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4 23:22: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二年级学习经验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比如,高中英语词汇中,包括fascinated、frustration、significant、relatively都属于是“高级词汇”,对于这些词汇的学习,可以在阅读文章中学习,以对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正确理解,而且可以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比较下列的语句:
I found the test is simple. (翻译:我发现考试题是比较简单的。)
I found the exam question very simple.(翻译:我发现考试题是非常简单的。)
通过比较上面的两个英语语句,后一句的英语表达更为精确,在语句的运用上更为顺畅。如果是在高考中对这两个语句进行评分的时候,词汇的正确运用是一项重要的考查项。对这种高级词汇的应用,就可以充分印证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词汇量。 2. 在英语阅读学习中要对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予以掌握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语言,都是语言文化。因此,在英语学习中要基于文化背景展开学习。对英语阅读的学习中,要注意对阅读文章的正确掌握,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英语词汇是非常必要的。对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予以掌握,可以对语句以深入理解。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之间存在着不同,两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英语有着一词多义的现象。所以,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基于此正确理解阅读文章的内容。如果从汉语文化的角度对英语语句的内在涵义予以理解,就会产生理解上的错误。
比如在英语文章中有下列的词汇:垃圾短信,正确的英语写法是:Junk messages。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中,会受到汉语语言的影响而错误地写成Rubbish messages。由于对英语语言文化的错误理解,在阅读中就会产生理解上的错误。 3. 在英语写作学习中要对英语语句多样化运用
英语写作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特别是我们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英语写作是重点,如果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就会影响学习效率。新课程背景下,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已经不拘泥于正确表达,而是要具有文化表现力。所以,我们在英语写作学习中,就要做到英语语法结构准确,英语文化表达要正确,通过英语语句就可以将写作的中心思想以及要体现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
比如,He was fired because he was slack in his work.(翻译:因为他在工作中偷懒,所以被公司解雇了。)
The company fired him because he was slack in his work.(翻译:被公司解雇了是因为他在工作中偷懒。)
前一个语句强调“他被解雇了”,原因是“他在工作中偷懒”。按照汉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原因在前,需要强调的语句是放在后面,以铺垫为条件,需要将结果突出。英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则不同,是将强调的结果放在前面,用以表示突出,之后⒃因陈述出来,所以,后一句的表达是正确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二年级的英语学习中,要保证学习质量,就要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英语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英语学习规律是建立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的。作为高中学生,在对高中二年级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非常必要。
[1] 马静雅. 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学习风格偏好的相关性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07).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高二年级的26位班主任在这里发言,倍感荣幸。激动的心情一时无法平静。就用鲁迅先生《野草·序言》中的一句话“当我沉默时,我很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来表达我此时的诚惶诚恐。
坐在这里介绍班主任工作经验,根本就谈不上,只有三句话和大家共同分享。
第一句话,生活就像一只鸭子,水面上都从容淡定,其实水底下都拼命力争。
年级主任刘书记于我既是领导又是本家,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他是学术型的领导,实干型的专家。为人热情、谦逊,每天早中晚都巡班数遍,风雨无阻,寒暑不论。我们班的不少问题都是他发现并指出的,在这里表示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我们班的各科老师,特别是理化生三枚美女,她们不仅一个比一个漂亮,更是教学上的能手,有能力更能吃苦。xx、xxx属于冷艳型,学生对她们又敬又畏。xx属于亲民型,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加上xx、xx两位老师的努力。我们班三次考试两次第一,一次第二。
功劳都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我常在心里想,谁说高二年级只有孙x老师这面旗帜。我们班就有陈xx、衡xx、汤xx。全体高二老师都是孙x,都在水下拼命力争。
第二句话,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意思是说,石头虽小,有其坚韧一面,水虽少,纯净是其优点。
一个班级的管理也是如此,好的班级应该是安静、有序、和谐的。想做到这点就要让想学习,愿学习,品德好的学生在班级能主导话语权,让负面力量没有市场。
我或许对学生粗暴呵斥过、或许对学生无为而治过,但我自认为对学生的心是善良的、宽容的。当年我的老师没有为我而欣慰过,今天我却有了做老师的欣慰。因此,我祝福我的学生,也感谢我的学生。
第三句话是做为老师的我最欣赏的,在这里和大家共勉
在高考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是高考考查的范围,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语言运用能力,近年的高考中测试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题目分值较大,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得到英语教育者的广泛重视。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英语是21世纪公民的基本素质,是他们进行学习、工作和交往的重要工具。随着惠州市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市政府近年来推出加快惠州市发展的宏观策略,如打好文化教育和旅游两张牌。惠州是“全国文明城市”,地方文化资源较为丰厚,目前,惠州市还没有系统的地方风情英语方面的宣传资料。因此,这是一项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是《英语课程标准》:《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基本理念中第六点中提出: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要求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课题的界定与研究目标
