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建筑管理工作计划

建筑管理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06 18:17: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筑管理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建筑管理工作计划

篇1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及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一)施工技术的特点

1.建筑施工的要求高

现代建筑主要特点就是以钢筋混凝土和钢为主要结构材料,因而在施工过程中对其技术要求很高。而且国内建筑施工中的钢筋混凝土以当场浇灌为发展趋势,因此,建筑人员在模板工业化、钢筋的扎接以及对高性能的混凝土等施工方面着重研究。

2.现代建筑工作时间长

现代大多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必然要经历季节性施工。大部分一栋多层民用住宅楼的施工时间在十个月左右,但是高层建筑的工程施工时间平均为2年左右。如果要缩短施工时间,就主要想办法减短结构和装饰的施工时间。不同的高层结构体系多会采用相异的施工方法,但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依然是混凝土的现浇工程。

3.建筑的体积及工作量大

时代都市中,我国目前有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的高层建筑。这些建筑工程施工的工作量大,施工项目程序多,涉及不同的工作单位、有着多种的施工技术人员。这些条件在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中,其要求会更加严格。这就使高层建筑的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工作、上下级协调工作的难度变大。现代建筑施工的特点是可以把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利用,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同时作业。

(二)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是单位在众多施工企业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是项目管理的根本所在。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施工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它不仅约束着员工的行为、监督着工程的进程,还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之所在,一个好的企业,施工管理水平在行业中一定很高,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这个公司的经济效益;其次,施工管理是展现建筑施工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精神面貌最有力的说明,不仅给员工带来自信,还能为公司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在业界赢得好的口碑,从而赢得一席之地,为公司带来品牌效益,从而赢得更好更大的项目,推动公司在更大的平台发展;最后,施工管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管理者对工程以及员工的高效领导,不仅为刚才赢得了更充足的时间,还能减少员工的失误,有效地提高了工程的质量。总而言之,工程施工管理对工程项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施工管理是提高工程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建筑工程相关施工技术

(一)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区气候、环境、地质条件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软土地基时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大问题,软土地基具有承载力不足、可变性大的特点,为防止建筑工程失稳或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出现,就需要对软土地基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条件的地质土壤,其地质处理技术也是不同的,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技术是软土地基处理的首要原则。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置换法、挤密砂桩法、化学加固法等,施工人员要根据工程所处地的软土地基类型,合理选择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以减少地基土发生变形,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二)电气接地施工技术

当前全国各地建筑业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建筑工程主要是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所需场所,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建筑的实用性与安全性,要对建筑中的电气通路采取合理的接地施工,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建筑结构多是由钢筋、混凝土、金属等结构组成的,保证每个细节结构连接是电气暖通设备线路施工的前提。接地施工是出于建筑防雷的目的,当建筑上方被雷电击打时,可形成一层防雷屏障,让冲击电流避开建筑金属而直接流向地面,以确保住宅居民的人身安全。

(三)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水乃生命之源,人们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因此防水设计与施工是建筑结构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洗手间、浴室、厨房等用水集中区域,必须采取合理的防水施工技术,以确保楼层的防水性能符合国家标准。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合格的防水卷材和合理的防水施工技术,杜绝墙面渗漏水现象的发生。选择防水卷材时要进行取样分析,以确保卷材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对墙面施工薄弱部位及易渗漏水部位,如女儿墙跟脚、屋面拐角等部位要进行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避免投入使用后出现墙面渗漏水情况。

三、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

(一)落实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公司须确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标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质量,在经济市场中提高竞争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公司要完备档案和记录,实事求是,科学记录,做好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会审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档案,它关系着建筑后期的维护工作,是评价建筑综合水平的必需资料,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对档案的整理。当今科技更新换代速度迅猛,建筑工程施工公司务必时刻关注科技的发展,拓展视野,向更高更好的方向迈进,及时接收和消化新科技,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时俱进。

(二)全面抓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图纸对建筑工程施工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它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纸面反映,为建筑工程施工指明了方面,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图纸的会审工作,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把控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保证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地进行。会审工作者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研究和解析施工技术设计图纸相关的情况,保证施工设计图纸的精准度和它的有效性; 另外,坚持以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为目标,及时发现和纠正设计图纸所存在的问题,使得建筑施工技术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制定可靠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导火线,是工程项目的精髓,在建筑工程中标后,应充分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安排、质量安排、人员安排和技术应用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反复的实验和经验总结,在反复的试验中,不断提高方案的可靠度,但是,在这之前要做到人员的合理选择,要挑选高素质人才,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质量。施工方案是个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不能为了追求效率而盲目快速的完成,要结合不同的需要和应地制宜,使得施工方案和实际施工紧密结合。

(四)选择优秀的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保证质量中人的因素符合现场施工的需求。由于工程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是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于他们的素质高低与质量意识的强弱,因此必须选择有素质的人员。然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思想和技能的培训,不单要提高其技术素质还要提高其质量意识,这样才能确立质量方针。只有管理技术人员有较强的目标管理和质量检测的能力,质量控制才能得以实施;同时施工人员还要有严格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能够通过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规范等对建筑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五)高度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安全问题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公司须成立专门的安全小组,专门进行安全方面的工作,预防火灾,避免电线乱接,监督施工人员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等,降低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及时处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安全方面的问题,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进程中的安全性,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

(六)强化建筑材料的管理

施工管理的工作不仅是对施工人员的相关技术提出要求,同时也要在建筑施工的原材料质量上实施严格管理。因而企业应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采购适合的材料,采购时应该要求厂商出示材料的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并对采购的人员进行正常监管。材料入场时,要正确进行分类和摆放。新材料要严格按它的保管要求来进行摆放。实际施工中,要严格按其流程来进行施工,同时对其质量进行检查。

(七)做好施工档案的保管。众所周知,施工档案是一项工程的精髓,它涉及到工程的全部内容,从方案设计到竣工的完整过程,只有保存、管理和总结好施工档案,才能不断的总结出经验,给公司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并且对竣工之后的检查和维修起到了很好的知道作用。建筑工程所涉及的范围广、工种多,随着网络的的不断发展,如今,很多公司搜改为电子档案,但是,纸质版的档案还存在,这就需要公司招收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进行妥善的管理和安排。

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产业,加强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社会经济水平和建筑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住宅建筑的要求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为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引起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而与之相应的是现场施工质量与安全是建筑施工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因施工质量引发的工程事故频频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不断规范与完善建筑行业管理制度,为建筑工程提供合理可靠的技术管理保障,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越快越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煤炭技术,2012,08:237-238.

