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考试学习经验总结

考试学习经验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14 09:07: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考试学习经验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考试学习经验总结

篇1

大学英语学习热情的激发策略虽然近年来已引起众多学者关注,但相关的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系统的研究结论,在已有的研究中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并且诸多研究没有关注对学习热情的激发策略进行探索,即对教师动机激发策略有效性的认识不足。对可能影响学习热情激发策略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大学英语学习者水平的差异的影响没有作系统探究。本研究从师生的双重视角开展研究,探索适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热情激发的相关策略。主要将不同英语水平的大学生进行分层,并提出不同英语水平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激发策略。

一、高水平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

大学英语的学习学习动机是变量,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学习热情非常重要。对于那些高水平学生来说,教师的帮助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这类学生对教师和教学的知识具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任课老师和教学的知识无法得到这类学生的满足,那学生就有一种失落感。对此,教师应该积极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尽量把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心理故障消除。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的心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细心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大学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比较难的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头脑,激发他们对大学英语学习的热情。对于不爱学的同学教师要耐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其学习热情。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使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成绩上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精神快乐。同时,教师还要适当的给学生带来新的刺激,来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采用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激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分析课文的时候穿插语篇分析,介绍背景知识,以便达到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给予适度的鼓励与表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教师要耐心讲解,适度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鞭策。如果教师能够真诚地帮助学生,鼓励学生,就能够增强他们学好外语的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大学英语学习热情是学生追求学业的动力,如果学生体验语言学习的成就感,其学习动机很容易维持。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语言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此举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热情。 同时,高水平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扎实的英语水平和技能,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从内容、情境和诗意维度,全方位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指导,使高水平的学生增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而且有助于在班级中形成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中等水平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持久因素。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兴趣。如何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化为深层能量并保持下去是教师应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以旧引新的教学顺序,在引出新知识点的时候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要想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式来促进教学效果,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也非常重要。教师不只是教育者,同时也是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与学生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充满活力。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给予成功的期望通常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激励感。为学生创设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认知策略获得学习的满意效果,从而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满足,为他们增强勇气,树立信心。这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利用有效的课堂和校园空间来营造一种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十分重要的。

三、低水平学生学习的热情的提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注意低水平学生,降低对这群学生的期望,对低水平学生也很少关心和鼓励表扬等等。由此导致对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对学生的成长都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学生之所以英语差,首先是没有学习兴趣,再者是由于自信心不足。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英语,那么所获得的成效将是最小的。应把对外语学习作为一门知识,学习这门语言所有的信息,从而获得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要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外语学习是需要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需要一定的环境刺激。对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点和闪光点应给予支持,鼓励。教师不要期望学生会有大的进步,多给与他们鼓励。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如果引导得好,完全可以使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地获得提高和进步。教师要注重情感策略的作用,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才可能产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激发他们的潜能。

目前外语动机激发策略研究仍比较匮乏,已有的研究以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为主,实证研究不多,而有限的实证研究又基本都是基于教师的单一视角进行的,对动机激发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没有足够的关注。本研究将尝试突破这一局限,从师生的双重视角进行研究,探讨大学英语教师动机激发策略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探索适用于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动机激发策略。

篇2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按照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法治工商的奋斗目标,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强化法治工商能力,健全法治工商长效机制,努力推进法治工商建设再上新台阶,为苏区振兴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培养巩固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采取局长办公会前学法、法制讲座等多种方式,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年内集中学法不得少于4次。(机关党委、监察室负责)

2.组织依法行政知识培训。举办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知识培训班,努力培育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法治思维。(人教股、法规股负责)

3.加强公务员的普法教育。公务员每年学习法律知识不少于40学时,学法情况和考试成绩应记入档案,作为公务员考核、任职、定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人教股、法规股负责)

4.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继续开展好省局“每月一法”在线考试学习活动。开展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和更新知识培训,采取不定期抽查等方式检验培训效果,对测试不合格者限期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建议离岗培训。(人教股、法规股负责)

(二)做好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工商规范性文件质量

5.做好新出台法律法规实施工作。新制定的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制定宣传、培训、执法、评估等具体实施方案,提高实施效果。(法规股、商广股、消保局、消协负责)

6.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严格执行工商部门规范性文件报备制度,建立全系统规范性文件库。严格开展合法性审查,确保不出纰漏,要对已实施规范性文件进行必要审查,红头文件大过法律的,一律纠正。(各业务股室、办公室、法规股负责)

(三)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民主化水平

7.增强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凡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决策机关应当通过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布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草案,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时间一般不少于20个工作日。(办公室负责)

8.加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力度。法制机构要从决策事项是否属于政府法定权限,决策内容是否合法等方面开展合法性审查。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合法性论证。(法规股负责)

9.积极开展决策风险评估。探索制定重大决策项目清单,凡属重大决策都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办公室负责)

