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习小组计划

学习小组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23 17:41: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习小组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习小组计划

篇1

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七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是以逻辑思维为主,但是水平还比较低,所以在教学中还是应该应用一些形象的视频画面来呈现课程内容。

2.七年级学生渴望社会、学校、家庭等能给与他们关注、尊重和信任,所以在课堂上尽量多鼓励,多肯定。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准备:微课视频、PPT课件

篇2

1 “学什么,怎么学”――学讲计划的前提

学讲计划,“学”是“讲”的前提。那么“讲什么”是“怎么讲”的基础。只有知道和明确“讲什么”才可能“怎么讲”如果说讲什么是内容,怎么讲是方式、形式,那么,形式要以内容为基础,没有内容,形式也是空洞的形式,毫无意义之说。因此,“讲什么”为“讲”落到实处。

1.1学什么――目标清晰

学讲计划关键在于“学”和“讲”。很明显,学生学什么是讲什么的前提和基础。“学什么”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布置学习任务和学习预案。学案的设计应体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和考点。

如,对于《中心对称图形》的“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学习任务的布置可以通过学案或任务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利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交流。

1.2怎么学――方式明确

对于教师课前设计的预习学案,最好能明确哪些题是独立思考题,哪些需要小组合作,也就是说,在学案上体现出来怎么学,是自学、对学(两人一组)还是小组合作。如预习学案中的思考题:在小学时,我们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那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什么、平行四边形是否中心对称图形等,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讨论。

对于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实验、尝试而动手做一做,看一看。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做,在做中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如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的中点,用透明纸盖在图形的上方,描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以及对角线AC,用大头针定在O处,将ABCD旋转180°,结果会发现什么?这个环节应该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2 “讲什么,怎么讲”――学讲计划的重心

在学生明确了学什么、怎么学,也经历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后,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在“学”的过程中,一定有学生学不会的,那么,“讲”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对于“讲”的问题,也就是“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讲什么、怎么讲是学讲计划的重心和关键,通过“讲”,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2.1讲什么――讲到实处

众所周知,学讲计划关键是让学生学进去,然后再讲出来。通过自学、互学、小组学习等方式,把所要学的知识自主构建,然后再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给同伴、小组其他成员或班级全体学生讲出来,以达到互学互助、相互质疑、共同提高的目的。那么,“学什么,怎么学”是学讲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1)讲疑点。在开展学讲计划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随意抛出问题互相说几句也就是学和讲了,明显流于形式,学讲没意义。在自主学习和互学中,对于学困生的疑难问题,首先是“讲”的主要内容。如对于上文提到的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性质,有的学生可能不会,那么,学生给别的学生“讲”,让其他同学在接受他的观点时,不断提出质疑、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对于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讲出来也是必要的;再者,对于课之伊始的课前预习交流,“讲”更见其必要性;在课之即将结束,“讲”出自己的所学、所得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

(2))讲方法。讲学习方法是“讲”的核心。如对于平行四边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的问题,判定出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判定的方法是什么,将观察、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过程讲出来,“利用旋转法而得出”,可以让学生感受知识内容形成的过程,对于其他学生也是促进,给他们以借鉴和点拨。

对于,旋转平行四边形后,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特点的问题,讲出来更有意义,因为是这节课的重点。平行四边形ABCD沿着AC的中点O旋转180°后,A和C重合,C与A重合;B与D重合,D与B重合等。方法应点到实处、讲到关键点处。

2.2怎么讲――讲到关键处

(1)使用数学语言。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思维的过程,也是讲什么的重中之重。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DC, BC=AD,∠ABC=∠ADC, ∠BAD=∠B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 OB=OD

篇3

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生接受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一门课题。当前由于新课改的推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理念,而小组学习便应运而生。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的几大误区

1.小组学习仅流于形式

教师在安排小组时仅仅是将同桌或者前后桌分为临时性的一组,没有从多角度的因素考虑将学生合理分配,只是为了应付教学的硬性要求,对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无多大的帮助。

2.老师主导角色的延续

很多数学老师还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课堂上依旧担任主讲人的职责,不敢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计划以致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较少,不符合新课改传达的新思想。

3.上课秩序混乱,难于管理

由于分小组学习与讨论,学生便有了扎堆的借口,因此课堂上经常出现纪律差、秩序紊乱的情况。有学生大讲特讲,而有部分浓生则不发言,自己做自己的事,这些都是小组合作中难免会遇到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优化策略

1.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等合理搭配。尽量保持4~6人一组,能够让一个小组内的学生进行学习和日常的互补,以确保每个小组的竞争能力。

2.教师只做引导者和评价者

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中,在具体的学习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自己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而在学习末尾要注重评价总结,善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秩序管理多下功夫

