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2 19:00: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外科护理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护理教学思维导图的使用者将包括图片、图形、词语等在内的信息表征工具加以组合运用,通过呈现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关系,实现概念表征的可视化。在进行外科护理学中水钠代谢失调这一部分的教学时,笔者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背景
大多数学生爱动脑、肯思考,但他们的学习只满足于掌握单个知识点,尚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水钠代谢失衡这一节零散知识点多,不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病因和临床表现。2.能力目标:正确判断水钠失调的类型及程度。3.情感目标:在观察和护理过程中体现出认真、细心的工作作风。4.教学重点及难点: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三、教法和学法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概念。笔者采用XMIND软件绘制思维导图,直观展现学生对水钠代谢失调这部分的已有知识,重在建立一个基于核心词或有序想法的意义图形。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引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开篇点题,指出水(体液)对于人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跟着教师走进水、电解质的世界。2.任务驱动。任务一:学生课前根据教师分发的提纲复习水钠代谢平衡,把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绘制成思维导图并反馈给教师。这是课前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任务二:根据课前学习回答“与水钠代谢相关的两层膜、三个间隙是什么”“高渗、低渗、等渗指的是什么间隙的渗透压变化”等问题。任务三:观看红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在细胞内外的动态变化。通过任务二和三,学生在心中对其将要探究的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这相当于一个知识的承载点,以后所学知识都能在这个载体上找到落脚点。任务四:明确各种类型脱水失水和失钠的比例关系,让学生自主思考“失水和失钠的关系应怎样才能使细胞外液呈高渗、低渗、等渗的状态”。任务五:首先,教师出示高渗性脱水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融汇了高渗性脱水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并显示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的内在原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照流程图,理解内化知识点。其次,学生自学等渗性脱水的相关内容,教师出示部分思维导图,由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完成表格。再次,学生学习低渗性脱水的相关内容,参照之前的思维导图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任务六:分析病例,判断失水类型,在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
五、教学评价
利用学生自测和教师评价两种方式,让学生和教师明确是否还有未掌握的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
优点:化文字为图形,增加直观感受;利用XMIND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做到知识可视化。不足:分组没有考虑到小组平均水平的差异;学生初学外科护理,对涉及的专科疾病认识不够,较多的时间花费在解释这些疾病上。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有助于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以可视化的方式探索、修正和总结某一学习问题的想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记笔记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作者:张筱晗 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20-124.
[2]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6):59-61.
2.方法。
(1)教学方法。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教师示教+护生分组练习+教师总结”。实验组采用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即“一个教学框架+一个实验步骤”。根据护生已学过的、技术操作所涉及解剖学知识的多少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框架,“已学过的基础解剖学知识,即要点(护生复习)+将局部解剖特点与技术操作要点进行整合,即重点(护生预习)+解剖学知识在技术操作中的应用,即难点(教师指导)”;一个教学步骤,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2)评价方法。①问卷调查:由笔者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为10个项目,回答方式为肯定或否定,在实验教学结束时发放,当天收回。发出问卷215份,收回问卷215份,有效问卷为100%。②技术操作考试:两种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护生考核方式、考核项目相同,均聘请院外护理专家进行考评,教考分离,对操作考试成绩进行对照分析。③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两组护生学习主动性的比较。对照组护生课堂气氛相对沉闷,与教师互动偏少,大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提出专业探索性问题较少;实验组护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与教师互动积极,并按照整合式教学模式主动地串接起与相关学科的知识链,经常提出有一定深度的专业探索性问题。
2.两组护生对实验教学效果评价的比较。对照组护生的正面评价仅有2项超过70%,即“有利于引导理论联系实践、拓宽知识面”;实验组护生对10个项目的评价均超过70%。
3.两组护生技术操作考试成绩的比较。对照组平均成绩(79.51±8.82)分,实验组(85.36±7.38)分,两组比较,t=3.46,P<0.01,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
三、讨论
1.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外科护理学是我院的精品课程之一,笔者为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在近六年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不断尝试“知识模块”教学法,获得满意教学效果的同时深受启发,故构建整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中。该模式以提高知识的转化率(即知识+能力)为前提,以简化难点、突出重点、强化要点为原则,通过巧妙地教学设计,清晰地显示了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地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循证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优化了教学效果,创新了教学模式。
