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05 07:13: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知”和“行”的统一。县委农办作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牵头部门,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是要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和价值取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体来说,要在四个方面出新为荣。 一是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同“富民优先”结合起来,突出在培植新农民上要有新作为。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培育新农民为根本,大力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大户培植、农民投资创业等四大富民工程,切实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二是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重点在建设新村镇上要有新面貌。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受益、最紧迫的事情做起,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载体,以新农村12件为民办实事工程为抓手,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版权所有

三是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注重在营造新风尚上要有新起色。开展文明农户等创评活动,将科普教育、道德建设、文明风尚、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等纳入创评内容,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良好的道德文明风尚。进一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市场、法律、政策“六下乡”活动,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养成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同时保障“四民主两公开”各项制度和村规民约的落实。

四是坚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同“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关键在构筑新机制上要有新成效。建立“县乡共建”联系机制。实行挂钩式联系。县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挂钩指导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居)。实行选派式挂职。从县级机关选派科级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示范村(居)挂职服务。实行结对式扶持。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在示范村(居)规划、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指导和帮助,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构筑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

篇2

第3期

xx县xx镇党政办公室200*年4月15日

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段时间以来我镇采取以点促面带动整体的方法精心打造xx村陶家示范点,全面宣传介绍xx村狠抓新农村建设的做法、经验,从而为整体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一剂催化剂。现xx村已成为全镇新农村建设学习示范样板,宣传窗口。

立足“三高”树典范

篇3

Abstract: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is to solve how to speed up the building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mprove now rural landscape,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farmers inevitable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total reache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make the country strong and the Chinese dream.

Keywords: the goal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中图分类号: 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农村建设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对现代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法制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建设,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科学规划。

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一 . 整体性原则:

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进行科学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法制建设以及社会保障及福利等几个方面。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以及我们国家农村的现状形势,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现状面貌是头号任务,是重中之重。因而,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加强经济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采取符和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改革开放,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富裕 ,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其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民风淳朴,家庭和睦,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社会风气,调动农民积极性,从根本上治理脏乱差,逐步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广大农民在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让农民得到安居乐业 , 使乡风文明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另外通过科学规划,更要充分显示出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加强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让广大农民当家作主,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科学规划,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二.优化性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的控制性,区域性,协调性,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性规划。

科学利用规划,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性规划,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质的变化,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还相对比较落后,离我们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还相差很大,广大农民的经济生活,法制观念,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有待遇提高。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都有还待遇改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只能是一纸空文,“经济落后,社会秩序仅靠乡规民约,环境脏,乱,差”反而是其表现。现在,亟待要解决的是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因为在我国的农村集中了巨大的劳动力,同时也蕴藏着一个潜力很大的消费群体,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我国经济增涨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

通过科学的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性的科学规划,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把握其功能定位,充分利用科学规划的前瞻性,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量得到最大释放 ,实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持续增长。既可以消化多余的劳动力,又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缓解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基础,又促进了经济繁荣,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社会的进程。通过加强科学系统性的规划,适度超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增强法律意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卫生体系建设,尽早实现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养。

三.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严格遵循科学规划,坚持长远的战略眼光,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高起点(适度的)规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建设,为国家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

在我国,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中,不管是自然资源,物力资源,还是人力资源 ,可以说是资源辽阔。但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民风习俗积极发展都存在差异,就发展而言也不平衡,有个别地区仍然比较落后。因此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好科学规划中的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充分利用科学规划中的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把

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种资源利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农村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还相差很远。因此,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实现其总目标和总任务,就必须严格按照科学规划的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按照规划,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分布落实,科学实施。充分利用农村中的多余劳动力,努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科学管理和使用好农村独有的自然资源特色,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提升和改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下大力挖掘各地民风习俗中的优秀文化和传统,并对其进行发扬光大和提升,丰富广大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改善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觉悟,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让广大农民确实感到生活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充分利用科学规划中的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把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进行产业运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鼓励广大农民解放思想,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去:学习先进的东西;请进来,积极引进高科技,充分利用利资源,积极利用项目进行建设,或农民参与投资经营,带动其他农业经济项目建设,以推动农业经济全面发展,改善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广大农民经济生活的提高,在改善广大农民名居环境的同时,严格按科学规划,尽量保留原来的风格,原来的环境和绿化以及原来的房屋,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此同时对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进行统筹兼顾,科学布局,积极发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既增加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又开阔视野,学习了外来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思想转变,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

