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素养实训总结

素养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28 08:17: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素养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素养实训总结

篇1

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是一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术基础实践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电气安装、调试操作技能、故障分析、修复及设备检修技能、工具的使用与维护,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和安全文明生产等知识与技能,并具备维修电工中级水平,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高职业素养的面向职业岗位群的高端技能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调查和对用人单位访谈,发现尽管通过该门实训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岗位能够胜任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工作,但缺乏基本的操作规范,没有标准作业和安全文明生产的意识,学生的生产行为不符合工厂实际生产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在对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1 6S管理方式

6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六个项目,因均以“S”开头,简称6S。它是指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和物)所处状态不断地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提高素养及安全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革除马虎之心,养成凡事认真,做到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整理,即将工作场所中的任何物品区分为必要的与不必要的,必要的留下来,不必要的物品彻底清除。整顿,即必要的东西分门别类依规定的位置放置,摆放整齐,明确数量,加以标示。整顿活动是建立在整理的基础上,是对整理活动的再深化。清扫,即清除工作场所内的不必要物品以及脏污,并防止脏污的发生,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清扫活动是对整理、整顿活动的深化,是整理整顿后的具体行为要求。清洁,即清洁活动室,维护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将上面的3S 实施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形式贯彻执行下去,并持续地改进。素养,即通过宣传、贯彻6S管理体系,人人养成遵守规范的习惯,依规范行事,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公司职业氛围,整体提升公司员工的职业化水平。安全,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的观念,防范于未然。以营造安全生产的环境。6S管理的精髓是: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6S管理的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6S管理起源于日本,之后在英、美等国得到推广。6S管理进入中国后,也因其行之有效,管理理念和方法迅速得到发展,运用领域已由传统的制造业发展到各行各业。

2 6S管理方式在实训中的运用

为使6S管理理念更好地融入到实训教学工程中,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和结合本课程特点以及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我们制定了表1所示的“维修电工技能实训6S管理量化标准”,以此来约束学生的操作,提升学生对先进管理理念的理解,培养职业素养。

实训开始时,向学生介绍有关6S的基本常识,使之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提前制定实训分组名单,建议分组时按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来分配,一般为每组4人,设组长1名,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具体量化工作。班长负责全班考勤,并协助实训教师协调全班整体的实训过程监督。

表1中各项具体含义是:

2.1 整理 严格禁止学生将早饭等食物带入实训场所,保障实训场所通道畅通,无障碍物。实训课前组长负责提醒组员将实训工具等用品按规定摆放位置摆好。不配合管理的,参照表1要求计分。

2.2 整顿 按照实训教师的要求,确定物品放置场所,标明放置场所,提出物品摆放要求,确定管理人(一般为组长),定期检查。

2.3 清扫 上下午实训结束前10分钟需清扫实训区域,包括实训设备、桌椅、地面。不得借口下次再来打扫,养成随时清扫的习惯。实训场地整体清扫工作也应如此操作。

2.4 清洁 工量器具每次用完均需擦净,按时保养,防止生锈。机床排故设备中有大量的电器元件,常常会由于雨天潮湿和灰尘等因素导致元件受到腐蚀或造成元件间的短路,引起非设定的故障,应当及时清洁。设备若长时间闲置,该设备应封存。

2.5 素养 强化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严禁串岗。根据表1的6S管理量化标准制定表2所示的记录单,对组员进行量化考核。该考核成绩占实训总成绩70%。每天实训结束后统计,第二天晨会张贴在显著位置,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及时表扬,使其本人增加信心,引导其他同学向其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素养养成。

2.6 安全 学生必须接受安全教育,牢记安全用电知识、消防知识、电工人身安全知识、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触电急救知识。凡旷课或请假的学生必须补上安全教育课,经过培训后方可进行有关的设备操作。不得带其他班级的学生进入电气实训场所,严禁窜岗或擅离岗位。未经实训教师同意严禁私自开启有关设备电源,严禁用金属丝(如铅丝)绑扎电源线,严禁用潮湿的手接触开关、插座及有金属外壳的设备,严禁用湿布揩抹上述电器,堆放物资、安装其他设施或搬移各种物体时,必须与带电设备或带电导体相隔一定的安全距离。警钟长鸣,确保实训安全进行。

2.7 实训效果评价 每个项目实训完成后,都要进行集中总结,先由学生对所在小组的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再由指导教师和其他组学生对其实训效果进行点评,使学生通过互相评比实训效果间的差距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做出改进。每次评比活动结束后,将选取1个最佳实训效果在讲台上展览,让大家感受到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就会出优秀结果,以激励学生职业素养的逐步养成热情。

整个实训效果评价和总结是通过由实训教师团队组成的评价组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技能进行评价,以答辩的形式进行。

3 结论

实践证明,按照上述6S标准进行实训过程控制实施,使学生感到了实训过程的严肃性、职业性和实用性。从一开始的抱怨、逐步适应和最终养成习惯,从对学习的盲从到积极比拼,最终他们都能自觉地遵守6S标准,专业技能大大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实训环境脏、乱、差的情况,成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规范意识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日]佃律志著.图解丰田生产方式―图例解说生产实务[M].滕永红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篇2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等方面的改革较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却重视不够,总认为它是个不能量化的软指标,很难作出评价。而高职生的职业素养的高低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学生在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尤为重要,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在实训教学中培养高职业的职业素养呢?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在从业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指人们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一般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二、实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1.实训教学环境融入企业文化

高职生刚从高中或中职进入大学,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基本要求、工作规范等知之甚少,要实现学生从课堂学习环境向工作环境适应性的转变,在实训教学中就要将企业文化适度地融入实训车间,营造职业氛围。例如,利用车间墙面可以悬挂安全生产、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操作步骤等牌子;在办公室走廊可宣传6S管理、岗位职责、实训设备分布;在实训教室可以实训须知、成绩评定、赔偿制度、名人名言等。通过环境改变学生的职业意识,让他们时时看到、想到、悟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业意识。

