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8 16:55: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65-02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爱美,而且很早就对美好的事物有所感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而小学美术中的欣赏教育,就是一门满足他们爱美需求的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美术欣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三项内容之一,它与绘画、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美术教学体系。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范围包括绘画、雕刻、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各个种类,古、今、中、外等各个方面。在我国还把书法、篆刻纳入美术范围。此外,服务于时空艺术的舞台艺术、影视艺术也将其设计成果作为空间艺术,归入美术门类之中,绘画雕塑是以欣赏性为主的美术,其余皆属实用性的美术。美术欣赏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具有一双明亮的、审美的眼睛呢?
一、充分认识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1.欣赏是学习美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掌握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就无法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2.注重随堂欣赏教学。新的美术教材没有安排专题欣赏课,而是把欣赏贯穿到每一课当中,每节课的欣赏往往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非常宝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单满足于让学生“看”和“听”,还要让学生“触”、“说”、“读”、“议”甚至“写”,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和欣赏作品。
3.培养一个好的欣赏者比培养一个好的创作者更为重要。几百名小学毕业生中有几个将来能成为专业的美术工作者呢?最多不过几个。其余的大部分在工作生活中有多少机会能用上上学时所练就的美术创作技能呢?恐怕也不会太多。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对于美术教学,其主要目的不是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而应该是美术欣赏的能力提高,也就是说,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好的欣赏者,使他们具备丰富的审美经验、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念,进而形成完善的人格,能自觉地按美的标准去生活和工作。
4.美术教学中的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于欣赏教学。培养审美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但“创造”不等于“创作”,欣赏中同样饱含创造;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欣赏本身就是艺术创造的一部分;而且创作离开了欣赏,就会是无源之水,实现不了创造。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于欣赏教学。但如上所述,由于欣赏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而欣赏教学又能极大地培养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于欣赏教学,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关键一环。
二、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
往往在美术课欣赏教学中,教师从开始出示所要欣赏的作品后,就一个人从开始一直讲到下课,形成了一个教师一人不停地说,而学生就像傻子一样在下面听着,欣赏课成了一个人的讲赏课。而这样的只有教师讲的欣赏课,对于学生充其量只是对作品的表面有了皮毛的了解而已。因此,在欣赏课中,出示欣赏作品以后,让学生自己认真地、全面地看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用提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作品,可以从颜色、构图、给人的第一感觉上去仔细地体会。对于欣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讨论,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种形式的欣赏课教学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团队协作,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图。
三、小学美术欣赏课编排顺序及特点
1.小学一、二年级欣赏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生活周围一切美好事物是如何表现的。例如第一册《五彩的烟花》、《童话里的小屋》,第三册《流动的色彩》、《有趣的彩泥》等,其主要特点是一、二年级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极强的色彩刺激,能一下子吸引孩子的注意,符合孩子的审美心理。
2.小学三、四年级欣赏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一些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情感的美术作品。例如第五册《家乡的桥和塔》、《金色的浮雕》,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雕像和陶瓷》等,三、四年级欣赏作品的特点是以了解民间工艺作品刺绣、竹编手工艺品的特点为主,一系列的作品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动手操作,这些作品对学生的吸引力极强。
3.小学五、六年级欣赏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艺术底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保护文物》、《爱护古建筑》等,五、六年级欣赏内容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文化,包括中国山水画、石木雕塑、古建筑、工艺美术作品等各方面的欣赏。
四、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几种教学方法