结束语:科学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只有坚持科学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系统性,可持续发展性,才能发挥科学规划的最大效能。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就必须针对我国农村的实际地理情况,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等,通过全面,系统,可持续性的科学规划,严格准确把握规划的功能定位,分步推进,科学实施。最终把农村建设改变成为生产发展,经济繁;设施完善,生活宽裕;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篇4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从__市的农村现状看,农民增收的渠道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农民外出打工收入,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收入占收入的比例不断增大,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在8000元左右,对农村家庭可用一句话来概括——“转移一人,致富一家”。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三、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也应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使农村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化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的具体办法之一,同时,广大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实现者,农村劳动力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通过转移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更新思想观念,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四、劳动力转移对我市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1.__市是一个山区贫困县市,近几年来农业效率下降,农业收入下降,农民收入之所以还有所增加,主要是得益于劳务收入的增长。根据农村百户住户资料推算,20__年全市外出务工总收入已达到2.1个亿。在农产品下跌阶段,也正是依靠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事二、三产业,走出山里,走进小城镇,走进大城市在脱贫致富,增加收入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因此,加快劳动力转移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缓解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的重要方式。

2.农民外出打工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熟悉了城市,同时也转变了农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一些农民在经过几年的打工生活后,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他们回乡后,去办企业,带动了一方农村脱贫致富,也解决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在不断增多,与劳务输出有关的中介和服务行业应运而生,给我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3.劳动力转移对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是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二是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改善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的比例关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再次是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从事的大多数脏、累、苦、险等城市人不愿从事的工作,就满足了城市用工的需要,支援了城镇建设,也没有对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构成实质性的竞争。

五、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也应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使农村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化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的具体办法之一,同时,广大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实现者,农村劳动力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通过转移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更新思想观念,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六、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及对策

在农业增长潜力有限的条件下,要改变当前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局面,只有及时转变思路,跳出“农”外进行思维,以产业领域并向非农行业和城市的转移,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从而大力提高农民的劳务收入并最终实现农民收入的新一轮快速增长。

1.增加教育投资。从农民自身来讲,其素质不高是阻碍其外出寻求就业机会的主要原因,所以要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的实际,在切实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加大农村初高中学历教育的比重,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资源的素质和就业机会。还要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力兴办各类成人教育,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以增强农村劳动力的适应能力,拓展其就业空间。

篇5

____村位于____内,境内山大沟深,地广人稀,森林资源丰富。总面积1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 亩,林地

亩。总人口

人。村域经济以农业为主。村内矿产资源丰富,重晶石矿资源丰富。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建设生态农业村庄。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规划建设期限

自20__年至20__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____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殷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铺设洛柞路至____村油路;修通两条通组公路。架起六座便民桥;解决300人的人畜饮水困难;进行农网改造。拉通有线广播电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和畜牧养殖业,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绿化山坡,防止水土流失。有计划地对村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对村居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节约土地。

(五)壮大集体经济

搞好矿产开发,发展集体经济。重点开发以重晶石为主的矿产开发,吸引外资开发。

(六)协调抓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加强村民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改变卫生习惯。加强村级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支持,努力构建和谐新村。维护社会大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群众就医难。拓宽劳务输出主渠道,发展劳务经济。

四、组织实施

本规划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修改后,提交村民大会审议。由村支部、村委会具体组织实施。广大村民监督执行。不通过村民大会不得随意变更。

____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草案)

____村位于____内,境内山大沟深,地广人稀,森林资源丰富。总面积1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 亩,林地

亩。总人口

人。村域经济以农业为主。村内矿产资源丰富,重晶石矿资源丰富。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建设生态农业村庄。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规划建设期限

自20__年至20__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____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殷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铺设洛柞路至____村油路;修通两条通组公路。架起六座便民桥;解决300人的人畜饮水困难;进行农网改造。拉通有线广播电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和畜牧养殖业,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绿化山坡,防止水土流失。有计划地对村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对村居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节约土地。

