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7 02:32: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基础教育调研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投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逐年攀升,西部自身通过政策改革.吸收外资.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符合西部自身实际的改革,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都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捉襟见肘。就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西部农村经济仍处于被带动.相对落后的状态,由此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意识和比重相对疲软。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深刻理解.思维的发散.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西部农村地区往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如何,物质文明建设是否有提高,却忽视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潜作用。这样就导致了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
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地区的社会文化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社会风俗和文化底蕴中存在的一些东西很容易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障碍。
西部农村地区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观念和生存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文化则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度和进程。西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相对不够完善,而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形成了自有的贫困文化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这里所说的贫困文化”“与时下热门话题中的“文化贫困”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从文化形态上来理解的,后者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来理解的。“文化贫困”的着眼点,主要在于素质低下(如智力低下、科学文化知识缺乏等),它主要从量的关系方面反映人们的一种智力状态,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围。而“贫困文化”则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一种安于贫困的价值观。它主要从质的属性方面反映人的深层精神状态,属于价值理性范畴。如果在这方面陷入贫困,要比物质贫困、智力贫困更深重、更可怕、更难以摆脱。
西部农村地区这种自有的文化体系,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处于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学生群体。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群体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种文化的熏染和毒害。其在此文化暗示下形成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和学习思维或多或少的在围绕着这种文化展开.进行。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会是焕发生机的具有极大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了,而将是一种被动的疲软的学习。
2,基础教育的不平衡。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局限,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存在着不平衡,这种教育的不平衡性很难调和,它受到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相对于发达地区.城镇学校明显感到底气不足,在校园环境建设基本满足学生就学需求的前提下,那么师资的良莠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而教师会对任教地区和学校进行选择,那些发达地区,环境待遇好,重点院校就成为其热门选择,对于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往往招不到.留不住好教师,造成了西部农村地区师资严重匮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带不进来,使得西部农村长期处于落后和蔽塞的状态。信息获取和交流机制陈旧,外面的教育信息动态获取很被动很迟缓,无法准确扑捉最新的教育动态信息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长期处在被动中。
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这种教育上的不平衡性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而会因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存在。
3,西部农村地区学生自身状况: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题,教学质量的优略必将在学生本身得以体现,那么学生主题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观念也就微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各方面还未成熟的学生们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的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家庭中仍然存在封建残留思想,比如:“重男轻女”“学知识无用论”等,这样,来自家庭和社会上的封建思想潜移默化的左右着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误导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把学习当成一种逃避不了的任务,对于学习没有自信和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的教授为课堂的中心,忽视了学生是有思维的人,重在传授课本上的定理和公式,而西部农村地区的课堂更是把课本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教做为教学重点。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片面追求教学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以及个体在不同方面的能力专长。致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建议,甚至会有很多学生因为某方面较差而被视为弱智,这样就大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西部农村地区很大范围内这种现象很普遍,而由此造成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低下很严重。
二,寻找根源,创新方案。
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形势以及学生主题都存在自身特点,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特点而盲目的“一刀切”,而是要分析,寻找其存在的根源和背景,把握实际,创新的制定解决的方案,这样才不会背离西部农村的实际盲目改革。
1,联谊,联教,资源网络化。
近年来,在县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县把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和市“百村十镇”示范工程的总体要求,我县重点开展了“334示范工程”,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村村通”工程和其它社会服务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34示范工程”。第一批“334示范工程”共安排示范镇3个,示范村30个,示范村庄42个,其中县级示范村庄28个。到今年6月底已全面完成“三清三改三整治”的工作任务。县级示范村庄整治建设共投入资金926.1万元,通过一年建设,示范村庄道路全面硬化,污水沟塘全面治理,垃圾柴草全部集中处理,户户饮上安全水,家家用上卫生厕所。连户水泥路通户率达到97.5%,新改自来水430户,完成改水户占99.6%,新改卫生厕所820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8%,拆除破旧房屋112间,清理垃圾1788吨,排水系统基本建成,卫生保洁长期管理机制逐步落实。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县指导、镇组织、村实施”的模式,以圩区堤防加固、小水库除险加固等为重点,增强了全县水利基础设施抗灾保丰收保安全能力。对*三站工程、舒庐干渠第四期除险加固工程、罗埠节水改造示范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工程总投资达2404万元,目前这些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之中。同时,我县通过积极争取,20*-2009年间将有49座小型水库获得每座40万元国家和省定额专项资金补助,共计1960万元。
