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03:58: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油气储运工程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几年以来,我国油气储运工程事业已经大力发展起来。西气东输管道和西部管道等油气长输管道已经建成运用,这些管道技术都显示了我国对成品油、原油和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的更深层的应用以及更深的研究探讨。一些石油战略储备库的成功建设标志着大型地面原油储运工程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更加先进,更加新颖的技术水平。同时,我国油气储运工程也对国际先进理论与国际高端技术(数字化管道技术、HSE管理技术和油气混输管道技术)进行了极好的发展与应用。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的油气储运工程技术已经迈入了一个更加新颖,更加深层的改革创新发展阶段。
三.油气储运工程中应用的技术。
我国油气储运工程中应用的技术日益增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天然气制冷技术在天然气储运中的应用。
目前,天然气液化主要有三种制冷工艺,即级联式制冷循环、混合冷剂制冷循环和带膨胀机制冷循环。级联式制冷循环,利用某一制冷剂的蒸发来冷凝另一种较低沸点的物质而组成逐级液化循环,主要应用于基本复合型天然气液化装置。混合冷剂制冷循环是以多组份混合制冷剂为工质,进行逐级的冷凝、蒸发、节流膨胀,从而得到不同温区的制冷量,达到对天然气逐步冷却和液化的目的。基本复合型天然气液化装置广泛采用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混合制冷剂液化流程。带膨胀机制冷循环 利用高压制冷剂通过透平膨胀机绝热膨胀制冷实现天然气液化的流程。根据制冷剂的不同,分为天然气膨胀液化流程、氮气膨胀液化流程和氮-甲烷膨胀液化流程。带膨胀机制冷循环适用于液化能力较小的调峰型天然气液化装置。
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在油气储运工程中的应用。
天然气水合物不仅具有再次汽化时释放速度相当慢并且极易控制的优点,还具有安全性能比较好的优点。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天然气储运技术,并且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同时,低成本释放与存储技术不仅是该项技术的难点,天然气水合物快速高效连续制成技术也是这项技术的难点。
高压水射流技术在油气储运工程中的应用。
高压水射流技术在油气储运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高压水射流技术能够使质量与容量得到保证,在对油库储罐进行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储罐底部易于结垢,这些结垢会影响油品质量与容量,此时,就应该对储罐进行合理的清洗;高压水射流技术能够使传热效率得到提高,当对粘油罐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一些传热设备(热传器和锅炉等)有着严重的结垢,使这些传热设备的能耗极其加大,传热效率极其降低,此时,运用高压水射流技术不仅使结垢层得到有效的清除,还使能源的利用效率与传热效率得到提高,以下设备的清洗主要运用到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各种各样的换热器设备,管道小型储油设备,油桶和油罐车小型储油设备。
四.自动化技术在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方面的应用。
1. 泵类设备的运行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生产单位的电耗指标。
对大型外输泵的运行效率实施了自动化监控,它的主要监控原理是通过能耗计量仪表计量电机的实耗电量,再通过泵的进出口压力和流量确定泵的输出有用功,现场的一次仪表将参数采集到中央处理机,再经过运算程序计算出泵的实时泵效。技术人员通过对实时泵效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泵的效率变化原因,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先后发现了:进口过虑器摩阻损失、出口阀组的节流、原油的温度(粘度),以及电机运行效率对泵的影响,值班人员通过现场操作,使首站的泵的运行效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相对没有实施监控系统以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单台220kw的外输泵一年可节约近两万kw.h。
2. 完善加热炉自动监测,增加原油进、出口压力、温度,水套压力、温度,排烟温度、燃油流量、压力,炉膛压力、烟气含氧量分析等监测点。
3. 在控制系统中,设定出口介质加热温度,根据油温的变化来改变燃烧器的大小火切换,同时通过相应调整供风系统,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水套炉效率的目的。
4. 安全检测联锁保护系统的加强,增加水套炉压力保护、原油进出口压差(防止滞留)检测、水套炉水位低限报警、利用光电管监视燃烧情况,原油出口温度超高监测,并建立联锁保护。
5. 自动化技术在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应用。
(1). 生产报表自动化生成,主要是依据目前的focs系统对现场生产参数的自动采集生成数据库,对数据库的有关数据进行筛选,并进行自动累计和计算,生成当日生产报表。自动报表可以有效的避免手工填写报表因人的责任心的问题填写的错误。并可以作为工人当日生产业绩的考核依据。大大提高管理的量化考核力度。以下是首站自动报表生成界面。
(2). 办公网络化管理主要是依托网络技术,在内部建立局域网络,将站内的生产数据,技术资料和其他管理资料实现共享,并且通过服务器与上级部门的网络联网将本站的生产数据上传到上一级管理部门。同时可以对生产进行指挥与分析,通过采集真实准确的生产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采用有效的分析方法,使管理者对现场的生产做出正确的指挥,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使用一些先进的经济分析方法(如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充分全面地考虑问题,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把管理人员从繁重的信息收集整理和统计中解放出来,使厂各级领导能利用计算机网络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信息,统筹安排生产和经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6. 目前原油的输送多采用管线输送,原油在输送过程中存在着两方面的能量损失,即摩擦阻力损失和散热损失。因此,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给流体提供能量——加热站提供热能和泵站提供压力能。在管输管理中,要正确处理这两种能量的供求平衡关系,因为这两种能量损失的多少是互相影响的。一般来说,散热损失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摩阻损失的大小取决于油品的粘度,粘度的大小取决于输送温度。提高加热站的出站温度,使油品在较高的温度下输送,原油的粘度降低,摩阻损失减小,但散热损失增大。所以在原油管输过程中存在着能耗最小的优化输送选择。
五.结束语
我国可以采用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的优化油气储运参数,并进一步提高油气储运的效率。运行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管线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可以采集首端个末端压力、流量、温度以及粘度等各项参数,利用双向微波将其数据信息传送到首末站的控制室之中;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和优化参数程序。自动化技术在原油储运过程中的应用不但提高了生产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因此,我们应促进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孙灵念 董明 王胜利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油气储运》 -2005年z1期
[2] 齐凯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11期
[3] 齐凯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9期
[4] 付玉章FU Yuzhang 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科技传播》 -2010年24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20-02
油气储运顾名思义是油和气的储存与运输。在石油工业内部它是联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包括矿场油气集输及处理、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在石油工业以及整个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国内原油进口比例已经超过50%,国内石油巨头已经逐步实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管道建设方面中石油将积极加强海外战略发展布局,推进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将按期建成投运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适时开工建设。
在如此大环境下,作为中国石油工业尤其是管道建设和储运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建设也力求国际化培养,在本科教学中强调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为石油巨头输送更多具有扎实业务能力和一定英语水平的技术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1.油气储运专业教学课程设置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旨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了解和掌握专业方面的世界最前沿的技术知识,能逐步实现运用英语进行专业文献翻译和撰写外文文献,从而成为能在该领域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使本科生在两年普通外语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提高阅读一般难度的专业英语书籍和科技资料的能力,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和具有在一定的专业文章写作能力,形成较为实用的专业英语能力。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储运专业课程设置中,油气储运专业英语在整个油气储运工程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被放在第六学期进行,课程设置为32个学时,每周4个学时。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是承接大学公共英语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双选教学的桥梁,学生通过大学两年公共基础英语的学习以及CET-4和CET-6考试,已经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在第六学期引入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专业文献阅读和翻译的水准,以及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专业英语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油气田地面工程简介、管道工程、储存设备、施工工艺、管道与设备的腐蚀和油气计量等几个方面,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做好铺垫。