(五)壮大集体经济

搞好矿产开发,发展集体经济。重点开发以重晶石为主的矿产开发,吸引外资开发。

(六)协调抓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篇6

1 农村宅基地管理现状

1.1 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大,利用粗放,挖掘潜力较大

以徐州市的邳州市为例,据《邳州市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0.3平方米,与15年前相比,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53.5%。居民点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 60%。有的居民宅基地面积占地高达0.5亩,远远超过江苏省规定的标准。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建房追求宽大、舒适、便利,而选择庄体或公路两侧进行建设,在造成村内大量建设用地闲置浪费的同时,使村庄庄体得到了恶性膨胀。有的村庄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无人村”。宅基地利用较为粗放,可挖掘潜力较大。

1.2 未批先建、越权批建和宅基地隐形交易的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执行和《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的实施,农村干群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仍然有的居民未经批准擅自占地建房,个别村组干部法律意识淡薄,私自收取费用违法批建宅基地。同时,随着社会人口流动量的增大,进城买房、异地建房等原因,私下的宅基地买卖较为普遍。

以上这些情况不但给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带来压力,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和社会矛盾,每年因宅基地分配不均和纠纷而引起的上访占农村上访案件的80%以上。

1.3 居民点分布零散,用地结构、布局不合理,缺少规划,阻碍农村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农村居民建房没有统一长远规划,户与户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意识,只追求当前利益,盲目建设,有的村民将住宅建在远离村庄以外的地方,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自然村。而村内原有的旧宅基既不居住也不让出,任由闲置,不仅造成一户多宅,也使村庄的整体布局和发展受到制约,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

2 农村宅基地管理机制的走向建设性意见

2.1 加强宅基地管理立法体系建设,规范宅基地管理

目前关于宅基地管理方面权威性、规范性立法体系还没有形成,应尽快加强这方面的立法体系建设,尽早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流转、登记发证等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加强立法建设,强化约束机制,使宅基地的使用、管理和合理利用从经济、行政、法律三方面得到保证。

2.2 严格宅基地审批制度

按照严格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则,加强对新增宅基地的行政审批制度,坚决贯彻“一户一宅”和使用面积不得超过省(区、市)规定的标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计划、规划,一次性申请办理农村宅基地的农用地转用,对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实行单独下达用地指标。严格新增宅基地申请人条件的审查,坚持建房申请公示制,努力做好批前、批中、批后跟踪管理。

2.3 建立县级农村宅基地用地后备资源储备库

各县(区)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对辖区内各行政村(自然村)闲置、空闲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进行现场调查、摸排,县级汇总,建立专业县级农村宅基地用地后备资源储备库。在村庄周围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立红线禁建区,经审查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一侓考虑使用储备库内的建设用地,禁建区内一律不予批建。

2.4 努力开展村庄规划建设和村庄整理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居民点集居化建设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着统筹安排、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多方面筹集资金,通过充分发挥村庄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村庄存量建设用地,整合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努力搞好村庄规划整理的试点,逐步改善农村生活和村容村貌。在村庄规划治理中,按照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状况和农村的生活生产水平,应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坚持从实际出发及集约用地的原则鼓励建设中心村。要制定建设标准,切实保证“一户一宅”制度的落实,严格控制超标准、超豪华建设,稳扎稳打推进村庄治理。同时在建设中要体现综合效能,提高整体功能,保障农村政治经济和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保证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

2.5 探索建立合理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

篇7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公平、共同富裕,这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建设的基本特征。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在总建设中,始终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带农,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各地积极地调整了农业结构和科学技术,但是农村土地毕竟有限,有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处于落后,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难以持续,很难实现突破。本文在分析研究中发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城乡资源环境优劣明显,差距依旧增大,和谐社会难以实现。现如今,我国的各小中大城市的工业生产都呈现出稳步发展的形势,有些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占据着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的现象。而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整体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发展过慢,难以与高新技术的工业设备相匹敌。此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城市有着明显比乡村更大的发展优越性。因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导致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难以尽快实现。

(二)农村思想观念落后,精神文明建设难以推广。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都以保守为主,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农村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城市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同时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落差过大。农村中的很多人始终信奉着封建的迷信,思维难以突破传统的模式。由于农民科技知识的低下,他们有的人对于新事物难以接受,从而没有使用新型科学技术的能力。

(三)劳动力素质低下,缺乏年轻劳动力。现在农村中的年轻人都选择了进城务工,而留下的则是一些中年人和老年人。因此,新技术的学习与运用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带来了经济缓慢发展的结果。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逐步地在淡化,赌博等不良风气依旧盛气凌人,这些有碍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未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走向

