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30 03:53: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设备事故分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承压类特种设备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巨大危害性的大型承压设备,如危害较大的大型锅炉和众多的压力容器以及重大的压力管道等设施和设备。现今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应用逐渐增加,尤其是在工业和各项建设都比较发达的大型城市中分布更加的广泛。在2011年的全国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的相关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的承压类锅炉的用量已经达到62.03万台,相关的压力容器也达到了251.54万台,在夜里容器之中不包括压力气瓶,而压力气瓶的用量也达到13563.64万只。同样的大型的压力管道的建设里程也达到83.68万千米。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所以在事故安全的保障上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突出重视。同时数据还显示,这些承压类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频率在使用环节达到79.62%;在装载环节为6.64%;安装环节为6.16%;改造环节为7.11%;检验环节为0.47%。所以需要运用风险分级评价方法,来抑制事故的发生[1]。
1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发展趋势
1.1 石油化工的承压装置的发展趋势
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社会对石油化工的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加,从而使我国的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向更加规模化和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大型的石油化工集团(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虽然资产已经上万亿元,并且在各个区域也形成了石油化工产业区域竞争的形式,但是为了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石油化工需求,弥补我国加入世贸后的国际竞争压力就必须将石油化工的生产向更加规模化的方向经营,所以在石油化工中主要应用的承压类特种设备也相应的面临这停产改革的趋势。所以促使着承压类特种装置向更加规模化和高参数以及长周期的方向发展。如乙烯单套装置,从最初的只能生产几万吨,到现在的生产量能达到近百万吨。
1.2 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的发展趋势
锅炉是我国电站中重要的装置之一,建国之初我国的电站锅炉建设主要依赖别国的技术,如前苏联、波兰等。那是温度只为450℃,后来有了自主研发能力后达到540℃。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站以煤燃料的发电方式成为了我国发电厂的主要动力来源,所以电力锅炉逐渐向超临界的清洁煤技术方向发展。近几年我国正在积极的发展循环式流化床锅炉的发电技术。将推动我国电力锅炉向更加现代化发展。而工业化锅炉在我国制造业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锅炉将向更加大型化和高效率化以及低排放量的方向发展。
1.3 城市加压管道的发展趋势
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中,城市各项加压管道相继的建设起来,主要有城市的燃气系统是城市中加压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加气站建设、调压装置、输配管网等。先进城市燃气系统正在向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发展,所以对清洁能源的应用将更加普遍。
2 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方法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事故风险分级评价方法,主要是依据事故发生的时间、位置和类型等具有不同性,在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发生事故,所以运用这种评价的方法是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典型事故类型中分为固有风险和现实风险,现实风险中包括固有风险的因素和现实风险的因素,是反映的事故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等动态的风险类型。所以我们主要探讨事故的现实风险类型。
2.1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事故的分级模型
探究承压类特种事故的分级评价方法,需要根据有效预防事故发生的角度出发,根据事故的3E理论,包括技术、教育和管理,以及保证设备安全的重要保障系统4M,包括工作人员、机械设备、环境因素、风险管理,从而确定承压类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事故的概率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承压类特种设备的事故分级模型。这种模型的方式主要是从事故的风险角度考虑,考虑设备在使用中的动态状况和现实风险发生的相对频率。运用风险矩阵的模型以及风险的数学函数来确定承压类特种设备的事故分级模型。具体的模型构成和类型如图1 所示。
图1 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定性的分级模型
2.2 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以定的风险定性的分级模型来来计算现实风险中的风险指数,运用风险指数的分级评价方法,是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分级评价方法的主要依据,具体的风险综合指数如下所示:
在此公式中,R主要是指现实风险中的指数,其它的依次为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及评价指标的得分,n则为评价指标的数量。我们可以根据风险评价的综合指数来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事故现实风险进行分级评价,从而有效的对设备在运行中发生事故进行风险的分级管理和控制。从指数函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当R的值非常大时,则说明所评价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在测评的时间内相对发生的风险频率较大,同样的当R值出于小值时,就说明该设备在评定的时间内所发生的风险频率较小,从而有效的测定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典型事故风险发生的时间和环境和类型。通过分级评价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检测的数据来划分风险的等级并相应的提出风险的控制策略,具体的如图2所示[2]。
图2 风险等级的划分及控制策略
2.3 特种设备的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以锅炉为例
承压类特种设备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锅炉设备,所以我们主要以锅炉为例,来具体的运用分级评价的方法:(1)首先要确定锅炉风险的评价指标,具体的根据锅炉的额定功率,以及相关的能源种类,考虑人员管理方面以及司炉人员的持证时间等因素对锅炉风险发生的影响来确定锅炉的风险评价指标。(2)根据锅炉的风险可能性影响因素矩阵模型,包括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以及使用运行因素和后果影响因素等的矩阵模型来确定锅炉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3)以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分级风险定性模型为基础来确定锅炉的风险分级模型,然后通过该模型可以准确的收集锅炉风险指标的数据信息,从而有效的确定锅炉的风险值,从而在风险存在的各个方面加以控制和管理。保证锅炉运行的安全[3]。
3 结语
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促使了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应用将向更加广泛的方向发展,有效的保证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全,不仅可以保障人民的财产和生命的安全,同时还有利于整个城市的建设发展,所以就必须对会发生大型事故和危害的特种设备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价,从而找出风险的存在类型,对事故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 王新杰,罗云,何毅 等.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过程风险分级方法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4(4):52-55,59.