2.油气储运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油气储运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提高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例如,油气储运05级四班在第一次CET-4考试中一次通过率高达81.6%,当时为我校四级过级率树立了新的里程碑,直至2009年储运05级毕业时总的CET-4通过率达到了76%,六级通过率达到了31%,但是毕竟还有24%的学生没有通过最终通过CET-4,可见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距还是较为明显。
另外,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于专业词汇的解释、英语长句的翻译甚至部分部分语法的解释,不能很好地平衡专业内容讲解和英语分析[1],最后处于一种只讲授专业内容而忽略英语教学特色或者忽视专业知识讲解而变成纯粹英语教学的尴尬境地,完全脱离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初衷。在2011年油气储运08级的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考试结果分析发现:该课程学生的成绩优秀率是28.83%,良好率是39.26%,中等率是17.18%,及格率是8.59%和不及格率是6.13%,但是在结业考试中有两位同学的卷面成绩仅仅为2分和5分,和近30%的优秀率相比的确显得触目惊心。
3.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学思路探讨
在微观层面进行教学资源的重整和教学思路的梳理,教师和学生是共同实现精品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理想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以及高超的教学水平的教师能够很好的掌控教学;另外。积极投入专业课程学习并拥有扎实公共英语和专业基础的学生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实现理想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个英语模式下的专业教学[2]。此外,还应该在宏观层面努力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型,从英语教学环境、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科技论文写作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提升,全面提高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学水平。
3.1 微观方面提高教学主客体能力
(1)大力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石油工程是石油工业的重要发展基础,石油工程专业是长江大学特色专业,也是学校进行一本招生的专业之一。而我校油气储运专业是石油工程学院在2003年新的国际环境和能源消费体系下提出并开设的。油气储运,在石油工业内部它是联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目前,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已经超出了警戒线,将有一半以上的原油需求靠进口。今后油气储运专业的地位会逐渐凸显出来,在国家石油战略越来越重视海外发展的大背景下,培养更多的具有扎实专业能力和较好专业英语水平的技术人才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对于在校的油气储运专业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掌握扎实的专业英语对参加工作和继续深造都是很有利的,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是掌握这门课的基础条件,而作为教师,找到较好的储运专业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也是让学生快速掌握这一语言工具的必要条件。本文将结合“专业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工作中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从学校、专业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建议。
1 油气储运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专业英语阅读”作为油气储运专业培养中衔接专业教学和英语能力培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正好是学校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与国际接轨的教学计划改革的良好体现。然而,不少学校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学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时安排较少、缺乏适合的专业英语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调、学生重视不足等。改善教学效果不应该单只从教师这一方面着手,应该考虑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专业教师及学生等综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专业教师及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协调,改善各个薄弱和不合理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1.1 油气储运专业教学课程设置
结合专业英语阅读的教学大纲,本课程教学目标旨在要求学生应用已有的英语水平来了解和掌握油气储运方面的世界最前沿的技术知识,能逐步实现运用英语进行专业文献翻译和撰写外文文献,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巩固英语基础,并且掌握阅读技巧,为今后应用专业英语知识做好铺垫。
长江大学油气储运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英语阅读在培养计划里经过几次调整,通过两次教学比较,该课程在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放在第六学期比放在第七学期进行学习的效果好,由于长江大学近几年的“一工部”教学模式的推行,使得我校学生英语学习集中在第一学年完成。而油气储运专业英语阅读是承接大学公共英语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双语教学的桥梁,学生会在大二出现英语学习间歇期。大二英语学习主要靠自主学习和CET-4 和CET-6考试来约束,因此,在第六学期引入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较第七学期引入效果好许多。另外,大四上学期会迎来双选会,学生找工作时应用英语在即,在此时去提升英语水平已经显得较晚。
就结构来看,专业英语课程教材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涉及油气田地面工程、储存和输送等几个方面的相关理论和先进技术, 32学时的学习难以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给学生还没开始学就结束的感觉,因此调整到50学时后的效果好很多,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按照要求较好地完成某个储运工艺的撰写。相应的学分由1.5增加到2.5,这些调整都是根据教学实践得来的。
因此,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不断提高为了也是顺应时代需求,合理的课程设置也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基础条件之一。学校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教学成效进行逐步调整和完善。
1.2 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
“态度决定一切”, 学生只有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才能将专业英语阅读学好。与基础英语相比,本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并且在学生心中其地位没有基础英语高,等毕业之后大家就会知道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较前几年要高,但是学习的目的性不如几年前明确,绝大多数是为了考等级考试拿学位证而学。例如,我校储运2007 级的某个班在第一次英语四级考试中一次通过率高达82%,这个结果归功于学校推行的“一工部”的培养模式, 直至2011 年储运2007 级毕业时总的四级通过率达到了86%,六级通过率达到了19%。在专业英语阅读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只有较少同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很好地改善教学效果。对比2007和2008级两届学生,2007级要求每个学生都给大家做一个英语show,结果大家踊跃,展现才艺,结果大部分同学敢大声说大声唱,并且英语表达流畅。2008级过于重视对于专业词汇的解释、英语长句的翻译甚至部分部分语法的解释, 学生参与环节比较少,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处于一种只讲授专业内容而忽略英语教学特色或者忽视专业知识讲解而变成纯粹英语教学的尴尬境地,完全脱离了专业英语阅读课程设置的初衷。在2012 年油气储运2009级的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检测发现:到课率只有是77.83%,真正感兴趣的只占27%,抱着“混学分”心态的也占少部分。目前已经有好几个2010级学生跟我谈了对专业英语阅读的学习问题,心态上学生已经发生转变,学生目的性有所增强。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动力,增添了上好本课程的信心。因此,充分调动学习主动者的学习心理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1.3 教材和教师配备情况分析
在近4年的专业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先后更换了教材,对于教材的满意程度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比而言,《储运专业英语教程》石油大学出版社第1版有课后习题和翻译对照,学生学起来相对较易上手,不过其内容不如第2版的新颖和涵盖面广,所以在改进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尽量推进第2版的使用,目前效果还有待提高。另外,也期待更新更合适的版本问世。
教师水平高低也会对课堂效果起决定性作用,优秀的专业教师需具备海外学习经历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生产经验。但是我校师资力量匮乏,目前实际拥有这三个条件的教师屈指可数。一门课程基本上由一门教师担任,教学形式和手段难免显得单一,学生听着感觉乏味,如果学校在近几年解决人才引进问题,将师资队伍整齐化,在此基础上对老师们逐个培训优化,一定会带动课堂效果的大幅度改善。因此,优质整齐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备军。在人才引进这方面希望学校能够协助我们逐步完善。
2 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学思路探讨