——“村村通”工程和渡改桥工程。我县“村村通”工程自20*年正式启动以来,一直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投资6800多万元,动工工程419公里,浇筑混凝土320多公里,还有200多公里正在实施路基工程。目前全县100%的镇和99.8%的行政村都已通公路,已形成了县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之间的农村公路网络。在今年的六个渡改桥项目中,*桥已建成通车,*、*分别完成工程总量的85%和45%。白立河等渡改桥工程已经完成地质钻探进入招标阶段。*、*、*农村客运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农村电网建设。“十五”期间,庐江县农村电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境内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所10座,总容量3*400千伏安。其中在农村电网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共投资28万元,解决了边远地区未通电农户达388户,基本实现全县范围家家户户通电。这一工程重点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农村电网结构薄弱、配电设施陈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使电网的健康水平和装备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在农村实施的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农村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农村固定电话用户已达到17万,宽带用户约有4000户,从98年开始实施的村通工程,现已逐步向自然村覆盖;同时农村的移动通信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通信基站已达90座,通信光缆杆线400余公里,全县移动通信基本达到无缝覆盖。二是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全县17个镇都有调频电台,231个村(社区)中180个有广播室。17个镇的行政村基本通有线电视,全县有线、无线的覆盖率已达到45%,县内基本无盲点。乐桥、郭河、*等镇利用民间投资有线电视已基本通到村。
二、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尽管中央、省、市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投资额度显著增加,但由于需要投入的地方多,资金投向也过多倾向于交通、能源等全局性的基础产业,真正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十分有限,所占比例也不大。而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资参与新农村建设方面总体来说还做得不够,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我县农村仍面临着严重的饮用水安全危机,至20*年底,农村尚有饮水不安全人口36.32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34.59%。而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相当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少,增收难度大,缺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农民收入低,群众虽有建设美好家园、改善生存环境的迫切愿望,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形成上下联动的投资合力。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与科学管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复杂,建设的内容和项目也比较杂乱,每个肩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部门都掌握一块项目资金,如能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捆绑投入,实行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管理考核办法,资金的使用效率会大大提高,建设的成效也会更加明显。遗憾的是,由于管理体制上的缺陷,各部门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很少相互沟通和协调,建设缺乏规划指导,布局零乱,致使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建设质量不高,建设成本加大,投资效率降低。
3、基础设施建后管护不力。目前农村一些主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好后由于产权单位不在当地,而地方政府又缺乏管护费用和长效管理机制,对一些偷盗等破坏行为打击不力,很多设施尚未达到使用寿命就有可能报废。同时,属于村里的一部分公共设施和村容村貌的日常维护管理也缺少相应的长效机制。如镇级文化广播站在综合配套改革后,原有的61名专职管理广播的人员现在仅剩12人从事此项工作,约有一半的人员被抽调在其他部门,由于没有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大部分镇的调频电台都已闲置不在使用,而村广播室也仅限于播送一些会议通知和病虫害情报,农民渴求的致富信息和农业先进技术播放的很少。
4、缺乏配套扶持政策,工作合力不强。目前,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有部署有要求、有规划有政策但却无具体落实措施的问题。各级政府都有实施纲要,但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实施时却大都变样,对新农村建设提口号多,做具体服务工作少,措施落实乏力,有的还存在为部门争利益、向群众争利益的做法。
5、政策把握不全面。由于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一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完整内涵缺乏正确认识,对新农村的理解过于狭隘,存在“概念简单化”的问题。中央的“二十字”总体要求包含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的要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一些基层组织和干部在主观和行动上存在以新农宅代替新农村的片面思想,重点抓小康农宅建设而忽视其它方面,没有全面系统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二是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缺乏正确认识,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和主力军是农民,但多数群众和一些农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是,国家拿钱帮农民修路、通电、建房,什么都等靠国家投资,缺乏主体责任感和内在积极性。三是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正确认识,存在追赶风头、搞形象工程,急于求成的倾向。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以更大的规模和力度在全社会展开,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议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协调指导整合各方力量发挥综合效应。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的参与,为加强协调指导工作,我县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组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但通过一段时期的运转和磨合,也暴露出部门对新农村建设重视不够,彼此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投资分散形不成合力,综合效应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因此,在下步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协调指导,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管理办法的完善、奖惩措施的落实,去不断激励和调动部门的工作热情和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统筹安排各类基建项目、集中使用各种建设资金、提高投资使用效果、发挥综合效应的目的,使农民的生存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切实的改善。
2、拓宽融资渠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广量大,所需资金完全靠政府财政投入也不可能,除了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外,还迫切需要从多渠道向社会筹集资金,研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民办公助、以物代资等激励手段,引导、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小型水利设施、有线电视、办学等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三是荣誉激励,如给予公共设施冠名权,政府组织评选,对贡献较大者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等等;四是社会责任感召,充分发挥社会捐赠和慈善事业的作用,动员社会富裕阶层和个体私营业主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采取定点帮扶、对口支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赢得全社会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特别要鼓励有责任感的企业或农民企业家与自己的家乡或贫困村开展“一企一村”结对建设活动,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建议县政府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3、进一步完善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大多具有小、分散的特点,而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镇村建设规划就尤为重要。建设规划要把“村兴、民富、路畅、山绿”放在首位。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民意,尤其是村庄布点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中心村庄布点规划要整村推进,相对集中,做到规划一个村,完善一个村,不能依照领导意图遍地开花。农业、财政、交通、发改、卫生、水务、教育、民政、劳动、广电、文化等部门要围绕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文化科技建设等,结合本部门实际,及早谋划生产发展、安全饮用水改造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整治的随意性。
桂阳县中医医院 周鑫