1. 界定:课题《高中英语读写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旨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恰当地补充,如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新闻,英语美文阅读与欣赏等等。促进教学,激发兴趣。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校教师对阅读教学策略(如阅读的背景激活策略)和模式、写作教学策略和模式掌握并不系统。学生对此也了解很少,影响阅读和写作。因此,迫切需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开发出适合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校本课程。
2. 研究目标: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地指导英语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和策略,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调动不同层次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的热情,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导学结合起来,将选拔、甄别式评价与教师指导性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结合起来,最终形成经验和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步骤、方法
(一)实验对象
全校高中30个班,高一至高三年级各10个班。高中三个年级实验班承担时文赏析的任务。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主要承担“写心集”、“惠州家乡的故事”高二、三年级主要承担“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技巧和策略”的研究任务。周期三年。
(二)研究步骤:分五个阶段
本课题实验划分五个阶段:
(l)准备与验证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开题报告,制定实验计划,课题组人员分工,搜集资料,进行验证性实验;(2)实验探索与推广阶段:(2014年3月-2015年2月):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调查研究,开展实验研究,提出改良方案,付诸实践以验证,扩大实验范围;(3)中期检查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根据前期的实验情况作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报告,交流阶段研究情况,反思研究现状,总结阶段成果、经验和存在问题,商讨下一步工作思路;(4)创新与升华阶段:(2015年5月-2016年2月):后期总结,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初步形成论文、作品集;(5)总结与验收阶段 :(2016年3月-2016年7月): 撰写结题报告 聘请专家评审结题。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2)资料收集法;(3)问卷调查法 (4)行动研究法
具体操作如下:考虑到高一到高三学生的年龄差异、能力水平的不同,因而选择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主要承担“写心集”、“惠州家乡的故事”高二、三年级主要承担“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技巧和策略”的研究任务。
1. 每年新生进校的第一节课便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其中包括如何记忆和扩充单词、如何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训练等,阅读方法和策略指导贯穿于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2. 形成限时阅读教学模式,每周保证给予各年级学生适量的40分钟左右的限时阅读训练。高三每星期做限时阅读训练4-5份,基础年级每星期2-3份,有条件的班级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没有条件的作为课外作业。
3. 教师命题与学生自主作文相结合,高三年级确保每周一次书面表达练习,基础年级每两周一次。教师加大面批的覆盖面和频率,重点讲评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特点,归纳常用句型,通过督查和面批作文,使学生掌握英语写作技巧,形成适合自己的相应的写作策略,从而保证方法指导到位和训练效果。
4. 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民间采风,撰写英语“惠州家乡的故事”,优秀学生日记、周记、随笔、家乡的故事、Project作品可在“惠州家乡的故事”网站上交流,以激发学生英文写作的热情,增强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5. 精选时效性强、趣味性强的不同文化背景的美文作阅读技巧的指导和文章点评,使学生了解不同文章的文体特点,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养成阅读英语报刊、杂志的习惯。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及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培养人文精神和跨文化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学生学好语言文字的信心和良好习惯,尤其是――如何提高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写字能力。这正是我们应该孜孜以求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相对于小学生身心特征来说,写字教学不仅可以巩固识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写字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文化素养。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之一。”因此,上好写字课,对学生进行写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写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现在的小学写字教学仍然存在着这样的现状:低年级重视,中高年级淡化;语文老师重视,其它学科老师不重视;语文课内重视,语文课外忽视;重视开展书法兴趣小组以培养尖子,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训练;忽视了写字教学中行为习惯的培养及相关精神品质培养。介于此,学生当中字迹潦草,书写态度马虎的众多,而能写一手好字的却凤毛麟角。现在的大学生去投简历,简历写得实在是漂亮啊,可到了留下自己的墨宝时,那字写得真叫人有些叫人哭笑不得。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参与练字活动,提高学生认识,使学生练习兴趣越来越浓。
2.教师课堂板书逐渐工整、规范,使练字能较快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3.学生的书写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坐姿和执笔姿势正确率达到底90%以上,近视率明显得到控制。
4.以论文、案例、实验研究报告等形式,积累写字教学的经验,逐步形成系统的方法,为更好地开展写字教学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