班内秩序良好是学习有效的前提,教师可以挑选每组自制力较好、组织能力不错的学生担任组长进行纪律维护,让学生管理学生,不仅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还能有效保障学习的良好氛围。

篇4

组织文化是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必要条件,对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文化的生产力性质大大加强,组织文化成为维持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企业学习能力是提升绩效的重要途径。企业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战略性的工程,企业认清了这一点,就会在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对提升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是很必要的。

一、组织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是一个组织内各种由员工所认同及接受的信念、期望、理想、价值观、态度、行为、以及思想方法、办事准则的总和。

(二)组织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组织文化会影响员工对知识及学习的价值和态,因此是促进组织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会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

1.凝聚和激励功能。组织文化像纽带将企业的员工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文化的激励作用能诱发企业产生一种积极进取的形象。将企业成员的意志和行为引向同一方向,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绩效。

2.约束功能。文化作为一种意义形成和控制机制,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正如T.E.迪尔和A.A.肯尼迪所指出的,组织文化决定了游戏规则。

3.具有塑造企业形象的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

企业文化要将不断创新作为企业永恒发展的价值观,就像达尔文所说的: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最有智慧的,而是最善于应变的。树立企业文化还应做到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组织文化的培养使企业同社会环境时刻进行信息的交换,获得不断创造未来的潜能,培养决策者与员工的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为企业的组织创新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绩效。

二、组织学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组织学习理论

组织学习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是直到1978年Argyris和Senge的《组织学习》一书出版以来,学术界对组织学习的研究日渐增多,1990年Senge的《第五项修炼》更是为组织学习的研究推波助澜,组织学习便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但对于组织学习,很难下一个规范的定义,但是本文认同的观点是:组织学习反映了组织适应环境的改变,因此反过来环境变化势必会对组织学习行为、能力产生影响;组织学习的结果反映在能够获取新的知识和洞察力,如组织创新能力、组织的获利能力上,并且进一步积累了组织的学习能力。总之,组织学习是企业为适应环境改变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组织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从而提高组织绩效。而组织学习重要的是体现在组织的学习能力上。

有学者指出,企业能够识别、评估和发掘市场机会,是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取得巨大的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并提高企业绩效依赖于企业在竞争中通过不断学习所积累的一种特质,企业拥有知识的差异是这种特质的突出表现,被称为企业的异质性,企业竞争优势就来源于企业的异质性。企业依靠拥有的知识,发挥杠杆的作用,进而实现技术差异化、识别市场机会、实施更有效的生产过程。总之,只有那些组织学习能力强的企业才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组织学习过程

Argyris和Schon(1978)的简单线性组织学习过程模型是最早对组织学习进行描述的模型。他们认为组织学习的过程包括发现、发明、执行和推广四个阶段。Slater和Narver在前人的基础上,给出一个更加复杂的组织学习过程。他们将组织学习过程分为信息获取、信息传播、分享解释和组织记忆四个阶段。这个学习过程模型揭示了学习循环的特点。

(三)组织学习与环境动态性

组织学习理论的发展并没有促使更多的企业真正获得有别于其他组织的学习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贯彻到实践中。究其原因,企业把组织学习看成了一个静态的被动的问题解决行为,而忽略了环境的适应性。

显然外部环境能够影响组织学习,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市场需求的变动都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环境变化影响企业绩效,并且越强的环境动态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越大。实际上,对于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一些学者认为他们之间的联系需要一个纽带,通过这个纽带,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的逻辑关系才得以建立起来,也就是说市场导向会影响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的改变势必会影响企业绩效。

三、结束语

组织文化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变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手段,从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入手,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了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组织文化已经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另一方面,通过组织不断学习,企业不仅可以发现组织策略和组织行为的错误,还可以对它们进行修正和重构,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组织学习能力会影响企业绩效的各个方面,如顾客满意度、销售增长率、新产品研发、利润率、市场份额等等,从而会影响企业绩效。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225-02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由于它在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业成绩、培养合作意识和技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合作学习已在各学校得到广泛推广。

一、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单位内部监督制度要求会计岗位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因而模拟一个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至少需要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会计、出纳四个角色,四个角色的权限、职责各不相同。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采取教师讲授、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学生需要在四个角色间不断地进行转换,在完成不同的操作任务时需不断变化登录的用户名,例如新建账套需要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而修改账套却需要以账套主管的身份登录。对于初学《会计电算化》的学生而言,很容易混淆不同会计人员的权限,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困惑。而实际工作中,每位会计人员都有自己特定的权限,工作职责清晰,工作流程明确。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并赋予组员不同的职责,可以还原实际工作状态,并有效地降低学生在学习时面临的角色转换问题。