今年是我县创文攻坚的关键节点,我县的创文工作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县委、县政府、县创建办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多个文件方案来指引创文工作,县创建办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多个督查组每月对全县各单位、街道、社区进行全方位的督导考核。我院作为创文迎检的测评点,做好迎检准备工作,以创文迎检促进医院相关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这是目前我院工作的重点,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为此,作为我院分管创文工作的院领导,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对我院创文工作及网格帮扶工作进行了调研,并提出此调研报告。
一、现状
经过多年创文工作督查考核和积极整改,目前我院作为迎检测评点的各项指标已经全部达标,具体表现在:
1.门诊大厅、住院大厅及体检科大厅均建有志愿服务站点,能够正常提供服务。
2.在门诊大厅、住院大厅显著位置展示了行业规范。
3.在院内、门口及围墙周边显著位置展示不少于3处公益广告,公益广告有统一规划设计,内容、色调与周围的城市景观风貌相融合;院内有与城市历史文化相承接、与市民接受方式和欣赏习惯相契合的自创公益广告作品。
4.设有轮椅通道、扶手、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5.门诊大楼一楼设有无障碍卫生间;在儿科门诊设有母婴室;管理、使用情况良好。公共卫生间设有轮椅通道、扶手、缘石坡道等无障碍设施;门诊一楼男女卫生间各有1个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或孕妇儿童使用的带扶手的坐便器。
6.门诊大楼旁的公示栏每月出版一期健康教育宣传栏,各临床科室每季度出版一期健康教育宣传栏,门诊大厅、住院大厅及各科室均有健康宣教处方,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7.县创建办对我院的多次督查考核结果表明:我院从业人员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规范服务;无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突出问题,无慵懒散拖现象。
8.我院今年制定了《桂阳县中医医院控烟制度》并实施严格的巡查考核,结果表明:我院室内各区域有明显禁烟标识;非吸烟区基本没有吸烟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我院虽然从创文迎检测评的角度已经基本达标,但从全方位文明和谐的角度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院内停车位紧缺,经常有车辆停放在花园步道或主要通道上,车辆摆放不整齐。
2、病人及家属对健康宣教知识接受程度不一而足,有的病人或家属烟瘾很大,偷偷在步行楼梯、卫生间及院内道路上吸烟,有的甚至在室内吸烟且不听劝阻。
3、医院对面是芙蓉完小,上学时段很多学生、车辆从医院院内道路通过,增加了交通拥挤程度和保洁难度。
4、很多消防器材外包装盒及标识老化。
5、医院院内标识、标牌、公益广告经常被损坏。
6、院内家属区“牛皮癣”小广告屡禁不止。
7、3号楼前的绿化带由于靠近公路、人流量大,绿化带内经常隐藏着白色垃圾,清扫保洁难度大。
另外,在我院帮扶网格——高码头社区一网格调研时,也发现不少问题,归纳总结如下:
1、三处菜地未清理到位。
2、多处杂物乱堆放。
3、新增牛皮癣小广告多处未及时清理。
4、多处排水沟很深,白色垃圾多,形成垃圾死角。
5、因棚户区提质改造,大部分创文宣传版面被损坏,创文的宣传氛围不浓厚。
6、按照县创建办的要求,我院及时在一网格安装了三个果皮箱,但是由于有的居民将生活垃圾丢在果皮箱内,容易塞满并不时散发出臭气,导致附近居民纷纷要求把果皮箱移走。
7、几处居民楼设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建议
对于院内所存在的问题,我和院创文办反复讨论研究,现提出以下解决思路或办法:
1、与医院物业公司协商,要求物业公司保安加强院内车辆停车引导和管理。
2、加强入院病人健康宣教,尤其是控烟知识宣传。
3、建议尽快实行院内停车收费管理制度,同时在出入口对路过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从医院围墙外的人行道经过,尽量不要从院内道路经过,以免院内道路拥堵。
4、更换老化的消防标识及被损坏的指示牌、公益广告。
5、定期清理家属区小广告,并在每个楼梯口安置一个标准的便民信息公示栏。
6、加大绿化带旁的文明劝导及卫生保洁力度。
对于高码头社区一网格所存在的问题,经与社区干部、网格员商议,特提出如下解决办法;
1、聘请劳务人员帮助社区清理菜地及居民乱堆放的杂物。社区负责给居民做好思想工作,我院出资聘请劳务人员。
2、建议我院行政党支部在岗在职党员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分批到一网格进行帮扶: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创文创卫及综治有关知识宣传、环境卫生整治、楼道牛皮癣清理及垃圾死角清理等。
3、与一网格实施棚户区改造负责人协商,要求尽快恢复因施工损坏的宣传版面。同时,继续加强“三网合一”所需的创文、创卫、综治等宣传工作。
本次调查对象分为3类:一是基础教育服务对象,即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受教育者,其中幼儿园阶段问卷由家长作答,小学阶段问卷由家长和学生共同作答,中学阶段问卷由学生独立完成;二是教育工作者,即幼儿园教师、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三是社会公众,即网民。针对3类调查对象8个群体设计了8套问卷,单题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7分,分值越高表示各群体对教育的满意度越高。每个群体的教育满意度指数满分为100分。每个群体的满意度调查内容均包含总体满意度指数和期望指数,教育服务满意度调查包括教育公平感知和教育质量感知指数;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包括条件与保障、学校管理、发展与机会等;社会公众满意度调查包括规划与保障感知、管理与服务感知指数。
本次调查基础教育服务对象和教育工作者采取分层多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按照国家―省―县―校分层,在各学校内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社会公众按区域、年龄、性别、家庭收入等指标抽取样本。覆盖全国31个省份370个县(市、区)、4 925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近8万人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2 420份,其中学生(家长)46 306份、教师17 578份、中小学校长3 718份,社会公众4 818份。
学生和家长对教育工作总体满意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指数为79.16分,教育公平感知指数76.34分,教育质量感知指数75.27分,教育期望指数76.68分,反映出其对当前教育工作比较满意。
(一)在区域上东部地区满意度指数高于中西部地区
各学段的总体满意度指数呈东、中、西部逐渐下降趋势,东部比西部地区高2~4.2分。教育公平感知指数的地区差异略小,各学段的地区差异在2.03~3.85分之间。教育质量感知指数地区差异较大,各学段的地区差异在2.03~4.95分之间。西部地区学生和家长的教育期望也较低,各学段的期望比东部地区低2.03~4.95分。
高中学段的满意度指数地区差异最大。不论是总体满意度指数,还是公平感知和质量感知都是各学段差异最大的,东西部地区各指数差异在4~5分之间。
(二)在城乡上城市满意度指数高于农村
城区学生总体满意度指数及各有关指数大部分高于乡村学生,最大差距超过6分。幼儿园总体满意度指数城乡差异达到6.11分,幼儿园教育质量感知和教育期望指数城区均比乡村高5分以上,而教育公平指数几乎没有城乡差异。
(三)在学段上小学满意度指数最高,高中最低
幼儿园家长满意度指数为83.9分,小学生及家长满意度指数为84.9分,初中为76.7分,高中70.6分。幼儿园四个维度的反映趋势与中小学略有差异,教育公平感知与本学段其他有关指数相比相对较低。
(四)不同群体间满意 度指数存在一定差异
1.外省户籍中学生满意度指数低于本省户籍学生。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流动儿童满意度及其各有关指数与当地儿童差异不明显。但初中和高中省外户籍学生的满意度各指数则多低于本省户籍学生。省外户籍高中生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感知指数只有65分左右。
2.住宿生的满意度指数低于走读生。住宿生的总体满意度指数以及其他3个指数均低于走读生,学段越低差异越大。小学阶段住宿生和走读生的差异最大,4个指数差异在2.26~4.9分之间。初中在1.9~2.77分之间,高中阶段的各个指数上住宿生略低于走读生1分左右。
3.家庭社会阶层高的学生满意度指数高于低阶层学生。社会阶层一般采用收入、学历和职业3个指标表示。如将家庭经济条件根据当地的相对水平排序划分为5个等级,家庭经济条件最好的比最差的群体总体满意度指数及有关各指数高12~20分。监护人学历越高总体满意度指数及有关各指数得分越高,各个学段学生父亲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比小学及以下的高5~8分。从父亲职业来看,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子女比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总体满意度指数高5~6分。对母亲学历情况的分析结果也大致相同。
(五)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工作态度最满意而对课业负担重与校际质量差距大最不满意
各学段的学生及其家长高度认可教师工作态度。在单题满分为7分的情况下,班主任认真负责以及学习困难时老师给予帮助方面,各学段学生和家长评价较高,均超过6分。
小学及家长、中学生对教育工作评价最低的方面集中体现在课业负担重和学校质量差距上。小学生对放学后没有时间玩的意见最大,初中生抱怨睡眠不足,各学段均认为学校在国家课程之外的教育活动组织不够,突出表现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社团、选修课、阅读支持等方面做得不到位,评价最低。学校间质量差距也是学生和家长突出不满的问题,幼儿园阶段的评分只有4.04分。幼儿园“入园难”和“入园贵”等热点问题在本次调查中评价也很低。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和家长对上学路远问题集中表达了不满。
(六)人均GDP高的省份满意度较高
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3年的人均GDP水平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人均GDP高的省份基础教育总体满意度及其3个有关指数得分均最高;处于人均GDP低水平的省份,其在4个指数上的得分均相应较低。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总体满意度指数在人均GDP最高组和最低组之间分别相差4.70、2.81、4.33和4.58分。学段越高,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影响越大。尤其在中学阶段,教育公平感知和教育质量感知的指数在GDP最高和最低组之间相差5~7分。
教师和校长对教育工作基本满意
(一)教师表示工作愉快但对保障条件不满