(四)增强执法监督效能,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0.探索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一支队伍办案”机制,减少行政执法层级,解决交叉执法、多层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公平交易局、人教股负责)

1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平稳落地,顺利实施。按国务院、省政府要求进一步精减行政审批事项,列入政府目录清单管理,向社会公布。以信息化推进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各有关业务股室、法规股负责)

12.编制行政执法权力清单制度。对行政执法权力进行全面梳理,编制行政执法权力目录,明确行政执法权力名称、执法依据、执法主体、执法对象、执法内容、执法方式、执法程序和监督办法,加强对行政执法权力的管理,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业务股室、法规股负责)

13.深入推进行政指导工作。加大行政指导工作的广度、深度,提高与各项业务工作的融合度,以行政指导为抓手,推动行政执法监管方式和职能转变,抓好九江等地行政指导经验总结推广工作,进一步打造“行政指导监管品牌”。(各业务股室、法规股、基层分局负责)

14.实行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重点公开行政执法权力目录、自由裁量权基准、行政执法结果、投诉举报方式和法律救济途径,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各业务股室、信息中心、法规股、基层分局负责)

15.推行网上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工商业务系统功能,加强处罚裁量的网上监督,对执法办案全过程实行动态实时监督。(公平交易局负责)

16.加大重点领域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商品质量(农资)、广告等领域的执法监督、防止不作为、乱作为。(监察室、法规股、有关业务股室、基层分局负责)

17.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过错问责。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明确行政执法监督的责任,加强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对行政执法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等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监察室、法规股负责)

(五)完善行政调解工作机制,增强矛盾纠纷化解效力

18.推进行政调解工作。全面推广“诉调衔接”工作经验,主动融入“大调解”机制。加强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人员、经费、场所、设施设备到位,深入开展“进千家门、解万户忧调解为民”活动,进一步打响行政调解工作品牌。(有关业务股室、法规股、基层分局负责)

三、工作要求

篇3

是界定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对深入了解教师教学能力的本质,合理设计教学能力的测量手段,科学地设定能力培养的原则,都有重要意义。关于能力的定义有很多,比较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能力是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水平(Stoof,Martens,VanMerrienboer&Bastiaens,2002;Tigelaaretal.,2004)。麦克利兰将能力划分为五个维度:知识,技能,自我概念、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等,特质和动机(McClelland,1973)。麦克兰甘(Mclagan,1997)认为建构能力框架应从工作任务,工作努力的成效,产品,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优秀品质,属性群等六个方面来考虑;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将能力框架定义为一整套使个人可以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有效完成特定职业或工作职责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能力是个人针对特定职业或工作产生优秀工作表现的、可预测、可测量、可改进的知识、技能、内驱力等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根据斯杜夫等(Stoofetal.,2002)和泰格勒(Tigelaar,2004),对教师能力比较普遍的理解是“在各种教学情境中,教师整合个人特征、知识、技能和态度而实现有效教学的能力。”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因此可以被定义为:使英语教师能够在我国语境下,面对新的学习范式,以目标为定向,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综合使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工具、技术和传递艺术,持续引起、维持、促进学生产生稳定、正向的学习意向和学习成果,从而较好地完成英语教学工作的,可测量的知识、技能、内驱力等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框架就是英语教师不同专业发展时期所应达到的几个水平层次的教学能力的有序集合。

2.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英语教师教学能力

框架作为英语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更新的顶层设计的基础,应该研究在我国语境和发展需求下的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框架,此框架应以英语教学实践为基础,明确新教师、熟练教师、资深教师和专家教师在职业生涯不同时期所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和理解、专业技能素质和专业品质,以从满足新教师招聘、培养、指导新教师专业发展路线图到提高资深教师的专业能力、改进教学工作等用途;应具有引领作用,能对师范院校的英语教育教学标准和课程设置有引导、反拨作用,能指导英语教师入职、在职不同阶段培训的具体过程,为即将入职和在职的不同生涯阶段的教师设定专业发展目标,制订行动计划,评估英语教师表现。

