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精品图书调查报告

精品图书调查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04 13:33: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精品图书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精品图书调查报告

篇1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人们不读书,那就没有精神的粮食,所以大家都离不开书本。那大家都喜欢什么书呢?这都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有的喜欢伊索寓言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时期,他们热情活泼,求知欲强,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已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但是,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我们都发现了,平日里我们中学生是否有时间去读一些课外图书,答案是肯定的,不过据我观察,身边的同学中读课外书的的确是多的,关于他们所读的书的内容是比较让人的担心的,我并不认为看一些言情小说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一味地钻在这种书堆里,我想:从大体上看,是弊大于利,所以在青少年中提倡健康读书是很有必要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读书很重要,都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盅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奇妙。

最近几年的国民阅读调查也显示,还没有人敢说读书不重要,大概是怕别人说自己不思长进、没理想和追求。那么为什么大家不去干重要的事情,而去干不重要的事情呢?读了半天,人也读呆了,工作还成问题,还奢谈什么黄金屋、千盅粟、颜如玉哦!干脆不读了,,打PSP去,K歌去。专家们及时提醒,不要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读书,读书能够让你增加智慧,保持尊严;更多的人说,智慧和尊严先免谈,我需要增加财富,保持健康。

管理者和专家们并不认同这种庸俗的观点,还在不断地追问:你们为什么不读书呢?为什么?当被追问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时间读书(盯着电视发傻的时间挺多),没有读书的习惯(上网的习惯有了,还上瘾),书的价格太贵了(比一个汉堡包还贵)。这些当然都是借口。当所有的人都在为不干一件事情而找借口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不是用简单的理由可以解释的了。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通过调查分析了中学生阅读的几点情况:

1、读书时间不足

2、缺乏阅读兴趣

3、阅读空间越来越少

4、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

5、阅读的选择类型

调查中引发的思考:

课外阅读无疑是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他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从阅读热情和重视课外阅读,语文成绩也相对较好的学生的个例中,我们也明显地感觉到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是苦于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上面,因此虽有对重要性的认识,却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我们应该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地安排好阅读时间,也要懂得挑选好合理的阅读材料,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应该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来,有意识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健康的课外读物的阅读益于身心发展和思想、审美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而作为一个中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仍然是其主要任务,课外阅读只是一种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所以,中学生必须摆正主从位置,以便于合理安排时间

通过数据分析后,我小组成员认为当今中学生阅读量是十分大的。同学们都认为阅读对于自身的消遣娱乐和素质培养是很重要的。数据显示,中学生十分喜爱杂志,因为它时效性强、内容更新频繁且迎合了中学生对于流行追求的心理。小说、中外名著虽然内容充实、文化底蕴颇深,对中学生素质培养有良好的效果,但因为书中所讲内容通常陈旧,离同学们生活甚远,难以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但这种忽略经典文学、优秀作品的现象是不容小觑的,中学生是处在一个生理、心理发育成长的阶段,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还不成熟,在文化多样性的现今社会中,是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的。在调查过程中,中学生中男生更侧重于科幻、武侠、军事、体育等书刊。而女生则侧重于言情、少女漫画、时尚杂志、文学杂志等。

通过调查,我们对中学生阅读情况得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1、阅读目的多趋向自娱

调查中有的学生认为读名著或其他小说是为了消遣和娱乐,且大多在课外时间阅读。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读名著是为了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且带有极大的阅读向往和兴趣。从文学名著中可以认识我们生活的社会、认识他人、了解自我,真正理解成功的含义,探索生命的价值,培养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和品质。

2、阅读范围、数量极为有限调查的中学生里,从对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来看,读过其中4本的占7%,读过其中3本的占12%,读过其中2本的占21%,读过其中1本的占41%,一本也没有读的占19%。

从对教育部指定中学生必读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量来看,结果只有20%的高中生读过其中5-10本,且这5-10本大多是中国的文学名著,国外的作品极少涉猎。5%的高中生对这30部作品竟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文学名著的教育意义难以影响到学生和拓宽学生的眼界

3、阅读愿望因课业负担而受到影响

4、阅读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对名著选择上,仅有10%的学生是独立地按照自己的特定目的去选择的; 17%的高中生是通过父母、老师的指导去选择的;16%的学生是根据报刊推介而作出选择的。从这里看出,老师、家长、各种传播媒介宣介文学名著,对中学生选择作品有很大帮助。

在阅读名著时,作笔记的高中生占7%;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会使用相关方面的工具书,或向老师请教的高中生有0.8%。偶尔与同学探讨所读过的名著的学生只有占7%。由此可见,加强对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指导是多么迫切需要。

此外,被调查的学生当中,经常将时间放在阅读上的非常有限,阅读的书籍大多是休闲性杂志或小说,更多的学生则是愿意去泡网吧娱乐。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文学名著是历史文化遗留的精品。读一本好的书,就像沐浴在春风中,让人心旷神怡,读者与作者仿佛超越了时间和空间,面对面地在交流,在这种感召下,读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而这种共鸣可能会伴随读者一生。

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心理、思维等还在成长的中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啊!它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激励他们去创新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应努力去弘扬这一文化精神,以此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2、中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潜动力,其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同等重要。所以,学校、老师、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让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并且在旁指导、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去选择图书或杂志,学会有自己的主见,多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同时学校还可以多举办一些阅读交流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开拓眼界。除此之外,学校、老师、家长、还要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阅读行为。

3、中学生自身要学会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图书外,外部社会的客观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不难发现,现在的书店、报刊亭、书摊等出售图书的地方,不乏有粗制滥造的图书,但却堂而皇之的摆出来卖,可见图书市场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难保思维尚不成熟的中学生不受到影响。所以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制力度,规范图书市场的运行。为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以此熏陶中学生的性情,为中学生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政府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快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例如公共图书馆、图书室。

从调查情况看,学生买书者多,借书者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城市、街区缺少相关设施。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要做到买和借并举才是正确的阅读途径,单凭书籍封面介绍或粗略的浏览一遍就决定购买,会很容易出现买后后悔的情况,这不仅浪费了钱,还达不到阅读的目的。

篇2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1俗话说得好: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书是有着丰富知识的海洋。小学生都爱看书,但他们都爱看些什么样的书呢?课外书帮助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我通过这几期同学们业余看书的情况的观察,最后做了一个大概的总结:

我们班上的喜欢看童话和漫画类图书的学生占大多数,而看科普知识类和历史类的人数较少。

从同学们的每次阅读时间来看,有部分同学,十分喜爱看书,平均每天都看一小时以上的书,但有些同学,对书是并不感兴趣。

从同学们的看书感受来看,同学们都认为看书能取得快乐,能从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看,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写作业、玩耍,在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给我们布置适量的作业,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让我们在书中找到快乐,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

书是人类的朋友,我号召大家: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读书看书,这样,就能多学到一些知识!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2一、活动的原因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来源?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来源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65%,诗歌占5%,科普读物占10%,报刊杂志占20%。从阅读情况来看,小说类偏多,占总量的65%。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我认为小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论

我们由于种种原因,阅读习惯到六年级还没有养成,甚至出现不喜欢阅读的现象。现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只靠教科书是不行的,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我们与时代同步,让我们爱书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3一、调查目的

现代媒体虽然已经非常发达,但文献仍然是知识的主要载体,阅读也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

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为明显。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而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那么课外阅读呢?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凡是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书也不读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浅,而且必然把全部负担转嫁到家庭作业上去,而由于家庭负担过重,他们就势必失去了课外阅读时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现阶段,创书香校园,创书香班级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是否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否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提高?为了找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加强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查对象:

小学三年级171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谈话法。利用晨会,发放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填写。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利用课间,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情况。

(三)调查内容:

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自编相应的题目进行问卷调查。如:你喜欢读课外书吗?你喜欢读什么样的课外书?你经常读课外书吗?你每天读多少时间的课外书?你父母赞同你买课外书吗?双休日你去图书馆看书吗?你不能去图书馆看书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三、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

(一)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自创书香班级以来,同学们已基本养成了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但也不得不看到,学生还并没有真正与课外书交上朋友。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小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课外阅读的。经调查发现他们情愿在课余时间做游戏,看动画片。部分家长并不同意给孩子买课外书。更没时间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还有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一部分学生只喜欢看漫画类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四、调查反思。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自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以来,虽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已有所好转,但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点燃兴趣火花,激发阅读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具体做法如下:

1、故事激趣法。

小学生非常爱看电视,听故事。可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会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2、活动体验法。

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写家乡的一处景物》,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吸引注意法。

根据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生活空间内尽可能地提供有较大选择余地的阅读材料。并把这些阅读材料放到学生容易看到的地方,便于学生随时阅读。例如让每个同学上学时都要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课间还要把书放在课桌上。当学生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阅读状态。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只有导之以法,学生阅读起来才能如鱼得水,顺风行船。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1、读一读。

孩子的好奇心十分强,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借阅最感兴趣的、最想知道答案的图书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无半点重负的潜意识

中,不知不觉得爱上了课外书籍。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时,细心的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课外书。

2、划一划

。 在爱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符号划出自认为优美的词句,欣赏、诵读、学生乐而为之,效果不错。

3、查一查。

怎么知道学生所划词句是否美呢?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法来检查,教师加以评判后,让全班同学互相交换书本,读别人已划出的妙词佳句。这样做,学生鉴别优美词句的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4、摘一摘。

字词句的积累非常重要。我们可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两个最感兴趣的词句,做到边抄边读。这样即使学生逐步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又能渗透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5、评一评。

对于小孩子来说,表扬,奖励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可在学习园地中开辟好词佳句栏,每周贴换一次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搜集到的精美词句,并对他们的积累给予评价。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语言成果的舞台,其阅读兴趣、阅读水平都会逐步提高。

6、讲一讲。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口头表达能力的.增强,可专门进行讲故事比赛、演讲会等。比赛时,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先讲已读过的故事,再根据所提供的图画让他们编故事,还可以戴着头饰分角色自编自演故事等。这种形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拓展阅读量,积累知识。

1.推荐书籍,引导课外阅读。

课内外结合,向学生推荐书籍。如学习了课文《陶罐和铁罐》,老师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根据《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改编的,里面还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学习了《丑小鸭》,我们便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这样课内外结合,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对读书乐在其中。

2.建立图书角,借阅书籍。

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贡献出2本自己喜爱的图书,并给每本图书编号,打印好目录,放在图书架上。制定借阅制度,自己制作图书借阅证,每周评选出借阅图书最多的小读者。当然图书的内容都要教师好好把关,既要健康又要文学性强。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到学校图书馆借书来读。

3.美文交流,提高认识。

每天的10分钟晨会时间,老师可选择精彩内容读给孩子们听,然后进行交流。可以评论朗读者的朗读水平,可以说自己的感想,可以交流文章的写法,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受到美的情感的陶冶的同时,提升每个孩子的思想认识。

总之,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书香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读书的好少年。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4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2011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着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减少

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2、阅读兴趣感性化――阅读情趣及品味下降

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着;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着、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着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

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

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30.6%;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18.4%。主要体现在:

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

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

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

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学生在一起不大喜欢谈论名着,与家长交流体会课外阅读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尔交流占到64.1%;。由此看来,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大,最适宜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应的环境,于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觉走。

纯粹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为了作文,只读习作。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集》一类的书,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计算是人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认知文字符号世界、发展智慧和提高素质的三大基石。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阅读为人类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积累、传递与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道德、智慧等精神价值的继承、拓展、提升、弘扬建立了丰功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的时代,阅读这种与文字文化同龄的原始认知方式是否因其费时耗力的特点而落伍于信息社会匆匆的时代的步伐便需要“离休”静养或退出历史舞台呢?