篇2

1、全年不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

2、组织开展好22次检查:组织开展“月查周检日巡”,月查12次;半年度、年度大检查2次;大型施工机具专项检查2次;项目班子、监理班子安全行为专项检查6次。

二、XX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3个方面重点工作措施

(一)二个活动,三个大会推动建筑行业质量安全管理

1、5月“安全生产月”活动。10月份,组织开展建筑工地“百日安全”竞赛活动。

2、开展建筑工人职业技术比武。

3、开好XX年建筑行业管理工作大会。

4、开好一个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暨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管理现场会,大力推进建筑工地在线监测工作。

5、组织召开农村拆迁安置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现场会,抓好农村拆迁安置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

(二)5个狠抓为手段,严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

1、狠抓好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半年、年度检查及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月查周检日巡”及政府投资工程质量月查工作,做到警钟长鸣;

2、狠抓建设工程项目班子(施工、监理)到位检查,并强制推行政府投资项目指纹考勤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到位;

3、狠抓大型施工机具和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方案论证及实施检查,避免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4、狠抓工程监理质量管理,提高工程监理单位质量,强化监理企业的安全监理责任。

5、狠抓建筑工地在线检测,利用科技手段促安全生产。

(三)加强建筑行业自身建设,提升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1、每季开好建管线例会,分析问题,查找差距,明确目标,积极工作。

2、强化各职能部门的目标考核,XX年局里要与局建管科、质安监站、招标办、检测中心、执法中队等单位及负责人进行绩效考核,并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

3、强化作业管理服务质量,平时要加强对建筑行业的职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投诉处理、质量安全事故处理和监督的水平和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建筑行业管理四个方面的安全保证体系

1、强化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及大型施工机具安全专项论证及实施制度。

篇3

计划工作是对未来工作、工期的一种合理安排,最终达到工程质量可控、效益最优的目的。统计工作是对计划工作阶段性检验的一种手段,使工程进度数据化、直观化,为项目管理的数据分析以及计划人员经验积累提供可靠依据。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而且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显示屏”,它直接展示了企业经营的成败与得失。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施工企业计划统计管理越来越凸显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 施工企业计划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计划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人认为计划工作就是年初下达一个生产经营计划了事,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填几张报表完事,认为数字可以随时变动,马虎对付,把工作简单化。重经营、重施工、轻视计划统计工作的现象或多或少的存在,对计划统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够,企业计划统计工作处在边缘化状态。

1.2 计划统计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有的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岗位定编少,人员配备不齐,力量薄弱,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常常出现每到月底、季末和年底工作量集中时,临时抓差,应付差事一样报送报表,上报的资料不及时也不准确。不重视计划统计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人员身兼数职,变动频繁,缺乏进修学习培训的机会,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不足,从而影响了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的质量。

1.3 计划统计工作方法落后、分析能力不强

目前普遍存在计划编制简单,统计分析能力不强,分析面不宽,深度不够,对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的分析工具掌握不多,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程度不够。工作还停在原先的水平上,缺乏对计划执行过程的跟踪检查和分析调整,对工程完成情况心中无数。年初编制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年底统计完成百分比就完事,对计划执行过程不跟踪、不检查,不分析存在的问题,也不根据当年承揽任务额和产值完成情况进行计划调整。习惯于简单的数字说明,而缺少系统的深层分析,超前性、预测性信息少,对市场及企业运行过程缺乏动态的反馈、评价、分析、监督、预测,使计划统计工作的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1.4 计划统计工作的信息资源共享不够

对工程项目来说,承揽任务统计、编制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完成产值统计是不同的管理阶段,但存在承揽任务统计、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完成产值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形成整体,没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2 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管理的改进措施

2.1 加强企业决策者对计划统计工作观念的转变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统计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统计工作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毕竟做出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有其科学的依据,而这个依据又是通过对事实、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计划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计划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全面计划、从严治企,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认清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计划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政府统计的基础。要切实提高对计划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计划统计工作管理,将过去那种单纯为上级部门提供数据、报送报表的封闭式服务方式转变为既要为上级部门提供统计信息,更要为企业经营生产管理提供服务的方式,计划统计工作要面向市场,把工作重点和服务重心放在为企业管理服务之上。我们集团公司本级坚持每月编制一期《统计快报简析》,提供给领导层及相关部门,为领导层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为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2.2 建立完善的计划统计管理体系

计划统计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整个决策层通过对业主合同要求、项目的期望目标、施工环境、劳务队伍施工能力、区域材料供应能力、交通设施以及施工存在的潜在风险等各种内、外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项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的分解,以及对类似工程资料的收集分析所确定的。为保证计划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项目需建立完善的生产计划统计管理体制,用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理念制定生产计划,通过优化措施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作为项目安排施工生产的重要依据。

2.3 建立健全统计台账,确保数据质量

建立台账是计划统计工作人员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数据质量的保证,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和完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类台账。报表的填写应真实、完整、清晰、工整、符合规范要求。报表各项数据应来源于本单位所建立的台账,台账各项数据应来源于本单位的原始纪录,原始记录应与财务相关科目数据一致,报表、台账、原始记录也应一致。台账格式要规范,更新要及时准确,填写要认真,指标数据相互要衔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部署,从2012年开始,中央建筑业企业的统计报表正式实行“企业一套表”制度。所谓“企业一套表”制度是指以规模以上企业为核心,整合现行报表制度,消除不同统计调查制度对同一企业的重复布置,实现数据采集方式的统一组织管理和统计资源共享的一种新的统计调查制度。直观地讲,就是过去是由企业若干部门分别填报若干套表上报国家和地方统计机构,现在要求报表合并,由企业一个部门组织填报一套表上报国家和地方统计机构。实行“企业一套表”制度是对过去统计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对企业提出了新要求,更重要的是赋予了计划统计部门新任务,对企业各级计划统计部门将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这就要求计划统计部门要加强横向纵向的统筹协调力度,加大业务指导深度,克服难度,按照有关要求,做好有关定期报和年报工作。既要保证上级单位的上报要求,又要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要切实注重计划统计数据质量,以提高数据准确性为核心,大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突出日常管理,重点解决好原始记录不全、统计台账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等问题,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坚决杜绝“以权扰数,以数谋私”,使数出有据,经得起推敲,从而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真正成为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一面明镜。

2.4 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计划统计工作是一项较为艰苦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光荣的工作,它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纪律意识和责任心都有较高的要求。计划统计人员必须看重责任,更新观念,摒弃教条主义和计划经济思维定式的禁锢和束缚,加强对计划统计新方法和新知识的学习掌握,将最新科学发展成果运用于计划统计工作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为计划统计人员学习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创造条件;要支持计划统计人员参加各类业务会议,加强互动交流,拓宽信息渠道;鼓励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努力把计划统计队伍造就成一支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忠诚的服务精神、合理的知识结构、勤勉的工作作风、高超的业务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

2.5 加强计划统计分析工作

计划统计分析是计划统计工作的升华阶段,是最终出成效、出成果的阶段。要发挥信息、咨询、监督作用,以“有为”争“有位”,提高自己的地位,抓好计划统计分析这个环节。要努力提高能力水平,把自己从“数字搬运工”造就为“高级参谋”和“经济专家”,每个季度对施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半年针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年度对企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 结束语

施工企业在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建立一个健全高效的信息系统, 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内外信息,这时作为提供信息的企业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效益是业主和施工单位共同追求的目标,计划统计则为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最直接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发挥着预警作用,是管理者决策成败的关键。

篇4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越来越高,计划经济体制背景过度到全面市场化。特别工程造价计价行为逐渐规范,形成了统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计价方法实施。同时国家及相应法律法规的颁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我国建筑市场“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日趋完善。与此同时施工企业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而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是关键所在。

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具体工程项目的项目部成本管理的层面,其中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是成本管理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而言就是不断改善工程项目经营管理,推行工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工程项目目标利润管理,到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为使这一预算管理模式有效实施,采取了细化预算、硬化预算等办法。下面主要分析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级硬化预算管理的做法。

一、预算编制要准确

很多建筑企业项目部的预算不能成为硬约束,从而导致预算准确性差,以致无法根据预算指导和控制实践活动。而通过采用弹性预算和零基预算的方法,即可以不断改进预算编制的水平,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在承接到一个项目后,组建项目管理班子的同时就应抓紧调查项目所在的人工、材料、机械的实际供应情况,了解价格水平的高低,作到编制预算时(主要指成本预算)心中有数。项目的弹性预算,就是在考虑公司原有指导价下结合前期的实际情况作出修正的预算值,在执行一段时间后(季度)结合已实施的反馈情况阶段性调整原预算值,以指导项目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开展,特别是在对工程成本影响较大的人工、材料成本价格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调整。

