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1 06:03: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万兆铜缆布线解决方案:
SYSTIMAX GigaSPEED X10D解决方案能够在UTP系统上支持10Gb/s的速度,能满足核心层交换机到交换机的主干高带宽需求以及边缘层交换机到服务器的水平连接需求,同时对于存储区域网络/网络附加存储配置(SAN/NAS)提供可信赖的冗余支持。SYSTIMAX GigaSPEED X10D铜缆解决方案是第一个完全符合最新版IEEE802.3an工作指南对于10GBASE-T的性能描述以及TIA, ISO/IEC制定的Cat6A/Class EA性能规范的万兆UTP解决方案。
六类铜缆布线解决方案
传统的标准要求在布线通道的两端都配有连接器,并且通道内连接两端的电缆至少为15米,以减少在连接器之间出现不必要的能量偶合效应,此即所谓的“15米定律”。然而,由于空间方面的限制,多连接点所处的位置可能会非常接近。SYSTIMAX GigaSPEED XL解决方案在短链路性能上取得了卓越的突破,在100米六个连接点的信道条件下能够提供比六类标准优越400%的性能。
与GigaSPEED XL相配合,值得推荐的是VisiPatch配线系统。它独有反向跳线设计,外观整洁且看不见混乱的跳线,清晰的标识系统能加强对跳线的管理。此外,VisiPatch系统所允许的电缆密度甚至比其它模块化配线方案还高,而价格却便宜25%至30%。
光纤连接解决方案
当数据中心需要快速配置或重新设置时,为支持现在高密度的光纤双工应用及未来的并行应用,SYSTIMAX InstaPATCH(tm) Plus系统将是最佳的选择。InstaPATCH Plus系统是高密度、通过工厂预端接与测试的模块化光纤连接解决方案,通过InstaPATCH Plus连接96根光纤与传统方式连接单根光纤所花费的时间是相同的。
SYSTIMAX实验室特别针对长期的网络可靠性而对InstaPATCH Plus进行了构思,且专为诸如数据中心这种要求高密度、快速部署以及高性能的场所而设计。配合SYSTIMAX LazrSPEED多模光纤或TeraSPEED(tm)单模光纤,系统可支持今天绝大多数的复杂应用,并能方便地过渡到下一代技术。
实时的网络基础设施管理系统
高可靠性――基于标准的开放系统,预先经过测试,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高密度――节省空间,方便设备散热设备散热。
可维护性――美观大方,适应频繁的需求变化,方便MAC维护。
可扩展性――充分考虑未来业务增长,支持未来扩容需求。
方案一、安普布线数据中心高密度铜缆MRJ21系统、∑连接系统和光纤MPO系统
这些系统在减少系统停机时间和设备空间以及布线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不但节省机柜、管道的空间,也能提升整个数据中心布线的密度和布线的安装效率。预端接的主干电缆、模块化的耦合器插盒以及集中的连接电缆提供了简单的即插即用的安装,高密度连接器在很小的空间提供更多的端口,高可靠性提供真实的数据传输。
方案二、安普布线高密度线缆管理系统――增加接线密度的同时降低耗电量
该系统是专门为数据中心及要求高密度和高性能的场所设计的,可帮助您确保机架从安装起直至最后移动、添加或更改一直保持良好的组织状态。系统具有高密度、美观整洁、方便散热等特点,支持水平和垂直两种管理方式,为数据中心有序、整齐的线缆管理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
通过采用智能布线方式提高空间和空气流通性能,可以将冷却重点放在需要高散热量的区域,而不必浪费在冷却传统的无源电缆系统上。通过采用预端接系统,能够提供灵活性的优点,使系统能够在数分钟内完成添加、移动和更改操作。
方案三、安普布线AMPTRAC智能布线管理系统
数据中心要求全天候运行,以及故障安全级的可靠性和连续监测,安普布线AMPTRAC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可以满足数据中心对布线系统的这一要求。系统在设计和部署上非常灵活,且具有非常好的扩展性,可用于办公楼、数据中心和远程分办事处。它能够支持各种网络基础设施,包括单楼层和多楼层、多建筑物的园区网络等。系统能够加强网络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监控,实时跟踪物理层连接,并识别未经授权的网络设备或跳线变更,在发生未授权连接变化时自动报警。使用该系统可以缩短故障排查时间和响应时间,减少网络设备宕机。
