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11:17: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会实践分析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为开好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局党工委充分发扬民主,拓宽建言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扎实做好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向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各有关部门、各作风行风建设监督员发函征求意见,向各基层单位征求意见,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类意见建议汇总梳理为78条,包含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均衡发展、打造品牌亮点等多个方面。
2、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局党工委委员本着“以人为善,坦诚相待,沟通思想,增进团结,找准问题,形成共识”的原则,在局党工委成员之间、局党工委委员与所分管处室和部门的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开展谈心活动。并且做到了“两主动,两结合”。即领导干部主动约党员谈,党员主动约群众谈,将谈心活动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与促进个人提高紧密结合,保证了活动效果。
3、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开展谈心活动的基础上,组织领导干部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并确保发言材料深刻详实。努力做到对单位科学发展现状有一个准确判断,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一个清醒认识,对存在问题的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有一个深入剖析,对推动本单位科学发展有一个清晰思路。
二、深刻剖析,认真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1、深入查找存在问题。局党工委把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作为分析检查阶段重要环节来抓,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6月3日下午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由局党工委书记、局长茅雪鹤同志主持,区委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领导胡秀芳副区长、指导检查组组长、区纪委副书记徐萍和区纪委、区委组织部的有关同志出席了会议,各处室负责人列席会议。
会上,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领导班子对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查找:一是基础建设有待完善,二是队伍建设困难较多,三是热点难点问题仍在,四是民生民本有待落实,五是正面宣传缺乏力度,六是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够。
2、深刻剖析问题根源。会上,面对问题分析原因,大家认为,我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在于:一是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理解不够全面深刻;二是谋求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三是对“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贯彻不到位;四是统筹兼顾的方法运用不够成熟;五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作风不够扎实。
3、全面提出改进措施。会议还结合社会事业工作实际情况,提出了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措施:一是加强班子建设,形成强大合力;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廉洁队伍;三是加大改革力度,激发事业活力;四是积极加强沟通,寻求各方支持;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副区长胡秀芳同志充分肯定社会事业局民主生活会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征求意见广泛深入,整改意见贴近实际。同时也对社会事业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全体成员的理论水平;二是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履职能力;三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紧扣主题,精心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1、严格工作标准。局党工委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北部新城”主题,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把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当作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破解影响社会事业科学发展的难题、提升社会事业科学发展水平的过程。一是严格工作标准。注重突出“两个符合”,即“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本单位实际”;抓住“四个关键”,即“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认真倾听群众意见,把解放思想的要求贯穿到分析评议阶段的全过程,重在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做到“四不过关”,即“问题找得不准不过关,分析不深不透不过关,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没有吸收不过关,整改措施不具体不过关”,确保了分析检查不走过场。
2、反复修改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先后经过局党工委专题民主生活会、机关党员生活会、群众评议等多个环节进行讨论,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研究吸纳,对分析检查报告作了修改完善,使分析检查报告主题突出,言之有物,问题找得准,原因挖得深,目标定的明,提出了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科学发展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为整改落实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
四、严格要求,认真组织报告评议工作
6月9日下午,区社会事业局党工委在508室召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群众评议会,全体局领导、局聘请的16位作风行风建设监督员参加了会议,这16位监督员中有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有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部分企业家代表。会上,先由社会事业局党工委书记、局长茅雪鹤代表局领导班子向与会同志汇报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详细解读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再由各位作风行风监督员进行评议,大家认为,近年来,我区教育、卫生、文体和计生社会事业的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区社会事业局的努力下,学校、卫生院和各村的体育健身设施等硬件建设得到了加强,各条线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群众在教育和医疗服务等方面得到了实惠。会上,有关领导对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如:要坚持科学规划、准确定位、错位发展;要多方呼吁、加强宣传、提高地位;要强化队伍、培养人才、打造品牌。最后,各位作风行风建设监督员还认真填写了《群众评议表》。局党工委还通过其他形式向机关内部、各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发放《群众评议表》,认真组织评议。评议结束后,将评议结果在公示栏内进行公示,并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再次完善。
五、突出实践,确保分析检查不流于形式
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立足社会事业工作实际,着力解决社会事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1、全面启动教育文体和卫生惠民工程。目前,投入均超过4000万元的两项工程三井中心小学和春江中心小学已经竣工并交付使用,计划于9月1日开学,实验中学改扩建工程已经启动,争创省区域现代化区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西夏墅卫生院和罗溪卫生院的易地新建工程已经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装修阶段,8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仪器和25个健身点建设器材已经进入安装阶段,全区教育、卫生和文体硬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与区交警支队配合,开展接送学生车辆整治。继续保持不超载,车辆相关手续齐全并及时验审,2月10日下午,我局与区交警大队在安家小学对全区接送学生车辆驾驶员进行了一次培训,并特别强调了严禁酒后驾车、杜绝超载等。今年6月12日,我们认真吸取了成都公共车燃烧事件中的惨痛教训,根据省公安厅《关于立即组织开展客运车辆安全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的精神,会同区交警大队,重点检查了车辆上灭火器和安全锤的配置情况,重点对校车驾驶员进行了车辆意外事故后快速指挥逃身的培训。
3、开展了“春季学校卫生专项检查”活动。教育与卫生行政部门一起对学校食堂、饮水卫生进行检查,要求各校执行市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和食物中毒预防与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要求各校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的预警、防控工作。分别下拨了孟河中心小学、吕墅小学、汤庄桥中学和汤庄桥小学等学校食堂改造经费71万元。
4、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学校”活动。各学校用张贴宣传标语、发放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6月2日局会同区综治办、公安分局等单位人员对全区30多所中小学进行了检查,并推荐龙虎塘中学、龙虎塘小学、孟河幼儿园3所学校为省级平安校园,推荐薛家中学、安家中学、西夏墅小学、汤庄幼儿园等16所学校为市级平安校园。
