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通用设计理念

通用设计理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17 02:55: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通用设计理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通用设计理念

篇1

二、通用设计的优势

(一)通用设计弥补了人机工程学在设计应用中的不足

通用设计理念强调设计的广泛适用性,即大多数人可以使用的理念,提出了“考虑多数人”的设计原则。因此将通用设计的七大原则作为指导,可以具体考量设计中人的因素。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在这个“人-机-环境”的整体人机系统中,存在几种相互关系,其中的“人与机械关系”和“人与环的关系”,都涉及人的问题。从人机工程学发展过程得出,人机学所关注的主要对象已经从机器为主转移到机器适合于人,因此,如何让机器适合于人的使用是现代人机工程学的主要问题,而通用设计的七项原则恰恰可以帮助寻找设计中人的因素。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来看,在课桌椅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设计问题包括课桌桌面的离地高度、桌面尺寸、桌面倾角、椅子的座面高度、座面的尺寸和椅背的倾角等等问题,而这些设计问题都已经被提出并根据人体测量方法给出了相应参考数据。利用这种测量人体尺寸,通过试验的方法来进行设计,是人机工程学应用于产品设计的一般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解决产品的标准化设计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器适合于人”的要求,但是,如果仅仅使用“标准人”的测量数据来制作课桌椅,还远远达不到适合于多数人的要求,这也是人机工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欠缺所在。如果应用通用设计七项原则,我们可以从产品的使用公平性、产品的易用性、是否省力等方面对方案进行有效的补充,从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满足更多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例如:同一款有轮子的座椅,一个健全人可以轻松的扶住座椅的扶手以固定座椅并坐到椅面上。但是对于一个非健全人(如失去单臂或双臂)或者是老年人(上肢力量较弱的使用者)来说,坐下的过程中就会顾虑椅子移动(或转动)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仅用人机工程学原理来设计时很难发现。因为从人机角度,这把有轮子的椅子已经适合了95%(甚至更高)的人的身体尺寸,并且满足了人坐姿时的生理要求。然而,这样的设计却忽略了使用者在使用产品的全过程中的需求,上面的这个问题,用通用设计的“公平使用原则”就很容易发现,进而解决问题。所以,通用设计理念特别强调人的因素,注重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是对人机工学的有益的补充,真正实现了设计的人文关怀。

(二)通用设计的应用可以促进绿色设计概念的推广

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产品设计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概念是人们对于现代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绿色设计提出了“3R”设计原则,即减少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再利用和再生循环。绿色设计将会给人们提供更宜人的绿色产品,这不仅让消费者受益,同时也能促进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贯彻在设计全过程中。应用通用设计原则,同一产品可广泛满足大多数使用者的需求,从客观上就起到了降低能源消耗的问题,同时更加容易实现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大大促进绿色设计概念的推广。如果一款鼠标被设计为左右对称的造型,无论是惯用右手还是惯用左手的人,都可以正常使用,即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这也是遵从了通用设计的“公平使用”原则的,客观上这也会减少生产成本和材料的消耗。同时,只使用同一套模具,也更有利于实现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所体现出的经济效益特征是非常显著的,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生产和回收再利用成本。著名的汽车生产商——大众汽车公司近期在中国上市的几款车型中就明显反映了这一点。大众汽车旗下的迈腾、速腾、宝来、高尔夫车型,在同一时期基本都采用了相似的发动机、底盘部件,这些通用部件的采用,保证了大众产品的品质稳定性,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同时也为大众公司的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维修成本和保养成本。

三、通用设计理念的当代价值

从20世纪初开始,设计界就提出了通用设计、绿色设计以及人机工程学等设计理念。虽然这些概念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都不相同,但都关注了大多数人,关注了广泛的适用性以及对人类自身发展的思考。然而,观察国内产品设计发展潮流,这种考虑大多数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设计师往往追求产品的个性表现。当一个产品被确定生产后,会调动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来实现方案本身。但是,市场的需要变化很快,以消费为目的设计的产品不耐久。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产品,只满足小部分使用者甚至是特定使用者的需求,仅仅为了表达个性,追求产品的差异性,那么,设计物作为资源的消耗载体,势必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浪费。其实,我们身边不乏兼具“广泛适用性”和“充满个性”的优秀产品。由日本设计师MasashiWatanabe设计的钉子(图2)以及美国OXO公司设计的簸箕(图3)等作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用设计原则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大大促进了人机工学和绿色设计概念的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使产品更加具有人文关怀,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在设计过程中充分思考通用设计所提倡的设计原则和理念,考虑产品的广泛适用性,将通用设计理念更好地与人机工程学研究结果相结合,更全面的使产品适合于人。并通过应用通用设计原则,更好的实现绿色设计的概念,在做好产品的同时,加强设计师对于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的意识。

篇2

重庆作为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地区,农村居民城镇化并向城市转移,引起城市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相对于北京、上海等我国最先进入老龄化的地区而言,重庆城区在适老性住宅环境建设方面较为滞后。调查数据显示,受传统养老居住模式的影响,重庆城区96%以上的老年人都是居家养老。修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适老性住宅则是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基础。通过研究符合重庆特色的适老性住宅优化设计,对重庆其他区县或地域特点类似的城市可起到示范效果,具有缓解老龄化社会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普适性意义。

1 适老性住宅设计现状分析

近年来,重庆城区住宅大量建设,却无力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住宅在建造时就没有为满足居住者的长期需求作考虑;另一方面,对老年人需求不甚了解,供需出发点不一致。现有新建楼盘的户型设计大多是针对80、90后的年轻人,而在进行二次住宅设计时绝大部分亦没有考虑到适老性问题,市面上也鲜有专门的老年住宅。主要体现在:

1.1 缺乏精细化设计

现有居住环境设计中,大部分建造者、设计者与使用者,对适老性设计的理解缺乏深刻认识,要么仅限于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要么就是在普通住宅的基础上做简单改造,缺乏精细化设计,如室内设计中适应老花眼和弱视的视觉色差调配等。市面上建成的现有住宅适老程度低、适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甚至将老年设施和伤残人设施混为一谈。这种情况下设计建造的结果与普通住宅无异,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惯,养老介护服务等需求考虑甚少。在实际建设和后期使用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需要改造的地方,造成很大浪费,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的需求。

1.2 缺少人文关怀

现有的住宅除了对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考虑不足外,心理需求方面的考虑亦有待改善。普通居民在选择和购买住宅时很少考虑是否适合使用者长期居住和使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的感受缺乏切身体验。事实上,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体现在对自己社会地位下降的无价值感,缺少子女关心的孤独感,以及恐惧死亡的黄昏心理等等。实际上,对于老年人在居住空间中的人性化设计还有许多可改进之处,如: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老年人会感到紧张担心;独居过于空旷的室内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孤独烦闷感,而过于吵闹,嘈杂的声音又会对老人造成刺激等等。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使得实质意义上的住宅适老性设计日益深入人心,为了更好地给予老人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及生活享受,本文针对重庆适老性住宅市场居家养老的实际需求,在通用设计理念基础上进行适老性住宅设计探索。

2 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适老性住宅设计

“通用设计”的原始定义是“与姓名、性别、能力无关,适合所有人的设计”[1]国际通用设计中心于1998年将其修正为“在最大限度的可能范围内,不分性别、年龄与能力,适合所有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设计”。修正版强调在设计之初,考虑对象不应采用静止的眼光,局限于人现在的状态,而应该动态定位使用对象,不单要看到人现在的能力状态,还应该考虑到随着年龄增长的能力状态,使设计的空间、环境能适合人一生的使用。通用设计的理念应用于适老性设计,亦可解释为不对其他人群的行为造成不利影响的适老设计,因此可分为对其他人群产生有利影响或者无影响的适应老年人需求的设计,例如:用防滑坡道取代小段阶梯或两者同时并存等。

3 适老性住宅设计实践探讨

适老性住宅的户型设计、各功能空间设计及设施设备配套、家具选用、细部处理等,对于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生活品质(包括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现有的商品住宅房屋在修建时并没有更多地考虑适老性,大多数只有在室内装饰装修时进行二次设计、改造。本文以重庆城区某一居住空间为例,在已经修建好的商品房中进行适老性设计考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探索:

3.1 通行区域的通用设计

该项目是一栋四层楼的别墅,可以较大程度的改动原有建筑空间以满足使用主体的自身需求。通行区域是共同生活不可避免的交叉活动区,主要设计理念是通用、无障碍。以别墅入口处门厅为例,除了设置阶梯与坡道连接室内外空间,还考虑了开门准备、更衣、换鞋等区域,以便坐轮椅的老年人进出。此外,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在入口处设置了卫生间。(如图1)通行区则设计为至少能让轮椅通行的宽度,即保证轮椅通行的净宽≥800mm,端头等便于轮椅回转的空间直径≥1500mm。(如图1)为了便于老年人上下每层楼,设置了室内升降机,其大小也符合轮椅的进出尺寸,这些设置不会对其他家庭成员造成不便,可以通用。