1.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要想学生学好字,必须自身先练好字,课题组将对教师练字作出具体要求。
2.加强写字教学环境的布置。一个良好的写字环境能激发学生字字的兴趣,诱发孩子创造的动机,提高孩子写字的水平。我校将在校内设立书法长廊,书法室,展示全校师生练字的情况。
3.、把写字教学深入到课堂教学领域。小学阶段的各科教学都离不开写字,因此,我们将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写字教学。特别是语文学科,更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
4.开展写字竞赛。为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形成勤于习字的风气和竞争局面,将开展中少年学生“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比赛、学生优秀作品展览。
5.加强写字教学经验总结。课题组教师每学期上报一份写字教学方面的经验总结;通过课题的研究,逐步向全校辐射,推广成功经验。
五、具体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每两周上交一张书法作品。
板书要求正确、规范、美观。
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语文课要有写字指导,及时督促、纠正学生写字姿势及坐姿。
其它学科的老师要重视学生书写,提高对作业写字质量的要求。
2.对各年级学生写字的具体要求:
一年级: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年级:继续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三年级:能比较熟练地写铅笔字,开始练习用钢笔写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有一定速度。
四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六年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
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调查学生写字状况,研究制约学生写字水平及兴趣的因素。
3.以作业展、写字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
4.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参观访问,努力提高教师的实验水平和对开展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
1.在理论指导下具体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修改方案。
2.课题组成员着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构建写字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小学生写字训练的指导方法,小学生写字能力的检测方法及评价体系。
3.开展多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形成写字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第三阶段
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写字感受、看法以及对现有的写字评价形式的想法等,做到心中有数,为日后研究工作的展开做好充分准备。
2.行动研究法
通过写字课堂实例,考察学生在写字习惯、写字兴趣、写字姿势、写字技能等方面提高情况。
3.经验总结法
就各阶段研究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认真总结,以便深化实验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日后的经验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班主任工作是管理人的工作,我所面对的又是朝气蓬勃,有思想,有感情,自我表现欲强的二年级学生,所以一个学期下来给我最最强烈的体会是:班主任工作中既要有宏观的群体管理,又要有微观的个性发展;要有强烈的前瞻性;工作更要细致的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班上健康全面发展。作为二年级班主任,我真对我们班活泼好动的特点,做了如下的工作:
1、关心孩子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平时,我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将孩子们的闪光点和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记录到自己心里,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我会经常对我的孩子们说:你们都是最棒的!这学期进步最大的就是你了!老师越来越喜欢你了……当我和家长交流时,经常听他们说起,孩子们回家说老师又表扬他什么了,又奖励了他几颗小绿叶子,一脸兴奋,然后那几天在家表现就会特别好。
低年级的孩子对老师特别热情,经常会围着老师转,我也很习惯在课后把孩子叫到自己身边,和他们聊聊天,请他教教老师这件新玩具怎么玩;问问她这件漂亮的新衣服是谁买的?问问他今天给老师吃的喜糖是怎么来的?考考他会查字典了吗;告诉他这几天进步了!告诉他星期天做的手抄报很漂亮,也跟他说昨天和同学吵架不应该……在这种轻松的聊天氛围下,把握好教育的契机,自然而然地提出对他们的一些要求,收到的效果会很好。
2、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集体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摄影、绘画比赛、跳绳比赛,五星评比等。每天一大早,我总是跟学生差不多时间到校,放学了就协助学生搞好卫生工作,这样,学生不仅养成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时刻想为自己的班集体争光。通过黑板报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
3、加强与家长联系。
1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由于低年级学生智商比较低,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逐渐提高,但是,不能急于求成。比如说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在一年级没有进行过作文训练,自己只能采取用同一图案进行反复训练。起初只要求学生能看图说一句话,其次,要求学生观察同一图案说一句完整的话。例如:“一只小鸟找食物”这样一句话,自己通过反复引导和提示,学生说出:“一只小鸟在找食物”这句话,再次,要求学生观察同一图案,通过再次反复引导和提示,学生说出:“一只小鸟在到处找食物”,甚至有部分学生说出了:“一只小鸟在到处找自己喜欢的食物”等等比较完整的话。学生得到提高,使学生达到一年级的基本水平。同时,写~话训练就从这里开始了,即就是把说的话写出来。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导体
