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公路勘察设计论文

公路勘察设计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28 13:13: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路勘察设计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公路勘察设计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 U412.3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74-1

据调查结果表明,人才、管理、科技、文化、法制五大要素对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提升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但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始终保持着动态的发展状态,因此必须加强对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五要素的建设与创新。为了深入研究提升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五要素,本文引入具体工程实例展开论述:某高速公路全长64.31km,设计速度80km/h,工程沿线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该工程桥隧比例接近45.04%,其中包含一条16公里的特长隧道。总而言之,该高速公路具有工程勘察设计难度大、总投资规模大等特点。为了确保该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决定从人才、管理、科技、文化、法制五大要素着手。

1科技要素

科技要素对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提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一流的软件平台与硬件设施是科技型企业实施现代高速公路质量控制的必要条件,其中硬件设施是指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控制所需的仪器设备。结合该工程的具体情况及施工要求,工程建设方面大胆引入数字化技术(见图3-1)。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航空摄影测量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RS(工程地质遥感技术)、DTM(数字地面模型)、CAD(计算机辅助与绘图系统)及地震测井、地震折射、桩基无损检测等先进的物探技术被随之引入高速公路勘察设计领域。该工程建设方面普遍采用“3S”技术及各种先进技术,由此实现野外控制测量及道路与路线放样,同时高速公路区域内地形、植被、岩性、地层、地质灾害等的判释也实现线到点、面到线的结合,进而大幅度提高测设的精度,同时也为优化路线方案提供可靠地基础。

2人才要素

大量实践证实,科技型企业的人才素质(如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技术素质等)对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创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提升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根本保障。结合该工程的具体情况及施工要求,工程建设方面主要从如下方面实现人才素质的提升。

(1)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工程建设方面必须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的机制与体制,尤其要求建立健全择优聘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人才制度,由此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的人才选拔机制。

(2)完善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工程建设方面必须建立健全由业绩、品德、能力、知识等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由此形成公平的、科学的评价机制,进而为专业人才营造出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3)制定科学的分配方法:工程建设方面必须健全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由此形成报酬靠贡献、岗位靠竞争的奖励机制,进而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同时为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提供所需条件。

3管理要素

管理要素对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质量管理必须立足细节,从技术与制度等层面防止勘察设计缺陷的出现。结合该工程的具体情况及施工要求,工程建设方面结合ISO9000标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兼顾管理精细化、规范化、个性化的高度融合;建立健全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制定最高管理者代表,此外质量管理的加强措施还包括:规范质量管理部门及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健全质量信息与反馈网络;健全质量管理与改进机制;分阶段组织开展管理评审、内审、监督审核;采用统计技术分析设计过程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等,由此实现对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而提升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

4法制要素与文化要素

4.1法制要素

国家法律法规是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旦脱离规律法规,后果不言而喻。截至目前,国家已经初步建成公路勘察设计质量控制的法律体系,其中包括《测绘法》、《建筑法》、《公路法》、《计量法》等。结合该工程具体情况及施工要求,工程建设方面要求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2文化要素

文化是企业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控制意志、理念、行为规范的体现。前文所提及的人才、科技、管理法制等要求皆蕴藏着文化的丰富内涵,此乃质量文化。质量文化的形成贯穿着整个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其是企业质量态度、质量意识、质量价值观、质量行为、质量形象、服务质量、产品质量的总和。基于此,工程建设方面应高度重视质量文化的建设,由此实现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提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受到文化、科技、管理、文化、法制五大要素的影响,其中人才素质对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科技要素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及施工要求,工程建设方面针对文化、科技、管理、文化、法制五大要素分别提出不同的措施,其中人才方面包括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分配方法等;管理方面包括结合ISO9000标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信息与反馈网络、质量管理与改进机制等;法制方面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等法律法规,由此实现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志强.高速公路主体设计单位对外委勘察管理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2,38(15).

[2]钟金如.浅谈软土路基勘察设计质量对施工质量造价控制的影响[J].才智,2011,(14).

篇2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和科技都得到很快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使得相关部门不得不尽快完善城市交通建设,以便人们生活能便利出行。科技水平的提升为公路勘察工作提供保障。数字化测绘技术在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其能提升勘察结果数据的高精准度,并且信息数据十分详细,极大地提升了高速公路勘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数字化测绘技术在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中主要的工程测量工作

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施工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施工前必须要进行勘察工作,为公路路线的合理规划提供精准的数据信息,并且能根据信息资源绘制带状地形图,对公路纵横面进行测量,然后绘制成施工设计图纸。因此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工程测量工作十分重要,其具体的工程测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1勘察设计的准备阶段测量工作

设计前工作人员要进行初步的测量,才能对公路段施工情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才能勾勒出基本的路面地形图,进而才能深入进行下一步勘察设计工作。初步阶段设计工作人员要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和计算主要工程数量,并且提出施工方案建议和编制工程预算等,这些工作要顺利进行必须要对整个工程项目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勘察得知施工基本面积和施工难度,进而才能计算工程基本施工成本。初步设计具有不确定性,一般会根据工作特殊情况,设置两套方案,方案一一般是在1:10000地形图上做多个必选方案,纸上布线完成后,然后再按照1:2000的比例进行地形图测量工作,在1:2000的地形图上进行纸上定线,设置公路通道。在初步设计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量以及必要的平纵横测量等工作,这些方面是初步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1.2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工程测量工作

在初步勘察完成后,工作人员会对施工地形各方面的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工作人员要确定施工图纸,因此,工作人员要在1:2000比例图上进行方案比选,确定最终施工路线方案。在这个部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对中线放样进行测量、公路纵横面测量、主要施工点地形图测量以及主要控制地物高等控制测量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都是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中需要进行的测量工作,其对测量的精度有相当高的要求,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普及和使用,恰好能满足勘察设计测量的需求。[2]

2数字化测量技术在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2.1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主要在高速公路工程地面地形的测量方面,通过测量在地面布设一系列的控制点,然后准确的确定这些点的位置,方便工作人员能顺利进行放线和测量放样等工作。首先要根据设计方案的比例图,根据比例图中初步设定的位置展开测量,工作人员要利用数字测绘工具,搜集相应的路基、构造物等资料,进而能更好的进行控制测量,并且确保测量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2.2坐标系统测量

坐标系统测量主要是地面水准面、参考椭球以及坐标系等方面的测量和确定。地面水准面是接近地球自然表面的不规则椭球曲面,工作人员应该选择比较相近的物体与之接近,然后用简单数学表示的体形来代表,确定坐标位置。一般坐标测量要利用基础的测绘仪器,对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以及坐标分带进行测量。 [3]

