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8 07:44: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不足:1、课堂中的互动还不够。一般情况下,每次课前都能考虑到这点,但有时由于课时力争想要完成教学目标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有时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改为教师演示。
2、作业分层布置还未实施。(但这个在我看来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的)
优势:1、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讲课富有激情。
2、备课前总能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对重点部分尽量花足够多的时间讲透彻。
3、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对难点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听懂、理解、掌握、并能加以应用。
二、重点主攻方向。
课堂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生长,力争使课堂气氛既生动、活泼又高效;开展多种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施行动的步骤
1、从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巧妙导入可以极好地诱发学习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导入往往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
2、注重个体差异,强调激励性原则
下一阶段在作业的布置中我预备作分层要求:基础好的同学应附加完成相应补充练习,而作业的分层评价也需因人而异,尤其对基础差的同学可以提供明确的线索,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让其学有所得。
3、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自由空间。
数学是提高学生思维层次、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方法手段,数学学生不但给学生知识,而且有教育、熏陶和鼓舞的功效。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全方位整合教学资源、开放型构建教学空间、调节式运用数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断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一、把握认知规律,满足成长需求,创新数学教学策略
1. 营造和谐教学情景
教师要从学生的成长进步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情境,以自身对数学的理解、表达的艺术、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造浓“亲师信道”的情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如,笔者在教学《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我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掌握方法,明确算理。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学用数学,合作探究是让学生沟通交流、相互协作、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主要方法,学生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生成新的见解,不断提高合作探究的成效,使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探究的过程?笔者在讲解“平均数”内容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参与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喜欢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平均数的算法,不断体验、深化理解。
3.注重实施科学评价
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评价在课堂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解题方法、解题结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点滴进步都要适时、适度、适当的给予科学、客观评价,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上进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教师要发挥激励评价的功能效用,根据学生学习、认知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激励、引导,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有所进步。
二、增强履职能力,营造和谐情境,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1.提高自身履职能力
教师要广泛阅读与教学相关的报刊杂志,从前沿媒介上学习新型教学方法,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自身的思维空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造浓亲师信道的教学情境,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数学素养影响和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数学学习,全力打造优质、高效、和谐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学生智力获得充分的发展。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和数学内涵。
2.遵循学生发展规律
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和能力素质逐步得到发展,切身感受数学的乐趣。教师要及时掌握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人发展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因势利导,灵活施教,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在合作中益智、在探究中发展、在成长中创新。
3.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师生在情景交融的学习情境中使知识传授和学生认知的绩效达互最优化,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实现同步发展、同频共振。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要把自身的教学意图、解题思路讲解给学生,及时捕捉、重组各类信息,使“巡视、指导、点拨、精讲”穿行,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得轻松,学有所得。
三、凸显主体地位,引发认知冲突,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1.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全部感官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眼看、耳听、口说、身动,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倾听、思考、联想、分析、推理、概括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由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学会理性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常教学时我们大都是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可以怎样计算?”“还可以怎样计算?”……一连串的琐碎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老老实实地逐一回答,很多教师误认为这“一问一答”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这种过于琐碎、肤浅的问题,几乎没有了探索的空间,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言,毫无锻炼之效. 在这种对话教学中,教师缺乏与学生在思维、情感、体验等方面的交融.
策略一:为学生创设探索的空间,提供可探究的话题
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提供一种让学生想说、肯说、能说的活性状态下的对话机制,使学习在思想、情感与认识上得以充分直接的交流、合作与共享. 我们提的问题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间.
策略二:为学生创设探索的空间,提供可探究的情境
为巩固分数的概念,我们可设计 “把一张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的判断题 . 教师也把学生分成两部分:认为这句话正确的学生为正方,认为错误的为反方,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正方生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把纸片从中间对折,撕开):这其中一份难道不占■吗?
反方生1(把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片):这一片难道是■吗?
正方生2(出示自己的分法):我们是把纸片平均分成两份,难道不占■吗?
反方生2(也出示自己的分法):可是题目并没有说平均分啊,你们说,这一小片可能是■吗?
师:好!刚才辩论中,反方抓住题目是否“平均分”这个关键点,一举攻破了正方的观点,使得问题得到解决.
上述案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 学生之间相互弥补,使得学习变得有趣,并且富有创意,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 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从而达到共享数学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策略三:为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明确探究的目标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一直困惑着我们,比如,教学15 - 9.通常题目一出示大多数学生就能一口报出答案. 教材中的动手摆一摆、拨一拨的操作过程是学生明确算理的过程,该如何教学?
师:老师给小朋友出一道题:15 - 9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说出你是怎么算的,更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
学生们纷纷动手摆了起来,师巡视,过了一会儿,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
生1:15 - 9 = 6,我是这样想的,我把15分成10和5,10 - 9 = 1,1 + 5 = 6.
