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减肥市场调查报告

减肥市场调查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16 08:27: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减肥市场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减肥市场调查报告

篇1

在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国际潮流中,世界各国均已意识到天然药物巨大的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对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药物日益重视。欧美国家近年对天然药产品的态度已明显转变,国际天然药物市场正迅速扩大。

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约有80%的人以天然药物作为基本医疗保健手段,国际植物药增长速度高于医药产品平均速度(10%以上),西方发达国家植物药市场的年增长率达到20%以上,大大超过了化学药品的增长速度。1996年全世界天然药物市场销售总额高达160亿美元(不含中国市场),且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长,2000年已跃升到430亿美元(见图1)。

从全球药品市场发展趋势看,天然药物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印度Exim银行最近发表的报告认为全球天然药物每年的贸易额已高达600亿美元,并指出天然药物的原料供应商主要为中国、印度和巴西。而以天然药物为基源的全世界食品补充剂的市场更大,可以达到1500亿美元。世界银行的报告则认为2000年世界天然药物产业约800亿美元,到2008年将可达2000亿美元。据Freedonia Group公司估计天然药物的市场需求将按每年13%的速度增长。天然药物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全球医药市场的1/7增长到1/6~1/4。

(一)欧盟

欧盟天然药物市场是世界最大的天然药物市场之一,近几年欧盟天然药物市场发展要快于化学药品,天然药物销售市场年均增长速度达10%。

德国是世界天然药物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天然药物市场规模居欧洲首位,人均年草药消费额为14.4英镑,约占欧洲天然药物市场的50%。全德药用植物达900余种,生产天然药物在2万种以上,占市售药品14万种的1/7。其中500种为单方制剂,其余2000种为复方制剂。天然药物在德国主要用于神经精神系统疾患、妇科疾病、免疫促进剂、关节炎、风湿病、改善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力、强身健体、抗疲劳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其销售额较高的天然药物制剂有银杏叶(治心脑血管病),年销售量7.5亿美元;欧七叶树(治静脉曲张),年销售量1.0亿美元;山楂(抗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年销售量0.5亿美元;荨麻(治前列腺肥大、头痛和关节炎),年销售量0.3亿美元;贯叶金丝桃(抗抑郁症),年销售量0.3亿美元;紫锥菊(免疫促进剂),年销售量1.0亿美元;缬草(镇静剂),年销量0.5亿美元。

法国是欧盟的第二大天然药物市场,天然药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舆论支持,人均草药销售额为1.56英镑,年增长率为10%。市场上有印度、中国、非洲、德国和本国的天然药物,主要用于慢性病的治疗。最受欢迎的是用于减肥(约两亿法郎)、催眠、治疗紧张、循环及消化系统疾病、疼痛、便秘和风湿病的草药。主要剂型有胶囊、茶剂、粉剂以及新出现的精细微胶囊(将极小油滴包入小珠内再放进胶囊中)、纯新鲜植物悬浮液等。营养品和化妆品公司提供的植物提取液占有很大的比例。

英国是欧洲第三大天然药物市场,整个市场值可达2.25亿英镑。草药与天然药物在英国属于非处方药产品。英国草药市场的产品中,大蒜市场的增长较快,估计市场规模已达600万英镑,其它增长较快的产品有月见草油、止痛药、止咳制剂、治疗风湿痛及皮肤病的药物。目前生产厂家正在开发的新产品领域有降胆固醇的替代性药物、免疫促进剂、银杏提取液。近年来英国一些大的制药公司开始注意天然药物产品的潜力,有的设立天然药物部门;有的以开发天然药物产品为目标,制定研究和开发战略决策,有的已开始研制天然药物复方制剂作为新药的开发。