济南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现在东西方向发展不平衡,西边落后于东边,本想让大学城为西边增加活力,进而带动西边的发展,而且建立大学成也有利于各学校之间更紧密联系,增加资源共享,因而可以节约总体成本,但通过我们对长清大学城的调查了解,他在这方面做得严重不够,首先一个大学成的规划应该与周围的县镇规划保持一致,不能看上去与周边地区格格不入,甚至严重脱节,我们到长清下车第一眼的印象就是大学成与周围乡镇距离太远,感觉孤零零的。
更严重的是各学校都各自为政,完全不对外人开放,我们进山师直接被门卫拦在外面,说什吗都不让进,最后还是偷偷混进去的。这就是与国外一些高校的差距,国外高校完全对市民开放,校内公共设施例如健身器材、运动场等,在学生放假若紧闭校门就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校园选址
长清大学城的选址是距市中心太远,但这也是它的建造目的,是为了带动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问题就是交通不方便,使大学城变成脱离尘世的孤岛,既不方便同学出去也不方便人们来这参观,所以经济带动作用不是很明显,没有做到与城市的紧密联系和沟通。
校园交通
交通在一个校园形象和校园秩序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校园道路应保证方便的到达学校各个区域,由于现在学校空间范围比较大,因此校园内有骑自行车的,而且随着私家车的普遍,学校内汽车比较多,因此道路应做好人车分道,而且宽度不易过窄,但我们走访长清几个大学时,发现在山师、山轻工等学校道路太宽,有十米左右,与人体尺度太失调,走在那嘛宽的路上特别不舒服,感觉不像是在学校
这可能是像山师面积比较大,所以路挺宽,像山东工艺美院面积小,所以那里的道路相对又有些窄, 所以道路宽度一定要适宜。
停车场问题
在校园里行走,我们随处可见来往的小汽车,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是各个教学楼、办公楼门口停放着许多汽车,还有就是道路两边有画出的停车位,这是大多数学校采用的 。我觉得可以在一些搂的侧背面,以植树或铺设草皮砖的方式设置小型停车场,或在建筑地下设地下停车场,如果不合理规划停车场,在建筑入口处停放太多车辆肯定会是校园景观大打折扣,在比较大的校园里自行车也比较普遍,我看在山东工艺美院里有一个休息的广场好像是大家默认的放自行车的地方,放有好多自行车,而且秩序不好,问题是自行车竟然放广场中间,把坐凳都挡啦,大家无法在这里休息,严重破坏了校园景观 ,对于自行车停放问题,有的学校如山东轻工业学院做的就很好,在宿舍楼前设置一小块绿地广场来停放自行车,学生用起来很方便 。
校园环境规划
良好的校园环境会影响着大家的心情,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应特别注意环境规划尺度的宜人性,增加环境的舒适感和人性化。
最重要的是生态化,努力扩大绿化植载,营造绿色校园,在这一方面我觉得我们山东建筑大学做的不错,山师老校在林荫路方面做得挺好 ,在参观长清大学城几个老校时,我认为他们的校园环境都没做很细致的规划,像大家爱去的树荫广场、湖边等做的都很粗糙 ,花坛和大型广场建的也都无目的性,尤其是山师大广场很多,与道路区分不明显 ,且广场上空荡荡的几乎没有处理,无修饰元素,让同学都不想在那里,没有一点亲和力,有的学校绿地几乎是让草随便长,完全不加整理修剪。还有一个问题是,长清大学城各学校里坐凳不多,人性化设计不强烈,能让人休息的地方太少。但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从图书馆里出来,有一个二层的走廊 ,在上边看远处校园景色特别舒服,而且走廊一侧的墙上有名人雕塑,并且刻有医学典籍 ,还有许多同学在这里看书,烘托了校园的文化氛围。
做好水景可谓校园增添许多亮丽景色,但长清大学城像山师、中医药等学校,水池处理的很粗糙,不想我们山建大,将亲水性、安全性、景观性结合,岸边提供多种可做性空间,间以大树庇荫,营造亲水空间,并有落水、小瀑布等各种活水,处理手法多样,特别活泼,并结合山地特点,有石阶衔接的高差,形成新颖而独特的空间,一年四季都吸引同学来这休息、交流、读书、思考。
绿色使人感到舒适,调解人的精神系统,可使眼睛减轻和解除疲劳,所以,大面积的校园环境绿化可产生相当大的作用,许多校园里都应增加绿化面积,多植树。
大学城内联系
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的趋势。把握住这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多元化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推出具有创新的统计人才培养模式,保证统计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统计人才的需要,实现学校和社会的双赢。
1. 构建“理论-实践-应用相结合,突出创新能力”的统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统计人才培养模式是统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环境等方面按一定规律有机结合的整体教育教学方式。
统计学多元化人才培养的理念有二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培养学生要具有较好的统计知识体系、专业索质和应用统计知识的能力,把统计学技术运用到工作中。第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为宗旨,确立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兼顾培养统计科学理论研究人才的同时,积极探索复合型、多样性、多层次的统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途径。
在统计多元人才培养的理念指导下制定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顶层设计,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提出夯实专业基础、拓宽知识口径、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明确专业定位:立足宽专业、厚基础,依托财经院校优势体现三个特色:一是重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统计定量分析方法特别要与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现代计算软件的应用结合起来。三是突出“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并举,知能品德兼修”。实现强基础、重实践、尊个性、重品德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2. 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统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的改革
2.1理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分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构建由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和通识课组成的新课程体系,并通过“精中间、延两边”,增加交叉学科课程,优化课程体系。
重组课程内容,强调提炼课程基础性内容和方法,形成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基本知识部分;深化及延伸内容采用以点带面方式,以典型实例分析及专题讲解方式进行。拓展内容由学生在参考相关材料基础上以讨论或分析报告方式完成。
2.2实践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 建立以基本技能为主线,典型案例为载体的实践课程体系。重组实验内容,选择实用流行的SPSS、Excel统计软件,形成以严谨的课堂训练为主的基本训练部分;改革训练内容,引入最新的统计软件、操作方式和一些科研成果。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层次。
一是以课内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实验。包括两个方面的实验:统计学、运筹学、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SAS分析软件和数据挖掘等课程的课内实验,这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统计软件和其它应用软件的能力;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常用工具软件等课内实验,这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是单独开设的综合性实验。包括抽样调查实践、市场调研实践、学年论文、统计软件应用与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这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统计方法、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是社会实践教学。重点推行“三个结合”的办法,即“社会实践与当地政府部门统计工作相结合”、“社会实践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我们可以自选项目,有条件的情况下,也要承担社会各单位的委托项目。
3. 统计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3.1设置课内特殊训练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专业基本素养的训练。理论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统计指标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统计科学素养。
无标准答案问题的研讨。使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科学创新思维。
综合实验及相关综合训练。专门开设《社会经济调查实务》和《数学建模》课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沿着统计“调查方案制定,数据采集,数据库建立,数据录入、数据整理,撰写分析报告或类似的路径进行综合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一个真实的《XX调查分析报告》,《XX模型应用》。建立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评比两项大赛制度。
3.2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创新训练
课外社会实践我们重点推行“三个结合”的办法。就是学生社会实践“与当地政府统计部门工作相结合;与国家组织的各项普查和重点调查工作相结合;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
3.2.1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大型普查等工作。国家大型普查工作基本上每三年有一次,统计专业学生有很多机会参加。
3.2.2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加强统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文献、讨论、数据采集,资料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2.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使教育模式发生重大转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双语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倡导“多元并重”和“互动教学”。
参考文献:
[1] 马敏娜.统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统计教育(北京),2007,(5).