根据价格变化趋势,预测未完项目的成本变化情况,合理调整预算,制作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对企业未来可能的压力和需要做出的改进指明了方向。

对大多数预算项目,逐步实现了由增减预算向零基预算过渡。即根据预算期实际需要编制预算。这样的预算可以鼓励各部门改进工作,降低成本,不会产生“鞭打快牛”的后果。

二、预算执行要严格

根据成本费用项目的性质、金额大小,以及对相关责任中心的重要性,采取按年和按月控制。预算费用中大多数项目金额较小,按年进行控制,人工、材料、机械、燃料等项目对企业成本目标影响大,则按月进行控制。当然也可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视不同责任中心分别采取按年控制与按月控制。

合约部作为最后的把关控制点,对一般业务,在进行处理时,首先看是否有预算,如果没有预算,则拒绝对该项经济业务作支付凭证。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某些预算项目可以请示后支付,但必须在及时(如10个工作日内)补办预算调整手续。

三、调整预算要有程序

预算调整程序是由制度保证的。

首先,严格界定调整范围,只有出现不可控制的因素变化时,如设计变更调整因素、不良地质状况、主要材料价格波动、设备大修或局部维修的需求变化、劳动力市场价格波动,允许调整预算;或由于其它情况造成的外部市场价格变化、总公司考核指标变化或其它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同意的原因出现,才允许调整预算。

其次,严格预算调整的权限与流程。有关的归口部门或责任单位,应对不同预算项目的调整做出申请,依照不同的规程审批后,才能予以调整。区分不同额度的调整幅度(如10万内可责任部门内部调整,50万内可项目部预算委员会审查,超过50万者应项目部审查后报公司相应部核批),采取不同的申请和审批程序。

四、预备费要留在明处

项目部可设置预备费的办法,以解决某些预算项目由于基础资料掌握不全或预算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的预算编制不准确问题。预备费是指预算执行数与预算下达数之间的差额。根据预算项目的重要性以及预算编制的难度确定预备费的大小。例如,由于路基施工存在不稳定基层,而设计图纸又未能明确,就应根据经验就这方面的的项目预备费留一定预务费,以备急需;而其他预算项目预备费预留比例较小或不留预备费。同时,采取分项目设置预备费的办法,把“余地”留在了明处。每个预算项目是否需要预备费,预备费留多少,都必须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

五、预算考核要全面

首先,保证人员参与的“全员”性。预算考核由督察组领导,各责任中心将具体情况上报督察组。其中,合约部(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上报各责任中心预算编制及时性、准确性以及预算执行结果(节约额、超支额);各责任中心上报本责任中心在预算管理中所作的工作以及其他责任中心不按规定程序、时间办事给本责任中心预算管理工作造成的困难。督察组根据各责任中心上报资料对相关责任中心按规定进行奖惩。其次,保证考核内容的“全面”性。

1、对预算编制的考核。

(1)编制及时性。下年度预算要求在本年10月底前报出,下月度现金预算、部门费用预算在本月20日前报出。(2)编制准确性。预算数与实际执行数误差应控制在10%以内的;预算数与实际执行数误差在10%以上的,找出原因,及时调整。不按时报送预算,或编制预算超误差范围的应查找原因,如是责任人原因可扣除当月奖金50~100元。

2.对预算执行的考核。

(1)根据不同情况分类考核奖惩(奖惩比率5%-10%),严重超支还要进行通报批评。(2)严格材料领料制度。要求领用手续齐全、领用单内容填写规范、数额填写准确。对领用不记录、手续不全、填写内容不规范、填写数额不准确的,纳入当月月度考核。(3)严格劳务分包、专业分包项目成本费用支出控制,作到按月核对、帐目明晰、无多计无漏计。(4)严格项目管理费用支付,作到按季核对,汇帐,对超(节)情况及时汇委员会。对预算执行失控现象视情况于每笔扣奖金100元的处理。

3、对预算调整的考核。

预算调整必须严格按照审批权限、规范程序调整,对不按规定程序调整,每笔扣奖金100元的处理。

4.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的考核。

篇5

Abstract: Section operation has become a widely used operation mode adopted by many large enterprise especially enterprise group in reorganization, expansion process. As engineering design service departm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has gradually adopted this operation mod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Though the simple and clean organization, there has some problems of large organization, numerous business, unsound management level and multiple manag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Based on years of experience of management in design institute, the author simply analyz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how to achieve production management under the section operation mod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design institute ; section 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进行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业务的重新调整,一般情况下会合并同类项,我们习惯称之为“板块”,我们经常提到的板块其实就是业务板块的简称。

随着建筑工程设计院的发展壮大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如果不进行板块化调整、不划分板块,就会造成不同业务杂乱无章且资源分散,形不成核心技术领域和核心技术人员,不利于生产任务的安排,甚至会造成企业内部竞争严重。板块化是一个“板块划分-板块细分-新板块形成”的不断蜕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形成二级或三级子机构“诸侯割据”,造成设计院组织结构庞大、业务种类冗繁、协同效应减弱、规模效益甚小、管理效率低下等负面问题。本文结合建筑工程设计远的实际生产管理经验,对板块化运作下的建筑工程设计院的生产管理进行浅显的分析探讨。

一、落实管理目标向板块分解,严格考核

根据各板块合同签订和收入完成目标,将所生产产值、过程控制考核、客户服务等目标随之分解到各板块,阶段总结评价时除了反映项目及个人的执行及完成情况统计外,另按各板块进行统计汇总,形成板块设计产值统计表、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表及客户服务情况表等,推进板块的独立运营。

同时,生产产值、过程控制考核、客户服务等指标也分解到各个岗位上,依据分解指标的完成情况严格进行考核统计,作为生产考核的依据,同时考核结果与每月的效益工资挂钩。

二、抓住生产计划关键节点与重要环节,加强对业务板块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查,保证计划的执行效果

从过程中下功夫,避免由于前松后紧造成的项目计划执行效果不理想甚至计划拖期的现象发生。针对生产计划中互提资料、校对审核、归档等关键节点与重要环节,加强检查与控制,对于不能按节点执行的相关专业与人员严格处理,针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纠偏措施,保证项目整体计划不受影响,保证计划的执行效果。

三、转变生产管理理念,变“被动生产”为“主动生产”

传统的生产是被动的,来什么项目安排什么生产。作为大型、品牌设计院的生产管理应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生产。因此,在进行生产安排的时候,要对在所签订的合同进行梳理分析,哪些是“亟待安排的”,哪些是“近期需安排的”,哪些是“暂停的”,结合产值目标、项目执行和人员的负荷情况进行有计划的进行生产安排。对于暂停的项目建立“经营主管、生产副职、项目总设计师”三方面动态跟踪机制,随时启动能够推进的项目。使生产安排均衡流畅。

四、理清思路,抓好板块内的两条生产管理主线

(一)项目管理主线:抓好“设计院生产负责人-板块生产负责人-总设计师-专业负责人-主要设计人”这条主线,灵活地进行项目生产管理。

(1)总设计师对项目监督评价权:

要求主师对在手每个项目都要有详细的项目策划,对计划进行管理与监督;每个项目结束后对各专业做出评价,各专业负责人对本专业做出评价。

(2)建立总设计师基金,让总师在进行项目生产安排与协调时,能够充分调动项目组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调节项目组的氛围,从而在对项目组的激励上有灵活的自;