3.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建构的依据

二十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学者提出的教学能力结构以经验总结、理论分析等为主的思辨性研究居多,以文字表征为主,缺乏实证性的论证。2000年左右,关于教学能力的研究开始摆脱了思辨性描述,有了一些使用行为分析法(贺永旺等,2011)、德尔菲法(台湾潘慧玲等,2004)、实证调查测量的研究(周建达等,1994辛涛等,1995,2000),新近的一些研究开始对教师能力或教学能力进行具体的结构分析(申继亮等,1998;台湾冯莉雅等,2001),这有助于对教学能力做形象描述,也有助于对教学能力做客观测量。较具代表性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有:申继亮等人建构的一般教学能力结构,包含: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等三个维度;香港师训与师资咨询委员会(2003)的香港地区教师专业能力理念架构教与学范畴的能力要求,包含学科内容知识、课程及教学内容知识,教学策略和技巧,媒体与语言,评核和评估等四个领域;台湾潘慧玲等(2004)的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结构,包含规划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评鉴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五个维度;潘彦燕(2008)的教学基础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发展能力三维度教学能力结构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学者以标准(standard)、模型(model)、框架(framework)、评量规准(rubrics)、评价(assessment)、教学观察(observation)、观察协定(protocal)等名义进行的关于有效教师/有效教学、好教师/好教学、优质教师/优质教学、教师评价/教学评价、教师能力框架/教学框架、教师行为/教学行为、教师表现/教学表现、教师/教学等的研究,都殊途同归地指向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建构了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较有代表性的有几类:一类是以知识、技能和态度为划分维度的结构,如,英格兰教学协会(Gtc,2006,2012)的完全注册教师标准,包含专业知识和理解、专业技术和能力、专业价值观与个人承诺三个维度;第二类是流程性维度划分,从教学的过程及教学效能的角度进行划分,如,美国丹尼尔森(Danielson,2007,2011,2012,2014)的教学框架(TLF),包括计划和准备、课堂环境、课堂教学和专业职责四个领域,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的Praxis™III(ETS,1992version)教师课堂表现评估标准,包含领域为学生学习组织内容知识、为学生学习创设环境、为学生学习而教和教师专业性四个领域;第三类是从教学表现的角度进行维度划分,如美国州首席教育官理事会(CSSCO,2011,2013)的州际教师核心教学示范标准(InTASC),包含学习者和学习、内容、教学实践和专业责任四个范畴。这些教学教师能力结构的共同特点是类属关系较清晰,较少概念重叠,可操作性强,对教师实践中专业能力发展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4.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初步研究和建构英语教学

应该具有教学的共通性以及不同于别的学科的教学特殊性。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应该是基于通识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以及有别于通识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充分体现英语作为语言、作为外语教学的学科特殊性。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外语考试部(CambridgeESOL)就针对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中小学或成人英语教师开发设计了英语教学能力证书考试TKT(TeachingKnowledgeTest)。国际英语教师协会(TESOL)也开发了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对申请者的英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并制定了国际英语教师专业标准来规范考试和教学实践,包含:了解学生、了解语言和语言的发展、了解文化和多元性、对学科知识的了解、有意义的学习、学习知识的多元途径、教学资源、学习环境、评价、反思、与家长联系、专业化引领共十二项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从该表中可以看到通识教学能力结构内容中所没有的一些能力要求,如:了解语言、文化和多元性、有意义的学习等。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有其特定内涵和独特的存在意义。我国语境下的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必然有异于西方外语教学能力的一些要求。对此,笔者以中学英语教师为对象,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首先,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技术(BEI)访谈了三十名不同类型的中学英语教师,根据访谈资料编码确定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内容构成,然后使用编制的《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确认问卷》对样本人群进行测量,收回有效问卷1,081份,对测量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此确定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确认问卷》有着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数据分析结果证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各项指标参数均达到理想水平。据此,我们建构出我国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包括三个维度:教学基础、教学控调和教学发展;三个维度下包括十项能力和四十五个能力要素。能力包括:英语学科内容知识、英语能力、教学设计、激发、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动机与投入、支架式教学、评价与反思、拥有教学智慧、专业承诺、专业成长、有效沟通等。

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框架:英语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

依据与专业提升培训的目标以往全国各地的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大纲、内容、试题等差异基本上都是以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为主的针对非师范生的补偿性考试,考试内容泛化,设计缺乏学科意义上的信度、效度。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确立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必需成分,规定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两科,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教师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三科。尽管针对中学教师申请者有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科目要求,但是却没有参照标准,对小学教师更是没有明确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科目要求。小学教师申请者只需参加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考试,选择任何一个学科进行面试都可以成为所选学科的教师,不需要学科专业背景。这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作为英语学习的启蒙老师,小学英语教师需要有基本的英语学科内容知识、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教学能力。必须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例如,小学阶段的语音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是否具备Phonics(语音拼读)知识、能否使用Phonics教学法,关系到小学生能否在英语学习起始阶段具有关系到一生英语学习的最基本能力——见词能读、听音能写,这也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发展的语音能力。现实却是很多地区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给在职小学教师进行类似的教学能力补偿性培训,所以我们认为,如果没有统一的学科教学能力标准和考试,职前教育和在职培养要求难以清晰明确,不利于选拔人才,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建构的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框架的三个维度、十项能力和四十五个能力要素,贯穿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部过程,涉及了所有可能涉及的问题,每一项能力和每一个能力要素又可以从“需要改进”、“基本合格”、“熟练”、“卓越”等几个层级分别进行描述,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能力评估体系。整个体系可以作为英语教师资格考试借鉴的重要内容。例如,能力一,具有英语学科内容知识,包含具有英语语言知识、具有语境知识、具有语用知识、具有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了解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具有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等能力要素,可以作为英语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部分的内容依据。同时,框架也可以作为专业提升培训的内容参照和标准,例如,能力三,教学设计,其中所包含的一个能力要素是教学资源整合,有四个水平的描述:分析、处理教材,拓展教学资源,创生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课程人力资源等,可以作为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该能力要素的培训标准和目标。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受到重视的今天,教师资格考试走学科化考试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专业化测评与认定应该得到应有重视,应从理论认识、专业测评设计到实际运作都积极研究和推进。就英语教师资格考试来说,参照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和“基本合格”标准设计英语教师资格考试对申请者进行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应该可以甄别申请者是否够格成为英语教师,并有效指导英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专业发展。