方案四、安普布线高安全性系统――提升物理安全性能
对于数据中心,数据保护和隔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多色解决方案,技术人员可以非常直观地查看与各插头相对应的插口或适配口(以及不相对应的插口或适配口),因此,通过简单的色码区分客户,可大大地降低风险。这些系统能始终确保准确服务连通性,易于分派服务,排除出错可能。
安普布线基于在电信市场行业内的多年经验,开发出了新一代的电缆管理和电缆布线产品。
安普布线Hi-D 系统是一套完整的下一代基础架构硬件产品,用于提高布线性能、维护性和日常使用功能。在这款先进基础架构的设计中,电气和机械要求及使用和维护性要求均为重点考虑要素。
安普布线Hi-D 系统包括: 角型配线架、水平和垂直线缆管理、超长存储、具有专有技术的侧面管理、光纤配线架系统、自动等电位连接控制。这些产品的组合使得安普布线Hi-D 机架内可以达到极大的配线量。
安普布线 Hi-D 系统提供了极佳的电缆检修和维护平台,可以高效地执行移动、添加和变更工作,并具有连接处理可靠性。
安普布线Hi-D 的专业侧面管理托架是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角托架,可以自动地适应正确的弯曲半径。同时Hi-D 系统的良好空气流动设计可以支持有源设备的运行,通过保持电缆远离通风通道,可支持各种冷却方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空气流动效率。
安普布线 Hi-D 高密度连接系统提供了多种降低运营费用的功能,提高投资回报率(ROI),其中一个就是重视工作任务的需求,以降低移动、添加、变更及故障排除所需的时间。
通过针对铜缆和光纤的零 U 电缆管理,客户可以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
新型安普布线 Optimate 布线系统提供了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非常低的 MPO - LC 分接盒。通过这些新型的高级 MPO 产品,数据中心所有者可以在 200 米的通道内最多可设计 6 个 MPO - LC 分接盒,同时仍可保证满足 1 Gb 和 10 Gb 以太网、光纤通道和 Infiniband 等数据中心应用的插入损耗和回波损耗值,且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有源设备,即可非常轻松地扩展通道或构建冗余路径,这可缩减安装费用,降低电源和冷却需求和提供更高的移动、添加和变更灵活性。
能够支持万兆网络连接的当然不限于6A类铜缆,现有万兆网络多采用光纤连接,标准推荐使用OM3光纤。目前40G和100G技术发展很快,如果数据中心用户考虑采用40G或者100G网络翻案,0M3也无法满足需求的,就需要采用OM4光纤。较之管线连接方案,无论是单模还是多模,基于铜缆的万兆光纤连接技术更具成本优势。如果选择铜口万兆方案,就需要采用6A类布线。
从万兆应用现状来看,万兆连接多限于核心交换机之间,或者核心交换机和汇聚层交换机之间,服务器或存储万兆连接只用1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存储领域,iSCSI技术曾被普遍看好,被视为FCSAN的替代方案。但是iSCSI市中没有取代FCSAN,重要的原因就是高价格影响了万兆应用的速度,iSCSI多限于千兆连接,落后于4Gb或8Gb、FCSAN的方案。随着万兆价格的走低,基于万兆的iSCSI存储,是人重新看到光明。类似的,未来服务器也会有更多万兆应用,特别刀片服务器、虚拟化等高密度设备服务器部署,对万兆提出更高要求。据预测,未来两年服务器采用万兆应用的比例会提高50%,其中,基于铜口的万兆应用较之光纤口更具优势。
