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夯实基层基础

夯实基层基础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05 11:50: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夯实基层基础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夯实基层基础

篇1

一是文化氛围“好”。近几年,县委在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龙游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确立了构筑“浙西中等规模的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把文化建设纳入到全县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编制了《龙游县文化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思路,加大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重点扶持有代表性的民间民俗文化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共有1个特级文化站、1个一级文化站、9个二级文化站,建有业余文艺队伍128支,5164名业务骨干。近年来,宣传、文化、社区(街道)和农办等部门以“彩色周末”、“和谐家园”等系列文化活动为依托,常年深入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艺下乡活动,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民艺精品。三年来,全县农村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边际文化交流和展览活动180余场次,参与活动人数达2.5万余人次,观众70多万人次。

二是整合力度“大”。近年来,龙游县抓住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工作的有利时机,整合统筹社会各方力量。一是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利用电脑网络平台,把网络由乡(镇)延伸到行政村,文化部门专门建立文化网站,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更新网页内容。编发《文化信息简报》,对外宣传介绍全县传统特色文化项目,报道各地文化活动动态,指导农村文化工作。二是整合文化阵地设施。以创建“百个特色文化村”、“文化艺术之家”,实施“东海明珠・金走廊工程”、“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等系列文化工程为抓手,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双建设、双整治”、“康庄工程”等工程建设,因村、因需而宜改建、新建了一批文化场所和文体设施,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搭建了平台。三是整合文艺队伍。以文联为纽带,建立农村文化人才发现、培养机制,及时吸收有专业特长的农村文化人才进入文联各协会,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交流活动。

三是乡土气息“浓”。大力挖掘植根于民间的传统文化,培育了一批特色文化村落和文艺节目。2002年湖镇镇被评为省级民间艺术之乡。塔石镇的脱节龙、沐尘乡的三月三畲乡节、小南海镇的剪纸艺术、士元乡的貔貅舞,都极具浓郁的区域文化特色,这些传统节目还经常应邀参加省、市、县的文艺演出活动。湖镇硬头狮子、塔石脱节龙应邀参加中国第七届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和“2004西湖狂欢节”大型踩街活动,并双双荣获金奖。文艺创作人员深入基层采风,创作了如小演唱“四老汉奔小康”、道情“乡镇干部帮贫致富”、小锣书“老土管”、“三农”颂、“老太婆逛新城”等一批充分反映当前农村新面貌、展示农民新形象为题材的作品,倡导“歌舞自己演,技能相互比,展品人人献”,以小品、快板、三句半、表演唱的形式融合方言乡音进行表演,令观众忍俊不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四是活动载体“新”。以争创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县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建文化特色村活动,不断创新文化活动载体。2003年举办了全县民间舞蹈汇演,来自全县基层农村的20多支民舞表演队同场竞技,各展风采,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数万名群众争相观看,有力地促进了民间特色文化的发展。2004年组织全县农村基层的村两委和中小学教师共5000余人开展了“知龙游、爱龙游、建龙游”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参观近年来在城市、工业、旅游、交通建设中的新亮点,使群众在耳濡目染中亲身感受发展成果,在旅游娱乐的宽松氛围中接受教育。

五是取得成效“实”。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还陶冶了情操,改变了农民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许多群众说:“大家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健康向上,既开心,又受益。”有一村民因长期迷恋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导致夫妻不和,家庭濒临解体,自参加村组织的座唱班后,他便整天热衷于表演,成了座唱班的骨干,改掉了不良嗜好。妻子也回心转意与丈夫和好如初,逢人便说:“文艺活动挽救了他,也挽救了我们这个家”。群众通过文艺活动,接受了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拓展了视野,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观念明显提高,赌博、封建迷信等活动逐渐减少,讲科学、讲文化、讲道德的风尚逐步形成。农村比过去更积极更健康了。

二、当前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矛盾

(1)需求日趋旺盛与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农民文化消费群体结构、消费观念等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民对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和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综艺演出、民俗文化活动等需求强烈。由于相关部门对农民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够,文艺活动质量不高,县乡两级的文化产品不足和文化资源贫乏,内容炒冷饭,形式老面孔,缺乏吸引力,群众参与率不高,满足不了群众求知、求新、求乐、求变的多元化需求,供求矛盾相当突出。

(2)参与意识增强与文化阵地不足的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群众欣赏文化的品位也在逐步提高,不再仅仅满足于自已看、自己听,自己演的欲望正越来越强烈。然而,由于有的地方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经济建设是硬任务、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文化工作提不到议事日程,必要的机构和人财物问题得不到解决。据调查,全县21个乡镇文化站中,真正能较好发挥作用的仅占72%。乡镇一级财政基本上拿不出专门的文化经费,现有的文化服务中心器材不足、设备老化,甚至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水平。目前仍有6个乡镇文化站不能正常开展活动,以致一些非常宝贵、具有传承价值的民风、民俗正渐渐消失。

