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运动员年度总结

运动员年度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13 17:41: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运动员年度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运动员年度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4-0561-04

本文以世界和我国田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现场技术统计数据为信息源,对他们在年度比赛及大赛中竞技表现特点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加深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有最佳竞技表现这一现实问题的认识,并为我国田径协会推行赛制改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借鉴。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收集了田赛各项目2003年世界排名前20及2004年我国排名前20名运动员年度比赛资料,及有关2004年奥运会比赛的信息资料。

1.2调查访问法在全国田径大奖赛及田径高级教练员培训期间,对我国田赛项目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进行走访调查,听取他们对目前比赛、训练安排的意见。

1.3数理统计法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出相应结果。

2结果与分析

本文拟从他们年度多次比赛中和大赛中这两个维度来分析其竞技表现的特点(图1)。

2.1田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年度竞技表现特点

2.1.1世界运动员参赛次数本文收集了2003年世界排名前20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并进行了常规数理统计(表1)。从表中可见:他们年度参赛次数多,项目间差异大,项目类群内参赛次数表现出亲缘性,如:跳高与撑杆跳高、三级跳远与跳远之间相差不大,并且跳跃的高度项目>远度项目的,投掷短距离项目的>长距离项目的。运动员个体参赛次数差异较大,他们往往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来安排适宜比赛次数。

前20运动员的资料,并与世界的进行对比绘制成均值对比图(图2)。

图2显示世界运动员年度参赛远远大于我国的,几乎是我国的2~3倍;对于我国田赛项目运动员来说(表2),女参赛次数高于男子的,次数较多的是我国目前优势项目和发展速度较快项目,如:女子铅球、撑杆跳高和女子链球;项目间并没显现出类群间的亲缘性。

2.1.3世界运动员参赛时间分布本文统计了世界运动员每月参赛次数(图3),图3显示,他们参赛集中在两个高峰期,室内赛和室外赛:冬季有长达3个月的准备期,接下来参加一定数量的室内赛,对前期的训练进行检验;再进行1~2月调整后,进入室外赛,运动员在此赛季持续时间(5-9月)长,赛事频繁,能连续多次参加比赛(一月内可多达7~8次)。总体而言,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年度参赛时间分布类型主要有3种(图4)。

2.1.4我国运动员参赛时间分布本文统计了我国运动员2004年参赛时间分布(图5),从图中我们能直观地看到我国运动员主要集中在2、4、5月及7、8、9月参赛,其中4月份参赛达到高峰。与过去相比,近几年田径赛事已尽量集中安排,运动员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参赛热情,大奖赛参赛人数都在1 200人左右。但是与世界相比,我国运动员对室内比赛作用认识还不够,室内参赛次数较少,且持续时间短;并且我们参赛仍有较明显的季节性规律,赛事间隔时间较长,不利于运动员连续参赛能力培养。

2.1.5世界和我国运动员运动成绩波动特点本文对2003年世界及2004年我国运动员年度各比赛运动成绩资料进行了统计处理,通过归纳总结以下共同点:

第一竞技高峰在年度重要赛事中出现:如我国跳高运动员胡桐成绩(图8)高峰出现在当年重要的赛事上(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全国大奖赛总决赛分别在5月、9月举行)。第二部分比赛是训练的内容:运动员年度运动成绩是波动变化的,他们每年参加比赛多,不再对每次比赛都进行专门准备,竞赛成为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比赛为大赛服务。

与世界相比,他们的不同点在于:世界运动员成绩波动类型呈现多样性,他们在年度赛事中,其竞技表现高峰有单峰(图7)、双峰(图8)和多峰(图9);并且他们的成绩高峰能多次出现,在连续赛事中表现好的状态。而我国运动员其成绩波动类型相对单一,以单峰和双峰为主(图6),成绩高峰少。运动员在运动成绩出现高峰时,后继无比赛,那么最佳竞技状态的体验少,其竞技实力也未得到砺练,这正是我国与世界的重要差别之一。

2.1.6世界和我国运动员年度成绩的稳定性本文通过计算世界和我国排名前20的运动员年度各比赛中运动成绩的变异系数,分析并比较了他们年度成绩的稳定性。表3显示,世界和我国田赛各项目运动员年度运动成绩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在0.02~0.3之间变化,世界运动员变异系数平均值大于我国。

与世界田径强国相比,我们的整体竞技水平和参赛次数都低于世界(图2),因此,我国运动员年度成绩所表现出的“稳定”是由年度参赛次数少及竞技水平低引起的,他们年度成绩变化是处在低水平的稳态。

2.2田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重大比赛中竞技表现特点

2.2.1雅典奥运会田赛项目运动员竞技实力运动员历史最好、赛季最好成绩通常是作为衡量他们已有实力的标准,本文统计了田赛各项目比赛前八名运动员赛季最好、历史最好成绩,并与上届奥运会的成绩进行对比(表4),来分析他们所具备的实力。

本赛季的竞技实力=赛季最好成绩/上届奥运会最好成绩×100%

个人历史竞技实力=个人历史最好成绩/上届奥运会最好成绩×100%

表4显示,在本届奥运会中,田赛各项目第一名获得者的历史最好、赛季最好成绩都超过了上届奥运会,平均值分别是上届奥运会的100.20%和101.59%,说明目前世界田赛项目的整体水平是在提高的。本届奥运会前八名运动员历史最好成绩的均值已接近上届奥运会的,赛季最好成绩的平均值也达到了上届最高水平的98.69%,由此可见,运动员只有具有高水平的竞技实力,才能在奥运会这样重大比赛中获取名次,取得成功。

2.2.2雅典奥运会田赛项目运动员及格赛水平发挥本届奥运会上共有男子311人、女子314人参加了男女田赛共16个项目的角逐,平均有80%以上的运动员不能进入个项前八名,男运动员不足2.58%、女运动员2.55%能获得金牌。我们统计了运动员及格赛发挥率,并将决赛前六名与后六名运动员的发挥率进行对比,来分析运动员在及格赛时水平发挥状况(表5)。

及格赛发挥率(竞距)=奥运会及格赛成绩/赛季最好成绩×100%

表5显示,运动员在及格赛中需要发挥自己赛季最好成绩的97%才可能进入决赛;前六名运动员及格赛发挥率低于后六名的。前六名运动员自身实力强,运动员能轻松进入决赛而后六名运动员,由于自身实力相对低,他们必须在及格赛中全力以赴,如果没有充分发挥,就与决赛无缘。

2.2.3雅典奥运会田赛项目运动员决赛水平发挥我们计算了男、女和总体前八名运动员决赛发挥率均值(图10):

