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播音员专业技术

播音员专业技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26 09:36: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播音员专业技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播音员专业技术

篇1

在当前竞争逐日激烈的环境下,客舱服务质量已经成为旅客选择航空公司的新标准。做到让每一位乘客舒心飞行,也逐渐成为各大航空公司追求的目标。因此,空中乘务员的第一职责就是为旅客服务,客舱播音服务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使得客舱播音员的服务意识变得尤为重要,其工作的重要性也在随着各发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逐渐受到重视。一名优秀的客舱播音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和理论基础,还要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和社会知识。客舱服务质量的好与坏,与客舱播音员有很大的关系。民航播音员首先应该用真诚的态度去为旅客服务,特别是在语言服务中,只有真诚的态度才能赢得旅客的尊重、好感和信任。因而客舱播音员的职责不仅仅是播报信息,更多的是提供信息为旅客服务。作为客舱播音员,其自身首先是一名乘务员,其次才是客舱播音员。只有心怀服务意识,才能够成为一位称职的客舱播音员。6%的乘客认为一名合格的空乘人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12%的人认为得体的形象和举止也是提高航空服务质量的关键。除此之外,空中乘务员对航空安全的捍卫在调查中也占了15%。由此可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是作为空乘服务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和职业要求。客舱播音作为民航服务中重要组成部分,客舱播音员的职业素质不仅反映了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代表其服务理念,更是一个航空公司留给旅客的第一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国内外航空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日渐激烈。当今各家航空公司的竞争逐渐转向全方位的服务竞争。因此,提升客舱播音员的服务意识对于航空公司塑造自己的形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播音功底

近几年来,随着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给航空运输服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纷纷采取措施增加硬件投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品牌服务。在这样的形势下,乘务员扎实的专业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而客舱播音员作为客舱服务的指导者,其工作包含从迎客到送客之间的所有服务。因此,客舱播音员的专业知识应该比普通乘务员更加扎实、丰富。一名优秀的乘务员不仅仅要有专业的职业技术、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和社会知识。首先,乘务员应该做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遇事沉着,处理问题果断等各方面的素质。其次,乘务员还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工作中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生活中要有相互配合默契;精神上要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目前,这样的标准已经成为航空公司招聘空姐的基本要求。客舱播音员首先是一位乘务人员,其次才是客舱播音员。国外的航空公司对空姐要求非常的严格,他们对空姐外表形象、年龄等外在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对内在要求却十分苛刻,他们更看重空乘人员的亲和力、自身学历等内在条件。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客舱播音员的基础素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客舱播音员还要注意一些播音技巧。乘务员在进行播音时,必须要运用一些播音技巧使声音悦耳动听。播音时要声音清晰、明快清脆、圆浑清亮、富丽清新、坚定清越。要做到这些就要有扎实的播音基础。因此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规范生活用语,纠正自己日常中的语音错误,不论是生活还是飞行中都要求自己将每一个音节吐字发音准确、韵调和谐。在每次广播前都要做好播音准备工作,从细节约束和要求自己,长此以往才会成为一种广播习惯。

(2)空中服务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语气、语调。面对大大小小的事件,都要选择一种符合当事人心情的语气,让当事人感受到关心和理解。这样既能满足对方的心理诉求,又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正所谓同理心。

(3)在与乘客交流的同时,必须学会控制语速。一些乘务员的语速较快,在播报航空信息的时候还能应对,但与旅客交流时,过快的语气就略显不当了。特别是一些小孩子或老年人,在对待他们时,既要注意自己的语速,还要注意自己的情感状态。

(4)在航空播音时,客舱乘务员还应灵活掌握变换播音的技巧。其中,包括乘务员播报航班信息的对象感、语气、重音、节奏、停连等等。除了掌握以上的技巧外,民航乘务员还要根据环境做出相应的变换。飞机上广播时会有广播词的分类,遇到特殊情况时必须要发自内心地真诚播报,特别是一些误机、返航、取消航班、备降一类的信息播报时更要注意。

(5)在飞机遇到紧急情况时,客舱播音员甚至还要代机长广播。这时,客舱播音员首先要调整好自身的状态,把握好情感基调,不能因为自己的表达影响到旅客的心情,从而引起骚乱或恐慌。

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乘务组每个成员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一离不开沟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无论是在播报信息时,还是在服务过程中,让旅客感受到诚恳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尽管一些乘务员的服务十分规范,业务水平比较精湛,但缺少真诚的沟通,因而始终不能满足旅客的心理需求。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航班执行的任务中,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年旅客与飞机上的乘务员进行攀谈。海外老人问乘务员,“你是什么地方人啊?”乘务员回答是南京人。老人又问:“你熟悉南京吗?”乘务员谦虚地说:“基本上的我都还是知道的。”他又问“南京是六朝古都,是哪六朝啊?”乘务员很有礼貌地回答了他。老人又问到“:明朝为什么迁都北京?”这个确实难倒了乘务员,乘务员很抱歉地回答了老人。老人笑着说:“没关系,你很诚实。”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人无完人,遇到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更要坦诚相告,这是客舱乘务员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四、熟练的涉外服务与礼仪规范

空乘人员首先要做到语言表达准确、语意完整、语声轻柔、语调亲切、语速适中。另外,现在空乘人员的外语能力也越来越受重视。空乘英语更加强调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技巧、应变的沟通能力。[1]而英语会话能力则是乘务员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因此,乘务员的英语培训历来倍受重视。此外,无论是客舱播音员还是乘务员在进行涉外服务时,必须注意自身的礼仪规范。第一,涉外服务期间要热情大方,要时刻注意乘务员与旅客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乘务员既要不缺乏热情,又要不卑不亢,大大方方地接待国外友人。第二,乘务员要十分注意接待与被接待双方身份对等,尽量避免接待方身份略低于被接待方的失礼行为。第三,在涉外服务的接待中,乘务员必须保证接待航班的接待规格与宾客身份相符,不能怠慢外国来宾。在特殊情况之下,还能安排经验更加丰富的高一号位的人员进行接待。第四,民航乘务员在接待涉外来宾时,必要时刻注意握手、打招呼、交谈、入座等事项。把握好细节,才能成就一个优秀的乘务员。

篇2

1 播音风格的多样化与创新方式研究的现状与重要性

(一)播音风格的多样性与创新方式研究的现状

1、就目前而言,播音员对各种新闻信息的知识结构单一。对他们而言,播音就只是单纯的念念稿子,而没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为他们就只是接收记者在现场报道采访到的新闻,而没有亲身去体验获取这些新闻时的整个过程和经验,因此,他们不具备有新闻记者的知识面及新闻视野。他们缺乏的不是专业技术,而是对新闻获取的感同身受,每次就只是按照既定的新闻稿子去念念,缺乏对新闻事件的情感表达,以及在内容的传达上缺乏说服力。