1.各学段教师总体满意度指数均达到60分。按照教师群体工作性质差异分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两个群体,幼儿园教师总体满意度、学校管理和总体期望等指数在70分左右,中小学教师的3项指数得分在60~68分之间。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政府保障指数均较低,分别为56.85分和57.97分。
2.教师满意度指数东高西低。东部地区教师在4个指数上的得分均最高,西部教师得分均最低。东部地区幼儿园教师总体满意度指数69.41分,比西部地区高3分,学校管理指数、政府保障指数和总体期望的差异均约为5分。东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总体满意度指数63.56分,比西部地区高5.67分,其他3个指数东部比西部高3~6分。
3.西部地区教师满意度城乡差异较大。从全国总体来看,城区、镇区和乡村教师的满意度指数依次降低,但实际分值差异只有1~2分左右。但分地区看,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各个指数城乡差异较大,总体满意度城乡相差达4分,表明西部地区城乡更为不均衡。
4.未评职称和高级职称的教师满意度指数较高。各学段都表现为没有评职称的年轻教师和高级职称教师的满意度指数较高。对教龄的分析也证实了新入职教师满意度最高,随着教龄增长满意度下降,教龄11~15年的教师满意度最低。
5.各学段教师学历与满意度关联性不明显。幼儿园教师学历越低,教师满意度及各有关指数越高,中等学历教师的总体满意度指数72.82分,高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将近9分。在小学阶段则是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满意度最高,达到71.5分,专科和本科学历的教师没有差别,中等学历教师满意度最低。初中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学历越高教师满意度越高的趋势。研究生学历的满意度指数63.91分,比本科和专科学历教师高了5~7分。本科学历的教师在高中是主体,但满意度最低。
6.收入越高教师满意度指数越高。各学段都表现出教师月收入水平越高,满意度指数越高的趋势。收入提高对中学教师的满意度指数的影响比低学段教师更大。
7.教师对工作氛围和办学条件认可程度高,对待遇低、压力大、缺乏社会尊重等问题表示不满。教师最不满意的5项事项依次为:待遇过低、工作压力过大、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法规时教师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缺乏社会尊重。幼儿园教师强烈反映工资、保险、编制等方面保障严重不到位。
(二)中小学校长满意度指数约71分
中小学校长总体满意度指数71.30分,发展与机会指数65.31分,保障与环境指数61.19分,总体期望指数69.97分。
1.中小学校长满意度指数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中小学校长满意度的各项指数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总体期望指数地区间差异最小,地区差异为3分。保障与环境指数、发展与机会指数差异较大,达8分左右。
2.校长满意度指数城区高于乡村。城区中小学校长总体满意度指数为72.75分,比乡村校长高3分。其他相关的3个指数城乡差异在2~4分左右。发展与机会指数城乡差异最大,城区67.1分,高于乡村校长4分。
3.小学校长满意度指数高于中学校长。小学校长总体满意度指数为73.4分,比中学校长高3分,发展与机会指数、保障与环境指数也较高,但总体期望低于高中校长。
4.校长学历越高满意度指数越高。研究生学历的校长总体满意度指数比中等学历的校长高5.37分,期望指数、发展与机会、环境与保障指数分别高3.63~7.2分。
5.校长对本地教育普及、本校影响力和家长支持认可程度高,对待遇、均衡发展和教师数量等方面评价低。校长最满意的5个事项依次为:所在地区中小学教育普及水平、本校在本地区同类学校中影响力、本校学生家长支持学校办学、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尊重中小学校长。家长、学生等服务对象与教育工作者对彼此态度的评分都比较高,互相认可,呈现出积极关系,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校长最不满意的五项问题为:与本地公务员相比,校长待遇较低、本地中小学发展差距较大、本地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求、本地政府落实办学自不到位、制定相关教育规章制度时校长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校长与学生和家长群体都认为学校间差距较大。
(三)中小学教师、校长满意度与学生满意度呈正比
将中小学教师、校长对教育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指数得分标准化后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比较学生满意度指数的差异。所在学校校长、教师教育工作总体满意度水平高的,其学生在总体满意度及其3个有关指数得分均最高;而所在学校校长、教师教育工作满意度水平低的,学生在4个指数上的得分均最低。校长满意度指数处于最高组的中小学生,其总体满意度指数比最低组中小学生高12分。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学生满意度关联性更高,两组学生的满意度指数相差达17分。
社会公众教育满意度较低
社会公众是教育的评判者,其调查对象是依据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从网民群体中配额抽样的。本次调查结果显现,社会公众的总体满意度指数52.64分,教育期望指数为55.11分,规划与保障感知指数为51.69分,管理与服务感知指数为49.89分,均低于受教育者和教育工作者。
(一)东部地区社会公众满意度指数高于中西部
东部地区社会公众的总体满意度指数为55.61分,高于中西部约9分。中西部地区之间各指数得分相近。
(二)城区社会公众总体满意度指数高于乡镇
居住在城区、镇区和乡村的社会公众总体教育满意度指数分别为53.97、48.87和44.47分。
(三)社会阶层越高满意度越高
家庭经济条件越好满意度越高。将调查对象的家庭经济条件划分为5个等级,在当地属于条件非常好的群体其总体满意度指数为67.39分,非常差的则仅为35.58分。
社会公众学历越高满意度越高。4个指数均是学历越高得分越高。大专及以上群体总体教育满意度指数53.13分,小学及以下的得分为39.76分,相差13.37分。
(四)社会公众比较认可就近入学而对城乡和地区差距最为不满
社会公众最满意的方面是本地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情况;其次是本地政府保障基础教育质量;本地政府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方面满意度排第三。社会公众最不满意的方面是本地政府缩小城乡学校差距的成效;其次是本地基础教育水平与邻近区县之间的差距;最后是群众向本地政府反映教育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畅通性。
政策建议
提高教育满意度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共同努力,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沟通协作,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战略新理念深化教育改革,提升精气神,汇聚正能量,从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和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等多方面入手实现人民对教育的期盼。
(一)加大教育投入
一要发展经济提高教育保障能力。调查显示地区经济越发达、家庭经济条件越好、教师收入越高满意度就越高,可见大力发展经济是提高教育满意度的一项关键举措,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扶贫脱贫步伐,提高低收入人口保障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二要增加教育投入向薄弱环节倾斜。对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义务教育阶段个别地区班额过大、缺少活动场地和设施,普通高中中部镇区大班额等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重点投入加大建设力度补短板,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
三要提高教师待遇稳定队伍。教师待遇低是造成教师满意度低、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而教师校长满意度低的学校其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也低。改善教师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激励教师积极工作是提高教育满意度的必要手段。各级政府应严格遵守《教师法》有关规定,健全中小学教师权益保护机制,落实聘任教师、编制教师同等待遇。
(二)促进教育公平
一要保障各个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调查显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中学阶段的满意度非常低,这主要与中考高考户籍壁垒有关,要逐步清除户籍对学生的升学限制,理顺学生流动的通路。
二要缩小学校间发展差距,保障各群体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父母为农民的学生满意度水平在多个方面都最低,与最高得分存在几十分的差距。改变这一状况,根本途径在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尤其是加强农村学校和城市郊区学校建设,加快教师交流机制建设,落实农村教师待遇倾斜政策,增加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高中阶段还应严格规范招生秩序和招生行为,控制跨区招生,维持乡镇普通高中教育的良好生态。
三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程多样性、选择性,加强社会实践,丰富社团活动和其他课外活动,提供心理服务和生涯指导教育等,从而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加强各类活动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针对教师职业生涯不同阶段开展分层培训,针对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激励措施,保障教师队伍的活力。
(三)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一、我校教育的总体状况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建进程。
然而,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校还把学生成绩作为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标准,致使我校教育与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的教育目的。
以下是现我校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设施短缺老旧
