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3 14:49: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会专业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财会专业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核算并进行信息披露而设置存在的。是通过科学的核算方法及系统的分析体系将数据进行整理,最终形成财务信息来为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者服务。故财务信息的形成是财会专业的重要事项。
2.财务信息必须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财务信息对于利益相关者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着利益相关者对企事业单位的以后发展的定位。故财务信息的质量应受到严格的评审,一般说来,财务信息必须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即财务会计的数据处理过程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均要严格遵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来进行。
3.复式记账是财会专业的基础
复试记账,是将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通过科目的形式在账簿上表现出来,其要求是所有的经济业务均要做出双重记录,这样做弥补了单式记账法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缺点,从而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该项经济业务的全貌。
二、现行财会专业教学的陋习
1.教学理念死板
目前的教学,依旧是老师的主角戏。一般情况下,老师强行导入学习内容,完全可以不顾学生的情绪和感受,接着进行填鸭式的教学,一节课的内容能否灌输完就成了他们的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若按这样教下去,许多学生真的变成课都懒得来听,更不要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如果这种教学理念不改,财会专业的课堂教学注定要失败。
2.教学目标不清楚,重点不突出
在进行财会专业教学时,有的老师在授课时漫天讲解、旁征博引,学生听得晕晕乎乎、不知所云。这样下来,学生很迷茫,老师也累得不轻,但效果全无,究其原因是由于老师教学目标不清楚、没有重点造成的。
3.课堂教学板块式
课堂教学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的老师将课堂教学板块下,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模式去讲解,完全没有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感受,往往会造成教学环节的脱节和师生互动的失败。
4.教学手段的单一
现在是信息化社会,大数据、云计算正在异军突起,但目前的财会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有很多老师在授课时所列举的实例依旧是几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的老案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依旧是粉笔加黑板,这种太传统的教学手段切实的使得财会专业的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
三、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的创新
1.善于组织教学
能否组织好教学,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堂课,就如同一场戏,老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老师来指引学生、启发学生往教学目标去靠拢,同时也要创设丰富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来思考和练习。
2.精心设计每一节教案
教师在弄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后, 抓住这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有效教学方法,有趣味性,有吸引力,板书要设计的形式优美,布局合理,有概括性,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3.要因材施教,因利势导
在教学中,教无定法,因为教学章节的不同,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和教学环境的变化,使得每堂课的教学都不可能一个模式。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及心理的感受能力的变化,搜寻他们感兴趣的案例进行财会专业的教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也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由于背景不同,他们对于财会专业某一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角度也不一定相同,我们要接受这些差异性,进而找到适合他??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4.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化教学
这里所说的结构,是指构成实习整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结合方式。究其内容,主要是由实纲、内容、形式和效果诸要素组成。其中大纲是统领,纲举目张。根据大纲,待定内容,决定形式。首先,根据财会专业特点认真地确定专业实纲和课程实纲,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专业实纲是对本专业学生通过实习,应达到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总体要求。围绕这一总体要求,考虑应当安排哪些实习项目,这些项目由哪门课程承担,安排在哪一学期为好,具体达到什么要求。对这些问题,都应由简单到复杂,层次分明、合理衔接、讲求科学,选取最佳的配比关系。课程实纲是专业实纲的具体化和必要补充。在总体大纲的要求下,结合本课程特点,制定各自的实习目的要求。在这两个大纲的指导下,选择实习内容。
二、实习的形式
1.重点性实习
对主干课程的实习要单独进行,以保证重点,突破难点,克服实习对理论教学的片面依附关系,在教学地位和实习时间上对重点内容予以保证。
2.设计性实习
所谓设计性实习,就是只提出实习的目的要求,告知经济业务内容和提供的条件,要求学生设计出满足一定要求的方案。
这种实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工作的机会,并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运用能力,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模拟性实习
模拟实习是以不同专业会计为模式对其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处理和换算。把某一企业的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先准备好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之中。学生分别模拟会计、出纳等财会人员,用正式的入、出库单,会计凭证、账页、报表,按经济业务内容,处理日常会计工作。
通过模拟实习,加强了专业技能的各项基本功的综合训练,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缩短了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的距离,为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上岗实习
上岗实习也就是综合性实习,是对上面几种实习的综合化和系统化,也是对理论教学和教学实习在实践中的验证、巩固和提高。
在某一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定时间到有关单位跟现在职财会人员顶岗实习,直接联系实际,接触社会。毕业实习更是一次大规模的综合性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考试后,因为这时文化课、专业课均已结束,学生们有一种急于到实践中去消化理解专业知识的欲望,产生一种自发的要求实习感。
(一)教育层次的高级性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
(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能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三)人才类型的技术性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具体操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还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财会专业人才须具备的主要职业能力
(一)知识素质
财会专业属于知识应用性专业,其岗位要求人才具有复合性的知识结构。所谓复合性知识结构是以专业性知识为核心,以基础性知识和相关性知识为两翼,从而形成完整的、均衡发展的、高度开放的知识结构体系。
1.基础性知识。主要指适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前提性知识,它包括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性知识和数学、语文、外语、计算机知识。基础性知识既是适应求职谋生的文化基础,又是终身学习、转职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