此外,中职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存在学习进度难以整体推进的问题。近年来,由于中职招生竞赛激烈,中职招生已进入“无门槛”时代,中职学校基本处于“开门办学”的状态,中职新生的中考成绩从500多分到几十分不等。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有些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会计软件操作技能,而有些学生依然感到迷茫、困惑。成立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帮助小组中其他成员掌握技能。在帮助与被帮助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进行某种形式的重组,实现了认知精致,教者与被教者都得到提高和发展,进而实现共同提高。

二、合作学习在《会计电算化》课堂中的实施

1.合理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是指把学习成绩、能力、个性特征、社会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内,这使得小组成员可以互补,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提供了可能。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在二年级开设,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接触。因而任课老师可以结合班主任的评语、各科课程成绩、平时沟通所了解的信息为依据,参考学生的个人意愿,合理分组。组内异质会连带产生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为避免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搭便车”现象,小组的规模不宜过大。2人、3人或4人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较为适应,也是普遍采用的模式。结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授课内容及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在学习“系统管理、基础设置、日常核算”时,可采用2人分组的模式。一方面,这些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培养合作学习意识。在学习“期末处理”时,可采用3人分组的模式。“期末处理”涉及的操作员有出纳、会计、账套主管,3人分组可以使每位组员都有明确的角色,避免传统授课模式下学生面临的角色转换问题。

2.选择恰当的方法。合作学习有切块拼接法、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共同学习法、思考配对法等十几种常用方法,每种方法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各不相同。任课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前期,由于学生对财务软件还很陌生,且缺乏合作意识与社交技能,可采用小组游戏竞赛法。以“系统管理”模块为例,先由教师为全班同学演示、讲解,然后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所学内容。最后,所有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竞赛,学生同其他小组的成员开展竞争,以为各自的小组赢得分数。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中期,学生已经对财务软件的操作有了一定的掌握且具备了一定的社交技能,可采用切块拼接法。以“期末处理”为例,学习小组中的每位成员扮演一定的角色(出纳、会计、主管),然后,各小组中扮演相同角色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在一起共同讨论学习相应的学习内容,直至掌握。最后,返回各自的小组,轮流教会其他组员。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后期,学生已经具有了参与合作互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共同学习法。以“财务报表”模块为例,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习财务报表的新建与生成,最后,小组共交一份财务报表,按照小组的成绩接受表扬和奖励。

3.规范合作规则。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小组合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进行角色分工、明确各自职责,保证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容易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责任的“责任扩散”现象,小组就会嬗变成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角色。如在2人组时,角色分为操作者和检查者,操作者进行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检查者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掌握程度。在3人组时,设置领导者、检查员、联络员,领导者引导小组活动以确保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检查员监督小组成员活动以保证所有成员参与活动,联络员负责与教师等小组外部人员联络、沟通。其次,制定活动组织机制,规范小组学习行为,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在合作学习小组模式下,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合作小组之间充满互助与竞争。同学之间需要融洽合作,每个学生既要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点与技能,也要学会倾听意见、接受帮助。为此,每位学生首先要进行自我管理,独立思考、认真练习、不玩游戏、不扰他人;其次要互帮互助,虚心请教、尊重诚恳、关心同学、热情细致。

4.加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以组织者、支持者、沟通者的角色出现,但这不意味着教师的责任降低了,相反,教师要承担起更大的指导和调控职责。首先,要加强合作技巧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交技能,缺乏社交技能会导致合作学习小组解体或不能顺利发展。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技能的重要性,并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按照从易到难、有计划地教授学生小组学习所必须的技能,即组成小组的技能、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交流思想的技能。其次,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在学生使用电算化软件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设置权限时没有选择账套而使小组其他成员无法以该操作员身份进行操作,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

5.完善评价机制。首先,评价内容要丰富化,合作学习要评价学习的结果,如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注意评价合作过程,如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此外,还要加强对学习表现较差学生的呵护与关注,注重过程跟踪评价,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只要学生比过去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其次,评价主体要多元化,采取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评是一种自我反思,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反思自己的合作情况、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创新,促进自身不断成长与进步。组员互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小组成员相互帮助,主要从合作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等方面进行。教师评价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督促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采取个别测试、成果共享、合作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进而评价个人和小组。

三、小结

小组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合作学习理论源于西方,其与我国的教学实践存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差异。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及方法的接受还需要经历一个认同、接纳、创新的渐进过程,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调控。

[本文为广东教育学会2014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GDXKT31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述评[J].山东教育科研,1997(2):33-36

[2] 蒋波,谭顶良.论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在机制[J].中国教育学刊,2011(6):33-36

[3] 朱丹.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视域及其教学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34-136

