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16 12:44: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居民健康档案建立

篇1

2009年4月7日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工具。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顺利开展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也是提供经济有效的、综合全面的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但是,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居民的健康档案是在社区体检的时候建立起来,保存一些居民健康的基本信息,之后便成为一个无人问津的“死库”等,这些问题使得居民的健康档案有名无实,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想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才尽其用”,首先是要建立起完善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建立完善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牵扯两个问题,首先是“谁来建”的问题。一般来讲,居民健康档案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宣传不到位,很多居民对社区医护人员的工作持抵触态度,由于居民不配合,遭遇闭门羹是常有的事。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与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干部共同合作,达成共识,共同组织了由街道、社区居委会干部和社区楼长为核心的领导小组,先进行宣传发动、摸底调查,再由楼长带领入户做健康调查,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贯穿在与居民接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进行健康调查的同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其次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建”。从目前的情况看,必须从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建立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居民健康卡”集成系统。通过刷“居民健身卡”,电脑上就会显示其所有的健康记录,包括每年体检的记录,就诊的历史记录等,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更全面了解。同时,除了直接生成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外,还要注意对其他载体(比如纸质等载体)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这样建立起来的档案管理系统才是完整的、合理的。

2、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言,尤为重要,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和完整的医疗保健服务,所以要求掌握居民的资料,以便在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同时对于社区医疗的教学和科研来说,居民健康档案也是理想的资料来源,所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1)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了解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经济,卫生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差异,其卫生资源,主要的卫生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控制流行疾病和地区性疾病起到重要作用。(2)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保持居民的个人健康意义重大。居民健康档案是健康保健不可或缺的医学资料。他记录了个人的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全过程。通过档案的积累,动态观察健康的所有数据,通过动态的对比,就可以发现个人健康状况的变化。通过对疾病的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情况的及时掌握,最大成度的避免对机体造成伤害的不利因素的发生,更有利于下一步健康保健策略的制定。例如,高血压病人根据血压变化,更好的掌握控制血压的方法;糖尿病病人可通过了解血糖的变化规律,做到对自己的病情心中有数,合理的调节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的使用。不仅如此,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个人就医。同时,居民健康档案还可作为法律依据,用于处理处理医疗纠纷。对于社区卫生机构来说,居民健康档案是良好的参考资料,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健康记录,重视背景资料的作用,反映了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具有连续性逻辑性,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处理病人的能力,所以规范,完整系统的健康档案最好教学资料和科研资料。

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篇2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33-01

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动态测量和收集生命全过程的各种健康相关信息,满足个人健康管理需要建立的健康信息资源库,具体内容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既往疾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这项工作已经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展开,到2011年,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将达30%,城市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 50%[1],到2020 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健康档案制度。本文通过对咸宁各县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的探讨,从而为其他各县市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积极意义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在于增进基层医生与居民的沟通交流,促进基层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全面评价居民的健康问题,制定准确、合理、实用的卫生保健计划。

居民健康档案是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切入点,有利于各级卫生行 政部门掌握辖区居民健康状况,科学制定卫生政策,对于改善卫生服务公平性和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2]。这项举措将对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地卫生资源,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2咸宁各县市2011年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情况

近年来,咸宁市积极探索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努力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系统的整合,并推进健康管理由传统型向信息化发展。2009年4月7日国家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我市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正在迅速发展(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咸宁各县市的居民建档率均达到国家要求的建档标准(到2011年,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将达到30%,城市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而且崇阳县的建档率几近达到了95%。除通山外其它各县市的居民电子建档率也超过了50%。而各县市的居民建档情况又有所不同,并且在对各县市建档情况的督导检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制约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因素。

3目前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3.1建档前,建档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基层卫生机构排除的工作人员入村前未做好建档宣传工作,从而使得广大居民对国家惠民政策不理解[3]。对各项调查内容持有防备心理,不愿提供真实信息,从而影响基本信息的可信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3.2建档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3.2.1专业人才匮乏:一方面乡镇卫生医务人员文化层次较低,专业知识不够全面,严重缺乏全科医学知识,档案建立后不能够及时综合评估居民健康状况和进行健康指导。另外,乡镇医务人员数量不足,一个建档工作人员平均一年需完成 500~9 00 份个人档案,很难保证质量。另一方面缺少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很多乡镇医务人员计算机知识缺乏,无力承担乡镇信息化服务。

