积极“斡旋”,当好“和事老”,化解教师之间的不愉快,以便“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否则,一旦教师的疙瘩不解开,带着情绪工作,就会妨碍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语文教研组长的专业标准

梳理和聚焦教研组长的角色分析,为我们探究这一群体具有的专业标准提供了依据。检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经验,我们尝试对教研组长的专业标准作出如下描述——教学计划的执行者、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科组发展资料的积累者。

1.执行教学计划

(1)领会计划。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汇报情况,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将计划落实为具体措施。

(2)加强管理。协助教导处切实贯彻教学常规,协调各年级重要考试的命题、阅卷和统计反馈工作。能依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控教学进程。

(3)确保质量。组长本人教学效果显著,能实现预期目标,并指导组内成员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科教学质量均衡发展。

2.组织教研活动

(1)制订方案。抓住组内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或研究专题,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或方案,目标清晰,有切入口或抓手。

(2)落实措施。积极执行推进方案的具体措施,能克服执行中遇到的困难或障碍,确保方案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

(3)引领合作。教师能主动关注同伴的需求,提出建议,提供个别帮助,引导教师参与到教学研究中来;与大家共同分享经验,善于利用各种时机,组织大家研究和探讨教学问题。

(4)注重实效。能切实解决组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动帮助组内教师的教学;每次活动都有记录、分析与总结,有明显效果。

3.引领专业发展

(1)提升师德。严格遵守教师行为规范,有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对同伴热心而宽容,有服务意识,关心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主动提供咨询和帮助。为人正直,办事严谨务实,有责任心。

(2)指导实践。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能对教学中的目标达成动态生成,加以自我分析,并提出后续跟进措施。

(3)主动创新。有进取心和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学科教学理论的发展前沿,了解本学科课程改革的最新发展,注重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4.积累科组资料

一类是理论资料。

(1)重视时事新闻的积累。

(2)重视学科理论积累。要订阅本学科教育杂志,在阅读的同时,作好笔记和摘抄,好的文章介绍给组员一起阅读研究。这些资料的积累,在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科研水平上有很大的帮助。

(3)重视学科间横向资料积累。要注意各学科间的整合。关心其他学科的教学动态,加以积累,取长补短,使自己学科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一类是教科研资料和成果。

教科研过程中的学习资料、过程材料、阶段小结、揭题报告等等,教研组长都要注重收集保管好。

一类是教学经验。。

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经常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想,每个备课后面都写教后感,并注重案例的撰写,而且要求同组员一起进行案例的探究,每学期写一到二篇,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语文教研组长工作的几个切入点

切入点一、强化组内教师的集体认同意识(家园意识)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佛祖释迦牟尼问其一位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会干涸?”该弟子半天答不上来,释迦牟尼告诉他:“将它放入大海里去。”这段简单的对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个人离不开集体。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反之,如果脱离了集体,即使有很大的力量,也会像水滴一样干涸。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只有把个人和集体融会起来。才能获得力量获得成就。集体是个人发展的空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看看我们的身边,某个老师要去参加讲课比赛,备好课后,先在组内试讲,由教研组长组织人员评课改进,改进后再在校内试讲,由科组长组织骨干教师再次听课修改,如果要参加高层次的讲课比赛,学校还要请教研员、甚至是专家来指导。如此几轮下来,教师的讲课水平想不提高都不可能。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谁不惊叹大漠的浩瀚,谁不羡慕大海的宽阔,谁不赞美高山的巍峨……但是生活教会我们,必须首先去做一粒沙子、一滴水珠、一块岩石。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研组长要强化组内教师的集体认同意识,让语文教研组步入“个人为集体发展作贡献,集体为个人的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的良性循环轨道。强化组内教师的集体认同意识需要组内同行自觉做到三个“多一点”三个“少一点”和三个“互相”。三个“多一点”三个“少一点”是:干实事多一点,说空话少一点;真诚待人多一点,虚情假意少一点;替集体着想多一点,计较个人得失少一点。三个“互相”是:人格上互相尊重,学术上互相包容,生活上互相关怀。组内要提倡学做五种人:一是热爱生活,做一个有生活激情的人:二是业务精良,做一个有真本事的人:三是淡泊名利,做一个有合作精神的人;四是勤于读书,做一个学问渊博的人;五是尊重同行,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语文组教师应追求这样四种专业精神:拼博精神——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科学精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实精神——不畏权威,不唯书本,不贪名利;团队精神——学会为他人鼓掌,为同行鼓掌,为反对过自己的人鼓掌。

