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0 21:35: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古筝毕业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河南筝乐;河南风格筝曲;曹东扶;艺术发展
ABSTRACT
这个充满竞争且高速发展的社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毕业时,能“站稳讲台,兼顾舞台,一专多能”。针对能让主修古筝的学生在离开学校就能适应社会,站稳讲台,让选修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实际弹奏水平,达到“多能”。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在此浅显的进行一点归纳与总结。
一、教师引导式的有效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处理作品能力
学生在进行二度创作的小组课中,教师布置一首学生们在技术技巧方面能胜任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分析作品。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进行有实效的预习,并在布置作品时引导学生:预习,绝不仅仅是对乐曲本身的指法、旋律进行了解,更应从网络、图书馆等多渠道深入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风格流派,及所要表现的意境;就技术技巧而言,合理安排的指法,讲究力度音色的变化,注重控制不同发力部位,把握准确的触弦位置、深浅、角度等多方面都应在预习时仔细推敲琢磨,尽可能地将乐曲的韵味弹奏出来。
在课堂中,前半段由学生按自己对作业的理解分别进行弹奏,并讲解其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严格而细致的检查,是学生是否进行有实效性的预习的必要步骤。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讨论弹奏及理解中各自的优点及缺点,并让大家思考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及调整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最后,教师总结并谈及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处理方式,并加以弹奏。
经过这三个步骤后,学生从单一的模仿、听从教师指导的学习状态慢慢转变为学生们自身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演奏者作为音乐的第二度创作者,乐曲的演奏绝非是没有思考的简单的模仿与重复,而是自身修养、内涵的进一步展现,是一种精神的境界与内心的状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独立的分析处理能力得以提高。
二、讨论式技术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技巧的系统把握能力
技术讨论的小组课中,教师将一些弹奏常见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让大家对比其外部状态,剖析其内部原因,就如医生会诊般,集众人之力共同思考,解决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讨论,教师作为最终总结的人,进行归纳,并提出最佳建议。例如:小组课中进行如何掌控音色的技术讨论。首先,让手型状态不是很好的选修的学生进行弹奏,让学生观察他较为松散的状态,听他弹奏的暗淡、干瘪、不干净音色。然后,就此音色,学生从积极放松、力的使用,触弦角度、过弦速度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帮助选修的学生进行调整。学生在相互的讨论时,逐渐了解弹奏要点里所包含的相关信息,并深刻地认识到弹奏时,只有整体把握才能弹奏出清脆圆润优美的音色。最后,教师将学生观点加以总结,并进行补充完善。这种讨论式小组课,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减少了“一对一”小课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并让学生对以往所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三、助教式的实践,提高学生实际讲解教授能力
当主修的学生对基础弹奏的技术,从理论高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能有组织的表达技术观点时。教师可以安排主修的学生成为自己的“小助教”。例如:首先教师将选修古筝的学生再次细分为多个小组,然后在不同的小组中安排一名“小助教”进行负责制的指导。教师让主修古筝的学生了解自己负责的这个分小组选修学生们的实际状态,再按其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
在小组课的前半部分,教师进行集体授课,系统地讲授,精讲重点与难点,进行规范性的技术示范演奏。后半部分布置作业,教师可按照选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分小组中布置同一技术要点下的不同曲目。让“小助教”在各自负责的分小组中进行示范,并指导自己负责的选修学生进行更为规范的弹奏。当主修的学生在给选修学生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竟可能的从旁指导,及时提醒“小助教”的一些表达不够准确的地方,指出问题所在,提供解决方案。
在下节课程中,分小组按前一课中教师布置的不同作业逐一回课。曲目的丰富让选修学生对古筝作品有了更多的了解,增强了弹奏兴趣。教师再针对学生弹奏中出现的典型问题,集中讲解。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双方面的学生都受益匪浅。选修的学生在课里课外都有更多的时间与“小助教” 交流学习,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得知识,且能更为的规范的进行弹奏。而“小助教们”,作为“教者”身份进行旁听,从中更深刻地学习了教师规范性的讲授,多角度地解决问题,攻克技术难点的方法等等,并在交流中积极思考,在实践指导中不断提高自身讲授水平。
四、观摩交流、合作演奏,提高学生鉴赏、演奏及合作的能力
观摩交流与各小组间的合作演奏式也是很重要的,在这些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相互间取长补短。对于选修的学生,由于自身对古筝艺术的了解有限,如果能经常的观摩主修同学的演奏,也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弹奏热情,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到古筝的学习、弹奏中去。当他们在打好弹奏基础之后,作为伴奏声部,与主专业学生合作演奏。主修的学生更可以在一种演奏会气氛中,加强了艺术实践锻炼,逐渐形成良好的台风,充分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与其他同学间的合作能力。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筝小组课中,教师以引导大于说教,提示重于示范为出发点,志在让学生们专业达到“站稳讲台,兼顾舞台,一专多能”的目的。作为一个教育者,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是一个无数次的学习、探索及思考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学校里能培养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合作”的综合能力,那么他们便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
古筝是我国所特有的传统乐器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经典的传世名作、独特的音韵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古展至今天仍然长盛不衰。在二十世纪,我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社会变革,但古筝艺术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持续发展。古筝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旧时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而随着曹正先生把古筝引入到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中,古筝艺术得到了更加规范、专业和系统的发展,使 “新筝乐”[1]的艺术道路日趋完善,音乐家们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时代特征、题材鲜明、体裁多样、演奏技法丰富的作品,同时这些作品也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
