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公共设施管理

公共设施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26 19:21: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共设施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公共设施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DF521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公有公共设施一般是指由行政机关或其特许的公务法人基于公众共同利益的需要,为增进人民福祉,设置或管理供公众使用各类有体物或附属于该物的相关设施,包括公路、桥梁、港阜码头、堤防、下水道、公有垃圾场、公有屠宰场、公有行道树等[1]。政府一旦向社会公众提供这些公有公共设施,政府及其设置的管理人(以下统称“管理人”)就有义务保障社会公众使用的安全,因公有公共设施造成损害,政府及管理人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赔偿义务。那么,公有公共设施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来源有哪些,内容是什么,界限划在什么地方比较合理。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进行论述,以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一、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理论基础

所谓安全保障义务就是对特定人的人身、财产负有照顾、保护义务的人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避免侵害他人权益。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是指对公有公共设施负有管理职责的人,如果该设施具有损害他人的危险,即负有防止他人遭受该设施损害的义务。这里的损害危险主要指公有公共设施在维护、修缮、保管、巡查等方面存在瑕疵,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缺乏通常应具有的安全性,致使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害的危险。和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基础不同,社会公众对管理人信赖的基础不是合同而是一种信赖关系。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推行“依法行政”,其重要方面就是政府要保障社会公众的信赖利益,打造诚信政府的形象,实现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这就要求:

(一)政府行为具有正当性,值得社会公众信赖。自20世纪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在行政上是一种服务与合作的关系,在观念上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为了管理社会、服务社会,政府无偿向社会提供各种公有公共设施,其提供服务的行为被推定为具有正当性。社会公众基于对政府的信赖,相信其提供的公有公共设施不会存在基本的安全瑕疵;而实际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公有公共设施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其中有些缺陷是无法避免的,而有些缺陷在现有条件下是完全可以避免或者可以控制到最低程度的,对这部分缺陷造成的损害,政府无疑成了这些危险源的制造者。尽管政府在提供公有公共设施方面毫无过失可言,也不存在道德上的非难性,但是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安全和信赖利益,政府有责任去排除或控制这些危险源,让社会公众放心使用。

(二)保障公众安全,实现利益平衡。从利益关系上说,政府对社会公众利益的集合是无偿的,因而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分配也应该是无偿的,也就是说,社会公众已经无偿地分担了公共负担,接受政府的公共服务也应当是无偿的,除非特定的社会公众分享了比其他社会公众更多的公共利益。如果要求社会公众在享受政府提供公有公共设施“免费午餐”的同时,自己去解决由此而带来的危险,无疑会使得他们在使用这些公有公共设施时变得小心谨慎,畏首畏尾;而一旦造成损害还要其自行承担,社会公众在使用这些公共公共设施时就不是无偿的,而是以承担某种风险甚至损失为代价。这样,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就被破坏,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就不合理地转嫁到社会公众的身上。再者说,在避免公有公共设施造成损害方面,由于政府及其设置的管理人离危险源近,控制危险的发生更容易,投入的成本较特定的社会公众低。所以,为了维护社会公众的信赖利益,政府也应当承担安全保障义务。

二、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来源

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法定义务、合同义务和附随义务,而管理人与社会公众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提供设施并加强管理是政府及其管理人的一项行政服务职能,所以合同义务和附随义务并不是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来源。尽管有人认为政府修建收费公路等,管理人和社会公众因收费而使得两者之间有了合同关系,据此推断出合同也是管理人的义务来源之一[1]17,但对此说法笔者不敢苟同。因为随着公路管理体制的改革,收费公路都是由各自的公路公司负责经营,其收费不仅是为了收回修路的成本,而且更带有明显的营利性质,公路公司的安全保障义务属于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范畴。笔者认为管理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是基于国家法律规定以及依诚实信用和保障人权等原则而产生的。具体而言,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来源主要有:

(一)保护他人安全的法律规定是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主要来源

在现代社会,国家为保障社会公众免受公有公共设施带来损害,专门出台了相关法律,直接课以行政机关或相关的事业单位保障社会公众安全的义务,这些规定就成了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主要来源。例如,我国《公路法》、《水法》、《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等对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公路法》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公路进行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依法对有关公路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规定,各种路面应定期清扫,及时清除杂物,以保持路面和环境的清洁。我国《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以及河道监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加强河道管理,执行供水计划和防洪调度命令,维护水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河道的整治与建设,应当服从流域综合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通航标准和其他有关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游览安全,并督促风景名胜区的经营单位接受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的监督检查。禁止超过允许容量接纳游客和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区域开展游览活动。”

(二)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是管理人义务的补充来源

尽管法律对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法律不可能将所有公有公共设施的安全保障义务都规定出来。对于这些未法定化的危险,往往是通过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来调整。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是指“在自己有责任的领域内,从事或持续特定危险的,负有义务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具体期待可能性的防范措施,保护第三人免于危险”[2]。这一理论基础肇始于德国的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理论。其核心是旨在“从事交易或者社会活动,肇致形成或者持续特定危险源的,应当采取必要安全措施,以保护他人免受损害”。它是安全保障义务中除去已经类型化的义务来源之外的部分,范围非常广,是安全保障义务中最具活力的来源。根据王泽鉴先生的理论,笔者认为公有公共设施管理人的社会活动安全保障义务也有三种情形[3]:一是因自己的行为发生一定结果的危险而负有防范的义务,如市政管理部门修建下水道设施、挖掘水沟,应加盖或设置必要的警示标牌;二是维持某种交通的需要,如公路养护部门在维修公路时应在一定的范围内设置必要的警戒线,并作合理的提示,在改建公路桥梁时应设置临时的通行公路;三是因从事一定职业而承担防范危险的义务。如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保证旅游高峰期间游人不能过分拥挤,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三、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

(一)提供的公有公共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必要的安全保障标准,这是管理人安全保障的基本内容。管理人所提供的建筑物、配套服务设施、设备应当安全可靠,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应当符合强制标准的要求,没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或者达到该类设施所具备的最低安全标准。这就要求:

1.所提供的设施设备必须经验收合格。公有公共设施在投入社会活动使用前必须经过建筑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允许投入使用。正在兴建或者尚未正式投入使用的公有公共设施,其所造成的危害不能称之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

2.所提供的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安全管理要求。在安全管理方面,现行法律法规一般要求公有公共设施的设计人管理人在设计使用过程中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并保证该设施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

(二)已经使用的公有公共设施,其管理人应合理控制危险源。这是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另一主要内容。根据克雷斯蒂安•冯•巴尔的理论[4],危险控制义务可分为两类:一类就是那些得以使潜在的受害人对危险自己负责的义务,管理人的这类义务主要是警告或者告知义务,而具体的安全防范义务经提示后则由社会公众自己承担。这主要是因为对这类危险管理人无法采用积极的防范措施予以避免,而交由社会公众自己去采取措施,避免的效果可能更好些。所以,虽然警告是最弱的安全措施,但简单、经济,在一定情况下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另一类就是以直接排除危险源为目的的义务。这类义务主要是由于公有公共设施本身存在的明显的不安全因素,仅通过警告告知等方式仍不足以防止危险的发生,在此情况下管理人还应该采取积极措施,直接排除危险源。如公路桥梁可以通过竖立障碍栅栏保障人行通道的安全,高速公路通过设立上跨桥的方式保障公路两边行人横穿马路的安全。究竟管理人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排除危险,一般认为,如果管理人本应直接采取措施排除危险而没有去排除,或者管理人为了降低成本,仅仅发出一些警告和指示,甚至连警告和指示都没有发出,那么管理人没有履行合理地控制危险源的义务,存在有过失或者重大过失。[注:如部队仅在尚未清理完毕的演习场出入口贴出“有危险,村民不得进入”的告示是不足够的。具体案例可参阅杨立新主编《类型侵权行为法研究》。(杨立新.类型侵权行为法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686.)]。如何认定管理人合理控制危险源,笔者认为应参照以下标准:

1.控制危险源的预防成本与可能造成损害之间的比例。在确定本应采取某一具体预防措施而没有采取是否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时,需要比较所影响的负担和收益的分配。 一般来说,如果行为人期待利益超过他行为的预期成本,那么他所承担的行为风险就是合理的;如果损害非常大,但是预防的成本很低,而预防产生的有效性却很高,那么就要求采取预防措施。如果管理人为增加预防措施而增加了相应的成本,而该成本又通过其他从事该活动的行为人进行分散,而它导致的损害却集中于一些不幸的受害者身上时,那么管理人就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合理控制危险源。反之,如果管理人增加的成本进行了适当的分散,而且受害人的损害机率和程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管理人即可被认为对危险源进行了合理控制。

2.危险源的性质及其防止危险的成本。一般来说,预防危险的程度应当同某一特殊危险可能造成损害的大小和可能性相适应,但在危险发生的机率非常之小,以至于危险可能被描述为“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合理可预见的”情况下,对于该种危险源就根本不要求进行预防,因为这种预防的投入和危险的发生根本不成比例。

(三)防范制止侵权行为。作为公有公共设施的管理人,由于具有了解认识其管理的物的能力,并且也能认识到如何防范和制止因该管理而导致侵权行为发生的能力。因此,管理人有义务在侵权事件发生之前,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和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在侵权事件发生后应采取相应措施将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这一义务具体包括:

1.防范制止来自外界、第三方的侵害。管理人的职责是保护公有公共设施的安全,至于外界或第三方在公有公共设施场所内直接侵害他人利益的,管理人应在其可预见的范围内承担防范和制止的义务,但是如果超出可预见的范围,要求管理人防范和制止来自外界、第三方的侵害,则就对管理人要求过高。如公路上每一定距离的路段就应配备相应的养护车辆和养护人员,定期对公路进行巡逻,及时修复被损坏的公路路面,防止因路面被毁而使行人或驾驶人员受到损害,这是管理人防范外界或第三方侵害应尽的义务。

2.排除安全隐患。管理人对于有违安全的特定人应当进行劝阻,必要时通知公安部门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如劝阻深水区域游泳的人离开深水区域,禁止报废车辆上路行驶等。

3.对于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危险,管理人应当积极施救或者配合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施救,以避免损害的进一步发生或减少损失。如水库大坝管理人员对落水的人应积极施救,拨打急救电话120或报警电话110等。

(四)对特殊群体承担的特殊安全保障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身损害的司法解释》中规定了经营者对儿童安全保障的特别义务。但实际上,在公有公共设施的使用上特殊群体并不仅限于儿童,色盲、盲人以及其他有生理缺陷的残疾人等也经常是公有公共设施的使用人。因此在建设公有公共设施时,这些群体的安全也是应该予以考虑的。公有公共设施不应存在对特殊群体有特殊的危险,尽管这些危险作为正常人可能并不存在,但由于特殊群体的生理原因,无法识别和控制这些危险,作为管理人有义务控制或减少这些危险。比如城市主干道的人行道上设置盲道,这不仅是政府人性化管理的表现,也是政府市政部门应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

四、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界限

尽管管理人在一定情况下必须承担安全保障义务,但其承担义务也是有一定界限的。那种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只要损害的发生是在公有公共设施场所范围内,就认为管理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就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观点,实际上是不合理扩大了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加重了管理人的负担。司法实践中就出现过夏威夷椰子树不长椰子的法律笑话和长江、黄河是否也要加盖的疑问[5]。近几年来因道路交通事故而状告公路部门的案件日益增多,其中有些案件状告公路部门是毫无根据的[6]。因此,必须界定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界限,那么界限划在那里比较合理呢?笔者认为,判断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有以下三个标准:

(一)管理人是否尽了合理注意义务。只要管理人尽了合理注意义务,即使发生了损害也无需担责。那么如何认定管理人尽了合理注意义务呢?笔者认为主要是管理人对损害能否预见,也就是管理人的义务仅及于那些处于可预见的危险范围之内,管理人只有在可以合理察觉危险的情况下才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如市政管理部门在下水道窨井被偷盗好几天却没有派人修复,就说明市政管理部门对受害人的损害已经有了合理预见而没有采取相应措施,那么市政部门就应对此造成的损害负责。被誉为“中国公路第一案”的判决就认为公路部门对损害有合理预见而未采取措施应承担责任[7]。如果是公路养护部门刚巡视完路面不到半个小时,就有不明第三人将油料泼洒到路面上,管理部门没有接到任何报告,致使事故发生,那么对这类事故的发生管理人是无法预见的,也就无需承担责任[8]。

(二)管理人和受害人之间是否存在近因关系,即受害人的损失与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是否具有关联性。2004年7月,北京圆明园女游客遇害一案,法院认为圆明园管理处为了保障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颁发了旅游管理规定,并制订了符合有关规定的安全保障措施,也就是说,圆明园管理处采取了与其活动相适应的保障措施。在安全警示方面,要求公园管理处对景区内是否发生刑事案件进行预见并制止,显然超出了公园管理处的职责范围。因此,法院认定公园管理处履行了安全保障义务,对游客的损害不承担责任[9]。这个判例说明提供规范完备的设施、稳定良好的景区秩序是景区管理者的安全保障义务,要求景区杜绝发生刑事案件则超出了其义务范围,因为刑事案件的发生与公园管理处的安全保障义务没有近因关系。类似的还有因台风吹倒路树,损坏路边汽车,或因水灾使道路排水孔盖脱落,致路人行经掉落罹难,或因地震使桥梁水泥脱落损及汽车,这些事件的发生都与管理人的管理职责没有关联,管理人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只承担道义上的救济责任。

(三)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否避免危险的发生。公有公共设施造成的危险多种多样,有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避免,而此时管理人却没有采取措施去避免该损害的发生,对此可以认定管理人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而对于有些危险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根本无法避免,即便管理人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也无济于事,对此就不能认为管理人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如长江、黄河整条河流的安全保障措施就无法彻底解决。

总之,针对公有公共设施给社会公众造成的损害,一方面人们既要区别管理人与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有所不同,保护社会公众人身财产不受侵犯,另一方面又要给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划一合理界限,防止随意扩大其义务范围而产生的不公平。

参考文献:

[1]马怀德, 喻文光.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责任[J]. 法学研究, 2000(2):14-15.

[2] 林美惠. 交易安全义务和“我国”侵权行为法体系之调整[J]. 月旦法学,(80):252.

[3] 王泽鉴. 侵权行为法第一册[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94.

[4] 克雷斯蒂安•冯•巴尔. 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上卷[M]. 张新宝,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461.

[5] 钟志平. 公共安全保障义务不能任意扩张[EB/OL]. (2003-11-18)[2006-11-10]. 省略/public/detail.php?id=91204

[6] 公路侵权责任不能任意扩大化[EB/OL]. (2006-05-25)[2006-11-08]. 省略/zyw/n301/ca271290.htm.