首先,始终以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种,充分发挥各地区的自身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以应对进口农产品的冲击,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其次,逐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虽然我国已出台了新的医改方案,但是看病难、医疗费用高、医疗保障程度低,仍然是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病户的医疗负担,但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的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逐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农村居民看病不再是一件难事。

再次,逐步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特别是对那些老弱病残者更应当提供救助和补助。完善农村供养、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完善救助方式,以达到和谐社会的标准。

除此之外,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造更多机会。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村的就业问题。就目前而言,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我国应及时有效地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文来依法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篇8

建设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富民是核心。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县坚持把发展富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从农民增收最快捷、优势最明显的产业抓起,发展农村经济,两轮驱动,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一是内部挖潜,培强做大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优势主导产业。按照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思路,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优质稻米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强化龙头带动,用工业化的理念强势推进三大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引进建设了华英、雨润、海阔、森磊等20余个大型肉鸭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8000万羽,全县养殖户发展到7000余户,饲养量达5000万羽以上,建成了林鸭复合养殖、小区规模养殖、沿湖水面养殖三条养殖带,形成了集种鸭孵化、规模养殖、饲料加工、宰杀分割、羽绒加工于一体的生态肉鸭产业体系;引进、扩建蔬菜加工出口企业22家,日加工能力达600余吨,台湾亚细亚、大丰食品2个投资过亿元的大型蔬菜加工企业今年将建成投产,新扩山药、牛蒡、苔蒜等创汇特菜20万亩,全县创汇特菜总面积达40万亩以上,建成了近50华里的特菜长廊,新扩设施菜10万多亩,全县蔬菜夏种面积达百万亩以上,形成了集采后分级、包装、保鲜、速冻、脱水及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创汇特菜产业体系;整合了81家稻米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达5500吨,新扩优质水稻面积5万亩,全县优质水稻面积发展到50万亩以上,全部实现了粳稻化、优质化,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优质稻米产业体系。三大产业带动了全县2/3的自然村加入产业链条,农民有1/3的收入来自三大产业。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肉鸭生产加工基地、江苏省最大的出口创汇特菜基地、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最大的优质稻米集散地。二是外部拓源,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民营经济两大新兴产业。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最快捷的途径,实施“三十万农民大转移”工程,按照“有计划培训、有组织输出”的思路,一方面加强对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全县发展职业培训学校53所,县财政拿出100万元,专项用于劳务培训;另一方面积极拓宽输出渠道,组织好与输入地的对口协作,发展中介机构80余家,与全国40多个劳动部门签订了信息交流协议,提高了劳务输出质量和稳定性,打出了建筑、保安、电子装配、运输四大劳务品牌。目前,全县已有20多万民工外出“淘金”,预计劳务收入可达20亿元以上,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极。认真落实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带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目前,全县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800家,个体工商户15000多户,注册资本20亿元,形成了塑编、机电、运输、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涌现了一批专业村,掀起了家家忙创业、人人忙挣钱的全民创业热潮。

二、注重循序渐进,从农民受益最直接、最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才能取得实效。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先从农民受益最直接、最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和农民群众的“三有两难”问题,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进而统一思想,增强发展信心。一是以村庄河塘整治和骨干河道清淤为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抓住冬春有利时机,集中开展村庄河塘整治和骨干河道清淤,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法,涉农部门驻村指导,镇村干部全力以赴,人机齐上,通过一个多月的集中整治,全县共清理河塘316个,疏竣骨干河道39条,村塘100多个,清洁水面817亩。坚持河塘整治和骨干河道清淤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村道路、绿化造林、改水改厕相结合,开挖外三沟370余条,配套内三沟60余万亩,修复水毁工程500余处,整修村际道路28条,成片造林8200亩,新建、更新、配套农田林网11万亩,四旁植树120万株,一池三改3000多户,不仅使农村环境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明显改善,而且有效提高了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以实施“农村五件实事”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在落实好农业税费减免、农村合作医疗、乡村道路建设、农村改水、草危房改造等老五件实事的基础上,全面组织实施“道路通达、教育培训、农民健康、环境整治、文化建设”农村新五件实事,加强领导,加大地方资金配套投入,强化监督落实,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目前已修铺农村等级公路670公里,村通灰黑公路比重达80%以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班车,新增改水受益15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8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85%,实现了村村通广播,80%以村通有线电视。五件实事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三是以落实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为重点,健全济贫帮困机制。从切实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具体困难入手,积极扩大各类保障措施覆盖面。农村低保做到了一人一档、应保尽保;开展送医解困活动,每年免费为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体检1次,为1500名贫困患病农民每人提供400元药费,打卡发放;投资3亿元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建立副科级以上干部与孤贫特困学生“1+1”长期结对帮扶制度,1087名孤儿和995名特困生得到了爱心资助,确保不失学、不辍学;开展“四送一帮”活动,县直机关每单位帮扶10个贫困户,送技术、送资金、送物资、送信息、帮脱贫,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