专业英语教师在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强调使用英文课本、英语授课、英语完成作业、英语提问和英语课堂讨论。这样学生可以有一个较为连贯的英语思维和英语环境, 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英语听、说、读和写的全面能力。经过4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传统的专业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直以来都强调单词、句法和翻译。老师上课多以专业文献翻译为主,加上对长句、难句的语法分析和专业词汇解释。传统的“填鸭式”、“过于强调翻译”的教学模式带来的效果不好,结合当前学校推行的“优秀学生导师制”和就业单位对学生的新要求,顺应就业发展趋势应该将该课程的设置目标投入到实际中去,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推行“科技论文型”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加强口语学习来提高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在专业技术方面的深度学习,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所突破,在课程结束时具备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能力。借鉴国外教学模式,课堂尽量开放,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将学习任务下派给学生,要求他们将学习、消化吸收的过程转化为英文论文成品并且发表,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说的能力,达到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随着油气资源需求缺口的加大,专业英语阅读这门课程在油气储运工程本科教学中的位置会越来越凸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做到听、说、读、写等全方面的培养。教材的选用、教学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学习心态以及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对教学效果均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在以上各因素的优化协调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才能为油气储运专业英语阅读教学找到新的出路,才能让我们的学生顺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P641.4+62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在管道防腐层材料和技术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防腐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防腐层技术是新建钢质管道和在役管道安全运行的保障技术,防腐层的生产制造质量决定着钢质管道的使用寿命,了解国内外解钢质管道防腐层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抓住钢质管道建设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提高防腐蚀技术应用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二.对腐蚀的理解。
腐蚀金属在周围介质的化学、电化学作用下所引起的一种破坏现象。按管道被腐蚀部位,可分为内壁腐蚀和外壁腐蚀;按管道腐蚀形态,可分为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按管道腐蚀机理,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等。
管道腐蚀一般是指避免管道遭受土壤、空气和输送介质(石油、天然气等)腐蚀的防护技术。
三.管道腐蚀的原因。
管道内壁腐蚀金属管道内壁因输送介质的作用而产生的腐蚀。主要有水腐蚀和介质腐蚀。水腐蚀指输送介质中的游离水,在管壁上生成亲水膜,由此形成原电池条件而产生的电化学腐蚀。介质腐蚀指游离水以外的其他有害杂质(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直接与管道金属作用产生的化学腐蚀。
长输管道内壁一般同时存在着上述两种腐蚀过程。特别是在管道弯头、低洼积水处和气液交界面,由于电化学腐蚀异常强烈,管壁大面积减薄或形成一系列腐蚀深坑。这些深坑是管道易于内腐蚀穿孔的地方。
管道外壁腐蚀视管道所处环境而异。架空管道易受大气腐蚀;土壤或水环境中的管道,则易受土壤腐蚀、细菌腐蚀和杂散电流腐蚀。
(1). 大气腐蚀。大气中含有水蒸气会在金属表面冷凝形成水膜,这种水膜由于溶解了空气中的气体及其他杂质,可起到电解液的作用,使金属表面发生电化学腐蚀。影响大气腐蚀的自然因素除污染物外,还有气候条件。在非潮湿环境中,很多污染物几乎没有腐蚀效应。如果相对湿度超过80%,腐蚀速度会迅速上升。因此,敷设在地沟中的管道或潮湿环境的架空管道表面极易锈蚀。
(2). 土壤腐蚀。土壤颗粒间充满空气、水和各种盐类,使它具有电解质的特征。管道金属在土壤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多种腐蚀电池。
(3). 细菌腐蚀。也称微生物腐蚀。参与管道土壤腐蚀过程的细菌通常有硫酸盐还原菌、氧化菌、铁细菌、硝酸盐还原菌等。
(4). 杂散电流腐蚀。流散于大地中的电流对管道产生的腐蚀,又名干扰腐蚀,是一种外界因素引起的电化学腐蚀。管道腐蚀部位由外部电流的极性和大小决定,其作用类似电解。杂散电流从管道防腐层破损处流入,在另一破损处流出,在流出处形成阳极区而产生腐蚀。杂散电流源有电气化铁路、阴极保护设施、高压输电系统等。
四.管道的主要防腐方法。
我国钢质管道外防腐层材料和制造应用技术主要经历了石油沥青、煤焦油沥青、煤焦油瓷漆、胶带、夹克、液体环氧涂料、挤压聚乙烯(2PE)、熔结环氧粉末(FBE)、三层聚乙烯(3PE)等发展过程。目前,我国管道防腐层材料生产制造基本实现了标准化,并不断有新品出现,近年来新建的埋地油气输送管道的外防腐层结构根据输送介质温度和施工条件的不同,主要采用熔结环氧粉末(FBE)、(3PP)、(DPS)和三层聚乙烯(3PE)防腐技术,并使用阴极保护技术。
3PE的底层为熔结环氧粉末防腐蚀层,中间层为聚乙烯共聚物热熔胶粘剂,面层为聚乙烯专用料保护层。上述三种材料构成的钢管防腐蚀结构层称为3PE防腐,压力管道元件行业称之为“聚烯烃防腐蚀(3PE)管道”。
3PE防腐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的钢质管道涂层体系,是我国输油、输气、输水大型管道工程和市政工程的首选防腐蚀结构,西气东输、西南成品油等重大工程全部使用了3PE防腐。
涂层防腐用涂料均匀致密地涂敷在经除锈的金属管道表面上,使其与各种腐蚀性介质隔绝,是管道防腐最基本的方法之一。70年代以来,在极地、海洋等严酷环境中敷设管道,以及油品加热输送而使管道温度升高等,对涂层性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管道防腐涂层越来越多地采用复合材料或复合结构。这些材料和结构要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物理性能、稳定的化学性能和较宽的温度适应范围等。
内壁防腐涂层:为了防止管内腐蚀、降低摩擦阻力、提高输量而涂于管子内壁的薄膜。常用的涂料有胺固化环氧树脂和聚酰胺环氧树脂,涂层厚度为 0.038~0.2毫米。为保证涂层与管壁粘结牢固,必须对管内壁进行表面处理。70年代以来趋向于管内、外壁涂层选用相同的材料,以便管内、外壁的涂敷同时进行。
防腐保温涂层:在中、小口径的热输原油或燃料油的管道上,为了减少管道向土壤散热,在管道外部加上保温和防腐的复合层。常用的保温材料是硬质聚氨脂泡沫塑料,适用温度为-185~95℃。这种材料质地松软,为提高其强度,在隔热层外面加敷一层高密度聚乙烯层,形成复合材料结构,以防止地下水渗入保温层内。
外加电流法是利用直流电源,负极接于被保护管道上,正极接于阳极地床。电路连通后,管道被阴极极化。当管道对地电位达到最小保护电位时,即获得完全的阴极保护。
阴极保护:将被保护金属极化成阴极来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这种方法用于船舶防腐已有 150多年的历史;1928年第一次用于管道,是将金属腐蚀电池中阴极不受腐蚀而阳极受腐蚀的原理应用于金属防腐技术上。利用外施电流迫使电解液中被保护金属表面全部阴极极化,则腐蚀就不会发生。判断管道是否达到阴极保护的指标有两项。一是最小保护电位,它是金属在电解液中阴极极化到腐蚀过程停止时的电位;其值与环境等因素有关,常用的数值为- 850毫伏(相对于铜-硫酸铜参比电极测定,下同)。二是最大保护电位,即被保护金属表面容许达到的最高电位值。当阴极极化过强,管道表面与涂层间会析出氢气,而使涂层产生阴极剥离,所以必须控制汇流点电位在容许范围内,以使涂层免遭破坏。此值与涂层性质有关,一般取-1.20至-2.0伏间。实现地下管道阴极保护有外加电流法和牺牲阳极法两种。
五.结束语
当今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命脉及现代工业的主要能源得到了广泛运用,防腐蚀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新兴产业,防腐涂层技术的应用,对于钢质管道建设工程的安全运行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在几十年的实践中,防腐涂层技术不断的提高和发展,材料方面朝着环保、高性能、适合流水作业施工的方向发展,施工方面朝着自动化生产线发展,正是上述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管道的高效建设及投产得到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大力研发防腐技术并且进行推广,从而促进我国油气储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磊 油气储运过程中的管道防腐问题研究与分析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12期
[2] 张宗前 油气储运管道防腐问题研究与分析 [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年9期
[3] 沈乾坤 论油气储运中的管道防腐问题 [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10期
[4] 张旭魏子昂 浅谈油气储运中管道的防腐问题 [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年10期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研究石油与天然气的储存、输送及管理的一门综合学科。它连接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加工、分配、输送等环节,主要包括油气集输、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油气储存与装卸及天然气的城市输配管网等。中国的油气储运行业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很多石油天然气的项目是与其他国家合作,在国外有许多的油库和管道都是由中国设计和施工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对外管道、油罐和油库进行设计和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其外语水平在油气储运专业中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学好专业外语对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丰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专业外语作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结合的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已学过的各类油气储运工程知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词汇,注重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外语文献的阅读和理解,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语言基础、语言技术和语言的熟练程度,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但是,当今的大多数高校对专业外语课程并不十分重视,这样就导致了专业外语的教学质量并不十分令人满意。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进行以下的探讨和研究。
一、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
很多学校开设专业外语基本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学时一般为32学时,导致授课时间过少,教学质量也是差强人意。由于专业外语课时较少,所以考核方式大多采用在课堂内开卷考核这种单一的形式,这样造成学生对专业外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基础外语,得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许多学校的专业外语一般设置在第五学期或第六学期,在大二下学期很多学生已经通过了四级或者六级,在上了大三之后,由于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二)授课方式