(二)美国

由于美国民众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几年美国的草药和天然药物销售额大幅攀升。由于天然药物产品在美国已被广泛用于医疗与保健的各个方面,故销售额较难精确统计。据美国医学会会刊(JAMA)1998年发表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1997年的销售额为120亿美元,1994~1999年间,年增长率为15%~20%,为各工业部门之首。美国《营养业学报》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0年,全美饮食补充剂的销售额为168亿美元,其中天然药物的年销售额占25%,达41亿美元。美国政府的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估计的数据更高,该委员会认为,美国人每年使用天然药物物减肥的费用就高达50-60亿美元,美国纽约一咨询公司的市场调查显示1994、1995与1996年天然药物物的销售额分别为50、58及65亿美元。至于其年增长率,综合各个媒体的统计,一般认为在12%~16%之间。美国NBJ杂志报导2001年美国天然与传统健康业相关产品销售额达260亿美元,仅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剂销售额就达51亿美元。美国FDA统计的1994~2000食品补充剂销售额(见表1)。

从表1可看出,在所有食品补充剂销售额中,草药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补充剂。美国植物协会统计的数据表明最常用天然药物有26种,主要应用于增强免疫系统、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特别是大脑的供血、降低胆固醇、减肥、提高机体耐力、促进妇女生理平衡、延缓衰老、减轻情绪紧张与精神抑郁等。最畅销者为银杏、贯叶连翘、狭叶紫锥花、人参、大蒜、锯叶棕、卡瓦胡椒等。

近年来,由于包括天然药物在内的产品在美国销售市场良好,刺激食品补充剂生产公司大量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有超过1500个企业生产食品补充剂,美国一些传统大型化学制药公司也相继进入这个高速发展的高利润领域,其中拜耳(Bayer)、华纳兰伯特(Warner-Lambert)、美国家用产品公司(AHP)等公司,在1998年已先后建立生产天然药物的生产线。AHP的子公司Whitehall-Robins已用Centrum(善存)品牌,推出银杏、大蒜、人参、贯叶连翘等6种产品;百灵佳英格翰公司早在1996年就组建法码顿公司,专门从事银杏和人参的药物生产。这些新进入的西药巨子,资本雄厚,设备先进,研究开发力量强大,有可能很快改变美国天然药物生产的整个面貌。不过,与化学合成药物公司不同,美国80%的天然药物公司属于小型公司,95%的天然药物公司销售额均在2000万美元以下,996家公司的销售总和仅占全部天然药物销售额的20%。

(三)日、韩

日本有40%的医师开汉方药和天然药物,35%病人接受天然药物的治疗,特别是许多天然药物制成的保健品,如花粉,小麦胚芽制品及杜仲叶红茶等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之品。1993年日本政府为特殊保健品用食品(FOSHU)制定了一系列规定之后,保健品天然药物市场走上正规,每年销售额稳定在60-80亿美元左右。日本政府批准适用“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中药有大约140种。据《日经》杂志调查结果表明,已取得医师资格的15万临床医师中,有69%使用汉方制剂。使用频率较高的15种是:小柴胡汤、六味地黄丸、葛根汤、小青龙汤、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大柴胡汤、肾气丸、补中益气汤、五苓散、柴朴汤、柴胡桂枝汤、柴苓汤、麦门冬汤等。预防和治疗下列病症的汉方药将得到优先开发和使用:①抗过敏;②活血化瘀,改善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③增加和改善免疫功能;④抗衰老、延年益寿;⑤降压、降脂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⑥防治糖尿病及其合并症;⑦改善学习记忆,防治老年性痴呆;⑧增进视力,防治白内障及眼科病;⑨减肥和美容;⑩镇静安神、抗抑郁。

日本各汉方制剂企业都把建立销售网,占领市场作为首要任务,每一家公司都下设一个或若干个工厂,专门从事药品生产,产品由公司安排并销售,分工明确。一般从事经营活动的人数要大于从事生产的人数。医疗用汉方制剂基本由制药厂家直接、或通过中介批发商间接卖给医院和个体开业医。此外,还有由制药厂直接或中介服务机构以药箱形式分发给各家庭,定期由专业人员检查使用情况。目前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达80%以上,仅小柴胡汤冲剂年产值就达120亿日元。