生2:15 - 9 = 6,我是这样想的,我把9分成5和4,15 - 5 = 10,10 - 4 = 6.
……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教师在整个“对话”活动中起激活、指引、协调、点拨的重要作用.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不仅要用脑子思考,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身体感官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现象二:教学中,我们还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者虽有意在课堂上引发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但效果却丝毫体现不出来
开学不久,我听了一节五年级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课,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正在借助学具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在讲台上观察,几分钟以后……
师:(语调严肃,环顾四周)下面,我找几名同学向我汇报一下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气氛紧张, 学生个个把头埋得低低的,极力回避老师威严的目光. 只有稀稀拉拉的3,4名同学战战兢兢地举起手来. )
策略四:点燃孩子对话的愿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本身要求参与. 我们怎样培养孩子参与、介入的心态呢?首先,要创建一种民主的氛围;其次,教师自己要有一种参与的心态,与学生共同探究,体验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在学生有困难时,要能够做好顾问,当好参谋,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调控.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在回到书本上来。比如说,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师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
1. 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 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
2. 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50)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5 岁,老师几岁呢? (55)55 也是一个数量,那大5 岁是什么呢? 引出是关系。
3. 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 (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 张,那老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3 只,24 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
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二、善于捕捉“生活现象”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因为长方体中各个部分之间总是存在着“相对”或“相交”的位置关系,而抓住了这两种关系,就抓住了长方体的结构特点,也就抓住了这节课的核心。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看到并重视这两种关系呢? 转贴于
一、学生学习方面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课堂教学行为是为学生组织的,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第一阶段探索所做的工作就是研究学生的学习,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习惯,学习策略与方法,学习评价与测量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学生既了解了学情,同时也找到了对策。通过对学生行为特别是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明确学生目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我们针对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问卷。问卷整理结果:学习动力80%来自于家庭和家长的期望,10%自己的理想和目标,5%不服输的性格和勇气,5%没有;学习计划20%有计划但很少执行,40%无计划自习利用效率:30%努力写作业,但效率一般40%一般写一边玩。总的来看自主学习差,不想方法。因此,需要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必须独具匠心,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改进教学行为,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直观性、新奇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越学越爱学,越学越聪明。
二、课程开发方面
地理课程指地理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等。它是地理课堂教学行为中最实质的因素。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作支持,就没有多彩的教学活动。第二阶段探索所做的工作就是进行课程的开发,老师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地理课程开发,同时做好分类整理工作,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地理课堂教学。初步着手从新课程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课标与教材这五方面,本着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宗旨,筛选与选择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课程资源,优化和设计课程资源。
开发的课程资源大多是对教材的解读、拓展、补充,积累了包括视频、图片、幻灯片、文本四种形式的许多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在课程开发中教师既积累了许多课程资源,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课程资源以外的东西比如查找、处理、整理资源的能力。通过课程开发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另一方面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在地理课程开发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已经开发的课程资源,有的本身的实际价值不够高,有的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空间不够大。另一方面,对开发的课程资源的整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科学细化,以便于及时更新和快速查阅和高效使用。
三、教师教学方面
地理教师是地理课堂教学行为中的主导因素,教师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是学生与课程之间的中介,教师在课堂上时而在前引领,时而在后推动,时而陪伴左右。第三阶段探索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在前面分析学生课堂学习和进行地理课程开发俩个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实践改善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学,主要从教师的角色定位转换,知识结构优化,能力结构提升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对教师教学的改进,既加快了教师成长,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的做法是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训练教师的基本功,同时不断的总结、改进,最终提高教师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们精心准备,积极参与,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和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落实也不太到位,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
(一)制定教学反思的管理策略
在教学工作中,教学反思管理,使教师在反思中成长,使学生在教师的反思中,使学教学质量在教师的反思中稳步上升。
1、营造宽松的管理。
(1)对课堂教学个性化评价
工作中对课堂教学实施个性化评价,每个教师的性,尊重每个教师的个性,针同教师的特点,化的。不同课程特点评课,课程的性质不同,教学、教学内容不同,评课的标准、侧乃至方法也各有不同。听课前把评教师优势的发展评劣势的改进事先告诉教师,对教师课堂的帮助更大。
(2)与教师专业合作关系,营造、浓厚的反思管理
学校能够以的实践经验用于教师课堂实践,分别上示范课;能够与教师平等、民主地沟通和交流,讲求与教师交流的策略;抱着的听课,关注教师课堂问题的和解决,与教师协商、探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听课后给教师评足优点,指明努力方向,找出,改进措施,教师透过热热闹闹的,关注课堂的实质——一节课下来究竟让学生学到了?帮助教师课堂教学的总结和推广,修改教学反思案例、论文,经验交流会等,营造、宽松的反思、。
(3)为教师反思交流的机会,教师间合作
给教师合作机会,学校开辟,有时饭后茶余,有时教研组活动,让每位教师都开口,敢于亮出的观点,教师间的交流。
2、推行的反思管理策略:
(1)教学前反思:要求教师对
“教学反思管理 教学质量”
教案课前备课,体现教学前反思。
