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2 10:51: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化工专业技术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思想上积极上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自从工作以来,我始终注重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摆正自己同组织、同事业的关系,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和开创工作新局面、不断振兴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自觉地学习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激发自己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不断朝着新的目标奋进。
二、作风上严以律己,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在注重提高思想品德的同时,也不忘注意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我始终坚持学习有关建设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做到忠于职守、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勤奋工作,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本人一向谦虚好学、钻研业务、勇于奉献,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严格按照“诚信、守法、公正、科学”的原则开展进行景观工程技术及参与造价工作。能够敬岗爱业、遵纪守法,工作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生活上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关心他人。能够带领团队,团结一致,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投入到工作事业中。能够积极指导和带领刚工作的同志,使他们时刻感觉到有人关心、爱护和帮助,尽快转变角色投入工作中去,并督促他们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尽快、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能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认真对待每一项施工任务,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急甲方之所急,忧甲方之所忧,始终把甲方和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自2012年从事园林工作以来,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专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能以较高的水平独立地完成本职工作,并在与较高级别的同行的合作中,努力学习新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做到学为所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我从同行工程师、工人师傅们那里学到了丰富的园林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知识,特别是工人师傅的现场经验、技术绝活及他们对工作的敬业精神鼓励和感染着我。
在从事园林专业近十年中,能熟练操作相关制图软件和办公软件,熟悉各类规范,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和各类法律、法规。能很好解决和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常见问题,与甲方沟通与交流顺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一边跟着经验较多的同事学习造价知识,并初步掌握了园林造价的相关知识,拓宽了知识领域。
自2012年以来,已参与完成的大大小小项目有几十项,完成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主要负责负责编写施工日志、施工记录等相关施工资料,后期苗木养护计划及实施工作。
园林景观属于“确、细、精”的工作,景观与绿化要做到细致、精湛,首先要从审图开始,要对苗木品种是否的地域适应性作深入了解,设计的品种及规格是否可以在市面上买到,图纸上设计的施工区域与现场是否一致等问题在施工前均要得到解决,以上问题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后,能很好地协助技术负责人进行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
我的工作还包括参加工程协调会与监理例会,提出和了解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思考、制定解决办法并实施改进;负责协调工程项目各分项工程之间和施工队伍之间的工作;参与现场经济技术签证、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
工作期间,我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质量标准来执行,尽职尽责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以下简要列举一些主要的工作业绩:
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期间参加了*****工程项目;工程总造价为28万元。当技术员,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负责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监控现场进度、品质完成情况,负责日常安全管理事项。该项目按期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
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参加了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监区内绿化提升工程,工程总造价为12.81万元,当技术员,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负责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监控现场进度、品质完成情况,负责日常安全管理事项。该项目按期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
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参加了****项目建设景观工程,绿化面积1931.9平方米,造价:116.8237万元。当技术员,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负责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监控现场进度、品质完成情况,负责日常安全管理事项。该项目按期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
2015年4月至2015年11月日期间参与了2015年柘荣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工程,绿化面积为:654亩,造价:415万元。当技术员,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负责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监控现场进度、品质完成情况,负责日常安全管理事项。该项目按期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
2015年1月至4月期间参与了****工程,绿化面积为:13300平方米,造价:665万元。当技术员,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负责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监控现场进度、品质完成情况,负责日常安全管理事项。该项目按期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
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参加****工程,造价:40万元。当技术员,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负责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监控现场进度、品质完成情况,负责日常安全管理事项。该项目按期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
四、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本人参加工作后,先后从事过项目计划管理、劳资管理、工程造价、招投标、资质管理等岗位。在此期间,本人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并在管理过程中结合运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了业务能力。2007年本人参加全国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当年11月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颁发的中级经济师证书。2008年公司聘任为经济师至今。调任综合管理部主管岗位后,在企业管理岗位上,本人努力发挥助手作用,较好地履行了个人职责,为部门和企业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现专业技术资格前主要工作总结
2002年7月份参加工作后,本人先后从事过项目计划管理、劳资管理、工程造价、招投标、资质管理等岗位。
在担任项目计划管理员期间主要工作是做好统计管理,主要包括:工程计划编制、工程周报、劳动用工报表、工程量台账统计、分包统计等。各类台帐的统计按月度进行,保证登记齐全。同时完成其它管理工作,积极为项目部的生产经营工作服务。
在担任劳资管理员期间主要工作,一是劳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人员调动、新入厂人员的审查安置、各部门的借工、定员编制、零工招收使用及清退等工作;二是做好工资管理工作,在工作中组织二级单位的劳资人员对公司一系列工资政策、规定进行学习,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做到各部门统一起来。日常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根据出勤情况严格执行,保证分配上的公平公正,不影响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阶段奖等根据职工的日常考核严格发放,打破大锅饭平均分配的方法,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在工程造价员和招投标员岗位上,本人通过培训和个人学习,先后取得了造价员、招标师证书。完成了仁和医院大楼、东兴寓城花园小区、山东经济学院教职工住宅楼、费县电厂职工住宅楼、菏泽电厂职工住宅楼、山东大学兴隆校区学生公寓、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网实验楼等工程工程投标、预结算编制、分包招标等工作,较好完成了公司交办的任务,为公司工程中标、进度结算、分包管理、资金催收等作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在公司资质管理岗位上,本人作为资质负责人,积极为公司发展建言献策,加快公司资质晋升,求得企业更快发展。按照公司部署,本人认真精心准备资质升级资料,主动加班加点力求尽善尽美,加强内外部沟通协调,公司资质晋升工作得到了住建部、山东省电监办等政府部门的肯定。公司先后顺利取得住建部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国家能源局二级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质监总局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锅炉安装许可证、商务部对外承包工程资质,为公司提升实力、加快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现专业技术资格后主要工作总结