1.虽然我校有教学楼一幢,但厕所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由于卫生条件制约,厕所置于楼外,且距离教学楼较远,蹲位又很少(基本在十个左右),对全校那么多师生来说,上厕所也是一种困难。
2.体育设施总体不够,只有篮球架两副,乒乓球台三张,单杠几幅而已,部分体育设施存在着安全隐患,学校操场也没有绿化。
3.实验设施较少,没有实验室。基本没有音乐教学设施。
4.虽然学校配置上了电脑和多媒体设备(五个教室却只有三台触控一体机),却因无法满足所有教师上课需求。
5.图书量为1000册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较为破旧、久未更新的书刊、过期的杂志等。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师资水平低
都说一个好学校不能没有好老师。而我校教师队伍中,所谓的教学能手十分稀缺,而刚毕业分配来的年轻老师,在锻炼一两年后马上被较大的学校挖走,我校成为了新教师的“练兵场”。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2.教师负担重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中,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三)口头的素质教育,实质的应试教育
在学校的老师、学生中,有90%的人对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提出强烈不满:学生要考得高,而老师更要教得出色,双方压力非常大!现行的素质教育只限于口头上喊喊,而实际行动仍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思想以深深的禁锢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但家长和社会则过分看重于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教学结果,因教育部门对学校和老师们定指标、下任务,根据期末统考的成绩来对学校和老师进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影响奖金发放、评模,晋级等。
学生们每天不仅要完成应有的作业,还得去死记硬背那些乏味的课本知识,这种情况下,学校就成了个“读死书”的场所,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限于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导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将来就会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学生自身素质低,生源不断流失
在调查中了解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诸多因素影响我校教育的发展。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农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导致学生较为任性,在学校里表现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学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师。农村的优秀学生都流失到城市重点中小学,在生源上,农村的学生相对上要不如城市的学生。而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送孩子进城读书,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家长也因看到上学没有好出路,让孩子初中毕业就回家劳动,更有甚者,小学便辍学回家。学校的生源严重流失,这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制约其发展。
二.调查方式
我选择了访谈的调查方式,通过访谈的形式,在访谈人群的选择上,我根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寻找影响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1.争取上级对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最大限度的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
2.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状况,完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3.因为曾经推行“末位淘汰制”,所以教师担心自己本来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因此我校要在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的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4.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个性健发展。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况,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
本人于2019年10月通过视频会议、总结分析、问卷调查、实践研究、座谈讨论等形式,对项目成本管理现状进行了总结评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调研单位相关情况
(一)项目概述
项目概况:我公司施工内容为对现有临时堆场的供电及照明系统、通信控制系统等运营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并对新建区域的供电及照明系统、通信控制系统等运营配套设施进行安装。
合同开竣工日期:2017.9.30—2019.7.31。
合同类型:固定总价合同。
合同金额:约2700万美元。
项目履约情况:截止2019年9月,现场施工内容已全部完成。
(二)项目人员配备情况
该项目配备领导班子3人,管理人员10人,外籍管理人员5人,外聘人员1人。
(三)项目管理情况
合同管理:向下共签订分包合同、采购合同、物流服务合同、房屋汽车租赁合同60余份,合同履约率100%。
成本管理:项目基于2700万美元合同额的,不考虑合同外索赔的110万美元进项,目前利润率约为12.7%,如合同外索赔全部得到审计的确认,利润率为16.2%。
索赔管理:项目共涉及施工变更内容9个,分批次上报,所上报变更全部经咨工审批完成,共计索赔金额110万美元。主要变更索赔类型有以下4种:设计增加原合同中的工程量;业主临时因功能需要增加不包含在原合同的工程内容;业主因原合同设备功能不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而升级设备性能;因设计遗漏新增的工程内容。
(四)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成本管理体系:成立了项目成本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设立项目商务经理担任副组长,下设专职成本管理人员2人,明确了小组成员的岗位职责。
项目成本控制:编制了项目总体成本控制计划及资金使用计划,确定了目标责任成本及现金流情况。采购阶段,在二次深化设计图上下功夫,通过专业知识进行合理优化,促使工程成本降低。共计调整设备技术方案10余项,通过优化配置节约成本约500万美元。项目实施阶段,每月25日由项目部计合人员与财务部共同编制成本分析报告,组织召开项目成本分析会,讨论项目当月成本控制情况,分析项目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项目成本核算:项目目前已接近尾声,项目部对成本管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安排财务、商务人员对成本费用情况进行了核算, 该项目目标成本2524万美元,目前实际总成本2353万美元,目标成本降低171万美元。成本降低率为6%。
三、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海外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海外项目,对员工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由于人员结构、数量、质量上的差异,施工员大多为近三年应届毕业生,且多为工程口技术人员,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语言较好的不懂工程实践,工程实践较强的语言交流能力较差。国内技术骨干对派往海外工作往往有心里有出去后很难回来的顾虑,缺乏内外轮换交流机制。针对海外项目的不断扩大,对于海外人员的培养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培训方向,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
(二)成本意识薄弱,成本管控制度不够健全
成本管理重要性意识薄弱,项目成本管控过程中,对成本管理的范围、目的、手段存在偏差,将成本管理的范围仅局限为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等常规费用的核算和管理,而忽视了项目技术成本管理、工期成本管理、安全成本管理等其他相关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控未建立相应管理制度,项目部成本管理缺乏约束机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主要环节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流程进行制度化管理,片面的以“成本计算”作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基本职能,财务人员根据计算出各项数据编制成本分析表,经常因时效性滞后而无法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
(三)目标成本粗放,测算不够深入
项目实施之初,进行了项目策划,确定了项目目标成本,但仅将项目成本分解为施工费、材料费、管理费,目标成本没有按照工程项目所需的各生产要素进行分解。从公司角度来看,未建立企业定额,目标成本测算不准确,缺乏依据性。
(四)公司总部监督不够、兄弟单位合作模式不明确
三公司是一航局在阿联酋地区经营的主体,虽是平级单位,但公司实属三公司分包,双方合作模式不够明确,承包合同尚未签订,存在没有施工合同先施工的情况。公司各部门不能就职责范围内对海外项目实施有效管控,职能管理没能有效深入触及海外项目,造成海外项目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四、对调研单位提出的意见建议
(一)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确保员工素质工程建设到位
充分发挥年轻员工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员工队伍对海外市场的适应能力、对工作节奏变化的调节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深入推进学习型员工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商务知识、外语知识等培训。按时开展“导师带徒”等活动,加快青年员工成长速度。
(二)健全制度流程,规范成本管理