2.专业性知识。主要指财会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并籍以形成本专业技能,胜任行业技术和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3.相关性知识。主要指与财会专业人才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关联,有助于扩展其专业技能的知识,主要涉及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提升所需的相关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产业知识,如商贸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
(二)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基础的,就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多元化的综合的能力素质是必须的。这可分为三个层次。
1.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相互影响,其交集能力越多,则表明核心能力越强,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体现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鲜明特色。
2.相关能力。如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巩固和强化核心能力,同能力联系的基础,对提高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3.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发展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这是构成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结构的基础,是开发、提升核心能力和相关能力的营养源。
三、目前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欠缺
近年来,财会专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经济管理人才,但也应清楚地看到,财会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具备的能力与市场的需求脱节。
(一)对专业知识理解不到位
学生普遍接受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育多,实践机会少,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理论与实际脱节,也使学生感到困难和厌倦,学生对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从而影响到能力的形成。
(二)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
财会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差的状况,有许多财会专业毕业生直到毕业时都没有接触过企业。加之高校社会调查、下厂实习等教学环节流于形式,使得毕业生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了解企业,不了解市场。企业普遍反映,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与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相比,远水解不了近渴。
(三)综合素质低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急剧的变化,由过去的学历型、学科型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企业需要具有全面的管理知识,卓越的组织能力以及高超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而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只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组织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四、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由于目前财会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积极推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育
财会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传统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以知识掌握为主的课程考核形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需要,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手段,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现场组织与管理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等,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推进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体系的改革,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增加一些实务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二)构建“岗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
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会计工作时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毕业生手中所持有的证书。鉴于此,可以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中。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会计实务培训课程、会计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证书培训课程,将“基础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从业证书培训”三项内容连成一体,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保障“岗证互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任务后,即可获得毕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其他要求的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将专业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职业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也为学生顺利就业、毕业就能顶岗工作提供了方便。
一、转变教育思想,及时的更新教学模式理念
现代教育观提倡在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时,要树立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要正确的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系。知识就是基础,因此,财会教学时同样也不能忽视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理论的学习。但是,在短短的三年技校中,学生们所能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其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了。培养学生们的终身学习的能力,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得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学校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训练学生在毕业时能够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同时还在于培养学生们未来能够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其终身都能够有效的学习”,这也是会计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教材上的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如果将来一旦不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这些知识很快也就被遗忘了。学无止境,在技校有限的时光里,所学到的知识也不过是浩瀚海洋中的一滴水,但是在一生的时光中使用学校所学的方法论能够去探索无穷无尽的知识。现阶段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也日益增长,经济活动频繁且复杂,新的经济事物也是层出不穷的,单纯的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会计人员紧跟时展的步伐,和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会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树立终身受益的教育思想,才不至于被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所淘汰。因此,这也就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则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财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传授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并且再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好习惯,并逐渐的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