[4] 凌锋.地理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9):74-75

篇6

转眼,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一学期来,体育组全体教师能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充分利用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智慧和能量,踏踏实实搞好体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组内教研活动,蓬勃开展校园群体活动,认真抓好运动队的训练及比赛工作。现对这学期的各项工作进行总结,汇总成绩,发扬优点;找出不足,提出建议与整改措施,继往开来,再创佳绩。

一、 教学方面

一学期来,体育组全体教师能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体育课。首先,开学初组织本组成员进一步学习新课标,依据我校实际,制定确实可行的各类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各类计划,按计划上课;其次,重视备课,写好教案,认真上好每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抓好学生的体育常规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并有机地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各类德育教育。今年,我组迎来了一名刚大学毕业的新体育教师,针对学校体育组师资队伍新形势,我们组形成两名中老年教师带一名中青年教师带两名新上岗教师,进行了两组师徒结队,我们着眼点是以老带新,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相互听评课,让新教师迅速进入角色、迅速入门、迅速上路。

二、教研方面

踏踏实实地开展体育教研活动。制定体育教研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本学期我组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组织的各项体育教研活动,外出听评课达20余节次;由我校承担的两节区级体育教研课,受到与会教师一致好评。同时,我组教师在加强教研的过程中,认真加强理论学习,并联系自己实际进行理论升华,大胆动笔,踊跃投稿,所撰写的教研文章、通讯在各类刊物、网站共发表80多篇。

三、训练方面

坚持抓好校田径队和篮球队的课余训练工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运动队出成绩,必须常抓不懈。在抓运动队的训练中,我组教师起早贪黑,每天最早出现在操场上,最后一个出校门,训练中相互学习,共同研讨,针对不同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坚持走科学化的训练、系统化的训练、长期性训练的路子,做到训练有计划、考勤有记载、修改有笔记、月月有总结。同时也要求教练员要时刻关心队员的生活和学习,不断加强队员的思想品质、道德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我区召开的第20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骄人成绩,并获得14个单项第一名,破两项记录的不俗表现。

四、群体活动

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全校学生的日常两操活动也常抓不懈,给学生活动时间,锻炼的机会,我组先后组织举行了我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学生冬季长跑活动、全校体质评估的摸底与成绩汇总、学习并推广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希望风帆》。

五、学习方面

积极组织体育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通知。具体有****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通过学习,全体教师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提高了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坚定了日常体育工作的信心。

六、改进措施

篇7

本文所倡导的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在于改革当前物理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改革目标之外的现状,有效地推进物理学科教育改革的深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科教育和教学素质化的需要,是最终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宗旨、价值的需要.

俄罗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种水平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团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组织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从同伴中获得一种激励,产生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促进能力的发展;可以在解决新的复杂问题时形成并提出各种选择性的假设,激发深入思考,求得最佳方案.也就是说,团队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发现和进入自己“最近发展区”的条件,使学生之间、学生能力与学习要求之间的差距显露出来,并在同伴和教师的帮助下缩小或消除这些差距.

教育学研究表明,课堂互动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激发求学者内生潜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兴趣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往往能起到很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以团队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各类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深度激发学生参与物理课堂学习的兴趣,从心理上带动学生融入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而且有利于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携手发展和进步.

因此,团队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教育公平、承认个体差异、协同发展认知和非认知因素以及促进个体发展的有力支撑,具有鲜明的主体参与性、民主开放性、合作发展性等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实践与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实现学生心理的积极转变,是在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过程中,对物理课堂教学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物理教育本质认识的返璞归真,其目的就是让物理教育更好地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2初中物理课堂引入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原则

2.1团队小组划分科学化

团队合作小组的组建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注意异质建组和隐性分层的原则,也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储备、物理学习能力及学生的基本特征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并根据这些学生的不同兴趣和不同情况,从好、中、差三个层面划分学生的阶队,需要注意这是教师本人的隐性分层,不可将其公开,以免学习程度好的学生骄傲自负,相对较差的学生丧失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信心,之后根据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学习水平及其学习态度和个性等进行异质划分,二者相互结合合理地把学生划分到不同的小组中.以笔者的教学经验,每个团队合作小组成员5~6人为宜,比如在物理实验探究中,每一组团队合作成员必须包含物理实验操作的执行者、物理实验方案执行的主持人、实验结论或误差分析的归纳人以及实验过程中数据或现象的记录人等,并可随时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角色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团队合作小组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而小组内部是一种团队合作学习关系.而且,小组内部还可以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对子,便于互动学习交流和教师辅导.