三、坚持试点先行,从农民积极性最高、条件最成熟的镇村抓起

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投入大,资金缺口大,村镇之间自然条件、群众基础差异也较大,同时在新村规划建设方面也有一个探索实践的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先从农民积极性最高、条件最成熟的两个镇、十五个村抓起,集中物力、财力、人力,先行突破,以点带面,渐进式推进新镇村建设。在工作中牢牢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搞一刀切。把两镇、十五村分为改造村、中心村、搬迁村三个类型,按照“集聚适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分类规划,注重自然和谐,防止千村一面;量力而行,科学制定建设标准,防止脱离实际;强化审批监管,防止“有新房、无新貌”和“空心村”现象。目前,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要求做到每村有一组生产道路、一套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一个综合服务区,年底基本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有线电视,美化、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目标。二是捆绑资金,集中使用,不撒胡椒面。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资金,配套省市投入,专项用于试点村镇建设,同时对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统筹安排、集约投放,向试点村镇倾斜。规范资金使用,通过以物代款、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调动了基层、农民建设的积极性,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应。三是培植产业,发展经济,不摆空架子。为避免农民“住新房子、过穷日子”,坚持把培植富民产业作为试点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村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并列为重点考核项目,强势推进,所有试点村都有至少一项主导产业,90%的农户都有致富项目。河口镇张李庄村有种菜传统,过去由于田间工程不配套、技术含量低、市场不稳,规模一直较小,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结合实施省市农业开发项目,帮助村里整修生产道路,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兴建田头市场,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使全村蔬菜面积由过去的不足2000亩扩大5000多亩,亩效益由原来的年千元提高到目前冬春两季就达4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全村农民人均增收达5000元以上。

四、突出建设主体,从最能有效提升农民、调动农民的工作抓起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XX,来自组织科。首先感谢镇党委、政府,感谢团委,给了我们大家一个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新武器武装新农民,新农民建设新农村》。

近年来,我镇利用区位优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大规划"的总体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已经形成了东部观光旅游农业、中部工业加工区、西部物流园区的产业格局,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全镇经济发展迅猛。

但是在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当前有很大一部分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花岗石的开采加工,但是开采完之后这部分农民应该何去何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应当如何谋生?随着各地区公路村村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区位优势也已经不再那么明显,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发展中继续保持优势?怎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急需考虑解决的问题。

在《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篇章中,重点谈到了培养新型农民的问题,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家知道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有句广告说得好:科技以人为本。其实不只是科技,任何事业的成功都要以人为本,包括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未来,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建设新农村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成败。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家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力络覆盖面广,每个村都有。里面的讲座知识丰富、全面,涵盖了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实用技术、乡村剧场等多个方面,并且更新速度快。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两年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远程教育可以利用其强大的网络系统,精心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学习,是他们学习培训的一件新式武器。

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通过远程教育,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更深入地掌握了党的农村政策,了解党的知识,党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的要求,增强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党员"双学双带"能力。远程教育还在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强化对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的监督,最终达到管理民主。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通过优秀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片,通过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正确的乡规民约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成为"新农民"。远程教育在大力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提倡新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上,为树立农村新风尚做出了努力;通过教育片、文艺片的播放,积极配合各村开展的创建文明户、文明生态村等活动,最终达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篇10

8月22日至23日,吉林省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座谈会在白城市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淑莹,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部分组成人员,各市(州)联系人大教科文卫工作的常委会副主任、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办公室负责人,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紧紧围绕发挥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职能、促进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刘淑莹在会上讲了话。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本次会议将新农村建设作为会议的主题,反映了全省各级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标志着全省各级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工作正在向深度和广度迈进。

