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5 15:08: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地质档案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会发展步伐在加快,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也向着信息化和电子化方向发展,这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是最新型的一个课题,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能有效减少人力劳动的程度,能让档案管理的工作有所提高,地质档案管理系统也逐渐被开发,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和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相比,这种信息化管理更有力管理工作的进行,为档案需求者带来诸多便利,也方便了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这能将资料档案的作用发挥出来。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时代的要求,更是诸多管理者和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所以这也是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
1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概述
1.1档案信息化的内涵。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对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当前不使用的档案信息和相关资料进行管理。并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计算形成一个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服务于所有的档案需求者,这其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领域是比较多也比较杂的,信息化管理介质平台也是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管理业务。在日常的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编号,然后归档管理,如果有需求者想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介质对档案进行查询,根据编号去寻找档案,再借阅给利用者;当利用者归还档案的时候,再依据档案的编号,将其归档到相应的位置,再将档案编号录入到电脑中,标注档案在档,这样能方便下一次的档案借用,还不会出现差错。这就是信息化管理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便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动力是资讯科技档案管理中的广泛使用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对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建立基本网络环境的框架,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反思以及记录管理的原则、理论和方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文件的广泛信息化水平,以满足建设社会的需要,更好的社会服务。1.2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必要性。对地质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将是档案管理工作必然的发展趋势,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收集,再对档案资源进行整理,然后开发档案资源所具有的利用价值,最后实现档案的利用。在整个过程中,都是要利用数字信息对档案资源进行整理的,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存储和检索,管理人员再依据档案管理的载体对档案进行整理利用,现在传统档案管理也在时展的要求下进行了创新,向着信息化这一领域迈进。通俗地说,档案管理就是对有用的信息资源和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开发,再到利用的过程,其利用结果是要依据社会信息化发展状况来定。当然,这种现代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更有利于各种信息的存储,也更能发挥其自身利用价值,这是信息时展的产物。
2地质档案信息化的管理现状
2.1缺乏通用性的系统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都是有其各自特色的,最基本的要说就是要有记录管理功能,如今的文件信息已经向着更远的方向发展,档案管理平台和电子政务系统,在集成平台中也都是优先考虑文件管理这一功能,而这并不是单一形式的,档案部门不同,那么计算机的模型不同,文件系统平台也就不同,也就导致了规格的不同,各个软件开发系统也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在各个档案部门之间,是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也不能对档案资料进行快速地归档,在信息上也是有一定弊端的,这也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受到了发展的制约。2.2缺乏规范化管理。要想实现档案信息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光搞形式是没有用的,对表面不实用的东西并没有什么要求。现在的档案管理则是没有明确的等级分类,管理服务做的不到位,和档案需求者和提供者也没有过多地交流,这和新型的信息资源管理是相悖的,尤其是文件夹没有得到有效的共享,管理系统不能对所有的文件类型进行兼容,在档案资料进行移植时,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书目,文件自动化管理还是没有完善的标准。多数情况下,档案资料也都是限制于一种类型,只能提供给一小部分的人使用,这样是不利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向更好方向发展的。
3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措施和途径
3.1档案标准规范化建设。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标准使其基本文件到达标准化,这也是规范的重要前提。劳动力的技术部门一直是—个统一的科学标准的部门,是为了确保档案工作与档案管理的有机结合,以达到最佳效果。3.2档案资源信息化。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的地质档案,它的征收管理以及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实现资源的文件共享。使隐藏文件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凸显。在不久的将来,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继续推进现代管理记录不断向前发展。3.3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传统的地质文件基本上都主要是以纸张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劳动密集型的管理使得其访问也很困难,并且占用了很多的仓库空间以及增加了很多管理成本,保管十分麻烦。如纸张容易发黄,变脆。但数字文件能够克服传统档案馆的缺点,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用者可以在世界各地范围内的所有地方享受其的方便。任何人通过网络的任何一点、任何终端可以访问他们需要的信息的文件。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3.4档案干部队伍通才化。档案干部队伍是档案管理的主体。档案工作人员的质量对档案工作的实际成果以及更好地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起着直接影响。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技术水平是整体性能提高的关键之一。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复杂的文件管理的工作人员是为了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现代化的档案工作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地质单位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地质档案管理必须从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人才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紧跟时代的步伐。这也要求地质档案工作者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以完善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信息处理、计算机操作技能,满足社会进步和地质发展对档案管理的要求,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地质档案事业、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作者:辛 玲 单位: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15-01