网络部署方面,数据中心交换机提供了更高的万兆端口密度,以思科(Cisco)Nexus 7000系列为例,可以支持256个端口万兆链接。随着数据中心级交换机新能的提升,大有变三层网络结构为两层结构的趋势,汇聚层交换机将被取代。更高密度的交换机端口对布线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用户提早做好准备。就线缆选择而言,需要更多6A类线缆部署,而不是6类线缆。
根据资料显示,6A类线缆销售增长强劲。据美国康普公司大中华区销售总监陈岚女士透露,6A类线缆的占比已经从2009年的20%提高到2010年的31%,今年的第一季度跟是达到了35%。“随着数据中心用户未来在服务器虚拟化和整合技术方面应用的不断加深,万兆布线技术会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陈岚说。
二 布线管理智能化
谈到数据中心的管理,最然人头疼的不是宕机问题,而是线缆的管理。固定好了拆,拆开再固定,一不小心说不定机会吧那根线缆碰掉,后果十分严重。这儿牵扯到了布线的管理的问题。
在与美国康普公司交流中,公司展示的VisiPatch 360跳线解决方案,使我眼睛一亮。方案是这样,通过设立独立的跳线区,用户可以记住VisiPatch 360跳线架,管理集成线缆和跳线。在跳线区,用户就可以修改、管理系统的布线连接。为了便于管理,VisiPatch 360方案采用反向跳线技术,从而腾出面板的正面空间,便于进行标注。用户采用不同的颜色对不同区域的布线进行区分,线缆管理一目了然。
更智能化的管理就是借助电子配线架,通过线缆传感头,自动收集线缆有关部署、连接信息,由软件对布线信息进行管理。从前瞻角度看,智能布线管理答复提升了数据中心的管理水平,但也大幅提高了工程的造价,这一点不可小觑。
三 预端接-质量的保障
布线时一个现场施工的过程,无论是光纤的熔接、端接,还是压制铜缆的RJ45头,其质量都会受到人员操作的影响,有时候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造成网络传输故障和带宽问题。预端接就是一个由工厂端接、测试的复合标准的模块是链接解决方案,其铜缆和光纤全部经过生产工厂的严格测试,无论是端连接,还是线缆辐射控制,全部可以提供哦你可靠的质量和性能。
泰科电子安普布线
引领技术发展
泰科电子公司与全球一流的IT设备制造商在设备的研发阶段紧密合作,将先进的连接器技术应用于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例如,泰科电子已经加入思科的技术发展伙伴计划。泰科电子与思科的合作意味着客户可以在其数据中心和商业通信网络中,依赖泰科电子的产品来连接和运行思科的硬件设备。安普布线系统正是利用了泰科电子的创新成果,并且这些只能从全球领先的无源连接器公司得到。我们在连接器设计和开发方面的经验给客户带来了连接技术的领先优势,安普布线系统利用了这些连接器尖端技术,为用户提供完整的端到端高性能连接和布线解决方案。客户采用领先其他竞争对手的这些数据中心布线解决方案,在其数据中心发展的各个阶段与我们一起参与和利用未来的先进技术。
泰科电子安普布线
引领标准发展
当前的标准制定驱动未来的新产品发展。泰科电子在过去的40多年里参与了众多全球和区域的标准组织。实际上,泰科电子是TIA-942数据中心标准委员会和EN50173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标准的主席单位。泰科电子正努力推动IEEE、ISO/IEC、CENELEC和TIA等标准化组织制订未来的高速传输技术并在其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
关键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客户利用泰科电子安普布线的产品建设他们的绿色数据中心同时提升其环境保护的底线。以前信息系统更多关注设备级别的兼容性能,今天的重点已经转变为绿色行动。
惠普融合系统:用于虚拟化,其预配置、模块虚拟化系统支持50-1000个虚拟机,帮助客户扩展计算资源,从而满足业务需求。
惠普融合系统300:用于Vertica,性能较传统数据仓库有所提升,使每TB数据成本降低,从而加快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把数据转化为可用的洞察。
惠普融合系统100:用于托管桌面,采用Moonshot服务器,桌面体验较传统虚拟桌面有所提升,同时面向数据中心的芯片级PC,使图形性能加速,总体拥有成本降低。