(一)加强企业管理和工程技术经济业务知识学习。先后自学了《著名商学院EMBA课程合集》、《内控管理——杜绝漏洞》、《从零开始做运营》、《新金融时代》、《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书籍,熟练掌握了企业现代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理论、手段和方法,掌握了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企业管理工作涉及生产、经营、安全、技术、管理等方方面面,专业性、综合性强。本人深知做好企业管理工作,光有经济知识是不够的,本人通过三年函授学习,2014年取得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历和工学学士学位。有了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本人参与编写的《火电厂脱硫与脱硝实用技术手册》、《大型火电机组检修手册》先后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提升了公司软实力和品牌形象,对推动电厂机组环保改造、现代大型火电机组检修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建立完善公司企业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本人起草编制了公司《业务招待费用管理办法》、《通讯及费用管理程序》、《办公用品管理程序》、《公章管理办法》、《宣传管理办法》、《单据报销管理办法》、《公司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文明办公考核管理办法》、《公司各类会议管理规定》、《公司资质管理规定》等企业管理制度。办法执行过程中得到了员工和公司领导的认可,保证了企业正常运营。
(三)建立公司考核机制,完善公司考核绩效管理。为了充分调动总部及项目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草编制了《公司月度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项目部绩效考核规定》等文件,明确了考核依据与原则、考核组织及层次、考核程序、绩效考核标准、考核权重及考核结果兑现等。并与软件公司联合编制了网络版公司员工考核系统,经过试用及修改后,员工考核体系已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绩效考核是提高企业执行力、实现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企业管理持续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绩效考核,加强了对各项业务管控,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四)制定《公司电厂检修与技改业务发展管理规划》。本管理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发展发展现状(基本情况、资源情况、业务范围)、业务发展SWOT分析(优劣势、机遇与挑战)、业务发展方向和目标、市场开发规划、经营管理规划、现场管控规划、风险管理规划、内部管理提升规划、人才发展规划、品牌规划等。制定本规划作为检修技改板块全体员工行动纲领,积极推进理念改革,强化执行力建设,提升施工组织管理能力,促进了检修技改板块业务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五)编制《公司工程分包项目结算管理实施细则》。就分包目的、范围、职责、原则与程序、进度预结算、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工程款的支付、考核与奖惩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实施本细则后,进一步加强了工程分包项目结算管理,及时反映了工程分包项目成本,加快了公司“两金清理”进度,提高了项目经营管控水平。
(六)规范公司投标和市场开发工作。制定了公司《工程投标管理程序》,确定工程投标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及义务划分,确保投标工作分工协作顺利进行。开发部负责招标文件的购买及与招标人的联系,总体负责投标活动的策划及实施,负责投标文件的装订及包封;负责投标文件的归档、整理、分析,并协助财务部负责投标所需投标保证金的办理。计经部负责投标文件商务部分的编写。工程部负责投标文件技术部分的编写。物资部负责配合投标过程中有关材料及设备价格的提供。工程开标完成后,由参加投标的人员把投标活动中相关的资料及开标过程中的有用信息提供给开发部整理,为以后投标决策提供参考。
职高化工专业是主要培养化工行业一些技能人才的专业,对学生的操作技能、管理能力以及服务能力,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化工专业的职业指向非常明确。随着现代化工行业的发展,化工行业渐呈现出资本密集、技术密接以及科技化运行等特点,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同时更要具备集环保、合作、质量,以及技术迁移等意识为一体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职高在培养化工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创设化工专业教学情境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职高化工专业创建教学情境的必要性
化工行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化工行业的产品种类非常多,技术密集,装置投资很大,而且生产工艺的关联度强,同时具有很大比例的非标准设备。整个化工生产过程都是在封闭的系统中实现的,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的手段高,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有的化工材料具有易燃易爆性,甚至有毒,如果出现了操作失误的现象,很有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甚至影响到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从事化工行业的学生必须要具备非常强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现代化工行业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上了,这些企业往往不仅要求自己的员工具备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员工必须要具备综合职业素质。现代化工企业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对化工工艺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能够对工艺生产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性的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因此,即将进入化工行业进行工作的学生们,必须要树立起系统工艺的观念,任何一项操作都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对整个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关调查显示,化工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中,位于前几位的并不是专业技能,而且各项素质,诸如安全保护意识、责任意识、独立工作能力,以及质量意识等。而对于专业技术的掌握,以及机械设备的操作能力则被这些化工企业排在了几项素质之后。因此,化工行业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从业者的综合职业素质要比职业技能重要,这也就决定了职高化工专业综合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二、职高化工专业教学情境的创建
1.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加强校企合作
职高教学情境的创建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即学习与工作综合、岗位真实、环境复杂以及企业具有文化性。职高学校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在工作中需要的岗位胜任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而且更能够培养一定的人格认同能力,岗位迁移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换而言之,职高学校通过创建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与此同时,在创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渗透职业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与传授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职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是不同的,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也是不同的。但是任何一个专业的教学都可以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这个方法适用于职业高中的教育。根据现代化工行业的特点,以及诸多化工企业对从业者的要求,通过将仿真技术与真实的环境结合在一起,采用计算机的虚拟技术,加强校企合作无疑是教学情境创建的重要措施。首先,可以在小型的流程型装置上,进行真实的物资运行与反应能力的训练,促使学生建立对于化学反应中的流量、压力,以及温度等不同工艺参数的初步概念,加强化学反应工程中控制手段的熟悉,使学生能够在化学工业生产中选择正确的化学反应。其次,在工段级的流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真实的装置,但是反应与物资运行的状态采用数据模拟,通过相关软件进行真实的控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化学反应器,以及单元操作的能力,通过不同岗位之间的配合,使学生熟悉化工生产相关工作的处理流程。第三,如果采用真实的企业生产岗位运行在模拟的装置上,完全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操作、安全生产,以及经济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第一层与第二层的训练可以在校内的训练装置上进行,这两个层级上的训练可以采用小型流程装置,或者工段级流程装置,在这些装置上应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训练效果。第三层次的训练必须要让学生到企业中参加训练,通过实习来进行整体化设计,并且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因此,职高化工专业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要加强计算机虚拟技术的应用,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2.采取过程式考评的方法
我们通常所说的工作过程是指企业中一件工作任务从获得到最终做出成果的整个过程。职高化工专业教学情境的创建需要多种载体,对于学生的训练更是需要从资讯掌握到计划实施,再到评估等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必须要与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将化工专业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充分地展现出来。职高学校仅仅进行教学情境的创建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学情境创景之后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化工专业学生的考评不仅要进行诸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相关的终结性考核,而且要更加重视过程的考核。职高学校必须要意识到每一个训练项目都应该成为学生考评的内容。与此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都需要列入到考核内容之中。此外,职高学生还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加一些企业活动等,这些也应该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考评的根据,这些都是学生能力的证明。因此,职高化工专业教学情境创建的考评方式要深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通过科学、公平、有效的考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步入企业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促进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根据化工行业的特点,以及职高学生的成长阶段和心理特征,职高学校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是一项重要而关键的任务。各个职业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一些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化工类专业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教学情境的创建,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保证学生的就业,为化工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一线职工,促进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雨.高职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1.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95