一、前言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每个单位都渴望。怎样知人善用?往往人事档案就是提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是详细地记录着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经历、业绩和才能的文件,包含着种种的个人隐私。目前,随着地质部门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在地质部门人才战略上,人们越发地感受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地质部门人事档案上的管理水平,我们就必需充分利用人事档案的优势及其作用,改进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二、改革中地质部门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数量不足
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繁琐、复杂,任务庞大,并且具有极高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因此,其这样的特点对于人力数量上的投入也是相当多的,不然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在地质部门当中,会出现专门管理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较少,或者没有的一种现象。这样的现象会大大的淡化了大家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事档案管理的水平及其质量。
2.人事档案管理的设备与制度不完善
领导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但是在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的投入还是不够。比如,在设备上,人事档案管理依旧采取纸质记录,缺乏时效性和先进性。在制度上,条文规定通常都笼统地制定,没有与本部门的特点和文化相结合,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加上“手工模式”的管理会很大程度上拖慢管理工作的进度,降低人事档案保存的质量和工作人员的效率。
3.人事档案记录材料作用不理想
在审核人事档案内容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某些项目内容单一而且参考价值低,某几项项目内容相似,造成资料繁杂多余。同时,浪费人力物力,导致管理成本的增加。另外,由于部分职工对人事档案的不重视,对资料的填写随意不真实,内容前后不一致。这样的行为将会导致档案所传递的信息失去其作用,也会使领导者得不到可靠的人事信息和人事档案就不会产生其应有的价值。
4.低下的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在资料审核的这一阶段的工作就会做得相对马虎。一大部分的材料还是靠手工分类排序再分别加工,整理装订,整个程序不仅复杂费时,而且一环扣一环,前面误则后面错,这样就会降低效率。
三、改进地质部门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
1.务求档案管理员专业化
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条理性与严密性。在其位则谋其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当的职业素养和高度的责任感,不得随意传播档案中的隐私而影响地质部门的团结与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需进行具有地主部门特色的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程度。再深一层,必须增添人事档案工作团队的人数,务必做到量上与质上的改变。除此之外,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挑选熟悉信息技术的年轻工作人员担任本职务,确保有精力有耐心的对待档案的繁琐工作。
2.保证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化
为了使得本部门人事档案管理透明化、规范化,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措施和规章制度进行的进一步的完善是势在必行。特别是地质部门的上级领导们的对人事档案管理提高相应的重视,不然,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就难以落到实处,人事档案的价值就不易体现。对于档案材料的收集的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单位非管理人员必须遵守。
3.确保人事档案内容真实化
结合地质部门发展的特点,更深一层根据个人事实丰富材料的内容,目的是未来得到更加全面更加完整的人事资料,强化地质部门的人才发展战略,增强地质部门人才建设服务的功能。建议根据地质部门职工岗位的类别设置对人事档案进行重新分类,制定对各类型人才的材料的收集、审核、管理的标准,增强针对性和具体性。
4.力求档案管理设备先进化
一改以往的手工模式,跟进科技的步伐,把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应用程序应用到人事档案管理中,构建管理信息化的高效模式,争取最大限度发挥人力物力资源的价值。建立人事档案的数据库系统,利用扫描仪等先进的现代化设施,把数据录入系统,不仅高效,而且文字图片并存,实现了形式多样化,信息具体化。实行人事档案动态管理,对本部门的职工个人情况及时更新,提高效率,而且电子化的档案占用空间少,使用期限却很长,可谓功能强大。
四、结束语
地质部门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是必然的。破旧立新,管理才能得以完善,才能符合新环境下的地质部门对人事的需求。积极改善部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加强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利用档案的信息资源,才能够为地质部门的各个岗位提供更有能力的人才,才能尽最大的可能为本部门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树立全面的地质档案工作效益观
传统的地质档案工作,虽然也重视档案的利用,把档案的利用作为地质档案工作根本目的来认识和对待,但仅从“效益”观点出发追求最佳效益是不够的。这是因为,第一,档案在利用上多是被动的,即是以档案实体为提供形式与手段的被动服务,而主动服务即以档案信息为单元的传递、利用和发展不够。这实际上是不注重效果,或者说没有注重获得最佳的利用效果。第二,档案的利用并不核算成本。传统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没有档案利用成本的概念,更没有从产出与投入比的角度去分析地质档案工作或地质科技档案工作的效益。显然这样的地质科技档案工作是建立在不讲消耗、不讲效果、一切由国家承包的计划经济模式之下的。第三,没有把优质档案的增加看做是地质档案工作的效益,导致“效益观”的片面性,从而影响地质档案工作全面效益的提高。
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当今社会中,地质档案工作更要讲究系统功能的完善,而其完善程度最终要以地质档案工作的输出――档案管理工作效益为标准进行衡量。当然,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具体衡量的,但是树立地质档案工作效益观的概念,产出尽可能增多、消耗尽可能减少的观念,却是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树立的重要理念之一。因为档案管理工作也和其他工作一样,效益明显才会受到社会的重视与支持。讲究效益,树立全面的效益观,就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从根本上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树立全面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益观,还必须处理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的关系、现实效益和历史效益的关系。
二、明确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的特点
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都附着和渗透在科技工作和有关的工作当中,而它本身不能独立表现出来。第一,地质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益附着和渗透在利用者的劳动之中,人们看到的是利用者的工作产生效益,而忽略了档案人员的贡献因素。第二,由于科技人员利用的档案,均产生于一定的形成者,给人的印象是地质科技档案的形成者给了利用者的效益;对馆藏的增量也认为是别人移交的,忽略了地质档案工作者的劳动。其实,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经过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六个重要环节,经过前四个环节所形成的科技档案虽然储存在内部单位,但它和已发表的论文、著作一样,也存在“著作权”问题。如果没有地质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有关档案文件材料就可能不存在,或是残缺不全,科技人员也无法利用。第三,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均附着和渗透在科技人员的劳动对象之中,使它总是不能独立显现,而隐含在科技人员的劳动和总体效益之中,难免人们往往忽略地质档案工作者的效益贡献。
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在有些情况下是不明显的,例如地质科技成果的利用,以及地质储量报告的利用、图件文件的应用等,在为地质工作服务中,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更多的是隐含的,由于档案价值的潜在性,档案利用效益的缓释性,使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在短期内不能集中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漫长的岁月才能实现。如果地质档案工作者认识不到这一特点,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或者能够在眼下显示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果,但这是不能持久的,也是有害的。
