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2 23:50: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教研活动内容来自教师的需要
以前幼儿园总是在学期初根据自己的观察找出教师们应该弥补的不足,加以总结作为教研活动的内容,再去组织教师们一起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对安排的教研内容并不感兴趣,参加教研活动总是心不在焉。通过反思和与教师的谈话,发现原来制定的教研内容并不是教师需要和感兴趣的,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虽然说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离帮助教师们真正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还有很大的差距,要调动教师们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就应该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寻找他们的需求,把他们的需求作为教研活动研究的对象,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难点为重点,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他们成为研究的主人。现在,我们在制定教研内容的时候总是先找教师们聊聊,听听他们的意见,找出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然后再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研内容。这样一来,教师们通过参加教研活动解决了问题、弥补了不足,自然很乐意参加,而且兴趣很高。
2、根据教研内容的不同选择参与对象
(1)全体参与:一些共性的研讨内容需要全体教师参与,这也是比较普遍的。如:同时培训、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的研讨等。全员参与教研的优势是省时、信息传递快、见效快。
(2)分年龄段参与:某一些教研内容是比较适合某一年龄段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全员参与,如:《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适合小班段的教师参加研讨;《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适合大班段的教师参加研讨。分年龄段参与教研的优势是针对性强、避免浪费其它无关人员的时间。
(3)课题组参与:各课题组都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这类研讨适合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教师参与,因为它有很强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是比较专项的一种研究。课题组参与教研的优势是能够使课题研究持续深入地进行。
(4)学科组参与:课改以来,在提倡学科整合的同时仍应注重学科领域的纵向深入研究。开展某一学科领域的研讨可请目前担任此学科的教师参与研讨。这样,她们所提的问题有针对性、所想的办法可行性,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类的问题。
(5)新教师参与:每个幼儿园都有新教师和老教师,新教师经验不足,对课改精神的领会不如老教师,因此,就要经常性地组织学习、培训、研讨。如:《幼儿常规的管理》、《各种文字资料的书写》、《教材的合理安排与使用》等,新教师要进行不止一次的培训,老教师若参加这类的培训会觉得是学一些“老掉牙”的东西,浪费她们的时间,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产生厌烦情绪。
(6)园内外参与:我园是青海省农牧区教师培训基地,承担了指导培训农牧地区的教师的任务,为了发挥基地的引领作用,我们认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可推广的教研活动都邀请跟岗教师参与。如:课题的阶段成果汇报展示、专题的教研活动等均可邀请跟岗教师参加。这样,可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在研讨过程中也可听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声音,对提高我园的教科研水平、办园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7)自由组合:教师们在一起常常会就当天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拿来与同伴交流,并展开讨论,这是一种自发的、比较自由的研讨,愿者参与。教师们在这种随机的、轻松的、愉快的谈话中解决了一个个的小问题。
二、改变教研活动形式
教研形式的灵活多变,可吸引着教师,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我们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研形式:
1、学习培训:一般有文章学习、网上信息收集、外出培训学习、业务培训、通识培训等。这类学习,要求教师要做笔记、写体会,交流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2、交流学习:一般有获取信息的交流、经验做法的交流、想法看法的交流。
(1)获取信息的交流: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我们发动全体教师都参与到信息的收集工作中。如:课改后,幼儿园的区域改革较大,为了了解各地的改革情况,吸取别人的精华,我们布置全体教师来个“关于《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信息收集大行动”。教师们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并收集相关的信息,经过自己的过虑、筛选、整理后,教研活动时拿出来与同伴交流。这样教师获取的信息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有利于她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看待一个问题、认识一个问题。况且,教师个体在学习、过虑、筛选、整理信息时就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2)经验做法的交流:幼儿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老教师有老经验,新教师有新举措。因此,交流各自的经验做法有利于教师们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如:我们组织教师开展《科学管理班级》、《主题活动的实施》、《亲子活动的开展》等活动的经验交流,效果颇佳。
语文组教师在保证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工作有序进行、无违反教学常规事故发生的基础上,有以下亮点:
1、一开学就启动语文组林崇阳、岳利、阳承媛、何叶、杜红叶、陈明月、唐瑞、杨璐等8位新教师的培训及听课安排活动,在吴涛、王又田、靳晓珍、张艳霞、袁莉梅等几位主要结对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本学期语文组的新教师成长迅速。
2、以语文组6位教研组长吴涛、刘娟、靳晓珍、罗敏、马安容、袁莉梅及阅读推广人杨晓棠、语言文字负责老师牟文超为核心团队,组织全校各班参加青羊区学经典系列活动,获得总分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
3、在周校长的带领和督促下,以四川省辞书出版社为平台,带领语文组刘娟、罗敏、马安容、杨晓棠、袁莉梅、张艳霞几位老师参与《小古文120课》阅读专项书籍的编写,并成功出版,以工作成果促进语文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语文组完成了以下各项工作
1、开学第一周就组织语文组各教研组开展框架式备课活动。袁莉梅、代春梅、宋幺、罗敏、张艳霞、易兰兰、王又田几位老师代表年级教研组做了备课汇报。
2、语文组8位新进教师的培训、阶段听课、期末展示活动。
3、刘娟、靳晓珍、杨晓棠三位老师的国培班跟岗培训展示课活动;
4、语文组靳晓珍老师与我共同参与我校与米易县教学交流活动中的展示课及讲座活动。
5、全校语文老师在半期工作结束后及时召开质量分析总结会,各位教研组长带领全体语文老师聚焦重点,分析策略,利于后半学期的工作扎实推进。
6、四年级罗敏、夏传玉、李姿颖、陈涵、张华、李丽萍、侯兰和我等8位语文老师参与“四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并获得领导的及时反馈。
一、加强教师培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1.继续开展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继续加强培养顾海琴、徐小军两位市级名师,徐小军老师作为省名师学科带头人,多次参与省教研室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和朱敬东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活动。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对顾海琴、倪青华等骨干教师领衔的六大学科工作室进行学年考核,评选出优秀学科工作室,并开展新一轮(2020-2022年)的学科工作室申报工作。
同时,学校给青年骨干教师聘请校外名师,来校师徒结对,开阔青年骨干教师的视野,提升青年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沈耀老师进入费为群名师工作室、李春光老师进入胡沈颖名师工作室、王银环老师进入贾桂强名师工作室、韦盼盼老师进入杨继明名师工作室、施燕萍老师进入范新林名师工作室。
2.开展青年教师到普校跟岗学习项目
2019年初我校确定并实施了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到普校跟岗学习项目,计划在两年内组织青年教师分别赴夹山漾幼儿园、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实践,确立研修方向,通过学习、深度体验、实践反思、对话交流、问题研讨等形式进行跟岗学习,进一步学习普校教育教学经验,把握新课标精神,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目前,已有九位青年教师圆满完成此项培训任务。
3.注重教师专业培训
本学年,组织骨干教师先后赴杭州、金华、南京等兄弟学校参加语数、沟通等教学研讨活动。邀请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盛永进教授、义乌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陈韩俊主任作了专题讲座。 立足校请,“多重障碍儿童的精准化康复”、“国家通用手语培训”这两个校本专题都按照原定计划顺利完成培训,进一步强化了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2019年的专题“个别化教育训练(IEP)”在市属校本培训项目展评中获得一等奖。疫情期间,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和校本资源,组织教师开展线上培训,为上好网课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以往的微课培训技能,鼓励教师制作微课,进行评比。
二、推进融合教育,加强职业高中建设
为做好学前普特融合教育工作,学校专门招聘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并继续推进与夹山漾幼儿园合作的幼教师资培训项目。疫情之前,每周两次带孩子去清河幼儿园和夹山漾幼儿园进行融合活动,同时清河幼儿园的老师每月来我校送教一次。职业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与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合作,深入推进卫星班的建设,卫星班7名学生与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烹饪182班的学生共同学习中西面点课程,开展融合教育。
职业高中部强化技能实训,着力培养一技多能的就业创业人才。传承湖州特色,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推进茶文化进学校示范点项目。学校成立了“施胜胜烹饪大师工作室”、“应国宏花艺大师工作坊”、“张新江版画工作室”,设立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湖州丁莲芳千张包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4个校外实训基地,签约12家湖州市残疾人集中就业校企合作单位,全面落实职高毕业生就业。
三、狠抓个别化教育,推进“一人一案”工作