2.2课堂参与统一化

新课标下的物理合作课堂,应该是教师有效引导与学生积极参与相结合的课堂.首先,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比如,教师可以课前自制物理实验器材,课上通过完成物理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从物理知识走向现实生活.教师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制作好导学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明确物理学习或实验探究的目标,设计有助于合作探究的教学内容,为小组合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充分发挥教师优秀教学经验的指导作用;其次,教师要善于在团队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引导作用.要善于激发学生去主动表达自身观点,善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要积极参与到各小组中,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带动学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能;再次,教师要善于发挥对各小组的平衡和协调作用.以《物质的密度》教学为例,团队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针对教学目标来设置统一的任务:(1)大家一起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密度概念;(2)组内经过思考和讨论,分别发言说几个现实生活中用密度来解释的现象,该环节让平时不爱发言的或者基础薄弱的同学优先回答,其他同学补充;(3)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先进行测量密度的实验,然后其他同学轮流操作,大家在旁边观察和指点,从而通过步调一致的统一化学习实现了目标的达成.

2.3教学过程合作化

要想实现团队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就要优化教学过程,要为他们提供能够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要选择合适的课题,让他们进行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认真研究每一课的教学内容,看其是否适合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开展,并选择最有利于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组织各小组制定合作计划,编制合作任务书,然后实现组内的合理分工,完成团队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课题都是适合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比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家庭用电、能源与社会以及一些物理实验等内容,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章节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

2.4合作过程开放化

开放化的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合作课题时,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和实验室,让他们到更宽广的空间进行团队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测量平均速度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各小组学生到学校的田径场,让各小组设计户外测量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工具,并获得实验数据,之后进行合作探究,获得小组实验结果.而在具体的章节教学时,教师也要打开思路,借古谈今,创设更加开放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充分互动交流.

2.5成功机会均等化

成功的体验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成功体验.在团队小组内部,要让不同性别、能力的学生承担相应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小组成功的成果,获得均等的成功机会.例如在《物态变化》这一章教学中,汽化与液化、熔化和凝固等物态变化,要求每个团队合作小组轮流指派一名代表说明本小组在实验中所看到的现象,这种合作方式拓宽了物理学习平台,给各小组及其成员提供均等的成功机会,把小组成员的行为、情感及成绩要素作为评价要素,让各小组成员都享受成功体验.

3初中物理课堂引入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3.1精挑细选,确定适合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章节及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里的所有问题都适合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比如一些引言课多是基本知识的介绍,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比如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包括速度、路程等基本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问题,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必要.因此,教师必须深入挖掘初中物理课程资源,选择依靠学生独立思考无法很好解决或者无法理解的章节及内容实施团队小组合作学习,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深层思考的开放性内容实施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比如进行《物体的浮与沉》一节的教学时,该节涉及到很多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就“什么是浮力”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显然不会有好的效果,因为这些知识在课本上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不能达到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动手的目的.而如果教师让学生围绕“是不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和影响”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就要先“猜想―讨论―设计实验―证实猜想”.学生只有通过积极的合作讨论,并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因此,教师备好课是初中物理课实施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保证,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适合开展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并明确团队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目标.

3.2课前传授合作技能,让学生高效完成合作任务

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分工的重要性,让小组组长掌握给小组成员分工的方法,让他们根据组内成员能力的不同给他们分配相应的任务.比如在初中物理中包含很多实验,采用小组合作做这些实验时,必须要保证分工明确.以《熔化和凝固》一课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并让合作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告诉学生在实验中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比如该实验中要注意以下事项的记录:冰熔化和凝固过程的温度、物态变化,蜡烛熔化凝固过程中的温度、物态变化等.

在相同内容的团队小组合作学习中各个小组可能会采取不一样的方法,每种学习方法都有其优点.教师要让各小组成员掌握倾听和记录其他小组学习方法的技能.让他们学会倾听各小组的学习方法,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出更优秀的学习方法.

3.3课前实施团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合作小组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科目,每一种物理现象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但是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在涉及到具体的应用知识时往往无法很好消化.因此,教师要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问题或预习任务,让合作小组通过讨论去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料.以磁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渠道,包括图书馆、互联网等去搜寻从古到今磁现象的应用实例,搜寻生活中磁现象的应用实例,并让他们讨论这些现象.长期以往,学生将会在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每当学习新知识时,他们就会主动进行团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新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从而更好的消化新知识.

3.4课中把握时机,提升团队小组合作学习成效

课堂进行中合作时机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4.1在学生“卡壳”时采用团队小组合作学习

物理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当教师对一些物理概念进行提问时,学生很容易出现回答不出来的现象.这个时候如果教师直接进行知识灌输,往往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这个时候可以采用团队小组合作学习.先给出典型现象,让小组成员进行积极的讨论,就他们已有的认知进行交流,这样效果往往显著.

3.4.2在学生疲于“死想”时采用团队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物理有很多实验,有时单靠学生不动手只动脑的思考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教师要善于把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验证性实验.让合作小组自主设计实验、记录实验步骤、说明实验过程、论述实验结果.