本文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古筝作品的演奏特征为切入点,从典型作曲家、演奏家的创作风格出发总结这一时期作品的艺术风格的总体特征,希望在此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该时期古筝作品展现出它们的宏观印象。
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古筝作品概况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在经历了十年“”之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这一重大体制的改革后都得到了极大的推动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传统音乐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古筝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之一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西洋乐器进入中国之后,古筝吸收并借鉴了例如竖琴、吉他等西洋乐器的演奏技巧,使其更加多元化。七十到八十年代所尝试使用的诸如击打琴板、琴弦来获取艺术效果的方式,在九十年代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此类演奏方式的使用是一种创新,极大的满足和丰富了作曲家们的创作思维以及表现手段。
这一时期中,许多音乐家将其它器乐或是声乐作品进行改编、移植,赋予这些作品以新的生命力。作曲家以及演奏家们在创作过程中逐渐脱离了传统五声音阶的束缚,大多数作品采用“人工定弦”的方法创作出来。将西方音乐优秀的形式、织体、调式调性等作曲理论技术融入古筝创作中来,让作品具有了新的音乐语言以及发展手法,使作品更加多元化。
在九十年代我国的大环境影响下,古筝艺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多种有机因素的相结合使古筝的演奏技法、创作思维及形式多样化的艺术特征呈现出新的面貌,这门古老的艺术在保留原有优秀的传统基因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的吸纳新的音乐元素,使得古筝在九十年代呈现出新的活力。这一时期的作品有:徐晓林《抒情幻想曲》(1991年)、《小河淌水幻想曲》(1991年)、《高山情》(1991年)、《剑令》(1994年)、《石榴花开》(1994年)、《潇湘》(1995年)、《无言韵・远山》(1995)、《谐》(1996年)、《无言韵》(1996年)、古筝协奏曲《蜀籁》(1997年);王建民《西域随想》、《莲花谣》、《长相思》、《戏韵》、《湘舞》;朱毅的《楚魂》(1991年)、《祭坛》(1992年);饶佘燕的《黄陵随想》(1993年);何占豪的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庄曜的《山的遐想》、《箜篌引》;王中山《云岭音画》(独奏)、《彝族舞曲》(独奏)、《溟山》(独奏)、《春到湘江》(独奏)、《暗香》(筝与大提琴合奏)、《秋望》(筝和钢琴合奏)、《月儿高》(筝、琵琶、箫合奏)、《霍拉舞曲》(筝与钢琴合奏)、《汉江韵》(双筝伴奏)、《土耳其进行曲》(古筝四重奏)等。
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古筝作品的演奏特点
演奏是最能够体现出古筝本身以及古筝作品艺术价值的形式载体。演奏者通过古筝演奏来把作品上的音符转化为音响效果,从而形成或婉转、或高亢、或悠扬、或伤感的曲调旋律,让观众通过听觉和视觉感受作品的“灵魂”。演奏是作曲家与观众沟通的媒介。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很多古筝作品中采用了新的演奏技法进行演奏,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表现作品的内容。相对于八十年代的新技法的产生与使用,九十年代更加成熟、合理,在追寻音乐本质的同时更兼具丰富的艺术特征。
1.轮指:是指单手使用两个以上手指按照一定的指序弹奏同一根弦的技巧,它是对传统技法中长音演奏技巧,如大指摇,食指摇的补充和发展。指轮技法在九十年代中应用较广。轮指不仅能表现歌唱性的优美旋律,也能表现气势壮阔的乐队效果,清晰的轮指给人以珠落玉盘之美感。除规律的正轮和反轮指之外,在许多作品的需要时演变出弹轮、混合轮的演奏方法。
2.琴码左侧演奏:琴码左侧在传统作品中主要是为右手旋律润色、补韵的,起到“以韵补声”的作用。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赵玉斋先生的作品《庆丰年》诞生,人们开始认识到左手演奏获得音效的重要性。到了九十年代,对音色的追求也已超脱出中国传统“平衡”美的范畴,进而追求特殊的音响以表现更为广泛的题材内容以及思维理念,所以琴码左侧的演奏开始大量应用。琴码左侧的琴弦没有固定的音高,所以无论在进行单独演奏还是连续演奏时都会获得虚幻、飘渺的感觉,给人以一种不可预见性。
3.特殊音响演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作曲家为追求更加新颖的音乐演奏形式,便开始大量借鉴西洋现代派器乐演奏中所使用的一些演奏技巧,这种演奏技巧着重体现在特殊音响的使用上。特殊音响就是指通过擦、敲、击、打、划等方法对琴弦、琴面等一切能发声的位置进行演奏,以获得通过弹奏琴弦得不到的声音。特殊音响的演奏大部分都没有明显的旋律性,但却具有独特的节奏感和音色。
《云岭音画》是由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先生创作的一首古筝独奏作品。由《晨曲》、《寨庆》、《恋歌》、《夜火》四个部分组成。在这首作品中曲作者成功的运用了大量的快速指序技法以及双手轮指、摇指的新技法来体现节日场面,欢快鲜明的旋律加上有突破性技法的演奏让这首作品受到大家的推崇。此曲演奏特点如下:
1.快速指序技法。在筝曲《云岭音画》中,连接四部分的连接过渡句都使用了快速指序的技法。快速指序技法在赵曼琴的《打虎上山》中成功运用之后大量现代作品都采用这一创作技法增强艺术表现力。此技法要求在演奏时指力均匀、音色统一、颗粒性饱满,整个乐句流畅地来完成作品。下见谱例1
谱例1
2.双手摇指。第三部分《恋歌》中运用了双手摇指技法充分的表达出作品中男女互相倾诉、对话时的场景,左右手交替进行同音摇指形成了一种“对答”式的行进方式。在演奏时,注意左手的音色对比与乐句的衔接,朦胧柔美的音色模仿了女性的性格特征,右手奏出的音色相对明亮、高亢,鲜明立体的刻画出了男性形象。此技法的运用既满足了乐曲的意境需要也让古筝演奏技术得到了发展与创新。双手摇指技法是借鉴右手瑶指的技法而来的。双手摇指的技法在演奏中有相当的难度,要求演奏者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和科学的练习方法才能够准确的把握完成。下见谱例2
谱例2
3.双手轮指。轮指演奏技法在八十年代就初步形成,更是在九十年代创造性的被使用。右手轮指是此曲的主旋律,左手轮指属于伴奏性的旋律线条并且采用弹轮的方法进行演奏。双手技术与音量上的平衡达到作曲家的写作目的,既有双手轮指的新技法又很好的诠释了《恋歌》部分的写作意境。下见谱例3
谱例3
作曲家们对技术的改进以及运用并不是无目的、无章法的,他根据传统的技法进行移植和再创造使得对表现某种特定环境更加贴切、合理,同时也让音乐形象真实、自然的展现给观众。笔者认为作曲家创作的此类作品对古筝演奏技巧方面是一个突破,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奏者必须以扎实的技术功底为基础才有可能完美的演奏此类高难度技术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反映着九十年代古筝演奏技巧丰富、灵活的特点。
除了以上几类演奏技法之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法,笔者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这些新技法的使用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与传统技法的不同,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在演奏技术的求新求变一定要建立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才能够保留属于古筝所特有的艺术特点。
三、对九十年代古筝作品创作的思考
