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6 22:45: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英语教学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本学期要重点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课程改革专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明确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四个基本任务,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六个基本理念",并用这些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进程。组织本教研组全体外语教师学好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基本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组织有关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组织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等。
3、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论文。全体英语老师要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反思、探索,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外语教育教学论文。
二、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年轻教师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2、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我校教研组要积极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
一、概念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第一.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在发现差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忽视大量的共同之处。第二,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第三,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正因为如此,本人想谈谈对这一主题的粗浅认识。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新课程标准对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有了明确的规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现行的中学英语新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还具有趣味性,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于这样的好教材,应打破传统意义上每节课只教单词、发音、语法等应付考试的教学法。打好英语的基础,这些自然很重要。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更突出语用,注重对真实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全球化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遇到文化障碍是必然的。胡文仲教授认为: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因此,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还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新课程标准对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有了明确的规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近几年,高考英语试题更突出语用,注重对真实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无论是听力、单选、完形、阅读还是书面表达对跨文化用语方面内容的考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面积提高高中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大面积、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外语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以及外语的第二课堂里全面反映出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里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要求: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 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国际教育界也一直在倡导“to know(学知识),to do(学做事)and to be(学做人)”。我们的外语教学应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三、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效果。许多英语教师对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语法结构驾轻就熟。但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能力时,就会感到自身的文化知识不够丰富.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英语教师应到国外进修学习,亲临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氛围.耳濡目染,亲身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做好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适当穿插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这些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及风土人情等等。要让学生明白,在交际中,不能死死抱住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因为,即使使用的语法词汇都正确,也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外语的需要。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如播放一些专门介绍社会情况的记录片等,让学生直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
四、高中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途径
现行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是依据“结构——功能大纲”编写的,每个单元有一个话题及一个交际功能项目。每个话题均反映了中外不同的文化,每个单元的对话和阅读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既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又体现了知识文化。英语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现行英语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语用意识,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因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
1.词汇教学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汇中的成语、典故、谚语等更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归纳、总结、对比这些词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含义。
2.对话教学
高中教材中的对话课体现了交际功能项目。为了达到在某一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交际目的,除了必要的语言知识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语用错误比语法错误更为严重。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为了实现交际的得体性,避免不同文化造成的障碍及误解,英语教师在对话教学中一定要将语言形式与语用、文化形式结合起来。自然对话教学中的语言呈现、反复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真正掌握某一交际功能,不能只停留在常识性的交际方式上,更要培养学生深层次的交际技巧,诸如语言的场景、说话者的交际风格、交际策略、交际意向等。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各种交际训练。
3.课文教学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无论题材和体裁都比较广泛,其中不少就直接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诸如英语国家的地理、语言、饮食、音乐、媒体等。教师在进行这些课文教学时要注意挖掘这些课文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只有当语言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时,才能促成习得。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外,还应通过各种渠道。拓展学生课外接触英语国家文化信息的渠道。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工作:
1.拓展课外阅读 通过时文选读,了解西方国家新的价值观并可学到最新的俚语。如让学生订阅《上海学生英文报》、21st Century等英文报纸,教师还可从China Daily及Times,Digest等国内外英文报刊杂志中选些文章让学生读:通过名著欣赏,诵读英语优美句子,提高文化鉴赏能力。
2.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利用网络让学生搜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及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利用学校电视广播系统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英文教学片,欣赏英文歌曲。
3.创设校园英语氛围。在教学楼、实验楼、课室、走廊等地方贴上英语指示牌、英语格言、谚语;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讲座,介绍英美文化,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提供场所.开设模拟场景,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 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 国外外语教学,1995(1).
