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浅谈企业文化

浅谈企业文化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04 02:47: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浅谈企业文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浅谈企业文化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目的是倡导和培育企业精神,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伴随着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思想政治工作前景豁然开阔,企业文化并有效真正扮演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角色。一个企业要使企业文化,在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就需要认真研究企业文化的内涵,抓住其精神实质领会其精髓和精华,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培养企业良好的传统和作风,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对此,笔者就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中的发展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渗透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形象战略,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是企业的基础和灵魂,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

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对电力企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这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客观反映。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近来相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维、新思路、新理念,企业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影响力、辐射力不断增强提高,对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这是电力企业履行企业使命的实际需要。电力企业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及国民经济命脉,肩负着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以文化统领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巨大的发展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效率,更好地履行企业使命。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现代管理的实践活动,电力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必须通过企业的文化建设来增强企业内壁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当前,电力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必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企业抓住机遇。电力企业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有赖于企业文化的引导和支持,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建设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电力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全面开发和利用员工的价值、道德、信念、情感等精神力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化解改革发展中的各类矛盾,促进企业稳步和谐发展。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塑造现代经营理念,培育优良的企业精神,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快企业发展的切实需要,对于保证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国家环境下,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宏伟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文化如何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切实发挥企业各级领导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主导作用

企业的各级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决策、组织、协调、示范等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领导首先要加强学习,努力增强文化观念,深刻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成为企业文化树型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要积极、主动、大胆地实践,努力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拓展更广阔的工作领域和前瞻思路,发展企业文化对生产经营的渗透、保证和促进作用。

(二)切实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推动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大力开展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现场培训、技能比武活动,开展时事政治、观念理念学习,开展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的宣灌及企业文化的熏陶,大力倡导“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的企业理念,关心尊重员工,加强与员工的思想交流,积极为员工发展创造条件,为员工排忧解难。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引导,使全体员工能自觉实践企业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爱企如家、爱岗敬业、自我加压、勇挑重担,认认真真履行好职责,通过电力事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为员工施展才智、建功立业提供更大的空间和舞台,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三)切实推进统一的企业“品牌”工程建设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内质外形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在企业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重要部署,履行“四个服务”宗旨的重大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关键表现中把握契机、发现亮点。同时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水平,以“保障、支撑、引领”丰富服务理念,更好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服务经济发展,树立讲政治、负责任、重服务、求创新、作表率的良好企业形象,使企业品牌成为员工和社会广泛认同的优质品牌。

(四)文化“软件”和“硬件”建设双管齐下,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

“软件”建设方面,积极适应深化“两个转变”的需要,将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本质要求落实到员工的行为,落实到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选对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以先锋模范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硬件”建设方面,努力改善文化活动场所,创造条件搞好企业生活区、办公区的优化和美化改善生活环境,加强电力施工现场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创建活动,使企业文化真正的“落地生根”。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大潮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一手抓经营生产,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对员工进行“崇尚科学思想,民主意识,竞争观念,文化行为和奉献精神”的灌输。这不仅是电力企业开展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inherently constitute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enterprise, and external shape enterprise image and influence. Enterprise culture is to make the enterprise staff be born by enterprise culture idea of cognition, the service tenet, and consciously practic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center work practic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o realize the real ground enterprise culture, the key is to get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mperceptible change and coordinate their way of thinking, and then consciously practice. First, the enterprise the leading cadre to physically, for enterprise culture offer forceful guarantee to be born; Secondly, to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staff education union, for enterprise culture to provide basic conditions ground; Finally,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combining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enterprise culture to be born with powerful support. Rehabilitation center in whole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key period, should be closely around the building homes philosophy, and constantly enrich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enterprise culture work seriously landing, realize to develop quickly and well.

Key word: enterprise culture be born of leading cadres staff quality management mechanism

正所谓“以文化人,以文兴企”,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物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文化本身就内在地构成竞争力,无论是来自于技术、产品质量、服务,异或是人才、创新、知识等哪方面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其内在力量的形成、维持和提升都离不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落地简而言之就是把贴在墙上、挂在嘴边的标语、口号让企业员工认知接受,继而自觉践行,产生效果。要实现企业文化的真正落地,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通过各方面的有效运作,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并协调员工的思维方式,达到知行合一。

一、企业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为企业文化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企业领导者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者,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倡导者、践行者。企业领导者重视企业文化,企业的文化氛围就浓厚。同时,企业领导者积极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中主动把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管理中,强化文化执行力,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价值理念就能够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镇江康复中心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中心领导一直亲手抓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按照“领导垂范,层层带动,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的方法,抓企业文化落地。

结合自身感受,笔者认为应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各级负责干部要层层带动,发挥示范效应。康复中心党委注重加大向基层延伸和服务的力度,不断调动机关党员干部服务一线的主动性,推动机关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综合素质,让机关的管理工作与基层的服务工作融为一体。

二是树立文化落地的典型。首先,营造镇康“家”的温馨。康复中心党委深入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职工》、《爱我镇康》等征文演讲比赛、党的基础知识和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歌咏比赛、乒乓球比赛等,不断培养职工爱企敬业精神,歌颂镇康,热爱镇康,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同时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给困难职工送去慰问品、慰问金等。如困难职工赵志平,家徒四壁,身有残疾,生活无法完全自理,与年逾古稀的老父亲相依为命。他家住在公路边,由于拓宽公路被迫拆迁,单位及时送去了一万元,帮他重建了新房。他逢人就说,还是晋煤集团好,康复中心就是家。其次,服务晋煤“家”的建设。“营造心灵放松的环境,搭建情感沟通的平台,架通文化交流的桥梁,实现和谐家园的目的”是康复中心党委“和谐家园”建设宗旨。晋煤企歌《阳光地带》在一次次联谊舞会中唱响,晋煤人的精神风貌、“阳光地带”员工的自豪感,带给宾客的不仅是感动,更有对晋煤的倾心神往;深入开展“迎来送往”活动,坚持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无论多早多晚,全体干部员工都排成一排,让晋煤的亲人或来宾一下车就能感受到关爱和温馨。

二、要将企业文化与员工素质教育结合,为企业文化落地提供基本条件。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用凝炼出来的企业精神本质来塑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用在于激发职工的潜能和精神,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来源于职工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并受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技术素质的制约。所以,企业文化最终受职工教育状况制约。如果抛开职工受教育的状况,单纯地谈企业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决不是企业素质的真实反映。因此,企业文化的落地必须与职工素质教育相结合,在两者相互融通下,达到文化的内化于心,继而外化于形。