2.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效果。实验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而是建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笔者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授课中简化了“难点”、突出了“重点”、强化了“要点”。所谓“难点”就是要解决护生盲目操作的步骤,提高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所谓“重点”就是要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为临床护理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所谓“要点”就是要明确技术操作的步骤与注意事项,避免临床工作中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笔者根据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转化点的多少,精心设计教学框架,尽可能地使技术操作、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使单纯的技术操作转化为内在的能力,极大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由问卷调查结果可见,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得到了实验组护生多方面的肯定,其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护生(P<0.01),获得了满意的实验教学效果。
(2)提升了护生的整体素质。整合式教学模式在讲授技术操作的同时还注重培养护生的思维方式及综合能力。例如:讲授三腔两囊管的插管法时,将技术操作的要点与食管的解剖学特征进行整合,运用解剖学知识来讲解“在插管过程中如何避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诱发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技术操作步骤变得生动有趣,唤起了护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思变、探研能力的培养,启迪了护理科研的意识,同时还巩固和加深了食管的解剖学特征,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护生循证思维、临床思维的方式。
(3)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培养。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及教学设计等诸多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精通外科护理学的知识点,又要结合相关的解剖学知识进行整合,准确地剖析出二者之间的知识链接点、知识转化率,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付出更多地努力,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紧跟当今世界护理教育发展的步伐。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病人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PBL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学习外科护理临床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PBL教学能够实现将问题提升为一个新的学习议题的目的,以使学生获得参与议题自主讨论的机会,并能依据同学及老师的协助,获取更好的学习成果及更佳的回馈效果。
(二)PBL的特点
PBL教学模式是要求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的,同时学习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在进行生物医学训练的同时,学生还必须要熟练掌握技能,并鼓励自己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进而再树立自己终身学习的理念。PBL教学在传授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并不是依据综合信息的提供,而是依据一个更自由、更真实的空间提供出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
在对PBL的众多解释中,梁继权认为PBL是一种反推式学习法(backward learning),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先获得一个真实(或模拟真实)的临床问题,接着必须要对问题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并确认出问题,然后针对所确认的问题提出假设、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找寻及整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解答问题、评估结果等步骤[2]。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及时转用在对临床问题的解决上,还能够训练学生批判的思考能力,是与临床问题的处理最为接近的。在外科护理学中,PBL能够满足护士终生学习的需要,能够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弥补传统学习法中存在的不足。
(三)PBL的应用现状
目前,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的主要形式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5步教育。这种形式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本科、大专以及中专的外科护理课程教学活动中。另外,根据对相应的文献的分析、报道,还能发现PBL教学模式在个案护理、护理查房、临床护理教学、在职护士培训以及护理程序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二、PBL应用于外科护理教学的劣势
(一)耗时较多,只适合部分学生
PBL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但并不适合所有的外科护理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较差、理解能力不高、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再应用PBL的效果就欠佳。PBL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师生互动,整个教学过程耗时较多,师生需要充分的教学时间去实现。然而,由于外科护理的临床护理人力紧缺,护理的工作量很大,怎样落实PBL教学模式有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二)教学资源要求丰富
参考书籍相对较少、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校园网不够健全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PBL教学模式的广泛开展。
(三)护理师资要求水平高
PBL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教学水平以及渊博的综合知识。然而,目前很多的外科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学历也不高,多是中专、大专,虽然他们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但是缺乏良好的知识系统,在对知识及教学水平的更新上还没有与目前的专、本科教育的要求接轨,因此,目前的外科临床护理师资也制约着PBL教学模式的发展。
三、PBL应用于外科护理教学的优势、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双向交流
PBL是属于一种学生作为主体,将问题作为基础,并且在教师的全称指导、把握之下,通过现代如教材、图书馆、多媒体、电脑技术等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形成的护生自学的模式;在教学的课堂之上,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长期学习记忆的形成。而从教学的方面入手,教师与护生的有效解除,充分的了解护生之所想、护生之所趣,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能够做到在教学当中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并且逐渐促成教师与护生的双向交流。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模式能够让护生再一个现实的场景当中,面对实际的临床问题。而PBL教学模式的使用,也能将护理各个学科以及临床知识联系到实际例子当中,教学知识、实际知识的相互渗透,从而有利于以护生以及对病人的护理整体作为中心,培养出学生发散性、聚敛性的思维模式的形成,从而大大提高护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重视传授学生实用性强的知识