2.3独立高等控制测量

独立等高控制测量主要是利用GPS技术测距、定位以及建立三维坐标系统,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利用GPS卫星高空扫面技术,为勘察设计工作人员提供信息数据。GPS技术操作简单,其精准度非常高,因此,在勘察设计测量工作的运用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2.4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主要是根据公路工程特点,长路线采集,在飞机上安装摄影机,然后对观测地区进行高空摄影,以获得高清的视频图像,然后将摄影图像与地形图进行比对分析,最终能清楚的确定公路工程施工设计方案,避免对周围路面基础的影响。高空摄影获取地形图像后,工作人员还要处理高航摄影的图像,根据控制点的布设,测定公路平面、高程三维坐标,并且纠正航摄中的误差。其次,工作人员还要形成业内图,让勘察设计工作人员能更加清晰的观察地形图。

2.5数字地面模型设计

数字地面模型信息采集施工构建地面模型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工作人员要利用数字测绘技术,大量采集地形点三维坐标,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分析和联网,最终通过空间点的连接,构建施工设计所需要的地形起伏数字模型。这种模型的建立和使用能提升 施工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而顺利完成公路工程。数字测绘技术在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数字化技术,提升勘察测量结果的精确度,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4]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测绘技术在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并且实践证明数字化测绘技术在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数字化测绘技术的高精准度、操作简单以及其能节约大量的劳动力资源等,这些方面的优势使得高速公路勘察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提升。因此,未来我国技术研究工作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开发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的完善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基础设备,进一步提升勘察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窦爱霞,王晓青,袁小祥.基于机载LIDAR的建筑物震害自动识别方法[A]. 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12

篇3

二、三等奖,所撰写的论文曾获行业优秀科技论文奖。20**年9月,应邀作为行业内的唯一专家并担任专家组的副组长协助组长(王思敬院士)较好地完成了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勘察评审。主持的广梧高速公路双凤至平台段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的工程勘察项目,采用了多项领先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勘察难题,获得评审专家的好评。

该同志多次被评为单位双文明先进个人,**年被评为广东省交通厅优秀党员,**年获98年度广东省交通厅全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个人,20**年评为广东省交通集团优秀党员,20**年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20**年被聘为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点兼职教授。

在19年的工作中,该同志,主持或审核了数十座大桥、特大桥、数百公里高速公路、数十公里隧道的勘察工作,突出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工程在同三国道主干线粤境广湛高速公路阳江—茂名、电白官珠—坡心段近100km的线路上,部分路段分布有高液限土,这种土透水性很差,并具有较强的膨胀性,毛细现象也很显著,浸水后能较长时间保持水分,承载力很小,并具有“弹簧”的性质,不易压实,故不宜作为路堤填料。如严格按施工规范,就会出现大量的弃方,工程造价会大大增加,而且弃方既要多占土地,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环境。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题,其利用坚实地球化学的理论基础,从微观上找出化学风化形成高液限土的原理。通过了解高液限土的形成过程,发现其与普通的风化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分子结构中多了大量的水分子,且不是游离的水分子,而成为了结构水,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下不易分离,从而导致其工程性质差,不宜用常规的方法处理。要处理高液限土,首先应想办法去掉其结构水,用化学的方法就是通过掺进化学原料并充分拌和(水泥、石灰、粉煤灰等),通过化学反应,置换其水分子,达到彻底改变其性质的目的,但成本高,仅适用于量小的范围,大范围的经济处理是用物理方法处理:凉晒。通过严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凉晒除掉大部分结构水后,应与地下水、地表水隔离,防止其吸咐水分再成为无法压实“弹簧”土,凉晒后的高液限土应填在压实度90的区域,并应遵循上、下封,包边及排水的处治方案,做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经济合理,更有利于土地利用和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2、审核完成省重点工程汕梅高速公路柚树下至清潭段左线7.52km详勘,地处莲花山断裂带,该隧道群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受断层的影响,洞内局部出现涌水,围岩类别复杂多变,采用物探结合钻探对围岩类别进行划分,运用国际上流行“要害块”理论对围岩进行评价,准确、安全有效采取相应的支护形式,在开挖过程实施动态观测,及时变更围岩类别和支护形式,做到既安全,又能有效控制投资,业主的质量目标是创国优工程,该项目获20**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

3、主持完成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镇海湾大桥勘察,采用了当时国内领先的地震勘探测点定位系统。在工可阶段,桥位综合地震勘探在海域采用声纳测深、浅层剖面和单道地震探测,在陆地及沿海浅滩采用横波反射法和折射波法,在海域采用了差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动态定位和导航,有效地确保了测线测点的准确性,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导航定迹技术,所采集的数据有效可靠,通过解译对比,有效准确地解译出地桥位区的主要地质构造、不良地质问题。根据解译的成果针对性采用综合勘察手段,以较少的勘察工作量探明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该项目获20**年度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二等奖。

4、在新技术应用上,为配合山区高速公路选线的要求,我院承担的国家重点规划线广梧高速公路云浮河口—郁南平台段(主线长98.822km,支线长31.1**km,比较线长92km)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后双凤至平台段被交通部定为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路线所经区域主要为山岭重丘区,常规的地质调查难以适应地质选线的需要,为防止项目实施阶段才发现不良地质隐患,如大的断褶构造带、滑坡、崩塌、软弱岩土层、岩溶、煤系地层、采空区等,其主持应用遥感地质解译技术解决公路选线过程中的不良地质和非凡性岩土问题,这在我院尚属首次,填补了我省公路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技术的空白,在项目的初勘阶段采用了先进的瞬态面波技术可控源技术,得到了该工程评审会专家的好评。

篇4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遥感(RS)— 简称“3S”技术,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高新技术。“3S”技术不是GPS、GIS、RS的简单结合,而是将其通过数据接口严格地、紧密地、系统地集成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大的对地观测、处理、分析、制图系统。“3S”技术的综合应用是一种充分利用各自的技术特点,快速准确而又经济地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有关信息的新技术。

二、沙漠地区公路勘察设计的特殊性

沙漠地区通常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气候恶劣,地貌标志不明显,极易迷失方向,且缺乏满足公路各测设阶段所需的各种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由于沙漠成因不同而引起不同性质的沙漠地形和地质条件,使得影响公路使用效果的病害复杂、多变。这决定了沙漠地区公路测设地质条件和沙漠病害资料获取的必要性。沙漠地区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路线中线测设及纵、横断面测设工作量十分繁重。应用常规方法进行勘察,不仅周期长,劳动条件艰苦、强度高,完不成急需要的工程地质调绘图件,而且很难准确填绘工程地质图,不能保证图件质量。

沙漠地区地形复杂多变,地貌形态差别很大,沙漠区沙埋与风蚀问题严重。为了尽量减少沙害对公路的破坏以及公路本身对沙漠地形的干扰和破坏,沙漠地区公路选线时要根据沙区地貌类型和沙丘移动的规律,尽量靠近材料产地及水源,尽可能利用有利地带,利用沙漠中的湖盆摊地及风蚀洼地,沿沙漠中的河流两岸和古河床布设线路或选在扇缘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地带通过,绕避严重流沙带,而选择沙害较轻的地段、沙丘的迎风坡坡角或下部通过。沙漠公路选线过程中应对沙源、气象资料、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综合考虑线形和沙害、景观、地貌特征、公路等级,结合不同的沙漠类型和公路工程的特点,最终确定有利于风沙流顺畅通过的路线线位和线形。