中国传统的古筝音乐的艺术特点在于对“韵”的把握,通过“韵”来追求演奏的意境,再通过意境抒发曲作者的胸怀、抱负和思想感情,因此每个时期的古筝作品在都有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时期的作品很多都在技法、创作形式、定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使得古筝作品的音乐更加艺术化、抽象化,其表现力也冲破了传统的界限,表现得更加宽泛。但是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过程,因为古筝艺术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与中国的人文情怀是分不开的,如果生硬的对古筝实行全盘西化改革,那么古筝则会失去其本身的价值。这是作为古筝演奏者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这些作品,在改革开放后,这些作品的出现体现了一种新的观念和时代精神,“是我国新时期历史文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我国音乐艺术价值取向的历史性转轨”[2],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民族音乐“自觉或不自觉地要走的众多创作道路中的一条创作道路。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领略了西方的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民族风韵,其中的一些成分有可能成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技法,成为我国民族音乐的组成部分。但这些创作,无论是审美上的差异,还是表现上的需要,……从一个方面代表了一种创作思潮,但它决不应是唯一的创作方向。”[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古筝创作在古筝发展中有其必然性,当古筝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势必将回归到传统,通过传统的艺术处理方法来展现现代人的思维方法,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与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延续古筝的发展,让古筝艺术在保留原本优秀形式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吸纳,让古筝艺术真正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结语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古筝作品的艺术特征研究中能够发现,这时期作曲家及演奏家在筝曲创作以及演奏技巧方面注入了很多新的元素,使得作品与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古筝艺术的发展进入到新的纪元,并以兼收并蓄的发展模式使其在古筝发展史中的位置不可替代。在经历了八十年代音乐家们对古筝艺术多方面探索与创新之后,到了九十年代更使具有实验性的“新筝乐”成为了当时创作及表演的主流,促使八十年代出现的“新筝乐”日趋完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纵观古筝在二十世纪的发展,九十年代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筝乐艺术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并延续、保留了筝的特质。
古筝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所具有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单纯掌握古筝演奏技巧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演奏,把握曲作者的创作思维、情感表述方式从实践和理论层面得到双重地提高。此外,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虽然古筝作品中诸多新元素的出现必然的,真正做到去粗取精才是古筝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样古筝艺术才是从根本上得到了改革,让这门传统的艺术形式在新世纪里焕发出新的青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参考文献:
古筝是一种民族乐器,而且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名族乐器。古代的音乐家利用这种乐器,创造出了非常多的脍炙人口的乐曲,被广泛流传于世间。不仅如此,这种乐器一直以来都被称之为抒情的乐器,也就是说,这种乐器既能够弹奏出悲伤的音乐,也能够弹奏出愉悦的气氛,而且比较容易被欣赏,这也是这种乐器与众不同之处。流传到现代之后,古筝已经成为了古音乐的象征,有很多学习音乐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学习,但是在众多古筝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将古筝给现代社会音乐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乐律推广开来,出现了非常壮观的学习古筝的场面。无论是学习的人数,还是对古筝表示钟爱的人数,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景。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场面的出现,古筝的教学也逐渐显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当今古筝教学中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现阶段古筝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古筝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古筝的时候,主要的心思还是放在“技术”的修养方面,希望可以通过正规的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事古筝教学的教师,也有很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在进行古筝教学的时候,将古筝弹奏的技术放在首位,并且只是单一的重视古筝的技术教学。但是经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这种思想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思想,或者说是一种不全面的思想,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古筝的音乐艺术并不仅仅是弹奏的“技术”这么简单,真正的古筝专家还需要对音乐演奏的内涵了解的更加详细。也就是说,现阶段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古筝的练习者对“技术”的追求过多,而忽略了对“音乐”深层意义的追求。
二、根据问题,探析推进古筝教学的有效方法
本文作者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认为,古筝教学中较为优秀的人才年轻的时候会供职于社会中的各个部门,但是经过多年对音乐的专研和修养之后,最后基本都是会进入到一种全新的音乐环境中,利用自身的音乐知识进行音乐知识的普及和表演,对于古筝的传播和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将这些古筝方面人才的综合素质合理的提高和改善,在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之后发现,应该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入手,也可以形成一个流程和思路,将古筝的音乐和技术利用步骤进行融合。
(一)坚实的技术是古筝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古筝教学中,技术教学是基础部分,是培养古筝专业人才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只有先将技术部分纯熟的掌握,然后结合其他方面的专业技术,才能最终提高古筝的综合水平。古筝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在兼顾古筝音乐的同时,首先要抓住弹奏古筝的技术。让学员在学习古筝技术的时候,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入手,更快更好的掌握古筝的专业技术。
1.从古筝弹奏时所需要的肢体动作开始。有许多的乐器在弹奏时是需要肢体动作进行配合的,尤其像古琴和古筝这样的乐器,肢体的配合不仅能使弹奏者的精力更加全神贯注,融入到音乐的意境当中;而且能够有效增加古筝的艺术表现力。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的要点是:一定不能刻意的加入肢体动作的表达,一定要是非常自然的表现,才能够既不影响弹奏者的技术发挥,又达到增加表现力的效果。我们在一些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古筝的弹奏者摇头晃脑,自我沉醉在音乐的韵律当中,甚至还会出现哈哈大笑或者暗自哭泣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古筝弹奏者在弹奏时配合了肢体的动作,思想和意识也就自然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了音乐的世界,当发现自己依然在现实中时,就会感慨自己目前的情况,从而出现上述的状况。
2.学习古筝的时候注意聆听与思考相结合。有很多的古筝学习者一味的希望自己能够多加练习,以为这样是提高古筝技术唯一的手段。这自然也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在古筝练习到一定的阶段之后,放下手中的实践,转而选择聆听其他弹奏者的古筝韵律,尤其是一些古筝名家弹奏的音乐,认真的思考其中和自己弹奏之间的的差异,最终得出自身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是提高古筝技术的必要手段。这种方式是提高自身水平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却极少有人能够做到,这是因为当放下自己弹奏的双手时,需要很大的勇气,在聆听他人弹奏时,需要极大的耐心。这也是俗话说的“集众家之所长”,是提高音乐修养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是绝大部分古筝练习者会选择在中途退出,因为这其中的寂寞和苦闷是非常难以忍耐的。