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们的实操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或者是其他的业务部门进行实习,请一些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这种实习组织方式能够让同学们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们真实的接触到了企业的实际业务,然后再配合实验室里的模拟数据进行练习, 使得学生将一些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演示出来,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这些理论知识。通过有效的校外实习, 让学生们也都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既能够促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有效的检验,而且还有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切实的认识,还能够加深他们对此的印象。
此外,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联系实习单位,或者是由学校组织进行统一的校外实习。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则需要学校和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我国大多数都是政府办学,这也就导致了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理论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很多用人单位对此也都会抱有谨慎的态度。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及时的为这些企业输送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和企业合作开发并且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有效的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与之有关的理论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校企合作也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这样也有助于提高企业财会人才的整体素质,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在校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教师们的科研能力。因此,校企合作,通过建立实习基地,是能够使得双方达到双赢的效果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会专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在新的知识经济的时展中,人们对财会这个热门专业也逐渐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大背景下,财会专业的教师们需要及时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的适应时代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起一套和技校教学特点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培养出越来越多优秀的专业型人才来。
【参考文献】
[1]徐汉萍.浅谈中职学校财会专业人才能力培养[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程玉民,王淑萍.适应素质教育,改革会计教育模式[J].会计之友.2003.(9)
[3]李西民.论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策略.《中国科技教育》.2012年第2期
一、设置课程要有超前意识
目前中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等。专业基础课是按学科门类或相近相关专业设置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它是为学生构筑学习相近相关专业知识而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在所学的专业知识中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主要包括基础会计、珠算、会计电算化和财经应用文写作等。专业课是提供与学生未来社会生活和职业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主要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
从现行大部分中职校的课程设置及执行情况来看,不仅比例不协调,而且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不尽合理。笔者认为,一方面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上应提升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比例。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应增设会计职业道德、财经法规、会计诚信教育等课程;同时,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应增设办公自动化等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课程,使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二、探索适合职校生的教学方法。
职校生不傻不笨,只是不爱学习,不善学习,理论知识接受能力低,但动手能力强。教学中要扬长避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实践性教学。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一些特殊的技术知识,更多地依靠实践来掌握。要加强会计课程的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室的信息资源、软件资源、项目资源、技术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足够的实验室练习或实践教学,财会专业学生可以轻松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原则与技能。如,通过学生在会计实验室中模拟企业的会计部门,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综合模拟练习,这样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未来工作的时间。
(2)趣味性教学。会计课比较枯燥,利用现代化设备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将枯燥知识变得有吸引力,同时,可以增大课堂知识容量。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非常直观且兼具实物形态与空间场景的最接近人类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这一现代化信息系统来组织,展示教学内容和构造知识结构,在财务会计课教学中引入这一模式,可以改变会计课枯燥无味,空洞无物的老面孔。
(3)民主性教学。课堂教学是会计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的场所或平台。在课堂教学上,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依托,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在教与学过程中以学生参与为重点,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实践教学要能联系实际
实践教学是中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应用型人才起作桥梁和枢纽的作用。目前,会计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不够合理。对实践教学的规定一般很笼统,而且,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间、组织方式不够明确,更没有系统的实施方案,实践教学课时在会计教学课时中所占比例偏小。从实践教学的内容来看,主要是校内的实践课和毕业前的实习。对于校内的实践课只是走走过场,熟悉一下会计记账的流程和简单方法;对于毕业实习,也只是单位出个证明,盖个章而已,流于形式。这些都影响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真实会计工作和环境的直观感受,不利于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结合。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各中职校在教学计划中应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教学的课程安排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行,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比如,会计核算的三大重要环节包括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我们可以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分别安排时间让学生走进企业单位,真正去见识一下凭证、账簿及财务报表的样式,并向财会人员讨教各自的填制方法。