(2)教学中反思:教师对教学中的不可预料的事件反思,在与学生交流中,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学计划。
(3)教学后反思:主要体现在备课当中,从写课后小结开始,教师记录课堂教学的得与失、体会与感想,寻求的理论支撑。
(4)周反思:要求教师每周对课堂教学情况反思,阶段性反思。
(5)月交流:反思情况,学校每月组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交流。
(6)学期反思:学期末教学反思总结,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组织的交流活动。
教学管理的转变,教师、的反思,,学校对教师的理论,使教师把握最新的教学和教改动向,都地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地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二)为教师教学反思的,课堂教学实效
1、内容,为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1)理论的内容,教师对的教学活动与所倡导的理论,结果与期望,问题根源。包括:
定教学的适用性。为所的教学策略合适。符合教与学的规律,教学当中哪个环节体现出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新的理念。
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学生了预定。
对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计划的原因和方法,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更有。
(2)实践的内容。教师感知到或意识到教育教学的情况,包括课堂内的选择、方法选择、多方互动策略选择判断等等。
对教学的反思:预期的教学。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回忆教学是怎样的。优点与分别是。
哪些环节是备课中提前好的,并在课堂教学中也确实收到了的。
“教学反思管理 教学质量”
哪些地方是提前想到的,但在课堂上意识到,得合适,收到的比。
哪些地方是提前备好的,但在课堂上驾驭好,意识到了,今后怎么改进。
2、方法,为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1)对话反思法。教师与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的教学,使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背后的教育观念,进而教学监控能力。
(2)记录反思札记。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以改进、优化教学工作,强化教师的意识。为新一轮教学过程的高质量。
(3)以他人为镜法。向同行学习,自身教学中的成绩与,以求吸收、借鉴、改进、;向学生学习,吸纳反馈信息,以求恰当、改进。
(三)组织的专题活动,教师反思的教学,以寻求改进和。
1、“寻找一节课的遗憾”专题活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1)听评课寻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制定反思的计划或反思的方案。
(2)在策略实施的过程中,个人自控、内互控、学校监控的方法。并对教师的,使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写出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
(3)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例行的思考,教师如何思考。
内容的难度和学生需要相符,学生;只传授知识,不关注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如何;调动学生活动、度如何;以权威资态压制学生;关注学生的观点和意见。
2、组织专题交流研讨,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型教师。为教师展示交流的机会,是促教师反思,课堂教学实效的不可缺少的途径。
二、课改之路
1、全员,学习,自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学改革的首
“教学反思管理 教学质量”
要任务。组织教师参加了课改通识性培训和性培训;听专家和特级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报告;随堂听课,组织教师学习和研讨;多次派教师走出去学习;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教师学习、自主领悟、自主实践,自主转变,自主。
2、注重集体教研的实效性,课改。
备课和教研活动,实践课堂教学反思,改革备课,“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价值观和以课改新理念为点的备课观。
(1)备课,到每一课的重难点,注重课堂,一师上课,大家点评。
(2)学校为教师购买教学光盘和精品教案,名师教案。让教师站在巨人和者的肩膀学习,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吸取精华,的感悟和实践、体验、教师把主要的精力备课,讲课上。抓实教学的过程。反思的方法,组织的反思活动。做课前、课后即阶段性反思。
3、以点带面、研讨交流,渗透课标新理念、转变教学、学习。在课改中,要求教师两个:教师个人的纵向,课标新理念,要。与教师群体的横向,要地学习、实践和反思,的教学风格。
以《行动计划》的实施作为全室的中心工作,遵循“规划设计、打好基础、全面动员、面上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认真抓好落实。
⒈认真规划。学校要围绕质量提升这一目标,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认真制定好行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在《行动计划》的三个目标中,有效课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是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学校要立足校情,全面分析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实际、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找准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确立目标,很好的修订本校实施方案。改进行动可以是以课堂为突破、学案为抓手、备课为载体,也可以是作业设计与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同时,要强化成果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的预期成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明确成果目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好每学期的重点实施项目,分阶段、分步骤加以实施。
⒉抓好基础。以调研为手段,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探索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行动计划》的推进打好基础。校级调研工作要正常有序开展,工作计划要及时报教研室备案。开展培训活动,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教学工作上,统一到质量提升上来。
⒊面上推进。一方面以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突破口,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和引领者;另一方面要抓实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重点是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即学科教学素养的提升。搞活研讨活动,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形成集体备课、共同研讨的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在深化学科主体教学研究的同时加强学科间沟通与交流,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共同研讨,形成新型的教学共同体。
⒋点上突破。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突破口,加强常态课的改进与管理。明确改进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措施,有具体的成果和展示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系列教学研究活动:走进教材,各年级教师都要对教材内容系统学习,完整把握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科学处理教材;走进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研究,寻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与无效行为,因材施教,关注差异;走进课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优化教与学的方式;走进练习,改革学生作业内容和完成作业方式,拒绝惩罚性作业和无设计作业,重视发展性、实践性作业设计。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的研究,每学期重点在1—2所学校组织现场会,同时其他各校也要进行一定规模和范围的成果展示活动,教研室将在教育局的安排下对各校进行考核,其考核结果作为评选《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先进学校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三级调研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建立健全调研工作跟踪管理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调研,督促改进。尝试开展培训式调研,重点指向学科课堂教学,将调研工作由诊断、评价功能逐步转向培训与指导,全面推行学科调研工作。