当学生对物理知识表现出迷茫和不理解时,教师就要鼓励合作小组去做一些验证性实验,比如让他们合作设计水果电池、潜水艇、测量小灯泡功率等实验.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主动学习.

篇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较流行的课堂组织形式。如果一个班级人数过多,无疑会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如果调控不好,小组合作就会处于一种缺乏监控与指导的散乱状态。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大班额环境下,笔者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经常采用以下评价策略。

一、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自我评价

小组自我评价能够为小组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反馈,是合作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令人担忧的是,在实际的合作学习实践中,由于时间紧迫,不少数学教师轻视甚至忽视了小组自评这个环节,从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自我评价的对象是某一活动时期内,哪些组员的活动有益与无益,哪些活动可以继续开展或需要改进,其目的是帮助小组学生学会更好地合作。

小组自我评价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总结有益的经验;第二,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第三,在总结经验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出本组今后的活动方案,明确如何达到目标。具体操作为:组长准备好记录本,一节课一考评,一天一统计,一周一加星,用“正”字统计组内成员一天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情况,五个“正”字换一朵红花,五朵红花换一颗星。考评分五项:①课堂发言,发言一次加一笔,得到老师表扬加一笔,发言错误不加;②课堂展示,展示一次加一笔,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的表扬加1笔,错误不加;③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加一笔,表现突出的加两笔,不积极的不加;④完成任务,分配的学习任务及时完成的加1笔,不及时的不加;⑤违纪,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讨论和问题无关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纪律差的,每次扣除一笔,老师批评的扣两笔。一节课结束后组长要及时记录,一天结束后要组织选出最活跃和最不活跃的学生各一名,表现最好但纪律最差的不能当选最活跃或者最优秀学生。组长每周总结经验,找出本组学习问题,确定努力方向,并给当选学生家长打电话报喜或者写喜讯,同时取得问题生家长的支持。期末结束时,对于学生获星星颗数在10颗至20颗之间的,教师在全班表扬,并评为“班级合作学习之星”;对于获得20颗以上的学生由教师上报学校当选为“学校合作学习明星”,在校园内公示,颁发奖状。这种自我评价能够维持小组成员间良好的关系,便于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技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成功的概率。

二、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评价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激励、评价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如果只对小组活动的结果作评价,忽视小组活动过程中各成员的参与程度、角色分工及协调配合、参与活动的意识与积极性等评价,就会出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称霸或不参与合作等不良现象,也容易使一些成员在小组活动中处于边缘地带,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例1时,提问:“想一想40+30等于多少?怎样算出来呢?自己思考,然后说给小组内的成员听一听。”

师:哪个小组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生1:我们组是这样算出来的,4+3=7,7后面添个0,就是70。

师:为什么要添个0?(生1站在那里,眼睛盯着自己的作业本,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来。)

师:组内的其他成员帮帮他?

生2:我来。

师:好,你们组真棒!

……

篇9

一、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阅读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活动设计和进行实际课堂观察,我尝试总结出当前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普遍遵循的基本程序――五步模式。第一步是热身活动。第二步是讨论完成任务,老师主要担任顾问和监督者。第三步是成果展示。其他学生对展示小组提出问题,这是第四步。最后是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其中,影响活动有效性的问题常常出现在第二及第五步,具体表现在活动情境,学生参与和评价。

1.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情境不充分。课堂学习中,大部分高中学生习惯聆听式学习,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学习任务重,课程紧,因此,课堂节奏快,知识容量大。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创造相对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同时又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以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当活动任务设计不当时,学生就很容易把活动过程当作放松。任务设计不当主要表现为问题太难或太简单,没有层次感,节奏不紧凑等。任务设计不当则容易造成情境不充分,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动力积极参与其中。

2.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生生互动不充分。小组合作学习是几个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完成指定任务的过程,是生生互动的过程。但互动中常常会因为语言水平不一,个性限制,任务要求不明确及情境不当的原因出现以下问题:学生不积极合作,学生参与不均衡,学生合作不够,角色安排不明确。一方面,学生交流受到他们的语言技能和会话技能的限制。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不习惯通过合作学习知识,因为他们个性更倾向于独立学习。此外,因为任务要求或组员任务分配不明确导致学生找不到任务的起点,不能对小组成员做好安排,使学生松散自由。成绩较好或表现力较强的学生通常比其他小组成员输出更多。当小组活动任务设计不恰当,比如过于简单或难以完成,或小组成员彼此不熟悉时,学生容易变得沉闷和紧张。这些问题都会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互动不充分。