1.前言
随着集控站在全省范围内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远动自动化信息优化意义重大。从集控站和电网调度关系的层面来说,变电站事故主要由集控站监控人员进行决策、判断和处理,电网调度负责整个电网运行方式执行及事故决策和处理。
2.集控站远动自动化信息分层分类范围和目标
本文以沱河集控站为例,进行集控站自动化系统信息优化,实现远动自动化信息分层分类。
远动自动化信息性质层面上的分层分类。根据电网信息的重要性,集控站自动化系统需将电网事故、异常信息按不同类别在告警窗口上分类显示;编制远动自动化信息分类规范,为今后变电站自动化信息接入范围提供标准。
集控站用户界面层面上的信息分类。编制典型的用户交互界面,为集控站监控人员进变电站的设备巡视和事故处理,提供方便、快捷的手段。事故处理时,能依据事故来源进行迅速溯源。通过事故告警,定位变电站一、二次系统,通过一二次设备的关联信息,使运行值班人员迅速定位事故发生地点。
3.远动自动化信息分层分类的主要做法
3.1变电站自动化信息分类
将变电站运行信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事故信号、第一类告警、第二类告警及第三类告警。
事故信号:事故信号事故总,保护、自动装置动作,断路器跳闸信号
第一类告警:设备故障告警,异常运行或过负荷等信号;第二类告警:系统波动干扰,参数越线等信号;第三类告警:正常运行信号,操作信息、主变调节分接头,特殊控制等。
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状态、动作信号进行分类,在变电站新建、改造时,该分类作为该变电站远动基本的和必需接入的信息。
事故类:变压器各种电气量保护动作、保护出口信息;变压器各种非电气量保护动作及保护出口信息;变压器开关变位信息;开关各种保护动作、保护出口信息、开关变位信息;压变二次空气开关跳、压变二次回路断线;所用变低压总开关跳及故障;直流系统接地及交流输入输出故障
第一类告警:变压器过负荷、油位高低、压力释放动作、保护装置告警、闭锁调压、超温、冷却装置故障类的信息、冷却装置电源故障;开关控制回路断线、弹簧未储能、气体压力低类、气压低闭锁操作类、液 压机构压力低、保护装置异常告警、液压机构压力低、保护装置异常告警、保护闭锁、机构箱内的各种异常告警信息;电压回路断线、电流回路断线、互感器气压低、互感器需补气等信息、计量用电压 消失、保护用电压消失;交直流回路缺相等、交流系统设备运行故障告警
第二类告警:各级母线电压越线
第三类告警:遥控操作信息、正常操作开关变位信息、主变分接头调节信息、刀闸变位信息、压变二次并列信息、保护装置及远动装置上的操作信息、远动及监控系统运行信息、开关把手远方就地信息、变压器冷却装置运行
3.2集控站用户界面层面上的信息分类
在集控站自动化系统上,通过信号关联和画面制作,完成典型用户交互界面的编制。
变电站正常运行时,显示绿色,发生事故或告警时,该变电站时显示为红色。分类依据:以每个变电站分别定义为独立的信息对象个体,当该站任何动作事件而没有复归确认时,光子牌信号显示红色。点击某个变电站则进入该站的平面布置图。
某变电站发生事故或告警时,显示该变电站平面图内。变电站平面图内容包括:主控制室、110kV设备区、35kV设备区、1#主变设备区、2#主变设备区、10kV开关室等,每个设备区内均显示各间隔的运行状态,异常时,该设备区某间隔光子牌显示为红色。点击某个设备区,则以弹出式窗体,列出该设备区内各间隔所有信号状态。其中,为了事故处理时能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加入了“微机保护动作查询”功能。需要一提的是,所有二次设备信号均归类到相应的一次设备间隔内,目的是减少监控人员操作画面的次数,以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
3.2.1开关类
进入该区域后,系统将按照一次开关等设备间隔,显示该开关及其机构的状态信息。
信息分类规则:按设备间隔(110kV变电站开关类间隔信息内容)
开关机构异常类:开关弹簧未储能、气体压力低类、气压低闭锁操作类、液压机构压力低、保护闭锁、机构箱内的各种异常告警信息、开关状态信息
保护动作类:开关控制回路断线、两侧刀闸状态、保护装置异常告警、保护闭锁、保护电压消失、各种保护动作及出口信息、保护装置的操作信息、远控/就地把手状态
互感器类:电压互感器的低压空气开关跳、互感器气压低、互感器需补气等信息、计量用电压消失两侧刀闸状态、压变二次并列、PT失压、二次回路断线等状态信息
3.2.2主变设备区,按照变压器本体及保护两类按照变压器间隔合并归类变压器本体动作类:油位高低、压力释放动作、闭锁调压、超温、冷却装置故障类的信息、冷却装置电源故障、有载调压装置故障类的信息、有载调压装置电源故障、中性点刀闸位置等变压器保护动作类:过负荷、各种电气量保护动作及保护出口信息、各种非电气量保护动作及保护出口信息、变位信息
3.2.3交、直流设备类型
交流系统:所用电电源故障、所用电空气开关跳等信号
直流系统:电压过高、电压过低、母线接地、充电机故障、直流系统交流失电等状态以及异常信息
4.推广应用
通过集控站远动自动化信息优化,提高电网监控效、减少电网故障处理时间,有利于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在集控站自动化系统上,通过信号关联和画面制作,完成受控站典型用户交互界面的编制。
某变电站发生事故或告警时,显示该变电站平面图内。变电站平面图内容包括:主控制室、设备区、主变设备区、开关室等,每个设备区内均显示各间隔的运行状态,异常时,该设备区某间隔光子牌显示为红色。信息分类依据:以每个设备区内设备间隔定义为独立的信息对象个体,当该设备间隔内任何动作事件而没有复归确认时,光字牌信号显示红色,点击某个设备区,则以弹出式窗体,列出该设备区内各间隔所有信号状态。其中,为了事故处理时能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加入了“微机保护动作查询”功能。需要一提的是,所有二次设备信号均归类到相应的一次设备间隔内,目的是减少监控人员操作画面的次数,以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
2山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突发事故可利用应急资源分析
2.1医疗资源
在我国除了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主要形式以外,还有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山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往往处于比较偏僻的地带,在这样的地区一般都是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居多。因此,当山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上发生突发事故以后,需要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利用事故点附近所有的医疗资源。
2.2消防资源
目前消防站主要有两种即普通和特勤消防站,普通的消防站主要有一级和二级两种消防站。城市必须设立一级普通消防站、地级以上城市(含)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县级城市应当设特勤消防站、城市建成区内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确有困难的区域经论证可设二级普通消防站、有任务需要的地区可设水上消防站以及航空消防站等专业消防站。规划区内消防站的布局,一般应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确定,消防站的辖区面积按下列原则确定:普通消防站一般不应大于7平方公里,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仍以接到出动指令后5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确定,其辖区面积不应大于15平方公里。这种专业的消防队(站)比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站内的消防装备更齐全、丰富,按照城市消防队(站)建设标准,一级消防站应配备消防车4-5辆,二级站应配备消防车2-3辆,特勤站应配备消防车7-10辆;器材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按消防队(站)等级和人员编制情况配备。
2.3警力资源
交警属于公安的一个警种,不同的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突发事故应急管理过程中,交警这部分警力资源主要负责对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突发事故以后的各方确定其相应责任,还有就是维护突发事故现场的环境以及管理现场秩序等工作。
