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语言教案教案

语言教案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24 08:46: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语言教案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语言教案教案

篇1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一个太阳和月亮,但是对于小班小朋友来说,还分不清什么时候会出现太阳,什么时候会出现月亮。

孩子们对太阳是白天出现的,而月亮是黑夜才出现的这样的一个自然现象了解还比较模糊。《太阳和月亮》这节课中的白天和黑夜是一个最突显的素材,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再加上班上孩子喜欢琅琅上口的儿歌,于是,我尝试通过引导幼儿对儿歌的欣赏和音乐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体会文学作品的情趣。所以我选择了《太阳和月亮》这篇充满趣味性、童真性的诗歌,萌发孩子们对诗歌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大方地朗诵。

2、学习短句“….醒来了”、“….睡着了”

3、区分两段音乐不同的性质,体验诗歌所表现的“热闹”和“静悄悄”意境美。

活动准备:

1、月亮和太阳的背景图个一份,小鸭、小狗、小朋友醒着的图片和小兔、小草、小花睡着了的图片。

2、磁带《快乐的早晨》《睡着了》

活动过程:

(一)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了俩个好朋友,小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出示太阳和月亮的图片,提问:什么时候可以看见太阳、月亮啊。

(二)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看第一张图片。

师:“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 幼:“小鸟”;“小树”;“小朋友”。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2、教师深入地进行提问,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

师:“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幼:“小兔子醒来了”;“小刺猬醒来了”;

教师小结:太阳出来了,小兔醒来了,小刺猬醒来了,小松鼠醒来了……白天真热闹。

3、感受热闹的气氛,随音乐师生共舞。

师:太阳出来了,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幼:“刷牙”;“上幼儿园”;“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

师:让我们来小动物刷牙、上幼儿园、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热闹一下吧!

4、感受热闹的音乐:随《快乐的早晨》的音乐,师生共舞。

(二)理解诗歌第二段内容。

1、引导幼儿再次看图片第二部分。

师:谁出来了?小草在干什么?还有谁在睡觉?幼:“月亮出来了”;“小草在睡觉”;“小花在睡觉”;

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2、深入提问,激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回答。

师:月亮出来了,还有睡着了? 幼:“月亮出来了,大象睡着了。”;教师小结:月亮出来了,大象睡着了,小蚂蚁睡着了,蜻蜓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3、感受安静的音乐。

师:黑夜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在《睡着了》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

(三)完整欣赏诗歌。

1、幼儿欣赏诗歌。

师: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太阳和月亮》。

2、师:太阳出来了,谁醒来了?月亮出来了,谁睡着了?

3、看图片,师生共同朗诵诗歌。

(五)游戏:《白天和黑夜》。

游戏规则:《快乐的早晨》的音乐时,小朋友离开座位,做花、草、小动物醒来蹦蹦跳跳的动作;《睡着了》音乐时回到自己的座位坐睡觉的动作。

篇2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相当于“着”、“地”等,可不译。

(二)作代词。同“尔”,译为“你的”。

(一)作代词

1.指代人、事物,可译“他”“她”“它”等。2.第一人称,译“我”

(二)作动词,可译“往”“到......去”

(三)作助词

1.译“的”。2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3.调整(凑足)音节,无实义。

4.用在主谓结构中,消句子独立性。5.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一)作动词1.译“做”、“成为”等。2.作判断词“是”用。

(二)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为着”“为了”。

2.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3.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三)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

(一)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把”“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4.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二)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3.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相当于“着”、“地”等,可不译。

4.表示目的关系,译作“来”、“用来”

(一)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3.作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4.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

(三)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一)作助词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肯定、疑问、感叹、祁使等语气。译“了”“啊”要视具体情况定,或不译。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不译。

(二)作副词,表示反复。

作介词

1.引进动作的对象,译“对”“对于”“给”“与”“跟”。

2.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地点,译“在”“在……方面”“到”“从”“自”。

3.说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译“由于”“因为”。4.表示比较,译“比”。5.表示被动,译“被”。

(一)作语气助词,用在句末

1.表疑问。可译为“吗”“呢”。2.表测度,可译为“吧”。3.表感叹,译“啊”。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具体用法见“于”。

(三)作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四)作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一)作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二)作代词

1疑问代词,译“哪里”“怎么”。2.指示代词,译“此”“这”。3.人称代词,译“他”“它”。

(三)助词

1.语气助词,用于句末。2.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四)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一)代词,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二)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若……者”,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三)作助词

1.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常与“也”呼应。2.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3.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3.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

作助词

1.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2.“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二)作名词,译“处所”。

(三)“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译“……的原因”“用来……”。

篇3

目标:

1、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

2、认识生字:心,叶,方,飞

3、初步教育幼儿要多帮助他人。

二、 准备:

1、秋娃娃写信PPT课件

2、自备信封实物4个。(每个信封分别装一片红或黄色树叶,树叶上分别贴有松鼠,大雁,獾子,小朋友的图片)

3、字卡心叶方飞

4、歌曲《秋天多么美》《秋娃娃写信》

5、树叶

三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律动《落叶》,秋风吹,树叶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激发幼儿对秋天的感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神秘出示落叶,让幼儿直观感觉秋天到了,树上绿色的树叶变成落叶。

(二) 基本部分

(1)引出,收到秋娃娃的信

今天我拿到了秋娃娃写的几封特别的信,你们猜猜秋娃娃是用什么做信纸的?给谁写的信?又会说些什么呢?

(2)教师出示4个信封,并一一拆开,拿出每个信封里的树叶信,引起幼儿的兴趣。

(3)出示PPT,幼儿欣赏,教师讲述故事《秋娃娃写信》,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大树上的树叶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了,秋娃娃也来了,它的心肠特别好,想帮帮它的好朋友们,于是,它就摘下树叶来写信,写给谁呢?