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字文化相始终的人类保持与发展自身所创造的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方式。阅读之于文化,犹如行走之于生活。虽然现代人有舒适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绝不可少,否则生命便失去许多意义与自由。阅读缺乏或阅读减少,热衷于时尚杂志、卡通漫画故事,因而疏远文学名着;热衷流行音乐、港台影视而冷漠书刊。长此以往,基础文化素质赖以发展的阅读渠道萎缩,必然造成提供“营养”的文化知识的不足,进而导致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小学生的阅读退化,不仅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的减少,也不仅是课外对文学名着的冷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习与认知核心和精髓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审美的失却!而这才是课外阅读问题的危机的实质所在,是民族基础文化素质退化的根源,也是青少年阅读退化现象的最大隐忧。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课外阅读氛围

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采取禁止的态度是错误的,而顺其自然,或靠环境的自然熏陶,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固定专门场所,学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血缘和伦理道德关系,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有权威性的,因此,家长在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和谐一致。

(1)召开家长会,邀请班级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于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变家长“唯分数第一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布置家庭阅读空间,购买课外书籍,营造阅读氛围。

(2)设立图书角、办有关读书的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班委会拟定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办法,由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每天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把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作为读书时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

相信,学校、家庭二者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去关心、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才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它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3)沟通交流,树立学习榜样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

小学生阅读调查报告5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非常重视,不仅作了量的规定,而且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也作出了指导性的规定。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因此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一、调查时间:

20____年9月5日——12月10日

二、调查方法:

问卷、学生谈话、家长谈话。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目的:

这次调查旨在了解四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根据什么选择阅读书籍。

2、书籍的来源。

3、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及阅读兴趣的形成原因,以寻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良策。

4、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从而为改革阅读教学尽点微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调查情况分析。

1、调查中有82%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对阅读感兴趣,但问及你课余最喜欢做什么时,只有34%的学生选择了看书,66%的学生依次选择了看电视、上网、参加文体活动等。

这说明小学生虽然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游戏、网络、电视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在空闲时间容易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2、学生喜爱的书籍依次是幽默故事、惊险侦探故事、小说及童话、自然科学故事、历史故事,女生更喜欢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小说,男生更喜欢探险故事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

3、学生所阅读的书籍来自那里?据统计63%是家里的,25%是班级图书角借的,12%是从同学处借阅及学校图书馆的。

这说明家庭的藏书和班级图书角是学生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而学校图书馆这一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使其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有着密切关系。

据统计,六年级学生中,阅读书籍超过50本的学生中,80%认为喜欢写作,75%认为自己的写作成绩优秀。而阅读量不满10本的学生只有12%认为自己喜欢写作,认为自己作文优秀的是0。

5、藏书量在400册以上的家庭占5%,但这部分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喜爱阅读的占100%,90%的孩子阅读书籍超过了50本。

认为喜爱写作的占60%,认为自己作文良好、优秀的占100%,而藏书量在100本以下的家庭,孩子的阅读量没有一人达到30本。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地买一些教材辅导类的读物,认为孩子阅读其他读物便是浪费时间,分散学习精力。孰不知,读一本好的文艺作品,对孩子的帮助远远大于读一本《小学生作文大全》,因为这些文艺作品是孩子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所以,家长切不可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孩子,束缚孩子的课外阅读。

6、在“请你写出你读过的书的题目”一栏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阅读了以下书籍:《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徒生童话》《365夜童话》《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儿童文学》《小学生作文》《蓝猫淘气3000问》《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中华伟人故事》《神探福尔摩斯》,《哈里·波特》……调查同时表明,在推荐读物方面,学校及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

这些书目也说明,经典的儿童文学仍为现代儿童所喜爱。而学生对《哈里·波特》的热衷,也说明了国外媒体对新作的宣传成功。其实,我国近年也出版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草房子》《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等,欣喜的是有些老师已经把它们介绍给学生读了。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发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家长喜爱阅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老师重视,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自己从阅读中获得了乐趣。

8、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却不容易。

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课外书,但主动阅读的却很少。每周两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已经算较多的,并且这些课外读物大多是老师要求做读书笔记时才去阅读,且读得囫囵吞枣。

六、针对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要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要树立一种大语文教学观,把视野放宽到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广阔领域里。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并且“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积”即吸收、积累,“发”即倾吐、表达。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冲破阻力,改革教学方法,从应试教育观中挣脱出来,走向素质教育。

2、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在教师自身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而课外阅读就是老师魅力产生的根源,这便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求读课外书。另一方面,知识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惑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3、注意方法指导。

课堂上教师应少讲多读,给学生留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应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注意保证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4、给足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教师布置作业要精,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

5、推荐课外读物,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

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经常性地为学生介绍有益书报。首先,为了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注意配合教学进度大力介绍有益读物。其次,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信息渠道的杂、广、乱的形势,现代社会文化市场对学生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并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6、开展读书活动。

继续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因为老师要求做摘记才去读书的。要让学生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观念,要求他们随读随记。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学科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当然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可视具体情况来采用具体方法。

总之,没有课外读物就没有素质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师、家长共同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遨游,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精选4篇

关于学生课外阅读调研报告范文5篇

关于课外阅读的调研报告范文5篇

小学生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小学生阅读个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3篇

中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3篇

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篇3

2003年4月8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十年来已建成国家精品课程近4000余门。民办院校应抓住机遇推广MOOCs这一学习新模式,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一、MOOCs的定义

MOOCs是Massive(大规模的)、Open(开放的)、Online(在线的)、Course(课程)4个词的缩写。Massive指大量的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Open指信息来源、评价过程和学习环境都是开放的;Online指一系列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才能使用的学习材料。

二、MOOCs的结构和特征

MOOCs由学习者、教学者、课程网站和网络工具组成。特征主要有五点。第一是每个班的学生可达千万计,这也意味着学生身份多样化。第二是只要能在网站注册就可以参与学习,没有性别、年龄、国籍和地域之分,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共享。第三是从选择繁多课程,到全部学完课程视频并完成练习测试,全靠学习者自觉自愿。第四是教学者由主讲、助教和技术人员组成。讲师负责课程的视频教学,助教负责在线答疑,技术人员负责网站开发和维护。第五是从网站建设到注册身份,再到学习者观看课程视频,完成课程测验以及师生互动都必须通过互联网才能实现。目前运用的网络工具主要有微博、Twitter、QQ、SNS等。

三、MOOCs研究现状国内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

在世界范围内,网络教育已发展了近十年,以Udacity、Coursera和edX平台为代表,MOOCs受到了政府和各种教育机构的重点投入和研究。MOOCs研究目前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自上世纪末美国政府和各州高校陆续试验了多个网络教育项目,研究结论总体上支持“网络教学和面授教学的质量相当” ,但部分师生担心网络教学因缺乏学生自律和师生实时交互而影响学习质量。二是目前美国针对网络教育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认证体系,但一些认证机构带有盈利性,影响了网络教学的质量。三是网络教学学员辍学率严重。如英国开放大学的毕业率仅22%,而美国远程教育辍学率高达70%。美国教育主管部门逐步取消了网络教育有关限制并加以鼓励,但有人担心会出现文凭工厂。MOOCs在全球已掀起热潮,但国内仍处于萌芽阶段。2011年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对MOOCs提出了规划,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升级改造已建成的精品课程,大幅提高资源共享服务能力。有数据表明,普通院校学生对MOOCs的参与度与认同感都高于985与211高校,由此可见MOOCs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普通院校中的巨大需求。

四、民办院校应致力于MOOCs推广

如上所述, MOOCs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是传统课堂多媒体教育不可比拟的。民办院校推广MOOCs有两个好处。一是学生受惠,211、985高校的师资力量是民办院校难以企及的,但其学生就可通过MOOCs享受重点院校的教学资源;二是教师受惠,民办院校的老师不仅可以同国内优秀同行交流,还可以学习国外大学同行的先进经验。具体来讲,民办院校可依托自身图书馆来操作。目前图书馆的研究集中于各种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构想和各学科精品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等方面,免费共建共享资源的理念开始被广泛传播。基于各地区和国家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存在,民办院校应首选图书馆来推广MOOCs。

总之,民办院校推广MOOCs模式无论对改变自身区位劣势,提升自身整体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还是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大有作用。民办院校应该主动抓住这个发展契机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国家精品课程网.http://,2012-10-15.

[2]范小鹤.美国网络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的历史特点[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53-156.