3.反向思维的训练尤为重要。在正常的情况下,人的思维指正向的,比如说古筝的学习,基本都是由浅至深的学习,最后达到较高的水平。如果我们反向思维,就是先要把自己当做是古筝的大师,然后站在大师的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弹奏和掌握古筝的弹奏技术。这种思维是提高古筝技术最为快捷的方式,这是因为所站的位置高了,心理的想法自然不一样了,行动力也就提高了。但是对于这种思维的培养却并不是很简单,需要老师不断的创造意境让学生换位思考,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坚实的技术与传统音乐有机的结合
古筝的表达主要是民间音乐的表达,因此,要想把古筝的艺术表现力表现的更好,就必须追根溯源,还要从传统音乐中寻找灵感。在古代,古筝弹奏者会利用各种场景,现场发挥,制作出一些影响深远的音乐,这主要是因为创作音乐的背景和自身的心情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多余的想法,让音乐完美的传达的意境。也就是说,传统音乐创作的背景、风格等是直接影响古筝表达效果的因素,对于这些因素的了解,可以让古筝的弹奏者在弹奏的时候有真实感情的表达,效果自然是非常好的。
技术是基础,传统音乐是上升的阶梯,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最为简单的系统,将这个系统不断的完善,就可以得到最后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古筝的练习者对传统的音乐做详细的了解,也就相当于学习古筝音乐的理论知识,对于相当一部分古筝练习者来说,这个过程是枯燥和乏味的。这就相当于让一名飞行员去了解飞机零件的制造工艺,其过程有多么的复杂可想而知。
所以说,“技术”和“音乐”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首先要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做为铺垫,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也是在接触“音乐”之前就需要完成的。其次是对音乐的理解力,这种理解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程序,而是需要较为复杂的了解和领悟的过程。资料显示,优秀的艺术家在听音乐之前,对音乐的背景不做了解,先认真的、反复的聆听这首音乐,直到听出这首音乐的制作者创作的背景、心情和目的等,这个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当前提就需要古筝练习者对古筝的弹奏技术非常的了解,并且能够耐得住寂寞,数百遍甚至数千遍的聆听音乐的节奏,感受创作者弹奏时的心境。即使对音乐有较高天赋的前提下,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中间是枯燥和乏味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绝大部分学习者在进入到这一阶段的时候,刚开始就认为自己已经真正了解的音乐,或者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受不了这种漫长的煎熬而放弃了。最终剩下的人数是非常少的,也是这些少数的练习者才能最终成为古筝界的人才。
而且即使成为了人们公认的古筝人才之后,对于音乐的追求依然是不可间断的,因为在不断的理解中,会逐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层次,而且音乐的层次是深不见底的。理解的越深,只能说是把技术和音乐相结合的程度越紧密,对于古筝来说,最为优秀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人筝合一”。
三、古筝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对于古筝了解和学习的程度如何,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对于教学重点的把握,这也是灌输式教育的重点。学生在接触古筝之处,接受知识的先后顺序一般是由教师决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古筝音乐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对教师培养水平的考核,在最后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古筝界的一名新秀,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最终评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注意以下三点: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学生个人水平的差异性。每一名学生学习进度一定是不一样的,就像是吃饭,每一个人的速度都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很多,甚至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是不适合学习古筝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天赋和资质做最初的评定,这个时候的评定不一定是准确的,但是至少可以给学生一些压力或者动力,让学生快速的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对于下一步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这个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在教学的进度逐渐的推进中,发现学生中个人天赋的不同,针对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天赋较强的学生进行重点的培养,以便尽快的成就古筝的专业性人才,对于天赋较为平凡的学生进行鼓励,让想成为人才的学生对自己不失去信心,也能够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教学时间不是衡量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俗话说:“时间是可以衡量一切”,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初中毕业生去清华大学学学课程,这就不是单纯的时间问题。同样,对于古筝的学习也是如此,一起学习的学生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最终成才的情况更是不尽相同,这也不仅仅是因为学设学习的天赋不同,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自我努力的程度等等。相关资料显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劳逸结合”,这是学习艺术的一个必经阶段。就像体力劳动者休息一会恢复体力一样,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次或者几次瓶颈,这时候应该对学习采取放松式的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领悟和理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注意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教师也是从学生阶段走过去的,也是经历了不断学习之后得来的结果。作为教师,尤其是古筝的教师,就要对学生负责,对音乐负责,对艺术负责!要做到这些,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无论是哪一种知识的教学,教学方法都是不断改进的,或者说,没有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有目前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古筝教学中也是如此,经历了从古到今的时代变迁,教学方法也更新了无数次,在这些教学方法更新的过程中,唯一没有变的是--都是不断学习和总结的结果。因为只有学习才能有更多的经验积累,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只有学习才能创新,创造出更新更实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欢.关于高校师范专业古筝教学思路拓展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06).
[2]周耘著.古筝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
29年前的正月初八,各家年味还浓。一位父亲抬头看着墙上的春联,想着刚出生的那对可人的双胞胎女儿,“莺歌燕舞”几个字一下就入了眼。“黄莺、黄燕,莺歌燕舞,就是它了。”
姐妹两人和音乐的缘分是天生注定。从小,黄莺、黄燕就表现出对旋律的敏感,3岁开始学舞。7岁那年,舞蹈班的旁边正好是古筝班,两个小丫头时常趴在古筝班的窗台前,目不转睛地朝里看,“这种乐器的声音真好听,弹奏的女孩样子看起来好漂亮。”她们说,当初就是这样被吸引到古筝这条路上的。