2.实训教学中融入爱心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来自各方面过多的关爱,习惯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爱。为此,实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操作技能,还要塑造学生健康的美好心灵。由于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外省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和知识接受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作为实训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差,动手能力低而表现出对学生的不耐烦,而应是在巡回指导中主动关心他们,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辅导,用真挚的情感语言多鼓励他们。平时,也可以让操作技能强的学生多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同学和老师的爱,同时也能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在这种爱的鼓舞下,学生心中就会播下自信和智慧的种子,也会学着关心他人。

3.实训教学中规范操作流程

在实训教学中,指导教师按行业标准不断规范学生的操作流程、操作细节,让学生逐步改善行为习惯,规范做事,使其达到行业标准。具体操作如下:

(1)实训前:学生必须统一穿工作服,女生戴工作帽,不许穿拖鞋、凉鞋。每天上班前教师要进行安全教育、考勤(相当于企业开例会),重点强调安全规范、检查着装、布置任务。其间不许讲话、吃零食、迟到,病事假按学生守则规定程序请假。这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规范行为。每时每刻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防患于未然。

(2)实训中:指导教师严格按操作规程规范集中演示,测量姿势标准,工具、量具摆放整齐,要以身示范,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学生认真听讲,细心观察。尤其在初始阶段,教师要采用规范化、步骤化的教学方法,把实训过程分为几个步骤进行。学生的操作规范情况,教师要逐一检查并给予指导。

根据教师当天布置的课题任务,学生首先对照加工图纸,去领材料、刀具、工具、量具(去仓库或班组长处),并分别安放在床台工具柜上,其次检查机床是否完好等做一切加工准备工作。机床启动后只允许一人操作,另一人站在尾架旁观察(切不可站在旋转工件的对面),有的学生上机前对各种操作规范以及测量姿势、工量具摆放很清楚,可是一旦操作起来,往往就专注于切削加工,对一些规范就不注意了,所以学生之间要相互提醒。加工完毕,零件要进行自检、互检、终检。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就习惯于规范操作、正确摆放物件及在头脑中树立质量意识和相互帮助精神。

(3)实训后:实训结束后的“清扫”“整理”要按企业的6S管理的相关内容执行。

清扫:每位学生实训结束后要清扫所属机床、工具柜、托盘铁屑和相应的实训场所。清扫要落实到责任区域和负责人,并且要有清扫基准,作为规范。机床和量具清扫后要保养,机床传动部位要按规定加油,,游标卡尺、千分尺表面用布擦拭干净,在金属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放在专用的量具盒内。

整理:将加工件与毛坯分别堆放在指定区域,将无用的废品回收到指定的框内统一处理,绿色通道上严禁堆放任何杂物,保持畅通。工量具归放在床台工具柜相应的抽屉里。

将机床尾架、拖板、刀架统一移到回定位置,工具柜标号与机床标号一一对应,有序摆放整齐,卡盘扳手与刀架扳手摆放在工具柜上层,以便其他班次的学生使用。

总结:下班前,全班要集中,指导教师对当天的实训情况进行总结。对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学生要给予充分表扬,对偷懒怕动、拈轻怕重的学生要多加督促。对加工不合格的零件存在的问题要让学生先思考、讨论,最后教师现场指点解决。

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实训结束的工作流程,而不是只重加工工件,加工结束就自己上交零件,教师评定成绩完事,根本不知道要打扫机床、整理环境。要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重视环境卫生。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应从卫生小事与细微之处着手,于细微之处见品行。

4.实训教学注重过程考核的细化

联系通过实训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卫生意识等职业素养,但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不断完善与提升的过程。实训教学只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环节,在学校里还要通过各分院、系部、班级等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曾林.论在数控铣实训教学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广西轻工业,2010(11).

[2]罗幼平.高职实训教学要坚持职场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篇3

1、物品管理松散

目前焊接实训室的各项准则没有对现场物品进行合理科学的布局,导致材料胡乱堆积存放,焊接工具违规摆放等现象仍然存在,每次实训需浪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整理。

2、操作过程管理无依据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的行为没有详细的参照依据,焊接操作不规范,衡量其操作过程时没有详细的评价标准,学生实训成果的考核过于简单粗放。

3、学生管理不严谨

在目前的焊接实训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约束仅靠课堂纪律,无具体参考标准,导致部分学生态度不严谨,行为随意。比如操作设备时,学生喜欢把水杯随意放在设备外壳上,易造成意外事故影响实训安全。

针对在焊接实训教学期间存在的管理问题,迫切需要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改善实训工作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便于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实现整体素养与现代企业要求的对接。

二、6S管理的内涵与目的

6S管理源自日本,是现代企业中广泛应用的现场管理工具,其内容是指通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六个项目,对现场中的人员、机器、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1]六个项目之间彼此关联,整理、整顿、清扫是对生产要素进行具体操作,清洁是指将上面的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保障贯彻执行;[2]素养是指通过6S管理培养良好习惯,提升员工整体素养;安全是6S管理的基础,顺利开展的保障。通过对现场所有物品、员工行为、工作方法及作业流程进行6S管理,可以规范现场工作,强化操作流程,培养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提升企业形象,在企业中被广泛推行并取得良好效果。作为提高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6S管理模式在日本被视为绝大部分企业最基础、最实用的管理法宝,在美国,在西欧等国家也被广泛应用,进入中国后,其管理理念和方法迅速扎根中国并快速发展到各行各业[3]。

通过分析焊接实训教学期间存在的管理问题,结合6S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可以看出,高等院校在焊接实训期间,借鉴企业的6S管理模式来规范焊接实训教学过程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三、6S管理在焊接实训课中的实践

推进6S管理模式,需要从焊接实训现场入手,找出问题,及时整改,同时为了切实提高管理质量,还需要不断深化推进6S的执行,及时反馈实施经验,实施要点如下:

1、实现焊接实训教学与6S管理的有机结合

针对物品管理松散,胡乱摆放的问题,着重推进“整理、整顿、清扫、清洁”4个S,首先区分该物品是否为焊接必需品进行取舍整理,然后进行彻底的清扫,以改变焊接场地脏乱现象;接着针对现场有效物品进行整顿,针对不同类型物品划定区域,做标识,各类物品定方法、定位置整齐摆放,并通过划线、粘贴指示牌等方法加以标识,实现实训设备摆放整齐,科学布局,取用快捷。

操作过程管理无依据和学生管理不严谨的问题则体现了“素养、安全”的必要性,6S管理在于通过规范现场工作,提高人员的素养,要保障学生的操作行为有据可依,需要在日常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中将好的方法纳入管理规范中,制定焊接实训管理制度,学生焊接操作准则,使得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化、习惯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尤其针对学生上课不注重安全的问题,制定安全操作章程,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保障焊接实训安全。

2、深化推进6S管理

为保障6S管理不再是流于形式,得以持续执行,成立了6S管理的组织机构,以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保障6S管理工作的正常推进;其次制定了相应实施方案和细则,以确保6S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最后针对6S管理实施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以方便对6S管理实施过程进行实时了解,确保管理质量。

3、总结反馈,实时掌握推行效果

焊接实训车间由于其自身环境恶劣、物品杂乱等原因,在现场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6S管理在焊接实训教学中推行既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成果,又容易存在问题死角影响现场管理进程,因此,在推行过程中需实时总结反馈,一方面能够总结经验,为6S管理的进一步推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能根据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为其他实训车间的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四、结语

1、改善焊接实训环境

通过对现场物品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规范了实训场地的现场管理,从而使实训场地物品的类别、数量、质量清楚,布局科学合理,实训环境更加宽敞、整洁、有序,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在实训教学准备和指导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2、规范焊接实训课程

篇4

合理有效的实训课程以特定应用目标为基本内容,融合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上好实训课是实训教师首要任务,在此以我校药物制剂专业实训课程为例,对如何开展好实训教学进行探讨。

1.引入企业管理制度,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制度可以促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保证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在制定实训规章制度时,我们引入企业制度,包括上下班考勤制度、洁净区标准更衣规程、实训清场制度、实训安全制度,我们在组织学生实训过程中参照企业的模式,班长为车间主任,学习委员为质量负责人,整个班级分为若干生产小组,同时选出生产组长。在这样的模拟企业氛围中,学生视自己为制药企业操作工,达到自主自律的企业化训练的目的。在实训中心的走廊悬挂医药企业组织机构图、制药工艺图、企业文化标语、职业行为规范、质量安全标语,在各模拟车间内张贴生产标识、标准操作规程等,创设更加真实的工作场景,给学生配备统一工作服,佩戴胸卡,持证上岗,将企业员工标准上岗流程引入教学环节,让学生耳濡目染,增加学生的直观性,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引入企业管理制度,营造企业文化氛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医药行业职业道德素养,了解医药行业企业文化,有利于将来走向工作岗位。

2.巧妙的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以项目教学为主线,任务驱动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力,具体模块化,有效地规范管理教学环节,学生明确了解学习内容和工作内容,最终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果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先将一个生产项目交给学生,老师指导他们把整个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把不同的任务分给不同的小组去完成,再将完成的任务串联整合起来。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老师更多的是从旁引导,加以衔接,适当监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解决了项目任务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习兴趣,自然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2小组合作,轮换比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训中,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接受各自任务,任务完成后在进行小组轮换。每一组8―10人,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改善了传统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最终达到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小组轮换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通过任务轮换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整个项目的流程,熟悉每个任务环节。此外,有了任务轮换,小组之间就有了比较,学生都希望自己做的是最好的,所以在操作时都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开动脑筋,就连平时比较贪玩的学生也全身心投入到任务中去,有的甚至能担当重要角色,这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效果很明显,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3.建立适宜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实训教学

3.1评价内容应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一定要具备某一领域或某一岗位群过硬的操作技能。因此,对实训课程的评价必须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训课程与企业需求保持紧密联系,不会产生与市场需求脱轨的现象,也只有这样,实训课程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

3.2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

评价领域内的方式有很多,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因此,要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不能只用一种评价方式,而应该把多种评价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汲取各种评价方式的有效部分。在总体方向上从以往的以终结评价为主转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项目课程教学上采用现场操作考核、解决实际问题式考核、答辩式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主体作用,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评价结果更全面客观,不但可以使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而且能让学生了解课程要点和自身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实训课程的开展。

4.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分析,不断创新和完善实训课程

课程总结分析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使教师能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实训效果,以及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以往的课程总结分析是教学体系的最后阶段,而在项目教学的实训中,总结分析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因为在各个任务完成阶段老师和学生都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困难是怎么产生的,能否解决,又是如何解决的,解决的效果又如何?这都要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分析,作为教学资料进行备案,为本课程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提供参考资料。

5.结语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能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学习,也能提高专业技能水平,而且更深入、更实际地了解企业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我校实训教学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了有效的教学模式,达到了实践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青,左桂云.校企结合的实训文化探索.现代商贸工业,2009,(24).

[2]杨红梅.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实践[J].华夏医学,2005,(04).