2、对于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两种播报形式播音员没有做到很好的区分。我们都知道,关于时政新闻,这是一个严肃端正的话题,因此播音员在播报时应该用严肃的态度,字正腔圆的播报方式,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而对于民生新闻,一般是报道百姓生活中的事,因此,可以用诙谐幽默,或者平易近人的口吻来叙述,这样才能让听众感受到民生类新闻的生活性,这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然而,现在很多播音员缺乏播音风格的多样性,在报道时没有很好的区分好这两种播音风格,例如用严肃的口吻播报出民生新闻,并且缺少创新,自然让更多的听众远去。

3、目前很多播音频道的播音员播音风格单一,模式形式化,缺乏变通。假如你正在收听一部电台或者播音频道,那你听到的开头一定是‘‘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xxxx,我是今天的播音员xxx,今天是x月x号,今天的播音的主要内容是xxxx’’这样的开头让听众难免会感到厌烦,毕竟千年不变的开头总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收听率的下降也自然是情有可原。

(二)播音风格的多样性与创新方式研究的重要性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创新?为什么要让播音风格多样性?这就是对其进行研究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了解和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因此,在这个多媒体的时代里,广播行业受到空前的挑战,竞争越来越大,广播人员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让播音成为大众所喜爱迫在眉睫,播音人员也要一改以往单一模式化的播音风格,进行创新研究,让播音风格变得更加多样化,满足大众的需求,吸引更多的听众。再者,每一种事物都应具有灵魂,播音也不例外。正如如今的电视要比广播更加吸引人的眼球,这是为什么呢?就在于电视具有视听两种双重效果,让人们在听的同时通过看其中人物的表演而使其听的内容具有感官性,让人印象深刻。再相比于广播,只是一味枯燥的表达传递内容,而没有创新,没有情感的投入,没有给人以独特的感受,会让听众觉得遥远,不切实际。因此,不同的播音风格就会给人以独特的感受,不断地创新播音方式,会让听众觉得耳目一新,播音风格的多样化,无疑就是给播音赋予了灵魂,满足了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播音行业在社会上更加能站稳脚跟。

2 播音风格的多样化与创新方式研究的途径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在五千年的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向前发展,正因为我们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理,在播音行业也是一样,我们必须做到这八个字,去掉原有的不足之处,继承我们传统的精华。播音风格的影响因素不仅是个人性格、创新,还有我们传统的民族思想文化。中华名族是一个兼容并包的民族,这样的风气对一个人的风格是有影响的,正如著名新闻联播的主持人罗京一样,他从下生活在这样一个兼容并包的民族,对于他养成稳重,儒雅的播音风格是有影响的,这样的播音风格不仅满足大多数听众的审美,更是让更多中华民族的同胞们感到一种归属感,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使播音具有生命力。

(二)与时俱进,突显时代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我们的国家打开了与世界交流的大门,因此,我们的新闻关注更不应该局限在国内,而应要与时俱进,放眼看世界,时刻关注国际新闻,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这就要要求播音员要具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因此,播音员应站在世界的高度去看待世界,要具有艺术性的创作风格,以个人的阅历和经验来看,加之自身丰富的知识结构,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播音风格,不仅要在高度上,还要在质量上满足人心。再者,播音工作者更应该深入大众,了解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心理与文化的需求,与时俱进,及时创新,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不断提高播音员自身的素质

在这个发达的21世纪,要实现播音风格的多样化和创新方式,我们必须要提高播音员自身的素质,不仅是专业素质,还有人格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者中促进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的部分,强化自己的知R结构,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其次,就是要在广播事业中不断提升自己,善于向他人借鉴,同时也要敢于批判,大胆创新,在他人的基础上,大胆实践,标新立异,创新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3、要拓宽自己学习的范围和渠道。不要仅局限在广播这一行业上,还可以向电视、电影等方面借鉴,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实现播音风格的多样化和创新。

3 总结

总的来说,时代需要创新,改革是必然,播音风格的多样化和创新势在必行,这是时代的潮流,播音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出我们时代所需要的的文化产品,顺应时展的要求。当然,也不能盲目前进,要随时关注社会信息和大众需求,如果不与社会齐步,那我们的创新必将适得其反。再者,不断创新是肯定的,因此,广大的播音从事人员也要刻苦钻研,要大胆实践,毕竟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了不断的尝试,才能不断的得到进步,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才能在这个竞争日益增大的社会有一席之地。提高自我素质,增强自我修养,使播音充满生命力,更好的实现播音的多样化与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海虹. 新闻播音也要与时俱进[J]. 新闻传播,2012,02:101-103.

[2]鲍鼎辉. 浅析地方新闻播音员的播音表现形式[J]. 新闻世界,2011,04:53-54.

篇3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19-02

“全媒体”即“omnimedia”,其概念尽管没有获得学术界的共识,却在传播领域的实践中日复一日丰富发展着它的内涵。“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路、电信、卫星通讯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一、开展“素质教育”是全媒体时代广电事业发展的需要

进入“十一五”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事业也随之进入大繁荣快发展阶段。对于市一级广电媒体来说,机遇与挑战共存,希望和困难同在。市级广播电视在全媒体时代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上级部门和领导对全媒体时代要求的压力。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信息多元化、传播手段多样化的今天,上级部门和领导对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表现艺术、宣传效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受众需求重大变化的压力。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接受先进的文化,分析和鉴赏能力越来越强,要求广播电视节目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本地受众的需求。三是新的媒体迅速兴起的压力。数字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了网上广播影视、IP电视、移动多全媒体时代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等多种新的全媒体时代形式。特别是这些新媒体随时随地收听收看和互动性强的优势显现之后,传统的广播电视在全媒体时代的绝对优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四是来自中央和省级媒体的竞争压力。随着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普及,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市级台与中央台、省级台处于同一起跑线,他们不会因为是市级电台、电视台而降低对节目质量的要求。广播电视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面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压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另外,张家口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年来引不进高素质人才,留不住人才,出现人才断档现象。当时的局党委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广播影视跨越式发展的形势需要,针对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的学习氛围不浓厚、业务能力和基本素质不过硬的情况,在客观分析队伍现状的基础上,放眼长远,审时度势,结合局情,做出了在全局和全市广播影视系统开展以政治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举措。按照“素质教育”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要求,全局上下因势而动、全面推进、逐步深化,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工程的各项学习和培训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素质教育”工程紧密联系广电事业发展实际