于是,两人转到隔壁班。也许真的是有天赋,她们进步飞速,很快开始出成绩。高二时,姐妹俩就赴日本参加了第七届国际高中生艺术大赛。黄莺先上场,弹奏的是《林冲夜奔》,紧接着是黄燕,弹了一首《秦桑曲》,评委觉得两人不相上下,最后在16个国家320多名参赛者中,给了她们并列第一。
随后,日本高校向这对姐妹发出邀请,2001年,她们留学日本,学习日本筝和日本茶道。
大二时,姐妹俩就组成了“莺歌燕舞”的组合,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演艺公司开始正式的艺人生涯。在日本9年多的时间里,她们大大小小的演出有400多场,还发行了两张古筝音乐专辑。
让她们感到意外和颇为感动的是,日本的民众对中国的传统民乐不仅很有兴趣,而且很有感情。
一次敬老院的义演结束后,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拉着黄燕的手哭了,老奶奶很有感触地说:“你们弹得很好听啊,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听到你们的演奏。”
“当时就觉得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真好,即使语言不通,我们仍然可以用音乐去传递很多东西,去感染很多人。”
梦想、失落和地震
刚去日本时,两人有很多憧憬,什么时候能出现在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也是唯一能听到中文节目的NHK电视台呢?走在群马县的小路上,她们也会想着将来一定要去大都市东京。
姐妹俩把这些梦想全都写进了日记本里,没想到,几年后通通实现了。毕业那年,她们就站在东京人来人往的大街上。2009年,当她们第一次去NHK的演播大厅录制中文节目时,简直就像是在做梦。“太美好了,我们觉得原来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从那以后,她们的事业进入上升期。走在街上,不断被人们认出,也开始有粉丝找她们要签名。黄燕说:“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终于熬出来了一样。”
2010年下半年,两人第二张专辑《梦的足音》发行,在这张专辑里,不仅有原创作品还有对日本流行乐的创新改编,黄莺、黄燕姐妹俩的事业就此迎来一个高峰。
而此时,她们的内心却有了复杂的情绪。“你在日本越走越远、越走越高时,会发现好像离家也越来越远了。我们会突然在某个时刻感到纠结和害怕。”黄燕描述,特别是当舞台的幕布卸下,两人回到居住的地方,坐在空空的沙发上时,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
回想那时的心情,黄莺说:“心里很空,没有归属感,又像刹不住车一样。如果不是地震,我们没机会开口回家。唯一想到的是,我们要是出事了,爸爸妈妈怎么办,那一瞬间,很多东西就放下了。我们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也似乎忘记了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原来我们还有自己的家,它在中国,在武汉。”
2011年日本“3·11”地震那天,姐妹俩正好在家。在日本这个地震多发的国家,经常早上就能感觉到床在轻微摇动,姐姐黄莺还打趣说很舒服。下午1点46分,这次不同以往,房子上下摇晃得厉害,人根本没法走稳,冰箱也倒了,这是她们遇到的最大一次地震。打开电视,她们才发现日本地图上全是鲜艳的红叉叉。“怎么了?怎么了?”黄燕有些惊慌失措,对一旁平静的姐姐大喊:“你怎么可以这么淡定?”“那是因为你把我的手都要掐紫了,我能不淡定吗?”黄莺哭笑不得。
当天通讯中断,直到第二天才恢复。当母亲在电脑屏幕上看到她们的脸时,哭得很厉害,姐妹俩也哭得泪雨滂沱,心里想着:“真的该回家了。”
一下飞机,迎面而来的母亲就把两个女儿紧紧抱在怀里,生怕失去她们。
之后的两个月,她们平静地想了很多:这些年的寻梦,事业的辉煌,还有日本观众对她们音乐的认同……“不错,这些让我们感到幸福,但是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也同样珍贵。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可以像个孩子一样,在父母面前撒娇、哭泣。”
对彼此,永远都是无可取代
妹妹黄燕说,姐姐只比她大3分钟,虽然妈妈对她们一视同仁,但无形之中,姐姐一直都是以“姐姐”的身份带着她。小学时,姐姐得了一个奖状,她没得,于是很伤心地趴在课桌上哭。姐姐就连忙安慰她说:“你别哭,我把奖状让给你,我跟老师说是你得的,把名字改成你。”当时黄燕特别感动。后来有演出机会,只要一个人,老师说让黄莺去,她就会说:“不行,我还有个妹妹,我们要一起。”
姐姐黄莺说,虽然她是姐姐,但听了妹妹说的话很开心。这些话她们平时都不会说,自己以为妹妹不知道,原来她都知道。“我有时候会顾虑很多,但妹妹很果敢,会冲在前面帮我去挡一些事情。在遇到困难时,她会站起来说:‘好在我们不是一个人,只要我们俩在一起就没事。’这种相互依靠、扶持,在日本的生活显得尤为可贵。”
虽然大学的学费全免,但生活费还是需自理的。两姐妹来自普通的工薪家庭,从国内带来的钱大半年就用得所剩无几。因为不想让父母操心,她们和很多留学生一样开始打工。两人通常是白天上课、演出,晚上就到餐厅打工。也许前一刻,她们还穿着漂亮的演出服站在舞台中央指尖翻飞,后一刻就要卸妆换上围裙,站在餐厅的厨房内刷盘子洗碗到凌晨两点。偶尔,她们也会委屈地直抹眼泪,但相互安慰后,下班时照旧一起骑着自行车,欢快地唱着刚学会的日本歌曲。
出国的9年,她们的关系有很多种,姐妹、朋友、工作搭档。她们在日本没有谈过恋爱,一来是因为忙,二来也是怕冷落了对方。黄燕会想:“如果今天我谈恋爱了,姐姐没人陪,不是会很孤单?”黄莺也是一样。“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对梦想和音乐的追求都在同一个点上,在日本的路才能走得这么远。”
“你们最大的默契是什么?”我问她们。
“最大的默契是很默契。”黄燕答得干脆。“作曲时,我弹主旋律,她马上就可以配。在台上演出,我们俩错得都是一样的,别人听不出来。”黄莺进而补充。
“那你们有没有想对对方说的话?”
黄莺想了想,先开口:“珍惜现在能在一起的时光,妹妹马上要结婚了,看到她幸福我很安心,也很开心。希望她能永远这么幸福下去。”姐姐语速渐渐放缓,带些哽咽。
在我国古代社会,琴、棋、书、画是公认的四大文人修养。其中居首位的“琴”,就是古琴。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象征着文人超脱俗世的心态。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魏晋时期的嵇康,都留有与古琴相关的动人故事。今人拍摄的历史题材影视剧,也是动辄出现剧中人弹奏古琴的场景,为观众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2003年,古琴艺术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
虽然古琴是我国的音乐艺术瑰宝,但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甚至对于音乐老师来说,它仍然是一件比较陌生的乐器。而且古琴曲大多节奏比较慢,曲风比较古朴,与学生所喜爱的现代流行音乐相去甚远。所以,要想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古琴及其作品,音乐教师必须首先接触古琴。在前几年上这节课时,我主要是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认识古琴的,但学习效果并不好。学生对古琴不感兴趣,自然对本课的演唱作品――琴歌《阳关三叠》(以古琴曲《阳关三叠》为旋律,填入唐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也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有的学生不仅没兴趣,还觉得歌曲非常难听。症结其实在于教者本身对古琴不太了解,也就说不出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点。在本轮教学中,我特意订购了一张古琴,并且借助相关教学碟片和网络上查到的资料,开始自学。在学习过程中,我对于减字谱的历史、含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古琴的技法也有了比较粗浅的认识,甚至还学着弹奏了《阳关三叠》的主旋律。在学习演奏中,我逐步熟悉了这件乐器,慢慢也找到了一些学生会关注和感兴趣的点,于是有了以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1.课堂设计由浅入深,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情境导入环节设计巧妙,使学生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3.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在这三个原则的框架内,制定出以下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古琴实物和视频的展示和讲解,让学生能够了解古琴的构造、历史、记谱法等知识。
2.在感受《阳关三叠》这首古老琴歌情感的基础上,能够较有感情、较为流畅地演唱该作品。
教学重点:学唱琴歌《阳关三叠》。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古琴的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在课前,我放了一段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空城计片段吸引学生兴趣:诸葛亮在城楼上貌似悠闲地抚琴,司马懿阵前饶有兴致地闭目聆听,少顷,突然发出命令:“撤兵!”
