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8 14:53: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翻转课堂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翻转课堂“翻转”了知识学习与传授的顺序,教学模块也随后之改变,以往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转移到课堂前或者课堂外,而原本课堂后进行的练习或者作业翻转到课堂上进行。这样的教学模式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课堂的教学设计等都要有较大改变。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等,采用更加灵活的课外自主学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也可以尽可能的活泼、生动。
2.1课前的自助学习设计
模块课前的学习设计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制作教学视频,这是进行翻转课堂非常重要的环节,必不可少。教学视频可以由德育专业的老师亲自录制,也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优秀的开放式德育相关的视频资源,如,国内外名校开放的德育教学视频,德育楷模的纪录片等。其次,是课前针对性的练习。学生看完德育教学视频后,老师应当根据视频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前练习,让学生能够对德育知识感兴趣并深入思考。再次,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家可以通过网络等技术手段进行相互间的互动交流,交换新的,彼此解答。
2.2课堂活动设计模块
2.2.1设立情境
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思考的积极性,在中职院校的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立一个能够共同参与的情境氛围,在写实的环境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加深德育知识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情景剧、角色模拟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2.2.2独立探索
在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设计模块中,老师也应当积极的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从最初的慢慢引导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化。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也充分证明了,自我思考和探索后所得到的结论每个人都不尽相同,这种行为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的德育知识框架和体系,各具特点。
2.2.3互动配合
中职院校的德育课堂教学另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师生之间平等互动配合,采用聊天、讨论等方式来对德育知识进行研究,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通过师生的互动配合,德育课堂上得到了更多的良流,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发散和自由表达的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潜移默化中对师生互相的沟通、包容和尊重等也有积极影响,还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及时改正。一般可采取分组协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2.4质疑思考
古语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诚然,质疑、思考都是学习的重要过程。教学的最理想化状态就是从学生“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学生在课堂上发出质疑,证明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学习。翻转课堂的德育教学可以通过如辩论会、与老师面对面等等创意新颖的活动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提高德育教学的学习效率。除上述的各种方式方法之外,教师还应当注意在德育课堂教育方面的正确评价、积极的表扬和适当的批评。一般说来,评价、表演和批评能够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等,更激励学生进行积极学习。中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十六七岁叛逆的时期,只有几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让他们更积极的学习,吸收更多的德育知识,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外已开展了几年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主要的研究成果有:JustinG(2012)探讨如何将翻转课堂运用于教学实践;JeremyF.Strayer(2012)将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的对比研究,得出翻转课堂的成功得益于探索性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带来的主动学习;GeraldC.Cannod(2008)探索翻转课堂与其他教学方法或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效果。国外的研究以应用为主,也有侧重介绍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开发和翻转课堂实施步骤的相关研究,但仍然比较零散、缺乏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及实施保障体系的体统研究。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刚刚起步,张渝江(2012)引进、介绍了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只有个别学校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张金磊等(2012)研究了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张新明(2013)依据翻转课堂教学的要求,在对网络教学视频加工整合和对习题答案呈现方式优化的基础上,构建出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总体看来,国内翻转课堂的文献中,介绍多于研究,理论分析多于实践应用。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设计文/宋巧娜
1.2针对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的相关问题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的仓储与配送管理,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讨一直是物流领域一个关注度很高的问题,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有:张雪莹(2013)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的教学方法提出新建议和设计思路,并给出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步骤和建议;钱莹(2013)采用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构建学习情境,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宋巧娜(2012)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位基础,提出构建方案设计、角色扮演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思路;曹细玉(2012)针对独立学院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该课程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策略。谢翠梅(2011)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重构的教学模式。本文拟设计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都将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战略意义。
2、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设计
2.1课前准备活动
2.1.1教师自行创建教学视频教学视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可选取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虽然对于教师来讲节省了人力、物力,但往往由于这些现成的资源与实际的教学目标不一致,所以不宜采纳。在此主要分析视频来源的第二种情况,即任课教师自行创建教学视频。针对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课题组录制了教学视频,在此过程中注意的细节问题如下: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的内容要和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完全吻合,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视频的形式采用声音加板书,每段教学视频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因为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一般在5~8分钟,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教师在自行创建教学视频时应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视频的学习中,这涉及教学视频的视觉效果、主题要点强调和互动性等元素的设计。2.1.2教师针对视频制定课前练习题针对视频制定课前练习题,在此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运筹学、管理学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合理设计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练习题的数量不应过多,每个知识点都有精练针对的习题,且难度恰当,并让学生感觉到一定的挑战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2.1.3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完全由自己来掌握,学生可选择课前任一时刻去观看教学视频,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对教学视频进行快进或者倒退,可暂停立刻记下自己的疑惑并进行思考,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以便和同伴进行分享交流。2.1.4学生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之后,要完成教师提前布置好的课前针对性练习,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发现疑惑加以思考,如果解决不了就立刻记下来以便下一步的互动交流。2.1.5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中存在同学交流和与师生交流两种。学生课下可以通过聊天室、留言板等社交媒体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探讨在观看视频过程及针对性课前练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相互解答。对于同学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远程反馈给教师,进行师生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有困难的问题。