又如,当学到银行的结算方式时,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进入模拟银行机构,去学习这些抽象而又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等等。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掌握理论知识,又让学生切身感受会计工作的环境与氛围。接着,在最后学年再穿插在其他专业的学生中进入有关单位进行实习,教师进行跟踪管理。最后,再进行集中的校内毕业实习,目的是在学生熟悉了基本的会计流程的前提下,集中进行拾遗补缺、重点突破。这样的实践既改变了传统的实习模式,又充实了校内外实习的内容。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作为行动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行动中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行动中教知识、教理论。教知识,就是教学生怎么去做;教理论,就是教学生为什么这么去做,还可以怎么去做,怎么做才能更合理等,本人在财会教学中,尝试将会计教学在学生行动中实施,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教师可以根据所讲的内容,引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违纪案例,让学生去讨论、判断、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及正确做法。也可引进坚持原则,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的案例,从正面引导学生。如在讲现金管理时,列举某单位因为不及时送存现金到银行,从而被大火付之一溃,让学生懂得库存现金有最高限额;用云南卷烟厂老总的双轨案例,让学生懂得单位设立 “小金库”的危险; 用一名出纳以身试法的案例,提醒学生作为财会人员应谨守本分,不受诱惑。
二、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综合部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现象。学生动手能力差,知识运用能力低。因此,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模拟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将自己置于现实工作中,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为技能高考打下基础,也为毕业后尽快从事本质工作打下基础。模拟实验应在教师指导和示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并做到单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既能让学生获得规范化的技能动作,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会计教学中,我以实际工作中典型的经济业务为主,将学生分成六、七人一组,将每组成员分为出纳、会计、审核、采购等职务,辅导他们完成从建账到编制报表的整个实习过程,实验中还每隔一定时间变换职务,让学生熟悉各环节的业务,并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三、围绕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用实例或旧知识的复习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新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如在讲调和平均数时,我首先举了一个实例:市场上早、中、晚蔬菜的价格分别是早晨0.8元/斤,中午0.5元/斤,晚上0.2元/斤。要求分别计算下列情况下蔬菜的平均价格。(1)早、中、晚各买1斤;(2)早晨买1斤、中午买2斤、晚上买3斤;(3)早晨买1元、中午买2元、晚上买3元。数学基础好一点的同学,一般都能做起这道题。根据第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该题的已知条件和计算形式与前面的算术平均数有何区别。从而引申出调和平均数的含义和应用条件。这样,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复习中,轻松愉快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既克服了学新知识的畏惧心理,又提高了思维能力。
四、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素质教育就是要把主导和主体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这就要求教师民主教学,多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与机会。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争辩,让学生自己出题测验,让学生上台讲课等。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既掌握了知识,又体验到老师上课的辛苦,以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同时为以后在工作和政治生活中积极参与打下了基础。
近年来,在职场上财会专业被评为“就业领域的常青树”,随着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金融、商贸、服务、财税、审计等更是急需大量的财会专业的学生。由于职教学校培养的学生既有相对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本文笔者从职教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改革谈起,就如何改善当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财会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看法,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1.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强化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广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引导教师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设立国家职教学校教师名师奖,国家职教学校教学改革创新突出贡献奖,表彰在教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动职教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使职业学校实习实训条件显著改善,开展实践教学的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动各地紧密结合地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建设好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努力推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3.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创新职业学校教材管理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管理体系。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健全教材开发、遴选、更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教材编写、审定和评价机制。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审定和出版队伍建设,组织成立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出版基地。
4.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建设以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基础,地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支撑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积极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应用,促进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共享,提高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5.加强教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高水平教学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各地要尽快建立健全省、市两级职业教育教科研机构,完善和发挥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加强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的建设,强化指导、协调各地职业教育研究工作的职能和地位。积极组织地方教学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组织开展职业学校教师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不断加强和完善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启动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
