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投资部门考核方案

投资部门考核方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14 14:41: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投资部门考核方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投资部门考核方案

篇1

(一)考核对象

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

(二)考核标准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10%,得考核基本分60分。超1个百分点加2分;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2分。加分和扣分均以基本分为限。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以市统计局统计数据为准。

二、供地率考核

(一)考核对象

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

(二)考核标准

建设项目供地率达到80%,得基本分15分。每超1个百分点加1分;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1分。加分和扣分均以基本分为限。

供地率=当年批准供地面积/上年度已按批次批准农专用、征收的建设用地总面积*100%。

投资项目获得《建设项目用地批准书》视作供地。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供地率情况由市国土局负责统计。

三、开工率考核

(一)考核对象

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

(二)考核标准

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开工率达到80%,得基本分15分。每超1个百分点加1分;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1分。加分和扣分均以基本分为限。

开工率=已开工项目数/已供地项目数*100%。

项目开工即为项目主体桩基工程或基础工程开始施工。开工项目由市统计局负责统计,供地项目由市国土局负责统计。

四、竣工投产率考核

(一)考核对象

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

(二)考核标准

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率达到90%,得基本分10分。每超1个百分点加1分;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1分。加分和扣分均以基本分为限。

竣工投产率=已竣工投产项目数/计划竣工投产项目数*100%。

项目按批准规模建成并运行视作项目竣工投产。已竣工投产项目由市统计局负责统计,计划竣工投产项目由项目审批部门负责统计。

五、服务满意率考核

(一)考核对象

市发展改革、经贸、财政、外经贸、国土、环保、建设、规划、建管、工商、统计、电力、交通、水利、文物等有关部门。

(二)考核内容

政府部门在建设项目前期审批和实施过程中,在实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提供政策咨询和协调服务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情况。

(三)考核标准

建设单位满意率达到90%,得基本分100分。每升1个百分点加5分;每降1个百分点扣5分。加分和扣分均无上下限。

六、考核办法

(一)上报项目情况。各县(市、区)项目由县(市、区)发改局在11月10日前将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基础设施项目(含社会事业、商贸业)、工业项目和房地产项目情况表负责汇总上报综合协调办公室,*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负责汇总区内规模以上项目情况表上报综合协调办公室。

(二)核定考核项目。由基础设施项目专业服务组、工业项目专业服务组、房地产项目专业服务组对上报项目情况进行复核,在11月15日前确定考核项目和基数,并告知各单位。

(三)根据考核范围和项目进展情况,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要对照考核要求在*年1月25日前完成考核自评,并将自评情况上报综合协调办公室。综合协调办公室和各专业组对供地项目、开工项目、投产项目进行抽查复核。

(四)按照确定的考核项目,对政府有关部门的服务情况以问卷形式进行全面测评,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评议意见。市级有关部门由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考评。

县(市、区)有关部门由县(市、区)政府负责考评,考核办法自行制定。

(五)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综合考评情况复核和汇总,评定考核分值,明年2月初报请市政府审核后公布考核结果。

篇2

1.明确项目投资管理机构的职能和管理范围。把握战略方向,调整产业布局,突出主业竞争力培养,增加经济增加值。做好发展框架设计,包括提倡和控制的原则。集团公司还要对项目投资进行考核。

2.做好项目投资的前期工作,要数据翔实,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考虑全面。要在全局发展框架内确定具体战略投资重点及项目,合理分配资源。

强化项目投资管理分阶段进行

1.深化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管理工作,做好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非常重要,认识和把握企业投资项目的战略性投资价值比技术性评价所得到的效益指标更加重要。项目投资需要反复多次论证,倾听和吸收各方意见。应组织至少两个可行性研究小组进行可行论证,他们要相互独立开展工作,披露问题揭示风险。公司的项目投资管理机构要将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作为做出各种决策的唯一准则,权衡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分析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注重做强主业,调整优化结构,有效配置资源。在这一阶段,就做好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查,项目一经批准,即作为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计划控制数,不得任意突破,使其真正起到决策和控制的作用。

2.根据项目投资管理的需要,建立项目预算评审制度,优化设计方案是控制工程投资的有效方法。从资料分析得出,工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达80%左右。项目投资的实施方案设计既要准确反映项目投资决策的内容和思路,又要指导项目投资的具体操作,它对项目投资的周期、成本支出以及经济效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阶段,要采用设计招投标(方案竞选)、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等方法,通过优化比选确定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同时只有在项目的预算环节精打细算,才能从源头上最有效地节约资本投入。公司应该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项目预算评审制度,一是将预算评审结果作为资金计划安排的依据;二是当评审后的项目预算超过已批准的概算时,能及时地对项目建设规模、标准进行调整,把投资严格控制在批准概算之内。