(3)给大雁吧,秋娃娃摘下一片红树叶来,写呀写,写呀写,写完了,就把这封树叶信寄给了大雁,信中告诉大雁:天气凉了,赶快飞到温暖的南方吧,大雁接到了这封信,就起程飞到温暖的南方了。

(4)再写给谁呢?给松鼠吧,秋娃娃摘下另一片树叶,写呀写,写完了,就寄给了松鼠,告诉它:冬天快要到了,快准备过冬的粮食吧,免得冬天挨饿,松鼠接到信之后,就赶快去摘松果准备过冬了。

(5)再写给谁呢?给獾子吧,秋娃娃又摘下一片树叶,写呀写,写完了,就寄给了獾子,告诉它:秋天来到了,天气凉了,快快打洞造新房吧。獾子接到信后,就赶快打起洞来。

(6)秋娃娃又摘下树叶,写呀写,写呀写,写完了,就寄给了你、我、她,告诉大家:天气凉了,多穿衣裳别着凉。

(7)他写给这儿,写给那儿,把黄叶、红叶都写光了。到最后,大雁、松鼠、獾子,小朋友因为接到秋娃娃的信,做好了过冬的准备,才没在冬天挨饿、受冻,都很感激秋娃娃。

(8)于是,他们一起写了一首儿歌来感谢秋娃娃,这首儿歌就是我们今天带来的诗歌《秋娃娃写信》(教读课题,幼儿集体读,分组读) (三)提问问题,认读汉字:

(1)、这首儿歌的名字是什么?(秋娃娃写信)出示字卡:秋(教读,组词:秋天、秋风、秋叶、秋千)

(2)、秋娃娃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心肠)出示字卡:心(教读:好心,爱心,关心)

(3)、秋娃娃摘下什么来写信?(树叶)出示字卡:叶(教读,组词:树叶、叶子)

(4)、秋娃娃写信给大雁,让大雁干什么?(快快起程飞南方)(教读,飞机,起飞,方向,南方)

(5、)教读字宝宝一遍,请幼儿当小老师(我们认识了字宝宝,哪位小朋友来当小老师教小朋友读?)

(6)、小朋友,秋天来到了,秋天的景色可美了,下面我们欣赏歌曲《秋天多么美》来感受、体验一下秋天(放音乐,幼儿欣赏,感受、体验秋天)

篇4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29-03

有过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经历的老师们,或多或少都会有关于指针这一内容比较难教的感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对指针技术的理解和接受没有那么快,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因此,指针技术的介绍一直是C语言教学的一个瓶颈,如果指针技术介绍得好,整个C语言教学就很完美;如果介绍得不好,不仅前面所有的教学工作和努力都将被否定,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学生从此放弃将来从事计算机编程,甚至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工作的想法,从而也就放弃了继续深入学习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劲头,对后面的课程无心学习,老师们也因学生了无兴趣的学习态度,教学积极性大受打击。所以,如何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来组织教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指针技术介绍透,给学生展示指针技术的本质、强大的功用,是需要从事C语言教学的老师们深思和探讨的。

笔者经过多年的C语言教学活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组织以下的指针技术教案并加以应用,此教案只是WORD版,在PPT教案中,还加上了动画,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不错,对指针技术不再害怕,而且对学习计算机技术更有兴趣了。

一 指针技术介绍

1.指针原理

指针其实是计算机内存条中内存字节的物理地址,之所以称为指针是因为有给CPU指示访问内存条的位置(CPU访问内存条是以内存字节的物理地址为访问的目的地)的作用,即指示方向的作用,见图1。

2.指针技术

C语言允许程序员在程序中使用计算机内存字节的物理地址,即指针。那程序员又如何在程序中使用呢?程序员要想在程序中熟练地运用指针技术,必须掌握以下三点知识:(1)指针数据的存储空间的申请方式是什么?――指针变量的定义。(2)指针数据的存储如何实现?――指针变量的赋值。(3)指针数据如何应用?――内存的间接访问技术。

第一,指针变量的定义。变量定义的目的是向内存条申请内存字节来存储我们程序中的数据。同样,程序中当需要使用指针数据时,程序员也必须将它们存储在内存中,CPU才能访问与使用这些数据(因为CPU主要是从内存条中获取数据和存储数据),见图2。用于申请内存字节来存储指针数据的变量,就称为指针变量。

第二,指针变量的赋值。指针变量的主要功用是给CPU提供访问其他内存空间(可称为目标空间)数据的地址,目标空间可以采用变量定义方式静态申请得到,或是在程序被CPU运行时动态申请得到,见图3。

(1)当目标空间是静态申请方式得到,可用取地址运算符(&)获取它的地址,并赋值给相同类型的指针变量。例如:

int x,*p;

float y,*q;

p=&x; q=&y;

(2)当目标空间是在程序被CPU运行时动态申请得到,在赋值时,则要注意进行强制类型转换。例如:

float *t;

t=( float *)malloc(sizeof(int));

第三,内存空间的间接访问方式。内存空间的间接访问方式是指CPU访问内存空间时,没能直接访问到目标内存空间,而是先访问某一块内存空间获取目标内存空间的首地址后,才能访问到目标内存空间的访问方式。这种访问方式需要使用到间接访问运算符:*。

格式如下,分为两种情形:(1)间接读取目标内存空间的数据:*指针变量。(2)间接往目标内存空间存储数据:*指针变量=表达式。

例1,内存空间的间接访问方式举例,内存空间的变化过程见图4。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int x,*p,y;

double *q;

x=5;

p=&x ;

y=*p+*p ;

q=(double *) malloc(sizeof(float)) ;

*q=3.14;

printf('' %d,%.2f\n'',y,*q);

}

二 指针技术的高级应用

指针变量主要应用于以下三方面的编程。

第一种应用:在函数之间传递内存空间的物理地址,突破局部变量内存空间作用域的限制。

例2,下面程序的功能是交换两块内存空间中的数据,分析它所使用的技术及此种技术的特点。

#include

#include

void swap(int *x, int *y)

{ int temp;

temp = *x; *x = *y; *y = temp;

}

void main()

{ int a = 7, b = 11;

printf("before: a = %d, b = %d\n", a, b);

swap(&a,&b) ;

printf("after: a = %d, b = %d\n", a, b);