篇5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6)01-166-001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同时,许多学校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有关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实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高职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训教学指导教师是实践性教学的引导者,实训教学指导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实训的质量。为此,实习指导教师能否充分地发挥其作用是个关键。

高职高专学生在上课实训中,技能培训中,实习中等环节,都离不开实训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他们的素质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工作责任心的大小,是学生实训能否取得良好实训效果,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因素。学生这种实践活动技能的获得必须是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及实践活动氛围所提供的辅助条件下去完成,否则,将是事倍功半。本文主要对实训指导老师的标准,指导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进行探讨。

一、高职高专实训指导老师的标准

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深入开展,对高职院校实训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高专实训老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1.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

实训指导老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师德修养,具有参与教学实训指导的志愿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协调组织的能力等。

2.教育素质

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熟悉实训教学全过程,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指导教学能力。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有学生立场。学生是个独立人格的人,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愿望。老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智慧的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要有学生立场,要尊重学生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接纳学生的错误,不应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3.知识能力素质

掌握实训科目课程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把握实验、实训课堂秩序,创新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掌控素养;具有课堂语言表述、板书规范等教师基本素养。只有实验、实训教师具备了“理实一体”的基本素养,才能较好地完成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课堂,创造多彩课堂。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专业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课水平。

二.高职高专实训指导老师的职责

1.做一个准备充分的实训老师

高职高专实训指导老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对所有的仪器设备性能了如指掌,具有创新能力,能在实验中指导学生,指导学生钻研探索。具有根据教学大纲,研究实验、实训课程教材,设计实验、实训课程教案,明确重点难点等案头素养;具有熟悉实验、实训教学规律。同时,还要准备给学生上好安全课,安全生产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安全防范知识,事故预案等。

2.做一个循循善诱的实训老师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特点,实习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而培养人的工作是要遵循教育规律的。实习指导教师要完成培养人的任务,就要针对劳动对象的特点,科学地运用教育艺术,才能造就出合格的人才。由此可见,实训指导教师的劳动既有科学性,又有创造性、艺术性,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做一个善于总结的实训老师

实训的目的就是要学生从理论到实际,从而让其有动手的能力。作为实训老师,就要在每日观察学生的表现,总结出学生“差”在哪里,找出原因所在,从而总结出多数学生易范的错误和问题,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

三.高职高专实训指导老师的主要任务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能干、会干”的特征,决定了实验、实训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应有地位。同时,实验、实训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也有其明确的主要任务。

1.是理论知识的验证

这是学生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一般是指导今后实践课程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点,是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实验、实训教师承担着理论验证、正确引导的责任。

2.是专业技能的示范

职业院校学生是在“一无所能”的情况下学习技能的,实验、实训教师规范的技能示范至关重要。实验、实训教师一般具有本专业的技能,胜任实验、实训课技能演示的任务,担负着技能规范的责任。

3.是专业技能的传授

技能示范是基础,技能传授才是根本的任务。实验、实训教师在实验、实训课上应较好地把握课堂中心任务,切实履行“传授”的职能,“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担负起“师范”的责任。

四、需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

1.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内涵

所谓形式,就是教学计划、实验报告、课时进度、作息时间等等,这些必须要做好,但是内涵是每个学生都能从实训中把知识变为技能,这个转化的过程是实训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带了一期实训,所有的该完成的形式都完成了,而忽视这个内涵,则没有达到实训的效果。

篇6

关键词: 实训文化;设备维修;职业素养

Key words: training culture;equipment maintenance;professional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249-02

0 引言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改革发展道路,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目标、基础、生命线,是一项重点战略工程。我国职业教育已全面进入内涵建设阶段,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强和促进专业建设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特征,要求专业应面向企业、服务企业、融入企业,校内实训基地是最具“职业教育”特征的场所和窗口,是校企合作的纽带,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既要重视高等院校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具有的文化品位、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更应注重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追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承的实训文化,为培养合格职业人才创造优良环境。营造“校企合一”的实训文化氛围,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郑家刚[1]通过对职业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思考,初步探索职业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基本体系,总结职业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内容,明确职业院校实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指出实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分支,从内部结构上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庄三舵[2]等对实训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具有教学实训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双重功能。这两大功能应该并重,但是绝大多数院校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的教学实训功能,而对其职业素养培养的功能开发程度不够。笔者结合校内制药设备维修实训室文化建设的实践经历,在对实训室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分析并总结建立颇具特色的制药设备维修实训室文化,为实训室的职业素养培养功能开发提供了参考。

1 实训室功能定位

制药设备维修实训室专门负责我校药剂设备制造与维修、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三个专业的制药设备、制药工程制图、机电一体化等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是省市创新大赛研发基地,为其他药学类相关专业的见习、调研、实训及校企合作研究工作提供服务平台。

制药设备维修实训室不同于药物制剂实训车间,主要侧重药剂设备制造、工艺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强调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体现在“机”、“电”、“药”三个领域群。主要面向的就业岗位有:设计辅助岗、工艺与制造岗、设备维修岗、设备操作岗、设备运行与维护岗等。

2 实训室文化建设过程

基于实训室的功能定位,本着服务行业、融入企业的基本理念,邀请江苏康缘药业专家参与实训室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带进校园,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促进职业素养养成。具体实施过程则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展开,详述如下。

2.1 物质文化 制药设备维修实训车间总面积126m2,拥有可供调试、维修、拆卸的设备40余台,价值100万左右。设备涉及固体制剂(包括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中药丸剂等)、液体制剂(水针剂、口服液等)及包装设备(颗粒包装机、片剂包装机、铝塑包装机等),品种较为全面。另外车间现有10套完整工具(包括钢丝钳、活扳手、内六角扳手、螺丝刀等)可供使用。这些均是车间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以制药设备维修岗位常用的工具、零件和制药设备常见的机构为基础物质展开布置,同时融入创新文化,总体布局如图1所示。

①设备按照制剂工艺过程有序摆列在“制药设备系统教学实训平台”,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分列两侧,固体制剂则按照混合、制粒、压片、包装、印字的顺序排列。(见图2)

②挑选工作岗位常用工具在“常用工具”栏展示,并附有工具名称;把即将报废的设备零件和常用机构拆下(需要学生配合完成拆卸、清洗、整理工作),列于“常用零件”和“机械传动机构”栏,附名称。