然后我问学生:“诸葛亮弹奏的是什么乐器?”和我的预想相同:学生有的说古琴、有的说古筝。我接着他们的分歧,告诉他们通过今天的课,我们一定能搞清楚这个问题。在他们还有些疑惑的时候,我迅速揭开了古琴和古筝实物上的罩子,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个环节是认识古琴:我让学生直接接触古琴,加深他们的印象。再加上关于古琴的奥运开幕式视频片段欣赏、结合实物的古琴构造、名称讲解、老师现场演奏古琴旋律片段和古筝实物的展示和对比、古琴减字谱的讲解,学生的兴趣逐渐浓厚。课前导入的那段除了吸引兴趣外,我本来在“了解古琴”环节后设置了一个让学生找出表演错误的环节:因为古琴的声音实际上很小,司马懿最多只能看到诸葛亮在演奏,而不能听到。但是因为有古琴的实物,和现场音色聆听,学生不需我提醒,就主动质疑了这段电视片段在表演上的错误。也说明他们对古琴的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通过表格和实物的对比,也能很清楚地分清古琴和古筝了。
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民乐“敦煌“,业已成为奥运会、世博会上的中国文化使者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堪称大美――她就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励精图治的老品牌,其“三大件”琵琶、古筝、二胡,一举成就中国民乐的半壁江山,一个行业龙头;更有甚者,厂方身体力行地组建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成功出访多国,成为宣传我国民族乐器的一个窗口而愈加馨香弥久、声名远播。
企业梦、中华梦,人生追梦更精彩。是日,刚刚从德国回来尚在倒时差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王国振厂长,拨冗接受笔者采访,茗香茶语中仿佛沉浸中华民乐的“轻拢慢捻”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那是王厂长声声话语如“揉弦活腕“如”颤叠振打“的民乐,无不感染笔者而赞叹不已。
扩张营销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建于1958年,曾是早年多个家庭作坊演变而来的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与苏州、北京的民乐生产呈三足鼎立局面;而今天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却是一骑绝尘,产值连连飙升跨越2亿逾,利润2500万,税收6000万,人均收入八九万……
一个企业如何在生产发展中去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如何适应市场体制的转变倒逼企业转型,凸显一个经营人的理念的战略观念和他的远见卓识,让企业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就是王国振厂长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尝到“低成本扩张”甜头的王厂长,随即开启他如数家珍的创业经历和他的创业心路。
他说,焦裕禄曾在河南兰考种了很多泡桐树,而泡桐树是做民族乐器音板的最好木材。今天的河南兰考已被誉为“民族乐器之乡”,那与民乐一厂分不开的。王厂长动情地说,这里曾是焦裕禄工作、生活的地方。他当年种下泡桐树传承的不仅仅是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也是当地百姓致富的依托。走在兰考县,不论在田间地头,在道路两侧,还是在村民的房前屋后,都能看到泡桐树的身影。种植泡桐已经成为该县百姓的一种习惯,家家户户都种泡桐树。虽说泡桐不是什么名贵树种,但在兰考县百姓心中却是“宝”。因为泡桐树种下的是一笔财富,传承的是一种精神。王厂长拍板决定将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生产基地移植于此,因为这里天时地利人和,其用人成本、用材成本都要比上海低得多,从而成就了兰考“中国民族乐器之乡”的美誉。
提起这里的泡桐树,当地百姓都有一种自豪感:这里的泡桐树制造出来的乐器“音板”发音准、音色优美;提起这里的泡桐树,百姓都有一种感激:感激焦裕禄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提起这里的泡桐树,近期在兰考考察,也听闻了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给这里带有的经济发展、劳动就业……今天“兰考计划”,堪称王厂长的一个“低成本扩张”的一个成功案例,令他津津乐道,听闻者也是啧啧赞叹。
“50后”的王厂长,经营之道可圈可点,最可揣摩就是一个“新”字。比如,他的“一二三四”的发展架构,就是企业创新战略运作:即“一“个创新。这里的创新,是个全方位的概念,包括思维模式的创新,运行方式的创新以及产品技术的创新。”二“个延伸。既从生产型企业向品牌服务型企业延伸,又从文化产品营销向营销民乐文化延伸。”三“个运作。分别是品牌运作、社会资源运作以及资本运作。”四“个中心。就是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建立测试鉴定中心,建立非遗传习中心,建立文化营销中心。这些战略思考囊括企业的远景,既有理论性又可操作性――王国振厂如是说。
说及竞争,王厂长也是胸有成竹。比如说扬州地区以古筝为主,有上百家企业,所以作为一个集群可能会对我们有一点影响。北方主要是扬琴,集中在北京、河北地区,也会对我们某一项的产品形成冲击。另外像苏州地区主要是二胡,浙江杭州地区主要是笛子。他说单个企业对企业影响不大,但是作为地区的产业集群可能会对企业有一定的竞争压力。关键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是一个综合性的民族乐器企业,所有的民族乐器该厂几乎都能生产。尤其民乐三大件的古筝、二胡、琵琶,占了企业整个销售收入的90%以上,规模可见一斑。
可以说,王国振1998年始任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厂长以来,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家,一名创新与实干精神并举的优秀企业家。他的文化营销战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独具敦煌特色的发展道路而令老字号品牌焕发出新的活力。正是凭借王国振的业绩,他荣获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中国乐器行业优秀人物、上海轻工优秀企业家、上海轻工业卓越经营者、金山区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有人说,王厂长众多好经验是份财富,值得好好总结,可以为其他企业家所借鉴。
市场营销
有一种经营叫文化,王厂长将其演绎至极。正如王国振厂长所言,我们不只卖乐器,我们更是卖文化。因为,文化的附加值也是一种无形资产,世界上唯有文化永恒,唯有文化走得最远……王厂长是这样想,更是这样做的。王厂长把乐器当文化在吆喝,在演绎,当海内外观众喜爱中华民乐的同时,也就爱上了敦煌民族乐器。敦煌,已是中华民族乐器的代名词,此言不假。
当年,俞正声书记考察民乐一厂,曾握着王国振厂长的手关爱有加地说,像你们这样的手工行业,能用国营和集体的机制发展到现在,是很不容易的,在全国都很少,应该支持。俞书记的话至今温暖着王厂长与全厂员工,那是市委市政府对王国振的认可与褒奖。今天,敦煌的成功就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是王厂长的匠心独运。
由于民乐产品兼具音乐与文化属性,王国振于2005年招录上海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组建了民族乐队,将品牌运作与展演巧妙结合,以演绎的方式来生动、形象地传递品牌的文化内涵。为此,企业成立“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乐团成员全部来自上海音乐学院。自成立以来,在国内外音乐厅、剧院、学校等场所演出400余场,并跟随上海市政府部门赴法国、美国、韩国、西班牙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受到热烈欢迎。
敦煌,投入演艺领域无疑为抢占音乐文化市场赢得了先机,在为世人展示艺术的同时,也在展示中华国乐的器乐。缘此,企业每年开发的新产品一经面世,该乐团便以精彩的表演将新产品的特性第一时间传递给消费者。随着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强调与支持,民族音乐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国内外掀起民乐学习热潮,民乐培训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在现有品牌实力的基础上,将敦煌品牌延伸到了教育、培训领域。目前企业已经与上海城市剧院签约,每月推出一个民乐的主题讲座。与此同时,企业还将参与一系列的国际演出。通过弘扬民族音乐,带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也主动承担所负载的社会责任,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云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民乐演奏人员,举办“敦煌杯”民族乐器大赛,通过企业自身力量,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广泛传播。企业对于人才力量储备,采用培育与引进并举。通过社会文化活动塑造品牌形象,带领员工开展了“敦煌杯”“敦煌国乐”“敦煌之夜”系列民族乐器演奏比赛、民乐音乐会、民乐论坛、民乐讲座等百余项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敦煌”之声响彻大江南北。其中,“敦煌杯”全国古筝、琵琶、二胡系列赛事已经被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列入了研究生保送、奖学金评定的加分项目。
作为中国民乐行业的领军企业,在产品研发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为民族乐器的品质提升、结构改良以及材料替代上作出应有的贡献。企业正计划通过设备仪器以及一整套完整的测试流程,科学地进行测试鉴定。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保护单位,企业将打造一个“非遗”的传习基地,通过建立工作室,传承乐器的制作方法,培养一批民乐技艺人员。建立文化营销中心不仅仅是营销产品,更重要的是营销民乐文化。