PBL模式的目的很明显,以优秀护生的培养为目标,教导护生在面对不同的病患的时候,能够根据病患各种各样的需求给予病患最优质、最恰当的专业护理;面对危重症患者,要能及时的发现其病情的变化,能够配合医生进行及时的、快速的抢救。所以PBL模式是从实用性知识的传授出发,让学生掌握面对各种病患必要的护理知识、相关医学知识以及沟通、医护协作等等人文知识。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PBL小组教学模式主要教学中最主要的成分,让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当老师讲授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技能之后,通过护生之间的不断讨论与探索,之后再选出一位护生来逐个发言并演练出小组探讨的成果,然后再由其他的护生以及老师来分析讲解过程。
通过教学师生、护生之间的互动,能够逐渐形成护生的团队学习的精神、有效的培养出协作能力,这对于一个合格的护生是尤为重要的。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之间的相互协作,才能够给予患者最优质护理。
(五)能够促进教学绩效的准确评估
研究对象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护理3班和4班护生100名,均为女性,年龄18岁~21岁,平均年龄19.3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护生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两组护生均于入校后第3学期学习《外科护理学》,采用由熊云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了排除其他可变因素的干扰,两个组的课时数和授课教师相同。观察组护生采用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理论知识讲授和课后复习等相应的教学环节。
1.2.2具体教学实施
1.2.2.1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观察组护生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室上课。多媒体教室提供外科护理课程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及自主学习网站,包括课程简介、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实验报告及考核范围等。此外,学院图书信息中心提供护生国内外检索网站,如万方中华医学会杂志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资讯和EBSCOhost等。
1.2.2.2教学步骤
观察组护生随机分配任务小组,每组4名~6名护生。课前专业课教师与临床兼职教师集体备课设计教学方案。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如E-mail、飞信、微信等布置讨论任务,提供护生检索文献的方法及循证护理证据的等级分级。课上教师合理运用任务引领、案例导入及小组讨论等激发式教学方法,并辅以教学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中重难点的讲解。课后任务,安排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论文,并要求护生在论文中标注论点资料获得的来源和循证护理证据的等级。
1.2.2.3评价方法
教学结束后,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观察组护生对基于循证护理的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对两组护生进行教学多阶段性、全方位的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内容包含主观题和客观题。统一进行考核,教研室教师按照评分标准统一阅卷。
1.2.2.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1。
2讨论
2.1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可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材是护生知识学习的主要来源,而教材往往落后于临床。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和临床的知识冲突会使护生困惑,而又无法寻找正确的解决途径,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很好地弥补了教学和临床的脱节。护生通过该教学模式掌握了解决临床问题的一条可靠的网络途径,而不仅仅依靠教师和临床带教护士来寻求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了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护生通过资料检索、采集和分类等,提高了文献检索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护生在学习中不再单纯地接受,而是学会了思考和判断,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客观化理论考核成绩的支持,观察组护生主观题考核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护生很好地将此种教学法所获得的综合能力运用到理论考核中,极大地提高了解题能力。
2.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展望
问卷调查显示,部分护生保持中立观点,还有极少一部分护生不赞同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他们认为传统教学法获得知识的途径更便捷,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教学改革。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他们不愿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他们的学习中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实施。此外,研究发现两组护生理论考核中客观题部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新型教学模式不吻合有关,护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没足够的能力将自己所获取的资源进行分层构建,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导致在做客观题时,干扰选项的出现使护生产生迷茫、困惑等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应该针对性地加强护生的学习能力,适时指导护生进行知识的再构建,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添加趣味性学习环节,激发护生的学习欲望,帮助护生渡过新旧交替的教学磨合期。
2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我们经常说讲课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那么一个章节的重点是什么?讲课如何围绕重点展开?这就值得我们下大功夫研究。如低钾血症的病因就要围绕“摄入不足、排出过多、体内转移”12个字来讲,临床表现要抓住肌无力,治疗要抓住静脉补钾的4个原则。如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要抓住转移性右下腹痛和右下腹固定性压痛这两个特点,再如泌尿系结核要抓住病在肾、表现在膀胱的关键点。
3模拟表演,加深印象
在教学中活跃的气氛可使学生脑筋转得更快。有些模拟表演学生可能记一辈子。有一次讲上肢骨折时,上课前笔者用夹板固定上臂,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悬吊手臂于胸前来到教室,这种模拟表演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了关于上肢骨折的知识,且印象深刻。但要注意,表演的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记得更加牢固。
4举例子、打比方,把难以理解的理论转化为简单的常识
举例子、打比方其实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裂缝骨折时,以瓷杯受外力撞击裂开缝隙为例,同时展示裂缝骨折X线片;再如讲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腋路法,课本对病人的描述较多,学生往往记不住,笔者的描述用了8个字“头偏对侧,行军礼状”,并辅以动作演示,学生一清二楚。
5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外科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地方很多,如器械的辨识练习、心肺复苏术的练习、综合手术技能的练习等,都是学生必须动手操作的。但对于有些内容,大多数教师只讲不做,学生理解不深。其实动手操作掌握得更为扎实,如急性阑尾炎的协助诊断体征、脱位的复位方法等,教师在学生的配合下做一遍,然后要求学生练习,学生在做过之后发出“原来如此”、“这么简单”的感慨,这与花费很大力气在讲台上演示半天相比省时省力。