1、不断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要让成本管理覆盖项目全员、全过程、全要素,谁做业务谁必须管成本,履约管理和成本管理相互促进。
2、制定配套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及流程规范,明确项目成本管理的范围、内容、目标及方法。要规范成本激励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及成本策划制度,将成本管理与个人收益挂钩。
3、建立项目成本辅助台账:人工费台账、专业分包费用台账;设备主材费用台账;机械费台账;间接费用台账;索赔变更签证台账;现场其他直接费用台账
4、编制月度成本核算报表,报表应反映项目的责任成本盈亏情况、现金流情况、合同管理及执行情况。定期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分析,纠偏。并将成本核算报表上报公司主管部门及主管领导,由公司主管部门进行监督考核。
5、做好项目二次经营工作,注重层次性、及时性、有效性,重视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基础工作。
(三)增强成本管理的前瞻性,重视项目成本策划,重视成本数据搜集
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策划的统筹管理 ,从人员、工艺技术、设备、材料、分包等方面策划,根据工程量清单确定详实的目标责任成本,合理测定现金流量,为成本事中控制提供依据。项目经理要提前介入,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将各项工作前置。
7月4日至10日,局办公室先后到局属***、***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座谈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面向基层单位就办公室综合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征求意见建议。调研期间共发放调查问卷27份,收回27份,征求到意见建议3条。通过调研,办公室对当前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并对今后努力方向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二、调查问卷反馈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所反馈的信息来看,总体上说,局办公室综合服务工作(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和办文办会质量等)得到了基层单位的普遍认可,但有长外单位提出:在纸质文件送达方面,存在相对滞后问题。
三、座谈交流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
1.转发文件应更具针对性。比如,有些文件内容只涉及个别单位,是否可以直接转发给相关单位,而非转发全部基层单位。
2.对于长外单位,能否采用定期邮寄方式解决纸质文件送达不及时的问题。
3.局办公室与基层单位办公室应加强沟通交流,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氛围不够浓,思想政治建设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日常研究工作较多,研究学习较少,在学习中往往停留在学文件、读文章上,对政治理论深入思考不多,集体研讨不够,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导致理论基础不够扎实。
2.面对基层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主要表现是完成常规工作较多,提供服务的主动担当意识不强。比如,针对基层单位实际情况转发文件问题,实质上就是深入细致思考不够,导致工作上“粗枝大叶”。
3.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是对各基层单位实际情况掌握的不够准确,信息更新不够及时。比如,网站内容应进一步丰富,适当增加对基层单位的宣传和报道。
4.工作效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比如,纸质文件送达滞后问题,表面上看是由于长外单位来局不便导致,实质上还是办公室工作标准和工作效率不够高。
5.创新工作的意识不强,招法不多按部就班工作较多,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上的创新较少,有时习惯于用老办法、旧观念解决问题。
四、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办公室将以提升工作效能为总抓手,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做好本职工作。重点做到强化“五种意识”、提高“四种能力”、确保“三个到位”。
为了加大对项目学校的支持,探索促进项目学校办学水平均衡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直接支持下,项目于2006年4月又启动了一项研究课题《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推动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课题将以推动百间计算机教室深层次有效应用为主线,探索和总结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项目学校间均衡发展的途径和有效策略,进而为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研究课题的目标
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和问题的研究,提出影响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归因,特别是制约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对策。
2.概括适合农村地区初中计算机教室教学应用的有效模式,提出不同水平的项目学校资源配置的建设方案,总结项目学校间资源共享的有效策略和机制。
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课题研究落实“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研究的科学性、实践性为立足点,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育与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习方式,
课题研究注重百间教室项目学校之间以及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学校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秀教学经验和项目研究成果共享,提高教育效率和效能,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及学校所在区域中小学信息化的整体推进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把百间计算机教室作为在农村地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培训基地,研究如何更快更好地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输送到边远的山区、牧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使广大农村教师迅速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会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百间教室中进行专家指导与教育教学实验,总结和提炼百间教室师生基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案例,形成带有规律性的实践模式,因地制宜地迁移到其他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益上见到实效。
项目的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国际比较与国内行动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水平。既要作前沿的国际比较研究、又要针对我国实际总结出适合广大农村中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学远程教育提供经验;同时从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初中在远程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整理出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
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课题将开展以下六方面的研究活动。
项目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验研究
调研农村地区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与问题;研制农村地区初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实验稿),开发适应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学习资源并应用于教学;提出农村地区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归因与对策研究。
项目学校数字资源配置现状和配置方案的研究
调查项目学校数字资源配置和应用的现状。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思路和项目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研
究项目学校数字资源配置的合理方案。
百间计算机教室教学应用现状的研究
评估并比较百间计算机教室在东西部地区学校教育的应用水平,考察百间计算机教室对项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对项目学校教师发展和课堂教学的影响,以及在项目学校学生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与问题,并比较东
西部地区百间计算机教室应用的异同。
百间计算机教室创新教学有效应用模式的研究
组织与指导“百间计算机教室”的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活动;对项目学校进行创新教学应用的指导,概括适合农村地区学校计算机教室教学应用的有效模式,探索如何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理念的改革和教育教学的创新。
不同学校间教师远程协作教研的实验研究
用“百间计算机教室”项目已经形成的网络,创建项目网上虚拟学习社区,以学科为单位,组织教师之间开展远程教研活动,促进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探索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促进教师之间均衡发展的途径。
不同学校间学生远程协作学习的实验研究