3.2.2档案建立无连续性。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 而服务对象则是庞大的居民群体。在这种情况下, 则还很难实现及时上门诊断、走访、动态存档和跟踪服务,档案建立后对个人产生的动态信息未进行及时补充,均以“死档”存放。另外,流动人口变化和社区常往人群增多造成档案建立更不易,管理没有连续性。

3.3建档后存在的一些难题。乡镇卫生院目前只注重建档工作,档案利用率极低。在病人就医时没有形成提档就医的工作流程,健康档案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居民到社区以外的医院看病,健康档案不可能让带走,导致其在其他医院的就诊情况无法记录,检查结果更是无法共享[4]。

4关于建好城乡居民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4.1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意识。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在进行档案建立工作前1-2周应到建档地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张贴或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画、悬挂大幅的宣传标语、展出图文茂的黑板报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滚动播放相关内的视频,还可以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积极宣传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

4.2加强人员培训,扩大服务队伍。做好基层卫生服务,人才是关键。当前基层卫生工作岗位的全科医师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所以必须加强全科医师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地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并结合本地区卫生工作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比如动员村卫生室、村委会人员等参与收集个人基本信息、通知体检或随访工作等,推动健康档案工作走向科学化轨道。

4.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方案,使健康档案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各级卫生和档案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确定工作目标,发挥专家技术指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动态管理和完善家庭与个人健康档案相结合。要完善健康档案,必须由全科医师或相关责任医生分片包干落实[5],进行动态的综合管理,并每年进行一次回访调查(上门、电话、门诊),及时记录更新个人健康档案。

4.4充分利用健康档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把健康档案用活,使其能最大限度为居民健康服务,因此要充分利用健康档案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做好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平台,对发现的健康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医疗康复等便捷有效的服务。

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义。只有在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寻决措施,随时补充工作中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包括人、财、物力的补充并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把我市的基本卫生服务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 ~ 2011 年)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09~2011年)

篇3

        健康档案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以及历次诊疗经过,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1]。通过信息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全科医师可以充分掌握和了解居民个人及其家庭的健康状况,为社区内高危人群的筛选,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奠定基础,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保障社区卫生连续、方便、综合的前提和基础[2]。所以建立真实的、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意义重大,如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保证建档工作能顺利开展,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1  建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目前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足,相关部门重视力度不够,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要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引入政府工作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但是,这些政策目前大多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营利性方向发展,很难抽出人力和物力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准确定位、服务质量的提高及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未完全普及,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未建立强制性医疗关系,大多数居民不愿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检诊疗,建立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档案往往成了“死档”,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首诊负责”和“双向转诊”的作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档率和建档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未被广大居民信任和认可,目前由于各类上门推销产品活动的泛滥,已经严重干扰了居民的生活,使居民对上门建档和提供服务的社区医护人员持有戒备心理,经常出现不理睬、不开门的现象。

        1.4社区居民观念传统,健康意识欠缺,普遍存在“健康时疾病离我很远,生病后再上医院”的观念,对“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十分陌生,大多数居民不懂得许多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来预防的,也没有听说过健康档案这一新事物,不理解建档的意义和作用,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露,大多采取避重就轻、隐瞒病史或者回避等方法,大大降低了建档的完整率和真实度。

        1.5社区居民身份复杂,住所易变,租住户多,流动性大,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之后,租房合同到期,变更地址,另租他处居住,有的居民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不一致,即所谓的人户分离,易造成漏建档和重复建档,不利于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1.6社区居民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对建档工作有不同的认识,知识层次低者对建档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透彻,知识层次高的群体大多是国家公务员或企事业干部,单位每年都安排有常规的体检,因此这部分人多数认为没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形中影响了社区居民对建档工作的配合。

        1.7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过分主观强调自身工作时间安排,工作时间与社区居民外出作业时间相重合,建档前未能及时与居民预约就上门建档,使得医务人员入户建档时,碰到的大多是老人、儿童、保姆以及病、残、智障等弱势群体,他们和医务人员交流存在障碍,也对上门建档的工作人员保持警惕,更重要的是他们大多没有自主权,必然影响建档工作顺利开展。