(二)事务管理主线:抓好“设计院生产负责人-板块生产负责人-专业组长-组员”这条主线,让组长能够动态、高效、灵活的进行专业组的管理,分担生产负责人的管理协调压力。

两条管理主线职责清晰,目标明确,不违背统一指挥的原则,并且起到了很好的管理互补的作用。

五、结合业务板块的投标、合同签订等经营工作,拓展管理思路,加强“经营-生产-后期服务-收款”的联系与互动,处理好生产管理上下游的关系

以往经营是经营,生产是生产,后期服务是后期服务,三者的联系与互动较少。不利于生产及时了解业主的动态与需求,也不利于经营对生产进度与服务情况的了解。

因此,在遵循经营、生产的管理秩序的前提下,生产管理负责人参与经营例会,生产安排要与经营主管沟通确认。形成“项目主管确认-生产安排-服务与收款”的秩序流程,使生产管理的上下游工作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

六、板块生产管理要推进“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结合:

刚性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制度。制度是刚性的,是原则性的,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如果没有制度或者有制度却不遵循随意违反,那么管理必将是一片混乱。我所在院各类生产管理制度基础上制定、补充、完善符合六所生产特点的系列生产组织管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完善责任、义务、考核、评价、奖惩等各项内容,形成本部门生产组织管理工作系统的制度体系。

柔性管理:沟通

(1)与总设计师的沟通:第一可以共同策划更为科学合理符合生产现状的计划,第二过程中的计划执行控制更到位,可以及时纠正过程中可能影响计划执行的诸多问题。

(2)与专业组长的沟通:可以了解和掌握组内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动向,人员安排更合理和顺畅,专业组长的表率和带头作用,带着组员共同形成的良好的工作氛围。

(3)各种生产会议的沟通:定期组织召开生产例会,例会包括周例会、月例会和双月例会,小型生产协调会。

沟通是柔性的,是对制度无法约束到的地方与环节进行管理的必要补充,通过这些沟通,能够及时了解项目进展状况、人员负荷状况,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已作出的安排进行调整,使生产安排顺利进行。

七、板块优先的原则:以板块为依托,建立生产安排协调秩序

为全面推进板块化运作的深度与力度,加快板块向所的转变,我所以板块为依托,建立起了“板块安排所部安排”的秩序。板块所签订得合同项目,原则上由所属板块安排生产,在板块内部无法解决的,由所部协调板块间人员安排生产。

八、树立全局意识,尤其是对大型项目要加强板块间的配合,加强协同效应,在保证业务专精化的同时不失规模效益

篇6

由于土地政策的调整及建设用地的日益紧张,房产开发不得不向空中发展。在我国的高层建筑发展的今天,实践经验证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建筑各类结构体系中,经济性最好,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高层建筑。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控制结构成本, 多数会在设计合同或合同附件里提出结构用钢量及混凝土用量的上限要求。如何在确保结构安全及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将有限的材料资源配置到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关键部位, 在不降低结构安全赘余度的情况下优化结构设计, 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成为结构工程师关注的重点。

1 结构布置

1.1 剪力墙布置

在高层剪力墙建筑标准层单位面积含钢量中, 剪力墙墙身用钢量约占45%~65%, 剪力墙边缘构件用钢量约占30%~50% (该统计数据为7 度抗震设防区的数据, 以下同) , 因此剪力墙布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经济指标。剪力墙布置的基本原则是: 尽量减少剪力墙数量, 且各墙肢布置时应考虑如何减少边缘构件, 以期通过布置较少的抗侧力构件获得满足规范要求的抗侧、抗扭刚度。具体措施如下:

1.1.1 强周边,弱中部

剪力墙尽可能布置在结构周边护墙位置,必要时可利用房间窗台设置高连梁以加强刚度。在结构中部宜减少剪力墙的布置量(如中部楼电梯间附近),以便于提高主体结构的抗扭刚度,控制结构的周期比与位移比, 同时有利于建筑外墙防水。

1.1.2 多均匀长墙(长度≤8m),少短墙

在保证竖向及水平承重情况下,要精心选择对结构承受水平及竖向荷载有利的隔墙位置设置剪力墙,尽量拉大剪力墙的布置间距,避免在较小的间距内布置多道剪力墙。通过加长剪力墙墙肢长度,减少剪力墙数量,使结构整体抗侧刚度增加,边缘构件数量减少,且由于墙间距拉大,增加了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性。

为了使剪力墙实现弯曲破坏的延性破坏模式,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 (简称高规) 7.1.2 条规定墙长不宜大于8m。实际上影响剪力墙破坏模式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剪跨比和轴压比,只要剪跨比大于2,且轴压比满足规范限值,能够实现延性的弯曲破坏。对高层剪力墙,即便是墙长大于8m,剪跨比一般也会大于2,即能满足延性破坏的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结构单元中, 布置剪力墙时应避免个别墙肢为长墙。如果个别墙肢较长而其余墙肢较短时, 长墙肢承担总地震力的份额会较大, 当其在超过设防地震的作用下首先发生破坏时, 其余结构不能起到第二道抗震防线的作用, 可能导致结构因个别长墙的破坏而发生连续倒塌。所以在高层剪力墙结构中, 长墙的脆性破坏不是主要的, 内力集中的不良后果反倒应引起足够重视。一般来讲可通过在长墙中部设置洞口弱连梁方式分为两个短墙肢,但对于限额设计的项目来讲设置洞口会增加暗柱数量及施工难度从而增加工程成本。为此提出以下处理方式供设计人员参考: 1) 若长墙位于结构中部楼电梯间附近,其开洞与否对周期比及位移比(即结构的扭转效应)影响较小时,可在结构分析中建立有洞及无洞两种模型分别进行分析, 施工图设计时不设置洞口,长墙按无洞模型配筋,其余构件按有洞模型配筋;2)当一个方向的长墙不少于四道且均匀布置时,可按整截面墙进行结构分析及截面设计;3)其余情况应按设置洞口弱连梁方式处理。

1.1.3 多L 形、T 形、十字形墙肢, 少复杂形状转折

在布置剪力墙时,应考虑剪力墙连续转折及小墙垛布置对边缘构件的影响,减少暗柱数量及避免设置不必要的大暗柱,因墙体转折处必须设置暗柱。电梯井处往往是大暗柱设置区,为此应尽量避免在墙肢中部布置短横墙及小墙垛。

1.1.4 多连续,少半框

应尽量将结构两个方向的剪力墙通过连梁或框架梁连成整体,形成贯穿整个结构宽度或长度的抗风、抗震结构,避免独立墙肢或半框架墙肢出现,这有利于增加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从而以较少的剪力墙布置量来满足层间位移角限值要求。这就是有的项目剪力墙虽少但刚度较大,有的项目剪力墙虽多但刚度反而较小的原因。

1.1.5 沿高度均匀变化

剪力墙厚度应沿结构高度均匀变化,高层剪力墙结构不宜在底部为适应建筑净面积及竖向承重的要求布置大量200mm 厚剪力墙,在上部为控制成本减少剪力墙的设置量, 此做法会加大层刚度变化,不利于抗震,同时也不一定经济;应尽量说服建筑师, 在结构底部合理设置较厚剪力墙,厚度随结构高度增加均匀变化, 此做法还可以适应底部大层高的要求,避免为保证墙体的稳定而人为增加墙厚的情况。