用“百间计算机教室”项目已经形成的网络,创建项目网上协作学习平台,以“中国地方体育游戏与文化”为主题,组织不同学校学生开展协作学习,在组织协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总结协作学习对促进学生之间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研究课题的预期成果
项目预期将完成以下十个阶段成果和最终结果。
调研报告:“农村地区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与问题”
调研报告:“百间计算机教室教学应用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百间计算机教室资源配置现状调研报告”
案例和资源:“计算机教室应用的优秀案例和优秀资源”
平台:“教师网上虚拟学习社区和网上协作学习平台”
方案:“农村初中数字资源配置方案及资源应用模式”
标准:“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实验稿)”
阶段报告:“适合农村地区初中计算机教室创新教学应用的有效模式”
阶段报告:“农村地区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归因与对策”
总报告:“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推动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研究课题的管理方法
研究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子课题分别为《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策略研究》和《创新教学应用的有效模式及资源共享有效机制和策略的研究》。子课题分别由东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牵头,组成两个子课题执行小组,两个子课题执行小组负责规划和实施子课题的研究活动,并按照计划提交课题阶段研究成果和最终成果。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微软公司共同组成研究课题管理小组,管理小组负责研究课题的规划、论证、预算,子课题的设立、审定、课题负责人的遴选,专家的推荐及专家咨询,子课题的,项目档案的建设,组织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验收等工作。课题研究周期为2006年4月~2007年1月,共分三个阶段。
展望
一等奖(共3篇)
1.培育创新人才与转变发展方式
(*市人事局王水君)
2.关于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上虞市政府叶时金)
3.*融入三大都市经济圈利弊分析和对策研究
(*市发展改革委梁建华等)
二等奖(共7篇)
1.关于提升我市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市外经贸局章光华)
2.富民需要强村
(*县政府冯建荣)
3.关于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的构想
(*市环保局金百富)
4.共建文化家园共享文化成果
(*市文广局李永鑫)
5.推进产业升级打造产业集群致力提升诸暨产业竞争力
(诸暨市政府王继岗)
6.关于新昌县中小企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新昌县政府温暖)
7.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
(*市规划局林抒等)
三等奖(共15篇)
1.提高服务业对财政收入贡献率的几点思考
(*市财政局阮坚勇)
2.“调”“保”并举着力做好市区土地利用规划整合文章(*市国土局赏建华)
3.*工业能源消费现状及节能降耗对策研究
(*市统计局陈烈虎等)
4.推进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提升残疾人权益保障水平
(*市残联谢振江)
5.加强农村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权益保障的思考
(*市民政局韦青萍)
6.区域性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越城区文教局马成永)
7.立足创新发展着眼融合提升切实增强我市产业区域竞争力
(嵊州市经贸局王炜)
8.法律援助在*的实践和创新
(*市司法局许兵)
9.借鉴先进经验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市科技局金如如等)
10.关于*市区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对策研究
(*市教育局陈国阳)
11.*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构想
(*市劳动保障局裘凯音)
12.*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市农业局陈志庆等)
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市卫生局邵田田)
14.农村“现代家庭工业”金融支持问题调查启示
(人行*市中心支行徐子福)
15.计生公益金“上虞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金星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在编教师56人,20个班级,中学生231人,小学生439人,学前班81人,总人数670人;全校近视率2%左右。
学校体育跑道181m,沙坑、单双杠各一,篮球场两个(无室内运动场地);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内仅一架钢琴),少先队(团支部)活动室等各一个,其它教学器具等基本设备初步达标。
二、所取得成绩
近三年来,金星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全体教职工在校领导班子带领下重视人性化管理,实行教师量化考核,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和谐”得人性化氛围,以“知礼、勤勉、奋进”为校训,认真落实“减负不减质”得根本宗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得成绩。
1、重视课改
①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学科课程标准,并鼓动教师参加县“323”师训等各种学习活动,并进行理论实践。
②通过黑板报,编写“课改专栏”,定期宣传课改动态信息,交流课改教师得心得体会。
③定期开放“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课改得目得意义,反馈学生得成长过程,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④加强了课改实验得领导、管理和指导工作,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⑤规范了课改资料得建设和管理,并加强了教学指导工作,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用新课改得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教师得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①教师主动参加课改,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如小学,很多教师通过自制卡片、教具、学具;如语文教师为提高识字量,不仅在书中,还在各种学习资料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得能力,克服了由于教学资料不配套等不利因素给教学带来得麻烦。
②教师得教学手法发生变化。首先教师得理念变,才能使之方法变,把学习得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激励、引导等方法在不断改进,很多老师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如美术老师杨先红,在色彩课中结合唐诗、宋词,并利用情感和审美双重因素,使学生在乐中学,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3、学生得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通过语数英等各学科现场观摩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较之前传统课堂教学都有一定改进,使人感到了新课改后,课堂中得清新气息,学生得学习方式更为丰富,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自主、合作、探究”已逐步成为学习得主要方式。如语文课,学生有大量得实践进行探究、思考、观察和分析及实践活动。却能根据学生得年龄特征因材施教,科学地满足了学生得好奇心和求知欲,合作学习给了学生更多参与和表达得机会,学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得意识普遍增强。
4、教研氛围日接浓厚
人性化管理发挥教师原动力,全校上下形成合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新课改以来,以“323”师训工程为载体,积极参加教科研组织得各种教研活动。
①教科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听课、评课还去办了专题讲座研讨活动,对新课改得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及时得讨论和交流,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益匪浅。
②课题研究开始启动,经过半年多得实践探索,今年上报市级课题两个。
5、尝试构建促进学生发展得评价体系
大家都知道:评价得功能不仅仅是甄选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得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得能力。为此,该校在课改实践中,引导教师大胆改革评价内容和方式,采用“分项考试+等级评价+孤立评价+鼓励评语”得呈现方式,努力构建多元,评价内容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得评价体系。方法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得交互互动。如语文分:识字写字(学生互评)、朗读、口语交际(教师家长参与),以鼓励为主用游戏形式纠正等等。
6、重视社会实践,师生共同参与
带出去请进来。一年以来,该校抱着新得“教学观”,与校外结合,进行一系列“走进新课程”、“与新课改工成长”活动,实行校际联合。
①初中部与荔港学校“联姻”,进行新课改教研活动。
②小学部与石浦中心校进行教学新课程教研活动;小学语文与新港小学进行教研活动。
③重视学生社会体验活动
a、拥军活动。初中新生军训、“八。一”节慰问石浦边防站、“端午节”送粽子,建立深厚得军民关系。
b、建立劳动基地。学校有专门开辟得花木基地供学生栽培、观察、分析、护理。
c、到申棱电梯厂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采访,写《申棱成长之路》在县市宣传口发表
d、请消防大队进行正常得安全教育,懂得自我保护,做到群众得预防灾害宣传员。
e、到敬老院去举行文艺联欢,做新时期敬老爱幼得好学生