        1.8社区医务人员上门建档时,大多数仍常规着装:医生配穿白大褂、护士配穿白裤子、护士鞋、燕尾帽,但是由于传统信仰原因,有的居民对传统的医护人员以“白大衣形象”上门建档特别排斥,不愿意让其靠近,尤其住宅高档、装修考究的家庭,更是难以接受,入户建档的医护人员大多被拒绝甚至遭辱骂,更别提开展建档工作。

        1.9建档工作多数都是大规模开展,健康档案中许多内容涉及到居民的隐私,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在公共场合为居民建档时,往往忽略保护个人隐私,当场询问建档者的相关隐私,使社区居民感到尴尬和无奈而不予回答,甚至被当场拒绝建档。

        1.10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观念陈旧,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对居民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都是从其他医疗专业转型而来,缺少专业的全科医师,同时政府的促进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偏见,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全科医师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人认为从事全科医学低人一等,没有自信心,建档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质量和进程。

        2 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2.1强化各级政府部门职能,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完善各项补偿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积极主动与卫生、民政、财政、计生、残联、医疗保险和辖区居委会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重点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果没有政府各部门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将难以长期、有效地开展。同时必须完善各项补偿机制,争取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投入,为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经济保障。

        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不断改善环境,强化自我,努力完善软硬件的配置,争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逐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意识。

        2.3充分做好建档前的宣传工作,通过与居委会联合发放“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媒体宣传、张贴墙报、健康教育等形式,重点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逐渐引导居民了解、信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居民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认识程度,更好的开展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4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也是健康促进的过程,要向社区居民灌输健康的新概念,使居民明白“不是有病才上医院,日常预防保健才是关键”的健康理念,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能让全科医生及早发现有患病倾向的信号和行为,作出科学指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通过建档,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之间多        一份信任和了解,从而争取居民主动配合,提供真实、完整的健康信息。

        2.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之初应考虑到电子化和信息化问题,提前做好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的准备,通过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才能实现多部门间合作和资源共享,达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这是健康档案能有效管理和利用的必要条件和发展趋势。

        2.6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有两大类人群,即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和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这两大类人群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频率相对较高,依赖性大,是建档的优先人群,在建好以上两大类人群的基础上,在逐步扩大到全体社区居民,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死档”、“漏档”。

        2.7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通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患沟通和地方语言技能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心理学、社会学、地方语言等相关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沟通能力、岗位技能和诊疗服务水平,才能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和依赖,最终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和知心朋友。

        2.8加强建档环节的人性化管理,“一切以居民为中心”,建立灵活工作机制,建档前提前与居民预约,选择适当时间入户,尽量避免在居民工作、午休以及就餐时间段建档,如因特殊情况必须更改上门时间时,应征得居民的同意及谅解后安排好下次建档时间。上门建档时,做到统一着装,佩戴工作胸牌,尽量不穿白大褂、燕尾帽等常规工作服。上门时注意仪表及言谈举止,用语文明,谈话时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可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实行“一对一”建档制,避免当着其他人员的面询问档案中涉及居民隐私的问题,尊重居民隐私及意愿,与居民交谈一般只按调查表项目进行询问,如涉及居民不愿提及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应说明调查意义及资料必须保证真实性的情况,并向其保证资料保密,在尊重其意愿情况下进行填写。上门建档应听从居民的安排,尽量选择在会客厅建档,避免进入居民的卧室及其他秘密场所。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建档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没有固定的工作模式,工作量大,环境复杂。因此,应加强协调,及时完善各项措施,做好宣传,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让每个社区居民都拥有一份真实、完善的健康档案,并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利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篇4

以镇(街道)为单位,按照《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2010版)》的内容要求,到2010年底,建立健康档案的农业人口数不低于辖区农业人口数的95%,到2010年建档率达到98%以上。同时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立作为工作重点。

二、基本原则

(一)政策引导,居民自愿。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加强宣传,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建档。

(二)重点突出,循序渐进。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3岁儿童等为重点,逐步扩展到全人群。

(三)规范建档,有效使用。规范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保证健康信息的连续性,并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

(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充分利用辖区相关资源,共建、共享农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

三、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

(一)建立健康档案。坚持农民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的原则,结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行新农合制度等医改重点改革任务,在区卫生局的统一组织领导下,由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农民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坚持以家庭为单位统一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农村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首次建档原则上由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村卫生室协助完成。更新档案可由镇、村医疗机构共同完成。