文化营销
上世纪末,在历史、文化、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民族乐器低价简朴,市场不景气。1998年,王国振走马上任注重挖掘企业和产品的文化竞争优势,以“文化”和“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敦煌”品牌建设,让敦煌成为既是文化营销者,也是文化实践者、文化推广者,形成从“文化营销“到”营销文化“的转变。事实证明,他的”输出文化“成功了。在21世纪充满文化撞击的时代里,文化为企业积蓄持久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成为凸显产品差异化、个性化的重要因素。
基于现代消费者追求文化价值的心理,王国振提出“传承经典、引领时尚”的发展理念。一方面,每年推出几十款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价值的新颖产品。开发出仿古版、时尚版、巨型版、微型版、古典文学版、极品版、纪念版等系列乐器,逐渐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系列。这种标新立异的文化风格为传统的民族乐器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也与同类产品形成差异,从而为企业赢得文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提高民族乐器的市场地位。新品乐器除内部结构改良外,在外观设计上嫁接了漆器制作、景泰蓝、木雕、竹雕等传统工艺,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售价40万元的古筝、30万元的二胡等精品乐器纷纷被收藏,有效提升了民族乐器的社会地位。
2013年,一批仿敦煌壁画乐器也在王潮歌指导的、中央民族乐团倾力演绎的大型民族乐剧――《印象・国乐》上令人印象深刻,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午间新闻》、《媒体大搜索》、《夜线约见》等电视栏目,以及《新民晚报》、《文汇报》、《劳动报》、《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积极报道。不仅扩大了企业敦煌品牌影响力,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更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乐器制造技艺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使敦煌这一老字号品牌更具活力。
创新营销
在内部管理上,王国振导入绩效管理模式,实施绩效考核机制,使企业的经营好坏与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实行双月考核机制,通过目标承诺考察工作效率。在销售过程中实行买断经营模式,以销售利润和资金回笼为考核重点,将业务员的考核成绩与薪资挂钩,调动了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了企业销售逐年上升。在生产岗位上,制定质量奖、技术奖和创新奖,一线岗位的技能工资与产品质量、产量挂钩,多劳多得,多优多得。另外,生产岗位根据技术等级规定技术工资和产品单价,激励员工不断学习,考取职称。企业重视研发,每年有近十项的专利诞生。
王国振一方面广招贤才,每年有大学生、研究生进厂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将创新的理念、新鲜的活力带给了企业;另一方面加强员工的培养与使用,让他们在乐器制作过程中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产品的创新与改良献计献策。2013年,企业在全球中心城区最大的购物中心――上海环球港,设立了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的敦煌民乐展示中心,集销售、展示、演艺、互动为一体,为民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接触民族音乐文化的优秀平台。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等都曾到上海环球港考察,莅临敦煌民乐展示中心。
1994年,莫文蔚大学毕业,当时刘镇伟正在筹拍《大话西游》,剧中白晶晶一角找不到合适的扮演者,他想起了好友莫天赐的女儿莫文蔚,便让助手找到了莫文蔚,征询她的意见。莫文蔚此时正在求职,已有多家大公司向她表达了录用意向,可她答应了刘镇伟。
莫文蔚家乃香港的名门,祖父是威尔士人,在香港一手创办了圣约翰救伤队及英皇书院,父亲是政府官员,母亲则是香港电视台高级管理人员。家人听到了这个消息,都说她读了多年的书,从事演艺可惜了,再则演艺的路荆棘丛生、遍布陷阱,读书人难以适应。她对家人说:“读书只是训练人思维的过程,以为单靠读书就能装备整个人生,这也太可怜了。无论那路怎样的艰险,我也要尝试一下。”
在剧中,莫文蔚扮演的白晶晶外表泼辣、凶悍,内心却充满了柔情,时常被至尊宝几句情话就忽悠得头晕目眩,是一个傻乎乎的形象。这与平时干练的莫文蔚反差太大,而且《大话西游》没有剧本,所有的台词都由演员和导演在现场自由发挥。刚摄演时,她因设想过多,很难进入到剧情中。但她听取导演和周星驰的意见,收敛了自己的聪明,甚至很多时候,将自己的想法去除得一干二净。最终,白晶晶这个角色获得了成功。
此后,她对装傻扮丑这事,似乎百无禁忌乐此不疲,拍摄的多部影视作品中,她扮演的角色有剃光头的,有装龅牙的,还有粘胡子的,怎么搞怪怎么来,让人觉得她像梅超风,银幕角色都是剑走偏锋的诡异人物。她以她独具个性的表演,走进了观众的心里。
如果说收起了聪明让莫文蔚在表演上获得了成功,那么在演唱上,她则将自己的才智发挥到极致。
她的嗓音平淡,略带沙哑,并不出色,第一张大碟销量只有800张。1996年第二张唱片销量仍只有3000张。这一度让她自己都觉得不适合唱歌。在一段时间的沉寂后,莫文蔚机灵地将擅长的表演加入到演唱中,不管老歌新歌,她用她那有点沙哑、有点慵懒、有点漫不经心的声音唱出来,别有一番意趣。2003年她夺得第14届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2008年在第金曲奖中一举夺下最佳专辑奖。
三年的初中校园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我于xxxx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xx中学。三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是一个聪明、善良、懂事、好学的人,在学校我能做到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按时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和事情。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是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的做人之道。
在家里,尊敬父母,耐心听取家长的教导,帮助父母做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虽然我在学习上思维没有其它同学灵敏,但我勤奋好学,比别人多做多练。性格开朗、活泼、天真、成熟、温柔的我擅长有唱歌、跳舞、古筝、运动。
在特长里,我曾拿过五个荣誉证书。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广播音员。有理想有目标才能让人进步,我会继续发扬我的长处,努力改正自己的短处。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朝着目标前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为一名学生,当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多年来,我遵守《中小学生守则》,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我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虚心向同学请教,真诚请老师帮助。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我重视优势科目,不忽视弱势科目,尽心竭力把它们补起来。经过我的努力,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地理学科也有明显的起色,英语成绩更是突飞猛进。
三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失。我即将结束自己的初中生活,有着几许不舍,但更多的是憧憬,面临我的将是更加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我将继续发扬自己在各方面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充实和完善自己,使自己向一名优异的中学生不断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有关于初中毕业自我鉴定
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在家尊老爱幼,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家长的好孩子,邻居的好榜样。初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当然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字写的不是很好,有时候做事情会只有三分钟热情,我相信只要克服这些问题,我就能做的更好。
本人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本人珍惜每次锻炼的机会,与不同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描述初中毕业生自我鉴定
过去的半年,是个值得珍惜的半年。我从知识海洋中又汲取了更多的知识,失败着、痛苦着,但我始终在前进着。
期末考试终于都结束了,但还是让我喜忧参半,因为我总是犯一些老-毛病,就是对许多题都拿不准,总是犹豫不决,总是考试过后才后悔,其实这还都是我对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原因,这个从初中就有的坏毛病,我想我也应该改一改了!