篇4

关键词:审美人类学 音乐教育 田野调查

Key words:The esthetic anthropology music education field investigates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134-02

审美人类学是把美学与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未来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该学科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和概念系统来研究和阐释美学问题和审美现象。它的最大特征是运用田野调查方法搜集实证材料,比较分析不同种族、民族在审美习惯、审美制度、传统方面的区别与联系,试图发现它们的审美规律。

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田野调查方法原意是民间音乐采风,它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审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作能力,而且它还是挖掘民间音乐宝藏,使民间音乐精品得以继承与发扬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审美人类学与音乐教育的田野采风方法进行比较,本着的原则,为高校音乐教育的田野采风注入更为丰富的学术内涵。

一、 审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

(一) 田野调查的计划

田野调查的计划也称为调查之前准备。田野调查的对象也就是研究项目的选题,首先制定提纲。在选题确定后才能制定调查的内容和地方,时间以及方案。调查对象也就是研究的“田野”,可以是任务、文化、地域考古、民俗风情、某一事件的始终等等作为对象来研究。

为了有目的、有内容的去实地考察而达到预期收获,研究者必须首先是选择研究的题目,比如在选题时要尽力去选择研究领域中的空白题材,事先还要收集了解信息,要避免重复“撞车”,成为“后启之见”。选择有研究意义,有价值的项目。这就取决于研究者的理论水平。(选题的构思、独特、新颖,要有现实意义等)然后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出调查的提纲和调查的手段(文字记录、拍照、摄像、绘图、测量等几种),最后写出具体的内容,制定调查计划、日程、路线。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准备必要物质工具。还应准备查阅资料的工作,即从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查阅与之相关的文字记载资料,对被研究对象有一概念上的了解,再进入开始实地的调查工作。根据调查对象内容而定。

其次是准备记录的、拍照片的、摄像收集的设备,经费等准备。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匆忙奔赴到目的地,无法记录下现状、实况,得不到全面的采样就会影响调查的质量。

(二) 田野调查的技术方法手段

田野调查技术或称手段。比如:以最基本的文字记录为必不可少,文字记录要尊重原人、原事、原意的真实,记录中不得加如调查者的主观的分析结论,只能是原始记录,其次是用拍照或摄像,绘图,测量等,记录下原始证据。

(三) 田野调查的方法类型

1、 调查:不能去的地方,信函调查。

2、 问卷式调查:设计需要提出的什么问题。

3、 填表式调查:设计表格填写调查内容。

4、 观察式调查:直接观察、居住体验法。

5、 数据式调查:统计分析法。

6、 群体访问式调查:“会议提问”实验法。

7、 个别访问式调查:个案调查(个人为对象)。

8、 抽样式调查:几百人以上的百分比。

9、 相对比较法式:非主观意识的比较,而是以原始材料比较法。

10、综合调查法:宏观调查法。

(四) 田野调查的内容

田野调查的内容首先要根据调查对象而定,不同的对象,调查的内容有所不同,对所调查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三大类进行调查。包括传统文化、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

精神文化:包括、传统文化、民间神话传说、说唱艺术等。

物质文化:劳动生产工具、建筑工艺、金属冶炼、加工艺术、雕刻、塑雕等等。

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服饰、婚俗风情、丧葬文化等。男性专题、女性专题、审美观等等。

自然科学文化:科技、天文、历算、医学。

生态环境――高原植物、野生动物、金、银矿产资源。

(五) 田野调查的成果形式

1、田野调查报告:在整理收集记录资料、数据、表格后,综合的分析实地调查资料。这是很重要的后期工作,编写调查报告的重点是尊重原意。如实编写纪录,不得随意加入调查者个人的理解,不加作者个人的分析观点,解释和结论。客观的反映现象、历史和存在的问题。作为历史档案存档的重要依据。

对所调查的资料按历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文字规范整理。如实的记载调查原始资料应尊重人物、事件、对象的原文、原件和原意的原始记录。如实写出报导文、调查报告。并注明调查地点、调查时间、报告人。

2、研究报告:在以上整理、编写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和研究的对策,这就是研究报告。即在对所调查对象的历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依据上,提出研究综合分析建议和对策,作为学术论证报告。给相关部门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也就是综合分析田野调查中所获得的资料,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编写调研报告的目的并非简单地描述调查的见闻,而是对调查资料的解释,分析出可靠性结论。研究报告的质量高低取决于调查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知识面、写作水平对资料的分析、组织能力。

二、音乐教育的民间采风方法

(一)采风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采风活动能顺利开展,在采风前必须做好周祥的准备工作。第一,确定采风的内容,选择好采风地点。民间音乐采风可以选择不同音乐类型,如民歌、器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等。确定类型后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在民歌采风中还可以选择多声部民歌为采风重点。当然,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多种音乐类型的采风。如民歌和器乐共同采集。采风内容确定之后,便可按此内容来选择合适的采风地点。这时需要查阅大量与采风内容相关的资料,了解并熟悉这些资料。这将有助于采风地点的准确选择和采风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与采风地有关方面事先取得联系,争取对方有关人员的支持与配合。这有助于正确安排采风时间和采风路线。因为有些地区只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内才举行当地特色音乐活动。例如:壮族的歌墟节分别在1月15日、3月3日和4月8日才举行。第三,要制定采风计划。它包括:采风的目的、任务、内容、地点、时间以及参加采风的学生人数、带队教师的安排、经费与经费来源、采风的行程安排等。制订一份具体可行的采风计划,可引导采风工作有步骤、有次序地开展。第四,在采风前要准备好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器材。采风过程中音乐资料的记录非常重要,单靠耳听手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用录音机录下歌手、乐手当时演唱、演奏的音响;用照相机拍下音乐活动的表演场面,演唱、演奏者的姿态和民族乐器的形状等;用摄像机有声音有动作地记录下音乐活动表演的全过程。

(二)实地采风工作

到了目的地,与事先联系好的有关单位人员接上头后,采风工作便可以全面开展了。在实地采风过程中,经常采用与当地民间艺人、文艺团体的歌手、乐手谈话访问的方法以及亲身参与正在进行的当地特色民间音乐活动的方法来采集资料。

采用谈话访问时,应邀请一些熟悉当地特色音乐的民间艺人、歌手或乐手进行座谈或者个别访谈。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地询问、观察和启发对方,要消除对方的各种顾虑与拘束。语言要通俗易懂,语气要平易近人,尽量营造出自然轻松、和谐的谈话气氛。同时要边谈边做笔记,对方的表演也要当场录音、照相和录像。

采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方法,应深入民间音乐活动现场,参与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当地民间音乐的特征。并且做仔细的观察与记录。具体操作时可以分工进行。录音、拍照、观察记录、参与活动等工作可指定学生分别完成。在音乐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对表演者进行专门采访。

在整个采风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尽量完整、准确地记录资料。第一,及时做好尽可能详尽的现场笔记。每次采风工作结束后要尽快整理现场笔记,以便发现遗漏,及时补充。第二,做好采风日记,对当天的工作进度、遇到的问题加以记录、分析,为下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第三,录音拍摄要完整、清晰。录音、拍摄所获得的音像资料需及时整理,并注上文字说明。另外,对当地的一些特色乐器、民间乐谱、唱本等也可适量购买做为实物资料保存。

采风是一件繁琐、细致、复杂的工作,在整个采风过程中,只有按计划有条不紊、仔细认真的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确保采风活动的顺利完成。

(三)采风后的成果展示及经验总结

采风后的成果展示与经验总结是高师音乐采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最后环节。成果展示可分为展览与音乐会两个部分。在举办成果展示前,应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谈谈采风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同时要布置学生整理挑选出展览用的采风资料,如照片、乐谱、录像片、特色乐器、采风日记、采风心得等。并且对采集来的民间曲调、歌谣进行创作与改编,排练成声乐、器乐节目,在采风创作音乐会上进行表演。最后,将本次采风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好的经验,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需注意的事项做书面总结,以利于对下次采风活动的指导,达到提高采风质量的目的。

三、两者之间的比较

从田野调查方法的形式来看,审美人类学和音乐教育的田野方法形式基本相同,都是经过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实地调查工作、调查后的成果展示及总结研究。调查对象都是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所不同的是,音乐教育的田野调查注重于民间音乐的采风,包括原生态的歌民间器乐,民间舞蹈,说唱音乐等,它侧重于音乐形式的调查与研究。单一的采风形式使得其内容缺乏很多学术内涵。而审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在调查前准备、技术方法、方法类型内容较之民间音乐采风更系统、更细致之外,它更注重成果的要求,即不仅写田野调查报告,而且要撰写研究论文,其中包含了至关重要的文化多元观念。

四、 结论

纵观审美人类学和音乐教育的田野调查方法比较,笔者作为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之一,感到审美人类学的田野方法之所以值得注重,在于它会给当前高师音乐民间音乐采风带来注重实学的研究风气,并且给采风工作带来更丰富的学术内涵。寻找更多学术途径,利用更多采风方法,通过更加多维的视角,以探索和解决高师音乐教育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就目前而言,倡导和借鉴审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对于高师民间音乐采风不仅非常之必要,而且非常之迫切。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0-0130-03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移动技术的高速发展,以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迅速崛起,这些新媒体的出现,变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的阅读行为。据《2015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达58.1%,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一跃成为大众主流阅读方式[1]。在所有网民中,19岁及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比达四分之一,儿童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对数字阅读呈现出强烈的兴趣,儿童在阅读模式、阅读习惯与阅读内容上较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

1 新媒体环境对少儿阅读行为的影响

1.1 新媒体概念及特征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每个时代的新媒体有每个时代的特定内容。今天的新媒体是相对于平面媒体、广播媒体和影视媒体三大传统媒体而言的,由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产物。目前的新媒体主要指的是“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及“第五媒体”移动媒体。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它可以与任何传播工具相结合,实现无时差、无边界、无限量的链接,它比传统媒体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低成本等优势,呈现出全民全域、即时即速、互联互动、多维多度的特征。新媒体颠覆了很多传统观念,使得数字化网络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

1.2 新媒体发展带来儿童数字阅读新模式

新媒体终端的迅速普及使得儿童数字阅读走进千家万户,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儿童5岁学会使用电脑上网,7岁已普遍能在多种平台上进行上网与阅读[3];根据调查,69.4%的少儿接触过电脑阅读,73.1%的儿童接触过手机阅读[4],电脑、手机、平板在儿童数字阅读中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5]。目前,“碎片化阅读”在少儿阅读中已显露端倪,超过半数的少儿每天进行至少一次的数字阅读,每次阅读时间在1小时内,儿童进行数字阅读的场合主要集中在家里,是许多儿童“晚饭前”“睡觉前”的习惯性项目。