针对学业有困难、多重障碍的学生,学校加强帮扶力度,实施个别化教育。开学前召开个别化研判会,根据评估情况制定长期和短期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注重分层教学,并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布置分层作业,每个阶段做总结,期末出好个别化试卷,让后进生能够更好地学有所得。学校全体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做个训,重点关注多重障碍学生的康复教育,对有特别需求的学生进行认知、感统、语言等领域的针对性训练。这些量身打造、精心设计的个训,均是免费提供给学生们的。
四、注重课堂教学研讨,增强教育科研活力
1.积极做好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
今年疫情期间,综合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做好延迟开学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教务处联合教研组指导各学科线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及课程实施方式,任课教师指导好班级学生本学科的学习内容,做好微课录制、在线直播教学、在线作业批阅等工作。顾海琴执教的沟通与交往课《我给妈妈送祝福》在停课不停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
金秋十月,我和来自白云区、花都区、越秀区、天河区的8位老师有幸进入先烈东小学进行第二段的跟岗学习。五天的时光转瞬即逝,本人深知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同时也深感这次培训任务之艰巨。我决心要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准。这次跟岗学习活动,先烈东小学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这里,让我感受了先烈东小学老师们的教学风采,聆听了他们的科组汇报,学习了他们老师课堂上的教学智慧,也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使自己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跟岗学习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进名校,听汇报。
10月14日下午,我提前就到了先烈东小学,走进校园,让我们感受到它的氛围,不愧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在天河区的学校中,先烈东小学的面积虽说不大。但整个校园氛围非常浓厚,各个功能区设置合理,每一个空间都得到了合理的利用,给学生营造的是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校以“全面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所传统名校,以其“校风好、质量高、特色强”而驰名南粤。
走进校园,第二个震憾就是先烈东小学的数学团队。这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团队,队员们的素质高,他们团结协作精神非常强。学校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按照跟岗学习安排。先烈东小学数学学科组长周艳老师给我们作了《聚精荟萃尚濯致远》---先烈东小学数学学科组汇报。周老师从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专业引领、内强素质,教科研并进、扎实开展研究,资源共享、外树形象四个方面介绍了先烈东小学数学科组的一些做法。听后让我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不愧是广州市小学数学优秀科组。
二、进课堂,研教法。
10月15日上午,按照跟岗学习要求,我们来到先烈东小学珠江新城分校。在珠江新城分校,我们听取分校张玉梅老师执教的一节四年级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张凤红老师执教的一节三年级红的《什么是周长》两节分开课。两位老师与学生配合默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情的老师,勤奋的学生,完美的教与学,课上得得相当成功。课后,全体科组老师和我们八位老师都对两位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点评,先烈东小学的老师对我们的评课作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我们也亲身感受先烈东小学在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等良好习惯等方面的成果。
新课标,新要求,新教改,新教法,每一个公开课,展现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张玉梅老师的公开课,更是站在教改的前沿。
张玉梅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运用学生小组合作,通过独自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边动手操作,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张凤红老师的《什么是周长》,我认为就是一堂教学常态课,整节课非常实在,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学生的掌握情况效果良好。
10月16日,我听了先烈东小学两位新教师的试教课。一位老师上的是一年级的《认识物体》,一位老师上的是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二位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但他们的教学风采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团队的风采。课前他们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查阅资料,认真设计教法,教法中如何去关注学生……在听课活动中,我们认真听课,认真填写课堂观察表,积极交流。
10月17日,我们跟岗学习的八位老师中,七位老师安排重建课。上完重建课后,学校科组结合每节课的情况给我们作详尽的分析,这节课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可以怎样处理,哪些方面应注意、应改进。此外,还指定课题和我们一起进行同课同构及同课异构活动。再之就是他们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深入我们每人7节重建课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及时地对我们的重建课进行评释。在他们的传、帮、带下,我们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程序设计的能力及处理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的能力均有极大的提高。
XX年的4月16号,我终于踏上了英语教学的第一步----我来到了师范附小进行跟岗学习。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三个月的是,回首这段时间,我觉得过的非常充实,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的是在我刚开始接触教学这一领域就遇到了优秀的导师,在这段时间,各位导师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我非常感谢他们。作为一名刚上路的新教师,不仅有收获,也有许多困惑,在接触英语教学的这三个多月,我感触良多。来到学校的第一天,我就有幸走进课室上课,当我进入课室的那一刻,我发现我的心是跳的特别快的,当时的我很紧张,但我不断地对自己说,既然喜欢上教师这份职业,我必须勇敢,我要克服心理的种种障碍,知道今天的我站在讲台上心情平复了许多,我不会像以前那么紧张了,因为我慢慢接收那个不完美,需要努力才会进步的我。在这点上我为自己感到骄傲。以下是我在英语教学上的心得与反思:
一、做老师最基本的一点是我们必须爱上老师这份职业
如果我只当教师这份职业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具的话,那么我们投入这行的激情相对来讲就不会那么多,那么我们学习的欲望就没那么强,我们进步就会越少,到最后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工作上的追求是什么。记得曾广梭老师说过,我们要让自己去喜欢英语教学,我们要去爱上英语教学,我们才会去研究它,才会对它爱不释手。
二、英语教学备课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备课之前,我们一定要熟读教材,只有熟悉教材了,我们才会抓住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点在我刚来的时候接手六一班时深有体会。因为一下子让拿到六年级的教材,就让我走上讲台,在备课的途中,我感到非常的混论,因为我还没有深入去了解六年级的教材,导致我上课思路不清晰,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反馈回我的也就比较少,学生甚至家长就会对我的课堂产生质疑,最后我自己也会怀疑自己。那种感觉非常不好受,所以我就拼命挤出时间来备课,虽然后来的课堂还不能够像其他老师那样从容淡定、思路清晰,但是起码我在每个环节我都能够应付,对我来讲,虽然是远远不足的,但是那对我来讲是非常珍贵的。
在备课这方面,我们有些新老师还有存在一点非常大的遗憾,那就是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只注重备教案,而没有考虑到备学生,导致我们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只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大多都会忽略到学生感受,最后导致整个课堂乏味无力,学生就会容易走神。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好教案,而且还有了解学生,备好学生。
三、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材施教
一节成功的课需要具备的因素就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想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通过跟岗这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形式是多样化的,这些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更主要的使这些教师能以情感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以上的需要在以下这种基础上才能够实施,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持着高高在上的态度,我们要在课后经常与学生沟评课通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课后反思、听课、评课
无论是新老师还是旧老师,课后反思非常重要,有反思才会有改进,才会有进步。我在这段时间上课的次数虽然不多,但是每次我都会进行课后反思,只有课后反思了,我才会知道我下次上课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课后反思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以及我在备课时候没有考虑到的一些情况,在对先前的教案进行修改。跟岗的这段时间我做得最多最多的事就是听课和评课,在听一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课时,我在享受课堂的同时,也在学习进步着,在听课的每个环节,我都会思考着这一环节要换成是我自己去操作我会怎么做,有对比才会有进步。在听跟岗老师的公开课的时候,我也收益良多,虽然新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还不能和那些有经验的老师相比,但是他们身上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通过课后评课,别人可以更客观地指出我们在备课、上课时候的不足之处,例如,有很多老师能指出我在上课的时候课堂用语用的不够恰当或是不够简洁,还有教学的每个环节过渡的太快或是不够自然,还有就是我在上课的时候神态表情,有时甚至因为紧张的表情而是整个课堂氛围也紧张起来。所以一个正在探索中的教师一定要认真地进行课后反思、听课、评课。
五、对差生的辅导
一个班不可能全部都是优等生,我们不要放弃班上的差生,在跟岗的这段时间,我刚开始接触六一班的时候,我还没意识到这一点,其实我们在对这些差生进行辅导的同时,不仅能够帮助到这些差生,而且对自己在备课的时候也会有帮助,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会更加合理的备好每个环节。对于这些差生我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符合他们的练习题,让他们爱上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老师的学习。
六、作业的评改