(3)文化事业发展与人才不足的矛盾。长期以来,乡镇文化站工作由政府布置,经费由政府投资,人员工资由政府拨付,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基层文化干部存在不稳定倾向。在调查中,认为文化工作“符合自己兴趣,很乐意从事”的占21.57%,“服从组织安排”的占42.08%,“如果有选择,将会换其他工作”的占35.3%,“从事这项工作较长,工作缺乏耐心”的占62.79%。而且文化专干基本上身兼数职,每年真正用在文化工作的时间平均不足2个月。乡镇文化干部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9.8%,36~45岁的占66.7%,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仅占57.1%。基层文化干部存在多年只出不进的现象,造成文化站需要的专业人才进不来。年龄日益老化不可避免地带来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精力不足、学习创新困难等问题。

三、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城乡和谐发展

(1)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保持文化活动经常化。文化活动是基层文化建设的纽带,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是提高文化工作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在“三个力”上下功夫:一要在加强推动力上下功夫。实践表明,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是促进和推动基层文化活动的关键。宣传、文化职能部门要做好文化发展规划,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要求,确定活动主题,加强面上指导;乡镇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工作协调和具体策划,真正发挥文化站、文化员的作用,指导和组织农村基层文化活动;村级基层组织是农村文化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要组织和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和参与文化活动,尤其要调动农村文化活动“热心人”和“带头人”的积极性,发挥其文化骨干作用。二要在增强内驱力上下功夫。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变群众被动接受文化为主动参与文化,增强农村基层文化活动的内在动力。三要着力在增强吸引力上下功夫。重视群众在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始终以群众的意愿为出发点和归宿,准确把握农民的文化需求特点、文化欣赏习惯,注重把先进性和广泛性、教育性与娱乐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为群众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通过文化活动体验获得的享受、参与的享受、创造的享受,使人人享受文化”,让“文化陶冶人人”,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众的文化权益。

(2)以城带乡、城乡联动,促进文化发展长效化。要树立“大文化”意识,坚持跳出文化看文化、抓文化,充分整合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科技等资源,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扩大文化工作辐射面,不断强化农村文化工作的渗透力。要从强化领导、健全组织、落实责任等方面入手,通过选聘一批有一技之长的离退休干部职工和文化干部担任文化村指导员等各种形式,坚持以城带乡,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夯实农村文化工作基础。不仅要向农村送文化,更应注重在农村建文化,增强农村文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引导农民朋友参与到活动当中来。要着力建立科学的经济、文化一体化考核体系,把农村文化工作同农村经济工作一样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形成政策导向,探索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3)创新机制、增强活力,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化。一是要加快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有效地实现政府对文化发展的宏观调控和依法监管,切实推进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实现由政府“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既使政府集中财力、人力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又充分调动全社会创办文化产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建立行政保障机制。要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把农村文化工作列入乡(镇)党委、政府议事日程,把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列入同等重要位置,定期研究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要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积极调整文化市场准入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市场,将市场机制运用到文化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实现对全社会文化资源市场化的有效配置,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和自身投入相结合的多元投融资格局。

(4)注重结合、强化效果,确保活动方式多样化。要坚持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努力使文化活动内容包容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思想教育、科技普及、艺术培训、网络咨询等;文化活动形式上涵盖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琴棋书画、体育竞技等,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相互融合,满足多元化需求。要发挥农民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在参与中享受快乐、接受教育;在服务他人中得到满足、提高素质,增强农民的文明、创新、守信意识,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篇2

围绕 “人才强区”战略主题实践要求,通过开展班站管理升级、班站长作用发挥、班站五小文化提升的“三争两创”活动,不断深化以‘小练兵示范班站、小文化角作用发挥’为重点的班站管理,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技能,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班站基层基础管理水平。

结合“三争两创”活动,采取班组横向交流的方式,按照“固强补弱、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的原则,将26个一线班站以队为单位划分成三级学习交流模式,三级学习提升模式,三级管理激励模式,实现班站班站管理升级。结合奖金二次分配和“专家型站长”、“知识型员工”评比,鼓励员工多劳多得,多学多得,探索“以培促学、以练促学、以比促学、以薪促学”新途径,实现作业区采油工团体第一的突破。

二、以班站长交流站为平台,提高班站长个人素质,实现班站长管理升级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企业细胞(班站)的健康发展也不可缺少高素质的班站长。班站长是班组管理的核心人物,是生产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指挥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他们在班站的管理中不但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坚持原则,大胆管理,善于协调管理员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还要拥有过硬的技术业务素质和工作经验,同时也要具备对管辖内的人、物等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管理素质。

以班站长交流站为平台,实现班站长管理升级。为推进“学习型”企业的建设步伐,完善“学习型”班站建设体系,在班站长协会领导下,建立班站长交流站。在交流站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办法,不断完善交流站教育、服务、建设、宣传、管理职责,办好“班站长之家”。

三、以“家文化”为支撑,不断提升和谐海区文化实力

围绕“家文化”体系的创建,通过推进基地文化建设,突出班站“表率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亲情文化、安全文化、氛围文化”中的表率发挥、管理升级、制度执行、安全稳健、亲情融合、团结向上的文化亮点,构建和谐矿区。

1、以落实《基层建设纲要》为重点,完善基地文化。以“基层基础工作”为核心,以“六基四化五突出”为指导,突出“三个建设”:一是由党总支协调,统一规范和完善 “职工之家”、阅览室、前线食堂、场院文化设施,推进 “五小”文化、安全文化和廉洁文化基地建设;二是教育部门主抓,共青团配合,以 “小练兵场”和班站“小练兵台”为基础,完善 “青工技能文化”教育培训基地;三是工会牵头,中心站管理,建立两级班站长交流活动室,确保每队有一个固定的班站长交流站。