⒈区级调研。围绕优质高效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两个重点,开展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专项调研。立足于梳理经验、发现典型、查找问题、指导改进,在中小幼等不同层面的学校打造1-2个典型,同时对存在薄弱环节的学校进行指导。本学期区级调研工作中学(含高中)开展5-6次,小学3次,幼儿园3次。
⒉片级调研与互动。采取教学管理工作互查和校级联动课堂教学研讨的方式加强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要发挥片级调研工作在互相交流、学习、借鉴中的作用,使各片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形成区域内新的教研合作机制。
⒊校级调研。充分认识校级调研工作在提高校本管理和校本教研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行校级调研工作,按照调研工作开展的要求,围绕教学常规的执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落实、课堂教学等方面开展调研,做到规范教学行为与改进指导教学并重。每学期初,各校要制定好详细的校级调研方案,并报教研室备案,防止校级调研工作流于形式。
⒋学科调研。学科调研工作要能有效地发现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科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个学科都要整合学科中心组成员的力量,发挥学科中心组成员的作用,每个学期要开展1-2次学科调研工作,提炼学科工作的典型经验,梳理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学科管理,优化学科活动,落实学科常规,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不断强化常规管理
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常规工作,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⒈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维护课程实施的严肃性,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做为调研评价的重要依据。
⒉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召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修订《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试行)》,发挥《管理制度》正确的导向作用。加强校本化教学管理制度的研制,努力形成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特色。
⒊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开展一到两期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教学管理人员评课活动。按照教育局的工作意见,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开展“课堂改革我先行”活动,每学期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带头上好一节公开课,做好一次专题讲座。
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先进校。启动教学常规管理考核工作,研究制定《丹徒区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量化考核表》,在本学期开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先进校。
四、切实加强研究工作
⒈课堂教学研究。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加强常态课管理,分学科研究制定常态课改进计划。要正确理解把握课堂教学结构“三个必须”提出的根本目的,全面推行“三个必须”的要求,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而有效的转变,同时,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形成校本化、学科化的教学特色。加强理科实验教学,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密切关注常态下的教师课堂行为:一是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不清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节课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二是教师的科学指导。课堂教学中有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指导;三是学生自主学习状态怎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四是检测与反馈是否及时适当,有没有开展当堂检测;五是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剔除与矫正。每个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有效课堂专题研讨与展示活动。本学期将举行全区“有效课堂”专题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
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急需,也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自主学习既是学习方式,更是课程的目标;实施自主学习要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段特点和个性差异;要特别关注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适性而教”,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围绕《丹徒区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区域课题开展研究,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准切入点,制定规划方案,开展案例研究,组织各种活动,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教学策略。教研室将组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讨活动以及论文、案例评比工作。
⒊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研究。加强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实践和研究,搞活校际之间的联动研究。强化成果意识,重视资料积累,多出优秀案例和教学反思。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各类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提高教师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⒋加强学科建设。成立全区“中小学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形成区、片、校相互配合的教学研究体系。发挥学科中心组的作用和义务教育阶段区级学科基地的作用,围绕优质高效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重点问题,制定好学科基地活动方案,定期开展好学科基地活动,使学科基地成为学科建设与学科质量提升的重要阵地,成为全区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和示范基地。
⒌课程建设。参与并支持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必须安排固定时间和教师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加以完善。加强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我室将在教学调研中关注学校课程计划执行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10月份,将组织开展中学校本课程方案评比活动。
五、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⒈教研员队伍。要进一步明确学科教研工作目标就是建设区域学科优秀教师群体、打造区域学科教研工作与课堂教学改革特色、全面提高区域学科教学质量。教研员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要有扎实的教研功力。开展争做优秀“研究员、教练员、指挥员”的主题教育活动,带头研究学科教学、研究教师和学生、研究教学管理,提高研究能力;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指导学科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提升指导能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科学谋划学科发展,增强引领能力,为基层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教研员要坚持做到“八个一”,即每学期读好一本书,研究好一个围绕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常态课改进计划或者学科领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题,培养指导一名青年教师,开设一次专题培训讲座,开展一次高质量的学科调研,提炼一个学科课堂教学经验,蹲点一个学科教研组,建设好一个学科基地。努力把教研室建设成为教学研究的学术中心、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心、咨询和指导的服务中心。
⒉学科中心组成员队伍。完善学科中心组成员管理与活动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和专题培训活动,发挥他们在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⒊骨干教师跟踪管理。组织开展好骨干教师“有效教学”评课活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在推行《行动计划》中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