三、区分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和档案利用效益
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与地质科技档案利用效益是有区别的。构成地质科技档案利用效益的因素包括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因素,档案利用者的智能劳动因素和档案形成者的劳动因素。这里谈的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是指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作为一项专业性工作,在科技工作中的贡献。区分地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效益和地质科技档案利用效益,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问题。历来人们把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等同于档案利用效益,所以追求的目标基本是现实的利用效益,其中又主要是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更是如此。表现在档案学术理论的研究中,多以档案利用为主题,甚至形成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档案利用畸形观点。地质科技档案管理效益理论告诉我们,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取得现实最大利用效益,同时还要取得档案潜在价值、潜在效益的增量上,也就是地质档案的增量上。
四、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地质档案工作要讲经济效益,但还必须讲社会效益,二者并重,不能偏废。不论是基层档案室在为本单位科技工作服务中取得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还是档案馆在为历史研究服务中取得的社会效益,都同等重要,都是对社会的贡献。这两利,效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不讲社会效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是有害的。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131
矿井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和水文环境都相对复杂,如果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很容易导致突发水。面对煤矿矿井生产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就需要着重分析各种风险因素,诸如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以及矿井周围的地质环境和水文情况等等,采取地测防治水预测预报精准性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1 矿井地测防治水预测预报技术所采用的方法
预测预报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文字方面的内容和图像方面的内容。文字方面的内容是用文字表达预测预报的内容,主要包括矿井区域的工程实H情况、矿井所在地质环境条以及和水文环境条件、影响矿井地段安全的各种因素等等。对于这些因素都可以基于预报所获得的结果对这些因素进行技术处理[1]。图像方面的内容是用图像表达预测预报的内容,包括矿井周围区域环境的平面图、矿井所在区域的具体地理位置以及剖面图、矿井所在区域的综合柱状图、能够体现物探中所产生异常现象的特征图等等。
2 预测预报精确性的方法
2.1 提高预测预报精确性的技术方法
2.1.1 预测预报中采用综合物探技术
对于矿井施工的现场要进行勘探,如果发现有可疑之处,就需要深入探查,并提高探查的精确度。基于此,在矿井的开采工作中,还要按照基本的设计思想进行开采,以对各种危险因素充分掌握,特别是危险因素存在着不确定性,就需要遵循先物探后开采的原则,以降低这些不确定危险因素的作用。
2.1.2 预测预报中采用三维地震数据体
在矿井防治水预测预报中采用三维地震数据体,配合使用高端技术的软件进行分析,可以对矿井所在区域的状况进行动态分析[2]。如果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有异常状况,就要进行分析,并及时地将各种危险因素消除,以提高矿井生产的安全系数。
2.1.3 采用超前勘查的方法了解地质状况
要对矿井周围的地质状况充分了解,就要对相关的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对于分析结果进行比对、推理。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就能够及时地发展地质环境中的异常状况。
2.2 预测预报精确性提高的辅方法
预测预报精确性提高的辅方法就是对各种资料实施档案管理。特别是隐蔽性的工程,就可以采用档案管理模式对所获得信息进行记录,所包括的内容为各种文字信息以及图像信息等等,诸如矿井工程所在地段的规格、相关的平面图以及剖面图等等,要获得准确可靠的信息,都可以采用查阅档案的方法,由此可以深入了解矿井生产地段的地质情况以及水文请款,能够预防突水灾害事故。对于矿井工作面的信息都要做好收集工作,所涵盖的内容包括收作线所在准确位置的信息、空煤柱放置在采空区中的合适位置等等,以防止采空区有突水事故发生。
3 提高预测预报精确性的效果
3.1 采矿设计得以进一步优化
矿井周围环境的地质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当矿井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掌握地质状况,一些工作面需要经过技术改造之后才可以回采。提高预测预报精确性,可以对采矿区的地质结构深入研究,从中推测出地质构造的发育情况,总结出发育规律,并进行优化设计,以使得工作面的数量降低,单一工作面的储量增加,可以开采的储量也有所增加。经过优化设计之后,单一工作面的采出量增加,甚至超过了原有采出量的一倍,由此提高了生产效率,劳动量也有所降低。
3.2 预测预报的精确性得以提升
随着预测预报的精确性得以提升,突发灾害的发生几率逐渐降低。如果在矿井作业环境中或者周围的环境中有断层,采用这种技术就可以精确地预报[3]。比如,在预测工作面是否存在逆断层的时候,就可以将正断层预测出来,可以获得良好的预测效果,而且预测的精度是非常高的。
在进行积水区预测的时候,通过提升预测预报的精确性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地质环境的预测和对水文环境的预测上,都能够对积水区域准确地定位,还可以预报水量的情况和水压的状况。根据所获得的预报结果,就可以具有针对性地选择探放水方法,可以达到消除突水危险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矿井的生产中将预测预报精准性技术引入其中,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采掘技术也得以优化。预测预报的质量更高,具有针对性,而且科学性也非常强,对矿井的生产发挥着精确制导的作用,不仅使矿井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矿井的社会效益也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实物地质档案资料保存状况
由于项目结题时间较长,缺乏明确的管理规定和专门的管理费用,加上部分地质单位的合并、迁址以及工作人员调动等原因,这些实物资料的遗失、损毁严重,其保存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原因有下列方面:
物档案资料保管责任不明。很多单位的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实行的是项目管理制,项目结题的时刻项目组也随之解散,该项目组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因参加其他项目工作而加入到新的项目组。对于1/25万区调工作的实物资料,部分地勘单位则移交给该单位资料室(或类似的职能部门)负责保管,但这些部门对区调实物资料的情况并不完全掌握,甚至未能进行全面整理统计;一些地勘单位缺少固定、专属保管库房和专门的管理人员,其实物资料没有纳入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仍由项目工作人员分散保管,由于他们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其他项目等原因,没有能力保管;更有甚者,少数单位的实物资料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导致丢失、损毁。
实物档案资料保管条件简陋。大部分单位的1/25万区调标本散乱堆放在简易库房的自制标本箱内,标本箱损坏、腐烂现象严重,不少标本原始编号字迹脱落,模糊不清:也有部分单位的标本甚至没有单独的保存场所,而是同其他杂物混乱堆放在办公室、楼道一角或其他临时场所。
大部分光、薄片与文本资料被一起保存在档案室或办公室内,保管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光、薄片的易损性、特殊性,对保存环境要求较高,因此,这些地方仍然不是理想的保存场所。
实物地质档案资料的收集意义
青藏高原1/25万区调是地质大调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产生标本、光薄片、实验测试样品等是极其珍贵的实物档案资料,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示区调成果,为后人留下实物档案。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在全面调查青藏高原地质特征、资源背景及地质环境状况的同时,获得了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如:新发现数条反映板块碰撞的蛇绿岩带以及超高压变质带;重新厘定了青藏高原的地层系统,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发现十余条规模巨大、具有重要找矿前景的多金属成矿带和300余处矿(化)点;第四纪地质与高原隆升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调查取得重要进展等。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中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是区调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述重大发现和科研进展的实物见证。及时系统地收藏这些实物地质资料,避免损毁散失,不仅能够全面、直观地展示青藏高原1/25万区调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成果,而且为国家抢救积累了一批重要的地质资料,为后人留下一批珍贵的实物档案。