线形设计时应以顺应自然地形为主,根据风沙地貌特点、风沙运动特征、风向、风力、路线与风向的关系,综合考虑路线线位、平纵横线形计及路基填土高度。沙漠公路干扰小,车速快,为保持良好视距,保证交通安全, 防止或减少积沙,应尽量采用直线和大半径平曲线和竖曲线,特别是凸型竖曲线。平面线形要平顺、多设直线少设曲线,平曲线容易产生近地表气流波动,而出现积沙现象,应尽量少设,必须设时,尽量以弧面迎向主风向(凸型)为好,另外导线的偏角不宜过大,平曲线半径则尽量大为宜。沙漠地区路线纵断面应按照少挖多填的原则,顺应自然地形布设,但尽量减少大起大伏,坡长也不宜过短。

三、沙漠地区公路勘察设计中应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

1、沙漠地区公路测设的特殊性及应用传统测设方法的局限性

沙漠地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沙害严重,公路设计区的地形、地质、沙害资料的获取非常必要。由于沙漠地区恶劣的环境条件,应用传统的方法难以实现。沙漠地区公路测设必须采用采取最新的技术手段,以最短的时间,经济而可实施的方法,获取所需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获取沙漠地区地质条件和沙漠病害等资料,以确定最优的路线方案,沙漠地区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路线中线测设及纵、横断面测设,若采用传统的测设方法,工作量十分繁重,测设周期长,效率低,所以沙漠地区公路路线中线、纵断面,及横断面测设必须采用现代测量技术和设计技术。

2、“3S”技术漠地区公路测设中应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测量沙漠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可采用RTK技术进行碎部测量,若能够收集有关地形、地质资料,可经过数字扫描仪对地形图矢量化,再转化为栅格结构GIS,亦可直接生成三维地形模拟。

·发挥遥感与GPS技术优势,采用遥感数学图像增强处理及影像图编制技术,极大提高工程地质解译成图的速度和质量,以获取满足沙漠地区公路测设的地形信息;

·采用遥感地质解释标志和地质解释技术,尤其在沙漠区难以通行的地段,通过GPS的准确定位,可以满足1:10000工程地质调绘的要求,测量各种地质要素的数据,地质边界准确,验证地质解译预测到的活动半活动沙丘、固定沙丘的分布及分布方向,以获得路线评价所需的沙漠地质条件和沙漠病害信息。

·在沙漠地区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当路线的方案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中确定后,在路线的走廊带可布设GPS控制网,最后在野外选点并按GPS静态测量的作业模式进行外业观测,外业结束后进行内业处理,内业处理全过程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处理。沙漠地区公路路线平、纵、横设计完成后,然后将中线逐桩坐标数据通过计算机输入GPS接收机,采用RTK技术放样路线中线,并检验,复核路线的平、纵、横数据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采用RS和GPS与GIS之间数据交换技术,建立以GIS为空间数据整理和分析平台的公路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从而实现沙漠地区公路测设的现代化。

四、“3S”技术在沙漠地区公路勘察设计方面的应用

1. “3S”技术在沙漠地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市场分析:主要研究拟建道路的必要性;②技术分析:研究项目实施的可能性;③财务分析:从微观角度分析拟建项目建成后的盈利水平;④经济评价:从宏观角度评价拟建项目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的作用。“3S”技术在沙漠地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应用主要包括公路路线选线或路线规划两方面的应用。

其应用程序见图1;

图1沙漠地区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程序框图

2. “3S”技术在沙漠地区公路初步设计阶段的应用

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的要求和初步资料,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计算主要工程量,提出施工方案的一件,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及图表资料。“3S”技术在沙漠地区公路初步设计阶段的应用程序见图2。

图2沙漠地区公路初步设计程序框图

3. “3S”技术在沙漠地区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应用

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定测资料,进一步对所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决定加以具体和深化,最终确定工程量,提出文字说明和适应施工需要的图表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计划,编制施工图概算。

“3S”技术在沙漠公路施工图设计中的应用程序见图2。

图3沙漠地区公路施工图设计程序框图

4. 应用工程实例介绍

近年来,陕西省院应用遥感地质、GPS、GIS综合技术开展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曾将“3S”技术应用在毛乌素沙漠东南部边缘地带的榆(林)靖(边)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中。他们应用遥感科研成果,于1999年3月~5月对榆(林)靖(边)沙漠区高速公路设计路线进行了首次大规模(正线117公里、比较线和连接线32.5公里,合计149.5公里)的工程地质调绘生产应用工作。榆靖线路区80%以上是复杂的沙丘分布区,其中活动沙丘占40%以上,沙害严重。由于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按常规方法不但不能按要求在短期内完成1:10000工程地质调绘成图任务,而且沙丘区地形复杂,地貌标志不明显,极易迷失方向,难以保证调绘质量。 实践证明,应用“3S”技术是快速、高质量完成任务的最佳途径。“3S”科研成果在快速优质完成榆靖公路调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全面并超额完成了各项任务。

五、结论

1、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沙漠区公路勘察设计提供了全新高效的方法和信息源。“3S”技术在公路方案规划、道路选线、不良地质调查、路线中桩放样工作的应用,尤其能够全面掌握公路规划区的环境地貌与地质构造要素,提高公路规划决策水平,不但可加快了工作速度,而且能提高了质量,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应用遥感信息在识别沙漠地质地貌特征、优化选线方面有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优点,其宏观真实性、实时性、信息丰富性、具有一定透视性的特点可以给我们许多规律性的认识,从而指导我们更好的进行路线的选线定位工作,提高选线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应用GPS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调绘速度和定位精度。今后应坚持开展航天航空综合遥感技术在公路工程地质调绘选线及勘察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全面提高路线方案质量和水平。

3、当代沙漠公路的快速发展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促使人类注重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要搞好现代高速公路的设计优化,提高环境质量,必须大力发展“3S”技术。而只有通过“3S”技术与常规勘察设计技术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公路勘察设计实现快速优化成为可能。大力推广“3S”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普及应用,有利于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人类利用、改造、美化环境的水平,对促进整个人类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十分重视“3S”技术的发展应用,作为最重要的关键高新技术之一列入国家发展计划。1999年10月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资源遥感卫星,为加速推广“3S”技术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相信,随着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普及,将对人类公路交通建设事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国家与整个世界的高速公路的网络化与信息高速公路的网络化远景得到更快的实现。