韩国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自己的成药工业,共建成中药厂80个,占全部中西药厂总数的22.2%。自1992年以来,已逐步实施了中药制剂生产的GMP标准。中成药进口较少,出口量很大,主要以牛黄清心丸、高丽参制剂为主。最著名的制药企业有:Dong-A、Dong-wha、GreenGrossKorea、YounyJin、YuhanCorp以及钟根堂公司等。韩国1985~1989年间对中国80余个古方、验方进行研究,经韩国研究开发的“牛黄清心丸”同类产品每年产值达0.7亿美元。中成药产值达4.8亿美元,加上中成药保健食品,韩国中药市场在10亿美元以上。

(四)东南亚

新加坡本地经营中成药的贸易商约有80-100家,其中固定经营商约40家。有800多家中成药零售店,在卫生部登记的生产中医药的企业约200多家,其中有制造商,也有分装和包装商。2002年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68.61亿美元,其中进口27.06亿,出口41.55亿。中国是新加坡中药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之一。在市面的中成药约有9800种,从中国大陆进口的中成药约占60%,本地企业所占的份额在15%到20%之间,其余的来自台湾、香港地区和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中医医疗机构已逾2500家,中药店堂3000多家,但多数规模较小,设备简陋。马来西亚“南-南委员会”2003年的统计资料表明马来西亚天然药物年销售额约2亿美元。

越南有98%的中成药来自中国。这些中成药有清热解毒药31种,营养药27种,风湿药20种,调经药13种,哮喘咳嗽药15种,消化腹泻药14种。一些专门治疗肝炎、心脏病、肾炎、肾结石、肺病、癌症等药品及补药比较受欢迎。从中国进口的中药材主要有当归、生地、黄连、白术、川芎、白芍、党参、三七、普通红参、桔梗、茯苓、大黄、黄芩、板蓝根、柴胡、黄芪、甘草、白芷、大枣、枸杞等。

篇2

经济下滑令银行业2012年承压

中国银行业连续多年不良贷款“双降”的神话已被打破。

日前,多家上市银行公布的年报显示,2011年全年,部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出现上升,而若将考察区间缩短至2011年第四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银行数量就更多了。

全行业来看,2011年第四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较三季度出现小幅上升。2011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4279亿元,较三季度末上升201亿元;不良贷款率环比上升0.1至1.0个百分点。

进入2012年,经济下滑引致的银行业风险有增无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60亿元,同比下降5.2%,而2011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还达到了25.4%。利润的下滑将削弱企业的还本付息能力。

目前,已有多家研究机构预计,2012年在经济软着陆的前提下,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都将温和上升。

今年早些时候,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甚至曾表示,中国内地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现金流被削弱,将导致今年银行业不良贷款逐步上升,全年提高2~3个百分点,银行业整体最高可达5%。

不良贷款潮袭

2011年全年,四家国有大行中,工行、农行、中行继续保持此前不良贷款“双降”的趋势,但不良贷款余额缩减规模较小,而建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则上升了62亿元。

单独看2011年第四季度,资产质量恶化的苗头更加清晰。

截至目前,包括四家国有大行在内,已经公布年报的12家上市银行中,除了交行、农行、招行、华夏银行2011年第四季度不良贷款率环比下降、中信银行不变之外,其余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均环比上升。而不良贷款余额,只有交行、农行、招行第四季度减少,其余均环比增加。

在银行业启动改革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银行业不良贷款保持了持续“双降”的态势,即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均是下降。当前,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左右的水平,即使是放在全球银行业中考量,也属一流水平。

但在2011年第四季度,这一趋势被打破。一直以来,建行素以稳健著称,其更是中国银行业风险控制的一个标杆。但就是这家机构,在2011年也出现了不良贷款余额的上升,这足以引起警惕。

解释2011年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原因时,建行董事长王洪章表示,建行对不良贷款的定义较同业及官方机构更为严格,是不良贷款反弹的主因。同时他还强调,即使不良贷款反弹,升幅亦不大,风险可控制。