0 引言
高职数控加工专业是培养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现代数控加工技术发展进步非常快,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对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改革。通过优化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鼓励学生到企业一线实习等措施,来不断提升数控人才的技能素质。
1 高职院校数控加工实训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训课程教学特色不明显
在一些高职院校数控加工实训教学课程中,对学生实训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参与技能要求等,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差异不大,没有突出实训教学的特色,对学生数控加工实践技能的训练作用不明显。
1.2 缺乏真正的学生实践锻炼机会
数控加工专业,是一种理论性同实践性,密切结合的专业。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核心数控技术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锻炼过程中,才能将数控加工技术练习到位,并为今后走上一线的数控技术工作岗位打好基础。但是,实际情况是不少高职院校,没有给学生安排真正能够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实习岗位,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理想。
1.3 实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待提升
现代一些高校在数控实训教师引进方面,m然花费了不少经费,但是,真正专业知识水平高、数控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并不多。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教师在开展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方面,更多的是参照同类院校的方式方法,缺乏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的创新突破,对学生的实训引导作用不明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训经验都有待提升。
2 数控加工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模式分析
2.1 引进和培育数控加工实训师资
实训教学改革,需要一批具备现代化数控加工专业技术知识的教师,教师不仅要在引领专业不断创新改革,还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反复总结,参与实践锻炼,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素质。高职院校要加大引进和培育实训专业教师的力度,打造一批专业知识水平高、技能素质硬的师资队伍。
例如,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形势,建设强教学、强实践、强科研的“三强”教师队伍,助力省级优质名校申报,2017年2月,组织机械工程系26名青年教师参加的寒假教师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采取校企合作形式,依托学校“数字化工厂”和“产品检测技术中心”设备资源,聘请西门子公司的刘清洲工程师和泰西(北京)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代跃工程师为老师们进行培训。培训采取专家集中授课、示范演示、教师动手实践等形式,系统地学习了工业自动化生产制造的各项基本技术和基于互联网支撑的智能化制造、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等前沿知识,实现了教师技能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的全面提升。培训过程中,老师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求知欲望,学习气氛浓厚、纪律良好,自始至终无迟到早退现象发生,老师们并纷纷表示这种技能培训针对性强、效果好,既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又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2.2 深度对接企业需求,为学生开辟良好的专业实习平台
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要想真正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除了要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真实的实训操作。数控加工是实践性很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高的专业,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深度对接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辟更多真正的实习平台。在实际岗位实习过程中,学生们才能更好的检验自身的知识,并强化数控加工的各项工作技能,为今后从事数控加工技术岗位打好基础。
2.3 提升实训教学硬件的水平,为开展仿真实践模拟创造条件
为保证高职院校数控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在实训硬件基础设施上,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对落后陈旧的数控加工硬件设备进行更新,引进现代先进的数控加工硬件设备,做好实训场地设备搬迁、安装、调试、检修、环境清理等工作。为学生进行仿真模式实训提供良好的条件,这样对于在校期间提升学生们的数控加工实践技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人才授课
数控实训专业实训,可以定期引进一些企业一线优秀技术骨干进行授课。企业一线技术人才,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技能素质方面,都是经过一线岗位锻炼过的,并且其思维理念也是基于现场实际数控加工作业模式,这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急需的。因此,高职院校要定期引进这类人才为学生的实训进行授课。
例如,山东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处,通过邀请佛山市先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题授课。对学生实训过程中遇到的数控机床维修实验平台编程问题、安装调试问题以及故障排除等进行培训指导。在场的技术人员详细讲解设备电气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加工程序编制方法等,这对提升学生们的动手安装、调试及维修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PLC控制有了更深入的学习与了解。在实验台中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模拟机床电气故障,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机床电气原理、系统编程与操作,帮助老师进一步了解数控机床电气结构进行数控系统的二次开发。数控机床系统操作、编程实验;便于学生大规模接线、安装,参加系统联调;数控机床典型故障分析及检修。为今后实训教学、科研、大赛提供重要保障。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高职数控加工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分析,并且一些高职院校的实际改革措施,也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作用。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改革,要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立足点,培养专业技能素质高,具备良好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人。通过引进专业技术教师、深度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增加企业一线培训实习等,是未来实训教学改革努力探索的重要方向。
系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或引进、消化和吸收新技术中取得良好效果;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论著;有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和指导工程师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获取信息及进行学术交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从事以下专业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
(一)化工专业:炼油、石油化工(含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工)、煤化工、橡胶工业、无机化工等。
(二)精细化工专业:农药、染料、涂料、颜料等精细化学品,医药(含各种原料药、药物制剂)等。
(三)化工机械专业:化工设备及压力容器的设计、安装等,化工企业中电气、自控与仪表、供排水、热工等。
(四)其他专业:化工医药企业的技术管理、化工分析、科技信息、标准化等。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年度考核均h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
(二)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四)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或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五)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第五条继续教育条件要求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
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六条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一)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并在某一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
(二)熟悉国家有关的法律、技术法规和政策。
(三)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章,基本掌握相关专业的有关知识。
(四)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
(五)对处理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技术发展规划。
第七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主持组织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过市级以上重要工程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二)曾主持市级以上重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并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三)主持过2项以上市(厅)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