1.3 新媒体环境下儿童数字阅读倾向

儿童阅读模式的改变,也带来了儿童阅读内容的变化。数字阅读较传统阅读形式更丰富活泼,互动性更强。根据调查,家长希望儿童阅读更多的学习类或知识普及类的资源,而学龄后儿童由于受学习压力影响,更多的将数字阅读看作是一项娱乐活动,儿童数字阅读娱乐化倾向较大[6]。互动游戏、多媒体资源、小说、儿童文学、漫画都是较受儿童欢迎的内容。此外,“微阅读”在学龄后儿童中较为流行,据2012年《上海市少儿“微阅读”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已有超过四成的少年儿童进行“微阅读”[7],对资讯及热点事件报道的信任度超过老师与父母,并把新媒体作为发表意见的首选路径。

2 新媒体环境下少儿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变革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遭遇了前所未来的冲击和挑战。儿童与家长已习惯使用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检索和利用资源,儿童阅读特点也推动图书馆对现有数字图书馆建设方式做出变革。

2.1 推动少儿服务方式的变革

传统图书馆服务以到馆读者为主要对象,实现面对面的单一服务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多视角、多形态的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使读者不再满足单一的服务方式。从新媒体时代儿童阅读倾向可以看出,他们对资源有娱乐化、知识化、社交化的需求,他们既需要丰富的书籍、数字资源的服务,还需要与两者相匹配的阅读体验空间;他们既需要馆员的咨询和知识向导,还需要实体的与虚拟的相结合的交流、活动、分享的社交平台,儿童对图书馆线上线下、实体与虚拟的服务提出了更精益化的要求。

2.2 推动服务平台建设的变革

读者阅读介质的革新必然带动读者群体阅读选择上的革命。新媒体环境下,手机、平板等移动阅读平台是服务关键。儿童手机与平板阅读的比例较高,儿童对微信阅读也十分关注。目前,不少数据商推出了移动APP和微信平台,如中国少年儿童红袋鼠阅读、喜马拉雅听书儿童台、小伴龙等,资源分类清晰,操作简便,广受父母和儿童的喜爱。而图书馆大多数数字资源不具备手机下载的功能,且其手机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服务也比较欠缺,流于形式。有很多图书馆的手机图书馆功能不完善,资源提供量少,或者直接链接到网站地址,使用感受不佳,这使得图书馆数字用户急剧分流。

2.3 推动资源建设的变革

新媒体时代,人们的问题不再是缺乏数字资源,而是如何选择数字资源。图书馆在新媒体时代的“保障基本文化服务”的内涵,不仅仅是提供资源保障,而是提供并推荐优秀的、有用的资源,做好阅读引导工作。然而,大众普遍认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质量低于市场产品、电视媒体。一方面,图书馆资源受版权制约,难以提供如“鼠小弟系列”“神奇校车系列”等儿童热销文学的数字资源;另一方面,图书馆目前比较依赖于儿童数据商提供的资源,而数据商资源存在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的现象。如不少图书馆使用的“书童华文乐园”动漫数据库,就存在严重的声音不清晰的问题。图书馆儿童资源建设向优质性、需求导向性的方向变革势在必行。

2.4 推动突破区域化建设的变革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已习惯于随时随地查找与使用资源。这几年随着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开展,图书馆数字资源区域IP地址限制这一制约有所打破。目前,国家图书馆和一些先进的省级图书馆在建设少儿数字图书馆时,取消了IP地址的限制,少儿数字资源对全国或全省开放,尽管如此,地方图书馆在进行资源采购的时候,仍然继续购买相同的数据库,如“乐儿”“贝贝国学”“知识视界”等,这种任务式的、盲目式的建设,表明了地方图书馆从思想上并没有打破区域限制,这种不断重复建设的方式,既阻碍了资源的共享,也阻碍了图书馆资源特色化建设道路。

3 少儿数字图书馆改革建设的思考

3.1 加强实际调研,了解儿童需求

目前,我国少儿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能力薄弱,在中国知网中查询图书馆界有关少年儿童数字图书馆建设或儿童数字阅读的研究成果,从2003年以来仅30篇左右,2014年全年仅2篇,全国优秀的少儿数字图书馆网站屈指可数。此外,图书馆界对具体的实践性较强的问题缺乏关注。在新媒体时代,建设少儿数字图书馆需要了解儿童与家长心理,进行儿童阅读的实际考察研究。对于低于7岁的低幼儿童,应充分考虑儿童健康发展,充分考虑此阶段家长与儿童对声音资源、听书资源的需求。对于7岁以上儿童,应进行充分调研,注意数字资源贴合儿童与家长需求。如在国外Search Kids数字图书馆项目中,工作人员选择14个7―11岁的儿童作为设计伙伴,由他们向设计人员表达普通孩子的想法和需求[8]。

3.2 进行以需求为导向的儿童数字资源供给服务研究

图书馆在儿童资源选择上一直存在思维定式,在不断地重复建设。在未来,公共图书馆应当打开思路,进行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资源供给服务模式研究。如可以进行按资源实际使用量进行付费的模式研究,这样既节省了资金,又做到了数字资源的按需提供,还促进了数据商的资源优化。图书馆还可以打破一切资源必须“免费”的限制,跳出思维局限,在保障图书馆本身公益性的基础上,为优秀的数据商提供更多付费数据产品、数字资源的导航链接。如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建设的中国少儿数字图书馆,除了提供免费资源外,也提供了不少优秀的付费资源,不仅满足了用户,也增强了平台自身的影响力,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3.3 拓展服务空间,探索O2O服务模式

O2O是Online to Offline的缩写,又称离线商务模式,是指线上营销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O2O应用到图书馆,可以理解为把互联网、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吸引到实体图书馆中来,让数字图书馆的网上资源展现于网下服务场景,网下活动拓宽网上服务内容,更好地实现新媒体时代下图书馆知识空间和知识交流的作用,打造少儿线上、线下立体化的活动阵地,为儿童、家长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9]。少儿的线下空间可以灵活运用PC机、移动终端、触摸大屏、数字化产品进行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打造,可以应用互联网+时代的创意思维(如创客空间等),打造内容得宜、形式多样、过程互动、成人参与、有益于阅读推广的儿童活动空间。

3.4 打破区域限制,进行同盟合作

以全省为单位进行儿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建议全省的公共馆共同合作,以“省馆牵头、各馆参与、共建共享、服务全省”为建设指导思想,依据省财政和省馆多出、地区馆少出,专业馆多出、公共馆少出,经济条件好的馆多出、条件差的馆少出的原则,共同承担购买资源和服务的责任。同盟合作既可以减轻各地区经费压力、

建设压力,又能资源共享,缩小地区公共数字文化差异,避免重复建设,还能促进全省少儿活动交流,促进阅读推广,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3.5 与数据商、服务商进行深度合作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与数据商的合作就是将数字资源进行简单的应用集成,没有深度开发,如“贝贝国学”“爱迪科森”等多个数据库都提供国学动漫,但简单的数据库罗列的方式增加了资源的挑选难度。将不同数据库的同质资源整合分类并主题显示,比较符合用户的习惯。另外,图书馆可以考虑与数据商或儿童产品、儿童教育服务商合作开展主题性、创意性的线下活动,并不断推陈出新,这样就增加了小朋友在图书馆的体验乐趣,起到阅读推广的作用。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对与数据商的其他合作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如在启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探索如何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开展资源建设的方法和路径等。

4 结语

目前,少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面临着儿童数字阅读的争议、商业数字环境的冲击、建设资金不足、建设思维局限等困境,建设难度较大。建设儿童数字图书馆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需求,以儿童健康阅读为基础,向实用化、精品化、便捷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突破思维的局限,发挥创意与特色,延展服务空间,为儿童与家长提供健康的、有益的、趣味性的综合数字阅读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5年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R],2015-04-20.

[2] 李玉梅,王沛战.新媒体环境下大众阅读行为与公共图书馆对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3] 林频,倪琳.少年儿童新媒体使用情况解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2(7):25-29.

[4] 孙宏艳.新媒体与新儿童[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5] 陈铭,姜宏伟.数字媒介使用与儿童阅读需求的关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4):11-14.

[6] 陈悦军.广东省青少年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出版,2010(8):55-58.

[7] 李新详.数字时代国民阅读行为嬗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篇6

       今年以来,政务室按照县委办公室总体部署,以“管理有序,服务到位,提高效率,争创一流”为宗旨,认真践行“用心创造满意”的核心工作理念,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和科室职能,全面深化内部改革,不断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在制度创新、硬件环境、人员素质、知识结构、服务水平、工作实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办公规范化、自动化、集成化程度明显提高,整体工作面貌发生了崭新变化,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共起草领导讲话稿160多篇;起草署名文章40多篇,在中央省市内刊录用18篇,新闻报刊发表22篇;起草县委文件、汇报、方案等文稿73篇;参与接待县外参观考察团8起,提供相关资料200多份;集中开展了“百日调查、百篇报告”活动,深入基层调研180多次,撰写调查报告95篇;组织开展彩虹工业园、第三产业、农民收入等专题调研活动10余次,撰写调查报告17篇;编发《**通讯》9期;上报省市信息 562 篇,其中录用182篇,被评为“全市向省上报信息工作先进县”;对全县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办结市县领导批办件和政协委员提案件59 件;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境界80”活动,为《境界文萃》和《我的XX》编写体会文章16篇。同时,组织参与了“风采飞扬”、县委机关学雷锋义工队和幸福计划等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同时圆满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一、注重学习,培养新型文秘人才

       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文秘人才必须具备有激情、会思辩、善创新、能说、能写、能协调的基本素质。一年来,我们一贯之地把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一是大力营造自觉学习氛围。为不断增强学习的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自觉性,主动性,围绕政务中心工作,强化对第一资料的获取、鉴别、整理、运用能力,将相关资料分门类建立了数据库、言论库、焦点库、资料库,明确专人规范管理,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加大了领导订阅的报纸、刊物的回收、展阅力度,在政务室形成了一个小型图书馆,为大家自觉学习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定期交流个人学习心得体会,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继续开办“政务大讲堂”。政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机动时间少,通过继续开办“政务大学堂”,互为讲师,互为学生,系统学习了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和各种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头脑,为高效率工作打下知识铺垫。三是开展活动提高业务能力。今年3至6 月,组织开展了“百日调查、百篇报告”活动,集中探讨调查研究和调查报告写作的方式方法,亲身体验火热的发展现实,整体调研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参与了“延安精神”照我行和“境界80”活动,提升了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境界,4名同志的“境界80”总结演讲博得广泛赞扬。四是强化模拟训练。要求每人在参加全县重要会议时,认真记录领导讲话,既提高了速记能力,也增强了对新鲜观点、精辟语句和领导语感的捕捉感悟能力。定期开展文体写作模拟训练,收到良好效果。   

