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育实践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实践经验交流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19 19:18: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育实践经验交流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育实践经验交流材料

篇1

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突出一个“德”字;有纯真的母爱,突出一个“爱”字;有精湛的专业技术,突出一个“精”字。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变压力为动力。在这里“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不是一名标语和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这里,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有的是团结求实、奋进拼搏的精神和干劲。

二、继续推行“3h”护理服务

实行星级服务,做到“四有”,即:入院有人引,检查有人陪,配药有人拿,出院有人送。积极开展“一针准”治疗,提高了业务水平,使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达到99%以上,减少了护患纠纷的产生。偶尔穿刺失败,诚垦地向患儿及家属表示歉意,一声“对不起”,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换位思考,绝大数家属是通情达理的,即使我们受到委屈,只要相互换位思考一下,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来源:文秘站 )份忍耐,也就会多一份笑容。

三、积极推行首诊负责制

儿科医疗人员实行无休班制度、无补休制度、无节假日制度,奖金发放实行按天计算,绝大多数大夫每月要工作25—27天,有时有的大夫要工作28—29天,一个月只休班1—2天。因为1—7月份儿科大夫共27人,其中6名无处方权,3位女同志怀孕,7名专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所有教师都利用业余时间备课,在滨州点上课的教师,上午上课,下午上班。经常排不开班,就利用下夜班、休班时间讲课。外出教学的专家,周末要回来值专家门诊,年轻大夫要赶回来值夜班。专家门诊每天要看150—200人次,只能安排一个主班和一个帮班,所有专家提前已经把处方、化验单、各种申请单签好名字,早晨7:30就上班,儿科门诊繁忙,人多为患的景象,可以说成了滨医附院一景了。专家只要一上班,可以说连接电话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喝口水和上厕所了。帮班专家的中午饭要等到2点下班后才能回家吃。门诊夜班值班要求是主治以上大夫,他们除了每天夜间要看30~40病人外,要兼顾病区第一线听班和夜间会诊。副教授以上二线听班。病房3名大夫值夜班,除一人主班夜班享受上下夜班待遇外,另外2名帮班,白天正常上班,下午下班只给半小时吃饭时间,与夜班一起接班,工作到11:30方可在病区休息。如果下半夜主班实在忙不过来,做到随叫随醒。第二天分别在各病区交班,并且继续正常上班,没有上下夜班的待遇,只享受一个夜班费的待遇。谁家没有大事小情,不是孩子生病了,就是无人照看,谁不想回家看看,孝敬父母,谁不想节假日一家人外出旅游,身体不适谁不想休息一下,但我们儿科大夫一切服从科室安排,不会因为个人和家庭问题给科室添麻烦,加班加点,豪无怨言,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因为他们坚信:“科室的需要就是责任,患儿的需要就是使命。”

四强化减负措施:

1.技术减负:儿科是一个团结协作,追求进步的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生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在鲁北地区首先推行无陪人陪护病区,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抢救极低出生体重儿成功率大大提高。3台呼吸机的临床应用以及开展了picc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重症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经济型化疗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推广应用,解决了贫困地区小儿白血病的就医问题,提高其存活率。建立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心,开展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防治。加强对年轻医师的培养,实行轮转制度,培养年轻医师要做到五基、六勤、六能。五基即五个基本功:物理诊断基本功,病历书写基本功,急症处理基本功,危重抢救基本功,临床技能操作基本功。六能即六种能力:善于解释的能力,勤于创新的制度,独立工作的能力,相互沟通的能力,任劳任怨的能力,科研工作的能力;六勤:勤看、勤问、勤写、勤讲、勤思。

2.时间减负

对于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实行单病种时间限制。儿科每个病区新入院的病人有时超过十个,出院病人也是十个左右,工作量大。但能当天出院的就当天办理出院手续,加班加点完成出院病例的书写,决不拖延到第二天。

3.查房制度

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查房,副高以上职称每周查房至少4次,主治及住院大夫每天都要查房。住院大夫查房后对新入院的病人及病情重的病人必须及时汇报上级大夫,以便使患儿得到及时正确治疗。

4.用药制度

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强调能口服药物治好病的决不能静脉用药,能用便宜药好病的决不能用贵重药。为避免开大方、开贵重药我科特制定用药制度。门诊处方不能超过3天的量。通过此办法既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又完善了辅助检查、注重了复查,确保了医疗质量,从根本上为病人减负。

5.会诊制度

安排5年以上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会诊,如果处理不了再请示上级医师会诊,确保会诊质量。同时我们把每周白天、夜间会诊医师名单贴在各病区护士站处,确保无论谁接到会诊电话和会诊单都能及时通知到会 诊大夫,责任到人。

6.签到制度

我们科医疗人员每天早晨和下午上班,以及科室的政治活动、周会、业务学习都实行签到制度。早晨7:55正式交班。

篇2

总之,教师培训存在着许多问题。改革教师培训必须解决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才能使教师培训走出教学上的困境,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二、 采用案例教学开展教师培训的原理

1.教师培训中的“案例”内涵诠释

教师培训是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师职后进修方式。从表面上看,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可以进一步学习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同时可以开阔视野,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借鉴同行好的经验和做法,并进行自我反思,理清自己的工作思路,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质上,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通过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革新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综合素质,从而促进自己获得进一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培训中的“案例”是什么?“案例”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或教学)事实、现象与问题,也是对师生主体行为、经验、思路的具体描述,其中包含着问题的情境、教师和学生主体的参与,同时也隐含着相关教育(或教学)概念与理论的应用,还可以反映出对教师的有关教育教学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导向。总的来说,教师培训中的“案例”是在教师真实的实践之外为教师开辟的比较真实的模拟实际工作的“练武场”,这个“练武场”所提供的培训资源(即培训“案例”)是经过精心设计,使其同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有关教育教学现象或问题。教师藉由这些培训“案例”可以对自身的视野、经验、理论水平、能力素质、思想和价值观等方面一一进行“操练”。更进一步地说,所有这些方面的“操练”往往是融合在“案例”中同时进行的,也是在参训教师沉浸其中而不能自觉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借助培训“案例”进行教学不但有利于提升教师培训的教学效果,还有利于激发参训教师的积极情绪和凸显其主体性地位。

教师培训中的“案例”是教师实践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完美结合。“理论”主要具有抽象性和内隐性,“实践”则主要具有形象性和外显性,而“案例”兼具二者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特性的综合体现。借助“案例”,教师培训可以轻易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用“理论”解释和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建构“理论”。培训“案例”的这种综合性特征填补了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鸿沟,对促进教师培训有所帮助。