作业评改式教学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学生的作业情况是学生对于每天学习的反馈,再通过作业的评改,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作业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我们要及时表扬,对于在作业态度不好的学生,我们就要进行教育与批评。
七、课后多学习理论知识
没有理论支持的教学过程是空洞的,所以在课后我们要花时间阅读一些关于教学理论的书籍,这一点我在跟岗的时候做到了,确实在日常教学中,实践要与理论相结合,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资源,从不同的途径学到可以帮助我们进步的东西。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漫漫长路,我们要做到谦虚、多思考、多反思、多学习。我们要让自己内心渐渐强大起来,努力奔着目标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6年学校领导教学工作总结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我校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
2、为了使我校教师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本学期我校发挥英语教师能力强的优势,启动教师英语培训工程,分层次进行教师培训,每周定时上课,定期验收,优秀教师参加等级考试,使我校尽快走入双语教学。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017―2020年,组织职业院校教师校长分层分类参加国家级培训,带动地方有计划、分步骤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支持开展中职、高职、应用型高校教师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创建一批中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创新示范团队;推进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常态化机制,通过示范引领、创新机制、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施原则
中央引领,地方为主。中央突出示范引领,明确工作重点,加强统筹指导,强化目标管理,带动地方有效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各省(区、市)根据国家要求,做好规划设计、组织安排、体系建设、监管评估,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计划有序推进、顺利实施。
对接需求,重点支持。服务精准扶贫、制造强国、区域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统筹优化教师培养培训资源配置,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扶贫重点产业等紧缺领域教师培训,倾斜支持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及区域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协同创新,注重实效。推动地方政府、高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职教集团)建立协同机制,深化区域、校企、校际合作,完善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校企共建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方式,形成一批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单位和品牌专业,提升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完善竞争择优遴选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建立信息化管理和质量监测系统,强化过程管理、经费监管和绩效考评,切实提高计划的实施质量,确保达到预期的目标效益。
三、计划内容
(一)职业院校教师示范培训
各省(区、市)遴选具备资质条件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大中型企业等,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线上线下等组织形式,分层分类开展教师示范培训。培训要模块化设置课程,将师德素养、工匠精神、“双创”教育、信息技术等列入培训必修内容,实行集中脱产学习和网络自主化研修相结合,开展训前诊断、训中测评、训后考核,加强教师的师德养成、专业知识更新、实践技能积累和教学能力提升。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及特色农业、种养业、民族传统工艺等扶贫产业领域教师培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选派优秀教师校长到国(境)外进修,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先进技术技能。
1.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组织职业院校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主持过相关科研教改课题或项目的专业带头人,采取集中面授、返岗实践、再集中面授的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培训,重点提升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能力、课程开发技术、教研科研能力,培养一批具备专业领军水平、能够传帮带培训教学团队的“种子”名师。
2.“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组织职业院校不同层次和基础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少于4周的专项培训,可分阶段。开设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与应用、技术技能实训、教学实践与演练等专题模块,重点提升教师的理实一体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双师”素质。
3.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组织职业院校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到省内外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等优质学校,采取听课观摩、集体备课与案例研讨、参与教科研项目等方式,以“师带徒”模式进行为期不少于8周的跟岗访学,通过全面参与培训院校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卓越校长专题研修。分别组织中职和高职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校长,采取集中面授、名校观摩、跟岗培训、专题研究等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新任校长、骨干校长、知名校长分层分类开展不少于2周的专题研修。围绕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学校治理、中高职衔接、专业设置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重点提高校长改革创新意识、决策领导能力、依法办学和治校能力,为各地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精通现代学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长。
(二)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
各省(区、市)遴选具备条件的优质职业院校、应用型高校、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作为牵头单位,按照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不同阶段人才接续培养的要求,组织省域内学校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专业教师开展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打造一批定期研修、协同研究、常态合作的中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创新示范团队。各省(区、市)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协同提升的专业群,支持牵头学校整合优势资源,提供工作室或平台运行条件保障,支持主持人有效开展工作。
1.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遴选国家级(省级)中高职示范学校具有教学专长的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主持建立“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牵头组织区域内学校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采取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团队研修。重点开展理实一体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践与演练、教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协同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研究协作能力等,共同研究开发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接续培养课程、教材及数字化资源。
2.紧缺领域教师技术技能传承创新。面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传统(民族)技艺等紧缺专业,遴选具备条件的优质职业院校、应用型高校、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组织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名师、兼职教师领衔,采取集中面授、项目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区域内中高职教师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技术技能实训。重点开展新技术技能的开发与应用、传统(民族)技艺传承、实习实训资源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等。
3.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面向承担计划任务的单位、基地管理人员和专兼职培训者,采取集中面授、网络研修、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2周的培训组织实施能力专项研修,提升培者的培训需求诊断能力、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与数字化资源开发能力、核心技能创新与推广能力、工作室(平台)主持能力和绩效考核评估能力。
(三)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
各省(区、市)要联合行业组织,遴选、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兼职教师资源库,将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和兼职教师聘用有效对接,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的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1.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采取考察观摩、技能培训、跟岗实习、顶岗实践、在企业兼职或任职、参与产品技术研发等形式,组织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企业实践。重点学习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等领域,以及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应用技术需求等内容,推进企业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结合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发掘学校技术服务企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各地要遴选具有代表行业先进水平、有较强影响力、覆盖专业面广的企业,完善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岗(工作站)机制,支持企业常设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