参考文献:1. 陈晓光,罗俊宝,张生辉. 沙漠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彭世古.沙漠地区公路设计、施工与环保养护.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篇5

重庆是座山城,工程建设中有大里的边坡需要治理。重庆市建委对边坡工程历来都十分重视,对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监理、施工以及招投标等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从执行情况看,反映良好,对提高边坡工程质f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目前边坡工程普遍采用“动态设计法、信息施工法,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中以强制性条文的方式执行,与一般建设工程的工作程序有很大的区别。其中设计的主要依据—地质结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都需要在施工监测和试验中加以验证、调整,其显著特点是:由于地质环境复杂性,工程勘察、边坡试验提供的设计参数不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工程地质实际情况,只能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来加以验证、调整,从而修正治理方案。不可避免地产生勘察、设计、施工组织和工艺变更。这要求参建各方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保证边坡工程的质t、进度和安全。实践证明,它是最切合边坡工程实际的勘察设计、施工方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建设部还是重庆市目前都没有针对‘,动态设计法、信息施工法,的明确规定。一旦出现变更情况,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依据不充分,责任不清,而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也无章可循。

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有时会遇到业主、勘察、设计与施工单位各方为质里事故资任相互推语的问题。多数情况下,变更设计是由于地质环境变化造成的,非勘察设计的资任。变更设计后一般要突破原概算,产生包括工程投资、勘察、设计、审查等费用由谁支付,以及支付的程序等问题。因此需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各方的责任,协调参建各方责、权、利,是重庆市建委鱼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另一方面,虽然重庆市绝大多数勘察设计单位都积极配合施工,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但经常是变更勘察设计文件交付业主后,业主不知道这些变更需要哪一级审查,特别是边坡工程,变更设计较频繁,如果无论大小都交与建委审查,既不合适也不必要;一律由原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对于涉及安全、规划等问题的重大变更,原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似乎也不合适。因此应结合重庆市边坡工程的特点,制定“边坡工程变更设计管理办法明确边坡工程治理过程中变更设计的种类、审批程序。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争,对如何加强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设计管理,规范、协调各参建单位的行为,确保边坡工程质f}提出一点浅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目前国内有关工程变更设计方面有系统文件的,有铁道部的《铁路基本建设变更设计管理办法),交通部的(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等,地方有常州市建设局的(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变更管理暂行办法》。前两个文件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专业性强,不能完全适应重庆市的建筑边坡工程行业管理。常州市建设局的(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变更管理暂行办法》与重庆市的边坡工程变更设计管理具有可比性。建设部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00.9.25)第28条,(建设工程监理规范)(6B50319-2000 2001.5.1)第6.2.1条对原则性的问题作了相关规定,应当作为f庆市编制有关文件的依据;(江苏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2000.3.31)第28条和第30条可以作为参考。

重庆市的边坡工程变更设计管理办法应当涵盖以下内容:

(1)勘察设计、施工变更分类:一般分为重大变更、较大变更和一般变更。

(2)审批权限:明确各类变更的审批权限。建议对于涉及规划、方案、投资和控制性结构有重大影响的变更,属于重大变更,应由业主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对较大变更,建议由原施工图审变单位审查并报建委备案后实施;一般变更由建设单位负资组织审查后实施。

(3)变更的工作程序:问题的提出—确认—勘察设计变更—报批(报审)—变更实施。一般根据施工反馈的信息,由施工单位、业主或试验单位提出问题(变更原因)、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惫后交业主,由业主委托变更单位完成变更设计。变更设计原则上由原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完成,经原工程设计单位书面同惫,建设单位也可以委托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出具变更文件。出具变更文件的单位对修改的设计文件承担相应资任。变更设计文件送交业主,业主根据变更的类型,组织有关部门对变更设计文件进行审查,根据审变惫见修改变更设计,施工单位实施变更。常州市的(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变更管理暂行办法》值得很好借鉴。

篇6

 

1、简介

济源至邵原高速公路为豫北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复杂,路基填方高度一般为6.0~17.0m,全线主要处在红泥岩、泥质砂岩地区,路基填料大多为红泥岩与泥质砂岩,具有遇水快速崩解,强度迅速降低的特性,设计作为路基填料压实质量难以保证。极易产生工后沉降,具有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如何采用不良填料填筑高速公路路基,减少工后沉降,作为研究课题,2006年6月在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与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就红泥岩路基填料进行了强夯夯填、掺砂、掺灰土、掺土、洒水预崩解等多种填筑试验,通过各项试验结果认为,采用强夯夯填这种施工方法施工,可以提高路基强度和压实度,减少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的指标。

强夯施工技术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大吨位重锤(一般为10~40t,国外曾有过锤重200t的报道)起吊到6~40m高度后,自由下落,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很大的冲击应力,土体产生瞬间变形,迫使土体孔隙压缩,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土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强夯法最初仅用于砂和碎石层的加固处理中。随着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水平的提高,施工实践证明,强夯法也适用于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软土地基,它不仅能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减少建构筑物的沉降,而且可以改善地基抗振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目前,强夯法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机场跑道、高速公路、工业及民用建筑等项目的地基处理工程中。

2、强夯法施工工艺

以济邵高速12标K47+000~K47+150段路基为例,最大填高17m左右,路基填筑拟采用红泥岩强夯填筑法施工。

2.1强夯机具参数

强夯施工采用有自动脱钩装置的40吨履带式起重机,夯锤重量10T,夯锤直径2.3m,夯锤落距10m,每击夯击能1000kN·m。

2.2施工控制参数

 

篇7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公路工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人身安全与财产等带来了不利影响,对此,应加强对工程的质量控制。工程设计作为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在公路工程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正。

2公路工程的设计过程分析

2.1公路工程设计的策划

要完成公路工程设计,首先需要根据工程的建设要求和实际施工条件进行策划,制定既符合质量标准,又满足建设方要求的设计方案。在具体策划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质量问题和建设方的要求,还需要考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设备和人力条件等,以保证工程设计的可行性。

2.2公路工程设计的评审

目前,对公路工程设计的评审方式有很多种,如专家评审和会议评审等。不论公路工程项目的规模大小,都要进行设计评审,这是保证设计科学合理的重要途径,并且可以有效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影响后期的施工。

2.3公路工程设计的验证

公路工程设计的验证对保证整个工程设计的质量和公路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需要验证的内容和方法较多,一般通过各级校审的方法开展验证。为了保证验证的质量,需要进行自校、复核、审核、审查等多个流程[1],在任何一个环节发现问题,都需要及时解决。还有一种验证方法为特殊方法验证,这种验证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公路工程相对较为复杂的项目,在验证时,需要将验证结果和以往相似的工程验证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

2.4公路工程设计的确认

公路工程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满足建设方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公路工程设计时,应确认建设方对工程的具体要求,并将设计方案向建设方进行讲解,以了解建设方是否有需要补充与改进的建议,然后再一次进行设计修订。只有保证最终的设计方案得到了建设方的认可,并确保其设计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才可开展招标与施工工作。