低年级的小朋友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较高的成功荣誉感,只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挥,这对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是非常容易的。比如,我在进行基础训练时,自己在黑板上展开一幅小鸟飞翔的图,让学生读拼音写汉字,再让学生看图说话,起初学生只会说:“一只小鸟”。自己再仔细引导学生,反复观察图案,努力激发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将“一只小鸟”这一句话补充完整。终于,有一部分学生说出:“一只小鸟在找吃的”这样一句较为完整的话。但是,由于“吃的”一词太口语,自己又认真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应该换上什么词,通过引导部分学生说:“吃的”应该换成“食物”。由此,原来的句子应该改成“一只小鸟在找食物”。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15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根据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咸阳市市级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工作。在教学中边实践边总结,历经3年多时间,不久前成功结题,取得一些有实效的经验和做法。现将研究情况做一总结。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目的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实际出发,面对学生实际,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途径和方法,引领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对于提高课改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教改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分低段、中段和高段。低段在二年级进行,每个年级设立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中段四年级和高段五年级也按同模式进行。范围涉及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反应,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及学习成绩变化诸多方面。
1.3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拓展法。
①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中、高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小学数学课中进行实验。
②调查分析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调查、量化分析等方法进行,为研究提供依据。
③经验总结法。总结实验教师的教学心得以及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
④文献拓展法。搜集利用国内外相关教育资料,不断拓宽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 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从教师课堂入手,让参与该活动的数学老师每人选取三节不同类型的数学课,进行课堂实况录音,然后回放,整理出一节课中提出的所有问题及提问的对象。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2.1 提问数量(以一节课为标准统计)
从不同年级提问的平均数量看,大约每节课有57个问题,平均不到一分钟就有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的时间较短,老师提问频率太高。
2.2 提问类型
第一类是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定,属于浅层次提问;第二类是描述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仍属较简单提问;第三类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类在联系加以说明。这类问题能够关注学生的探索过程,问题的思考空间比较大,也能考查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四类发散类问题,主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此类提问的特点是答案并不唯一,甚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从统计的情况来看,判别类问题比例较大,探索类问题还需要增多,发散类问题太少,问题的设计也不够精致,缺少实效性。
2.3 提问对象
在提问的学生中,中等生占62%、优等生占23%、学困生占15%,提问的层面应该再调整,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受到“有效提问” 这束阳光的普照。
2.4 学生提问能力
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质疑能力,与同学进行“争议”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明显太弱,一节课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对老师的见解有“异议”。大部分的时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问题意识急需培养、激发和加强。
3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方法
3.1 仔细推敲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3.1.1 提问语言清晰,方向明确
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课的语言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表述准确精炼。应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每一次提问都应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3.1.2 在关键处进行启发性提问
从思维的关键点上提问,有助于摆脱思维僵化及思维定势,使问题的解决由一种角度转向另一种角度,让学生产生“顿悟”,从而激发学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兴趣和热情。设计提问内容要紧抓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2 进行反思性、小结性提问
教师应适时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论证,谈出该答案正确的理由并小结。既有利于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开发、又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3.3 问题设计多元化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能引起学习兴趣,引起思考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所提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推动学生进行独立或集体探究活动。所提问题要有开放性,尽可能让各种基础的学生都能参与,通过多种渠道做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
3.4 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逼”学生迈出创新的步子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提问,激励学生与众不同,帮助学生跳出书本。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要容许学生对老师的教法有异议,让学生敢想、敢说。还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创意性的作业,其自主学习能力,突破创新意识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孔企平.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Z].
[2]郭佳,张宇.我国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十年[Z].
依据学校“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的办学宗旨,我校着眼于孩子未来,立足于孩子现在,从点滴做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情商,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心理、道德素质。其总体目标是:使每一个孩子拥有博大的爱心、乐观的情绪、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力、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而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按学生年龄高低和生理、心理特点,将教育目标分解至各年级,各年级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分重点实施目的性更强的专题教育:
一年级:实施礼仪与乐观教育,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让学生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自我、面对他人、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二年级:实施感恩与博爱教育,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亲人、对师长、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尊重与理解、宽容与关爱等情感。
三年级:实施意志与信心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树立对自己、对学习、对生活的信心,用强大的意志和信心确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年级:实施自控与协作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教育孩子自尊、自律,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并能加以调节控制,学会自我觉察和自我反思。能够体察和感知他人情绪,并能够给予宽容与理解、体贴与关怀,很好地与他人沟通与协作。
五年级:实施诚信与分享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真诚相待,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并进一步学会与人沟通,懂得体谅他人的感受,互相理解,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分享意识。
六年级:实施理想与创新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为祖国、为社会、为家乡贡献毕生的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之具有高尚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并具备为了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探索精神和不拘泥于现状勇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二、实施情商教育的原则
1.借助课程实施教育
正规课程指学校教育中有完整体系的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非正规课程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表现为活动课程,如班会活动、主题活动、兴趣小组、社会活动日活动课等:也可以是乡土教材课程、校本教材课程。教师在正规课程中应渗透情商教育,非正规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另一个主要渠道,也是通往目标的必由之路。
2.借助校园文化实施教育
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小视,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着人的心灵。创设具有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不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的需要。因此,学校通过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以情商教育的实施为中心,加强人文环境的塑造,实现校园文化与情商教育的有机统一。
3.借助社会力量实施教育
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决定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信息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4.将人文教育理念贯穿其中
人文教育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它提倡以人为本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因此是启动情感体验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三、实施情商教育的过程
1.启动阶段(2010年9月到2011年8月):全面铺开,感知情商
(1)教师情商教育的感知。每学月一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让教师掌握情商教育的基本理念:每学期组织一、两次相关讲座,通过专家讲,使教师明确如何实施情商教育,掌握在实际教育中实施情商教育的方法。
(2)创设情商教育的氛围。学校总体的环境布置上要处处体现情商教育,张挂古今中外的情商教育故事、名人格言等,让学生随时受到情商教育的感染。各教室也要以年级教育重点为主题,进行室内小环境的文化妆饰,张贴有关的书画,教室板报要体现有关教育主题的内容,使学生在校园里的室内室外随处可见情商教育。
(3)学生情商教育的实施。各年级按其教育主题,收集有关的故事、格言,作为教育的课程,在每周周会课上进行学习、诵读、谈感受、谈启示。教师对每次学习的内容要加以登记(如下表),积累资料。
各年级按其教育主题开展活动:一年级学生开展“叠衣、系(鞋)带我能行”活动;二年级的学生结合父亲节、母亲节、教师开展感恩活动;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开展“硬笔书法我能行”“手抄报我能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练意志,学会合作,确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五、六年级的学生可开展作文竞赛,内容要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六一”节、元旦通过游园活动及文艺表演演绎学生的素质,展示学生的风采;开展书法、国画、古筝、扬琴、乒乓球等兴趣班,培养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
(4)学生情商的评价。各年级按其教育主题,制定家、校评比条例,并注明操作细则。操作细则:①测评结果用“A”“B”“c”“D”表示。“A”表示做到:“B”表示基本做到;“C”表示做得不够好,需要努力;“D”表示做得差,要重视,并给予改正。②校外测评由学生自评、父母评,教师再根据其测评情况得出校外总评。校内测评表先由学生自评、小组评、师评,再根据学生校外测评的情况得到学月总评。③每学月测评一次。一学期测评保持4个“A”以上的学生将被评为本学期校级“阳光少年”。
2.成长阶段(2011年9月到2012年8月):继续探索,提升教育
(1)教师情商教育的再学习。每两个学月教师上交一份教育反思;每两个学月组织教师上网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书写心得体会,定期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掌握实施情商教育的基本技能。
(2)学生情商教育的提升。各年级除按教育主题学习故事、名言外,将另外选择一本课外读物以加强自身修养,陶冶性情。一、二年级:《弟子规》;三、四年级:《古诗七十首》;五、六年级:《增广贤文》。学校在第二学期期中后开展一、二年级《弟子规》诵读活动;开展三、四年级古诗词诵读活动;开展五、六年级《增广贤文》读后感的征文比赛。
(3)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加强。①家庭教育方面:第一学期期初家长会向家长汇报情商教育启动阶段取得的初步成效,让家长认识情商教育这一理念,认同情商教育;动员家长将这一理念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并请专家介绍方法。对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实施情商教育的情况进行留意跟踪。第二学期期中考后请个别家长畅谈体会、经验。②社会教育方面:第一学期,聘请法制校长到校为学生开设法制讲座,由3至6年级的学生参加。第二学期组织三、四年级的学生到农科所参加学农实践;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到塔山历史纪念馆参观。