2、以“点线面的文化辐射”为重点,做强氛围文化。围绕先模明星、五大班组、管理经验等“典型人、典型集体、亮点工程”的总结推广,一是利用电视、网络、报纸、书刊等各种媒体加强宣传报导;二是采取主动、集中、系统的方式开展对先进典型、经验做法的总结提升;三是通过开辟网页、签名绿色倡导书、十卡一册进班站、文化基地时事直通、演讲写作培训、、强化奖评考核等有效方式,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发挥各层面人员的宣传策划热情和报导积极性。四是通过“典型带动法、事迹启迪法、经验应用法、互学互比法、图板展示法”等灵活有效的宣传载体,引导示范班站周边区域及延线区块的班站共同提升,营造墙内开花满园香的“氛围文化”。

3、以“家文化”聚能为重点,构建团队文化。一要通过“我的小站,我的家”主题征文汇编、班站剧场、书画联展、兴趣小组活动,搭建特长员工展示平台;二要通过理念践行、生日寄语、趣味竞技,丰富员工班站生活;三要以参加上级各类文体赛事为旗帜,增强唯旗必夺的锐气;四要通过开展“冬

温暖,夏送清凉,常送健康”的班站“特别关爱行动”,增强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五要通过完善“特困、特情、特殊”群体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以居住社区为单元的“邻里相望互助卡”,“贫困母亲”脱困帮扶。

篇3

国家、省、市高度重视人才战略,2009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级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试点市,2010年,省人口计生委实施“金人工程”。在此背景下,我市创新机制,不断推进人口计生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为人口计生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创新做法

1. 创新保障机制,提高人员待遇。一是区划调整不减编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在行政区划调整时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员编制做到“足额全保”,区划调整后,21个乡镇经合并剩下16个。按照规定,每个乡镇只能设一名计生助理。由于过去计生助理都是计生专线上业务精、能力强的公务员担任,市人口计生委建议市、乡两级党委、政府对合并后不再担任计生助理的同志继续留任,享受计生助理待遇。同时,保全乡(镇、街道)计生事业编制,对乡(镇、街道)计划生育事业编制一个不减,仍保全所有编制。遇有退休空编的,采取考试录用的办法填编,确保人口计生系统人员全、力量足。二是乡级人员财政保障。市编委在《关于同意调整乡(镇)计生(中心)服务站经费渠道的批复》中明确规定,乡镇计生服务站由原来的差额拨款单位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财政保障,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此外,所有临时聘用人员均按照事业编制人员标准发放、调整工资,保证计生事业有人愿意做、乐意做。 三是村级专干发放津贴。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计生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村级计生员除享受村正职干部80%工资报酬待遇外,多数乡(镇)又增补每人每月岗位津贴100元以上。去年起,全市统一将所有村(居)委会计生专职员纳入养老保险体系。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村级计生专干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 创新管理机制,改善队伍结构。一是人员准入机制。通过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录用空岗人员。对各岗各类人员制定严格的准入条件,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公开竞聘,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竞争和“凡进必考”的原则,做到出口畅通,能下能出。二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使人口计生部门领导班子年龄、文化、专业和性别结构趋向合理;全面推行了事业单位聘用制;聘用人员与聘用单位签订合同,同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按照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为主的标准公开选聘村级人口计生干部队伍。三是人才激励机制。以创建泰州市“三十佳”、市“五十佳”基层站所为载体,积极创建“双型系统”。全市人口计生系统中,新街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泰州市百佳基层站所”,我市3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市四十佳基层站所”,两镇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市作风建设先进单位”。

篇4

一汽集团公司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做好侨务工作,始终把维护侨益、广结侨缘、凝聚侨心、发挥侨力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多年来,在侨务部门与侨联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一汽的侨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受到国务院侨办和全国侨联的表彰,也多次在全国、省、市侨务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在一汽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归侨侨眷代表人物,像陈全、陆孝宽等第一代汽车工业开拓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汽车工业,献给了一汽,在一汽的历史丰碑上镌刻着他们的名字。像陈燕洲、陈燕春、郭孔辉、韩易成等人先后被国侨办、中国侨联表彰20余次,为振兴民族汽车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汽侨务办公室成立至今有28年的历史,一汽侨联至今历任六届委员会,有着光荣的传统和优良的作风,侨务办公室与侨联相互协作,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广泛团结凝聚广大归侨侨眷,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发展事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侨务工作在一汽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现象。

一、新形势下基层侨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工作对象不断增加,掌握侨情难。

由于经济全球化,侨务工作对象不断增加,一方面,国内公民大量出国定居或创业发展;另一方面,大批华侨华人回国、回家乡投资兴业,华侨华人与归侨侨眷人数骤增。伴随着海外侨情发生变化,基层侨务部门对侨情掌握不全面的问题日益突显出来,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工作中存在着空白点,有些新侨人士还没有纳入进来,从平时的调查结果来看,基层的数据出入较大。

(二)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侨务组织建设不完善。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海外侨情发生巨大变化,侨务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从而使侨务工作任务更加繁重。目前侨务工作机构不够健全,在党委统战部设有侨务办公室,在集团范围内设有一汽归国华侨联合会,侨务干部力量薄弱,没有专职侨务干部,且人员流动性大,导致侨务工作质量不高。