1.在玩中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印象。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而在我们的美术欣赏课中利用一些游戏的方式来完成美术作品欣赏的目的,这正是师生都能接受的一种“寓教于乐”好形式。在学习《民间玩具》这一课时,课前我收集了若干民间玩具。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学生通过游戏、仔细观察,而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讲一讲玩具的特点,有的同学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玩具的特点,逗得同学们都开怀大笑。利用这种形式,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对我们的美术欣赏课有着相当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2.创设问题情境,寻找解决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创设出有趣的问题情境,然后通过分析、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几个步骤来完成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认识,最终达到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感知这一目的。在学习《我也是艺术大师》一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一幅梵高的《向日葵》,同学们一看都知道这幅画的名字,但没有人知道它的内涵是什么,我就提问:向日葵象征着什么?它表达了画家的一种怎样的心情?同学们听了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小组之间马上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并踊跃地进行了发言,有的说梵高画的向日葵,像熊熊的火焰,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有的说黄色的向日葵像一个个的太阳;最后由我补充: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日葵般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在这堂美术课上,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发言,每个人的思想都是高度地集中。从此不难看出,有效的提问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一种有效尝试。能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增强学生上课的专注力,给课堂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3.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欣赏资料。(1)上课之前对所收集的欣赏资料进行分类,也可以组织学生共同挑选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题材、内容,注重作品的趣味性和思想性。(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采取学生们乐于接受的看录像、做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3)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时候要抓住重点,从作品最精彩的地方入手,了解画家创作的意图,激励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出疑问,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加强自己对欣赏作品的理解和感触。
4.进一步开发美术欣赏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多面兴趣。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时,如果完全看中教材本身,忽视了讲课的侧重点和针对性,不引导学生对知识面更深层地了解的话,就会使学生对美术欣赏课感到枯燥无味。事实上,每个学生对于眼睛直接看到的图像的兴趣和颜色的感染力有较大的差别,不少学生由于知识和兴趣的差距,对此不能形象和深入地了解或思考。美术欣赏其实是一种综合的审美实践活动,在欣赏中人的眼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准确地辅以其他器官,如听觉、触觉、调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等,会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在欣赏《千里江山图》等中国画名作时,只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进行欣赏,单一地通过眼睛去感受中国画的意境,了解中国画中各种各样的手法等知识就显得过于枯燥乏味,所以在了解中国画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们自己亲自动手感受一下中国的文房四宝,感受一下画笔接触到画纸的那一瞬间的变化,倾听一下那舒缓悠扬的古典音乐,加强学生对中国画的审美感受。
1.加强领导意识,钻研新课改,转变教育观念。学校领导积极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理念,组织美术教师认真研究新课改,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合理地利用现有教材,科学地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学习和研究美术课程标准,掌握好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基础,科学地选择美术教学题材。
然而,不管何种原因,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农村孩子一旦被安排上美术课,他们非常珍惜那每周只有一节的来之不易的美术课时间。他们的探索、想象、跃跃欲试的欲望非常强烈。有时他们不满足于自己的涂抹和印摹,便会悄悄的搞起自己的创作。然后会把自己亲手搞出的“创作”羞涩的展示给美术老师,以便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认可,那怕是只得到教师的一句表扬,他们纯朴的小脸马上就会浮现出喜悦的笑容。
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给我们美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教好每个学生,上好每一节美术课,就成了摆在我们美术教师面前必须思考的题目。美术,就是孩子们人生之中不可缺少的一抹m虹。我认为上好美术课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作为一名农村的美术教师,应懂得尊重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的头脑中没条条,少框框,不受什么规章和理论的约束。他们的思想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爱画什么就画什么。对于孩子们亲手画出的作品,美术教师应该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表扬,然后循循善诱,热情辅导。切忌给孩子们泼冷水或武断的否定,孩子的思维是丰富的,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美好的 ,作为美术教师,哪怕给孩子可爱的构思洒上一点点污浊,恐怕以后就难以再轻易抹去了。尊重孩子们的原创思维,认知孩子们的潜在优势,把学生群体摆在主导地位才是搞好美术教学的必要途径。