}

分析: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交换算法组成一个函数,以代码的重用,又可增强程序的可读性,而将被交换数据的两块目标内存空间是在主函数(main)申请得到,它们的作用域就在主函数内,此时就必须将这两块目标内存空间的地址传递过来,才能实现对这两块内存空间的访问,要接收地址数据,在swap()函数的形参表中,就需要定义指针变量才能接收函数调用(主函数中的语句:swap(&a, &b);)时传递过来的地址。这就是指针变量的主要应用之一。

第二种应用:字符串的存储与访问,字符串长度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在程序中不适于用变量定义,即静态方式来申请内存空间存储字符串字符,较好的方法是实时根据字符串的长度申请合适的内存空间,这需要指针变量配合使用才能实现。

例3,使用指针变量来实现字符串的存储与处理。

#include

void main()

{ char *p1="student";

char *p2, b[10];

int i;

for(i=0,p2=b; p1[i]!='\0';i++,p2++)

*p2=p1[i];

*p2='\0';

printf("string a is: %s\n",p1);

printf("string b is: %s\n",b);

}

解析:“student”是一个字符串常量,它保存在计算机的一个内存区域。用该字符串对字符指针变量p1初始化,就是把字符串首字符的物理地址赋给p1,见图5。

与数组配合使用,以实现控制CPU对数组空间的灵活访问。

例4,使数组循环移位。有n个整数,使其前面各数字顺序向后移动m个位置,最后m个数字变成最前面m个数字,见图6。写一个函数实现以上功能,在主函数中输入n个数,并输出调整后的n个数字。

算法分析:可采用循环移位的方法,将数组元素值向后移1位,位于数组末尾的元素值被移出后,将其放到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中。重复该移位操作m次后,就实现了题目所要求的功能。另外,对于上述移位操作我们利用一个递归函数的形式实现。

代码如下:

#include

void Shift(int array[20],int n,int m)

/*形参变量array表面上是数组,实质上它是指针变量,接收来自主函数数组number空间的首地址*/

{int *p, array_end;

array_end=* (array+n-1) ;

for (p=array+n-1 ; p>array; p--)

{ *p=* (p-1) ; }

*array=array_end;

m--;

if(m>0) Shift(array, n,m);

}

void main()

{ int number[20] ,n,m,i;

printf("请输入数据个数:") ;

scanf("%d", &n) ;

printf("请输入 %d 个数据:",n);

for(i=0; i

{ scanf("%d", &[i]) ;}

printf("请输入你要移动的位数:");

scanf ("%d", &m) ;

Shift (number, n, m) ;

printf ("移位后,数据为:\n") ;

for (i=0; i

{ printf("%d ",number[i]);}

printf("\n");

}

编译、链接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请输入数据个数:12

请输入10个数据:

89 10 2 71 55 -1 52 16 90 18 6 22

请输入你要移动的位数:4

移位后,数据为:

90 18 6 22 89 10 2 71 55-1 52 16

三 结束语

指针技术是C语言的一大特色,它增强了C语言编程的技术手段,若能熟练地掌握及运用,可提高编程效率以及整个程序的综合效率,但需要认真研究与领悟,才能做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郑阿奇、丁有和.C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213-02

一、研究背景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全面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以培养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为教改主攻方向;突出打好语言基础与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从事涉外交际能力并重的教学原则”。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小,听、说、读、写能力弱等现状,一直困扰着高职英语教学。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本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教学规律及高职英语教材内容特点,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为基础,探索出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能的方法---学案导学“六步法”教学法。该教学法突破了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语言意识和语言能力,实现课堂语言教学交际化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把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过程。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学案”加“导学”。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自学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探索过程的学法指导、学习能力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等环节,由师生共同完善。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思路的体现,而学案是学生学习思维的体现;学案本身的成分包括教师完成 的部分(导的部分)以及学生完成的部分(探的部分)。导学是指在教师及学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其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步:利用学案,明确目标;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根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扣标整合,形成网络;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学案导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的优势在于,第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给学生下达任务,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任务要求,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动脑、动手学习知识的重点和攻破难点,教师则只是指导和辅助学生完成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学案导学”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动脑,与其他同学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目标,这个过程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攻克难关,一起获取知识,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第三,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案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每个阶段的任务。学生不再依赖教师直接灌输答案,而是自己主动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亲身体会疑惑、思索、探究与收获的过程,从每次完成任务的喜悦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同时也更加肯定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告别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更加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

然而,“学案导学”模式在实践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不明确,差生难以学到知识。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小组分工不明确,导致学生的实际小组学习过程与任务设置的要求不符。学生结对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见学习优秀的学生为基础差的学生代劳,优生常独立完成两人结对的任务甚至是全小组任务,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优生认真完成所有任务,知识掌握牢固,而差生并未参与小组学习,最终根本没有掌握知识点。任务设置的层级递进不明显,学生难以把握重难点。

三、学案导学“六步法”教学活动探索

针对“学案导学”模式易出现的以上问题,本文根据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索出的教学活动“六步”法,通过把任务分配细化,落实到个人以及把任务设置由简入深,突出重难点来解决。教师在采用“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时,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设计导学案时考虑学生的基础和特点,注意任务设置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通过教师和导学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获取知识。这“六步”分别是:出示学案;学生自学与自测;讨论交流;精讲释疑;训练强化;总结提高。整个课堂以项目和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次课例研究采用凤凰职教出版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英语》第三册Unit5阅读课Teamwork为教学实例,“六步法”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分述如下。

步骤一:出示学案(5分钟)

先让学生从学案上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就像老师有教学目标一样。

设计依据: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走进课堂,为实现本课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案的组成部分包括学习目标(Learning aims of this period)、学习重点难点(Key points)、预习任务(Previewing task)、词汇巩固练习(Words and expressions)、阅读练习(Reading tasks)、语言点精讲(language points)、讨论思考题(Group discussion)、总结及自我评测(summary and evaluation)等部分。

步骤二:学生自学和自学检测(20分钟)