一个教研组内,有老教师、中年教师,也有青年教师,要倡导这样一种风气:尊重老教师,重用中年教师,关怀年青教师。组内重大问题要请老教师把关,老教师退休前,组织召开欢送会或者该教师教学艺术研讨会,力争使他们的教学成果成为语文教研组的宝贵财富。组内的中年教师,要给他们出点子,压担子,让他们承担语文组重要工作的规划、决策。对组内的青年教师要定向培养,专人辅导,促其早日成为教学骨干。

如果持之以恒地做好上述工作,语文组的每一位成员一定可以感受到来自语文组的家园般的温暖,一定会把语文组视为自己的家。

切入点二、确立为大家所公认的教学理想和追求(目标意识)。

钱梦龙先生说:“教学方法是雕虫小技,教学观念好比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一个语文科组如果想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乐园,必须确立为大家所公认的教学理想,教学追求。

深圳市南头中学语文科组一直是南山区的先进教研组,也是深圳市的优秀语文教研组,他们成功的经验是,语文科组十分注重培育为大家公认的教育理想,教学追求。他们确立的共同的教育理想是: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他们力求形成的教学特色是:自主学习,师生合作;人文渗透,促成创新。他们倡导的教研风气是:各抒己见,自圆其说;观点交锋,讨论争鸣;不作结论,各取所需。他们的确立共同价值追求的策略是:独立思考,反复验证,形成共识,立即行动。也就是说,能成为组内同行共同价值追求的理想、观念等,一定是经过大家思考、经过实践检验的。他们想与做结合,想好了再行动,实在想不明白就边做边小结,避免走弯路,尽量不走错路。正是因为有这种目标意识,南头中学语文组成为深圳市语文学科组的一面旗帜。

确立为大家所公认的教学理想和追求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需要对与语文教学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些问题可以是宏观的,如:信奉工具论是不是就一定教不好语文?信奉人文论是不是就一定能教好语文?信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到底能解决语文教育的哪些问题?强调积累的新课标,到底积累什么?怎样积累?强调感悟的新课标,到底新在哪里?与传统的感悟有何区别?强调知识与能力,是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又在哪里?强调方法与过程,是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又在哪里?自主学习令人心动,自主学习姓“语”么?怎样才能姓“语”?合作学习令人心仪,合作学习姓“语”么?怎样才能姓“语”?探究学习令人神往,探究学习姓“语”么?怎样才能姓“语”?我们已经是第八次课程改革。七次课程改革的经验在哪里?教训又在哪里?理念是否越新越好?新的理念是否越多越好?在异国他乡长出来的新理念,是不是适合我们的国情、乡情、校情?要不要适合我们的国情、乡情、校情?这些新理念,本身有没有局限性?我们如何趋利避害?

也可以是操作层面的。如:语文早自习存在目标不明,序列不清,落实不力等问题,需要如何改进?通过实践探索,南头中学语文组全体教师形成三点共识。其一,明确目标。确定了早自习的三大系列:课文系列,美文系列,基础知识系列。其二,形成序列。每个年级安排专人负责制定早读计划,并督促落实。其三,及时反馈。每周安排一次基础知识检测,落实早自习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不少理念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探索再下结论,但有些理念不需要争论,而且是语文学科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南头中学语文科组就反复强化这种理念,使之成为大家的共同教学追求。下列教学理念就是他们反复强调的。

其一,“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语),语文教育更需要懂得慢的艺术。

——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要明白,积累是慢工夫。

只有“积跬步”——不断地积累,才能“致千里”——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和语文教师,首先应当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学习,在积累中运用,在积累中创新。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懂得,培养习惯也是慢工夫。语文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放在首位。他们制定高中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细则,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动化的行动方式。

为实现语文组共同的教育理想并力求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南头中学语文组还提出了“三观”管理理念,即: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微观管理。

宏观上,力求将确立的语文教学理想内化为全体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让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力求使自己充满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再去鼓舞、激发学生,提升学生的精神和智慧。