篇4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潮汕地区

一、我国英语口语教育现状

80年代初期到现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各地中学普遍开设了英语课,有稳定的教材,日常教学有了保证,学生的中考和高考的及格率逐年提高(刘道义 2007:11)。虽然我国开展英语教育多年,对英语的应用教育注重却一直较少,我国目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弱,远滞后于开发和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从近几年所作的调查与分析看出,中学学生总体发展水平明显偏低。中学六年花费900多课时,但是大多数学生只能粗懂一点语法,能辨认大约1,800个单词,使用英语的能力很差:听不懂、不会说、读不快、写不好(刘道义 2007:11)。目前的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哑巴”式英语授课模式和大量“费时低效”的问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保守、学生被动学习、中高考对教学的制约、学习成效低下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必要性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成为人才的重要技能之一。社会的发展对英语口语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我们外语教学也必须从外语口语和实际应用能力抓起。《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这两份纲领性文件明确的阐述了对英语学习者“说”的要求,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能力更是新编英语教学大纲的核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要从改善英语口语的日常教学开始。中学是学生系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养成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养语感和口语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果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不增强和培养开始说英语的意识和习惯,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更高阶段的英语学习。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要能表达自己,和别人交流。为了使学生学会学英语,使语言脱口而出,进行口语有效教学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浅析潮汕地区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

1.1高校对口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国以考试为导向的英语教育中,潮汕地区中学如大多数地区一般,英语口语教学的观念普遍较为陈旧,应试教育的模式仍然存在。英语教学只重视听力和笔试能力的培养,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课时限制较多。由于课时有限等原因,教师往往只是注重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讲授语法、词汇、阅读等基础知识,而不愿意让学生花更多时间进行口语训练。根据一份口语教学情况调查,84%的学生认为,英语口语差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练得太少”。因此他们的口语总是停滞不前。中学阶段对英语口语的忽视是造成大学生口语基础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学生不能真正提高英语水平的原因。

1.2高校口语教学条件相对不足。

在硬件条件上,高校口语教学设备普遍缺乏。有些乡镇学校除了比以往多个录音机外,上课还是一本书,一张口,一支笔的旧模式,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跟不上潮流,影响了教学质量。虽然近年来,潮汕地区不少高校都增建了语音教室, 对学生的口语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主要还是用来提高学生听力,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语音课室一般都不常使用,只有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才会有固定的口语练习课程。

2.师资方面

2.1英语老师的口语应用水平整体素质偏低

潮汕地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英语口语能力差。在大部分中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口语教学,所以高中英语的教师没有经过一定的系统理论知识作为要的指导,从而导致中学的口语教学的成效比较低,教师口语技能方面的好坏直接关系教师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师素质不高,导致学生的发音、口语交际能力很差。中学教师在口语技能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据我接触及了解到的,教师存在以下几种口语问题:第一种情况主要是存在着语法错误,语音发音不准的情况,特别是较为年长的教师和落后农村地区的教师;第二种情况是缺乏系统性,说话比较随意,经常会出现“Becausewhat”、“Togetheranswer”等中式英语;第三种情况是课堂的用语不够活泼,说话比较单调,所以语言的表达需要丰富多样化,课堂的表现情况有所不同,教师的评价语需要有更多的层次的变化。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的不同,课堂用语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例如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客观的评价,从而受到一定的鼓舞;第四种情况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言较少,因而使学生失去英语听说锻炼的机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落后。

2.2教师偏重知识传授,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缺少“学中用,用中学”的原则。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有不少教师对说这一基本语言技能思想上不重视,教师最看重的是听和写,认为学生只要会写“会做题”能拿分就行,口语好坏无所谓。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口语课堂的教学时间甚少,且教学组织模式单调,方法刻板。

在潮汕地区这个问题尤为严重,学校没有开设语音教学、口语训练等课程,也几乎没有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特意留出时间进行与口语相关的活动,甚至不少学校连最基本的音标都没有学,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不会音标, 需要记忆的大量生词经常借助拼音或汉语死记硬背,单词的发音更是可想而知。在口语交流中常常是“有口无心”,听不懂、说不出。老师在课堂上极少强调口语的重要,也大多直接用母语教学,导致学生也没有重视英语口语训练的意识。