(三)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地方涉侨优惠政策愈来愈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涉及人民群众,包括归侨侨眷的利益调整。由此,原来许多对侨的优惠政策现在仅存两项:归侨子女高考加5分;侨眷参观净月潭免费。相关的政策支持,直接影响着归侨侨眷的参与热情。

(四)涉侨法规刚性不够,侨法维权效果有限。

表现在现有的观念、政策、措施难以适应变革中出现的新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不能涵盖解决华侨华人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对所出现的新问题研究不及时,相应的立法相对滞后,有时出现无法可依现象。过去通过侨务部门协调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往往要有具体政策法规才能解决,而这方面却相当欠缺,侨法“不硬”、力度不够。导致归侨侨眷对侨务组织的归属感较弱。

二、新形势下基层侨务工作持续发展的新对策

一汽侨务部门坚持以开展特色活动为载体,以侨界需求为导向,在把握正确方面、稳抓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推动侨务工作新发展。

(一)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做好侨务工作的正确方向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出国留学和海外移民人数越来越多,海外侨胞分布的地域、行业更加广泛,发展需求更加多样。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牢牢把握正确方向,科学制定做好侨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于作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全面部署,不断把侨务工作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侨务部门要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领全局,谋划工作,始终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最广泛地团结引领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独特作用。用中国梦凝聚侨心侨力,是侨务组织的时代主题与历史使命。党的十以来,对涉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肯定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这些重要论述,为侨务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把深入学习贯彻的重要论述,作为侨务组织的重大政治任务。广泛开展“侨与中国梦”主题活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广大侨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贡献,大力宣传当代侨界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不断使中国梦植根于广大侨胞的思想之中,更好地团结服务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汇聚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强大合力。

(二)准确把握定位,不断开拓创新,提升广大归侨侨眷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2015年是一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改革发展的深化年,也是落实“十二五”战略、奠定“十三五”新局的关键年。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严峻的市场形势,要顺利渡过难关,需要包括归侨侨眷在内的全体员工同心戮力,共同拼搏。侨联有一批精英骨干,是一支知识型、智慧型、创新型、涉外型的团队,要在组织调动归侨侨眷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上下功夫,找准服务企业的对接点和着力点,能够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要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持续深化“爱献做”主题实践活动。企业侨务部门要着力把广大归侨侨眷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改革发展上来,围绕解决企业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归侨侨眷的智力密集与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引导归侨侨眷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为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贡献力量。

其次,要注重联谊,充分整合资源,扩大侨务工作的影响力。要充分发挥侨界群众内外情况熟悉、海外朋友众多、信息渠道广泛等优势,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联谊活动,团结、凝聚侨务资源力量,在促进交流合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企业内部侨务资源有限,要想在服务中心工作中有所作为、扩大影响,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联合省市有关部门,积极争取省市侨务部门支持,探索合作化运作模式,加强互动,大力开展侨务文化交流活动,集聚侨界正能量,树立侨胞侨企良好形象。

同时,要汇聚侨智,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要充分调动广大归侨侨眷发挥参政议政职能,企业侨务部门要加大推选人大归侨代表、提名侨联界政协委员人选工作的力度,并协助归侨侨眷人大代表、侨联界政协委员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要引导归侨侨眷积极参与到企业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中来,主动建言献策,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三)把侨务部门建设成为深受侨界群众信赖的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之家

侨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主要做群众工作,社会工作、政治工作还有涉外工作。侨务组织只有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为侨服务意识,真正使侨联干部成为真诚贴心的侨胞之友,使侨务部门成为深受信赖的侨胞之家,才能始终保持宗旨本色,不断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有效履行职责使命。

第一,要做到团结侨胞有骨干。要大力加强侨务班子建设,以侨联换届为契机,注意吸收侨界优秀人才,加大对重点侨领的培育,努力成为高度负责、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要大力加强侨务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侨务干部学习教育、业务培训、侨务理论政策研究等活动,努力建设一支热心侨务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侨界代表人物的培养,推出一批作用突出、能力水平高、社会影响大的侨界代表人物,发挥其典型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二,做到凝聚侨胞有载体。加强组织建设,创新联络平台,坚持侨联为主导,以涉侨部门、基层单位与社区侨务小组共同参与的侨务工作网络、活动网络、信息网络,构建党委领导,侨联组织牵头,社区侨务小组、侨务工作联络员共同参与的侨务工作格局,逐步树立大侨务观念 ,形成以侨务部门为中心链条的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内外联动的立体化运行机制,提高侨务工作效能。

篇5

党的十明确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宗旨,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着力点在于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千千万万有质量、有口碑、有特色的“好学校”,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公平教育需求的基层支撑网。

“好学校”的炼成,是一项“综合改革”工程,既需要学校创新改革,迸发实践内生力,也需要管理部门、教科研机构、社会各界的保障引领,通力支持。重庆市教委进一步聚焦“办人民满意的好学校”的决策思路,为“好学校”的草根式成长培育了宽厚的土壤。

2013年第一期,《今日教育》特别策划“办好学校、教好学生——重庆市中小学校质量发展之路”专题,为您呈现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对于办“好学校”的权威解读,并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从教书育人、追求公平而卓越教育的角度撰文献策,同时译介国外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最新动态。这样的讨论,拉开了全年主题宣传的序幕。

2013年,《今日教育》还将围绕“办好学校、教好学生”这一主题,大力挖掘、宣传、推广区县、学校的典型样本和成功经验,引介国内外提高教育质量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为重庆市中小学校走出一条具有国际和全国视野、体现本土特色的质量发展之路呐喊助力!