3.2 设备系统的通用设计

在设备系统的设计上,由于老年人听觉、视觉、触觉的衰退,所以更要体现适老性设施设备带来的便利性。比如照明设施就要设计得更加明亮但又不刺眼,冷热水设备、燃气、电器等设施设备首先应充分考虑使用的安全性,带有安全装置的产品最佳。插座设计的高度在桌椅之上,以免老年人弯腰带来不便。根据人体工程学,本案将老年人可能使用到的设备高度控制在 500mm ~ 1600mm 高度之间。(如图2)该项目为四层楼的别墅,除了上下楼梯通道,还预留了电动升降机的位置,无论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是需要轮椅等介护工具的成年人,都可以在四层楼之间无障碍通行。

3.3 门窗共通设计

在适老性住宅中,门窗设计首先要确保在使用门窗的过程中开关方便、通行便利。如:厨房、卫生间等房间门的净宽要求≥800mm,保证使用轮椅的老年人正常通行;住宅中使用“口”型门框下沿会形成门槛,这种情况容易绊倒腿脚不便的老年人,也不利于轮椅通行,国家规范要求“门槛高度及室内外地面高度差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2]其次,要满足采光通风的需求。如:可在门扇上设置易透光的磨砂玻璃观察窗,在保证私密性的同时,便于老年人发生危险时及时施救。(如图3)

3.4 可进行动态完善的适老性通用设计

对于局部可变空间,可使用便于拆卸的轻质隔墙,功能空间发生变化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动态调整。此外,还可以在房间四周多设置一些强弱电接口,以便房间功能和布局发生变化时应对用。这也符合“通用设计”提倡的绿色、环保,可共通使用,不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的住宅设计理念。

4 结语

建设部在20世纪90年代末先后颁布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等规范,为老年住宅的设计提出了一定的指导方针。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适老性住宅设计,即在住宅空间设计中坚持“适老、通用”的设计理念。即在设计之初,基于通用设计理念进行适老性考虑,在满足人体基本尺度的基础上,从使用对象的动态需求这一视角出发,较为妥善的解决不同年龄层次的主体对住宅使用功能的需求,其典型属性是具有通用性、普适性,尽力降低老人、年轻人、孩子居住行为的相互干扰,也可为尚未步入老年阶段的使用者做可持续性住宅使用考虑。本文结合实践案例,基于通用设计理念对适老性住宅进行设计探索,旨在研究进行普通住宅设计时秉承适合人一生的居住思想,而非是要创造出特殊的建筑类型,从而尽可能为每一个人创造便利、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勿把空巢老人看作是一个特殊群体而孤立对待,而要用一种包容和关爱的心态,试图让每一位空巢老人以通用的方式来公平地使用老年产品,这也正是体现出了通用设计的核心理念―可以被尽可能多的人最好是所有人使用。

关键词:

老龄化 空巢老人 通用设计 生活辅助用品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6-0047-04

据《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所统计的近五年的数据显示,从2007年至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增长迅猛,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一路飙升。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唯――个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而且增长速度惊人。按照国际的标准来看,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10%,或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7%,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被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如果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年型社会。通过以上数据的解读,充分说明了我国已经真正意义上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世界银行对我国与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比较后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为117亿人,占全部人口比重的8.7%,高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超过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的近3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老龄化的速度也有所加快,在老龄化中,高龄人口也居高不下。同时我国的老龄化有四个特点,分别是独子高龄化、高龄病残化、老年空巢化和空巢孤独化。这将给我国老龄化社会带来双重的挑战与考验,也给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不曾经历的、老龄化社会所特有的困难和问题。

一 空巢老人日益增多

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及家庭结构的改变,子女与父母分住的家庭越来越多,空巢家庭慢慢浮出水面。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空巢家庭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模式的主要形式,也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家庭类型。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家庭将真正转化为“空巢化”。与其他国家相比,“空巢家庭”在发达国家出现得比较早,现在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了,发达国家中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至30%。而在我国,城市和乡镇的独居老人已经超过50%,部分大中型城市已经达到了70%,可见空巢老人的数量迅速增加,所占比例已居前列。由于空巢老人不断增多,由空巢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空巢老年人的健康保障、人身安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经济供养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从传统理念上来看,使老年人原本该有的“儿孙满堂”变成了“独守空房”。虽然这一现象是家庭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时期,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但空巢老人数量的骡增,已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生活方式如此便捷的今天,每个人都在尽量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家庭结构改变也对养老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却并不乐观。他们常年处于独居的生活模式,生活较为单一,又加之年龄增大、体力减弱,慢慢脱离了劳动生产,交友圈和活动范围变得更加狭窄。他们虽然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安享晚年,但孤独和寂寞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他们没有了生活目标,也没有了精神支撑。身体较差的空巢老人因无人照料,生活将变得更加困难,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便捷和丰富的物质生活固然美好,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和弊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渐渐丧失,空巢老人不能享受到自己子女最直接最亲切的关怀和照料,在社会中也渐渐失去了自信,产生了自卑的心理,精神上的寂寞和空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近几年,老年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设计师将产品不断地细分以寻求创新点,不少商家和企业也正是看好老年人这一特殊而庞大的群体,进军老年市场。目前市面上的老年产品,不论是大型家电类还是小型的测量仪器,都标榜着“为老年人设计”,但仔细比较这些产品就可以看出,许多产品无非是将现有的产品进行了简单化处理,让它能符合普通消费者心中的老年人产品的标准,并没有真正地调研和了解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老年人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市面上已有的产品。那些所谓的“为老年人而设计”的产品其实是在市场需求下催生出来的,并没有真正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来设计。

二 通用设计的理论基础

美国的Pulos教授说:“设计的目的既不是盈利,也不是膨胀设计师的荣耀,而是尽力以文明的设计服务人类的需求与期望。”正如其所说,好的设计应是尽力服务和满足人类的需求的。世界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让我们生活中的产品越来越高科技。加之当前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者骤增,老年人的各种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老年群体的需求也渐渐增多,因此,设计老年产品就成为了众多设计师们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2.1 通用设计

在日常生活,我们普遍使用的各式各样的产品,都是以单一的规格作为设计基准而设计的。这些产品大多数是在使用者条件设定不清楚的状况下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如使用者的身高、手掌大小、握力等身体或心理状况。在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师考虑各式各样不同的使用者族群以及将其生活方式纳入考量范围并且重视,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看问题,让设计的产品能适合更加多样化的生活形态需求,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其精神和意义概括为“以人本主义精神为基础的全方位设计”。

通用设计的理念既可以作为一种指导设计的思考方式和发展方向,又可以作为一种通用方式,在设计所有产品和环境的时候放考虑,更可理解为“方便所有使用者”的弹性设计。通用设计不是工业设计的一种类型,而是指导和影响产品设计过程的一种设计方法。以人本主义为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讲究功能合理、灵活运用、信息易懂、容忍误差等原则,在这一理念中更加融入了情感化研究。人们常常会将通用设计与无障碍设计作比较,认为无障碍设计就是通用设计,因为在所有的设计中,与通用设计最为接近的则是无障碍设计。但到了今天,通用设计所体现的思想和理念已远远包含了无障碍设计。

通用设计的设计原则包括七项基本原则和三项附则,其中七大原则分别为公平使用性、使用灵活性、简单直观的使用、可感知的信息、容错性、操作的轻便性、使用的尺寸和空间适当。主要目的是为设计相关的领域提供一些指导性原则,并进行有效的通用设计实践,诸如现代产品、公共环境空间、信息通讯等领域。日本结合本国的国情,引入了通用设计的理念并使其在日本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介于一些实际问题中产生的各种因素,以及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日本在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上又附加了三项原则,即可长久使用,具有经济性;品质优良且美观;对人体及环境无害。

2.2 通用设计体现的设计观念

可及性在词典里的解释是可能达到或可以达到的意思。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尤其是老年期,都会因自身原因使很多事情力所不及,但通用设计这一理论的出现,使“力所不及”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变成了“可及”,可及性在通用设计中可谓是必不可少的。可及性后来演化成了一种设计理念,被命名为可及性设计,指残疾人或老年人在建筑环境中可以容易接近和达到,它满足了残疾人士在公共环境中进出便利的需求,是专门为残疾人或老年人的需求而做的设计。

“关爱”是通用设计的关键。顾及使用者的心理感受,重视心理关爱,通过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给人以平等的感受。为了使通用设计中的“心理关爱”更加突出,通用设计中必定体现关爱设计。关爱设计主要是通过设计满足人们的不同层次心理需要,重点是关注人们的心理层面。

易用性,即“好用、容易用”,代表了一种产品的品质属性,可以评估出用户能否简单快捷的操作一个产品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广大的消费群体而言,一件产品是否具有易用性是影响他们购买、使用产品的直接因素。据调查,在众多产品的优点中,易用性的重要度稳居前三名。这也恰恰是通用设计原则中“简单、直观的使用”的体现。设计所面对的对象是‘人’,在通用设计中的设计对象则是“所有人”,易用性是通用设计最为基本的特性。