“素质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是以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水平,推动工作开展为根本目的。在“素质教育”工程中,注重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坚持标准,按需所学,素质教育与执业资格相结合。素质教育是实行广播电视执业资格和岗位资质的基本要求。遵照广播电视执业资格标准,对播音员、主持人、编辑、记者实行资格准入制度。电台、电视台、广电报社230名播音员、主持人、编辑、记者参加了省、市资格培训并获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摄像、制作、技术及其他专业人员按照岗位准执业资格的要求进行了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对公开招考、聘用、引进人员除特殊专业外,均要求达到本科学历,所学专业与岗位相符。对“出镜”、“窗口”和服务、管理等岗位人员针对工作性质,提出了普通话、计算机等培训要求,严格把好入口关、上岗关,从根本上确保从业人员的学历与素质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覆盖面达到98%。大专以上学历达到了90%以上,初步达到了增强政治水平,夯实业务基础,强化队伍管理,提升全员素质,造就突出人才的基本目的。经过,全局通过素质教育,推动了队伍的整体建设,基本完成了“十一五”人才建设规划的各项目标,全局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达到150余人,具有技师、高级工等级的技术工人达到了180多人。一批业务骨干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强化基础,注重实效,素质教育与重点工作相结合。“素质教育”工程实施的三年,正是广播电视加快发展,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全局素质教育很好地把握了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按照“事业发展、实力增强、人民满意”的总要求,紧扣年度工作目标,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先后围绕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发展能力的培训;按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大力学习外省市广电行业先进管理模式和发展经验;认真组织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及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法纪教育的培训;针对岗位业务需求,开展采编、制作、摄像、播音主持及节目创优的培训。三年来,全局规模集中学习培训近百次,综合参训率达到95%以上。通过强化基础,提高素质,宣传工作亮点频出,事业发展快速推进,经营创收大幅增长,管理职能不断强化,行业作风得到转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业务骨干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009年,评选出36名优秀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和广播电视十大品牌节目。三是立足实际,放眼发展,素质教育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改革创新是广播影视发展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化,体现在广播影视体制机制改革和各项工作的创新上。遵循广电发展规律和管理特性,对电视三个频道广播三个频率进行重新定位,对人员、栏目及节目资源大力整合,牢牢把握导向,抓好主题宣传,实现民生新闻和宣传本土化的新突破;对外报道连续在省排名取得新高,2007年以来电台、电视台连续五年名列第三、第二,其中,电视《全省新闻联播》件播出量第一,荣获2011年全省电视新闻突出贡献奖;健全评审评优机制,精品生产和节目创优取得历史性的好成绩,电台创作的10集广播剧《春到喜鹊沟》三部曲先后获得全国和省“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全国最高奖项零的突破。电视纪录片《骏马少年》荣获第八届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电影奖,第十六届河北省影视艺术“奔马奖”电影类特等奖;坚持技术革新,投资5 000多万元用于更新摄录编播及发射设备,在全省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设备数字化;健全以人事、财务和奖惩激励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管理机制,调动和发挥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局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氛围,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篇4

在这个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时代,电视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传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时的信息、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电视带给人们的 信息是巨大的。电视机就如同家庭成员一样,在每一个家庭中不可缺少。连带着电视节目主持人一起成为广大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屏幕上的主持人,光鲜亮丽,风采无限,成为众多青年人羡慕和向往的职业。播音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牵动着人们的生活。优秀的播音主持已经成为大众的楷模。在大众传播工具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播音主持人素质的高低关乎节目质量的高低,决定栏目的前途。随着科技的进步,播音主持需求在数量上越来越多,在素质上要求越来越高。可见播音主持工作是一项高标准高难度的工作,尽管传媒行业急需大量的播音主持人才,但不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是很难胜任的。

一.我国电视传媒行业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80年代初,广播电视才开始走入千家万户,成为那个时代富裕的象征。90年代以后,电视技术迅猛发展,电缆电视、卫星直播电视、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多伴音电视、声像立体化电视等新产品层出不穷,网络电视、车载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也逐渐普及,开始步入电视时代。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电视节目也实现了人机互动,高参与性使电视收视率大增。它甚至成了人们的精神食粮。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电视事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传媒产业之路。目前,传媒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电视传媒产业已发展成为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传媒产业的大发展必将带动播音主持这一行业的发展。电视传媒栏目的质量与收视率是成正比的,它直接决定着传媒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是发挥电视媒体舆论导向的作用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电视媒体产业化道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播音主持行业现状

随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壮大,对播音主持人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人成为万众瞩目的热门职业。电视栏目播音主持人是连接节目与观众之间的纽带,他们工作过程中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关系着电视媒体的信誉。因此就业竞争激烈,门槛太高,导致很多播音主持毕业生很难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这就产生了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一些新兴栏目急需大量专业化、特色化的播音主持,另一方面,播音主持毕业生因综合素质不高与顺利就业擦肩而过。作为播音主持毕业生,应充分了解播音主持行业现状,把自己塑造成行业需求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顺利就业。

(一)播音主持行业竞争激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技术的推广,电视行业频道扩容速度加快。频道的增幅和扩大必将带来播音主持人数量需求大增的局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质量、品位标准也越来越高。不同的人群对电视节目从业人员的语言、形象、资历、经验和学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在传播媒介广泛普及的今天,播音主持行业发展前景可观,毕业生强手如林,就业竞争激烈。人才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同时电视和网络是目前两大主要传媒,电视节目也受着网络的威胁。电视主持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竞争能力,那么像在电视行业或者是在媒体行业立住脚是不容易的。

(二)播音主持人员综合素质逐渐提高

高等教育的普及,很多的学生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特别是主持人这个行业,备受公众瞩目,人们对主持人的要求尤其高。因此能够进入主持人这个行列都属于凤毛麟角,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素质。近年来,为满足迅速发展的传媒行业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播音主持专业已成为热门专业,招生人数持续递增,专业人才的培养层次有中专、本科、硕士不同层次的人才应有尽有。课程建设也不断完善,尽量满足不同受众的兴趣、爱好,迎合受众的欣赏水平,推出受众喜闻乐见的特色节目,这对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挑战。