3.在项目投资实施过程中,预算失控、工程延期严重影响投资计划的实施和执行,会极大降低投资效率,必须引起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将价值管理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抓住价值驱动的关键因素,层层分解落实责任。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指标,鼓励投资实施主体以较低的成本支出得到最好的结果。在项目投资实施过程中,实施主体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操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督和控制;同时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方案和实施方案,随时纠正项目投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确保项目投资的质量、期限和投资成本支出按照既定目标实现,使项目投资获得预期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项目投资完工后要及时进行竣工决算等工作,对项目投资的实际资金占用,形成资产等进行精确反映,为后续生产经营工作和投资评价做好准备工作。

4.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加强集团公司的监督控制力度。针对目前建设项目投资失控,损失浪费的普遍现象,集团公司要运用专业评审手段,适时开展绩效评价,对已完成项目投资进行后评价,对投资周期长的项目可实行阶段性绩效评价。项目绩效评价主要包括: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决策、实施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比较、总结和分析。对于后评价结果要进行认真分析,第一,贴近项目实际,挖掘和总结改进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第二,与业绩考核挂钩,减少和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这样才能促进先进经验的推广,达到长期降低资本成本的目的。总的说来,项目投资的管理和控制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战略规划、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决算等阶段缺一不可;从集团公司到具体项目投资实施主体每个级别,每个相关部门都要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财务部门在当前形势下,应该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财务管理强化对项目投资的管理和控制

(一)投资项目决策前期,建立财务模型是财务部为投资管理机构提供投资决策依据最核心的工作;

(二)随着项目投资管理工作的前置和深入,财务部门需要对项目估算和项目资金筹措进行事先审核和落实,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和项目立项的依据;

(三)投资项目实施阶段,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的各种产品及政策、规定,有效使用财务杠杆,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并且要密切跟踪市场和政策的变化,及时做好风险防范;

篇3

(1)重点对象。15个乡镇 、3个街道、BB**经济 (2)其他对象。其他市直部门及垂直管理部门不下达具体考核指标,以招商引资500万元为奖励起始指标。

2、考核范围 (2)落户**工业集中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且投资强度不低于1500万元的项目。

(3)进入两区孵化器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的项目。

(4)落户各乡镇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资产盘活及新建工业项目。

(5)落户各乡镇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及旅游开发类项目。 (7)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万元的其它项目(不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

(8)已交土地款,尚未摘牌,未开工的项目不考核。

3、计分标准

重点对象计分标准:

(1)基础分:完成市里下达指标数的得基础分100分;完成指标数在60%-100%的按百分比得基础分;完成指标数低于60%的不得基础分。

(2)成果分:符合考核范围要求的项目,固定资产每到位100万元得1分,上不封顶。

(3)各项加分: ②续建大项目加分:续建项目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另加20分,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00万元另加10分,以此类推,上不封顶;

③外资项目加分:外资项目固定资产到位资金经换算后按同比增加20%计;

④规模以上工业加分:新增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统计局认定为准)加5分,上不封顶。

其它对象计分标准:

完成招商引资500万元奖励起始指标的基础分为10分,其余各项计分标准比照重点对象计分标准计算。

二、考核方式

考核工作采取现场实际踏查与查验相关证明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看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各相关部门要对所考核项目出具以下相关证明材料:

(1)土地出让缴款凭证(租赁协议)。

(2)基本建设完税凭证。

(3)设备购置发票、生产性车辆购置发票及行车证。

(4)考核组要求提供的其它证明材料。

(5)联合引进项目双方单位出具的分成比例协议书。

没有上述凭证的固定资产投资,以考核组现场认定或经有资质的中介部门评估为准。

三、结果运用 2、设立特大项目奖,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含1亿元)至2亿元的项目,每一个项目另奖2.5万元,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含2亿元)以上的项目,每一个项目另奖5万元。

3、重点考核对象实行一票否决制,被一票否决的单位,其它各项目工作不得分,不排序,不能评为各类先进,并给予通报批评。

附件2:

20xx年民营经济工作考核方案

根据我市促进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和实施“小老板”创业工程目标,制定我市20xx年民营经济工作考核方案:

一、考核范围

全市15个乡镇、3个街道及包保部门。

二、考核内容

1、年度任务完成情况(任务分配原则:①以户籍人口数为基数;②全市18个乡镇、街道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三类,按10:8:6的比例确定任务)。

2、向省、市微机统计系统准确上报民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三、考核标准(基础分100分)

完成年度任务数得80分,准确上报民营经济7项指标得20分。

1、任务完成低于60%不得分,完成任务得基础分80分,每超1户加5分。

2、准确上报民营经济7项指标得20分,按月、季、年完成情况记分,未完成任务不得分。

四、考核条件 2、当年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当年竣工、投产、见效的企业。

3、安置下岗就业人员8人以上。

4、已纳入牧业小区考核的企业除外。

五、考核办法

篇4

“全面提升年”活动,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经济文化旅游强市,着力推进投资水平、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改革开放、民生改善、作风效能、党的建设等七个方面工作的全面提升,力争全市各方面工作都跨上新的台阶,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月下旬—3月初)

1、建立组织

市委、市政府成立“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督促协调和考核评估。办公室组成人员从市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