普适性指某一事物,特别是观念、制度和规律等,比较普遍地适用于同类对象或事物的性质。事物的普适性源自于事物的共性和规律。而普适设计的目的则是创造尽可能多环境的建筑、场所及细部,为人们一生中各种不同的处境提供支持和服务。普适设计与全民设计相类似,与通用设计的思想最为接近,是指无需改良或特别设计就能为所有人使用的产品、环境及通讯。它所传达的思想是,如果产品等能被功能残障者使用,就更能被所有的人使用。

三 空巢老人及其生活行为特征

3.1 空巢老人的界定及分类

我国从古至今对于家庭的观念十分崇尚,家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十分重要,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的观念,主张家庭成员不分离。美国的一位学者P.C.格里克最早提出家庭生命周期理,他于1947年从人口学角度将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了六个阶段,包括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而到了空巢阶段,家庭的代际关系就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居住上,子女和父母开始慢慢分离。我国最先提出空巢家庭这一观念的是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的蔡文媚教授。因此,空巢家庭的出现也意味着一个新群体的出现,即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指那些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可按照居住形式、年龄、身体的健康程度对其进行分类:从居住形式上可以分为夫妇偶居的空巢老人和孤老独居的空巢老人;按年龄可将60-79岁的空巢老人称为低龄空巢老人,将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称为高龄空巢老人;按照身体健康程度可分为健康型空巢老人和患病型空巢老人。同时,考虑到空巢的程度及其产生的影响,叉可将子女都在国外或外地,或无子女的老人定义为绝对空巢;与子女在同一城市,但不在一起吃住的老人定义为相对空巢。

3.2 空巢老人身心特征及需求

身体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的身体也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随着年龄的增大,低龄空巢老人和高龄空巢老人都面临着身体形态的变化和身体各个器官功能的衰退。这是一种缓慢的变化过程,主要包含形态、感知器官功能的变化、人体系统的变化和认知机能的变化。

在变老的过程中,形态的老化是最为直观的。首先是皮肤开始老化,变得松弛,皱纹增多;头发明显脱落;身高和体重有了明显差异;肌肉与骨骼功能开始降低。老年人感知器官功能的老化包括视力、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器官的退化;视力明显下,看近处的东西会变得模糊,老花镜便成为他们随身必备的物品之一;听力也随着年迈加大了患老年性耳背的几率,有些老年人会选择佩戴助听器;一般老年人的味觉功能下降比嗅觉明显,造成老年人的饮食偏清淡,饭量也较少;触觉的精细程度也大不如前。

除此之外,人体系统的变化也使老年人的身体渐渐出现了疾病,包括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都大不如前。人体的系统应协调配合,其中有一个系统出现了问题,都不能使人体正常运转和进行正常的活动。伴随着身体形态的改变,老年人认知机能也出现了障碍。如记忆力明显减退、反应能力迟钝、适应力逐渐减弱,思维能力也在衰退。他们对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慢,往往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3.3 空巢老人的生活方式

大部分的城市空巢老人已经退休,社会活动慢慢减少,他们的生活从忙碌变得清闲,从社会的主要力量变成边缘成员.子女的缺失使他们感受到孤独的煎熬。他们的生活变得简单,消费形式更加单一,除了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没有其他任何花费。尤其生病住院的时候,会使空巢老人的经济陷入紧张状态。相对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无疑是城市空巢老人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他们没有子女或和子女长期分开居住,完全享受不到子女带给他们的照顾。有配偶的空巢老人可以相互照顾,而独身的空巢老人所有的生活琐事只能依靠自己来完成。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他们的自理能力慢慢下降,一些高龄空巢老人和患病的空巢老人根本无法自理,有的只能请钟点工来帮忙。

在我国主要有两种养老模式,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现在广为适用的社会养老。对比这两种养老模式,各自有其优缺点。家庭养老较为传统,也符合我国一直以来的家庭观,大部分的老年人也习惯与在自己的家中安度晚年,这样不仅能使老年人有完整的归属感,更能让他们产生最自然的幸福感。而社会养老却是顺应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养老方式。社会养老分为两个形式: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对于这两种养老形式,老年人更能接受社区养老,因为社区养老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使老年人群不完全离开自己的住所,就能享受到相应的服务,特别适合身体较为健康的空巢老年人。介于我国的养老模式的局限性,大多数的空巢老年人还是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

对于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来说,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对于老年人的养老形式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多以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他们的老年人群更偏爱机构养老,因为西方国家为机构养老的管理实行了分级管理。管理人员会将老年群体按照身体健康状态、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进行详细分类,主要分为自理型、半自理型和完全不能自理型,而介于这三种类型之间的老年人群,会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最终按照所分类别将他们送进不同的管理机构。养老模式也在不断发展,近几年西方国家叉不断出现了新的养老模式来辅助传统的养老模式。如互助养老、旅游养老、以房养老、候乌式养老等,这些新型养老模式的出现也为更多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服务。其中,互助养老和以房养老的方式已经被西方许多国家的老年人所采纳。所谓互助养老,就是指将老人与家庭以外的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相互照顾和支持,他们可以结伴而居,拼家养老。这些模式在德国、瑞士、美国等地均有不少人开始尝试,并获得了较好的评价。而以房养老则是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将房产蕴含的价值提前变现,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的资金,解决老年人养老的经济问题。对于空巢老人来说,互助养老和旅游养老都是不错的选择,不再遭受晚年无人照顾和陪伴的痛苦。

因此,我国与西方国家相比较,其养老模式略微单一,尤其是对于空巢老人,家庭养老并不适合。正因为养老模式的不成熟,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3.4 空巢老人的行为方式

随着“银发事业”的发展,大量的老年产品充斥着市场。许多老年人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却开始犹豫了o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许多产品的使用都与传统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例如一些智能的电子类产品,功能较庞大,多数老人不能自己独立使用。大部分空巢老人由于不能向子女及亲人询问使用方法及产品功能,导致他们不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不容易接受新型的产品,故使用一些电子产品对于他们是比较困难的。

独居对其性格的影响巨大,年轻时性格开朗的人有可能因为空巢却变得外向了,不愿主动与人交流,习惯把自己封闭在家里,至于较熟悉和信任的朋友来往。反之有一类空巢老人由于孤独感倍增,更需要关怀,以至于性格特别外向,喜欢与人交流沟通,多数时间喜欢在公园、小区或老年人活动中心休闲娱乐,不愿意回到冷清的家中。而在交往的过程中,大多数空巢老人习惯于简单的聊天和散步,很少利用某种产品而进行互动和交流。最常见和简单的通常是通过一些健身娱乐项目来扩大交际范围。

四 空巢老人生活辅助用品的设计需求

4.1 生活辅助用品的概念和分类

辅助在词典里的意思是辅佐帮助、协助,语出《汉书.成帝纪》。生活用品则是指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的统称。辅助用品一词由“辅助器具”简化而来,辅助器具是一种专业的说法,多是指残疾人的康复辅助器具,在医疗领域使用较为广泛。辅助器具的功能性极强,专门为功能障碍者设计和使用的,是他们保护、支撑、训练、测量或替代身体功能和活动的一种仪器。随着人们对于生活用品需求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产品在设计中融入了辅助器具的简单功能,渐渐使其囊括的产品类别增多扩大。这种不具有专业技术限制但又起到帮助和协助人们生活的产品便统称为生活辅助用品。

目前市面上专为老年人设计的生活辅助用品类别越来越多,造型及功能也日益强大,所囊括的产品种类范围较广,在文化用品、洗浴用品、家电类产品和交通工具等产品中部可以使其具有辅助的特点,这些产品可以是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是智能的、电子的,现在发展到可穿戴设备。就市面上一些典型的老年人生活辅助用品来看,按照功能的差异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

个人护理辅助产品――拐杖、轮椅、电子血压计、助听器、提醒药盒、穿衣器等,主要功能是可作为患病老人或高龄老人的代步工具或监测其身体情况;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

电子通信辅助产品――老年人电话、老年人手机、收音机、扩音器等,主要功能是方便老人与外界沟通。

学习娱乐辅助产品――社区健身器械、益智类玩具、低视力用打字键盘,主要功能是以趣味性为主,丰富生活。

4.2 生活辅助用品的发展趋势

生活辅助用品多半是老年人或残障人士才会购买的,说到生活辅助用品的发展,这就与使用人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在当今物质丰富的社会中,大多数的人们非常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而老年人也越来越关注自己晚年的生活质量。与老年人相比,年轻人会驾驶速度较快的摩托,老年人则会倾向于购买助力车,有些身体较好的老年人则会骑自行车健身,拐杖更是大多数老年朋友的生活助手。