避免重复地质工作,为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实物载体。青藏高原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部分地区难以进入甚至将来不可能进入,收藏这些实物档案资料,可以避免今后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重复的、耗资巨大的地质工作。这些实物档案资料是提供资料服务、科普宣传和专业教学等的重要实物载体,为公众认知该地区提供了又一个途径。例如,需要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地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在前期准备阶段可以通过它们了解该地区地质矿产背景和工作进展等。同时,通过对这些实物资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还有可能在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
实物档案资料收集要求
实物档案资料收集要求。实物的筛选采集应以反映青藏高原各地质构造单元中重要地质体特征以及各地质单元总体面貌的系列地层岩石、古生物标本及光、薄片等实物为主。主要包括:命名和建组剖面系列标志性标本或薄片;典型沉积建造的系列标志性岩石、沉积构造标本或薄片;古生物化石标本或薄片;结合带系列标志性岩石、构造标本或薄片;变质岩、超高压带变质岩、韧性剪切带标志性系列岩石标本或薄片。
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还应遵循以下要求:
根据区调工作所产生的实物资料种类筛选。区调工作所产生的实物资料以标本为主,其筛选也应从标本着手,兼顾其它实物资料;对于标本损毁或遗失严重的图幅,筛选则以光薄片为主,辅以具有保存价值的其它实物,如化石样等。
根据实物所代表的地质体的重要性筛选。一个图幅内重要的地质体(地层、岩浆岩、侵入岩等)和构造带一般皆由主干剖面和主干路线来控制。研究程度越高的地质体和构造带其重要性也越大,其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收藏意义也越大。
相关资料的收集。为了使实物资料更好地反映区内的地质特征,并为后期的实物整理及服务利用提供基础资料,还应收集与实物密切相关的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及影像资料。
必须收集的资料包括:工作区1/25万地质图、实际材料图、实测剖面图、岩矿鉴定报告、图幅地质成果表、实测剖面样品登记表、剖面记录本、图幅实物地质资料移交清单等;尽量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图幅成果报告、地质档案原本登记薄、综合研究成果及相关论文等。
各种相关资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复制件:有电子文档的应收集电子文档;收集的相关资料应该清晰,内容完整;对收集的相关资料,应参考有关要求进行整理登记。
[关键词]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化
地质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地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基础数据也就是档案是密不可分。地质档案数据是在地质勘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它既是野外勘测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地勘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也是单位维权的凭证和依据。基础的地质数据文件具有内容的单一性、载体的多样性、形式的特殊性等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地勘单位数据文件的内容、形式、载体等属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以地质找矿项目为中心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具有全面化、精确化、系统化的成套性和现实性、专业性要求,而一个完整的地质项目要经过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要经过主管局等上级部门的审批和验收,因此收集整理符合标准的数据文件本身就有很多工作要做,那么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地质找矿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就结合着地勘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收集数据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体系。“内”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主管部门、设计、施工等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案卷数据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数据文件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地勘项目指标条款,在单位规章制度体系中将地勘单位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保质保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另外,还要与外购、有关单位进行交换、复制索取以及标准化的网络收集等。形成完整有效的地质数据文件。
2建立制度,编制方案,完善规则
长期以来,地勘工作执行和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识和对原始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意识。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始地质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问题。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如:范围、规范性引用档、术语与定义、归档范围与分类、编号与编目、立卷归档要求等,还包括地质项目的设计档案、设施工档案和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数据文件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数据文件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等。
数据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档、设计档、项目管理档、施工竣工验收及档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归档工作。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数据文件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数据文件工作与项目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项目组卷,使档案数据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加强培训依法制档
国土资源局土地勘测工作承担着县域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土地招拍挂勘测定界和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维护等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业务工作,我们为提高勘测工作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土地勘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了土地勘测工作的质量,为提高对社会发展的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土地勘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近几年的项目来看,乃至国家投资项目,规划设计均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项目规划不符合当地工农业生产习惯,道路等建筑物的布置脱离实际,地形情况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项目施工中的实际困难没有全面考虑。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测图比例尺不能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在项目勘测设计过程中,没有进入项目区内及群众当中开展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没有摸清楚项目区的实际地形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实际。确定项目的时间较晚,往往在项目需要上报前的一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才委托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工作,为了不耽误项目的正常上报,只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工作,自然造成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低劣,深度不够;得不到政府的配合,经常凭借经验“闭门造车”。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勘测质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2.提高土地勘测质量的措施