③常用工具、零件和机构的详细说明以展板的方式悬挂在西墙壁上,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2.2 制度文化 ①成立实训室管理团队,采用专人负责制,制定学生和教师行为手册和假期培训安全责任书,用以规范创新工作,取得成效。②实训室管理制度、指导教师职责、学生守则、安全守则以展板的方式悬挂在两根立柱上,用以规范实训室管理。③制定制药设备操作与维修岗位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形成手册,供同学们学习。④结合学校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文蓝本,制作实训室教学、科研、参观记录文本。⑤与企业要求一致,建立设备使用、维护、报废档案,供查验。⑥严把工具领用、外借关,避免工具丢失,建立工具更新档案。

2.3 精神文化 ①在创新大赛作品展示区列出作品创作者(学生)的经历和创作过程,激发创作欲望;②在标准操作规程学习手册中整合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举例并解读重大安全事故,并在实训室立柱和墙壁合适的地方张贴醒目的安全警示语;③张贴责任警示语;在上述手册中整合自强拼搏口号并解读。

2.4 行为文化 ①开设创新特色讲堂,传扬创新故事及方法;开设创新技法与训练特色培训班,形成创新团队,参与国家、省、市各项创新大赛。整理资料,形成创新手册;②教师、学生及参观人员进入实训室一律穿着白大褂;未经管理员同意不得擅自动用实训室设备、工具等;③学生需按照实训室学生守则要求进入实训室。

3 职业素养培养功能开发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职业素养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将职业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和熏陶[3]。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道德素养、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笔者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前期的研究,下面从责任心的建立、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培养三个操作层面介绍实训室文化的作用。

3.1 责任心的建立 实训室文化如何发挥其职业素养培养功能,关键在于其在行为层面的落实程度。实训室完备的工作制度要求学生时刻关注自身的状态(着装、言行等)、工作的参与度、工作过程的标准化程度,这些指标时刻冲击学生的大脑,提醒他们自己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一名维修工人,需要完成预定的工作,同时又不能出错,以此来培养责任心。当然这些指标全部都进行考核并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材料则作为实训室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2 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实训室采用小组化教学,各组长是团队的责任人,负责团队的管理和工作任务的落实。教学过程采用组间竞赛制度,工作任务则是在课前下达,小组成员有充分的时间商量出最合理的工作方法(参考资料为上述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书面材料如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安全工作手册等),实战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职,力求工作完成的最快、最好。竞赛成绩纳入平时成绩,同样是实训室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职业技能的培养 职业技能的培养重在实践并标准化。这些在实训室文化建设材料中均有体现,提前发给学生学习。同时发挥校企合作优势,邀请企业专家配合学校专职教师共同承担实训课程,保证技能的准确性、先进性。一些学生不能认同实训室的文化布置和学习方式,不愿参与实训学习。通过定期将学生带进企业、带进兄弟合作学校上课,体验不一样的工作环境中却有着相同的工作制度与文化,增强工作信心与自豪感。

4 结语

通过对制药设备维修实训室准确定位,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实训文化,文化的建立旨在培养职业素养,通过实践已经开发了部分文化在职业素养养成方面的功能,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实训室文化作用的发挥需要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支撑,在这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探索并完善。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亲乃,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职业院校也受到严峻的挑战,培养既懂理论又懂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职业院校的核心任务。下面以网络专业为例,谈谈职业院校实训课的教学。

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应以理论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开开展实训课程,实训的项目可以来自生活中的工程项目,应紧扣岗位的需求来开展实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来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既懂理论又懂技术, 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通过对市场的问卷调查,个别座谈,及毕业生的跟踪情况统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企事业单位对网络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一般的小企业都会要两个左右的网络维护人员,而大的企业需求量就更大的,有的公司成百上千。而公司的网络管理员的能力要求是能维护好公司网络的正常运行,能迅速解决公司的网络故障问题。而一些专门网络技术公司则要求就更高了,比如:要求员工能开发网站,系统运维,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工程技术等。当然也有些销售型的公司,要求学生既要熟悉网络产品,还要懂得营销知识。

在了解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术具体如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具备以下的能力,网站建设能力、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安装调试能力、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网络故障的检测与排除、通信终端系统的设计、具备中小型网络的用网、管网、建网能力。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计算机的网络教学中应以行动教学的理念为依据,以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职业情景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成果展示等手段。从任务到项目实施,评估,检查反馈。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网络专业的职业需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的环境中巧妙的运用实际工程中的项目,可以把课堂融入到企业。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现在的学习环境就是以后的工作环境。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实训课程由综合布线、服务器配置、网站开发、网络工程、网络管理、路由与交换配置、故障测试与排除、系统集成等课程组成。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实训课程的分配及学时的安排,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程采 取分组实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训过程组织如下:

一、实训前准备

实训前主要对学生进行网络设备的介绍与演示,以及注意事项的强调,安全事故与职业素养的教育,主要实训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综合布线设备、备线架等介绍。团队精神与企业内部沟通技巧、职业素质与规划分析。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二、项目实践

本阶段是重点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项项的实践职业技能,学生能对整个项目进行全局把握,从项目的招投标,项目的需求分析,项目的实施、项目收尾验收以及工作结报的书写等。学生在此阶段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各种相关的技能。主要进行基本功能模块的实际操作与训练, 主要实训内容包括: 综合布线、网络配置与管理、网站开发与建设、局域网的组建、无线局域网组建等,采用实践操作的方式, 考评方式采用操作测试和操作结果记录。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三、项目实训结项与考核

篇8

二、“校中站”建设思路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前院长林靖东先生提出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必须吸取“教学工厂”的理念,将校内行车工作实训基地建成“校中站”。1)理念。“校中站”是将车站的环境与工作项目引入学校,在学校内建起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校中站”,让学生在模拟的职业情境中,按照企业岗位的职业要求,得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使学生在“校中站”习得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达到企业岗位要求的水平。2)思路。建设与企业岗位和设备对接生产实训模拟的“校中站”,并实施“分层渐进的实训模式”。通过单项技能训练习,培养学生单项职业技能。学生通过实训岗位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学生通过完成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培养职业能力。通过“校中站”的“一个工作日”的综合实训,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校中站”建设的具体措施