3我国公路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设计准备工作不到位

要完成公路工程设计工作,离不开各种工程数据的支持,这就需要设计单位在设计前做好准备工作。但是,目前很多设计单位的准备工作不到位,没有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水文地质和周围建筑物等条件做认真的调查,也没有对施工材料的性能与特点进行深入考察,常出现设计方案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发生,一方面耽误了工程进度,另一方面不利于设计单位设计水平的提升。

3.2设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保证设计方案质量的基础,但是,在我国公路工程设计中,一些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缺乏丰富的设计经验,还有很多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工作态度不够严谨,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科学设计,缺乏对新理念、新技术的学习,导致设计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更无法实现设计的创新。

3.3公路工程设计后期工作不完善

公路工程设计除了要进行施工图设计,还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工作。在设计中后期,如果调整部分工程的构造,可能会导致调整后的图纸与原设计存在较大的差异[2],因此,相关人员务必要做好后期处理工作,积极配合施工人员,及时进行沟通,尽可能减少设计返工工作。

3.4公路工程设计的其他问题

其他问题还包括:(1)现行的纵曲线线形设计的标准相对较低,很容易出现纵曲线线形设计的竖曲线半径过小,竖曲线过短;(2)在对改建、扩建公路工程进行设计时,设计者为了尽可能减少占地面积,会在旧的路线上做进一步的设计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公路设计出现局限性;(3)一些公路工程设计者在设计时有时会忽略雨雪对公路的影响,导致公路在运营期间时出现严重的积水、积雪现象。

4提高公路工程设计质量的策略

4.1做好设计组织阶段工作

设计组织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根据工程需要制定合理的设计人员数量,并做好与工程相关的资料的搜集;(2)结合用户的需求,确定本次设计任务的质量目标;(3)进一步细化设计任务,将任务划分为几个具体的模块,以便于更好地处理后期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4.2加大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力度

勘察设计单位的内部质量保证是提高勘察设计质量的关键。勘察设计单位应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设计质量管理制度。进行项目设计前,设计单位应先派专业人士对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培训与指导,并在设计过程中加强监督与检查,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都在可控制范围内,减少设计遗漏出现。

4.3严格控制公路工程设计过程中的质量

公路工程设计单位的最佳选择可以按照多轮次的评估进行确认,并从设计单位中选择最符合该工程的设计人员[3]。一旦招标工作完成,确定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应及时和施工单位进行交流,并对设计图纸做进一步审核,确保设计图纸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如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不合理之处,应及时进行更改。由于不同的工程对设计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对设计图进行评判时,应科学选择评判标准,确定设计图纸无误后,交由上级领导审核。只有严格控制公路工程设计的每个环节的质量,才能切实保证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

4.4提高工程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设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对设计人员的实际操作业务知识和相关技能进行严格的考核。除此之外,设计单位还应为设计人员提供对外学习的机会,创建员工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强化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篇8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China professional after nearly twenty years of efforts, has realized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gress in exploration, prospecting means, whether from the exploration equipment,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of digital or technical staff knowledge of the breadth and depth have made rapid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hrough analyzes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 technology,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 of technology for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P25

一、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现状

1.桩基技术方面

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桩基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如混凝土预制方桩和预应力管桩由于具有单位承载力投资省、质量有保证、施工速度快等特点,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混凝土灌注桩及其后压浆技术由于桩长和桩径范围选择大,提供的承载力幅度大,地层适用性强等特点,发展也很快。为合理利用桩间土承载力,复合桩基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地基处理技术方面

我国软土地基处理现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天然地基的合理利用方面,开发了大量的复合地基新技术。强夯法、预压法、排水固结法、堆载预压、水泥土桩、碎石桩、以CFG桩和静压砼预制小桩为代表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技术,得到广泛使用和研究。复合桩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土相互作用的理论和研究成果逐步被采用。

3.深基坑工程及边坡支护技术

我国深基坑及边坡支护技术是近20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集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为一体,包括支挡、防水、降水、挖运土、监测和信息化施工的系统工程,具有工程地质复杂多变,区域性和个性强的特点,已成为施工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4.环境岩土工程方面

与环境关联的岩土工程及与岩土有关的环境工程的广义环境岩土工程的概念逐步为学术和工程界所接受。环境岩土工程的概念和理论逐步深入人心,地基处理与深基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问题的认识与处理,要求将地基处理与深基坑工程作为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整体问题一并考虑成为环境岩土工程的新思想。

5.岩土预测与控制方面

从采用传统理论力学和计算土力学计算方法发展到采用灰色理论、损伤力学、神经网络技术等人工智能方法和动态滚动预测方向发展;控制技术从单一手段朝着多样、复合的方向发展。

二、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方法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就与传统勘察方法进行对比, 加以论述。

1.传统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研究

勘察资料过于地质化。由于部门长期的条块分割, 勘察、 设计分散作业, 加之岩土工程规范制定和新技术、 新方法应用的滞后, 以及专业设置过细, 岩土工程本身的特殊性等原因, 设计与勘察之间脱钩多,使得勘察提供的岩土工程信息通常以设计人员难以理解的形式出现,而且勘察也较难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设计人员也因知识的局限, 很难深层次理解岩土工程勘察信息, 因而勘察成果在设计中的转化率较低, 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浪费和损失数字化地图与数字化设计系统间不够贯通。地形图是设计系统的底图或称基础数据,由于数字化地图中的某些环节技术条件不成熟,与 CAD 设计软件的接口不匹配, 很难顺利实现对接, 设计系统不得不重新将勘察资料数字化, 影响了设计系统 CAD 的推广应用。勘察信息数字化程度低。勘察部门提供的勘察信息往往以图纸、 表格、 文字等形式为主,内容上定性描述较多。这一方面造成设计人员对于勘察信息难于准确理解, 另一方面造成对勘察信息处理、 利用上的困难。

2.数字化勘察技术研究

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是指应用当代测绘技术、 数据库技术、 计算机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和 CAD 技术, 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 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有机地集成起来,建立综合的计算机辅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从手工方式向现代化 CAD 技术转变,作到数据采集信息化、 勘察资料处理数字化、 硬件系统网络化、 图文处理自动化, 逐步形成和建立适应多专业、 多工种生产的高效益、 高柔性、 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该技术体系用系统工程观点, 把勘察、 设计的图纸、 图像、 表格、 文字等以数字化形式存贮。