惠普融合存储解决方案使存储变得现代化、简单化,可通过简单的方式实现主存储、数据保护、信息保留的需求,从而改进并简化存储基础设施。惠普融合存储产品组合的全新功能可以使IT部门加速实现IT新型态成为可能。该组合包括:
为了极大程度地满足这些要求,泰科电子开发了针对这种特殊应用的布线系统 ――这种系统专门为数据中心和存储区网络设计。对于双绞线和光纤两种媒质,泰科电子采用了工厂端接的即插即用(Plug & Go)系统。系统包括铜缆布线的MRJ21解决方案和光纤布线的MPO解决方案。同时提供提高系统安全性能、线缆密度和降低能耗的专用产品。
MPO解决方案MPO布线系统是各种光纤应用的完美选择。模块化的部件是快速部署、简捷安装、提高投资效益和网络灵活性的关键。预端接的干线电缆、模块插盒和电缆组件是完整网络所需的基本模块化部件。
MRJ-21解决方案MRJ-21系统是一个高密度、高性能的模块化系统。泰科电子的这种解决方案可在一个全面支持PoE的高密度包中提供数个千兆以太网端口。24对布线和连接器方案支持任何即插即用环境,包括数据中心。MRJ-21连接电缆、模块插盒和电缆组件是这个模块化布线系统的基本部件。
提升物理安全性能
无论是军用设施、数据中心机房、金融机构还是本地安全网络,数据保护和隔离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安全原因,异地服务器空间非常紧张,许多公司在一个位置为多家客户提供服务,客户数据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通过多色解决方案,技术人员可以非常直观地查看与各插头相对应的插口或适配口(以及不相对应的插口或适配口)。因此,简单的色码区分客户,大大地降低了风险。泰科电子的铜缆和光纤系统包括一个独特的选择系统,并带有相应标识,以便识别色码(每个彩色连接器仅可安装在相应的插口内)。 光纤解决方案可选择采用传统的直通式连接器或MPO盒式连接系统。这些系统能始终确保100%的准确服务连通性,为数据中心操作人员带来以下优点:
• 对一个数据中心内的多个用户或服务进行了物理和视觉隔离;
• 易于分派服务;
• 排除出错可能。
增加接线密度
降低耗电量
为了满足各组织想在更小的数据中心环境空间内提供更多性能,同时达到低耗电量目标的需求,安普布线为这些环境专门开发了集中式产品系列。该系列产品可在降低耗电量的同时,达到保证高密度性能、无缝移植及用户灵活性的设计目标。产品具有以下优点:
• 机架和活动地板内气流更加通畅;
• 低耗电量;
• 允许存在高性价比的低温和高温分区。
采用智能布线方式提高空间和空气流通性能,可以将冷却重点放在需要高散热量的区域,而不必浪费在冷却传统的无源电缆系统上。采用预端接系统,使系统能够在数分钟内完成添加、移动和更改操作,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与传统的布线解决方案相比,安普布线高密度接线系统,具备更多的优点,其中包括:
• 最高可节约20%的占位面积;
随着计算机和服务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企业对数据中心的散热和能耗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各种规模的数据中心有着不同的制冷标准,但就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推荐,机房的最佳温度应保持在18到27摄氏度之间,否则很可能造成服务器自动关闭,从而损伤重要信息和严重影响收入。
当前的UPS供电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生命周期成本问题:预算投资和可用空间造成UPS容量的浪费,一次装机容量带载量仅为装机容量的百分之九左右,在第五年时实际负载量也只达到装机容量的28%。
因此现代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应从考虑单台UPS设备向整个供电系统变化:一个完整系统中除了UPS系统,还可能有变压器、瞬态电压浪抑制器等设备,以及上百乃至几百个级连接点和相应的传输线。由于这些部件和环节在可靠性模型中的串联特性,在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某些问题:如系统中各种设备的相互匹配和可靠性问题;UPS设备的模块化冗余结构问题;供电系统的布局问题等。