[2] 陈 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国外外语教学 1997(2)
目前不少教师对中学英语对话教学的地位和价值认识不足,片面地强调阅读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对话课教学成了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课。对话教学的模式也只拘泥于“导入―提问―听录音―语言知识的学习―对话训练”的模式。在这种单一模式的对话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机会很少,必然导致学生失去用英语对话的兴趣。要使语言形式于语言意义相联系,要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如何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对话活动,让学生通过“对话”课题的学习,使知识技能向交际能力转化,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笔者结合英语课堂教学谈谈在对话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尝试。
一、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本人的指导作用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一节对话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确立主体地位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第一,要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而英语就堪称为时代信息的首要载体。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标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第二,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第三,善于自我激励学习动机。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对话课的训练中去。
二、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单元话题的背景挖掘
初中英语新教材对话课虽然也“鼓励学生互相问候,使用日常交际用语”,但主要是围绕特定的话提展开的。一般地说,这个特定的话题就是单元话题,或至少是与之相关的话题。广阔的话题背景如思想品德、校园学习、科技文化、社会热点问题及英语国家情况等对学生的外语学习是非常有益的。我们在处理高中对话题时,不是要求学生仅仅照本宣科机械地操练对话语言,而是要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话题,通过挖掘出话题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来展开讨论交流。通过挖掘单元话题背景知识,来充实和深化对话课的这种讨论模式是高中课堂非常需要的。
三、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各种信息的整合
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情景或模拟的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培养运用外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首先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概况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外语兴趣促进学生活跃思维,发展智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走出课堂的狭小天地,让学生感知世界,把所学的语言知识深入到丰富的真实的自然的生活环境中。由于学生们的各抒己见,不但活跃了课堂,学生们也加深了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的了解。其次是让学生讨论熟悉的人或事;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究工作组中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标准、二级C初中毕业,在技能方面提出:能利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建立和维持在学校和其他熟悉环境中的日常人际关系,能引出话题并就此进行几个来回的交谈。最后,让学生谈论个人爱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又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增设实际情景,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表达真实的情感,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学习主动。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的构成
1.交际概念
交际(communication),与“共同”(commonality)有密切关系。“交际”这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ommonis一词,与common同义。很明显,“交际”这一概念与“共同”密切相关,“共同”是交际的前提,同一文化的人们在很多方面共享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交际包含:信息源、编码、信息、渠道、信息接受者、译码、反应和反馈。
2.文化概念
长期以来,文化被认为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和。但是,Goodenough关于文化的定义更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Goodenough认为,文化是“由人们为了使自己的活动方式被社会其他成员所接受,所必须知晓和相信的一切组成”。概括地讲,文化就是人们所思、所言、所为、所觉的总和。
3.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作为一种新的学科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一般认为,霍尔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标志着这一学科的开端。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之间的交际,也指不同民族同一语言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以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为主旨,以提高语言教育质量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为目的。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传播通讯技术的进步及多媒体的诞生带来了全球性的时间和空间的紧缩,为人类带来了全球意识,不同社会、文化、地区的人们产生了相互交往的强烈愿望,因此,跨文化交际研究迫在眉睫。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与交际,历来都是人类学者、语言学家等广泛关注的焦点,大量事实证明语言的研究脱离它们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就会变得无根无蒂,反之亦然。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说过,“语言深深的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语言研究离不开语言行为的环境”。语言在绝大多数方面,蕴含在文化之中,语言是其文化的一个方面,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
1.价值观的差异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套系统。它告诉人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正义的,什么是非正义的。学者们把这套系统称之为价值观念,它对人类的活动起着规定性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在这种思想指导和影响下,中国人在思想意识及言语观方面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和知觉上重直觉。而西方人的天人相分决定了他们对待事物一分为二,习惯分析的思想方式和重逻辑的思维模式,以及求精确的言语观。
中国人对集体或群体有很强的归属感,所以他们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为重。群体取向的延伸表现在重面子和面子工夫上。人们交往时习惯卑己尊人,习惯讲礼貌。而西方人极端崇拜个人主义,以self-为前缀的单词如:self-control,self-denial self-esteem的数量就可以看出“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2.的差异
在中国影响最深的应该是佛教和道教,其间有许多经典的典故,指引人们的人生方向。而西方有许多词和短语来自于《圣经》。
3.社会交往的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打招呼的方式不尽相同。在中国,人们见面打招呼都会涉及对方的隐私,比如说,“你吃了没?”“去哪啊?”等,像这样的打招呼方式对西方人来说不但不构成问候之力,反而会起反作用力。他们会很气愤,因为这对他们的隐私构成威胁。西方人见面时多会说:“Hello.” “How are you ?”中西方在接人待物方面也有很大差异。中国人在受到表扬时,会表现得非常谦虚,经常会否定别人对自己的称赞,而西方人会欣然接受伴有感谢的言语。
4.词汇蕴含意义的差异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同一事物可引起完全不同的联想。颜色词就是如此。比如,在西方,人们常用蓝色(blue)来表示沮丧、消沉,而在中国文化中则被用来表示肃穆、严肃。红色在西方表示愤怒,而在中国表示革命、喜庆。
四、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文化在有些方面会有共同之处,但更多是体现在文化的差异上。中西方是不同的民族,而建立在不同文化上的语言必定反映自己的民族和历史。因而对于学生来说文化差异是学习英语的主要障碍。
1.价值观差异与高职英语教学
在中国天人合一的影响下,中国人都倾向于求整体,求笼统,重直觉。而西方人的一分为二,就决定他们重逻辑,求精确。因此,汉语中词的意义极为丰富,主观性强,句法必须作出让步,比如会出现“吃小灶”,“苹果买了一大堆”这样不符合逻辑的例子。西方印欧语系的语言,客观性强,有扎实的逻辑基础,句法很少为语义让步。只有语法准确,句子才能通顺。这必定会为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会带来一些障碍。
2.思维方式差异与高职英语教学
思维方式上,中国以具体和圆式为特征。他们说话习惯于绕弯子,常常避开主题,从宽泛的时间和空间入手,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由远及近,从总体到一般。西方则相反,他们径直提出要求,开门见山。中西方人的思维差异,也反映在语言的偏差上。汉语偏向意象性,结构上多用短句、简单句,而英语上多用复合句、介词、连词。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多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3.表达方式差异与高职英语教学
中国求统一讲辩证,就要求在句法上强调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主语往往会被省略掉。譬如,“去哪儿”,主语“你”就被省略了。因而,汉语是一种重主题的句子,强调的是主题与述题的关系。而西方偏理性思维,在句法上多用被动语态,以主谓结构为中心,用分词、关系词将成分有效连接。学生不注重这些,说出来的英语只是汉语式英语,在翻译方面也只能是字对字的翻译。