3.数字化勘察技术关键优势

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表面模型法,表面

模型法的历史较早,它的基本内容就是通过精确的表示出工程地质体的外表面来表示均质地质体的建模方法,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建模方法。表面模型法的数据来源是通过测点获得的一系列离散的测点资料, 包括测点的几何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 然后利用数据解释结果重构地质体界面。可以抽象为把一系列同属性的点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构成网状曲面片,进而确定整个地质体的空间属性,有很多方法用来表示表面,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和图示模型法, 本论文主要讨论图示模型法。 常用的图示模型法有边界表示法、 规则格网法、 等值线法、 不规则格网法等, 其中不规则格网法是本系统选用的模型表示法, 将做详细分析讨论。不规则格网法是将区域内有限个点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 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 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任意点不在顶点上, 则该点的数字属性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所以 TIN 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分段线性模型, 在整个区域内连续但不可微。有许多种表达 TIN 拓扑结构的存储方式,这里采用一个简单的记录方式是:对于每一个三角形、 边和节点都对应一个记录,三角形的记录包括三个指向它三个边的记录的指针, 边的记录有四个指针字段, 包括两个指向相邻三角形记录的指针和它的两个顶点的记录的指针;也可以直接对每个三角形记录其顶点和相邻三角形。每个节点包括三个坐标值的字段,分别存储 X,Y,Z 坐标。这种拓扑网络结构的特点是:对于给定一个三角形,查询其三个顶点属性和相邻三角形所用的时间是定长的。它在沿直线计算地形剖面线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当然可以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变化,以提高某些特殊运算的效率。对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实施改进, 逐步过渡到数字化勘察技术, 并推广其广泛应用, 这是勘察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这其中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仅仅是因为其中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尚未完全攻克,而且我国目前在数字化勘察、勘探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很匮乏, 因此, 必须加大数字化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才的培养, 并加快该技术的研究应用,以真正实现岩土工程的数字化勘察的广泛应用。

4.数字化勘察技术的应用

我们在进行道路、 桥梁、 隧道的测量设计经常遇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情况。如线路在丘陵山区,经常是各种树木生长茂盛、 沟壑纵横,难以通视,传统的测量手段很难解决,经常令测量工作人员吃尽了苦头。传统的测量手段数据处理往往用手工方法记录储存,不仅数据显得零乱,而且在数据后续处理中,往往手工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测量数据不易校核。 由于处理枯燥,需要耗费的重复劳动也就相当多,内业处理出错率较高。通过调查研究, 在我国大多数单位在公路设计测量工作中采用的方法传统,速度慢、 精度差,数据不易保存校核,所以难以适用当前推进公路建设自动化、 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采用现在传统的测量方法存在许多弊端,例如测量数据多,易出错,测量完毕不易校核和保存,采用数字化地形图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采用专业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经过处理后,可以满足公路规范的需求,每条公路的地形图可以形成永久保存的电子档案,勘测成果在图上一目了然,可重复利用,并可不断补充调整。 公路设计引入专业勘测的电子地形图,勘测效率大大提高,勘测费用降低很多,勘测设计周期会大大缩短,而且数据精确,易于保存,数据直接导入利用,免去人工录入的繁琐和失误,可以重复利用,一举多的,可以纸上选线、 定线,测量数据可以视实际情况,随时补充调整。测量成果可以直接与国家控制网转化,以便与其他测量行业的数据共享。测量完毕或公路施工后能长久保存测量成果,并进行校核,推进公路测量的数字化进程。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勘探是工程质量的重点,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较多,且众多勘察方法、技术发展的成熟程度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要在实际勘察设计工程中积累经验、重视有效性的发展、时刻应用新科学新技术来发展我国的工程勘察技术,把我国的勘察技术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47-02

自2009年全日制专业硕士开始招生以来,因出现时间短,全日制专硕培养存在一定不足,相应的各种培养机制、培养条件和培养效果没有达到要求。目前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生的培养存在诸多争议,如“缓解就业”论、“收益”论、“差生”论、“换汤不换药”论、“招考模式雷同”论等质疑。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定位,全日制专业学位是具有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教育部明确规定专业硕士更加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对应推行五年多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来说,实践能力培养探索是一个新课题。为此,成都理工大学结合自身地学优势特点,在办学过程中找准自身特色和优势,依据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地质灾害防治优势学科平台

我院现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依托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立足于我国西部地区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的需求,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控创新方法体系,推动了该领域学科发展和进步。重点关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地质灾害问题,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尼泊尔地震和康定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大型水电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灾害和自然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和横向委托项目4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3亿元,产生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

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独立单位),二等奖2项,部省二等以上奖励30余项,出版专著50余部,国内外1200余篇。此外,我院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二等教学成果奖10余项。学院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拥有雄厚师资力量、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011地质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在地灾防控方面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为我院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学科平台。

二、面向行业开设应用型创新课程

为使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更加贴近行业和社会需求,我院立足自身地学优势,面向行业狠抓专业硕士类课程建设,在课程改革上将学硕与专硕分离,力求使专硕课程改革符合行业需求,更加适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以“行业―实践―案例”为理念构建以工程行业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模式,让学生了解本行业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作,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新知识,并根据行业和相关企业实时需求进行动态更新,有效推动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观念转变,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产生社会与经济效益。如,近年来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更加注重工程地质、铁路和公路行业的地质勘查和地质灾害防治等知识点,因此我院在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数值模拟和地下结构工程等课程中进行了教学点更新,不断强化考点案例分析和工程实例分析,研究生的注册岩土考试通过率有了较大提高,使课程教学与行业有效结合起来,突出了专业硕士培养的工程应用创新特点。

三、面向企业聘请高水平企业导师

我院作为四川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项目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承担着高层次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利用我校地学优势学科平台,建立“工程实训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的双体系创新培养模式,以工程应用创新建立良好企业合作关系,以模式改革谋专业硕士培养上台阶,为此,我院聘请了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工程经验,并且了解企业亟需创新技术的高水平企业导师参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训及论文指导。这些导师一般都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有很强的工程应用创新能力,能启发学生进行工程应用创新,解决实际工程难题。我院在对地学类专业硕士的双体系培养过程中,邀请在全国岩土工程、地质勘查和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业界专家承担研究生校外实训指导,比如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陈卫东教授级高工、中国中铁二院集团屈科教授级高工、四川藏区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李永林教授级高工、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王联教授级高工等参与专业硕士生论文选题和指导工程。他们大都具有博士学位,以及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院总工等称号,具有创新能力,能启发学生进行应用型创新,有力推动了研究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该培养模式将学校、学生与企业融合到一起,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既能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又为企业挑选了适合人才。

四、面向西部环境进行实践能力培养

与企业建立联合培养体系后,再根据西部地区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大型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和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研究生提供地学类实践基地和平台。选择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行业创新能力强、技术生产先进的企业建立一批高标准、稳定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近年来,我院投入100多万元与水电、交通和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内企业共建了“大型水电工程实训基地”、“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四川汶川野外基地”、“大光包滑坡研究基地”和“地质灾害―四川都江堰野外基地”。这些实践培养基地既可以进行野外地质技能训练,又可开展课题研究;既能承担工程建设和科研任务,又可让学生按行业要求进行工程实践和工程难题攻关。这些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地质素养、解决和分析实际工程能力的培养,实现野外认识能力强、重大灾害问题能独立与创新性思考的目标,并能解决实际工程难点问题,可为我国西部重大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大量应用型人才。