1.1.6 各墙肢轴压比宜接近

在人工导算竖向荷载情况下,各剪力墙墙肢的轴压比宜基本接近并尽量靠近相应结构抗震等级轴压比限值,如此可避免通过连梁或框架梁来调整各墙肢的轴向变形差,使梁配筋量增大,甚至配筋困难,且可减少剪力墙的布置量及结构自重,让每一道剪力墙直接发挥其竖向承载的作用,避免由于梁构件出现塑性而使得竖向力发生重分布从而影响结构安全。

1.2 梁板布置

高层剪力墙建筑标准层单位面积含钢量中, 梁板的合计用钢量约占35%~ 55%, 所以布置好剪力墙后,梁板布置也不容忽视。对高层建筑,荷载一般不大, 楼板绝大多数均为构造配筋,板厚就决定了楼板用钢量的大小,所以楼板厚度一般按挠度、裂缝及板内设备穿管的最低要求取值,不必过厚。

楼层梁布置时,应保证梁具有简单明确的传力路径,避免多重次梁、多次传力的情况。剪力墙结构中梁的经济跨度一般在3~5m 之间;若非刚度及连接一字形墙的需要,不宜设置高连梁,因梁越高混凝土用量越大,构造配筋越多。建筑的洞口顶可设置后浇过梁,再砌梁上填充墙;连接较厚(350~400mm)剪力墙的连梁宽度若非刚度需要不一定与墙相同,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梁构造配筋量及混凝土用量,省下的空间还可满足其他建筑功能的需要。较小跨度( 3.6m 以内) 的板上有隔墙或开有洞口时,墙位置或洞口边可不设置梁,可在板内设置加强筋的方式予以解决,这样可降低由于设置梁而出现受力复杂或设置梁构造配筋而增加用钢量的情况。

在结构角部设置转角窗时,宜在窗端设置与窗台同宽的端柱,转角梁高度取楼板上下窗间高度,加厚上下窗台板,使之形成的 字形梁与端柱形成一个通过梁抗扭刚度来传递弯矩及剪力的抗侧力结构,再辅以斜向钢筋加强带使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有较大改善。

综上所述,一个较为合理的剪力墙结构布置应该是“墙多布, 中部墙间距及长度差不多,剪力墙之间有梁连接且连续贯通”;另外应从有利于建筑功能着想,争取与建筑专业达到双赢。

2 结构分析

2.1 试算分析

根据结构布置建立一个初步的结构模型,该模型以一个标准层为基准,根据层数及层高进行简单组装;计算时假定模型中梁两端为铰接,不考虑地震作用及配筋情况下(计算速度快) 求出各楼层墙肢轴压比,以符合“剪力墙轴压比基本接近”的要求;比较计算轴压比及规范规定的轴压比限值,调整墙肢的长度、宽度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并对模型进行修改,此次修改将形成多个标准层,将铰接梁改为刚接梁进行第二次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中的周期比、位移比、层间位移角等结构整体计算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2 计算调整

若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可采取以下措施:查看位移文件以确定哪些楼层位移角超限,一般情况是结构中上部楼层,若超限不多,可通过提高剪力墙变厚度位置加以解决,否则需增加剪力墙的布置量或关键连梁的高度。若周期比、位移比不满足规范要求, 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将结构周边程序定义为连梁的梁改为框架梁或增加连梁高度,以增加结构刚度;2)减少结构中部剪力墙布置量及降低连梁高度以增大结构的平动周期而间接改善周期比、位移比;3)查看结构空间振型曲线,找出位移最大点,在该位置处适当增加剪力墙布置量,再计算以使周期比、位移比、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若层间位移角较规范限值富余较多,应适当调整梁布置及减小梁截面,将部分连接复杂的梁改为铰接梁,以降低梁刚度,从而减小地震作用,降低成本。

2.3 计算中若干问题的处理

2.3.1 连梁超筋: 计算分析中,个别连梁超筋经常出现。对超筋连梁,加高连梁的方式一般来说收效不大,应扩大洞口宽度或减小梁截面,增大连梁的跨高比,减小该片联肢墙刚度,转移其承担的部分地震力,从而降低连梁内力达到不超筋的目的;对调整确有困难的梁,若有其他可靠水平力传递路径也可以通过降低梁的弯剪刚度而不减小梁截面的方法进行调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现行主流设计分析程序仅对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至少一端与墙轴线夹角不超过30°,梁净跨小于4m 的梁,才自动识别为连梁。导致对净跨大于4m、但跨高比小于5 的连梁及一端与剪力墙相连另一端与剪力墙端柱(按柱输入)相连的连梁的漏判,以及两端均与剪力墙相连、净跨虽小于4m 但跨高比大于5 的梁及两端均与墙垂直相连梁的误判, 从而导致刚度折减错误和混凝土强度等级错误(连梁与剪力墙混凝土同等级)。计算时应注意到“特殊构件定义”里修改。

2.3.2 剪力墙端拐角处的小墙垛,若非特别要求,计算分析中可不建立此类构件的模型,因计算结果表明小墙垛超筋或配筋较大的现象普遍存在(若因连接较大跨度梁造成计算配筋较大应按实际配筋),给截面配筋设计带来较大困难。

2.3.3 为了避开短肢剪力墙(厚度200mm),将墙长做成1700~1800mm的方式不妥, 尤其是此类墙在整栋楼中所占的份额较多时,建议该类墙的长度不宜小于2000mm。

2.3.4 对与墙垂直相交的梁,若墙体厚度不足以锚固梁支座钢筋时,应采取附加锚固措施,如设置梁头,墙顶增设宽边框梁等。

2.3.5 对剪力墙结构中有少量框架柱的结构进行框架剪力调整时应注意,目前主流设计程序对一端与剪力墙甚至两端与剪力墙相连的框架梁或连梁内力均进行了放大,这是不正确的。为此建议对梁进行框架剪力调整与不调整两次计算, 有选择地进行配筋设计。在剪力墙结构中使用剪力调整时可能对用钢量有较大影响,宜慎重。

2.3.6 框-剪结构进行剪力调整的目的,是让作为第二道防线的框架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对仅有少量柱的剪力墙结构,柱起不到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可以不做剪力调整,笔者认为框架柱承担倾覆力矩比不到15%的可不进行调整。

3 构造措施

3.1 墙配筋

3.1.1 对带翼缘的边缘构件为计算配筋且配筋量较大时, 建议用“剪力墙组合配筋”重新计算该边缘构件,该边缘构件总体配筋会减少40% 以上,计算初值选默认的构造配筋值。

3.1.2 对小开口整体墙(墙肢间连梁较高,整体系数大于10)[2] ,因开洞形成的一字形墙可不作为单片墙或短肢剪力墙,在配筋时,洞口两侧仅配构造边缘构件; 对L 形、T 形及十字形墙只要有一个方向不是短肢剪力墙,该墙肢整体不应定义为短肢剪力墙。

3.1.3 在L及T 形墙中当腹板(短)与翼缘(厚长)不匹配时可放宽对翼缘边缘构件的构造要求是,对十字形墙的交叉部位也仅需按构造要求设置暗柱。

3.1.4 墙厚大于300mm 的单片短肢墙可不定义为短肢剪力墙,可按一般剪力墙或框架柱的相关构造要求执行。

3.1.5 当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C60 且墙较长时或顶层外墙等温度应力影响较大的区域,为减少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应加大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置量。