(4)学生情商的评价条例、方法的探究。学生情商测评的方法是否能科学、公平、全面评价出学生的情商,测评的条例是否需要修改,这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3.结题阶段(2012年9月到2013年7月):回顾反思。收获硕果。
一、问题的提出
在每次学生做的书面作业和检测卷中,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经过分析,发现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学生会马上反应过来。于是,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给予评价。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毛糙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毛糙背后显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鉴于此,我们几个低年级年轻教师决定“将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审题能力的培养”作为微型课题来研究,于2011年10月正式开始。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
研究对象:低年级数学教师陆彩萍、王玉莲、王怡倩、苏丽。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0年11月)
(1)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
制定课题研究的年度计划和阶段性总结;各年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做好课题的实验推动工作;确立微型课题;做好实验报告撰写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1年10月)
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做好课题实验成果的深化和推广。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研究过程:
(一)、制定研究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为了确保我们的研究工作能有条不紊的开展,每学期初由课题负责人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制定学期研究计划,计划订出每个月的研究主题、安排了课题组成员的交流活动时间。课题组成员据此就可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际的研究工作。可以说,研究计划的制定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二)、分类成立研究小组,使研究工作有层次、高效地展开。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将课题组成员按年级分成三大组:一年级组(由王怡倩老师负责);二年级组(由王玉莲和苏丽老师负责);三年级组(由陆彩萍老师负责)。各组在研究同一内容上分别有不同的要求,使研究有一个纵向的比较,有利于科学的分析。
(三)、丰富研究形式,使研究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
1、虽然平时工作比较繁忙,但是我们每周都会抽一天集合全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课题学习活动,每当这时是课题组成员思想汇集、思维碰撞、灵感顿现的场所。在活动中,有互相传递自己的随想所得,有述说自己的疑惑和迷茫,也有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阐述……在这里,大家无拘无束传递着信息,交流着感受,滋长着智慧,丰富着经验。
2、聆听大家之言,丰富内涵。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从事课题研究,最为缺乏的是教育理论。为了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经常请专家来校讲学,安排老师外出学习。这为我们从事课题研究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
3、及时实践,寻找差距。我们的课题研究总是在学理论的同时边实践于课堂,为此,我们结合研究进程,执教了一些研讨课,课后,我们还细细地对每一节课进行剖析,总结不足。
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对的典型的审题课例教学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际课堂教学和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有效提问的经验,并随时进行反思,同时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创设有效提问的经验。
经验总结法:查阅有关资料和信息,更新课题组老师的教学观念,获取一些有关比较前沿和先进的经验,珍惜一切外出听课机会,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接受――反思――提升的反复探索中逐步整理归纳出有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实验教师要及时总结过程中的好做法,丰富自己的网站或博客内容,并积极投稿,形成丰富的实验成果。
四、研究的成效
解决问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问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经过我们这几个月的实践总结,我们认为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多看。多看即多观察。低年级最开始出现的是用图画表示的解决题。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应用题(图画),运用数数等已有知识直接获取一些表层信息。如教学时,可向学生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苹果分为几堆?左边和右边各有几个?此外图上还画了什么?数错、不看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犯的毛病。如果重视学生的观察训练,效果会好得多。这样可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由三个部分组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2、多读。多读即反复读题,审题前必先通读题中文字,理解在图画解决题中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表层信息,而对于图文表格的解决问题及文字类解决问题则看不出所以然,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即使都认识,一年级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极容易无意识地分散,让学生看获取信息效果远不如读(文字)。对于理解这两类解决问题,多读既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学生对结构的印象和题意的理解。
3、多说。为让学生弄懂题意,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要鼓励学生多说,即使错了也不要批评学生。我们应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猜测,去尝试。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理解同一道题的意思,不要担心什么无意识的思维浪费时间,往往这种思维能产生“全新”的思想,在教学解决问题时,主要是让学生多说条件和问题,多让学生创造性的“重复”某一题意,如仅“去掉”的意思,学生可以有“送去”、“拿掉”、“奖给” 、“吃掉” 、“藏起来” 、“遮住” 、“坏了”、“削好”等二十余个表达词语。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印象最深刻的,用学生自己的思维去理解题意定会事半功倍。