决赛发挥率(竞距)=奥运比赛决赛成绩/奥运会年度最好成绩×100%。

图10显示,运动员在决赛中要能取得名次至少需要发挥自己赛季最好成绩的97%以上;并且有助跑的项目发挥水平>无助跑的,跳跃项目的发挥率>投掷的;前八名部分运动员在比赛中还创造了本赛季或个人最好成绩,这些都表明了世界优秀运动员对自身竞技能力表现的高度可控性。

另外,女子成绩有较大突破:女子链球预赛中就出现了6破奥运纪录的情况,撑杆跳高前三名成绩也都超过了上届奥运纪录。因此,对于女子运动员来说,由于该项目发展速度快,运动员需要超水平发挥才有可能成功。

2.2.4雅典奥运会我国田赛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我国共有24人参加田赛项目的比赛,统计运动员的赛季最好成绩和历史最好成绩并与上届奥运会成绩进行百分比计算(表6),其平均值分别是:94.17%和95.29%,低于本届奥运会前八名运动员的平均值,由此可见,从运动员已有的竞技水平来看,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冲击奖牌的人数不多,整体实力仍有较大差距。

多数运动员历史最好成绩在及格赛标准处徘徊,他们要在及格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入决赛,我国运动员在此次奥运会及格赛上整体发挥率的均数为95.24%(表6),远远低于奥运会后六名运动员在及格赛上97.75%发挥率,仅有五名运动员进入决赛。进入奥运会的决赛,仅有张文秀和李梅菊决赛时的成绩高于了及格赛,其它运动员成绩低于及格赛成绩,表明我国目前田赛运动员连续比赛能力较低。

3结论

1) 在新赛制下世界优秀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多,项目间有亲缘性;我国运动员参赛次数较多的是目前的优势项目和发展速度较快的项目,但与世界的相比仅是他们的1/3~1/2。2) 世界优秀运动员年度参赛时间的季节性已有所冲淡,赛事频繁、时间间隔短;与之相比,我国运动员室内赛较少,赛事时间间隔长。3) 世界优秀运动员其成绩波动类型呈多样性,成绩峰值出现频率高;而我国运动员其波动类型单一,运动成绩峰值出现频率低,运动员好的竞技状态未能得到巩固、发展,虽然他们年度成绩所表现出的稳定性高于世界,但这是由于其年度参赛次数少及竞技水平低的原因。4) 我国运动员整体竞技实力不高,迫使其在重大比赛的及格赛中就要全力以赴,低水平的稳态使运动员很难适应激烈的大赛竞争,表现出了其发挥失常、连续比赛能力低的弱点。

参考文献:

[1] 范文杰,周爱国,刘建敏.对第28届奥运会田径运动成绩的灰色预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06):847-849

[2] 黄武平,杜少武,赖光金.面向2008年奥运会女子新兴田赛项目的成绩预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6:71-73

[3] 徐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持续发展观[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1):65-66,72.

篇2

宁泽涛、刘虹分别摘得年度最佳男女运动员奖。先后在2015年获得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和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拉科鲁尼亚站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的刘虹,在与丁宁、范可新、傅园慧、朱婷、吴静钰的最佳女运动员竞争中脱颖而出,摘得该奖项。马龙、宁泽涛、苏炳添、孙杨、易建联共同竞争年度最佳男运动员奖,宁泽涛最终成为继刘翔和姚明之后体坛风云人物迎来的第三位年度最佳男运动员卫冕者。

重建中国女排、带领队伍重夺世界冠军的主教练郎平第二次获得年度最佳教练员奖。年度最佳团队奖同时被中国女排摘得,这是中国女排2011和2014年获奖之后第三次捧起年度最佳团队奖杯。郎平同时获得了本届体坛风云人物的评委会大奖。

篇3

关键词:科学;训练计划;提高成绩

竞技体育的好坏直接体现其体育成绩上,国家体育机构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以及是否采取了科学化的体育运动训练计划,都是决定运动员成绩高低的关键性因素。运动员在赛事中取得成绩需要长期的努力以及系统的训练。为了帮助运动员更快速地提升自己的成绩,无数体育工作者在背后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运动员训练计划方案。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当前的运动员训练水平,探讨科学的训练计划如何才能尽快提升运动员的成绩。

一、科学制定高效的训练控制计划

(一)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

运动员的训练与成绩提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一个系统化程度较高的计划才能逐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制定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建立起科学的训练目标,分阶段来完成整个训练计划。根据目标的进程和各阶段要达到的效果,可以将训练计划分成年度、季度、月度、周计划等几个不同的阶段,确保运动员有足够的精力来贯彻这些训练计划。长时间的训练计划,例如几年与年度训练计划,可以适当的将训练安排一些耗时长、长期的训练项目。对于时间跨度较小的训练计划,例如月度、周计划等,可以适当细化训练的内容,并根据运动员自身情况进行灵活地变动,制定一个有弹性的训练方案。同时完善体育科研保障体系,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成果,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实施最佳化控制,以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和创造最优异运动成绩的过程。

(二)反馈训练计划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加强训练质量,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将自己容易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系统性的反馈,从而最终得到良好的效果。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运动员建立起对自己更深层次的了解过程。在这样的训练思维的指导下,教练员要了解自己执教的运动员,在开始训练之前就掌握其所有的数据。通过对比运动员现有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来规划训练内容,这样的执教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教练员要制定出有针对性方向性的训练方式,让运动员接受最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二、训练计划中突出心理训练和心理调控

一名高水平运动员,生理与心理水平都要十分过硬,不仅要在身体上超越大部分的竞争对手,还要在心理上能适应赛场带来的种种压力。所以说,运动员之间相互的竞争是多样化,多方面的。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大同小异,但是对待训练的态度却能大大的提升运动训练效果。因此,日常的训练不能忽视对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的强化。运动员的心理承受力与心理素质水平要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呢?很多教练联系了心理学家,分析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心理状况因素,研究并设计出了一套广泛适用的心理暗示法。在大多赛事上都能帮助运动员有效的调节心理,从而创造出更好的运动成绩。

三、“大负荷”运动训练计划日常

训练时提高训练的负荷,并不是每次训练都要在运动员所能承受的极限负荷之上,加大训练强度进行提高,而是要确保负荷被控制在运动员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之内,避免造成运动损伤。整个训练计划应当系统进行,保持循序渐进原则,完成一个训练周期的目标之后再去完成另一个训练阶段任务,在所能承受范围之内不断地提升负荷,不断提升运动员自身对高强度负荷的适应能力,让身体适应更高强度的负荷,进而提升运动员自身的竞技水平。运动员提升到一定强度的负荷之后,先维持在该强度下的训练计划不变,让运动员充分适应该强度,然后再逐渐提升运动负荷水平,通过阶梯状训练方式逐步完成整个训练计划周期。然而在高强度的训练之后,运动员也要重视自身体能与身体状态恢复工作,在营养摄取环节要跟上训练消耗的节奏,调节好身体机能的增长与恢复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