2.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国家急需特需专业及技术技能积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专业,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特聘岗位,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学校任教,兼职教师每人每学期任教时间不少于80学时。各地要建立本地区对接产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开展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前培训,支持兼职教师参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校本研修、产学研合作研究等。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行业特点、人力资源成本等,具体确定兼职教师聘用人数和补贴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教育部制订计划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指南,成立专家库,完善信息管理平台,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共用,组织开展督查评估。中央财政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渠道,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地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升计划的实施成效。各省(区、市)要将计划纳入本地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订本地区项目实施办法,按年度将规划方案报教育部审核,安排专门机构、专人负责,落实工作经费,做好计划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承担单位要整合优质资源,制订对接需求的实施方案,落实条件、人员与经费保障,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做好项目总结和效果评估。
2015年,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南京市雨花台区专注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打造有品质的区域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在优化管理中提高教学质量
2015年,雨花教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雨花台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升工作意见》,将“抓质量提升”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局长办公会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核心议题;区教师发展中心多措并举,常规中求创新;各学校通过教学工作例会,不断总结反思学校阶段性教学工作。这些科学的谋划与决策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雨花台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实践,优化过程管理,追求有品质的教育。在区教育局的统一规划与领导下,区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了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由教研室主任领衔,学科教研员担任负责人,学科中心组成员担任组员,制定学科质量目标,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发展性评价。质量调研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问卷、对话等调研形式精准有效。质量检测中心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专题会议,细致分析调研数据,客观全面地反馈教学质量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全区教学工作。
2015年,雨花台区各类教育的教学质量呈现齐头并进的提升势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高考成绩再创佳绩。雨花台中学连续十一年获得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综合奖,同时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和学校教学管理奖,并连续第二次荣获教学质量突出奖。板桥中学第三次荣获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综合奖,并再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梅山高中参加上海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荣获特别奖。全区中考成绩继续位居全市中上水平。
二是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是民众最朴素的诉求。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优质、适合的教育,是区域教育的重要使命。2014年省学业质量测试报告显示,我区小学生学科成绩离散程度低于本市、苏南、全省平均水平,这表明了我区小学教学质量总体均衡。3至6年级教学质量调研数据表明,我区小学教学质量校际差距有所缩小,一些相对边远地区的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明显。
三是职业教育形成品牌。中华中等专业学校职教品牌效应显著,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单位;学校再次荣获南京市职业学校质量管理考核综合奖;成功申报五年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并如期开办;学校还获得青奥组委会颁发的“文化教育活动突出贡献奖”。
二、在队伍建设中夯实教学基础
我区积极实施教师研修培训“三项工程”(启航工程、引航工程、远行工程),初见成效。在全市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考核与展示活动中,我区职初教师笔试成绩位居全市第一。2015年5月,历时半年的小学教务主任专题研修圆满结束,形成项目成果《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手册》。全区9个“名师工作室”和“项目工作室”,自2014年10月中旬正式挂牌以来,共开展了53次专题研训活动,一批省市级的学科名师与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同课异构、课堂观察等方式,积淀教育理论,淬炼课堂教学,推广教学成果,扩大专业影响。
我区高度重视学科教研团队建设。2015年,区教师发展中心以市级先进教研组创建为工作抓手,深入基层学校,指导学校备课组、学科教研组和师徒结对组的工作,着力打造学习型、科研型和反思型的优秀教研团队,取得了显著成绩。2015年,我区共有15个学科教研组被评为南京市第八届先进教研组,通过率在全市名列第一。
近年来,在“两个持续提升”(持续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教科研训发展水平)发展目标的引领下,我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省市教学竞赛活动中,我区教师屡获佳绩。其中,在市级以上教学竞赛中,有149人获奖,其等奖3人,一等奖46人。小行小学数学教研团队荣获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竞赛一等奖,雨花台中学美术学科先后获得南京市和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教研竞赛一等奖,板桥中学语文、数学学科获得南京市教师网络团队教研竞赛一等奖。
三、在课改实践中构建品质课堂
2015年,我区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校本,从课堂教学与校本课程两个维度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实践。
1.校本课程建设异彩纷呈
校本课程改革一直是新课改的重点内容,我区各中小学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雨花台中学以建设“雨花石文化课程基地”为平台,推出了5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多元素养;共青团路中学校本教材《身边的环境》获得市一等奖,“蝴蝶监测――雨花台地区环境考察”项目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板桥小学积极推进“做中学”项目,深入开展“小小水博士在成长”系列综合实践研究;区实验小学开发的趣味数学课程,有效解决了教学的真问题,活跃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氛围。
区教育局制定并落实体育、艺术“1+X”计划,出台《雨花台区加强体育艺术工作意见》《雨花台区推进校园足球工作方案》,举行了首届“区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确定我区为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区教育局荣获2014―2015学年南京市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节总决赛团体一等奖。
2.课堂教学改革百花齐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的主要途径。区教育局启动“雨花新课堂”研究,推进“质量提升工程”,引领各校课堂教学改革。雨花外国语小学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苹果讲坛”活动;金地自在城小学打造“共享式课堂”,出台共享式课堂的十大标准;岱山实验小学开设泛读课教学,追求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以及阅读速度,学生的年课外阅读量达100万字;雨花台中学数学、英语、物理等多门学科积极参与南京市“基于课标分解的深度研课”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深度备课、研课活动,探索教师高效教学和个性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014年10月,我区举办了第六届“雨花杯”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全区74个单位共415名教师参赛,是“雨花杯”创立以来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的一次教学盛会,全面总结了“十二五”以来我区教学改革的成果。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各学科教研员精心编撰了《第六届“雨花杯”教学基本功大赛学科总结反思》和《第六届“雨花杯”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教学设计》成果册。
3.校本教学研修扎实开展
2015年,我区各校的校本研修扎实有效。雨花外国语小学的岗前培训,包括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教科研常规方法培训、班主任日常工作培训等,组织新教师开学第一课试讲、第一次家长会试讲,手把手地帮助新教师迈好教育生涯的第一步。景明佳园小学注重以读书学习促进教师精神生长,为所有教师订阅学科研究杂志,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或教研杂志,并评选出优秀读者,给予奖励。区实验小学西校区推出了《课外阅读考级方案》,组织教师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为每一本指定阅读书籍都撰写了阅读课教案,并打造了阅读考级系统。梅山一小开展教师辩论赛,展示一学期读书活动成果,提高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春江分校小学部确立“展示一处亮点、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点改进”的“三个一”评课维度,并将专题反思上传到校园网,以供学习借鉴,推动校本教学研究。雨花台中学积极建设青研会、高研班,开展暑期研训系列活动,如读书随笔评比、教学基本功考核、读书心得交流沙龙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在教科研训中淬炼教育智慧