二、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1.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学生“工”与“学”的关系,多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
2.深化教学领域校企合作、校企一体建设。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指导组织机构,促进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实习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动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3.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扎实推进评价考核制度改革,探索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将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作为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加快形成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质量评价机制。
当前,一些中职学校的财会专业办学理念落后,培养定位不够清晰,教育教学方法老旧,毕业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需求,专业日渐萎缩,这一现象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显得尤为突出。加之我国各个层次学校培养了大批会计专业人才,并迅速进入到我国的就业市场,使得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一、当前部分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现状
当前由于我国中职学校招生门槛低,学生本身的起点低,学习能力较差;教师综合能力素质不强,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缺乏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经费保障,使得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面临巨大困境,办学情况每况逾下,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据有关部门调查得出,近几年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对口就业率达不到50,这也直接导致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招生困难,中职学校会计教育面临着停办的险境。
二、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办学缺乏特色,社会时效性不强。受社会市场需求影响,对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会计行业在某一段时间内成为就业热门行业。很多中职学校不考虑自身专业特点,定位不准,盲目的开设会计专业。而相比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没有明显特色,一时间社会需求市场上会计就业人员达到相对饱和,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2.教学目标未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由于盲目跟风办学,大部分中职学校没有进行科学的研究具体该培养怎样的会计人才,更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使得这些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只是数量的增加,没有质量的提高,难以适应公司和用人单位需要。
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老旧。大部分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常常是重理论、轻实践,会计专业课量多而难度大,实践课量少且单一。大部分中职学校对会计就业岗位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编写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教材内容没有随着会计制度、经营管理制度等市场经济制度的变化而改变,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实用性不强。
4.教学方式落后,案例教学缺乏。尽管一些中职学校已经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落后,部分学校已开始运用实物模拟、计算机、视频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由于受到经费、师资力量的限制。大部分学校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常常会忽略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决策上的需要。并且,学生成绩考评方法不科学。还是以传统的卷面成绩为主,对实践性的操作技能缺乏训练和考评,对知识量积累不是很看重,导致培养出来的会计人员只成为了记账员,能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分析信息能力的新型会计人才的人很少。
5.经费保障需加强,师资力量有待提高。目前,中职学校考虑办学成本,大部分没有聘请专门的会计技能指导教师。学校聘请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等院校的财会专业毕业,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大部分没有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学校对教师在职培训投入也较少,受老师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培养的效果不会特别理想。
三、解决问题的举措
1.突出特色,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和行业发展属性,根据人才市场上各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的实际需求,积极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进行认真详细的调查研究,找准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学校教育的目标,以此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将理论课程和实践性课程进行合理安排,而且要保证实践性课程比例占到总课程数不低于40%。积极推行校企联合教学,加强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技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要。
2.如大经费保障,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水平。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会计教学经费保障和师资力量的增强,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教研活动,组织会计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调研、受训,学习专业技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教师指导实训的能力。要建立学习型会计教师队伍,以便适应会计理论的不断更新发展。会计教师也要坚定终身学习的信念,加强对新制度、新法律、新技术的学习,不断的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水平,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多面手。
3.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手法,激发学生兴趣。在教育教学主管部门指导下,中职学校可以请会计教学教材编写方面的专家,在充分研究当今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和实际工作需要的情况下,科学合理进行教材创新,精心编排教材内容,突出行业和实际操作的规律性内容,更好的指导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灵活多变,直观实用,多使用现代化的手段。可适当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以及现场教学等方式,组织学生们模拟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会计手工作帐的教学:使用计算机模拟教学组织学生们进行模拟实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在对我国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存在问题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应对举措,主要在于强调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课程需要合理设置,需要教学理念转变,需要老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整体水平提高,以便更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会计制度改革的需要,培养出符合要求、能力更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一、财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专业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环境需要改善