第二,要尽量争取把握所教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基本规律。多从他们的视角观察和理解问题,这样才能充分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处于和他们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在宽松、自由、平等、愉悦的气氛中互动、交流,教学相长。 新课程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既意味着每位学生都有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不论他们的背景、基础、个性等如何不同,都能通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基本能力和素养,并获得不同的成功,使得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优秀的儿童作品散发着孩子花季般纯真可爱的芬芳。研究证实,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意志自由地表达和表现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教师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援助者”而非“教导者”。优秀的美术教师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多、更细致地观察周围世界的机会,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又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对更多的事了解。
第三,应该尊重和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一个人基本素质能力的最高体现就是创造力。要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首先就要把孩子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苹果、能否得奖、能否成像画家那样的画等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后面,而将孩子是否敢于画、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画、是否敢于画与众不同的画等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前面。有了这些目标,教师就可以把孩子今天的画同他们过去的画相比,看今天的画是否有了更多的内容、更多的细节和更多的情趣,不难发现这其中闪现着孩子创造力的火花。 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在辅导孩子画画时,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孩子画自己周围一些常见的事物。因为创造力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往往是对一件平常事物的再发现和重新组合而得的。孩子在画周围事物时,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在观察、记忆、分析、理解和再现的过程中加人自己的想象,补充新奇的内容,这正是孩子创造力最好的锻炼。
第四,把握新课标,创造性的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美术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更富有鲜活的时代气息,美术教师更应大胆开拓教学活动,实现美术教学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寻求优化美术教学的真正出路,使学生得以更生动活泼地发展。我们美术教师也正接受着新课程改革的考验,同时也激励着我们要不断的去加强学习。领悟、解读新课标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提供原型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现等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并运用美术语言和多种媒材创造性地加以表达,解决问题。
第五,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审美规律和美术学习规律,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向学生提供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了解美术殿堂中的无数佳作。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并从优秀作品中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欣赏国画《兰石图》。我们不仅要欣赏到作品那高超的绘画水平,还要了解作者那清高、正直、廉洁的品格,让孩子们知道欣赏一幅作品不仅要看作品的表面,还要了解作品的故事。在农村,我们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参观画展。但是我们可以用现有的媒体软件多给学生讲解。
策略一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⑴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⑵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
⑶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
⑷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高楼大厦,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⑸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策略二
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很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
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策略三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⑴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⑵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课业中所穿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
一、师资严重缺乏
师资严重缺乏是影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滞后等重要因素,就本人所在教育辖区而言,全区有十所完小,四个教学点,学生人数约有7000多人。而全区仅有专业美术教师3人,已有2人在中心校(该校有2000多名学生)1人在下面小学,根据笔者所知,这3三位美术教师还不是专职,而还担任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任务。在美术教师如此匮乏的情况下,那美术教育又是如何进行的呢?没辙!美术教育只好像肉摊上的“零碎”分派到各位科任的身上。然而这些教师又没有受过很好的专业训练,专业知识很不全面、不精深。因此这些教师在上美术时,绝大部分人一般采用如下三种方式:一是在黑板上随便画一两幅简笔画,便让学生照着画,然后随便打个分数便得了;二是没有目的地让学生画,临摹、描绘,凭空想象也行,而后随便给个分就行;三是教师到教室一坐,只要把学生管住不吵、不闹、不走出教室就行,你爱干嘛便干嘛,甚至用来上别的课。一学期下来,甚至小学六年都没有上过一堂正经的美术课,大家试想这又如何能谈得上美育呢?
二、教学条件落后
学过绘画的人都知道,学习绘画那得具备许多物质条件。如画板、画纸、颜料、画笔之类的学习必须品。记得上学那会在这方面花的钱最多。然而农村的经济比较落后,此类的学习必须品好比凤毛麟角。笔者就次也做了一番调查得知。
学生个人绘画学习用品的情况:
画板画夹:全区没有一个学生拥有一块真正意义上的画板。
颜料、画笔:仅有的是市面上买的彩色画笔。所谓的水彩、油画、国画颜料听都没有听说过。
画纸:用白纸折叠成的或是学校发的16开的图画本。
画册:学校发的美术课本或各科课本中的插图。
学校美术方面的配置:
画室:全区没有一所学校设有画室。
画板:没有。
颜料:仅仅是为出墙报用的广告粉。
画册、图书:没有。
大家试想在如此教育教学环境下,怎能把美术教育开展的好呢?这又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又有怎样的影响?然而这种情况又将持续多久?