四、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一)准备部分的内容

内容主要包括: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运动能力、恢复能力的现状诊断结果;对诊断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之后,所建立的适合于本时期跨度训练过程并能够完成的训练目标。以上两项内容,不仅是训练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决定训练计划是否具备科学性意义的理论基础,同时还体现着训练计划的先导性作用。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在制定多年计划、年度计划和阶段计划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对运员进行现状诊断定一环节,也都能够提出相应的指标;但在制定周计划和单次计划的时候,却常常忽视了这两项工作,常以主观估计来代替客观诊断,必然会大大增加训练的盲目性。

(二)指导及实践部分内容

在训练计划的总体概念中,所谓指导部分的内容,是指对计划的全局性分布和设置尤其对时间跨度大的训练计划而言,它的意义与训练目标一样,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训练阶段的划分、各阶段训练任务的确立、比赛序列的安排等内容。通过指导部分的工作,对训练计划进行总体设想,勾画出训练过程的基本轮廓。然后进一步规划出训练负荷动态变化的基本趋势,完成对训练过程的整体配置。实践部分主要涉及训练的具体过程,其内容包括训练过程中具体训练手段的选用和安排、各种训练手段所载负荷量度大小的配置、恢复措施的设计与选用。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还必须周密地考虑恢复训练措施如何安排,这是现代系统科学训练理论的基本要求。

五、合理运用运动训练方法

运动员日常训练离不开教练员的指导与帮助,只有运动员与教练员建立起良好关系,才能使训练效果更好。同时科研人员要对教练员日常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透彻分析,并且了解教练员的执教风格及其执教习惯,培养训练中与教练员的默契,建立共同认识,使教练员了解彼此之间所起到的作用,从中得到帮助,更好地组织安排训练工作。训练方法五花八门,虽然各自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训练了不同方面的身体机能,但是最终目的都是提升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所以任何训练方法都有一定的意义。教练员需清楚认识到这一点,通过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实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全面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运动员综合训练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并且需要系统性规划的项目。在完善的训练理论,先进的训练理念的支持下,用科学和完善的训练方法,再加上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默契的配合,一定能逐步提升田径运动员的体育竞技成绩,为我国建立体育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篇4

2011年4月25日,全国分站赛首站比赛于广西乐业开锣,正式拉开了2011年全国分站赛的大幕。继而6月在山东海阳,8月在青海西宁,9月在山西长治又举办了3站比赛,直至11月在广东怀集进行总决赛,全年共进行了5站比赛,总计有281人次运动员参加,分别产生了男、女子难度、攀石和速度的年度总冠军。

此时,紧张激烈的赛场偃旗息鼓,忙碌了一年的运动员、裁判员以及赛事组织者都已经刀剑入库,进入一个休息调整的周期。此时此刻有必要将全年的分站赛加以总结,厉兵秣马是为了更好地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标准化的比赛模式

全国分站赛经过一年的实战演练,已形成了一个标准化的比赛模式。竞赛规则、项目设置、场地要求、人员配置、积分方法等方面都已固定成型。比赛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者、承办者、裁判员、定线员以及教练员、运动员都已熟知分站赛的规则和流程,配合越来越默契。

此外,分站赛的全部比赛实现了网络视频直播,扩大了媒体宣传的受众,使更多关注攀岩的爱好者第一时间获得比赛的实时视频信息;速度攀岩比赛采用了更加稳定、准确的电子计时器确保了比赛的公正公平性;攀石、难度赛试用了最新式的电子成绩录入、统计系统,提高了成绩统计效率,减少了成绩统计人为错误发生的概率。

>竞技水平的提高

如今的攀岩赛场已经远非“十年磨一剑,一剑平天下”的时代了,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除了要具备优秀的运动员、适合的教练员、完善的训练条件、科学的训练手段以外,还需要一个运动员展示自己的舞台。攀岩分站赛就为运动员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舞台,通过这个舞台,运动员展示自我,在比赛过程中不断完善,这是每名优秀运动员的必经之路。

通过一年多次分站赛的模式,改变了过去每年一届锦标赛定输赢的方式。在一年中一个连续的时间段,也就是我们说的“攀岩赛季”内,运动员都需要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每次比赛都必须全力以赴,每站比赛都要争取最好的成绩,才有可能在年度积分表里面排名靠前。每站比赛的主定线员和定线员队伍也会不同,每站比赛的线路风格和难度也会有所变化,这样就避免了运动员因线路风格适合与否而影响成绩,更加科学、公平、合理,比赛成绩也更有说服力。

有了全国分站赛就有了“全国攀岩比赛年度积分排名”,运动员在分站赛上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积分排名中的位置。最重要的是,积分排名表也为选拔运动员进入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攀岩联赛制度建立将促进相关行业发展

篇5

关键词 大负荷 运动训练 心理调控

竞技体育的好坏直接体现其体育成绩上,国家体育机构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以及是否采取了科学化的体育运动管理方案,都是决定运动员成绩高低的关键性因素。运动员在赛事中取得成绩需要长期的努力以及系统的训练。为了帮助运动员更快速地提升自己的成绩,无数体育工作者在背后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运动员训练方案。本文主要关注了我国当前的运动员训练管理水平,探讨了如何才能在保障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尽快提升运动员的成绩。

一、制定有效的训练控制计划

(一)设定系统性的训练计划

运动员的训练与成绩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当中的东西,需要一个系统化程度较高的计划才能逐步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制定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建立起科学的训练目标,分阶段来完成整个训练计划。根据目标的长远程度,可以将训练计划分成年度、季度、月度等几个不同的长度,确保运动员有足够的精力来贯彻这些计划。长时间的训练计划,例如多年与年度计划,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耗时长、长期的训练项目。对于时间跨度较小的训练计划,例如月、周计划等,可以适当细化训练的内容,并根据运动员自身情况进行灵活地变动,制定一个有弹性的训练方案。同时完善体育科研保障体系,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成果,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实施最佳化控制,以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和创造最优异运动成绩的过程。

(二)及时将训练当中的问题反馈出来

为了加强训练质量,很多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将自己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系统性的反馈,最终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运动员也建立起了对自己更深层次的了解。在这样的训练思维的指导下,教练员要充分了解自己执教的运动员,在训练开始之前就掌握其所有的数据。通过对比运动员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来规划其训练内容,这样的诊断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教练员也要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让运动员接受最适合自己的训练内容。

二、适当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调控

一个高素质的运动员,其生理与心理水平都要过硬,不仅要在身体上超越大部分的竞争对手,还要在心理上能胜任赛场带来的压力。所以说,运动员与运动员相互之间的竞争是多样化,多方面的。在现代社会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运动员的训练方式都大同小异,但是对待训练的态度却能极大地提升训练效果。因此,日常的训练不应当忽视对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强化。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有效提升运动员的心理承受力与心理素质水平呢?很多运动教练联系了心理学家对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出了一套广泛适用的心理暗示法。在很多赛事上帮助了运动员脱离心理关卡,创造出更好的运动成绩。