我国中职院校在教学上,虽然很重视财会专业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安排中也在采取相关的措施,让财会专业的学生能系统地彻底地钻研理论知识。但是在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财会专业的实用性往往被教师淡化,具体表现在实践课程的空缺,提供实践教学的条件较差。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上不去,会给学生在步入相关岗位时有诸多困惑和欠缺。
(二)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财会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它的时效性很强,该专业的理论知识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而有所改变。这些年,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快,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中职院校,这样中职院校就需要不断扩大招生计划,这样中职院校原有的教师数量就不够用。伴随着快速发展与人才缺乏这样的矛盾,导致的不良影响就是,学校降低了对中职院校教师的聘请门槛,现在很多的教师就是理论知识很强,但实践方面却相当薄弱。这样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同样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严重不平衡,就业困难。
(三)财会模拟实验教材需要改进
现在,中国中职院校学生所使用的财会专业实践课本存在一些问题,这些课本在会计核算部分的比重和理论知识论述部分的比重很大,在会计监督这方面的内容就很少。现在财会专业的实验教材也有所不足,这些教材基本是在停留在“凭证-账簿-报表”老套模式中,不重视审核和监督的部分的知识。而且在这些实验教材中,没有为学生提供可以明确采用的合法资料。这样的教学导致的结果就是日后学生毕业上岗后对财会工作的审核有所不解。现在的中职财会教学对职业道德的批判也审视有所缺乏。
(四)学生培训的安排不合理
现在,中国的中职院校财会专业会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安排一段实训学习时间,但是,这种实训是大量学生在一起的集中训练,还带有“突击”意味,这样是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短时间的实训只能为学生找工作带来即时的便利,等正式上岗便会暴露问题。真正有效的实训应该被安排在整个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标性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样的有效的实训还可以在学习致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加强和改进中职财会实践教学的对策
循序渐进才是正确的实践教学方式,在一点点的积累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对技术的把握。所以,财会的实践教学并不是绝对独立的,应该是容在整个财会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唯有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的锻炼,财会专业的学生才能活学活用,切实为社会服务。
(一)加强和完善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在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中职财会专业要继续强化,同时不能忽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即理论知识的更新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跟上社会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理论与实践兼具。教学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学校同样也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对财会专业的教师集体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实践教学的观念深入教师的意识。除了上述这些,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更生动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二)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实践成绩
伴随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更多人认可,以及实践教学的不断推进,中职院校也更加关注对实践教学的评价的有效性。实训的多变形式使得其评价体系也多种多样。如何去评价中职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参考如下建议进行:第一,对考试题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可以将考试的安排分布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拟定有针对性的考题让学生及时抽取作答。这样将考试安排在平时,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每一块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二,在这样灵活的考试安排中,加大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比例,让传统的考试形式变得多样化。
(三)开发本校教材,编写适合的课程内容
中职学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根据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根据教师平时的教学经验给予的不同解决方案,编写适合于本校教学环境的教材。同时,学校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学生的爱好等,从实际的岗位要求入手,编写一些教材,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社会经济是在不断发展的,学校也是为学生考虑,使其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课堂教学中增加适当的案例丰富的教学内容
什么样教学案例才是成功的中职院校教学案例?真实、典型、有针对性、有启发性的特点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案例。将这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良好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财会专业教学工作者利用典型的教学案例提炼出成功教学的基本特点;通过成功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延伸,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利用成功的案例,让学生看到整理知识构成体系对财会专业的重要性;通过成功的案例,将职业道德的培养融入此财会专业教学。
三、结束语
我们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实践、更好地去解决问题,中职院校的财会专业有必要不断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比例,使财会专业毕业的学生拥有更扎实的理论知识,更牢固的实践能力。所以,中职院校需要努力向前推进实践教学的步伐,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为社会的发展不断输送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文英.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D].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多样化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手段以及形式的多样化。针对我国当前职高,财会教育中存在的内容古板、手段单一以及视野狭窄等问题,加强多样化教学实践,以全面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财会人才。
一、教学内容多样化
当前,我国传统财会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端,主要包括:教学内容过于狭窄,过于强调职业考试;过于依赖于教材,过于强调学术知识;严重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关注,等等。理想的财会教育应该以基本原理教学为基础,重点加强技能的培养,强调高水平课程,而并不是深入的专业教育。在实际财会教学中,教师不可过分依赖于教材和教案,要通过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小组合作教学来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课外教学来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等。