办公室设综合组、材料组、宣传组三个工作小组。综合组负责办公室整个活动的行政后勤事务,制定整体活动方案,对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各单位的提升目标进行审核,调度活动进展情况,组织各类会议,发放文件、通知等;材料组负责整个活动的材料简报工作,起草各类文件、领导讲话,撰写各个阶段的总结报告,组织撰写理论文章;宣传组负责整个活动的新闻宣传工作,制定宣传方案及每个阶段的具体宣传计划,协调督促新闻单位搞好活动的新闻宣传,组织集中采访、典型宣传和对外宣传活动,收集整个活动的相关新闻资料。

2、制定实施方案

市“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的意见》要求,制定《市“全面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

3、分层次广泛动员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动员部署大会。各乡镇(街道)、市直各系统、各单位迅速组织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的意见》和市委书记张旋宇同志在动员部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召开本乡镇(街道)、本系统、本单位的动员大会,进行发动。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及驻临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作动员。通过层层动员,广泛发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各乡镇(街道)和市直各系统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领导小组组长,要由乡镇(街道)和市直各系统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综合组、材料组、宣传组三个组,负责本乡镇(街道)、本系统各单位(市直各系统及成员单位名单附后)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调度、督促检查、材料报送等工作。

市直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要由高素质的精干力量组成。

3月15日前,各乡镇(街道)、市直各系统、各部门单位将活动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联系方式和活动实施方案,报送市“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目标制定阶段(3月中上旬)

1、明确提升目标

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具体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进出口总额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

市“全面提升年”活动动员部署大会提出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目标,具体是:力争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会议要求重点抓好投资水平、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改革开放、民生改善、作风效能和党的建设等七个方面的提升。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提高标准、提高目标、提高能力、提高成效”的要求,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要和全市目标和重点工作搞好对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部门本单位每一项工作的提升目标。市委、市政府每一项重点工作,都要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目标中。纵向比,目标要比往年有提升;横向比,目标在全省、聊城市及我市的位次要前移。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要立足本职工作,制定个人的提升目标。

2、制定落实措施

对“全面提升年”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落实“全面提升年”提出的目标任务。在“项目”建设阶段,从谋划思路、研究措施到解决问题、总结验收各个环节,都要有周密的安排部署,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各自情况,提出符合工作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群众意愿的具体目标任务。在“项目”运行阶段,对每一项提升目标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将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并拿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落实措施,制定具体的提升方案,明确具体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限,逐级签订责任书,做到监管到位不缺位,责任到人不漏人,确保各项提升目标落到实处。

3、目标审核确认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提升目标和措施,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确认后,报市“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审核确认后实施。

(三)目标落实阶段(3月—12月)

1、落实提升目标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制定的提升目标和措施,按照时间进度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抓好各项提升目标和措施的贯彻落实。针对单位实际,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全面提升年”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全面提升目标的实现。在机关部门开展以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为重点的“服务效能品牌”创建活动;在工业企业开展以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为重点的“转方式促发展竞赛”活动;在农村基层开展以强化基层组织、破解增收致富难题为重点的“富民强乡标兵”评比活动。

2、搞好信息宣传

为及时掌握“全面提升年”活动情况,保持信息畅通,营造浓厚活动氛围,抓好信息宣传工作。一是建立信息员制度。各乡镇(街道)和市直各系统都要明确一名信息联络员,每周一将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整理上报。市“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分析汇总各类信息,在活动简报上择优刊发,3月15日前,各乡镇(街道)和市直各系统将信息联络员名单,报送市“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市“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各部门各单位信息采用情况进行通报,年终考核时把上报工作动态、活动信息及采用情况作为重要内容。

3、抓好调度督查

一是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市“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一日召开调度会议,了解掌握活动进展情况,编制工作专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存在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二是建立不定期督导检查制度。市“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深入各单位,检查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解决,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在督查过程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用先进典型带动“全面提升年”活动深入开展。

4、强化联系指导

各级领导干部建立基层联系点,其中,市级领导干部分包联系一个乡镇(街道)、一个部门、一个企业;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分包联系基层单位、科室、项目,定期调度指导,强化跟踪服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抓到底跟踪问效的工作机制。开展“集中调研周”、“现场办公日”等活动,对分包联系单位提升目标进展落实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联系单位各项提升目标的实现。

5、组织现场观摩

拟于7月份,组织召开一次“全面提升年”活动现场观摩会议,对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取得的显著成绩进行现场观摩。在观摩现场,查看各项工作提升落实情况。同时,听取被观摩单位主要负责人关于活动开展、典型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步工作打算等情况汇报。

(四)考核验收阶段(2011年1月)

1、撰写总结报告

各乡镇(街道)、市直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和总结,写出书面报告,于2011年1月1日前,上报市“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制定考核方案

市“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全面提升年”活动的考核验收标准和程序,报市“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讨论,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印发各乡镇(街道)和市直各部门各单位。