篇2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41

1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意义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城市管理结合到一起并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举措。通过各种类型的公共设施,市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创作、自我表演、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提高了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通过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市民的运动积极性,从而提高全民健身的积极性。随着人们精神消费需求的增长,由各种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变迁而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越来越有助于城市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不仅推动了城市文明建设,更推动了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和利用的现状

我们首先对大家使用最多的公共设施和使用频率进行了调查,通过统计得出公共交通设施所占比例最大,为7265%;学习阅览设施和文化广场比例分别为6453%和5726%。体育运动设施和艺术表演设施使用频率相对较少,文化展示设施使用频率最少,但是这也反映出公共设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随后对公共设施的管理问题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在接受调查人员中,只有2436%的人清楚公共设施有专人管理,认为公共设施得到了及时维修和管理的人也只占2051%,还有3803%的人看到公共设施被私人或商业占用。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公共设施管理有待加强。最后我们调查得知大多数人认为免费公共设施有助于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不到5%的人不满意目前的公共设施,说明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市民的初步肯定。

3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于建国初期开始公共设施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从无到有,从守旧、简单的管理模式向科学、系统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但目前我国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公共设施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政府作为公共设施的提供主体和所有者,虽然一直承担着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但在实际上却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标准。例如,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虽有统一规划、统一分工、统一管理的方法,但所属部门不同,管理职能上常常互相重叠,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目前我国在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上一般分为三种模式:统一管理模式,分级管理模式,以及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只要管理者从实际出发,合理地定义管理的类型和权限,就能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使管理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

32对公共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略维护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对公共设施进行建设时都不惜投入大量资金,而在管理上却比较疏忽,并且建设后的公共设施的维护修理工作更是没有得到重视,导致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存在很多弊端。城市公共设施的超量、超标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建设资金浪费,导致对公共设施管理和维护的资金不足。另外,负责公共设施管理的有关部门人力有限,对于量大面广的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调查问卷中可知,徐州市的公共设施少有专人管理,导致公共设施需要维护修理的时候却无人反映,影响市民的使用,增加市民的不满情绪。

33公共设施建设规划不合理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的人均占有率低,还出现了公共设施空间分布失衡的现象,给管理增加了难度。城市土地的浪费,公共设施的资源集中,影响了人居环境,也不利于公共设施的充分利用。在一些偏离市中心的区域,公共设施的建设较少,使得当地市民难以享受到城市生活的方便和乐趣。在徐州市,每个地区的公共设施都比较齐全。比如,徐州市在云龙区、泉山区、鼓楼区等都建有公园绿地,这为市民提供了游玩健身的好去处,每天早晚都有很多市民在各个绿地公园锻炼健身,大大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34市民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中国许多城市都存在着市民平均素质水平低、不配合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问题。很多城市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公共设施的现状、市民的使用情况及评价都不尽如人意,给人的印象是:杂、乱、不和谐、破损速度快,直接损害环境景观和城市形象,影响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和理解。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类情况:公共健身器材破损严重,旅游景区的设施上经常出现“某某到此一游”的标记,公共场所的垃圾桶不成体系等。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市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不高。

4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和利用的对策

通过对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我们给出了以下建议。

41进一步深化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

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应该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总体上由政府管理部门来进行宏观调控,改善已有的发展规划、增订更有效的规范和标准。同时,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微观改革:第一,有一部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是垄断性经营的,这类企业可以进行内部机制和管理上的改革;第二,对于能够多家经营的行业,如公共交通、部分城市供热等,可以采取多家企业承包经营的方式。对具有明显自然垄断性和规模经济特点的公共设施,政府就要对潜在进入经营者严格限制。另外,在管理手段上应主打经济和法律手段来综合治理和宏观调控,引用现代管理技术,提高市政管理活动的透明化和民主化,强化管理部门的责任,规范管理方法,同时也便于公众监督。并且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城市治理中广泛使用的科学方法,如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以提高管理效率。

42动员和号召广大群众参与公共设施的管理

使参与城市管理的主体多元化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是政府主导着中国的城市管理,而我们更应该使更多的社会组织和营利性企业等多元化主体参与到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来。在制度上实现民主、在管理上实现科学的投资决策和咨询制度,重大项目要实现听证制度和专家回馈相结合。

43实施合理科学规划布局

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可达性原则。即市民到达公共设施所在地所需花费的成本。②公平性原则。通过考虑不同的公众需求来提高设施布局的合理性程度。③易用性原则。首先,某些公共设施需要布置在显眼的位置,这样才能够方便地为人们提供服务;其次,公共设施的布局需要考虑人们对所处环境的需要,比如在滨水处设置休息座椅。④节能环保的原则。目前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很重视绿色设计的应用,节约能源的原则同样应该应用到公共设施的布局中去,避免能源的浪费。

44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民素质

城市公共设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其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要积极倡导全社会参与到其中,探讨管理的新方法、新机制,从而做好日常综合管理。我们认为可以成立文明爱洁联合社、公共设施管理意见小组等,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原则,加大力度宣传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意义、目标和任务,以及其公益性、全民性,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为市民生活带来的种种改善,以此方式提高市民素质,促进公共设施的日常保护。

参考文献:

[1]张慧,付孝勇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城市文化发展的作用和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2(8)

[2]赵勇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5)

篇3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58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 0101- 01

城市的公共设施是政府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而建设的,为公众提供可供休闲或使用的公共产品。城市公共设施一般分为公共建筑与公共设备,如公共行政设施、公共教育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休闲与体育设施等,总之公共设施是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产品。

1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问题

1.1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城市公共设施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会涉及不同部门与行业,一套高效的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对公共设施的管理水平。政府在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中,没有进行科学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由于分工不明确,一些项目会由两个部门共同负责,权责不明,积极性不高,管理问题不断。另外,还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落后,影响了建设的效率。

1.2 建设管理资金缺乏,效益不高

在很多的建设中,由于对拆迁款、居民补助以及一些设施的建设费用预算不合理,使得建设资金大幅增加,严重影响了建设的进程。城镇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以及银行贷款。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缺少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意识与经验,城市产业集聚小等原因,导致公共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国家允许地方政府向银行贷款,缓解了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但商业银行贷款大多期限短,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周期较长,资金回收率低,短期限与长贷款的矛盾使借款成本增高,政府还贷压力增大。

1.3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布局不合理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但是,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还存在建设用地所占比例低、布局不均衡、辐射力不强、设施配套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由于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分布不合理,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居住水平,更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的破坏。

2 提升城市化进程中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水平的路径

2.1 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体系

随着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城市公共设施领域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大型的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应该切实考虑群众的需求,要建设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与群众的沟通,广纳民意,完成科学、合理的符合民情的规划。政府大力发展非营利机构参与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适时进行法定机构试点,丰富运营主体,形成共同发展、有序竞争的格局。

2.2 拓展融资渠道,强化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资金保障

政府要很好地融资,一定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进行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土地储备、直接投资等。有让政府保持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城市公共设施的维护,才能让居民感觉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好政策。在一些基础性的设施项目上,综合考虑其社会效益与影响后,政府可以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政府逐年进行带息偿还。政府部门要认真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融资方案,为融资创造有利的条件,规范各项条款,严禁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出现,不仅要照顾到群众的利益,更要处理好资金的融合。

2.3 提高信息化管理,优化科学决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要不断提高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要建立信息机制,不断提高信息公开水平。随着网络的发展,微博成为一种高效的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方式,因此政府要在各大门户网站上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将各种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有关的信息都微博,接受公众的监督。政府还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公共设施管理信息资源库,对城市建设的各种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为政府的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规划提供有力的参考资料。此外政府还要成立官方的城建官网,将各项公共设施的建设计划详细公布,让公众参与政策的制订,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在城市建设的进程,要完善公众与媒体的监督管理体制,引入公众参与讨论,同时要让各类专业进行点评,提高政府投资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

3 结 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融资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在三年的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只有政府与公众共同参与建设管理,积极探索,才能不断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徐清海. 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模式的选择和理念的创新[J]. 特区经济,2006(6).