2.案例教学的本质特征

案例教学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特征,其教学情境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思考并激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动机是选择“案例”的基本要求。案例教学是以“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开展的教学。这些“真实的案例”不是系统理论知识和现成结论的载体,也不一定是正面的、正确的、积极的材料,而只要求是对教学有帮助的典型材料。案例教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往往采用小组讨论和组间辩论的合作学习方式。案例教学由教师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安排教学环节,并对学生的学习起一定的引导作用。案例教学的目的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可以发展被培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此外,它对发展学生的批判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教师培训中采用案例教学,首先要求“案例”的设计必须亲密贴合参训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选择真实的、典型的材料,击中参训教师头脑中的谜团,同时还要清楚地描述问题情境以引发参训教师积极思考。其次,采用案例教学必须打破以往常规的讲座式、报告式培训方式,由培训者组织参训教师针对案例材料分组讨论、辩论和质疑,结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最终形成比较一致的观点或结论(注意:即使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也不一定意味着教学的完全失败)。最后,采用案例教学是以参训教师为学习主体的培训教学,参训教师必须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思维并不断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成员交换意见。

3.案例教学对教师培训的作用

针对上述教师培训存在的根本性教学问题,案例教学作为解决教师培训中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教师培训至少可以起到如下五个作用。

(1)理论联系实际。我国中小学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理论功底,同时加强理论联系教育教学实际的能力,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尤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二者实现密切的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开展教师培训,即借助“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使培训者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很好地融理论教学于实际工作场景之中,在真实案例材料设置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检验理论,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参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牢固。

(2)创新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本身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具有突出的优势。案例教学有利于变革教师培训中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度,克服因教学形式与方法单调而造成参训教师被动接受学习和培训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此外,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有利于发挥参训教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使参训教师借助案例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快速地投入学习状态,并能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动机水平,有助于参训教师从培训教学中获得积极的学习情绪体验。参训教师可以在培训案例教学过程中扭转长期以来所处的被动接受地位,使自己从单一的信息接受者变成积极的经验和智慧的传授,并与培训者共同推动教学过程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实现培训教与学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有效生成。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教师培训应克服形式化、浅层次和工作汇报性质的经验交流,因为这些经验内容完全可以通过书面资料获得。一线教师要作为教师培训者主体的有效成员,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经验,使培训教学达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目的,以使参训教师能在将来自己特殊的“现象”中仍然能够学会分析探及问题的“本质”。在经验交流的培训环节中采用案例教学,将使参训教师不单了解一线教师所提供的事实和经验,还能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各类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探索其本质规律,更大程度地发挥经验交流的价值,提高培训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4)扩大“培训后效应”。教师培训应结合当前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针对工作中的问题来开展教学,使参训教师在培训中获得解决现实工作问题或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要注重培训内容的可移植性和“培训后效应”的产生。传统的培训教学形式主要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要求参训教师自己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自己从中获得所需的启示,因此,很大程度上依赖参训教师对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对信息的感悟能力。而采用案例教学实施教师培训,所选用的案例材料容易使参训教师沉浸其中,激发其深度思考,而且培训者要求参训教师积极地参与教学互动,促进培训主体教与学之间的人际交往。通过案例教学式的培训,参训教师即使在培训结束以后,也会不断结合实际工作对案例材料进行反思,并从中受到启发借以改善自己的工作。因此,案例教学可以克服以往教师培训内容可移植性差的问题,进而扩大“培训后效应”。

(5)促进能力训练和价值观念革新。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和革新教师价值观念,应该是教师培训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同时也是培训教学较难实现的目标。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要求参训教师必须运用多种能力,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直接对参训教师进行能力训练,尤其有利于参训教师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为先进教学的教育思想观念提供了意义建构的有效支架,有助于参训教师价值观念的革新。

4.教师培训中开展案例教学的程序

1.做好培训教学前的准备。这主要是指为了节约培训教学的时间,在教学开始之前把案例材料发给参训教师阅读,并要求参训教师写出讨论发言的提纲。

2.教学实施阶段。由培训者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展开教学过程,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3.培训教学后的总结阶段。在实施案例教学中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并要求参训教师写出个人的学结。

三、 教师培训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

“案例”选取必须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案例”确定之后,要对案例材料进行设计,使其突出可供分析的价值。有时因教学之需要,可以对案例材料做合理调整和改造。“案例”的选取与设计最好能够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进行集体研讨式备课,不能仅凭培训者一人“单打独斗”。

2.采用案例教学开展教师培训,要求在培训者和参训教师之间确立“主导—主体”的教学关系

培训者是教学的主导,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参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扮演参与者、探究者的角色。培训者始终都不能取代参训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其处于被动接受预定结论的状态。

3.开展案例教学存在着时间与效率的问题

在教师培训中采用案例教学必然存在由于时间紧张而完不成培训教学任务的情况。因此,培训者在做教学设计时,必须格外注意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设计,并在教学实施中严格控制参训教师讨论交流的时间,确保教学效率。

尽管案例教学在教师培训中表现出很多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比如,案例教学法就不适应传达政策性内容的培训,所以不能把案例教学作为教师培训教学的唯一形式。合理的做法是,将案例教学与讲授法、参与式教学等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促进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益明.论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2).

[2] 叶丽新.解析教师培训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全球教育展望,2011(7).

[3] 林森.“案例教学”:破解中小学校长培训“高原”状态的新路径.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5).

篇3

的确,经验包涵着珍贵的学问,许多知识才智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特别是对于教师而言,丰富而优良的教育经验可以指导他们快速有效的解决教育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教育经验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和效率。然而,许多教育经验的获得过程犹如暗夜行舟,在一次次的触礁后才探出一条最佳航线。如何有效的共享教师们己获得的直接经验,将摸索直接经验的迢迢路程缩短为消化吸收间接经验的快速直通道是教研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就目前的教研工作来看,幼儿园教师要达到经验共享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研活动中留给教师交流经验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尽管根据调查结果,目前80%以上的幼儿园都已经建立了园内教研制度,然而一方面在幼儿园工作任务繁多的情况下,园内教研工作被“挤掉”的现象十分普遍;另一方面即使实施了的教研活动都大多是组织教师学文件、学理论,很少落到教师的工作实处;并且在方式上通常都是集中学习。?教研内容流于形式,活动方法单一。试想连交流的机会都没有提供,如何谈得上“经验共享”?如何谈得上通过经验共享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二、保守意识作祟,使教师们提供的经验大打折扣

班级之间,特别是平行班之间组织教研活动时,教师们都会有意识的“留一手”,不愿意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公之于众”,?这样做的根本原因在于由于教育质量的竞争,使教师们害怕别人借鉴经验之后超越自己现有的水平,让自己处于落后的地位。所以在组织活动时常常沉默不语或以一些缺乏价值的教育方法来搪塞充数。这样容易造成部分教师“闭门造车”,缺乏相互的信息沟通。

三、消化吸收别人的经验对某些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每个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不同,教师的能力也有差异,同样的方法也许并不一定适用于不同的教师或班级,或多或少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在经验的借鉴上,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一旦“走样”就会浪费现有的经验资源。

那么经验的共享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实现呢?