抓员工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来不得半点的浮躁冒进和急功近利。然而,这项投资又是回报最为丰富的投资。只要坚持数年,始终不渝地抓好素质工程建设,统一员工的价值理念,规范队伍的基本行为,提升各个岗位的操作技能,有效调动各级各层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企业在文化层面的积累和沉淀,就一定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镇江康复中心原是隶属煤炭系统的医疗单位,划转晋煤集团及宏圣公司托管以来,康复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适时进行了经营模式的转变。许多原有的医护人员走上了接待服务岗位。为持续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我们一是利用经营淡季,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中开展“学理论、学业务、学技术”相关活动。既有礼仪礼节、客房日常管理知识,也有大学院校教授的专业讲座以及康复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普通员工结合自己本职岗位工作的经验之谈。同时,我们还组织一线基层单位客房部、餐饮部、小车队员工经常开展技能比武,对好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改进。二是在镇江《京江晚报》公开面向市场招聘鸿雁山庄总经理和神龙旅行社总经理,实行专业化管理;与多家旅游学校、技校建立联系,从人才市场和大中专院校招聘客房专业管理人员、人员、导游等,对新招聘的服务人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使康复中心管理团队和服务人员素质实现了质的提升,为更好服务来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把企业文化与各项管理机制结合,为企业文化落地提供强力支撑。

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有其外化的表现形式,诸如标语、口号、手册等等。要想实现文化落地,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固化于制,所谓制度化,就是将企业先进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转变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以企业文化为指导不断修正和完善管理制度,以不断创新的管理制度来保障企业文化的践行。当科学的企业制度逐渐成为一种优秀的制度文化时,企业就获得了长期的生命力。

康复中心党委在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树立党建工作要为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理念,始终把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作为衡量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标尺。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秉持党建工作为经营服务的理念,我们做出了“三好、两满意、一愉快”服务承诺即:让宾客吃好、住好、玩好(学习好);让领导满意、宾客满意;确保宾客旅途愉快。用来承载企业的品牌和价值,使党建工作和企业命运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2008年,集团公司矿处级干部600余人在康复中心培训,历时一个半月,当时,南方又经历了百年一遇的雪灾,对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康复中心以前从未接待过规格如此高、规模如此大、时间跨度如此长的培训,对康复中心的接待能力、接待水平、持续高强度服务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面对这种形势,为了确保会议接待工作万无一失,康复中心党委在“三二一”服务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客房、餐饮、后勤保障三个服务要到位;迎来送往、联谊舞会两大亮点要闪光;确保宾客安全安定的目标要实现”的工作保障体系,并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包保活动,找到了党建为经营服务的突破口,使党建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着力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正逐渐被认识。企业文化要得以不断地推进、创新,就要有一个和谐发展的软环境做保证,这同企业内部形成风正、气顺、人和的良好氛围助推企业发展是一个道理。只有在和谐软环境中建立企业内部的信任,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机制创新,把企业的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把良好的文化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使企业文化在员工和整个团队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J].改革与开放,2011,(14)

[2]胡学海.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J]. 中国城市经济,2011,(02)

篇3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11-12)-0059-01

一、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现状及分析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含义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又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四个层次的文化建设。

(三)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现状

2001年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完全进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之中,我国也由计划经济快速过渡到市场经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呈现出日趋激烈的态势。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刻影响,中国的企业必须走出“襁褓”,逐步壮大自身力量,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企业文化现状的综合评分为3.50分(采用5点计分法)。该得分总体上比较高,这与我国近几年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大环境有必不可少的关系。但从整体来看,还是不尽人意。一方面,有的企业直接照抄照搬国内外知名公司的经验,缺乏创新观念,导致设计的企业文化不适应本企业实际。另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时间较短,部分企业受计划经济惰性影响,害怕变革、乃至抵制变革。另外,我国企业将企业文化中的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层相互隔离开来,没有将文化与企业自身的生产力相结合,没有实在的产出,也没有变为切实可行的制度,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导致职工思想、观念和行为不统一,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和创造力

1.缺乏个性。现在很多企业文化理念的形成,不是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或者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互促互动的结果,而只是简单模仿的结果。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的企业精神理念表述中,“团结”使用率超过41%,“开拓”超过20%,“进取”超过10%。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文化建设时,经常寻找参考模式,把一些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作为样板进行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而所谓的个性,就是本企业独有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它凝聚着企业的发展史,是企业的个性表现。

2.缺乏创造力。企业文化是指它在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具体反映,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反映。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当中。所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也要随着企业、社会自身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不断进行文化的创新。正所谓,创新是一切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企业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创新。可是很多企业不注重创新,因循守旧,导致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自身发展、社会文化发展严重脱节,最终导致企业的倒闭。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倒闭有制度因素、人际关系和管理活动的影响。第一,制度因素。过去的制度规范曾使企业走向辉煌,起死回生。但制度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僵化,过去的成功模式反而会使公司走向失败。第二,人际关系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企业形成团结一致和奋发向上的氛围,这是企业创新、活力的源泉。但是企业内部的不协调导致了企业关系的恶化,只注重个人利益,忽视了集体利益的思想严重阻碍了企业文化的建设。第三,管理活动的影响。企业的管理活动,如物质奖励等,如果领导者不能适度把握,就会成为创新的阻力,让员工没有激情,使企业缺乏创造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实效性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制度缺乏紧密联系,这使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很多企业总结了大量的文词讲究的理念纲领,但并没有真正地去深入了解,企业的精神理念并没有得到信奉和实践,也没有在制度中得到实现和保证。我国有些企业家管理企业完全脱离企业制度的要求,最后的结果就是企业文化自我创新能力的丧失和企业的低效率,文化与制度发生了内耗。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只是注重自己表面的修饰,而忽视了企业制度的正确建立。事实上,企业制度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现代化制度却成了一个空壳,人的执行使其具有了客观和实际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往往在处理文化建设与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时方法不当,导致双方脱节。所以没有文化的制度是僵化的,没有制度的文化也是不切实际的。

三、我国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管理者,是企业运营的核心因素之一。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科学管理和决策能力,深化自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从而能够正确地管理企业,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企业文化需要得到管理者的重视,一个优秀的企业也必将是由一个懂得企业文化的人去管理。因此,必须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并深入研究和倡导,企业文化建设方能获得良性的发展。

(二)建设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当今日新月异、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一个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就必须创新。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具有一定特色、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提炼反映个性的企业精神,并且应根据企业的价值取向,发展独特的环境文化。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文化建设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地创新,不断为企业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不要盲目地模仿、复制,这样才能增强企业文化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企业的基础保障措施

加强企业的基础性保障,从财力、物力给予支持,保证物质硬件条件的投入,同时强化队伍建设,保证人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夯实组织基础,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运行。加强经济的保障,降低企业的破产系数,保证其平稳地发展。

现阶段我国经济处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企业家要注意把握好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当做重中之重。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建立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唯如此才能保持企业又好又快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全性.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3.