f、每年去烈士墓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7、重视师资业务培训,教学成就显著
⑴教学质量是学校得生命线,培养一支“政治正、业务硬、教学勤”得师资队伍,始终是该校关切得问题,为此学校领导极力鼓励进修、学习以提高教师得教学能力。通过大家得共同努力,小学语文、数学合格率100%;初中语、数、外、政、自等平均合格率70~80%;三名教师参加中级研修班,一名教师参加学科骨干培训班。历年来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成绩显著:
①县教坛新秀评比:20**年度初中部自然、美术分获二等级。
②县教师基本功竞赛:美术二等奖,数学、自然三等奖,政治市三等奖。
③教学论文评比:小学数学县一等奖、市二等奖,初中数学、美术分获县二等奖,教学基本功案例分获县三等奖,体育优质课县二等奖。
⑵学生是教学得主体,教学得一切为了学生,学校在“以人为本”得宗旨下,近三年来所显现得成绩可想而知。
①中考:20**年考进象中3人,考入二中13人;
20**年考进象中2人,考入二中20人;
20**年考进象中4人,考入二中15人。
②各年统考相比,20**年尤为突出:
20**年第一学期初中一年级层全县中上水平,其中自然学科全县名列4、5、6;初中一年级政治,全县名列前5名。总之,小学合格率100%,中学合格率70%~80%。
③重视素质教育,各方面提高显著:
a、全县中学三模竞赛:全县第九名;
b、县学生艺术节舞台艺术表演:团体二等级;
c、县学生艺术节三独表演:1人二等奖;
d、县学生艺术节书画艺术现场赛:书法、绘画各获二、三等奖;
e、学生作文竞赛中:3人参加3人全获奖――其中市二等奖1人,县二等奖1名,县三等奖1名;
f、全县学生运动会:每届组队参赛,态度积极,重在参与;
g、县科技界:多篇科技论文获奖,获县科协好评。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专职教师不足,老龄化现象严重。如:小学数学35岁以下2、3个人;12班级音乐教师专职只一人,小学美术12个班级居然无一人。体育专职也只一人。造成学科之间不平衡,给学校带来很大压力。
2、办学条件差:
教学用房不齐不足,没有专门美术室,没有专门家委会活动用房;雨天无法上体育课,多媒体教室只一个,如果各学科同时使用便无法进行,学前班扩班无教室,也无英语角等用房,艺术表演场地没有等一系列用房问题,亟待解决。
另外资金困难,很多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到“提襟见肘”得地步。办公经费、教辅资料、教学设备……难以兼顾。
3、缺乏与新课程相匹配得科学得操作性强得学校、教师、学生评估制度,这在很大程
度上阻碍了学校与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实验得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均衡配备得行政措施,加大师资培训得力度,与政府部门协调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必要得师资培训经费落实到位;另外是加强与教材出版部门得网上协调,有条件组织专家培训到县(与“323”师训建议)以便教师更好地领会教材得编写意图,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再是培训方式和内容可建议更为贴近农村学校实际,研究解决在目前情况下如何减轻教师过重得教学负担,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基本情况:
学校体育跑道181m,沙坑、单双杠各一,篮球场两个(无室内运动场地);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内仅一架钢琴),少先队(团支部)活动室等各一个,其它教学器具等基本设备初步达标。
二、所取得成绩
近三年来,金星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全体教职工在校领导班子带领下重视人性化管理,实行教师量化考核,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和谐”得人性化氛围,以“知礼、勤勉、奋进”为校训,认真落实“减负不减质”得根本宗旨,教学上取得一定得成绩。
1、重视课改
①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学科课程标准,并鼓动教师参加县“323”师训等各种学习活动,并进行理论实践。
②通过黑板报,编写“课改专栏”,定期宣传课改动态信息,交流课改教师得心得体会。
③定期开放“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课改得目得意义,反馈学生得成长过程,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④加强课改实验得领导、管理和指导工作,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⑤规范课改资料得建设和管理,并加强教学指导工作,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用新课改得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教师得教学观念发生变化
①教师主动参加课改,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如小学,很多教师通过自制卡片、教具、学具;如语文教师为提高识字量,不仅在书中,还在各种学习资料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得能力,克服由于教学资料不配套等不利因素给教学带来得麻烦。
②教师得教学手法发生变化。首先教师得理念变,才能使之方法变,把学习得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激励、引导等方法在不断改进,很多老师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如美术老师杨先红,在色彩课中结合唐诗、宋词,并利用情感和审美双重因素,使学生在乐中学,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
3、学生得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通过语数英等各学科现场观摩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较之前传统课堂教学都有一定改进,使人感到新课改后,课堂中得清新气息,学生得学习方式更为丰富,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自主、合作、探究”已逐步成为学习得主要方式。如语文课,学生有大量得实践进行探究、思考、观察和分析及实践活动。却能根据学生得年龄特征因材施教,科学地满足学生得好奇心和求知欲,合作学习给学生更多参与和表达得机会,学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得意识普遍增强。
4、教研氛围日接浓厚
人性化管理发挥教师原动力,全校上下形成合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新课改以来,以“323”师训工程为载体,积极参加教科研组织得各种教研活动。
①教科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听课、评课还去办专题讲座研讨活动,对新课改得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及时得讨论和交流,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益匪浅。
②课题研究开始启动,经过半年多得实践探索,今年上报市级课题两个。
大家都知道:评价得功能不仅仅是甄选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得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得能力。为此,该校在课改实践中,引导教师大胆改革评价内容和方式,采用“分项考试+等级评价+孤立评价+鼓励评语”得呈现方式,努力构建多元,评价内容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得评价体系。方法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得交互互动。如语文分:识字写字(学生互评)、朗读、口语交际(教师家长参与),以鼓励为主用游戏形式纠正等等。
6、重视社会实践,师生共同参与
带出去请进来。一年以来,该校抱着新得“教学观”,与校外结合,进行一系列“走进新课程”、“与新课改工成长”活动,实行校际联合。
①初中部与荔港学校“联姻”,进行新课改教研活动。
②小学部与石浦中心校进行教学新课程教研活动;小学语文与新港小学进行教研活动。
③重视学生社会体验活动
a、拥军活动。初中新生军训、“八。一”节慰问石浦边防站、“端午节”送粽子,建立深厚得军民关系。
b、建立劳动基地。学校有专门开辟得花木基地供学生栽培、观察、分析、护理。
c、到申棱电梯厂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采访,写《申棱成长之路》在县市宣传口发表
d、请消防大队进行正常得安全教育,懂得自我保护,做到群众得预防灾害宣传员。
e、到敬老院去举行文艺联欢,做新时期敬老爱幼得好学生
f、每年去烈士墓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7、重视师资业务培训,教学成就显著
⑴教学质量是学校得生命线,培养一支“政治正、业务硬、教学勤”得师资队伍,始终是该校关切得问题,为此学校领导极力鼓励进修、学习以提高教师得教学能力。通过大家得共同努力,小学语文、数学合格率100%;初中语、数、外、政、自等平均合格率70~80%;三名教师参加中级研修班,一名教师参加学科骨干培训班。历年来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成绩显著:
①县教坛新秀评比:20**年度初中部自然、美术分获二等级。
②县教师基本功竞赛:美术二等奖,数学、自然三等奖,政治市三等奖。
③教学论文评比:小学数学县一等奖、市二等奖,初中数学、美术分获县二等奖,教学基本功案例分获县三等奖,体育优质课县二等奖。
⑵学生是教学得主体,教学得一切为学生,学校在“以人为本”得宗旨下,近三年来所显现得成绩可想而知。
①中考:20**年考进象中3人,考入二中13人;
20**年考进象中2人,考入二中20人;
20**年考进象中4人,考入二中15人。
②各年统考相比,20**年尤为突出:
20**年第一学期初中一年级层全县中上水平,其中自然学科全县名列4、5、6;初中一年级政治,全县名列前5名。总之,小学合格率100%,中学合格率70%~80%。
③重视素质教育,各方面提高显著:
a、全县中学三模竞赛:全县第九名;
b、县学生艺术节舞台艺术表演:团体二等级;
c、县学生艺术节三独表演:1人二等奖;
d、县学生艺术节书画艺术现场赛:书法、绘画各获二、三等奖;
e、学生作文竞赛中:3人参加3人全获奖――其中市二等奖1人,县二等奖1名,县三等奖1名;
f、全县学生运动会:每届组队参赛,态度积极,重在参与;
g、县科技界:多篇科技论文获奖,获县科协好评。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2、办学条件差:
另外资金困难,很多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到“提襟见肘”得地步。办公经费、教辅资料、教学设备……难以兼顾。
3、缺乏与新课程相匹配得科学得操作性强得学校、教师、学生评估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校与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实验得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
四、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