篇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和主要任务就是公共文化设施,其功能就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以及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一、当今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范围虽然有了一定的扩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还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设施的规模和档次与我国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匹配,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和整体结构无法跟紧我国城市化进程,而公共文化设施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也无法满足文化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管理水平偏低、运行机制落后等方面。

(一)管理水平偏低

虽然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但公共文化设施,尤其是基层的公共文化设施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水平偏低,功能不合理,相关配套设施落后,致使无法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由于免费开放的场馆完全是无偿提供给市民参观的,因此部分场馆由于免费开放没有利润而为了降低成本,放松对场馆的管理和维护。一些图书馆不但馆藏少,而且少有更新,很少有人借阅。

(二)运行机制落后

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人事考核、分配制度相对落后,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设施,采取不同的管理运行机制,缺少生机和活力。

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如何提升管理能力

政府在公共文化设施中的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的原则,根据“网络健全、运行有效、结构合理、惠及全民”的要求,达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目标,这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政府不仅要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还要承担监管的责任,一方面要保证它不被破坏,另一方面要确保它能够达到预期的服务功能,这就需要加大力度提高文化设施的使用性和服务性。如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办法,制定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办法等,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正常化。

在公众层面,尽管每个人都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道理,但很多人在潜意识里仍然认为免费开放的公共设施就是人人都能使用的,不必出于维护,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责任的责任都是政府的。其实,公众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才是公共文化设施长久运行的重要保证,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责任将逐渐由政府转变为公众的自觉参与和自我管理。所以,为了公共文化设施可以长久免费开放下去,公众必须自觉形成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公益文化场馆作为免费开放的首要发展对象,可将其归纳到可持续发展事业中。免费开放要想长期持续下去就要体现在政治层面,政府需要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不间断提供经费和人员保障,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选择管理场地时,应对其服务水准和管理力作出评估,并且,需要考虑不同群体的经济承受能力。要想长期实现可持续的免费开放服务,可以尝试建立政府管理机构或场地服务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好社会各级力量和群众关系,将各级政府文化纳入政府文化发展战略,做到管理层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可持续免费开放目标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管理场地,它能够平衡好社会各界和公众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以满足在免费开放条件下不同群体的经济需求,并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提供服务。

如今我国各项文化建设规划战略都在不断发展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不断增长,在这种情势下,一方面,公共文化场馆要建立具有独特个性的特色服务开放模式,另一方面,部分基层文化场馆受到空间的限制,这是可以根据地域文化发展出具有相关特色的文化和服务。如今,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主题图书馆和博物馆,表示各个文化场馆可以按照当地群众的文化习俗,有侧重的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项目,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三、结语

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可以说,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持续和推广可以看作是衡量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设计和建设成就的尺度。因此,继续推行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升级转型,是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篇5

一、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的现状

1、市政工作设施管理,主要是在生态环保方面入手,重点做好的是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而实施生态环保工作,重点需要对城市中的污水进行处理,对于一些垃圾场进行处理和掩埋的过程,对于城市污染较重的情况,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进行城市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工作,在保证公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做好各项工程的衔接和合理的优化。

2、要想富先修路是多少年来提出的口号,而在城市建筑中,改造道路也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发展经济和环境,做好协调和发展工作,同时实施道路的改造和创新工作,对路段进行合理的养护和维修,才能够保证道路的顺畅,保证交通的畅通,同时对于一些地铁等地下通道,需要做好管线的布置,特别是人工进行一些管线的铺设工作,对于道路上的盲线,需要做好清理工作,禁止乱摆乱放,给盲人的出现带来不便,同时对交通进行一定的监控录像,对于路面的使用寿命需要做全新的改善,对于市政一些基本的设施进行合理的完善,才能够真正确保工程的质量,才能够一定程度上建设美好的城市环境。

3、在市政工作上,最应该做好的是改善民生,给居民的生活提供必要的方便,对于城市的综合功能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城市供水、供电、燃气和交通方面拥有一定的设施配备,这对于我国这样的中小城市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我国市政实施的主要问题是管理问题,尤其是在城市小区的开发过程中,不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对于城市基本设施的管理缺乏一定的法规条文,政府的协调力度不足。一般来说,建设单位开发商是市政工程的主体,而一些管理部门特别是开发商本身的意见不一造成的问题和标准的不合乎 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便,特别是在供水、供电问题上,由于协调的不善,会使第三方缺乏一定的监管力度,直接给城市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2、审查图纸的时候不严格。小区市政标准不一的公用工程涉及到很多的内容,标准在每个小区建设时都是不一样的,在采用标准时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也都有较大饿随意性。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图纸均没有经过第三方审图,特别是一些通讯管线没有正规设计,有的还是草图,也缺少政府部门监管,标准很难统一,难免存在设计标准低的现象,绿化工程由于设计上的原因造价相差甚大。

3、缺少施工监管。现在,针对于在小区市政公用工程中的施工队伍,大部分都是房屋土建队伍,对于有关施工的培训,市政工程施工也是比较少的,很难在开挖沟槽和回填的过程中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监理就是小区市政工程主要的施工监管,但是因为我国的监理事业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是很高,经验也不是很多,住宅小区的市政工程通常都是由负责房屋的土建监理工程师附带进行监理,思想上不够重视,专业工程师缺乏,质量就是靠施工队伍自觉。

4、竣工的验收只是表面工作。建设单位很多开发商选择的物业单位就是市政公用工程的接管单位,物业的地位本身就比较被动,对于开发商提供的产品也就不能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只好被动的去接受。对于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参与的单位,他们只是一味的想以最快的时间结束工程,只要没有很大的问题,也就很愿意在最短的时间内做交接验收,就算是以后发生了问题,也不由自己来承担了,都会由物业用公共维修基金来进行解决。

三、对策及措施

1、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监管

资金对于市政建设来讲是尤为重要的,在对政府投入依靠的基础上,通过很多渠道对公共设施建设的增加、对经费投入的维护,与此同时,对于资金也要加强其监管力度,以保证“有钱办事、多半是、办好事”,对设施的配备水平和质量进行提高,对“百姓路”、“百姓灯”等各项工程的建设力度要不断推进。

1.1要吸引民间的资金。对于城市建设民资的参与要积极的吸引。

1.2要对存量资产使其恢复运作,用这样的方法来对城市建设中投入利益进行提高。要把可以投入市场流动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如收费道路、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公交线路等的使用权和经营权,逐步推向市场。

1.3对城建税、城市建设管理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以及国债资金等资金的管理进行加强,以能够在资金专项用于城市维护以及道路、污水垃圾处理、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所保证,要对非法挪用、占有或者用作他用的想象进行禁止。

2、推进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效能

通过建立联动机制,变城市管理由“城建独唱”为“城建领唱、大家合唱”。做到强化部门责任管理、强化协调联动管理、强化精细化管理。

3、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共建共管氛围

(1)对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要进行提高,对人民城市需要人民自己建设的理念进行培养,人民城市也需要人民自己来进行管理,要努力去营造这样的一种管理氛围。政府每个部门的目标管理,要将城市管理、公民道德、相关法规的宣传和落实纳入其中,要把宣传教育要深入到每一个层面。要把所有的宣传教育资料都调动起来,对一些不文明、对城市管理规章制度有所违反的行为要进行曝光,这样的行为是需要通过长时间、全面覆盖来扩大其影响,营造自觉爱护城市、主动参与管理的氛围.