三、采取合理的“大负荷”运动训练方式

提高训练的负荷,并不是每一次都要在运动员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负荷之上进行提高,而是要确保负荷被控制在运动员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之内,避免训练对运动员造成损伤。整个训练计划应当循序渐进,完成一个阶段目标之后再去完成另一个阶段,在可承受范围内不断地提升负荷水平,不断提升运动员身体对高强度负荷的适应能力,让身体适应更高强度的负荷,就能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在提升到一定强度的负荷之后,先在该强度下维持训练强度不变,让运动员充分适应该强度,然后再逐渐提升负荷水平,通过阶梯式的训练方式逐步完成整个训练。与此同时,在繁重的训练之后,运动员也要重视自身恢复工作,在营养等关键环节要跟上节奏,协调好身体机能的增长与恢复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

在上述训练方法的指导下,我国著名教练马俊仁创立了一系列高效的训练方法,他执教的辽宁中长跑队的运动员们在国际国内各项赛事中取得了极佳的成绩,因此这样的训练方式应该予以肯定。

四、合理运用运动训练方法

篇6

  竞技体育的好坏直接体现其体育成绩上,国家体育机构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以及是否采取了科学化的体育运动训练计划,都是决定运动员成绩高低的关键性因素。运动员在赛事中取得成绩需要长期的努力以及系统的训练。为了帮助运动员更快速地提升自己的成绩,无数体育工作者在背后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总结出了一套完善的运动员训练计划方案。

  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当前的运动员训练水平,探讨科学的训练计划如何才能尽快提升运动员的成绩。

  一、科学制定高效的训练控制计划

  (一)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

  运动员的训练与成绩提高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一个系统化程度较高的计划才能逐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当制定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建立起科学的训练目标,分阶段来完成整个训练计划。

  根据目标的进程和各阶段要达到的效果,可以将训练计划分成年度、季度、月度、周计划等几个不同的阶段,确保运动员有足够的精力来贯彻这些训练计划。

  长时间的训练计划,例如几年与年度训练计划,可以适当的将训练安排一些耗时长、长期的训练项目。对于时间跨度较小的训练计划,例如月度、周计划等,可以适当细化训练的内容,并根据运动员自身情况进行灵活地变动,制定一个有弹性的训练方案。同时完善体育科研保障体系,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成果,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对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实施最佳化控制,以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和创造最优异运动成绩的过程。

  (二)反馈训练计划中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加强训练质量,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将自己容易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行系统性的反馈,从而最终得到良好的效果。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运动员建立起对自己更深层次的了解过程。

  在这样的训练思维的指导下,教练员要了解自己执教的运动员,在开始训练之前就掌握其所有的数据。通过对比运动员现有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来规划训练内容,这样的执教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教练员要制定出有针对性方向性的训练方式,让运动员接受最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二、训练计划中突出心理训练和心理调控

  一名高水平运动员,生理与心理水平都要十分过硬,不仅要在身体上超越大部分的竞争对手,还要在心理上能适应赛场带来的种种压力。

  所以说,运动员之间相互的竞争是多样化,多方面的。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运动员的训练方式大同小异,但是对待训练的态度却能大大的提升运动训练效果。

  因此,日常的训练不能忽视对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的强化。运动员的心理承受力与心理素质水平要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呢?很多教练联系了心理学家,分析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心理状况因素,研究并设计出了一套广泛适用的心理暗示法。在大多赛事上都能帮助运动员有效的调节心理,从而创造出更好的运动成绩。

  三“、大负荷”运动训练计划

  日常训练时提高训练的负荷,并不是每次训练都要在运动员所能承受的极限负荷之上,加大训练强度进行提高,而是要确保负荷被控制在运动员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之内,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整个训练计划应当系统进行,保持循序渐进原则,完成一个训练周期的目标之后再去完成另一个训练阶段任务,在所能承受范围之内不断地提升负荷,不断提升运动员自身对高强度负荷的适应能力,让身体适应更高强度的负荷,进而提升运动员自身的竞技水平。

  运动员提升到一定强度的负荷之后,先维持在该强度下的训练计划不变,让运动员充分适应该强度,然后再逐渐提升运动负荷水平,通过阶梯状训练方式逐步完成整个训练计划周期。然而在高强度的训练之后,运动员也要重视自身体能与身体状态恢复工作,在营养摄取环节要跟上训练消耗的节奏,调节好身体机能的增长与恢复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

  四、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一)准备部分的内容

  内容主要包括: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运动能力、恢复能力的现状诊断结果;对诊断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之后,所建立的适合于本时期跨度训练过程并能够完成的训练目标。

  以上两项内容,不仅是训练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决定训练计划是否具备科学性意义的理论基础,同时还体现着训练计划的先导性作用。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在制定多年计划、年度计划和阶段计划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对运员进行现状诊断定一环节,也都能够提出相应的指标;但在制定周计划和单次计划的时候,却常常忽视了这两项工作,常以主观估计来代替客观诊断,必然会大大增加训练的盲目性。

  (二)指导及实践部分内容

  在训练计划的总体概念中,所谓指导部分的内容,是指对计划的全局性分布和设置尤其对时间跨度大的训练计划而言,它的意义与训练目标一样,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训练阶段的划分、各阶段训练任务的确立、比赛序列的安排等内容。

  通过指导部分的工作,对训练计划进行总体设想,勾画出训练过程的基本轮廓。然后进一步规划出训练负荷动态变化的基本趋势,完成对训练过程的整体配置。实践部分主要涉及训练的具体过程,其内容包括训练过程中具体训练手段的选用和安排、各种训练手段所载负荷量度大小的配置、恢复措施的设计与选用。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还必须周密地考虑恢复训练措施如何安排,这是现代系统科学训练理论的基本要求。

  五、合理运用运动训练方法

  运动员日常训练离不开教练员的指导与帮助,只有运动员与教练员建立起良好关系,才能使训练效果更好。同时科研人员要对教练员日常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透彻分析,并且了解教练员的执教风格及其执教习惯,培养训练中与教练员的默契,建立共同认识,使教练员了解彼此之间所起到的作用,从中得到帮助,更好地组织安排训练工作。训练方法五花八门,虽然各自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训练了不同方面的身体机能,但是最终目的都是提升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所以任何训练方法都有一定的意义。教练员需清楚认识到这一点,通过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实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全面提升。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运动员综合训练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并且需要系统性规划的项目。在完善的训练理论,先进的训练理念的支持下,用科学和完善的训练方法,再加上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默契的配合,一定能逐步提升田径运动员的体育竞技成绩,为我国建立体育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2022年精选最新训练方案