教师一般将目光和注意力放在了知识上,教学活动设计也多是研究怎样教授这些知识,很少顾及英语教育中的交际性原则,他们往往只讲授教材中的词汇、句子、语篇、语法等知识点,想方设法传授给学生,并让其牢牢记住。于是在教学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在讲解上,老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常出现“应声虫”的现象,学生根本没有机会说,没有进行真正的口语交流。学习语言知识没有错,问题是我们应该了解“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最大特点由原来注重语言的形式分析逐渐过渡注重语言的功能分析,或者说更加注重对使用中的语言的研究”(束定芳、庄智象 2008:16)。英语教学不应把语言完全作为一种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该把考试学知识当成唯一目标。

3.学生方面

3.1学生口语基础差,课堂焦虑现象严重。

由于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并未把英语口语作为重点项目开展,在潮汕地区许多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阅读能力尚可,但口语能力非常差。不少老师都会发现,学生在课下打招呼、玩游戏时很活泼,但是一到口语课堂上就几乎一片安静,除了几个口语不错的学生愿意主动发言外,更多学生只是忙于记笔记。而在教学生作文时发现其实学生书面表达挺流畅的,就是口语表达完全不行。

一部分学生语音语调不够标准,羞于开口;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或是性格内向,平时就沉默寡言,或是害怕说错会受到老师的指责和被同学笑话,总之,除非被老师叫到,否则很少愿意主动争取机会。导致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缺乏语言环境;二是由于学生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如语音语调的不够标准,词汇、句型、语法的使用不够正确规范等,以致学生在口语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退缩心理,越是怕越是不敢说,越不说就越不会说,这一问题使原本便不受重视的口语教学更加难以开展。

3.2学生对口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口语练习严重不足。

多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够,只有少数学生会积极参加“英语角”等课外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尽管现在高考中有口语部分,但是相比其他技能,学生更重视中、高考的书面部分,他们会跟倾向于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阅读、语法等技能提高上,而相对轻视口语学习。

四、中学英语口语教育的建议及对策

1.大胆实施新课标,改变教育观念,提高英语口语的教学目标。

学校要重视英语口语教学,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情况大胆地进行教改,对教学进行调整和创新,最好能实行教师任课单班制、小班制。中学英语课需要强调的是在发展学生综合英语的运用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提取英语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需要注重并提高学生用英语的能力和表达的思维。

2.教师应尽力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营造说英语的轻松氛围。

由于农村英语教学的设备相对落后,英语教师应尽量用英语授课,给学生起带头作用,营造说英语的氛围。教师的口语速度在一开始时放慢些,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大概听懂,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在一段时间适应后,教师再用正常语速讲课。课堂的学习气氛与教学方法紧密相关,消除师生间的距离,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有利于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一方面,学生在表达时可能会中断或有些错误,教师应采取鼓励的教学方法,而不是马上打断并纠正,那样会影响学生的表达思路,打击他们开口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及时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哪怕进步只是一点点,老师的一个眼神或一言一语的赞许足以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的信心和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大胆开口的勇气。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应调动学生的会话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开口说英语,而且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扩大学生的参与范围。教师可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讨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在实际运用中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上课前10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轮流进行一些有准备的课堂小演讲、小对话、开展一些有趣的竞猜复习知识型活动、唱英语歌曲等,既增加了锻炼口语的机会,又能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3. 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坚持实践性原则。

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是英语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内容,“精讲”是指教师精炼地教授语言知识,“多练”是指教师尽可能多地组织开展口语的练习,教师要处理好“精讲”和“多练”的关系,在课堂上,讲解语言知识是必要的,但教学的主要内容应是学生的练习。要有效改变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注意将课堂上所要教授的内容精练化,注意给学生留下足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用中理解,在用中掌握,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

4.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勤练口语。

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在这里我想作为一名潮汕学子谈谈我个人的亲身体会,在潮州从小学到高中,我多次担任英语课代表,英语成绩也一直算是优异。上大学时,我自信满满地选择了英语专业。来到大学一上课,一发言,一对比,发现身边来自其他城市的同学口语都挺不错,至少是流利的。而自己和大部分潮汕地区的学生一样,书面成绩不错,但是口语基础十分薄弱,一开口跟别人相距甚远。因此在大学期间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打基础,以加强提升口语。在中学时代英语的学习仅限于书面,其实真的是远远不够的,就算你卷面成绩再高,但没有办法大胆地流畅地用英语跟别人交流,那还是失败的,因为学不能致用。我认为中学英语口语锻炼是十分必要的,中学时期打好基础,有利于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应该主动、大胆地抓住机会好好训练口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不要怕出错误,不要怕别人笑话,要大胆说,经常说才能学好英语。