6设置情景案例,将理论知识具体化、故事化
以笔者的外科休克多媒体课件为例,片头首先出现的是120急救电话和疾驶而过的救护车,接着出现的是紧张的手术画面。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营造氛围,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至于案例教学的使用则更为广泛,几乎每个疾病都编有与临床贴近的病例。事实证明,在学生拥有一定基础后,案例教学必不可少、不可替代。
选择我校2012级高护1班学生60名,设为观察组,选取同级高护2班60名学生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在入学时即随机分班,在年龄结构、基础学历、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教育方法
两组均使用相同教材,同一教师,相同教学时数,相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进度。
1.2.1观察组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1)课前病例导入,针对本节课要讲授的疾病,选择一个典型病例,围绕病例设计问题,吸引学生兴趣,导入病例后系统介绍疾病病因、临床表现、检查及护理,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启发思考,深化理解;(2)课中病例插入,在讲完疾病表现和治疗方法后再插入病例,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并在病例讲解的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记忆,增强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后病例分析练习,讲解完疾病内容后,教师精选病例,巧妙设疑,要求学生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并交由教师批改。
1.2.2对照组
采取常规教学模式。
1.3教学效果评价
向两组考生发放相同的测试考卷和调查问卷,由同一教师阅卷。测试考卷为百分制,类型有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病例分析题。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以χ2分析,组间差异以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测试成绩
观察组的平均成绩为87±7.4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74±13.2分,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问卷调查
观察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综合能力,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护理教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医学科目,知识面较为广泛,知识量大,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较高难度。在讲解疾病时,教师常需介绍许多内科知识、生理学知识,使得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同时,理论知识的讲解较为枯燥,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常常出现老师讲得很多,但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知识点却是少之又少的现象。案例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以现实案例形式讲述教学知识点的现代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创新和补充。老师需要带领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分析案例中有关于外科护理的知识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规避传统的传输式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有点。
3.1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医院在不断加强医疗设施引入和建设的同时,对于高素质医疗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面临这样的形势,高校必须要加强优秀知识人才的培养,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专业性的技术人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模式的滞后,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学生难以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掌握和巩固,并且成为普遍现象。案例教学是对原有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实典型案例的引入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基础教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整体提升,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满足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需求。
3.2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区别,案例教学模式重视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换,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的主角。在课堂之上,老师针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案例背景的讲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老师负责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开展相关的讨论工作,学生自主进行分析案例中相关疾病所涉及到的外科护理学知识。针对困难度较大的问题,老师负责对其讲解。在案例教学模式下,学生负责对案例开展分析和研究,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所掌握的知识开展自主学习,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3有利于提升现实问题的处理能力
对于外科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相关教学知识,目前在于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够针对医疗疾病进行解决,而不是局限于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研究。因此,对于现代医疗教学工作来说,临床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当前教学现状来说,虽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去了解疾病,并寻求解决的方法,但是仍旧无法很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案例教学模式和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模式并不只是单纯的活跃课堂,更多的是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同样能够结合到实际医学活动当中,转变原有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临床现实问题的处理能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做好案例的策划工作,寻找具有较高代表性的案例。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学生主动地开展讨论和研究工作,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临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我们重点选择了红河卫生职业学院2012级在我院泌尿外科轮转实习的学生20人作为研究对象。每批次轮科实习生3至5人,共4批。其中女生17人,男生3人,年龄20至24岁,随机抽签,分试验组10人和对照组10人。