3、组织考核验收

市“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考核验收工作组,按照考核验收标准和程序,对“全面提升年”活动进行考核验收,对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各单位活动完成目标任务情况进行考核。

4、进行总结表彰

在活动结束后,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全面提升年”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根据考核结果,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

三、几点要求

1、要精心组织。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各乡镇(街道)、市直各系统“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负起组织协调职责,把握好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确保本单位、本系统的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篇5

为扎实推进***区国有资产管理及政府投转项目“投转固”工作稳步进行,为全面了解我区项目底数,摸清项目情况,进一步提高“投转固”工作效率,加快推进“投转固”工作,针对区内已建成项目展开实地走访,查清所有项目建设、资产移交及使用管理具体情况。查找相关项目手续办理、资产移交、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阶段、分步骤化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广泛听取各部门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立足长远,总结规律,抓点促面,对相关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现将此次阶段性的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调研目的:通过对区政府投资项目“投转固”工作的调研,了解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和进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着力推进“投转固”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调研方法:实地走访,主要查阅项目手续办理、资产移交、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会议,座谈交流会议研讨调研,成立专班。

3. 调研对象:***区政府投资项目及相关工作单位。

一、 调研基本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投转固”工作,在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区2019年推进重点工作和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观委办字〔2019〕54号)文件中明确组建区政府投资项目“投转固”指挥部,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指挥长,区人大副主任任常务副指挥长,为“投转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组织保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区发改局,具体人员由区人大办、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及观投集团抽调组成,由区发改局局长朱明建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面统筹协调“投转固”工作。按照区人大《关于加强***区国有资产管理及政府投资“投转固”工作的意见》要求,对照《意见》中指出的我区“投转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拟定了《***区国有资产管理及政府投资项目“投转固”工作整改方案》,制定可操作性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各责任单位职责分工,划分各个阶段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基本路径及完成时限,确保全区投转固工作快速推进。针对全区历年来政府投资项目时间跨度长、经办人员变动大等问题,通过对全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全面清理,查清所有项目建设、资产移交及使用管理具体情况。指挥部办公室先后进行了三轮项目摸底,初步筛查出482个已完工未转固项目,纳入计划转固项目389个,真正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摸清项目底数,找准问题症结,精心编制项目台账,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将所有项目划分八个类别,分类明确工作措施,逐个项目研究解决方案。制定并印发了《***区政府投资项目投转固集中清理工作流程图》,要求各项目单位严格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加快完善项目前期手续,重点对超概、概算预算倒置、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竣工验收不规范等问题予以明确,严格控制投资概算、建设标准等要求,对历史遗留问题给予相应路径、方法的指导,截止目前,我区审查完成的项目34个,总投资约288亿元,审减约30亿元,有效控制政府投资,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已完成“投转固”项目29个,按照财务决算批复予以核销项目4个,核销资产7081万元。

二、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区各部门及项目单位都已将“投转固”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涉及“投转固”项目业主(代建)单位19家,并在区“投转固”指挥部的带领下,基本理清了工作思路,对于部分历史遗留问题也在逐步探索解决路径,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但部分重点部门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工作推进较为缓慢,对于历年来本部门的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没有更多地关注,更好地提出解决方案。

1. 关于政府投资项目转为固定资产工作严重滞后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是应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精准调度,将“投转固”工作作为当前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区政府成立“投转固”指挥部,由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政府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定期调度工作机制,为“投转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加强系统培训,提升工作水平,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建设单位开展政府投资项目“投转固”工作统一培训,强化各单位部门对“投转固”工作的系统认知和管理能力。

二是摸清项目底数,找准问题症结,认真组织梳理全区2015年前建设投用项目,编制项目总体台账,进行分析研究,针对项目“投转固”推进节点问题情况进行细致分类,做到数据清、问题明。制定工作方案,理清工作思路,在全面摸清全区政府投资项目现状的基础上,拟定《***区政府投资项目“投转固”实施方案》,制定可操作性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各责任单位职责分工,划分各个阶段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基本路径及完成时限,确保全区投转固工作快速推进。制定考核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建立考核督查机制,探索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实现“投转固”工作常态化管理。

2. 关于“投转固”工作程序执行极不规范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政府投资条例》及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政府投资项目程序规范。理顺政府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投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及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程序的指导培训,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前期手续,确保项目单位理解认识不走样,执行无偏差。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程序,加强项目建设源头把控和过程监督,严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未批先建、随意增减、擅自超概和未批先建等违规行为。强化概预算倒置项目清理,形成专项问题解决协调机制,针对性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3. 项目验收存在未按照规范程序进行验收等问题及整改措施。

对未按规范程序进行验收的完工项目进行系统清查,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分类处置化解。优化建设项目验收程序,对存在已投入使用未验收项目进行系统甄别,能继续完善验收程序的继续完善,却因历史原因无法再完善验收程序的建立协调机制专题研究解决。确定专项验收成果,针对部分项目已开展专项验收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比对,能客观反映项目建设质量、工程量、完成度的专项验收结果可作为总体验收的重要参考依据,促进项目整体验收。