[2][美]约翰.科特等, 曾中等译. 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M].华夏出版社, 2003.

篇4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021-02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企业文化通过“文化优势”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推动力,它反映和代表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及凝聚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沉淀、提炼形成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软约束,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

1 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是企业文化外在的直观表现

一般的观念认为,在当前经济人为主题的浪潮中,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向社会提品和劳务,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是进入了21世纪,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后,对企业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发生转变,从过去的卖方市场逐渐过渡到现在的买方市场。一旦不顾企业文化、企业的公众形象,那从长远角度来看,是得不到消费者的青睐的。而企业想要使自己优质、健康的企业文化得到社会的认同,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就要求其在作为一个商业主体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要使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自觉意识和普遍行动,光靠良知和道德唤醒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社会与企业的互动,通过法律和制度的约束,通过媒体、政府、中介组织等多方面的共同行动,才能使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落到实处。当然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在其目标受众需要一定的社会救助或者帮扶时,体现的尤为重要。这种时候,企业就一定不可以袖手旁观,而要勇敢站出来,这个时候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树立要比做十则广告的效应还要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加多宝集团,在诸多的社会责任面前,慷慨回馈社会,以前大家都知道王老吉凉茶这个品牌,但是很少人知道王老吉凉茶就是加多宝集团旗下的产品,相信人们会因为加多宝集团的诸多善举,让人们对其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的愿意为企业的产品埋单,这样企业就赢得了双重的利益。

2 要想经营好企业文化,要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不是响亮的口号,不是只是表面的呼喊和做作,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实践精神。它不仅可以让企业在优势条件下取得更加辉煌的经营成果,让企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企业在劣势条件下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企业文化是需要建构一种大而持久的制度,需要全体员工内化于心,落实到行动上。并且最为关键的是企业的领导层要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内涵,不要只是嘴上提出要建立怎样的企业文化,但是实际做起来反而不支持或者是不积极的支持企业文化的一些活动,尤其是在责任和经济利益冲突时,要勇于把企业的责任放在利益的前面,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一旦确立了,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其中的员工也会被这种积极、向上、健康的企业文化所熏陶,做事的效率和个人的理想也会不断的向着企业文化的理念靠近,最终,整个企业都会形成一种精神理念,让企业内部井井有条,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竞争机制,在外在方面,会赢得消费者和其他企业的一致赞誉。当然,企业文化的理念一旦确立,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其核心价值,并有能力在关键时刻为核心价值观赋予新的意义。也就是说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这种改变不会违背企业的核心精神和全心全意做好产品,做好服务的精神。

3 企业文化需要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认同

企业文化确立了以后,并不只是领导层的企业文化,它必须要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得不到企业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只是一个摆设。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和宣讲,开展和员工的沟通交流,要多让事实说话,少讲理论套话,用事实让员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让大家都簇拥在一起,不断地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企业文化。

俗语说“人心齐,泰山移”。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切实做好企业员工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延就是要提高企业的产品文化的附加值。企业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赖于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有赖于企业的发展。没有这种相互协作和团队精神,企业就不可能快速高效发展,组织成员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实现。要用一种企业文化来管理和约束企业员工,就必须先尊重企业员工,使企业的领导层与基层员工建立起信任,有了这个感情上的纽带,企业员工对管理人员就有了感情依附意识,管理就比较顺畅。团队精神是通过运用集体智慧将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整合,使整个团队拥有同一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各方的价值体系得以融合,从而迸发出创造力,主动将自己的行为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为了充分地做好这一点,企业的领导层要放下架子、走出冷气房间,多下车间和基层员工交流沟通,让企业员工无形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不断的交流沟通中认可并主动地投入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来,把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一家人的良好局面。

4 企业文化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来执行

企业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作为支撑,才能不断地生根发芽、壮大,否则只会成为一纸空谈。成功的企业文化背后一定会有合理性、规范性、创新性的企业制度在支持。为使企业文化能够跟上时代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制度要不断创新,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形成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是一对双胞胎,良性的循环支持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作为企业而言,应该创立一套现代的、适应企业文化发展的企业管理制度,有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让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发扬光大,否则就是再好的企业文化,面对严苛、古板、封闭、落后的企业管理制度一样会胎死腹中。企业管理制度应该秉承合理规范和不断创新的机制,才能让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发挥其保证与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的涵义

我们今天用的“文化”一词是19世纪末从西方引进的,它的本意是指“耕作”、“教习”、“开化”。最先把“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使用的是英国文化人类学家E·B·泰勒,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中为“文化”下了一个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今天关于文化的定义有一百多种。总体来看,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礼仪制度、组织机构、人们所共有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等。

“文化”一词应用很广,不同的用法有不同的意思,用在管理领域中称为组织文化。在社会中有不同的组织,如学校、机关、军队和企业等,这些组织中的文化分别称为校园文化、机关文化、军队文化和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我们今天重点论述的内容。

不同的学者对于企业文化有不同的看法,比较典型的有:

《企业文化》一书中作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文化和文化网络是它的四个必要因素,而企业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唯一而且又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Z理论》一书中威廉·大内较为明确、集中、完整地给出企业文化的概念:“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构成。此外文化还包含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如进取性、守势、灵活性等。经理们从雇员们的事例中提炼出这种模式,并把它传给后代的工人。”

综合中外一些学者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我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二、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早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时,就存在企业文化。但是,人

们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则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并倡导企业文化理论的是美国的管理学者。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经济长期陷于停滞状态,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其产品大量冲击和占领美国曾居于优势的市场领域。这一严峻的挑战引起美国各界的震惊和深刻反思。经过多方面的比较研究,美国学者发现成功的企业管理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日本的企业管理方法中有不少是为美国企业界所忽视的,其根本差异表现在,美国企业注重管理的硬件方面,强调理性的科学管理。日本企业则不但重视“硬”管理,更注重“软”管理,即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为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比较的结果使美国学者认识到,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的成功与否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美国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引起日本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强烈反响,并相继波及其他国家,由此兴起一股世界范围的企业文化热潮。

具体来说,企业文化对于企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功能。通过企业文化的信息传播和渗透,把企业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规范标准灌输给企业成员,使企业自动生成一套自我调控机制,以一种适应性文化引导着企业的行为和活动。

2.凝聚功能。企业文化通过培育企业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成员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存关系,使企业成员个体的集体意识大大提高,使个人行为、思想、情感与企业整体统一起来,产生一种合力,激发出企业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为企业的共同目标努力。