实习生到医院首先接受在岗前培训,下科前考核成绩、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试验组采用改良PBL教学法查房,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法查房,每组学生在泌尿外科实习4周,每轮教学查房有3至5人学生,两组教学查房都选择相似病例,固定1至2名带教老师。(1)改良PBL教学法查房实习生在泌尿外科实习到第二周时,带教老师告知实习生改良PBL教学法查房的目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实习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到病房选择典型病例,分别按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评估、查体,并根据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恢复情况提出不同的护理问题,对这些问题学生再通过分工查找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共同研究得出最佳答案,最后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措施。然后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讨论,必须人人发言,每个实习生都要对问题进行阐述,带教老师随时提问。最后再由带教老师对每个实习生的结论进行评价、总结,指出查房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实习生回顾查房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指导。(2)传统教学查房方法传统教学查房方法主要是以带教老师为主体,带教老师直接把实习生带到患者身旁,介绍患者入院情况、住院评估、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存在的护理问题和实施的护理措施及得到的治疗、护理效果等。
3.评价形式
分两部分:一是实习生查房后相继进行理论知识测试,二是对实习生进行自测调查问卷。理论知识测试:总分为100分,病例分析题50分,简述题20分,填空题20分,概念题10分。实习生自测问卷:查房结束后,对实习生进行自测问卷自评,自评问卷分5个项目。
三、结果
1.理论知识测试成绩分析
试验组实习生的相关理论知识测试在病例分析题和简述题及总成绩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
2.实习生自评结果
试验组各项目的自评结果都好于对照组(P<0.01)。
四、效果
1.改良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综合能力
对实验组进行民意调查,85%以上的大专生反映改良PBL教学模式新颖,对所学问题印象深刻,喜欢改良PBL教学法。实验组55%的实习生出科理论成绩优于对照组的实习生。改良PBL教学法目的就是要让实习生在实习中能够围绕问题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研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整个学习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实习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成就感。本研究评价结果均显示改良PBL教学法的实验组学生在自学能力、检索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泌尿外科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协作能力、与患者及老师间的沟通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改良PBL教学法是可行的。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福建某医学高等院校护理学专业正在进行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学习的287名四年制本科3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4名,女生243名;年龄21~22岁。
1.2情境模拟教学
1.2.1设计理念与思路
针对本科生动手兴趣浓厚、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采用多功能示教室(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模拟病房等同步教学,利用预先设置的临床案例及场景,实现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培养学生病情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临床实践等综合能力。
1.2.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采取单项练习、自制器具-情境模拟、学生讨论-情境模拟和综合模拟人SimMan高端模拟系统—综合情境模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制订情境教学病例,每个病例均包括课程中涉及的重点知识(包括普外科术前、术后常见的护理原则)和普外科常见技能,并将模拟病例设定在模拟系统上。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8~9名,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情境病例的模拟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各组学生对模拟情境所展现的疾病进行护理操作,并于操作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技术操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医护配合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其中,引流管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内容,根据普外科的常见手术部位在模拟人相应部位应用硅胶引流管及拉链模拟术后引流管及切口,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临床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1.2.3教学设备
综合情境模拟主要设备为SimMan高端模拟系统,并配置相应的实训室及辅助设备。实训室由模拟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监控系统组成。利用透视玻璃隔开监控区和操作区,配备等离子液晶显示器,并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连接。能模拟创伤、休克、心律失常等复杂的临床状况,配合声音和画面的刺激,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3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对该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评价。基于沈江华等编制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从中选出实验课教学评价部分,共16个条目,包括教师教学方法(6条)、课程设置(5条)、教学效果(3条)、综合评价(2条)4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不满意=1,基本不满意=2,基本满意=3,满意=4,总分64分,分数越高,表示对该教学方法评价越高。以总分的80%和60%为界划分为3个水平,≥51分为高,≥38分且<51分为中等,<38分为低。请5名护理教育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评价,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4;选择6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测得Cron-bach'sα系数为0.87;抽取30名学生在1周后进行重测,重测信度为0.93。同时,设定2个半开放式问题,分别是“你认为目前实验课授课过程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教师应怎样改进教学”。由研究者本人采用统一指导语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填写完后当场回收并检查有无遗漏。共发放问卷287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
学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评价总分为(57.94±0.29)分,评价水平为高者250名(87.1%),中等37名(12.9%)。各维度得分如下:教学方法(3.70±0.33)分,课程设置(3.57±0.45)分,教学效果(3.66±0.46)分,综合测评(3.58±0.66)分。其中,得分最高的前3个条目是对本实验目前教学形式的评价、培养学生临床实践应用能力、启发思维和锻炼能力,分别为(3.85±0.38)分、(3.73±0.48)分和(3.70±0.50)分。对于“你认为目前实验课授课过程存在哪些问题”,180名(62.7%)学生选择“学生动手参与机会过少”;对于“你认为教师应怎样改进教学”,237名(82.6%)学生选择“应进一步联系临床实际”。