2.2课堂组织活动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基于翻转课堂理念设计课堂活动的各个细节,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从而真正实现知识内化。2.2.1师生共同确定探讨问题课堂探讨的问题需要师生共同确定。从教师的角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课前针对性练习时发现的疑问及同学交流中未解决的困难提出一些问题。综合两方面来确定用于课堂探讨的问题。2.2.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在翻转课堂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相应的探讨题目进行独立解决。只有当学生独立的去思考探究,去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将知识内化,从而系统地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2.2.3开展协作探讨式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并分配给每个小组探讨式题目,每组规模一般控制在3~5人,在每组中推选出一个组长,用于组织该小组的探讨活动。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地参与到探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各小组的探讨状况并及时加以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小组学习策略,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2.2.4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学生经过了独立解决问题、小组间开展协作探讨式活动之后,要将个人及小组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采取的形式有演讲型、成果演示型、小型比赛等,并且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与评论及分享学习收获。2.2.5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基于翻转理念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评价体制是多维度、多方式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成员不再单纯是教师,还包括学习者和同学;评价内容包括针对性练习的成绩、提出问题的情况、课堂独立解决问题的表现、在小组协作探讨式活动中的表现、成果展示等多方面。教师根据这些反馈的评价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确定下节课的探讨问题。
从当前师范高专语文教材看,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仍然是以理论知识为重点,致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实现与实践内容的有机结合。师范专业的教育重点在实践内容,今天的师范高专学生,就是明天站在讲台上的教师,需要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应用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适应教学的实际需求。显然,当前师范高专语文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
(二)教学理念过于落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当前,师范高专语文教师尚未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单一,没有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才能在有效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体,无法实现对学生兴趣的吸引,进而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以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授课,缺乏必要的互动与沟通,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无法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授。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以培养人才为己任,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素养,尤其是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较高的个人文化修养,才能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基础上,为社会主义建设输出高质量的人才,为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当前师范高专语文教师在专业能力与个人修养上都有待提高,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项目教学法在师范高专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注入动力与活力
基于中国教育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致使中国式教学课堂的弊端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国家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实施了教育改革,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自身实施环节的设置,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弊端,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推进教材的更新,落实课改的全面要求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进而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这就促使当前教材编写工作者认识到形势的变化,需要将教材的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是教改的要求,也是教育的需求。
(三)丰富学习方法
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国学生擅长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遗忘,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被逐渐淡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学习方法,学生能在以自身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在互助学习的方式下有效掌握知识,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师范高专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一)突出社会实践内容
实施项目教学法需要将社会实践内容有机融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明确项目的目标,选取贴合生活实际的、具有真实性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的具备语文教学的能力,这种职业素养的具备是重点教学目标,也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以对联鉴赏为教学项目,布置任务,将学生以小组形式划分,使其在课余时间搜集能够突出家乡特色的对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对联进行鉴赏。
(二)创设情境,实现项目任务的有效设置
教师在明确实施项目教学法目标的基础上,需要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创设情境,进而将知识还原于生活与实践,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从而在项目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以求职应聘信函书写与面试为教学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掌握应聘书书写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互相面试,不仅使学生适应了应聘的流程与环境,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三)实现项目资源的丰富性,确保项目资源能够实现良好的互动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首先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搜集整合项目资料,使学生高效完成项目。在搜集与项目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教师犹如大海捞针,需要从信息中整合出有效的部分,以支撑项目的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因此,教师需要“随时充电”,以提升能力。同时,项目资源的选取需要考虑是否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实施项目教学法需要通过师生以及师生的良好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选取资源的过程中,要秉持互动性、实践性。
2在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1建立自主学习小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由课上向课下转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成立自主学习小组,形成集体学习模式。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习特点,因此自主学习小组的建立采用自由结合的方式,每组人数在5~7人,每一小组选择一名学,负责组织小组的讨论和交流,并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和问题。教师和各小组间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和组间关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的是课下自主学习和课堂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在学习小组成立之初,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和目的,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同时,要告诉学生小组之间的发言没有对错,小组成立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过程,小组成员只有充分发言,才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及时地针对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也才能快速推动课程的开展。课程的进展是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决定的,翻转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生,是以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进度为依据来决定教学进度,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搜寻信息解答问题的一种自主知识建构。