2.1 充分认识土地勘测质量的重要性
土地勘测绘工作是推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监测地理国情、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土地测绘公共服务是国土资源局测绘工作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很多所辖范围内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已全面实施,测绘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土地测绘服务保障作用也在不断的增强。针对在土地勘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勘测质量不高、勘测任务备案管理制度不落实、勘测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等,应提升对土地勘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基础勘测工作入手,提高勘测质量。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系统人员做好土地勘测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对进一步做好测绘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服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为增强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并与其它法律法规宣传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并形成宣传合力,不断增强勘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测绘宣传工作,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测绘法制环境,取得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对土地勘测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使各项勘测法律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土地勘测服务水平。土地勘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勘测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不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此,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谋划,主动服务,及时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规划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等提供勘测保障服务,使勘测成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2.2 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的监督
加强土地勘测质量监督的检查工作,强化土地勘测成果汇交,提高勘测服务保障能力。按照《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完善测绘项目监理制度。结合盘县实际,完善年度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流程和评定标准,健全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市级测绘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开展常态的质量监督检查。加强土地勘测成果汇交工作,提高土地勘测服务保障能力。加大对土地勘测产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和抽查比例,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2.3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
建立健全可量化的土地勘测诚信体系和评估标准,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三结合”的有效监管模式。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测绘行业服务标准和测绘单位诚信评估办法,量化指标值,明确评估指标。二是签订《测绘单位诚信服务承诺书》。三是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信息公开制度,四是开展土地勘测诚信服务调查工作,填写《测绘单位诚信服务用户调查表》,并在项目完成后,将其作为勘测成果汇交的要件。
2.4 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
按照有关条例的要求,规范土地勘测项目备案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测绘成果统一对外提供制度,确立对外提供土地勘测成果资料的严肃性、权威性。对外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测绘成果均需统一加盖测绘资质专用章。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土地勘测管理制度、勘测质量管理制度、勘测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勘测管理工作制度,为生产优秀土地勘测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2.5 加强土地勘测业务培训提高勘测成果质量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改善人员结构。改善从事勘测工作人员的知识、年龄结构,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勘测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勘测队员业务培训力度,确保土地勘测成果质量。从学习内容上,认真组织学习《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等业务行规;从学习方法上,采取书面学习与野外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习形式上,采取老手带新手,技术熟练的组长带组员的办法。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每个勘测队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从而提升土地勘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创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效能,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真正让服务理念和效能意识深入人心。
2.6 健全土地勘测机构机制,构建和谐土地勘测发展环境
加强土地勘测队伍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勘测队伍,为全县公益性勘测和政府应急勘测提供队伍保障。充实土地勘测管理人员,注重测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构建和谐土地勘测的发展环境。
2.7 认真做好测量标志普查、管理及维护工作
一是全面普查,摸清底数。组织人员通过全面、彻底地普查,全面掌握县域拥有的永久性测量标志数量以及状况。二是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对完好的测量标志分别建立档案,利用《测量标志管理系统》软件,全部实施微机化管理,同时详细拍摄各测量标志的点位、标志及附近现状照片,做到底数清楚,现状明白。三是明确责任,加强保护。对各个水准点、三角点、B级GPS点全部委托测量标志所在地乡镇国土资源所(站)保管,将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落实到所(站)、责任到人,并要求各责任人增强责任意识,定期进行检查,切实加强保护。
3.结束语
在土地勘测工作中,应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监督和业务培训,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体系,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为提供高质量的土地勘测服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区域地理信息项目领导小组编.贵州省地理信息数据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刘纪远主编.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陈帅.RTK技术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13).
[4]薛天云.RTK与常规控制测量的应用比较分析[J].科技资讯,2009(18).
[5]沈双龙.关于RTK测量在地质工程中应用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27).