三、应当采取的对策
一、在农村小学开展美术手工课的重要性
(一)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在广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倡导新课程改革的当下,作为艺术教学工作中占据很大比重的美术课程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与家长的关注与青睐,因此推进现代美术课程改革刻不容缓。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塑造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这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关于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而现代美术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手工制作教学对于学习美术课程小学生来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与艺术的思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 赏力与审美力。所以美术课程与手工课程是紧密相连的。
(二)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的手工制作教学最独特的魅力就在于,它够让学生的手脑结合,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之间存在很强的联系,如果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学生的心智发育会更加健全,有利于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活动是首先从动作开始,如果将动作与思维分开,那么儿童的大脑将不能很好地发育。这些都说明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美术手工课刚好能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通过头脑的构图,再亲自动手将其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会变得更加的活跃,其想象力也得到了大大提升,创造力也会喷涌而出。
(三)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坚强意志力
手工制作的锻炼可培养出一个人的自信心与坚强的意志力。因为任何手工制作的过程都需要经过动脑、动手,还要坚强的意志力,艺术作品能够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个人素质。在制作中,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以及主要兴趣,再加以科学地引导,整个制作的过程学生需要发挥其充分地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与之结合,融合新的材料元素进行绘画。通过体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差距,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美术课堂的手工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高尚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使学生将现实生活与美术艺术创 作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完美结合,用艺术的眼光看待日常的生活,使学生内心情感更加丰满更加充满艺术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强的信心,甚至有些同学还发现出创作过程的乐趣并持之以恒为之付出努力,最终获得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使学生发现科学的理论知识都是想相通的,生活中可能需要充分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并不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及认知能力,并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与信念。
二、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教学思考
(一)示范教学为首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定要重视教师的示范教学,教师的示范教学对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美术、学习美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进行示范,会使学生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们多思考、多研究、多探索,从而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另外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在一些关键部位,要是要引导学生们多思考、多观察,要教会学生们怎么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同时还要将各方面知识、技术融会贯通,最终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技能和技术,这对学生们将来更好地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建立小组,将学生们随机的、均匀的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这样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也有利于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们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成员之间在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后,每组的组长将本小组的想法发表出来,然后在班级内进行讨论,这非常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参与到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美术手工课程的兴趣。这种示范教学也更容易使学生们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奥秘。
(二)因地制宜,挖掘农村美术手工课资源
在农村,因为教学资源的匮乏,不可能都按照城市化教育编写教材去开展当地的美术手工课,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的挖掘农村手工美术课资源,在云南,农村有很多当地少数民族手工刺绣、编织、雕刻、折纸、泥塑等手工题材,有的需要老师先去学习,有的可以请当地老艺人来给学生们上几节入门手工课,把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本地特色的手工课资源融合起来,那么农村小学的美术手工课既传承发扬了当地特色民族文化,也能让农村美术手工课富有创造力的灵活开展。
(三)联系生活、结合其他学科展开教学
艺术源于生活,手工制作属于美术艺术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知识和技能要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起作用。因此,小学美术课中的手工制作应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在教学学生的制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会以百倍的信心与激情投入到美术手工制作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点滴中积累。我坚信,只要勤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懈付出,就能收获成功与快乐。
【参考文献】