三、 确年度目标。

篇6

 

一、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 

(二)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三)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另外,对设计市场管理不够,越级、无证、挂靠设计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设计质量下降,加之由于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项目优化设计的成果缺乏明确的定性考核指标。 

(二)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议;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三)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 

(四)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三、应着手抓好的几个问题 

 

(一)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 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二)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三)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篇7

1.对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不大,所以在开展预算管理过程中,没有让其他职能部门提前参与和配合。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财务部门闭门造车,主观现象严重,预算方案编制存在随意性和不科学性,导致编制的最终预算案不切合实际,无法很好执行,发挥不了财务预算对企业运营管理的管控作用。从预算案编制的范围来看,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只注重销售环节的收入和费用预算方案,忽视了企业资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在企业进行重大投资过程中,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业务部门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支持。对投资的资金没有合理的规划和预算,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后期又无法正常流动,导致生产效益低或者根本没有产生效益。投资预算管理是当前很多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需要企业在今后经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加强的一个环节。

2.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不科学性和难以操作性。预算案的编制应该科学合理,这样企业在经过相应的努力之后才能够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但是在实际的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主观上财务人员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和绩效出发,对于与财务预算有关的信息从来不公开,也不与企业的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很难调动起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预算案制定过程中,房地产市场顾客需求的多样性,项目公司必须不断修改设计方案以适应市场需求,导致新项目难以找到合适的预算参考标准,多样性过高的预算标准也使预算执行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很难达到既定要求。特别是目前企业管理层普遍面临严格的绩效考核,在制定预算案时,各部门都会有所保留,并且编制的预算案也比较简单,对于许多复杂的实际业务问题不能采用相应的手段解决,在管理过程中,不能灵活的采用多种预算方法,无法实时反应市场的变化情况,导致对预算执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从而使预算案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造成经常性的调整预算方案,大大降低了预算案的有效性和严肃性,使得企业的预算逐渐脱离了实际,降低了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

3.对财务预算管理缺乏健全的奖惩机制。由于房地产企业项目的创新需求,预算编制较多使用零基预算方法,企业运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预算调整频繁,客观上给预算考核标准制定带来很大麻烦,不便于后期预算执行考核。某些领导者不重视预算管理的考核和评价,没有将预算作为财务部门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使企业的各种约束机制考核机制以及奖惩机制形同虚设。此外,很多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制定的各种奖惩机制作用不是很明显,考核过程中较多的强调了客观因素对预算管理影响,而没有考虑到财务人员自身的主观因素对财务管理限制。此外,很多企业在考核过程中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色彩、小团体意识,奖励偏向自己的小圈子,使考核工作名存实亡。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工作人员奖励不足,对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违规的人员处罚力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参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妨碍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解决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预算管理是以价值计量和其他数量形式为基础的管理模式,综合的反映出企业未来经营规划和目标等各种信息的执行结果。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制定预算方案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预算案的编制、执行以及反馈分析和调整,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忽视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在经营过程中,要使预算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和起到应有的效果,必须树立全局的管理理念,不断增强预算管理的意识,并借助信息化技术和各种手段,保证预算管理工作顺利的推进。

1.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重视过和支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把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程来抓,直接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来。在一些具体的工作环节上,要亲力亲为,在一些具体的环节上如对财务预算管理中的授权和审批过程都需要管理者亲自操作,而且还要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都要严格监督其落实和执行。

2.让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从预算案的编制到最后的执行和实施,都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全体成员之间的通力配合完成,这就要求企业的全体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树立预算的全局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预算管理意识,同时还要积极的参与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为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发挥自己应用的作用。

3.建立财务预算制度运转体系。预算管理与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行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的规范和完善企业的基础性管理工作。要做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措施来保证其很好的实施。所以,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应该制定详细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和措施,在管理过程中明确预算运转的各项流程,并对预算审批程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审批,并制定具体可行的业务事项管理办法。企业通过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才能真正的形成权责明确,执行有力,奖罚分明的预算管理体系。

篇8

建筑设计,通常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更少的投资、更少的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 因此我们建筑师除了精通建筑学专业,做好本专业工作之外,还要善于综合各种有关专业提出的要求,正确地解决设计与各技术工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挥其建筑专业的作用。

1.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建筑设计的前期――建筑方案设计直接影响投资。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有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0%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10%左右,甚至可达20%左右。

1.2 建筑设计的技术设计――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以上,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等现象,有的甚至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这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深思。

1.3 建筑设计的优化设计――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其实对于同一个建筑方案,结构方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不同的结构方案会使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产生很大的差异。通过优化设计来降低工程造价是控制工程投资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通过精心设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十分可观的。

2.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2.1主管部门监控力不够

长期以来,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逐渐形成了一种设计只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

2.2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的角度提出要求或质疑;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2.3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

2.4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3.应着手抓好的几个问题

3.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主管部门不仅要审查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还要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进行审查,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审查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其次,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3.2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主管部门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控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力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提供条件。