3讨论
3.1学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基本认可
本研究显示,护理本科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的总体评价及各维度评价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教学方法维度的评价得分最高,显示学生对情境模拟教学满意度较高,教学效果良好。情境模拟教学在传授护理技能的同时,更加突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教学,重视对学生职业情感、临床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加之综合实验教学内容能够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弥补了技能型实验过分强调单一技能操作,而忽略患者其他问题及学生学习需求的缺陷,有效缩小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差距,并在实践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减少了对临床工作的陌生感,初步了解护理工作流程,因此得到学生较高评价,为将该教学方法在高校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各条目来看,学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形式较为满意,认为该教学形式有助于锻炼及培养临床实践应用能力,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启发思维。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特点是创造逼真的模拟情境,且在综合实验中学生必须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模拟情境中,同时锻炼各种技能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并强调团队协作,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护士的角色、作用、处境、工作要领,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预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开放式问题了解到,学生认为动手参与机会过少,希望教学过程中能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该结果一方面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参与愿望,并希望教学内容能进一步与临床实际贴近;同时,反映了情境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模拟环境中的情况与实际情况仍存在一定差距,而学生认为动手参与机会过少的原因在于在本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每组学生有8~9名,人数偏多,造成个别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实际操作。
3.2建议
3.2.1推广教学方法
目前,情境模拟教学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护理高校所采纳,并应用到护理综合实践中,受到学生及教师的广泛好评,成为未来护理实践教学发展的方向。综合实验情境模拟训练不是呆板的单一技能的护理操作练习,而是在训练中设计了复杂的病情变化,使学生经历了全面的病情观察,并可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见识工作中的各种意外,掌握处理问题的不同方法,也锻炼了心理素质,克服了单纯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刻板和与实际脱离的缺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应用能力。此外,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允许犯错,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并可在教师指导和重复实践中使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得以不断提高。因此,该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普外科护理实践学习中,还可推广到外科护理学其他领域,以及妇产科护理、急救护理、健康评估等对操作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中。
3.2.2改进教学设备
尽管情境模拟使学生在所设置的具体生动的模拟情境中学习,但仍然与实际临床场景有一定距离。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各护理高校应进一步建设情境模拟实训室,并引进高仿真模拟训练设备,如智能化无线综合模拟人,使模拟人及模拟实验室环境与临床实际高度接近,创造更加逼真的临床场景,使高校护理教学能进一步顺应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能迅速适应临床实际工作场景,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弥补临床实习和见习中的不足。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福建某医学高等院校护理学专业正在进行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学习的287名四年制本科3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4名,女生243名;年龄21~22岁。
1.2情境模拟教学
1.2.1设计理念与思路
针对本科生动手兴趣浓厚、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采用多功能示教室(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模拟病房等同步教学,利用预先设置的临床案例及场景,实现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培养学生病情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临床实践等综合能力。
1.2.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采取单项练习、自制器具-情境模拟、学生讨论-情境模拟和综合模拟人SimMan高端模拟系统—综合情境模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制订情境教学病例,每个病例均包括课程中涉及的重点知识(包括普外科术前、术后常见的护理原则)和普外科常见技能,并将模拟病例设定在模拟系统上。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8~9名,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情境病例的模拟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各组学生对模拟情境所展现的疾病进行护理操作,并于操作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技术操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医护配合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其中,引流管护理是术后护理的重点内容,根据普外科的常见手术部位在模拟人相应部位应用硅胶引流管及拉链模拟术后引流管及切口,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临床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记忆。
1.2.3教学设备