(四)有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省(部)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现场施工、安装工作的经历。
(五)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过技术较复杂的大、中型项目中的某关键工序的.设计。
(六)作为主要参加者承担过技术复杂的大、中型项目建设,或中型以上企业的厂址选择、扩建方案的确定达2项以上。
(七)主持或负责本厂生产技术发展规划、重大生产技术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八)主持过l项以上中型或2项以上小型企业的生产和工艺评价,或产后评估、设备与工艺的选定,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九)主持过2项以上重要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八条业绩、成果要求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二)获本专业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l项以上,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负责或主要参加的科研设计项目获市级以上奖励,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市(厅)级以上重点项目或对行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的研究、设计、制造、生产技术管理及相关任务的主要完成者,成果通过鉴定或验收。
(五)主持或主要参加的技术改造或新技术推广项目获市级以上奖励。
(六)在某一生产技术方面作出突出成绩或开发新产品、扩大应用新领域等方面有显著成绩,受到市(厅)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表彰。
(七)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同行专家鉴定确认。
(八)负责完成2项以上技术难度较高的化工、医药产品的研究、i.~-i.t-、制造和生产技术管理,经同行专家评审或鉴定,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九)负责完成2项以上省(部)级或3项以上市(厅)级科技进步推广项目,并转化为生产力,经实践检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提出1项以上科技建议,为省(部)级有关部门采纳,经同行专家评议认为对科技进步和行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
(十一)完成本专业的重大技术分析和市场分析,被有关方面采纳,经实践验证,基本正确。
(十二)承担或主持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的制定、重大项目技术规范的编写,并获批准、、实施。
(十三)完成对重大项目有指导作用的有关情报资料的搜集、整理、汇编,提出系统报告。
(十四)完成1项以上大型或2项以上中型成套工程项目国内外招投标、施工、验收任务。
第九条论文、著作要求
取得工程师资格后,发表、出版、撰写NO-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专业文章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
(二)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或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上宣读本专业论文2篇以上。
(三)为解决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或有较高水平的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3篇以上。
第十条外语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其应用水平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因公出国,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
(四)符合省人事(职称)部门的相关规定。
第十一条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以上。
(二)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其应用能力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三)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
(四)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二条
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应提交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条规定的材料,并按规定程序送评。
第十三条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蓬勃发展以及我国的生态需求,园林绿化工程已成为当代城市文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园林绿化建设已被纳入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计划中,园林工程日益增多,园林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国关于园林工程的法律、法规还未健全,以及园林工程建设的专业队伍比较缺乏,致使园林工程的建设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问题,其严重影响了园林工程的质量,破坏了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1]。为了加快我国城市文明与生态建设,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现对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问题
1、施工前准备不足
园林工程施工前需充分的做好各项工作的准备,以确保园林工程得以正常施工。但此阶段往往出现瓶颈,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未进行沟通与交流,导致施工人员对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根本不能充分的理解,对设计图上含糊之处未及时的询问设计人员,而是通过自己的揣摩意会设计师的设计初衷,仅仅按照自身的意愿而进行调整,致使设计初衷有所改变,无法实现设计理念,甚至整个园林工程会因此而被破坏。
2、施工队伍的施工专业技术水平低下
在园林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显得尤为重要,其施工技术影响着园林工程的整体效果。由于园林工程的严谨性与技术性相较建筑工程没有那么强,让很多人误以为园林施工仅仅是种树铺草,再加上其利润可观,吸引了许多专业知识不高的施工人员相继涌入施工队伍中,导致施工队伍的施工专业技术水平越来越低。从而影响了我国园林工程的建设,其质量岌岌可危,更缺乏创新理念[2]。
3、园林工程验收不到位
园林工程的验收作为工程施工的最后一环,是衡量园林工程质量的一把尺子,其意义极为重大。但由于我国园林工程的质量控制体系还未完善,再加上许多单位尚未充分的意识到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一些施工单位仅粗略的审阅工程竣工资料,工程质量没按照相关规定与要求而评估,工程总结与保养的资料也随意的编写,因而园林工程的验收还未能完全的实现其价值。
4、忽视园林工程后期的养护
园林工程的优异无疑需要先进的设计理念与精湛的创建技术,但园林工程后期的养护也至关重要,正所谓“三分种、七分养”也就突显了园林养护的重要性。园林养护异于其他工程,其具备着长期性与多样性。但当前许多园林建设单位过于追求园林工程的建设,工程资金调配不足,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园林建设,而忽视对园林后期的养护,致使园林渐渐地荒芜与破败,严重浪费资金与土地资源[3]。
二、施工技术问题的处理对策
1、做好施工前各项工作的准备
(1)园林工程的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之间需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施工人员务必了解并熟悉设计师的设计要求与理念,若对设计图有不清楚之处应及时的询问设计人员,并采取措施解决难题;(2)针对园林工程规模的大小,明确施工组织设置。对于规模较大的园林工程,可从企业各部门中选取一批精英人员,形成一个专业的施工队伍,以便服务于工程的各项施工工序;而规模较小的园林工程,则可采取由上到下的垂直管理模式,进行统一领导与管理[4];(3)按照有关规定对园林工程的原材料与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材料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特别是工程所需要的植物,务必符合设计要求与相关规定,未免出现错失,植物在进场前更应该进行仔细的审查。
2、提高施工队伍的施工专业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影响着园林工程的整体效果,必须努力提高施工队伍的施工专业技术水平。应给予施工人员适当的技术培训以及上岗培训,并开展互学、互助的活动,推广好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方法,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培训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施工人员应掌握科学处理植物土壤的方法。施工人员学会分析土壤的性质,同时掌握土壤的PH值、透气透水性、以及空隙率等相关指标,并能够根据实际的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2)确保植物种植时位置的准确性,标明种植坑的中心位置以及种植槽的边线。关于道路旁的树木种植,应根据道路两旁的路灯、消防栓、排水管道等调整出合理的位置;(3)根据土壤情况与植物根系,明确种植坑的大小与深度。如土壤质地较差,则应适当增加种植坑的深度,并往种植坑底部施加适量的肥料[5];(4)植物的种植应尽量定在蒸腾量相对较小,植物生长较适宜的季节,通常定在植物落叶与春季发芽两者的时间段内。而且苗木需要随到随种,若无法及时的种植,可采取假植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实行遮阴保护。此外,苗木种植时必须做到垂直种植,栽种后还应修剪苗木的枝叶,从而减少苗木水分的蒸发。
3、严格把关园林工程的验收
推行园林工程质量的监理体系,严格把关园林工程的验收。工程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全面检查工程的质量,查看施工质量是否符合园林工程的有关法律;是否达到我国园林工程建设的标准;是否符合施工合同与设计文件的要求,经审核达标后方可提交工程项目的竣工报告,再交由监理单位进行竣工的评估审计。
4、重视园林工程后期的养护
园林工程后期的养护关系着园林工程的兴衰,必须重视园林工程后期的养护。(1)注重苗木的水分养护。雨水比较充足时,应及时的做好积水的排放,防止植物被浸泡。高温天气时,还需定时的予以苗木适量的灌溉或者喷雾苗木叶面,以保证苗木得以正常生长;(2)注重苗木的施肥养护。注意苗木生长的情况,适时的予以苗木施肥,而且主要给苗木施加有机肥以加快其生长。另外,施肥的方法也要恰当,应先在土壤上均匀的施洒肥料,再对其翻耕搅拌均匀,最好把握雨天时机进行施肥,以免烧苗;(3)注重苗木的病虫防治。在园林的养护过程中,需时刻的注意苗木病虫的防治,多多查看苗木的生长情况,尽早的发现病虫,并及时的喷洒药物,以消灭病虫,维持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而且由于病虫的多发季节通常为夏季,更需要对此阶段的苗木进行密切观察;(4)精心的修剪苗木与草坪,维护园林景观的美观。修剪苗木在晴天时最为适宜,短截长枝、去除病枝、修整株形。同时,定期的修剪草坪,以控制草苗的生长,维护园林的整体美观性。
总而言之,为了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应对园林工程施工阶段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园林施工技术问题:做好施工前各项工作的准备;提高施工队伍的施工专业技术水平;严格把关园林工程的验收;重视园林工程后期的养护。
参考文献:
[1]候肇平.浅谈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处理[J].科学之友.2010(10):46-47.