五、高职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
英语教学不能只限于词汇、语法教学,应将文化予与其中,达到两者有机统一的结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还需要导入与目的语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在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时,心胸要宽广,态度要端正。不要认为别国的文化荒唐可笑,更不要以西方文化为标准贬低自己的文化,始终应具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
2.介绍背景文化知识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在讲授词汇、句法的同时介绍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相关英语词汇的来源,从而增强课堂的知识性及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介绍各国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在英语教学中,始终把握语言知识与文化差异并重。
3.利用网络资源
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在英语教学方面,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一特点,使得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这一活动中来。如讲授西方婚礼习俗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文化知识,在课堂上相互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此的理解。原声电影是了解西方文化便捷有效的方式,通过电影中的画面,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异域的风土人情。同样通过报纸、杂志也可以了解其文化背景、社会习俗。通过这些,也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六、结语
从以上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获得足够的文化知识才能够真正地理解一门语言,也才能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教会学生正确的词汇、语法知识,还要向他们传递文化知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08-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与经济的全球交流日渐增多,这对高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难以提高,在实际的交流之中往往出现阻碍,甚至因用语习惯的不同,从而造成很多的不便,影响正常的口语交流,基于此,应加强高校英语的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的简单概述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首先起源于美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人们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断的加强,近几年其在中国的发展十分的迅速。由于跨文化交际与语言学有着直接联系,主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语言交流,是一门消除语言交流障碍的学科,具体划分又分为跨文化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将跨文化交际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外国人的用语习惯,减少与外国人交流时产生的沟通阻碍,因此跨文化交际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加强语言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其相应的社会背景情况,对语言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究,从而才能够掌握有效的用语习惯。而跨文化交际就提供了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对不同文化体系进行介绍,掌握语言文化的社会性质,从而减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中所产生的障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渐频繁,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形式,在国际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凸显了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然而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已难以适应,无法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将跨文化交际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实现了对文化差异的比较和掌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以及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1]。
三、跨文化交际的应用原则
高校英语教学对跨文化交际的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适用原则,从而发挥跨文化交际的实际作用。相关研究学者表明,将跨文化交际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应具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有序性原则。所谓有序性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学习,针对高校学生学习阶段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实现由易到难的顺序学习。比如说,针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应选择较为简单、普遍性强调英美文化知识,在实际的记忆中具有明显的效果,从而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应适当的提高文化难度,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第二,相关性原则。这里所指的相关性主要有两点,一是要与日常生活相关,二是要与专业知识相关。语言学习的主要的目的是应用,高校学生在今后的国际交流中应用最多的无非就是以上两点,因此这两方面产生交流阻碍的可能性最大,故此在应用教材的选用上,应充分体现相关性原则,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
第三,对比性原则。每个地域都具有其特有的风俗习惯,同样一个国家也有着其特有的风俗,如果不能对不同的风俗进行掌握,在交流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造成交流的双方的不悦。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通过对比,将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记忆,特别是对于某些特定习俗而言更应牢记,避免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将自己推向尴尬的境地[2]。
四、跨文化交际的应用方法
(一)创设语言环境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的加强联系,然而由于英语是一门外语,实际生活中对其使用少之又少,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英语学习难度,同时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在英语的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用语差异,为了有效克服这些困难,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必要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特定的语言环境,由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对话内容进行判断,指出错误的用语情况,并将英美国家在这种语境下的特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记忆。其次,故事情境的设定,这种方式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给予学生的特定的身份,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在一旁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评价和指导。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加以辅助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多媒体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也相应的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对跨文化交际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第一,借助于网络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多的国外生活场景,通过对英美国家生活习惯和日常交流进行了解,有利于加强对该国文化的记忆。第二,多媒体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音频、视频、幻灯片等形式,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官冲击,激发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文化知识的导入设置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非主语的学习一般都是从课堂上进行的,由于生活之中没有相应的练习,课程的学习进度较慢,如果再加入有关的文化知识教学,会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不利于学生记忆与掌握,因此应从采用导入式教学方法,在英语课程中实时导入文化知识。该种教学方法具有两方面的优点:第一,导入的文化知识一般贴切讲课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基本知识的掌握。第二,文化知识的导入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这样打破沉寂的教学氛围,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3]。
综上所述,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逐渐增加,应加强学生对不同国家间文化的掌握,从而规范英语使用技巧,提高英语交流水平。基于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巍巍.跨文化交际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62-64.