建立农民家庭健康档案时要照卫生部下发的《2010版规范》和《健康档案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试行)》(卫办发〔2010〕46号)等有关文件要求建立电子化的健康档案。逐步实现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与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医院管理、新农合等各有关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健康信息资源共有共享共用。

(二)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要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的管理。在建档农村居民复诊或接受随访过程中,要及时记录、补充、更新和完善相关的健康档案资料,并定期进行整理、核查,以掌握辖区内农村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要有效使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乡、村医务人员根据健康档案提供的动态信息,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

(三)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转变。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要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推进转变服务模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上门服务、定期访视等便民服务,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实现对农民的健康管理。鼓励充分利用电子化健康档案等有关信息资源,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群众看病就医。

五、加强组织管理

(一)切实提高认识。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把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落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举措,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扎实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将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到实处。

(二)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要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制定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安排的相关补助资金挂钩。

(三)完善工作制度和方案。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结合实际确定各自工作目标,发挥好技术指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完善有关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长效制度,注重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四)做好信息统计工作。要加强动态监测和管理,做好健康档案有关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2010年农民健康档案统计基数暂以按照《2010版规范》建立的农民健康档案份数予以统计。

六、全面做好2010年规范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2010年是按照《2010版规范》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启动年,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工作。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2010年10月)各镇(街道)要对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与健康查体建档工作。

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5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34-02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人民群众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作为民生工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是以家庭为单位,用来记录每个成员从婴幼儿到老年期等几个关键生命周期的体征变化及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的专门档案。其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每个成员的基本情况:成员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以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遗传病史、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腰围、吸烟、饮酒、饮食、睡眠情况、长期性健康问题、历次体检结果、就诊记录等信息。

1 做好建档前的准备工作

11 首先要深入辖区,按顺序对每一栋楼房有多少单元、每一单元有多少层、每一层有多少户,做好摸底工作,设计出表格,两个社区分别用杆夹装订。表格上的楣栏内容为:档案编号、门牌号、户主姓名、电话号码、建档情况、备注。这样非常有利于工作,对哪些门洞还有几户没有建档一目了然。

12 根据摸底户数先把居民家庭健康档案装订成册,先按一户三人装订,每人有5张10面的内容,以备建档时使用方便。在建档时根据实际人数进行增减。

13 一定要争取得到社区居委会或辖区派出所领导的支持与配合。

131 加强沟通,让领导们了解建立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这项工作是政府行为并非个人行为,将相关文件呈给他们看,并对这项工作的意义以及重要性进行宣传。

132 在他们那里获取辖区居民的信息,将户主姓名、家庭成员、身份证号、电话、工作单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档案中所要填写的内容事先填写到档案中,这样信息来源既准确又方便日后的建档工作,而且在后来的建档中,让居民们产生对我们工作人员的信任感。

14 根据建档要求,每户每人都要发武汉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可先将卡片填好公共内容,在建档后只增加个人信息即可,这样尽量缩短建档时间,不引起居民的反感。

15 做好宣传工作,在辖区内进出的门口、警务室、宣传栏内贴出通知,说明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的意义及重要性,告知建档地点、时间、联系电话。争取居民主动来站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2 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多种形式的建档方式,确保建档内容的真实性

21 对来站就医的辖区居民及时进行建档并让其通知他们的家属来站或打电话建档,在表格上做好登记。

22 对已建档的居民请他们帮忙通知邻居,尽早来站建档。

23 深入社区,定点在小区警务室门口、花坛等居民经常出进人多的地方建档。

24 利用社区党员学习、门洞小组长开会、组织义诊等活动时加强宣传并建档。

25 充分调动和发挥门洞小组长的作用,看哪些门洞建档最先全部完成。可采取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

26 在每个预防接种日,派出专门医护人员为前来给儿童接种的辖区内家长建立健康档案。

27 灵活机动的弹性安排工作时间,利用晚上、双休日、节假日居民在家的时间建档。

篇6

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方便、快捷、人性化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则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最主要的内容是资料的收集,这是一项繁琐、细致、长期、系统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居民健康档案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由社区卫生机构人员通过门诊和入户等方式收集资料而建立,针对在建档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提出加强领导、宣传动员和团队服务等工作方法以及与居民沟通的有关技巧。