2.4简易应急救援站点资源
应急救援站点往往提供简单的医疗与消防救助、突发事件的处置、道路运营状况的监管等,在应急资源站内通常都配备有应急救援所需的一定管理人员和医疗救助设备、消防救助设备、牵引车辆和抢修车辆等应急救援资源。由于应急救援站只处置一些紧急状况下车辆和人员的救助工作,为了减少应急救援站的占地面积和救援站内人员的服务设施,应急救援站内的人员、场地、设备等通常都以尽量从简的原则来安排。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377-02
1 设备故障的概念
在《设备管理维修术语》一书中,将故障定义为“设备丧失规定的功能”。这一概念可包括如下内容:
(1)引起系统立即丧失其功能的破坏故障。
(2)与设备性能降低有关的性能上的故障。
(3)即使设备当时正在生产规定的产品,而当操作者无意或蓄意使设备脱离正常的运转时。
事故也是一种故障,是侧重安全与费用上的考虑而建立的术语,通常是指设备失去了安全的状态或设备受到非正常损坏等。故障这一术语,在实际使用时常异常、事故等词语混淆。对故障来说,必须明确对象设备应该保持的规定性能是什么,以及规定的性能现在达到什么程度,否则,就不能明确故障的具体内容。假如某对象设备的状态和所规定的性能范围不同,则认为该设备的异常即为故障。反之,假如,对象设备的状态,在规定性能的许可水平以内,此时,即使出现异常现象,也还不能算作是故障。总之,设备管理人员必须把设备的正常状态、规定性能范围,明确地制订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异常和故障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明确什么是异常,什么是故障。
2 设备故障管理的重要性
设备故障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设计制造的质量,安装调试水平,使用的环境条件,维护保养,操作人员的素质,以及设备的老化、腐蚀和磨损等。为了减少甚至消灭故障,必须了解、研究故障发生的宏观规律,分析故障形成的微观机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控制故障的发生,这就是设备的故障管理。故障管理,特别是对生产效率极高的大型连续自动化设备的故障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高度现代化的设备的特点是高速、大型、连续、自动化。面对生产率极高的设备,故障停机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在大批量生产的机械流程工厂,防止故障、减少故障停机次数、保持生产均衡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减少维修工作的人力、物力费用和时间,更重要的是保持较高的生产率,创造出每小时几万甚至几十万产值的经济效益。对石化、石油、冶金等流程工业,设备的局部异常会导致整机停转或整个自动生产线停产,甚至由局部的机械、电气故障或泄漏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以致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随着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加强设备故障管理,防止故障的发生,保持设备高效的正常运转,有着重要的意义。
3 设备故障的分类
设备故障按技术性原因,可分为四大类,即:
(1)磨损性故障:由于运动部件磨损,在某一时刻超过极限值所引起的故障。所谓磨损是指机械在工作过程中,相互接触做相互运动的对偶表面,在摩擦作用下发生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变化的现象。
(2)腐蚀性故障:按腐蚀机理又分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物理腐蚀三类。
(3)断裂性故障:可分为脆性断裂、疲劳断裂、应力腐蚀断裂、塑性断裂等。
(4)老化性故障:上述综合因素作用于设备,使其性能老化所引起的故障。
4 设备故障管理的程序
设备故障管理的目的是在故障发生前通过设备状态的监测与诊断,掌握设备有无劣化情况,以期发现故障的征兆和隐患,及时进行预防维修,以控制故障的发生;在故障发生后,及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采取措施排除故障或改善设备,以防止故障的再发生。要做好设备故障管理,必须认真掌握发生故障的原因,积累常发故障和典型故障资料和数据,开展故障分析,重视故障规律和故障机理的研究,加强日常维护、检查和预修。这样就可避免突发性故障和控制渐发性故障。
设备故障管理的程序如下: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操作工人和维修工人自觉地遵守有关操作、维护、检查等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和精心维护设备,对设备故障进行认真地记录、统计、分析。
(2)结合本企业生产实际和设备状况及特点,确定设备故障管理的重点。
(3)完善故障记录制度。故障记录是实现故障管理的基础资料,又是进行故障分析、处理的原始依据。记录必须完整正确。
(4)及时进行故障的统计与分析。车间设备机械员(技师)、动力员除日常掌握故障情况外,应按月汇集“故障修理单”和维修记录。通过对故障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计算出各类设备的故障频率、平均故障间隔期,分析单台设备的故障动态和重点故障原因,找出故障的发生规律,以便突出重点采取对策,将故障信息整理分析资料反馈到计划部门,以便安排预防修理或改善措施计划,还可以作为修改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和标准的依据。
(5)针对故障原因、故障类型及设备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对策。对新购置的设备应加强使用初期管理,注意观察、掌握设备的精度、性能与缺陷,做好原始记录。
(6)做好控制故障的日常维修工作。通过区域维修工人的日常巡回检查和按计划进行的设备状态检查所取得的状态信息和故障征兆,以及有关记录、分析资料,由车间设备机械员或修理组长针对各类型设备的特点和已发现的一般缺陷,及时安排日常维修,便于利用生产间隙时间或周末,做到预防在前,以控制和减少故障发生。
(7)建立故障信息管理流程图。
5 设备事故类别与性质
5.1 设备事故类别确定
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的称为设备事故。设备事故分类标准由国务院工业交通各部门确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第三十二规定,设备事故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三类:
(1)一般事故。修复费用一般设备500-1万元;精、大、稀及机械工业关键设备1000-30000者;或因设备事故造成全厂供电中断10-30Min为一般事故。
(2)重大事故。修复费用一般设备达10000元以上,机械工业关键设备及精、大、稀设备达30000元以上者;或因设备事故而使全厂电力供应中断30min以上为重大事故。
(3)特大事故。修复费用达50万元以上,或由于设备事故造成全厂停产2天以上,车间停产一周以上为特大事故。
5.2 设备事故性质确定
设备事故按其发生可分为以下三类:
(1)责任事故。凡属于人为原因,如违反操作维护规程、擅离工作岗位、超负荷运转、加工工艺不合理以及维护修理不良等,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称为责任事故。
(2)质量事故。凡因设备原设计、制造、安装等原因,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称为质量事故。
(3)自然事故。凡因遭受自然灾害,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称为自然事故。
6 如何对设备事故进行分析及处理
6.1 设备事故分析
设备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切断电源,保持现场,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损失扩大。按设备分级管理的有关规定上报,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三不放过”的原则(设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设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进行调查分析,严肃处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必要时还可组织设备事故调查组,吸收相近专业的技术人员参加,分析设备事故原因,制订防范措施,提出处理意见。