学校是教育的“细胞”,是教育大厦的基层基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着力点在于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好学校”集中体现了好的办学质量,直接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殷切期待。当前,重庆基础教育已进入“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办更多的“好学校”,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办“好学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好学校”是优秀学子成长的“沃土”和“摇篮”。在当前办出“好学校”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办“好学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重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历史机遇,扩大开放,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迈出新步伐,“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建设进入新阶段。教育不仅是“三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支撑。优质的教育不仅能优化重庆的发展环境,增强重庆的吸引力、创造力、综合竞争力,还能为重庆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和新的活力。重庆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好学校”。

(二)办“好学校”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事物发展一般具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发展路径。教育的发展有着类似的规律。教育的效益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体,是规模与效率的有机结合。规模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但只有有质量的发展才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基础教育基本普及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内在机理决定了基础教育必然从关注数量转向关注质量,办“好学校”是“全民教育”到“全民优质教育”战略转型的缩影,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办“好学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基础教育的两大追求,一是提高教育质量,二是促进公平均衡。提高质量要求办出“好学校”;促进公平均衡则要求办好每一所学校,实现“生生都能读书,人人都能成才”的目标。重庆基础教育经过直辖以来的快速发展,已经迎来了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工作重心逐步从规模扩张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目前正处于均衡发展的攻坚阶段。办“好学校”,就是要提高办学质量,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四)办“好学校”是人民群众的热烈期盼。教育是民生所期、民生所盼。在经济社会日益繁荣的今天,老百姓对生活幸福感的要求逐渐从物质满足上升到精神富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突出表现为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但现今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凸显。办“好学校”,就是对人民群众热烈期盼的最好回应,也是解决教育民生的最大实惠。

二、提高认识,深刻把握“好学校”的丰富内涵

什么是“好学校”?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回答,不同人有不同的界定,难以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就当今而言,最基本的要求是有好的办学理念、好的教学方法、好的师资队伍、好的学风校风、好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好学校”的根本旨向是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全体师生成长进步。“好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和教师发展的规律来办学。关心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唯“智”是举、不唯分数论英雄,认真落实“减负提质”要求,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力,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意志力、团队意识、国际视野等现代文明所需的基本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好学校”同样关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使教师体验到职业的内在尊严感和生活幸福感。校园内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呈现出和谐共生、共融、共进的教育生态景象。

(二)“好学校”的核心要义是科学规范管理,实现教育教学高质有效。“好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深入抓好课程教学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良好的办学效益回报社会;坚持以制度为抓手,用制度管人,以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在科学规范化的管理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好学校”的重要准则是公平均衡发展,积极推动城乡教育统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好学校”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一视同仁的关爱和指导,共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突出学生作为个体的特性和优势,达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实现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好学校”不仅注重自身公平均衡协调的发展,还具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和示范引领的气魄胸怀,通过扶贫帮困、支援帮扶等途径积极投身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四)“好学校”的理想路径是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实践特色发展之路。“好学校”不是静态的结果,而是一个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通过积淀传承历史文化、立足学校办学实际,充分发挥办学优势,破除“千校一面”的境地,形成有质量、有口碑、有特色的学校。办学特色不是外在的标志,而是促进学校改革的内在动力,蕴涵在独特的办学理念之中,升华为师生认同的价值追求,凝聚成富有个性的文化理念,建构起校园群体的心理趋向,既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鼓励学生在践行校园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成长。

三、强化实践,深入推进“好学校”建设

“好学校”符合教育改革潮流,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当前,重庆教育特别需要加强每一个“细胞”的建设,呼唤越来越多的“好学校”,以此来整体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一)准确定位学校发展。要实现办学质量的突破、办学声誉的提升,学校首先要定好位。一是找准发展方向。党的十报告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好学校”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人民是否满意”。学校的办学和发展方向要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个大的指向,着力培养好每一名学生,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二是锤炼办学理念。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要回归教育本源,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定位,结合学校办学历程、地域特色、发展方向来凝练独特的办学理念、谋划教育发展。

(二)切实推进学校改革。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薄弱学校实现优质发展的“助推器”。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好学校”建设应该突出改革这个抓手,以各项改革带动学校发展、引领教育发展。学校改革必须抓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系统设计和策划,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智力资源,对学校办学历史进行梳理,对办学现状进行诊断,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学校理念文化系统与整体发展规划、校本课程与课堂教学实施纲要,有一个办学的“总纲”。第二件事是项目改革与推动,按照学校整体发展构想,确定一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项目,每年一个重点,扎实推动,务求取得实质性突破。第三件事是加强改革评估与反思,定期对学校所推动的教育改革事项进行检讨和评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持续改进。