四、前提条件

(1)师的教育观念。在一个观念相对统一的群体当中,沟通会变得更加容易,对别人的经验更易产生认同感,使思维的碰撞和融合成为可能。例如,教师们在讨论活动中提到:以往在组织美工活动的过程当中总是为幼儿考虑得特别周到,各类操作材料都一一递到幼儿手中,这种过度的照顾虽然减少了幼儿操作上的麻烦,但是忽视了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有的老师提到可以在活动区内为幼儿投放一些必要的材料,当孩子有需要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教师们纷纷表示赞同,这一方法现已得到普遍的运用。

(2)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在进行某一个专题研究之前,有针对性的充实相关的理论可以使教师对这一专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意义和规律有深入的了解。理论可以有效的指导教师的实践工作,避免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站在理论的高度,教师们的视野会更加开阔,解决问题也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在方法经验的总结过程中可以有机的结合相关理论,使经验不仅仅局限于经验本身,而是有更高的适用性和普遍性。

(3)规范教研制度,为分享经验提供时间保证。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制订详细的教研制度。首先确定教研活动的时间,原则上是每两周一次年级组活动,每月一次全园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按时参加。其次对每次教研活动的质量提出要求,通过保教主任与教研组长的共同研讨,精心设计活动方式,争取每次的教研活动都有议题、有讨论,能为教师创造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的机会。

五、构筑横向及纵向立体交错的分享网络

1.年级内部进行的分享活动

年级组内因为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和发展水平接近,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类似,一个好的方法或思路容易激发大家的共鸣。因此在年级内部交流的经验运用的机率高,实施效果比较明显。

2.年级之间进行的分享活动

不同年级之间有时也有相同的探讨话题。如在我们开展的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中,小班和托班幼儿同样涉及到倾听能力的培养工作。托班教师在设计听音游戏时觉得有难度,我们就组织托班教师观摩小班的听音游戏活动。观摩后再进行讨论,谈谈自己设计活动时存在哪些误区、在观摩活动后受到些什么启发?请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游戏。观摩活动后托班组织的听音游戏不论在选材上还是在教师的组织活动的水平上都有显著提高。

3.全园的分享活动

全园的活动主要包括各年级组经验的汇总交流及外来的有益经验的学习,每月一次的全园教研活动中,学校会请各年级组长把本月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小结,特别要介绍一下在本年级教师中已推广的一些有价值的教育方法。同时教研活动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也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每当有教师参与外界的观摩交流活动后,都会请他们将吸收到的信息、理念、方法及心得体会及时的为全园教师传达。

六、经验交流中不可忽视的几个细节

1.营造一个开放的、愉悦的活动氛围

历来的教研活动都以严肃、严谨的氛围展开的,活动中沉闷的气氛和领导以上对下的态度常常让教师们不能充分地表达和创造。为此,我们树立了“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思想。打破惯例,鼓励教师在活动中树立“我有我的观点”的思想,允许他们提出质疑。这样一来,教师们便可以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地发表意见和建议,同时,更以自己的观点能得到认同为乐趣。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

骨干教师是交流活动的中坚力量,他们往往代表了全园的主流观点,他们的许多方法经验有着很强的适用性。每次的教研活动我都会在骨干教师中指定一名中心发言人,并针对要交流研究的内容,为中心发言人做事前的支持与指导,帮助中心发言人“抓”到点、“说”到位。

篇4

1职教教材的类型

1.1校本课程教材

校本课程教材往往是各学校依据自身特点,自我编辑形成的教学材料。这类教材在高等职业学校应用的比较广泛,许多地方的高职学校为了适应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自身的教学内容,通常会选择通过学校自己的出版社来出版一些由自己老师编著的职教教材。这类教材一般不会在中等职业学校出现,原因就是为了应试教育,这些学校会选择本省或本市普及的通用职教教材,以便学生的学习和国家考试。

1.2校企合作教材

校企合作教材,通常是学校与企业合作编辑出版的职教教材,会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工作,切身领会到社会发展中的实践经验等等,此类教材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企业的部分员工,包括高级职工和底层员工一般都会同出版的学校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初步构建起教材的框架,然后结合学校学生的专业特点等,进行最后的完成工作。

1.3立体化教材

我国现阶段正在大力研究的立体化教材,是一种对多媒体网络充分利用的职教教材类型,此类教材相比于书本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网络资源信息的合理利用,以更加形象、丰富的表现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

2新形势下职教教材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校本教材的缺点

现阶段的校本课程,虽然密切联系了学校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但这也容易造成在学校自己出版校本教材的时候,忽略了提高学生积极性这一点。校本教材在研究出版的时候,由于是从学生的专业出发,因此往往会联系大量的学校课程建设发展,以及一些理论的知识,而且相对来说,理论知识绝对会是职教教材的一个主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校本教材在这一点上做得格外突出。一旦职教教材采用了大量的校本教材,在学生积极性调动方面,就会比其他类型的职教教材差很多。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主动学习在现阶段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每个学生都能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才能使得知识被全面的接受,而这一点,就需要职教教材有着丰富的趣味性,然而校本教材的趣味性不足,正是阻碍学校职教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倘若解决不好,也有可能会出现生源减少的现象。由此可见,职业学校在对待校本教材建设的方面,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校本教材的内容量往往都会比较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即便是内容量大,在实践经验的方面,也是非常欠缺的,没有能够将该专业的一些实习操作经验容纳在课本教材当中,对于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了解,无法做到全面的提高。

2.2校企合作教材的缺点

校企合作教材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校本教材趣味性不足的缺点,毕竟有了企业的一些经验,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理论知识方面无疑会存在一些不足。学生的学习,固然会需要职教教材能够有一些吸引人的地方,不过对于侧重点方面,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还是应该主抓理论知识的传授,主次关系的把握关系着学校规划建设的未来发展,一旦在企业实践经验方面过于强调甚至只有企业的发展经验,必然会使得一些通俗的知识体现的过于明显,而通俗的知识并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没有理论知识的保障,会让学生在日后应用该项职业技能时,无法掌握一些运作的原理,对于关键核心领域的应用,缺乏一定的稳定性,一味的靠着当时学习时,校企合作教材中企业职员的工作经验知识,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变得非常茫然,觉得无从下手,即便是有人能够最后解决这些问题,没有掌握到问题的核心与关键理论知识,耗费的时间也一定不会短。新形势下的校企合作教材,必然要考虑如何更好的把企业实际经验结合到专业理论知识当中去。