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要重视并及时进行分析。分析工作进行得越早、原始数据越多,分析设备事故原因和提出防范措施的根据就越充分,要保存好分析的原始数据。
(2)认真做好设备事故的抢修工作,把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3)做好设备事故的上报工作。
(4)认真做好设备事故的原始记录。
6.2 设备事故处理
国务院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对,违章指挥,违反设备操作、使用、维护、检修规程,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职工,由其所在单位根据情节轻重,分别追究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设备事故发生后:
在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中,由于检验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和检验工作的特殊性,检验人员身处一线检验现场,会遇到许多危险有害因素,为防止和减少检验安全事故,保障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特别从安全评价的角度,来认真分析在普通自升塔式起重机检验过程中,针对检验人员的一些不安全因素,通过对检验系统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来分辨、识别、分析确定检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以利于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警惕性,并对在检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有害因素做到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二、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1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
以上两方面因素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
三、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识别。
(一)、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4类。
1、人的不安全行为:如作业过程中的心理、生理性危害;指挥操作错误、监护失误、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2、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指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电伤害、噪声危害;标志缺陷、爆炸品、致害动植物等。
3、管理缺陷;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等。
4、环境因素如:通道不畅、采光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室内地面滑、作业场地狭窄、恶劣气候等。
(二)、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人、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
a)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
b)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三)、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7类:
1.生产性粉尘、
2.毒物、
3.噪声与振动、
4.高温、
5.低温、
6.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7.其他有害因素等。
四、特种设备起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起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起重机械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1)翻倒或坠落:由于基础不牢、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等原因造成。
1 前言
油库事故风险是指油库现存的或潜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发展成为事故,事故风险通常被描述未来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就是说它总涉及不可能性和不能肯定的事件,在油库的运行过程中,正是由于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人们在从事运行的同时承受着一定的事故风险,因此,在油库的安全管理中,应查找油库潜在的危险因素及管理薄弱环节,控制和消除油库在储、运、加注和技术保障各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对这些不安全因素的风险进行准确的分析、评价,以便采取预防性控制措施,减少风险,使其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在任何工业活动中都可能发生事故,对于油库也一样,油库过程中存在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质,在各项作业和生产经营过程,由于自然或人为、技术等原因,可能需要处理一些紧急情况或发生意外事件,如果事前没有相应的处置方案,就会手忙脚乱、仓促应对,极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而且这些事故一旦往往造成重大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环。因此,对于油库应该建立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以便在发生事故时及时组织有效的救援行动,使救援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控制事故规模、避免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2 研究进展
雍岐东,钱利民,徐守彬将风险分析理念引入到油库的安全管理中,将油库的各类风险分成固定风险和可变风险两大类,其中固定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不变的风险,如油库固定设施、设备在某个季节内较其他因素而言变动较小;而可变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变化较大的风险,如油库作业中人员活动的频繁程度、暴露时间的长短等对风险影响较大。
在可变风险分析方面张培春,崔存梅从人自身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及环境等外在因素,分析了人为差错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全面提高人状态的可靠性,把人为差错减到最少,降低油库的安全风险;刘奇韬、穆鑫对油库作业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油库技术规范和安全管理制度,对油库各个作业环节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测算,最后提出事故征兆苗头出现后的应急处置对策;李斌业、肖道平、张声林认为石油库作业风险分析必须把握好的三个方面:一是全面分析石油库作业的系统构成;二是建立健全作业风险分析机制;三是对作业风险进行正确评估和制定安全措施;仲伟瑞采用事故树方法对油库作业进行评估,该方法通过构造油库作业事件树,定量计算各后果事件的发生概率,并结合后果事件的严重程度确定风险指数、科学划分风险等级、相应风险警报,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3 存在问题