[2]康英华.跨文化交际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236-237.
高级英语课不仅仅涉及语言知识,还要传达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为跨文化交际做准备。教育部在2000年3月重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就要求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但我们不能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完全混为一谈,外语教学的重点仍然是语言本身,文化教学将一直处于外语教学活动的从属地位。那么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本文将从高级英语文化教学的前提、内容和方法等几方面展开讨论。
一、文化教学的前提:教师的文化知识
英语文化教学是高级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但要做好这一点,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然而,由于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以及旧有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条件的局限,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文化功底较为薄弱。在高级英语教学中仍然沿用基础阶段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只重视语言本身的教学而忽视语言文字所蕴含的的文化内涵,忽视或无力进行中外文化知识的教学,也很少关注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高级英语所用教材语言难度较大,题材广泛,文化因素普遍而繁杂,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功底,还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
高级英语教材含有大量繁杂的文化现象。为便于讨论,本文将高级英语教学阶段的文化教学内容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两大类,这样对文化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知识文化包括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知识,在高级英语教材中大量存在,往往成为理解英语篇章的主要障碍,因此知识文化的教学是高级英语阶段文化教学的重点。交际文化包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生活方式、实际行为等,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最难以驾驭的内容。
1 知识文化
知识文化的积累是理解和欣赏高级英语课文的必要条件。对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以及社会制度的了解有利于正确理解特定语境下的英语语言,并能更加准确地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如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册第一课“Where Do We Gof rom Here?”。学生需要了解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民权运动、反文化运动以及女权运动等时代背景,才能理解马丁路德为何呼吁黑人放弃与白人的冲突。采用非暴力的方式来争取权利。第五册的“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这篇课文,描述的是一位现代的美洲印第安人对故土的热爱、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其文化的纪念。只有我们对美洲印第安人的历史与风俗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才会从作者那似乎是纯粹的景物描写中,真正体会到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这个勇敢民族命运的深深叹息。
在高级英语课文中还经常出现一些典故,其主要来源是《圣经》、经典文学作品以及希腊和罗马的神话故事。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册第一课“Where Do We Go from Here?”中的“lion”,“lamb”,“vine”和“figtree”等名称便来自《圣经》,表示一种和谐和睦的理想生活状态。此类文化现象在高级英语教材中比比皆是,因此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这种知识文化,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 交际文化
交际文化包含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深层文化,它们并不直接表现出来,成为可感可视的文北成分,而是隐藏在文化表象之下,构成文化教学的难点。交际文化的核心应是价值观,它可以“主宰或影响人权观、劳动观、婚姻观、发展观、平等观、宗教观、法制观、道德观、个体与群体观等。”Michael Presser认为,“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它们是最深层次的文化,我们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价值观。”外语学习中。思维方式也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只有与目的语思维方式直接联系。才能真正达到。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使用同一文化的思维模式及语言表达方式,则能传递正确的信息;否则,很可能传递错误信息。英语教学就是引领学生养成跨文化意识。认识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而高级英语阶段的教学更加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文化教学的方法
高级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的是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能否有效地进行英语文化的教学决定着高级英语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进而对英语人才的文化素质产生直接影响,运用各种有效的策略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1 差异对比