(三)播音主持行业新技术不断涌现

信息时代社会日新月异,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不断涌现。播音主持行业尤其关注国内外信息传播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并能大胆尝试使用,丰富和完善信息传播手段以此吸引更多受众,推进了电视传媒业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的电视传媒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主持人,需要的是懂得新闻业的专业技术,能集编、采、播于一身的高端人才。所以从业人员要不仅能够具备主持人的素质和能力,还有能够使用新闻媒体行业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因此目前的电视业早已经是动画、声光色的有机组合体了。

三.播音主持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播音主持行业对外表形象和声音要求较高,这是对播音主持人最起码的要求。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开始由关注外表转向关注播音主持人所传递的信息。若想成为一名被认可的主持人必须具备敏锐的思维能力、高超的即兴评述能力,这些都是建立在丰厚的文化功底基础之上的。

(一)播音主持行业人才的需求特点

随着传媒产业化步伐的加快,播音主持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开始向又好又快的方向迈进,播音员、主持人行业人才需求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

1.素质趋向综合型

综合型素质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非常重要。随之科技的进步,传播工具的普及,播音主持行业新技术也会不断涌现,只有复合型人才,才能很好地应对播音主持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播音主持不但要求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临场发挥、协调组织、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会闹出知识上的笑话。如果没有临场应变能力,就难以从尴尬的境地中抽身。如想充分发挥播音员、主持人的引导作用,加快传媒产业化步伐,必须全面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所有致力于播音主持业的人才如想脱颖而出,就应该把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作为奋斗的方向。

2.风格日趋个性化

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个性与创新往往联系到一起。播音主持人如果只是模仿,没有新意,难以长期征服受众,总有一天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每个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如想在电视传媒业站稳脚跟,就必须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凭借个人的气质、个性来吸引受众,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电视台也要根据主持人的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力求使每位播音主持都能成为有知名度的重量级人物,靠他们给电视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台前向幕后的转型

播音主持人通过发表评论、阐明观点和抒感来把握节目的节奏、调节现场的气氛、传递某些信息,起着组织、串联、深化节目的效果。目前,为了和观众实现互动,播音员、主持人采用画外音主持的日益增多。这种形式的播音主持一方面可以减轻主持人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节目显得紧凑,更自然流畅。

(二)播音主持行业的就业前景展望

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电视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了极好的发展机会,传媒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逐年提升,广播、电视频道多元化、栏目细分化等发展趋势,为播音员与主持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播音主持的专业化为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较非科班出身的播音主持人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播音主持人上岗资格证制度的实施,使目前播音与主持行业的人才正面临着更新换代的局面。再有,传媒产业化也为播音主持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他们呼唤那些可能为传媒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优秀播音主持的闪亮登场。可见,21世纪的广播电视将会在发展中进入崭新的天地,更高层次的广播电视形态将会呈现出来,播音主持是广播电视传媒的关键一环,市场需求的扩大,用人机制的改革都为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就业机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三)适应播音主持行业需要的人才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每天都有巨大的信息在流动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培育出时代的新人。

1.历练教师队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标准一高再高,传媒院校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就很难培养出满足需要、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播音主持人才。因此,作为传道授业的播音主持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必须与传媒教育形势的变化相适应,满足学生未来工作对专业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和素质性知识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做一个学习型、创新型、反思型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综合型播音主持人才。

2.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培养模式

为实现播音主持毕业生顺利就业,各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开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为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各院校要增加播音主持实训课程,广泛建立实习基地,力求仿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邀请专家、明星播音支持定期辅导,多看多听明星专家播音支持的节目,从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3.开展物流经验交流活动

经验交流活动能让人少走弯路。它在提升人才的素质,提高就业率等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经验交流活动可以是校校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校有义务为经验交流广开方便之门,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经验交流活动在推动教学改革方面的作用。多年的实践证明:经验交流活动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科学把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方向;可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本文是笔者经过调查研究与分析对传媒行业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的一己之见。概而述之,播音主持人是当今和未来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节目的灵魂;是电视台的名片;是影响收视率的关键。在传媒产业化的今天,播音主持行业优秀人才奇缺,致力于播音主持事业的莘莘学子们,必须把握市场需求,加强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条通向播音主持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姜晴文;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传媒观察》2009年第09期

[2] 金玉萍;何星烨;大众传媒发展新趋势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报业》2012年第14期

篇5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等媒体节目的要求和品位的也在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的不再是文化快餐和娱乐享受,更多的是品质优越和媒体质量的提高。播音主持作为一门热门行业,为更多的人所选择,但是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造成人才的紧缺,未来高校在培养专业的播音主持人才方面,肩负着重担。

1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现状探索

播音与主持专业在目前的发展中,是一门综合了播音学、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艺术学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专业,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具备播报各类节目和各种新闻、主持活动和新闻采集、编辑项目以及制作各类媒体视频和电视节目等项目的技能,目前的一些节目也逐渐向现场化和大型主持方面转化,很多主持人也开始了幕后与台前的结合,更多地参与到整个节目的策划与编排,录制与表演当中来,因此,对于他们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播音与主持行业是一个热门行业,其目前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贸易国际化,我国很多行业正在实现与世界的接轨,作为媒体传播的生力军,播音主持行业必须不断壮大起来,以专业的技术和良好的素质接受社会的挑战,同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播音主持事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找准方向,除了专业技能方面的发展,还需要重点发展其特色文化,对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以求在未来的发展中,适应数字化的发展,将媒体发展为一门具有特色的传播队伍。

2未来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根据目前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市场和大众的需求,高校对于播音主持行业专业人才在未来的培养中必须是多方向的发展,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更加专业化、更加多元化、文化素养更高,要实现播音主持人才的国际化。

(1)播音主持人才更加专业化:要求播音主持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的文化基础知识,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有人将播音员和主持人定义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的媒介。语言,首当其冲成为了播音主持者必备的最基础知识,好的播音员善于运用语言和声音与大众进行交流和沟通,他们善于将语言和声音当成与大众沟通的最好工具,其独具特色的声音加上严谨组织过的语言,更具感染力,起到更好地快速信息的传递作用。扎实的语言功底、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强的谈话沟通能力,以及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是一个播音员和主持人必备的武器。因此,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时,首先要注重人才专业知识的掌握,从语言的训练开始,对人才进行严格要求和考核。

(2)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在未来发展中更具市场竞争力:在未来的市场中,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必将成为广播行业炙手可热的争抢对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好的播音主持者最基础的技能,而想要顺应社会的发展,专业型的人才必须要有长远的目光,在未来的竞争中,市场更加倾向于集多项技术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必须进行播音主持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在具备专业的语言基础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在新闻采编技能、以及各项音频和视频类节目的制作技能培训,因为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数字化逐渐成为引领人们生活的主导者,大众对于媒体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广播的交流上,他们对于声音、视频图像节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进行多元化的发展,集多项技能与一身的人才,必将能够满足市场“一才多用”的要求。