在油库风险分析和应急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在油库罐区火灾的池火灾后果分析方面,常用的世界银行国际信贷公司编写的《工业污染事故评价技术手册》中,由于把整个火焰简化圆柱体,而火焰长度的计算公式是根据木垛试验的计算上推导出来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偏高;
(2)现有油库风险分析方法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虽然有一些半定量或定量分析方法,但由于计算过程复杂、由于需要的参数过多等原因,不能在企业中推广使用;
(3)在油库风险分析方面,缺乏基础设施、设备可靠性的基础数据支撑;
(4)国内不少油库企业所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存在内容不完整、可操作性差等问题,缺少实际演练过程。
4 油库风险分类
油库风险的类型,一方面可以根据风险导致的原因来分类,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事故后果的类型来分类。
1、根据油库风险原因对风险进行分类
1)油库建筑物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来自油库项目的选择以及平面布置,属于固有风险。
2)油库设备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来自油库的贮罐、油泵以及装卸油等油库设备,既有固有风险的内容,又有可变风险的内容。
3)油库作业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来自油库的各种作业,属于可变风险。
2、根据油库事故后果对风险进行分类
一般而言,在油库管理工作过程中,导致事故形成的主要模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
1)危险因素受管理缺陷激发导致事故发生。例如:操作过程中开错阀门造成混油、跑油事故,明流加油造成静电着火事故等。
2)危险因素受外界因素激发导致事故发生。例如:油库受到山洪暴发、台风、森林火灾等自然因素影响所造成的事故。
3)危险因素受上次事故(一次事故)激发导致此次事故(二次事故)。例如:二次事故发生是因油罐区一次事故后安全设施维护不善(如防火堤),导致一个罐着火而引起其它罐着火事故等。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设备事故的区分与处理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机动设备事故的处理。
2 设备事故的划分
2.1设备事故划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三大类。固定资产原值五万元以下的设备不设重大事故,固定资产原值十万元以下的不设特大设备事故。
2.2 设备事故划分标准:
序号
事 故 情 况
特 大 事 故
重 大 事 故
一 般 事 故
1
造成停工损失 供电中断造成全厂停产一天以上或车间停产三天以上
造成全厂停电30分钟以上
造成全厂(或车间)停电10-30分钟
2
修理费用
修理费用达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40%以上
修复费用达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20-40%
修复费用达设备固定资产原值的10-20%
设备事故停修时间:指事故发生后修复投产为止时间。
设备事故的损失:仅计修理工时费,修理材料和备件费用。
设备事故的修复费用:是指修理材料和备件费用。
3 设备事故的分类
3.1 责任事故:由于操作者违反操作规程或粗心大意,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停车,以及维护保养不好,检修不良等原因造成的事故。
3.2 质量事故:由于设备原设计,安装不良所造成的事故。
3.3 自然事故:由于自然原因如雷击、洪水所造成的非人力所能抗拒和消除者。
3.4 其他事故:凡不属上述三类事故的事故。
4 设备事故的处理
4.1 发生设备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设备运行,以防止事故扩大,保持现场,并及时报告班长、维修人员、车间领导会同设备处、生产部共同检查分析事故原因,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并应迅速抢修,恢复生产,如遇无法控制的易燃、易爆、剧毒等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安全保卫部门发出警报,并采取正确措施。
4.2 事故责任者必须如实反映情况,不得隐瞒或制造假象,对事故的处理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机械加工企业创造的社会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部分。机械加工行业属于国家的基础产业,是构成我国工业化基础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为国民生产提供基础的物质保障,还为国民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机械工业是否健康稳定的发展,影响着和其关联的产业的发展。只有发展机械加工业自动化技术,才能使机械加工行业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目标。
1 机械加工工艺的生产特征
机械加工指的是机械加工企业为了获得半成品或者工件,利用机械加工设备和工艺,去除多余原材料的加工过程。而随后进行的成型工艺指的是利用锻压、焊接等手段来获取产品的加工方法。机械加工具有的生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工种种类繁多
根据加工项目和工艺的不同对机械加工工艺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车工、铣工、锻工、磨工、镗工、钻工等,不同的工种在进行加工操作时所面临的危险因素是不一样的。并且不同的企业的规模和类型对机械加工工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随着机械加工工艺的科技创新,一些新的加工手段不断涌现,例如电解加工、特种加工、超声加工和激光加工等。
1.2 加工范围广泛
机械加工的加工范围在不断扩大,从形状上包含了常见的块状、条状、锥状等,还包括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从加工对象的材质选择上也越来越宽泛,比较常见的是各种金属和合金,同时还包括非金属的加工材料,例如木料和塑料等。
不同的工种和不同的加工对象需要利用不同的工艺设备进行生产,很多情况都需要人去进行操作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在生产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也不尽相同。
2 安全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安全管理的内涵指的是在人们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遵循客观的生产规律,采用科学的生产活动方式,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制定相应的控制、组织、协调等措施,实现规避风险和事故的有计划的活动总称。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安全管理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要对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对职业病的预防,采取一系列的科学的保护措施,保障工人远离由于职业因素导致的人身安全事故等。同时,机械加工中的安全管理可以保障机械加工企业的设备和财产的安全,保障工人工作环境的安全,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只有安全管理到位,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3 机械加工工艺中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