⒋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研训结合,边研究边培训,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训等方面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学,以发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大力推进网络教研,扩大教师合作交流范围,构建新型教师发展平台,形成重实践、重研讨、重反思、重合作的研究氛围。组织开展教学论坛、教师教学技能展示和比赛等专项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六、不断完善质量监控
加大质量监控的力度,组织开展好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与分析工作,使围绕质量提升的监控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细致、准确。
⒈加大随机监控。立足常态,在各种形式的调研中加大随机监控力度,选择部分学科,根据教学进度和计划,围绕常态课教学目标,设计监控试题,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⒉组织好专题监控。围绕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监控,在全区营造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完善工作措施,形成质量提升的工作机制。
⒊做好阶段性监控。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学业质量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准确了解学科教学现状,发挥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
加强测试质量监控结果的分析研究,在做好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改革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评价和教学指导的科学化水平。淡化监控的评价功能,强化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发挥网上阅卷在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提高监控的科学性、准确性。
七、抓好高中教学工作
⒈认真规划。树立“高中三年一盘棋”的观念,在认真分析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好高中各个年级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抓好落实。
⒉开展调研。围绕集体备课、作业管理、讲评课效益等组织开展对高中的调研工作,了解高中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
⒊分学科开展高三复习观摩研讨活动,着重研究各学科指向高考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与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市高三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
⒋认真组织开展好高三年级测试。加强考试过程管理,对考试进行客观统计分析,为各项工作提供指导的依据。
⒌加强高三命题研究。以暑期举办的高中语数外命题高级研修班为契机,加强命题工作指导,提高教师命题研究能力。
八、加强教科研管理指导
切实加强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和实效。
⒈成立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对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领导、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出台《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学科课题过程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就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申报评审、管理指导等提出明确的运作规范。
⒉强化学科课题研究的有效指导。建立学科课题过程资料跟踪管理制度,发挥教科研工作对学校的指导与服务功能。以区域自主学习、质量改进等课题为抓手,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选好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点上的学校,加强研究工作过程指导与管理。同时,各个学科要以学科基地为依托,确定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⒊完成各项教科研常规工作。按照计划做好课题的立项、申报、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各级论文评比工作。
九、统筹协调各类教育
⒈职业教育。围绕课程改革,引导开展校本“主题式”研修活动,努力实现课程模式“企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课改促办学特色的突显,以课改促教学效益的提升。丰富活动载体,拓宽师生的视野,推进“名师工程”,扩大“双师型”和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改进技能教学方法和措施,推动学校技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落实阶段性目标,确保学生考工合格率。全面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引导教师深入学习省厅颁布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和区教育局制定的《丹徒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镇江市综合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进度建议》。本学期将对其执行情况作专项调研,促使学校在教学过程管理、环节管理上做到精细化、长效化。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⒉幼儿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着重围绕队伍建设、保教管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教研工作。要倡导学习,积极培育学习型组织,引导保教人员学习教育理论,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强化课程管理,提高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加大区级教研和园本教研的力度,帮助教师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开展课堂教学专项调研,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为教师搭建活动平台,锤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规范保教管理,优化一日活动,提高常态下幼儿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各幼儿园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认真制订方案,预设研究成果,夯实研究过程,期末进行展示。
十、其他工作
在着重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珠心算实验研究、读书活动、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工作。
⒈开展好珠心算实验研究。把珠心算实验研究作为区域特色着力打造,按照《珠心算实验研究规划》,认真组织开展好相关活动,做好典型的培植与经验的推广工作,使全区珠心算实验研究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⒉继续推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各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读书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极创建“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亲近书本,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本学期将在各校“校园读书节”评比的基础上举行“丹徒区小学书香校园”表彰活动,十一月份组织开展“丹徒区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比赛”。
⒊做好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工作。按照大市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的要求,做好区内相关学科基本功竞赛评比、选拔和指导工作。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126-02
自动化技术是当今举世瞩目的高技术之一,也是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一个高科技领域。《过程控制》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为了培养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自动化技术而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过程控制》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理论、工程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如何通过《过程控制》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达到从事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行及研究的要求;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进行专业课教育的一线教师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要通过一种闭环的运作机制,改进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验证改进效果,再改进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的“持续改进”。这个过程类似于ISO/TS16949质量体系中的PDCA循环。