3.激励功能。企业文化通过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重视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使企业成员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力量,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行为动力,启发、诱导、激励人们的潜能和智慧。

4.约束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群体行为规范,它对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有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无形的管制。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通过道德规范、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规章制度等起作用。这里既有硬性的约束,也有软性的约束。

5.辐射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通过企业成员向企业外部环境宣传企业文化的内涵,其合理部分必然被其他企业所借鉴,使企业间的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海尔现象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 学习 、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

三、当前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在探索企业文化建设路子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较为片面、机械、僵化的现象,具体表现是:

误区一:盲目效仿,形式化严重。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发展了,就跟着效仿,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特色环境,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导入CI系统。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服装款式协调一致,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误区二:概念模糊,文体化泛滥。一些企业把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企业把以前开展的一些文体活动都归纳为企业文化,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误区三:言行不一,空泛化至上。到一些企业,门口、走廊到处是标语口号,职工每天唱厂歌,而管理思想另行一套。有的企业总讲“以人为本”,但采取什么办法手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起到凝聚、激励员工的作用,领导者却没有深刻的研究和实践。

误区四:观念守旧,僵硬化继承。主要是对企业文化认识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职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把企业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长此永久不变的信条。

误区五:只要一个公司内的大多数人认可一种价值观,它就是企业的文化。取得大多数人的认可只是建立企业文化的第一步。企业文化建立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企业服务的,因此企业文化还必须化成行为准则,并被所有人遵守;就是说,员工是否认可与是否遵守价值观不一定是一致的,而必须从企业内员工身上体现出价值观,才能说这种价值观是企业的文化。正是对此点的错误认识导致很多企业尽管写出了一大堆的东西,也有人赞同,但从员工的行为却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使写出的东西成为摆设。

误区六: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任何试图追求完美企业文化的做法都是在否定企业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导致管理气氛的压抑、思想僵化、教条主义。对企业文化不应该试图约束,而应采取引导的方式。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人性的发挥,人性无法管理而只能引导。

以上六种误区有着一定的共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为使企业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培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途径主要有:

第一,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励职工工作激情,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创业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三,企业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篇6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本文所界定的文化,不单包括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态度和风俗习惯,还应包括由此产生的体制文化和法制文化。 文化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吸收过程。会计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也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会计本身也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必定受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受整个大的社会文化演变方向的限制。但凡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能独立地看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会计的演化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受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会计规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社会包括价值观、道德观和商业观在内的文化观念。

二、中国文化对中国会计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关系文化表现的比较明显,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强调搞好内、外部平衡,侧重于人事关系的处理,这使得会计行为本身常常为了处理好人事关系不得不牺牲会计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逐渐成为了一种迎合各种指标的工具。中国会计制度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会计惯例,价值观和模式。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崇尚集体主义、权力距离较大、不确定性规避程度大、阴柔强于阳刚的特点。

(二)中国会计发展的文化动因。1.原始萌芽时期。在原始社会初级阶段,人类用于传达信息、辅助记忆的方式主要是绘制客观物体的自然印记反映和记录日常生活及其动植物的数量及其变动。进入金属时代之后,人们对形状、面积和体积有了初步的认识,利用身边器具逐步发明创造了实物计量单位,史书上更有“黄钟黍”的传说。于是数量、计量方法的有机结合,为过度到中式簿记思想时期奠定了基础。 2.古展时期。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它与几千年中国文明发展存在相关性。儒家思想提倡遵循历史悠久的规矩,强调安于现状,限制小我以保全社会和谐,崇尚顺从、中庸。在这种文化影响下,我国会计演化过程带着变化缓慢的特征。从最初的单式簿记时期,到其后的复式簿记时期,贯穿了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封建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没有获得应有的发展。对于商业的态度,历代统治者都根据需要有所不同,因此重农抑商是整个古代封建社会国家政策的主流。贱视商人商业、耻言货利成为了主流观点,社会思想意识文化领域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会计的发展也有两个主题,官厅会计和民间会计。当时的儒家道德思想是重义轻利,这就决定了民间会计的低等社会地位,在王室和儒官们眼中,民间会计都是些没有技能的下等人。因此,官厅会计受到历代帝王重视,商业经济的发展受到抑制从而民间会计也不能正常发展。3.近、现代改良时期。第一次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第二次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迅速增加,也开始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西式簿记开始传入中国,西式簿记和中式簿记在中国大地上激烈地碰撞着。借贷记账法开始传入中国,将中国传统做法与外国现实方法相互结合的方式,对于促进中国会计分析方法的改良发挥了一定作用。

三、构建我国会计文化体系重要性

会计文化是在遵循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道德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一种行业文化,其反应的主要是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所形成的的一种价值理念,会计文化的建设不但符合当今经济与改革的发展,还为会计人员的工作提供了内在的行业指导。

1.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依赖于文化建设,会计文化的建设可以为会计人员提供思想意识的引导,会计文化把会计目标与责任等形成于会计文化之中,这些文化建设比如成为会计人员行为尊则的参照。 2.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会计工作的进步,其实质就是一种会计理念,它对于会计的长期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其对于会计工作中的问题也具有很好地解决措施,会计文化对企业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会计文化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督导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减少会计人员思想发展出现错位。3.有助于协调会计组织内部之间的关系。会计主体的矛盾主要来源于会计政策的随意性、模糊性和政策外会计事项的处理,因为在这些情况下,会计主体需要进行判断,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对会计主体来讲,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会计文化能够弥补会计实践中 法律 、制度、工作条件等“硬件”的不足,把会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会计事业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以促进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民主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我国的文化必然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作为构成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会计文化建设也必须随着文化建设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四、构建我国当代会计文化的途径

1.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会计文化建设要注重思想道德的建设,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复杂,各种思想困惑的鼓捣下,有必要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降低他们因为受到思想不坚定等因素导致会计犯罪。因此会计文化建设要积极地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2.培养和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会计文化的建设归根结底需要会计人员的推动,因此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都影响会计文化的建设,会计文化建设需要给会计人员提供一个尊重会计工作的环境氛围,给会计人员自身能力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社会、企业要采取积极地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修养,进而全面引导会计文化建设。3.借鉴和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会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一种,它的产生与发展都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会计文化与外界的联系也逐渐的紧密,因此会计文化建设要积极的吸取社会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文化,首先积极的吸取本土优秀文化。其次加强会计文化交流,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与我国会计文化形成优势互补。 4.制定和完善各种会计法制体系。会计文化的构建一定要有法律和制度方面的保证,会计法律建设应注重普及会计人员的法律知识,在制度保证中要做到制度文化的创新。会计部门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推出适应新形势的会计管理制度,用健全的制度提高会计文化建设的水平。会计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会计文化的构建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持续过程,必须不断克服会计文化自身的不足,实现其向更高形态的飞跃。构建有明确价值取向的优秀会计文化,使会计文化的构建过程成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成为会计人员不断得到激励的过程。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104-03