(3)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以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地进行,国家的很多市场也逐渐实现国际化。作为很多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的媒介,播音主持这一行业,更加应该注重自身发展方向的转变。开始商务、营销法律、管理以及除英语外的一些其他外语方面的课程,都可以增加学生对贸易方面、法律等方面的常识,为其工作和交流提供更多的方便,同时也是加快学生培养国际化的有效手段,从而促进播音主持人才多样化发展,将高校学生人才培养成实际活动的生产力。

(4)提高播音主持人才心理素质,培养人才应变能力:无论哪一行业,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从业人员的必备基础,但是,作为一名好的专业型的技术人才,除了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本身具备的行业技能,更多的是需要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和必备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对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来说,除了职业道德素以外,还应该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面对很多突况时的敏锐的应变能力,才能在我国广播和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中适应专业的要求,主持和播出更多符合大众要求的高质量媒体节目。在我国现在的媒体节目中,现场直播成为主要的播出形式,既满足观众的要求,又符合信息实效性的,因此,对于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及现场的反应能力及应变能力是一大考验,某些节目还要求主持人具备某行业个别方面的专业常识,以便会在节目中能够与各行业或者各类性格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活跃现场气氛,比如在一些大型的娱乐节目和一些访谈节目中,就对主持人的要求较高,这也是表现主持人或者播音员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

对于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大多数缺乏的是实战的经验,而不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掌。人才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训练,应该以实践活动为主,学校可以通过举行各种类型的活动,来锻炼专业学生在实际演练中的心理素质和对各类突况的应变能力。通过实际的演练和舞台的锻炼,学生能够在失败了总结经验,越挫越勇,也能够在成功中取得进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

3结语

学校进行专业方面的训练以及实战演练,是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素质提高的必要途径,但是,对于任何行业的高素质人才来说,文化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在进行专业训练的同时,学校也不可以忽视对于作为未来媒体市场上的主力军的播音主持人才进行文化内涵方面的培养,让其学习各行业各类别的文化常识,既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也是为人才综合能力提高打好基础,在未来的路上走的更远。

众所周知,任何的发展,都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也不是都能够速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在教育中,学校不可盲目追求结果,进行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对于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进行有效教学培养模式的建立,有的放矢,稳中求胜,还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大众的要求,让学生在磨砺中前进;对于技术的训练,切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才不会因为盲目教育而使学校教育形成只注重形式而没有内容的结果,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二十一世纪新型播音主持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数字、通信、网络传播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广电行业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产生了新的诉求。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探索出一条富有竞争力、特色的播音主持类人才培养道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媒介融合的概念

媒介融合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媒介融合下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相互渗透、相互整合,将信息产品通过多样化的平台展现给受众,扩大了横向受众面,深化了纵向媒体渠道。对于媒介产品来说,它的融合主要体现在电视、网络游戏、电影、网页等不同形式的媒介上,以现代技术为载体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交换;媒介企业融合更多的主要体现在企业与多媒体信息产业的收购并购上;而市场的融合则是媒体、产业的重组与整合。

不同媒体从不同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更好地创建了公正的舆论环境。媒介融合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和改变,对播音主持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科间的融合、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已经成为高校在教育教学必然发展的趋势。

2当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培养目标雷同

传统的播音主持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知识目标大多集中在广播电视学、播音学、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基本基础和基本理论。技能目标体现为新闻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以及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等复合型高级专业技能的掌握。知识与能力目标内涵不够深广,缺乏文化素养及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现今很多综合类高校、理工高校都开O了播音主持专业,但大多大同小异,专业特色不明显,培养目标差异不明显。

2.2专业方向设置陈旧

大多数的播音主持专业都是以培养新闻播音主持人为主要目标。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该校2010级播音与主持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就业调研,从事电视台、电台专业播音工作的仅占42%。媒介融合下新兴媒体、网络和移动数字的涌现,也给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就业之路,但这些都没有体现在专业方向设置的调整上。

2.3知识结构体系单一

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中需要对各种事件进行理解、发挥、选择和判断,然后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实际上这对专业人员的个人综合能力和知识面了有很高的要求。甚至有很多专业领域很强的媒体行业例如体育新闻、经济专栏、军事栏目都需要新闻播音主持人除了具备广播电视、播音学、新闻学这样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对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知识结构体系构建上要体现多学科的交融。

3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3.1立足市场需求,构建学科融合的平台

媒介融合下市场对于播音主持专业从业人员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比如网络媒体对主持人的要求不仅是新闻播音,对新媒体专业技术也要熟悉。此外,对专业知识素养以及个人阅历也有较高的要求。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传统的“重语轻文”的现象依旧存在,广播电视语言是通过口头表达的媒介语言,它不仅需要适应电子媒介传播的需要,而且要符合广播电视基本规律。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各种各样的新型媒介形式也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高校在知识平台构建上,不仅要深化播音主持原有的专业知识还要构建学科融合的平台。

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跨院系、跨专业课程的选修。多学科的课程或专业能力能丰富播音主持工作的内涵;另一方面可以将课外必读书作为毕业实践考核的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方式完成对经济学、军事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阅读,并在阅读完成后以撰写论文报告并成为考核依据。

3.2专业方向多类别、多层次,体现院校自身特色

移动数字媒体、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电视等新媒体行业蓬勃发展,对播音员与主持人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对新媒体的技术运用能力要求更高,对专业的划分也更(下转第59页)(上接第55页)明细,例如经济时事、文学鉴赏、法制平台等等。因此在专业方向设置中,就可以结合学院优势及地域特点,定制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不同发展方向的人才。中国某些区域还开设地方语种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节目,例如粤语、闽南语等,地方语种播音主持人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特色方向。

播音主持专业以培养专业素养的播音员与主持人为主要方向,但由于就业市场和就业容量的局限性,很多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其他相关新闻类工作。专业方向的多类别决定了播音主持专业在“一专”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多能”,例如学生的编排、节目策划能力;变通传统媒体过渡到新媒体工作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应变能力,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由专业人才迈向复合型人才。

3.3改革教学模式,培养新时代人才

现阶段随着媒介融合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依据艺术类学科特点及高职学生的特殊性,摆脱了齐步走式的专业教学模式,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出“四大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