2.3立体化教材的缺点

立体化教材逐渐成为了许多职业院校的主流职教教材,这与立体化教材的便捷性不无关系。通过互联网、多媒体,这些职业院校会非常容易的让学生掌握到最新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但是,从根本上来看,立体化教材相比于校本教材和校企合作教材,给学生带来的冲击也是最大的。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习本专业的学生,但是知识筛选工作的难度也会非常大。面对着丰富的网络知识资源,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需要能够有针对性的去筛选出符合专业学习的知识资源,同时还面临着把筛选出来的知识归纳总结的工作。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很多地区的职业院校的教师,水平相对还是有限的。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多媒体操作水平,都对职业院校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水平主要就是在于自我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决定着能否对互联网上的教学知识进行整合分类;多媒体操作水平则是教师在设备应用方面的敏捷性,决定着教学时长的关键问题。立体化教材的便捷性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投入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一些职业学校的资金问题也不得不成为了限制投入使用立体化教材的关键点。

3职教教材建设发展问题的相应解决措施

3.1平衡好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关系

校本课程和校企合作教材在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明示了平衡好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对于教学理论,在现阶段来看,仍然是职业学校采用职业教材的中心,只有把校本课程中的理论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才不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本末倒置,将实践经验放在教学理论传授的前面,会让学生在后面学习理论知识时,无法耐心地去了解。当然,对于一些来源于企业、工厂等等的有关专业的实际经验,职业学校在进行职教教材的规划时也不能忽略掉。从这一点上来讲,就是要把实践经验全面的结合到理论知识的教学当中去,这绝对不会是很容易的,需要职教教材的编辑人员切身走进这些企业、工厂当中去,把自身亲眼见到的和听相关人员讲的联系起来,综合的录入到职教教材当中去,才是新形势下职教教材建设发展的重要方法。

3.2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既然立体化教材的应用方面,存在着教师职业水平不高的现象,那么就需要在职教教材建设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既包括对理论的掌握层次,同时也有对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水平。对此,可以定期举行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召开培训会。培训会要对教师的多媒体操作进行全面的培训,当然还有一些知识点的理论培训。不过,只有培训会无法起到一个很好的经验交流作用,因此,还应该有相对应的经验交流会,这对尤其是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然而,提高职业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一环就是——实践操作模拟、实践教学模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句话永远都不过时,放到这里也一样。要想真正的让教师能够更加方便、熟练的应用职教教材,从容应对、处理各种疑难问题,就应该在参加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自己对多媒体立体化教材的应用水平,如果能做好这一点,将成为我国职教教材的重要发展方向。

3.3加大投资投入到职教教材建设发展

想要在新形势下职教教材能够有所突破,就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投资。不管是校本教材、校企合作教材还是立体化教材,都应该有相关部门的投资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应用更加理想的职教教材,就需要聘请更加专业的出版人员和技术。在这之中,尤其是立体化教材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多媒体设备,因此国家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让资金成为阻碍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问题。用新型技术支撑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的职业人才培养来说,难度是一定存在的,不过,一旦有了资金,这个问题也将会是最容易得到解决的。不过,加大投资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确实投入到了职教教材的建设当中,也是相关部门应该注意的。

篇5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洪源:领导干部进高校课堂,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国防大学教授 公方彬:领导干部上讲台,要敢于交锋,要摆正位置,要有备而来,不能流于形式,应付了事。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领导干部给大学生上课不能“特殊化”,需要走向常态化,不能把领导干部上课、课堂提问、座谈,变为“表演”。

篇6

2.现阶段中职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存在的不足。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各项素质和技能都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而养成。各个地方、各个中职学校在结合本校自身的专业特长、教师资源禀赋、教学硬件条件和学生诉求的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对中职学生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养成教育。其中不少先进的理念和富有成效的实践经验值得重视并借鉴,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很直观很系统的经验范式给予参考。另一方面,当前的中职教育更多地面临的是行政考核目标与教学本质目标相背离、应试教育与应用教育不匹配、职业技能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难兼顾三大顽症,绝非仅靠学校和教师层面的能力就能有效化解。

二、现阶段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改进对策

1.现阶段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应准确定位。一是角色定位。中职学生养成教育涉及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参与主体,从角色定位上来讲,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校老师是最直接执行者,学生家长是重要的执行者;学校教育管理人员、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在当前阶段,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一般是由各学校自行组织并发起动议,申报本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由学校老师具体执行,家长进行配合。在这样一个发展规制下,养成教育的授课内容、形式、目标主要取决于各个学校和一线教师。二是观念定位。第一,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向中职学生提供的是职业素养教育,而不仅是专业技能素养教育,更是学生对社会、对工作岗位、对职业发展认知能力的教育。第二,中职养成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要基于系统的方案,即素质养成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职业生涯中必要的心理成熟、岗位技能、社会适应性等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第三,教学形式应与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匹配,即必须要让学生知道通过这种形式的教育,我们最终要干什么、要达到这个目标中间有哪些环节是重点等。譬如,心理课程不能仅仅教授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而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们在职业岗位上可能遇到的面临晋升、同事相处、换岗失业等等极端情况下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困境,并为学生提供自我矫正和相互辅导方面的解决方案。

2.现阶段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中应当完善和规范的问题。一是完善师资配备。对于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可以对一些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学科配备专职教师,如学生心理辅导、文化礼仪与习惯养成等领域;对于办学条件一般的的学校,可以探索两三个学校联合配备并共享教师资源。对于专业性、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可以聘请兼职教师,如逃生、救生、安全、应急等领域聘请经验丰富的公安部门的培训师,定期专题讲座和实践指导。同时,要注重相关利于师资的继续教育与经验交流,鼓励和支持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和老师到国内外素质养成教育的优秀典型示范基地学习取经,特别是有关系统化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形式的等方面的内容。二是规范考核方法。对学生的考核,先期只分合格与不合格,后期逐步完善量化考核标准。实际上,“2103版的驾驶员资格考试”的实践经验能够提供不少有益启示。这个考试,其本质上就是对驾驶员基本素质的教育与考核,其对基本常识、场景实践、实战操作、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明确的考核范畴(题库)和最低的合格标准。这种形式完全可以借鉴引进到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考核中来。譬如,建立中职学生养成教育考试题库,考试只分合格和不合格,考试合格证作为中职毕业证的附件,相当于就业时综合能力“推荐书”的作用。考试时间跨度可以设置为两年内,补考次数不设明确限制,当然越早通过考核,对学生自己的成长越有利。对老师的考核,一方面要接受学生与家长的口碑考核,另一方面要接受教研部门对教学提纲要进行的审核。