P-plan(计划),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实验大纲、考试计划等在实施课堂教学前的所有计划。所有计划的制订都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一个中心。
D-Do(执行),执行所有已经制订好的计划。
C-Check(检查),通过必要的手段来检查计划的有效性。
A-Action(处理),总结经验。不合适的进行改进,并更新到计划中,然后重新一个PDCA的循环。
1 计划
质量策划是指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教学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一个详尽的计划,做到计划在先才不会在行动时造成混乱。任课教师应结合学院软硬件条件以及根据调研获得的人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后续课程或后续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课程设计和重组,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1.1 理论教学计划
《过程控制》应该安排在几年级授课,前提条件是相关的基础课程已经学过,课程中的内容哪些需要传授、哪些需要自学;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非重点内容;同时还要计划本门课程需要安排多少学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每个星期安排多少学时等。
1.2 实践教学计划
《过程控制》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工程实践有很强的关联性,除了强调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综合性外,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联结,实践对于该课程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实验环节,还应该包括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堂教学的学习要为掌握实践技能作铺垫,所以一定要对理论与实践进行周密安排,当理论教学进行到什么阶段时相应安排一定的验证性实验和演示实验,当理论教学进行到什么程度时相应安排一定的综合性实验以及何时适当补充创新型实验以及实验的内容是否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否与现代应用相结合、实验室的装备是否符合要求等。
1.3 教案
教案可以说是计划中的计划,即每一堂课实施的详细计划。
2 执行
执行是为达到预期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执行的对象是过程,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学期初制订的各个计划按部就班地认真执行。
2.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规章,按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行教学活动。《过程控制》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结合工程实例,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有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这样会使学生有种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过程控制》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黑板+粉笔”与“计算机+大屏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给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又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2.2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过程控制》课程的基本建设。根据当今高等教育人才质量培养目标,应该按“就业岗位一综合能力模块一能力要求一课程体系”模式来构建课程体系,应重点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所以我们选用的教材具有基本概念新、知识面广和基本技能全且工程实例多综合性强等特点。
2.3 教学研讨和教师培养
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应定期举行教学、教育法研讨会。在会上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研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在对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反思中,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互相取长补短,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对新教师制定详细的培养流程,包括岗前培训,课堂教学验收,跟踪听课,等等。
2.4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把以专业教学为中心,以专业要求与语言能力的有机融合为目的,实现学科效益与外语效益的“双赢”,培养复合型的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实施双语教学环节。
3 检查
3.1 理论教学的检查
常用的手段就是考试,可包括书面考试和口头考试,书面考试通常是阶段性的,在大学的教学中常安排在每个学期末进行,而口头考试则可以随时进行,课堂提问,是一种很实用的方式。有时在与学生的聊天中也可以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3.2 实践能力的检查
布置一个设计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其设计的可行性,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与当今工业应用相联系,如果该任务是一个“过时的”或者“不可能的任务”,那么可以说教学过程基本失败,也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4 处理
本课题的研究,将运用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师生角色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同时,不断改进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走向自然,勇于探索,大胆实验,真正体会到科学课堂的乐趣,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新模式的行动研究对提高科学课堂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科学课堂教师观念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改进的分析与研究。
2、小学科学课堂教师观念的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改进的基本途径。
(1)、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通过引导需求、激发兴趣、设计活动、图像呈示、任务驱动、体验成功等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获得发展。
(2)、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形式的多式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强化技术等辅助手段,可以突破认知障碍,排除学习干扰,提高课堂教学。
(3)、让学生走向自然,敢于探索,大胆实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去充实和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计划:
1、确定科学课教学的目标
(1)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社会事物的强烈好奇心;知道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养成爱观察、爱动脑的习惯。让学生体会同学间合作的必要性;学会提问,启发探究愿望;养成开放性和多维性的思维习惯;根据给予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根据给予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
(2)让学生体会合作的有效价值;能围绕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能把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能按研究的课题,具备较独立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信息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优化科学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1) 小组化原则。
(2) 自主化原则。
(3) 民主化原则。
(4) 指导性原则。
3、科学课教学中的学习方式
(1)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
(2)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3)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4)帮助学生构建以“自我”为中心的络。