[6]李镇良.GPS RTK控制测量优势分析研究[J].科技资讯,2009(34).
[7]吴少林.山区土地勘测定界GPS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8]王志勇,守华英.浅谈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1).
[9]韦春琳.浅谈土地勘测定界测量中数据处理的方法[J].南方国土资源,2007(08).
[10]王锦萍.浅谈1:10000地形图3D产品的制作方法与技巧[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11]李黎.GPS集成技术在城市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趋势[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
[12]罗名海.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践[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
[13]答星.基于Orthovista的数字正射影像快速成图的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14]李琪.城市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可量测系统[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15]肖建华,李江卫,严小平,王厚之.基于CORS系统的城市三维基准维持与稳定性分析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
[16]王瑞莉,官善友.浅谈武汉市地下空间的信息化[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
[17]官善友,庞设典,龙治国.论武汉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
[18]郑先昌,陈鑫海,洪兴全.某深基坑喷锚网支护整体滑塌事故分析及抢险加固措施[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
[19]杨育文,袁建新.土钉墙力学性状及其边界元法分析[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0]孙国庆,施木俊,雷永红,唐传政.三维工程地质模型与可视化研究[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1]施展.勘测定界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
[22]孙志刚,马春秋.浅谈CORS系统在城镇地籍调查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23]余剑.土地勘测定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24]楚军,黄三发,王海濛.浅谈青荣铁路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分类面积计算[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5]魏玉明,党星海,孔令杰,张秀霞.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6]孙玮玉,谢飞.丰县农村地籍调查中地籍要素编辑探讨[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7]金玉玲,耿丽艳,赵永兰.AUTOCAD二次开发在制作地籍影像图中的应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
[28]李新刚.浅谈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
[29]纪青,张志进,操瑞红.第二次土地调查内业建库的质量控制[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0]齐志飞,倪尧.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建库软件开发技术探讨[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1]杨波.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09(25).
[32]薛梦烨.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
[33]张菲,金芳芳,黄明宏.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34]迟进军.对现代房产测绘中相关内容及质量控制之探析[J].科技信息,2011(13).
[35]高帮胜.浅谈房地产测绘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36]李潇,张晓玲.关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J].地矿测绘,2010(01).
[37]李广兰.信息化的地籍测绘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03).
论文摘要:基建工程中相应的档案管理至关重要,档案管理渗透于建设整个过程,地位特殊。本文就管理以及监控中的不足,提出了应对策略。
基建档案在整个企业档案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档案资料进行管理与监督,虽然对工程建设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却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将基建档案管理好,能够为企业之后工程扩建、设备检修、技术改造等提供齐全并且真实的资料。因此,对基建中档案的管理以及监控加以重视十分必要,想要提高档案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应当与基建进度保持同步对项目中涉及到的环节采取高效监控,确保档案资料的管理以及监控紧跟工程建设的步伐。
一、基建工程项目中档案资料监控以及管理中的不足
对工程中的档案资料进行管理,实际上即对工程施工整个过程里涉及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进行合理编制并且归档、保管。因为工期较长,因此资料的形成也需要较长时间。项目方面有些工程较多,并且分散面广,由于动态管理而使人员流动性高,相关责任较难落实。
1.1资料收集不够全面
例如,某些工程上的设计有变动,在编制资料的时候,只将变更通知书进行记录,却未对相应的施工进行记录;某些待用材料尤其是以大代小的那些材料并没有核定审批意见;部分交接验收记录没有签认手续等。对基建工程中档案进行管理是有序管理以及动态控制高度结合的工作,必须以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严格执行。
1.2资料不够准确
资料上的随意性比较严重:对相同工序检查出的数据,按照其相似的数据填到了另外的同类工序中而缺少必要的检查;部分监测数据在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害怕数据受到质疑,便填了一些留有余地的数据;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有的人以为只要检查得出的数据在相应的误差范围内即可,便随意填了一些看起来很合理的数据。准确性的档案体现出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必须本着严谨、负责任的态度来认真落实。
1.3收集与整理不够及时
对工程对应的档案资料进行管理应当从合同签订完成后准备开工时就着手,如图纸会审纪要以及开工报告等,对于施工过程,根据规定对其及时予以规范记录,努力做到开工有报告、进场有合同、变更有手续、验收有根据、施工有记录、对照有标准,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及时、到位。实际工作中,却离上述要求有较大距离,记录往往延迟,之后补“回忆录”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管理以及监控措施