专业外语的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很多是教师翻译课文,学生记下不认识的单词;或者是教师让学生朗读外文并进行翻译,然后教师再进行纠正,没有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施。虽然现在已经有部分教师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在讲课过程中使用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但是授课实质上主要还是对原文进行翻译,并没有为学生传授专业外语的专业性和实践应用性。还有就是国内的一些相关资料,例如图片、视频或者其他素材并不多。这样就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专业外语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材选择
近年来,油气储运工程的专业外语教材开始不断增多,而且很多学校也都能及时更换教材,但是,但大部分教材的形式都比较单一,内容比较相近,而且不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很多数据、方法和实例都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情况,因此,这种教材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师资力量
由于各高等院校对专业外语课程的认识一直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专业的专业外语都是由经验不多的新教师来授课的。由于教师在专业外语教学时间短,连续性差,对专业外语的认识还不充分,因此该门课程的改革、创新力度没有太大的突破。再来,由于教师没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国外相关专业,与本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外籍人士接触也不多,因此经验和外语水平还不是特别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五)学生学习态度
学生经过多年的外语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但是基础外语的课程内容很少涉及专业领域,造成学生一直缺少应用的机会,导致学生从内心深处认为学习外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一旦通过了四六级就忽略了对外语的学习,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思考与建议
提高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质量应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着手。[1]利用现有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优势,即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和文化接受程度高;对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改革,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依据上述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外语课程教学进行思考和提出建议。
(一)教学内容
1.选择合适的教材首先应选择适合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点的教材。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因此在选择时应偏重那些与时代接轨的教材,并且应与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相适合的专业外语教材,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精选与实际工程相联系的英语资料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管道、油库及相关设施的设计、施工和维护,因此其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上的知识,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前提条件下,给学生介绍一些现代储运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等具体的专业外语资料;同时结合专业图片,使学生将已经学过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英语词汇联系起来;并且鼓励学生多读相关外语资料,可以将感兴趣的中文资料翻译成英文,使他们真正克服中英文之间的差异,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3.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专业外语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需要有良好的外语基础。一般专业外语课程安排在第五或者第六学期,相对于公共外语课程有一段时间的滞后性,并且大部分学生因为已经通过四六级考试,所以对外语学习的热情有所下降。所以专业外语的课程设置应与大学外语有一个衔接的过程,并且应一直延续到大学毕业,使学生对外语的学习有一个连贯性。因此专业外语最好开设在大二下学期,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外语四六级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2]除此之外,专业外语也应在大三和大四两个学年开设,这样可以保持学生一直受到英语的熏陶。由于受到时间,学分等一些因素的限制,可以适当减少每一学期专业外语的学时,比如8-16学时。虽然学时减少了,但是对英语的学习可以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
(二)教学方式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专业外语的教学目的侧重于外语的实际应用。所以,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专业外语的授课过程中应加入一些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对不同的授课内容,提出与课程相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可以使专业知识与专业外语内容有效衔接起来。对于一些相关的较难的问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以外语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预先进行提出几个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和相关的电子资料来准备这些内容,在课堂上采用提问或者让学生以做报告的形式来分析这些问题,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提问或是课堂讨论的方式,达到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对专业外语的学习产生兴趣。[3]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油气储运专业外语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对油气的性质,储存设备的结构、输送方式和工艺以及施工过程的描述,如果采用传统的黑板加教科书的授课模式,学生往往容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为了使提高油气储运专业外语课堂教学效果,在内容讲授时,应以传统授课方式为基础,主要讲解一些专业词汇和重点句型等,再结合管道、储罐及相关设施的示意图、模型及施工视频等进行辅助教学,这样既便于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又增强了直观性和形象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促进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的共同提高。实践证明,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是一些图像和视频资料,而不是简单的阅读、讲授与灌输,所以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增大教学信息量,克服传统板书的局限性,又可通过播放一些重要的和相关的专业视频资料,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中。3.加强专业外语与工程实际的联系油气储运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管道、油库、站场及储罐的设计、管理、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是一门对工程实际要求很高的学科。在专业外语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因此,应加入一定的工程实际知识,例如外文的图纸或国外的工程实例,这样学习专业外语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学生专业知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4.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专业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读懂外文的专业文献,能用外语撰写科技论文,并且可以用流利外语进行口语交流。因此专业外语的考核应该体现出以上三方面的要求内容,包括专业科技论文方面的英译汉、汉译英以及平时在课堂回答问题情况。通过这种灵活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外语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能够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素质
1.专业外语中的不同内容应由不同教师讲授油气储运专业外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输送各种介质的管道、储罐、施工方法、各种介质的性质。由一位教师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难免力不从心,因此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应由多人共同承担专业外语的教学,每位教师可以将自己最擅长的内容讲授给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专业外语中专业知识的理解,也会使学生对专业内容和外语产生浓厚的兴趣。2.提高专业外语教师的语言能力为了使专业外语教师具有更高的外语水平,应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可以在国内进修,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短期的出国进修等。除此之外,还应定期组织专业外语的授课教师进行讲课比赛或课件比赛,这样可以给老师起到很好的示范和督促作用。还可以定期组织专业外语教师在教研会上进行交流,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语言能力,还可以探讨专业外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
“油库设计与管理”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油库的设计方法与专业管理方面的知识,结合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油库设计与管理方面的能力。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p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相比,教材建设具有滞后性。要培养创新人才,在油气储运专业的专业课教材的选用过程中,要以“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有利教学”为原则。教师要删除教材中不适应当前实际教学的篇章,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要根据国家最新的标准和规范,并收集国内外有关最新的信息,用最新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学科内的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组织教师立项编写或参编高质量教材,自编配套辅导教材和讲义,制作和充实各类声像教学资料等,优化并整合出一套既适合教学课堂,又能反映学科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