根据我国制定的造成企业职工出现伤亡事故的分类条例中,依据不同的因素分成了20类。当中和机械加工有关的职工伤害事故被统一叫做机械伤害事故。虽然在条例中的分类非常详细,但是并没有对由于机械加工引发的伤害事故进行更详细的分类。根据当前和机械加工行业有关的职工伤害事故的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所统计到的伤害事故同样没有进行伤害性质的划分。由于没有对机械加工中造成的职工伤害事故进行分类,直接影响了伤害事故的防治措施的缺失,伤害事故总是重复发生。为了减少或降低机械加工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类,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手段。
为了深入研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不同加工工艺所隐含的危险因素,笔者对最近几年机械加工业中出现的机械伤害事故进行了详细而充分的分析,调查资料表明,在收集的1000起机械伤害事故只能够,一共导致职工死亡人数为40人,轻伤人数为18人,重伤人数为995人,其中重伤人数占到总的伤亡人数的90%以上。为了研究方便,对事故按照不同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分类,由此得出不同的加工工艺出现事故在总事故数量中所占的不同比重,为下一步控制危险因素提供数据支持。
3.1 车工和镗工生产操作中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
根据车工和镗工在机械加工工艺中的操作特点,应当注重对以下三个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第一,在工件和夹具上安装防护设施,例如卡盘、花盘等。第二,在光杆和丝杠上设置防护设备。第三,在皮带轮和挂轮上安装防护设施。
3.2 在切削过程中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
带状切屑根据其特点,可以尝试利用断屑槽把带状切屑折断,也可以用断屑器把带状切屑做成节状,从而降低其危险因素,降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率。针对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飞溅的切屑,可以加设防护板或是防护罩,遮挡崩碎的切屑。此外,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切屑,要利用正确的安全工具及时清理,避免由于切屑堆积引发的安全事故。加强对操作工人的安全教育,必须按照规范的安全准则穿戴安全护具,工作中要集中精力,按照规程操作。同时,企业要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检修,防止由于设备老化引起的安全事故。
3.3 在铣工操作中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
铣工操作中容易出现事故的部位集中在机床的旋转区域,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个是没有安装必要的防护设施;另一个是缺乏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还有一个是刀具应用不当,夹具安装结构混乱等。针对这些引发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第一,提高操作工人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第二,增设和完善铣刀刀罩等防护手段等。
4 结语
鉴于机械加工工艺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等特点,出现机械伤害事故的几率大的特点,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要提高防护措施,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及时对加工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维护,强调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进行生产活动,加强对危险因素高的设备部位进行重点防护,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松华.机械加工工艺中危险因素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8):18.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包括对电力供应的依赖程度更强,对电力的需求越大,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厂与电网将彻底分离,并且在日后条件成熟时,将继续剥离电网公司的配、供电资产,最终在发、配、供电领域引入自由竞争,而输电领域则仍保持国家的自然垄断性质。电厂和电网分离后,未来电源规划(新增发电容量和旧机组的退役)很可能是发电公司的内部决策,以电厂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因此,新的机组(或电厂)的类型、位置、容量、投运时间,以及旧机组和旧电厂的退役或停运等情况基本上由发电公司自行确定,并且这些信息往往不能提前在市场中公布,这对电力规划来说增加了不确定的因素。电力市场中的电网规划同样将面临很多的市场不确定因素,如电源规划、负荷变化、系统潮流变化等未知情况。
二、电力企业发展现状
电力作为现代社会一种特殊的产品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电力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之后进入了一个急需完善的阶段,电力企业每年的安全生产事故并没有随着电力需求增长和电网的发展而有所减少,相反在有些年份电力事故还呈现增长的势头。电力事故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1)一般电网事故按技术分类情况:一般电网事故的技术分类可分为接地短路(外力破坏、对地放电)、继电保护(保护误动、保护拒动、二次回路故障等)和雷击是构成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技术原因。(2)一般电网事故按责任分类可分为:自然灾害(雷击、雾闪、覆冰舞动等)、人员责任(运行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外力破坏和制造质量依次是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责任原因。本文从电力技术的应用与电力技术的发展和电力安全制度建设两方面论述保证电网安全两个重要方面。
三、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及趋势
根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和配套文件精神,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要打破两个垄断,一是发、输、配一体的行业垄断,二是“一省一公司”的区域垄断;实行三个分开,一是“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二是“主辅分开、消除关联关系”,三是“输配分开、竞争供电”。在全国组建若干个独立发电公司、若干个独立输电公司和众多的独立配电公司,电网企业的“三产”和多种经营企业参加发电企业的重组或交由地方管理。构建一个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电力市场体系。
今后的趋势应是:完善监管体系,健全技术支持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为核心,统一开放、多区域、多层次、多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电力市场体系,为用户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商品和优质服务。框架模式是----调度中立;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输电共管,集散服务;输配分开,竞争供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和调动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使用洁净电技术、节能降耗和节约型合理用电的积极性。
加强电网技术投资,提高电网技术含量;加强对电网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电力人的专业素质