           二、倡导创新,永葆工作生机活力

       活力来自创新,创新体现智慧。我们始终坚持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注重把创新的精神融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细节,时时体现创新、处处体现创新。今年以来,比较突出的创新工作有:一是调查研究的创新。组织开展了“百日调查,百篇报告”活动,政务室全体、秘书科和机要科的相关同志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活动的指导思想是“调查研究、掌握理论、全面总结、综合利用”,分为五个课题组;从3月份以来,共深入各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180多次,撰写调查报告95篇。这次调查活动的动作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大家普遍反映,通过调查,了解了情况,结识了朋友,受到了教育,经受了锻练,提高了纵深分析的能力和政务服务的水平,取得了调研成果和提高能力的双丰收。二是上报信息思路的创新。改变以往单纯追求名次的做法,突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坚持把反映重点、展示亮点、宣传夏津作为上报信息的出发点,集中上报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大事、要事,同时,对重点题目选取不同角度,采取连续上报的方式,力求“振动效应”,比如围绕棉花产业,上报了《棉花市场载体作用强大》、《发挥聚集效应做活棉花产业》、《实施“彩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虹工程”力促棉花产业三次飞跃》等一系列信息,被市委刊发后引起了较大反响。三是在办刊上创新。在《**通讯》的编发上,坚持“宣传政策、传递信息、推广经验、指导工作”的基本宗旨,特别是着眼基层、着眼现状,加大了挖掘基层各项工作涌现出来的典型和亮点的力度,增加了反映基层工作动态的篇幅,调动了基层上报信息的积极性。同时,在重要文稿起草的模式和程序、对外交流、业务拓展等方面也推出了一些新举措,取得了实际效果。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服务中心,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立足于出大主意、当大参谋,我们围绕培植壮大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促进农民增收、乡镇机构改革、乡镇财源建设、平安建设等重点工作和各级领导、广大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搞好政务服务,认真起草领导同志讲话,起草各种文件,深入调查研究,切实组织好会议服务。工作中,大家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形象,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同时,牵头组织了办公室的大型活动12次,组织大型调研10余次,其中:关于彩虹工业园的调查形成成果后,分别被市委办公室《情况反映》和《工作情况交流》刊发,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平安创建和乡镇财源建设活动中,我们科学搭配人员力量,高质量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四、严格规范,实现工作快速高效

       政务工作事务繁杂,头绪众多。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科学的方法,工作杂乱无章,只能事倍功半。这种情况下,我们强调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人都特别注意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一是我们进一步充实完善政务系统《工作纲要》,更加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向,进一步强调并坚持了办公制度、学习制度、物品管理制度、文件管理制度、卫生制度、政务工作室十不准、政务大学堂学习计划、督察专报制度、专项查办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强化制约措施,确保高效运行,

每名成员有职有责、有章可循,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和可操作性,规范了行为,提升了标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二是个人统筹安排。每项工作、每个人都做好工作计划和工作预案,分清轻重缓急,给予整体关照,不搞疲于应付,分期分批办理,做到无论工作多忙,都不忘事、不漏项。三是讲求效率。倡导“日事日毕”,对于手头上的工作不推不拖,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尽早完成,当日能完成的工作加班加点也要突击完成,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

           五、聚集合力,圆满完成重大任务

       新形势下,政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做好政务工作,必须聚全力,议重题,施大举,谋高效。这既是成立政务室的初衷,也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目前,这种机制的活力已经初步显现,目前政务室已基本形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成了全员办综合、全员办信息、全员办督查的大格局。从领导讲话、编发信息、专项督查等基本职能,到“百日调查、百篇报告”等重大活动,无不是全室人员通力合作的结果,政务室的每一项创新,每一个亮点,无不集中着众人的智慧和汗水。在实际工作中,大家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表现出高度的团队精神。这是政务室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实现工作突破的根本。

       XX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领导要求相比,与新形势的发展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思维还不够开阔,工作中存有薄弱环节。二是在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整体工作运行机制还需规范,个人知识结构还需进一步完善等等。

篇7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阅读资料向人们扑面而来。上世纪末至今,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阅读对象也不仅仅是文字,更涵盖了影像、画面等等一切传统阅读并未包含的东西,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了浅阅读的时代。

而作为今后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他们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就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找了一些解决方法。现将具体调查情况做如下报告。

本次调查对象为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80名大学生,共发出80份问卷,收回76份有效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阅读目的和动机、阅读态度、阅读媒介、阅读爱好等。

现在,随着海量资讯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成为市场的主流,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名著通俗本、精简本、口袋本的盛行,财经、励志类图书以股市语言行文代替学术说理,以及各地书店中通俗读物高居畅销排行版前列的现象,多媒体、博客、电子小说代替纸质图书潜进大学生的生活,种种现象表明,这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什么是浅阅读?为什么会产生浅阅读?要如何看待浅阅读?

一、什么是浅阅读?

浅阅读它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遣、娱乐或感官的刺激为上,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以动漫、图像、影像等为主,文字为辅。相对于品茗式的传统阅读而言,这种快餐式文化追求的是横向的广度,即所谓的“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

以“知道”代替“知识”,这样的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式的浅阅读正成为大学生时下的阅读新趋势。为此,我们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了一次书面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阅读需求,从而分析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并为进一步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参考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阅读认知度普遍较高。从调查结果看,47.6%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35.29%的学生认比较喜欢阅读。而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仅占17.65%和1.9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

2、阅读时间较少。每天阅读3小时以上的学生仅为5.88%,1-3小时的为54.90%,1小时以上的为29.41%,有9.80%的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的状态。

3、每月的平均阅读量较少。每月平均阅读5本书以上的学生仅占1.96%,3-5本的学生占5.88%,大部分学生每月平均阅读量为1-3本,这说明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少之又少的。

4、从阅读取向和阅读兴趣来看,我院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他们往往按照个人兴趣来选择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时尚杂志、人物传记和通俗小说是我院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这些种类书籍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

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以上种类书籍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修养。在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对于阅读名著、经典书籍的热情不太高(仅为28.4%)。此外,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课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成为我院学生重要的选择。

5、我院大学生的阅读媒介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纸媒体,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已经走入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平时阅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约有30%的同学主要通过网络阅读。而大多数同学在利用网络时能够比较恰当的控制时间和内容,合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自己服务,超过7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

6、我院55.8%左右的大学生将到图书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亲戚朋友借阅、网上浏览、在书店看等也都是重要的阅读途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院学生买书热情不高,仅有13%左右的学生将买书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阅读方式已经进入到浅阅读时代。

三、出现浅阅读的原因

1、进行“浅阅读”是缓解无聊的方式。很多人认为,读“深”的读物乏味、吃力,读“浅”的轻松、有趣,还能作为闲聊的笑料。 职业技术学院女生小罗说道:“现在女大学生们都喜欢看《瑞丽》《昕薇》这样的时尚杂志,平时上网多是浏览娱乐新闻和网站论坛,的确不严肃,但读来十分有趣,大家都爱看。”

2、没有时间进行“深”阅读,只好“浅”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就业问题也是压在大学生头上的一块大石头。很多大学生从进入大学的那天起就给自己制定了计划,要考几个证书,英语过几级,要做多少兼职,似乎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静下心来好好地读几本好书。越来越少有时间和心情读名著了,这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感受。被就业、升学、出国等各种纷扰着,没有心思埋头读“用不着”的名著,只愿读“有用”的英语、计算机及专业书。他们更觉得,大学已经失掉读名著的氛围了。

3、学术著作和经典名著让人费解,不得已放弃。目前大学生扎堆看小说的势头很强。我们在走访大学图书馆时发现,许多流行小说已被翻阅得十分陈旧,而不少学术性著作却有八成新。为何少人读?大学生感叹,上课所用的课本就已经够枯燥了,怎么还敢碰更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和经典名著?

4、学校没有读名著的氛围。如今信息蜂涌,流行快餐文化,大家都需要迅速有针对性地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无法静下心喝着午后茶翻看传统的名著。 当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知识型的,再加上国际经济全球化,不得不在外语上花大力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都忙于准备各种证件考试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在一系列现实因素作用下,哪还有工夫安心读“经典”呢?

四、浅阅读带来的危害

浅阅读是对经典作品的轻视与亵渎,浅阅读的读书方式会导致读者思维的钝化;浅阅读对青少年的个性培养不利 ;浅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的弱化。

五、如何走出浅阅读的困境?

1、从社会方面来说。

⑴出版人应该把握正确的文化方向,做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出版人,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出版人。经济效益不是出版人的唯一追求,对此,出版人要有正确的认识。

⑵出版社的编辑在搞选题策划时,要时刻牢记肩上担负的社会责任,杜绝盲目跟风、粗制滥造的出版行为。要有明确的出书思路,不要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左右,搞些没有文化内涵的东西。要努力在创造性上下功夫,通过了解市场,了解读者,出版有文化品位、能提高文化素质的精品。

⑶大力宣扬先进文化,拒绝浅出版。当读者的某些需求还处于隐性状态时,出版社应坚守自己的出版理念,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如果只是一味地迎合读者而把自己的图书降格为一般商品,那就是媚俗。

2、从学校方面来说。

(1)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激发大学生阅读好书的兴趣,可以通过读书评书活动,联合教务处、学生处、学生会 等部门共同主办,来提高学生阅读健康书籍的兴趣。

(2)鼓励大学生有计划的阅读鼓励学生参与办好图书馆阅读宣传栏,简明扼要、丰富多彩,及时地通告到 馆新书、名家书评等 。⑶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开设系统的阅读课,阅读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老师酌情推荐阅读书目,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书籍来阅读。改善阅读环境,方便大众阅读。

(3)进一步解决图书馆各种类书籍资源,让图书馆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大学生的天堂。

3、就大学生本人来说。

⑴认识到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使我们增添人文素养,增长知识和内涵,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⑵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尝试着阅读一些名著,用一种认真专注的态度去阅读它,体验书中的深刻内涵,品味别样的阅读乐趣。⑶多做一些读书笔记,比如抄下一些美丽的词句,为写作增添素材,积少成多,你自然会体会到深阅读的好处。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制定一定的阅读计划。在现阶段考证、做兼职固然重要,可是阅读是不能被忽视的。