鼓励学生勤练口语。课上要积极发言,课文要大声地读出来,课下主动找同学或老师进行对话,创造机会锻炼口语。在交流时要发散思维,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随机应变引出新话题。当遇到较复杂的内容,用简单句来表达,能表情达意即可,尽量别让对话终止。另外,学生应养成读书的习惯,因为阅读是学习语言和吸收信息的重要途径。材料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符合自己的爱好,这样才能保持阅读的兴趣。读物篇幅不要太长,可以在短暂空闲时间争取读英语。而且最好是可以随身携带的,随时随地可以读,以便使其成为习惯。必要时使用词典,摘记重要词汇和精彩句段熟记,并尽量运用于口头表达中。书读多了,口头表达就不难了。

五、结语

潮汕地区中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实在令人担忧。本文也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浅析了潮汕地区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潮汕地区英语口语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师水平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更为严重的是中高考对教学的制约。改变潮汕地区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只有各学校转变传统应试观念,鼓励并实施教改,促进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广大中学英语教师自觉地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地变换自己的角色,注重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意识到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学及训练,才能切实有力地提汕学子的英语口语能力,实现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中学英语口语教育的目标。

由于我的经验、知识理论、采取的方法,采集的资料等方面的局限,我的论文研究仍有很大的不足,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不够全面深层,忽略了很多其他存在的信息和问题,这无疑是让我感到很遗憾的,可这些不足正是我们去更好的研究更好的创造的最大动力,只有发现问题面对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不足和遗憾不会给我打击只会更好的鞭策我前行。作为今后想成为一名英语教师的我定会更加关注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并尽所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争取更好的为英语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2000.

[2] 康志锋,陆效用.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9)

[3]刘道义.刘道义英语教育自选集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施良方,崔允郭.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6]孙倩倩,李金萍.高校英语口语现状及解决措施 [J].科技信息.2012(21).

篇5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6A-0014-04

从上世纪末至今,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逐步提升,中国正发生着精英化考试转向全民化考试的巨大变革。在这一进程中,新与旧的考试价值观不但相互交织而且对抗剧烈,由此派生出一系列考试新生态与新文化,国家考试和国家教育考试受到全社会空前关注。人们的考试价值观正随着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而发生悄然变化,社会的考试文化也随之解构与重组。所以,厘清现代考试价值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考试文化问题,不但是考试机构的责任,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们在理论与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考试价值观的嬗变与开新

价值是指事物的意义,价值观是关于什么样的事物是有意义的看法、观点、态度[1]。本文讨论的考试价值观仅指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它会随着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和深化,需要我们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进行提炼和概括。

1.考试价值观的形成

考试价值观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积淀密切相关。我国考试在周代就有了雏形,到了西汉,士人富余,为让贤能者脱颖而出,统治者创造了考试这种方式,并使其成为国家制度:政府举办考试,士人接受考试[2]。在我国长达1300多年的考试史中,考试扮演着决定人们社会阶层的角色,也成为强制性脑体分工的手段。由于考试制度与社会政治血肉相连,考试价值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考试文化便应运而生。

总体来看,考试价值可分为考试的社会价值和考试的人本价值两大类。历朝历代考试形式与制度虽有所不同,但其终极目的都是为统治者选拔人才,选拔性是考试社会价值的重要内容。参加考试的人出生背景虽各不相同,但人们考试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功利性是考试人本价值的主要内容。考试是人们从社会底层通往社会上层的天梯,以“读书做官”为内核的考试价值观大行其道,以“学而优则仕”为动因的考试文化也被社会普遍接受,“读书―应试―做官”成为读书人的人生三部曲。中国传统考试价值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考试文化延绵千年,经久不衰,考试文化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转换成一种传统、一种习俗、一种心理,甚至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构成一种极难冲破的社会氛围和社会价值体系[3]。

中国传统的考试核心价值观在浓厚的功利性色彩笼罩下,也有意无意地附带着其他文化内涵:如为防止考生弄虚作假,设计出十分严密的防作弊措施,隐含了追求客观的文化因素;考生不论身份贵贱都能报名考试,隐含着追求公平的文化因素;采用层层选拔式的考试方式,隐含着竞争择优的文化因素,等等。历朝历代统治者大力弘扬的考试价值观以及由此构建的考试文化,都对当代中国的考试价值观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甚至仍然是中国现代考试价值观的本和源。

2.考试价值观的嬗变

19世纪中叶,中国跨过近代的门槛,封建社会逐渐崩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慢慢形成。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起源于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与西方的平等思想相交融,考试目的逐步开放,由为做官转向为升学就业;考试对象逐步开放,由面向士人转向面向大众;考试内容逐步开放,由考八股文章转向考科技知识;考试形式逐步开放,由单一的闭卷考试转向多种形式的多样化考试……