篇6

因式分解 教材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81-0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是代数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分式、二次根式的运算和函数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学习物理和化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基础。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一条主线,即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互逆结构;突出两个主题,即整式乘法的计算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渗透三种数学思想,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从而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把握一条主线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在旧版教材是作为两个单元呈现的,新教材将两者合为一章,主要是考虑了它们之间的互逆结构,这是贯穿本章教学的主线,教师要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本课教学中,教材为我们层层递进地设计了教学素材,幂的运算性质为整式乘法铺就了道路,使学生由原来“数”的运算过渡到“式”的运算,充分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知过程。对于整式乘法中的一些特殊形式,教材以公式的形式单独提炼出来,显示出了它们的重要性。在整式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相反变形就可以得出因式分解,由此形成本章结构严密的逻辑体系。

如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相反变形就可以得出因式分解的提取公因式法,例如计算2a(3a-4b),W生由结构自然想到乘法分配律,从而得出2a(3a-4b)=6a2-8ab,由此学生初步得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反过来,将6a2-8ab进行因式分解,学生能够找出多项式中的公因式为2a,由此也可以得出6a2-8ab=2a(3a-4b),这样也就相当于提取了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从而将多项式写成积的形式。在本单元中公式法是重点也是关键,让学生经历算式的计算或数与形的结合等方法记住公式的结构,对于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都有其重要的意义,也为下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时明确互逆的主线,可以更好地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从而形成逻辑清晰的知识体系,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突出两个主题

本章的两个主要内容就是整式的乘法运算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在教学时教师要突出这两个主题,让学生把握住重点和关键,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从而顺利完成本章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数”的运算着手,通过类比数的乘法运算,探索出式的运算性质和法则,从而实现由“数”到“式”的顺利过渡。整式的乘法建立在幂的运算的基础上,因式分解是整式乘法的相反形式,因此在教学时要从幂的运算着手,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幂的运算性质后再进行整式乘法的学习,然后再学习因式分解,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对于幂的运算性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正向应用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已知xa=2、xb=3,x2a-b=?学生在思考本题时就会想到指数中的式子应该怎么分?用到了哪一种运算性质?学生思考后可以得到x2a-b=(xa)2÷xb。在幂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代数式乘法的问题,进而通过等式的左右交换把握因式分解的本质,实现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三、渗透三种思想

在本章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还要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感悟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篇7

所谓的电子手段抓违章,就是充分利用CCTV、智慧平台、综合监管系统等监管平台发现违章船舶和船员;使用区域轨迹回放、视频截图、高频录音等技术手段,提取保存电子证据;运用平台搜寻联系电话、高频呼叫等沟通方式通知船舶违章并到指定地点接受调查处理。传统手段做处罚,就是任采用询问调查方式制作询问笔录作为处罚卷宗的重要内容,其它以前要用的证据保存清单、送达回证等一概保留。而电子证据及其他新指定的文件则作为海事系统内部流转和存档使用而不呈现在行政相对人面前,只有在对行政相对人的询问调查中,对方存在异议的,才展示给其看。

简明扼要说,无论是从被处理的船员角度看还是行政处罚的卷宗看,都无法辨明此单违章是通过什么方式查处的。执法人员心中有数,违章船员两眼摸黑。

为什么要“电子手段抓违章、传统手段做处罚”?

首先,规避执法风险。船舶违章的电子证据能否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什么样的电子证据或者说电子证据的时间跨度、图像清晰度及其他方面达到怎样的标准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现在尚无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系统的不稳定性、海况的复杂性和据岸遥远等要素决定了电子证据在很多情形下也不能百分百确定船舶违章。因此,无论我们通过什么手段确定疑似违章船舶,仍采用传统的询问调查是最稳妥的方式。如果出现争议,可回看电子证据并派船艇到事发地点实际勘验。

再者,降低执法难度。新生事物的产生、应用和普遍被接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步到位的思想不仅不现实、而且可能导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矛盾激化。如果刻意的把电子证据作为行政处罚依据,一方面,所有的电子巡航工作压力全部堆积到窗口或者一线执法人员,他们既要学习掌握全套电子巡航及取证内容,又要向行政相对人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可操作性极低;另一方面,面对着种类繁多、规格不统一的电子证据,行政相对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异议和不满,执法难度会陡然增加。

然后,提高执法效率。现有的手段和方式已可基本满足电子取证并通知船方到就近海事执法点接受调查处理,这样海巡船就可以像警车一样,轻易不出动,一出即意味着重拳出击。海事站点分布范围广,设置也较为合理,无论从管理者节省执法成本和提高执法效率的角度看,还是从行政相对人方便快捷接受处理的角度看,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海事处电子巡航层级该如何设置和管理,才能实现“电子手段抓违章、传统手段做处罚”?