2.2利用网络资源展开小组学习
教师将有关新内容学习的导学问题上传至学习平台,各小组的学生积极利用检索工具查找相关资料和文献,并对导学问题题进行解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通常是2~3d时间,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学借助网络组织小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交流的过程通常是,就每一个导学题,学生个人首先陈述自己的观点,记录员做好记录,然后汇总相关知识,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并确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然后继续查阅资料,通过互助的学习方式,进一步解决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绝不是形式化的简单交流,而是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学生围绕问题搜集资料,通过多次交流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但是小组讨论仍需要教师的指导,例如由于教材普遍没有提及运算放大器在单电源使用下应该有哪些特殊的要求。而实际上,由于手持设备的普及,基于电池供电的单电源运放的应用又十分普遍,因此,学生普遍会在此处遇到无信号输出或信号输出失真等意外情况。对此,教师收集了各个典型运算放大器在单电源运用时的典型应用电路,上传至学习平台,并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和小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即通常情况下,运算放大器应使用正负对称电源供电,但是电源条件受限制时,如果运算放大器本身允许单电源使用,则需要在输入端施加Vcc/2的参考电压,此时,运放的动态范围会缩减。
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目
标还不够凸显传统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某主流的ERP软件操作流程,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来验证操作一遍,只是学会这个软件的菜单及操作,对流程、原理等知识缺乏了解,很可能出现换一个软件就不会使用的情况。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只是照搬照抄,而且学生遇到问题往往首先是想着寻求教师的帮助而不是独立寻找办法解决,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用谈创新能力。此外,在传统教学中,课上时间除了教师的演示,就是学生埋头完成自己的作业内容,学生合作的机会较少。而当前很多单体企业都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使用ERP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集团企业更是采用财务共享处理模式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学生在传统课堂中缺乏这种团队合作的机会,导致其进入工作岗位,不能马上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脱离用人企业实际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会计信息系统只开一学期,课时在48—64学时之间,由于课时的不足,传统教学大多只讲财务模块的知识及应用,而对供应链模块不做介绍。但是从往届毕业生的反馈来看很多企业在实施ERP软件时都要使用供应链模块,这部分知识是不可或缺。另外从ERP的发展现状来看,它不仅涵盖了总账、报表、应收应付、固定资产、工资等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软件部分,而且涵盖了采购、销售、库存、生产制造、质量监控等业务,几乎包括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因而只涉及财务的教学内容显然与企业的人才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三)教学方法陈旧影响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演示案例,学生验证练习,一次课下来,教师演示占去了一半时间,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多,一学期下来学生学习内容也较少,而且只是被动学习,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此外,传统的教学中还会出现教师很流畅地演示完,学生当时能看明白,但事后练习时不知道如何在电脑上进行操作。为此,需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让教师从重复繁琐的知识讲解中解脱出来,将学生放置于实验学习系统的中心位置,让实验课的时间得到解放,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在不断的练习与思考中完成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和效果。
三、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是ERP软件的操作,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可以将教学软件操作过程通过录屏的方式制作成微视频供学生课前学习。但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外自觉地盯着电脑屏幕学习却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此还需要改良。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学生在强烈的任务驱动下,会积极地学习在线视频等学习资源,从而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取知识并掌握相应的能力,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的质量。下面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来进行具体说明。
(一)课前设计:
自主性学习1.课前教学资源的设计。课前教学
资源设计包括微视频、PPT等资源设计,这些都要根据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碎片化其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与之对应的知识树结构。教师对碎片化后的知识点进行录制相关的操作视频、PPT课件等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一定要有微的特点,时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展开自主学习。另外,针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本课程的微视频不能像传统视频教师出现在屏幕中讲解某个流程,而是要以操作视频的形式展现,授课教师不在画面中出现,屏幕变为软件操作界面,这样操作过程更明晰。2.任务单的设计。任务单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通过构建“技能树”结构将之前知识体系碎片进行系统化。只有知识系统化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既要考虑尽可能多覆盖知识点,贴近企业实务,还要难易适中,有一定的拓展性。这样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地学习教学资源并搜索相关知识点,把散乱的知识点组合起来,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在任务单的设计中还要注重团队能力的培养,通过团队合作学习,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3.课前学习流程设计。课前学生要求独立观看课件或微视频,根据任务单要求,分组讨论制作流程图及职责分工描述表。在此过程有疑问的地方学生记好笔记,提交给教师,教师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课中设计:强化式学
学生课程中的任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对课前学习内容的验证实训,另一个是对验证实训内容的演示说明。具体根据课程内容进度安排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完成验证实训,然后安排某次课程进行演示说明。在验证实训中,小组成员要按事先设定的岗位分工和流程图,互相合作完成实训任务,如遇到问题可互相讨论得到解决办法。如果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求助于教师,但教师注意指导过程中不要直接告诉结果,而注意要以引导为主。在小组演示中,各小组首先汇报业务处理流程设计,然后演示软件操作流程,其他小组成员指出其问题并进行打分。教师点评各小组实验情况,回答学生问题,并为其打分,最后各小组成绩由学生平均打分和教师打分综合得出。
(三)课后设计:反思性学习
每次演示任务完成后,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实验报告,并完成思考题。实验报告格式如表1所示。
(四)考核评价:翻转课堂
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按需学习,实现了个性化的分层次教学,因此需要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考核模式。1.考核方式多元化。期末可以采取无纸化教考系统进行考试,同时更要注重过程性考核。可以采取在线学习平台来统计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定期在平台上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过程性评价。2.考核角度多元化。改变传统教师单一评分的方式为软件自动评分、学生互相评分和教师评分相互结合的方式,不仅仅考核学生对ERP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而且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全方面地评价学生,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四、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宝贵的课堂时间得以真正的“解放”。同时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前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完成实训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带着各自不同的问题进入课堂,在教师引导的课堂活动中、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诚然,翻转课堂效果取决于学生自律性、微视频制作质量好坏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翻转课堂是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适应时代改革需要的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将其与我国实际教育情况相融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捷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参考文献:
[1]齐励,康乐.“翻转课堂”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21):126-127.