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政治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不同,其文化特征也不一样。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本国文化与语言国家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比如,由于文化差异,在荚汉语言中存在不少看似相同实则相异的表达。相对来讲,目的语所表达的内容如果与源语相同或相近,外语学习的难度就小一些:如果目的语所表达的内容与源语有差异,差异越大,困难就越大。对比法是克服这种问题的有效办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和分析一些表面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不同的英汉表达,让学生找出这些表达的异同,从而对英汉文化差异。特别是英汉文化在价值观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留下深刻印象,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2 课堂讨论
若课文内容涉及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社会准则、道德标准等文化内容时,可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教师围绕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文化议题,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搜集资料,对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异同进行对比,并归纳英语文化特征。课堂讨论力求脱稿,各抒己见,时间可长可短,讨论进程由教师主导。如《现代大学英语》第五册课文“Two Kinds”反映了两代人、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引导学生对美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做一番对比和讨论。将极大地加深对课文内涵,特别是对这对母女关系的理解。这种方法能促进主动学习,符合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高年级学生的培养要求。
3 必要阐释
在教材中的有些文化内容完全超出学生现有知识结构,教师应尽可能用简捷明了的语言对教材中的这些有特定含义、难以理解的文化内容进行直接阐释。把艰涩深奥之处讲得通俗易懂。例如,在学习《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第四课“Professions for Women”时。有这样一句:“She was utterly unselfish,If there is a chicken,she took the leg;if there is a draught she sat in it,”学生可能会颇感费解:既然无私,为什么还专吃美味的鸡腿:穿堂风让人凉爽而惬意。有什么牺牲可言?其实,英国人的最喜欢吃的是比鸡腿更嫩的鸡胸脯肉:而在较高维度的岛国,坐在有穿堂风的地方并不惬意。靠近壁炉的地方才最舒适。这样的解释会令学生豁然开朗,印象深刻。
结束语
高级英语教学是语言的教学,也是文化的教学。但我们须“从文化的角度教语言,而不是从语言角度教文化。”英语文化的教学贯穿于高级英语教学始终。通过对比、讨论以及教师的讲解,语言文字所反映出的外国文化。将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重视高级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能更好地调动积极性。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和分析批判的能力。而且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文化素养的普遍提高。
实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交际化的另一个前提是必须承认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这一事实,并始终坚持使用行之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来处理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环境中,学生是没用充分、良好的语言使用环境的,语法教学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实践证明:“通过语法基础知识的学习,从理性上认识语法规律并借以指导英语实践活动,是完全必要的。”其中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引导学生明确英汉语言的区别,让学生真正理解英语的某项语法结构是用来表达什么样的汉语意义的,尤其是当某项语法知识的汉语解释与汉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不一致时。比如,have something done的汉语解释为“请某人做某事、让某人做某事、使某人做某事”,而中国人在实际交流中往往并不这样表达,他们只说“明天我去理发”。
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采取学生参与的英语对比和英汉互译的教学方法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极佳策略。教师可先呈现出一些英语例句,让学生将其翻译成汉语,如果学生的译文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教师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修改,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悟、理解英汉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进而实现英汉互译中的顺利转换。
待学生的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要及时关注知识的拓展。比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汉语句子,“他还小,不能上学”,然后引导学生尽量使用自己学过的不同句型翻译这句话。最后总结出下列常用句型:
1.He is so young that he can’t go to school.
2.He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3.He is no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4.Because he is young, he can’t go to school.
5.He is young, so he can’t go to school.
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出英汉语言在复合句型结构上的本质区别。汉语的复合句可以不用连词;可以用一个连词;也可用两个连词。而英语的复合句中有且只有一个连词,逗号不能连接两个并列分句。再如,汉语中可以说:
1.他病了,今天没来。(没有连词)
2.他因为病了,今天没来。(一个连词)
3.他病了,所以今天没来。(一个连词)
4.他因为病了,所以今天没来。(两个连词)
而英语中如果用两个句子来表达的话,只能说成:
1.Because he is ill, he is absent today.
2.He is ill, so he is absent today.