要适应“电子手段抓违章、传统手段做处罚”,海事处应该有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的大脑和强壮发达、刚劲有力的四肢、和迅速传输的血管。大脑就是每个海事处的电子巡航室,四肢就是深入辖区的现场执法点,血管就是通过共享或者邮件传输的电子证据。电子巡航层级的设置和管理其实就是进行合理的职责分工,让每个海事处的电子巡航室与各执法点通过电子证据的流转高效稳定的运行。以下是具体构想:

篇8

近年来,交通道路建设已成为国家最为重视的项目之一,因为经济要发展,交通便利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各行各业才能更有效率的进行各项工作。但是作为道路建设的基础,地基的稳固与否关系重大,尤其是现在很多开发区都处在软土路基上,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软土路基一般稳固性较差,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很有可能导致运输安全等各种事情的发生。当然,通过人们的不懈努力,已经总结出碎石土夯填法在众多的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优势,尤其是在处理浅层软土地基上,优点表现得更加明显。

1 概述

放眼望去,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时期,急需要好的技术来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就像是修建公路时,遇到不同的情况应该应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才是最明智的决定。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与否关系到公路的正常使用。很多经济开发区都处于软土地基上。这给城市道路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求下层路基形成刚度较大的板体结构,又要求造价合理。影响路基造价的因素主要是软土路基处治方案及处治范围,因此,采用的软基处理方法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规模及项目成败。

目前市政道路上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主要有:复合地基、排水固结、挤密和换(夯)填四类。复合地基主要包括粉(湿)喷桩、碎石桩、CFG桩等,如桥头路堤为控制沉降并且路堤高度为2.5 m~5.Om 的条件下可采用复合地基。在城市道路中很少采用此类方法,主要原因是工程费用较高。排水固结法主要是利用塑料排水板结合堆载预压,以排除地下水,加速地基土固结,但由于城市道路工程多有工期紧的特点,同时施工空间有限,缺乏堆载的条件,故采用得较少。以扬州市经济开发区为例,其地质多为饱和软粘土地质,土的渗透性小,挤密法加固不易将土挤密实,还会破坏土的结构性强度,考虑到项目区域软土埋藏较浅,本着不破坏软土结构的原则,设计采用夯填碎石土加强硬壳层强度的方案。

2 碎石土夯填法的特点

总结起来,碎石碎石土夯填法大概有以下五个特点:

2.1 碎石土夯填法处理浅层软土地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石土废料,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实际施工操作中可结合本地区施工机具和设备情况,合理组织施工,能显著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且对施工环境没有特殊的要求;

2.3 碎石土层一般置于“ 硬壳层” 之上,夯填之后,土基中的“硬壳层” 厚度至少为40cm;

2.4 城市道路的功能及特点决定了路基的型式为路堑式,这样的路面结构传给土基的荷载较小,碎石土夯填法能满足土基强度要求,路床压实成形后顶面的回弹模量在100MPa以上,满足设计要求;

2.5 该方法适用于城市道路工程,表层具有“硬壳层”,其下深厚土层为渗透性小的饱和软粘土地质、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杂填土的软弱土地基以及暗塘等的浅层地基处理。

这些特点决定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比较强,所以对于施工人员来讲,执行力比较容易保证,再加上这种方法有明确的适用范围,所以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大部分人都愿意采用这种适用的方式来处理浅层软土路基。

3 工艺原理

就路面设计工艺而言,现行路面设计是以回弹模量作为土基的强度指数,土基回弹模量必须达到某一数值后,才可以采用弹性理论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3.1 碎石土夯填法就是为加强基础底面下承载层的强度。夯压一定厚度无侵蚀性的、压缩性较低的自然级配碎石土,经过分层碾压至要求的密度为止,使其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3.2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路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值宜大于或等于20Mpa,特殊情况下不得小于15MPa,不能满足此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不能进行碾压的湿软土基,又无晾晒、换土或其他加固与稳定处理条件时,可用砂、砂砾、碎石、矿渣等材料设置承托层,作为上层的施工依托,其厚度宜采用15cm~ 30cm”。以扬州经济开发区为例,其淤泥质粉质土土基回弹模量仅为4.0 MPa~5.0Mpa,不能满足弹性理论计算条件。工程实践中,经过多次试验段试验,开挖至设计标高后,铺筑20cm自然级配碎石土,采用8t~12t压路机碾压。均出现了“弹簧”现象;铺筑40cm自然级配碎石土,采用8t~12t压路机碾压成型较好(压实质量要求为:最后两遍压实沉 降差平均值

3.3 地下水位较浅的段落,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降低到夯填基底面50cm以下,否则极易出现“弹簧”现象。一般在道路两侧设立深集水井(若与管道施工同时进行,可不单独设立集水井)。

4 效益分析

我们以2009年扬州经济开发区朴席新区建设的城市主干道通朴路为例,其作为新区规划路网中的“横一”,道路全长2.3lkm,基标准横断面宽度为50m,近期实施33m宽度,行车道宽23m,全线桥梁处(1座中桥)及涵洞处(5道圆管涵、3道箱涵)采用浅层夯填碎石土处理软土地基,夯填碎石土28616立方米,造价为185.7万元。夯填碎石土与换填碎石土相比,主要存在以下差异:夯填碎石土无需挖运土,夯填碎石土一般会出现压不下去的情况,可减少灰土填筑量。对于通朴路而言,换填同样厚度的碎石土的造价换算下来约为246.6万元(含挖运土造价),并且由于换填需挖除天然“硬壳层”,施工时排水难度较大,间接成本更高。对于换填碎石土与粉(湿)喷桩、其他粉煤灰或者碎石挤密桩等软基处理方法的比较,前人已研究得比较深入,这里不再赘述。所以从经济效益上来讲,碎石土夯填法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5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碎石土夯填法在处理浅层软土中的优势,只要掌握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知道它的工艺原理,理解它的适用场合,再加上技术的不断深化,相信在未来,这种方法还会更多的应用在这些领域。浅层软土地基应用碎石土夯填法应该是最合理的搭配,也是最完美的选择。当然,在这期间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过只要努力攻克,相信这种方法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篇9