一年来,区教师发展中心初步形成“以培为主,教培结合,四位一体,共同提高”的研训模式,增强中小学教科研指导和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扎实开展一系列教科研训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品质,全区的教育科研和教师研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5年全区共有71项省市级立项课题,由区教师发展中心承担的“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子课题“区域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策略的研究”深入推进,已经形成研究成果;区实验小学“生命化德育课程”研究课题在南京市德育建设评比中获一等奖;雨花台中学“基于个性化成长的‘教师发展地图’的校本建构研究”作为南京市教育局“五工程”重点项目,被选为省级培育课题。区教师发展中心确立了8项区级精品培育课题,并为课题承担学校搭建了成果展示平台。在省、市级规划课题研究中期评估中,我区各类课题合格率达100%。全区有个人课题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7.6%,在全市名列前茅。
职业培训是教师职后专业提升及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为了完善教师培训,提高乡村教师的专题素质,2010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共同下发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的通知,启动了“国培计划”的实施工作。“国培计划”的实施对于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乡村教育教学改革,更好服务于乡村教育教学活动,促进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自“国培计划实施以来,乡村教师的培训现状及需求如何?如何使培训与乡村教学实际相结合?本文结合桂林师专“国培计划”英语学科项目实施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听课、查看学员总结等方式,分析乡村英语教师培训的现状及培训需求,并对乡村英语教师职业培训提出相应对策。
一、乡村英语教师培训现状
2015年,桂林师专参与“国培计划”实施的英语学科项目包括: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和送教下乡项目,共六项,以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为主;学员构成为:桂林市和百色市的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共计428人。笔者通过参与该项目的管理、问卷调查、听课、访谈、查阅学员总结等形式,对乡村英语教师现状及培训情况有了一定了解。
(一)乡村教师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以上六项“国培项目”实施前,我们对项目县的乡村英语教师现状进行调查得知,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师资力量较薄弱,相当部分是转岗或兼职英语教师,有的是语文、数学老师转岗教英语,有的是音乐老师转岗教英语。他们参加的培训以转岗培训为主。存在英语专业基础亟待提高的问题。
(二)乡村教师参加培训机会参差不齐。项目县边远乡村的教师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原因是学校边远,师资缺乏。教师如果去参加培训,就会造成无人代课的情况。近县城的乡村小学的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多。原因是学校近县城,资源共享的机会多。也有学员谈到,由于县教育局在培训人员安排上统筹不够,有的学员参加了好几次培训,有的一次机会也没有。
(三)乡村教师对培训效果的认识莫衷一是。绝大多数乡村英语教师对参与培训活动,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具有一定的愿望。有的学员谈到,他们很愿意参加培训,出来接受新观念,开阔视野。但也有学员认为参加培训用处不大,因为乡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培训中获得的新观念,新方法回到乡村学校用不上,反而带来很大的反差和失落感。
(四)培训内容不符合乡村英语教育教学实际。以往的培训存在教学手段过于前沿或现代化的问题,乡村英语老师通过培训后,难以将这些内容用于教学实践。此外,部分学员反映,以往参加过的一些培训,培训方式比较单一,通常采用讲座形式,培训理论课时多,拓展活动少。
二、乡村英语教师培训需求
在对桂林师专2015年“国培计划”英语学科项目的学员进行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设置需求。随着“国培计划”的深入开展,参加培训的乡村英语教师数量在不断增多。调查和访谈显示,国培计划项目中“送教下乡”和“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是乡村教师普遍欢迎的。送教下乡项目,集中在项目县城某学校进行培训,对大多数学员而言,学习生活都相对方便。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集中在桂林市几所名校进行跟岗培训,这个项目形式受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普遍欢迎,这类乡村教师年轻,思想活跃,勇于改革,加上没有家庭方面的负担,他们迫切希望接受新的信息和新的观念。
(二)培训内容需求。乡村英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要求包括:1.根据乡村与城市教学条件差异,适合乡村教师教学的培训内容2.结合乡村英语教学实际,涉及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内容。3.少理论,多实践和互动环节的培内容。4.同课异构,促进教学的培训内容。5.课件、微课制作的培训内容。
(三)培训方式需求。调查显示,在国培计划,访名校、顶岗置换、送教下乡和网络研修项目中,超过60%的学员希望参加名校的跟岗或送教下乡。在培训形式上,85%的学员希望同课异构及课堂教学展示,70%的学员希望专题研讨与交流互动,55%的教师希望专家授课。
(四)培训团队需求。构建完善的培训团队,提高培训团队的综合素质,这是落实“国培计划”,提高乡村教师培训效果的重要条件。调查发现,乡村教师最需要的培训者是优秀的一线教师和教学名师,90%的教师希望一线优秀教师担任培训教师,65%的教师希望教学名师担任培训教师,也有25%的教师希望高校教师担任培训教师,另外有不到10%教师希望学校领导、教育行政主管领导担任培训教师。
(五)保障条件需求。“国培计划”的实施和乡村教师培训效果提升,促进教师队伍职业发展,离不开相应的保障条件,主要包括培训时间、管理方法、培训经费等。调查表明,80%的学员希望在学期工作时间内参加培训,以摆脱繁琐的教学任务和家庭琐事,进行7――10天的脱产培训;30%学员表示短期培训可在寒假或暑假进行。80%以上的学员倾向于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10天。在培训管理方式上,85%的学员认同学分制管理,同时还希望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实行人性化管理。
三、乡村教师职业培训的有效对策
为促进教师培训发展,结合培训工作需要和“国培计划”的要求,我们根据乡村教师培训现状及需求分析,从以下方面人手,采取对策。
(一)重视调查研究,科学实施培训项目。乡村英语教师培训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工作,为促进“国培计划”有效实施,我们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和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教师培训队伍、培训场地、资金、设施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为乡村教师培训提供条件,有利于乡村教师职业培训和培训效果提升。
1.重视培训前的调查研究,了解培训需求。我们在培训前对学员开展问卷调查,并与项目县教育局进行座谈对接,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愿望和建议,并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整理归类,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提升乡村英语教师培训效果。
2.明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非常关键的内容,首先要明确“为什么培训”,并深入学习“国培计划”文件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培训目标和要求,了解培训需求和参与教师的基本情况。有针对的制定培训计划。重视培训成果转化,推动乡村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探索出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乡村教师培训方案,并创新培训内容、形式和途径,推动乡村英语教师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3.注重教师培训队伍质量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为了让学员在培训期间能了解到国内前沿的教学理念,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我们聘请区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桂林市教科所小学英语教研员、区教育局小学英语教研员、桂林市一线小学高级教师组成培训团队。她们将自身多年实际教学与教研员的经验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带领学员对新课标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并将许多实用的技巧现场演示给学员。她们丰富的知识面、扎实的基本功、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带动学员思考,引领学员前进。
(二)精选培训内容,合理设置培训方案。在明确培训目标的前提下,精选设计培训内容和形式,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有效组织乡村教师培训的各项活动。
1.紧跟目标制定培训计划,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课程设置以学员需求为主线,以“两部分,三维度”的形式展开,分别是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观摩和同课异构实践两部分,着眼于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维度。培训内容模块包括专业理念、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等模块及相关专题。
2.围绕计划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方法,注重学以致用。在培训形式和方法上,根据学员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培训形式,采用“参与式专题v座+名师课堂观摩+同课异构展示+学员实践汇报+后续跟进”的“多样交融”的培训模式,增加互动和体验活动,突出乡村英语教师主体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形成互动的培训场景,并通过相互交流和反思,加深对培训活动的感悟,总结经验,让乡村英语教师相互学习和进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创建“学员讨论QQ群”,为学员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既可以交流学习期间的总结、心得、体会,也可以探讨、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还可以分享学习期间的各种音像、课件资料。邀请授课专家人群,解答和指导学员的困惑及问题,巩固训后的效果。
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帮助学员转变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强化他们的英语语言素养,提高他们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和教学活动设计的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