上述两种策略是实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交际化的有效手段,其突出特征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突出英语语法的交际功能。为了最终实现语法教学的交际化,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教学材料的选择时必须关注的是其适宜性,即所设任务和所选材料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因为只有当学生的现有水平接近新一级水平的时候,教师的人为干预才是起作用的。这就是说在学生对某个语项还远不具备掌握的条件时,即使教师花再大的气力灌输他的概念,该语项也不会被学生正确自如的掌握。
另外,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活动教授语法。在活用语法阶段,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开展围绕目标内容的活动,如演讲、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可以是书面的或者口头的,也可先口头后再形成书面文字。形成书面文字的优点是有助于学生或教师帮助学生发现在语法使用中所犯的错误,从而进一步巩固语法学习。在进行课堂活动时,教师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教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所开展的活动应该为学生有话可说和有话能说的;二是教师应规定学生尽量使用目标内容,以规避学生在活动中习惯性使用以往学过的用法,从而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如在学生对虚拟语气的基本规则了解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出一组关于学生上学迟到的图片,图片中给出多个导致学生迟到的因素,让学生用“If I had done, I would” “If I were/did , I would”进行操练,向同学解释如果没有诸多因素,就不会迟到。使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感知语法规则,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操练语法知识,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进行模拟交际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学得快、用得活、记得牢。
然而,仅靠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掌握语法形式,对于应试的学生来讲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准备5~7分钟的当堂训练。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能力方面,而不搞死记硬背的语法规则。当堂训练能有效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而有效的课堂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切实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1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1 课堂情境的创设
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展示,其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一体的多样化,可以极大地促进高中化学课堂的气氛,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直观、身临其境的感染下认真观察与思考,进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可以通过一次次的重复演示,使学生真正弄清需要解决的问题,实现知识迁移。如在“二氧化硫”的教学中,通过向学生演示酸雨对古代建筑腐蚀的视频,向学生提问:酸雨的主要成份是什么?如何防治酸雨的不利影响?再过渡到“二氧化硫”,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视频课件的展示与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更加活跃。
1.2 学生视野的拓展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化学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人们通过图片或是视频的方式来观看粒子的变化过程,使人们的肉眼也可以看到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美妙微观世界。如教学金刚石与石墨的化学结构,可以通过从网络下载纪录片的形式,让学生看到地球上的金刚石是怎么形成的,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也可以根据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的当下话题,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自己收集资料,再在课堂上交流。如针对“北京的雾霾”天气,可要求学生上网找寻形成这种天气的主要原因,再将学生收集的知识进行汇总,既可以使他们明白化学知识,又明白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
1.3 实验教学的应用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受制于实验教师的水平、实验条件的限制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面对实验教学的时候,总是无所适从,不仅教学效果较差,在实验过程中的步骤更是能省则省,学生难以真正从实验教学中理解知识难点。一些学校更是出于对安全的担心而极少开展实验教学,违背了高中化学的教学规律。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将复杂的实验教学简单化,在空间、时间上带来极大的方便。
如教授“有毒有害气体物质”时,很难控制实验过程,完全可以通过一段小白鼠中毒死亡的视频来演示,使学生感知到气体的毒性。如氨氧化法制作硝酸的动画,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硝酸的制作过程。特别是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演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突破实验的难点,通过一次次由快到慢的动画展示,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增强其学习效果。
1.4 课程复习的运用
一直以来,高中化学课程复习都是化学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实验的复习,需要教师再次做出实验过程显得十分困难,不仅是因为化学实验成本高,而且每次的实验都会有些不同之处,难以起到复习的作用。但高中化学教学中,复习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掌握、记忆所学知识都是十分必要的。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电脑视频的回放、动画的设计,可以轻易地将实验过程、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进行再次展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全过程。如此一来,经过电脑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加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容量,使学生大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他们的记忆,真正起到复习的作用。如对于各种元素化合物知识点的复习,需要学生的归类与整理复习,只有这种系统的记忆才能取得效果。传统教育方式下,学生要进行死记硬背,效果不好且费时费力。通过多媒体的展示,特别是动画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轻松的系统复习。
1.5 教学评价的运用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调,而且不容易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无法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则丰富了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可以时刻紧跟教学重点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如通过知识点的概念地图、范例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成果,以提供给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补漏,进而改善其学习效果。特别是建立学习档案的做法,可以使全班学生实时看到自己的学习进度,从而真正实现客观评价,帮助学生针对性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种通过多元教学评价的方式,使学习从同一性向灵活机动转变,既可以使教师向教学标准看齐,又可以使教学预期目标得到实现,极大地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率。
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要规避的误区
总体而言,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好处,使学生更喜欢、更主动地学习,但也要注意避免一些误区。
一是要明确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而不是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对教学知识总是喜欢使用多媒体来演示,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
二是不能过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出现高中化学课犹如看电影和动画课,教师不与学生进行讨论互动,学生也没有时间思考。
三是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虚拟实验可以替代一些危险的实验,但不应该完全剥夺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否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甚至可能会培养出学生的惰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是要科学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要有思考的空间,而不是单纯让学生利用网络寻找资料。
3 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元化手段,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梓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化学课堂效率[J].考试周刊,2009(16):
171-172.