另一方面,随着刀片式服务器的普及,一个机柜可以安装42台1U的服务器,其功率可达到20KW甚至是30KW以上,传统的制冷方案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且传统风冷型空调属于大功率用电设备,只能接入市电工作,当市电发生问题时,在短短的时间内机房温度就会升高10℃,引起设备宕机,造成机房无法正常运行。据研究显示,水性循环液体的去热效率比气流高30倍,采用前者冷却能够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因此现代数据中心应采用液体冷却技术进行散热。
1 机房空调概述
机房空调按冷凝器冷凝方式的不同分为风冷机组和水冷机组两种。
风冷机组通过风冷冷凝器与外界空气换热,利用风(空气)换热带走热量。但系统噪声和热量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一年四季均需持续运行,系统能效较低。
常规水冷式制冷模式使利用水来传输热量,通过冷却塔将热量排到室外。冷水在制冷机房集中完成,然后通过水泵循环至各个需要供冷的房间,各房间利用室内机冷却室内空气。其系统能效比更高,噪声也更低。
2 电源系统概述
国内近两年数据中心大量采用240V直流设备。较传统UPS电源比较如表1所示。
3 应用案例分析
某现代数据中心项目为一类高层综合楼,地下三层,地上部分分别为三个体量:一类高层建筑体量C及其裙房体量B、体量A。主要为地下室冷冻机房、电力电池室,二层中心机房和监控中心,三层技侦中心机房和网安机房,四层技侦中心机房和网安机房电源及空调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按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A级建设,详细建设方案对比如下:
3.1 空调方案对比
风冷机组方案布置灵活、无需冷水机房和管道,节约水资源,室外机安装在室外,无需建造专用机房,不占有效建筑面积,省去了冷却水系统(冷却塔、冷却水泵、管网及其水处理设备)。水冷机组方案具有系统效率高,应用范围广,夏季制冷能效高,节能,噪声源低于风冷机组。
该现代数据中心面积较大,室内设备散热量大,若采用风冷系统,所需空调台数较多,室外机散热量较大,如室外机集中布置,有可能导致室外机进出风短路,散热效果不好,机组长期偏离额定工况工作,导致制冷效果降低,设备能耗增加。因此本项目采用冷冻水集中空调处理系统方式。冷冻水系统采用闭式、双管路变流量系统,为提高系统安全性,循环管路为1+1方式备份。
3.2 电源方案对比
数据中心采用240V直流系统与传统UPS系统具体比较如下:
(1)网络设备适应性。一期需要搬迁200多个机柜均采用240V直流系统。
(2)该数据中心部分负荷如空调系统的内机和冷冻水泵、机房外其他楼间UPS负荷必须使用传统UPS电源。
(3)压降的问题。240V直流全程压降需小于12V,根据目前的设备布置,电池组到电源设备压降计算为0.6V;电源设备到机房段压降计算为1.7V,屏间损耗为1V,设备端预留0.5V,全程压降为3.8V,满足要求。
(4)主设备投资比较。240V直流系统和同等容量的UPS系统投资节省15%左右。
综上所诉,由于一期需要搬迁的设备较多,且原供电设备均为UPS 电源供电,此部分设备由于是在线使用设备,无法测试是否支持240V直流电源设备供电。所以该现代数据中心建设整体方案采用UPS 设备供电,均采用单机双母线的方式,后期新购设备可以采用240V直流电源的方式。
4 结语
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正在成为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保证现代数据中心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同时还需要从全局出发选择更为合适的空调、电源方案,避免一味追求新技术而忽略成本和质量。本文提出了现代数据中心建设空调及电源时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设计理念,同时给出了现代数据中心空调、电源的对比方案为其他设计人员作参考。
参考文献
[1]郭予信.美国采暖、制冷、空调设备制造行业概况[J].制冷学报,1988(02):51-56.