初冬季节,寒风瑟瑟,我的内心却沐浴阳光,温暖似春。16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陕西省乡村幼儿园“保育员”培训。我非常感谢园领导给我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次培训,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在短短7天的集中培训中,我聆听了来自省内外专家、教授和骨干教师们的精彩讲座,他们用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还参观了机关幼儿园。无论是理论上的学习,还是实地考察活动都收获颇丰,感触很深。现将我的感触总结如下:
首先使我重新认识幼儿教育,明确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培训中我聆听了国培专家欧从容老师的《静待花开,润泽生命》从教育理念,对幼儿专业化的管理是我很受启发。张丹枫老师的讲座内容是我对学前教育有了新的认识。美女老师王双伟的音乐律动课使人难忘。窦敏娜老师的讲座《保育员职责与价值》和《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保健》,窦敏娜指出了幼儿园保育员职责与价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关注重每个孩子的快乐成长,明确了新时期的保育员基本素养———“保”“育”结合,表面安抚与内在需求的有机统一。讲座让老师们明白了,做好各项保健工作,其主要是耐心、细心的对待幼儿。保育员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园教师的助手,她辅助幼儿教师负责幼儿的保健,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老师们将用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保教工作中。
让我认识到了幼儿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对幼儿而言,幼儿教师应是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丰富儿童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的“导师””;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幼儿教师应是能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的艺术家,能够促进家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对教师自身而言,幼儿教师则应扮演好“学习者与学者”的双重角色。
而我们的责任则要保护他们的安全,教导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从一日常规开始,从各方面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让我们的小朋友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在健康方面除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我们教育中的一点一滴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未来,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老师必须得不断反思,分析自己的教育言行,努力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才有可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确立新的目标,规划新的发展,使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保育员工作培训心得范文精选 20xx年7月5日——7月19日,我与全省幼教界的700多名园长相聚在美丽的避暑之都贵阳,共同参加贵州省幼儿师范学院组织的贵州省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在这短短的15天时间内,我们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参观了著名幼儿园,观摩了优质教育活动,听取了知名园长的管理经验介绍,课余时间我还与来自全省各地的部分园长同行就办园经验、管理方略、幼儿园特色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这次培训活动不仅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洗礼,给我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聆听讲座,更新理念
此次园长岗位培训班受到省教育厅、省师资处领导的高度重视,省教厅副厅长李厅长、幼教处处长谢晶亲临现场并作重要讲话。最近发生了两件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大事情:首先,国务院出台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里面,有一章节是专门写学前教育的;其次,国务院专门召开常务会研究学前教育并且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1号),从中央到乡镇都召开了学前教育会议,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它让我看到了“学前教育事业规模空前发展、多元化办园格局已形成、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制度基本建立、公办优质幼儿园辐射作用强化、建立了较完整的教师培养培训方式;贵州省《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了更让我领略到了省的政府逐年在学前教育加大财政投入的欣喜。随着乡镇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园长培训等紧锣密鼓地展开对学前教育的前景充满期望,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前教育的盛夏已经来临了。
丹麦幼教总监蔡伟忠对“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研究”提出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现实的或潜在的领导力这种观念让我对加入幼儿园园长队伍充满了信心,听了他关于领导者的专业解释更是对领导者有了重新的认识,懂得了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知道了领导者应该是行政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等多重角色的综合体,也知道了园长与校长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根据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周刊总编苏令教授提出的“五向度模型”对照自己,认识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贵州大学法律系教授陈玉斌的“幼儿教育政策法规”让我回顾了幼儿园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了解了幼儿园事故产生的僚本特征;懂得了幼儿园安全事故处理可遵循的原则,如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原则等;学习了幼儿园安全管理与事故处理的政策法规。
贵州省幼儿师范学院副校长翟里红教授的“标准”视野中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探讨向我们解读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了解幼儿教师发展的历史,才知道是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第一次提出了幼儿园教师,也就是把有幼儿教师归入专业队伍中了,名称变了,地位也提升了,相应的收入也提升了。而幼儿园教师的地位不高跟专业性直接相关,现在整个教师队伍正朝这个方向走。也学习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必须具备的的六大特征。
听了杨先予博士的讲座后,我对如何开展幼儿园园本教研有了更深的认识。目前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是教研内容指向不明;其次是园本教研组织建构缺少活动;最后是园本教研策略缺乏系统设计。造成了活动形式单一,大部分是研教材或是同课异构,我们的教师大都是在模仿,而不是原创,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杨教授在分析了这些问题后并指明了园本教研的出路:园本教研的内容指向应该是帮助教师建构学科知识也就是PCK,所谓PCK,就是指领域学科知识加教学法知识再加教育情境知识。并指出教研改革应基于教师的PCK以领域分类选择首席教师,建构首席教师负责制的新型教研制度。
二、跟岗实践,参与管理
参观了贵州省第五幼儿园,现代第九幼,E智幼儿园,真是让我眼界大开,不论是总园还是分园,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每一处、甚至每一个角落都布置得独具匠心。绿草、大树、花园生机勃勃,点缀着美丽的幼儿园。各种专业设施和教玩具齐全,墙面的装饰与布置展现出积极、博爱、专业的文化氛围。我禁不住感叹:这才是孩子幼年的幸福摇篮啊。
第五幼儿园是一所省示范幼儿园,在建园以来,迎来了累累硕果。在生活中学,在规则中养,在探索中寻,在行动中知是他们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通过“师徒结对“充分发挥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基本功比赛“使新教师尽快提供业务能力;通过“教学沙龙“提高教师教科研的能力,幼儿园就这样通过通过多途径的教科研、园本培训使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学者型的优秀教师。如何通过园本教研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正是我们这些乡镇中心园园长最困惑的一大课题吗?此次在机关幼儿园的`跟岗实践,无疑让我们茅塞顿开呀!的确,通过园本培训、园本教研,帮助青年教师在业务上成长起来,已成为我园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任务。
另外,我们还跟岗观摩了“贵州省语言文字教学活动研讨会”,通过听专家讲座、名师上课、专家评课等形式,让我们今后对如何开展幼儿早期阅读、如何选择适宜的幼儿早期阅读图画书有了更深、更准确的认识,收获很大,对今后的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很有帮助。
通过实践引领,我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总结自己的管理得失,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三、交流互动,分享经验
在这次园长培训开班仪式上,谢晶处长就向我们所有成员提出几点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要我们在培训中积极互动,及时反思。我们不仅在专家讲座时积极互动,在跟岗实践时,我们与跟岗幼儿园的领导、教师甚至保育员也不时地交流、沟通。另外,在餐桌上、寝室里也会不时的听到我们交流办园心得、互传管理经验。当然,这种交流还延续到了培训后,我们培训班专门建立了一个QQ群,我们跟岗实践小组也另外建了一个QQ群,以供以后继续交流、学习。
最后,真诚地感谢贵州幼儿师范学院的各位领导以及班主任王新华老师的付出,给了我们这次开阔视野、激活思维、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习各领域的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一定能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好好总结,好好反思,争取早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当中去,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保育员工作培训心得范文精选 2012年3月23日,在教育局的关心与爱护下,在园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下,阳光幼儿园进行了幼儿园保育员岗位培训,全区各幼儿园都派员参加了这次培训会。经过一天的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作为一名保育员,我很高兴能够胜任这个工作。虽然只是一天的培训,但通过学习与培训还是引起了我的深思:怎么做好一名幼儿保育教师呢?怎么样照顾每一个孩子?怎么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在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回家看了一些保育的书籍及其儿童成长方面的书籍,我悟出了我认为“宽严结合”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沟通合作”是幼儿安全的保障。现将培训后的心得记录如下:
首先,要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点滴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树立起“一切为孩子”的崇高思想。
其次,在生活中对孩子要奉献我无私的 “爱”,因为“爱”是幼儿园教育的前提和核心。我坚持用“细心、耐心、爱心、热心”对待孩子,我把每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从心底里关心爱护他们,努力做到对他们的生活照顾更多、更细。我以亲切的语调、温暖的拥抱、细致的照料、友善的笑容来吸引幼儿。
从开始进园起就要努力营造舒适干净的环境以迎接小天使们的到来,早上第一次见到幼儿开始,我们就是细心的观察每个幼儿的穿着与精神状态,一旦有不正常的现象,立刻引起注意加以防范,平时发现幼儿有小的失误与过错,当耐心说理不责骂他们,对每一个幼儿
都要有爱心,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特别是体弱幼儿更当给予更多的关怀。在小孩进餐时,也就从进餐的各个环节加以重视:如偏食的幼儿,要注意纠正;进餐时间与速度上要不紧不慢;进餐的量上不宜过饱等等。当幼儿午休起床时就及时加衣与梳洗,同时还要看看有没有小朋友把大小便弄到了身上或床上。
再次,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上对幼儿要从“严”要求,“严”其实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负责任的“爱”。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如果我们不严格要求,而是放任自流,就会给孩子们养成一些恶习,甚至误人子弟。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可以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当然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我们班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相信如果和其他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少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19-04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作为县级教研室应该一头挑起“教”,一头挑起“研”,两头关系均衡了,才能担负起一县的教研重任,让课程改革因我们而深入,让教学质量因我们而提高,让平山教育因我们而改观,不断向前。
一、走下去――由点到面,搞好基地教研
教研,实际就是“研教”,就是研究教学,改善教学。教研的内容必须从教学中来,只坐在办公室搞教研必然空洞和浮浅。搞好教研,教研员必须走下去,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队伍。
“走下去”的关键,是怎么走,走向哪里。
(一)研校情
教学讲究关注学情,教研则应关注“校情”。平山县作为一个贫困山区县,教学点多,分布广而散,路程较远,交通极为不便,边远山区的教师要参加一次全县教研会十分困难;加之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实施,农村学校生源逐年递减,再加上我县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导致了一些农村学校学生流失,与此同时,学生数量不足也带来教师人数的减少,部分学校尤其是小学科,一所学校一个年级往往只有一名教师,许多学科单人独岗,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相对困难,很难有效进行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
(二)划基地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根据全县学校的地域分布,划分出了城关、南甸、岗南、回舍、古月、小觉六个中、小学教研基地;每个教研基地都以本基地的县直属中学或中心小学作为基地校,向周围学校辐射,形成协同备课、合作教学的教研基地;每个教研基地都分包给教研员,并由县直属中学或小学中心学校主抓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基地负责人,负责基地教研课题的选定、参研学校的联络、专业指导的选定等工作。基地教研轮流在基地各个学校开展,并规定每个学校每学期必须承担一次基地活动,基地各学校的同学科教师必须参与。这样,就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之间、校长之间、教师之间的层层交流和互动,各个教学点上的教师也有机会参与集体备课和校际教研活动了;而且每次基地教研活动都要求教研员深入学校,参与教研,一年来,教研员几乎走遍了全县各个学校。
通过“走下去”和由点到面的基地教研,各个学校信息多了,活动多了,大家有共同的关注点了。大家在合作中寻找差异,在差异中发展特色,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激活了学校的教研工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了平山基地教研新生态。
二、领进去――由同到异,搞好校本教研
“走下去”的目的是“领进来”,即发挥教研室和教研员的引领作用,对各个学校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进行专业指导。
(一)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即同一进度,同一课题,由教研室和基地学校根据基地的具体教学进度选定课题,由两所学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教学构思,展示不同的教学过程。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有了比较,就有了压力,为了上好课,压力就变成了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激发了上进心,调动了积极性,促使教师逐步从“要我教研”转轨到了“我要教研”,突破了一些学校小学科教师单兵作战的教研困境,为他们提供了合作互助和交流展示的平台,他们参与集体备课和投身教研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一课多上
一课多上,即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班级上同一节课。大家先听该教师一节课,然后进行集体研讨,指出不足,帮助做课教师找到可提高、完善的空间,做课教师通过修改后,再上课;或集体备课之后按新设计上课,二次复听;之后,再由同一学校的不同教师根据听课结果,对集体备课方案进行再次修改,三次上课。这样,从一课两上到一课三上到一课多上,让教学设计在集体备课的探讨中逐步完善,也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集体教研的力量。
(三)主题式教研
主题式教研,即把教研选题自放给各个学校,各学期开学伊始,由各学校根据上学年教研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归纳,找出一个适合本学期本年度的教研主题,上报教研室;教研室根据各学校的主题,在听课、评课中有侧重地进行指导;最后和大家一起把这些主题提炼成课题。
这样,由同到异,促使教师们在备课、上课、评课、改课中逐渐成长。
三、钻进去――由浅入深,搞好课题教研
教研员“走下去”,“领进去”,促使、激励教师们扎实地“钻进去”,让教研上一个台阶,学校和教师就必须有自己的课题。课题研究,能够促使教研活动由浅入深,变被动为主动。
(一)问题变课题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鼓励教师变问题为课题:从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从日常的教学中选题,从成功的教学经验中选题,从教师自身课堂实践的矛盾冲突中选题;选择有价值、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的教学问题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并让教师体悟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密不可分,研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工作即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方案”和“报告”的撰写,又不能忽视实施过程的历练;既要重视开题时的“轰动场面”,更要重视实施进程的厚积薄发;既要重视课题的结题验收,也要关注研究过程中材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二)人人有课题
2011年,在教研室的号召和推动下,全县上报课题50多个,其中,被省教科所批准立项20多个,被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30多个,居全市前列。为了利用课题搞好教研,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做到了人人有课题,教研室还多次请来省、市课题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三)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勤于钻研,我们教研室语文组对课题《头脑风暴作文教学法在农村寄宿制中学的运用》的研究,引起了河北师大国培中心的关注和重视。这一课题由教研室语文组牵头,参与实验的有岗南、回舍、外国语、里庄、小觉等多所学校,2013年4月25日,教研员郭素青和课题骨干教师任增霞,被国培教育中心邀请,为农村骨干教师上了课题研讨课,得到了广大参培教师的好评。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陆续发表在《语言文字报》和《教育实践与研究》等报刊杂志,给教师们提供了以课题促教研的很好范例。
四、拉起来――由上到下,搞好网络教研
(一)建立平山教研网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县教研工作的展开,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我们建立了平山教研网,给全县教师提供了一个合作教研的平台。各教研员都是本学科的网络管理员,每次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反思,都在第一时间上传教研网,以便于同学科同进度的教师们参考之用。随着县域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平山教研网对全县教研工作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发展显示了越来越强大的功能。
(二)教研博客互动、交流
除了建立教研网,教研员还利用教育博客和同学科教师展开互动。有些平时不方便说的话,通过博客或留评发纸条等形式,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一些平时的教学问题就在博客交流中得到了解决。因为跟教师们交流语文到底是什么,我们写出了《语文就是一种爱》发表在了《语文学习》上;为了回答山区教师发来的纸条“巴东三峡,瞿塘峡最短,西陵峡最长,巫峡长度居中,可郦道元在《三峡》里却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为什么?”我们写出了《巴东三峡巫峡长?》发表在了《中学语文参考上》;为了跟教师们探讨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上,我们写出了《语文课要上出书卷味》;为参与《中国教师报》关于“买师资和买生源”的网络讨论,我们写出了《愈演愈烈“两买风”》,发表在了《中国教师报》上……这类简评留言条等形式,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一些平时的教学难题在博客交流中得到了解决。
(三)探索教研新路径
在全县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是网络教研由上到下、由此及彼地促成了教研员和教师们的手拉手,心交心;是网络促成了我们的思想积累和教研论文及成果的形成;是网络把“要我教研”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我要教研”。网络教研给全县的教学探讨注入了新活力,让教师们感到了教研的快乐和幸福,看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契机;为全县教师的个人成长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五、站起来――由内到外,搞好培训教研
要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仅凭听课评课、教学探讨还远远不够。集中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岗前培训
为了以培训促教研,我们首先搞好新教师和特岗教师的岗前培训。每年的特岗培训中,县教育局局长、主抓教学副局长、教研室主任等都亲自备课,制作课件,给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讲授教研之道,培养新教师的教研意识。
(二)假期培训