此外,我国财会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就财会论财会”的现象和问题。由于财会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财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尽快成为优秀会计师的能力,而并非是培养学生刚一毕业就成为优秀会计师,换句话说,财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技巧和习惯。所以,财会教育的教学内容就不仅要包含专业知识,还要涵盖其他领域的知识,特别是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当下,财会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师必须具有职业相关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可以说,高水准的课程设置以及多样化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培养财会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与重点。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现代化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手段也已经突破了传统灌输式模式的桎梏和局限了。财会教学要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构建集案例教学、课外教学、讨论式教学以及启发式教学等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要灵活运用和正确处理各种教学手段,由于每种方法都有内在规律和道理,一旦生搬硬套式采用某种教学手段,便会严重阻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比如传统教学模式、课外活动、业务实习、模拟操作以及测验考差等,这些都属于重要的教学手段。而要想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的目的,就必须灵活、全面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了充分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必须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构建完善多媒体电教演示体系、网络教学体系以及电视教学体系,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需要指出的是,财会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树立全新教学理念,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组织教学,而且还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
三、教材和考试形式多样化
要想实现财会专业教学多样化,必须摒弃传统教学中完全依赖于教材,单一对财会准则和习题进行讲解的授课方式,现代财会教学应该采取主动学习的授课方式,将财会人才所需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精心规划和全面整合。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以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相对低效。所以,传统财会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财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财会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各科都有指定的专门性教材,教师讲解和传授的知识也以专门教材为依据进行。虽然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客观分析判断能力。教材和考试形式的单一化极大限制了学生视野,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索和创新,而且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具体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取教材,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财会专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传统意义上的辅助教材作为主教材,包括报纸、杂志和新闻等,不同的教材能够有效引发教师不同教学思路和教学创新,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此外,考试的方式也要实现多样化,要彻底摆脱传统的“一考定音”模式,将考核中心转移到平时学习上来,就是说要强化过程考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考试,包括撰写“小论文”、“实习报告”、“实体体会”等等,由此一来,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写作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客观地讲,相比于习题、练习等传统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方式更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职高财会教育多样化教学,各种环节和要素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这些环节和要素有并非简单的随意参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各自的关系和主次地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综合发展为教学目的。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是现代财会教学多样化的最佳境界。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财会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撑。
【参考文献】
[1]卫艳.如何调动学生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学习兴趣[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02)
一、高职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的更加直观,主要满足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不同人才需求。财会专业比其他专业的社会实践性更强,需要教育对象除了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理论知识;高职财会专业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以最快地速度补充社会对相应人才的需要,而不涉及相关的理论研究部分。
根据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近年来我国在实践教学方面逐渐加大比例,一般院校从原本的15%提升到了30%,个别院校针对财会专业的实践教育比例提高超过40%。从理论上过来说,这有利于强化教育对象对现实中的操作能力,但如果缺乏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则会造成很大成上的教育资源浪费。
二、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1.规范实践教学大纲、促进实践教学执行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场所之一,日常最主要的工作是通过教学计划的有序执行,来实现教育目标以及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在教学大纲的计划方面,要充分体现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强化实用性和先进性。
展开对教学大纲的实践需要有步骤的进行。首先,依据教学大纲的指导对各门课程进行规范化教育,包括课堂教育分类和实践教学分类,即那些可以类如实践教学体系,那些只需要进行理论教学;其次,按照教育大纲制定课程的性质,包括对课程的执行进度要求,以及课程的分配、考核、评审等内容。在要求方面,按照财会专业人员的考核标准进行。
2.加强校内实训建设、保障实践教学需要
高职院校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有别于一般院校,其中较为特殊的建设项目为校内实训场所,即通过仿真的职场建设来提高实践教学的真实程度,这对人才培养而言十分重要。
例如,高职院校内针对财会专业教育对象的培养,要建设实训中心,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电算化教室、职场实训环境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充当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必要部分;实训环境的建设,需要运用各类高新技术设备,包括计算机、远程会议设备等等,营造出一个真实的职场环境。
其中,电算化教室的环境尤为重要。电算化是目前我国主要的财会从业人员技巧,也是基础应用能力之一。在电算化教室的配置上,要贴合当前我国财务部门的特点,从工商、银行、税务等多个方面,搭配合理的软件配置,在操作实训中发挥作用。
3.加强学校企业合作、建立稳定实习基地
无论教育环境中搭建多么标准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都会与真实的职业场所有所差别。因此,实习也是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校企合作”是一个良好实践教学机制,一方面,校企合作便于为企业招聘更好的人才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借助校外实习场所的资源,建立产学合作的科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校企双方实现共赢。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育技能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目的与综合类高校区别很大,其人才的出口主要是社会应用型,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要强于学历、理论知识,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要侧重实践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