因此,说到生活辅助用品,就会无形中想到与老年人有关的生活用品。目前,老年人生活辅助用品的种类有很多,如方便读数的体温计、助听器、带有放大镜的钢笔、多功能拐杖、“助起”座椅等,甚至一些电子设备也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如老年人手机、手表等。这些产品都不同程度关注着老年人等一些弱势群体的生活,从各个方面为他们提供便利与舒适。随着市场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辅助用品不仅种类增多,样式新颖,也越来越符合使用者的消费心理和接受度。因此,生活辅助用品的市场和发展趋势前景较好。

在西方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早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所以对中老年人对于产品的需求情况十分了解和熟悉,在产品的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深知老龄产业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商机。为此,西方一些国家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深入到了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同时还为老年人群进行了专门的销售模式和产品设计,满足老年人群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对于我国来说,生活辅助用品的市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逐渐被打开,市面上已经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老年人生活用品。但从产品的品质来看,与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化的加剧,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都逐渐关注自己使用的产品,在不远的将来,针对老年人使用的生活辅助用品是有不小的市场潜力的。其发展的趋势会越来越好,真正服务到老年群体和弱势群体。

4.3 空巢老人生活辅助用品设计特点

随着空巢老人群体的壮大,社会对于空巢老人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空巢老人不同于其他普通的老年人,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也不同于常人,为空巢老人设计产品更加需要关注其生理和心理层面的需求。尤其需要从空巢老人的心理层面考虑产品的设计特征。针对空巢老人而设计的生活辅助用品种类相对较少,市面上已有的产品从设计角度来说,并没有考虑到空巢老人的专属特性。根据对生活辅助用品调研的结果以及对空巢老人特性的种种分析,作者特意针对空巢老人群体总结出生活辅助用品的设计特点,即安全、包容、趣味、经济耐用。

4.3.1使用安全性

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其视力、听觉、反应能力及行动能力都比较迟钝,因而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相对较多的问题,若是误操作而导致的自身伤害,是得不偿失的。面对空巢老人这类群体,更应将安全性列为首要考虑的问题。空巢老人通常没有子女的照料,在自己独立使用产品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误操作或误伤,因此设计师在为空巢老人设计产品时必须要为其在使用产品的时候留下反应的时间和挽回的余地,尽量确保空巢老人在使用产品时的安全性。

在一个产品中,其安全性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该产品时首先应结构合理,考虑整体造型应光滑平整,避免出现尖锐的角,从而减少产品潜在的危险;其次要将产品的操作步骤降低,尽量使其简洁,让使用者操作简单,容易辨识;尤其在产品的开关设置上,应设计明显的提示音或指示灯,提高产品的容错能力;最后在产品材料的选择上,应选择低碳环保节能的材料,因为材料是使用者用皮肤直接接触的,其好坏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

4.3.2体现包容性

包容性,兼收并蓄、。空巢老人不同于普通老年人,他们内心很脆弱,害怕接受新鲜的事物,对新鲜事物充满惶恐,没有子女亲人在身边,很难融入外界环境,容易和外界环境脱节。因此在为空巢老人设计产品时要尤其注重产品的包容性,接纳并接受空巢老人的弱点,从空巢老人的需求角度为其设计,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慰藉,处处体现人性的关怀。

在设计辅助用品时也应充分考虑使用者各个部位的使用感受,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更加舒适和易用。在针对空巢老人设计生活辅助用品时,可加入人工提示音,让使用者更加放心和安心地使用该产品;其次要注意符合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让他们在使用产品的时候不会产生陌生感,与他们平时熟悉的家电使用方式类似,减少学习的次数,容易上手;最后使产品操作界面的按钮减少,增强可视化功能,尽量简单易懂,充满人性化。

4.3.3增强趣味性

空巢老人的生活单调乏味,虽有很多闲暇时光,但利用率极低,他们希望能像其他普通老年人一样生活丰富多彩,但又苦于自己的生活状况,无法快乐如初,甚至有些患病的空巢老人更觉得生活枯燥无味。目前市面上的老年人产品都是偏向于传统的设计,并不会像设计玩具一样设计老年人的产品,但面对空巢老人这类群体,必须要在设计中加入趣味化和幽默的元素,来增添他们的生活情趣,使产品更加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他们的心灵更加贴近。必须站在空巢老人的角度,从他们的内心出发,通过在造型的设计中添加幽默诙谐的元素,吸引老年人的眼球,也可适当附带趣味性小游戏,使空巢老人能够体会到快乐。

4.3.4经济耐用性

目前老年产品市场的需求逐渐扩大,很多商家将设计营销的策略转向老年群体,这也是当前乘着银发事业的浪潮,将老年产品市场推向了关注的焦点。老年市场虽很火热,但经济和耐用永远是产品设计需要坚守的基本原则。对于老年产品的设计自然也不能例外。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退休金,加之老年人流传下来的节约思想,必然不会购买高价且不实用的产品。要想赢得空巢老人的购买力,就要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在产品选材方面,除了绿色之外,还要使用既低价又耐用的材料,尽量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产品价格适中,质量有保障。

篇4

1 导视设计与通用设计

1.1 国内导视设计发展现状

导视设计是一种信息传达的表现手段,提供空间环境认知信息传达界面,为不同环境起着分流、指导、咨询、警示的作用,帮助人们在陌生环境中的移动能够有秩序、有方向、有目标地顺利进行。国内一些发达城市的导视系统发展己较为成熟,室内外空间中随处可见导视标识,这些图文并茂的标识超越了语言障碍,为不同民族和语言的人们提供指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规划缺乏整体性和与环境的协调性,设计观念更新不足,忽略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等。本文主要从导视设计通用化原则与策略的角度进行探索。

1.2 通用设计是未来设计发展方向

通用设计是指将所有产品和环境设计成在消除年龄、能力差异的情况下尽量为多数人所使用的设计方法。①通用设计的前身是无障碍设计,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残疾人口数字创下了历史新高,1974年联合国召开国际无障碍专家会议提出了无障碍设计理念。它强调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信息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的使用需求,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盲道,为乘坐轮椅者专设的卫生间楼梯等。无障碍设计在研究特殊人群的行为与动作反应、消除操作界面的障碍、为残障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等诸多方面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但是其环境标志和使用设施都带有明显的“特殊”标志,把残障人群与主流健全人群区分开来,让使用者产生了受排斥感,导致他们并不愿意去使用那些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建设的无障碍设施。

在无障碍设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用化设计认为设计考量的对象不应仅局限于残障人群,而应在产品设计之初以全体大众为出发点,让设计的环境、空间、设备、产品能适合所有人使用。通用设计使设计对象的适用范围大为增加,并通过多元化设计将不同人群联结在一起成为一个更大的社会群体,以此来促进全人类机会均等。通用设计是建立在公平、关爱、自尊的人文关怀基础上,也是未来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

1.3 通用导视设计的意义

自有人类就有残疾,由于疾病、遗传、战争、事故和环境污染等自然与社会的原因,残疾现象一直是人类历史的常态存在。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共有8296万残疾人,其中听力残疾占全国残疾总数24.16%,占残疾人总数量第二位。听障残疾与视障、肢体残疾不同,从外观上与常人无异,所以许多设施和环境设计容易忽略听觉功能缺失的听障者或年长者的需求。他们因为听觉器官的受损或衰退无法获取声音信息,直接导致无法与人进行日常交流,与主流社会隔绝的状态使得他们孤立无援,在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性也比健全人大为增加。

目前国内导视系统设计缺乏基于通用化的考虑和标准化原则。如果视觉导视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势必会增加听障者在陌生或复杂环境下的无助。在对听障者公共导视环境意见的调研结果中显示,当前导视系统设计给他们带给的困扰主要表现在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信息指示的连贯性,在局部区域的指示中断造成了信息的盲区。第二,导视系统指示信息不明确,甚至错误,或者因为安放位置不合理、文字内容的歧义等原因造成的信息误区。第三,缺乏秩序化的设计。在许多较为复杂的公共环境中常常会出现同一视点中标识信息过多的情况,呈现出杂乱的视觉效果,导致被引导者产生不适与烦躁的情绪。第四、安全性的标识需要特殊提醒。

2 通用导视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2.1 听障者视知觉特征的启示

听觉是人类生存和适应社会不可或缺的感官渠道,听力缺失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听障者会因为听力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出如下症状:无法听见或听清别人说话,难以与人交谈,无法听见公共场合声音形式的通知,难以融入社会等。不仅如此,听力障碍对其它感觉和认知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些国内外心理专家的研究数据显示,听障者的视知觉发展特点与健全人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听障者在视知觉中更容易关注细节,概括能力较差,对于视觉基本元素点、线的呈现反应速度优于正常人。以此为依据,通用导视设计应注重信息传达的简易、直观,避免系统层级之间的混淆。第二,听障者具有视觉注意技能分散,保持性差,但辨认目标刺激的速度快于健全人,边缘视觉注意敏锐的特征。结合他们在语言材料记忆上记得慢、忘得快的特点,导视设计标识应在适合的空间中反复显示,或者通过色彩和材质元素持续地暗示被指引者。第三,根据听障者各类视觉元素变化所呈现的反映速度的研究资料显示,其敏感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色彩、方向、图形、文字。②视觉信息设计应首先在对于听障者视知觉最为敏感的色彩等基本要素中寻求方案。