[2]赵建统.UPS电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电源技术应用,2005(11):83.
[3]张月明.利用普通民用空调为机房降温的解决方案[J].统计与咨询,2011(03):53-54.
[4]岳玉,曹可建,郭亮.数据中心绿色技术及其发展研究[J].中兴通讯技术,2015, 21(05):45-49.
中图分类号:TP368.5
校园数据中心是校园网络中数据的汇集与处理地点,提供了对整个校园网中各种信息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的能力。数据中心的建设除了要考虑其处理能力以外还要考虑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建设与运行维护成本。虚拟化技术在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系统灵活性等方面提供了新的途径。
但是,在校园数据中心应用虚拟化技术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包括硬件成本、软件成本、管理运维成本等。本文研究与探索的内容就是在实现校园数据中心虚拟化的技术目标之上,寻找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实现资源的高利用率与建设成本的压缩。
1 校园网数据中心虚拟化的可行性与需求
校园网数据中心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服务器的数量已经达到数十台,多种应用系统在其中运行,数据存储量也达到了TB级别。数据中心的规模使得部署与应用虚拟化技术成为一种可能。(1)数据中心降低能源消耗的需求,采用虚拟化技术可以通过服务器整合,减少服务器计算机的数量,同时减少网络设备、空调设备等的数量,从而实现能耗的降低。(2)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降低硬件成本的需求。采用虚拟化技术进行服务器整合[1],将不同的应用以虚拟机的形式整合到一台物理计算机上,既实现了业务额隔离,又使不同的业务系统分时共享硬件资源,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提高资源使用率和降低能耗的目的。(3)提高业务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的需求,采用虚拟机的动态资源调配方法,依据应用的需求来调度计算资源,则可以供高可靠性与高可用性[2]。(4)提高系统可管理性的需求。通过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服务器整合,可以减少数据中心物理服务器与网络设备的数目,减少设备管理的工作量。同时,通过虚拟化管理软件平台,可以进行对虚拟机的统一管理。
2 低成本虚拟化方案的设计原则
虽然实施虚拟化以后能够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但是实施虚拟化的过程涉及软、硬件及人力管理成本的需求,因此寻求低成本的有效实施方案就成了校园数据中心实施虚拟化的目标。低成本的实施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硬件投资低成本。在选择虚拟化技术时,为了降低硬件平台的成本,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对硬件系统要求低和提供广泛的驱动程序支持的虚拟化产品。最好能够对现有的硬件系统提供支持,尽可能减少硬件采购的花费。(2)软件投资低成本。虚拟化过程中,虚拟机监控软件和虚拟化平台管理软件是软件投资成本中的主要部分。通常闭源的虚拟化软件产品具有比较高的价格,因此,选择开源免费的软件产品是降低软件成本的一种途径。(3)管理维护的低成本。一些知名的虚拟化产品供应商提供了一些图形界面的虚拟化系统管理工具,例如VMWare的VCenter[3]、微软的SCVMM[4],这样的管理工具往往是价格不菲的。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可以采用手工管理的方式来完成虚拟机管理工作,但是这样做会提高对管理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和工作的复杂程度。开源的虚拟机管理软件是一种可以考虑的选择,例如,基于libvirt[5]程序库的虚拟机管理工具。开源虚拟化管理工具的缺陷在于支持文档不足。
3 数据中心虚拟化的低成本设计方案
由于应用支持的多样性和广泛性,SYSTIMAX SolutionsTM领先开发了铜缆/光纤网络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以满足各种用户的数据中心网络和楼宇的需要。