  训练要点

  (1)形成时间紧迫感让孩子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首先要让他形成时间的紧迫感,不能吊儿郎当,总觉得还有明天,21天训练方案。我国古代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落。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时间不会留恋什么。如果现在不珍惜时间,不抓住时间的分分秒秒,它只会一去不复返。孩子越有时间紧迫感,越能珍惜生命,越不会虚度年华。

  (2)合理安排,重点突出同样的事情因为不同的安排,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说,有的孩子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再复习功课,有的孩子却恰好相反。哪种方法好呢?一天学下来的功课,没有消化就急急忙忙写作业,看起来好像节省了时间,实际上做作业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导致错误百出。而反过来先复习再写作业,把一天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后,再用作业的形式检查学习效果,最能发现学习上存在的漏洞。这样做作业,既是总结,也是查漏补缺。这样,哪种方法更好就很清楚了。所以,做计划时一定要找到合理的顺序,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当然,光顺序合理是不够的,还要找到重点。还要教孩子学会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重点所在。同样以孩子的学习过程为例,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那是不是就一定要平均分配精力呢?不是的。平均用力就失去了重点,有的孩子上课时接受速度较慢,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那就需要在预习上多花点时间;有的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就要在复习的环节下工夫。

  (3)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做好一件事情也需要一步一步地来。一个好的计划,应该是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时间安排得太满,会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放松,久了只会积蓄压力。时间安排得太松,又会使人懒散。张弛有度的节奏能帮助孩子更有效率地达到目标。所以帮助孩子制定计划的时候,不能太心急,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立节奏,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觉得不是很妥当,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进程进行调整。

  方法和步骤

篇7

国家教委于1987年发出了《关于在部分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后,陆续在许多高校正式开展了高校高水平运动的训练工作,一大批具有丰富运动经历的大学生进人了高水平运动队,逐渐在各类赛场上崭露头角。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创立和发展,不但提高了我国高校的运动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现行训练体制带来的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不足的弊端。但是,由于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的来源渠道多样、招生对象复杂、招生标准参差不齐等客观原因,导致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档案管理出现相对混乱和不够完善等问题。本文认为,规范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档案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广泛宣传,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宣传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档案管理的意识。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且极为重要,艰苦而又默默无闻的工作。管理者应提高各方面的素质,端正工作态度,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的责任感、积极性;要努力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与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注重 《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学习。

另外,还要提高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水平和敏感度。可以通过座谈会等各种形式, 宣传档案工作,提高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干部队伍的档案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运动员档案是受法律保护的,是关系到运动员自身成长、成才的大事。同时,使每一位运动员意识到档案工作与自身的关系, 有意识地收集比赛、学习等各方面与自己有关系的材料, 如成绩证书、奖杯、训练日记、比赛记录、学历证书、报刊的报道等;写总结和填写各类表格都要认真对待、实事求是, 改变总结只有惯用语、表格填写不完整、马虎应付的状态。作为一位大学生运动员,除主动向档案管理部门送交相关材料外,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私人档案,丰富自己的档案系统。

2.学习档案和训练档案分开

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大学生运动员,也就是说我们高水平运动队培养的对象是首先具有学生身份并通过在高校的训练达到一定运动水平的运动员。所以,大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大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他们的文化学习对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训练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大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管理有两种形式。一是预科班,文化成绩较低的运动员先在预科班补习1年文化基础,第2年经学校考试合格后再转为正式学生;二是已取得正式学籍的运动员,各高校按照学生志愿和学校情况,分别录取在各院系,随不同的专业班上课。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应该逐步建立运动员学籍管理的严格规定,运动员必须是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学生,其学习成绩应建立学习档案,归所在院系统一管理。另外,还应重视大学生运动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建立其品德综合评定档案和生活情况档案。

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管理一般是由专门高校教练员负责。高校教练员应具有强烈的档案意识,对于运动员在训练、比赛等活动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材料,一经形成就应尽快归入其档案中去。这些档案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测量档案,运动素质档案,训练计划档案,比赛成绩档案和训练日记等。

3.重视“特色材料”

从运动员进队开始,就应有意识地充实运动员的“特色材料”。《运动员入队前比赛情况登记表》、《运动员比赛成绩登记表》、《运动员年度或季度训练考核表》、《运动员伤病情况登记表》、《体检表》、《运动员心理量表》等等。而这些材料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按时填写, 及时归档。这些特色材料可以为运动训练和比赛服务。比如,根据需要提供运动员的年龄、家庭、比赛成绩、心理素质等状况,可以为教练员拟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4.加强规范化建设,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依据《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管理高水平运动员的档案时,应该着重完善运动员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归档制度及档案的整理、转递、查借阅、统计制度;应一切按制度办事,做到日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杜绝收集不齐全, 内容不完整,归档不及时,整理、转递不规范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还应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缩微复制技术、传真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和技术,实现运动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建立、健全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档案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利用。有效地对运动员档案中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和综合分析,可以揭示和掌握运动员学习、训练和管理中的普遍规律。完整、翔实的运动员档案,也有利于教师、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各项情况,从而制订出科学的、符合运动员实际情况的教学、训练计划与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教学、训练和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张辑,冯惠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篇8

一、教练员所需要的素养

1.1优秀赛艇教练员必须要具备的修养

作为一个赛艇教练员,尤其是一名基层业余教练员。学会关心队员,爱护队员,帮助队员,尊重队员非常重要。现代社会的家庭,尤其是中国式家庭教育。孩子一般都是家庭的核心,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教育方式存在弊端,但在短期内我们无法改变这种状况,要想招到队员,留住队员,练好队员具备这几点十分重要。要知道,在教练员的手上,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孩子的好坏牵动着整个家庭的未来,所以赛艇教练员要有极强的责任感,家长才能放心的把未成年的孩子托付给教练。

1.3赛艇教练员的自身建设

作为一名赛艇教练员,要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样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教练员的定位就是将来专业人才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者、引导者、培育者。

所谓的教育者就是要承担运动员人格塑造与思想品德的教育任务;教其赛艇首先教其做人;而引导者则是承担运动员身心和谐发展与奉献社会的引导任务,教其做人要有健康的身心与远大的目标;培育者却要承担运动员掌握高超技能与谋求事业发展的培育任务;教育运动员为社会奉献必须要有真才实学。

1.4赛艇教练员的内在能力培养

一个优秀的赛艇教练员带出来的队伍,无论在技术风格还是在战术风格上要有自己的特点,这种整体的特点和风格是靠组队之初就要设计好。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合理的选择与安排,对运动负荷的科学控制以及对比赛突发事件的预案及果断决策等构成了赛艇教练的内存能力。

1.5赛艇教练员的外在能力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赛艇教练员,必须要具备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继承和发展创新的能力;组织协调与情感沟通的能力;临场应变与果断决策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外在能力,当运动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从容应对。