3.3.1学院活动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院每年举办不同的综合文艺及赛事活动,这些活动的编排策划及播音主持都是学生实训的平台,并且可以按照不同专业方向和学生喜好特点来进行实训分类。例如每年的学院运动会可进行赛事的解说,与事与播音专业(体育方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达到了教学实践的目的也为学生进入体育媒介大环境奠定实践基础。

3.3.2与各种媒介合作发展“联合式”教学模式

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多家电视台和新媒体企业建立学习基地、工作室,实行“前堂后台”的联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媒体平台的优势弥补教学实践资源的短缺。

3.3.3分层指导、因材施教的小课教学模式

学生在第二学年需要进行不同的模块分流,针对不同专业分类进行项目解说的培养,采取小课教学的教学模式,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坚持专业培养规格,体现解说课针对性。

3.3.4“订单式”的培养模式

学校依据目前广播电视台、网络电视台以及企事业单位对专业岗位人才的具体需求,选拔相关专业方向学生前往专业岗位实习锻炼、上岗培训。单位派专门人员进行“传、帮、带”直至学生独立工作,实现学校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基金项目:媒介融合下艺术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索,2014JY08。

参考文献

篇7

一、明确目标抓重点,突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次性。

2009年,根据《湖州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和《湖州市文化人才工程》的有关要求,结合湖州广电实际,集团(总台)党委及时制定了2009年-2020年的《湖州广播电视总台人才队伍发展纲要》,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为集团(总台)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明确了以促发展为出发点,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机制为动力,以健全完善政策为保障,全面把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环节,尽快建立起适应广电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引进一批紧缺型、急需性和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出党政管理、专业技术和媒体经营等方面人才队伍。

2010年,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的基础上,专门针对人才人事工作分别在基层员工、人事干部、中层领导等三个层面召开专题人才工作会议,回顾总结近年来集团(总台)在人才队伍建设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各项工作,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研究部署今后人才工作任务,这在湖州广电系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同时,落实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每年50万元,将人才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和党建目标责任制中,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案,不断加强各部门人才队伍建设,细化工作措施,实行专人负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从制度上保障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各项任务的落实。

这样,有了明确的目标、培养的重点、经费的保障和有力的执行,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努力,广电的人才总量得到明显增加,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截至目前,集团(总台)职工中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就有560余人,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就有149人。

二、强化措施抓难点,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动性。

引进人才和职工培训是优化人才结构、提升职工素质的最佳途径,但是引进紧缺型人才和创新培训方式却一直是困扰人才队伍建设的两大难点。近几年,集团(总台)也在这两个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努力,通过专题调研、制定措施,使人才结构和职工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一是创新培养方式,培训渠道不断拓展。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除通过选派业务骨干到中央台、省级媒体、高校、党校学习培训外,还组织人员到市委办、市委宣传部、兄弟新闻单位、乡镇挂职学习锻炼。2008年至今,共安排到相关媒体挂职29名,到高等院校学习培训21名,下派挂职17人。在2010年6月,还开拓境外培训渠道,选派10名新闻一线骨干,去香港凤凰台学习考察,通过寻找差距,学以致用,推动新闻宣传再上新台阶。同时,先后与湖师院、浙大城市学院等院校建立培训实习基地合作关系,邀请中国传媒大学吴延熊等10多位教授前来上课,提高培训层次,扩大知识普及面。

二是注重平台建设,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创设了“周三讲坛”,邀请总台外派挂职骨干讲课,现场指导讲解,延伸外派上挂培训效果,促进总台学习业务、钻研业务氛围日趋浓厚。2008年至今,共组织各类培训班、专题讲座近百次,参加4000余人次,新闻一线的培训力度达到90%以上。在“周三讲坛”的带动下,以部门单位为主建立的业务交流平台不断涌现,如:新闻综合频道的“周四课堂”、文化娱乐频道的“周一研讨会”、公共民生频道的“业务学习月月谈”、科技事业部的“技术论坛”、发展总公司的“产业半月谈”以及两区广播电视中心组织的技能比武活动,为广大干部职工拓宽了交流的渠道,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三是优化引人机制,人才结构得到改善。近几年,集团(总台)在引进人才方面坚持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原则,使人才工作较好地适应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实际。从2008年开始,根据紧缺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招聘计划,采取“带薪实习、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办法,开展对外招聘工作。同时,通过设置“门坎”,逐步将招聘的学历条件提高到了大学本科,不断吸引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到集团(总台)来工作,陆续招聘播音、采编、灯光、财务和工程技术等专业人才近50人,其中研究生2人,使从业队伍人员素质稳步提高,逐步走向年龄更轻、学历更高、专业更对口,人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大胆创新抓亮点,体现人才队伍建设的创造性。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组织人事工作由于其讲究原则和独特的工作性质,就成了“循规守旧、一成不变”的代名词,既要遵循原有的人事制度,又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就必须在制度创新和措施出台等方面上多下工夫,多做文章,在平常平淡中找到人事工作的闪光点。

“重形象,塑品牌”,打造荧屏专业团队。屏幕形象直接代表广电的社会形象,近年来,集团(总台)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按照“紧缺人才抓紧培养”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新打造广电主持人新形象。从2008年开始,先后组织开展了6次理论加实践的主持人专题培训,通过培训加深了主持人的理论功底,开拓了眼界,提点了不足。2010年又出台了《主持人(播音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细化方案》,加强对主持人(播音员)队伍的重点培训、推介和岗位保障工作,重点打造良好的荧幕形象和优秀主持人团队。并通过首席、导师等方式,推荐确定了由叶晓红等10多人组成的专业播音主持团队,对以后总台开展的“我喜爱的播音员主持人”评选活动、成立“五心团队”、“荧屏五虎将”等活动,奠定了扎实基础。

“重能力、促转型”,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了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广电传媒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新闻宣传人才,集团(总台)这些年重点在培养全媒体记者方面下了大力气,制定了全媒体记者实施方案,选拔金恒、王璐、胡蕾蕾3人为初步人选,通过全媒体记者这一新的身份和新的运行模式,逐步实现声、屏、报、网各栏目、各版块各自为阵的小竞争理念,向人员广泛合作、新闻资源整合的大竞争理念转变,实现节目生产从版块型向流水型转变,实现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上的突破,以此来提高传统媒体记者全时发稿、多媒体发稿的意识和能力,以拓展集团(总台)各媒体间互动、共融后新的发展空间。

四、统筹推进抓全面,保持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性。

篇8

国际广播电台实习报告

实习感言:

2005年七月中旬的一天,我与另外三位同学,带着学院的实习推荐信,来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历程。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创办于1941年12月3日,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电台目前使用43种语言(38种外语和汉语普通话及4种方言)向全世界广播,共有38种外语干部近800人,编辑记者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近600人,外籍工作人员100余人。

我们实习所在的部门是华语环球广播中心的广客闽潮节目部。华语广播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母语向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及其他人士传递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其对象是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胞,中国驻各国使领馆人员,中国驻外机构人员、劳务合作人员、远洋海员、中国留学人员,新移民,以及懂汉语和正在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士。现在,华语台共有编辑、记者、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68名,设立了包括广州工作站在内的10个华语台台属机构。

根据各自使用的方言,我们几个实习生被分别分配到潮州话、客家话、广州话三个不同的节目部。实习的第一天,除了办好实习报到手续之外,便是回办公室熟悉领导、同事们的称呼和职务,并由每个节目部的负责人给我们介绍节目的制作流程,分配实习的工作任务。

我所在的潮州话节目部,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固定的对外广播节目,其中,除了每日必有的“特色新闻”之外,还有时事报道、中国周刊、世界周刊、潮汕艺苑、工夫茶座、四海潮人、听友信箱、今日侨乡、五彩周末、乡音乡韵、在中国旅游、侨讯专递、动感中国、视点、经济纵横等栏目。

实习的头几天,我每天所负责的工作便是担任潮汕每日特色新闻的编辑工作。大概步骤就是在网上链接相关的潮汕地方网,浏览并摘选两三条当天发生在潮汕地区的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新闻,进行规范地编辑,然后交给办公室主任审批,一旦符合要求,就可以直接交给播音员,在当天的节目中播出。

不过这样看似轻松简易的工作,做起来却并非想象中那样一帆风顺。由于是刚进台的新手,对广播新闻的要求没有完全彻底地了解,因此,在编辑的过程中,对新闻的种类、地域性、内容、字数把握得不很好,一开始,经常得经过主任大刀阔斧地修改甚至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才能压缩出两三条完美的新闻。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多,渐渐驾轻就熟,主任签发稿子那一刻千金难买的笑容终于浮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习的工作任务也由少到多,从易到难。除了每天必做的编辑新闻之外,我开始做起“四海潮人”栏目的编辑工作来。从开始的听节目、做记录、比较并研究该栏目的特点,到最后完成整期节目的策划和文稿编辑工作,这当中遇到很多困难,也动摇过、放弃过,但坚持到最后,当回头看看自己这一步步走过来的历程,觉得自己似乎一夜之间学到了很多,从开始的一个清闲的实习状态转变到富有挑战性、考验耐性与毅力的过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工作的热情与激情,更多的是自信心与成就感。

实习期间,我们还常常跟随前辈们到播音室参观,并学习他们录播的步骤和音频软件的简单操作方法。由于台里的制度规定凡是被招聘进台的员工须培训半年以上方有资格播音和独立主持节目,所以作为实习生的我们理所当然未能获得机会亲身体验一回在这种国家乃至国际级别的电台里播音的感觉。不过,遗憾之余,我们还是很庆幸自己能有机会得到这一个月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最重要的是,能在实践中运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从课堂到社会的跳跃过程,我们检验了自己知识上的缺陷,更加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篇9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做好基层宣传工作关系到能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大问题。实际上,宣传工作也是对基层各方面经验的总结和整体的形象设计,是舆论监督和思想引导的总和。

1新闻观为我们“突出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提供了来源与依据

我们大家都知道,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这是新闻观的根本原则。新闻观要求我们始终“讲政治”。那么,对于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来说,什么是最大的“讲政治”呢?通过学习新闻观,我认识到,最大的“讲政治”就是心中始终有人民。我们一切的发展进步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心中始终有人民,我们的新闻舆论宣传导向才不会跑偏,具体到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才不会只浮在表层,才能真正让宣传效果深入人民的心中。全国新闻工作者正在进行的“走转改”,正是坚持新闻观的一次生动实践。新闻宣传工作者承担着向社会输入知识的职责,除了报道政府活动与领导的言行之外,新闻宣传工作首先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闻宣传要把人民群众作为主角,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有效地为人民群众行使参政议政的民利创造条件。所以我们更要报道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起居与幸福指数,关心社会基层的真正变化,这些也展现了新闻的客观与理性,也能更加突出的反应“坚守新闻底线,保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2加强理论系统培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我们学习新闻观不是喊口号,而是要靠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积累的。播音员、主持人每天的工作时向观众传递大量的信息,能否做到及时、准确、入耳、入心,认真的工作态度是重要的一方面,过硬的工作能力是同样重要的另一方面。特别是现在新闻形态越来越丰富、多元化,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角色已变得越来越多重、复合化。既要是信息的挖掘者,又要是信息的整理者;既要是信息的把关者,又要是信息的传播者,哪一方面有明显的欠缺,都直接影响宣传效果。新闻观是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是丰富、复杂的,因此,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也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前辈范长江曾经说过,作为新闻记者,要“不停地学习,既要博,又要精”。时展越快,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对学习的要求越紧迫。我认为,在现阶段,有两方面,我们的学习必须跟上:一是对新媒体传播手段的熟练掌握。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速度,快得超乎想象,而中国的庞大人口、复杂社会关系,使得微博、微信等不仅是一般的社交工具,更成为多元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信息杂芜,新闻工作者要准确甄别,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部分,进而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有效传播,就必须善用新媒体;二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对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要更多学习群众的生动语言,学会“说老百姓的话”。大家知道,新闻工作者一直在进行的“走转改”活动,也正是坚持新闻观的一次生动的实践。

通过培训,对照检查,发现我们部门以及自身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养方面做的还不够。比如在工作当中,时间长了会出现惰性,有的时候是为了工作去工作,而没有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当成一种责任去认真的完成,这些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从思想上去改正和学习的。

3新闻观是新闻行业的“职业标准”

任何行业都有属于它的标准化流程,我理解的新闻观,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行业的标准化流程。它是经历历史考验沉淀下来的、经过数代新闻工作实际总结出来,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是有指导意义的思想精髓,是新闻工作的标准与方向。也就是刚才我提到的新闻行业的“职业标准”。