经过较长时间的健康档案管理的实践,笔者对健康档案建立的难点与工作方法和技巧有以下的认识和体会。

建档工作难点

健康意识淡薄,建档积极性不高:多数居民健康意识不强,存在“没病就是健康”思想。怕体检万一查出病却医不好或治不起,反而多了心理负担等错误思想,对“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没有充分认识[1]。其次,居民对医护人员免费上门建立健康档案持怀疑态度,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漏,采取敷衍了事,隐瞒病史或者回避的方法,甚至将前来建档的医护人员与做上门推销商品的商贩相联系,害怕上当受骗,使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受阻。

社区居民身份复杂差异大:社区居民构成日趋多元化,年龄、职业、文化、医保等不同,身份复杂差异大,对建档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同,需求各异。

社区居民居所易变:辖区内人员流动性较大,存在人户分离和租住户问题,如父母为让子女上好学校,跨区落户,人户分离;有的居民建档后又另在他处居住,造成档案的漏建和重建。

居民拒访:居民对医护人员特别排斥,不愿意靠近,入户建档的医务人员有时还会遭到拒绝。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经验不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人力不足。由于待遇低、工作量大、工作繁杂,高学历有技能人才不愿意在社区工作,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为聘用,流动性大。新来的同志得不到及时的上岗培训,对建档的作用及意义认识不足,建档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够,影响所建档案的质量。社区居民看到医务人员生面孔多,也难以建立信任。

医务人员工作时间与社区居民外出作业时间相重合:由于8小时工作制,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绝大多数社区居民的工作、外出时间重合。使得医务人员入户建档时,碰到的大多是老人、保姆、儿童以及病、残、智障等弱势群体,他们和医务人员交流往往存在障碍,难以建档。

已建档案利用率不高: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计算机硬件不够、软件开发跟不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费大量时间、人力为辖区内居民建立的健康档案,不但发挥不了作用,还成了单位的负担。居民建档信息不能及时录入、更新和调出使用,形成死档。居民建档信息不能连网使用,影响社区居民建档积极性。

工作方法

加强领导,争取社会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提出的“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政府主导的基层卫生职能部门,将政府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要积极与当地政府、社区居委会领导取得联系,增强他们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争取行政领导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为建档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广泛宣传动员,提高居民知晓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新增的服务项目,但还有很多居民不了解其意义和作用。最好集中力量分别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地开展工作。可以采取张贴宣传画、发放告居民书及宣传材料、开办社区宣传栏、悬挂宣传条幅和利用各种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和意义,让广大居民了解并主动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社区卫生机构全体动员团队服务:社区机构领导要提高认识,动员全中心人员参与,落实人员待遇,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如社区医务人员相对固定,搭配合理,分区包干负责,明确职责分工,积极做好现场建档和档案的动态管理等工作,建档工作最好由医师、社区护士、公卫医师等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既能提高建档质量也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加强人员培训,统一建档标准:参加建档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参加《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专题培训,学习档案填写的内容、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以及入户调查要询问的每一项目的提问示例,学习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对建档工作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档案文本格式、统一信息收集标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分类标准[3]。要设有专人控制档案质量。

从需要的人入手提高建档依从性:门诊患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孕产妇、老年人、低保户和残疾人等,他们对医疗卫生服务是主动需要的人,对医务人员的依从性大容易建档。

准备充分,有备而来:社区医务人员入户时要统一工作服、工作包,佩戴胸牌,备齐建档用具,要制定调查工作计划,按照社区居民居住楼栋门牌画出相应图形,建档后将完成资料收集的住户标记在对应的楼栋门牌图形上,就知道哪户未建档方便以后有目的地入户。

调整入户调查时间:建档人员上班时间采取弹性排班工作制,入户建档时间和社区居民上班外出时间错开。利用周末或每天晚上下班后1小时后开始,这个时间段居民在家几率高,大多数居民这个时间也愿意接受调查,但针对三班倒的居民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安排调查时间。

查漏补缺,完善管理:对已调查收集的档案资料,要认真分析、整理、归类,妥善保管并建立电子档案,查漏补缺。档案按小区、楼栋、楼层有序存放,方便查找;对慢病、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重点登记,建立专档。对封装健康档案的档案袋可以贴上有颜色的小纸片进行标志。如绿色代表一般健康档案,红色代表高血压病例,黄色代表糖尿病病例,方便健康档案的分类和查找等管理工作。