[2]聂秀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税收筹划与税务会计实训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11):54-57.
[3]陈文芳.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税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5,(05):123-125.
二、翻转课堂的适用学科领域
在翻转课堂引入中国后,翻转课堂在中国教育领域仿佛遍地开花,好像什么课程都突然变得需要“翻转”了,什么课程都能“翻转”而且都取得了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好的教学效果。事实果真如此吗?全校所有课程都可以进行翻转教学吗?翻转教学对所有学科都有同样的促进效果吗?也许翻转课堂的支持者会肯定地说“是的”。他们会引用由美国常春藤盟校赞助的培养数学天才的可汗学院为例,他们通过YouTube网站至少提供了3500段教学微视频。但是有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仅对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STEM)学科领域的教学才有积极的影响(Herreid&Schiller,2013)。在此,显然不包括所有学科。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因为理科知识点相对明确,概念、公式、实验、例题等知识容易拆解,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则需要教师与学生不断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互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国外中学教学层面,有少量案例研究表明,由于引入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9年级数学不及格率下降了多达31%,科学不及格率下降了22%。还有一项实证研究,美国研究者对23名处于不及格边缘的学生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他们在家参与在线学习的参与率从75%提高到100%,与控制对照组学生相比,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的及格率也提高了11%。还有案例是在物理课上,教师准备了16段关于磁场的教学视频并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这种新教学法反应积极,他们表示很喜欢观看这类教学视频,并且能够自由回放进行学习;69%的学生表示在这种全新教学模式下,他们能从教师那里及时地得到所需的帮助;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互动时间向同伴学习是有价值的。上述研究只是少数学校的案例,至今仍没有能证实翻转课堂教学绩效的广泛的实证数据。斯坦福研究机构(StanfordResearchInstitute)最近对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使用可汗学院教学材料的学生进行了一项小范围研究,他们发现数学学习掉队的学生不管是通过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还是接受小组教学都取得了同样好的成绩。“翻转课堂网络”对558名教师进行了调查,有65%的教师表示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FlipYourClassroom:ReachEveryStudentinEveryClassEveryDay》一书的作者之一伯格曼现在在凯尼尔沃思约瑟夫西尔斯学校担任技术顾问,他也承认有说服力的数据来之不易,但他认为现在正在进行的研究最终将消除外界的所有质疑。
三、翻转课堂的本意回归
随着翻转课堂追随者的增多,对翻转课堂的问责和评估呼声也越来越高,翻转课堂实践者所得出的结论将可能变得有问题。伯格曼并没有将翻转课堂描述为教学法的变革,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新方式,是利用旧思想的新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变得更具有创新性,使用各种方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而当翻转课堂引入中国后,部分教育者对其本意和实际价值显然存在误判。翻转课堂的兴起体现了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对当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的不满,以及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变革的渴望和积极探索。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教育是教育,不是为了体现某个理念而存在的。这种源自欧美的舶来品和PBL(基于问题的学习)、专题学习网站、Moodle网络课程等曾被寄予改革中国教育现状厚望的名词,在没有大量实证数据支持及成熟操作模式下,翻转课堂不可能撑起人们寄望它来改变中国教育现状的美好愿望。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不能只是依靠纯粹理论的推演,而是要经过实证检验才行。这也正是教育经济学研究中所具有的科学特质和基本属性。翻转课堂究竟适用于哪些学科,如何实施才能真正促进教学绩效的提高,以及实施过程中具体教学情景的把握、学习指导的撰写、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任务的分解与递进、教学微视频的设计与开发、教学效果的测评与检验、翻转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等各个具体教学环节都还有待大家进一步探索、论证、优化。
关键词:医学人文;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29-02
一、导言――当医学人文遇上“翻转课堂”
医学人文教育能培养医学生作为“全人”的通识,健全其知识结构,助其正确看待医学与社会的关系,使用人文知识和方法强化临床技能,正确处理临床实践所面对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1]。然而,我国目前的医学人文教育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学方式较陈旧,以课堂讲授为主,与实践脱节,不利于思维与实操技能培养[2-6]。移动互联网催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医学人文课程改革带来了契机,通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将学习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有望让学生获得更实在的思维训练和实操技能学习[7]。