美术欣赏是学生通过欣赏得到美的启示,从而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那么,在新课改中如何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呢?根据本人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并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欣赏教学。
一、见缝插针,引导欣赏
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材中,也穿插了一定量的欣赏内容,要让儿童顺利提高审美能力,仅靠少数课时的欣赏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的。因此,除了进行专门欣赏课教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见缝插针地向儿童提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不断刺激学生的审美感官,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美的启迪,逐步提高他们的美术欣赏、鉴赏能力。
(1)教师要积累资料,广泛收集年历、挂图、旧画报、杂志报纸、图片等,将收集的画册拆成单页,将它按画种、题材作者归类。总的要使资料齐全。(2)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与爱好,并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欣赏各类作品。如低年级儿童喜欢色彩鲜明、装饰性强的作品,教学时可多让他们欣赏装饰画、农民画、剪纸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让他们欣赏中国画、油画、雕塑作品等,并且重点介绍一些中外著名画家的作品。教师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色彩等表现方式作简要的分析。这样不但能增长学生欣赏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有目的地给儿童提供欣赏资料,使学生广泛接触中外名作,让学生的视野不断开阔,审美能力逐步增强,学生自觉地进入审美的殿堂。
总之,在教学时,教师要坚持采用见缝插针的方法,让儿童欣赏各类美术作品,以达到点点滴滴聚沙成塔的作用,教师用美的艺术去滋润儿童的心灵,学生的欣赏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二、实地参观,促进欣赏
实地参观时可让学生与事物直接对话。作为建筑,它不仅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还将作为一种艺术,是人们广阔的、直接的审美对象。特别是那些新颖、宏伟、壮观的优秀建筑,宛如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会激起令人愉快的精神上的美感。在小学美术欣赏中,建筑艺术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出现在欣赏教材中。总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到实地欣赏,学生的兴趣、审美能力很快就会得到提高。
三、评选佳作,提高欣赏
儿童对美术的欣赏是缺少主动性的,学生往往是走马观花,用心并不专一,分析作品辨别不出作品的优劣。这样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谈不上迅速提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积极应对,精心组织。在欣赏美术作品或看画展时,要让学生自己当小评委,教师有意识地搭建平台引导学生,逐步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鉴赏能力。
在参加画展之前,教师要交代参观的办法或写出每次参观的方案。比如,作品必须是自己原创的、有特色的,内容是健康的、能反映生活的新人、新事、新风貌等。学生明确了评选办法后,再要求他们带上笔和小本子,及时记录评价作品的优劣。当学生来到展室,会十分认真地看每一幅画,而且各抒己见,十分认真。效果非常理想。因此,教师有意识地搭建这样的平台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就会得到锻炼。
四、学习评述,深化欣赏
在教学计划中,对于美术教育课程,缺乏明确的要求和有力的措施。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即“拿出成绩”,美术课被其它“主科”挤之门外。这样,不但扼杀了学生兴趣,也阻碍了学生特长的发展。
2思想观念与新课标美术教育的实施理念落后
要切实改变这种思想观念落后的对策为农村中小学要努力培养正确的美术教育审美观。农村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掌握一定美术知识技能的基础上, 逐渐提高审美能力, 让美术这门艺术, 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 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 使他们成为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审美教学的本质是审美训练, 即对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它既是一种价值取向, 同时又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 它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这些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手段, 对学生进行真正审美意义上的培养。
3专业教师的缺乏
由于地理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现在的农村大量缺乏教师,很多地方甚至还有两三个教师承担一个学校所有年级教学任务的情况,复式班教学的模式也依然存在,而且留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多数是民办教师,别说是开设音、体、美等专业课程,就连正常的教学工作都无法保障。很多学生根本连美术课的概念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但不能得到基本的审美意识的培养、系统的美术教育,而且学习生活全部被枯燥的语文、数学课所填充。哪怕在少数农村学校开设并实施了美术课的教学工作,但也会因为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而使其成为简单的“绘画课”和“手工课”,而“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的美育价值的体现就成为了空中花园四、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
4学生的视野局限性强
在农村生活的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狭小的空间内,和外界接触很少,多数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媒介仅仅局限于电视和课本,因此,学生的视野局限性很强,思维拓展不开。在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表现多停留于模仿教材,而没有实际接触的图片资料对于学生的创造来说是没有生命力的木偶,在这样“闭门造车”的情况下,学生的作品呈现出的是苍白而乏味的、缺少真情实感的表象临摹,就更不用提“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了。
5教育观念及方法相当陈旧、落后
农村美术教师由于自身条件的关系和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以及教学设备等的限制,缺乏对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在目前素质教育的情况下,美术教学要求最主要的是注重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日常的教学上,农村大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依旧是旧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仅仅注重教师示范,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由于条件限制,教室仍是教学的唯一场所,教材仍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缺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一成不变的教学场所和教学内容,致使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只是单调的照课本临摹,没有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的效率下降。