[2]陈峰,马飞.浅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J].现代园艺.2012(08):80.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愈来愈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已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它是人才培养程序、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培养结构等系统的综合,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只有在正确把握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化时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才能构建合理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石化行业是湖南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现已步入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快速通道,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建设绿色化工、促进和谐发展的产业振兴时代机遇。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湖南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湖南省精品专业,已建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适应市场变化、体现高职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自身的专业特色与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当前,全国性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如何推进,如何创新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培育服务化工产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一、高职应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高职应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切实反映石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变化,以就业为导向定位毕业生的竞争力、以用人单位评价为导向定位就业工作水平,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突出适应性。培养面向现代石油化工及其衍生产品、专用化学品等产业领域,掌握化工生产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门技术,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具有对化工产品生产流程、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判断、调控等心智技能,从事生产运行操作与控制、工艺技术管理、设备使用与维护、产品质量控制等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素质目标
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热爱化工事业,有较好的数据处理和总结归纳能力;具有较强的观察力、逻辑判断力、社交能力、紧急应变能力等能力;具有严谨、细致、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团队精神,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
2.知识目标
掌握必备的政治理论、英语、应用写作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具有本专业具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运用与操作,掌握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常规应用;熟练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包括基础化学、化工制图与识图、化工单元操作等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化工分析、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备、工业电器及仪表、化工生产技术、化工生产设计及实施、化工节能减排技术、化工生产安全技术等专业理论知识。
3.能力目标
具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应达到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水平;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办公自动化软硬件应用能力,取得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等级证书;具有较强的化工生产操作与控制能力;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整理技术文件的能力;具有正确选择、使用、维护、保养化工设备及处理异常事故的能力;具备正确选择和使用生产装置中的电器设备和仪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化工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参与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的能力;具备基本的现场生产管理、指挥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化工行业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高职应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基于“工作和学习相结合,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化工产业发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理念,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可依托行业产业优势,将专业深度融入化工产业和化工企业岗位,以实现对接产业需求为目标,以能力递进为主线,构建特色鲜明的“六对接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六对接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六对接:对接石化职业岗位群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石化职业资格标准制订课程标准;对接石化产品生产现场建设实训基地;对接石化企业高端技术团队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对接石化企业员工绩效考评标准建设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对接石化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
三递进:通过对化工类企业员工成长规律的调研得出,化工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发展一般可分为“新学徒、普通技工、高技能人才”三个阶段。实践专家研讨会根据这一规律总结出了对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基础职业能力、专项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三层能力提升阶段。每一层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都坚持学训循环——在培养场所上,学校和企业循环;在课程学习中实现学习和技能训练循环;素能并举——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双提升。学生经历三递进能力提升的培养过程,实现学生向员工的转变。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化工行业生产现场技能操作训练的局限,开发具有理论学习、网络互动、在线仿真实训等多种功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化工仿真教学平台(集基础职业能力、专项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网络资源于一体,具有课程学习、仿真实训和考核功能)助力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六对接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
1.构建“三层次、六模块”专业课程体系
遵循“六对接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中基础职业能力、专项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三层能力通过人文素质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单元操作技能课程模块、工艺操作与控制技能课程模块、岗位迁移技能课程模块、可持续发展技能课程模块六个课程模块来培养,构建了“三层次、六模块”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对企业岗位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内容,结合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吸纳化工行业专家参与建设课程标准,基于工作岗位(群)工作过程,开发项目驱动和典型案例驱动的知识与技能一体的综合型课程,如图2所示。
图2“三层次、六模块”专业课程体系
2.改革教学组织模式,实现学训循环
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改革教学组织模式,通过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循环、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之间循环,仿真实训操作与真实生产装置操作实践相结合,实现基础职业能力、专项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逐级递进。通过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循环,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之间循环,职业素养呈阶段提升、全程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确保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时间和质量,生产性实习实训比例达实践教学课时的60%以上。
第一阶段(第1,2学期):在校内完成基础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与基础职业技能训练,在企业进行岗位认知实习,了解企业现状,感受企业文化,熟悉工作岗位。
第二阶段(第3,4学期):在校内学习专项职业能力课程,在校内实景职场和虚拟工厂进行职业操作技能训练。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初步适应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
第三阶段(第5,6学期):在校内学习综合职业技能模块课程,培养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企业以准员工身份顶岗实习,进行预就业岗位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达到能独立操作,实现与就业岗位无缝隙对接。
3.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对典型化工生产过程主要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将生产过程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教学项目之中,专业培养按照2.5+0.5(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最后一学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训)的教学组织模式,将认识实习(到企业看)专业教育(在学校学与练)实训基地、生产岗位实习及取证(在学校练)顶岗实习(去企业干)的认知过程与应用化工专业知识模块的递进培养过程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传统校内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打造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的开放性课程教学平台。在核心课程教学中,基本理论和工艺性计算等内容由专业教师在课堂讲授,典型生产装置工艺流程、工艺操作参数选择与控制、常见事故的判断与处理、操作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以及生产工艺新技术应用等内容,由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现场或者“校中厂”、“厂中校”对照装置进行讲授和示范。通过校内外两个课堂,来创设工学紧密结合的开放性教学环境,提高工学结合的融合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场,熟悉典型装置,掌握相关的岗位操作技能。
在教学内容上,定期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向,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及时地引入课堂教学,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在岗位技能理论课程设计中,突出基于化工生产过程,肢解传统的三段论课程体系,参照化工技师岗位职业能力标准,重构教学内容,精选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相关的知识点,使得课程内容贴近企业生产过程。在技能实践部分,坚持以产品生产为导向,设计开发实训教学项目,提高生产性实训比例,强化学生装置操作技能的培养。设置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如化工安全与环保技术、化工节能减排技术、化工商品与营销等,作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与形成的重要补充,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持续学习和就业的适应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人才培养中的核心要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石化产业结构升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有必要在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J].职教论坛,2004,(2):
4-7.
[2] 王艳国,于建忠.化工工艺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
[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3,(6):
34-36.
[3] 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
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7):11-13.