五、培养质量和效果

为使企业始终保持对研究生校外实践培养的热情,我院主动为用人单位着想和服务,在基地建设、专硕人才培养模式、管理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先后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同济大学、长安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同行院校及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学习交流与调研工作,加强了与各联盟院校和企业的沟通和联系,获得了宝贵的信息资源,达到了“加强交流、借鉴经验、启迪思路、推动发展”的目的。在专业硕士考核质量方面,摈弃传统的专硕“差生论”观点,对专硕毕业论文的考核,重点考核毕业论文是否有对实际工程“应用创新”的内容,推进应用创新和服务社会。我校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张岩同学经过在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的实践培养,先后申请了《一种高地温隧道隔热散热衬砌结构》、《一种液胀式让压抗震抗高地温锚杆》、《一种高地温隧道支护的桩型预应力锚索》和《内置式全长防腐锚杆》等多项发明专利,并发表了多篇SCI论文,为西部地区多条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研支撑。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我院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效果显著,在就业形势严峻和成都地区其他“985”、“211”高校生源竞争下,我院地学和土木类专业的专业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仍然保持在95%以上,培养质量受到了同行和企业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1]白冰,吴林娜.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以四川大学全日制出版专业硕士为例[J].出版科学,2012,20(5):18-21.

[2]张胜,杨慧丽,许燕,等.全日制专业硕士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77-278.

[3]孙凯,曾庆吉.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研究――以教育硕士实习为例[J].成功(教育版),2012,(3):6-7.

[4]陈国庆,查凤妹,刘梁.《地下结构工程》研究生课程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179-181.

篇10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桥梁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工程中的重中之重,是交通运输的关键。桥梁的架设与安置不是随意而为的,它除了要考虑通行的基本要求,还要满足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开展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就在于充分了解和掌握桥梁架设地的环境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为桥梁设计提供相关岩土参数及技术支持。

桥梁工程不同于其他基本建设工程,有其特殊性,其勘察基本关键点在于:勘察大纲编制、勘察目的及其任务确定、勘察手段选取、钻孔布置及孔深确定、钻探质量控制、参数确定及建议、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论证等。

一、勘察大刚编制

勘察大纲是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依据之一,大纲编制的质量直接关系勘察成果质量的优劣,对工程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其重要性往往被一些勘察单位忽略,很多单位在勘察前无勘察大纲或勘察大纲简单编制,无针对性,不能很好的指导勘察工作。

为有效指导勘察工作,保证勘察成果质量,勘察前应认真收集工程特性资料、项目所正在地质及地震资料、区域气象水文资料、邻近工程勘察资料等,有针对性的进行现场踏勘,编制勘察大纲,勘察大纲一般应包含如下内容:项目概况(如建设规模和标准、桥梁特征、任务依据和已做过的地质工作等),勘察依据的主要技术标准,自然地理和工程地质概况,勘察实施方案,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设备配置、进度计划、质量管理、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等,提交的成果资料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勘察大纲应由具备注册岩土工程师的人员编制,经审核后方可用于指导勘察工作,项目组勘察人员应严格按审核后的勘察刚要实施,在勘察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公司技术部门,进行技术会商,共同研究解决勘察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确定

勘察前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认真收集勘察目的和任务,勘察目的和任务书一般由设计单位提供,勘察前只需收集即可。勘察任务书应盖设计单位章。

但需要注意的是,勘察任务书不是一成不变的,勘察单位如发现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任务书不全面或是针对性不强等,应及时提出,和设计单位共同研究探讨,完善任务书要求,以便更好的指导勘察工作。

三、勘察手段选取

常用的勘察手段为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地质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等。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勘察手段应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结合工程特点合理选取,对同一工程应采取多手段进行,并对不同勘察手段形成的成果进行整理、分析,以查明场地环境岩土工程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为设计及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提供基础依据。

四、钻孔布置及孔深确定

钻探是勘察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重要勘探手段之一,钻孔布置的合理与否、钻探深度的合理确定等关系勘察质量,对工程造价及安全起到很重要作用。

钻孔布置及孔深的确定应在收集桥梁位置所在地的地形图、地质图、相关设计资料、邻近工程勘察资料等基础上,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5.11.4、6.11.3条的要求确定。

钻孔的布置和孔深应满足查明桥位区的地层分布情况及特征,满足岩土定名、取样、设计等要求。钻孔的布置和孔深的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实际勘察过程中所查明的地质情况结合桥梁特征等进行调整,必要时应会同设计单位进行协商,共同确定钻孔位置及孔深。

在山区勘察,钻孔的布置和孔深的确定更是要做好探究,以免把孤石错定为基岩。

五、钻探质量控制

钻探工作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之一,其钻探质量直接关系岩土定名是否准确、样品级别是否满足试验要求、地基基础方案选取是否合理等,勘察过程中应严格按《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执行,记录钻探相关参数及钻探情况等,及时、准确的做好现场编录工作。为了保证样品的原状,在勘察中应当严格控制岩芯采取率、合理选取钻头类型、钻进方法和取土器类型等,并做好记录,通过对比分析结果,控制钻探质量,避免因钻探质量差造成勘察严重失误。

六、参数的确定及建议

岩土参数的确定和建议是否合理及正确,直接关系桥梁设计的造价及安全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勘察内业整理时,应对不同测试手段所得的参数进行分析比较,当差异较大时,应找出原因,必要时进行补充测试工作。所建议的参数应明确其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并注意测试方法与计算模型的配套性,力求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合理参数。

此外,岩土参数的建议还应结合地区经验等进行综合取值,必要时应进行现场载荷试验。

七、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论证

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和选取是否合理,直接关系梁设计的造价及安全性。应根据桥梁类型、规模及特征,结合场地岩土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地区经验等对桥梁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论证,一般可按天然地基上的扩大基础人工地基上的扩大基础桩基础等深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对同一桥梁工程的地基基础分析评价类型应不小于1种,并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推荐最优方案,必要时应和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共同确定地基基础方案。

结束语

桥梁架设作为道路工程中的关键节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岩土工程勘察作为桥梁设计的基础,勘察设计单位一定要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找到勘察的关键点,对其进行分析探究,提供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桥梁设计的经济性、安全性提供重要技术依据及保障。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篇11

Abstract: the foundation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work is to choose the line, line selection in mountainous area is more crucial for the project, based on careful investigati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cheme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each line, the scheme comparison, the scheme of the optimal route. Based on practice, the mountainous area highway has carried on some discussions.