美术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更重要的使还担任着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教学方式仍然是老师教、学生学,照搬照抄。即使现在教办倡导转变教学理念,但由于传统教育根深蒂固,我们的教学方式仍是讲解、示范。只重视单纯的技巧训练,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教育。
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 存在教师仅仅依靠教材, 学教材,不考虑农村实际情况。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 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农村的美术教学, 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 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 充分发掘当地文、地理、自然资源, 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的、地方特色的美术课。例如: 野外写生、萝卜雕刻、泥塑、剪纸、折叠、稻梗手工艺术、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课。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 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美术学习的教学资源。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建构者,应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
1.留心――自然景物入画中唾手可得
农村学校由于受条件限制,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时得不到有力地贯彻实施,可是农村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要走出“教科书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狭窄天地,努力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融入社会,开“源”建“库”。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题写在美术教室墙壁上的标语,它提醒我们从大自然中学习美术将受益匪浅。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库,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验这片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农村生活。美丽的田野、农家小院、小桥流水、古树砖瓦、野草花木、瓜果蔬菜、鸡鸭牛羊都可以作为观察和描绘的素材。不要怕麻烦,告诉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体验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只要留心,教师或许还会发现学生创造出许多意外的绘画方法呢!
2.细心――乡土文化进课堂富有特色
只要细心,就会发现有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教学材料:树叶、鹅卵石、草编、小州蚌、蝗虫、果籽、柚子皮、稻草……有那么多的材料等着我们选用,足可以令城里的孩子们望“农”兴叹。把这些唾手可得的实用材料作为美术的教具和学具引进课堂,定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体验。有时我想,农村的孩子比城市里的孩子幸运多了,城市里的美术课准备东西都要钱,而我们只要细心寻找就能够就地取材!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把美丽的自然与最富有创造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为一体,既丰富了美术教育内容,也促进了农村美术教育发展。实践证明,留心加细心利用农村人文、自然资源,开展富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是符合农村孩子学习美术的路子,不仅使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还提高了孩子们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关心+耐心
新课程提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多数农村小学教师没有教具,学生没有学具,也没有这方面的图书资料,学生缺少练习技艺的场所,美术教育氛围不浓,正常的教学活动较难开展。
1.关心――想方设法备齐常用美术工具
美术课不像其他文化课,只要书本、作业本就够了,它需要的材料除了绘画的,还有手工的,尤其是手工工具和材料,剪刀、胶水等必不可少,其他则要平时搜集和准备。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用品不太可能,解决学生的美术用具是令农村美术老师头痛的事,也是教好每个学生、上好每一节美术课的前提条件。
2.耐心――管理好美术用品须节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虑到条件差、没有美术用品的学生还占相当大比例,教师应与学校领导商量提供常用的美术学习用品。学校出钱准备了颜料、剪刀、蜡笔、彩纸,解决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带美术用品的麻烦,这样学生才有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美术。学生有了美术学习用品,还要耐心地做好保管工作,没有耐心管理,这些工具很快就会被弄坏,造成浪费。
三、恒心+爱心
新课程提倡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美术协作教学。美术教学单凭美术老师个人能力是不能完成的,只有依靠全体师生共同协作,美术教学才能出好成果。
1.恒心――发挥师生特长协作开展美术活动
让有美术特长的学科教师参与美术兴趣小组,课外美术活动中勤指导是很有效的方法。美术老师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既能与有特长的学科老师组织辅导,又能“拉拢”有兴趣的老师共同指导,让更多的老师参与美术学科,发挥他们的才能,开辟新的用武之地。他们促进了学校美术文化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荣誉。有的老师指导书法,有的老师指导篆刻……艺术节里就能得到好收获。
定期举办大型美术节,让多数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比赛创作,欣赏家长与孩子的美术作品。每个家长看到了孩子们的作品,即便不是他们孩子的,他们的内心深处也会受到震动,其观念就会转变,不再认为美术课没有必要学,而要求学校多开展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再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制成镜框,在校园内展示,使校园具有良好的美术文化氛围。家长的认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就越来越浓,美术教学自然也好开展了。
2.爱心――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美术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48-02
引言:艺术教育在大多数的农村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度,在我国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下,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把美术教学放在了副课的位置,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主课上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这样一来,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一、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生源少、教师不够用学科杂。