在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中,考试的社会价值观从单纯的选拔性嬗变为平等基础上的选拔性,考试的人本价值观也从单纯的功利性嬗变为竞争基础上的功利性,“追名逐利”的考试核心价值观逐步被“公平公正”的考试核心价值观所取代。考试价值观的嬗变使考试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着变化,当人们在剧烈的竞争中意识到竞争规则重要性的时候,“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就被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来了,人们对考试对象应具备开放性、考试机遇应具备均等性、考试标准应具备统一性、考试程序应具备严密性的诉求与愿望愈来愈强烈。这时期,“竞争”成为考试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彰显“平等、民主、客观、竞争”的考试文化成为社会的文化主流。

3.考试价值观的开新

现代公民社会与知识经济双重巨浪的推波助澜,不但撼动了传统考试价值观,而且动摇了传统的考试文化。现代公民社会使考试不再仅仅是一种与知识分子有关的制度,而成为与社会所有公民紧密相关的制度;知识经济使考试不再是决定人们就业性质、生存形态和社会阶层的唯一标准。在人类历史上,考试价值观此时才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开新,仅包含功利、平等、民主、客观、竞争已不适应时展的需要了。

在现代社会,论从政治理国家,美国前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等都没经过考试获取高学历文凭,但他们治理国家的政绩却是有口皆碑的。论当代引领科技的先驱人物,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也都没拿到本科文凭便开始创业创新,但他们都因创造性的成就而载入世界文明史册。现代社会选拔人才,将从以知识为主要标准发展为以能力为更高标准;向社会上层移动不是靠知识的考试,而是靠能力的发挥;人的命运更不是决定于学历高低知识多寡,而是决定于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决定于人的品德意志,决定于人的创造创新。我们在梳理人类进步与考试价值的关系时发现,只有考试的社会价值观与人本价值观高度统一,才能正确地还原考试的真正价值。当社会普遍意识到,决定人的才华不仅仅是知识的时候,作为检验知识水平的考试,相应地只是被作为选拔人才的“参照”手段之一。同时,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物质更加丰富,人们享受教育的权利不断扩大的当下,人们对考试的诉求也更加“多元”。因此,我们在“功利”、“竞争”、“平等”、“民主”、“客观”等考试价值观的基础上,增加“参照”和“多元”的因素,以使考试的社会价值观与人本价值观达成最大限度的“和谐”。基于此,我们认为“和谐”应该成为当代考试的核心价值观。

二、用考试核心价值观引领考试主流文化

核心价值观主导社会准则和是非标准,要使其成为人们坚守的底线和信仰,需要文化的支撑。所以,我们研究价值观不能不研究文化,文化的最深层次就是价值观[4]。价值观的缺失,将使得人们对考试活动认识模糊,没有共识。在国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用以和谐为核心的考试价值观来引领与之相适应的考试文化显得尤其重要。

1.对考试文化的认识

考试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反身评价活动。考试文化是考试活动在精神、心理、观念上的反映,它是由考试理念、考试制度和考试价值等内容构成的一种相互交叉渗透的文化体系,它深刻影响着考试的社会心理、考试的行为规范和考试的价值观念,是教育文化的亚文化,是民族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文化的内容可以分三个方面,即考试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考试精神文化指人们对考试宗旨、价值的认识以及对考试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考试氛围和考风考纪等,它是考试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考试制度文化主要包括考试活动的规范、规则、章程、奖惩等,它还包含考试的具体组织方式等,是体现考试文化宗旨和价值的关键所在。考试的物质文化是考试文化的物质基础,如考试组织管理系统和考试环境等,它在考试文化中起保障作用。我们倡导的以和谐为核心价值的考试文化,就是试图达成人的需求、发展与社会准则、规范的高度统一,从而赋予考试以时代新内涵。

2.考试核心价值观与考试文化的关系

考试核心价值观与考试文化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考试核心价值观在理念层面体现了考试的本质,是人们举办和参与考试活动的内在支柱。考试文化应该以各种围绕考试活动的实践来体现考试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考试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决定考试文化的内涵与发展走向,考试文化需要通过不断变化与革新来体现考试价值观的精髓。

以和谐为核心的考试价值观相对抽象,它需要内涵丰富的考试文化来支撑。为了实现和谐考试,需要建设内涵十分丰富的考试文化。传统考试文化中的公平公正、择优拔尖、平等客观仍需要坚守和完善,但与此同时,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考试并不能考出一个人的本事和能力、社会选才用人不再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人才对未来道路的选择自由而多元的背景下,考试文化的内涵建设更加迫切,考试文化的外延拓展将对社会风气产生导向作用。在考试文化建设中,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考试将由选拔人才的主导性标准转变为参照性标准,不但社会选拔人才如此,就连最看重高考成绩的高校招生,也正在不断扩大自主招生的比例,以推荐、笔试、面试与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因素有机结合的形式录取人才。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选拔人才更是看重人的道德品行、综合实践能力和平时的学业水平,升学考试的成绩并不占有绝对的比重。因此,我们在建设以和谐为核心价值的考试文化的时候,应该顺应时代需求,把尊重人的兴趣爱好、提升人的学习幸福感放在重要的位置。