一、 浙江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不是万能的,但是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依靠企业文化。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导致民营企业迅速消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民营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设备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氛围,缺乏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浙江经济发展的浙江民营企业,其企业文化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家族文化的局限性限制企业文化的发展

浙江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都是由小型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往往带有浓厚的家族文化烙印。其家族化倾向具有一定的排外性,这种排外性文化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团结和向心力,被聘的外来人员很难找到认可感和归宿感,在企业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在这种排外性文化的作用下,企业文化会朝着一个偏离正确轨道的方向发展,引起企业内部文化的严重分离、矛盾甚至冲突。

(二)企业文化建设普遍不受重视

不少民营企业把人力、财力放在能直接取得效益的工作上,急功近利,忽视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不太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有些民营企业即使有企业文化建设,内容或零碎散杂,或盲目仿效。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虽然浙江的许多民营企业也提出了经营理念、使命、价值观等,但都具有较强的模仿性,缺乏个性和特色。

(三)民营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定位不全面

部分民营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他们对企业文化本身缺乏正确认识,仅仅将企业文化理解为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捷径或制胜法宝。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企业文化建设仅停留于表面,忽视了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使企业文化的建构难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有机结合,从而无法有效地促进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此外,浙江民营企业文化往往不全面,只注重某些方面,如注重企业营销文化,而忽视企业文化的其他方面,造成企业文化不能发挥整体作用。

(四)企业文化形式化

目前,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企业文化的内涵。许多民营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表形象。因此,企业家大多把文化建设定位在形象设计上,把形象建设仅仅看作是视觉、外观上的东西,只重视表象建设,不重视企业文化内涵的发掘。不少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表面形式,如热衷于搞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有些企业还直接请广告公司做CI形象设计,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

二、 浙江民营企业文化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 民营企业大多采用家族制管理模式

家族制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任人惟亲,任人惟近,人本观念淡化,雇佣意识强烈,往往将员工当作会说话的“工具”,等同于资金设备等一般资源要素,忽视对员工的尊重和关心。因此造成员工消极应付,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企业多实行人治管理,缺乏激励机制,许多民营企业老板观念陈旧,管理手段单一,常采用训斥、扣工资奖金、罚款或开除等手段约束员工,停留在“治理人,约束人”、以“物”为中心的管理阶段。由于这些行为,家族制管理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许多弊端。

(二) 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偏低

民营企业家大多是白手起家,一般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文化自觉性和创新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民营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是民营企业家的经营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在企业经营中的具体体现。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不高容易导致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全面、定位不准确。此外,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其综合形象及人格魅力更容易对企业文化产生直接影响。

(三) 民营企业缺乏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及发展活力

浙江民营企业缺乏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很多优秀大学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国有企业而不是民营企业。另外,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平均年龄普遍偏大,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虽然元老级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管理方法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精神。这些因素都容易限制企业文化的落实及发展,从而导致企业文化的夭折或形同虚设。

三、 浙江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民营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缺失已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文化软实力。在解决企业文化问题上,浙江民营企业应实现“三建四化”。

(一) 构建民营企业物质文化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物质文化进行体系构建,首先要落实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这主要体现在:在厂房设施方面,力争做到现代、专业、配置科学;在机器设备方面,力求做到先进、经济、科技含量高;在工艺技术方面,力争做到新颖、独特、自主知识产权多;在作业环境方面,力求做到环保、安全、舒适;在企业商品方面,力争做到优质、品牌、市场占有率高;在售前售后服务方面,力求做到诚信、齐全、服务到位。惟其如此,民营企业才能做精做细、做大做强,才能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二) 构建民营企业制度文化体系

注重用市场化、职业化的经营人才管理企业,构建精干、高效、富有作为的领导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最重要的是选准市场化、职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管理企业,并通过他们构建精干、高效、富有作为的领导体制,进行商品功能的创新和服务领域的拓展,使企业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迸发出勃勃生机。

同时,还要注重企业的新组织设计。企业的生存来自市场需求,来自千方百计地发现和填补一切市场需求的空白。因此,适应市场需求而推进组织系统变革就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使这项工作富有成效地推进,在企业内部,既要坚持统一指挥的原则,又要坚持部门化管理原则,按照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实际流程设立管理部门。

另外 ,也要注重创造企业管理制度的特色。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企业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定和规则,本身具有控制和协调职能。要使企业管理制度富有特色,关键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理论提升,并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三) 构建民营企业精神文化体系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的灵魂。在民营企业精神文化的系统规划中,要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

首先,确立科学的功利观。企业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既要讲利,更要讲义,而功利观就是以企业行为引起的后果为标准对其行为的道德性作出的一种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道德作为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其优秀的评判标准有两个:一是这种道德应该使企业的幸福和利益尽量同社会的幸福和利益相吻合,二是关注社会主体的幸福应该是企业行为的动力源泉。企业只有具有这种科学的功利观,才会以信立身、以信兴企。

其次,确立科学的创新观。创新精神是企业的核心精神,是企业兴旺发达的灵魂和动力。民营企业要确立科学的创新观,首先要进行思想理念创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其次要进行发展思路创新,做到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同时,要做到企业氛围创新,旨在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鼓励员工干事业并且干成事业的企业氛围。

最后,确立科学的使命观。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中,民营企业要想维护自身的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就必须在世界进步潮流的坐标系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使命,放眼世界需求,紧盯世界一流的同类商品,力争通过跨越式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四)企业文化实践化

所谓民营企业文化实践化,是指民营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企业倡导和信奉的价值理念,而是必须要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民营企业文化要指导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战略的选择,是指导企业一切行为的价值理念。所以,企业文化不仅来自于实践,同时必须要指导实践,充分在实践中实现,因而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而且是要指导企业实践的价值理念。

(五)企业文化教育化

所谓民营企业文化教育化是指要通过灌输的方式将企业所信奉的必须实践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员工的头脑中去。因此,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企业培训。企业培训不仅仅是对员工要进行一种业务培训,更重要的应该是企业文化的培训,也就是从思想上要用企业文化去整合、占领员工的思想,让所有的员工都必须认可本企业的文化,并用这种企业文化在现实中指导自己的行为。在国外的企业中,企业不仅仅注重企业文化培训经费的筹措,例如规定企业文化培训费用不能低于企业销售额的l% ,而且还注重企业文化培训教材的建设,例如有企业文化白皮书,也就是企业文化的教材。因此,民营企业应该全方位重视企业文化的教育工作。