数据中心需要能满足其对速度、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GigaSPEED X10D解决方案可满足对高带宽交换机之间以及交换机到服务器互连的高带宽需求,并为存储区网络/网络存储器(SAN/NAS)应用提供可靠支持。通过高质量产品设计、端到端解决方案调试和先进的制造工序保证解决方案的出色性能。GigaSPEED X10D解决方案可提供带宽是六类产品两倍的下一代综合解决方案。它不但支持目前企业对带宽的需求,而且还能处理更多高要求的应用,如网格计算和分布处理技术等。
GigaSPEED X10D铜缆解决方案是第一个完全符合最新版IEEE802.3an工作指南对于10GBASE-T的性能描述以及TIA、ISO/IEC制定的Cat6A/Class EA性能规范的万兆UTP解决方案。为了降低临近线缆或连接器的串音干扰(ANEXT),SYSTIMAX实验室利用独特的模态分割建模(MDM)技术来检验临近线缆与部件或是单个线缆内部的1024个性能参数(六类国际标准只要求检测72个性能参数)。另外,针对数据中心的线缆安装条件,该系统还特别通过了最严格的“6包1”ANEXT的性能测试。该测试保证了即使在预先捆绑或密集的线缆布放条件下,系统仍能达到并支持10Gbps的高性能。
GigaSPEED X10D产品组合包括:
GigaSPEED X10D 91系列电缆
GigaSPEED X10D解决方案包括最新独特设计的4对UTP的91系列线缆(1091/2091/3091电缆)。91系列线缆具有内齿外圆的外皮专利技术,大大改善了邻近信道的串扰,也增加了线缆的灵活性。线缆精确绞绕技术(CTAT)也大大增强了线缆的性能。另外,通过优化线缆与连接头的接合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线缆内线对之间以及邻近线缆之间的串扰。91系列线缆采用圆形的平滑外形,方便布放和端接。该线缆还经过SYSTIMAX实验室具有挑战性的“6包1”测试,这种测试是测量由四周包围着的6根线缆中的24对线,对中间被包围着的一根线缆所产生的ANEXT总和。91系列电缆有阻燃型、非阻燃型以及低烟无卤(LSZH)型可供选择。
GigaSPEED X10D GS10E 跳线
高性能的GS10E模块化跳线家族拥有专利设计的插头,及具备出色的ANEXT指标规格的圆形软跳线。结合精良的生产工艺,它可保障GigaSPEED X10D信道的电气性能。GS10E插头通过插头滑板的创新设计保障了性能的稳定。GS10E跳线有不同的颜色可供选择, 并具有阻燃、非阻燃及低烟无卤型号。
GigaSPEED X10D MGS500信息模块及1100GS5/PATCHMAX GS5配线架
GigaSPEED X10D MGS500信息模块、1100GS5配线架及PATCHMAX GS5配线架是SYSTIMAX实验室最新的开发结果,具有专利的串扰消除及补偿技术。
MGS500模块、1100GS5及PATCHMAX GS5 配线架通过新印刷线路板(PWB)材料以及补偿技术大大改善了高频串扰问题。此外,它还出色地抑制了ANEXT值。基于SYSTIMAX实验室接插件场强建模技术(CFPM),并结合系统级MDM工具可减少交叉模式效应。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9-0279-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数量与日俱增,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计算数据中心已成为各大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的环境设备(供配电、UPS、空调、消防、保安等)必须时时刻刻为计算机系统提供正常的运行环境。一旦数据中心环境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对数据传输、存储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构成威胁,如事故严重又不能及时处理,就可能损坏硬件设备,造成严重后果。
传统的数据中心管理已经难以满足电网企业数据中心对于信息化、智能化数据中心建设的要求。数量众多的数据中心、百万级数量的IT资产导致人手匮乏的运维管理部门在资产及资源管理和维护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找到这些实物资产、数据中心可用资源的管理有效途径,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维自动化,都是数据中心管理者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建设目标
本数据中心运维整体方案结合电力行业IT数据中心运维实际,围绕着“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好”和“绿色化”进行研究,具体目标如下:
数据中心整体运维数字化:利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贯穿数据中心各资产及资源使用的每个关键环节,实现资产及资源自动识别、资产及资源信息自动采集、资产及资源状态实时侦听,并通过中间件将采集与处理的数据提供给监管平台,形成一个有效、准确地对资产及资源出入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监管、使用维护等管理的数字化平台。