(2)强化联合执法。对破坏、盗窃市政公共设施行为的打击整治力度要有所加大,公安、工商、交警等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强配合,处罚要依法依规。

(3)技术上要有创新。对防范水平的提高,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市政设施建设、养护的发展要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在市政设施建设、养护中的应用,加大科技创新力量的投入。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发展不断变化的今天,随着城市工程的兴起,更多的行业开始发展起来,做好城市方面的规划工作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6

(一)公用房产设施范围

局机关大院地面以上所有设施;住宅区内的换热站、变电室、传达室、厕所、公共围墙、绿地、室外管线、道路等房产设施;养路费征稽办办公楼、停车场、仓库、未售出的商住房、厕所等公用部分的地面以上所有设施;大桥收费站办公区、收费区地面以上所有设施,沥青库办公和生产区地面以上所有设施;各养护分站地面以上所有设施;原养鸡场、葛针园苗圃场地及地面以上所有附属物;属于公路局的其他房产设施等。

(二)公用房产设施的管理与分工

全局干部职工都有管理和维护公路局公用房产设施的义务,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产环境,保证公路事业健康发展。

1、公用房产设施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统一管理,责任包干。做到设施完整,功能齐全,清洁卫生,使用有效。凡因管理不善造成人为损坏、丢失、污染等后果者,一律由责任人负责修复、赔偿。责任单位:各科室、单位;监督单位:局行政科。

2、空余房产的管理:为盘活资产,增加效益,空余房产、地产,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可根据市场价实行对外租赁,避免资源浪费。对无使用和保存价值的废旧设施、设备、材料等,必须经过专门工作小组鉴定,报局长办公会研究批准后,按照市场价格,由公路局组成专门工作小组,公开招标,统一拍卖。严禁个人私自处理各种报废物品,否则由当事人退还所卖物品并加倍予以处罚。责任单位:行政科、财务审计科。

二、个人房产设施

根据国家现行房产管理制度规定,个人房产设施管理与维修的责任,一律由住户本人自行承担。

1、个人承担的维修范围:个人住房及住房内的各种设施(含底层有小院住户的围墙以内的地面附属物);地下室及其设施;独用的储藏室及其设施;水、电、煤气表(含)以内的管、线及其有关设施;室内除共用部分以外的暖气管道、散热器、阀门及其有关设施。以上个人住房及其设施的维修,在公路局人员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请求帮助,文秘站网-但所需材料费用由住户个人承担。

2、公路局承担的维修范围:水、电、煤气、暖气等计量器具(不含)以外的主管(线)及共用管线;下水道室内垂直部分的主管道及室外管道;楼房(含底层有小院住户的围墙以外的地面附属物)以外的散水、道路、绿地、场地、落水管、避雷针、化粪池、排水沟、路灯、公共围墙及其它公用设施。

三、有关规定

1、楼梯道等公共部分的管理,由使用和受益者共同承担并负责卫生保洁、秩序维护等义务。楼梯道和个人围墙以外不得长期停放和堆放各种物品,楼外及个人围墙以外的场地由局统一规划和绿化,不得私自种植树木、蔬菜和花草。否则将予以清除,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2、在本局家属院居住的职工,必须服从公路局的统一管理,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积极配合管理人员抄表、维修等工作。

3、不得擅自改变个人住房结构,不得在住宅区乱搭乱建临时或永久性设施。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均有当事人承担。

4、本局家属院住户安装空调等大功率家用电器,必须报局行政科批准后实施,否则加倍收取电费。

5、本局家属院住户安装太阳能时,不得破坏房顶放水层和隔热层,太阳能的上水管道必须通过烟道布设,不得在室外,违者将予以拆除,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当事人承担。

篇7

 

城市地下管网的管理是一项复杂且困难的工作,它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地下”二字上。由于设施处在地下,无法通过常规的地上巡视进行观察;设施处在地下,维修、抢修作业就可能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造成其它相关权属管线的变化;设施处在地下,对于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无从评估。随着地下管网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的难度也日渐加深。为了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和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对城市市政管网设施管理与信息共享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地下管网管理特点

1、规模庞大

城市地下管线的种类繁多,有雨水管线、污水管线、电力管线、电信管线、自来水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等等多种具有不同功用的管线。而且随着城市的建设、市政设施的逐渐完善,各种管线的总长也在不断增加。仅以石景山地区为例,2001年至2007年7年间,仅区属雨污水管线就更新了近30公里。由此可见,各类管线在城市的下方已形成了交错密布的管网体系。,地理信息系统。

2、容易由于人为建设因素发生变化

市政设施属于公共设施,因此各种城市市政道路范围内的建设活动都有可能局部的改变市政管网。无

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城市市政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及可视化动态管理系统研究(2006BAJ16B04)资助

论管网的新建、翻建、维修或是紧急抢修工作都会对工作区域中的其它管网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的程度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是否管线高程冲突;是否有足够的作业间距;现场情况是否允许进行足够的回填夯实工作;回填夯实的相关作业方法对其它管线是否造成影响。有压管线一旦发生比较严重的破损会出现相关地区压力下降,电信、电力管线如果发生破损会出现电路中断等情况。而雨污水管线如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破损,且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修复而直接回填。那么破损在短期内无法察觉,但随着雨污水不断冲刷道路基础,从长远看有可能会造成道路塌陷等重大事故。

3、其它权属设施核实困难,无主设施管理困难

因为市政设施的权属众多,区域管理部门分辨权属的工作比较困难。例如,同是路灯井盖,权属单位有可能是首发公司也可能是路灯处;同样是电信管线,有可能归属鲁谷电话局也有可能是石景山电话局的管辖范围。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发现相关管线等设施出现问题,需要进行产权核实工作,既费工又费时。,地理信息系统。

无主设施的管理也很困难。由于工厂搬迁等原因,很多原来有权属、有人维护的管线设施变成无人看管,而区域管理部门也没有关于这些设施的资料,即使发生丢失、损坏等问题也难以发现,造成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需要对市政管网的管理体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

二、信息共享技术平台及难点

1、地理信息平台突出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 )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信息科学为一体的新兴技术。为了真正实现对市政设施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拓扑关系的一体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必须充分利用GIS强大的可视化图形管理和海量数据管理能力,并结合实际市政维护管理工作需要,构建市政信息管理系统。

2、信息集成和共享方面的问题

当前国内研究开发的市政信息管理系统多是依赖于管理信息系统(MIS) 之上的应用系统,一般都是以关系型数据库为核心,以业务管理为主要操作流程,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整体架构。客户端基本上包含了从业务逻辑处理到数据交换的所有功能。

目前各产权单位进行的信息化开发基本集中于企业内部管理和信息共享。局限于单位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开发不能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但是各产权单位地下管线的很多信息涉及到城市运营的安全保障工作,属于保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因此,如何构建信息化平台以及设定各产权单位信息数据的共享机制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除了搭建主要的网络体系之外,基础数据库构建以及数据库的浏览机制是这个课题的重中之重。可以利用GIS 技术提供市政行业中以地理空间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平台,使行业内各种不同设施相关信息统一在地理空间位置之上,保证统一的管理、规划与决策。