(六)企业文化奖惩化

所谓民营企业文化奖惩化是指遵守企业文化的人会受到很大的奖励,而违背企业文化的人则会受到很大的惩罚,通过奖惩的方式使企业文化真正能够成为企业中所有员工的价值理念。从现实状况来看,没有奖惩的办法,企业文化很难真正地形成,也很难植于企业员工的头脑之中。所以,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强调这种奖惩制度。国外的一些企业在评选优秀职工这项活动中,往往注重对那些自觉遵守企业文化的员工进行奖励,当然也在各个方面对那些无视企业文化的人进行批评。

(七)企业文化系统化

篇8

企业作为一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部门,其存在的唯一理由和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企业能否生存,能否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一取决于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第二取决于企业的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或服务能否满足市场或客户的需求,更确切地应该说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否反应当代的社会文明,能否代表未来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运做的结果,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文化就其本意来说,就是人力有目的地施与自然所产生的结果,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社会文明的反应和标志。因此,共同构筑社会文明便将企业与文化有机而又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但要理解企业文化的含义,决不能将企业和文化这两个概念简单地相加。观察几十年来企业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知名企业的成功实践,我们不难看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性和文化本身的目的性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并且在这两个“目的性”之间,后者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而前者则是具体的实践过程。事实上,不管你承认不成认,只要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而且正是文化指导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为文化的“目的性”首先是一种意识性的文明,是一种尚待物化的文明,只有通过企业的实践才能变成现实性的文明。历史发展到今天,可以说企业中的“意识性文明”不仅已经成为职工对企业文明程度的一种反映、一种认同、一种积淀,而且还包含着一些理性的思考、一些精神的升华、一些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正在或尚待物化的更高层次上的文明。在反映中思考,在认同中升华,在积淀中憧憬,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并由此推动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因此我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构筑现代文明中,不断地树立与时俱进的主体意识,并将这种主体意识不断地加以物化(既对象化)的实践过程。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文而物化”的过程。他要求企业不断地将新的观念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东西。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最直接的作用对象首先是人,是人的意识。

二、企业文化力的表现

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基于上述认识,透过一些知名企业的成功实践,我们可以进一步地认识到,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化”人,使人通过文化的视角去观察、审视社会文明的发展,树立与时俱进的主体意识,进而通过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加以实施,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出其生产力的特征。

(一)引导立业的洞察判断力

所谓立业,就是创办企业。要创办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这个企业将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或者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等问题,在未实施之前,都只是创办者脑海中的一种意识,其目的性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创办一家企业。正如哲学指出的那样:“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如果创办者的意识能够基于文化层面上的观察和思考,使立业的目的符合当代社会文明的发展。生产经营的产品或服务符合市场的需求,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尤其是在引领社会文明、开创新兴产业或服务领域的情况下,必将为企业的成功和获得可持续发展,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更大的获利能力奠定坚实的前提条件,这已经被许多知名企业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二)整和生产方式的协调力

企业内部的生产方式不仅是企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具体体现,更是企业谋取最大利益的根本保证。观察一些知名企业的成功实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企业文化力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人,并且最终表现在企业内部的生产方式上。历史发展到今天,生产力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充满着当代文化的内涵,并从不同的侧面展示着企业文明。自觉地从文化的层面上审视当代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积极主动地调整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用人机制、规章制度等在内的各种生产关系,就能够使二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构筑起符合当代文明、代表未来文明的企业内部先进的生产方式,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远景目标的导向力

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日趋紧密。因为一切经济成果最终都是以文化(即文明)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而文化这种意识性文明又必须通过经济的形式加以转化才能实现。事实上,这个转化过程在企业里也正是“文而物化”的实践过程,更是企业文化力的具体体现。所以有人说“昨天的文化就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因此,只要我们能够站在文化的层面上审视、观察今天的社会文明和企业文明,吃透国家的相关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就能够为企业描绘出理性的、面向未来的远景发展目标,从而使今天的文化力转化为明天的经济力,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游刃有余。

(四)企业创新的推动力

创新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证。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青春活力。创新包括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经营理念的创新、价值观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企业形象的创新等各个方面,必须整体推进,不可偏废。仅靠某一个方面的创新,企业的获利必定是眼前的、短暂的。因为任何一个方面的创新,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文化(既文明),并不能从整体上反映企业文化(文明)的发展水平。基于文化层面上的思考,有利于企业从整体上理性地、全面地开展创新工作。据悉,在戴尔公司内部,就有意识地设立了红、蓝两支队伍,前者从各个方面开展创新工作,引领企业的发展。后者则从各个方面研究反制的办法,试图击垮前者。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有力地推进了戴尔公司的企业创新,保证了企业的昌盛不衰,而且这种做法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也是该公司制胜的一大法宝。

(五)凝聚职工心智的感召力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而物化”的过程,就是要将企业的意识性文明对象化,实施并完成这一过程的主体只能是人,即企业职工。说来也巧,企业的“企”字,恰恰是由一个“人”字和一个“止”字所组成。正可谓企业因“人”而“业”兴,无“人”而“业”止。虽然企业文化实践的主体是人,但决不是说企业文化只能被动地适应于人。事实已经充分地证明,企业文化力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人,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功能也在于“化”人。企业文化力最为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它能够促使企业基于文化层面上的观察、思考,人性化地为职工搭建出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平台,使他们认同企业的主体意识、远景目标、经营思想、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和企业在打造品牌、树立社会形象方面所做的各种努力,从而赢得职工之心,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将自己的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企业,形成强大的感召力。

(六)推进社会文明的辐射力

企业文化力不仅表现在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上,而且在推进整个社会文明进程上也会表现出强大的辐射力。企业文化(文明)虽然建立在社会文化(文明)的基础上,但企业文化(文明)的发展却从各个方面向社会辐射,影响和推动着社会文化(文明)的发展。一个新兴产业的诞生、一个新产品的开发成功、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的形成、一种新的服务领域或服务理念的开创等等,都能够使整个社会文化(文明)产生跳跃式的、划时代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电灯、电话的发明,汽车、计算机的普及等等,无不使人们亲身感受到社会文明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更向人们展示着未来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因此,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未来的企业也必定是文化型的企业。