2.2 通用导视设计的基本原则

通用导视设计的基本原则应在结合导视系统原则和通用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表现出听障者视觉与认知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第一,明确受众的多样性。通用化设计的理念显示出健全人群与特殊人群的总体才是它设计的目标。在通用导视设计中要明确这两种人群的同时存在,尽可能多角度地提供各类人群都能适用的环境信息。残障以器官受损部位来区分可分为听障、视障、肢残等不同的类型,但由于针对视障和肢体残疾的通用设计更多地需要从设备设施的角度进行改造,而导视设计是属于平面设计大类的,不牵扯到设备领域,所以本文仅从听障受众的角度进行通用导视设计的考虑。

第二,注重信息的可达性和可感知性。信息的可达性主要表现在信息应设置在受众容易看得到的视觉范围之内。要考虑人们看到导向牌的距离、方向、高度,残障者的行为心理和视线状态等因素。可感知性是指通用导视设计应当关注到听障者的视知觉和认知能力与健全者的差异,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设计,使得听障类受众能方便地接收到信息。

第三,注重信息的实效性与系统性。导视设计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它是基于人的空间认知方式,帮助人们从此地到达彼地并知道回路的空间信息设计。通用导视设计活动首先要围绕包括听障者在内的受众信息需求展开,通过充分的用户研究、优化信息组织、结构和传达方式,从用户信息选择和利用的角度出发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换。系统性是使信息有序、有效交换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要合理把握宏观信息与微观信息的结构关系以及不同信息处理方法的相似性,运用系统和统一规范的方法来进行信息的组织设计。③

第四,强调安全性。导视设计从内容上分为指示性导视牌、提供路线指南、规定性标牌、介绍性标牌。其中规定性标牌常常用于揭示公共空间规章制度,提示环境本身包含的安全因素和环境中物件引发的安全因素等信息,规范人们行为以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身处各种环境中,健全人况且会因失误导致不同程度的伤害,听障者就更易引起意外。在通用导视设计中,对于环境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会产生的危险,尽可能在信息设计中通过色彩、图形或文字清晰明显地表达出来,避免听障者由于听不见导致对于环境的破坏或对于自身的伤害。

2.3 通用导视设计策略

听障者在不与周围人沟通的情况下,是否能在陌生的空间环境下根据导向系统的指示快速认知周围环境并寻找到目标地点,这可以作为判断通用导视设计是否成功的客观依据。作为健全人的设计者应设身处地地从听障者的视角来制定通用导视设计的应对策略。

第一,系统化的信息结构。由于听障者在视知觉中表现出更关注细节,概括能力较差的特点,通用导视设计应注重信息传达的直观有序。在一些结构功能相对复杂、信息量较大的场所,应合理运用色彩、材质、位置等各种视觉要素妥善处理各类信息在整体中的序列层级。

第二,连续布点与严谨定位。通常在导向信息布点和定位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人群来去的方向、标志性设施、空间的类型、人流的行进速度等。在针对听障者的布点与定位中需要突出注意信息的重复性与连续性。心理研究结果显示听障者具有视觉注意技能分散,保持性差,且因为对语言理解困难而形成记得慢,忘得快的记忆特点。在通用导视信息的定点设计时还应考虑适当增加视觉信息的预告与重复,利用色彩与图形代码来增加信息的连续性。

第三,合理运用视觉代码。导视设计需要借助颜色、图形、文字等多种视觉传达手法来进行编码识别,或者采用其中几种要素共同形成空间编码识别系统。从视觉传达的效果来看,三种代码各有其优势。从方便识别的角度来看,色彩的识别力最强,图形次之,文字最弱。在传达信息时所具有精确性、丰富性、逻辑性、可读性而言,文字具有明显优势。

通用导视设计应首先在对听障者视知觉最为敏感的色彩要素中寻求方案。因为色彩是一种感性的导向方式,在整个导视系统设计中最先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受。图形代码具有色彩代码的直观性,也有文字代码的精确性。它的优点表现在能够跨越语言与国界的限制进行交流,比如公共设施符号已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形成统一的认知体系。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听障者与健听者对图形刺激的视觉搜索加工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④好的图形设计能够对信息进行清楚、准确、有效地描述,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运用最少的笔墨、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观者最生动直观的概念。另外,手语作为听障者熟识的视觉语言,也是一种传播信息的载体。

【参考文献】

[1]章莉莉.公共导向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

[2]王丽,王庭照,方俊明.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图形视觉搜索能力的比较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9).

[3]何灿群.通用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探析[J].包装工程,2007(2).

注释:

①何灿群.通用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探析[J].包装工程,2007(2):119.

篇5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112-02

1 工业设计理念概述

工业设计理念是一T将科学技术与美学艺术完美融合的新兴设计学科。工业设计将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物质的形式来补偿人们在生活方面所存在的缺憾,进而改善和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当人们使用一件通过精心设计的产品时,不仅是自身能力的扩大和延伸,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尝试,从贝尔电话公司卧式拨号电话的使用、IBM个人电脑的推出到iPhone电话的迅速风靡,都体现了工业设计理念的重要作用。

2 锤子手机的研发背景

2012年5月,原北京新东方学校英语培训教师、中国网络名人――老罗(罗永浩)注册锤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手机市场。2013年3月27日,罗永浩将其团队研发了9个月的锤子ROM正式对外。锤子系统是锤子科技公司基于第三方手机系统开发的,重视人际交互及用户体验的手机系统,其内核仍为安卓系统,但对其进行了多重优化,使用户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用户体验以及丰富的可扩展性。

2014年,第一部锤子手机正式,会在市场上造成了巨大的轰动。罗永浩在会后提到了锤子ROM的名字来源与其工匠情结,其Logo和ROM名字都以锤子定义。锤子手机凭借其设计团队精心设计的外观以及创新化的操作系统瞬间吸引了大批追赶潮流的手机用户,使用锤子手机也变成了一种时尚,迅速占据了手机市场的一大片江山。

3 工业设计理念在锤子手机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锤子系统官方名称为Smartisan OS,是一款基于安卓平台定制的操作系统。自2013年3月至今,该操作系统已经能够支持三星Galaxy SIII、小米 2/2s标准版、HTC One等主要机型。

3.1 美观

在罗永浩锤子ROM的会上,其团队对系统图标进行了重新设计,改变了苹果手机圆角矩形的审美疲劳,同时也将安卓系统不规范导致系统凌乱的问题进行了处理,锤子ROM将图标变少,每个屏幕简单定义12个图标,并将应用名称删除,这样每个图标都变得更大,并且显示布局形成类似九宫格的结构,在图标点击后通过动态来打开应用,增加了视觉效果的享受度。此外,除了系统内设应用图标外,锤子手机也将第三方应用的图标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在每个图标上标上设计者的名字,给设计师带来机会的同时,也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自定义使用锤子图标或是第三方图标,为客户提供了自主选择、差异化设计的权利,实现了设计师和用户的双赢。除图标外,锤子ROM也对壁纸显示方式进行了优化处理,用户只可以更换锁屏壁纸。

老罗在外观的细节设计中,着重体现了其工匠情结,在工业设计理念的支持下,使锤子ROM在视觉上更优于第三方ROM。如,对于时钟的细节展示中,世界时钟各时区的表盘中故意安排了秒针15秒的差距,从其功能上来看并没有多大用处,但这一设计使得秒针与酒店里世界时钟的秒针更加类似,在遵循工业设计理念服务用户需求的同时,也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3.2 人性化

除了工匠情怀外,罗永浩也更加突出人性化的设计。锤子ROM对通讯录使用了扇形设计,无需进系人详细页面即可通过点击联系人进行拨打电话等常规操作。同时,锤子ROM除了按照常规的拼音对联系人进行排序外,也支持按照联系频率、所在地、添加时间等方式由用户进行自定义排序,更加突出了工业设计理念中服务用户的原则。

目前市场通用的苹果IOS和安卓系统中,国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使用差异,而锤子ROM中,更加贴近国人使用习惯进行设计,对其系统进行了人性化改造。如,通过音量键可以调节光亮及音量、短信发送过程中可以取消、照相机可以自动判断拍照方向等,这些细节的设计都体现了罗永浩在设计过程中所考虑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使设计变得更为便捷、贴心。

3.3 全方位

锤子系统开发后,锤子科技配套推出了完美的锤子手机,锤子系统只支持锤子手机,并且实现完美匹配,其80多项功能都将完美呈现在锤子手机中。此外,锤子科技为锤子ROM及锤子手机配备了丰富和高质量的锤子应用商店,使其能够在未来的使用中展现出极强的扩展优势,并将沿承锤子系统的一贯高品质,在安卓应用商店中占得先机。