篇9

一、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据统计,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可达10%~20%。

(二)设计质量间接影响投资。据统计,在工程质量事故的众多原因中,设计责任多数占40.1%,居第一位。不少建筑产品由于缺乏优化设计,而出现功能设置不合理,影响正常使用;有的设计图纸质量差,专业设计之间相互矛盾,造成施工返工、停工的现象,有的造成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震惊全国的宁波大桥事故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

(三)设计方案影响经常性费用优化设计不仅影响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而且还影响使用阶段的经常性费用,如暖通、照明的能源消耗、清洁、保养、维修费等,一次性投资与经常性费用有一定的反比关系,但通过优化设计可努力寻求这两者的最佳结合,使项目建设的全寿命费用最低。

二、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监控不力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设计对业主负责,设计质量由设计单位自行把关的观念,主管部门对设计成果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有的仅靠图纸会审来发现一些简单问题,只有等出现了大的技术问题才来追究责任,而方案的经济性则问及更少。

(二)优化设计的意识不强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一是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搞施工招标,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施工单位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二是无法很好地选择设计单位,因为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谁能优化到什么程度。有些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此时方案不细,概算粗略,很难来综合评定;三是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扰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议;四是有些业主经济实力雄厚,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五是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

(三)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目前的设计经营往往凭的是关系,缺乏公平竞争,所以设计单位的重心不在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设计只要保证不出大的质量问题,方案的好坏、造价的高低,关系不大,使优化设计失去压力。由于现在的设计收费是按面积或按造价的比例计取,几乎跟投资的节约和设计质量的优劣无关,导致对设计方案不认真进行经济分析,而是追求高标准,或为保险起见,随意加大安全系数,造成投资浪费。

(四)运行的机制不够完善

优化设计的运行需有良好的机制作为保证。而目前的状况,一是缺乏公平的设计市场竞争机制,设计招标未能得到推广和深化,地方、行业、部门保护严重;二是价格机制扭曲,优化不能优价;三是法律法规机制薄弱。

三、应着手抓好的几个问题

(一)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为保证优化设计工作的进行,开始可由政府主管部门来强制执行,通过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后方可实施。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建设[2000]41号文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规定的审查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 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方面的审查要求,所以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应增加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第二,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减少黑市设计。第三,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总结推广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优化设计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

(二)加快设计监理工作的推广

优化设计工作的推行,仅靠政府监控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监理已成为形势所迫,业主所需。通过设计监理可打破设计单位自己控制自己的单一局面。因此,主管部门应在搞好政府监理的同时,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设计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设计监理工作的责职、收费标准等;另一方面通过行政手段来保证设计监理的广度,为设计监理的社会化的提供条件。

(三)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虽然早在1984年,当时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就印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暂行办法》,1995年建设部230号文印发了《城市建筑方案设计竞选管理办法》,新颁的《招标投标法》中也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的勘察设计必须招标,但实际招标项目的量一直很少,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不同的地区其 比例可能有所不同),即使采用招标的项目,其招标体系不完善评标方法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性,因此应完善设计招投标的相关环节。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其次,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规定,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招标;第三,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有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第四,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第五,应设立健全的评标机构合理的评标方法,以保证设 计单位公平竞争,并限制业主在项目上的随意性。

(四)注意优化设计工作的综合性

篇10

一、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建项目申报前期的可行方案没有建立优选方案库。各县都希望多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领导的侧重点放在编制方案的形式和项目资金下达方面。往往在申报项目的前期,只需提供一些地域性的基本资料,委托工程咨询资质机构编写,建设单位对可行性方案的内容不作客观的论证,直接上报到项目的审批部门。没有达到方案的优选,造成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随意变更建设内容和实施地点现象屡有发生。

(二)重建轻管,按照实施方案项目建设地点全部选在农民的田地里,按照技术要求高标节水的主管道使用寿命为15年,投资完工所形成的固定资产,经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乡(镇)政府委托其管理,原建设单位退出该项项目工程的建设舞台。农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转移,闲置,毁坏、变买等现象,资产管理出现脱节,无疑造成资产流失,一系列的后续工作无部门和相前政策作支撑。

(三)监理管理不严。一是对监理单位的资格审查认识不到位,导致项目建设现场管理跟踪不到位,致使监理单位及相关责任人有机可乘,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种种理由换人,工作量太大等关因造成监理力度不足,甚至混水摸鱼,不能独立履行监督职责。二是监理人员由项目审批主管部门内定,建设单位缺乏对监理单位和人员的制约措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责任心太差完全忽视建设单位委托的权利和义务,监理资料不完整不规范,有的监理人员甚至根本不记监理日志,不做小结,为了应付检查翻抄施工日志,与施工单位合伙随意变更的工程内容和工程量违规签证,材料进场把关不严,出现规格不达标的问题。