三、企业文化力的发挥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中的“文”首先是企业基于社会文化(文明)层面上的观察思考树立起来的一种主体意识,或者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文明。而企业文化中的“化”就是物化,即将企业的主体意识对象化。所谓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企业树立主体意识进而将其对象化的过程,将意识形态文明转为物质形态文明的过程。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力的作用,也必须紧紧抓住“立意”和“物化”这两个环节,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一)进一步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就是要站在社会文明这个制高点上来认识企业文化。当前,理论界对企业文化本质(内涵、定义)的界定仍然层出不尽,如管理理论说、企业精神说、价值观念说、经营理念说、企业形象说等等。这些虽然都属于企业文化的内容,但都只是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企业文化,并不能反映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正因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同,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同,层次更是参差不齐,有的以个别代替一般,有的以偏代全,有的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或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有的甚至直接将企业的文化生活(文体活动或文化现象)等同于企业文化,一些报刊也对此时常予以宣传报道,乃至出现了偏差或误导。企业的全体职工,特别是决策层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本质就在于“文而物化”,其运作的结果就是企业文明,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具体体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站在整个社会文明的高度,从企业管理、经营思想、产品开发、服务理念等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现代企业中各方面的文明成果,从而树立既符合当代社会文明,又能代表未来社会文明的主体意识,提高决策水平,使企业文化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前所述,企业因“人”而“业”兴,无“人”而“业”止。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的智力已成为经济增长和创造财富的支点,市场和企业间的竞争也集中表现为对人才的竞争。只有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才有前途可言。人是既有思想、又有个性,既有自身的基本价值观念、又有自己人生目标的。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即获得最大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凝聚职工的心智,第一要为其提供与之贡献率相适应的报酬,第二要满足与其贡献率相适应的成就感,第三要为其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愉悦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企业的决策层一定要充分运用企业文化力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人这一特点,站在文化的高度,通过不断地调整企业内部的生产方式、协调内部的生产关系、改进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建立健全竞争奖励机制、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等各种途径,为职工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充分满足职工的人性化要求,使职工真正地将自己与企业融会在一起,从而使企业文化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篇9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能使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可以把员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使员工万众一心、步调一致,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事实上,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明确的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仅对员工具有很强大引力,对于合作伙伴如客户、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社会大众都有很大引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稳定人才和吸引人才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样的道理合作伙伴也是如此,如果同样条件,没有人不愿意去一个更好的企业去工作;也没有哪一个客户不愿意和更好的企业合作。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引力作用。 企业文化就像一个无形的指挥棒,让员工自觉的按照企业要求去做事,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方向和方法,让员工自发的去遵从,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愿和远景统一起来,促使企业发展壮大。

篇1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037-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地不断加快,现代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信息——生物技术的高度融合以及竞争地不断加剧,全球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其中既蕴藏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给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现代企业想要在未来的世界里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然要大力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也唯有给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营造出了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促进企业不断地健康向前发展。既然如此,我们又该怎样去做呢?笔者认为,我们想要搞好企业的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战略管理、何谓企业文化这一基本问题,然后再去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所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谈得上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鉴于此,本文将就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一简单探讨:

一、战略管理、企业文化是什么

伴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商业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战略竞争和战略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挥自身竞争优势、走向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我们要理解“战略管理”这个概念,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战略?根据著名管理学家纳格里·约翰逊和凯万·斯科尔斯的定义,战略就是一个组织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它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资源配置来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利益相互关方的期望。很显然,战略管理就是指对战略的一种规划和管理,它是一系列决定公司长期绩效的管理决策、措施与行动,包括环境监测、战略制定、战略实施以及评价和控制。而企业文化则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组织机构的统称,它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具体而言,就是指全体员工和领导都要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第二个层次是企业文化的制度体系层面,主要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遵循的管理制度、行动准则和风俗习惯等;第三个层次是指企业文化的形象层,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也是企业精神的载体,它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

二、战略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构成了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领企业发展过程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二者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战略管理与企业文化,何者第一性

笔者认为,战略管理与企业文化之于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应该是第一性的,战略管理处于从属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必然会引领着什么样的企业战略选择。众所周知,一个个体抑或是一个组织,它们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指导下而作为的,而不是相反的行动指挥意识;每一个理性的组织或个体,都是在经过理性思考和考量之后,按照自己意识里的价值判断做出选择,进而通过行动这个载体表现出来。企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必然具有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文化因子,正是这些企业潜在的或是在某种程度上是显性的老板文化通过不断地碰撞,逐渐凝练企业独有的文化氛围,也正是在这种企业文化引领下,形成了企业自己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战略选择的形成,也在某种程度上能动地影响着企业的文化变革。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

一个企业制定了自己的战略管理措施以后,就要求上至领导下至最底层的员工共同努力贯彻实施这一战略目标,而企业文化正是一个企业凝聚人心、焕发员工激情和统一群体成员意志的重要手段。

1.企业文化对于参与企业战略实施的员工具有独特的激励作用

大家都知道,一个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企业全体成员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才会顺利完成企业的发展愿景。优良的企业文化氛围,暗含着整个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且会形成一个优良的共同愿景,这个在企业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共同愿景既能够让人们激情澎湃,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能够让人们为了实现共同愿景而自觉努力奋斗,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功能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都是倾向于机会主义的高级动物,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人们总是会期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不可避免地有时会影响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任何组织里的个人,都需要某种程度上的约束或限制。对于企业而言,只有通过企业良好文化氛围的营造,形成人性化的制度体系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规范,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人的良好管理。一方面,我们要制定合理完善的人性化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人,达到硬约束的目的,但制度毕竟是人所制定的,人又是有限理性的动物,难以达到完备,因此,我们还需要另外一种软约束,这就需要通过一种企业文化的教育,引领一种共同的舆论导向、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形成全体成员自觉的行动来实现一种软约束。

3.企业文化始终引领着企业战略的实施

企业文化是解决企业面对外部生存和内部团结的一套哲学,是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的总和。企业文化通常都以概括、精粹、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明示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通过制度的形式把企业的精神和战略目标内化在人们的行为举动上。企业文化的价值目标是企业员工的共同目标,而企业的战略选择正是在这一共同价值目标的指导下做出的决策。因此,企业文化正是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目标引领着企业的战略布局与实施,它对员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是企业制定目标和企业作为的共同诱因。

(三)企业的战略管理与企业文化必须要相互适应和协调

一个企业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时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因此,企业的战略管理就必须要适应已有的企业文化,不能毫不顾忌企业文化的现状,盲目实施企业的战略抉择。

有人从企业战略与文化相关性的角度出发,把企业文化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形态:一是战略互助型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导向与战略目标相吻合,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和谐;二是战略制约型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目标相抵触,成为企业战略实施或战略转变的羁绊乃至发展的桎梏,尤其是当企业实行新的战略时,传统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成为新战略实施的制约因素;三是战略非相关性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无明显影响。通过这种分类我们不难看出,在企业文化引领下制定的企业战略选择,能否顺利实施,还需要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既要不断去丰富完善企业文化,以期实现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支持,形成一种战略互助型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企业文化的现实状况,适时调整战略抉择,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双赢局面,实现企业利益的最优化选择。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想要在当前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环境中谋取自己的位置,就必须既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也要做好战略管理的实施,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新国.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2] [英]格里·约翰逊,凯万·斯科尔斯.战略管理[M].王军,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

[3] 王吉鹏.怎样把握企业文化的战略导向[J].中外企业文化,2004,(1).