2.1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全程监控
2.1.1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质量
一切工程合同中都对其档案的移交进行了明文规定,施工单位作为档案的最直接的接触方,施工单位能否适应档案管理相应的要求以及标准,树立档案意识等都会对档案的质量产生很大影响。有些单位仅仅较为重视入厂安全,却缺乏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因此,必须及早对相关监理人员进行培训,树立档案思想,这样才能够确保资料能够收集齐全并且质量较好。同时,对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开展文件整理、档案管理、交工技术等培训,加强建档以及归档意识,熟悉其归档要求、收集范围、整理标准等。
2.1.2资料分发时必须加强监控
基础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承建方的资料室在工程竣工以及档案验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负责图纸以及其他资料的发放。未来确保竣工时所需档案高质量,相应的管理者应当亲自参与监控资料分发的工作,分发前首先将需归档部分保存之后再分发,特别是像详勘这些数目有限的资料,必须妥善保管。这样才能够在保持图纸清洁的同时使归档资料比较齐全。
2.1.3立项时应当加强资料监控
工程项目在立项、审批、勘察之前,相应的管理部门并没有成立,自然就缺少档案管理者。而工程准备时相关材料往往比较分散,部分文件在其文书相关部门,部分文件放置在规划部,并没有经过应有文书处理程序,同时,投招标以及勘察文件又放于工程管理部。如果没有对上述比较分散的相关资料进行及时收集,久而久之,会使收集上述文件的难度加大,甚至可能导致文件丢失。所以,在工程项目立项的前期,就应当及时介入档案的收集以及整理,由专人负责。
2.1.4对新设备的检验加强监控
新设备到货后,随之会有相应的图纸资料,值得注意的是,进口设备对应的外文资料往往是与其设备一起放置,而国产设备所提供的使用手册又不足,这些环节时常会出现漏洞。缺乏细致认真的态度,就可能丢失设备资料。所以,必须建立合理的设备开箱检验相关的制度并且贯彻执行,对开箱权限予以明确。
2.2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对基建工程进行档案管理是很必要也十分重要的,管理过程应当是有目标、有计划、有落实、有责任的活动。所以,承建单位必须建立由副经理或者总工程师领导,质量生成或者工程档案部门负责专管,下面的各级主管相应的分片领导,由档案管理者以及项目经理负责,由施工管理者来具体落实,并且对各级各类人员的权责予以明确规定。对于大型的工程项目部门一定有现场的档案管理员,对于中型或者小型项目部门,应当有兼职人员对资料进行收集以及整理。企业应当适时对档案工作者进行业务相关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以及工作质量。依照档案资料管理的重点在现场的特点,加强建立完善的工程档案编制、收集、归档以及整理的制度。
2.3发挥合同的法律效应
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参与起草合同的相应管理工作,将文件材料的归档以及积累当作合同中的重要内容独立为一条款,明确要求竣工文件材料相应的验收时间、质量以及份数、副本内容、归档范围,使相应的承建单位也对档案管理有足够的认识与重视,这样以来,就以法律形式保证了归档工作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田冬梅. 浅谈地质档案资料现代化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 吉林地质, 2009;01
关于城建档案的分类有着明确的要求:①分类类目设置应具有包容性;②类目体系的排列应具有逻辑严密性;③一种建设工程档案的同一级类目设置只能采用同一种分类标准;④设工程档案的类目体系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⑤分类编制应符合建设部编制的《城建档案分类大纲》的要求。
城建档案的分类又要先考虑到它的接收范围,市城建档案管理的接收的档案包括:①市政公用工程档案;②本市确认的重点工程的档案;③建筑在十层以上或投资过五百万或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档案;④设计新颖有特色的建筑工程和具有纪念性的新、老建筑和构筑物的档案;⑤住宅区工业区总体档案材料和同一类型单位报送的完整的竣工档案。档案的接收范围可以说是很大,因此对凌乱而又十分重要的档案的分类显得十分必要。根据不同的属性和科学需要,城建档案分的类比也是各不相同。
而最主要的分类可以分成:①城市勘测类。城市勘测档案是在城市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勘测测绘中形成的档案及各种比例的地图、地形图等,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②城市规划类。城市规划档案是政府对城市建设进行规划编制过程中产生的档案,它是城市建设的蓝图,也是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③城市建设管理类。城市建设管理档案是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房地产管理、土地管理、城市地名管理等工作中产生的档案;④市政工程类,市政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广场、桥梁、排水、隧道、涵洞、环境卫生等;⑤业、民用建筑类。工业建筑工程档案是在工业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纸及其相关资料。根据行业划分,分为动力、矿业、冶金、机械、电子、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材和医药建筑。民用建筑工程档案是在城市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设工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纸、图表等档案。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分为住宅、办公用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商业金融保险及其它民用建筑;⑥地下管线类。地下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电信、军事、工业输送管线等,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⑦声像类。声像档案分为录音档案、录像档案和照片档案三个属类,以拍摄南昌市城市面貌、重点工程、重要活动等为主要内容;⑧其他的档案类型,包括了公众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设施、环境保护和园林绿化、名胜古迹以及军事工程等各种类型的档案。当然,分出的档案类型远不止这些,但这些是城建档案的主要分类,其中的工业和民用建筑近几年来增长比较快,增加的档案也较多。
城建档案的保护
档案在分类的同时还包括编号和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这些工作的同时进行也更加有效地使档案入库,更方便管理和利用。由于档案的重要性,不得不提出关于对方面。关于保护好城建档案要做到两方面,一是做好实体保护,设立专门的城建档案库房,强化保护措施,制定破损档案的修复方案;二是挖掘城建档案的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加工,建立城建档案目录和全文数据库,以电子档案代替实体档案提供利用,提高和开发效果。
学校工作抓得实,常规工作才会规范化,一学期来,我们以县教研室的《缙云县教师教学工作常规》为学校常规工作的准绳,有重点地抓好常规工作。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1、抓教研组长的学习。定期召集组长理论学习、听课、评课;赋于组长责任,让他们带动全组的教师开展互听、互学、互研活动,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素质。