二、改革教学方式
油库设计与管理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图片及表格。同时,油库设计与管理课程和工程实践的联系较多,例如各种不同类型用途的油库、各种收发油工艺流程等。这些内容以板书形式表达会使学生缺乏直观的认识,很难让学生理解,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口头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增强形象性与生动性,增加师生实验课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各种实物图的照片和各种流程的动画,各种装卸作业的录像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直观的认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三、强化实践教学
油库设计与管理课程工程概念及工程意识要求比较高,兼顾了工艺设计、工程设计与专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把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课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将结合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政策观点、经济观点、节能观点、安全意识和环境意识及能够利用最新先进科学技术进行油库的设计、改造和发展。
同时,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学分比重,大幅度增加综合性实训课程的比例,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课程设计是工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计算的能力,使课程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以弥补学生未进行设计环节全面训练的不足。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具备能源化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p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这是学生真正认识油库、接触油库、了解油库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使生产性实验能有效开展,通过加强教师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积极探索良好有效的考评体系,对实验实习的各个环节实行良好的管理,以保证实验实习达到预期效果。
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对油库设计与管理课程要深化教学改革,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整体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油气储运主要包括有油和气的储存以及运输。在石油工业内部它则是联接产、运以及销各个环节之间的桥梁,主要包括有矿场油气集输以及处埋、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以及石化厂上的油气储运等等。
油气是重要的能源之一,有效实现油气资源的安全节能发咋喊,是油气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油气能源的需求始终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再加上油气储运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油气储运事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为了构建安全、环保、节能的油气储运体系,实现油气资源的高效安全使用,我们有必要在对现有的油气储运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利用同时提高当前的技术研发能力,坚持吸收借鉴、自主研发与储运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方向,不断推动油气储运事业的发展。
1、关于我国能源战略的论述
1.1、多渠道进口原油
多渠道进口原油有助于减少由于供油国国内出现变故或供油通道出现事端造成供油中断的风险。
1.2、不断加强我国领土范围内的油气勘探以及开发工作
近些年来,在三大石油公司之间的协作之下,也加大开发的力度,使用尖端的技术,以及初步得到了一定的成就,一些国内外的专家预测,全球陆上石油在将来很难满足人类的需求,这样就逐渐转向海上延伸。在早期海上钻探范围一般小于200m水深,逐渐扩展到300m。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之下,也会转向1000m水深。并且沿海均为经济发达地区,海上油、气田的商业价值变得更高。
2、油气储运的安全节能的重要性
油气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比如说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在世界经济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些资源的有效生产以及运输不仅仅对于生产效率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保护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碳”就是石油、煤炭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油气化使用的“碳”耗用得越多,也使得地球变得暖化“二氧化碳”制造也就越多。
但是油气种种产品被广泛的使用到冶金、造船、化工、石油、航空、医疗、、电子、照明、玻璃、生化、制药、食品等行业,并且倡导低碳生活的我国,天然气也已经成为城市燃气的主要气源,液化石油气是天然气的有益补充同时稳步发展。石油天然气的储运以及城市、居民安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石油天然气管道这是确保能源供给、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设施。
3、油气储运系统的节能措施
3.1油气储运系统节能的两大基本原则
3.1.1、降低油气的储量油气储运系统的节能研究计划中主要包括三部分,即油气的使用、油气的回收、利用这三个主要环节。降低油气的储量,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油罐和管线所产生的能耗,还能减少整个企业对于整体运输的成本、资金投入,并使得储罐的占地面积最小化,使得能源配置结构更加合理化,同时也为增加设备以及市场与生产规模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只有不断降低原油的储量,联系市场的供应需求情况,企业应当将原有的储量最小化,适当的进行低价存油,储存量能够保障在意外情况发生时的所需量即可。同时,还应当严格控制成品油的储量,将成品油的储量尽可能的最小化。一方面,可以通过改革原油的加工技术,创新、提高工艺技术,采取深加工的方式降低重质油产品的百分比,从而提高柴油的产率,增加产量。另一方面,通过使用质量仪表和先进的检测技术,不但降低了油气储运系统的能耗量,而且使得资源配置更优化,节省了人力以及物力。
3.1.2、改善加热方式油罐的加热方式一般主要采用热媒水。通过加热并维持储罐底部的蒸汽盘管,依靠1MPa蒸汽传热,加上管外油品的传热系数偏低,从而高能低用。因此,只要将油品携入显热,通过热媒水的使用,达到盘管换热的方式,确保传热量足够,从而保证了能量的梯级使用。在使用抽吸式加热装置时,应当通过储罐出口以及泵入口设置的抽吸式加热装置,对部分抽出的油品进行加热,只需达到油泵对输送介质的粘度标准即可。也就是说,在平时只需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待到外送时才开始加热。这样一来,不但降低了整体的油气储运能源消耗量,而且还确保了油气在输送时所需的粘度标准。
3.2、油气储运系统的四大节能措施
3.2.1、油气混输方法当前石油企业使用较多、较为普遍的技术是油气混输技术。油气混输技术指的是通过将油、气、水等多种介质,在未进行分离的状态下,将海底管道泵通过混输泵输送到油、气、水等多种介质的混合物中。油气混输与传统的旧运输方式不同,油气混输直接使用独立的混输泵以及混输管道即可独立输送油气,而传统的运输方式是先将混合介质进行采集处理,使用三相分离器、原油外输泵、天然气压缩机和条独立的海底分输管道,才能实现油气的管道运输。新型的油气混输方式不但降低了整体耗能量,而且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以及整体的经济效益。
3.2.2、输油泵机组变频调速节能方法油气储运系统的节能计划中,输油泵机组的变频调速技术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通过输油泵机组的变频调速节能技术,依照离心泵的特点,采取调节流量的方式来控制输油情况。采用调节输油泵的变频方式从而对输油泵的工况进行调节,既快速、有效又简洁方便。输油泵机组的变频调速节能技术主要是通过改革阀门节流工况的调节方式,制作成为输油泵独有的变频调速方式。不仅避免了输油泵出口阀过大而造成的损失与浪费,而且方便易于操作,提高了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该种节能技术还降低了机器运行时产生的摩擦所造成的噪音以及损坏,使得输油泵机组更易于维修,使其使用寿命加长。
3.2.3、油气常温运输方法原油含水的原油输送主要采用油气常温运输技术。当含水的原油井产液的温度达到一定的程度上,及时未达到转相点,只要井口的油温高于允许的最低集输温度值时,就可以采用常温运输技术。常温运输方式主要包括单管常温集油、双管常温集油、掺低温水常温集油等方式。首先,单管常温集油是将原有的掺水管线停掺扫线,根据油井生产时所产生的自身压力以及温度,通过集油管线将液体输送到计量间。其次,双管常温集油是停掺原有掺水管线,修改为集油管线,把井口和计母间进行改造,做到主管与副管能同时刻出油。再次,掺低温水环状常温集油是指将整座计量阀组间中的几口油井同时由一条集油管线串联成一个环状的集油方式,环的一端计量阀组间负责进行掺水。另一个端口就负责将油井生产的油、水、气集合运输到计量阀组间的汇管中。这种常温运输方式在整个油气输送系统的节能计划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整体的能耗量,而且使得加热与保温系统更精简,降低了整体的成本投入,同时使得整个石油运输企业管理难度大大降低,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
3.2.4、降低蒸汽能耗量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由于蒸汽能耗占据整个油气储运系统能耗中的80%以上,降低蒸汽的能耗量在整个节能计划中的位置至关重要。为了合理控制蒸汽的能耗量,可以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
①降低油气的存储温度。严格控制油气的存储温度,根据标准的存储温度进行实际操作,保证油气输送时的温度适当,确保油气的输送功率与热能都最小化。
②对油罐进行适当的保温。严格按照油罐的保温措施,确定好油罐的最佳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应当严格按照国家和各大检测机构所规定的技术性标准以及方法来筛选。对于油罐的保温材料筛选标准,应当采用物理性、化学性都较为稳定的材料,而且对金属无腐蚀性,并属于非燃烧材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是保温材料应当选用最高安全使用温度高于储罐平时需要的操作温度,以此才能发挥并保证油罐的最大效用。切实做好油罐的保温控制工作。
③重视油罐的清洁。要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检测,注重油罐的日常存储环境以及清洁工作,切实保障油罐内的油气存储质量,以便降低油气储运系统的整体能耗量
4、结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的深化,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之下,应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则就变成当前以及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石油化工企业应该加大对于油气储运系统节能技术的开发以及应用,应该注重提高节能技术的水平,这样才可以不断促进和推动油气储运系统做到低碳、节能、高效、环保的方向而发展。
参考文献:[1]郑伟.油气储运安全节能发展探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2:271
作者简介:阎凤元(1981-),女,北京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工程师。(北京 102249)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95-02