综合情境模拟主要设备为SimMan高端模拟系统,并配置相应的实训室及辅助设备。实训室由模拟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监控系统组成。利用透视玻璃隔开监控区和操作区,配备等离子液晶显示器,并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连接。能模拟创伤、休克、心律失常等复杂的临床状况,配合声音和画面的刺激,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3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对该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评价。基于沈江华等编制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从中选出实验课教学评价部分,共16个条目,包括教师教学方法(6条)、课程设置(5条)、教学效果(3条)、综合评价(2条)4个维度。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不满意=1,基本不满意=2,基本满意=3,满意=4,总分64分,分数越高,表示对该教学方法评价越高。以总分的80%和60%为界划分为3个水平,≥51分为高,≥38分且<51分为中等,<38分为低。请5名护理教育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评价,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4;选择6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测得Cron-bach'sα系数为0.87;抽取30名学生在1周后进行重测,重测信度为0.93。同时,设定2个半开放式问题,分别是“你认为目前实验课授课过程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教师应怎样改进教学”。由研究者本人采用统一指导语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填写完后当场回收并检查有无遗漏。共发放问卷287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
学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评价总分为(57.94±0.29)分,评价水平为高者250名(87.1%),中等37名(12.9%)。各维度得分如下:教学方法(3.70±0.33)分,课程设置(3.57±0.45)分,教学效果(3.66±0.46)分,综合测评(3.58±0.66)分。其中,得分最高的前3个条目是对本实验目前教学形式的评价、培养学生临床实践应用能力、启发思维和锻炼能力,分别为(3.85±0.38)分、(3.73±0.48)分和(3.70±0.50)分。对于“你认为目前实验课授课过程存在哪些问题”,180名(62.7%)学生选择“学生动手参与机会过少”;对于“你认为教师应怎样改进教学”,237名(82.6%)学生选择“应进一步联系临床实际”。
3讨论
3.1学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基本认可
本研究显示,护理本科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的总体评价及各维度评价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教学方法维度的评价得分最高,显示学生对情境模拟教学满意度较高,教学效果良好。情境模拟教学在传授护理技能的同时,更加突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教学,重视对学生职业情感、临床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加之综合实验教学内容能够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弥补了技能型实验过分强调单一技能操作,而忽略患者其他问题及学生学习需求的缺陷,有效缩小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差距,并在实践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减少了对临床工作的陌生感,初步了解护理工作流程,因此得到学生较高评价,为将该教学方法在高校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各条目来看,学生对普外科护理综合实验情境模拟教学形式较为满意,认为该教学形式有助于锻炼及培养临床实践应用能力,并能在学习过程中启发思维。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特点是创造逼真的模拟情境,且在综合实验中学生必须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模拟情境中,同时锻炼各种技能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并强调团队协作,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护士的角色、作用、处境、工作要领,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预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开放式问题了解到,学生认为动手参与机会过少,希望教学过程中能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该结果一方面显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参与愿望,并希望教学内容能进一步与临床实际贴近;同时,反映了情境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模拟环境中的情况与实际情况仍存在一定差距,而学生认为动手参与机会过少的原因在于在本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每组学生有8~9名,人数偏多,造成个别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实际操作。
3.2建议
3.2.1推广教学方法
目前,情境模拟教学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护理高校所采纳,并应用到护理综合实践中,受到学生及教师的广泛好评,成为未来护理实践教学发展的方向。综合实验情境模拟训练不是呆板的单一技能的护理操作练习,而是在训练中设计了复杂的病情变化,使学生经历了全面的病情观察,并可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见识工作中的各种意外,掌握处理问题的不同方法,也锻炼了心理素质,克服了单纯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刻板和与实际脱离的缺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应用能力。此外,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允许犯错,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并可在教师指导和重复实践中使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得以不断提高。因此,该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普外科护理实践学习中,还可推广到外科护理学其他领域,以及妇产科护理、急救护理、健康评估等对操作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中。
3.2.2改进教学设备
尽管情境模拟使学生在所设置的具体生动的模拟情境中学习,但仍然与实际临床场景有一定距离。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各护理高校应进一步建设情境模拟实训室,并引进高仿真模拟训练设备,如智能化无线综合模拟人,使模拟人及模拟实验室环境与临床实际高度接近,创造更加逼真的临床场景,使高校护理教学能进一步顺应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能迅速适应临床实际工作场景,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弥补临床实习和见习中的不足。
切口以胸部正中、胸部后外侧或腹部联合切口是常规标准切口。优点:视野宽广,操作方便,可以处理任何复杂心血管病手术(包括术中发现的意外畸形的处理)、手术安全系数高。缺点:切口大,创伤大,渗血多。(1)小儿胸部正中切口破坏了胸廓的稳固性,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胸廓变形(医源性鸡胸、漏斗胸),部分病人胸骨切面的骨蜡不断向外排出,致皮肤切口经久不愈,愈合的皮肤高高隆起并且痛痒,患者为了掩饰胸部正中切口瘢痕,在炎热的夏季穿高领衣服,苦不堪言。(2)胸部后外侧切口长,对病人的创伤也大,肋间神经被切断,神经支配区麻木,刺痛在所难免,尽管矫正了心血管病,同时又给病人造成了新的痛苦-由此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创小切口。
2微创胸部小切口
心血管手术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心血管外科领域有人在临床上探索性地设计并率先在临床上用微创胸部小切口完成心内直视手术以来,在我国各医院如雨后春笋纷纷采用了各种小切口入径。但是,微创的标准至今未有明确的界定。近几年来,采用这种切口也遇到了麻烦,有沉痛的教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是目前胸部常采用的小切口。(1)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手术。(2)胸骨下部小切口-可完成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胸骨角以下切口或在此平面)斜向右侧横段部分胸骨。(3)右胸前外侧小切口-经右心可直视的心内手术。(4)右胸骨旁小切口-经右心可直视的心内手术。(5)左胸第二肋间小切口-PDA结扎术。(6)右腋下横/纵小切口-可完成右心直视手术。