二、医学人类学公共选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此番“翻转课堂”的改革尝试是针对我校四、五年级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人类学公共选修课开展的,希望通过局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加强医学人文课程思维培养、实操训练、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1.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案。选择医学人类学课程中医疗多元化、健康与疾病、过度医疗化等几项重点内容或专题作为“翻转课堂”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程序的重新设计,并相应改革课程考核体系。教学内容上,以学生为中心重组教学内容。第一,把课堂外学习纳入教学设计,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为主。第二,课堂内教学采用基于项目的方式进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助思维训练或者实际问题解决的专题辩论、研究和案例等项目,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式学习。教学程序上,以课堂外学习为先导,按照从易到难、从浅入深的方式安排课外学习内容,每个关键知识点配注解和相关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节奏。加强学生互动,设置一些环节让学生能就知识点展开在线讨论,在相互激发和思维锻炼中深化理解。以课堂协作和老师指导为辅助,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寻找解决方案。教学考核上,设计了4∶2∶4结构的三个层次综合考核体系,以在线小测验的方式考核学生课堂外对基本知识点的学习(40%),以平时成绩考核课堂互动状况和思维辨析能力(20%),以小组项目成果考核问题解决能力(40%)。
2.教学资料制作和平台搭建。首先,设计、制作用于移动网络的多媒体教学资料。把传统教案、教科书和参考资料进行综合整理,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制作成适合“翻转课堂”教学的资料。如,设计脚本,把知识点讲解制作成网络小视频或动画;整理、编辑参考资料,制成小型电子书或网页;设计在线测试的试题库;设计对知识点的在线讨论问题。然后,搭建并维护移动互联教学互动平台。使用学校moodle在线课程系统搭建课程教学平台,并建立班级微信群和QQ群作为辅助,初步形成四大功能区块:有教学视频、电子书和讨论区链接的自主学习区,对设定主题或自选主题进行在线探讨的讨论区,具有在线考核、评分和讲评功能的在线考核区,以及学习资料的上载、下载区。
3.教学评估、意见反馈及持续改进。医学人类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总结为一套教学大纲,内含章节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媒介、学时、考核方式等。教学实践一轮之后,通过观摩、访谈、评分等方式收集了改进意见,并据此进行持续改进。学生感受到学习途径变的多样化,觉得自己在学习中有了选择权和自,体会到了学习的价值,大部分学生能积极承担起自己的学习责任。授课老师反馈教学质量和效果有所改善,和学生面对面互动时间增加了,有利于实施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发现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思辨、团队合作、与人沟通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明显锻炼,课程考核成绩较理想。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部门评价,“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新颖,教师角色转变为辅助型教练,课堂气氛活跃,有推广意义。
三、医学人文课程“翻转课堂”实践的反思与讨论
医学人类学课程的“翻转课堂”实践提示,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应用“翻转课堂”理念要注意以下几组重要关系。
1.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习有几种主要途径,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习;二是,学生通过实践,在做中学,自己生成知识;三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合作、互动,相互学习。传统的医学人文课程偏重第一种学习,“翻转课堂”后,以后两种学习为主,通过基于项目的小组学习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们相互学习。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主动吸纳者、制造者、思辨者,承担学习的主要责任。教师从知识传授的中心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
2.理念与工具的关系。“翻转课堂”开始于互联网在教学中的运用,但是已经超越互联网应用,发展成一整套翻转教师与学生角色、翻转课上与课下学习内容、翻转自主与被动学习的教育理念。本次教学改革设计了课堂讨论、线上自主学习、小组项目、现场答疑、辩论等多种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互联网的应用仅是其中一部分。网络只是实现“翻转课堂”理念的途径和工具之一,“翻转课堂”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课程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不应该作为评价“翻转课堂”理念贯彻程度的标准,谨防用工具绑架理念。
3.n堂内与课堂外的关系。“翻转课堂”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把学生的课堂外自主学习纳入课程设计,使课堂内、外学习相辅相成。医学人类学课程改革将不需要教师亲自讲授的基础知识点制作成小视频和电子文本等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外学习,然后带着疑问、感想、案例回到课上参与讨论和小组项目,通过课堂内学习实现知识的深化、内化和应用。学生觉得课程设计很有意思,但学习时间投入比其他没有使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同学分课程大,感觉“不划算”。这既反映出高校医学生学习医学人文课程的功利心态,也反映出“翻转课堂”实践需要能计算课堂外学习时间的学时计算方式。“翻转课堂”的平台搭建、资料准备、课堂设计比传统课堂需要更长备课时间、更多投入,可是在目前的教学工作量计算中无法体现,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处理好课堂内、外的关系是“翻转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
4.师资与课程的关系。医学人文类课程属于医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课程,要求教师既要谙熟社会人文科学的教学,又要熟悉医学实践,对师资质量有较高要求。实践“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单要能熟练掌握传统课堂教学技巧,还必须能驾驭视频录制、电子资料制作、网络平台使用、网络课程方案规划等新技能,对师资有更高要求。而且,“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大量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适合小班教学,因此,需要更多高质量师资以满足授课需求。然而,目前医科高校医学人文教育普遍“重医轻文”[8],对医学人文师资的激励、培育和支持不足,很难保证医学人文课程“翻转课堂”模式对师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在全校医学人文课程中推广“翻转课堂”理念及实践还面临较大挑战。
参考文献:
[1]乔利平,刘云章.21世纪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3,(4).
[2]李宇阳.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6).
[3]李卫中,刑建辉.大学生学习偏科现象探因[J].中国青年研究,2002,(6).
[4]徐朝阳,赵国胜,马立骥.从医学毕业生素质现状调查谈如何加强素质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1).