耐心攻克“堡垒户”:如果有的居民调查时不便做调查,应给居民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请他们方便时再联系,不可强求对方。对于拒绝调查者,要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从而消除戒备心理,使建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技 巧

留下良好第一印象:工作人员应衣着得体整洁、微笑亲切自然、声音平和尊重、目光友善关爱、姿态不卑不亢、主动介绍自己。不要直截了当地要看对方的身份证,这样会引起对方反感,而看户口簿或老人证对方相对容易接受。

注意谈话距离:适当的距离才会让人有安全感。交谈时与对方保持1m左右的距离,两者间的距离太近,讲话时容易有唾液飞溅到对方的脸上,产生不愉快。两者间的距离太远,说话的内容可能听不清楚,从而导致交流障碍。

注意提问方式,避开敏感问题:语言要通俗易懂,表达清楚。不能模棱两可、或者表达不明确。提问的问题简单明了,容易回答;问完问题后允许对方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和回答;尽量不用对方不熟悉的医学术语与词语,也不用说教式的语气来进行交流;对于居民敏感的问题,改变询问方式,要避免使对方感到难堪。

保护被调查者隐私:许多被调查者对疾病调查一栏有抵触。特别是患传染病、恶性肿瘤、慢性病、艾滋病的居民一旦被确诊,其心理压力很大。对此,应先向患者事先告知保密原则后,再调查询问,避免获得虚假信息,以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建档质量。

使老年人感觉到尊重和关怀: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交流。要重视称呼对方,称呼是满足老同志对尊重的需求。在交流中,始终耐心地、全神贯注地倾听,表达对老同志的尊敬和关心。对唠叨、爱说的老年人,采用触摸式的打断或反复给予帮助(如递水),使对方接不上原谈话的内容,而达到打断的目的;对性格内向、情绪抑郁、沉默寡言的老年人,以亲切的语言,不厌其烦地诱导、鼓励老年人说话,可以先从对方的日常生活爱好、兴趣入手,然后引入正题,达到建档的目的。

讨论

总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一项长期、繁重的工作,也会遇到各种情况和问题,我们应及时总结经验,实事求是,不断完善,才能把这项惠民工作做得更好,从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普及,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篇7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实施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该项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对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影响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探讨如下:

1 主要影响因素

1.1认识不够。医务人员对建立健康档案的认识不够,泛政治化,为建档而建档,不实事求是,对建立的档案不是残缺不全就是束之高阁,根本就是花架子。

1.2医务人员不够。根据建立健康档案时要对居民进行健康体检,而健康体检表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内、外、妇、、儿、辅助检查、中医等内容。这就要求具有掌握相关知识的医务人员,对基层卫生院来说相应人员严重不足,尤其缺乏掌握辅助检查的医务人员。

1.3基层单位重经济效益的影响。乡镇卫生院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浪的冲击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重抓经济效益,而对公共卫生工作重视不够,对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简单应付,工作质量差。

1.4乡村医生管理不善。

乡村医生因报酬低微,把精力放在与个体医生的竞争上,故有抱怨情绪,影响其积极性,不愿参与建档工作,甚至有的村无专人管理,因医疗收入低而关门停医,外出打工。

1.5流动人口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因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人数剧增,在家多是老人小孩,影响了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的进展。

1.6群众认识不够。部分群众认识不足,认为建不建档无所畏,更何况我现在没有什么病,即使生病了,到医院看病照样付钱,与建档没有任何联系,甚至有及少数人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健康体检,怕不是来骗钱的吧。

1.7体检设备不够。由于农村基层健康档案的建立需要进村入户,一些便于携带的体检设备尤为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检查项目的开展,影响了健康档案的质量。

2 对策与建议

2.1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的认识,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是涉及到千家万户,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应把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当作重点工作来抓。

2.2加强基层卫生院人员和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毕业生或受过专业培训的年青人,稳定公共卫生工作队伍;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把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内容之一,使其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搞好乡村级卫生组织及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3增加对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的投入,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保证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的必须经费,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而不断增加投入。