二、树立三种精神

2.1奉献精神

首先奉献精神是由竞技体育本质决定。在中华体育精神里明确一条,遵纪守法、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其次这种奉献精神是由赛艇训练环境决定的,全国绝大部分赛艇训练基地远离城市,没有奉献精神,干不了这项事业。

2.2坚守精神

赛艇项目一直以来都在艰难中前进,虽说在2008年荣获一枚奥运会金牌,但是之后未能延续光辉,所以作为水上人要坚守着铸就水上项目的崛起与辉煌;教练员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守着岗位和希望,不放弃也不能放弃这份珍爱的事业,为再创辉煌而积蓄力量。尤其是业余教练员更要打好 夯实人才资源基础。

2.3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我国赛艇项目整体上与世界优秀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男子项目差距相对较大。我们要不断学习世界先进的训练理念和经验,但是还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创新,走一条符合我们苏北青少年具体情况的训练之路。对于基层业余很多教练员来说,都是从优秀运动员退役下来,更要总结成功与不足,不能走老路,要创新训练理念与方法。

三、掌握五种方法

4.1精心设计训练计划

除了常规的综合性的周期计划、年度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和课时计划以外,单项的计划还包括:体能训练计划、体重控制计划,等等。这些计划的设计都做到尽力、尽心。

4.2及时的总结训练

总结是要对前期训练的梳理和反思,是否达到目的,成功在哪里,失败在哪里,从而提高训练水平。为什么要不断的总结?总结就是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不断纠正错误,才能不断提高。从总结成功和失败中寻找训练的基本规律;找到项目发展的一般规律;做到周期训练板块化;训练方法结构化;个体训练时态化;专项能力技术化;体能训练常态化;恢复手段动态化;科技攻关系统化;训练参赛程序化,这样才能构建理想的训练体系。

4.3及时掌握队员的机能与心理状态

赛艇运动是一项综合体能素质的项目,既要有力量,又要有耐力,还要有速度。因此在训练中及时的掌握运动员常用的生理生化指标,对于训练的科学性有很大的帮助。将对科学训练、有效训练起到很大的作用

4.4严格训练严格管理

训练管理是一个思想体系,是教练管理队伍、管理训练的指导思想下的一系列方法,要做到“一步、两严、三高”.对运动员的生活管理和训练手段要精化细化,做到业余训练专业化,才能在各方面做得更好更强。

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青少年,思想上还没有成熟,需要引导和严格管理。正确的引导和严格的管理将可以使运动员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可以给自己运动员在青少年这段人生美好的岁月留下精彩而华丽的一页。

4.5善于处理与队员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工作上是教练,但在生活中又是个保姆,运动员年轻、活泼,求知欲旺,上进心强,但幼稚、单纯,分析能力差,除了训练以外,别的事懂得少甚少。我们要教技术,带作风,管生活,还要教他们怎么做人,这个时候,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依赖性比较大,我们说得多,她们听得多,我们怎么教,她们就怎么做。有点类似中、小学的师生关系。

所以当运动员处于青少年阶段时,应该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当运动员具备一定的水平时,应该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当运动员已具备较高水平时,应该是朋友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具备这些素养和工作能力,以及处理好这些和队员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必然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加强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提高我区教练员综合素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03)

篇9

青少年运动训练作为高水平训练的重要准备阶段,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比较重要的作用。合理安排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可塑性非常强,故如何在遵循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在注重青少年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合理的安排运动训练阶段及周期就成了教练或体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

1.青少年训练阶段的划分

青少年运动训练的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体育后备人才,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合理的安排运动训练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内在的潜力,这一时期的训练必须尊重运动训练客观规律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生理规律,实事求是地帮助青少年运动员不断提高成绩,不同的运动项目在青少年训练阶段的划分时应充分结合项目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来进行划分。

按照《运动训练学》中关于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理论,基础训练阶段通常持续3-5年,该阶段的重点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专项提高阶段通常持续4-6年,该阶段的重点提高专项竞技能力;最佳竞技阶段4-8年,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竞技保持阶段2-5年,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努力保持专项竞技水平[1]。青少年运动训练主要涉及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

1.1启蒙准备阶段。该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儿童对运动项目的兴趣,训练上应以全面的身体素质为主,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这个时期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建立和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因为一旦形成错误动作,改变起来就会很难,甚至有些高水平运动员发展遇到瓶颈的原因就是由于青少年时期没有形成良好的技术动作。启蒙准备时期同时应注意青少年各项素质发育的敏感期,利用好这一时期。例如,6-12岁是儿童反应速度发育的敏感期,这段时期应注意加强儿童反应能力的训练。启蒙准备期还应注重青少年的情感体验,让儿童体验到该项目所带来的快乐,教练在训练内容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喜好,合理安排内容。

1.2基础训练阶段。经过启蒙准备期的训练,青少年已具备的一定的技术和身体素质基础。该阶段应该注重与上阶段的衔接,全面、系统、扎实地掌握各项技术。该时期青少年身体各器官组织增长较快,应特别关注此时期,合理安排负荷量使运动能力持续快速发展。这段时期身体训练应以一般身体训练为主,并逐步与专项训练结合。专项技术应逐渐加强和巩固,技术应用效果要有显著的提高。此阶段教练应鼓励运动员形成拼搏精神,注重发挥而非结果。

1.3提高训练阶段。该阶段运动员以熟练掌握各种技战术,提高技战术的运用能力,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注重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运动员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注意力的集中,培养运动员的独立生存能力和团结精神为主要目标[2]。此阶段运动员训练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应相应的提高。注重力量练习,储备体能。要把握好运动员成绩提高与获得比赛成绩之间的关系,避免拔苗助长。同时应注重恢复和营养,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1.4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是青少年运动员到成年运动员过渡的时期,在安排运动负荷时不宜直接提高到成人水平。此时应避免急功近利,一味追求快速提高运动成绩,造成运动损伤,影响以后运动成绩的提高。该阶段运动员应形成自己的一套技术风格或战术,形成自己的技术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来锻炼和提高自己。

2.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周期划分

运动训练周期理论最早由前苏联运动训练学者马特维耶夫对参加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的前苏联国家游泳、田径、举重队的训练以及随后一系列的训练比赛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将这些训练的经验理论化而形成。运动训练周期理论形成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对我国的运动训练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虽然当今新赛制的大环境下运动训练周期理论受到一些挑战,但仅限于高水平运动员频繁参加各种大型赛事之间的训练有分歧,运动训练周期理论对于青少年训练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