第一,调查方案设计:计划4学时;选择调研主题,制定调查方案。
第二,调查问卷设计:计划8学时;按照指定选题,设计问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问卷修订;问卷设计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团队,以5至7人一组)完成,然后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到达熟练设计不同问卷的实践教学目的。
第三,调查方法:计划14课时。其主要内容分别为:
(1)网络调查。在“调研100”“、调研中国”、问卷星等网站,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网络调查问卷,并实验注册、答卷、解析和数据编译等工作。
(2)CATI电访调查实验。在统计学重点实验室完成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的使用,试访问,并通过抽样框的使用,掌握电话调查的访问技巧,达到调查方案对该方法选择的要求。
(3)小组座谈法。主要通过“模拟焦点群组访谈”实验,锻炼学生主持会议、协调沟通和整理定性资料的能力。
第四,数据整理和分析:计划10课时。其主要内容分别为:
(1)问卷数据编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问卷和问题编码,将问卷信息转化为定量数据的技能,掌握市场调查的数据整理技术。
(2)问卷信息甄别和数据审核,保证问卷数据质量。
(3)掌握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等基本数据分析方法和统计制图方法。
(4)掌握统计分析写作的要求,完成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对于不同专业学生而言,实践教学课时数和教学内容安排不同。职业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课时数约占总课时数(72课时)的30%~50%,即为22~36课时。从教学内容看,以36课时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精选,电子商务、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班级校内实验室教学,则重在选用电话调查法、网络调查法、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活动。从教学改革和创新上看,该课程通常以5至7名学生组建学习团队的方式,贯穿于本学期各章节的课程学习和作业要求之中,以学习团队为单位提交调研分析报告(附设计方案、问卷)作为平时考核的计分依据。
如果仅开展课堂实践教学,则仍可能存在诸如学生参与现场调查的组织与管理活动较少,现场协调控制能力的培养相对弱化,数据、报告接受社会检验的较少,应用能力弱等不足。为此,有必要把对上述能力的培养放置一部分在课堂之外,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本文策划依托电子商务实训室和当地商务局搭建的校政企合作平台,以加入本地电子商务协会的方式,补充、推动和丰富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化学习和参与实践,从而达到培养目的。
2学生课外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要求
在课程教学伊始,笔者对学生提出“555”的要求,即:至少阅读5本与本课程相关的书籍,关注5种专业性杂志期刊,撰写5篇读书笔记。对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要求,综合概述为“多看、多练、多写”。多看,就是要求学生多阅读与本课程相关的书籍、杂志和相关专业网站,通过间接学习积累实践经验,从理论上了解如何开展方案设计、问卷设计,掌握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和基本分析方法。当前,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方法多样,要善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益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时下流行的网络检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的多种方案,思索、比较、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方案。多练,就是要求学生有机会多加练习,积极投身于模拟实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通常的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类:一是竞赛类活动,如校园技能节中开展的“网店设计”大赛、调查大赛、ERP沙盘竞赛、各类社会组织面向职业类学生举办的一些赛事,是学生们练兵和加强团队合作的好机会。二是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暑期的顶岗实习(特别针对中国移动10086呼叫班的学生)活动等,是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好时机。笔者所在学院的学生地域来源分布主要在江苏淮安各地,有很好的条件参与本地的调查,尤其是面向基层的调查;加之,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就围绕着一定主题而开展的,因此,事前做好调查项目规划,一举两得,参与社会实践的成效将会更加显著。三是个人或团队自选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或基于专业兴趣,或有创业需求,或打算提前介入特定行业(职业)、或完成课程而主动选择的社会实践。这些锻炼不是模拟,而是实战,因此,参加这类锻炼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学生尽量减少犯错,最大限度地展现和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锻炼效果比较明显。多写,就是要求学生善于激发写作动机,创造更多的练笔机会。读书笔记、调查方案、调查分析报告、竞赛作品、热点征文、活动方案规划、新闻报道等都是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主动参与的各种练习写作的机会。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教材上三言两语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出来的,而是通过个人的积极参与、修改、补充、完善之后,在获得需求方的评价(否定或认可)之后慢慢积累起来的能力。
3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关系的处理
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非常积极,有时不惜放弃一些课堂教学时间;有的学生仅仅局限于课程学习,记忆几个基本概念,学习和实践的收获有限。为此,要求学生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关系。
(1)根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如喜欢的行业或职业、将来有条件打算介入的领域等),进一步明确该课程学习目标,充分利用好课堂学习时间。如:想进入营销行业、电子商务行业、会计行业等,首要应具备一定的基础专业知识,要让学生明白在校的主要任务是以学为主,课堂教学时间是专业所要求的时间和知识内容,是将来入行之本。要结合课程教学课内外安排为自己拟定切合实际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计划,并灵活实施。
(2)分清各阶段计划完成项目的主次,把握阶段的重难点。在面对实践工作或学习任务时,既要学会兼顾全面,同时也要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合理调度,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期间学生如果频繁陷入兼职的繁杂事务之中或以实践之名忽视课堂学习,长期以来,会导致缺乏理论知识,这样的学习终将得不偿失。那么,在什么时间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较适宜呢?大赛类实践通常不受时间影响。鼓励和要求学生把社会实践安排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或学习之余的空余时间,充分把握好在校学习的时间,而且撰写实践规划,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地,以时间换空间,例如电话营销本身就是一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方式。
统计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内容比较宽泛,课程设置横跨数学、计算机、经济、等多个学科,使得统计技术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许多客观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常听到学生反映统计技术是枯燥难懂不易学的课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到教学效果,使得教学工作不能达到或不能完全达到教育部高职高专培养实用性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下面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际经验对高职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统计技术教学改革作以下探讨。
一、统计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目前统计技术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的还不够,而且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这种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下,学生或许学会了怎样计算平均指标、抽样误差等,但这对提高学生的统计实际应用能力极为不利,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足:学生没有认识到统计技术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在现代社会许多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也就在所难免。
3、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只是方法介绍、不重视统计技术的应用。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4、相关教学设备配备不足:由于许多原因,教学资源的有限,很多学校统计技术课程不能安排上机,这就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些学校对于统计技术的教学软件支持不足,仅仅有EXCEL,而缺乏更加专业的软件,比如SAS等。
5、考试形式过于单一:目前统计技术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统计技术教学改革
1、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技能的一切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在教学内容和教材既定的情况下,如果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教学质量必定得不到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属于灌输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学生单向被动接受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配合,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改革密切配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与学并重。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各专业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1)案例式教学。即通过预先设计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达到开发学生智能的目的。我们知道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过程,反过来它又指导统计工作。统计技术中有许多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实际案例,比如在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抽样推断教学中都有许多可以选择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可以精心选择与该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许多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动式教学。统计技术教学过程中绝不能教师一言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师生互动、同学互动方式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式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情境,相互交流,这不仅是一种师生交流活动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感情精神交流。例如在讲授统计调查章节时,可让学生设计与他们自身密切关联的某个社会经济现象的调查问卷或则调查方案,让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可以更好掌握了统计的相关知识。