3.1.6 剪力墙顶部应设置暗梁,以便连梁、框架梁纵筋及剪力墙竖向钢筋锚固, 暗梁高度400~500mm,按构造要求配置纵筋和箍筋。

3.2 梁配筋

3.2.1 高层或超高层剪力墙结构楼层连梁及框架梁由于地震作用的原因,其内力及配筋随高度的变化较大,因此建议在画梁施工图时适当选择归并楼层数。建议视总层数多少按3~6 层归并为一层(归并时应注意梁配筋沿高度的变化,不应把配筋差别大的楼层归并到一起),这样可节约钢材用量。

3.2.2 当一端或两端与墙垂直相交的梁计算中为刚接且墙体厚度足以锚固梁支座钢筋时,若地震作用所产生的支座弯矩占总弯矩30%以上时,梁应按框架梁构造,相应剪力墙位置应根据梁端弯矩计算配置暗柱纵筋。

4 控制建筑结构成本的措施

综合以上, 控制成本的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4.1 采用轻质高强材料

隔墙尽可能采用轻质墙体,如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墙板等,以减轻荷载,减小地震作用,降低基础造价。暗柱、梁、板采用高强钢筋,以减少计算配筋量。

4.2 精心的荷载清理

如有大量的门、窗洞口,其墙体荷载可以扣除,明确建筑使用功能以确定活荷载,去掉不必要的荷载。

4.3 合理的结构布置和精细的计算

1)在保证竖向及水平承重情况下,尽量拉大剪力墙的布置间距;2)剪力墙厚度沿结构高度均匀变化;3)剪力墙之间应有梁连接,避免独立悬臂墙肢及半框墙肢的出现;4)剪力墙的轴压比尽量接近规范限值,以减少剪力墙布置量及结构自重;5)在布置剪力墙时,应考虑剪力墙转折及小墙垛布置对边缘构件的影响,以避免不必要的大暗柱设置;6)连接较厚剪力墙的框架梁及连梁的宽度不一定同墙厚,该做法会给建筑功能带来益处;7)在仅考虑竖向荷载的情况下,各剪力墙的轴压比应基本接近,以避免通过连梁来调整各墙肢的轴向变形差;8)层间位移角尽量靠近规范限值1/1000。

4.4 严格按计算结果及构造要求配筋

模型荷载都准确无误的情况下严格按计算结果配筋,不盲目放大(尤其对剪力墙),可保证结构安全。

5 实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图 1 标准层结构平面示意

某工程为地下2 层,地上46 层,建筑的总高度为144.2m,结构标准层平面布置见图1。建筑结构使用年限为50 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场地类别为II类;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本风压为0.35Kn/,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 类。剪力墙厚度: 层20 以下为400mm,层20~34 为300mm,层34 以上为250mm;内墙厚度: 层20 以下为350,300mm;层20~34 为250,200mm, 层34 以上为200mm。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 层8 以下为C60, 层8~22为C50,层22~33 为C40,层33 以上为C30;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柱、墙主筋采用HRB335 级钢筋,梁、板采用HRB400 级钢筋,分布筋及箍筋采用HPB235,HRB335 级钢筋。使用荷载按规范取值,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局部为页岩空心砖);本工程为B 级高度建筑,属超限高层,施工图前对该项目进行了超限高层的专项审查,各项计算指标均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针对超限情况,对底部加强区部分剪力墙及重要框架梁柱采用了中震不屈服设计。

5.2 经济指标

本工程基本遵循以上原则进行结构设计,混凝土用量为0.36m3/m2,钢筋用量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对于一个高度达144.2m 的B 级高度建筑且等效高宽比达9 的剪力墙结构来讲,其混凝土用量及用钢量指标还是较为经济的,并得到了业主的肯定。

表1 某工程钢筋用量/kg/

注: 1)本表是以施工图为依据逐根抽取钢筋统计的;2)仅以上部结构楼层为基准;3)仅含结构构件钢筋, 不含过梁、构造柱等非结构构件钢筋;4)工程总层数为46 层,其中加强层有7 层;5)建筑面积与楼板面积的区别在于悬挑阳台的面积前者算一半,后者全算。

5.3 经济分析

对本工程而言,各类结构构件钢筋用量占总用钢量的比例如下,加强区: 暗柱48.5%,墙身18.2%,墙总体66.7%,梁21.8%,板11.5%;非加强区: 暗柱32.7%,墙身20.5%,墙总体53.2%,梁30.6%,板16.2%。

从以上用钢量构成不难看出,在高层剪力墙结构建筑中,剪力墙钢筋用量占总用钢量的份额较大,其中又以暗柱钢筋表现突出,因此在设计中,设计人员应特别注意剪力墙的布置,减少不必要的暗柱设置,并且在构件(尤其是剪力墙)配筋设计中不要随意增加配筋量,因为其对用钢量极其敏感。

6 结语

在建筑设计的初期,结构设计人员就应与建筑师密切配合,根据结构概念知识初步确定剪力墙布置,调整建筑方案中不合理的体形或布局,避免不规则或严重不规则平、立面布置。结构优化往往是各专业密切配合、充分沟通、并综合前述各方面要求,经多方案比较后形成一个优化的结构布置。一个好的结构布置,对房屋建设成本的控制起到关键作用,再加上后期的精心设计即可得到一个较为优秀的设计方案,从而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及满足业主限额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JGJ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7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效管理水平的支持,建筑企业也是如此,本人深入研究了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信息化管理的风险和绩效做了评估,从研究中可得出结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与国际经济环境发展相契合的发展要求。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我们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信息化技术发展也在不断的扩大规模,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益,经营模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世界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止,如想紧跟世界发展的脚步,就必须要时刻关注国际化发展的动向。新时代下的社会是一个科技化、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取代了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成为了新的管理模式主体。

信息化的优势显而易见,在数据处理方面,信息化可高效快捷的进行数据采集并,然后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得出数据结果。数据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庞大的数据量已经不仅仅是人力可以轻易完成的工作,信息化的数据处理可以节约时间,更加准确的处理出所需要的数据结果。建筑企业作为现如今国家高度重视的发展企业,其信息化的发展更是必不可少。建筑施工项目过程是复杂的,从草图设计到购置材料,再到工人施工和最后的竣工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相关的,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项目施工。这个复杂的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的管理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及时将各个环节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的处理这些问题,使得整个工程能够有效的运转起来。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企业施工效率,数据处理速度快可以节约项目施工时间。信息化可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实时监控,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的解决。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施工安全度,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也较低,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是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难题。一是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专业的高端人才,而高端管理人才是各行各业都激烈竞争的储备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速度与信息化管理在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后中的推广速度有着部可或缺的联系。建筑企业何其多,具有专业管理水平的高端人才何其少,拥有丰富经验的处理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这为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带来了难题。二是信息化管理体系并不完善,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虽然非常的快,但是我国在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投入还是有限,信息化管理还达不到人性化的设计,以及未完成信息共享功能的实现。因此,计算机的应用率还是比较低,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三是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普及率较低,而且应用深度不够。有些企业的信息管理设备还比较的陈旧,不能适应网络信息化的数据传输,一些管理思想落后的管理者也不能很好的接受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造成信息化管理应用深度不够。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分析研究

信息化对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从各个环节逐一突破。建筑施工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施工环节比较多,每一个环节又有很多的小环节构成,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将很难完成质量高安全性高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是建筑企业的发展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发展管理理念,具体的有效管理措施如下:

一是施工准备阶段提升施工管理水平的措施。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化施工管理体系,对于施工过程中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的监控工作都有合理的体系管理措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整个工程的基本和保障,对于图纸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于施工土地的地质勘探工作,要将图纸的设计理念和土地质量有效的传递给第一线的施工人员,加强安全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工程,完成好工程的准备工作。