[5]李雅梅,姚莉娜,洪津.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5).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专业课程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知识载体。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近年来,以“学”为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教师所认同,并对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索[1-3]。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4]。与传统课堂相比较,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管理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探究者[5]。在目前国内(包括我校)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自制课程视频投入很大,虽然网络上可供使用的高等数学教学视频很多,但是找到合适的视频并不容易,并且不够连续;二是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导致目前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规模做不大,只能进行小规模试点;三是如何保证学生按时完成课前视频学习任务,提高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谢菲尔德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Sam Marsh博士在其负责的“工程数学”课程教学中借助Mole教学平台使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有机会到谢菲尔德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教学及学术交流,在交流期间,对大一工程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调研学习,获得了一些有效开展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
1 谢菲尔德大学工程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谢菲尔德大学工程专业大一数学课一般是每周两次课堂授课(Lecture),通常200人以上,一次习题课(Problem Class),通常40个学生左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参与度不高,缺课学生多,最后不能通过课程考核学生较多。针对工程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试点教学。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于于微视频的课前知识传授
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模式教学中的重要前提,课程负责人Sam Marsh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利用很简单的工具完成了相关视频的制作。教学视频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吻合,但不要求大而全,突出教学重难点,每个视频10分钟左右。所有的教学微视频制作成视频授课系统(Video lecture system),学生在每周的习题课(Problem class)前进入视频教学系统观看3个左右的教学微视频。视频学习时间可由学生自由安排,且可多次重复观看。为了督促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每段视频结束后都设置了和该视频相关的在线测验,测验的成绩计入总评成绩,占15%。另外,在系统中设置了在线讨论版,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在线交流,老师定期查看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2 基于习题课的课中知识内化
在习题课教学过程中,辅导老师利用例题展示、交流、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习题课由以前的每周1节增加到2节。每次习题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5 minute review, Class warm-up, Problems,具体见图1。5 minute review部分辅导老师会对本周观看的教学视频中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性复习回顾;然后通过Class warm-up部分的例题,引导大家进行讨论,辅导老师进行讲解及示范。最后Problems部分会给出几道和视频内容相关的习题,学生在课中解答,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向辅导老师提问。
1.3 基于多种辅助环节的进一步知识内化
除了课前的视频学习和课中习题强化之外,还设置了课后练习、答疑、集中复习、阅读周等多个环节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巩固。(1)每周会给出一份习题供课后练习,习题的详细答案会在一周后公布供学生参考,练习过程中如有问题学生可以及时在讨论版中提出,供组内同学讨论或指导老师定期解答;(2)辅导教师每周会有一小时的时间(Office Hour)留给学生答疑。另外,期末考试前学生可以报名参加课程组安排的集中辅导、答疑。(3)每学期安排2到3次集中授课,任课教师根据习题课、讨论版及每周固定答疑时间学生出现问题较多的问题集中进行复习,讲解。
1.4 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新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大多数问题:(1)出勤问题:统计数据显示,新的教学模式下习题课的学生出勤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始终保持在70%以上。(2)参与问题:每个视频后紧跟的在线测试可以促使学生必须完成视频的观看,并保证视频观看效率。(3)理解深度问题:习题课中辅导老师会简要概括视频内容,强调学习的重点、难点,并定期进行阶段性的复习,通过多个环节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强化。3年的考试成绩统计显示,平均分数提高了5%,不及格人数下降三分之二。(4)学生体验: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时间上
具有更高的自由度,且视频可多次重复观看。98份学期末有效调查问卷显示,92%的学生对该教学方式满意或非常满意。
2 对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与借鉴
(1)课前微视频设计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必备条件
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教师提供的视频来完成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学视频的设计、制作是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必备条件。教学视频的内容应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但又不是简单的将课堂授课内容移到课堂之外。虽然网络上可供使用的高等数学教学视频很多,但是大多像课堂再现,如果用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很容易中途放弃,难以保证课前的自主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对教学视频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取舍,为学生提供适合自主学习的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教学视频的制作应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且长度以10分钟左右为宜。视频的制作工具和视频网络平台应方便使用且具备交互的功能,学生在视频观看过程中可以实现及时反馈。视频的录制可以由多位优秀教师分工合作完成,在同一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视频资源共享。
(2)教师是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要素
教师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效地应用于高等数学教学的的关键因素。教师一方面是翻转课堂教学必备条件微视频的设计者、制作者,也是课前视频观看、习题课教学的组织着。因此,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师必须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对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有深刻的认识,并且需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特别是对高等数学这样一门抽象程度较高、逻辑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该首先尝试选择部分适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充分准备学习资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而对于像“微分中值定理”等抽像性较高的部分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和演示,效果应该更好。在习题课阶段,教师必须能够高度把握教学内容,具备准确、到位的归纳和解析能力,从而能够起到“醍醐灌顶”的效果,实现知识的进一步内化。
(3)信息化支撑环境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基础
多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保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手段,其已远远突破“辅助教学”的概念而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谢菲尔德大学工程数学翻转课堂的成功得益于学校完善的在线学习平台Mole,以及配合课程自身开发的视频学习系统。在Mole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该教学平台实现课程的管理,学习任务,上传学习资源。并可以通过讨论版和学生进行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通过教师在Mole上的视频学习任务通过连接进入视频学习系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应的在线测试,在线测试结果可以通过评价系统及时反馈给教师。因此,优秀的教学管理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做好学习计划、学习过程控制,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4)使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是实施翻转课堂的根本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师角色 英语教学
一、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及趋势
“翻转课堂”是指教师提前制作相关的视频及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并指导学生课前完成,此后共同在课堂上参与相关互动的课堂活动。这一理论基础最早是来源于埃里克?马祖尔在1991年创立的Peer Instruction,这是翻转课堂的雏形。而后翻转课堂在20世纪90年代由哈佛大学的物理教授Eric Mazur提出这种课堂形式。翻转课堂开始正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美国多地开展了相应的改革实验,并由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我国学者从2010年开始热切关注此研究课题,2013年翻转课堂成为了英语教学的研究热点,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数量快速增长。这种教学模式对传统方式进行了重新构建并展示出其巨大的优越性。它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独立学习教学内容,并在教师带领下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运用,这样可以规避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的弊端。当然也正是由于翻转课堂充分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课堂的师生互动,作为从前主体的教师角色也开始发生了转变。传统教学强调教师输出知识,翻转教学强调教师的宏观把控能力,教师不仅要参与学生的课堂活动,而且要留意学生在该活动中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下M行教学反思,总结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形成相应框架。因此,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善用不同方式对此前的教学活动进行多维度的评价。
二、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依赖此技术。而大学生作为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代表,自然对网络、信息技术等新生事物有着丰富的兴趣,因此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课堂的结合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翻转课堂应运而生。首先,学生必须通过网络等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其次,学生将提前预习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引导下进行知识反馈。这样一来,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是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及对教师的期望。教师的课堂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师对外语教学信念,即对教育、教学本质、语言教学本质和特点的理解,还包括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等等[5]。传统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是课堂中的“主演”。并且教师通常只有讲解知识的时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设计教学活动。由于每个班级学生层度高低不一,他们从此层面上来讲缺乏个性化的指导。翻转课堂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师的角色,教学的主要目标不再单单是语言知识的输出,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有学者指出教师从课堂的“主演”变成了集课堂活动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协调者、评估者为一体的“导演”。而学生转换为“主演”,他们既是课堂的参与者,又是学习者。