每年的电网事故中因技术原因造成的电网事故以华中电网络2001-2003年的149次电网事故统计为例,因继电保护问题造成的电网事故占电网事故将近3成:按技术分类属继电保护因素的共39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26.17%,是造成或扩大为电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继电保护技术分类可以看出,保护误动、误碰误动、保护拒动和二次回路故障是造成或扩大成电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39次继电保护技术分类中,保护误动共19次,占48%,居各类技术原因之首;其次是误碰误动共8次,占21%。
对39次继电保护问题进行责任分析,由于制造质量不佳共15次,占38%;继保人员6次,占15.3%;其他人员责任(运行、试验、检修、调试、管理等)共11次,占28.2%。继保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两者合计共17次,占43.59%。保护误(拒)动和人员责任是继电保护造成或扩大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原因;对70次线路故障按技术分类,由于自然灾害(恶劣天气、雷击、污闪、雾闪等)引发的线路故障共30次,占线路故障的42.86%;由于外力破坏造成的输电线路外力短路共21次,占线路故障的30%;由于维护处理不当(维护不当、处理不当、树障、巡视不到位等)造成的故障共11次,占线路故障的16%。线路故障按电压等级分布,220kV线路15次,占21.4%;110kV线路52次,占74.28%;35kV及以下线路3次,占4.28%。由上述统计数据显示要在技术和电力设备两方面去遏制电网事故的发生:1.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资金投入,优化完善电网结构,加快电网结构调整,提高电网技术装备水平。高可靠性的电气设备能有效的减少因雷击、污闪、保护误动、一次设备缺陷等原因引发的电网事故。2.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和技术监督:①加强继电保护装置入网管理、整定计算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把继电保护“五查”工作作为强化继电保护管理和技术监督的常态机制。②严格执行二次设备与装置的定期检验、检测、试验标准,重点做好母差、主变、失灵等重要保护的检验工作,严格质量验收标准;重视二次回路管理;严格整组试验和带负荷检查等项目的检验,确保回路接线正确,装置动作可靠,防止一次设备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拒动和误动,扩大事故。③提高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严防继电保护人员“三误”事故发生;加强对设备的投资力度是保证电网安全的最基础条件,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
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电力事业带来了较好的发展空间,也成为电力企业抢占细分市场领域、扩大业务范围的重要契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农网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值得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 农网事故成因分析
因电网事故的按原因分类分析,质量不良(设备选型、检修质量)、外力破坏、恶劣天气、人员责任(误碰、巡视不到位等)是造成电网事故的主要技术原因。另外占20%比例的其它原因中,绝大部分是设备故障后不能查到造成事故主要原因的部分。制造质量(设备质量、检修质量)、外力破坏、自然灾害(雷击、雾闪、覆冰等)、人员责任依次是造成青县电网事故的主要责任原因。占21%的其它部分仍然主要是不能确定责任的部分。线路事故是电网事故的主要部分,这主要是因为与变电站相对封闭、设备集中相比,线路部分全部开放,分布范围广,大大增加了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接地短路(设备接地、绝缘子闪络放电等)是电网事故技术原因的主要构成部分。占20%的其它部分中有相当部分是线路开关故障跳闸后重合成功,没有发现设备故障点的部分。
2 农网事故特点分析
在2000-2011年我县电网发生的126次事故当中,按电压等级分类,35KV线路15次,10KV线路83次,其余为变电设备故障。通过统计分析,农网事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性。每年4月份开始,我县电网进入大负荷供电期,输变电设备多重载运行,加上天气变化明显,雷电、小雨、大风、大雾、高温等天象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设备发生事故的几率,所以在每年5-9月是电网事故发生相对集中的时间段。
(2)线路事故占具相当大的比重。在2005-2013年青县电网发生的126次电网事故当中,因线路故障而发生的事故98次,占全县事故总数的77.8%,是电网事故的主要构成因素。农网改造中因设计标准低、供电半径大等多种原因,当外部运行环境稍有变化,接地、跳闸等事故频繁发生。
(3)由于电力设施人为破坏、现场管理不到位、人员误操作等原因造成的事故不容忽视。通过对电网事故的责任分类分析,由于电力设施人为破坏,及人员责任造成的电网事故占到了26%,也是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随着电网管理的不断规范,现场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电网规模迅速扩大,且由于基建现场较多,110KV站管理职责模糊,35KV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多种原因, 因电力设施人为破坏、现场管理不到位、人员误操作等原因造成电网事故的几率非常大,加强现场管理仍是电网安全管理的重点。
(4)隐性缺陷对电网安全危协很大。在全网的电网事故当中,有约1/5的事故不能查找出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及事故责任,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危协。
3 防范电网事故的应对措施
(1)在青县电网事故的高发时期,各调度、运行、检修单位要做好电网事故的应急预案,加强反事故措施的执行力度,特别要密切监视重载设备、事故频发设备的运行状况,从电网上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电网减负荷事故的发生。
(2)做好输电设备的运行管理,重点要做好输电线路运行维护、防污闪工作,加强输电线路巡视检查;对于重负荷及事故多发线路要进行“特巡”工作;输电线路的检修及试验工作要保证质量;对于高危线路要展开专项综合治理,彻底改善线路的内部运行环境,提高输电线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对于电力设施人为破坏事件逐年增加的严峻形势,要做好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需要地方政府及公安部门的积极配合,严厉打击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保电、护电的意识,减少施工误碰、车辆撞杆等人为破坏事故的发生。
(4)加大电网建设资金的投入,同时做好电网规划工作,完善电网结构,优化电网配置,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同时督促、监督各用户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消除设备隐患缺陷,避免因设备检修维护不到位而造成的电网损失。
(5)提高运行人员水平。各级运行人员的素质,包括技术和管理水平、工作作风、处理事故临战反应能力等是电网设备及电力系统能否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配备相应的培训设备,加强培训,不断提高运行人员的水平,是电力系统安全的有力保证。
综上所述,我国的电力事业是我国的基础性设施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我国的农村地区所占据的面积比较大,辐射范围较广,农网事故时有发生。基于此,要想保证农网的安全运行,就要对农网进行反事故措施的应用。希望本文的简要分析和探讨可以给相关电力工作者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杨长勇,梁洁.华中电网事故分析及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05(02).