运动训练的周期安排是根据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来制定的。竞技状态是运动员身体肌肉、器官、神经系统通过一系列运动训练而产生的生物学适应性反应状态。这种状态是最有利于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状态。一个训练的大周期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训练过程。竞技状态的形成所经历的三个周期又分别对应一个大周期里的准备期、竞赛期和过渡期三个阶段。青少年运动员训练周期制定应充分考虑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项目特点,注重身体素质,专项能力,和基本技术的联系。例如,在具体的训练周期安排时,对于年龄小,运动水平低的少年运动员应采用年度单周期训练计划。因为该阶段的运动员没有能力参加高水平的比赛,其主要任务就是打好身体和技术的基础。不必划分特别明显的大周期,只需要根据学校,区市的竞赛安排,及学生的实际训练水平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即可。该阶段儿童在心里上比较浮躁,急切想要看到其训练效果,难以忍受长时间枯燥的基础性训练;生理上,对于运动训练负荷的承受程度较低,机体易疲劳。应充分关注少年儿童的心理动态,以免造成心里过度负荷而失去训练兴趣。对于年龄稍长,具有一定水平的青少年运动员在进行周期划分的时候可以将年度训练周期定位两个。第一周期可以从秋季学年开学后的期中考试后开始,至第二年暑假之前,共约8个月。第二周期自暑假开始,到秋季开学的期中考试,共约3个月。因为每年最重要的市、区运动会都安排在5月底至6月初,这个时候恰好是第一周期的比赛期。此外,学校的秋季运动会一般会安排在9月底或10月初,这一段时间恰好又是第二训练周期的比赛期。这样安排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竞技状态赛,在比赛中创造好的成绩。全年的四次大的考试前均应安排2-3周的过渡调整期,这段时间以保持体能和调节恢复为主,可以安排游戏,各种一般性练习或各种球类运动。对于水平相对较高,比赛任务较多的青少年运动员可以采用多周期训练法,采用3个或3个以上的周期组织全年的训练过程。多周期安排可以使运动员在3-4个月内,快速有效的提高运动能力。但这就要求教练员要采用更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更高效的恢复手段。这种多周期的方法仅限于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观察运动员的表现,对训练量和负荷上及时作出适宜的调整。

总体来说,青少年运动训练的阶段与周期的划分都要以青少年运动员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基础。在青少年四个训练阶段的划分中,要注重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做出调整。在训练周期的安排中,要考虑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训练负荷、强度、形式及手段。总而言之,在青少年运动训练中,不仅要根据青少年生理、心理进行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还要注重青少年心理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注重营养和恢复,减少伤病现象,让青少年运动员在符合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取得尽可能好的成绩,充分挖掘潜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篇10

1.引言

随着体育科学和体育情报工作的迅速发展,先进的训练理念、方法、手段等取胜因素的保密性下降,各国、各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水平差异日渐缩小。世界各国的游泳明星都通过各种训练手段和经过多年的系统训练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成为优秀的竞技游泳选手。换言之,训练的直接目的是参加比赛,获取世界冠军或奥运冠军,这些都必须经过个人的努力奋斗及多年的系统训练。所以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训练上必须根据运动员不同的特点、个性、训练条件和自身要素,制定出不同阶段训练的方向、方法与目标,使运动员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训练年限和不同的训练水平,有相对应的训练手段、训练次数、训练时间、训练量及强度,在不同的阶段达到不同的运动水平。这是游泳训练在不断探索的目标,也是运动训练最核心的问题。

2.蝶泳概述

蝶泳是蛙泳的变形,产生于上世纪30-50年代。那时,有的蛙泳运动员采用两臂划水到大腿两侧后提出水面,从空间向前移臂的技术,形状好像蝴蝶。后来蝶泳运动员又模仿海豚游进时的波浪动作,对腿部动作作了改进,这就成了海豚泳。可以说,蝶泳是4种竞技游泳姿势中最美的一种,它的美表现在蝶泳运动员需要将力量与柔美完美地结合起来,配合躯干协调的波浪动作,快速穿越在浪花之中。

蝶泳在4种竞技游泳姿势中又是最年轻的一种泳姿,它是从蛙泳技术中派生出来的。开始的蝶泳实际上是手臂做蝶泳划水,而腿仍然是蹬蛙泳腿的蝶式蛙泳。直到1952年,蝶式蛙泳和传统蛙泳分开,成为两种独立的比赛项目,蝶式蛙泳改名叫蝶泳,蝶泳才作为一种正式的竞技泳式产生。

3.蝶泳训练

3.1基础蝶泳训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1核心力量

腹部核心肌肉的力量应该作为训练评价指标的一个部分,而且它对于蝶泳选手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肌肉的稳定性(特别是下腹部和背部肌肉)对于蝶泳上下起伏的动作结构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能产生有力的打水,提高对于比赛和训练疲劳的耐受性。

至少每天要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进行核心力量的练习。这些练习包括:海豚式打水(保持流线型身置)或腹部力量练习(头向下低顶住气管、双臂前伸、手握打水板)、单蹼训练、陆上的腰背肌训练,还有一些其他的核心力量训练,例如传球。

3.1.2柔韧性训练

大多数教练员都承认在游泳训练中柔韧性训练的重要性。然而,有的教练员很少做用手触摸脚趾的压腿和压肩练习,有时直到训练季度结束才进行一些这种练习。一个经常的、全面的、有挑战性的柔韧训练,例如瑜伽练习,有很多好处。这些好处包括:延长划水路线,保持流线型,在游进过程中适当地放松,拉长肌纤维,增强肌肉弹性,快速消除堆积的乳酸。柔韧性训练也可以缓解高强度训练的紧张和疲劳,从而保持赛前每天的训练质量。这些优点很明显,这项训练对于蝶泳选手很重要,所以不应该直到训练季度结束时才进行一些这种练习,而应该在训练季度中加大这项训练的比重。

3.1.3基础技术训练

有很好的力量和柔韧性为基础,蝶泳训练应该以延长游泳者保持正确技术的时间为目标。

3.2不同阶段训练计划的安排划分

在保证训练负荷方向的前提下,把不同的训练手段合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达到最佳训练效果的目的。通常在训练中,会有不同强度、不同泳式的计划,在制订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所制订计划的目的是否就是运动员想练的,运动员缺什么?运动员需要发展什么?计划是否能达到需要的效果?训练课应根据运动员的训练年限、主项距离、训练水平,以及每一个运动员自身的能力,区别安排每一堂课的运动量,主项量与一般计划量的比例为4:6,40%为主项强度量,60%为准备活动、技术练习和放松整理。

3.2.1周期安排

一个年度训练周期中通常会包含一个、两个或多个训练大周期。一个训练大周期是以参加一次或一组重要比赛获得满意成绩为目标,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主要依据而确定和组构的,如下表。

某训练队夏训训练周期划分

从上表可以看出:周期安排通常要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以运动员肌体的适应性机制、动员性机制和保护性机制为基础,分别组织准备期(训练的适应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或过渡的训练。