带着学习目标进行预习,预习文章后生词和词组完成学案上ExⅡ中的1、2题。

设计依据:有助于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将旧有知识纳入新的框架中,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此部分包含通过让学生自学讲义(words and expressions),然后进行自测,包含单词搭配,用适当的单词填空完成句子,翻译句子等,学生在自测活动中一方面加深了对新词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巧妙避免了因单纯讲解单词的枯燥。自测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举行猜词游戏(Play the guessing game),学生在欢快而激烈的氛围中巩固了单词基础。

步骤三:讨论交流(20分钟)

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对学案ExⅡ中的3所给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答案。

设计依据:阅读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文章的内容、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略读、找读、和跳读等。

此部分以任务教学为主要手段,针对快速阅读和细节阅读两项目标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它们是:Task1(任务1): Where is the text probably taken from? (回答问题) ;Task2(任务2):Listen and Think(听录音并思考)―― 1). What does “team” mean? 2). 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good team players? 3). What kind of roles are needed in a team?

接下来是讨论交流环节,让学生通过两人讨论找出每个段落的中心句,然后根据中心句找到不同的问题。(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and then put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3 on P.74 into the blanksin the passage. )

紧接着是小组合作讨论,分组分工完成任务――朗读并翻译每个段落。

此部分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提出任务引导学生由个体到团体合作,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自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下个环节教师的讲解做好充分的铺垫工作,有助于学生随堂消化知识。

步骤四: 精讲释疑(20分钟)

老师讲解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的生词,服务行业术语,句型和有难度的句子。再让学生完成学案的练习,及时巩固。设计依据:主体是学生,老师只起到解惑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重点知识。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

本部分主要是教师讲解语言点(Language points),修正学生在之前自学过程中的理解误差,进一步巩固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步骤五:训练强化(10分钟)

根据老师给以设定的情景,把阅读知识转化为练习。

设计依据:主要为学生树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学习观念,从而实现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

本环节主要围绕一个话题:How to make teamwork success? 来让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把所学内容真正内化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步骤六:总结提高(15分钟)

总结学生利用学案自学的情况,总结巩固本课的重点内容,并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给以点评。设计依据: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收获与提高,从而使本课教学目标得以全面实现。

本部分设计两个活动:首先让学生用所给单词和句型总结全文(Make a summary of the text.),然后通过完成调查问卷①来进行自测自己是否具有团队精神。

四、结论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和“六步法”教学贯穿运用于本次课堂,使得课堂教学环环紧扣,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及语言习得规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提高综合英语素质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收获与提高,从而使本课教学目标得以全面实现。设计导学案时就应注意所有任务要由简入深,体现出所学知识的梯度。教师必须全过程参与,对学生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将任务细化之后,每位学生能更加明确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当然,若每堂课都严格按照以上六个步骤而不加取舍的话,时间有可能成为突出问题。应根据教学目标,因课文的重难点进行适当取舍或压缩,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及学案,课堂组织灵活机智,会把此教学法应用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范增民.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3.

篇6

2构建网络化数字语言教学平台基本思路(The

basic idea for building the networking digital

language teaching platform)

本案是以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中心为例。它是一个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教学、科研和服务于一体,承担全校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任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采用基于网络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必备条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我们根据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积极探索并建立了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建立的大学英语教学网络中心,可以直接在局域网上进行英语听说教学和训练。因此按照外语实验教学要求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中心规划建设12个多媒体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共计813个座位,需要其将分散的网络教学设备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进行整合,实现包括:网络资源平台、全PC自主学习区与学习区数字监控系统、trados专业翻译教学实验平台、卫星地面接收及视频直播系统等互联互通,以及由超强服务器群组成的核心网络平台。

3 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建设(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language labs)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网络化语言实验教学最有利的手段和方法。多媒体节目源数字化传输的可靠性、实时性、可操控性以及资源的共享性都为现代语言教学提供了技术方面的保障,多媒体硬件和多媒体技术为多媒体软件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自主学习中心的建设和推广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外语语言实验教学特点及需求,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将建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它应能实现语言学习平台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网络化、学习模式互动化、功能多样化、学习个体化、操作简单化、测试标准化、管理统一化的要求,更好地与多媒体技术相融合,符合现代多媒体语言教学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将每个数字化语言实验室都建成包含数字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三和一功能要求的语音室,实现“互动反馈式的双向教学”,满足特色化语言教学功能。在12套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建设中,我们采用两套系统进行组合,其中7套是NewClass数字语言实验室系统DL500E型,5套采用蓝鸽数字语言实验室系统LBD2003U型,并且12套系统客户端都分别搭载HP 6280计算机。

NewClass语言实验室系统是建立在以太网的基础上,采用标准的IP协议,将音视频技术、流媒体技术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完美结合。具有基本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译等全部功能,同时具备了学生自主学习、综合无纸化考试和口语考试等功能。功能特性包括:(1)教学功能:多媒体广播、示范教学、讨论发言、录音、分组、听力资料复听、跟读等全部功能以及支持系统自检、课堂学生认证、系统辅助教案播放;(2)自主学习:学生终端实现AOD音频点播、文本点播、自助式考试功能;Internet浏览、课件点播、大学外语教改网络教材自主学习;(3)考试功能:综合试卷考试、AB卷考试、双轨录音技术的口语考试、自动化口语考试、随堂考试、听力考试、试卷考试、写作考试、自动组卷、试卷管理;(4)学生档案管理、教学资源建立与管理、资源服务器群集分布式管理,如图1所示。

图1 NewClass数字语言实验室系统拓扑图

Fig.1 NewClass digital language laboratory

system topology

蓝鸽数字语言实验室系统采用ATM同步以太网,异步网络同步传输通信方式进行高保真声音的实时传输。功能上设计加入专业化师生互动系统,嵌入多种教学模式,配套口语发音自动评估、计算机口语自动领读等先进功能,独创协作式的互动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自学辅导式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拥有满足日常课堂教学的五大教学子系统外,还集成了“口语考试平台”“听力教学平台”“自习辅导平台”“技能训练平台”“口译教学平台”和“管理教学平台”,各平台皆为针对性教学,呈现出一体化的专业平台特色,且切换方便,可协调使用,充分体现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理念。如图2所示。