每年的寒暑假,我们每位教研员都有自己的培训任务。他们汇总平时听课积累的各种问题,利用集体培训的时间展开全县集体大讨论。因为这些问题都来自平时“走下去”所了解的教学实际,教师们研讨起来非常有兴趣。这就避免了空洞的理论培训,让培训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
(三)山区扶贫培训
平山是国家级贫困县,是石家庄市教育局“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对象之一。我们很重视通过扶贫过程的同课异构,与市属学校的教师同上一节课,很快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极大调动了教师们的教研兴趣,大家学优点,评缺点,叹不足,找差距,夯实基础,提高课堂效率成了共同的渴望和追求;通过一课两上,大家积极研讨,一同改进,共同成长,让教研促进教师成长成为一项看得见、摸得着、能见效的活动。
(四)邀请专家培训
我们邀请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利用假期为我们进行专业培训。我们还邀请了特级教师余映朝为全县语文教师现场做课,并作备课指导。他们把最好的方法,最有效的课堂,最先进的理念带给了教师,让大家耳目为之一新,眼界因之开阔,让专业成长成为教师们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
(五)走出去培训
除了请进来,我们还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教师和校长走出去,去看看外边的世界。我们带领校长和教师到山东杜郎口、江苏武进进行考察学习。通过学习,一些学校还和当地学校结成了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有些教师还到当地学校跟进学习,或邀请当地教师到我们这里给本地学生上课,让大家观摩、体验其教学方法。
帮和扶都是为了促进教师们“站”起来自己走。通过由内到外的培训和学习,教师们的内心有了变化,教学形式起了变化,教研气氛有了变化,课堂效率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
六、编出来――由分到总,搞好论文教研
教研,教研,要到“教“中去,还要回到“研”中来,最后还要用“研”来为“教”服务。“研”要成为果,最常态的形式就是撰写教研论文。教研室根据日常活动,进行了以论文促教研的最后编辑和汇编工作。编辑工作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一)校本课程开发
平山县地域广阔,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很丰富。各个基地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特色编写了自己的校本课程:温塘的温泉,北冶的天桂山、水,三汲的古中山国,西柏坡的红色传统,合河口的驼梁等,都为当地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编写,促进了各基地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成为了我们教研的鲜明特色。
(二)课题研究集锦
今年3月,已结题的课题有三十多个;还有二十多个课题即将结题。为了更好地发挥以课题促教研的作用,教研室将已批准结题的课题结题报告的精华部分和一些优秀教研论文,摘录汇编,集印成册,下发给各学校,以指导教学和以后的课题研究。
(三)基地教研荟萃
一学期结束时,教研室都要对基地教研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课件,一课多上的教案的屡次修改稿,以及主题教研的优秀教研方案进行汇总,并评选出优秀教案和教研成果,汇集成《基地教研荟萃》,下发各学校交流,并据此评选出优秀教研基地,在全县教学工作大会上予以表彰。
(四)西柏坡教研论文汇编
关键词:农村特岗教师 职业倦怠 解决办法
key word:Countryside special hillock teacher occupation tired solution
作者简介:赵璐(1989-),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现为郑州大学教育系2008级教育学专业学生
一、特岗教师的基本状况
自2006年起国家决定用5年时间在西部地区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教师”计划。“特岗教师”聘期三年。任职期间,其工资,津贴、补贴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综合确定,原则上其年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特岗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其工资以人均每年18960元的标准实施,高出该标准的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
河南省于2009被纳入“特岗教师”的计划实施范围。其目的有二:一在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二在于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教师素质低的问题。特岗教师招聘对象主要为当年的应届毕业生。自09年以来,全省共招聘20000名特岗教师,其中初中教师12608名,小学教师7392名。
特岗教师施教五年来,对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他们是“一个年轻的高学历的农村教师群体”①,他们“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成绩突出”②,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分析
(一)职业倦怠表现
“职业倦怠”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其最初主要是针对长期从事“人际工作”而产生对工作不热忱、对人漠不关心、以及对工作持负面态度的现象而提出的。此后,研究领域不断扩展,教师职业也渐引入这一概念。
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定义很多,综合起来,其主要有三个层次的表现:(1)情绪衰竭,表现为疲劳、易怒、冷漠和悲观;(2)去个性化,表现为对同事不友善,对学生无耐心和同情心;(3)成就感降低,表现为对自己工作的评价降低,自身的消极感增加。
(二)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总结起来,特岗教师职业倦怠有个人的、教育机构的和国家教育政策的三个层面的原因。
首先,特岗教师个人层面。特岗教师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经验对其职业倦怠有重要影响。年轻的、未婚的、经验少的男教师的职业倦怠更为严重。这是首先是因为,刚毕业的大学生通常都抱有远大的志向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然而农村的乡土环境、低待遇、封闭的人际与其想象相差甚远,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心灰意冷,继而转化为职业倦怠。其次,特岗教师对工作易产生困惑。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责任,特岗教师确实想教好学生,但因从教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有时遇到教学困难会赶到无所适从,这样也会导致职业倦怠。再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大学生并未抱定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志向,只是将特岗教师作为未来谋求更好的职业的跳板,所以对于教学采取对付的态度,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其实有不少教师并没有把在农村教书当作自己的事业,感觉不到什么乐趣,只是凭着良心在这里“站岗”。有一位2010年考入上蔡某乡的特岗教师小王讲“教师职业,就是个良心活。虽然课不多,但是为了教好,你会无形中付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感觉很累。”这也应该是特岗教师存在的普遍的心理,也是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
其次,教育机构层面。首先,对特岗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重视不够。农村特岗教师的职业群体中,很多学生非师范专业,对教师事业的使命感、崇高感认识不足,对教师的职业角色理解不清。其次,对特岗教师的业务提高不够关心。比如,岗前培训走形式,很多地方采取的是一天、甚至半天的封闭式培训方法,效果不好。而特岗教师上岗后,又疏于继续教育。第三,特岗教师的应有地位和自尊被忽略。部分学校校长领导作风专制严厉,特岗教师在学校很少有话语权。“很多的学校组织的活动我们都被排挤在外,所以我们也就聪明了,不参与”,特岗教师小刘说。第四,缺乏适宜特岗教师工作的氛围。特岗教师实行定额工资制,他们的工资一般高于学校教师的平均工资,这就使资格老的教师心理上易产生不平衡感,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就出现了障碍。对于成熟的教法、经验,老教师不愿传授,对于新教师的教学创意,老教师又存在自己的看法,彼此难以交流。据笔者在上蔡某乡的调查,该乡共分配5名特岗教师,全部是女大学生,平均年龄25岁,其中4个未婚。据了解,她们平时很少跟学校的其他人沟通,学生的问题也是他们几个一起商量解决,很少与外人接触。
再次,国家教育政策层面。特岗教师计划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就业促进计划,国家方面很重视,宣传的也很到位。特岗教师从通知、到报名、到招聘、到上岗整个的过程很公开、很透明。但是,特岗教师工作安排不及时、工资的发放不准时也是一直困扰广大特岗教师的关键问题。上蔡的几位10年的特岗教师的工资是在放寒假前发的。她们反映,“工作到放寒假期间我们一个子儿没看到。你说向家里要钱又不好意思,毕竟是工作的人了。这几个月我们的生活很苦的。就这次发钱,还是我们极力向学区长争来的。好像还不是我们的工资,是学区里先垫付的。”这种现象,极大的影响特岗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社会地位低也是影响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一个特岗教师讲“同学聚会,我都不好意思去。他们都在外面闯荡,我说自己是特岗教师,他们会笑话我的”,这反映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还存在很大的的问题,社会缺乏尊师重教的氛围。
3.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对个人而言,教师职业倦怠会直接影响身心健康。对学生而言,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心理学上讲,情绪具有很强的感染性。”③“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④缺乏情感交流,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学生“无动力、无激情、无愉快”⑤,不利于知识的传授。
三、农村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对策
第一,提供法律保证,解除其后顾之忧。特岗教师待遇无安定感,相关部门要尽量想办法,为其提供工资保证。特岗教师合同聘任三年,三年之后去留自己决定。如果愿意继续干下去,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编制。对此,可以借鉴做的比较好的地区,比如洛阳市某区,当地的政府部门已经开始为特岗教师缴纳“三金”。
第二,教学的环境支持。学校要努力创造宽松、融洽的人文环境,主动关心和帮助特岗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特岗教师是一批年轻化的教师群体,思维活跃,工作有激情。所以,教育机构应积极组建老中青的学习共同体,增进其沟通和交流,其思维不断碰撞,不仅有益于产生智慧的火花,也利于学校的教学改革。
第三,组织环境支持。社会上对于教师的态度要改善。家人、朋友对特岗教师要多进行支持和鼓励。对于学校,领导和其他的教师都要对特岗教师多关注、多指导,增加其存在感和被重视感。要注意提高业务培训,对特岗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仅体现在岗前,更要注重于岗中。
第四,人事管理支持。对于年轻、有能力的特岗教师,不能打压。要根据其能力进行有效的提拔和重用。对于学校的管理,鼓励其建言献策,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
第五,就个人而言,特岗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提升自己的知识容量。还要积极的调整个人的心情,学会放松自己,缓解压力。另外,要加强体育锻炼,应对压力困扰。
注释:
① 李晓玲,周晔.农村特岗教师,你们好吗?――甘肃省K县特岗教师现状调查[J].中国教师.2009.10;16
② 同注释①
③ 焦其文.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5.05;50
④ 同注释③
⑤ 同注释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