我们台从前年开始就陆续的应聘了一些“优秀”的“采编播”工作人员,这个“优秀”在我看来只是专业技术以及普通话水平的一些“优秀”,真正对照我们的“职业标准”来衡量的话,其实需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很多。比如,我们部门的主持人几乎都是80、90后,而且90后居多,从他们身上发现一个共性那就是缺少一些担当和一些责任意识,而且在平时的工作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逆反心理,这就需要我们从思想上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从内心去理解和感悟我们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非常庆幸的是我们的工作人员理解能力很强,这也是我们单位领导们比较欣慰的一件事情。

对于新闻观的学习,我认为不仅仅是现阶段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任务,更应该成为终生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不管以后我们从事何种职业、在何种岗位,我想在新闻观的指导下,投身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当中,都是值得我们去努力奋斗和一辈子去认真学习的。

参考文献

篇10

一、高职准就业“2+1模式”的内涵

准就业的“2+1模式”,就是学生第一、二学年在学校进行基础理论课、专业课的学习,毕业前半年至一年时间内,有就业意向单位的学生可以提前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这种培养模式关键是在一年“顶岗实习”,就是将学生放到社会的职业环境中,在企业人员和学校老师双重教育下,在两种育人环境的熏陶下,学生能完成由“孩子”、“学生”到“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这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毕业后的就业岗位直接挂钩,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也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由于这种实习是有着就业方向的长时间实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给企业创造了一定的产值,一般能得到企业的生活补贴或工作报酬。

二、高职实行准就业“2+1模式”的意义

(一)实行准就业“2+1”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力非常强的社会。很多高职生都会面临就业率低或找不到工作的危机。而2+1模式可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生的就业率。

(二)实行准就业“2+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及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有利于高职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提升。

(三)实行准就业“2+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及教学水平。

(四)实行准就业“2+1”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打造高职教育品牌,探求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和技能与企业相关岗位职业要求的零距离适应,探求学历教育与就业岗位的对接,打通学校与企业间人才供需的隔离带。

三、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准就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准就业“2+1模式”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培训过程,最终应达到的状态或标准,它既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向,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建设、体现专业的特色、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调研、分析和研讨,对学院各专业的设置进行充分的论证,并确定了各专业“2+1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主持与播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牢固掌握主持与播音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现代传媒技术,熟练掌握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语言表达、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等专业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全面过硬的专业水平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各级电台、婚庆公司及广告策划公司输送一流的播音员、主持人。

(二)准就业“2+1模式”的课程开发设计。准就业“2+1模式”的课程设计开发的过程包括行业人才能力需求分析、开发能力标准、学习者学习需求分析、确定课程框架、开发适合学习者的鉴定工具、选择与开发学习资源、教学活动设计、开发教/学材料、课程实施和教学评估等。课程开发原则和目标是以能力标准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按照行业工种岗位能力要求,将应具备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并将行业标准转换成课程,再按照相应的课程模块来组织教学。这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非常符合高职课程设计的要求。另外,要根据市场要求、企业的用人标准,及时进行课程调整。对现有的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更新,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合企业的工作岗位需要。

篇11

 

各市及广德市、宿松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及中央驻皖各有关单位,有关协会学会: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21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计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人社厅发〔2021〕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经研究,现就2021年度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计划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按照《2021年度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计划》(见附件),做好考试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各项考试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变更考试日期的,将提前另行通知。

    二、各地要严格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函〔2020〕106号)要求,及时研判情况,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因疫情防控等原因部分考区、考点确不能正常组织考试的,按程序报批后及时向社会公告调整考试日期。

    三、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密切合作,认真落实考试有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好考试各项准备工作。

    四、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日期由主管部门另行通知。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日期由各地自行确定。

五、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按规定通过正规渠道报名、参加考试,切勿轻信虚假宣传。同时,国家未指定任何培训机构开展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工作,对不法培训机构打着“保过”幌子,招摇撞骗或组织实施作弊的,将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六、按照国务院要求实行考试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考生要按照要求认真填报信息,诚信参考。对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或者成绩证明的,将按《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31号)严肃处理。

 

附件:2021年度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计划

 

 

 

2021年2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2021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计划

 

序号

考试名称

考试日期

1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

3月13日

2

咨询工程师(投资)

4月10日、11日

3

卫生(初级、中级)

4月10日、11日、17日、18日

4

护士执业资格

4月24日、25日、26日

5

会计(高级)

5月15日

6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

5月15日、16日

7

监理工程师

8

会计(初级)

5月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5月22日、23日

9

注册建筑师

一级

5月15日、16日、22日、23日

二级

5月15日、16日

10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5月29日、30日

11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初级、中级、高级)

12

房地产经纪人协理、房地产经纪人

13

二级建造师

14

演出经纪人员资格

5月30日

15

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初级、中级)

6月5日、6日

16

经济(高级)

6月19日

17

翻译专业资格(一、二、三级)

6月19日、20日

18

注册计量师(一级、二级)

19

土地登记人*

20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

8月27日、28日、29日

21

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

8月28日

22

全省档案(初级、中级)

23

全省标准化(初级、中级)

24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

9月4日、5日

25

注册设备监理师*

26

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

27

会计(中级)

9月4日、5日、6日

28

一级建造师

9月11日、12日

29

法律职业资格(客观题)

30

药学专业(初级、中级)

31

资产评估师

9月19日、20日

32

执业兽医

9月25日

33

演出经纪人员资格

34

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35

出版(初级、中级)

10月10日

36

审计(初级、中级、高级)

37

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

10月17日

38

通信(初级、中级)

39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10月16日、17日

40

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初级、中级、高级)

41

拍卖师(纸笔作答)

42

统计(初级、中级、高级)

10月17日

43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

 

注册土木工程师

岩土

 

 

 

 

10月23日、24日

港口与航道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5个专业)

道路工程

注册电气工程师(2个专业)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3个专业)

注册化工工程师

注册环保工程师

注册结构工程师

一级

二级

10月24日

44

注册城乡规划师*

10月23日、24日

45

机动车检测维修士、机动车检测维修工程师

46

执业药师(药学、中药学)

47

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初级、中级)

48

房地产经纪人协理、房地产经纪人

49

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

50

经济(初级、中级)

10月30日、31日

51

一级造价工程师

52

注册验船师

53

公路水运工程助理试验检测师、试验检测师

54

导游资格

11月6日

55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

11月6日、7日

56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初级、中级、高级)

57

专利师

58

税务师

11月13日、14日

59

房地产估价师

60

翻译专业资格(一、二、三级)

61

拍卖师(实际操作)

11月20日、21日

62

全省律师

11月20日

63

二级造价工程师

时间另行通知

64

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各地自行确定

备注

全省图书资料(初级、中级)为评审。标注*的职业资格考试名称以修订后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