4)项目式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来自于实际部门的需要研究解决的科研课题、调研项目、方案设计等作为教学与科研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项目研究或设计的全过程,并提交研究报告或课题成果。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此外,在统计技术教学过程中,还可采用实物教学法、演示式教学、现场教学法、实地调查法等教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统计技术课程中公式多、计算多,对于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的财经管理类的学生来说,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告诉学生,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体会统计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统计思维。
3、在教学中安排社会实践
在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学的同时,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素质培养的统一。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如可组织学生针对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就业问题、学习方面、消费情况等展开调查,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或体会的形成,全部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不但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
4、改革课程考试方式
课程考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测量和评定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学校是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课程考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统计学知识的学习状况更达不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效果。因此,应重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考试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可参考以下一些考试方式:
1)课程论文。主要是通过撰写论文的形式对学生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作出测评。论文成绩可由老师评定,亦可由学生脱稿陈述和答辩。
2)课题设计。主要是通过考核课题设计报告的设计内容、设计质量等对学生所掌握的课程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课题设计水平作出评价。
3)分析报告。这种考试方式是以学生撰写的综合性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调查分析报告、预测决策分析报告、实证分析报告等为依据,重点考核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专业写作能力。
5.注重教材配套建设。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智能的主要工具。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靠课程体系来支持,而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与大学大纲配套的教材来支持。因而教材建设也是教学整体优化不可忽视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校教师已经完成适合我们学生的统计技术自编教材,从使用效果来看,学生反映比较理想。
6.将课堂教学与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
统计技术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平时应加强对统计上应用广泛的软件的教学,采用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教学手段, 把统计技术教学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处理能力,锻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在现实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处理软件当数Excel软件,在讲授统计数据汇总、平均指标、相关与回归分析等知识时,均可以通过Excel软件来实际操作。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统计技术教学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组织者,注重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塑造,注重其统计应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整体优化,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真正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达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创新启示录》 王健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由于我校的大部分毕业生服务的对象是中小企业,就如何满足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提出从业务技能培养入手的财务管理课程改革:
(一)加强案例教学的比重
案例教学法是财务管理教学中作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真实的企业情景来理解和掌握。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做如下改革:
1.案例内容的撰写
由于目前大多数关于财务管理的案例都是基于大型企业,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点而设置的案例,因此财务管理案例的选择方面,应借助厦门中小企业网站,与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联系,通过实地调查、交流访谈等方式来了解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和基本财务信息,将收集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汇总成教学案例,来保证教学案例的仿真性、时效性以及可操作性。案例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启发式的教学效果,案例分析的内容应让学生有自主思考探索的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提供案例中的解决方案。
2.案例教学的组织
由于案例教学需占用大量的课时,目前我校财务管理课程的学时已缩减为48学时。这需要高效率地进行案例教学的组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提倡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于案例分析中需要的理论知识、案例资料的说明、案例分析的基本要求作为课前预习的内容,案例的完成和讨论以小组团队为基本形式,各小组成员利用课堂外的时间,通过互联网查阅案例问题解决中需要的数据,并以案例分析报告来展示学习成果。在课堂内主要是小组团队间对案例讨论成果的分享,要求每个团队以5分钟PPT演示的形式来演讲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培养学生能以简明清晰的沟通方式阐明自己的观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要求其他小组能对正在演讲的团队提出1-2个问题。最后教师应对本次案例交流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应对本次案例分析运用的理论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对案例讨论中表现进行褒贬分析,肯定有拓展性思考的团队,同时就案例分析中应注意的职业道德,环保理念,社会责任予以强调。
3.案例教学队伍的建立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应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案例教学队伍。改变我校在案例教学以任课教师承担的弊端。案例教学的实施不一定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扩展到实验室或校外企业。若在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建立一支以专业教师、企业界人士和专任教师组成的案例教学团队,将大大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能让学生置身于更为真实的案例中去观察和思考案例中的问题。
(二)完善校内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
1.加大对财务管理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投入
课堂内的案例教学只能解决财务管理基本原理实训的问题,对于财务管理岗位对学生业务技能的要求,需要通过大量的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来满足。在校内实训中,常见的是通过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和仿真企业综合实训。就目前我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校内实训环节,仿真企业综合实训较为适宜。在一个仿真实践环境中亲历企业的工作流程,在其中承担实际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角色,对企业运营中涉及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进行操作,以此培养学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
2.完善校外实践教学条件
借助学校已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可以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允许任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认知实训。完善校企合作的途径,聘请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为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培训地点就设在企业内部,在培训过程中辅之对业务流程的观摩。每次培训结束后,让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会计师和骨干工作人员与学生互相交流,就学习和培训中的问题进行专业的解答。
除此之外,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对相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解,完成有关的社会实践报告。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对实践性强,涉及面又广的财务管理工作,能有一定的认知,并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建立综合的教学评价模式
二、课程背景介绍
目前,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产品的同质化日益严重,市场竞争加剧,服务已成为企业的重要利润源,企业服务营销能力已成为其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服务营销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企业服务战略规划、企业服务流程再造、顾客满意度提升、服务有形展示等等。服务营销已逐渐发展成为市场营销学科的一个新的专业发展方向。开设服务营销课程,可以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服务营销的基本概念、原理、步骤与技术方法,并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逐步应用到工作的实践活动中,从而具有分析服务营销案例及提升企业服务营销水平的实战能力。在今后学生求职的过程中将是非常有帮助的。服务营销课程是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基于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数学、心理学、社会科学之上的学科。服务营销课程主要涉及到市场营销的战略、企业形象、产品、价格、渠道等多个方面,是一门技能性较强、涉及知识多元化的课程,因此,其教学设置也应是多样化的。当今的高等教育,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创新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对服务营销课程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在思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服务营销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将在下文中进行探讨。