篇8

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阅读资源和阅读机会,与此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推广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爱护图书的心理,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提升。阅读推广活动应该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素养、综合素养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模式进行适当创新和拓展。

一、开展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评价的目的

我国阅读活动的推广开始于2009年阅读推广委员会成立后,随着教育部门的倡议以及推广委员会和各大独立学院的共同努力,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各校图书馆为了扩充学生的可阅读资源,纷纷开始增加馆藏,丰富藏书类型,使学生的需求得以满足,阅读实践活动蓬勃发展,学生的阅读态度更加积极。在目前独立学院的阅读推广过程中主要存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阅读推广活动的效率不高。虽然各校花费了很多的财力和物力,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有的学校为了完成指标,强迫学生参加各种阅读活动,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的进行。第二,推广活动缺少系统性和常规性。虽然目前各独立学院推广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缺少一定的系统标准,而且缺少一定的常规性。为了阅读推广活动的顺利进行及获得更好的发展,应该梳理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分析阅读推广活动的特征和优缺点,对现有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以促进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的进行,帮助各独立学院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充分结合学生和学校的特点,向学生提供资料,建立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阅读推广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

学生阅读推广委员会与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联合颁布的《学生阅读暨独立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问卷调查报告》中指出,能够有效促进阅读推广活动顺利进行的主要有14种方式:读书征文活动、图书推介、名家讲座、图书捐赠、读书有奖知识竞答、图书漂流、精品图书展览等。根据相关文献,在上述14种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再添加五种,分别是读书节开幕闭幕仪式、无损图书展览、校园风景摄影展览、书签设计以及书法作品展览。

二、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指标

岳修志认为对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评价的指标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设计阅读推广活动的角度,二是基于读者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个人认为,阅读推广活动的参与主体与最终受益者都是读者,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对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评价。具体来说,可以对读者的收益度和满意度进行调查,以此作为指标来评价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这两个指标是不易于衡量的,因此,仍需要对这两个指标进行适当扩展。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不仅受到读者认可度的影响,还会受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馆藏是否能够满足读者需要等因素的影响。

三、基于调查问卷的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

1.调查问卷的设计。(1)以读者为对象。调查问卷主要存在三大类问题,第一类可以称为引子,是对学生阅读现状及其对阅读的认知程度所进行的调查;第二类问题主要是为了向学生了解阅读推广活动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对阅读推广活动的看法;第三类问题主要是探讨类的问题,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阅读推广活动的满意度,学生希望参加哪种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及学生对现有阅读推广活动的意见。(2)以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图书馆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承办者,以图书馆为对象设计问题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馆方认为影响阅读推广活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馆方认为最有效的推广活动组织形式以及对活动的意见。

2.活动评价。(1)问卷调查过程。此次的问卷调查是由阅读推广委员会与图书馆学会承办的,对省内重点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此活动过程中,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心理健康委员会的相关人员以及教育部门都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和支持。(2)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目前学生的阅读状况、对阅读的认知水平都处于中等水平,80%的学生喜欢媒体播放的组织形式。

3.建议。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达到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大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力度;对现有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创新。

通过对当地学生以及阅读推广活动承办单位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当代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较低,提高当代学生阅读兴趣是阅读推广活动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过程中,承办单位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素养为基础,加大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力度,积极对推广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以在最短的时间达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预期目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篇9

1数字阅读已成为阅读的趋势和常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数字资源的急剧增长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阅读在我国兴起并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

1.1数字阅读迅速普及的环境已然形成

(1)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在我国迅速普及。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报告指出,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和推进,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进入到新的阶段。首先,从网民规模看,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1.1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有所提升。其中,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5.1%。其次,从手机网民规模看,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随着“智慧城市”“无线建设”的大力开展,WiFi无线网络也成为除3G/4G外主要的上网方式,91.8%的网民在最近半年曾通过WiFi介入过互联网[3]。2015年3月,世界移动通讯大会《移动经济2015》,报告预测全球移动通讯用户数量将从2014年末的36亿增加至2020年的45亿;使用宽带网络的移 动用户数将从2014年的40%增加至2020年的70%;智能手机的覆盖率将从2014年的37%增加至2020年的65%w。再次,从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看,使用率最高的是即时通讯,而搜索引擎(82.3%)、网络新闻(82.0%)和网络视频(73.2%)紧随其后,此外,阅读网络文学的比例也占了43.1%。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网络也为图书馆开启了跨越时空的服务新空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3月8日,在腾讯和新浪网的微博上,湖北省图书馆、杭州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的粉丝和听众数分别为28.5万、27.2万、22.9万、18.8万、16.3万、14.8万和14.6万。同时,诸多图书馆均开启了微信公众号作为推广阅读的新载体和新平台。

(2)数字资源的急剧增长,改变了信息资源的结构

首先,从信息资源生产来看,中国新闻出版研宄院历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年收入逐年快速增长,2014年底达到3387.7亿元,较2006年有巨大增幅'其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此外,国际数据公司(InternetDataCenter,IDC)报告显示,2011年数字世界的信息量将超过1.8万亿GB,到2020年,数字信息量将是目前的50倍'2012年3月,在全球具有权威性的、出版历史长达244年的《大英百科全书》宣布停止退出印刷版,继续提供电子版'201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修订开始,修订版为电子版[9]。

其次,从信息服务提供方来看,在公共图书馆领域,到“十二五”末,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将得到较大、均衡的增长,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0000TB,其中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000TB,与2010年底的480TB相比翻一番;每个省级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100TB,每个市级数字

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30TB,每个县级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4TB_。同时,高校图书馆资源结构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在2001-2011年期间,该馆纸本资源有少量增加,而数字资源数量增长迅猛,电子图书增加195.9万种,电子期刊增加26700种,数据库增加196个,馆藏资源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比重不断加大,如图2所示。

1.2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此消彼长的态势

自1999年起,中国新闻出版研宄院陆续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在中国出版网站设置全民阅读专题,调查报告。从2008年开始,报告引入了“数字化阅读”概念,网站也设置了“数字阅读”专题,根据历年统计数据,2008-2014年我国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发展趋势如图3所示。通过最新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可知,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5%,较2013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了8.0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图书阅读率。其中,就成年国民对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而言,在2008-2014年期间,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的增长速度迅猛,电子书接触率也有缓慢增长,其变化趋势可见图4。2014年,在我国成年国民中49.4%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通过手机、光盘、平板电脑和微信阅读的比例分别为51.8%、2.0%、5.3%和34.4%o而国民每天接触互联网的平均时长为54.87分钟,手机阅读、微信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和平板电脑阅读的平均时长分别为33.82分钟、14.11分钟、3.79分钟和10.69分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较2013年减少了0.21本,而报纸阅读量为65.03期(份),较2013年

下降5.82期(份)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增速放缓并有下降的趋势,而数字化阅读率快速增长,反映出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此消彼长的态势。

在网络时代,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逐渐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查找、传递、保存与共享信息资源。相对于传统的书目、题录、工具书、文摘型检索工具等信息查询途径而言,数字资源的查找要简便得多,各种搜索引擎易于掌握,能瞬时搜索巨量资源。根据OCLC的报告,84%的调查对象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1%的人从图书馆网页上进行信息检索,但与搜索引擎相比,大多数公众依然认为图书馆购买的学术资源提供的信息更为可靠和准确。

1.3数字阅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学术研究领域,数字阅读成为科研人员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C.Tenopir及其合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关键事件方法,分别研宄了1977-2001年、1977-2009年间自然科学、技术、医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研宄人员的信息查找和阅读模式,认为电子期刊、目录检索和人际交流是识别与查找论文的主要途径,电子期刊论文己经成为阅读的主流,图书馆的馆藏电子期刊成为科研人员阅读过刊的主要来源。同时,开放获取也成为获取学术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以开放存取期刊文献检索系统DOAJ(DirectoryofOpenAccessJournals)为例,该系统提供了大量经过同行评议的、质量高且可免费下载的论文,截至2016年1月23日,DOAJ收录了来自136个国家,11075种期刊的2165909篇文章,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字资源,满足其数字阅读的需求。

2数字阅读的特点及其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2.1数字阅读的特点

数字化阅读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其自身具备众多优势,包括容量巨大、覆盖范围广和使用方便等,能够适应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对于信息获取的诉求。

(1)数字阅读的网络化和泛在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进入千家万户,信息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网络、电子阅读器和数据库轻易获取,而依托网络和电子阅读设备的数字阅读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达到泛在阅读(UbiquitousReading)的效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而不用专门到图书馆或书店查找信息、阅读书籍,从而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此外,网络链接具有聚合知识点的优势,超文本阅读实现信息间的跳转,帮助读者阅读拓宽视野。数字阅读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也使阅读群体不断壮大,阅读主体达到前所未有的覆盖面。

(2)阅读形态多载体化、融媒体化

传统阅读的载体单一,而数字阅读的载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

脑等,读者可以根据需求和习惯进行选择,既可以在公共空间进行阅读,也可以随身携带,体现了数字阅读的空间移动化特点。同时,数字阅读也是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交互结合的阅读形式,多媒体技术使不同文本之间在网上相互连接,是一种图书视觉化的新形式,为人们的阅读添加了新的享受,使数字阅读逐渐成为流行的全民阅读形态。此外,“三网融合”使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都能通过数字阅读实现。

(3)阅读的快捷性缩短了知识传递的时滞

近年来,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的Web2.0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通过网站订阅、微博关注和微信推送等渠道的数字阅读可以让读者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对于科学研宄而言,除传统文献查找方式外,网络也是科研人员的得力助手,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能够帮助用户查询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学术博客也为人们提供了双向的、互动式的学术交流。开放的阅读环境使信息资源传播更加广泛,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学术论文率先在网络平台,也使知识分享与交流的速度加快。

(4)阅读的便利性最受读者青睐

便利性是数字阅读的一大特色,手机、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等数字阅读设备资源容量大,体积小,便于携带,深受读者青睐,尤其是青少年。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刘斌等人对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10所北京市高校的405名大学生开展数字阅读现状的调查,在“数字阅读优势评价”一项中,排名第一的是“便于携带”,占被调查人数的50.4%。2007年,亚马逊推出了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很快就受到读者的欢迎,在全球掀起了一阵手持阅读器阅读的热潮,2010年第二季度,亚马逊的电子图书的销量首次超过精装本图书销量。