中观上,研究语文课教学的基本模式。力求把一节课分成三个板块:课前预习,解决疑难,发展创造。花大力气抓早自习和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学生带着问号进课堂;老师则有针对性地备课,对常规教学内容提炼浓缩,答疑解惑,给学生以句号;又依据课文,设计有创意的教学形式,采取讨论、争辩、练习、读写结合等多种活动方式,给学生人格成长、精神提升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己用句号回答问号,从而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第一个板块突出“恒”字,第二个板块突出“实”字,第三个板块则突出“活”字。

微观上,力求牢牢抓住几个基本教学环节和关系,如课内与课外,检查与督促,阅读与写作,预习与上课,普及与提高,做人与作文等等,提倡优质课堂教学。对于课外阅读,我们大力提倡无污染、无公害,流淌着生命活水,注重学生情智生态平衡,为学生一生奠基的绿色阅读。这种阅读,在原则上要求把阅读还原到生活中去;在方法上要求把重点还原到兴趣、积累、诵读、感悟这些能力基本增长点上;在生态环境上要求把以前被颠倒的东西还原回来,还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更让他们精神得到提升,人格得到发展,奠定他们终生的价值需要和追求。对于作文课,我们提倡绿色作文。我们对现有的写作知识审视、梳理、化简,剔除其中烦琐的东西,学年间有个大致的序列,引入生活因素,拓展实践活动的时空,使之与学生生活、心理成长配合;教学中以人为本,用字当头,重视灵性的启发与培植,学会“智慧的表达自己的智慧”,在语文实践中求发展,在语文实践中求提高。

切入点三、发展、丰富和完善语文学科的教研方式。(研究意识)

语文教研组必须发挥语文教研功能,要组织全组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进行教学改革,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要真正抓“教”姓“研”。教研组长要让教研组“返朴归真”,回到组织的本原上来,变行政的“传声筒”为教师教学中问题“诊所”,凸显以问题解决为本的“学习、研究”。

组内教师要反思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教研组长由组织对教学问题的筛选,确定有研究价值和能进行研究的“真问题”。再按照对问题的关切程度和兴趣,自愿组成课题组,将问题转化为有一定假设和具体操纵方案的课题。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讲座、读书会、行动研究、课例研究、课堂观摩和研讨会等研修方式进行以问题解决为本的“学”与“习”。

下面是某中学语文组一个教研案例。(略)

如果一个语文教研组每学期都能扎扎实实研究几个问题,语文组的每一位教师一定能有所裨益。语文学科开展学科教研要注重三个核心要素:其一,自我反思。即教师与自我对话,反思的基本方法有:研究反思法,自我总结法,对话反思法,教后记反思,课后备课法,课堂实录反思法,阅读新知法等等。(集体备课,个人反思。)其二,同伴互助。即教师与同行的对话,同伴互助的类型有:集体备课(信息交换,经验共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网上对话,阅读教育专著及教育刊物);相互帮助(公开课展示,互相观摩和指导)。我们把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看作教研的标志和灵魂。博客交流。其三,专业引领。一方面,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另一方面,请专家、学者进行指导。近几年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读书沙龙,聘请名家讲学活动等正是基于以上考虑。

语文学科教研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一节有质效的语文课应该是这样的五种课:一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即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的课。在过程中学生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是有深度的课,即充实的课。教师对教材有独到感受,学生又独到发现。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真实自然,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甚至有争论。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在“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我们可以选取以下几个点深入研讨。1.如何把内容要讲到点子上?“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一节有质效的课应该是由一组有价值的问题组成,这些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要要研讨如何抓住课文的重点,巧妙设计问题。2.如何把时间要用在刀口上?思考如何将有限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阅读积累,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3.如何把着力点要放在习惯培养、能力训练上?思考如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

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其实,这些教师是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语文教研组长要提倡“问题教研”。加深老师们对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同时要提倡“务实教研”。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根本不需要走过场。

要防止组内出现“研教分离”的情况。倡导用问题引导学习,使日常教学工作问题化。帮助组内语文老师树立的问题意识,让老师们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且在教研时与组内老师进行交流,然后,教研组择选共同的、较难的、有价值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本组的大课题进行后续研究。同时关注新问题的生成,不断充实课题的内容。