三、以科研促教学的教学方法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职能导向的一种永恒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研究为教学提供了智力支持。科学研究带来的新知识,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发展[3]。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进程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在同一进程中也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世界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互动学习的过程。一方面,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或掌握的前沿性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进行创造性思维并踊跃发问,促使教师在新的研究领域驰骋。那么,如何以科研来促进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优化选择教材和参考书
服务营销这门课程,其培养方向和劳动力市场接轨,与当前市场营销的市场主流接轨,与目前热点的科研实践研究方向接轨,最终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生产服务。对于这门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选择既包含营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涵盖了世界范围内服务营销的发展现状,既突出目前服务营销领域的研究热点、先进理论,又勾勒出服务营销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教材及参考资料。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对专业课教学,大多数存在教学内容多与实践时数少的矛盾。在教学环节上,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师的理论传授环节与学生的实训环节结合起来,服务营销课程设置了1/3的课时为实践环节,充分利用了三江商学院实训室进行实践演练,形成了师生互动学习的良好格局。在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删除已过时的内容,增加当前服务营销领域最新的技术和研究热点,让学生了解服务营销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带着需求、有目的地去学习和探索。并且,将科研、实践贯穿到整个服务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服务营销领域的新动态、科研中的核心论点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创新;同时,也可以将科研过程中的难题带进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共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科研方面的能力。科研能促进教师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治学态度来开展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宝贵探索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教师教学突破课堂的限制,为社会服务,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潮流。
四、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科研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是服务营销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关键环节。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的写作是一个进行一线市场调研、收集大量二手文献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提升学生研究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觉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实践的锻炼。在制作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对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的架构、研究现状和研究目的是模糊的,对收集的资料也是不假思索地机械地填充在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中。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没有太强的逻辑性,普遍状况是结构还算完整,但中心不突出,没能很好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结合具体案例针对性地指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归纳提炼自己在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及所要实现的目标,使他们在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得到切实锻炼。这种启发式的指导严格地把守着服务营销市场分析报告的质量关,有效避免了学生照抄照搬或敷衍了事的现象。另外,教师在科研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服务营销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以此推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使学生体验到实践出真知的“真谛”,提高对服务营销方面的兴趣,培养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用活”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二)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水平服务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只是简单的服务理论和营销理论的堆砌,它往往涉及到营销专业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专职教师而言,需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能够将服务营销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多个领域的知识,如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统计学、广告学等融会贯通,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则必须在科研工作中不断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动态,不断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资料,了解服务营销领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这样才能将服务营销领域最新的前沿知识带进课堂。高校专业教学内容虽有其基础性的一面,但其流动性、变异性最强。要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一起站到最前沿,就需要大力开展科学研究。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用科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教学到科研,又从科研到教学,互相推动,形成良性的内循环,长此以往,教师在本领域的科研水平将会大大提高。由此可见,科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底蕴的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64-03
笔者认为合作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开放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支撑学生的思考。(2)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3)参与性。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生通过语言交流、实践操作、质疑探询等过程获得知识。《商法学》教学要让学生达成这目标,重点在合作与研究的运用上。笔者以为这两点的实现,除去在理论上要注意优化《商法学》教学重点外,主要体现在《商法学》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及《商法学》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两方面。
一、合作研究性教学模式下的《商法学》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
《商法学》教学要实现合作研究的目的首先就要研究怎样提供合作的条件。笔者以为,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合作、互动为主导形式,通过自主构建的案例库、现实企业及网络虚拟平台生成动态案例的方式,营造仿真的商法教学环境,实现商法与社会的结合;通过问题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亲历教学、网络虚拟实验教学等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提升学生在真实的商业法律环境中运用商法的能力。
1.《商法学》实践课程的目标。通过由网络虚拟、校内模拟和社会实践构建而成的“案例教学、课程实训、课程实习”《商法学》实验教学体系,实现《商法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契合,使学生在仿真的商事运行法律环境中掌握并运用《商法学》知识,增强商法实践能力。
2.《商法学》教学的总体要求。(1)在实践内容上,以全真案例、网络生成案例为实验教学素材,突破静态预设,强调动态生成。(2)在实践方法上,以“讲、辩、写、练”为主线,通过多主体的交往互动,实现教学环节与专业能力培养的交融。(3)在实践手段上,创设网络虚拟、校内模拟和校外实践的开放性实践,营造仿真场景。
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根据《商法学》实践教学的特点,构建了从虚拟到现实、从模拟到真实、从学校到社会的多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包括:(1)案例教学。是指依托课堂和课程开展的实验教学,包括开展案例研讨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庭审观摩(视频)报告等。(2)课程实训。是指根据《商法学》知识模块安排的综合实验项目,如公司运作模拟综合实践、证券虚拟交易综合实践、公司模拟资本运作综合实践等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律综合运用能力。(3)课程实习。是指走进(近)企业调研,为特定企业量体制定《法律服务体检表》,法律宣传、咨询与服务等,并请写出调研报告。
4.实践课程内容。(1)搭建《商法学》校内模拟实验平台。为了满足《商法学》实验教学的深入,我们课程组力求搭建“案例分析平台、角色模拟训练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商法实务平台”等4个法律模拟实验平台。(2)安排多种《商法学》实验项目。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商法学》模拟演练实验项目。主要包括,商事法律文书写作训练、模拟实习、模拟律师事务所业务承接全过程(企业法律服务)。第二类,主要有企事业法律体检活动及股权转让案件、证券投资案件、保险理赔案件等法律咨询。第三类,主要有社会实务训练,如商业运行法律咨询、商业合同谈判咨询、商事纠纷调解与仲裁等活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学生选取一家企业进行商户法律问题调查与分析。
5.《商法学》实践课程教师指导方法。根据《商法学》课程实践课程教学项目的不同需要与不同特点,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第一,模拟性实验方法。模拟性实验方法是指通过营造仿真的法律环境,以真实案例教学、庭审观摩(视频)、角色扮演、模拟实习等形式,组织学生分组并担任相应的角色,运用法律思维进行合作与对抗,推演法制运行的特定过程。第二,亲历性实验方法。亲历性实验方法是指利用走进企业、商户法律问题调查等形式让学生真实参与部分法律运用过程的实验方式。同时,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商户法律咨询与服务等实践活动。第三,虚拟性实验方法。虚拟性实验是指通过社会提供的网络将法律运行的现实过程移植到计算机网络中,由学生通过网络在线参加到商业运行法律环境中,完成实验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实践课程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商法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从事商事运行的法律环境、条件,增加学生对法律职业活动的感悟能力;通过模拟商事纷纷调解、仲裁与诉讼以及校内外实习实训等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处理商事纠纷案件的司法活动全过程,熟悉法律职业活动的基本特点、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