三、共享机制的初步构想

1、构架思路

产权单位进行数据库维护与更新,对于其他权属市政设施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级别浏览不同级别的数据。把数据与用户初步分为一至四级,最高权限的用户为一级,受到最高保护程度的数据也为一级,每一级的用户可以浏览同级或者低等级的数据。在此构架下,把各个权属单位的公共信息进行合并,并把需要相关产权单位进行配合的养护、抢修工程信息进行共享。用户和数据分级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由产权单位进行数据的维护更新工作可以保证信息系统数据的生命力。

2、数据级别

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级别划分,城市道路中的管线位置、权属应该属于最低等级(四级)的数据。因为此类数据基本属于公开数据,在市政道路范围内目测或者进行权属核实的工作即可得到。其它三级数据内容需要根据各市政管网的特点进行划分,基本原则为:

一级数据属于产权单位内部关于市政设施详细描述的数据,比如管径、埋深、服务区域等;

二级数据属于区域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所需数据,主要包括区域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常用统计数据;

三级数据属于市级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所需数据;

四级数据属于市政管理系统中的公共数据。

仅就我区污水管网而言,初步进行数据分级如下:

 

篇8

观音庵街道从陈家河村踏至步桥至坪村部,全长2.9公里,常住人口1700多人。为全面提质扩容,改善街道居民的居住环境。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立足美化亮化街道,想千方设百计,多方筹资,投入465万元,打造了1.5公里精品街,新建下水道3公里,全部铺设800mm的高压涵管,改造下水道2.8公里、拓宽4m,设置减速带4处;铺装人行道彩砖近10000m2;安装路灯70盏;建设花池100个,绿化面积8000m2,栽种树木1500棵;配套相关环卫设施,购置不锈钢垃圾桶100个,修建垃圾池14处;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改变取水水源地,重新铺设管网6公里;实行电力整改,新增一台的变压器,改善居民用电质量。目前,街道建设已全面竣工,街道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做好城建管理工作是上级的要求、发展的需求、群众的愿望。今年我乡的城建管理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

一是领导重视,领导支持,并督促指导。今年乡党委、政府将观音庵街道建设工作纳入工作重点,制定了加强街道管理的制度,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考核办法,精心组织实施,有力地推进了烽火乡城建管理工作的进程。我乡街道建设在资金紧、工程任务重的情况下,乡党委书记、乡村多次找上级主管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并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且争取了全市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规划,为我乡新农村建设和街道建设给予了坚强的保障。

二是抓机制、理顺了城建体制、配套了城建干部队伍。乡、村干部积极配合,吃苦耐劳,不怕辛苦、尽职尽责。特别是几个村的村干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城建管理工作的任务,长期以来任劳任怨,为街道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是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街道居民和经营户店主大力理解与支持。这一点很重要,是搞好城建管理工作的力量源泉。群众的理解支持是我们干事和发展最有利的因素、最可靠的保障、最坚强的后盾。例如:在我们的街道管理过程中,张继秋、辛和平表现尤为突出,积极支持街道建设,带头维护街道环境,为其他居民户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街道建设我们有群众支持和配合,那我们街道建设、管理就有了成长的基本条件。我们有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我们党委、政府就一定能把观音庵街道建设得更好,烽火的街道建设、管理事业就更加蒸蒸日上。

二、当前街道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当看到,在观音庵街道建设管理工作中,我们取得了成绩,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必须通过“回头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是“治脏”不彻底。街道保洁质量不高,乱扔果皮纸屑、塑料袋的现象仍然存在;有居民向河道、沟渠倾倒垃圾、生活污水的现象;路边堆放的垃圾不能及时清运;环卫设施有损坏现象。二是“治乱”不到位。各类违章搭建有蔓延的趋势;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还比较严重;户外广告设置不规范,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监督。三是“治差”不给力。部分绿地损坏严重;一些沿街小门面,店外乱堆乱放严重;乱贴乱画及各种小广告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四是街道翻修房屋及新建房屋,不经允许,严重存在未批先建现象。对于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虽然有城建管理出现漏洞及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另加客观因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定的过程、时间和财力支撑,但主观因素十分突出。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各部门、各店经营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搞好城建管理工作的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千方百计把城建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三、今后管理工作

集中解决观音庵街道管理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城建管理工作各项目标。我们要针对当前城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为我乡的乡容乡貌、规划管理、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规范,再次掀起街道环境综合整治新,集中解决当前存在的一批突出问题。根据街道建设的有关法律规定,针对观音庵街道的实际情况,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我们要严格执行环境卫生管理的各项规定

乡城建站对烽火乡街道单位、居民、门面、摊位的环境卫生实行专门管理,街道卫生由专人清扫、垃圾由专车转运,卫生管理有偿服务费由专人收取,逐年完善各项卫生设施。

街道各单位和门面还没有安装垃圾桶的,必须至少要自备一个垃圾箱(桶),所有生活垃圾必须投入到垃圾箱(桶)内,任何人不得乱投垃圾,不得乱泼污水,不得乱堆废弃物和建筑材料,不得破坏公共卫生环境,不得损害公共卫生设施,不得妨碍卫生清扫和卫生管理。

街道内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缴纳环卫有偿服务费。对于拒不缴纳环卫费得,乡城管站要强制收取。

街道单位和居民对门店、房屋进行改造时,其建筑材料要尽量少占街道面积,确实需占用人行道的,须经乡城管站同意,在其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按指定位置堆放施工,并按有关规定设置警示标志牌。建筑废弃物由建筑者自行清扫处理干净。

严禁运输煤、渣土、沙石、矿石等散货物资车辆沿途撒落。

(二)严格执行摊店经营管理规定

加大对街道范围内经营门店、摊点的管理整顿力度,确保经营规范、有序。有店的必须归店经营,无店的必须进入指定的场所经营,严禁出点经营,严禁门外摆摊、存放物品,对所有的马路摊点和流动摊位,要进入指定地点经营,要以乡城建站划定的白线为准,摊位必须摆在白线以内,货物必须堆放整齐。对不按规定乱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的行为,我们坚决打击,严格处罚。

每逢墟场,街道管理人员负责对摊位、车辆、行人进行疏导管理,维护墟场秩序。所有临时摊位一律在指定范围内经营,不得以路为市,不得占道经营,不得堵塞交通;临街居民自己出摊的也不例外;严禁三轮车、板车拉着货物、商品沿街叫卖。违者,其货物、商品强行收缴,保证市场有序经营。

临街门店、单位一律实行门前“三包”,即:包门前卫生、包秩序维护、包公共设施管理。包门前卫生:保证在自家门前不随意倾倒垃圾、污水、不乱拉绳索、摆放招牌、晒挂衣服、毛巾、拖把、扫帚,不超警戒线搭建凉棚、摆摊和占道经营,自觉保持良好的市容市貌。所有垃圾自觉倒入垃圾容器。其建筑渣土自行做好清除处理。包秩序维护:在自家门前做到不聚众赌博、不寻衅滋事、不发生争吵、不打架斗殴;自觉加强安全和治安防范,积极参加防火,防盗、防诈骗,敢于与坏人坏事做斗争,发现可疑人员、违法犯罪情况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包公共设施管理:对自家门前的路灯、电杆、电线、标示牌、下水道、地漏、井盖、垃圾桶、彩石砖、花草、树木等公共设施都自觉负责看管、保护、爱护。发现被损毁、盗走的,及时向城建站报告。