三、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转化的问题及策略
作为新技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的冲击是巨大的。教师作为课堂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必然需要克服新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第一,由于课前预习材料需要由教师来把控,因此教师需要自己制作视频,这对大多数只会电脑操作的老师来讲是一个难关。第二,传统教师的自我认知难转变。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在面对新模式时难免出现抵触情绪。况且翻转课堂中,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提高,希望教师不仅能提供学生课堂使用语言的环境,有效地让知识内化,并且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拥有自学的能力。这样的期望使得教师必须不断思考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如果设计课堂活动吸引学生并达到教学目的。教师的备课量会比往常大很多。第三,学生提前预习后必然会产生很多相关的问题,这一连串的问题赋予了教师更多的挑战。
王林海老师指出教师课堂教学角色是否能适应学生的期待、是否合乎语言教学规律、能否得到科学的搭配和灵活的发挥可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的成败[6]。首先,教师要与时俱进,保证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以及跨学科知识储备,在多次教学活动中总结得失,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其次,师资力量的培训是重中之重。由于翻转课堂需要教师掌握视频制作、剪辑技术等等,这就需要系统的课程来培训教师。同时,翻转课堂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必然带来教学观念的革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设计活动吸引学生?如果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这些都需要专门系统的指导和培训。
四、结论
翻转课堂的出现,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产物。它的教学理念也是符合当下最先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和学生都在这种新模式下寻找着各自的正确定位,因此翻转英语课堂在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教师在这个转型期,理应努力地达到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望,正当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规范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发展,真正在课堂中扮演好“导演”的角色。
参考文献:[1]Cynthia J.Brame. The Flipped Classroom FAQ [EB/OL]
[2012-9-15]. http://index.php?q=node/7788
[2]范秀丽.试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271
[3]华维芬.试论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定位[J].外语研究,2001(3):76-79
中职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线性方程的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2、作为函数的含参积分的分析性质研究
3、周期函数初等复合的周期性研究
4、“高等代数”知识在几何中的应用
5、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6、“高等代数”中的思想方法
7、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8、任N个自然数的N级排列的逆序数
9、“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值,根概念及性质的推广
10、线性变换“可对角化”的条件及“对角化”方法
11、数域概念的等价说法及其应用
12、中职数学教学与能力培养
13、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14、论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基本方法
15、论电脑、人脑与数学
16、论数学中的收敛与发散
17、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18、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19、论数学教学中公式的教学
20、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1、数学教与学的心理探究
22、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与学
23、论数学家与数学
24、对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5、复数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26、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7、复变函数论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28、代数学基本定理的几种证明
29、复变函数的洛必达法则
30、复函数与实函数的级数理论综述
31、微积分学与哲学
32、实数完备性理论综述
33、微积分学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34、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推广
35、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36、教师对学生互动性学习的影响
37、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8、数学解题中的逆向思维的应用
39、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40、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1、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数学教学
42、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43、《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4、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45、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6、运用化归思想,探索解题途径
47、谈谈构造法解题
4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49、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等价与非等价转化
50、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解题
51、向量在几何证题中的运用
52、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53、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及其教学途径
54、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55、“联想”在数学中的作用研究
56、利用习题变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7、中学数学学习中“学习困难生”研究
58、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59、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60、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61、数学教育评价研究
62、传统中学数学教学模式革新研究
63、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
64、数学开放题拟以及教学
65、数学课堂文化建设研究
66、中职数学教学设计及典型课例分析
67、数学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的尝试教学研究
68、数学课堂教学安全采集与研究
69、中职数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话及效果分析
70、常微分方程与初等数学
71、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及和向量代数在中学中的应用
72、浅谈划归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73、初等函数的极值
74、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75、数学竟赛中的不等式问题
76、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7、常微分方程各种解的定义,关系及判定方法
78、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79、常微分方程的发展及应用
80、充分挖掘例题的数学价值和智力开发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参考1、小学数学教师几何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教材知识发展情况研究
3、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
4、浙江省Y县县域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异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教科书解读的影响因素及调控策略研究
6、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比较研究
7、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8、基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9、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11、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3、中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内容比较研究
14、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
15、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内容有效性的研究
16、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17、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18、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19、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例题编写特点研究
20、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1、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2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4、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25、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26、开发生活资源,体现数学价值
27、对构建简洁数学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28、刍议“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中的“二指技能”现象
29、立足现实起点,提高课堂效率
30、宁缺毋滥--也谈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31、如何让“生活味”的数学课堂多一点“数学味”
32、有效教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3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34、为学生营造一片探究学习的天地
35、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36、走近学生,恰当提问--谈数学课堂提问语的优化策略
37、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38、课堂有效提问的初步探究
39、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40、能说会道,为严谨课堂添彩
4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42、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43、新课标下提高日常数学课堂效率的探索
4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4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46、数学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47、运用结构观点分析教学小学应用题
48、构建自主探究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49、精心设计课堂结尾 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50、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51、浅谈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52、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53、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54、新课改下小学复式教学有感
55、让“对话”在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56、小学几何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题目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4、初中数学新教材知识结构研究
5、初中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开发实施研究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7、从两种初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8、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问题研究
9、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研究