生源少教师资源短缺是农村不可避免的现象,一般在农村校园中一个教师要承担好几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大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文化课成绩,便利用美术课进行讲解,没有正式美术课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导致学生们从小学学习生涯开始就已经开始淡漠美术这门艺术学科,提高美术课堂质量以及课堂教学效果就变为了空谈。
2、领导对美术教学的认知度很低。
一大部分领导对美术教学观念还不到位,没有积极的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们日后的影响力。把美术学科看成了附属品,上不上学的好不好关系都不大,只要不影响学校的教学效率就可以。因此,在安排美术教师的时候,也都是选一些教学水平较低的工作人员进行,只是让孩子们随便画画就行,严重的扼杀了孩子们在美术欣赏方面以及艺术品味提升上的天赋和兴趣,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小学生的表现创造能力也不能够更好的培养和发挥。
3、教师观念陈旧、师资水平偏低。
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存在a着大部分观念守旧的弊病,觉得中专美术学历对小学生而言绰绰有余,在日后的工作中也没能够及时的进修学习。再者,学校评先进、定职称也很少有美术老师的机会,这样一来大多数的美术老师也就产生了混日子的教学心态。
4、教学先进设备严重缺乏。
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设备严重的缺乏,美术教学的办学标准相差甚远。学生们的绘画工具以及教室们的示范工具材料都少之又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就更难以实现了,还一点的美术教师中还能有一些简单的画夹、石膏模型等, 材料少的可怜在前提下,美术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5、学生的绘画材料无法保证
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家庭条件不富裕孩子们购买绘画工具和材料就难以实施,大多数学生绘画工具无法丰富起来,只能使用最简单的铅笔进行绘画。学生们的作品变得死气沉沉,达不到五彩缤纷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们的绘画兴趣就被这单调的绘画过程所淡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影响,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1、正确落实教育观念。
美术教学与教育理念都应提升其认知度,不在让美术课成为“副课”的落后观念存在。正确开展美术教育让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融入到学生们的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在学习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欢乐。当然,教育行政领导的观念也需要不断的转变,让美术教学真正的成为农村小学生不可替代的学科。
2、大力加强农村美术师资队伍的建设。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质量问题必须建立在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的基础上。首先,学校自身需要结合现有的师资力量,去大力的挖掘师资的长处,为美术教师提供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避免出现滥用师资、放任师资的现象。对美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待遇要平等、一视同仁,进而加强美术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在学校出现师资力量不足的前提下,学校应大力引进专业的美术教师为其提供优厚的待遇,学校的资金若是困难的情况下,还可采取对专职教师进行大力培养、培训等。让师资队伍的教学素质不断地提升,进而完善美术教师的教学素质,并打造特色乡土美术教学。
3、重视美术教育科研,开展活动,给美术课堂增添春天的气息。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需要有效的方法和学习顺序进行教学。不能够用古老的方式给孩子们灌输,不顾孩子的想法不管孩子能否学会,这些都是不可取的。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需要进行有效的优化,教师需要灵活的掌握教学内容、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大力开展农村美术教育科研活动,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开阔视眼扩大知识领域。由此可见,美术欣赏是不可忽视的,美术欣赏还可以陶治学生思想情操。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美术欣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结束语: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实施重点是为小学生的人才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改变目前农村美术教学的现实存在问题,是有效改善农村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极其迅速,农村美术教学应该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良好的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233-01
农村中小学美术课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才能为核心。其任务是注重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人才。由此可见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比较偏僻的农村,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诸多不合理性因素: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这种现状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
几年的义务教育,怎么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下降到如此地步呢?我认为有如下因素。其一、是学校外部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孩子原有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只要求孩子文化课出“分数”,忽视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其二、学校内部因素:在我们这儿,比较偏远的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多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至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学习美术兴趣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应该清楚学生的心理需求。应该多了解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体验的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如果老师一味要求学生按书上要求去做,按书上的表现方法临摹书本上提供的范画,肯定会有一些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受到挫伤。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基层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呢?比如:在上一节制作装饰画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的作用,而且是一种促使学习美术的催化剂。