篇9

一、引入“7S”管理的必要性

教育部曾多次发文,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训已成为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环节。在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实习实训中出现了以下现象:航材消耗量大,而且价值不菲,且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在实验室管理,存在着现场混乱、东西乱放、工量具维护不当、实训场所脏乱等现象。目前大部分航空公司基地和航线维修实行“7S”生产现场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7S”是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扫(sweep)、清洁(sanitary)、素养(sentiment)、节约(save)、安全(safety)各因素的合称,用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缩写组合进行表示而成。

为了实现校企对接,模拟真实的航空维修环境,包括管理模式,需要将“7S”管理模式引入到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实训中来。

二、“7S”管理的内容与实施

1、整理

将实训场所的各类物品进行清理,把要与不要的东西区分清楚,无用的物品要妥善处理。整理的目的是改善实训场所环境,增加实训面积。第一是对实训场所现场摆放和使用频率比较低的各种实验设备和材料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比如进行导线束捆扎之后,剪下的塑料扎带;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学生的个人生活用品、垃圾都要坚决的清理出实训场所。例如以前有些同学,带着早餐到实训室,一边实训,一边吃喝,这是坚决不允许的;每次实训需要使用的工具和耗材需要学生去航材库领取,实训现场并不放置工具和耗材;学生携带的书包、水杯或其他与实训无关的物品需存入实训室外的储物箱内。

2、整顿

把经过“整理”的物品合理布置,定品、定位、定量摆放并做好标识。“整顿”是对人和物放置方法的标准化,使实训场所各种物品摆放整齐,使用管理便捷,提高工作效率。据调查发现,工作者在维修工作实施过程中,因他人询问物品摆放地方、规格、有效期等信息而中断工作的,100%的人表示有过,64%的人表示经常有。进行“整顿”后,可以有效减少或杜绝学生实习过程中被打断的次数,有效减少寻找有用物品的时间。例如为工具配置清单,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钳子、螺刀、套筒扳手等不能随意乱放,用完必须放回到工具箱内,以减少找寻工具的时间和避免丢失工具。电烙铁用完后,必须放到烙铁架上,松香和焊锡不能随意乱丢。拆卸下来的螺钉装入红布袋或者托盘中,不允许丢弃到地上。在实训中,学生应自备垃圾桶或垃圾袋,以便将废弃物放入其中(垃圾收集后不要立即处理,待实训全面结束后再处理;由清洁人员对集中的垃圾进行处理,以防止飞机上的零件被当做垃圾扔掉。

3、清扫

彻底的把实训环境四周打扫干净,营造洁净的实训环境,使实训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师生看到明快、舒畅的环境,也能心情愉快的开展教与学。实训现场在实训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铁屑、垃圾等,从而使现场变脏。脏的现场会影响实训设备的运行,同时清洁的现场,也是进行航空维修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灰尘和油污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寿命。航空维修活动要求随时清扫,不等不靠,地面有油污时,需要立即清除,以免师生滑倒摔伤。

4、清洁

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养成随时自觉保持、维护的行为。清洁活动的要点是坚持“三不要”原则:即不要放置不用的东西,不要弄乱,不要弄脏;不仅物品需要清洁,现场的师生同样需要清洁;师生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

5、素养

努力提高学生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律制度的习惯和作风,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规章制度,并纳入成绩的考核。例如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工卡的要求拆装航空电子设备,不擅自作主张;模拟航空维修中,主要工作人完成后,工作单签署人员、整机放行人员、机组人员进行检查的流程,检验学生是否按照规程进行检查,是否有未检查就进行签字的行为;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好学,主动研究故障的特点,探寻解决故障的方法;是否与同学人员沟通良好等等。

6、节约

合理的利用时间、空间和设备等,以发挥他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物尽其用的学习与实训场所。例如坚持人走灯灭,光线足够时不开灯;爱护实训设备和工具,节约航材的使用。

7、安全

此处安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指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指设备安全。在学生参加实训以前向学生重点强调用电安全、静电防护和消防灭火知识。每一次实训前,首先讲解该项目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提醒学生注意。实训室内设置灭火瓶和急救小药箱。进入实训场所,学生不允许穿便装,应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劳动用鞋、实训服、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女学生的发辫不得露出工作帽外,不准穿高跟鞋,实训服口袋内不装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三、“7S”管理在航电维修实训中的考核

1、“7S”管理活动实施情况由学生自评、小组评分、老师评分,按照“三三四”的百分制进行评分,总分将纳入学生的实训总成绩。

2、将“7S”管理活动实施情况作为实训指导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内容,老师既是监督者,也是其中的参与者,要对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整改意见。

3、将“7S”管理活动实施情况作为班级管理考核、实训管理员年终考核。

四、“7S”管理在航电维修实训中的运用效果

“7S”管理在航电维修实训中的运用,模拟现代航空维修企业真实的维修环境,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强化了学生岗位责任教育,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精神。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或者毕业分配到岗后,能迅速的适应工作环境并达到工作要求,深受企业的欢迎。现在仅仅是“7S”管理在航空电子设备实训中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改进。我们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实践、总结、提升中会讲“7S”管理模式的效用发挥的更好。

篇10

在实训室授课,教师既要完成规定的实训教学任务,又要完成学生、课堂和设备的管理任务,一旦出现设备故障,又需要消耗额外的时间进行处理。所以,实训室授课经常容易存在一些问题。

1.实训室氛围松散,不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持

由于实训室摆放了大量的设备,这些设备会阻挡学生的视线或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了一种松散的氛围。每个实训台前有多名学生在操作,加上各种仪表和工具箱,有限的空间显得拥挤和凌乱,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