[4] 张承凤.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
0 引言
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化工行业在常州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优势,在政府出台的五大经济振兴支柱产业中,化工涉足了其中的三大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在常州有成熟的化工园区,有以常州亚邦集团为代表的百强企业,更有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小化工类企业,对应用化工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对操作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以市场为导向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与之相对应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实践探索十分必要[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将学生一般素质与其职业岗位或工作情境结合起来,突出知识、技能、态度的素质培养,强调将这种素质结构与未来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任务或工作情境联系起来,既强调继续学习基础的奠定和终生教育思想的落实,强调职业转换、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择业面的拓宽,又注重在毕业前按职业资格标准强化训练;不仅重视专业能力训练,而且强调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2]。研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的实施,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为进入社会作更充分的准备,毕业后能较快较好的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1 研究内容
1.1 职业岗位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必须建立在对化工企业职业岗位的定位与分析的基础上,本课题将职业岗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化工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企业对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用人需求,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以此来确定五年制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
1.2 模块化课程
鉴于长三角地区化工行业门类的多样性,本课题研究模块化课程是为了适应化工专业学生多样化的就业需求而进行的。将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嵌入模块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现课程的职业导向性。
1.3 教学实践
本课题以《化学实验技术》课程为例,通过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仿真企业的真实情境,探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规律,并改革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法。
1.4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3]。为此,课题组成员从课程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虚拟教学软件、考工培训讲义、工作过程任务书、项目指导书等方面进行专项开发、收集、整理,规范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5 课程实施的效果
本课题组成员对在校生考工考证情况的统计,对实习生、毕业生的企业走访调查,验证课程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2 研究方法
2.1 基于职业岗位调研,确定《化工实验技术》课程在工作过程的能力分担
作者深入化工、制药、新材料等企业,采用调查法,组织学生以“访化工企业”社会实践调研团队的形式编制调查表,对常州亚邦化学有限公司、常州制药有限公司、常州新日化学有限公司,常州新东化工有限公司、常州晨光涂料有限公司、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专业调研,明确与化工分析检测工作过程相对应的技能与知识。
2.2 以职业岗位为依据,整合课程内容为项目化教学模块
对原先的课程进行了专题研讨,采用比较研究法,分析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双元制(DUAL System)”课程实施和新加坡式“双元制(DUAL System)”技能培训课程特点,学习“教学工厂”课程实施理念。采用文献研究法,确定学习课程设置要求,同时结合企业需求和职业资格要求,对原先课程知识单元体系根据职业岗位关联性进行整体设计。
2.3 基于化工分析工作过程,设计项目化教学过程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是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的,这就要求在教学环节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校实训条件和教师的基础能力,以“工业分析与检验”课程的《化工分析》课程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法,从教学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探索项目化教学规律,找出了化工分析工作过程与项目化教学过程的契合点。
2.4 探索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络、教学视频等手段辅助教学,探寻信息化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科学。在对教学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开发《化工分析》网络教学平台,探索了信息化网络教学。
2.5 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职业素质
鼓励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熟悉实际生产过程,参加各类进修培训。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设置到课程教学设计、实践、反思,参加了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各类教研成果比赛,验证课改实施成果。
1.前言
高职化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着眼于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它强调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适度,使学生成为面向化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产生并被及时推广应用,化工生产对技术应用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大大提高。然而,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教学模式尚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专院校沿袭本科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不能满足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新办或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尚未真正“脱胎换骨”,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很难满足当前化工技术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计划中居于核心地位。实践教学不仅传授知识与技术,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经历准备、观察、操作和完成后的总结分析全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并且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极为重要的环节,针对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的改革,建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现状分析
传统的高职高专教育由于忽视实践教学,致使实践教学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不到有效培养。从现状看,高职高专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实践教学观念落后,过分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忽视实践的能动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
(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理论知识多,实践指导少,针对性差;试验方法、试验步骤教条化;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从属于理论课程,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多;缺乏针对化工职业技能培养的系统性生产、工艺、综合实验实训。
(3)忽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无法推行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效果不理想,学生“走马观花”为主,没有机会进行实际岗位操作训练。
(4)校内实训基地缺乏,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力度不够,实践教学考核难以落实。
(5)实验室以课程划分,呈“单一课程、单一实验室、单人管理”的模式,功能单一,设备重复投资、资源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益不高。专业实验内容达不到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的。
(6)实验、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双师型”教师数量少、水平低,队伍结构和“双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不合理,难以做到实践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总之,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思想认识上落后、管理模式封闭,实验实训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校外实训基地数量缺少,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对传统高职高专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采取相应措施切实解决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些难题,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化工行业的生产、管理、服务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3.教改内容
本项目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改革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为重点,以适应行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合实验教学和专业实训教学内容,合并、重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训室。对相近课程的实验、实训内容进行整合,打破课程界限安排实验实训教学,改变实验、实训室专为某一课程服务的状况,做到教学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金效益。
(2)优化专业设置。对现有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进行调查,科学增减专业,也可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化工发展现状及趋势增设特色专业,以满足当地化工企业的人才需求。
(3)加强与化工企业的合作,打造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教学、人才培养、科研、生产等方面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4)建立校内化工生产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为基础,建立校内化工生产实训基地。研究“工学结合”相关机制,使“工”与“学”有机融合,让学生真正参与化工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化工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胜任工作岗位。
(5)全面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素质,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建立相关激励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学习培训等措施,切实提高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或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6)配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优化课程结构。比如:
该课程以原三门课程的任务为基础,着重以“化学反应工业化”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其先后顺序为思路:反应的特点设备型式的选择设备工艺计算设备运行操作设备保养维护设备的故障诊断及处理。并通过几个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对相关知识进行阐述。学生选择类似的生产过程,根据课程进度,进行模仿练习。
(7)改革校外生产实训环节。
按化工厂“四班三倒”的工作时间到具体操作岗位跟工人师傅学习生产操作技能。生产实训结束后,按照劳动部门的要求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成绩合格者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4.教改实施方法
本教改项目的实施,采取试点、分析、比较,由点到面逐步推广的方式进行。坚持“123”方针,即一条主线:以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二个体系: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并重,两者相辅相承;三种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就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改工作。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与兄弟院校相互交流,认真吸取外校有益经验,并结合专业及地区特点,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路子。
(2)建立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的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教师参与到实践环节的教学中;鼓励教师下厂锻炼,提高自身“双师”素质;鼓励教师参与学习培训,取得工程系列资格证书。
(3)从企业引进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指导教师,或聘任企业技术人员为客座教师,定期指导学生实践。
(4)由系组织教师对实验、专业实训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讨,减少验证性、演示性、理论性太强的实验,增设技术性、操作性、综合性实验。
(5)充分发挥专业教学委员会的作用,聘请化工企事业单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为专业委员会委员,共同研究生产实训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综合性等问题,提高生产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
(6)以学校现有的化工实验实训条件为基础,筹集一定的资金,建立校内化工生产实训基地。有生产任务时,让学生参与化工生产;没有生产任务时,给学生提供模拟生产操作练习。
(7)以资源有效利用为原则,对实验实训和校内化工生产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由系安排专人全面负责管理,统一安排各类实践教学。
(8)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在线产品进行筛选,精心设计典型化工实例,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这些典型化工实例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因此可提高教学效果。
(9)编写配套教材,针对项目实施的具体实践内容,突出对实际操作的具体指导。
(10)对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实践教学规律。
5.结论
通过以上实践教学改革,可强化形成化学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和新机制,构筑适用于地方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建立富有校本特色的实验教学、实践训练中心和配套实验教学大纲、教材(教参)体系,为社会培养化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人才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资料,2000,(06).
[2]彭惠芳,戴远威.试论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及改革方向[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02).
[3]马燕.我省两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中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D].西北大学,2007.