三、对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构想

1.从各校百花齐放到校际经验共享互补。由于各地中职学校多为城市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管辖,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作为未来两三年内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的改革直接实施的首选。具体的措施包括:第一,由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牵头,联合多方面力量积极开发相关社会资源,对目前中职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和社会实践条件有限但是又是学生所必需的领域组织讲师团巡回讲习和实践指导。第二,定期举办全市中职学校养成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交流会,聘请企业用工方代表、专家、校方代表、学生代表、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参与评选优秀经验和优秀课程,并予以表彰。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对比较公认的优秀经验和优秀课程在本市其他中职学校交流、共享、互补。第三,在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中,鼓励并支持本市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引入文化礼仪、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领域的优秀专职教师。第四,逐步实现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的优秀实践经验和优秀专业师资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共享,形成如“中职学校养成教育A市经验”的雏形。

篇7

大学生实践教育,是大学生培养的重要部分。然而,当前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实践教育存在不足,进一步地由于市场化改革和公司保密制度,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实践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是太好。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校与中国民生银行合作,全方位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建立稳定的可持续的金融投资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金融投资类专业实践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校内理论为主,缺乏实践经验

长期以来,学生的培养主要采取理论授课,卷面考试的模式,对实践教育主要通过开设上机课进行,但是上机课时有限,主要是简单的理论模拟和演示,老师一般都是以理论为重心进行教学,缺乏金融投资实践经验。

(二)学生缺乏专门的实践指导,盲目做与专业无关的兼职实习

因为目前一般都是“大班”教学,缺乏专业的实践指导,学生上完课之后,不清楚能干什么,所以学生盲目做与专业无关的兼职实习,在金融投资方面的分析和实践能力一般不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市场化改革和公司保密制度,实践教育流于形式

由于市场化改革和公司保密制度,员工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保密义务,一般不会将自己的工作或业务交给学生去实践,而公司认为学生实践的时间短,不能为公司带来利润。学生在公司的实践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是太好。

二、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一)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组织管理体系

本着互惠互利、互相支持的原则,我校与中国民生银行就双方各项责任和义务签订协议书,然后成立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监督整个实习的运作;管理小组负责从实习动员、报名、组织、实习实施、学生管理和实践考核等实践阶段全方位的管理与指导工作。

(二)建设校企联合指导教师队伍

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由高校教师和企业职员共同组成。民生银行根据学生实践要求,从各个职能部门选派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并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讲解能力职员担任学生实践的专业导师。建立“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联合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为公司解决问题。

(三)开发并实施企业课程

企业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的企业课程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是理论课程中的实践课程,安排在第二至第六学期完成。实施方式是“请进来走出去”,即邀请民生银行高层管理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同时组织学生前往实习基地见习。第二类是专门开设的实践课程,分别是行业观摩/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这类课程的实施与培养方案的3+1的教学模式整合进行,即第四年全部安排学生前往民生银行实习和实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了强化与巩固实习基地实习实践成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课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与教师的横纵向科研项目的研究,组织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申报活动;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的各种学术竞赛活动。

(四)订单式柔性实习

由于基地要从公司规模和效益考虑,提供的实习岗位是有限的,但是参加实践的学生人数多,且学生有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往往提出订单式的多技能的实习需求。在这种状况下,专门开发软件,协调实习岗位和学生实践需求,实现订单式柔性实习,满足学生在时间和技能训练方面的需求,实现教育基地的高效运行,通过柔性安排,将学生个体短期的业务实习变为学生群体长期连续的真实工作,给公司带来利润。

(五)实践教育基地网站的建设和运营

建设基地网站,准时更新基地的最新动态,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在互联网上了解民生银行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的相关信息与成果,不断地积累金融投资类的真实案例及解决方案。实践教育过程中开发的金融投资产品可以上线运营,由“消耗型”实践教育变为“经营型”实践教育,为校企带来良好收益。

三、实践教育基地的保障

(一)经费投入保障

经费建设由学院、广东省教育厅、基地依托单位共同投入,以确保实践基地的正常运行,并逐步加大基地建设经费投入。需要用到经费的方面包括学生在基地的吃住行条件、学生培训场地改善、实习设备、仪器、材料购置费;学生安全与劳动保障条件与设施建设费;指导教师调研、差旅费等;师资建设中师资引进、交流、培训、优秀指导教师奖励等;课程建设中课程改革调研、课程开发、实践指导教材及辅导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资源的整合、网络课程、优质课件的开发费用等;以及成果申报、鉴定、评审费用;网站建设费用;通讯、办公用品费用;学生实践经验交流会议及表彰等。

(二)制度保障

完善管理体制,将管理落实到实处,设置专门领导小组和专业管理人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完善,使其更加贴近实践教学实际,如学生在实习期间,均与实践依托单位签订实践合同,未签合同绝不录用;并在实习期间,提供一定交通以及误餐补贴;建立学生实践期间的考勤制度;建立专门的实习生奖励项目,对表现优异的实习生进行一定的奖励等。同时进一步建立相关的配套制度,明确学校和依托单位的责权义务。

(三)教学质量保障

篇8

为了深入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落实“传承教化嘉定,熔铸品质教育”目标,引导学校教研组积极开展课程统整和课堂转型的研究与实践,总结、提炼、推广优秀教研组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学校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品质,以有效教研促有效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教育局和学院的领导下,区教研室将组织开展嘉定区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

二、评选条件

1、教研组全体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师德,业务精湛,具有奉献精神。

2、教研组成员3人以上(含3人),教研活动开展正常、有效,活动富有创意,已形成鲜明的校本教研特色,能对本校和全区的校本教研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3、教研组长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有较强的教学研究组织与策划能力,能用行动感召同组老师积极投身校本教研。

4、教研组能主动及时发现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善于组织团队进行针对性解决,并通过改进活动促进同伴共同进步。

5、教研组全体教师之间民主团结、交流顺畅,和谐发展,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6、教研活动学术氛围浓厚,教研活动对教学改进起到积极作用,近三年校本教研活动扎实、富有成果。

三、评选程序

1、2021年6月25日,学校向教研室推荐。

学校在对本校教研组评选基础上,推荐教研组参加区级优秀教研组评选。各校根据区级优秀教研组评选条件,每所中小学可推荐1—2个教研组参加区级优秀教研组评选(幼儿园推荐1个教研组);市、区实验性示范性学校或满30个班级数的学校可推荐2—3个教研组参加区级评审(市示范幼儿园可推荐2个教研组)。