二、合作研究性教学模式下的《商法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研究性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进行教育观念创新、知识结构创新,而且需要很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是“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作为教师调整以往的教学手段以适应合作研究性教学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
1.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建构教学流程和创新教学方式为路径,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整合教学资源和拓展教学空间为保障,通过几年的反复探索和实践,总结并凝炼出适应《商法学》课程教学要求的以“问题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亲历教学”和“虚拟实验教学”为主要形式的“讲辩写练”的特色教学方式,从而满足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55-02
引言
对于每一位教师,不论是教哪一学科,都意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任何课程的任何环节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和训练着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直接并很大程度地影响教学质量。由于财务岗位在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财务知识对经管专业的大学生来讲也是重要的,而且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都或多或少与财务岗位有关系,有些甚至就是财务分析岗位。因此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自然成了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也成了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各高职院校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开设专门的《财务分析》或《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二是融入《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中的一个单元。
对于第一种途径而言,学生学习的财务分析内容会比较全面、系统。目前浙江的高职院校只有6所学校开设了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阅读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存在着一种不适用的现象,学生一进入企业,让其做财务分析工作,仍然不知如何下手。这主要是因为,上课时学生的训练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和实际要求脱节。对于第二种途径而言,由于多数学校财务管理课程每周只开设4节课,财务分析章节安排的时间较短,而财务分析内容又比较多,因此相关知识只能讲个皮毛,等学生进入企业后,从事会计也好,从事财务咨询也好,对于基本的财务分析报告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分析,无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基本评价,而企业恰恰又需要学生掌握财务分析的技能。
因此,必须将与现有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进行改革,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只通过一、两门课的教学是达不到理想效果的,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必须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研究。
目前国内针对财务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研究较多,关于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不多,即便是关于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也缺乏针对岗位需求进行研究。
二、基于岗位需求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研究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指明了方向。工学结合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这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目前,在教高16号文件的指导下,各个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体系和课程的改革。为了使课程改革更有针对性,必须了解企业相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针对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
财务岗位在企业的重要性及财务知识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都决定了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财务分析能力是指搜集各种财务信息,借以评价单位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并预测未来,提供决策依据的能力。经管类专业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工作岗位的需求。如我院财务会计系各个专业每年都开一次专家指导委员会会议,每次专家都会提到相关岗位对财务分析能力的需求,如会计专业、投资理财专业、信用管理专业及税务专业等。同时也指出学生上岗时财务分析能力的不足,如不懂得基本的财务分析步骤及要点、不能撰写简单的财务分析报告等,因此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就显得迫切而必要。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必须针对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分析能力岗位需求、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和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在当前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势下,很多院校都在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标准建设工作,这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针对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并不存在,鉴于财务分析能力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基于岗位需求的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研究是必然的,更是现实的要求。
三、基于岗位需求设计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他的许多论著里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做,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重心在“学与做”的密切结合上。这实质上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职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取决于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黄炎培先生说:“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模式的前提在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一。”
1.财务分析岗位能力需求。财务分析岗位能力有多种层次,从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大致分三个层次:一是一般的财务人员财务分析能力需求层次;二是财务分析专员能力需求层次;三是财务分析经理能力需求层次。
对于第一种层次,要求具备基本的财务数据分析能力和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对于第二种层次,是真正的财务分析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是很大的,是财务管理层次的会计。要求对财务数据进行评估,观察其变化趋势并了解变动原因,主要有月度分析、季度分析、半年度分析、年度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公司的偿债能力、资金周转情况、盈利情况、成本情况、销售情况、现金流、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情况等;通过期间比较,发现问题和异常,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公司收入、利润实现情况,提出增收合理化建议;负责撰写公司财务分析、财务报告、财务总结、会议资料等;负责建立健全相关业务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和办法;负责相关业务单位费用支出、合同协议的财务审核;参与并指导业务单位的年度和月度预算编制和申报;对公司整体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做出书面报告。
对于第三种层次,财务分析经理需要根据公司要求,建立和完善财务及经营分析体系;协助收集、修订和制定公司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并监督执行;根据汇总的各业务机构及公司会计部门填报的内部报表与管理报表,分析各项报表与比率,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表。
2.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根据财务分析岗位的能力层次,在设计财务分析能力培养内容时,既需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当前需要,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首先,设计让学生大量阅读财务报告的项目,让学生计算报表中的一些合计数等,在计算过程中应用Excel的公式功能进行分析计算,在阅读财务报告和计算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同时分析财务报告中各个数据之间的联系。其次,设计一个让学生大量阅读完整财务分析报告的项目,这些完整的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财务分析的方法等。再次,设计一些与满足企业财务分析岗位实际需要的专项项目,如财务报表项目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向银行贷款时需要提供)、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现金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这些专项项目在设计时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环境,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工作的要求。最后,设计一个财务分析报告撰写的项目和一些拓展项目,如经营分析报告的撰写项目等,财务分析报告撰写必须熟练,对于一些拓展项目可以让学生做简单的了解。
这些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所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要求的层次、学生的专业和毕业以后的去向做出一定的选择。
四、基于岗位需求设计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途径
根据现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探讨财务分析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将原来仅靠课堂和校内实训的培养模式,转为课堂、校内实训、校内竞赛与校外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所设计的培养项目和具体任务。