关键词:
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工程意识
化工机械基础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必修课程,涉及化学、化工、机械、材料、物理、力学、数学等学科知识[1],具有学科交叉复杂、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紧密、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2]。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的工程力学知识,熟悉材料特性,学会常用化工装置的设计方法,了解化工机械安全使用的检验原理[3-5],对于提高化工专业学生设计水平,增强工程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6]。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继该理论课程之后的一次集中实践教学环节[7],能够起到将机械设计知识融会贯通,发挥理论与工程实际、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8]。学生在设计化工装置时,既要基于学科理论,又要遵循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既要装置结构合理,又要保证安全经济,是多门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技能强化锻炼的重要过程,为化工类学生更好地服务化工行业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因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课程设计面临的问题
针对化工专业学生开设的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开课于大三,这个阶段,学生刚接触专业课学习,对本专业知识体系还不熟悉,对专业设计更是知之甚少,急需专业教师悉心指导,同时,一直沿用的课程设计内容、课程安排及考核形式等都无法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相适应,课程设计急需改革。1.课程设计时间短,与理论课衔接不合理一般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一周内完成。要做好课程设计,学生要查阅相关装置的设计资料,熟悉涉及物料的性质,了解国家设计规范,选择合适的设备材料,合理设计装置内部结构,完成设计尺寸计算及强度、刚度、稳定性校核,绘制装置设备条件图,编制设计说明书[9],设计工作量大,专业知识要求高,学生很难在一周时间内完成。而此时段,学生已完成理论课的学习,对于设计中用到的知识已经淡忘,需要重新查找复习,不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同时课程设计处于期末考试阶段,考试压力较大,学生忙于准备考试,很容易出现应付或抄袭现象,无法真正起到增强学生工程意识、提高装置设计水平的作用。
2.课程设计题型少,装置结构简单以往的化工设备设计题型比较单一,只做一些压力容器设计,课本中有该类装置的设计例题,学生只需将设计条件带入,参考例题,按部就班地计算就可以完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完成质量也不高。设备一般不进行内部结构设计,只进行外部壳体计算,设计难度较小,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习主动性较差[10]。
3.不同学科间知识交叉少,装置设计不完整化工装置的设计包括工艺设计和机械设计两部分[11]。工艺设计是根据设计任务提供的原始数据和生产工艺要求确定设备的主要尺寸;机械设计是根据工艺尺寸设计设备的结构、选择结构材料及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给出设备与零部件的条件图。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做的是工艺设计,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做的是机械设计。教改之前,这两个设计没有交叉点,学生每门课程只做一部分设计,而没有化工装置设计的完整训练,不利于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12]。学生提交的设备条件图,大多采用手画的形式,而不采用现行各设计院普遍采用的AutoCAD绘图软件,无法锻炼学生机械制图的能力。设备条件图绘制简单,各物料进出管口、自动控制方案都无法体现,化工设计及化工自动控制课程所学知识不能应用到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4.学生工程意识不强,设计不规范生产中使用的任何机器或设备的构件都应满足适用、安全和经济三个基本要求,其中,安全是核心。为了保证装置安全可靠运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便于构件互换,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了各类化工装置设计的标准和规范[13]。学生对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不熟悉,容易造成其无法将标准和规范应用到化工装置的设计中,与生产实践脱离。比如,计算容器的物料接口尺寸,很多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没有规整,即使规整了,也没有查阅国家制定的各种钢管公称直径的规范,采用标准尺寸。在选择设备材料时,一般选择适用范围广,性能优异的材料,没有考虑会使设备成本大大提高的风险。在设计压力容器时,计算出的容器壳体壁厚与封头壁厚不一致,很多学生本着经济的原则,没有设计为相同尺寸,影响容器的焊接和安全。这些都是理论设计与生产实际偏离、工程意识不强的体现,没有达到强化工程概念的教学目的[14]。5.考核方式不合理,无法体现设计水平以往的课程设计是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报告给成绩,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设计的合理性、规范性及严谨程度没有体现[15]。设计报告抄袭或模仿现象严重,单纯凭借设计报告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设计水平,不能体现公平、公正、合理的考核原则。针对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存在的这些问题,按照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我们对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
二、课程设计改革措施
1.提早布置课题,合理衔接理论教学针对课程设计时间短,与理论教学脱钩的问题,我们对课程设计时间安排进行改革。在完成第一章工程力学和第二章化工设备材料教学之后,我们便将每位学生的设计课题布置下去,理论课程结束后两周上交相关设计文件,进行考核。在布置课题时,利用两节课的时间,介绍各类装置设计的流程,每个环节用到的理论知识也事先向学生明确,使学生对课程设计有大致的了解,并对今后会对用到的知识引起重视。同时,理论课授课教师在今后介绍各类化工装置机械设计时也要对重点知识的应用加以说明,并结合课程设计详细讲解。学生了解设计课题之后即可随着理论课的讲解开始设计,学到的设计知识即刻能够应用到设计中,真正起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可以在理论课堂上提出,经过老师讲解得到解决,提高了设计效率,也方便指导教师掌握学生设计情况。由于设计时间由原来的一周延长为多半个学期,学生在理论课结束时便完成了大部分的设计计算及校核,利用两周时间整理数据,绘制装置图,撰写说明书,不会耽误期末考试复习,避免了应付抄袭现象的发生,真正锻炼了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达到了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2.增加设计题型,重视设备内件设计课程设计题型的选择关系着化工实践教学的效果。为了使学生熟悉各类化工装置,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化工设计能力,我们编制了多种化工装置的设计题型,包括压力容器设计、板式塔设计、填料塔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和搅拌反应釜设计,共计五个设计题型。这些装置是化工生产中最常用的,体现了理论设计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同时,理论教学讲授的设计知识在这些装置的设计中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保障了装置设计的质量。对于装置的主要部件,比如板式塔的塔板、填料塔的填料层、反应釜的搅拌器等,也要求学生详细设计,并且给出部件的条件图。通过内部构件的选择、设计和校核,加深学生对化工装置的认识。
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5组,每组负责一类装置的设计,并且同组学生的设计条件各不相同。学生要完成自己装置的设计,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搜集各种物料性质,学会各类装置的机械设计方法,参考化工容器设计的国家标准,这种形式彻底改变了课程设计形同虚设的尴尬局面,锻炼了学生查找科研资料,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不断补充新知识,独立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提高了化工装置的设计水平。3.加强学科交叉训练,完善装置设计流程化工装置的工艺设计与机械设计是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工艺设计为机械设计提供工艺条件及设备主要尺寸,而机械设计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工艺设计。为了使学生对化工装置设计有完整的设计体验,我们联合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将这两个设计有机结合,学生在做完化工装置的工艺设计之后,根据工艺条件及计算出的装置尺寸,接着进行化工装置的机械设计,使学生知道装置的设计流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化工设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学生提交的设备条件图及主要内件结构图,严格要求用AutoCAD绘制,并且标出各接管及自动控制仪表的安装方位,在设备条件图的右侧表明工艺要求、安装要求、各接管尺寸、材质、采用的国家标准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熟悉了化工装置的设计流程,将化工原理、化工机械基础、化工制图、化工设计、化工自动控制等专业课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设计能力的提升。4.严格规范设计,强化工程意识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工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国家制定的有关化工设计的各种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在做任何装置设计之前,都要先查找有关规范和标准,绝不能闭门造车,无据可依。与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相关的标准有《钢制压力容器》《管壳式换热器》《钢制塔式容器》《塔器设计技术规定》《石油化工钢制压力容器》《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等。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遇到有关尺寸的确定、内件的选择等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查阅相关标准,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和严谨的工程态度,做一个敢于担当、认真负责的设计者。同时,要注意适用、安全、经济相协调的原则,密切联系工程实际,强化工程意识。5.完善考核体系,激发设计热情考核对于课程设计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公平、公正、合理地对课程设计做出考核,对学生有着监督、鼓励和引导作用。实践类课程的成绩考核不同于理论课,决不能单纯依据提交的设计报告定成绩。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设计报告质量和答辩三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10%、70%和20%比例。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学习态度及团队协作能力。设计报告质量包括报告的完整性、设计的合理性、计算的准确性、图纸绘制的规范性等。答辩环节要求每位学生将设计内容做成幻灯片,利用3分钟的时间陈述工作内容,然后由考核教师提问有关问题,学生作答。这种考核形式督促学生实实在在地做设计,认认真真地抓质量,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激发了学生的设计热情,杜绝了抄袭应付现象,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总结
化工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化工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原有教学方法的弊端日趋显现,课程设计急需改革。针对设计时间短的问题,我们提早布置课题,与理论教学合理衔接,避免了抄袭应付现象。增加设计题型,由原来的单一装置设计增加为五种装置设计题型,并且对装置的主要部件也要进行设计。加强与化工原理、机械制图、化工设计等交叉学科的联系,完善装置设计流程。装置设计要严格遵守国家规范和行业规定,注重适用、安全、经济相协调的原则,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完善考核体系,公平、公正、合理的对课程设计进行评价。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设计质量得到提高,杜绝了抄袭应付现象。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自觉依据国家设计标准,将理论设计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增强了工程意识,提高了机械设计水平,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允,路有昌,赵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2,40(4):122-123.