数据中心整体运维智能化:引入物联网RFID定位与跟踪技术,实现资产状态信息自动识别、自动采集,并通过中间件将采集与处理的资产状态信息提供给监管平台,形成一个高效、准确地对资产自动巡检、自动告警、状态检修等管理的智能化平台。
数据中心整体运维服务化:融合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RFID技术,围绕数据中心资产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活动,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和手段,面向以用户为中心的 “定制化服务”和“服务型模式”,实现由“保姆式”运维服务方式向“管家式”运维服务方式转变。
数据中心整体运维绿色化:利用物联网RFID技术,结合数据中心动力环境系统,最大化地提高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用性、高可靠性、高灵活性(配置与扩容)和高密度空间利用,最大限度地为广大用户降低运营成本,节能减耗,降低整体数据中心的总拥有成本,实现资产及资源优化和绿色循环利用。
2 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整体运维解决方案设计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框架和最佳实践,引入物联网RFID技术,充分吸收电厂KSS编码成果,继承数据中心现有运维管理方式成果,重点考虑面向数据中心的实际业务应用和数据中心资产及资源管理编码体系,根据数据中心资产信息、归属信息、IP地址、机柜编号、机柜内Unit编号等方面信息设计一套符合数据中心资产管理的编码体系。利用物联网RFID技术来解决目前数据中心无法将资产及资源准确定位与跟踪方面的不足,结合数据中心资产管理编码体系,将RFID技术完整的融合到数据中心资产及资源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实现真正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数据中心整体运维管理。
3 研究内容
3.1 技术路线
1)充分吸收电厂KSS编码成果,根据公司数据中心资产信息、归属信息、IP地址、机柜编号、机柜内Unit编号等方面信息设计一套符合数据中心资产管理的编码体系。
2)引入物联网RFID技术,研究基于RFID的数据中心资产追踪技术,实现数据中心资产精确定位和追踪。
3)研究基于RFID的数据中心自动巡检资产信息技术,实现数据中心资产信息自动化巡检。
4)研究基于RFID的数据中心环境监控技术,实现数据中心实时可视化监控,帮助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数据中心内资产及资源信息,乃至其内温湿度状态信息。
5)研究基于RFID的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新模式,实现由“保姆式”运维服务方式向“管家式”运维服务方式转变。
6)设计基于RFID技术的数据中心资产及资源出入及作业流程体系。
7)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框架和最佳实践,继承现有数据中心管理成果,设计一套科学的、适用的符合公司数据中心整体运维管理体系。
3.2 系统结构
依托数据中心运维最佳实践体系结构,结合公司数据中心运维现有管理方式,数据中心整体运维统一监管平台由采集控制层、通信层、业务层和应用层四部分组成。
1)数据采集层主要负责的就是利用RFID读写器、定位器、天线及其相应的软件系统对资产标签和人员标签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然后上传到业务层数据库中。
2)通信层主要说明的是采集控制层的采集程序是通过相应的局域网系统以及何种协议将采集回来的数据上传到业务层数据库中,支持TCP/IP、SNMP、SOCKET等多种接口协议。
3)业务层主要负责的是将采集层采集回来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共享平台、数据输出平台、定位追踪、门禁管理、资产管理等功能模块的业务规则进行分析与处理。
4)应用层实现表示层的展示与管理,通过WEB、移动终端等方式展现目前数据中心中的资产及资源信息。
4 结束语
数据中心整体运维解决方案创新性地引入RFID、移动终端对数据中心设备进行自动盘点核对,颠覆了传统方式,融入智能数据中心资产管理的理念,结合数据中心环境监控、数据中心运维管理,通过3D展示模式,达到对数据中心IT资产全覆盖和全面监控,并能有效跟踪和定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中心整体运维解决方案使得IT战略与企业战略相融合,提升企业IT管理水平,提高运维和巡检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加运维巡检工作的使用方便性与准确性,为信息系统健康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