[2]孙媛媛.信息技术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作业不应该是一种沉重负担,让学生在作业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成长,让作业成为一种学生自觉性的成长需要和人生体验。但是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作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在作业设计的观念上:教师主要关注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倾向于搞题海战术,认为学生题目做得越多,效果就越好。此外,所选题目不能紧扣教学目标与要求,所布置的题目大多不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2.在作业设计的内容上:有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演绎轻归纳、重笔头轻口头的倾向。如有些教师作业的设置仅局限于所学内容,没有延伸和拓展这种作业,缺少创新,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于每天都要批改和检查各种形式的学生作业,但是作业基本上是统一布置,在统一时间内完成上交,因此在作业的针对性方面缺少思考。并且,由于市面上有多如牛毛的教辅材料,教师很容易得到大量资料,为图省事布置作业方便,顺手拈来几本教辅材料,不加分类和鉴别,复印后发给学生,使作业设计缺乏针对性。
3.在作业设计的方式上:作业现状表明,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机械训练仍然占据较大比例,这也是为什么学生作业成为最受人诟病的教学现象,过多的机械性抄写和背诵,甚至伴有一些惩罚性的机械抄写作业,学生不得不应付大量、枯燥的作业练习,导致中学生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抄袭作业,逃避作业甚至抵制作业,过多强调书面作业、习题演练,而实践性与口头表达的作业较少。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布置作业便是让学生抄生字、抄课文,或做题目、做试卷,很少布置朗读、复述、背诵之类的口头作业。
4.在作业设计的要求上:比较强调统一要求,不少还是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要求,缺少选择性、层次性、开放性和与实际的联系性。在英语训练中,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单词和课文段落的量比较大,学生课间几乎都在做这样的作业;单项选择、完形填空、句子填词等这样的作业内容成为练习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听力和阅读训练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应使用一定量的开放性材料,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阅读和听力材料是封闭性答题,最终都回归到教师的标准答案上。这使得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都布置同样的作业并作同样的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做无用功较多。
二、优化英语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作业布置要有目的性和层次性。作业布置要有目的性既要有利于巩固新知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要体现课堂教学应实现的教学目标。这就是说作业要练习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如布置预习作业,应该直接针对即将授课的内容,又如能力培养类作业,就要求要循序渐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学生高一进来,我们就该有一个总体的教学计划及作业布置规划。如阅读训练。高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高二则以训练学生阅读技巧为主,如如何做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语义猜测题等,高三的作业就是让学生接触各种题材、体裁、题型的阅读理解题。作业布置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有针对性地分层次留作业,即作业数量适当,难易适度,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
课程按模块设计,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一学期主要学模块五和模块六。模块五是必修模块,而模块六是属于选修模块,当然教学内容的难度也渐渐加深,因此每个模块的教学时间调整为12周。
二、教学目标
高二年级是高中的重要阶段,又是高中三年的承上启下阶段。因此,让学生在高二年级打好学科基础并有所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下列目标应在本学期内达到: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口头和书面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自学能力。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缩小与上学期期末考试时平均分排在我们前面的几个理科班的差距.
三、教学重点
1、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注意词汇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清语法规则,掌握习惯用语,为综合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坚持听、说、读、写的训练,保证量的积累过程,实现由语言知识到语言应用能力的转化,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和熟练程度。
3、坚持以语篇为中心,重视语言形式和思想的表达。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
1、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利用一些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
距离。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做到分层教学,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2、继续抓好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早读一定要大声朗读,每天都积累一定量的英语词汇,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并及时整理好难错题本。
3、加大阅读量,通过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
4、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英语对话,并实行每天的英语值日报告,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5、完善学生评价制度以及评价方案,自评,他评,师评,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体系同时进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不断地完善自我。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落实在平时的教学点滴中。多观察,多强调,抓住一些典型的自觉主动学习的学生来带动班上其他学生。
7、争取把培优扶中补差工作落实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换句话说,这项工作其实也就是分层教学。这要落实在平时的课堂提问,问题设置,作业的布置,练习的讲解等。
8、合理地利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激励学生奋发进取。
9、继续落实兵教兵互助学习小组活动,实行目标管理以及任务型管理,定期让每个小组制定一定的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改目标;给每个小组定期布置一定的任务,并进行检测。及时表扬先进的学习小组,激励鞭策落后的小组,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10、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单元整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教学的方法、过程、价值观。
11、继续开展英语校本课程,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表达,不断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英语学习的信心。
五、课题研究
高中英语报刊阅读的综合研究
六、论文撰写
培养平行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
计划:通过理论学习,实践研究,跟踪了解等多管齐下,切实高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2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学期开始,我制定以下计划:
一、在处理教材方面,敢于取舍。确定精讲、略讲、和自读单元。在认真备课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合理处理教材,做出取舍使时间的安排和教学进度相符。同时,可以抽出相应时间来处理专项练习,以及进行其它活跃教学气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