油气储运工程是石油天然气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也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尤为重要。[1]油气储运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是学生理解相关专业知识、锻炼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教学形式。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认真实验,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2]
然而,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单一,多为实验教师根据实验操作过程及报告评分。随着实验室的发展建设及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的增加,简单考核实验基本情况的方式已不适用于现在的实验教学。为此,针对油气储运专业实验的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力求全面覆盖学生实验的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保证专业实验的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3]
一、实验考核模式的现状分析
1.实验考核内容不全面,不能全面评价学生实验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传统的实验教学的考核内容只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而实验的预习环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分析和思考过程、学生与实验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都未能纳入实验考核内容中去,因而无法对学生实验学习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2.很难实现对实验全过程的考查,激励效果不明显
现有的实验考核体系仅能对学生在实验室的行为进行观察评定,实验指导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在实验工作其他环节中的行为和表现。而且打分几乎完全依据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造成学生片面重视这一环节,小组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部分学生懒于动手,坐等他人实验结果,只重视实验报告书写,甚至出现实验报告抄袭得高分的现象。这会严重挫伤认真实验、勤于思考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作用。
3.考核模式长期不变,不能适应储运教学实验室的发展及综合设计创新性实验的增加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以往演示性、验证性的基础类实验较多,综合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较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油气储运系大力发展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建立了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创新实验平台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开设了大量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而传统的考核模式很难适应这些新开发实验的要求。为此实验教学的考核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对考核内容和考核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重点培养、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型实验教学的要求,取到良好的考核效果。
4.实验考核方式单一,很难起到启发创新思维的作用
以往实验考核为实验预习、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报告三部分。但无论哪一部分都仅能反映学生实验基本情况,不能反映并鼓励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不能发挥考核对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的导向作用。因此,构建以培养实践创新型、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实验考核模式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实验考核内容的分类优化改革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目前共开设了四类实验: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这四类实验各有特点,在原理知识、设计能力、操作水平、创新思维四个方面,应分门别类细化并增加实验考核内容。通过专业课程教师和实验课程教师共同讨论,运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部分内容在总分中的权重。同时由于油气储运专业实验常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石油类产品及有机化学试剂,因此有必要强化对安全知识和实验室管理规定的考核。
1.基础性实验
油气储运专业基础性实验多为原油及油气产品物性认识的验证性、测量性实验,一般根据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以往实验中学生仅关注测量所得数据的正确性,而忽视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为此考核内容有必要强化实验原理的掌握。此类实验涉及油气样品、高温(如柴油馏程)、低温(如液氮)操作、精密仪器等,安全尤为重要,因此考核内容中加强了安全知识的考核。调整后的实验教学考核内容包括安全知识、实验原理/方法考察、实验前仪器准备、实验操作流程及操作过程、规范的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分析与思考、实验报告。
2.设计性实验
油气长输管道和油气储存装置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流动工艺、材料、设备、仪表自动化等各个方面,各专业课程中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最多,如某长输原油管道冬季输送方案设计与模拟、某油库的收发油工艺设计与管理模拟等,均要求学生通过已知参数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软件模拟。考核内容不应只包括原理知识的记忆和实验过程记录,还应增加或加强实验方案设计及比选、实验情况分析及处理、实验总结与思考的考核,才能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鼓励个性化方案和方法/手段的创新,加深学生对工程实践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如管道密闭输送运行模拟、输油管道水击过程及控制实验、油田集输管网运行模拟分析实验等,实验原理、方法及实验手段涉及专业课程的多个知识点。因此,实验考核增加了相关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考查内容,考核内容主要有实验原理及方法、实验仪器设备知识考核(如原油旋转粘度计测量原理及仪器误差分析)、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4.研究性实验
研究性实验注重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多为科研与教学结合的开放性实验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学科竞赛等。研究性实验周期较长,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传统的实验原理、方法等考核内容明显不适用于此类实验。新设计的研究性实验的考核内容包含研究目的、实验手段方法的合理性、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查阅文献的能力、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创新合作能力,以及结果处理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三、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式改革
油气储运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对实验考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采用评阅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为此应综合采用多种新形式的实验考核方式,才能达到理想的考核效果。
1.应用实验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做好实验预习考核
实验预习是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原理、熟悉实验设备及操作的重要环节,是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而以往学生不重视这个环节,在预习中盲目抄袭讲义且不求甚解。为解决这一问题将实验指导书、仪器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定等相关知识以多媒体课件、文档、图片、视频的方式植入实验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全面指导学生预习,并在预习考核系统中进行在线测试。测试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实验室安全准入考核,包含管理规定、油气安全知识及事故应急处理。二是仪器模拟操作考核,将实验仪器操作制作成FLASH动画,应用鼠标点击完成模拟实验操作过程,不能按照要求操作则扣分。三是实验必备知识考核,重点考察实验原理、方法、专业背景等知识。学生必须通过在线测试系统的考核才能预约实验时间,进入实验环节。
2.实验过程监控记录
由于实验学生人数众多,实验指导教师很难全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因此,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增设了不同的实验过程监控方式。仪器操作类实验,在每一个操作台前安装了摄像系统,教师通过摄像监控系统可观察每一组学生的操作,并给予客观的评分。计算机仿真类实验,在仿真系统中植入操作过程记录程序,将学生的每一步操作记录在数据库文档中,并自动上传至控制中心,教师根据学号调出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
3.建立上机题库,全面考核实验知识
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综合各门课程知识,建立专业实验题库,可分实验选择试题,也可分课程随机抽取试题,用于学生实验结束后检验所学知识,对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有积极地促进和激励作用。
4.创新研究实验进行验收答辩及成果展示
此类实验项目多来源于科研、专业竞赛、学生自主拟题等,没有固定的实验方法及步骤,依赖实验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探索,完成时间长。传统的实验报告考核方法完全不能适用于此类实验。为此创新性的设计、采纳了结题报告、产品/模型/成果文件/软件、及实验答辩的多种形式对创新研究实验进行考核。尤其是每学期组织一次的实验答辩,不仅很好地考核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作品水平和创新能力,还能体现出学生的反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技道德、责任心等,能够客观全面地对创新研究实验进行考核和成绩评定。
四、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应用效果