2、 2021年9月11日—30日组织区级评选。

区教研室分学科成立评审小组,根据材料,对照细则,确定区级优秀教研组复选名单。

3、2021年10月组织区级复评面试。

复评统一组织面试评选活动。每组面试复选时间10分钟:教研组长5分钟口头汇报(结合PPT)教研组特色及教研主要成效,3分钟答辩。

每学科组在面试复选基础上最终评选出区级优秀教研组,颁发获奖证书,组织交流展示,推广经验。

四、评选材料准备

   送审材料:参加区优秀教研组评选的教研组须提交1份材料(每个教研组一个材料袋,注明学校、学科):

(1)填写《嘉定区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研组申报表》(见附件1)

(2)完成《嘉定区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研组评分表》(见附件2)中自评打分。

(3)提供组内教师区级以上教育教学等获奖证明、研究课题、等材料复印件。(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获奖无需提供)

以上材料2021年6月28日前交到区教育学院。高中交到张蓉老师处(B-415)、中学交到宣艳杰老师处(B-415);小学交到陈洁老师处(B-217);幼儿园交到金红叶老师处(B-209)。

 

嘉定区教育学院教研室

                                   2021年5月10日

 

2021年嘉定区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研组申报表

 

学 校:__________    教研组_____________

组长信息

姓 名

学   历

职   称

年 龄

教 龄

任教班级

 

 

 

 

 

 

成员信息

姓 名

学    历

职   称

年 龄

教 龄

任教班级

 

 

 

 

 

 

 

 

 

 

 

 

 

 

 

 

 

 

 

 

 

 

 

 

 

 

 

 

 

 

 

 

 

 

 

 

 

 

 

 

 

 

 

 

 

 

 

 

 

 

 

 

 

 

 

 

 

 

 

 

 

 

 

 

 

 

 

 

 

 

 

 

 

 

 

 

 

 

 

 

 

 

 

 

 

 

 

 

 

 

 

 

 

 

 

 

教研组特色及近三年主要成绩(2000字以内突出学科教研活动开展的针对性、有效性、开拓性的事例;体现教研活动对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起积极作用的事例;体现校本研修的特色做法。)

 

 

 

 

教研组和教研组教师获奖情况(近三年,区级以上,教育教学类):

 

 

 

 

 

 

 

 

 

 

 

学校评审意见:

 

 

 

                                          学校盖章

 

区级评审意见:

 

 

 

 

 

 

 

                                    考核组签名:

 

 

附件2:《嘉定区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研组评分表》

嘉定区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研组评选细则

学校:__________    教研组_____________           (学校盖章)

一级指标

二 级 指 标

权重

自评

审评

备注

组长素养

(10分)

1

学科专业素养强,教学质量高,在组内有较高的威信和业务指导能力。

2.5

 

 

 

2

组织协调素养强,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能激活组内成员的积极性,能赢得领导的支持,能调用各种教研资源。

2.5

 

 

 

3

教学科研意识强,能用课题或项目,提炼经验,解决问题。近三年中有两篇以上学科教学类文章发表在区级以上刊物或获奖。

2.5

 

 

 

4

教研管理意识强,能周密部署教研组工作,落实日常教研组活动,敢于管理,并善于处理教研组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2.5

 

 

 

制度规范

(15分)

5

教研组基本制度健全,包括学期教学计划与总结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交流学习制度、教师教学反思制度、听评课制度和集体备课制度、教学质量分析与反馈制度、执行课程计划制度等。

5

 

 

 

6

教研组制度执行规范,在教学和教研过程中落实制度。

10

 

 

 

组风建设

(10分)

7

组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组内形成关爱学生、研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教研环境。

5

 

 

 

8

组员之间平等、坦诚、团结、互助,重视各层次教师的专业提升,形成热爱教育、研究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研氛围。

5

 

 

 

教研质量

(15分)

9

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教研过程互动性好,组织方式适切,组员参与积极。教研结果能改进教学,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5

 

 

 

10

教研组有集体研究的课题或项目,在课题研究或项目实践过程中,教师参与度高。教科研成果能改进教学,提升教研组整体的专业水平。

5

 

 

 

11

重视校内、校际教研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具体措施并取得成效。

5

 

 

 

成果体现

(40分)

12

教研组成员常态课的“优良”率在80%以上,没有不合格课。

5

 

 

 

13

教研组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课程教学资源

5

 

 

 

14

教研组能提供“以学定教,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实践经验。

5

 

 

 

15

组员承担区级或以上研讨课教学任务;在区级或以上教学评比中获奖或在区级或以上教研活动中经验交流、开设讲座等

5

 

 

 

16

教研组研究课题获奖,或组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在区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含教育学会)

5

 

 

 

17

在教学质量检测中名列同类学校前二分之一,或进步幅度比较大

5

 

 

 

18

教研组或教师获得区级以上荣誉

5

 

 

 

19

组内至少有校、镇或区级的骨干教师

5

 

 

 

特色加分

(10分)

20

教研组在某方面形成鲜明特色,经验辐射效果显著

10

 

 

 

总       分

100

 

篇9

作者简介:邱然锋(1974-),男,河南鹿邑人,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柯柯(1965-),男,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河南 洛阳 471039)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2]-JKGHAB-0034)、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SJGLX140)、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0]-JKGHAG-0191)、河南科技大学重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09Z-0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33-0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河南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教育部第二批实施本科专业之一,认真凝练和积极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构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打造具有本学科专业特色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并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与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产学研合作”的专业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行业地域优势,按照产学研合作工程教育的要求,邀请企业、科研院所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参与制定出符合工程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的企业实施方案。

根据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实施方案,学校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为基础,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着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管理规范的师资队伍是企业方案实施的关键。本文就实践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一些见解。

一、企业实施方案的培养要求

方案要求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践与学习,巩固和增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培养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锻炼学生对社会、环境、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出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企业工程教育实践,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技术岗位的工作能力。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文件制定和生产计划的编制工作;参与生产工艺工装设计、设备管理、操作、维护及工装制造实践;现场协助技术人员,从事技术工作,熟悉签发生产任务单,处理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参加产品订货的技术洽谈;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二是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制订工作计划、写工作日记、完成自我工作检测。

三是经验交流及信息处理能力。与企业导师、班组工人、车间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并获得多方信息。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参加会议,主动参加各项工作。

四是阅读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阅读工艺图纸、工艺文件,了解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参加技术方案会审、技术会议及各种技术活动并做好记录、总结,针对工作查阅相关文献。