1.建设仿真的实训环境,采取理论课程边讲边实训的方式。校内仿真实训环境的创造主要是通过布置项目和工作任务时的实际工作环境描述来完成。同时,为更好地完成财务分析的实训,必须改变以前只在教室的黑板上或投影上讲解财务分析的现象,必须通过引导让学生更多的依靠自己进行思考、阅读、计算和总结。
2.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与校外基地签订协议,确定双方的合作关系,派学生到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另一方面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成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的指导老师来校上课,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实习任务。
财务分析是信用评级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都有大量的财务分析数据的计算和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可以通过与信用评级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财务分析业务也可以将这些业务进行一些适当的修改,让学生完成接近真实业务的任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也逐渐体会到职业教育在企业中的作用,一是有助于塑造企业文化,二是可以为培养手脑并用、知识和技能兼备的企业需要的后备人才。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普通教育的一个弱点就是重知识轻技能,我们应提倡“应知,应会”,只“知”不“会”,是不行的。三是职业教育能开创一种创新的环境,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实际上是企业的“树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国外也很强调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但是核心能力的载体是人,是员工。因此,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3.大胆改革考核方式。针对《财务分析》或《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对于参加企业顶岗实习、从事财务分析工作的学生,可以依据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管理,根据企业的评价给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积极组织与财务分析相关的竞赛,实现以赛促训的目的。目前浙江省的财会信息化大赛中涉及到财务分析能力的考核,浙江省“挑战杯”大赛和全国“挑战杯”大赛中的创业计划竞赛中也涉及到财务分析能力的考核,学生如果参加这样的比赛获奖,可以采取根据奖项的等级给予财务分析课程加分等方式,学校自身也可以组织相配套的院级竞赛,并给予课程相应的加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财务分析的兴趣。
通过基于岗位需求的财务分析能力培养教学内容的学习和途径的实施,相信高职经管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分析其他的问题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康碧琼.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7)
2.刘薇.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的功能演进[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9)
3.黄珍.撰写企业内部财务分析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
4.徐相昆.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的局限性及其改进[J].科技和产业,2008(8)
5.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6.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一)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 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历程见表1: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尤其是法学和工商管理类专业已经开始较为广泛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而且,案例教学已经被列入了一些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但是,总体上来说,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案例教学法的要点 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可见,案例教学法实则包括两大要点。一是“特殊的教学材料”――案例(case);二是“特殊技巧”――教学法。
(1)案例。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这项工作则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要求如表2所示:
(2)教学法。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第二大要点,“特殊技巧”――教学法。首先要明确的是: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 “注入式”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而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其中角色分配则又以“学生是参与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特点。其次,以案例为依托的教学技巧则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总结问题、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最后,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能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其他能力,例如,自学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报告的写作能力等都能得以一定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 财务管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涉及了经济管理、金融、证券、会计、税法、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二)信息量大、系统性强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资金运动过程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包含着有机联系的三个基本内容: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使用、资金收入和分配。财务管理内容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三)课程内容与经济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 财务管理所讨论的企业筹资、投资、运营与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基本环节,在实务中,这些财务活动的展开,离不开现实的外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微观环境的影响。
(四)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强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上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因此,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在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提倡基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三、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本科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案例教学,从实施效果上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几个主要问题。如表3所示:
四、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构建
(一)课程设置 虽然如今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案例教学,但做法却不尽相同。大部分高校是采取了在讲授财务管理理论课的同时辅以案例教学的形式,但这种做法会因为受课时限制,而使得案例教学不成系统,从而没能实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笔者认为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做法则更为可取。具体如下:
(1)单设一门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前修课程为财务管理理论课程,并将两门课程开设在同一学期,也最好由同一教师讲授;或是只开设一门课,统称为财务管理,但其中必须明确规定案例分析部分的课时;
(2)建议财务管理理论课时48学时,案例分析课时16课时,可根据条件适当增加案例分析的课时,但案例分析课时最好不能低于16学时,否则只能是草草收场;通常,可以选择筹资、固定资产投资、日常运营以及股利分配等四个案例,每个案例4课时;
(3)建议最好是将理论课和案例分析课同时交叉进行。即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可以将相应的配套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了解案例的相关背景,待完成理论课后即可以进行案例分析课程。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具体环节 通常,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包括三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要想获得上佳的案例教学效果,以上3个操作环节缺一不可。教师和学生课前的积极准备是成功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下一环节――课堂讨论顺利进行的关键前提。而课后学生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理性地对所讨论案例进行思考总结,是引导学生由口头表达上升为文字表达的重要环节。由此,一方面可提高其归纳总结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全面系统地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今后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教师的课后总结则主要是关于此次案例分析的课堂效果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存在哪些不足、下一轮的教学中应如何改进,以及有哪些地方是今后的案例教学中可以继续采纳的等。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环节中的要点
(1)教师选择、设计、布置案例;学生查阅、准备案例。选择、设计案例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第一环节,而且恰当的案例也是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要素。一是选择案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途径来搜集、选择恰当案例。同时,建议财务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应该尽量多的采用国内企业的案例,辅以少量国外知名跨国公司的案例。具体为:已出版的财务管理报刊、书籍和网络资源。一些出版的案例教材、报刊、杂志有时会提供比较完整的案例。此外,上市公司网站或财经网站则会提供更具有时效性的财务管理案例;来自企业的案例。教师还可以从“校企合作”的企业,或是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等企业中搜集财务管理案例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参与社会实践,将在企业中收集的实际财务资料,通过整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鼓励并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案例。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中存在的焦点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收集并编写案例。二是设计案例。选择好案例后,教师要针对课堂讨论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设计。包括:应向学生提出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应如何层层展开、这些问题和哪些财务管理理论联系、案例讨论预期应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讨论等等。此外,还应充分预计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三是布置案例。在选择和设计好案例后,教师需要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就把相应的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并明确告知学生案例分析的时间、要求、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让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并要求和指导学生课后提前查阅和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