4、多想。 其实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打开自己的脑门,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学生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维明白题意,已“知其然”,但学习数学并非仅此而已,而是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一年级应用题分为“求合起是多少”的加法类解决问题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减法类解决问题,让学生较透彻地理解并不难,只要教师细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为是“合并”还是“去掉”,为什么用加或减法计算便顺理成章地解决了。此外,在解答第二册提问题、填条件、自编或改编应用题这些开放性题目时,应尽力激活学生的无意识思维,先理解给出的条件或问题的意思(熟悉具有现实意义的背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进行开放性的探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
因此,通过前面几个的实践和摸索,我们更发现强化阅读训练,对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中审题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更是审题中最重要的关键。通过看题、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看清楚、理明白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因此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读题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教师范读、学生试读、集体齐读、个别点读、自我默读等。其中范读和试读就主要适用于低年级。我在一年级时先范读,训练学生读题要逐字逐句,反复仔细,做到读得准(不漏字,不添字,不破句),读得好(有表情,关键词句应加重语气),读得懂(知道情节及数量关系),这样降低了学生审题的难度。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的习惯,并逐步过渡到默读,养成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由扶到放,才能使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更有动力。
学生在解题时,最重要的是能够从题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线索,这样才能理清思路,最终解决问题。于是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上,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们发现解决一道问题至少需要“四读”。
第一遍:初读,读通
学生通过第一遍的读,对题目中介绍的情境和内容及情节有所感知,能对这道问题进行初步概括。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通过初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步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讲的是什么。通过轻声读或默读,疏通题目中的语句,弄清重点的词语,初步了解题目内容。
第二遍:再读,读准
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然后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或许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发出声音轻轻读、用手指着读能帮助他们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有时我还会选择让一些能干的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再找两三个学生进行重复朗读,表扬读得好的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读题兴趣和读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独立读题的习惯。
第三遍:细读,读懂
细读就是指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所表达的意义。如在“小明有120张画片,比小芳少20张,小芳有多少张?”中,“比小芳少20张”,到底指的是小明少还是小芳少?只有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边想边读,理解每个字词的确切含义,有时因少读一字或错看一个词,都会使审题结果与原题不符。
第四遍:精读,读清
精读的要求是清楚的读题,知道题目中说了什么事情;能正确理解题目中有关词语的含义;弄清楚已知量,未知量,以及所求问题。学会分类、整理和归类,重新安排已知条件和问题的顺序,使隐蔽条件和问题清晰可见,为进行正确解题判断提供依据。帮助学生养成边读题,边联想的习惯。
五、研究后的思考
2. 有微笑。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微笑也是人类内心深处最最灿烂的阳光。”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因为没有教育教学这方面的经验,课堂上老愿意板着脸给学生上课,因为心中没有底而紧张甚至恐惧,总认为这样上课课堂纪律好、秩序好,学生能认真静下心来去学习。其实恰恰相反,这样就导致了自己教态不自然,语调也很平淡,课堂气氛也不活跃,给学生的印象就不太好,而且课堂授课效果也很一般。后来经过积极地参加一些青岛市级、平度市级的音乐教研活动,主动走出去听听课,认真听专家评课及专家讲座,多看一些音乐教育教学期刊文章。经过一番努力学习,我慢慢地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精神饱满、仪态大方、面带微笑的讲课,课堂气氛好了,学生积极性也高了,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实践证明,音乐教师课堂上用微笑给自己增添自信,用微笑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这样讲起课来事半功倍效果好,由此我觉得音乐老师不但要用微笑给自己增添自信,更要用微笑去打动学生,让学生从内心觉得老师的可亲可敬,用微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微笑缩短彼此沟通的难度,用微笑抚平孩子紧张的心弦,用微笑来浇灌孩子干涸的心田。只有微笑对学生,才能让我们在默默地耕耘中尽享音乐教育工作的喜悦。
试卷讲评和练习讲评是一种常见的课型。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试卷讲评和练习讲评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在冲刺阶段,试卷讲评和练习讲评甚至成为了主要课型。在复习教学中,试卷讲评课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析和反馈学生考试情况,通过表扬或批评激励学生的学习;二是发现和弥补考试中发生的知识漏洞,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三是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错误,使学生找到病因、纠正错误、弥补缺陷,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有些试卷评讲课中还要适当延伸、拓展、迁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完善思维体系。从某种程序上说,试卷讲评是否有效是影响高三复习效率的关键性环节之一。