警惕工商信贷

尽管上市银行高管对银行资产质量表达了信心,同时也解释称,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主要源于自身加强审慎管理,但依然难以打消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心。

“不良贷款微升,资产质量现拐点。”民族证券的研究报告称,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与经济波动密切相关。经济波动对于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开始显现。

自2008年末以来,为了抵御金融危机,银行业加大了信贷投放的力度。在过去的三年,即2009年~2011年,银行业总共投放了25万亿元的信贷,只用了三年时间就使贷款余额翻了一番。截至2012年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达到55.53万亿元。

资产规模的爆炸式增长之后,业内开始担心不良贷款将会反弹。从那时开始,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就一直被认为是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爆发地。但对于经济增速下滑的2012年而言,实际的风险或许主要来自受冲击更为严重的一般工商业贷款。

“大家都比较忽视一般工商业贷款的风险。经济下滑后,银行业信贷风险主要来自一般工商业贷款。”农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判断,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总体可控。

向松祚的上述判断从建行2011年年报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印证,2011年,建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62亿元。分行业来看,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增加34亿元;批发和零售业贷款增加17亿元,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则下降了8.4亿元。

经济下滑令银行业承压

除了银行贷款在不同行业各有差异外,银行在不同地区的资产质量也在发生微妙变化。

“经济下滑是2012年银行业需要面对的最大风险。”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还表示,一直以来,江浙地区信用环境较好,因此,长三角地区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低,但今年这一地区的不良贷款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

以经济发达的温州为例,今年2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74%,已经8个月呈现上升态势,而去年6月末,这一指标为0.37%。据有关媒体报道,温州当地工农中建四大行不良率均明显攀升,其中建行温州分行贷款不良率已超过4%。

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地区,往往是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之地。例如,农行系统内第一个利润突破100亿元大关的省分行,就是长三角的江苏分行。

“经济下滑,以往是广东等地的银行业受冲击最为明显,但这次江浙地区也受到波及。”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若长三角银行业出现资产大规模的恶化,后果不堪设想。

从事多年不良资产处置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2011: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曾指出,多数商业银行业者认为,近两年中国巨量信贷将导致不良贷款的生成概率微幅放大,不良贷款在2012年后将明显增加。

国有大行房地产贷款全面收紧

持续的宏观调控环境下,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及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情况几何?

伴随上市银行年报陆续出炉,截至2011年末,中、农、工、建、交五大行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总计为2.12万亿元;同时,五大行房地产类贷款则全面收紧,增速放缓。

“今年的房地产政策仍要高度关注房地产行业风险及开发企业资金链状况。”一位国有大行总行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鉴于房地产市场形势,国有大行纷纷压缩房地产贷款规模。

建行年报显示,去年该行房地产开发类贷款增长放缓,新增额为近五年最低。2011年末,建行房地产开发类贷款余额4191.6亿元,增幅仅0.16%,远低于公司类贷款11.8%的增速;较上年增加6.5亿元,新增额为最近五年来最低。

工行和农行房地产贷款则有所下降。截至2011年年末,工行房地产贷款减少73.06亿元,下降1.4%,主要是其根据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主动压降房地产贷款规模;农行法人房地产贷款余额3743.7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52.59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均有所下降。

同时,2011年中行开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余额共计2520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3.97%。其中,开发贷款的不良率为0.78%。

对于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工行行长杨凯生表示,2011年末,工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不良率是0.82%,比2010年有所降低,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0.35%,也低于2010年年末。因此,他强调房地产贷款的质量目前是稳定的。

截至2011年末,农行不良贷款余额下降最多的行业即为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61.61亿元,比2010年末下降34.36亿元,不良贷款率从1.77%下降到1.24%。

而房地产市场调控也使个人住房贷款受到影响。工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加864.69亿元,增长7.9%,占个人贷款的59.1%,比上年末下降了7.6个百分点。农行去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8915.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69.10亿元,增长23%,占个人贷款比例也从上年末的63.3%下降到62.3%。