(四)法人终身责任制落实起来困难。一是项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实行项目法人终身责任制,真正做起来偏差太大。责任人的管理经验不足,随意变更项目的内容及规模,一旦事实成立,造成的变更程序不符合规定等问题,仅是在检查的过程中提出,并不作任何的奖惩,以致引发施工及项目实施的建设期延长等损失由谁来买单。二是项目负责人调离岗位,似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遗留的问题未解决怎么办。三是一个项目有几位领导都参与,如何来划分责任和权利。

(五)农业项目后绪管理缺乏考核的标准。一是项目完工交付使用前的考核仅仅是指标的评分,在考核指标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不科学合理,随意性突出,常常仅仅体现领导意图,且绩效考核体系缺乏严肃性,任意更改,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的一致性。二是项国家支农项目投下来了,地方按部就班的实施完成,一交差就算工作大功告成,并没有从深度和广度考核它的价值,验收仅限于专家级成员的意见,没有农户的意见,不能从广度考核出项目的各种效益。一昧的照搬别人的经验,也没有从技术深度挖掘出适合地区的复合技术,是否能带动农业技术的更新,缺乏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纳入考核标准。

(六)建设期间的利息收入只冲减待摊投资。建设期间项目资金在专户产生的利息支付用于支付帐户管理费、工程款汇款手续费待摊投资项目,没有按要求抵消工程建设款,不符合相关规定。只能说明地方过于依赖中央投资。

二、对应的建议

一是注重项目可行性方案的申报内容,建立优选方案库,经过专家论证择优录取,达成双向选择。

二是加强项目工程养护管理。对于国家投资的项目工程在使用期内,应该组织管理单位加强定期的统计摸底调查,分片区划分责任加强管理。建设单位移交资产的同时把施工单位的相关的管理维护事项也一并移交。除了在行政上加强监督管护之外,适当的将管护推向市场化运作。

三是严格监理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监理的工作日志内容完整,真实合理,小结明了简单,用数字说明一切。严格执行可行性方案,控制不合理的设计,内容变更和增量签证。虚增工程量和随意调高设备、材料的价格。督促监理单位配合建设单位做好对项目质量、进度、造价的控制,工程签证分级审批。对于弄虚作假的施工单位,经核实所有的签证无效或者按规定扣减工程造价。

四是法人责任终身制责任明确,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对本辖区农业建设项目的实施负领导责任。项目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等负总责。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按照各自职责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

五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估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加强项目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和资金的合理、安全使用,提高投资效益。 以扩大生产能力或新增工程效益、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能力为主要目的而实施的

六是建设期间的利息收入与财政拨款性质相同,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02〕394号)第十二条,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计入待摊投资,冲减工程成本。如若在建设期间发生的手续费等从地方自筹资金或者办公经费中列支,中央投入的专项资金及派生的存利息保证项目建设支出。

为保证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有效运行和发挥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需引起重视,一定要减少国家投资成本,提高投资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因地制宜的建立一套高效良好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篇11

一、房地产企业投资经营预算管理特点

房地产是特殊行业,与政策和经济形势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投资经营预算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这些特征,才能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一)投资经营预算是房地产企业持久发展的保障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每一个项目投入的资金都比较多, 利益关系复杂,影响较大,甚至关系国计民生。而且建设周期长, 必然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所以在做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经营预算时考虑的东西更全面,不仅涉及传统预算内容,更重要的是涉及项目预算,对各个开发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市场定位,按照投资与成本费用进行准确估算,保证项目预算的前瞻性,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动向等宏观经济影响,充分考虑即将制定的投资经营预算方案对公司当前和未来产生的微观影响,从而为企业筹集建设资金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也为企业规避市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二)投资经营预算管理难度大

房地产企业在规划投资经营预算时,不仅考虑的因素比一般企业多,项目工程复杂,而且出现的问题也比较棘手。最典型的就是两大矛盾和差异的处理。一是工程项目刚性支出与软性收入的矛盾。与工业企业“以销定产”和商业企业“根据市场组织货源”的经营策略不同,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无法实现收入与支出的同步与协调。因为工程项目工期长、资金规模大,一旦合作多方确定开发项目后,按照合同一般必须随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支出呈现出明显的刚性。但经营收入却不能保证,分期付款、长期借贷是房地产经营项目收款的主要方式。因此收入的软性特征与支出的刚性就会出现很多矛盾,在成本费用与收入的匹配上也存在很多特殊问题需要处理,能否既保证企业定期收到经营收入,又可以保证前期工程项目的开发支出是投资经营预算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二是利润表体现的经营利润与企业实际控制的现金流之间存在矛盾与差异。为顺利实现销售业务,一般房地产企业采取预售方式,与购买者达成双方互利的协议。之后房地产企业再根据收入确认原则,待开发产品竣工验收并与客户办理移交手续后,可确认该部分房产的销售收入。但问题是,因为房地产开发周期长,会计核算期间与项目开发周期一般都无法达到一致,这样当期利润表体现的利润与企业实际现金流量就会有差异,虽然这属于可以解决的时间性差异,但是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所反应的不同的企业经营现状,将不利于经营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也无法明确的显示企业当前的实力,增加了管理难度。