图2 蓝鸽数字语言实验室系统拓扑图

Fig.2 LBD digital language laboratory

system topology

4 主干网网络建设(Major-network construction)

目前主流网络已经都是千兆网络,所以此次的布线及机房的接入交换机、核心交换机都是采用千兆的设备。由于学生客户端的数量为813点位,教师机大概100点左右,直接访问网络控制中心的服务器对核心交换设备压力很大,所以选择中高端的核心交换机,要求背板带宽大、包转发率大,这样可以使整个机房的机器在访问服务器上的应用系统时会更加流畅,不会出现等待死机状况。网络架构采用接入交换机直连核心交换机,这样可以增快整体访问速度,不会出现客户端打开BS结构的应用服务程序等待的状态。

在主干网建设中植入了机房管理系统,其目的是实现:(1)系统标准化管理,通过服务器中镜像的更新,实现了机房计算机系统地快速部署和维护,所有使用终端应用软件也得到了实时同步更新,提高了部署速度,真正做到了标准化管理;(2)数据集中化保管,将分散在终端的数据集中存储在服务器端,完成了数据实时备份,从物理架构上实现了数据集中管理,消除由于误操作、终端损坏和恶意操作等原因造成的数据丢失和泄密;(3)病毒彻底化杜绝,由于目前机房计算机病毒感染传播,有的病毒不断的向外发包,影响整个网络的带宽;机房管理服务器端的文件以镜像方式存储,病毒无法侵入,同时机房管理服务器端与外网隔离,彻 底消除服务器端感染病毒的隐患;(4)使用终端“零维护”,终端在每次重启后,即可自动恢复到管理员配置系统初始状态,这样就实现庞大终端的系统“零维护”,学生能更便捷的操作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机房计算机维护效率;(5)备份存储,可以对所有的服务器进行数据和系统的备份,这样如果服务器的系统崩溃可以在几分钟内进行恢复,如果数据丢失可以在几分钟内对数据恢复,不限服务器端,以后增加服务器不用额外购买,对数据库的支持比较广泛,没有局限性,从而确保该硬件设备安全可靠。

主干网采用了三种网络交换机设备共同组建网络化数字语言教学平台,它将提供一个全千兆、安全、稳定的校园局域网,为教师办公、学生上课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具体配备如下:

(1)网络核心交换机采用锐捷RG-S8606,这是一台面向下一代融合网络的高密度多业务IPv6核心路由交换机,满足未来以太网络的应用需求。该交换机融合了VSU(Virtual Switching Unit)、MPLS/VPLS、网络安全、无线网络、IPv6、流量分析等多任务特性。丰富的槽位选择预留了丰富的扩展余地,形成融合统一网络,完善的IPv6特性满足未来的升级改造。为网络化数字语言教学平台提供一个可靠的网络核心支撑。

(2)接入交换机采用RG-1824GT交换机,该交换机采用全千兆电口,有很强的背板带宽和网络稳定性。满足教学网络的需求,为各项教学应用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

(3)出口路由采用RG-EG1000M,该设备是集路由、防火墙、行为管理、流控于一身的网络出口设备,对网络化数字语言实验室内部网络的设备进行流量控制,使带宽有效的被利用,行为管理功能可有效的抑制局域网内的不合理上网行为,对学生的课上、课下上网行为进行约束,防火墙功能有效的抵挡内外网的网络攻击行为,同时该设备的vpn功能,为教师的远程办公提供方便。

5 结论(Conclusion)

通过网络化数字语言教学平台的建设,我们拥有了一个开放的,能够承载语音、视频、图像等数据传输与交互功能的网络平台,得到了最宽广的融合性。网络的开放性、扩展性、融合性、技术领先性,使网络化数字语言教学平台具备了:(1)各种数据应用的合理有效运行分流;(2)抗攻击防病毒能力;(3)支持组播、划分VLAN控制广播风暴减小冲突域;(4)合理的分配带宽和控制学生的上网行为等特性。实现以校园网为基础的网络化语言实验教学、个性化自主学习、语言实践教学、口语考试、多媒体资源共享等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海波.外语网络教学与数字语言实验室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8):5-7.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9):95-97.

[3] 郑海英,马军,白彦华.数字语音室建设方案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7):116-117.

篇7

生命是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金钱买不到,珠宝换不回。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再生,也不会重来。同学们,我们的生命之花才刚刚开始绽放,我们是家庭兴盛的寄托,又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因此,我们得爱惜生命,好好的活下去。

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种校园意外事故频繁发生,所以校园安全应引起我们全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校园安全涉及到我们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种之多,其中包括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火灾火险、溺水、体育运动损伤等等。这些都在时刻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学生非正常死亡,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所以我们不但要有安全意识,更要有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课间活动安全。同学们上下楼梯要有序,切不可急步上下,要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走的良好习惯,防止校园拥挤踩踏事故。在雨天,我们的教学楼的走廊、楼梯都会很滑,请全体同学在行走时务必轻脚慢步。在大课间时, 各班一定要按照学校要求的场地,有组织的活动,千万不要在满校园里穷追乱撞。

XX年3月,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附小发生拥挤踩踏,导致学生一死三伤;XX年12月,湖南省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踩踏事件,造成8人遇难、26人受伤;XX年11月18日,江西都昌县土塘中学发生学生踩踏事故,同样有六名学生死亡。3、XX年10月14日,四川营山一小学因天气原因,楼梯湿滑发生拥挤踩踏,造成9名学生受伤,2人重伤;这些校园踩踏事故,发生过程何其相似,都是学生下课后大批拥挤下楼,前面学生跌倒,后面学生没有发现,导致推挤踩踏。这为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

第二,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运动时要注意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第三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现在春季来了,食品容易变质。不要到无牌小店去购买食品,建议大家中午回家吃饭或在学校附近食堂就餐,拒绝三无产品,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购买零食,不喝生水。