然而,实际教学中的试卷讲评课普遍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题题不放过,一张试卷等于几个教案;另一种是只讲综合题、深难题,就题论题,教师把做题解题等同于全部备课工作。其弊端是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导致出现“已懂的学生,教师不讲也懂了;不懂的学生,教师讲了还不懂”的情况,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如何备好试卷讲评课,怎样的讲评课才是一堂好课,对此教师认识模糊,标准不一;讲评的效率各学校之间不平衡,同一学校各教师之间差距更大。因此,我们把教研主题聚焦于试卷讲评课质量的提高。这一主题不仅符合高三教学的实际,也符合教师和学校的内在需求,能够激发教师和学校参与教研的主体性。
二、活动策划:着眼于试卷讲评的范式探索和经验辐射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教研室从2009年开始着手策划新昌县试卷讲评课评比活动。我们将这一评比活动定位为“试卷讲评高效范式的探索”,试图以县域试卷讲评课堂教学的评比活动为平台,发动全县高三教师去研究试卷讲评课、反思和发现试卷讲评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高效的试卷讲评课范式,并实现经验总结和辐射。
(一)前期准备:从反思、讨论到实践探索
为了探索高效的试卷讲评范式,教研室在组织评比活动中充分重视活动的组织和准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1.以教研员研究引领试卷讲评课的探索
2009年2月9日,教研室召开第一次教研员会议,讨论决定把“优化试卷讲评课、整体提高试卷讲评课的质量”作为全县高三教研工作的主题,把各校4月6~8日参加的绍兴市高三教学调测考试试卷作为蓝本试卷。评比时间定于4月14日,上午课堂教学评比,下午说课与研讨。最后,教研员围绕试卷讲评课的评价标准进行了第一次讨论。通过讨论,教研员形成了一些共识。这也推动大家去进行相关研究,进而初步形成了试卷讲评优质课的评价标准。
2.以学校政策导向推动试卷讲评课的探索
要将试卷讲评课的实践探索推向深入,必须深入学科教学的“田野”。而学校是否重视、有没有相关的政策导向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又在2月11日召开高中业务校长、教务主任会议,教研室把学期的高三教研工作主题告知各校,要求各校认真学习考试理论,讨论试卷讲评课的理想模式,讨论试卷讲评课的评价标准,并要求各校在3月9~13日组织初评,每科选拔一位教师参加县试卷讲评课评比(3月20日上报名单)。此后,不少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校内试卷讲评课的初评、试讲等工作,从而使试卷讲评课的研究进入实践领域。
3.以评价标准为依托实现经验的初步总结
教研室利用学期初第一次下校调研的机会,收集各校的意见与建议,并于2月16~20日召开第二次教研员会议,再次讨论评价标准。教研室整理出《试卷讲评课的评价标准(草案)》并下发到各校。这样,在多次讨论、调研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为试卷讲评优质课的评比活动打下了扎实基础,也形成了对高效率的试卷讲评课的初步共识。
(二)活动程序:从实践探索到经验提升
1.领卷与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试卷讲评课的前提和基础。鉴于评比活动中多数教师需要借班上课,因此,专门安排了时间给参赛教师分析试卷答题情况。2009年4月12日,参评教师到开课学校教务处领取相关班级学生的答题卷,在学校安排的场所了解并分析学生答题情况,也可到班级了解情况。通过这一环节,试卷讲评课评比避免了异化为无的放矢的“作秀”。
2.评比与观摩
评比由课堂教学评比和说课比赛两部分组成。4月14日上午,课堂教学评比开始,每学科的评委组由5位评委组成。下午是说课比赛,每位选手利用10分钟时间,阐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亮点,评委把参评教师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两个环节的评比活动都向全县高三教师开放(两所学校全体高三教师参加了整个评比活动),意在将这些评比课作为讨论分析的平台,以起到实践经验的辐射作用,使活动避免了单纯地为评比而评比,真正体现探索和辐射。
3.点评与研讨
评委点评各位选手的亮点,与听课教师一起研讨试卷讲评课的理想模式。在点评研讨环节,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提出了不少学科复习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成为经验提升的主要环节。如历史学科在研讨中提出了“审题与表达是后阶段复习的关键”这一思路,并对有效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交流了做法,总结了经验。
4.整理与反馈
活动结束后,各教研员对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功能、教学模式、值得教师借鉴学习的做法进行整理总结,反馈给各校备课组。点评、研讨、整理和反馈是对试卷讲评课评价标准的再度完善,也是对此次活动实验经验的深度总结。通过教研室的整理与反馈,活动真正起到了范式探索和经验辐射的作用。
三、活动改进:着眼于有效教学与有效教研的同步推进
试卷讲评课着眼于复习效率的提高,但是试卷讲评优质课评比的意义却不局限于此。经过评比后,我们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反思:能不能通过试卷讲评优质课深入发现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盲点和误区?能不能以试卷讲评中反映的问题为载体推进学校教研工作的创新?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觉得在范式探索和经验辐射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将试卷讲评课评比活动作为同步推进有效教学和有效教研的平台。于是,在接下来的第二、三届评比中逐步进行了改进。
(一)教学内容的改进
2009年,教研室对参评教师上课内容的选择没作任何要求。虽然参评教师对相关班级的学生答题情况与数据有详细的分析,但在上课时,有些教师显然漠视数据背后的问题,避重就轻,表现为:重自己擅长的知识模块,轻自己研究不足的模块;重课堂教学的可听性,轻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根据这样的状况,我们在2010年对教学内容作了限制,各科确定了必讲题:2010年语文学科,教研员要求参评教师把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试题作为必讲题;2010年生物学科,教研员要求参评教师把大题作为必讲题;2010年数学学科,教研员要求参评教师把该掌握也能掌握而没掌握的几个试题作为上课的内容。2011年,各学科规定了必讲题与选讲题,有的学科教研员把高考的重点、学生掌握的难点作为必讲题,有的学科教研员把绝大部分教师都研究不足的问题作为必讲题,有的学科教研员把普遍重视不够的问题作为必讲题。
(二)讲评模式的改进
根据2009年评比中暴露出的问题,有的学科教研员归纳了参考模式提供给教师。第一,让数据统计说话,知己知彼,避免无的放矢。正确率不到50%的以教师讲解为主;正确率在50%以上的以学生分析为主;正确率在90%以上的,建议不讲。第二,用学生答案作例,研究答案,避免简单呈现。先分析错误答案,再展示优秀答案,然后师生一起补充和完善参考答案。第三,以试卷原题为例,举一反三,避免被动接受。通过对原题的变式训练,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第四,以学生说题为主,暴露过程,避免以教代学。课堂上先由学生说审题,说答案,回放解题思路,谈现在的反思,然后师生一起进行修改完善。
(三)研究方式的改进
绍兴市调研测试卷每年的试题是不同的,但是每届学生的错误情况却十分相似,甚至错误的类型与导致错误的原因也十分相似。这些问题必然要追溯到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工作。高中三年的教学是一个整体,鉴于这样的认识,有些教研员跳出了为活动而活动的做法,提出了将一次活动变为系列研究的想法,把历届高三学生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作为高一、高二年级县级教研主题的来源,使教研主题更切合教学实际,如生物学科在高二年级设计了概念教学系列专题研究。
(四)活动时间的改进
2009年,试卷讲评课评比活动首次开展,在活动安排上有磨课的时间,每位参评教师的背后都有一个团队,每节课代表了一所学校所期望的理想模式。这种现象也正是在2009年的实际背景下我们教研室想看到的结果。但是这样的评比毕竟与教师日常教学环境的真实性有差距,与活动所倡导的实效性与常态化有距离。因此,第二、三届评比活动在时间上作了改进,将参评教师进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的时间改为评比的前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