4 结语

篇6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艺术理念,可以更好地展现我国优良的传统艺术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激发人们消费购物的欲望,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但是将传统艺术理念与现代包装设计紧密融合在一起,展现包装设计之美,发扬传统艺术理念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事情,其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下面,笔者将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一、传统艺术理念的产生条件及内涵

传统艺术理论并非是凭空而来的,其是我国优秀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对于人们的生活观念、价值认识等等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传统艺术理论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说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精神要素等等,其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向、发展目标、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等。人是社会性生物,在个体的交流沟通过程中,逐渐衍生出了语言和符号,而语言符号也变成了人类沟通其信仰及社会农事活动的手段,在小农经济时代,这种操作方法也进一步促进人类信仰的丰富与传播,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社会农事活动。因此,可以说传统艺术理念的形成是特定的语言、符号、图腾表示人们之间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结果。传统艺术理念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其包含有传统哲学思想及儒、道、佛三大思想,这些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其对于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学派认为宇宙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人类应当与其共生,在万事万物的解决中要顺其自然,这里所说的自然并非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和花草树木,其所强调的是人应该顺应自己的本心,回归天性,认为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在今天这种思想也得到了继承与延伸,如今天广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经济等就是在此基础之上诞生的。都对我国艺术文化的发展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成熟并流传下来,其逐渐构成了传统艺术理念的内涵,这种理念对多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传统艺术理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影响

篇7

实现公路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与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美结合。公路经济为我们研究公路发展以及公路服务提供了更好的角度,尤其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加快公路经济的建设以及发展,不断完善公路服务,实现我国公路建设根本性改变,可以实现我国公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本文主要研究公路交通建设中公路经济理念运用问题以及注意事项,为我国在公路交通建设中公路经济理念运用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深化公路经济认识

公路经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路建设期间的经济效益。公路的建设,可以为劳务用工、商贸运输、工程建材以及饮食服务提供平台,可以直接拉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公路的建设带动产业的调整以及发展,继而促进当地经济全面发展,这也是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在。第二,公路建设竣工后短期经济效益。公路建设竣工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的信息流、物流、人流以及车流会蜂拥而入,这样的结果最大的作用便是直接促进第三产业例如旅游业的进步,从而提升当地的经济,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开放度以及提升当地城市的文化品位。第三,公路建成之后长期的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公路建成之后,几年之内,当地的城镇化水平也会大大的提高,使得当地城镇进入到繁荣发展时期,公路经济的作用显而易见。

二、正视公路经济发展矛盾

为了进一步发挥公路交通的重大作用,满足国民经济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公路管理有关部门需要不断打破传统的公路交通建设以及公路经济的发展,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我国公路交通的建设进行研究,通过战略思想谋划公路的实际发展。除此之外,运用公路经济理念抓好公路交通建设,还需要有关部门站在群众的角度,对交通的需求以及公路服务水平进行分析,同时还应该正确的处理公路经济与公路建设之间不可协调的矛盾。下面,我们简单来探讨公路经济与公路建设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

1.缺乏公路经济理念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公路管理以及公路经营理念的影响,加上公路管理体制、产业惯性等的消极作用,有关公路管理单位一直存在着思路狭窄、视野不宽以及立足点较低的问题,往往将对于公路的管理局限在公路养护以及建设方面。

2.重建设轻管养

公路管理部门由于缺乏公路经济理念,在实际的公路建设以及运营过程中,相关部门过于注重公路的建设,而对于公路的运营以及其经济性作用无法实现,无法做到对于公路功能以及成本的统筹兼顾。

3.重公路轻运输,缺少合理结构

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在公路管理方面确实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我们常见的“四重四轻”现象。“四重四轻”现象主要指的是有关部门过于注重对于公路的资金投入、建设速度与规模,而对于公路的产出、养护以及运营方面则是比较忽略,影响到我国公路的健康稳定发展。

4.重发展轻服务,缺少财力支持

尽管公路建设以及管理部门在公路建设管理中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但是由于缺少资金,在公路的实际养护、管理、建设中,很多配套的经费都无法落实,使得公路建设、维修、养护、管理的路子越来越窄。

三、创新发展理念,健全发展体制

1.公路经济理念抓公路,推进“三产发展”

国家要想用公路经济的理念,推动我国公路建设,就需要根据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以公路经济发展为依托,努力构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体来讲,国家有关部门发展公路经济,需要从做好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链接方面进行入手。为此,国家有关部门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虑。首先,做好公路经济发展与第一产业的链接。第一产业属于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产业,进行公路建设以及公路经济发展,则必须要从第一产业进行入手。为此,当地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强化乡村公路网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除了要加强对于对于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之外,还需要加强对于乡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运营管理,提高公路的运营质量,实现公路经济与第一产业的链接。其次,做好公路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的链接。目前来看,我国的第二产业主要是集中于城市,实现公路经济发展与第二产业的链接,主要是从城市入手,将城市作为公路建设的中轴线,加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枢纽建设,建立完善的城市间公路网路体系,实现城市带动周边发展的格局建设。再次,做好公路经济发展与第三产业的链接。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同第三产业的联系,围绕第三产业基地以及第三产业需求进行公路建设,尤其是对于旅游资源、商贸城镇以及高科技技术中心,强化其公路服务质量,为当地有关第三产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2.公路经济理念抓公路,推进“三生共迸”

公路经济理念抓公路,推进“三生共迸”,公路管理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实现公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统一。公路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的,公路建设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因此,公路建设需要与经济发展相联系。为此,有关部门需要在加强公路建设的同时,运用公路经济理念,使得公路不断发挥出其为社会、为经济服务的作用,为当地的老百姓或者当地农、工、商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实现公路服务的多领域、全过程化。第二,公路发展与生活富裕的统一。公路建设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居民的生活水平,最大限度的搞好经济发展与公路建设的关系,提高技术装备现代化,实现公路交通运输水平的提高,真正的发挥公路交通运输的最大效益。第三,公路发展与生态文明的统一。

有关部门在进行公路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到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做好公路建设工作,这是公路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有关部门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应该将生态保护以及循环经济理念进行渗透和运用,使得生态保护以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公路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当中,进而实现公路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关部门不仅仅要注重对于公路的建设,还需要更加的关注公路的管理以及运营,建立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一体化体系,实现公路经济健康稳定发展。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需要强化公路体制改革,毕竟制约着公路经济发展的因素还是很多的。有关部门只有将这些制约着公路经济发展的因素认识清楚,在面临新的公路发展环境时,继续推进公路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公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公路管理部门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努力开创公路经济发展新局面。公路管理部门在将公路经济理念运用于公路交通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公路经济理念运用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运用公路经济理念抓好公路交通建设,是今后有关部门公路经济发展的主题。

参考文献:

篇8

1 绿色交通和生态公路设计的概念

1.1绿色交通的概念

绿色交通系统并不是独立的一个系统,它要依附于城市发展这一要素之中,既然没有独立性那么就不能称之为一个系统。再者可持续发展交通强调的是交通未来的发展,这与绿色交通倡导的从现在就开始转变的要求也不相符,因此简单的将二者等同起来也是不科学的。而第三种学说点明了绿色交通与城市发展中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了绿色交通的本质和要求,这一定义是科学的、准确的。因此,笔者认为所谓的绿色交通发展理念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低碳思想、生态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新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由此形成的旨在减少城市交通发展中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城市交通污染、实现城市交通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目标,且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和谐交通运输系统。

1.2生态公路设计概念

生态公路主要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上公路发展理念,当然这里公路的生态性,并不是要求公路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能够自我维持、自我净化,还是要求公路建设中应该以生态学为基础,在遵守生态法则的基础上实现公路建设与周围地质、地形、地貌和植被的协调一致。之所以要强调公路的生态性,主要是为了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观念。而所谓的生态公路设计制止将生态学思想融入到公路的建设体系当中,使公路这个人工生态系统能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起来,形成一个以公路运输为主体的新的生态系统。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下的生态公路设计,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增强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内容,科学设计公路路线,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侵扰,降低公路建设中的碳排放。

2 绿色交通理念下生态公路设计分析

绿色交通理念下生态公路设计,必须将公路设计与生态设计、绿色交通理念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在公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在借鉴生态产品设计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公路设计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环境保护作为公路设计一个重要目标,达到公路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将环保设计融入到总体设计当中

目前,我国在公路设计上应该遵循的主要规范是《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这一规范虽然对公路设计做了比较详细的要求,但是并没有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到公路项目的总体设计当中,而是提出了一个环保总体设计要求。虽然也强调了公路设计的环保性,但却把公路设计与环保设计割裂开来。