第四,要注意上网安全。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它搜集资料,拓宽视野。但是网络也有很多危害,如果上网浏览不健康的网页,或毫无节制地沉溺于虚拟空间,就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篇8

如果说,人生是一座高楼大厦,安全就是这大厦的基础保障。没有安全,生命就受到侵害,生活就不再有幸福。

生命如此宝贵,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可是人生的道路上安全隐患处处存在,各种威胁时刻发生: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将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种之多,其中包括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打架斗殴、体育运动损伤、火灾、溺水等等。

曾记否:新疆克拉玛依发生的特大火灾,共有三百多名师生葬身火海;河北省某中学做课间操时学生在楼梯间发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数十名学生伤亡;湖南一学生欲翻墙跑出校外,不慎从围墙摔下身亡。

我们附近小学两位可爱的小学生在江滨东路过马路时被一辆汽车无情轧死!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与数据怎能不叫人心痛震惊,想想那些如流星般陨落的鲜活的生命,怎不让人警钟长鸣?

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也反映了我们个别学生对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薄弱。

也许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

不对,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如果一个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喜欢惹是生非,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

如果一个学生不思学习,喜欢疯疯颠颠、打打闹闹,整天抽烟喝酒、泡网吧,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一个人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长期下去可能会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

安全问题重在预防。有专家指出,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针对学校实际,提几点要求:

一、人人树立“热爱生命,关注安全”意识,把安全摆在学习、工作及各类活动的首位。

二、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团结同学,和同学和睦相处,善于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不因小事和同学争吵,不开粗口,不打架斗殴,争做文明的中学生。

三、关注课间安全。请同学们在课间不做剧烈的活动,避免发生各种伤害事故;上下楼梯*右走,做到“右行礼让”;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道;不在教学楼内打球、踢球。我校目前还有两幢楼在施工,学校禁止学生进入施工区。

四、严格规范操作。体育活动、实验课、社会实践及其他户外活动要严格服从老师指挥,严守操作规程,不擅自行动,防止各种妨害安全的问题发生。

五、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特别是学校门口路孝车多、人挤,放学回家一定要小心,慢走,左右看;一定要走人行道,不横穿马路;一定要直接回家,不在小摊点门口张罗、徘徊、拥挤。

六、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习惯。拒绝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在校外的摊点上吃饭。最近,对奶粉制品要注意买合格产品。

七、强化“防火灾、防触电、防侵害”意识。不吸烟、不玩火,不焚烧废弃物;不随意触摸各种电器,不私拉电线,不在宿舍内使用充电器、电热器;上下高层床辅注意安全。

八、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注意公共场所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把珍贵物品、现金放在教室和宿舍,如果遇到坏人坏事要冷静、机智,要敢于见义勇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及时敢于拨打110报案。

九、远离网吧,远离台球室,远离游戏厅,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看不健康的书籍,不拉帮结伙,不同社会闲杂人员交往。

同学们: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

篇9

 

课程名称

 

语言《炒大栗》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亲子游戏熟悉儿歌,并学说儿歌。

2、感受亲子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亲子游戏熟悉儿歌,并学说儿歌。

 

教学思路

秋季栗子正当时,以栗子为教学元素,在吃吃玩玩中学习。

 

 

 

 

 

 

 

 

 

 

 

 

 

教学环节

一、引出儿歌炒大栗

1、师:今天,黄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好吗?

(出示小松鼠),老师以小松鼠的口吻跟小朋友打招呼!

师:你们知道小松鼠最爱吃什么吗?

“小松鼠最爱吃栗子了,秋天到了,它摘了一大堆栗子,听,它在干什么?”

二、教师念儿歌,并示范动作。

1、原地坐着熟悉儿歌。“哇!好香啊,你们想吃栗子吗?那就请跟小松鼠一起来炒栗子吧!”教师与幼儿一起念儿歌。

2、大铲子铲大栗。

出示大铲子,提醒妈妈,当儿歌念到霹雳啪啦……响的时候,老师手拿铲子就会铲宝宝的脚,这时家长要立即抱起宝宝跳起来,请宝宝和妈妈们围成大圆圈走!

(配班老师:手拿栗子动摇,发出声响)

3、亲子炒大栗。

师:我们还有更多的栗子要炒,请家长站起来,抱着自己的孩子甩动(炒大栗),最后一句处跳跃(让孩子自己跳),2次。

教师先示范

4、太阳伞炒栗子。

请家长站到太阳伞旁边,请一个小朋友来当栗子,(如果孩子不赶一个人上来,没关系,不要急,这时妈妈可以陪宝宝一起上来),其他家长与孩子转动太阳伞,边念儿歌边游戏,当念到霹雳啪啦……响的时候,抖动太阳伞。(此游戏可以重复3—5次)

5、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的把学念的儿歌说出。

三、分享栗子。

要求每个宝宝自己拨栗子品尝,并能拨一个给妈妈,将栗子壳放于一处,吃完了一起把栗子壳放进垃圾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资源

栗子

 

篇10

1.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实践教学是实用性高级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通过分析、判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借鉴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优点,采用“上课+上机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和资源,重组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基础—综合—创新的三级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实验教学不仅承担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验证,传送实验技能的任务,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帮助。

2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实例实践教学作为信息安全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对帮助学生理解信息安全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关键环节。该文提出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作为重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网络防护技术是安全防护技术之一,加固防火墙是实现网络防护的基本手段。该文以两人实验小组为依托,组织对抗性攻防实验,通过学生具体参与操作,增强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竞争意识,实行组内加分,组间互助的考核策略,最终达到能够合作设计完成综合实验的教学目的。该文以配置SMART-V防火墙实验为例,通过课堂实例来具体阐述本文的教学模式与理念。