五是培养技术管理和研发工作能力。了解企业的机构设置;了解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参与企业产品研发过程;参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填写、归档管理工作;收集企业研发生产相关技术资料。

二、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为保障企业方案的实施,为使学生通过企业阶段的学习达到培养要求,学校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建设满足高水平实践教育需要的实践教学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应以优化现有人力资源为主,采用选拔、培养与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不同层次的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教师培养和聘用机制,通过对基地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和提高有计划地引入专业对口、工作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建设形成了一支完善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1.强化校内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实施青年教师企业培训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发挥校内实践基地的作用,建立教师轮训制度,强化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教师考取各类资格、技术等级证书以及本行业相关的技术职称,专业教师实行持证上岗,使部分教师成为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实践教师。

有计划地选派实践教学教师到全国师资培训基地学习,系统学习教学法、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国际交流,通过建立校际关系,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或引进国外专家开展实践教学交流,学习国外成功的实践教学经验,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2.加强企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选拔优秀技工组成师傅带徒弟的实践教学指导队伍,负责对学生的生产技能进行培训、指导。

以分厂、车间技术人员为骨干组成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负责对学生进行工艺、设备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培训。

以分厂厂长和车间主任为骨干组成管理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负责对学生进行生产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安全生产、技术保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教育。

以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具有中级以上的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师为骨干,组成实践教学创新型指导队伍,负责对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指导,形成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特色。

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参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和培训,补充和更新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时掌握有关技术信息。

3.选聘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实践教学教师

选聘一定数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实践教学教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面向社会公开选聘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或退休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外聘教师不仅可以弥补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数量上的不足、改善师资来源结构,而且还可利用他们高超的专业技艺以及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结束语

21世纪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必须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校内外实践作为培养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亟待加强。建设高质量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是推动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提升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的关键。建设高水平的校外实践基地,必须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管理规范的师资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实践基地的教学效果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崔媛.基于学科专业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1):66-68.

[2]汪弘.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8):9-10.

篇1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12-02

1 前言

当前,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全面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十三五”期间各地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目标。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教师教育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途径,只有教师具备了“互联网+”时代所需的信息素养,才能把信息技术应用融合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教育信息化更应当超越技术本位而立足教师本位。

2014年底,宁波市镇海区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签订“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培养”协议,借助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全球资源整合优势,正式启动了“中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训项目以创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优秀课例,树立教育变革和教育创新的理念为目标,通过“教师工作坊”“学习共同体”的形式,深入开展学员间、学员与专家间的交流、分享与研讨。通过骨干教师的教学变革与创新实践,推动、引领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学习发展,促进镇海教育的信息化、国际化发展[1]。

如图1所示,经过三期“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镇海区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逐渐形成了“学习―作业―实践―反思―提升”的五环循环法。

2 学习

学习环节主要由“在线预习、理论培训、课堂观摩”三部分组成。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结合数字化学习实践,目前以“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混合式学习”“数字化学习课堂的评价与分析”三门课为主。

在线预习,指大概在培训班开班前2周,学员们在线预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混合式学习”等网络课程或者讲师提供的其他相关学习材料,在线预习以初步完成一份学员所任教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设计为目标。

理论培训,是指在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时,学员系统地学习项目学习的概述、设计、评价与管理,基本掌握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的方法。理解混合式学习的基本内涵,了解设计混合式学习的基本策略,并思考和体验如何利用恰当的技术工具支持混合式学习实践,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进行教学创新。

课堂观摩,主要是指学习观摩培训所在地的数字化学习项目学校的课堂教学,并与有一定数字化学习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研讨与交流。

3 作业

作业环节主要由“预习作业、培训修改、讨论交流”三部分组成,主要目标是完成一份数字化学习教学设计。

预习作业,是指学员们完成在线预习后,结合所任教的学科完成一份“项目学习课题设计预选”,并在相应的教师专题论坛上递交预习作业。培训专家通过在线论坛等方式,反馈学员们的预习作业情况。

培训修改,是指在线下的集中培训过程中,在培训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各个小组组内与组外的合作与交流,学员们各自修改并完善了一份数字化教与学的学科教学设计。在第一期培训中,学员们的作业通过笔记本电脑“漂流”的方式,进行学员间作业的批注、修订,受到学员们的好评。

讨论交流,是指学员们围绕各自的数字化教学设计,经过学员之间的多次讨论与修改,每个小组选择一份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全班的展示与交流,并由专家给予点评。

4 实践

实践环节主要由“检验作业、常态教学、常态教研”三部分组成,通过数字化课堂的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检验作业,是指教师在完成培训学员的角色,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在实践数字化课堂之前,自行检验作业的质量。

常态教学,就是指数字化学习的常态课。这也是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追求的目标之一。

常态教研,是指数字化教与学教研活动的常态化。宁波市镇海区自2013年以来,每年都举办一届“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活动,但是能在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活动中执教的教师毕竟有限,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更多地通过常态教学、常态教研加以提升。2016年,镇海区新成立了“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骨干教师学科协作组”,首批成员由45位中小学学科教师组成,其主要目的也是促进区域数字化教与学教研活动常态化。

5 反思

反思环节主要由“反思学生、反思教法、专家点评”三部分组成。反思能力是现代教师能力结构中的一个基本要素[2]。数字化学习方式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更能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思想。

反思学生,就是要以学生学得怎样,来评价教师教得如何。反思学生,要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的掌握情况、高阶思维水平的激发等方面加以反思。

反思教法,从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反思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反思学生、反思教法都是教师自我反思重要的组成部分。

专家点评,一般是邀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专家给学科教师的数字化课堂予以点评。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一环。当然,在数字化课堂的反思点评中,也要注重有一定数字化学习实践经验的本土“专家”的意见与建议。教师的信息化协作教学实现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有助于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以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3]。

6 提升

提升环节,主要是通过“展示课、u比课、论文与课题”等方面来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

展示n,有了展示课活动,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就有了活力与生气。区域性的研讨交流活动,是参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的教师与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经常性地研讨交流活动,可及时交流经验,发现不足,不断将项目研究引向深入,有利于激发师生的使命感,有利于项目区域整体推进[4]。尤其是始于2013年的“宁波镇海・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活动,每年举办一届,目前已经成为宁波市镇海区重要的展示课堂教学变革的区域性活动,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舞台。

评比课,就是积极组织数字化学习实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信息化课例、现场教学评比等活动。

论文与课题,每一所参与数字化教与学实验的项目学校基本上都带着数字化学习课题研究任务。对于区域层面来说,这些课题研究的是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等,但共同关注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生本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共同关注着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5],共同关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21世纪学习技能的提升。参与数字化学习实验的教师则主要通过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完成教学论文的撰写,并积极参与各类投稿、评比活动。

在其中一次“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项目结束后,有学员写下感言:“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参加如此非同一般的一项培训,课前要预习、提交作业,课中要修改,课后要实践,非常有意义。在这样的培训中,我的教育理念得到极大的颠覆和提升。”[1]

7 结语

信息技术正在驱动教育变革。“学习―作业―实践―反思―提升”的五环循环法,这是宁波市镇海区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策略,还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经过一轮以上的“学习―作业―实践―反思―提升”,那么其数字化教与学的设计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提升。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养成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共同影响的动态过程,它的形成不仅需要知识、技能的习得,需要实践的参与,还需要教师个体的反思与领悟;不仅需要培训中的学习与反思,需要培训后的实践与体验,还需要相应的政策、环境与文化的支持[6]。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性探索与实践,可以进一步推动区域性数字化学习的全面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恩德.改进专题培训方法 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以宁波市镇海区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23-24.