2.2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数字阅读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的同时,也给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冲击,图书馆图书借阅率和阅读率的下降与数字资源需求的大幅提升形成鲜明对比。为满足读者需求,很多图书馆开始对馆藏资源建设进行变革。

(1)图书馆资源结构的变化

在网络普及、数字阅读和电子出版物盛行之前,大多数图书馆馆藏以纸质文献为主,包括图书、纸本期刊和报纸等,辅之以少量数据库。而如今,面对数字资源激增、馆藏空间不足和读者的数字阅读偏好等现实情况,大部分图书馆调整了资源结构,极大地提高电子书和电子期刊的比例,加大数据库的建设,数字资源成了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相应地,图书和纸本期刊的比例逐渐减少。以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2002年,该馆资源以图书为主,占87.6%,电子书的比例极少,而到了2012年,图书比例几乎降到2002年的一半,而电子书迅速提高到48.63%,超过图书的比例,电子期刊也有所增加。在数字阅读背景下,图书馆资源结构的变化有利于满足读者需求,也极大地缓解文献增长与馆藏空间不足的矛盾。

(2)资源建设模式的变化

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角度来看,拥有与获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两种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方式和必然趋势。传统的图书馆资源建设普遍重“拥有”而轻“获取”,以收藏书刊提供给读者利用为己任,专注于书刊搜集、整理和加工等工作然而,随着出版物数量的急剧增加和价格的不断上涨,图书馆收藏能力显得不足;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资源传播与共享更加便捷,新的资源获取方式使图书馆扩大馆藏数量,提高成本效益,这种优势在数字阅读时代展现得更加明显。如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关注读者数字阅读的需求,并以此为导向,从重拥有的资源建设模式走向了重存取的资源建设模式,通过采购数字资源、开发网络资源、资源共享和开放存取等形式为读者提供数字阅读服务。

(3)资源采集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图书馆资源采购思想仍然侧重于阅读的知识获得功能,忽视大众阅读的需求,用户较难借阅到

SSSSSSSSSSSSSSS

自己喜欢的图书。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不能相互补充,馆与馆之间的资源是相对独立的,重复建设概率高,信息资源共享有局限性。首先,数字阅读时代,用户的多样性及用户对数字资源需求的多样性给图书馆资源采集带来了挑战,图书馆在采购数字资源时注重用户需求调查分析,征求读者建议;其次,我国数字资源建设面临资源垄断、资源讹诈、资源壁垒、资源浪费和资源同质等困境,图书馆逐渐寻求区域性联盟,形成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避免盲目采购和重复采购;此外,图书馆在资源采集过程中逐渐由馆藏驱动模式向用户驱动模式转变,引入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Acquisitions,PDA)模式,根据读者的使用率决定是否购买某种电子图书,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

(4)资源购置经费结构的变化

数字阅读的兴起也直接导致图书馆资源购置经费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为营造数字阅读的条件,逐渐购置各种类型的数字阅读设备,价格昂贵,在经费结构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师生通过阅读数字文献进行学习和课题研宄,数字资源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逐步提高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比例。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目前国内一些“985”高校图书馆用于采购数字资源的经费已超过总经费的三分之一,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在其资源配置经费比例中,纸本资源仅占35%,而电子资源占了65%[23],接近三分之二,表明了数字阅读给图书馆资源购置经费结构带来的巨大变化。

3数字阅读背景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数字阅读正日益成为阅读生活的趋势和常态,对于图书馆资源建设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应该立足于读者需求,适时调整信息资源建设政策。

3.1“虚实并重”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基本方针

在数字阅读潮流引领下,虚拟馆藏应当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重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图书馆不是现代图书馆。然而,虚拟馆藏不能取代现实馆藏,实体文献资源仍然是大多数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文献生产和社会需求来看,在整个社会数字资源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印刷型文献生产的数量也在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多数读者来说,对印刷型文献的需求仍然是“刚性需求”。从数字阅读的特性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虽然数字阅读不能等同于浅阅读,但它确实容易导致浅阅读。北京市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调查显示,65%的学生数字阅读的总量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而只有16%的学生数字阅读量达到或超过其阅读总量的一半。另一方面,碎片式的语言和拼盘式的内容使读者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对事物的全方位认知。此外,利用智能、便捷的检索方式过滤了“无关”内容,去获取与学习、研究直接相关的事实或数据,弱化了在浏览和阅读中启发科学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从现实情况看,纸本阅读仍然有广泛的需求。《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5)》显示,在首选的阅读方式中,对“传统(纸质)阅读”的选择仍然占有优势,比“数字阅读”高出13.85%;在《第十二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57.2%倾向于纸本阅读,而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分别只占14.3%、23.5%和3.45%;2014年包括255家公共分馆在内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纸本书通借通还流通量高达5741万册次,同比增长超过30%;2014年英国不列颠图书馆访问量超过160万,较2013年增加13万。一系列的数据表明,纸质阅读地位未被撼动。

因此,在数字阅读背景下,图书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当贯彻“虚实并重”的基本方针,实现数字资源与实体文献资源的协调互补,对具有学术价值、文化价值、保存价值的图书,要注重纸质文献的收集;对具有实用性、知识性、娱乐休闲性的图书,主要以数字阅读的方式满足读者的需求;对虽然具有学术价值,但利用率很低,又能够通过其他途径方便获取的文献,也可以数字阅读的方式供用户利用。同时,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应制定不同的资源建设政策,例如,科学与专业图书馆、学术型图书馆应注重数字资源建设,面向大众的公共图书馆应注重实体馆藏资源的建设,而高校图书馆应实行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并重的方针。

3.2积极为数字阋读提供条件

图书馆是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的社会机构,因此,当数字阅读兴起,图书馆就应当积极面对,为数字阅读提供条件。从资源建设角度考虑,与网络搜索引擎相比,

目前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数字阅读的读者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图书馆应进一步完善馆藏结构,利用先进技术建设丰富的数字阅读资源;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完善资源的分类、整合、检索等功能;引进多种形式的电子图书和移动流媒体影像并加快纸质文献的数字化。从基础设施角度考虑,图书馆需要及时更新计算机和服务器,保证网络的畅通;合理增加馆内电子阅读设备安置点,完善信息检索和导航功能,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电子阅读器外借服务,如上海图书馆在2009年2月27日推出的数字移动阅读器外借体验服务[25]。从服务模式考虑,图书馆应充分利用SMS、WAP和手机客户端等服务模式,利用Web2.0技术构建交互式导读平台,实现智能推送、个性化定制、在线导读、读者聚类、图书聚类、作者聚类、书评数据库等多种形式的数字阅读导读t261。只有当图书馆的条件完善了,数字阅读才能在更大范围推广,用户的阅读效果和满意度也将不断提高。

3.3参与数字资源生产,提供优质数字资源

2007年,国际图联(IFLA)的《国际图联数字图书馆宣言》表明,图书馆应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同时将收集的有用信息提供给所有用户使用,充分利用图书馆自身传媒与机构角色日趋融合的优势来创建和传播数字内容。在数字阅读背景下,图书馆作为数字资源的生产者,应该为用户提供优质数字资源。图书馆要计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将本馆有特色的精品文献资源转换成数字资源,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数字化整理,建成特色数据库,吸引具有特定偏好的数字阅读群体,如湖北省图书馆建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建设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和武汉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长江资源库”等。同时,在数字资源生产中,图书馆需要充分考虑内容质量、资源特色、构成质量以及用户使用质量,改变数字资源“浅”“俗”“滥”的状况,为数字阅读提供优质资源。

3.4开发网络资源,引导数字阅读

计算机网络为数字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网络资源的无序性影响了读者对数字资源的利用。面对海量的、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图书馆要扮演好信息导航员的角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筛选、组织、整合网络资源,建立资源导航系统,引导数字阅读,避免读者在网上盲目浏览,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以中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为例,它根据学科大类建设了化学学科信息门户(TheChemicalInformationNetwork.ChIN)和资源环境学科信息门户(TheResourcesandEnvironmentScienceInformationPortal,RESIP)等门户网站,其中,ChIN划分了动态与信息、资源搜寻工具、机构信息、信息源知识和学科分类等类目对用户进行引导RESIP则分为学科门类和资源类型两个一级大类,每个大类下又设置了若干个二级类目,体系十分明确[29]。

3.5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不断加强合作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种分散的、异构的数字资源进行类聚、融合与重组并集成于同一平台,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随着用户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需求的多样化与综合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资源整合与服务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社会公众更需要有一个能够集成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构数字资源的平台,享受“一站式”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数字阅读背景下,图书馆更应起带头作用,积极投入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当中,通过机构间的合作为公众提供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数字资源。而在推进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中,图书馆还应当克服管理体制障碍、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解决知识产权问题以及强化资源共建共享的观念,从而为社会公众的数字阅读创造有利条件。

4结语

篇10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7.01.004

Study on College Libraries’ Strategy of Reading Promotion by WeChat Subscription Account:Take 44 Libraries in Jiangsu Province as Examples

Gao Yu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44 college libraries’ reading promotion by WeChat subscription account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finds that the improvements need to be made in subscription account reading promotion’s universality, interactivity, column setting-up, and cooperation mode.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WeChat reading promo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constracting WeChat subscription account, in order to stimulate reading enthusiasm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reate a reading atmosphere in campus.