组内教研活动经验化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如,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每一次的教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的教研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又如,教师们只关注个人经验,运用个人经验解决问题,而忽略他人的经验,不会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个别教师甚至缺乏同伴互助,缺少专业引领。有的老师肤浅地认识:个人反思,就是上完课后写一则教学后记;同伴互助,就是教研组的几位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专业引领,就是请几个专家来点评我们的课堂,作一些指导。当然,这种形式的教研对老师们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帮助,但它却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不可忽视。

作为一个语文教研组长应该明确规定,组内教研课不能无目的的上,每一节课都应围绕课题展开,这节课究竟研究哪一方面的问题,运用哪些策略,取得的效果怎样,都应是组内教师关注的重点。公开课之后展开的评课、经验交流也必须联系这一问题,形成解决这一问题的共识,决不能就这堂课论这堂课。如果确定了一些研究课题,要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此期间,组内的老师们都要全面地了解课题的进展,所以必须坚持人人写“阶段总结”,把大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共识上升为理论,再用这正确的理论去指导教改实践,决不能忽略他人的、集体的经验。由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经验有强弱、多少的差异,单兵作战很难胜任教改的实验,所以就应发挥群体智慧,取长补短,互相配合。同伴互助的形式应是多样的:集体备课,优势互补;交流心得,资源共享;解决问题,互相配合;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一起研究新教材、新教法,集思广益……至此,教研就不再是组长或某个积极分子的事情,而是大家共同的需要,共同的责任。

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如果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导致低水平的重复,甚至平庸化。语文教研组长可采用以下两种较实际的引领方式:一是从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收集专家、名师的教学课例、教育思想和录像资料,在组内教研时进行交流、学习。这样虽没法当面得到专家指导,但也不失为获得专业支持的一种好方法。二是邀请本地区的“名师”指导语文组的工作,如听课评课,指导课题研究等等。

教研组是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力于调动组内老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语文教研组长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形式不能呆板,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跨校式教研。与其它学校联系,结成对子,避免学校校本教研的盲目探索,让教师互动、教学观点碰撞,打开了教研工作的新思路。这种取长补短的校本研修活动符合当今开放时代的需要,能人让教师不会做井底中的青蛙。沙龙式教研。针对自己教学上的困惑自由讨论,没有固定的内容,时间可长可短,不受学科、年级的限制。这种沙龙式教研活动,延伸了校本研修的时空,弥补了常规研修活动的不足,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也促进了教研组教师群体的发展。网研式教研。建设属于语文教研组的网络教研阵地,形成了一种多元开放、多向互动、资源共享、多方支撑的网上教科研新格局。校本式教研。采用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教育品味,定期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例,感受名师教学的风格,开展一课多上等形式的课例探讨,……通过灵活多变的校本教研,不断提高本组教师专业水平。

切入点四、夯实语文科组几项基础工程。(发展意识)

基础工程之一:教师专业成长。读书、培训、推介。

教研组工作质量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组内教师的群体素质。教研组长应要求语文教师在“六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读书。“六知”包括:研究个人,做到“知己”。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劣势有哪些?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如何?自身特长如何?这些特长如何在教学中得到发挥?自己不足的方面有哪些?怎样去及时“充电”?什么时间去“充电”?用什么方式去“充电”?研究学生,做到“知彼”;研究教材,做到“知书”;研究教学,做到“知法”;研究考试,做到“知考”;学习同行,做到“知容”。要积极争取机会,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如,、外出听课,参加学科研究,出国培训等。要动员各种力量,向兄弟学校,各级各类学术组织推介学校名师、教学新秀。

基础工程之二:读书氛围营造,读书广场建设。

“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带出一批爱读书的孩子,是一个语文老师最光荣的事,也是功德无量的事。美国教育家杜威说:“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他要求学生“每天读书,哪怕一天读两页也行”。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余秋雨甚至认为,一个人“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

语文教研组长首先要制定出本组教师的读书方案。试想:语文老师的心灵是一片沙漠,能企望他所培养的学生的心灵成为绿洲吗?语文老师境界高远、视野开阔、心态阳光、思维理性,其文化底蕴就越来越丰厚,给学生的影响就越久远。其次,要制定学生的读书方案。将阅读确立为课程,为阅读正名。让学生与古今名著对话,与中外哲人交流,精神与生命一起茁壮成长。可以成立“西学会”、“红学会”等各种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会、故事会、报告会、名著知识擂台赛、读书讲坛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秀出自己的色彩,让思想与思想交锋,让智慧与智慧碰撞。这些活动给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场,让精神与精神共振,让灵魂与灵魂相拥。