2.如果实训课的容量和难度安排不适,也容易使课堂秩序陷入混乱

如果实训任务比较简单,学生完成实验以后会无所事事。反之,如果实训任务安排过于繁重,会出现多组学生争先恐后咨询教师的局面。教师就可能一直忙于一组一组地辅导学生,从而无暇顾及课堂管理,使课堂陷入混乱的局面。实训中难免有一些学生会偷懒或者滥竽充数,倘若教师监督不充分,这些学生就得不到充分训练。

3.实训室授课如何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通常学生在实训室只想动手实操,不喜欢听教师讲解。可是如果不能清楚领会实训原理就动手实验,就会出现学生虽然照猫画虎完成实验,但是对实验原理不理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实训之前对实训任务进行交代和分析,实训之中进行指导和把控,实训之后进行总结和归纳,这些“讲”都是十分必要的。

改进实训教学效果的探索

1.实训教学的设计

高职课程设计包括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训教学环节设计,其中实训教学体系与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息息相关,尤其要紧紧围绕职业素养规范和职业能力目标进行设计,应力求把实训任务设计得难易恰当、容量适中、丰满厚重、重点突出,从而为保证教学效果打好基础。以“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课程的设计为例。

第一,实训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

“视频监控系统应用”是一门专业核心课,其特点是教学内容复杂,设备种类多。首先,根据高职教育思想和课程特点,把实训教学的课时比例设计为总学时的50%。其次,课程设计尤其实训教学设计,遵循了“基于岗位能力和工作过程”的设计原则。基于真实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先把实践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当的学习情境,然后把学习情境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实训任务,以实训任务为教学单元进行详细设计和实施。该课程的主要学习情境设计(如表1)。

表1 “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编号 学习情境 实训内容简介

1 系统认知和体验 参观实训室,体验视频监控操作。

2 简单监控系统的构建 从前端设备到终端系统,从模拟系统、数字系统到网络系统,进行详细的学习和实训,属于课程主体内容。

3 模拟监控系统的构建

4 数字化监控系统的构建

5 系统设计和分析 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学习视频系统设计。

第二,学习情境的分解

首先对学习情境进行分析和研究,规划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涉及的设备和工具、要求掌握的技能和计划达到的目标,根据合适的课容量,把学习情境分解为若干个实训任务,一般包括多个单项训练和一个综合训练。然后进行每个实训任务的设计,需要确定题目及内容,目标及重点,所需设备和工具等。学习情境的分解和实训任务的设计是课程设计的关键步骤,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各项任务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通过学习情境的分解和实训任务设计,实现了工作过程到学习过程的映射。学习情境的实训任务分解为:

任务1:视频线的制作和测试

任务2:摄像机的工作原理及安装调试

任务3:云台和镜头的控制

任务4:参观校园安防系统,分析摄像机安装和使用

任务1和任务2属于单项任务,分别针对摄像机及其信号线进行学习和训练。任务3是一个综合实训,使用摄像机、云台、云镜控制器等多个设备构建一个简单的监控系统,对于学生初步掌握监控系统的知识框架,具有重要的作用。任务4是研讨任务,属于理实结合的综合实训,通过参观和分析校园内多台摄像机的真实工作场景,使得学生对摄像机的安装方法、监控角度和监控范围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真实。

第三,突破实训室的局限

任何一个实训室,都不可能完备到囊括了本学科、本课程的所有需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训室都会变“旧”,出现落后于时代的局面。一方面,可以对实训室进行整改建设;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促进教学,摆脱实训条件的客观限制,弥补实训条件的不足,保证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受实训条件的影响。例如:由于学院视频监控实训室建设较早,缺乏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对于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缺乏实验环境。笔者得知学院新部署了一套先进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借用监控中心进行授课,对新型的设备进行了参观讲解和功能演示,使得学生见识了最新的系统,弥补了实训室的不足。

2.实训教学的实施

第一,加强实训室管理,保障实训顺利进行

学校关于实训室的管理规范多侧重于卫生、纪律等通识方面的条款,授课教师应摸索出每个实训室的使用特点,把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和注意事项列举、总结出来,充实到机房管理规范中,以确保学生和设备的安全。例如:电工电子实验中经常会发生接线错误导致短路跳闸的现象,笔者总结了实验中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并进行强调,并规定学生必须请教师检查电路、确保正确以后才可以加电,有效地控制了短路、跳闸、烧毁保险的现象。另外,对实训室大量的设备、工具和耗材进行管理也是一个十分繁重的工作。为了管理方便,笔者给所有的工具箱和实训台编号、贴签,分配到固定的学生分组。每组的设备和工具箱,下课前由学生设备员进行整理以后和教师进行交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检修或报修。公用的材料进行定点存放,每次实验前按组分发,发现存量不足要提前采购和补充。良好的实训室管理为保证实训效果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采用“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对于实训课堂里讲解和训练环节的分配,笔者曾经尝试过先讲解、后实训、最后总结和评价的模式,这种模式比较松散,授课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将讲解和实训一体化,逐组进行辅导,效果虽不错,但是很耽误时间,而且在教师进行辅导的时候,其他小组十分容易陷入应付其事、混乱无序的状态。

受高职教育理念的启发,笔者探索和采用了“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授课效果明显提高。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如下:教师先进行任务交代,对实训任务的目标、环境、步骤和要求进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实训,教师四处巡查辅导,巡查中教师会密切观察学生们的表现,进行纪律维护、实训指导和过程性评价。实训中学生遇到问题随时向教师求助,教师会详细解答学生的问题,并予以适当启发和鼓励,发现不当的操作要及时制止和纠正。这样,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边评,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化“有心”到“无痕”,变“被动”到“主动”,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加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虽然现在实训室建设很完善,但是如“视频监控”“智能楼宇”这类课程的实训室,均采用了大型、中型实训台,一个实训室只能容纳4套~10套实训设备,学生必须分组操作进行实训。学生分组是开学初就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确定的,每个小组分配固定的实训台和工具箱。小组的人员和设备分配一旦确定,保持一个学期不变,组内学生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共享小组成绩。学生小组是一个有组织的团队,每组要推举一名组织能力强、负责任的学生当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管理;另外,每组安排一名设备员,负责管理设备和工具。如果时间充裕,鼓励学生之间互换角色进行实训,从而保证每个人得到充分训练。