11、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方法的研究
12、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研究
13、初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过程及补救教学的个案研究
14、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15、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现状研究
16、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
17、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研究
18、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
1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比较研究
20、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1、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
22、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研究
2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4、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与案例分析
25、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习题比较研究
26、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
27、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2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9、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现状的调查研究
30、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31、“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2、数学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评价
3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研究
34、初中数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35、初中数学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研究
36、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37、学案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38、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研究
39、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
40、基于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专题的教学探索
41、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42、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
43、老师,这个答案为什么错了?--由一堂没有准备的探究课引发的思考
44、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构建
45、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
46、合理运用数学情境教学
47、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48、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培养探究合作能力
49、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50、从一道中考题的剖析谈梯形中面积的求解方法
51、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52、从《确定位置》的教学谈体验教学
53、谈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
54、对数学例题教学的一些看法
55、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新方式
56、举反例的两点技巧
57、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8、新课程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4.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
5.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6.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
7.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8.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
9.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
10.《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
11.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12.高校开展专门学术英语教学之瓶颈与对策刍议——以法律英语教学为视角
13.浅谈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4.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
15.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策略研究
16.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减负提质
17.快乐尝试小班化英语教学
18.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
19.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分析
20.浅析中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策略
21.浅议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22.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
23.用“情”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4.基于交际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5.浅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26.关于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27.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28.论“小先生制”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中的运用
29.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浅析
30.对初中英语高效教学的思考
31.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32.从中介语僵化看高职会展英语教学
33.从应用语言学视角看英语文化导入教学
34.中外合作模式下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
35.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36.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浅析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监控评价体系的建立
38.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39.英语语音智能测评软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
40.“对话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41.限制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因素
42.关注视障生特殊需要,开展有效英语教学
43.谈语篇分析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44.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45.论词源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46.初中英语教学提升有效性研究
47.雅思听力语料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作用
48.初中英语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19.交际性教学法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50.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策探讨
51.幼儿园英语课堂常规教学思考
52.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5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原则
54.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建议
55.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闪光
56.浅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势
57.基于需求分析的IT行业英语教学研究
58.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
59.注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60.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1.论文化背景知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62.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63.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64.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
65.对中国英语教学宏观模式的思考
66.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67.专业英语教学探索——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
68.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影视英语课堂为例
69.基于特征的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评价方法探究
70.大班基础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授课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探讨
71.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新模式初探——南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纪实
72.基于ESP课程体系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模型探索
73.建构和完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一个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视角
74.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75.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翻译教学的个案研究
76.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77.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基于澳门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英语学习行为特征的分析
78.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79.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
8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实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语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影响分析
81.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82.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
8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吉林大学直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为例
84.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
85.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86.从中外合作大学学术英语教学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
87.交际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88.大学英语教学的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89.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90.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91.从教学要素角度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策略
92.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
93.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94.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95.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
96.外籍教师在我国的英语教学透析——一份中国学生问卷调查整理分析
97.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