二、狠抓书面表达、听力和阅读等项练习。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2班的基础更差,尤其是书面表达、听力和阅读等项。我将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听力专项练习。同时要求同学们多动口。每周抽出一定时间来训练书面表达和阅读,主要是限时训练。另外,以板报形式给同学们出一些进行短文改错练习。
三、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好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观看英文小电影,排演英文小短剧。我们还将进行单词比赛等活动。
四、根据班级情况,合理进行教学里。在一班,适应大纲要求和发展的需要,坚持全英语教学,多进行讨论和对话等形式的练习,培养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对于二班学生,采取英汉结合,以汉语为主的教学方式。同时加强教学管理,作到管教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尤其是二班学生,避免只教学不管理的弊端。
总之,我会不断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使学生在英语方面有一定提高。
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坚持以下面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第一,在切实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结合学生学习成绩的的基础上,适当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第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第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倡导学生体验参与学习,完成设计目标;第五,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提高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学生情况分析
a)本届高一学生在英语基础方面很薄弱。在词汇,语法规则等方面存在很多缺漏。所以,在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上,学生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b)学生在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方面也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主动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也不注意知识的积累和巩固。
c)在课堂上,习惯于以往被动地接受所传授的知识,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学习的主体性不突出。
三、教材与教辅的分析
所以本学期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每一单元除了关注阅读、写作、听力、视听说等语言实践活动,还关注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其中,通过并利用教材培养和坚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以前的必修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本学期的选修教材强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难点在于学生在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上的改变,达到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多文化背景的积累,并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会僧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五、教学措施
a)让学生每天积累几个单词,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b)实行过程性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不同方式的检测,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C)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阅读是学生接受和掌握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务实学生综合表达运用技能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突破单纯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积累,还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尝试运用英语阅读交际化策略,能够将阅读学习和语言表达运用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学习思维策略,满足技能发展需要。
一、精选阅读学习素材,倡导同桌互答
在阅读学习中交际表达,能够帮助学生增强理解感悟,提高语言知识的转化运用能力。由此可见,阅读学习素材的质量则是影响学生阅读教学学习的重要物质因子。根据学生阅读学习认知规则要求,精选阅读学习素材,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够让学生在互相阅读交际过程中丰富语言文化知识。
在精选阅读学习素材时,应该注意“可读性”和“多元化”,即从学生的语言学习生活感知和文化知识运用出发,为学生提供篇幅简短的阅读学习素材。同时,要能够围绕科普知识、情感生活、文化运用等方面来优选内容,以增强认知感受。可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可运用到的学习资源来搜集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或者相似的学习素材,以丰富阅读视野。
在精选阅读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以自主阅读形式来感受语篇的表达主旨大意。鼓励学生依据阅读素材,充分地挖掘自身阅读知识,激活阅读潜能,综合思考和灵活应用。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一Unit 1 School life的
“Reading School life in the UK”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英国中学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的不同阅读素材,并要求学生能够结
合文章阅读学习感悟,深入思考:What’s the main character aboutschool life in the UK?并建议学生能够运用同桌互相交换问答的形式来理解感悟。
二、注重阅读合作探究,鼓励畅所欲言
阅读学习中的质疑需要运用一定的形式来予以解决,而合作探究的运用则是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值得运用的方式。这是因为,合作探究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互相交流学习,提高运用技能。
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则应该按照阅读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来精心设计阅读学习探究任务。首先,要找出学生的阅读学习疑难之处和可探究的地方,让学生能够有一定的学习任务。其次,调动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激情和兴趣,要求学生能够围绕阅读学习
要点来运用同桌或者小组的形式来综合探究。再者,建议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达,以活跃表达交际环境氛围,激发学习潜能。
在学生合作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与学生对话交流,让学生能够有明确的表达方向目标。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 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阅读学习要点,要求学生围绕“Why do the people need the two medicines?”和“How to eat the medicines?”来表达交流。教师可深入学生的互动表达交流过程中,指导学生能够运用文本内容知识进行互相表达,以体现畅所欲言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突出阅读感悟升华,引导互动交流
阅读学习认知感悟随着阅读学习量的不断增长而丰富。关注学生的阅读学习感受,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升华学生的阅读
感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取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互动、交流、学习。这样的表达感悟升华,一方面,能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交际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思维方法,便于激活学生学习潜能;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维和语言感知,更好、更灵活地运用于表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