五大行平台贷余额逾2万亿元

截至2011年末,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分别为6800亿元、3997亿元、3949亿元、4298亿元及2158亿元,合计2.12万亿元。同时,国有大行高层均公开表态,平台贷风险可控。

以交行为例,目前该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不良率为0.34%,低于全行0.86%的不良贷款率水平。2012年还款部分已落实,未来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较小。

同时,在农行3997亿元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中,目前有95%为现金流全覆盖,剩下5%由地方政府财政兜底,截至去年底的平台贷不良率为1.45%,低于农行整体不良贷款率1.55%,而去年底有1400亿元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到期,其中真正逾期的为10亿元。

中行方面则透露,2011年该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3949亿元,占全行总贷款的6.23%,同比下降1.18个百分点。2011年末,建行平台贷款余额为4297.64亿元,其中现金流全覆盖类占比达到85.69%,贷款余额较上年减少1121.6亿元;该行已经上收平台贷款审批权限至总行。

银行高利润藏“水分”

今年年初对银行业利润高速增长的口诛笔伐,或将在年尾演变为对银行业利润增长以及资产质量的担忧。

截至目前,包括工、农、中、建四大行在内,已有12家上市银行公布了2011年年报。这12家上市银行在2011年实现了8415亿元净利润,同比2010年的6531亿元增长了约29%。与上年类似,预计上市银行又将占据上市公司总利润的一半以上。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其当期风险可能在今后若干年后爆发。这也意味着,若将今后的风险考虑在内,当前银行业的高利润藏有“水分”,并且这种利润仅是阶段性的现象。

寻找真实利润

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中国商业银行2011年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同比增长36.3%。

而12家已公布年报的上市银行,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8415亿元,同比增长28.8%。这意味着,还不算上另外4家未公布年报的上市银行,仅仅这12家上市银行利润就占到全行业利润总额的80%。

以利润增速为维度划分,上市银行可划出两大阵营:四大行为代表的国有大行利润增速均在30%以下,其中农业银行利润增速最高,达28.5%,中国银行最低,为18.8%,工商银行(601398)利润增速25.6%,建设银行为25%。中小上市银行利润增速则普遍较高,其中,增速在40%以上的有深发展、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

“业绩基本符合预期。盈利增长主要贡献因素均为息差提高和规模增长、中间业务快速发展以及成本收入比下降。”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但展望2012年,收入同比增速有可能低于预期,预计上市银行利润增速为20%。

“数据上看,银行业不但利润规模大,而且增速也很快。”一位国有大行研究人士强调,主要原因是前些年信贷规模的急剧扩张,但这只是阶段性的现象,利润高速增长不可持续。

而一位会计师事务所人士则表示,银行业不良贷款的爆发呈非线性,可能在某个年份不良贷款突然增加。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银行业的利润可能有“水分”。因为,当前银行超过50万亿元的贷款风险可能在若干年后暴露,但是这并不影响企业当期的利润。

“目前不到0.6%的信贷成本,更多是因为2009年、2010年大规模信贷投放将经济的潜在风险延后,而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后,被高信贷增速掩盖的资产质量风险会逐步暴露。”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也称,未来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GDP增速中枢将降到7%~8%,目前过低的信贷成本会逐步回归正常化至0.75%左右。

所谓信贷成本,是衡量信贷风险的指标,是本期新增计提拨备和贷款余额的比例。

稳利差难度大

庞秀生在建设银行2011年业绩会上引述券商的分析报告称,有券商预期建行今年利润增10%~20%。他本人则强调,今年保持稳定的利差有相当困难。在庞秀生看来,2012年对利差有利的因素有二:贷款利率滞后于市场利率调整;如果准备金率下降较多,退回的准备金配置收益提高。而不利于利差的因素有三:市场投资利率陡峭下降;同业存款市场化,竞争激烈背景下存款成本提高以及保本理财产品计入存款,成本也较高。