总结一下这个学期的各方面情况,大概可以归纳以下几个要点。
1.在学习上,我懂得的知识更多了,学的东西也更深奥了!每节课的45分钟,我由初中的只听多半节课,到现在几乎能够专心得听全了,以前不习惯,经常坐不住,弄到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都不自觉地分神,浪费了不少时间。经过这个学期的适应,这个学期基本上都可以习惯了这个学习时间制度,保证每堂课都认真听好听足。
还有在阅读课外书的数量上有了大大的增多,语文也几乎每周写周记,这对我的水平有了大大的提高!
还有其他的科目,我如果遇到困难,都能与大家讨论,或及时向老师询问,但在化学方面做得还是不太好,我想,不能因为我对这科不感兴趣就不去学他,毕竟,这也是学业的一部分!
2. 在生活上,我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并互帮互爱,尊重师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感恩”二字,春晖小学给我留下了不一样的印象。是啊,感恩,要教会学生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身边的每一个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这不正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核心吗?往里走,一架古筝放在正对校门的位置,前面是竞相开放的相伴,给人一种置身古典文化之中的感觉。然后被命上不同名字的楼房出现在眼前,什么明礼、诚信、责等,校风校训都在楼上显示,让人每天都能看到,牢记于心,并付诸行动。楼房正中是两面大镜子,让每位老师、学生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仪表,反思自己的不足。接着在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春晖小学的文化、活动等,很精彩。最后,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春晖临时会议室,在这里,我真是开了眼界。一本本的学生成长足迹吸引了我:《我的寒假我记录》、《美文集》、《诗配画》、《清明节》、《读书卡》、《成长足迹》、《旅游》等等,记录了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活动等,由此我想到,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些,每天只知道对孩子大呼小叫,什么什么会背,什么什么会写……学生饱受摧残,自己也烦得要命,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更不是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以后,我要向他们学习,平时多读书,多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班级管理的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用自己的智慧去丰富学生的生活,用自己的勤劳去记录和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去享受其中的乐趣。
其次,教师充满自信,当好学生的领头雁
正朦朦胧胧时,忽然听到抑扬顿挫的声音,很有激情,我被他幽默的语言吸引了,认识了他就是河南最具智慧力的班主任之一的段惠民老师。
段惠民老师用轻松诙谐的语调介绍了他的班主任之路,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只有自信的老师,才能教出自信的学生。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村孩子,师范毕业后又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乡村教师,从上学开始,我就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孩子,话不敢说,事不敢做,严重的缺乏自信,以致于到现在很多想做的事都不敢做,这与现代社会是相悖的。现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充满自信,把自己的自信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我以后要信心满满的,相信自己的能力,带出一班充满自信的优秀学生。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这段话激荡着多少梨乡教育人的情怀。
xx教育,我的责任。教育,早已成为梨乡教育人为之努力的一个梦想……
XX年3月28日上午,为进一步提高书法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书写水平的整体提高,推进我市小学书法教学的深入研究,由xx市教体局体卫艺科主办、实验二小承办的书法教学现场会在实验二小隆重举行。市教体局李xx局长、体卫艺科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全市各小学的校长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
实验二小是我市书法教学特色学校。早在XX年的3月,该校就开展了“阳光书写,翰墨飘香”活动,XX年11月该校的“小学写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正式立项为山东省xx规划课题。三年来,该校始终坚持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提升学生写字水平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行为品质的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离现场会开始还有半个多小时,来自全市各个学校的与会人员已经陆陆续续来到实验二小。校门口张贴的大红对联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阳光书写传承中华文明,快乐阅读浸润精彩人生。当得知这幅对联是出于学生之手时,他们都惊叹不已。[莲山课 件 ]走进校园,与会人员时而流连于充满书香味的紫藤长廊中,时而驻足在挂满名家名作的书法长廊里,时而陶醉于孩子们书声琅琅的晨诵中……吸引他们的,正是在实验二小校园里随处可以感受到的浓郁书香氛围。
走进古色古香的书法教室,与会人员感受着该校严谨而温馨的会议筹备工作。一处处细节,体现了对与会人员的人性化关心:热水、茶叶、纸杯、瓶装水一应俱全,又不忘提醒大家按需所取,拒绝浪费;校园里各个地点的位置指示清楚到位,便于大家观摩;会议的安排严谨有序,让人一目了然,再加上“有朋自远方来”和“祝大家身体健康笑口常开”之类的亲切话语,令人倍感温暖;更令大家想不到的是,《会议安排表》的反面做成了《会议记录表》,真是一纸两用,体现了该校勤俭办学的理念……
上午八时,现场会正式拉开帷幕。第一节课,由王x老师执教三年级软笔书法课《悬针竖》。王老师从欣赏毛笔字的各种字体作品入手,特别是通过柳公权不仅书法好,而且做人也是楷模,所以后世奉柳体字为习字的模范这个故事导入,让孩子们在传统音乐古筝曲中练字,有效进行了写字育人的教育,使书法课不仅提高了写字技能,更陶冶了高尚情操。整个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同位交流都很和谐高效,彰显了学生扎实的常规训练和教师过硬的基本功。
第二节课,由潘x老师执教二年级硬笔书法课《左右结构的字》。潘老师以动画片《柳公权戒骄》导入新课,在讲笔画的穿插和谦让时联系到同学间的相处,将写字与育人结合在一起,在写字的同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潘老师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无论桌面物品的摆放,还是良好的坐姿及握笔姿势,都一丝不苟。她尤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引导学生自己读帖,到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写字要领,请学生互相评价作品……学生在自主中学会了合作,增强了自信。
会议间隙,与会人员观摩了第二实验小学书法校本课程研发成果及师生书法展示,该校浓浓的人文气息和师生扎实的书写基本功,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该校五年级学生自发举办的“毕业生书法作品展”,给人以深深的震撼。与会人员不仅被孩子们精湛的书写水平所折服,更被师生间深厚的情谊所感动,正如书法作品展的前言中说的那样:“那天,我们踏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实验二小,从此开启了一段笔墨交织的旅程……这次的毕业作品展便是我们献给母校,献给青春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