篇11

1 企业文化产生的背景[1]

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日、美间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对生活及工作的意义有了不同的认识。此时企业管理者面临主要以下变化:① 人们的物质满足程度已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金钱与物质刺激不能有效的激励员工;② 高科技人才的竞争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焦点,知识“精英”的稀缺性远远大于资本的稀缺性;③ 企业边界的无限扩大,世界上任何角落可能都有你企业的员工,他们可能在任何时间段工作,固定的作息时间可能被打破。空间上的有形厂房、办公楼可能不复存在,信息的传送与作业控制可通过现代化通讯与联络手段完成;④ 员工自由度加大,文化背景、社会经历和生活习惯各不相同,跨文化的管理成为必然。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制度管理的局限性暴露无遗,企业文化的研究应运而生。

2 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1]

2.1 企业文化从形式上看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 我们在治理社会时,首先要依法治国,但是再完善的法律都有失效的时候,法律失效了靠社会道德去约束。所以既要以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管理企业也一样,企业文化是和社会道德属于同一范畴,是指人的价值理念,是指人们在思想理念上的自我约束,是对企业制度失效的一种补充。

2.2 企业文化从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对企业现实运行过程的反映,具体讲,就是企业制度、战略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

2.3 企业文化从性质上看是属于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约束企业的运行过程,是在现实中真正起作用的价值理念。

2.4 企业文化从属性上看是属于企业性质的价值理念 这一点区别于民族的价值理念、社会的价值理念。

2.5 企业文化从作用上看是属于规范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行为以及员工的行为起到非常好的规范作用。它不是一种包装性的价值理念,而是要真正解决企业问题的价值理念。

3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2]

企业是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经营劳动主体,其经营行为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企业的制度安排,企业的经营战略的选择,必然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企业文化是一个涉及到企业能否高效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问题。

3.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任何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就是这个企业在制度安排以及经营战略选择上对人的价值理念的要求,即人们在价值理念上能够认同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战略选择,并以符合企业制度安排及战略选择的价值理念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

3.2 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制度与经营战略的重要思想保障 企业对人的约束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约束,如企业规章制度;另一种是内在约束,如作为价值理念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使员工自觉主动地执行企业制度,贯彻企业经营战略。

3.3 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 企业文化的创新,不仅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而且还会推动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战略的创新。例如,海尔之所以能在制度安排及战略选择上有创新,是因为有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因而,海尔案例是以企业文化为题目进入哈佛案例库的。

3.4 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 企业活力最终来自于人,也就是来自于人的积极性,只有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企业文化作为员工所信奉的价值理念,必然会直接涉及到企业的活力,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

3.5 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员工行为应该规范,即要求员工能很好地遵守和贯彻企业的制度及企业的经营战略,有自我约束的内在要求。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思想是人的内在约束,这种内在约束就是企业文化。只有在这种内在约束起作用的条件下,才能保证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效实行。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而且可以凝聚企业员工共同奋斗,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我们从美国惠普公司的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与尊严的企业文化,从美国IBM公司的尊重员工、用户至上、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从日本松下公司的产业报国,亲和一致,感恩报恩的企业精神,从中国企业大庆油田的铁人精神都不难发现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企业文化的力量。

4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误区

随着我国加入WTO,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许多企业都在积极地建设企业文化,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不知不觉地出现了一些误区。

4.1 简单理解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识别系统 这是指把企业文化理解成仅仅是一个企业与另外一个企业有哪些不同的识别标准。一般包括视觉识别、行为识别以及理念识别。

4.2 片面认为企业文化是包装企业的方法 在现实中,人们运用各种非常好的形容词及名言、警句,把企业进行包装,把这些包装企业的词语当做企业文化,例如,“顾客就是上帝”“服务社会”“争创一流”等。

4.3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思维系统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思维系统,因而把企业文化分为企业理念、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思维系统的差别构成不同企业文化。

4.4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文化活动 持这种观点的人,把企业文化简单理解成员工的各种文化活动,如:卡拉OK比赛、体育比赛等。

4.5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形象设计 好多企业把企业形象设计称之为企业文化,这与企业制度及企业战略根本不着边。4.6 企业文化是企业产品的文化品位 这种观点把所有有关企业产品的文化品位内容,都统称为企业文化,这混淆了企业文化与产品文化。

以上表明:部分企业领导没有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真正的含义,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强大的导向、凝聚、协调、激励、约束、辐射功能。

5 对塑造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5.1 将企业培养成“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模式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宏观的管理理论。其构成要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第二,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第三,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第四,具有实现共同愿望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第五,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出生命意义;第六,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

将“学习型组织”确定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模式,有利于树立“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智力资源的作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我国的企业需要建设一支高理论素质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以此来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模式。

5.2 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 企业文化的创新首先是企业必须遵循市场特有的规律,找准市场定位,根据时代特征确定不断创新的价值观,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其次,是企业制度的创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管理模式将由知识管理所替代,从而将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连接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完成信息与知识的共享,并运用群体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最后是企业形象的创新,必须不断扩大企业形象在企业发展中的功能,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增强企业凝聚力。

5.3 将企业文化制度化 第一层含义是指企业文化必须要充分体现在企业的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的能动作用。第二层含义,是指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倡导的价值理念,必须通过制度的方式来统帅员工的思想,任何员工都必须在思想上接受企业文化,忠于它,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在思想上的制度而存在。

5.4 企业文化实践化 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企业倡导、信奉的价值理念,而是必须要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即,企业文化要指导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战略选择。企业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各种文件中,而是更多地表现在员工的行动中。

5.5 企业文化教育化 必须要通过灌输的方式将企业所信奉和必须实现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员工的头脑中去,因此,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

5.6 企业文化奖惩化 企业文化的塑造需要强制和激励去引导,对遵守企业文化的人要重奖,对违背企业文化的则严厉惩罚。这是将企业文化植根于员工头脑之中的重要手段。

5.7 企业文化系统化 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将企业文化的内容从可长期存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盈利的角度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个系统性的企业文化。这种系统性的企业文化将会对员工产生很大的约束力。国外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白皮书竟然有十几万字之多,这么多的企业文化内容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而是长时期积累的结果,是坚持企业文化系统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