(二)丰富案例讨论形式、改进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形式不要总局限于某一种,教师应根据每次的案例内容适当调整。具体包括班级讨论、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同时也能大幅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背景陈述、小组讨论、案例点评等环节,教师都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财务管理案例中的图像、文字、表格、数据等信息快速地传递给学生。
(三)准确把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以上三个程序中,对于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相对来说,教师的准备工作更为重要些,是主体;而之后的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程序中,学生则是绝对的中心。在整个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准确把握也至关重要。一方面,应该是学生参与主体的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切不可过多提示,否则会干扰学生分析的思路,也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也不宜过多地讲授,否则就落入了传统教学的“注入式”模式了。另一方面,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就是旁观者,而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
首先,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轻松的讨论氛围;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其次,教师应把握住学生讨论的动向。当学生的讨论偏题时,教师要巧妙引导到被忽视的关键点;当讨论不够深入时要引导学生视线进人那些尚未深人的关键点;在学生提出棘手的问题导致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当讨论过于激烈导致讨论偏离一方时,教师要控制住局面,将讨论引向正确的方向;最后,教师还必须能及时对学生的讨论做出恰当、准确的点评和总结。如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与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使用的理论知识是否恰当充分等。教师的点评尤其是要和之前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否则案例讨论的结果只能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用于将来的财务工作实践中。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如果采用考试的方式来评判学生成绩的做法并不科学,也不具有操作性。而如果综合考虑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各个环节的表现,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成绩评定,不仅可以大大激起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兴趣,也充分体现出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设计初衷。具体来说,如表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
(1)案例分析的成绩评定取决于学生的课前准备、讨论表现和参与程度及其课后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
(2)在课堂讨论环节,分别赋予了小组表现和个人表现一定的权重,这主要是希望整个案例分析过程能实现全员参与,从而减少学生的“搭便车”行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要想实现这个环节的预期效果,要求教师从最开始的课前准备工作就要有充分的考虑。如:在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要综合搭配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进行案例设计时,所设计的问题数量应该至少等于小组人数,每个学生都需要回答问题;或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设定一系列的问题要求每位成员回答不同的问题。
(3)这种新型的考核方式较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主观性强,对教师的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都有更高的要求。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财务管理专业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应着重考量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即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
(4)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也很重要的环节。所以,在课堂讨论环节之后,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案例分析报告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学生在报告中应提出并论证本人(或本小组)的观点,并围绕自己的观点展开分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总结案例分析讨论中的得失。此外,教师还应明确告知学生所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成绩的权重,尽量避免出现写分析报告就成了“放鸭子”,而交上来的报告也都是“拷贝版”。
行业院校所依托的行业均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和重点行业,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安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由于行业特点,毕业生岗位多位于基层,一线岗位数目比例高。学生在报考时因多种原因考取行业院校,但刚进入学校时,往往不了解就业,普遍存在误解,如此一来,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要求则更为严格。
一、丰富职业指导内涵,完善职业指导体系
当前,90后成为高校的主要群体,他们个人意识强,心理期望高,对就业择业有着不同的诉求。“润物细无声”,优良的行业文化能引导学生弯下腰、扎下根、奋发的行业精神能督促学生向前、不考虑一时的得失。
行业院校均有较为深厚的底蕴,在艰难中崛起,在奋进中成长,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孕育铸就了各具特色的行业精神,更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高校是所在行业的高等学府,肩负着传播和引领行业文化,弘扬行业精神的光荣使命。发扬行业精神、保持行业特色,将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发挥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行业院校应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结合学校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所承担的时代任务,进一步探索行业精神形成的丰富思想渊源,融入时代精神,将在长期艰苦创业的历史进程中积聚的精神气质进一步凝练和提升,探索加强职业指导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
校园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职业指导的主阵地。行业高校可以在每年新生的入学教育中融入行业精神教育,如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陈列馆,观看反映艰苦创业历程的纪录片,坚定学生扎根行业的信念。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职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在职业指导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融入行业精神教育,让行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
二、多课堂、多维度开展职业指导教育
行业院校应充分开辟第二课堂——校外实习实践,让学生认识行业,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就业岗位,提前择业。
高校应积极推进通过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接触行业岗位。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创造条件。各专业培养环节考虑安排生产实习和企业实习,组织学生到现场实习。每年寒暑假,学校各部门应积极动员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奔赴各企业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校可以起到引导学生走进企业、走进现场,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行业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作为职业指导课的一部分,学校还可以经常邀请企业家走进校园,为学生做行业发展形势系列讲座,讲述他们在海内外的奋斗历程,传递积极的就业信息。
三、立足行业,注重创新,勇于改革
行业高校应立足行业,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学科调整、学生培养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避免故步自封、不适应就业市场变化、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在实践中,高校应考虑对就业率无法达到一定水平的专业限制招生规模或者调整专业方向,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慎重新设或者不设,切实做到从就业市场源头和在校期间各个培养环节来促进学生实现就业。
在一些行业高校进行调研,通过召开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会,就业指导部门作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各单位齐心协力,一起讨论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和新形势下行业企业需求,依据学校各专业的就业率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毕业生联系学校和企业,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高校也可以在校内或毕业生集中的单位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征求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多管齐下,持之以恒,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调整提供依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四、建设完善的就业市场开拓与管理模式
行业院校应大力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健全“稳定巩固核心行业单位,维护拓展重点单位,联系确定一般就业单位”的三级管理模式,确保就业单位稳定持续来校招聘毕业生。
坚持“请进来”,努力办好毕业生校园宣讲、招聘会。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工都积极参与,成立毕业生双选组委会,精心做好服务工作,为企业提供详细的生源信息和细致周到的专人服务。
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办好就业网站,加大校外招聘信息力度,鼓励并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去”,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