(5)让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6-0053-03
前一时期,作为培训机构接受了“中、小、幼新任教师培训”任务,在1年的项目指导过程中,针对新教师培训分别承担了相关课程《体育教师基本功训练――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中小学体育教师专门技能训练――讲解、示范、课堂教学组织》《如何做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教案撰写指导》。在后续的实践培训中,又对新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指导。在教学指导中,我发现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组织与维持课堂纪律是新任教师遇到的比较集中的难题之一。如何使新任教师尽快掌握建立课堂管理秩序、课堂教学规则,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技能,学会建立“权威”,得到学生的尊敬,需要在有意识的课堂教学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策略指导及技能培训,为今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及培训方式改进方面提供参考。
一、新教师课堂组织管理研究文献的梳理
1. 新教师面临课堂管理问题的研究
艾默(Emmer,1985)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一连串的行为和行动,旨在培养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合作感,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处理学生问题行为,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李良在研究新任教师中通过问卷得出“新任教师普遍认为初中的问题有5个,包括新任教师难以灵活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难以在课堂上掌握权威的建立,课堂管理缺乏经验”。
“新教师们由于对实际教学情境不了解,所以面对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时,他们往往无法灵活运用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维持课堂纪律,无法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有效课堂规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
2.新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研究
“组织新教师到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的课堂观摩学习,重点学习指导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对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等,同时协助新教师处理课堂上突发的教育教学事件。”
课堂管理是一系列的组织行为以及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而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情境,构建师生双方积极的学习状态,运用恰当的组织管理手段和策略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而新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他们实践技能的提升需要基于“模拟课堂”“真实课堂”的实践,通过实践基于具体环节的专家引领、学习小组讨论、自己反思积累的过程上,进行改进和提高。因此,新教师课堂组织管理技能和能力提升,需在培训策略和培训方式方面进一步改进,突出解决新任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困惑。
二、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概念的界定
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及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需要,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应包括:人的管理和环境的管理,具体内容:(1)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常规准则,有一定的稳定性;(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集中注意力、调控体育课堂教学气氛;(3)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学习方式;(4)体育干部的培养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关注与培养;(5)场地与器械安全、合理安排和放置以及对教学环境的调控。
三、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研究过程与分析
1.新教师面临体育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困惑
对新教师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半结构访谈和自我报告(36位教师,其中小学20人,中学16人)的形式调研,结果发现新任教师对学生管理、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材把握四个方面的需求或存在问题和困惑最多,其中比较集中的问题见表1(本研究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2.新教师体育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观察记录及访谈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是体育教师的重要技能之一,应该引起新任教师和教师培训者的关注。在新教师培训中,通过课堂观察记录(6节课:小学2位,初中2位,高中2位),提炼及分析其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见表2,为解决新任教师的具体问题及确定有效的培训方式提供参考。
四、基于体育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的改进策略及培训思考
1.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内容及问题解决策略
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活动是协调和组织,即协调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和健康的课堂教学气氛,形成良好的、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减少或降低问题行为的出现。因此,课堂管理是约束还是协同,是强制还是共同约定,是共同管理还是共同维护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体育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对于新教师来说,首先在执教前应该――对体育课堂教学、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问题行为的调控和管理有明确和清晰的认识,并通过自主学习、专题培训、问题解决策略等方式提升能力。
(1)体育课堂常规及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列与队形及课堂组织管理是体育教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特性的内容之一。
①新教师可用1个学期的时间,强化“整队、报数、队列与队形运用的口令及课堂组织的基本技能”,要求声音洪亮,下达口令准确规范、清晰明确等。
②新教师的体态语言,应规范,能用简练、约定俗成的“规定”进行教学组织(简单、基本的手势语等)。
③新教师能在1年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口哨进行教学管理和组织,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常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2)体育课堂纪律及秩序维护的管理策略
建立共同维护的“班级公约”以及师生共同遵守的准则。新教师在开学的第一次课或前几次课上,应和同学们共同建立班级公约(师生共同认可和必须无条件维护的公约或约定)。用1个学期的时间,在共同维护和动态的调控过程中,形成师生共同遵守的“班级约定或班级公约”或“体育课堂教学规则”。其既是对学生的纪律管理条例,也是民主管理的方式,同时更是建立师生平等关系,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以及强化师生相互信任的有效方式之一,使新教师和学生在安全、充满和谐和相互信任的学习环境,共同遵守、共同“监督”、共同维护学习秩序。
(3)体育新教师管理方式及师生关系维护的策略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的活动,新教师要让学生感到被爱、被尊重和被信任,与学生建立亲密型的师生关系。
①体育新教师在情绪情感、语言、行为方面,应在了解和尊重教学对象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调控能力,以维护稳定、积极、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为目的。
②从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角度,应基于学生学习特点的学情分析,进行行为管理和师生关系的维护,可建立学生档案袋,帮助了解其身心状态。新教师建立学生档案袋可与班主任、校医共同完成,或在班主任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建立,包括:身体素质基础及性格特点、学生学习状况、家庭背景等主要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问题情境不断进行完善补充,形成动态管理资源的一部分,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基于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教学、有效管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③随着对学生和学校工作的不断了解、熟悉、适应,随着体育新教师工作年限的增加,可根据需要丰富档案袋的内容,如果工作量大,可将学生的基本情况分层、分类,以便在教学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区别对待或发挥他们在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作用,预防突发问题行为的发生。