科学、公正、客观的实验考核结果是检验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科学实践素养的重要保障,为此油气储运专业在实验教学中逐步实行上述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成功之处在于:一是保证了实验预习的质量,减少了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差错,这对于降低实验中发生意外的概率有积极作用,此外强化安全知识和实验室规章的考核也有利于提高教学实验的安全性。二是提高了实验指导教师对实验过程的掌控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识别企图“混水摸鱼”的学生,减少了实验评分中的不公平现象,在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上取得了意外的收获。三是解决了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考核这一紧迫问题,对于新型专业教学实验的顺利开设并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四是增强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了实验效率,锻炼了学生能力。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目前在专业教学实验及实验考核中还存在如下不足需进一步研究解决:首先对专业教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不仅体现在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还体现在专业课教师不重视、不支持专业教学实验,为此需开展专业教学实验及考核方式改革,并在软件开发、设备购置方面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其次专业实验考核模式虽然较传统方式更全面、客观、科学,但需要实验指导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工作量,因而在推广中遇到一定的阻力,这一问题可通过在实验教师工作量评定及业绩考核方面出台适当的鼓励机制来解决。
五、结束语
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工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专业教学实验考核的改革,适应我国工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趋势,解决了油气储运专业开设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所面临的技术问题,有效提高了专业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任课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而且这一考核方式的改革,解决了工科专业实验教学中很多带有共性的问题,对其他工科专业的实验教学考核改革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严大凡.油气储运专业建业——甲子回溯[J].油气储运,2012,31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油气管道工程涉及了其企业的各个部门,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油气管道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核心的工程,主要是让油气管道企业的战略规划能够有效的贯彻到每一个环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企业的整体执行能力,来实现企业运营绩效的目的。 因此,企业要高效运转,就必须推行有效的精细化管理。
二.精细化管理概念
精细化管理则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企业对各类要素进行合理有效配置,通过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达到在企业内部各组织间的高效和协调运转,以实现企业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作为企业最前沿的生产现场,最急需推行精细化管理。立足专业,关注细节,科学量化是精细化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精细化管理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由泰勒――科学管理之父首先提出。二战后,由于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生命周期逐步缩短,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很多管理理论(如决策学、系统工程理论等)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被广泛应用。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对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内涵又加以丰富,创造出“5S”这种独特的管理方法(具体包括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它们将人员、机器、材料、制度、环节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甚至具体到要求企业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对“5S”理论的推广,以求在生产现场创造出一种干净整洁、清新舒适、分工合理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治理,可以实现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目标。现代企业所推崇的“6S管理”由“5S”发展而来,在“5S”概念之上添加了“安全”这个项目,有的企业则根据实际需要除了增加“安全”,同时也用“规范”代替“清扫”。6S管理方法目前在国内很多大中型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油气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就是将油气田工程造价管理细化到勘探、开发、净化、储运等项目的建设过程和环节,并在精细化的基础上对每一作业过程进行优化配置,从组织与人力资源、技术与经济、定额与合同等方面去深入挖潜。主要从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等实行精细化管理,降低油气工程造价,提高投资回报率。
三. 油气管道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个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要健康稳定地发展,在对员工的个人素质、团体意识、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必须提出更高的要求外,其采用的管理工具是不是有力和有效,对于生产现场的精细化管理制度的顺利推行也极其关键。
1. 管理机制问题
目前,石油企业的大部分油气资产为国家所有,企业只有使用权,没有报废权,因此,导致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亟待完善、资产管理的手段及管理方式落后,仍然处于静态管理阶段。
2. 管理责任不够明确
油气资产现行管理方法出现管理职能模糊,各职能部门越过资产管理部门,各施其责,直接代替或者取代了资产管理的职能,资产管理部门有责无权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其资产管理职能没有得到完整的发挥。
3. 油气资产存量管理力度不足
由于石油企业的油气资产报废执行国际公认的按区块报废标准,油气资产报废按整个区块进行报废处理。
4. 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石油企业资产管理有着特殊的专业性要求,一个好的资产管理人员必须经过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及现场实践学习才能满足业务工作的需要。另外,管理人员的资产营运观念还不够先进,加之资产管理力度的弱化,致使油气资产无法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5. 资产考核机制不健全,经营机制未建立
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和折耗没有纳入有限公司的考核范围,经营性资产不收取资产占用费;同时,也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促使各单位开展闲置资产的调剂和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
油气资产在石油企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它为油田企业的持续经营提供了保证,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开采的主要生产物资,而且油气资产质量、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石油天然气的提升、收集、处理和储存,进而影响石油天然气的采油率、生产量、产品质量、销售额以及生产成本。
四.精细化管理对油气管道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
1. 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施工,加强现场的全方位管里;节约材料,杜绝浪费;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和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从而达到利用科技进步的手段来降低工程成本。
2. 为提高工程结算效率、规范结算资料、统一结算标准,应从基础资料、计算依据、详细签证、统一装订以及严格操作流程等5个方面加强重点工程结算,与各项目的责任单位进行对接,按照工程实际开展情况,及时编制出工程结算计划,统一部署全年结算工作,确保竣工决算工作的全面完成。
3. 针对项目施工设备缺乏必要的日常保养,我们设立了设备整修基金(即按设备原值一定比率向使用单位提取设备维修费用),由公司专业管理部门利用该项基金对设备进行统一的整修维护,使费用承担与维修管理脱离,从而彻底解决了过去维修工作做的越多承担费用越多的“瓶颈”问题。
4. 优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流程。我们在满足管道局对资金管理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施工企业的特点,利用网络手段,自行开发适用的小软件,从细节入手,简化资金计划编制、操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5.标准化管理是复杂大系统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油气田工程造价管理标准化精细化的方法体现在:建立一套标准工程、标准化的工程造价项目、标准化的工程造价计算方法和模式。如一套单项工程从工程预算到结算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一套勘探开发项目中油气田公司从投资估算到决算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编制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
6. 合理编制年资金收支计划。从宏观上控制和指导公司全年的资金流入流出量。资金收支计划按照公司当年经营规模、债权债务情况、上年实际发生收支事项对比分析和局政策规定等预测编制。若资金来源不能满足支付需要时,必须提出资金缺口解决方法加以解决。
五.结束语
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油气管道施工项目中能起到加强控制和提高油气企业经营质量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油气企业施工单位规范化施工管理,也为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的管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油气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方杰. 试论精细化对提升油气管道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 [期刊论文] 《中国集体经济》 -2010年28期.
[2] 王春平,景龙亮,杜永平,李彬. 浅谈精细化管理在油气生产服务管理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10期.