[2]王元文,陈连.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06,33(153):69-70.
[3]刘理华,刘书群.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化工,2012,40(19):145-146.
[4]谭蔚.化工设备设计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5]董大勤,高炳军,董俊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6]徐想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J].襄樊学院学报,2007,28(8):83-85.
[7]江华生,陈树大.基于CDIO模式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化工时刊,2013,27(3):56-58.
[8]李红,孙虹雁,刘利国,等.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08(10):41-42.
[9]董俊华,张及瑞,高炳军.“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1,39(14):152-156.
[10]董俊华,赵斌,张及瑞.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3):17-19.
[11]张琳.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的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2(2):54-55.
[12]孙保帅,朱春山,李东光.化工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0,37(8):218-225.
[13]陈连.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的若干尝试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1):19-21.
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校期间在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通过相关实践课程的训练来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同时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和要求来看,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岗位职业技能,实践课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培训的主要对象的层次定位在将来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生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实验实训基地能够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两方面的实践环境,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职业规范化训练,促使学生在实训期间便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进行职业道德和企业素质培养。另外的功能就是开展专业技术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并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逐步发展为抚顺乃至周边城市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一、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
二、化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特点
实训基地要不断充实与改进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操作训练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设置。实训过程上要具有专业基本技术技能应用的真实性。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路线。在内容安排上要具有综合性。通过实训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承担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并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
三、建设基本结构
1.基础类实训基地是化工类的各个专业都离不开的化工基本知识检验、基本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形成的地方。
2.理化检测是培养学员如何应用各种常规的基本技术手段(如化学分析、电分析、光谱分析等),对化学品、油品以及表面活性剂、涂料、粘结剂、化妆品、洗涤剂进行各种物理化学性能的检验。建设油品、化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等的理化检测实训中心。
3.典型化工实训装置及小型化工工艺类工业生产装置,供教学实践和小规模生产使用,操作过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石油化工属于高度自动化、技术密集型工业企业。基于此,学生在石油化工企业实习时常遇到无法进行具体操作、得不到开停车和事故处理的机会。(4)石油化工仿真教学是运用实物、半实物或全数字化动态模型,深层次地揭示教学内容的新方法,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高级阶段。石油化工生产现场操作与化工仿真技术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生产实习效果,解决长期以来生产实践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将理论知识、工艺过程、操作控制能力和计算机的运用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发挥学员的主动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培训过程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石油化工仿真实验中心。
四、化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实训内容
1.化工基本职业技能的培训
通过培训使化工专业学生具备本行业岗位基本技能,提升知识和技能, 职业培训的内容是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实现职业培训的目的,职业培训的内容是相关岗位或工种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产品的质量检测分析
分析检验实训主要由“有机化工产品检验室”、“无机化工产品检验室”、“冶金与建筑材料检验室”、“药物检验室”、“环境分析监测室”、“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检验室”和“电子天平室”7个实训室构成。学生应能掌握常规检验分析仪器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常见化学样品的分析,掌握相关产品质量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技术,具有综合分析和编写综合报告的能力等。同时,毕业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工业分析、环境监测、矿石品位检验、重要材料理化分析与检验,检测仪器要定期鉴定、定期保养、定期校验,并确保实验室所有设备和计量器具均可量值溯源。对采用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实验室则需要科学地进行分析,评价它是否与检测项目相适应,是否为最新的有效版本,实验室要动态跟踪相应标准的更新,及时对其进行研究确定。
3. 化工工艺类和单元操作技能实训
实训车间的布置除了有黑板、投影、台凳等,还应该按照生产车间的模式布置,如管廊管架、冷却水的循环利用,操作空间的预留、工具的摆放要求、逃生通道、消防设施等,墙面上挂放装置图片、工艺流程图、操作规程、危险标识等尽量贴近真实的职业环境。在有限的条件下,选择有代表性的操作进行实训,如阀门、管件的安装、应用,离心泵的操作、切换,换热器的操作等。
5.计算机仿真实训
计算机仿真实训在化工生产过程实训中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学员仿真系统的构建是按照实际工程而设计的, 因此在该系统上的操作十分接近实际情况, 学员通过该系统的训练,能够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系统运行状况联系起来,模拟操作各系统运行检故排障。仿真系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学习和实训平台, 完全没有心理负担, 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获得知识和技能。 弥补了现场实习只能看不能动的不足。由于没有安全问题的顾虑, 可允许学员对部件、工具等进行仿真随意性凋节。 通过指导教师实训现场循循善诱, 让学员完全进入角色, 直接接触感性知识来强化形象思维, 使学员把不合理的随意调节转化为从中总结经验的手段, 从而给予了学员个性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思维,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同时, 由于实训系统可以由电脑直接进行成绩评定,不会受到教师的主观色彩的干扰, 因而更能体现教学的公平性。
实训基地除了完成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外,还可扩大培训项目,可以面向社会上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扩大培训对象的范围。建立合适的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为教师提供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