与会人员强调指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承担着依法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职责。农村生产发展需要科技进步来促进,生活宽裕需要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来实现,乡风文明需要社会主义新文化来占领,村容整洁需要公共卫生来保证,管理民主需要教科文卫事业的法制化来引领。各级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重视和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

与会人员一致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在立法选项上,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突出农村科技投入、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初级卫生保健、合作医疗、农村文化。在法规内容上,要体现党在农村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制订立法计划时要公开征集立法建议项目,深入进行调查论证,把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法规项目列入立法计划。进行立法调研时要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直接听取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二是善于抓重点,敢于抓难点,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监督实效。要结合扩权强县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对农村教科文卫事业投入的监督,确保财政每年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得到落实,确保国家用于教科文卫事业的转移支付足额到位。结合农村上学难、看病贵,及时建议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同级政府关于农村义务教育“一免两补”、农民工子女就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情况的报告。结合文化体制改革,适时将文化市场、广播电视村村通、电影放映工程、“三农”出版物以及体育事业纳入委员会监督议程。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科技成果转化、文化市场、传染病防治、食品药品监督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做好农村科普、医疗和药品“两网”建设、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以及改水、改厕等情况的调查。在监督工作中还要特别注意创新方式方法,努力在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监督事与监督人,人大监督与群众监督,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不断开创人大监督工作新局面。三是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找准人大代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争取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力争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学习、邀请人大代表参加“三查(察)”等活动,提高人大代表参与农村教科文卫事业建设的针对性和积极性。

篇11

农村消防规划全面编制实施,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齐全实用,村村建立义务消防队,农村群众消防意识和自救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火灾形势全面稳定,农村消防建设与农村经济增长同步发展。

二、工作措施

按照“立足实际、适当超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服务农村”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消防建设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康庄工程等工作,全面扎实开展新农村消防建设工作。

1.构筑完善的消防工作网络。区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宣传、公安、城建、农林、社发、工商、质监、消防等部门为成员的新农村消防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我区新农村消防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定期分析协调解决本地新农村消防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各行政村要按照新农村消防建设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工作推进。

2.加快农村消防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结合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加强行政村消防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并于20*年底前完成消防专项规划的编制。

3.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村庄整治、畅通工程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新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区域为各乡镇镇区、工业园区、中心村、人口密集的自然村等。新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为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当将消防站、消防通信等纳入建设内容。乡镇镇区的消防水源以室外消火栓为主,没有条件设置室外消火栓的地方要结合当地实际,通过修建消防水池、借助天然水源以解决消防车(泵)取水问题。消防车通道的设置应满足火灾时消防车通行的需要。

4.提高农村灭火救援能力。农村灭火救援体系以“保消合一”等专职消防队为主力,义务消防队为辅助。所有建制镇都应当建立“保消合一”或依托企事业单位的专职消防队;建制乡、人口超过1500人的行政村、旅游业或工业集中区域应当建立义务消防队,配备消防泵。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区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消防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社会消防组织装备的具体配置标准按照《湖州市社会消防组织建设三年规划(20*年—20*年)》(湖政发〔20*〕14号)的要求执行,各乡镇和财政部门要保障相关经费落实。

公安消防部门要会同公安派出所对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并制定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在火灾接警出动、协同作战、组织指挥等方面的规范,对其日常执勤战备、火灾现场处置等方面进行指导,不断提高社会消防组织的实战能力。

5.广泛开展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制订村民防火公约。在农村集市等人员聚集场所以及易发生山火、林火的地方,设置明显的消防警示性标志或宣传标语。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组织村民进行灭火演练,不断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教育部门要将消防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每个学校配备消防图书、挂图、音像制品等消防宣传资料,建立固定的消防宣传牌(栏),每个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林业部门要结合森林防火,加强对林区村民、企业的防火宣传教育。宣传部门要配合冬春防火等消防专项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防火宣传。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要把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范围。

6.加强农村特色产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公安消防部门要结合农家乐休闲旅游、竹木加工等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会同经发、社发、农林、工商等部门,定期分析消防安全形势,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并依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出台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加强从业人员消防培训,完善消防设施配备,依法规范管理,提高防范自救能力。

三、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提高对新农村消防工作的认识,增强做好农村消防工作的主动性,牢牢抓住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农村抗御火灾的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