(三)严格执行户外广告管理规定

临街门店需要安装制作招牌的,须向乡城管站申请,按规定的标准制作安装,未经批准,不按规定标准制作安装的,。

凡需在户外安装、设广告的,必须向乡城管站申请,按规定的标准进行设置,并按规定缴纳费用。未经批注安置的,责令强行拆除。

篇9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程建设开始进入到了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且首先在各大设计院校发展起来。直至20末期,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开始加快了信息化进程,尤其是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型省会城市已经逐步普及市政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目前,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在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方面依然存在有相当大的差距,且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市政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问题中,以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市政工程建设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市政工程,主要是指在城市、乡镇地区规划建设范围内,为居民提供有偿或者无偿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各宗构筑物或设备。一般情况下,市政工程是国家的基础性建设工程,例如给排水、城市防洪、交通设施、照明等。市政工程施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居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具体来说,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涉及面较广。市政工程建设是一个涉及多专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全面化的管理。其不仅包括施工过程管理,还包括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计划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管理内容;第二,需要的信息流较大。市政工程建设各方面的管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交流才能够在复杂的管理工作当中找到建设所需的信息;第三,工作量大。一个市政工程的建起,需要耗费的物资种类十分繁多、施工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程度也可想而知。

事实上,市政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对信息化的应用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建设需要畅通的信息渠道,从而快速响应居民生活的的客观需求;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信息要准确、及时,并具有可追溯性;工程施工人员要能够按时,并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实施高效、动态的监控管理。由此可知,只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市政工程建设才能真正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二、市政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普及,GIS作为一种集信息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于一体的信息处理系统,在近几十年里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其可以广泛应用到公共设施管理、环境评估、资源调查等多个研究领域,因此,市政工程建设可以采用GIS结合其他计算机辅工具来进行信息化管理。

(一)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准备工作

在对市政工程进行项目管理之前,首先要针对该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实现项目管理人员和实施人员的相互配合,并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做好建设之前的准备工作。具体来说,首先,要准确的确定出该市政工程的施工工序,并根据施工工序来确定项目的施工过程;其次,在网络中明确建设工期等时间参数,并指出不同参数的含义;再次,工程建设要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标出关键作业以及关键路径;最后,要明确工程项目管理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对该工程实施动态控制的方法。

(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系统化管理

市政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分支十分庞大,笔者认为,可以将工程项目进行系统化管理,具体来说可以将其划分为五大系统:设计管理系统、经营计划系统、资源库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流转系统。设计管理系统是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中心内容和核心环节。在该环节中可以实现市政工程项目从接收到完成输出的全部设计过程。包括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过程管理、进度计划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文件版本管理、后期服务管理等模块;经营计划管理是市政工程建设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窗口,包括项目完成情况报出、工程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等;资源库系统主要是储存市政工程建设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电子工程图及相关文件,并设置资源库的查询、管理以及下载功能,方便信息使用者及时调出所需资料;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日常办公效率,实现市政工程管理和建设部门的标准化办公,从而使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信息流转系统是公文流转、即时信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集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实现了数据接收、文件传输、系统对接、信息自动归档等信息管理方式。

(三)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众所周知,市政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体系能否正常运作。随着信息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变革,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且显露出了许多弊端。例如,项目施工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来往不及时、信息沟通不畅、办公效率底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市政工程运营的安全性。

(四)数字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相结合

在市政工程管理部门要建立内部局域网,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建立管理部门与项目部门之间的联系,并建立信息快速汇集反馈系统。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字信息要进行分类管理,划分施工进度、施工成本、施工质量、管理费用、人机料和资金的投入等类别,分别对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归档,以便后续查询调用。在对市政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学会运用数据设置施工定额,这是制定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工作计划、下达任务书、实行内部经济核算、控制人机料消耗以及实行奖惩考核的量化标准,把项目工程量以系统施工任务单的形式分别下达到项目部门,明确工程任务、工期、人机料定额消耗量、质量完成程度等,并将这些要求责任到人。

(五)引入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监理体制

国际上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一种通行惯例叫做工程监理制度,其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许多国家和众多领域。信息化管理系统也需要引入监理体制,从而实现市政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公正性。事实上,谁能担当监理的角色是建立监理体制的中心内容,施工企业、咨询服务商等很难保持公正性,因此,并不适合成为监理机构,想要引入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监理机制需要首先找到相对较为独立的第三方作为监理机构,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公平、公正的监督该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才可以促进信息化监理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因此,笔者认为,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行业协会、施工企业、咨询商等共同制定规范化标准,并由政府支持的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独立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来担任监理角色,对于市政工程信息化建设是最为合理的。市政工程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都需要监理方进行确认,包括工程前期监理、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监理方要针对该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在系统中提交详细的分析报告,公开评定该市政工程项目实施是否成功。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政工程信息化也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在对市政工程进行信息化建设之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建设,不管未来市政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如何,最重要的是其要能够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毛一海.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

篇10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comprehensive, the importance and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control, progress control, progress, are included in the norm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so as to mak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work in an orderly way, smoothly. The success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not only to the project, to the enterprise has the goo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country will also produce good social benefits.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已经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企业生存下去,必须守法经营,做好这两件事情;进度控制是考验公司履约合同的能力,也直接关系到公司对外的信誉;成本控制是企业能否盈利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项目管理, 能使施工项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进行,能使企业不断的获利,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1 安全管理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是这样。虽然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安全事故的发生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也存在着偶然性、特殊性及不可预见性。因此我们还要在平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保护人员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做好事故的事后控制工作主要就是要编制行之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怎样才能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1)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2)编制可行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3)辨识和控制危险源,加强作业人员的班前教育。(4)加强对所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5)积极采用“四新”技术,严把材料质量关,加强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6)编制行之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2 质量管理

2.1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检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2.2要做到质量监控事先预防,施工操作事前指导。主要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控制,第一是人的控制。要配备好“三大员”。即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他们必须责任心强,坚持原则、业务熟练、经验丰富、有较强的预见性,有三大员的严格把关,项目经理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偶然性质量因素方面。此外是人员的使用。工程施工与其他产业相比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劳动靠人来操作,所以应发挥各自的特长,做到人尽其才。人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水平,尤其对技术复杂、难度大的操作应由熟练工人去完成,必要时,还应对他们的技术水平予以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对于新型施工工艺,要引入“样板工程”。第二是材料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供应及时可防止偷工减料,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对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进场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如不具备或对检验证明有疑问时,应查明原因。材料检验和进厂必须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监督下进行。

2.3要做到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各层标高、轴线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理工程师检查。监理工程师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不能口头讲,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保证质量。 

2.4 抓项目质量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1)质量保证体系要覆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2)必须实行目标管理和质量预控 

(3)安排好交叉作业,注重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 

3 进度控制

3.1 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因素

由于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尤其是较大和负责的工程项目,工期较长,影响进度因素较多,其主要因素有:

(1)有关单位的影响。工程项目的主要施工单位对施工进度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建设单位与业主、设计单位、银行信贷单位、材料设备供应部门、运输部门、水 电供应部门及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都可能给施工某些方面造成困难而影响施工进度。

(2)施工组织管理不利。流水施工组织不合理、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平面布置不合理等将影响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

(3)技术失误。施工单位采用技术措施不当,施工中发生技术事故,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缺乏经验,不能保证质量等都要影响施工进度。