篇11

(二)学习任务与授课方式在本门课中,学员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围绕指定的案例问题,对授课者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探究。比如:对案例情境中主人公做法的合理性发表评论;对案例材料中包含的现实困境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行动方案;或者将案例材料与学员自己个人的亲身经历联系起来,引导学员进行自我反思,等等。在这门课中,教学过程主要分三步展开:1.课前准备学员课前阅读案例素材,回答案例教材中指定的案例问题。2.课堂汇报与讨论学员在小组内或全班同学面前呈现自己对案例问题的分析与解读,然后,听取同伴或指导教师的评论意见,包括他们提出的疑问。然后,对同伴或指导教师的评论、提问作出回应,包括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澄清误解,回答提问,等等。3.课堂总结与补充指导教师对学员的案例学习汇报以及课堂讨论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指出讨论取得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尤其是要针对学员在汇报和讨论中未曾涉及的、被遗漏的关键问题、深层次问题作补充性的讲解。

(三)学业成绩的评估对本门课的学习而言,衡量学员学得怎样,主要看以下三个指标:1.看学员提交的回答指定案例问题的案例作业的质量。比如,对决策型案例的学习而言,衡量案例作业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包括:学生对主要案例问题的界定与分析是否“清晰”、“准确”和“深入”;行动方案的提出是否经过仔细的论证,论证是否是清晰的、连贯的和合乎逻辑的;所提出的行动方案对关键案例问题的解决来说,是否具有“适当性”、“可行性”和“特异性”,如此等等。2.看学员参与课堂上案例讨论与交流的表现。主要的衡量指标包括:学员参与课堂讨论的出勤率;课堂讨论中,发言的积极性如何;以及课堂讨论中,发言的质量(如提出的观点、见解是否新颖、独特、深刻,给人以启发,等等)。3.看学员掌握每个案例背后蕴含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程度。对这一指标的衡量主要通过期末的案例学习考试来进行。案例学习考试通常采取开卷形式,主要考察学员是否掌握了解决关键案例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四)课程有效实施的条件1.要有高质量的案例教材案例教学首要的实施条件是,必须要有高品质的案例教材。如何衡量案例教材的优劣好坏呢?美国课程专家施瓦布(J.J.Schwab)指出,“我们让学生阅读的(案例)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必须具有可供选择的看法和视角;必须具有相当的不同观点和反对意见,从而体现学习团队在讨论中投入精力的价值。”⑦教师教育专家舒尔曼(L.Shulman)以为,良好的案例必须要有故事性的叙述,其具体要求是:叙事要有情节,即起因、经过以及结果;叙事要明确而详细,不要一般性的陈述或故事梗概式的说明;叙事要将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内,包括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情境;好的叙事应力图揭示和反映案例人物的行为及其意图,包括动机、需求和内心活动;叙事反映了事件发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⑧2.教师熟悉案例教学法的操作与应用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对案例研讨的主题必须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准备;接受过小组讨论法方面的培训(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包括:提前布置案例学习任务,指导学生为课堂上的案例讨论作好准备;主持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和卷入讨论;对课堂讨论加以必要的总结;制定案例学习的表现性目标,对学生的案例学习表现进行评估,等等。

二、课堂观察与评价

(一)课程性质与意义“课堂观察与评价”这门课,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学员学会观察课堂,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对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长短作出判断。所谓课堂观察与评价,说白了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听课”与“评课”。学会听课(观察课堂),是学会评课的基础与前提。“听课”、“观课”提供有关课堂教学的事实信息,而“评课”则是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对观察到的事实信息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学会听课与评课,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具。然而,对不少在职教师而言,他们在师范院校的专业学习中并没有专门学过“课堂观察与评价”这一类的课程。因此,尽管中小学现在都在大力推行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听评课和撰写教学反思的校本教研活动,实际效果并不太好。许多时候,听课、评课流于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素养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提高。

(二)学习任务与授课形式在本门课,学员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学会观察课堂,并利用观察到的事实信息对自己或别人的授课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授课者而言,本门课主要分三个部分来展开:1.理论性教学理论性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让学员学习了解有效教学的基本标准与特征,包括有效教学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教学结果(结果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结果,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与要求(过程标准)。除此以外,学员还应当学习和了解与课堂观察有关的基本知识,如:课堂观察的目的与意义;课堂观察的主要领域与指标;影响课堂观察的内外因素,以及克服课堂观察偏见或主观性的措施;课堂观察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课堂观察与记录的常用工具与方法有哪些,如此等等。在上述这些要点中,确定重要的课堂观察领域及常用的课堂观察指标最为紧要。例如,美国学者GaryD.Borich将课堂观察的领域划分为方面:感受课堂氛围;聚焦课堂管理;探寻教学过程的清晰度;查证教学指导方式的多样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检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评估学生的成功;培养高品质的思维技能。⑨这八个方面,只是课堂观察的主要领域,具体的观察指标还需要进一步细分。比如,教师是如何引入新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新旧学习之间建立联系的?教师是如何向学生表明教学的目的,以及教学对学生的意义的?在教学中,教师使用了哪些教学资源,采用了哪些教学方式?教师有没有将所教科目与学生以前所学的其他科目联系起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做了些什么?为了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运用了什么样的课堂管理技巧?教师的个人特征(如穿着打扮、行为举止、讲话音量大小和音调高低、有无热情等)是如何影响和促进教学的?教师是如何结束课堂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去评估学生的学习?如此等等,都可以作为具体的观察指标。2.示范性教学具体做法是:指导教师布置听课任务(可以是现场听课,也可以是看预先已经录制好的课堂教学视频录像),要求学员分小组提交完整的听课报告(也即课堂观察与评价报告)。在学员完成听课报告的同时,指导教师也要完成一份听课报告。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各小组和指导教师分别展示自己撰写的“听课报告”,相互交流学习。在交流中,学员就会发现自己对课堂的观察与分析,与其他小组和指导教师所做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有什么异同之处。那些不一样的地方,尤其值得关注。正是这种“不一样”,才会促使学员去反思自己所做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有什么缺陷。最后,指导教师可根据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情况,对各小组提交的听课报告进行整合,在吸收各小组报告优点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听课报告。以后,这个报告就可以作为学员独立撰写课堂观察与评价的范本了。3.实践性教学它要求学员实地观察一堂课(或者看一个完整的教学视频录像),然后独立地撰写课堂观察与评价报告。如果说前两个阶段的教学侧重于“知”的话,那么,这一阶段的教学就侧重于“行”,即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三)学业成绩的评估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来说,学员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和掌握有关课堂观察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对应第一阶段的理论性教学),二是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情境中加以运用,撰写出高质量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报告(对应第二阶段的示范性教学和第三阶段的实践性教学)。因此,学员的学习评价也分两个方面,对前者可采用开卷考试,对学生应当知晓的理论知识进行检测;对后者只能采用“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assessment)。具体来说,就是根据预先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学员独立完成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报告”进行评估。一般来说,一份完整的、规范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报告包含以下三个组成部分:“课堂观察描述”(回答课堂教学是怎样展开的,课堂上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基于课堂观察信息对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作出判断”以及“改进教学的建议”。相应的评价准则可以是:课堂观察是否全面、准确、细致、深入,不带偏见;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评判是否建立在观察证据的基础之上,判断是否基于标准,具有说服力;提出的改进建议是否有针对性,是否合理、可行,如此等等。