[2] 刘轶.基于10kV及低压农网线路的常见事故及其防范对策的研究[J].通讯世界,2014(22).
[3] 张进贵.10KV农网线路的常见事故及其防范措施[J].广东科技,2007(07).
中图分类号:TM131.6
前 言
近年来一些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频频袭击电网,跳闸事故也频频出现,电网在这些恶劣因素面前也显得很脆弱。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把握好运行工作中的安全关,一旦发生故障,轻者影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及设备损坏,重则导致电力系统振荡或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对企业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保证变电的安全运行。
变电的安全运行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操作和事故处理,前者很大程度取决于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而后者则由于事故的突发性及不可预见性给运行人员带来相当大的考验。因此正确并快速处理变电设备事故是控制事故扩大和减少危害的基本措施,因此,作为电网安全运行的守护神,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必须有过硬的素质与技能,才能从容应对突发事故,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电网运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如何提高运行人员快速处理事故的能力进行几点浅要的阐述:
1 提高对安全事故危险点的认识
(1)运行人员应该认识到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是使安全工作的重点更突出、更有效。可使运行人员在工作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减轻精神压力和工作的盲目性,增加工作的安全性。(2)找准危险点、控制事故的发生、保证工作全过程的安全是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目的。其关键是让使用者掌握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方法对危险因素的动态控制。(3)危险点分析与控制不仅是现场工作人员的事,只有做到多层次分级控制,才能抓住不同层面、不同时期的安全工作重点,安全工作才能真正抓到点子上。
2 变电运行易发事故的危险点
变电运行事故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两类:人员操作事故和设备事故。(1)按时间段来分析。高温、高负荷阶段就容易发生设备事故;雷雨、梅雨期间绝缘闪络就比较频繁;一天中在有操作、巡视维护、设备验收时就有可能发生人员的疏漏错误等。(2)按工作内容分类分析。变电站的经常性工作有交接班、倒闸操作、设备验收、巡视检查设备维护等。根据统计分析,运行人员比较容易发生的责任事故主要是误操作,因而重点对运行人员进行操作填写、规范操作步骤和处理异常的培训要求运行人员在操作前思考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异常情况,并认真制定防范措施,并写在事故及异常处理预案中,作为操作提示。(3)按人员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分析。如对比较熟悉的设备进行操作、验收、检查、维护就得心应手;对比较生疏的设备进行操作、验收、检查就容易出差错。(4)设备事故。以变压器和母线操作为例:变压器一是切合空载变压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过电压,危及变压器绝缘;二是变压器空载电压升高,使变压器绝缘遭受损坏。母线操作一是可能发生的带负荷拉刀闸事故;二是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切换错误引起的误动;三是向空载母线充电时电感式电压互感器与开关断口电容形成的串联谐振。
3 变电运行事故处理对策
3.1 落实规章制度,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思想培训教育,用黑板报、安全标语、事故教育录像、事故快报、安全简报等手段和安全活动、安全形势分析讨论会、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罚机制,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通过量化、细化,使各项工作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个岗位都有一套完备的责任制和奖罚细则,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激发运行人员安全工作责任心。组织培训班,加强员工技术培训,定期开展技术讲座和规程学习,使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职责范围内的设备现场布置系统连接、结构原理、性能作用、操作程序并具备设备的简单维护、保养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
3.2 培养良好的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
根据变电运行实际工作的经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应以个人主动提高为主,善于吸取教训、加强个人修养。变电运行人员要认真贯彻运行管理制度,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处理各种电气事故的能力,缩短处理事故的时间并确保变电设备安全运行,认真执行各种规程制度,控制工作中的危险点,避免事故的发生。变电事故往往是突发性的,而且伴随着事故常有许多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出现,如保护拒动、开关拒动、直流消失、所用电源消失等。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变电运行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特别是主岗位人员、值班负责人。如果我们缺乏良好的事故应变及处理能力,就极有可能在处理中发生误判断、误指挥、误操作,造成事故的扩大,或由于慌乱而走错间隔,造成误操作;以及延误事故处理的最佳时机,甚至给事故后的检验带来极大的困难等。
3.3 熟练掌握相关规程,正确处理各类事故
一般情况下,变电运行人员在处理各类事故时均按调度规程、变电运行规程、现场运行规程、事故处理预案及相关的事故处理、汇报程序,同时及时与调度及有关上级部门取得联系,反映所发生的事故情况、原因及运行方式的变化情况,在值班调度员的正确指挥下进行事故处理。并通过对规程的不断学习,使运行人员熟悉各种方式下事故处理的原则、规范和汇报程序,确保事故处理的正确性,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3.4 加强对运行设备的巡视、检查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