3.建设以和谐为核心价值的考试文化

当时代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追求功名和竭力竞争的考试价值观的时候,建设和弘扬以和谐为核心价值的考试文化显得任重道远。

首先,建设以和谐为核心价值的考试文化的时机已成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得到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数量与社会需要已基本匹配。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正在逐步缓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强度升学竞争,“只要想上学必定有学上”的全民教育时代正在到来,这使人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爱好达成和谐成为可能。在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社会分工愈来愈细致,在脑力劳动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体力劳动绝不会消亡,脑体劳动的价值既不是顺挂更不能倒挂,而应当互补共生,使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与人们的多样性职业选择达成和谐成为可能。

其次,建设以和谐为核心价值的考试文化是以人为本的要求。“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两大久治不愈的顽疾,过去无论下什么猛药都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考试指挥棒下的竞争价值观在作祟。竞争价值观下的考试文化,催生了大量人与教育的不协调,人与考试制度规则的不协调,甚至人与人的不协调。以和谐为核心价值的考试文化,满足人的兴趣爱好,尊重人的个性特长,力求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协调共生,让人的创造创新能力充分释放出来。

三、教育考试机构在考试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价值观与文化关系的研究表明,价值观建设必须立足于文化建设,政府和考试机构大力发展考试文化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各级考试机构应通过提供优质的考试服务,建设良好的考试文化,帮助人们树立和谐的考试价值观,形成和谐的考试社会氛围。

1.强化考试文化建设,促进考试机构转型

在我国漫长的考试发展过程中,建立了自上而下组织严密的考试专业机构,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考试机构文化,考试机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社会考试文化的发展方向。当前,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用以和谐为核心价值的考试文化来指导考试实践。

一是要彰显考试机构的特色文化。考试机构承担着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的重任,考试机构的文化内涵必须鲜明清晰。当我们向社会亮出“公平公正”、“科学高质”、“平安和谐”等考试机构文化内涵的时候,既对考试系统内部的行为提出了要求,也对社会进行了考试文化的承诺和宣扬,对社会考试价值观以及考试风气氛围等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是要提高考试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当前,招生考试机构代表国家承担着“考试设计与命题”、“考试实施与管理”、“考试评价与服务”以及“招生设计与实施”等系列化业务链功能与任务,因此,在体制和机制上应该促进它的专业化建设。为强化招考机构代表国家行使职权和管理的作用,招考机构应实行参公管理,招生考试系统人员应实行相应的聘任制与专业技术制公务员改革。

三是要尝试考试服务的转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招生考试机构可以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考试社会化改革的力度,从证书考试等项目入手,放权给社会组织,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创新和促进考试和谐发展上来。

2.重视考试理论研究,加快考试制度改革

我国是世界第一考试大国,考试资源十分丰富,从事招生考试的专兼职工作者亦已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然而,我国从事考试研究的专业人员还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招生考试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把握还不够;高校师范类专业与考试学有关的课程很少;接触考试工作最频繁的教师,对考试的认识大都依靠自我摸索和经验总结。招生考试缺乏理论指导在我国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从宏观上看,缺乏科学的招考理论指导,决策者在制定考试政策时往往科学性不强;从微观上看,对考试社会学、测量学等研究不深入,在设计考试种类和方法时也缺乏信度与效度。在社会转型日益加快、人口流动日渐频繁的当下,仅就高校招生考试而言,诸如异地高考、一年多考、考试科目与门类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结合国情,采用科学理论来设计政策。今后,政府在对招生考试制度进行顶层设计时,应该更多地听取考试理论专家的意见,各级招生考试专业机构应当把培养国内外一流的招生考试专家学者作为机构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3.把握考试发展方向,推进考试信息化进程

当选择性、参照性成为考试文化的重要内涵时,考试的外延自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人们对考试的目的与宗旨的认识正在发生质的改变。纵观发达国家考试的发展,考试的甄别正在淡化,诊断性与发展逐步增强,招生考试的方法与手段也在与时俱进。在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设计学科考试标准、开发超大容量考试题库已迫在眉睫。国家应该制定日程表,让国家教育考试、公务员考试等国家考试全部采用网络化考试的形式,使考试不再拘泥于统一的时间和空间,使一年多考甚至一次多考成为可能;加快国家考试社会化进程,让国家考试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使考生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从而彰显考试参照性和选择性的新文化因素,彰显考试文化的和谐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4]袁贵仁.关于价值观与文化问题[J].河北学刊,2005(1).

[2]杨学为,等.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G].合肥:黄山书社,1992:5.

[3]史永标,李明霞.考试源流[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6.

Construction of Examination Culture in the Core Value Transformation

MAO Jian-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