八里湖分局抓点带面促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

20__年是公安工作的基层基础建设年,公安部提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涉及到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怎么做,基础如何抓?对此,九江市公安局八里湖分局班子进行了认真研究,从分局基层建设的突出问题入手、从基层工作的薄弱环节抓起,从基本功不适应的方面着力,突出重点,抓点带面促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

年初,分局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查找和梳理本地区、本部门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在暂住人口管理上工作还存在不到位的现象,结合当前开发区面临着一个大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国家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大工业、大城建项目多,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入,暂住人口大幅度增加的实际情况,决定在20__年的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以出租房屋和暂住人管理为切入点,集中力量,破解难题,以点带面,以求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的整体突破。

二是以点带面,夯实基础。

20__年,官牌夹派出所根据辖区出租私房多的情况,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出租房屋“星级管理”和流动人口“分类管理”新举措,实施两年来取得了好的成效,特别在控制和防范流动人员犯罪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__年元月至20__年3月,辖区发刑事案件17起,20__年至20__年3月,辖区发刑事案件只有3起,20__年4月至20__年2月,辖区发刑事案件只有一起。几起流动人员作案的盗窃案件,由于扎实的出租房屋管理和暂住人口管理工作,都迅速破获,极大地提高了预防、发现、打击流动人口犯罪工作的能力。

篇10

一、人口计生指标情况

1、出生人口情况分析

社管处总人口36077人,出生383人,政策内生育344人,政策外生育39人,计生率90%,与去年同期比较,符合政策生育率偏低。

2、出生统计质量分析

3、出生性别比分析

全年出生男孩208人,女孩175人,出生性别比为118,高于正常值。

4、节育情况分析

已婚育龄妇女7625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人数6985人,其中上环4464人,结扎2169人,综合节育率91.61%,长效节育率87%.与去年同期比较保持稳定。

5、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分析

二、当年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2、统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需进一步提高。

4、基层基础工作需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上述分析存在的问题,为确保今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目标的全面完成,我们务必加强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各项工作。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继续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逢会必讲计划生育工作,并每月听取一次计生办工作汇报,及时研究部署计划生育工作,做到情况明,措施力。同时建立和完善计生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2、加强宣传教育,引深协会作用。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引深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生育关怀行动、“五到家”活动等,加大对“两非”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引导群众树立新型婚育观念;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加快推进基层自治千村(居)示范活动的步伐,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篇11

2016年5月27日至2016年9月20日

全局成立2016年全系统夏季消防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基层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找准火灾防控薄弱环节,采取消防安全风险分组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与火灾防控基础工作相结合,行业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切实提高全系统火灾防范水平,全面提升火灾防控能力。

(一)夯实消防事业发展基础

开展消防安全形势评估。基层各单位、各股室要组织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和综合评估,摸清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掌握公共消防安全高风险区域情况,尤其是对易燃易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以及重大火灾隐患、区域性火灾隐患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研究提出针对性对策意见。6月25日前,基层各单位要将消防安全形势分析评估报告报局安监股备案。

(二)推动落实基层单位消防管理责任

在局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全系统的议事协调作用,健全消防安全情况通报、联合检查等机制,推动落实消防管理责任。基层各单位、各股室要推进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有标准的要列出计划,没有标准的要尽快制定,组织开展集中培训,专项检查,督促落实标准要求,对不合格的,要重点帮扶整改。

(三)强化消防安全分类整治

夏季消防检查的重点范围是宾馆饭店、娱乐场所、旅游景点、文物古建筑等场所,全系统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深入开展自查自纠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发现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及时提请局领导小组督办,督促单位制订整改计划、落实安全措施。

专项治理以文化市场、文物古建、旅游景点、影剧院为检点,主要检查建立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消防专兼职人员、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和保安等五类人员培训,日常消防检查巡查,消防设施运行和维护保养,人员安全疏散,用火用电管理,违规住人,灭火应急预案制定和组织演练等情况。建立部门消防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消防安全突出问题,适时开展专项整治。

(四)强化消防宣传教育

基层各相关单位、各股室要积极推动干部职工培训,将消防知识纳入培训内容,组织消防工作责任人、管理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及演练活动。

夏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按照县安委会组织部署、排查整治和总结3个步骤进行。

(一)部署阶段(2016年6月5日前)。基层各单位要制定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工作机制,落实责任,细化措施。

(二)组织实施阶段(6月5日至9月10日)。基层各单位要加强对夏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检查力度,消防基层基础,提高火灾防控能力;要按各自职责,扎实推进夏季消防安全大检查,形成整治火灾隐患的合力。基层各单位要将夏季消防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每月一次上报局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总结考核阶段(9月11日至9月20日)。基层各单位要对夏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认真总结经验做法,研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局安全领导小组将适时通报各基层单位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基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夏季消防检查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加强消防现实斗争、夯实火灾防控基础的重要举措,既要通过夏季消防检查稳定火灾形势,又要带动基层基础工作、促进源头治理。在认真分析研判本单位消防安全形势的基础上,统筹部署开展夏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并将夏季消防安全检查纳入工作考评重要内容。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亲自抓,真正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