在实训教学中,每组都会涌现出一些思维敏捷、操作熟练的高手。这些学生作为小组的技术骨干,负责演示和辅导任务,给予加分奖励。有时候会给他们布置一些额外的、高级的实训任务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既充分发挥优秀者的模范作用,提高了他们的讲解能力和实训能力,便于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得教师腾出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全局把控和重点、难点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训任务进行不断充实完善

对于每个实训任务单元,在历年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例如:“视频线制作和测试”实验,这个任务最早只有“制作BNC接头视频线并进行检测”一项基本任务,学生制作完一根以后容易感觉枯燥,于是进行了以下的改良和扩展:首先制作一根两头都是BNC接头的基本视频线,训练基本技能;然后制作一端BNC、另一端莲花插头的视频线,夯实基本功,拓展知识。测试方面,最早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为了更贴近工程实践,实训室又购置了专用的工程宝进行视频监测。

第五,变废为宝,充分利用旧设备促进教学

实训设备只能用于观察和使用,不允许拆卸和破坏,设备的内部构造仅凭教师的讲解和图片演示进行展现,学生对设备内部结构充满了好奇。因此,笔者积攒了一些旧设备,指导学生拆卸并进行仔细观察和研究,学习完毕再组装回原样。课堂上笔者也使用拆开的旧设备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过拆卸、安装这些旧设备,可以把设备里里外外连线的来龙去脉看得清清楚楚,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了学生对于设备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的理解,促进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校外实训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必然会考虑的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达到40%以上。学校需要酒店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酒店也欢迎学校帮助他们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这种基于自身利益的合作往往不能实现培养、提高人才质量的目的,想要达成双方的共赢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提高校外实训的效果,除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外,更需要从参加实训的主体——学生出发,让校外实训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更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只有满足学生真实需求的实训才能真正体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

笔者认为,校外实训效果的提升需要把握好两点。第一,校外实训的安排要遵循学生对实训认识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第二,每次实训方案要有周密的准备,实训考评要切实可行。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尽阐述。

二.校外实训的安排遵循循序渐进

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的安排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学校承担理论教学,酒店承担实践安排,且从时间的分配上来看,理论教学先行安排,实践教学结合毕业实习进行统一安排,例如普遍采用的“2+1”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易于教学安排,校内教学时间较长且较为集中,方面进行理论教学。同时,一般学生参与实习后无需返校,也受到较多酒店的欢迎。但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上来看,差强人意。原因在于学生长期“固守”在校内进行学习,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脱节,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往往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产生对行业的失望,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另辟蹊径,到别的行业发展,导致行业人才的流失。

另一种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交叉安排,保证学生求学期间实践学习的连续性。这种方式往往会给学校的教学安排和酒店的管理带来一些麻烦,典型表现在学校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会和酒店的实训安排产生冲突,也增加了学校对校外实训学生的管理难度。酒店也往往因为每次实训时间较短或者和酒店业务的淡旺季产生冲突而不愿意接受这种安排。但从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效果上来看,这种方式更易于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因为它将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并加以解决,减少了学生对就业工作的不安和不适感。因此,要大力提倡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和酒店都是教学的主体,只有两者相互融合,结合学生特点,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笔者根据高职教学的总体进度和人才培养规律,作了如下安排,见图1。岗位技能实训可根据酒店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安排,并对每位同学的实训内容进行统计,尽量保证学生能够实现酒店基层工作的轮岗。

三.校外实训流程和规范

校外实训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将学生送到酒店进行顶岗,而应引导学生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学校和酒店共同面对的问题绝非工作本身的问题,而更多的应是服务意识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行业发展前景的引导等。为确保每一次实训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对校外实训的安排进行了如下构建,见图2。

(一)实训准备

当前,学校实训准备阶段的工作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很多学生对实训抱有一定偏见,不愿意到酒店参加实训,将实训学习等同于出售廉价劳动力。试想在这样的心态下参加顶岗实习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有必要在实训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实训也是专业学习必须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教育学生踏踏实实从基层工作做起,校外实训除了学习专业技能外,更是提升自己在未来岗位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为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防止学生实训过程中产生退缩的情绪,可通过和学生签订“实习(实训)承诺书”来约束学生的散漫行为。让学生知晓在实训过程中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触犯了实训管理条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这也是锻炼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实训过程中

实训期间,学校和酒店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共同商量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学校不能将实训任务抛给酒店,某种程度上来说,酒店能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但很难承担起教育的任务,因此,学校要和酒店一起商量如何在岗位上培养学生。校企合作如果能够做到将酒店岗位纳入到教学平台下那将是最大的成功。

第二,定期回访,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尽管实训前对学生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要消除实训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倦怠、退缩、反抗等情绪是不可能的。学生对岗位的熟悉、对工作的适应、对和他人相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要允许这种问题的出现,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不要刻意回避而引发事态向不良方向发展。所以,实训指导老师、班主任、酒店的管理人员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帮助他们梳理心理障碍,解决生活中 、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学校指导老师往往不能和学生一起参加顶岗实训,因此,也就很难对每位同学进行科学的考核。所以,考核的任务就要落到酒店方面,但酒店方面也往往缺乏对实习生有效的考核办法,也就无法为学校提供公平公正的实训考核依据。因此,学校需要和酒店共同商量对实习生的考核办法,可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客人评价、同事评价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为实训指导老师进行成绩评定提供最有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