(4)体育新教师处理和解决突发事件的策略
体育新教师首先要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类别,以便“有备而来”,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容易由以下原因,引发“突发事件”:
①人身体与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身体素质基础及身体状况,学生和教师的情绪与情感的稳定性,教师的身体状况等。
②体育课堂常规管理规则:教学组织是否严谨、规范,课堂管理是否有规则、有约束等。
③外部环境及场地器械的安全放置:对外部环境变化应保持敏感,能及时“预判”并作出快速反应。
2.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培训思路构建
(1)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内容、作用
新任教师教学组织管理技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践是新任教师学习教学、学会教学、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途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技能培训须使新教师明确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内容、作用、意义和价值,以及其与体育教学效果的关系;关注教学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并以此为起点,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改进;再通过学习小组的针对性课堂教学观察(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进行集体诊断与指导,进一步改进提高新任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2)建立有明确目标的 “学习小组”
根据新任体育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至少在初任教1年的学习中,建立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成员包括:新任体育教师,优秀指导教师,教研员、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督导(新任教师所在学校的主管人员)。学习小组不超过8人。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基于学校,基于新教师体育课堂组织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基于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诊断与指导;新教师要撰写反思报告,学习小组其他成员撰写学习小组的诊断与指导报告;根据反思、诊断指导报告,在反思实践的基础上改进教学。
(3)体育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能培养的操作流程
“学习小组”共同制定行动计划或约定,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表和学习过程的反思与诊断交流、过程评价及改进提升策略。体育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能培养操作结构流程:
①组建学习小组,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中的共性问题)。
②新教师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观察小组的诊断建议与反馈以及个人的反思,分析教学组织管理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修正和改进。
③通过听、评课交流(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反思),改进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不足,并通过录像回放,反思改进效果,为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
④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教学公开课或研究课(校级、区级、市级),强化教学设计中教学组织管理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提升教师教学组织管理技能。
⑤记录基于体育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培训及反思过程,形成动态的评价资源库或档案袋,梳理教学组织管理中的问题,为新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⑥追踪新教师成长记录至少3-5年,并发现其课堂组织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做跟进指导工作。
⑦组织“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研讨”,使新教师关注学生研究,掌握学生研究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规律。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杜萍著.有效n堂管理: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二、 主要工作及措施
1、做好集体备课常规工作。
本学期集体备课固定在周一晚自习,另外各学科安排一次专业引领性活动,要求做到: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研究学生,研究考纲;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质量分析。教师一起讨论、分析教材内容,剖析重点、难点,探究教法、学法,协商进度,做到二次备课、三次备课,只有在融洽的集体备课氛围中,发挥群体的智慧,互相学习,才能共同提高。教研组也将定期举行优秀教案评比活动,以此促进备课质量的改进与提高。
教研组安排好教学进度和"一人一课";要及时组织听课教师评课,并将公开课教案及听、评材料交教务处存档。教学过程中教研组也要组织教师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写成书面文章,互相交流。
教务处组织和鼓励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研究性课程、活动性课程的研究开发,积极探讨校本课程的组织方式、培训方式。
2、强调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本学期我们继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落实教学改革的有关措施,以便实现教学管理的有序性和规范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情况。教学计划统率着整个教学过程,是指导和规范教学行为的标准,也是教务处检查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此,在研究课程标准、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地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各学科教学计划已成为搞好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各任课教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取舍确定重难点,以增强计划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争做到有计划可依,有计划必依,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务处也可以根据计划进行教学检查。
(2)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继续加强和完善教研活动检查制度,对教师教案、作业、学生辅导等教学流程实行常规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教师对学生作业及时批改情况的检查,教务处将把教学检查中所获得信息及时总结、反馈。教务处每月不定期检查和抽查一次备课本和作业批改情况,查看教师备课、批改作业的质和量,并做好记录。
坚持随堂听课,并找学生座谈,了解、掌握教师的教学现状,对做的好的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对出现问题的教师要及时谈话纠正。
大力倡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即课堂上教师制定好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当堂训练"即为学生为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当堂完成必要的练习,(教师在作业设计上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三个层次),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各年级结合多媒体教学要争取做到课堂教学"15+30",打造高效课堂。
加强早晚自习、课堂教学巡查工作。定时分析课堂教学的情况;不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并及时反馈,了解教学的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
继续坚持推门听课、"一人一课"制度,做到深入课堂一线,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纠正课堂教学偏差、评估课堂教学效果。鼓励教师间相互听、评课活动,提倡教师跨学段、跨学科听课,通过互相学习,达到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