而绿色交通理念下生态公路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在实际勘测的基础上,以掌握沿线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基础,科学合理的设计路线方案以及其总体布局,在路线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重要考虑环境对公路建设的承载能力,以及保护和恢复的能力措施。在此基础上,形成公路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中的环保设计方案,真正实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的三同时原则。

2.2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做好公路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

可行性研究是公路设计的指导和依据,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应该详细分析项目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进行生态调查,详细了解项目建设区域地形、地质土壤、水文植被和生态环境情况,了解项目路线可能穿越的居民区、农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属性和生物种群特点。(2)根据已有的建设经验和前述调查分析自然生态系统对公路建设活动的反应。(3)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进行建设方案的综艺设计,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原则科学的选定路线,确定路线方案。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割裂生态景观空间和视觉空间的联系,如果在设计上不能完全避免则应该在确定路线的同时明确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4)在工程造价计算和路线方案比选的过程中,应该将环境保护支出列入到建设成本当中,并将环境保护作为选择路线方案的重要依据。

2.3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以减少对环境影响为目标

在初步设计过程中应该以详细的地形图资料为基础,移醐不清的或矛盾的地方应该以实际勘测结果为主要依据。在初步设计中要遵循生态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技术要求,以减少设计方案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为主要目标,通过减少设计填挖方量,尊重地形、地貌条件基础上,以纵向桥或者隧道的方式避免隔裂原有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自然的连接和过渡。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应该在总体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在方案设计中融入景观、生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在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结构物设计过程中要采用一些自然资源消耗小的新技术、新材料,在设计的过程充分考虑到路线经过区域的自然条件、占地面积等情况,做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排水设计、植被恢复设计等工作,在设计上在满足环境保护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工程量。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舒适、美观的高原生态公路,由于该项目区海拔高,人烟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为了达到与

生态环境协调一致的目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制定完善的生态保护原则并贯彻于设计和施工中,川九公路路域内植被恢复率达到90%o以上,已实现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篇9

随着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的深入,在建设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而在集约化理念的影响下,通讯安全、选址位置及生产维护都会有质的飞跃。因此,将集约化理念深入移动通信势在必行。

一、集约化理念

效率更高、耗能更少、产品质量提升成为新时代的新标准,这些要求使得集约化理念被广泛运用,成为现如今先进的建设新概念。但是什么是集约化理念,对此本文将作简要说明。

“集约化”是相对于“粗放”所形成的一种概念。“粗放”是指投入较低的成本收到较大的利益回报,不考虑或较少的考虑环境污染的问题。而“集约化”是指在污染问题较小的情况下达到经济效益,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手段。集中、简约是集约化的一般含义,但“集约化中”的“集约”有着丰富的内涵。集约可以理解为集中、节约。而集中是指生产、生活中影响事物发展的众多要素结合,经合理优化配置,使要素的功能之和得到最大程度与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促进事物向着最大程度良好状态发展;节约,顾名思义是指尽可能的减小资金的投入、能源的消耗、财力精力人力的投入。与集合相同点在于使能源利用率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而不同点在于使物力、人力、财力的投入之和达到最小,从而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集约化理念”在不同的使用状况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效果。降低成本获得高收益是经济生产环节主要侧重的一点,而各要素集合后的优化配置主要是侧重的是在精神领域范围。

二、无线基站集约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2.1 无线设备的集约化建设

进一步提高经济建设所得到的效益、最终形成一种“立体基带池”格局的形式是集约化理念建设的最终目的。

传统的基站设备依据其功能可以划分为两个功能模块:其一是:基站的传输、主控、基带、 时钟等功能集成在基带单元模块BBU(Building Base band Unit)之上;其二是:将收发信机、功放等中射频集成在另一个叫做远端射频模块RRU(Remote Radio Unit)上,射频单元在天线端进行安装。通过光纤连接射频单元和基带单元,这一种方式有时也叫做为分布式基站或者射频拉远(BBU+RRU)。

首先作为主基站的BBU在无线基站集约化基站建设中占据着首要地位,因其占有者不可取代的位置,所以人们应将其进行集中放置,或优先选择接入间。应用BBU可以有效地使选址的难度降低,使快速建网得以实现。由于机房及引电等条件制约,传统基站建设的难度不断增大,分布式基站RRU全室外型设计,适应铁塔、墙壁、楼面等场景,对机房配套几乎没有要求,直接引接外市电或者配置一体化电源,就可以达到建设的相关标准与要求,使选址与建设的难度大幅度降低,加快了建站的速度。

其次关于RRU设置方面应借助光纤作用,将BBU从近拉到远处,最终使用此方法将基站的无线发射定点覆盖。然后,根据基站建设的集约化理念的需要,将直放站适当运用进去,微波直放站、光纤直放站等都是直放站的基本形式。然后在面积较小的区域内进行应用从而达到道路补盲优化的目的。最后,如在农村环境下进行建设应用则需要结合当地地形与环境特点采用超导技术、塔顶放大器等相应手段,进一步增强覆盖效果。

2.2 机房和设备间的集约化建设

机房设备间的设计方案较多,目前经常被使用的包括九种,例如挂墙安装、租赁机房等,要想使集约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可以应用挂墙安装、一体化机柜等方式,下面以挂墙、抱杆安装为例分析并探讨其优势。

所谓挂墙、抱杆安装,是指在安装过程中借助墙壁与抱杆设备的一种装修方式。灵活、方便、建设过程较为简单是其主要优势。依据无线基站建设的要求,只需要在墙上以及抱杆上存在安装的空间,就能够使主设备的安装得以实现,施工的时间短至一两天。其次成本低廉、运输成本较小、能耗较少、维修养护较少也是它的特点。

2.3 防雷接地的集约化建设

在集约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大楼内安装例如避雷针等相对的避雷设施。其次,充分利用大楼内一些控制在十欧姆的地网地阻的设施。然后需要结合大楼特点设置最近的接地引入线。最后,须严格执行与按照规范标准设置SPD。

三、建设高效节能的绿色基站

绿色基站有以下几点优势。

(1) 设备的节能。在无线网络通讯使用频率最大的设备就是基站。其单站功耗大小对网络能耗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大幅度降低TD基站的能耗以压缩网络耗能是打造新型绿色TD新网络、助力全网实现绿色节能减排的首要目标。如图1。

(2) 持续提升RRU功效。一些通讯RRU设备的功放效率现在已经提升到现在20%上下,从而实现RRU功耗降低29%~41%。例如:目前中兴通讯实现普通基站总体节电达40%以上的目标,真正做到了绿色节能,如图2。

(3)提高设备单位体积提供的容量。在通讯TD绿色基站的设计中高集成度、紧凑型是其主要的设计概念。使用性能较好的处理器相应地减少元件器的使用数量与使用频率;利用高集成度理念的单板进一步降低整机单板数量从而满足绿色网络的发展趋势。

四、总结语

现如今集约化理念的渐渐深入,势必在引动通讯领域掀起一阵改革风暴,在通讯领域内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就目前基站建设所面临的法律法规问题、无线电波散射、资源有效利用等相关问题,集约化理念都为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在不久的将来集约化理念定会深入人心。

篇10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18-02

尽管交互设计学科的发展历史较短,其在工业设计领域中善未形成体系,但是在高速发展的体验经济时代,交互设计理念已经渗入到工业设计领域的各个方向,玩具设计方向也不例外。将交互产品设计理念引入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中,让玩具既能够支持学龄前儿童玩乐,又能够引导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为他们提供新的游戏体验方式,搭建一个能够让儿童与玩具、儿童与玩伴、儿童与家长之间更好进行交流与沟通的空间。

一 交互设计和交互产品设计

交互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发展历史并不长,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著名设计公司IDEO的创始人之一Bill Moggridge于1984年在设计会议上提出。交互设计中的“交互”一词源自英文单词“‘interaction”和“interactive”,主要是指人与物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重视人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注的“互相”、“替换着”以及“相互联系交流”有所不同。

通常“交互设计”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应用在软件设计、网站设计、和界面设计等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领域,在工业设计的领域中,国内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交互产品设计”这一说法,它主要用于工业设计范畴中的产品设计领域,交互设计理念正引导工业设计向一个全新的方向发展。严格意义上,由于交互设计起源于多学科的交叉(图1),“交互产品设计”的提法并不科学,也并不十分严谨,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以交互为显性特征的产品设计。交互设计思想给产品设计带来了创新与挑战,其核心是通过交互产品的设计在技术和人类之间寻求平衡,使人在与产品的交互过程中不仅能达到特定目标,而且得到感情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

二 学龄前儿童玩具中交互设计理念存在的意义

从学龄前儿童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学龄前儿童玩具与其他玩具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玩具在学龄前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玩具作为学龄前儿童第一本教科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要满足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及各方面的需求,又要充分考虑到学龄前儿童所处的大环境背景,关注“学龄前儿童”、“玩具”和“行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玩具与学龄前儿童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形成亲密的互动,积极引导学龄前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思考、模仿,从而帮助学龄前儿童了解、认知周围的世界,交互设计理念存在于学龄前儿童玩具设计中有重要意义。