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要在教学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首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法。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我们应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上泥塑课,农村学生是没有条件用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自然条件,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学习泥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我们农村教材资料缺乏。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幻灯片、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等,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比如水墨画教学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不方便,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术的内涵。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如:七年级的线造型练习,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总之,在我们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真正把课堂教学开展好,让农村的孩子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实现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德志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161-01
美术新课改的标准是提升学生的审美力度,以量变认识以求达到质变认识的飞跃,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策略。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基本是分散的,而学生的认识是音、美、体学不学无所谓,甚至有的被其它科目所替代,如果要改变其看法,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首先想方设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努力通过农村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村的基本素材,帮助学生在美术上有全新的认识。
一、构建符合农村中小学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1、整合农村社会资源,优化课堂教学。首先教师通过农村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题材而进行全新的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我的认识能力,领会美术的奥妙之所在,通过现实题材的展示,在认识上有所提升,从中体味乐趣。
2、捕捉农村生活素材,拓展绘画兴趣。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培养学生富的创造力。在现实生活中,要鼓励小学生自主尝试,创新绘画的技巧和方法,而教师指导分析应贯穿在学生根基(农村)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课本学习,从生活的情境中捕捉有趣的绘画素材,来拓展学生的绘画兴趣,从而进一步在实践活动中来完善并获得体验和技能。在《手绘线条基本应用》、《泥塑》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农村生活中应有的题材,来展示他们的想象力,老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动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大胆尝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我们必须注意的是,教师要用现实生活中有趣的篇章来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对未来社会所要承担的勇气。
3、积极引导和评价,提升审美能力。根据农村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现其生活的土壤中进行相对的耕作,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都感到美在现实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并给予积极正确的评价,使他们感到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如在《应用手绘线条》的教学中,鼓励小学生在农村生活中捕捉写生素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描绘。这样学生才能对绘画有全新的认识,把过去的单一美术教学农村生活化,使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
二、根据农村现实状况,增添关于乡土美术科目标题,提高教学水平
1、上好一堂美术课的关键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能够运用美术教学辅助设备,紧密联系其它学科是教学的重点。而乡土美术能够从简单中分析教材,积累写生的素材,找出教材中的不足,同时串联起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的认识能力。
2、由于农村是小学生生存的第一场所,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农村各具特色的生活场所,进行简单的绘画,从掌握造型、用笔、填色等技巧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美术教学的独到和魅力,提升知识素养,表述自己的感性认识,更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绘画的方法和技巧。因为创作需要情感,艺术欣赏同样需要情感,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两者缺一不可。结合农村素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添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总之,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二者能够完美结合,从感性角度提升农村小学生普遍认识能力低下的一面,让学生的生活空间充满美,是教学的初衷,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三、加强美术思想修养,锻炼农村学生的认识能力
1、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正确的思想,引导教育学生,培养爱国精神,树立民族形象等任务,来体现先进文化的方向。如果要培养一代实用性人才,就应该让他们认识美,感悟美,理解美,从而在现实教学中把美的题材展现在他们眼前,激发他们对美的渴求,从想象中展开他们手中的画笔,来描绘这个多姿多彩的、个性飞扬的农村社会。
2、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看成大树上的一片树叶,深处在这样一个繁花似锦的社会中,加强艺术修养是十分必要的。锻炼自己的能力,加强知识的修养,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和生活的这片沃土,创造属于新的空间,因为自己通过学习美术,能认识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能看到自己的价值之所在,学生就如同花卉,浇水、施肥等需要多努力,来绽放出他芬香的一面,美术教学就是应用美的头脑及双手去创造发掘生活中的栋梁之才,因此,只有这样才能在他们心灵空间中留下实用的种子,这为未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增强农村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
四、对于农村学生认识整体提升,搞好自己业余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