若从息差的角度分析,自从2009年一季度净息差触底以后,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已经连续三年持续上升。12家已公布年报的银行中,有三家银行净息差达到3%以上水平,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3.14%、3.06%和3%,其他银行也大都在2.5%以上。

民族证券研究报告预计,息差在今年一季度部分贷款重定价后将达到年内高点,上升约10BP,之后由于吸存压力仍较大导致负债成本上升,息差会有所回落。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称,进入2012年以来,货币政策有所放松,一方面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在增加;另一方面,信贷需求却在减少。这种背景下,银行议价能力降低是可预期的。

其实,银行议价能力的降低,在2011年底政策预调微调提出后,已有所体现。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2月份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8.01%,比9月底的8.06%还有所下降。

而银行的中间业务方面,随着银监会“七不准”(不准以贷转存,不准以贷收费,不准存贷挂钩,不准浮利分费,不准一浮到顶,不准借贷搭售,不准转嫁成本)的严格执行,此前“虚胖”的中间业务必将受到影响。

一方面,占总收入八成以上的利息收入维持高增长,面临重重挑战;另一方面,中间业务的增长又面临监管、空间的双重约束。利润高速增长多年之后,2012年,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速下降几成定局。

最后的银行业盛宴

为解决银行业高利润问题,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说了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要靠郭树清而不是尚福林”。

郭树清是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是银监会主席。言外之意,中国经济中资本市场大发展,直接融资比重提升,才会最终调整“银行业独大”的格局。

但很多人不知道,郭树清到证监会履职前,还做过建设银行董事长。他在当时就反思过“金融危机后银行业向何处去”的问题。

在他眼里,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似乎成了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行业的一般标准。

这让郭树清感到“奇怪”:在现实经济中,很少有哪个行业可以达到持续三年的两位数的收益,凭什么金融业可以做得到?他由此预计,发达国家金融业未来会逐渐衰落。

其实,这间接地给中国银行家提了个醒:“好日子能持久吗?”

银行业高利润受益于中国经济这些年的高速增长,这是一个广泛的共识。正因如此,中国经济“粗放式增长”的特征,也原原本本地体现在银行“巨无霸”的身上。

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李稻葵教授的话说,国内商业银行就像“只吃不拉”、需要“减肥”的恐龙一样。

银行业的规模扩张之路,在经济繁荣期还没人注意,在经济回调时,就变成了实体经济身上沉重的“乌龟壳”,进而使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逐步积累。

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信贷投放总量,由2008年的4.91万亿元,猛增至2009年的9.6万亿元,而后的2010年、2011年分别是7.95万亿、7.47万亿。而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由2007年的52.59万亿,增至2011年末的113.29万亿,4年翻了一番。

正是天量信贷支撑了银行的高利润。2007年银行业税后利润4467亿元,2008年5834亿元,2009年6684亿元,2010年8991亿元,2011年10412亿元。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称,这些亮丽的业绩报表只是暂时的,“没有一个行业能够永远高速扩张下去,高速利润扩张只是一个短期现象。”

潜在的危机感,使得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在2011年度业绩会上,顾不上庆贺该行净利润43.28%的增幅,反而宣布“银行业内已达成共识,高利润时代将结束”。

“这可能是国内银行业最后的盛宴”。李才元分析,2011年的业绩是基于2010年银行业的结算数据,那时候中国经济还处于高增长阶段。从今年往后,经济“软着陆”的回调大趋势,决定了银行业的高利润时代已成过去时。

从长期来看,中国银行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两条腿”:一是货币扩张性投放;二是不断为房地产、土地等“资源金融”提供信贷。可是,中国经济未来主要任务是“瘦身”和“健身”,这“两条腿”恐怕都走不动了。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已经破题,可以预计,未来5年新型的民间金融机构将陆续崛起,这将使目前靠政府管制来掌握议价能力的传统银行业务,受到巨大挑战。

伴随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在不远的未来,就像今天看到有些房地产企业申请破产一样,我们也会看到破产的银行,因为它们没有真正的竞争力。”李才元说。