(4)施工条件的变化。施工中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与勘查设计不符,如地质断层、溶洞、地下障碍物、软弱地基及恶劣气候、暴雨、高温和洪水等都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造成临时停工或破坏。

(5)意外事件的出现。施工中如果出现意外的事件,如战争、严重自然灾害、火灾、重大工程事故、工人罢工等都会影响施工进度计划。

3.2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原理

3.2.1系统原理

工程项目实行进度计划控制,首先必须编制工程项目的各种进度计划。包括工程项目进度总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季度和月(旬)作业计划等。其次必须组织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各专业队伍。工程项目经理和有关劳动调配、材料设备、采购运输等各职能部门都按照施工进度规定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落实。最后还应有一个项目进度检查控制系统。自公司经理、项目经理,一直到作业班组都设有专门职能部门或人员负责检查汇报,整理实际施工进度资料,并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和调整。

3.2.2信息反馈原理

施工的实际进度通过信息反馈给基层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工作人员,在分工职责的范围内,经过对其加工,再将信息逐级反馈,直到主控制室,主控制室整理统计各方面的信息,经比较分析做出决策,调整进度计划,仍使其符合预定工期目标。

3.2.3动态控制原理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控制,也是一个循环进行的过程。实际进度按照计划进度进行时,两者相吻合;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时,便产生超前或落后的偏差。分析偏差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措施,调整原来计划,使两者在新的起点上重合,继续按其进行施工活动,并且尽量发挥组织管理的作用,使实际工作按计划进行。

3.2.4封闭循环原理

项目的进度计划控制全过程,就是计划、实施、检查、比较分析、确定调整措施、再计划,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3.2.5网络计划技术原理

在工程项目进度的控制中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原理编制进度计划,根据收集的实际进度信息,比较和分析进度计划,又利用网络计划的工期优化、工期与成本优化和资源优化的理论调整计划。

3.3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1)高度重视工程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2)按照项目合同工期要求,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3)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贯彻

(4)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施

(5)跟踪检查项目施工进度计划

4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4.1定额制定

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4.2 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

第一,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

第二,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篇11

近年来,通过对几个大项目的管理,认为建筑工程后期管理有一些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种的叠加因素较多,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考虑不周或处理不妥,就会影响工期或质量安全,产生连锁反应,实现目标的难度加大。

(二)工程的后续工作中,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供电、煤气、自来水、通信、雨污水等各配套工程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三)参加施工的单位多,有总包、分包和专业施工单位。而且一个单位工程上有几家或十几家大小不同的单位同时投入施工,其施工管理就要求有高度统一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四)工期都比较紧。一般来说,从结构封顶算起,后期施工阶段所用时间占整个工期的40%左右,如果结构施工期间工期拖延,后期施工时间会非常紧张。

(五)后期工程工序多、工种多、投入劳动力多、机械多、材料的规格品种多。就投入的工种而言,是前期施工工种的2~4倍,而人数也在3倍以上,这些都给后期施工管理增加了难度。

针对以上建筑工程后期施工的特点,后期施工怎样管理才能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工,一直是工程总承包单位经常遇到和要不断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了其中的一些规律。我们认为,凡是后期施工搞得比较顺利的,其施工管理都处在“组织有序、计划得当、领导有方、控制有力”的管理状态下。

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我认为,成效显著的作法有几点:

一、强化组织

首先是成立组织。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该机构一般由总包单位领导牵头设置,如有若干项目是由业主发包的,可联合业主方、监理方和总包方共同组成。由于多工种、多专业同时施工,如果不善于组织协调,势必现场混乱,难以有效控制。协调机构要定期开会,有议有决,严肃认真。各施工单位互创条件,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作战,按时完工。

第二是专业设置要科学合理。组织机构要根据项目的特点、规模、专业性质等要求设置,做到因岗设人、办事高效、结构科学合理。

第三是目标分解要具体。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把一个项目总目标分解成为若干个子目标和分项目标,再把分项目标分配给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做到目标细致明确,人员分工及时到位

第四是建章立制。项目部应该有一套便于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比如,每周例会制度、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检查制度等。

二、提升技术水平

(一)编制一份完整、综合、具有可操作性的后期施工倒排计划,这是施工目标按期实现的前提,在计划中要明确关键工序和非关键工序,谁主导,谁配合,工序怎样交叉进行;明确在某个阶段以哪个工种为主,哪个为辅,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二)加强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1、要相互了解有关专业的设计及技术要求,把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组织起来,以例会形式相互了解、熟悉技术要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图纸上存在的问题或矛盾。

2、要有统一的标高、轴线,不能混乱。土建有轴线、标高要求,安装也同样,应由基础、结构施工单位提供,不能随意地定标高,否则累计误差会导致不合格和返工。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设备和仪器的安装,其标高应以建筑为准,结构标高、安装标高应与其一致。

3、在结构上打洞、开槽,补埋铁件一定要经过结构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核准。重要部位要报知设计单位。预应力结构上不得开槽、凿孔。

4、及时报送审批技术方案,并严格执行技术方案。审批过的方案要及时向有关人员详细交底,施工期间认真执行,严格检查,保证方案和实际施工一致。

三、管理措施

项目管理者要统一想,各参与方的管理目标应该保持统一。在实目标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控制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安排、计划、控制好工作面。除在计划中详细安排外,还要作短期协调。比如,某个工作面谁先进入、谁跟进、何时进、何时退,都须明确决定。对于由某种原因而导致工期延误的。应设法抢回。使施工始终处于有序、受控状态。

(二)材料、机械设备供应要及时,提前报计划,按时进场。

(三)要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搞好工序交接检查,及时验收,并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

(四)成品保护。对已完工的成品、半成品要有保护措施,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他人的成品。成品被破坏是后期施工的常见现象。一定要加强检查,责任到人。

(五)处理好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处理好脚手架的占用。后期施工,一个垂直工作面上可能有两个或三个单位同时施工,立体交叉的防护工作是后期施工管理中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要全面采取措施,既要保护自身,也不能伤及他人。

(六)使用垂直运输机械,要有统一安排,不能发生强占使用纠纷。结构封顶之后,还有许多材料和设备要进到室内,可通过塔吊(设受料平台)、施工电梯或龙门井架运输。施工电梯,既载人又运物,十分繁忙。在上下班高峰期间,我们安排五层以下作业工人,使用楼梯;六层以上隔层停靠以缩短电梯运行时间。对于大宗材料或多台设备,我们采取夜间运输的办法,加强协调,确保垂直运输设备忙而不乱。

(七)文明施工问题是后期施工管理的难点。室外场地要堆材料、脚手架及设备,楼层要清理,垃圾要运走。有时工期紧,室外工程又要开工,大型施工设备要拆除,室外作业人多等等,都须统筹安排。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划分平面,设专人作动态管理,如材料设备堆放有专人负责,楼上隔层设临时小便桶,每日有专人清洗等。加强现场文明施工教育,对违纪者当场警告、记录,并交其班组长处理。

(八)禁止用未竣工楼层作临时设施。经验告诉我们,占用楼层作仓库、办公室,甚至作宿舍、食堂的,该楼层往往形成进度障碍;同时,也加大了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力度,违反了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因此,要禁止这种情况发生。

(九)临时用水、用电及接水接电要有统一安排和有控制,不能任意接驳,以免造成浪费或带来安全隐患。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四、经济措施

(一)项目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资金是关键。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提前给甲方报送季度的资金需求计划,让甲方预测未来几个月内完成的工作量和资金量情况,提前作好资金准备。条件允许的话,向甲方申请缩短工程款支付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