Keywords mountainous, highway, road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54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交通中的公路勘察设计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路线方案是公路勘察设计中最基础的问题。路线方案是否合理, 对于一个工程影响重大,它对道路的勘测设计任务能否合理、快速和高效的完成,设计质量能否达到最高效果,工程造价能否实现最合理化,工程实施能否顺利进行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山岭重丘地区山水相隔,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曲折复杂,选线时要摸清山脉水系的走向和变化规律。但事物都有双重性,地势对线位选择也提供了有利的因数,山脉水系清晰,这给山岭区选线指明了方向,不是顺山沿水,就是横越山岭。顺山沿水、横越山岭的路线按行经地带的部位又可分为沿河(溪)线、越岭线、山脊线等,由于各种线形所处的部位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气候条件决定了选线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不相同。

一、选线的一般原则

1.1道路设计需要应用各种先进的手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能够将细致的工作渗透其中,实现优化的选择模式,完善对路线的思考,通过多方案论证、比选,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1.2对于路线设计问题,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1.3路线选择的时候需要对相关的地质情况和水文情况进行勘察,弄清楚他们对公路工程的影响,进一步排除不良地质地段,如坍塌、泥石流等特殊地段,选取合适的范围进行布线。

1.4选线应结合环境保护,坚持“安全、经济、实用,适当照顾美观”的原则,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治理同步发展的效果,最终将本项目建设成具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公路。

二、山岭区地形地貌选线

山岭地区,高山谷深,地形复杂,路线平、纵横三方面都受到很大限制;同时地质、气候条件变化多端,都影响到线位的布设。按照公路行径地区的地貌和地形特征,简述以下几种情况选线。

2.1沿河线

跟其他山区线性比较,沿河线平、纵线形是最好的,对于布局沿河线的问题,主要是:路线选择走河流的哪一岸、什么高度及跨河地点的选择,选线是要结合三个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因地制宜。

河岸选择:根据该地区实际的自然特征以及村镇分布情况,比较两岸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以及农田水利规划等,充分利用有利的一岸,在适当情况下跨河。当建桥工程不复杂时,为了避开不利地形和不良地质,可考虑跨河换岸布线,但建桥工程大时,跨河换岸就要慎重考虑。复杂的工程也可以把线位分成不同的节点,逐个处理,让路线方案最佳化。

路线高度:对于沿河路线的高度设计与洪水位有着密切的关系,路线位置的高低要慎重考虑。低标高的路线将受到洪水位的威胁,防护工程较多,高标高的路线缺点则是跨河较难。路基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线位高低,一帮采用低标高线位,但要注意洪水位调查,把路线放在安全高度之上,以保证路基稳定及安全。

桥位选择:要根据水文和地理特点来进行分析,对桥的位置进一步测量、估算和比较,找出最佳桥位,实现桥和路线之间关系的完美结合。

2.2越岭线

越岭线选线只要是应解决的问题是:垭口选择、过岭标高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的拟定,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布局时结合水文及地质情况,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1)垭口选择:垭口对于越岭线来说是最重要的终点控制点,在最常规的基础走向情况下要综合分析来自天气和地形等条件上的制约,垭口的解决要有着高低标准的不同判别。一般较低的垭口,高差小、展线降坡后能与山下控制点顺直衔接,是首选垭口,如果是高垭口,山体薄窄的分水岭,要用隧道越过山岭,隧道比较合适于建设。

(2)过岭标高的选择:山岭的布局最重要的就是山岭的标高。过岭标高越低,路线就越短。主要的过岭方式是采用浅挖的方式,尽量减少深挖,深挖应以不至于危及路基稳定为度,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遗留病害。当深挖高度过高时,可以与隧道方案进行比较,得出理想方案,有条件时,采用隧道通过。

(3)垭口两侧路线的展线:越岭线的高程主要是通过垭口两侧山坡上的展线来克服的,路线的布局要以纵坡为指引,即平、纵、横三个方面的结合要以纵断面为主导。

2.3山脊线

分水岭引导山脊线的形成,一般分水岭平缓,起伏不大,岭脊宽厚的山脊是布设山脊线的理想地形,所以山脊线往往就应该将分水岭作为基础来进行标高问题的探测,进一步的重点落在垭口和侧坡的选择上,也就是对整体的布局展开构思。

(1)控制垭口选择:山脊线的选择,关键在于垭口的确定上。通常选择标高较低且前后联系条件较好的垭口,然后决定垭口控制点之间走分水岭的哪一侧布线。各个垭口的高低悬殊不能相差太大,并列的垭口,则只选择其中一个,使之能够前后保证一定的通融关系。

(2)侧坡选择:对于山脊线来说,选择侧坡也是很重要的,有的分水岭比较宽广,这样就将顶部的设计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当路线在两侧山坡时,就可以针对那些界面比较齐整、横坡平缓且有着优良水文地质特点的部分进行选择,实现分布的均衡化。

(3)试坡布设:在两个固定的控制点间布线,应力求距离短捷,坡度平缓。进一步增加山脊线考虑的内容,避免路线过于迂绕,认真考虑坡度的规定指数和垭口的横隔间距问题等等,坡度也要有着一定的规定限制。

另外,山岭区地形地貌复杂,选择路线变化比较多,所以在纵横面的判断上,要注意横挖的时候是否能够保持路基的平衡,有些比较缓慢的坡度,要采取一定的填挖,改善路基的状态,也可以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注意相关的边坡高度,实现稳定性的结合,不至于会失去控制。

三、特殊地区的选线

很多的不良地区或者特殊地貌都会带来选线上的难度,多以要控制线路走向的问题为主,所以,很多的路线建成之后使得形成的安全因素变得不利,对于路线的决定,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够进一步开发水文地质的内容和资料,了解地貌的基本情况,实现布局和范围类型的整合,以便能够让路线更加合理,完善相关的方案,避免出现对过于特殊路线的定点。要进一步避开,要有实有据,这样才能够不断完善公路的安全性和畅通性。

四、山岭区平、纵线形的协调

为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与舒适,应把公路平、纵、横三方面结合作为立体线形来分析研究。

(1)在视觉上正确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平曲线与竖曲线对应、平曲线包竖曲线能获得行驶安全及平顺优美的线性。

(3)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均衡,其中一方如果大二平缓,那么另外一方也要大而均衡,切不能使另外一方变化过多,使线形在视觉、心理上保持协调。

(4)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5)平、纵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协调,减轻疲劳和紧张。

五、总结

公路建设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选线,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一条公路会存在多个线位方案,各个方案也互有优劣。找出一个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和使用上优胜的最佳方案不仅直接关系到公路本身的工程投资和运营状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路线在整个公路网中是否起到其特定的作用,即是否满足国家的政治、国防、经济、民生的要求以及长远利益。本文对山岭重丘区工程的道路选线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宪忠;;越岭隧道遥感选位初探[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1994年

【2】 鲁放;何世伟;;遗传算法在公交小区专线选线问题中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