3.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评价机制不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实际上是一项比较花费时间的教学活动。英语教师通常会在阅读课时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一半的时间用于信息输入,一半的时间用于课堂活动。有时候则交替进行,形成活动链的形式。教师为了保证课程进度,往往忽略成果评价环节,或只匆匆作简单评价,没有给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指导。此外,除了成果展示的评价,活动过程评价对于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也十分重要。从过程当中,教师往往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输出,参与度以及出现的问题。然而,教师通常无法对此环节作全面、科学性的评价,以致丧失能提供学生指导的材料。除了教师评价,为了使结果更客观,当前还提倡学生评价。然而,没有经过评价训练或指导的学生往往不能给出全面的评价,有时反而误导同学。以上三个方面都会导致反馈不佳。

二、高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问题优化模式

1.网状型活动设计模式加强情境创设。网状型模式就是细化活动任务,教师担任连接这个网的“线”。根据活动理论,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目标设计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然后根据活动内容确定组员人数以及组员任务分工。明确的团队任务安排可以更容易地让学生遵循,小组成员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任务角色。以这种方式,每个小组成员都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活动情境就很容易塑造。而在小组讨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寻找学生的ZPD,为他们提供即时帮助,促进他们提升语言知识以及语言技能。

2.交替式分组模式促进生生互动。相比“混搭”式分组,交替式分组似乎更符合学生实际,即“混搭”+“自由组队”循环模式。教师首先“混搭”这些学生。从边缘参与理论来看,英语较弱的同学作为学徒可以从其他组员处获取信息并观察他们产出的方式。在紧接的下个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将W生按几乎同等水平分组,或设定组别及人数,让学生自愿组队。在这样一个群体中,学生能更轻松,从而更愿意多说,他们也能有同等的机会表达。因此,在计划合作学习活动时,可以尝试用这两种分组交替循环进行。

3.动态评价模式完善评价机制。Larson-Freeman 倡导用动态系统理论对二语发展轨迹作反思性、回测性解释。这种观点也可以用于完善评价当中。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生产过程”和“产品”都是重要的。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学前对课堂活动评价制定一套较为完整的可做量化处理的评价系统。学生一份主要检测“生产过程”,教师一份主要检测“产品”。然后定期对评价结果做数据处理,根据结果显示的问题及其趋势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H.D.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

[3]Swain,M.Kinnear,P.&Linda,S.Sociocultural Theory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M].Multicultural Matters,2015.

[4]于书林.教师反馈与同伴反馈-社会文化活动理论视角下的差异与融合[J].现代外语,2013.

篇10

在新课改背景下众多教师摸索、总结和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方法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使英语课堂变成充满乐趣、充满竞争、充满激情的乐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1.布置作业要体现层次性,实施分层布置作业。

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认知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作业内容要尽量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一般来说,笔者习惯把全班分成三个层次:A组、B组、C组,确保优等生吃得精,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饱。比如:“如何预习新课单词”,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A组:查字典,运用重点词汇写一段文字;B组作业:查字典,用每个生词各造一个句子;C组作业:拼读并抄写单词,包括中文意思及词性。这样,学生各尽其能,最大限度地培养了自学能力。

2.作业要强调实践性。

英语课堂教学应强调实践性,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作业布置方面也应该逐步走向实践化。在学完“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What’s your friend’s favorite subject?”要求学生先对身边的朋友作一个调查,然后写一个报告。这样学生复习巩固了本单元所学内容,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3.作业要注重合作和探究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适时设置探究情景,让学生探究并描述发现的过程与结果。比如在讲语法“现在进行时态”之前,我布置的作业是:小组合作探究现在进行时的用法、现在分词的构成,并编成顺口溜以便于记忆。这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作业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作业要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

要想增强英语作业的趣味性,必须不断变换作业类型,使学生对英语作业保持新鲜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要尽量控制抄写性的作业,精心挑选和设计有趣味性的作业,使学生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在实际操作中我是这样做的:(1)把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改编成书面表达、挖词填空或阅读理解,而不是抄写或默写;(2)把学过的对话改写成小短文;(3)变换人称和时态改写文章内容;(4)周末作业: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编两套试卷(A卷注重基础知识,B卷注重运用能力)。趣味性作业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单一、重复、枯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小组合作学习,我这样操作。

1.分组合理均衡。

分组合理均衡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均衡的分组。组员实力虽不能达到绝对平均,但必须相对均衡,这样才能在势均力敌的形势下充满竞争,各组都有输赢的可能。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而每个小组都是这样的,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

2.小组合作丰富多样。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安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

(1)课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①Preview

预习单词、词组、对话、课文,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做好充分准备,并就所准备内容相互讨论、补充,最后指定小组成员代表发言,按规定分值记录小组的集体成绩。

②Action

课前表演即在每节课开始前的几分钟时间里,让学生围绕将要学的要点,再联系学过的或课外内容,采用英语表演的形式,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③Duty Report