二是加强材料成本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材料的选购是关系着成本开销以及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所在。建筑材料市场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速度,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价格幅度也极不稳定,选材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还有一些建筑材料采购人员为了一己私利,以次充好,将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运用到建筑过程中,这样很难保证施工质量的安全性。

篇8

一、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实践特征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大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均实现了工作效率与服务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建筑集团企业也不例外。信息化环境下各类企业事务实现了跨时空的远程处理、建筑企业的集团总公司可以站在战略化的高度对整体集团进行高效、实时的动态集中式管理,且其管理能效足以伸展到企业业务所及的全球范围内任何一个结点中。从时效性层面来讲,建筑企业的财务信息在高效信息化管理工具的辅助下实现了实时、动态与连续的传递,一切企业财务、会计活动均可统一实现在线管理,同时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部门及相关主管单位则能做出最及时的反应,并迅速进行经营活动部署与财务工作安排。建筑企业集团在信息化工作环境下,各类财务管理电子单据与货币实现了最广泛的应用,不仅节约了办公资源,还切实提升了财务管理流程速度与效率,有效降低了建筑企业的资金成本投入。

二、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建筑企业集团管理体制的建设中体现出组织机构落后,职能部门级别过多,管理链路过长等资源浪费现象,令财务信息传递时效性下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在企业资金的使用管理层面依旧体现了效率低下,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财务管理的优势手段进行集中资金管理体系的建立,令各类财务数据、结算资金与融资管理未能形成集约式、统筹式管理。当前,建筑集团企业对资金集中管理的充分需求严重与其内部多级法人制度下的资金占用分散管理不相符,随着矛盾的日益激化其将成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为突出的弊端性问题。在缺乏有效监控力度的情况下,建筑企业集团无法合理整合财会管理目标,无法令总公司与子公司资源进行优势结合。另外由于建筑企业集团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管理重视力度不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理财观念与方法存在偏差,无法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软件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财务信息化管理环境包含众多风险因素,令数据传递与管理维护安全性较差,容易造成重要信息数据的丢失。

三、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科学策略

1、综合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建筑企业集团财务会计管理的最核心理念在于对集团固有资源进行优势整合,并切实保障集团各体系实现高效的协同运转。也就是说在实践管理中我们必须以集团组织的结构建设为背景,完善遵循总部集团的主导管理思想,摒弃原有财务软件的机械化单体设计思路,采用集成管理思路面向建筑集团企业展开合理设计,从而对其内部众多子公司优势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完善汇集、实时监控、综合整理与全面分析,进一步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在实践管理中我们不应吝惜对集团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费用投入,基于网络化建设资源令总体财务系统、各类会计子系统与多种类基本管理业务实现完善的结合,从而高效实现在各业务节点中直接进行基本财务数据的输入与读取,并令其按照既定网络路径传输给有需要的各类部门中,从而有效构建基于电子联机的具有实时信息处理功能的重要网络化信息控制系统。对于会计结构体系来说,该系统的高效连接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建筑企业需要处理较多对外往来事务,并对有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全面的搜集及经济业务处理,这些可以通过网络系统综合开展,因此我们应科学采用多级链路的连接布设方式,即在企业集团组织内部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财务与会计信息控制处理中心,采用信息集成方式开展科学的综合信息处理业务,并配合完善的会计频道设定方式令信息进行有效的集成与综合的完善、核准处理。

2、基于网络的建筑集团企业会计信息化模块构建

在建筑集团企业中,基于网络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应主要包含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实务账目管理、帐务报表管理、资金集约管理、固定资产及预算管理、企业综合分析与绩效评价管理等子模块。依据以上丰富的模块管理功能我们应科学树立管理目标,依据企业会计核算及成本控制相关要求,科学开展对账目的明细对账与登记管理,准确、高效、自动计算各类工程建设成本投入,合理编制工程单位成本报表。在账务处理环节我们应建立全过程的监督控制与管理体系,力争实时满足建筑企业集团及其子公司的综合会计信息需求。依据各类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科学采用集中核算、远程查询管理及分布式核算模式令帐务处理更细化、更高效。在资产及预算管理环节我们应对重要的企业集团物资进行高效归口管理,权责分明的展开层次化控制,依据总体预算管理目标分解下达各项任务,分预算编制汇总,并合理开展执行分析,进行综合反馈调整及动态考核评价。在企业分析及绩效考核阶段,我们应通过实际目标与预算及他类既定目标值的差异化分析,精确得出管理结论,并将其作为企业集团管理层的重要决策依据。

四、结语

篇9

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加快,在建筑行业中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怎样把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应用到建筑管理中去,是值得我们每一名工作人员考虑与研究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管理的常规应用

信息技术管理,其基本定义为企业应用合理有效的办法,对管理经营中所涉及到的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加工、储存,并用以帮助企业进行发展决策的管理。在当代,信息技术管理主要指的就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单就建筑施工管理来讲,不但要解决需不需要用到计算机技术这一问题,还要解决怎样利用计算机技术这一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迄今,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技术都得到了极大进展,硬件设施在存储量、价格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使其普及变为可能与必然,而软件开发的进展让这种可能与必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信息的沟通及处理与计算机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信息的网络化、社会化、经济一体化管理,无一例外地都受到了计算机技术的影响。网络让人们的学习与工作方式都产生了极大变化,而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在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用信息系统来明确建筑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可以让业务工作实现顺利交接与进展,提升各部门工作效率,尤其是提升合作水平。伴随市场的成熟,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化工作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更给发展建筑行业指明了方向。那些与建筑单位自身管理方向相一致的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是很容易为市场所接受的,它可以给建筑管理提供研究与发展的系统支撑。

二、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管理中的必要性

建筑信息管理指经由各系统、各工种、各数据的科学管理,让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有效方便地实现搜集、储存与应用。当前,信息技术管理不断产生与发展新型产品,对建筑企业自身既是一种激励,也是无形的挑战,如果建筑企业不能适应市场发展潮流,及时采纳与应用新型信息技术管理,就极容易被同行业的其余企业所赶超,进而有遭到淘汰的危险。为应对这种挑战,更多的企业选择了建筑管理信息技术对外发包的办法,而外包这种形式,其关键是要对系统进行理性分析,掌握合理的节奏与齿度,明确哪些信息可以外包,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而哪些只能在企业内部运行,以保证工作的便捷性与商业机密的可操控性。

在建筑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很多,而工作效率始终上不去的落后局面,充分利用起计算机的大存储量、快传送,实现高质量、准确、快速的自动化建筑管理工程应用,树立起建筑行业在管理上的先进性、自动化、规范化、现代化办公形象与办公意识。而在硬件配备上,应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企业管理者的工作素质与先进思维,让其有信息化管理的工作态度,管理办公条件进行全面改善,为信息技术在建筑管理工作中全面应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我们明确了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管理中的必要性以后,还要注意以下三点:要注意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海量的数据筛选处理,在其中找出创新动机,实现构想方案的最优化。第二是信息技术要同建筑业务作紧密的融合,让信息技术在管理上的优势转化为建筑企业在业务中的优势。第三是建筑管理信息化讲求的是团队协作,而信息技术中的信息化软件应当把这种优势继续传承下来,在形成企业竞争优势时,要逐渐培养以建筑管理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标尺、以集体协作为半径的工作队伍。

三、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管理中的现状

(一)缺乏明确认识与核心技术

多数企业对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上网查资料,收邮件。而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监控、流程协调、业务管理、资源统筹上的重要意义。而对于实测工程成本、工程变化、提出工程预警等方面,很多企业也均没有明确的认识。