(四)课程有效实施的条件1.要上好这门课,授课教师事先必须编写好供学员使用的“课堂观察与评价学习指南(或指导手册)”。这个“指南”或“手册”相当于教材,里面的内容包括:有效教学的基本标准与特征;课堂观察的常用工具与方法;课堂观察与评价的参考量表;课堂观察常见的问题;课堂观察与评价报告的样例,等等。2.学员在修习这门课程之前,应当已经学过“普通教学论”或“学科教学论”之类的课程,对课堂教学中的一般法则与规律,对学科教学的特殊规律,对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如“课堂引入”、“讲解”、“提问”、“分层教学”、“合作学习”、“练习设计”、“学习检查与反馈”等专题有了基本的了解。

三、个案调查与干预

(一)课程性质与意义同前面所讲的三门课相比,这门课最大的特点是,学员要对实际发生的个案现象或事件展开调查,并对案例现象或事件蕴含的问题采取行动。具体来讲,就是学习者在合作学习小组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某个案例现象或事件(如一次特别的教育活动,一个发生在课堂上或校园里的典型案例现象或事件,一个表现十分特别的特殊学生)展开调查,弄清个案现象或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造成了哪些影响或后果。然后,在小组的支持下,针对个案现象或事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行动。之后,对行动的效果进行观察。若效果不佳,则通过反思找出效果不佳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重新调整行动计划,再去实践、去反思。如此循环下去,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开设这门课具有双重价值或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员(在职教师)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当下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突出个案问题,从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员(在职教师)自身的专业学习、成长与发展。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为解决问题或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而行习;对问题采取行动,通过行动与反思的循环进行学习;借助小组讨论的力量,在社会交往互动中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特别适合于成人、适合于教师的在职学习。

(二)学习任务与授课方式在本门课中,学员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带着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与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的个案现象或事件的“困惑”、“疑问”进入合作学习小组,在小组的支持下,对个案现象或事件展开调查,针对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行动。因此,这门课不存在直接的课堂教学,授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指导学员对案例现象或事件开展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员对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并采取行动。对案例现象或事件展开调查,对案例问题采取行动,是本门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对案例现象或事件进行调查,弄清有关案例现象或事件的基本事实,探明案例现象或事件产生的真实原因,这是对案例现象或事件进行干预、采取行动的基本前提。而对案例现象或事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动,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则是案例调查的最终目的之所在。只有对问题采取行动,并且对行动的结果进行反思,才会有真正的学习即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如果不把一个观念或一个计划付诸行动,我们怎么知道它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呢?反思取决于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反思。当然,要有效地进行“反思”,学习者还必须在行动之前、之中和之后,根据行动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本门课的授课方式体现在以下学习步骤中: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由指导教师、4-5位学员组成。2.在第一次小组活动中,所有组员以叙事的方式描述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个案现象或事件,说明自己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是什么,向组员寻求帮助。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确定个案调查的思路与方法,制订调查计划。3.学员根据制定的计划,对个案现象或事件展开深入的调查。4.学员回到小组,向小组成员汇报自己的个案调查经过与结果。小组成员围绕汇报进行讨论交流,相互质疑问难,帮助组员找出个案调查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调查的建议。5.学员根据小组讨论的意见和建议,作相应的补充调查或后续调查。6.学员回到小组,汇报补充调查的结果。接下来,小组成员围绕个案调查的结果进行讨论交流,针对个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7.组员将问题解决的初步方案付诸行动,并对行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观察与反思。8.组员带着各自的观察与反思,回到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组员向小组汇报自己前一段时间做了些什么、具体是怎么做的、做的效果如何,解决了哪些问题,又遇到了哪些新的问题,现在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是什么,如此等等,其他组员对这些问题作出回应,或者提问、质疑,发表评论,或者提出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9.组员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制订新的行动方案,再把新的方案付诸行动,再对行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观察与反思。如此循环下去,直到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10.最后,组员围绕各自的个案调查及其干预行动,撰写个案调查与行动研究报告。其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对案例现象或事件的深度描述、对案例问题的诊断与分析、问题解决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的实施及效果、反思与讨论、新的问题解决行动方案、新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进一步的反思与讨论,等等。以上这些步骤,基本上是按行动学习(actionlearn-ing)的思路来进行的。行动学习源于美国学者库伯(Da-vidA.Kolb)提出的体验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循环理论。库伯的体验学习循环包括“具体体验”(concreteex-perience)、“反思观察”(reflectiveobservation)、“抽象概括”(abstractconceptualization)和“行动检验”(activeex-perimentation)四个阶段。据此,Pedler等人将行动学习的过程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1)体验阶段:对一定情况下行动的结果进行观察与反思;(2)理解阶段: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或重新形成对形势的理解;(3)计划阶段:根据新形成或重新形成的理解,制订行动计划,以便影响形势;(4)行动阶段:在一定情景下执行或实验计划。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