课前活动还可围绕当日天气、学生出勤、班级日志、时事新闻和名人逸事等安排值日报告活动。

④Daily Idiom

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大量收集各类英语的成语、俚语等,课前抽出一到两分钟的时间安排一名学生当小老师,教给大家一句话。

⑤Talk Show

这是专门为一些口语流利、乐于表现的学生设计的项目,可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做即兴英语演讲,也可以让一些英文写作上有困难的学生作口头训练,激发灵感。此项活动依课文内容而定,不一定每天进行。

(2)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极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所授内容,有意识地组织学习小组进行交流竞赛活动,如听力竞赛、单词竞赛、会话比赛、复述竞赛、快速阅读竞赛、反馈练习竞赛等,增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3)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布置小组成员内部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检查书面作业、进行会话、写作练习等,然后组间互查。教师要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进行及时表扬、鼓励、指导,并提出建议。

3.记分及时准确。

在合作学习具体实施中,我运用了量化考核制度,各合作学习小组选出一名责任感强、认真、细心的同学担当组长。组长记分实行轮流推磨法,即二组组长记一组成员得分,三组记二组……这样所得分数相对比较客观、公正。组长在被记录组员的名单后面列出本周在英语各项活动中(预习、每日名言、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单词竞赛、表演、作业完成、考试进步等)的得扣分情况。

4.汇总客观公正。

对小组得分情况需一周一汇总,汇总时老师需在现场。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老师根据得分情况评出本周“积分最高小组”“进步最大小组”和“积分最低小组”,并把每组个人最高分公示在黑板上,在小组内评选“优秀组员”,在班级内评选“优秀组长”。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37-01

分组学习思维对话的模式是指在教学配置和谐基础上,依靠学生、老师以及文本之间有思考空间的对话实现课堂的理想教学。其中分组学习是模式中的组织形式,提供思维的对话才是教学模式的本质核心,不仅能将课堂的活力展现出来,还能将课堂成色和生态展现出来。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环节以小组为核心,小组成员需要在合作交流、展示互助中探寻想要知道的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会交流、会整理收集以及喜欢互相帮助的人才。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整个教学模式的基础,组建小组的时候要注意顾及学生的自愿性,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组建,通常情况下一个小组4~6人最好,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职位,同时要经常对学生的角色进行交换,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不同角色的感觉。老师要对学生合作的习惯进行培养,让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发言,学会互相尊重和倾听,集合各个学生想法的优点找到最好的一个方法将问题解决,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帮助,这样能够将学生集体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好。例如,老师提出一些有难度的四则运算的问题2+3×4+5= ,有些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出现错误,可能会理解成为(2+3)×4+5,但是实际上正确的运算方式应该是2+(3×4)+5,针对此种情况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将各个小组编号,采取积分竞答形式让各个小组抢答,能够将学生之间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形成。

二、提出问题,创立情景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是课堂教学的起点。老师要注意的是将学生的思维动力启发出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核心问题是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桥梁。思维对话的教学模式是老师给学生创立出一些情景模式,在情境中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关数学的问题。例如,在讲到商近似值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创立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哪些体育运动?老师在生活中也很喜欢体育运动,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东西?这是老师今天花费17.4元买来的一筒羽毛球,同学们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看包装上面的信息有1打是12个。这是平时生活中非常简单的常识,老师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入手,从生活的情境过渡到数学知识上,保证学生对相关的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和搜集,最终提出数学问题,让老师和学生之间距离大大缩短,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一些知识。

三、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研讨一般问题时不能给学生太长的时间,一定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讨论的期间充分交流,又不会将学习的时间耽误。例如,在对梯形面积计算这一章节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按照已经有的计算三角形、长方形面积的知识计算一下,由此引入对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研究,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的分析探讨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这样能够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更加透彻。小组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安排全班交流讨论,讨论结果集体交流,取长补短,使得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在讨论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对各个小组进行点评,同时选出最有默契的小组和最具集体智慧的小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小组之间和组员之间良性的竞争,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和发展。

四、总结问题,拓展训练

在全班同学交流互动讨论之后,老师与学生要对今天获取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结论和方法进行总结。尽管在对话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一些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解决,但最终获得的知识只是片面的,老师在讨论结束之后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思考知识的引导,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归纳成为有条理、清晰的知识点,尤其是对一些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总结。例如,老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结束之后,可以让交流过程中条理较清晰的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并谈谈感受,在课堂学习之后老师给学生布置一些训练题,布置的练习题一定要能体现知识点的层次性以及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和形式多样性。同时让学生做练习题的时候,对组员进行评价,一旦提出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需要让全班同学寻找解决的办法。同时有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将遇到的问题解决,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