3微创胸部小切口要求
3.1胸骨上段小切口仅适用小儿主动脉瓣、肺动脉瓣手术,保持了胸廓的部分稳定性,在显露心脏时、悬吊心包很关键。虽然此种切口较小,但不隐蔽。
3.2胸骨下部小切口(1)切口小,长度仅为常规切口的1/2~2/3,美观;(2)仅劈开胸骨体,创面小,渗血少,避免了胸骨上窝出血、止血困难和术后感染。(3)可以较好地显露升主动脉、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房。(4)遇到意外情况随时可扩大切口。(5)胸廓的稳固性未被完全破坏,减少了术后胸廓变形的可能,亦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操作要点:切口上端在胸骨角之下,插主动脉管时稍显不便利,所以,心包要向下牵拉悬吊,结扎心耳牵向下方,钳夹主动脉外膜下拉,可以较好地显露升主动脉,为了心内直视手术便利,上下腔静脉以直角插管为宜。
3.3右胸前外侧弧形切口(1)不切断肋骨和胸骨,保持了完整的胸廓。(2)出血少,不输异体血,恢复快。(3)切口在女性比较隐蔽,皮切口略显长。(4)适当悬吊心包,可以比较好地显露右心。(5)适用于ASD、VSD、MVR、AVSD等。(6)以下情况慎用此切口:合并PDA或其他畸形,心脏畸形诊断未完全明确;心胸比值>0.6;年龄>40岁,胸膜粘连重的,右前胸壁有病变者。技术要点:通过X线胸片定切口及进胸肋间(3~4肋间),心包悬吊和助手配合是关键。
3.4右胸骨旁小切口显露情况与右胸前外侧弧形切口相同,但是需切断1~2根肋骨,术后呼吸时伤口较痛,影响呼吸,所以现采用此切口比较少。
3.5左胸第二肋间小切口与左腋下小切口胸膜外结扎PDA,对术者的技术要求高。
(2)外科学分论中与中医学有关的内容包括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口服逍遥散和小金丹等中药治疗;肠梗阻病人可以使用大、小承气汤,针刺双侧足三里等方法通便;痔疮治疗使用马应龙痔疮膏,苦参汤坐浴;胆石症治疗使用消炎利胆片、消石片、消石散等药物;胆道蛔虫病使用乌梅汤驱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使用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尿石症使用金钱草颗粒利尿驱石;骨科病人护理涉及中医骨伤学知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采用中医推拿、按摩、理疗等方法。
(3)皮肤病和性病病人护理也涉及许多中医学知识: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就提出治疗湿疹采用“浸疮,黄连粉主之”的治疗之法;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雷公藤;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用雷公藤、青高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治疗,还可口服火把花根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使用中药丹桃冲剂配合黄芪口服液治疗;银屑病可以使用一些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的止痒方剂(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治疗。
2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的优势
2.1培养护生人文素养
中医作为国粹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一脉相承。中医的诸多理念就是从我国古代哲学中衍生而来的,譬如阴阳五行理论、相生相克学说、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等。故《素问》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也。”指出学习中医者须通晓天文、地理和医道等。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进而温习中医历史,讲叙如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中医名家的故事,无疑对提高护生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弥补医学院校人文气息薄弱的缺陷。
2.2促进护生身心健康,为护生人生导航
我校护生绝大多数是女生,在教学中讲授一些中医学知识,可以教会护生预防和治疗感冒、腹痛、痛经等常见病,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抵抗力。在讲授西医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古代中医名家的经历和治病救人的事迹,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3培养护生严谨的医学态度,树立整体护理理念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这与现代外科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在外科护理学课堂上讲授古代中医名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培养护生认真的医学态度具有积极作用。现代护理注重整体护理,以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恢复健康为目标,为病人提供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的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优质护理。中西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符合整体护理要求,对于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历来讲究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也符合整体护理观念。
3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中医学知识的渗透方法
3.1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的一系列活动。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外科护理学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让其从中医角度阐述外科疾病治疗方法,而外科护理学教师也提出建议,希望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注入外科疾病中医治疗方法的讲解。这样的备课别出心裁,使教师受益匪浅。
3.2鼓励学生参加继续教育学院的中医职业技能培训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开展了诸如中医按摩、中医针灸和中医推拿等项目的职业培训,并且可以授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和级别认定证书。应动员和支持护生参加这些培训,使护生医学技能多样化,成为拥有一本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多本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才,而这些技能也可以在外科护理中得到应用,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等。
3.3改革外科护理学教材,适当增加中医治疗和护理内容
目前,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外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2版),该教材实用性强,内容翔实,但缺点是对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方法介绍较少。可在“骨科病人的护理”章节适当增加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让护生了解中医治疗骨伤的方法;对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方法只用一句话带过,没有详细讲解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和药物,护生普遍希望能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因此,可在适当的时候编写校本教材,增加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内容,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型护理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