二、房地产企业在规划投资经营预算时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将精力集中于项目开发与后期的销售,对除开发与销售之外的管理支撑工作关注不多。对与企业经营成效关系密切的投资经营预算更采取的态度是可有可无,导致很多企业都时刻面临预算缺失带来的经营风险危机。

(一)对投资经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房地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定位都不准确,忙于市场开拓和营销,将预算管理的考核结果直接与开发成本费用的节约或超支挂钩,任何奖惩与该指标结合,虽然做到了缩小开支、节约资金,但是目光短浅、缺乏科学的价值管理和系统的财务管理观念。无法为企业持久发展提供前瞻性的建议与策略。在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上,也未显示出投资经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仅安排财务部门负责该部分管理工作,其它销售、研发等相关部门很少直接参与预算编制工作,缺乏信息共享与统筹全局思路指导下的预算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没有实质性的积极作用。

(二)投资预算管理缺乏战略性眼光

很多房地产企业也意识到应该借助投资经营预算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制定的投资经营预算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严重脱节。尤其是投资预算,仓促地确定开发项目后就急于筹措资金已满足项目开发需求。预算管理不够系统和全面,漏洞较多。而且偏向于重年度预算,轻项目预算。当工程开展后,对市场条件变化引起的宏微观影响可能仅由决策层做出直接的调整计划,而未结合企业的预算方案进行修订,视野比较狭窄,而且方案的实效性也将丧失。在年度决算时,当初制定的预算方案已经与实际经营情况严重脱离。长此以往,给企业带来错误的管理思想导向,越来越放弃投资经营预算的编制,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是极不利的。

(三)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预算方案编制不科学

房地产行业有极其特殊的行业性,出于成本-利益匹配的考虑,其项目工程一般会采用出包方式经营。在此需要由承包单位出具项目预算。这种项目预算涉及的企业主体较多,属于典型的跨企业预算编制,在信息汇总整合、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考核方面存在诸多不便。而且很多实行出包方式经营项目的企业自身的预算管理就是不规范的,整个操作流程缺乏系统的规范文件,编制的方法也比较落后,未充分收集到预算数据之后就急于估计下期财务数据,预算方案的科学性不足。在处理跨企业项目预算时更是松散型的,上出包方与承包方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实质性信息数据交流,预算编制更多的是按比例推算和主观估计,证据较匮乏,编制出的预算方案很难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四)预算管理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

有些企业做到了对预算编制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专职的预算职能部门进行预算编制。但同时给予预算方案过多的权威性,不允许中途有任何的经营背离,而且一旦制定只允许调整企业经营策略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调整预算方案,这种本末倒置的管理思路同样无法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此外,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未建立预算执行的监督与激励机制。预算方案的执行没有及时地进行考核与评价,无论是预算方案中值得进一步继承的效率环节还是有待继续修正的缺陷都不能及时发现,预算方案没有灵活性与适应性,效果大减。

三、房地产企业投资经营预算编制的具体操作

(一)树立正确的投资经营预算管理理念

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首先应形成正确的认识,领悟投资经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确定预算管理的目标导向,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带领企业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其次,在组织机构的建设上,必须保证分配有胜任能力的员工在该预算管理岗位上,并建立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三级组织机构,借助董事会的权威性提高预算管理的严肃性,由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具体的管理要求和预算标准,预算管理办公室则负责执行与考核。保证预算管理的实质性开展。

(二)建立完整的投资经营预算程序,采用科学的编制方法

房地产企业应该借鉴和学习其他企业在投资经营预算中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要求和项目特点制定恰当的投资经营预算管理流程。从预算方案编制的前期的市场调研与数据收集,到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实行监控、立项销售的绩效考核都是需要规范的重点环节。而且房地产企业也应该选择适合企业特点和需要的预算管理模式。投资预算需要以投资为起点,重点是现金流预算管理,相关的考虑因素就应该结合与现金流有关的数据来源。而经营预算则是以销售为起点,需要以目标利润的实现为宗旨,控制成本等各项影响因素。所以企业需要对症下药,选择恰当的编制方法编制科学的预算方案。可以采取滚动预算的测算方法,设计和建立多层次的表格体系,用于满足不同开发项目、不同层次预算编制要求。并保持投资经营预算的连续性和动态性,根据预算执行的考核及时反映资本市场的变动,不断地调整和更新预算方案,帮助管理者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周详的计划,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三)健全房地产全面预算考核体系,强化预算管理

在房地产企业管理中,鉴于开发项目的特殊性,无论是投资还是经营,决策的正确性与政策执行力度都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所以企业不能止步于投资经营预算方案的编制与规划,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与考核同样是必须的管理工作。本文认为在考核预算指标执行情况时,可以采用关键业绩指标等方法,针对不同的管理和运营部门制定不同的指标权重体系,客观、恰当地评价各部门工作,以期对后期的工作给予正确的修正意见,保证企业的投资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