2、抓课前教案检查制度。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督促每一位教师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并在期中、期末组织了两次全面的常规检查。
3、做好课堂教学评估。协同教师就如何“减负增效”、“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与研究。本学期,校领导、教研组长到课堂听课均在25节以上。
4、做好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教导处认真做好后进生的期中、期末试卷分析工作,并建立完备的后进生档案,以点带面,抓全校的质量的提高。
通过努力,现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二、教研成绩突出。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在语文教研组的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探疑求新、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数学教研组的县级课题《小学数学“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的带动下,通过全校教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教师论文获奖县级以上8人次:
陈建秋老师的生劳论文《向双手要创新》获中央教科所、《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征文活动二等奖;张叔阳老师的体育论文获市三等奖、县一等奖;陈建秋老师的生劳论文获县一等奖;徐远敏老师的体育论文获县二等奖;王春丽、徐银仙、丁海潮老师的作文论文分别获县二等奖、县三等奖。
2、教师教案、教学设计获奖县级以上4人次:
徐远敏老师的体育教案获市三等奖、县二等奖;徐远敏、张叔阳老师的数学教学设计分获县二等奖、县三等奖。
3、教学能力竞赛获奖县级以上3人次:
张叔阳老师参加县教导主任上课比赛获优秀奖;丁海潮老师参加思品优质课获县二等奖;王春丽老师参加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获县二等奖。
三、青年教师成长迅速。
一直以来,对于青年教师,我们给他们压担子,也予以他们机会如:听课——青年教师优先、严要求、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多提不足;外出学习——青年教师优先;县教研室组织的各项观摩课让好学的青年教师参加;县外的活动,更是让青年教师参加。通过几年的努力,现我校的青年教师均函授或自考即将毕业,并在县、市级的比赛中频频获奖。本学期的学区教坛新秀评比中,我校王春丽、张叔阳、陈建秋、丁海潮四位教师出线,这在同类学校中是出类拔萃的。
四、教学质量稳步前进。
学校教育是以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为目标。我校教科研工作所取得好成绩,其归宿就是为更好地质量服务。为提高学校的质量: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建立了教学质量奖励制度,精心组织好校内的教研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学生竞赛,促学校质量的提高。一学期来,我校教师乐教苦教、学生爱学好学,现学校已消除了“落后班”,学校质量提高较快。
五、学生轻负担、全面发展。
创造性的人才观,需要我们在创新性和开拓性上下功夫,重视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支配时间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形成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就是我们所想的,也就是我们所做的。
学校工作抓得实,常规工作才会规范化,一学期来,我们以县教研室的《缙云县教师教学工作常规》为学校常规工作的准绳,有重点地抓好常规工作。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1。抓教研组长的学习。定期召集组长理论学习、听课、评课;赋于组长责任,让他们带动全组的教师开展互听、互学、互研活动,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素质。
2。抓课前教案检查制度。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教案,督促每一位教师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并在期中、期末组织了两次全面的常规检查。
3。做好课堂教学评估。协同教师就如何“减负增效”、“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与研究。本学期,校领导、教研组长到课堂听课均在25节以上。
4。做好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教导处认真做好后进生的期中、期末试卷分析工作,并建立完备的后进生档案,以点带面,抓全校的质量的提高。
通过努力,现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二、教研成绩突出。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在语文教研组的市级课题《小学语文“探疑求新、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数学教研组的县级课题《小学数学“问题—建模—应用”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案》的带动下,通过全校教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教师论文获奖县级以上8人次:
陈建秋老师的生劳论文《向双手要创新》获中央教科所、《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征文活动二等奖;张叔阳老师的体育论文获市三等奖、县一等奖;陈建秋老师的生劳论文获县一等奖;徐远敏老师的体育论文获县二等奖;王春丽、徐银仙、丁海潮老师的作文论文分别获县二等奖、县三等奖。
2、教师教案、教学设计获奖县级以上4人次:
徐远敏老师的体育教案获市三等奖、县二等奖;徐远敏、张叔阳老师的数学教学设计分获县二等奖、县三等奖。
3、教学能力竞赛获奖县级以上3人次:
张叔阳老师参加县教导主任上课比赛获优秀奖;丁海潮老师参加思品优质课获县二等奖;王春丽老师参加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获县二等奖。
三、青年教师成长迅速。
一直以来,对于青年教师,我们给他们压担子,也予以他们机会如:听课——青年教师优先、严要求、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多提不足;外出学习——青年教师优先;县教研室组织的各项观摩课让好学的青年教师参加;县外的活动,更是让青年教师参加。通过几年的努力,现我校的青年教师均函授或自考即将毕业,并在县、市级的比赛中频频获奖。本学期的学区教坛新秀评比中,我校王春丽、张叔阳、陈建秋、丁海潮四位教师出线,这在同类学校中是出类拔萃的。
四、教学质量稳步前进。
学校教育是以培养高质量的学生为目标。我校教科研工作所取得好成绩,其归宿就是为更好地质量服务。为提高学校的质量: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我们建立了教学质量奖励制度,精心组织好校内的教研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学生竞赛,促学校质量的提高。一学期来,我校教师乐教苦教、学生爱学好学,现学校已消除了“落后班”,学校质量提高较快。
五、学生轻负担、全面发展。
创造性的人才观,需要我们在创新性和开拓性上下功夫,重视让学生有足够的自我支配时间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形成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就是我们所想的,也就是我们所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