(二)各企业水平不一致,差距比较大

因为思想意识与经济实力的区别,一些效益好、规模大的建筑企业对于信息技术应用重视程度较高,而经济效益一般,规模小的企业受到思维的局限与经济实力的制约,不愿意花精力与物资返岗入到信息技术中来。

(三)志门的软件匮乏,需要进一步开发

从我国建筑行业现状来看,还很缺少专门的信息技术软件,技术发展的不成熟,同国外有很大差距。一些国外进口的软件又同我们国家的实际建筑情况有比较大的差距,难以有效利用。

四、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管理中的应用

智能型建筑管理同计算机技术、建筑管理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都有着紧密联系,它在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发展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众多地产商的重要发展手段,一些相对比较特殊的建筑,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建筑自身的智能化,比如珠海机场、北京的名人广场、还有位于深圳的罗湖商业中心等。而上海金贸大厦、人民银行总部等建筑,更是智能化建筑的经典。根据资料显示,全国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一千五座智能型建筑。

建筑管理扩而广之,则是城市管理。数字城市综合运用到了网络、虚拟仿真、多媒体、GIS、遥测、遥感等多项技术,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机制完成信息化自动搜集,并实施监测管理的动态化,与辅助决策的技术化。为了推进数字城市的建设,建设部业已充实调整了组织机构,制定印发出了新的建筑管理工作信息化工作要点以及数字化城市工程等两项规范。当前,用更为先进有效的信息技术武装建筑企业信息管理的工作系统,应当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以两方面的工作来保证建筑管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要在硬件和软件上一起下功夫。如果单纯注意建设系统硬件、门户改造,只在建筑企业管理标志物上下功夫,那就会走入到错误的发展道路上去。我们在注意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注意信息系统中的软件开发与人员素质调整。为了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我国建设部已经作出调整、优化提升了建设部信息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及工作职能,制定了建设领域工作信息基本要点。 数字化城市工程已纳入到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中。当前,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企业管理信息规范系统,摆在第一位的应当是实效性。

我们了解到,推进建筑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本身也是对建筑自身的一种功能性改造,又是企业深入改革的必然过程,这说明了建筑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严肃性与重要性。这其中,进度控制的重要性需要着重说明,应用网络技术,可以很清晰地显示出关键工作的工作进展 情况,各项目的制约关系情况等,再以网络技术对这些基本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编制出更为合理的次一步骤进度工作计划。从资源分配、材料预算、人工设备清单等角度导入数据,生成系统而又可以细化的实施计划,并根据施工进展情况进行实时调整。

总结:

信息技术业已应用到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费用结算、工期进度等多方面,而管理的不完善仍是我们当前急需改善的问题。我们在人才引进、制度建设等诸方面要积极进行探索研究,才能把建筑管理信息化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吴少勇.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08(4)

篇10

1、落实责任,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与各施工班组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一年来,在全小区建设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保障安全生产的工作制度得到了有效执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网络,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本着立足实际、区别对待、明确责任、任务负担的原则。认真执行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制度,及时掌控全小区的建筑安全生产进度形势。及时通报全区每个月安全检查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3、依法管理,注重实效。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建筑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认真贯彻《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多项措施,落实责任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实行定期的大检查及不定期的检查,严把安全许可关,提高工作效力,确保今年以来建筑安全生产无事故。

一年来,各建筑施工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到位,严格履行职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做到责任人人明确、要求个个清楚,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落实,机构、人员到位,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各个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专项治理工作到位。在建项目施工现场末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良好。

二、建筑安全生产措施

1、注重实效,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加大安全隐患整改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生产安全管理。

2、根据现场实际施工进度情况,采取日常检查及节假日安全检查。检查中同时对各施工队执行国家基建程序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施工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及持证上岗等内容进行检查。

3、深入开展针对现场的施工用电、脚手架和模板工程、井字架、塔吊、高空作业、基坑防护、围墙、施工机具及临建等存在安全隐患较多的方面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全面排除各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登记,并派专人跟踪落实整改。

三、大型施工机具登记

1、一队:双拼别墅塔吊2台,D1-1~D1-3栋塔吊1台,D4、D5栋塔吊1台。

2、二队:联排别墅塔吊2台。

3、三队:C1栋塔吊1台,人货梯1台;M1栋塔吊1台。

4、四队:D1~D3栋塔吊1台,井字架2台。

四、整体施工进度概况

1、双拼、联排别墅区已经竣工。

2、C1栋完成屋面西瓦、内抹灰;外墙装修装饰完成到九楼。

3、M1栋完成地面三通一平。

4、D1~D3栋完成屋面防水层;内墙抹灰至三楼,外墙装修装饰至七楼。

5、D1-1~D1-3栋完成13层框架结构。

6、D4、D5栋完成2层框架结构。

7、别墅区已完成地下供、给、排等各类管道、路面浇筑及绿化。

8、完成环山大道路面浇筑。

9、半山公园、防洪池等绿化景观完成70%的工程量。

五、2011年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1、首先做好春节放假期间建筑工地上的安全防护工作。让建筑业从业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过上欢乐、详和、幸福的节日。

2、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安全生产目标。

3、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提高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全面提高施工队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

篇11

1、落实责任,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与各施工班组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一年来,在全小区建设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保障安全生产的工作制度得到了有效执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网络,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本着立足实际、区别对待、明确责任、任务负担的原则。认真执行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制度,及时掌控全小区的建筑安全生产进度形势。及时通报全区每个月安全检查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3、依法管理,注重实效。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建筑管理工作的中心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认真贯彻《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多项措施,落实责任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实行定期的大检查及不定期的检查,严把安全许可关,提高工作效力,确保今年以来建筑安全生产无事故。

一年来,各建筑施工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到位,严格履行职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做到责任人人明确、要求个个清楚,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落实,机构、人员到位,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各个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专项治理工作到位。在建项目施工现场末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良好。

二、建筑安全生产措施

1、注重实效,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加大安全隐患整改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生产安全管理。

2、根据现场实际施工进度情况,采取日常检查及节假日安全检查。检查中同时对各施工队执行国家基建程序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施工队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及持证上岗等内容进行检查。

3、深入开展针对现场的施工用电、脚手架和模板工程、井字架、塔吊、高空作业、基坑防护、围墙、施工机具及临建等存在安全隐患较多的方面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全面排除各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登记,并派专人跟踪落实整改。

三、大型施工机具登记

1、一队:双拼别墅塔吊2台,D1-1~D1-3栋塔吊1台,D4、D5栋塔吊1台。

2、二队:联排别墅塔吊2台。

3、三队:C1栋塔吊1台,人货梯1台;M1栋塔吊1台。

4、四队:D1~D3栋塔吊1台,井字架2台。

四、整体施工进度概况

1、双拼、联排别墅区已经竣工。

2、C1栋完成屋面西瓦、内抹灰;外墙装修装饰完成到九楼。

3、M1栋完成地面三通一平。

4、D1~D3栋完成屋面防水层;内墙抹灰至三楼,外墙装修装饰至七楼。

5、D1-1~D1-3栋完成13层框架结构。

6、D4、D5栋完成2层框架结构。

7、别墅区已完成地下供、给、排等各类管道、路面浇筑及绿化。

8、完成环山大道路面浇筑。

9、半山公园、防洪池等绿化景观完成70%的工程量。

五、2011年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1、首先做好春节放假期间建筑工地上的安全防护工作。让建筑业从业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过上欢乐、详和、幸福的节日。

2、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安全生产目标。

3、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提高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全面提高施工队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