[3] 杨建坤.油气田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途径――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 [期刊论文] 《天然气工业》 -2012年1期
精品课程建设作为高职院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重视。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自从油气储运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立项开始,《油气管输工艺》即作为学院首批批准的精品课程,经过近1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初现成效,逐步总结出“五个基于”的精品课程建设方法,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基于行业经历的教学队伍,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情境的教学条件。
一、课程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人才需求调研是教改的第一步,只有经过充分的企业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真正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本课程通过对油气储运相关的行业企业进行实地走访,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与一线技术人员对流,并邀请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工参与课程改革,针对油气储运操作工,油气计量工与油气调度工等工种设置的专业技术核心课程。课程设置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并遵从职业能力本位的原则,实现“两个无缝对接”,即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与职场的无缝对接。
二、教学内容——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内容
在前期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对教学内容进行顶层设计基础上,打破学科章节结构,围绕知识及技能模块,设计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功能相配套情境,并最终设计出5大学习情景,即油气管道认知,等温输送,加热输送,顺序输送,天然气输送。每一个学习情景由若干项目组成,项目与项目之间体现工作任务逻辑主线,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任务组成,任务与任务之间呈现平行或递进关系,知识内容的编排上是基于工作过程并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一致,最终通过综合实训项目把各个任务联系起来,并通过综合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师资队伍——基于行业经历的教学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已成为共识。随着当下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呼声的日益提高,而工学结合的关键在于教师“工学结合”与学生“工学结合”的步调一致;因此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结合专业的实际,主要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条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所谓“引进来”,即通过人才引进、聘任兼职等方式,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能工巧匠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所谓“走出去”,即通过现有师资的学历提升、企业挂职锻炼、承担科研项目等途径。截至目前,主讲教师80%为双师型教师,且100%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按照“一主线多方法”模式,即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一条主线进行,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导向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实现基于学的教,实现基于互动的传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尽可能的让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深度融合(如表1),学生通过深度参与,从以前的被动灌输接收到现在的主动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真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构筑立体化考核评价方式(总评成绩=平时表现20%+考试成绩30%+技能操作40%+实训报告10%),弱化期末考试,重在过程考核。
五、实践条件——基于工作情境的实践条件
按照“校中厂,厂中校,前面是工厂,后面是教室”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目前已建成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泵阀实验室,油气管输综合实训中心。与学院签订深度校企合作协议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有中石油伏牛溪油库、重庆英达实业有限公司柏树湾油库、重庆大班石化有限公司大班油库等,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相结合,形成“认知模拟实地演习”的大教学过程,同时,“三阶段实习”计划(大一专业认知实习,大二专业实习,大专业顶岗实习)已全面展开,基于工作情景的校内外实践条件能较好满足相关实验实训要求。截至目前,学生集输工考证通过率已达90%。
总之,高职精品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起点是市场需求调研,重点在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团队建设与实验实训是保障条件,其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的精益求精过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真正使精品课程成为“一流的水准,多样的示范、共享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姜大元.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社,2009.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月清.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变化及启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85-90.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中缅天然气管道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规划的重大管道项目之一,与同期拟建的中缅原油管道共同构成了我国油气进口的西南战略通道。国内段管道从云南瑞丽市58号界碑进入中国境内,与原油管道干线并行,在贵州安顺市油气管道分离,油气并行段1101.2km,天然气管道线总长全长1726.8km,最后到达贵港市,原油管道干线全长1631.1km,最后到达重庆市。
2013普降大雨,中缅油气管道并行段有多处被雨水冲刷而造成管顶埋深不足,管道的安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部分管道已经运行,且受现场地形限制,无法采取沉管作业。如何在不沉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水工措施来确保管道安全和管顶埋深是消除安全隐患的关键所在。经现场调研后,对不同地貌类型埋深不足段进行总结如下。
1 高陡边坡段
由于中缅管道地形起伏较大,高陡边坡也较多、部分管沟未及时回填,管沟在大雨中形成雨水通道,土体被冲走,造成管道悬空现象。下面针对坡长大于约60m,平均坡度大于25度的土质边坡,以及可能造成水毁的长陡坡地段介绍此类水工保护措施,。
1.2水工保护措施
水工保护措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2.1管道的防护
在冲毁段管沟中夯筑灰土截水墙,间距10m。截水墙要从管沟底部修起,高度与原始地面齐平。管沟采用灰土回填并分层夯实,夯实系数不小于0.9,详见图1。
图1 截水墙位置示意图
1.2.2 对坡面的防护
在坡顶处和陡坎处分别夯筑灰土截排水渠2道,将坡面流水导出管道作业面。避免雨水冲涮。将整个管道作业带范围坡面整平夯实,夯实系数不小于0.90,厚度0.5m。以提高坡面土体的密实度。
1.2.3 对坡脚的防护
在坡脚处砌浆砌石挡土墙一道,墙高2.5m~3m,以保证坡脚稳定。墙顶为一道钢筋混凝土骨架护坡,保护坡面不受冲涮。
2 顺河道敷设段
受地形限制,本工程部分地段线路顺河道敷设,部分地段出现管道埋深不足和露管现象,下面介绍此类水工保护措施。
2.1水工保护措施
水工保护措施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2.1.1 保证管顶埋深措施
由于气管道已经通气,如果采用沉管方式来保护管道埋深难度较大。主要采用浆砌石防冲墙来防止河道再次下切,以保护管道安全。具体作法:沿河道方向,每隔10砌浆砌石防冲墙一道,防冲墙长度与河道宽度一致(8-12m),要求两侧嵌入河岸中。防冲墙基础嵌入河道中,墙顶高出管顶0.8m。
2.1.2 保护河岸措施
为防止防冲墙之间的管顶覆土被河水冲走,造成管道再次出露,采用混凝土连续覆盖对管道进行保护。具体作法:浇筑管沟前用8mm厚的橡胶板包裹管道,包裹时搭接20cm。混凝土标号为C25,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管沟回填完以后,应尽可能在管沟上堆放一些大块石或漂石,但不能在河道里形成一道堤坝,要保证河床面的齐平。详见图2。
图2 混凝土连续浇筑断面图
3、隧道间管道埋深不足段
本工程隧道较多,对头隧道之间多有汇水,现以某隧道入口埋深不足段为例介绍此类露管处理措施。
3.1水工保护措施
由于气管道已经通气,如果采用沉管方式来保护管道埋深难度较大,故采用地下防冲墙+浆砌石过水面+浆砌石护岸的方案来保护管道安全。具体作法:沿管道下游5~10m与管道平行方向砌浆砌石防冲墙一道,防冲墙基础嵌入原土中,墙顶高出管顶0.8m。在管道上方砌砌石过水面一道,以防冲流水下切。在防冲墙下游在水沟两侧各砌浆砌石护岸两道,以防冲流水冲涮两岸。防冲墙和护岸形成‘π’字形,形成一个半封闭结构。
图3 水工保护位置示意图
4 结论
随着我国长输油气管道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在地形狭窄等受限制地区,多条管道近距离并行敷设的情况将越来越广泛,因雨水冲刷而导致管道出露的情况也会有很多。以上方案均已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好的指导了后续的现场施工,体现了环保优先、安全第一的设计理念,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鸿,张文峰,史航等.SY/T 6793-2010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水工保护设计规范[S]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刘俊峰,霍宏伟等.浅谈长输管道的水工保护[C]油气储运技术论文集(第五卷),2009(9):403-406.
[3] 张振永,郭彬.兰成管道特殊地段的风险分析及设计对措[C] 油气储运技术论文集(第八卷)2012(9): 33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