首先,交互式玩具有利于增强学龄前儿童玩具的教育性。学龄前儿童玩具的教育性能够促进学龄前儿童智力的发展,既能增加儿童的知识(如自然知识、社会常识等),又能锻炼儿童的技能(如绘画、讲故事的等),并且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如想象力、创造力等),同时也培养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其次,交互式玩具有利于突出学龄前儿童玩具的互动性。学龄前儿童玩具的互动性能够促进学龄前儿童身体的发展,主要指学龄前儿童包括感官、动作、体能、体格等在内的发展,同时在学龄前儿童与玩具的互动过程中也引导了其品质与性格的形成(如合作、分享、协商等),消除不利于成长的情感(如自卑、暴躁等),促进学龄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再次,交互式玩具有利于增加学龄前儿童玩具的直观性。学龄前儿童玩具的直观性是指玩具往往是以直观的形象出现在学龄前儿童面前,它直观的形象往往刺激着使用者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为学龄前儿童奠定了美学基础,从而培养了学龄前儿童的审美感知力,并通过行动去创造美的事物。

从交互产品设计的角度,学龄前儿童玩具中融入交互设计理念是为了让学龄前儿童得到更好的体验,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玩具设计必须从功能、交互形式、形态及内涵等各方面统筹规划,使得娱乐性与教育性并存,并使得玩具自身的互动性、内涵型和直观性等方面有所加强。

三 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玩具案例分析

1传统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玩具

传统交互式玩具在社会早期就已经存在,主要是通过外界给予玩具某部位以作用力,而使玩具部分部位或全部部位做出运动或发出声音。用科学理论来解释就是根据物理学中能量守恒和转化原理得以实现的,通俗地说,就是将一种运动形式变为另一种运动形式。譬如民间流行的传统交互式玩具空竹(图2空竹),其原理是将人手抖动所产生的动能,通过一根绳子传递给空竹,使其转动,在旋转过程中,空气又经过空竹的气孔,进入快速转动的空竹轮堂内,吹动轮内叶上的洞眼,空气在轮堂内发生振动,产生出美妙动听的鸣响。类似原理的传统交互式玩具还有陀螺、风车等,这类玩具不仅仅给学龄前阶段儿童带来了乐趣,同时也有助于其智力的发展。

2现代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玩具

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后,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玩具已经成为玩具公司的重点研究对象,其在把握住学龄前儿童特征及需求的基础上,展开了对交互式玩具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玩具主要是以欧美以及日本产品为市场导向,其中欧洲飞利浦设计公司在该方向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各国学龄前儿童交互式玩具的开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1)“Story Teller”交互式故事系统

这是一款交互式讲故事产品(图3“Story Teller”交互式故事系统),在使用“Story Teller”为儿童讲述故事时,打开一把类似于手电筒的产品配套装置,将书本上所描述的故事情境图片投影在平面(如墙壁)上,让小朋友仿若身临其境,与此同时配以音效,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并激发小朋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论是在视觉效果上还是在音效上都超越了一本普通图书带给孩子的认知。

(2)“Drag&Draw”数码涂鸦玩具

“Drag&Draw”是由飞利浦公司基于儿童偏爱在家中四处涂画的行为之上研究开发的一款数码涂鸦玩具(图4“Drag&Draw”数码涂鸦玩具)。据调查,多数学龄前儿童喜欢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尽情奔跑,并利用身边各种可用之物在墙或者家具上进行涂鸦,表达他们的创作力。而“Drag&Draw”让孩子们随时随地寻找一块虚拟画布,充分表达自我的想法。它是由将虚拟画投影到墙上的圆桶(镭射投影仪),让孩子在墙上随意涂鸦的魔术棒、魔术刷和魔术橡皮擦组成,“Drag&Draw”数码涂鸦玩具带给孩子们全新的游戏体验,在家长引导孩子了解外面世界的事物后,将虚拟的画布作为平台,孩子们使用配套工具在平面载体上进行创作,并通过圆筒内特定的计算机编程,让这些涂鸦动起来。通过“Drag&Draw”产品进行抽象表达,有利于帮助孩子认识世界,促进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3)“Versa Tiles”跳房子游戏

篇11

【关键词】

矿区景观;可持续设计;理念运用

我国矿藏种类丰富,相应的矿区形态各异。在进行矿区恢复和景观设计时,需要从矿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景观设计的原理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可以实现废弃矿区的再利用目的。在矿区功能恢复的过程中,需要将工程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等等集合起来形成特殊的恢复系统方案,指导和监督矿区的各项功能的恢复。虽然矿区的废弃地面积大,种类多,在进行恢复工程大,难度高。但可以有效地缓解矿区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再创区域和谐发展的环境条件,因此,这种恢复型的景观设计必会受到废弃矿区的欢迎。本文主要分析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

1矿区可持续设计理念概述

矿区生态系统设计必须遵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矿区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新设计,可持续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持续利用与资源循环发展。矿区的景观设计过程实际上也是矿区各项功能的恢复过程,在恢复的过程中,利用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再配置。因此,在设计时,往往需要将实际资源进行改造和再利用,使得资源持续利用、优化利用和循环利用得以体现。带动矿区的经济、人文、生态、社会等一并向前推进。突出矿区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综合利用原则,这样能够促进矿区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第二,自然性。矿区改造利用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自然界的更新演替为主,以人为改造恢复为辅。因此,众多功能的恢复结合景观设计都围绕矿区现在的自然资源进行,无论是动植物还是地质特征、地形地貌等都以自然现状为出发点,通过人类的改造提高其恢复速度和更新速度,保证其恢复的稳定性。在遵循自然生态系统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改造和设计,把自然原则与景观设计进行有机的统一,体现出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第三,生态安全性。矿区原本的生态已经受到严重破坏,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就要重点从生态安全角度出发,将矿区植被、特有地形、污染治理、岩层活动等等方面都要切实考虑进去,一切以安全为主来高效维护矿区的生态稳定格局。尤其是起到战略影响的关键区域,更应该以生态安全为首要原则。所以,矿区生态环境设计要遵循安全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设计利用。第四,场所性。矿区恢复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的后续活动提供场所条件,从而将人文、美学、生态、经济、社会等众多因素集于一身,促进矿区的整体发展。此时,人的主观性较为重要,是众多因素的主导。因此,在景观设计时要注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从心理上产生共鸣,促进各项功能的全面恢复。要对矿区场所进行综合分析,对其生态景观进行综合的设计,把场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2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中的应用

2.1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从这三个主要方面来分析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生态设计中的应用。在对矿区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时要符合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需求,重新建立完善的生态服务系统,我国平朔矿区在进行生态恢复和设计时就是充分遵守了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原则,该矿区由于大量的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所以,在对其生态修复和保护方面采取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具体方面,平朔矿区通过土地复垦和重建生态系统来完成生态恢复和持续发展,坚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加强环境污染的整治。为退化的生态系统向进化生态系统发展提供基础和环境。发展产业链条和创新技术来减少环境污染,对废弃物进行循环生态综合利用,提高平朔矿区的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和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平朔矿区生态环境系统建设中的应用为我国其它矿区的生态环境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

2.2在经济效益中应用矿区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矿区矿产的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但是,矿产开发过程中也要遵守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使矿产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持久的效益。矿区景观设计不仅要体现生态和谐的发展目标,而且要以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为前提。比如法国加莱矿区,加莱海峡在矿区发展时代,对矿开采比较过度,影响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加莱海峡大区废弃矿区在法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不仅因为该区是法国工业时代的记录,而且在自然和设计师的互相结合下,成为法国重要的旅游景点,很多人都前往参观,因此也被成为“环境的绿洲”。当年发达的工业矿区,也被称为“破坏的符号”的矿区已经成为绿色的生态系统,对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取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设计师和自然作用的双重影响下,加莱海峡大区废弃矿区不仅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且成为吸引游客的景点。只有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矿区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复垦,就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发展,使矿区经过设计师的设计成为绿色的生态系统,变成对人们有益的自然景观,也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

2.3在社会效益中的应用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社会效益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我国平朔矿区生态设计就是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进行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第一,加强社会公众参与平朔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力度,通过对社会公众的教育与宣传,让社会公众形成良好的生活理念和消费理念。第二,通过对平朔矿区的重新设计与产业调整,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发展。同时,完善社会公众就业政策,建立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3结语

矿区景观改造的设计不仅要遵循可持续设计的基本理念,还要注重矿区的生态建设发展,满足社会科学持续的发展。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自然发展规律,而且要考虑重新建设和设计的成本,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所以,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景观的设计研究中的应用,就是要使废弃矿区和复垦的土地符合生态建设的要求,符合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不能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只有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矿区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复垦,就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发展,使矿区经过设计师的设计成为绿色的生态系统,变成对人们有益的自然景观,发挥矿区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卞正富.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J].资源产业,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