基础工程之三:文学社、诗社等社团以及语文网站的建设。

文学社、诗社等社团以及语文网站是一种校园文化,是一种校园文明,是一种特长教育,也是语文组的几个阵地。语文教研组长要利用这些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让他们完善自我,净化心灵,启迪智慧,逐渐远离愚昧与粗俗,以养成健全的文化人格。

语文组组建文学社、诗社等社团,是对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尊重,这些社团能够为语文特长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并完善自我的自由世界,满足他们作文心理上的需求。营造一个和谐和轻松的作文氛围,敞开一片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同时,它能够改变传统作文教学单一,单调的状况,使学生焕发满腔的作文激情,能够把在体验生活中聚合起来的认知激情裂变成发散思维的创新"核能源",能够把自我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语文教研组长还应抓好语文网站的建设。精彩多姿的语文网站可以促成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互动,以此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建构、了解、运用,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基础工程之四:青年教师培养。

语文教研组长要有这样的认识:组内的青年教师是一种教育资源,这种资源的优质度决定了语文科组可持续发展和内涵发展的深度、广度和指向,加强组内青年教师培养是锤炼这种教育资源优质度的有效手段。

要引导青年教师建立“三个系统”。其一,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教学系统。眼中有高考,眼中有专题,抬手能做题,张嘴能讲题,必须知识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解,怎么答,高考需要学生有什么样的能力,这个能力如何养成,如何提升。亦即高考作文、诗歌、大阅读、文言文、各类基础知识等几大专题的系统化、序列化体系。然后由此向“下”渗透:为此我们的高一高二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体现,怎么化解。也就是说我们怎样把高考重难点化解在平时,解决在平时。其二,建立一套自下而上的教学系统。这里的“下”就是高一高二的语文教学,高一高二的语文课的各种课型到底怎么上,如何让学生学得有味有趣,觉得有成就感,有满足感。如何保持好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其三,建立一套横向辅助教学辅导系统。如何解决学生一系列的对语文学习产生的种种偏见、误解、曲解等等心态,如何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如何让学生把课堂转移到生活,真正实现“大语文学习”。整理语文学习辅导的基本思路,进行个案积累。遇到哪些问题进行怎么样的处理,这种处理的方法思想核心是什么。形成一些心得体会论文。

语文教研组长要利用组内资源,采取“以老带新,加强指导”的方法,安排思想素质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师徒各自的义务和职责,做到“三个共同”:课前教案设计,框架、线索共同研究,分工收集资源,一起编写教案;执教过程,相互听课,帮助记载教学花絮,共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辅导学生,共同分析教学反馈素材和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得教育规律。在“结对子”的基础上给他们“压担子”,让其挑重担,各项活动为其提供机会,理论学习、教学科研、撰写论文等系列活动,给他们留足席位;在频频亮相展示中,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进取精神,提高教科研水平,增强教学实践和创新能力。

切入点五、抓好几项常规管理工作。(责任意识)

第一项常规工作:备、教、辅、改、考、评等教学常规工作。

语文教研组长不能陷于常规工作的事物堆中,要通过自身的学习,思考并提出实施新课改后,语文组应该怎样有效开展备、教、辅、改、考、评等教学常规工作。以备课为例,教研组长可以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1.备课不只是寻找传授知识的最佳状态,而且是为了达到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

2.备课不只是纸笔相加的教案撰写,而且是手脑并用的综合性操作。

3.备课不只是教师的单边活动,而且是师生的互动生成。

4.备课不只是课前的设计准备,而且是课中的改造与创新。

5.备课应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

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教研组长应提出自己期待的目标:

1.它不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致的轮廓,它只明确需要能力实现三维目标。

2.它不是外在于教师精神生命的“怪物”,而是教师生命力的载体和再现,它是教师构思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

3、它不是一出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是像是一部不能划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

4.它始终充满悬念,因而可能不断产生令人激动的亮点。

语文教研组长应要求青年教师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可以记教学的成功之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达到了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精彩回答,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的精彩处理),也可以记教学的遗憾之处(描述事实,对之进行分析),还可以记自己最深的感受,最想说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