Keywords College library. WeChat. Reading promotion.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平台,国内高校图书馆陆续开通公众号平台开展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微信成为高校图书馆续博客、微博、QQ之后,与读者交流互动的媒体平台。截至2015年年底,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微信”和“高校图书馆”作为检索词进行检索,2012年2篇,2013年15篇,2014年102篇,2015年203篇。本文通过对江苏省44所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广阅读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提供更好的工作思路与实践经验,对提升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指导作用。

1 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推广阅读的现状调查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200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全民阅读”,并会同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全民阅读”已经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广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在全社会推广全民阅读的背景下,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表1为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阅读推广的现状。

1.1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创建时间

从表1《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阅读推广调查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众多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中,南京大学图书馆率先创建微信公众号,并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其他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创建时间相对集中,主要在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之间。由此可见,微信这一社交媒体软件,与图书馆的关系日益密切,将成为图书馆人面临的新课题与挑战。

1.2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开通比例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江苏省属以上普通本科院校,不包含军事院校,共44所高校图书馆。截止至2015年底,在所调查的对象中,已有28所高校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比例达63.6%。在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图书馆中,有23所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比例52.2%。

1.3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创建类型

微信公众平台分为订阅公众号与服务公众号。在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28所高校图书馆中,14家图书馆采用订阅公众号,另外14家图书馆选择服务公众号。

服务号每月可群发4条信息,订阅号每天可发1条消息;服务号可以申请自定义菜单服务,发送的信息显示在首页,用户能收到发送消息的即时提醒,而订阅号不支持申请自定义菜单。发送消息时,将会显示在对方的订阅号文件夹,用户不会收到即时消息提醒。由此可见,服务号与订阅号各有优劣,图书馆根据本馆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的微信公众号类型。

1.4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命名及标识位置

在所调查的对象中,除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以其馆办刊物“书林驿“命名以外,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基本上都以“**大学图书馆”命名,这种命名方式便于读者检索,是一种相对规范的命名方式。通过对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图书馆调查,我们发现19所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图书馆主页设置了微信二维码标识;4所高校图书馆在其主页二级目录下,二级目录名称各不相同;5所高校图书馆在其主页没有引导微信标识。对于没有或标记不明显的图书馆而言,其微信公众号只能通过读者在微信公众号搜索中获取。

2 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广阅读的问题

根据中国图书馆学会公布《大学生阅读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卷调查报告2010》显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V活动,主要采取的组织方式有:读书征文比赛、图书推介、名家讲座、图书捐赠、读书有奖知识竞赛、图书漂流、精品图书展览、经典视频展播、读书箴言征集、名著影视欣赏、馆徽设计征集、名著名篇朗诵、品茗书香思辩赛、评选优秀读者等14种。就总体而言,在所调查的对象中,综合类院校或文科类院校,阅读推广活动更加丰富,理工类院校的活动相对逊色。在充分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广阅读的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2.1 微信公众号推广阅读的普遍性有待提高

根据2015年腾讯公司的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在社交影响力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在微信公众号方面,近80%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和媒体的公众账号被用户主要关注的比例高达73.4%。在微信公众号用途方面,用户关注公众号获取资讯占41.1%,方便生活的占36.9%、学习知识的占13.7%。微信阅读、朋友圈阅读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阅读习惯,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对新媒体、新技术有着良好的认知与利用能力,具备利用微信开展阅读推广的基本前提。在所调查的对象中,已有28所高校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比例达63.6%。在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图书馆中,有23所高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比例达52.2%。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广阅读的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微信公众号推广阅读的交互性有待提升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基本上以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参与阅读的活动。在所调查的对象中,28所高校利用微信平台推广阅读。但是大部份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更像一个新闻平台,只起到了信息的输出作用,忽视了微信公众平台的社交性与互动性。南京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创建伊始,策划了“吐槽有奖”活动,收到反馈信息1653条,与读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南京大学在第八届读书节期间,推出线上读者微信抽奖活动,活动一周时间,微信用户增长1019人次;在第九届读书节期间,又推出线上微纪实、读书节问卷调查活动。这一系列的线上读者参与活动,让读者身在其中,加强了整个阅读活动的读者黏性与参与度。

2.3 微信公众号推广阅读的内容设置有待优化

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广阅读,在内容设置上主要以线下的读书节活动为主,同时再辅以信息发送。在所调查的对象中,多数高校读书节活动每期一个主题,只有东南大学图书馆读书节的主题“爱书人的春天”每年不变;读书节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只有南京大学图书馆设在每年9、10月份的开学季。在利用微信平台推广阅读中,大多数图书馆的阅读信息推送没有固定时间,固定内容,并未做好阅读推广的策划,这种情况既很难形成自己图书馆的品牌,又很难吸引读者的关注。

2.4 微信公众号推广阅读的合作方式

在所调查的对象中,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广阅读,较少与学生社团及其他部门之间展开合作,仅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与读书协会、南京中医药大学与敬协、江苏大学与学生义工部联合组织阅读推广的相关活动。南京中医药大学敬文图书馆馆协会(简称敬协)成立于2014年,主要成员由爱阅读爱奉献的同学组成,起着图书馆与读者之间重要的沟通桥梁作用。他们通过深入课堂,通过老师的课题渗透,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与发展发向,向图书馆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把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纳入图书馆的基本服务中去。同时,他们还极积参与图书馆读书节阅读推广活动,在活动的策划、宣传过程中献计献策,把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向深入。此外,作为学生团体,他们还与学校其他学生团体,如朗读社、国学社等展开合作,共同推动阅读推广活动。如在2015年“诵中华经典,弘大道国学”为主题的国学推广嘉年华活动中,在学生团体广泛参与的前提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书香的陶冶中弘扬传统文化,在经典的美文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3 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广阅读的策略

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已成为阅读推广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图书馆需要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优势,加强与读者之间的黏性,让更多的大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图书馆。

3.1 加强微信公众号的互动性

归根结底,微信是一种社交媒体软件,是虚拟的社交空间。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要重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首先,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相关信息时,可以选择当下流行的网络流行元素编写,包括网络语言、网络语气、人物形象和精美图片,这样的贴子可以更好地展示信息的内容,可以更贴近年轻一代的读者群。如南京大学的“学霸晒书单”、南京农业大学以“侬小图”自称、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琅琊榜”,微信公众平台经常出现的“小伙伴们”“童鞋们”等。南京大学于2013年作出测试,用两种语言编写同一条信息,结果发现阅读量出现明显差异。

其次,在微信平台上要设置与读者交流互动的窗口。读书节现场活动的微信上墙,是与读者交流互动的最好案例。现场的读者全程参与,全程点评,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图书馆管理员可以针对某一阅读推广活动发起问卷调查,及时了解读者阅读推广的相关评价。图书馆管理员对微信公众平台发送内容还可以作出各种排版,给读者赏心悦目的阅读感受。

3.2 保持微信公众号栏目设置的连续性

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栏目设置上要具有连续性。南京理工大学设置周四为移动式讲堂、周五为影视欣赏、星期天为读书空间,时间概念清晰,让读者对信息内容一目了然,同时也容易形成自已图书馆的微信风格。南京师范大学的敬文讲坛、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尚书讲坛、中国矿业大学的“矿言书评”、南京邮电大学的“周末读诗”等微信栏目,定期,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一种潜在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的相关工作,要建立这种长效工作机制,使阅读推广收到良好的效果。

3.3 扩大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共享性

2012年,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联合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南京体育学院图书馆共同举办了“南京城东高校图书馆联合体读书节”。同年,东南大学图书馆走出校园,参与南京市第十七届读书节。高校图书馆线下的这些举措开辟了阅读推广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的新模式,为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共享性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但是,就所调查的对象而言,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推广,信息资源的共享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之间可以创建区域联盟,加强与周边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可分享、转发的阅读推广内容,可进一步扩大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力,有效地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深入展开。

3.4 树立微信公众号的品牌意识

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倡导阅读已经蔚然成为图书馆时代之风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建了“世界阅读日”,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也都在举办各种阅读活动,如英国的“阅读起步”,美国的“大阅读”,台湾的“儿童阅读年”等等。这些阅读品牌扩大了阅读影响,让更多的读者参与阅读,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品牌效应是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的重要手段。南京邮电大学以馆训“知书达理”为理念,以馆刊《书林驿》为平台,于2014年9月推出微信公众号“南邮书林驿”。“南邮书林驿”充分整合校内外阅读推广资源,开展了“校庆季”“入学季”“毕业季”的阅读推广活动。“南邮书林驿”的阅读推广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学生的阅读起到了引导性作用,营造出“书香校园”良好氛围。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创建阅读推广品牌的成果卓著,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2014年全民阅读先进单位奖”。另外,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真人图书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华诞书虫奖”等都已形成了自己图书馆的特色,成为扩大影响,提升阅读水平的品牌。

4 结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Web2.0交互工具,微信应用于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已展现了诸多优势。江苏省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主动利用新媒体软件重构图书馆服务,受到了读者用户的青睐,达到了一定的推广效果。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必将带来信息的组织形式发生变化。作为高校的信息集散中心,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公平台在互动性、共享性、长效性及品牌化等方面必然得到进一步完善。“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服务”,高校图书馆承担着阅读推广的责任与使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必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服务的内容与方向。

参考文献:

[ 1 ] 史梅,翟晓娟.高校图书馆官方微信经营策略研究: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5):79-85,116.

[ 2 ] 李荣.高校图书馆开展微信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基于20所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实际体验[J].图书馆研究,2015(1):89-92.

篇11

语文本身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既有浓郁的亲情,又有纯美的风光。可以这样说,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融合。

一、在课文教学中找生活的切入点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我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比如文言文教学,我不仅注意字词句式等知识的教学,还特别重视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传统,及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在教学高中新教材中诸子散文单元后,我就利用课外语文活动,举办了题为《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讲座,除介绍了百家争鸣中诸家学说概貌,儒家成为封建社会至尊地位的背景、原因知识外。还着重分析儒家学说对当代中国社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负累。从而帮助学生辨正地分析古人古籍,自觉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提高了他们观察、分析社会的能力。又如,在教学新教材中《内蒙访古》一文时,我看到中央电视台一则报道,成千上万蒙古野驴因外蒙古生存条件的变化,进入我国内蒙古阴山一带的乌拉特旗,当地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我当天就结合《内蒙访古》的教学,由地理环境的介绍切入,告诉学生这一消息。学生对课文产生亲切感,更加深了对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读策略生活化

到课文中体悟生活,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体悟课本中的“生活”,是教读策略生活化的核心。在实践中我主要抓了两点,即宏观着意,微观着力。所谓宏观着意,有两层意思,一是先从课文的背景、作者的创作主张以及写作动机入手,与学生一道着意探究作者写作的原因和目的等,为进一步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打下基础。对那些背景比较复杂、深厚的文章,则作更为深入的背景探究,使学生能够较准确地预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如鲁迅的小说和杂文等。为了落实好这项工作,我坚持利用预习时间给学生介绍相关背景。所谓微观着力,即用生活的情理关照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运招用技,着力探究课文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的根由,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抓住课文语言的表现形式,真真切切地感悟、领会作者这样而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招用技所依据的人情世理,充分发挥课文这个“例子”的作用。

三、课外阅读生活化

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教学中。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到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具体内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