[2]喻平.论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J].教育探索,2004(12):

116-117.

[3]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3-109.

篇11

兼职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兼职教师在高职院校师资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对毕业设计的教学与实践、培养合格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开展对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如何提高其教学能力、保证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成为管理部门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培养的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需要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 35 号)明确要求:“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华社北京2010年7月29日电)中明确提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上述政策不难看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相当重要。社会需要的是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实践少,所以把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兼职教师引入到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强调实践工作能力(包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指导,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的实践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素质,使其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二)缓解校内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短缺的矛盾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理论课教师已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而具有实际操作技能教师的短缺仍是各个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尤其是在毕业设计指导环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有些学校一个教师同时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达到十几个甚至更多,这样就会使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的精力投入相对不足,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低下;有些学校苦于没有合适的教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只好抽调部分年轻教师来顶替指导,这些年轻教师由于普遍缺乏工程实践锻炼,指导实践性课题的能力不强,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也无法令人满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造成生师比结构失调,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和企业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与用人单位岗位的实际需求实现无缝对接,这也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打开进口,面向社会和企业聘任一批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能工巧匠担任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校内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短缺的压力。

(三)解决毕业设计实践性缺乏的现实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的传统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传统模式的毕业设计不能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课题进行实践研究,无法做到“真题真做”,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只是纸上谈兵,接触不到实际的工程项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形成实际应用的概念。而从就业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既需要接受一定的工程教学培养,也需要一定的工程项目训练背景做支撑。通过从社会和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毕业设计的兼职指导教师,可以弥补校内指导教师知识体系上的缺陷,使学生能够尝试一些与实际项目紧密相关的课题,使毕业设计课题能够更加贴近业界需求,更加具有实用性。

二、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策略主要包括:第一,引入激励机制。目前,兼职教师参与职业教育还是一种个人行为,企业缺乏提供兼职教师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现状,高职院校要积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拓宽教师聘请的渠道,鼓励、吸引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技师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到校担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第二,创设成长环境。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在聘兼职教师的内在潜力,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人文关怀促进兼职教师的健康成长,给予兼职教师更多的关怀,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思想上给予引导,并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要创造专兼职教师合作的条件,进行学术交流,联合科研,切磋授课经验,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施教能力。

(二)条件筛选

条件筛选策略主要包括:第一,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条件良好,学历、职称、职务、工作经历等指标符合指导毕业设计的要求。第二,专业技术能力要求。在专业领域内,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取得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或具有独特专长,有一定年限(一般为三年以上)行业企业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熟悉行业企业工作流程,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三,教育教学能力要求。能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愿意向学生传授技术和经验,能独立承担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任务。

(三)选聘聘任

选聘聘任策略主要包括:第一,选聘程序。首先由企业推荐或由个人提出申请;然后各专业教研室依据聘任条件和个人能力,结合教研室实际工作状况推荐上报系部;系部组织同行专家对申请人的资质进行审核、并考查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教学基本能力,确定其能否胜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最后将拟聘人员名单报学校审批,学校在总量控制、择优选用的原则下,统一按需聘用,并与兼职指导教师签订聘任合同。兼职指导教师的聘期一般设定为固定期限,聘任期满不再续聘者,所聘职务自动解除;如需续聘,应重新履行聘任手续。兼职指导教师的选聘应该公平、公正、公开,做到竞争上岗,能者优先,防止聘任工作人情化、表面化和形式化。第二,聘任管理。兼职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期间,实行聘用协议管理。首先,要明确岗位职责。要制定颁发兼职指导教师的岗位细则,明确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的职责。 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至少包含如下五个方面:结合企业生产实践,指导和帮助学生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和规划;指导学生按选题要求到相应的生产单位调查研究,搜集与题目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技术水平和工艺过程;充分了解学生,与学生保持经常的联系,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精心做好面授辅导;公正合理地给予成绩评定。其次,要实施规范管理。要参照专职教师的要求,建立兼职指导教师教学档案,对兼职指导教师进行规范的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建立兼职指导教师资源库,对兼职指导教师个人基本情况、企业背景、教学过程、培训过程以及考核管理等信息进行管理;建立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兼职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的业务交流。

(四)教学培训

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平时主要是从事一线实践工作,在专业技术方面比较熟悉,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在指导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知道“怎么教”的困惑。因此,加强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成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要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兼职指导教师的培训计划,保证兼职指导教师接受足够课时数的教学能力培训。第二,开办兼职指导教师“岗前培训班”,积极组织优秀师资对兼职指导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培训,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经验交流和规范讲解,逐步培养兼职指导教师的教学意识,使其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三,建立专兼职指导教师互助制度,由于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工作侧重点的不同,双方可能在教学和实践经验方面存在差距,通过专兼职教师之间开展定期的交流和学习,双方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兼职指导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专职教师积累实践经验、了解专业技术的新进展。

(五)绩效考核

考核是评价工作效果的必要手段,是确定兼职指导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对于兼职指导教师的考核,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完善的兼职指导教师量化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兼职指导教师的工作任务和特点开展考核。第二,对兼职指导教师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对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育人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兼职指导教师的业绩档案,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并作为是否续聘的依据。通过考核,学校可以了解兼职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兼职指导教师也可以审视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

三、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培养的价值分析

(一)企业利益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第一,人才利益。企业对人才应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毕业生适应期过长成为困扰企业的一大问题。通过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企业能够在实践中选拔优秀学生,为自己量身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人才,这样不仅可以缩短人才培养适应期,减少成本,还可以为企业在人才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上带来竞争优势。第二,经济利益。让学生到企业开展毕业设计,企业在分担人才培养责任的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第三,社会利益。高职院校师生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和宣传群体,企业通过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和支持,能够针对潜在消费者进行广告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增加企业的区域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学校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