4.结语

蝶泳训练中有氧训练是关键,同时它也是各游泳泳姿训练的基础,强度是核心,以技术取胜。

4.1有氧训练为基础

4.1.1要达到有氧训练的效果,训练持续时间要达到30分钟以上。

4.1.2有氧训练的强度不能过高,高了就会使训练的性质改变,不能很好达到训练的效果。

4.1.3有氧训练可以使运动员承受更大的训练负荷。

4.1.4有氧训练可以使运动员有更快的恢复能力。

4.1.5有氧训练可以让运动员在比赛中承受更高的比赛强度。

4.2强度为核心

4.2.1比赛是比速度,所以有氧训练只是强度核心的基础,怎么安排好强度,是游泳训练的关键。

4.2.2每周保持有三到四次以上的比赛核心强度,血乳酸要达到10mmol/L以上,脉搏要达到32次/10秒。

4.2.3要利用主项距离的分段练习来达到比赛强度。

4.2.4要采用大量的分解动作来进行比赛强度训练。

4.3以技术取胜

4.3.1比赛的取胜需要有合理的技术动作来支撑。

4.3.2技术动作的训练要贯穿有氧训练及强度训练中。

4.3.3没有正确的技术,在比赛中体现不出运动员的能力。

4.3.4每一个运动员的合理技术,就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技术特点。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陈武山主编.游泳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6.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温宇红,李文静.蝶泳技术图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余睿.200米混合泳选手制胜因素分析_以第六届至第九届全运会为例[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

[5]罗智.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综合评价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1):38-41.

[6]纪逊,魏颖.蝶泳技术与训练[J].游泳,2009,(1):22-27.

[7]迟爱光.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决赛述评[J].游泳季刊,2008,(4):30-31.

[8]朱希伟.从蝶泳技术的演变谈蝶泳教法改革――向大学生介绍蝶泳速成练习法[J].游泳,1999.

[9]于荣.飞鱼―――菲尔普斯[J].游泳,2007,(6).

篇11

1.市政府给政策(体校训练运动员在市、区最好重点小学、中学、高中读书);2.体育局教育局联合成立教体办公室(主要负责:牵线、沟通、有问题及时解决);3.经费(教育局100万、财政局50万、体育局50万);4.人力资源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体育资源相结合;5.训练指导思想是走精品之路、创新之路、做创造新历史的带头人;6.成立体育幼儿园为体操、跳水、游泳提供生源;7.制定严格考核制度(一年一评、一聘);8.训练在严格科研和医务监督下进行。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深受启发和鞭策。针对我校游泳项目的现状,在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学校的情况经过反复思考、斟酌,对我校游泳项目的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一、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体育资源相结合

1.教育部门要利用各项体育资源,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发展;体育部门要借助教育的力量,进一步适应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需要,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让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走进校园,逐步把运动队办在学校,把优秀后备人才储存在学校,让优秀运动员甚至世界冠军从校园里走出来,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特色共建,成果共创”。

2.教育和体育的结合共同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个人、家庭和国家都有好处。运动员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支撑,理解能力就上不去,不擅用脑子训练和比赛。在毕业、升学、就业时因文化水平不高而难以参与高水平竞争,从而影响了竞技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体教结合”是游泳运动员在接受训练的同时接受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与专业训练同等重要,是运动员出成绩的双翼。

二、完善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

1.建议市政府牵头,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制定并下发贯彻,东湖区教体局、西湖区教体局共同研究制定优惠政策:(1)经费;(2)保障三所重点小学、二所重点初中、一所重点高中提供体校运动员就读。2、学校设有专项体教结合(游泳)工作小组,从分管领导、教练、年级组长、班主任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3、每学年相关教体局、学校与体校共同制订工作计划、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及时与学校老师、家长沟通协调,并及时进行调整与总结。4、每学年召开游泳项目体教结合工作总结、研讨会,区教体局、学校有关领导、班主任不间断地与游泳队教练沟通、交流及观摩训练、比赛,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三、转变观念办体校

从“圈养”到“散养”。 按照以往的思路,运动员必须“全托”,即集中学习、集中训练、集中生活。但这种“三集中”的模式已经发生变化,把运动员放到指定学校班级学习,体校变 “集训”为“走训”。学生们平时在各个学校学习文化课,下课了来训练。这样,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又能最大程度保证学习质量。“送教练进学校”和“送教师进体校”, 游泳教练员全部到体教结合的学校中去,这些教练员不仅亲自带专业队,还将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训练方法传授给体育老师,为体育普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师走进专业运动队,给练体育的孩子们送去急需的文化知识。为孩子们补习功课,让体校的孩子们可以享受和优质教育资源。

四、以普及为基础促进游泳项目持续发展

体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不把重点放在学校,不面向学生,恰似无本之木。游泳首先是一种求生的技能,既然是技能,就应该在学校里完成。掌握游泳技能,既是学生的需要,又是学校的需要,进而也是体育运动的需要。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俱乐部作为合作伙伴。配备人员,招生、组建游泳培训班(兴趣班、提高班、选才班、训练班),形成良性循环的梯队。

五、队伍的管理合理有效

运动队的科学管理,对运动员在训练课上以及学习、生活进行跟踪,全程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把学会做人与参与运动训练结合起来。把运动员学会做人看得比运动成绩更重要,充分利用学校文化和体育文化优势,促进学生运动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加强教练员和带训教师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强化其考核和管理。组建由体育科研人员、专职教练员和共建校体育教师及校医组成的科学训练研究小组。教练员长期跟踪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动态掌握优秀苗子个体训练情况,并定期测试,将信息纳入学校优秀苗子人才库。认真把好选材关、训练关和医务监督关,科学训练迅速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水平。

六、制定训练目标更新训练理念提高训练效率

训练目标是选好才、输送好才、出人才。加快训练理念更新、创新的步伐,促进训练水平的跨越式发展。教练员要多思考、多交流、多探讨,运用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向规定的训练时间要效率。

七、游泳项目现状及分析

游泳队现状:住校运动员招不进、招进来留不住,目前住校生19人走训生46人,就读年龄小学、中学、中专。作为基石三线队伍在训人数远远不够,谈何选才、育才。住校生大多数是或读不进书,或父母离异,或外面学校淘汰的学生,因走训生训练时间不够以及升学、转学、毕业后没有体制保障等原因而流失。

八、训练方案

(一)运动员走训模式

教练员到市、区各幼儿园、小学、中学选才,通过培训选出符合游泳项目优秀苗子组队,运动员的学习集中在指定的三所重点小学、二所重点初中、一所重点高中读书,下课后到体校集中训练、训练之后回家(校)住宿、学习。

(二)办成“三结合”模式

充分利用体教结合政策优势,推动游泳项目的发展,联合周边幼儿园及中小学,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利用入学、升学、助学优惠政策,拓展体育生源渠道,理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一条龙”的体育人才培养和输送途径,确保部分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在各年级段均能顺利地升入我校, “学训住” 三结合,保证训练时间、强度和密度,共同做大做强游泳项目(见表一)。

(三)与东湖区教体局结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