没有“毛细血管”怎么成

如果说工、农、中、建、交等大型银行,是国家经济的“主动脉”,那么金融改革的难题,仍在于把血液输送到肢体末梢的“毛细血管”。

徐策认为,要适度放开对中小银行的准入门槛,逐步形成“大银行服务大企业、中银行服务中企业、小银行服务小企业”的多层次行业格局,引导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75%以上的城市就业岗位、66%的发明专利、82%的新研发产品。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为中小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郭田勇建议,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应该更精细化、专业化,要推动大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部门与其他部门在业务上实现单独考核、单独管理,提高其服务内容和质量,要进一步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如“供应链融资”和“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张茉楠撰文称,目前的银行信贷只是按固定资产抵押来放贷,这样许多创新型科技企业,因为缺少资产、缺少现金流,而得不到银行之“水”的浇灌和滋养。

她表示,中国经济要“金融回归实体”,应当考虑让“水”流向不同金融层次。同时,必须积极实施科技成果“资本化”战略。

“银行业如果能推动科技创新,从资助房地产,服务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转变到为高科技、高附加值行业提供服务,那么利润再高,也很难招来批评了。”李才元坚信,银行业的未来取决与创新金融产品,建立新的“造血”机制,要从“资源金融”,转向实业金融、科技金融和消费金融。

“走老路,就是走死路。”他说,金融业要给实业以“出路”,那么实业就能给金融业以“前途”。

五大行利润一季度增速普遍下降

截至4月27日晚,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2012年一季度经营业绩披露完毕。季报显示,五大行一季度净利润累计接近2100亿元,但利润增幅无论比去年一季度还是去年全年都有明显下降,尤其是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下滑明显。

季报显示,2012年一季度工、农、中、建、交分别实现净利润613.35、434.6、367.63、515.12和158.8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4%、27.55%、9.94%、9.17%和19.58%。2011年一季度,五大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则分别为29.09%、36.41%、28.03%、34.23%和27.07%。

利润增长下降首先来源于利息净收入增幅的下降,五大行今年一季度的利息净收入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了5至11个百分点。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郭田勇说:“银行与经济增长关系紧密,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下滑,银行获利空间自然也会变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从去年四季度的8.9%回落至8.1%,创2009年二季度以来季度增速新低。

郭田勇分析说,一方面,经济下滑导致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减弱,1、2月份银行新增贷款较低;另一方面,由于整体资金链相对宽松,使商业银行“以价补量”的空间在变小。“例如,去年个人房贷利率较高,银行贷款时一般都是按照基准利率上浮来执行的。今年这部分贷款利率下降了。”

今年3、4月份,中国多家商业银行个人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出现松动,中国农业银行等大行更是打出了8.5折的优惠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季报显示,五大行中间业务收入增幅下降迅速。工、农、中、建、交今年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39%、19.84%、13.83%、4.96%和21.89%。而去年一季度,这个数据分别是42.02%、63.48%、18.69%、37.29%和42.87%。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一季度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速显著回落,是拉低盈利增速下降的主要因素。

建行表示,其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43.02亿元,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监管政策和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贷款承诺、财务顾问等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代销基金、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保险等产品收入亦低于上年同期”。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教授赵锡军表示,中间业务收入的下降根源也在于经济的下行压力。“经济活动活跃,企业所需要的金融服务比较多,中间业务收入就会相对较高;经济活动不活跃,很多企业不需要基金、支付结算、财务顾问等服务,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就会下降。此外,一季度监管层不断下达各种通知规范中间业务收费,对各家银行也会有一定影响。”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在经济减速、物价回稳的情况下,市场上没有加息预期甚至出现降息预期,这使得银行的一些中间业务产品例如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

“而且,去年信贷需求旺盛但规模控制较严时,大量信贷需求转到体系外,运用银行理财等产品来运作。今年信贷需求减弱,导致银行在体系以外的运作空间变小了。”郭田勇说,多因素导致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幅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