篇8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运行

从巩固提高“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区”入手,不断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试点。一是认真做好新农合医疗与服务。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规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搞好对参合人员的医疗服务,修订了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了报销比例。在全区开展了为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截止目前,共为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56120人。二是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新农合管理的规定》,区新农合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对定点医疗机构择优劣汰动态管理,实行末位淘汰。三是全面推行信息微机网络管理。多方筹集资金,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微机网络化建设与管理,将药品经营、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机构管理全部纳入微机网络监督与监管。所有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安装管理软件,以街道、镇为单位设立局域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设立信息网络中心,负责信息监管与汇总,并与区新农合管理网络连接。参合病人用药由微机自动审核报销,并将信息上传至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予以时时审核监控,防止了套取新农合基金现象的发生,切实管好用好了农民的救命钱。

四、妇幼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严格执法监督,强化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加大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监督执法力度,今年对辖区内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12家医疗单位进行严格考核、校验;对从事助产技术、结扎技术、终止妊娠手术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二是规范产科管理。加强了产科硬件设施的建设,配备必须的医疗设施和产科技术人员,全区4个定点接生单位均达到《山东省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三是积极开展妇幼三项保健工作。区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妇幼卫生“三期保健”工作,与区民政局、人口与计生局联合,将婚前医学检查率纳入考核年度工作考核。努力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及产前筛查工作,建立了产前筛查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不断提高妇幼系统化管理质量。

五、健康教育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推动“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向纵深发展。作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全面推动“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向纵深发展。制定了健康促进实施方案,大力开展城市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加强了控烟工作力度。财源街道、岱庙街道通过了省级“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验收。二是抓好内涵建设,提升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特别注重实施计划的设计和效果的评价,不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中,注重发挥和协调社会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种传播媒介的力量,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三是继续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和健康促进医院活动。针对学校健康教育的特点,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病、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医院健康教育的特点,重点抓好门诊教育、病房教育和对院内职工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与促进贯穿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

篇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8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46-01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医疗卫生事业也获得了迅猛发展。近些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在日渐老龄化的中国,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但是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的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健康档案不完善,有遗漏;二是档案本身设计不合理,不利于查阅;三是目前是死档案,没有实现动态管理;四是没有实现网络连接;五是对于人们的隐私造成了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专门调研后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科学建立健康档案;二是要实现对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三是要加强健康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建设;四是要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接下来笔者就来详细探讨这几个方面。

1 科学建立健康档案

建立健康档案是进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前提。做好健康档案的设计制作工作是加强健康档案管理必须要做到的。笔者认为建立一份居民健康档案很简单,但是要包含居民的更多信息就非常不易。居民健康档案主要指的是由健康体检表,会诊记录表,接诊记录表,双向转诊表等组成的档案记录,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健康状况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的参考依据,社区医疗服务能否真正到位关键是看健康档案是否完整有效。

所谓科学健康档案,笔者认为就是要在建立健康档案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全面合理。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尽可能地收集居民的健康状况信息;二是要不断完善健康档案。在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经常发生居民健康变更的情形,此时就需要我们及时记录健康档案。这样对于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很有帮助。三是要以真实性为原则。在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真实可靠,真实可靠的信息是卫生服务的关键。我们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必须要以真实性为根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

2 实现对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

在传统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采取的是以保证档案不丢失为目标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是一种被动低效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是一种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保证居民健康档案不丢失,不遗失。但是不可能有效地提升城市社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在国家对居民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和人们对城市社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创新管理方式实现动态管理。

所谓动态管理笔者认为就是要实现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随时调查,分析并予以记录。对于小区居民中出现的居民健康问题,医疗人员必须要及时进行评价,对于那些患有疑难杂症的居民还要进行会诊,要专门针对患者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出行方案,在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及时跟踪检测调查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只有这样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主动管理,动态管理。

3 加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连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将是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在社区居民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对于提高管理水平方便居民查阅档案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网络连接,通过网络连接的手段来构建完整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网络结构。

与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查阅非常方便也不易受到区域限制,内容也非常完善,连续性有保证。通过信息化建设医疗人员无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到居民本身的全面的健康信息,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实现连续性地动态管理非常有帮助。

4 注重保护个人隐私

隐私权,是小区居民的基本人身权利,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是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我们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居民隐私权的保护。笔者认为做好居民隐私权的保护工作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医疗卫生人员必须要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二是要加强医疗卫生人员隐私教育,要不断告诫医疗人员要保守居民隐私,对于那些泄露居民隐私的行为将会受到惩罚。三是要建立完整的居民隐私保护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对于泄露居民隐私的行为要进行严厉处罚。

社区居民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要求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社区居民医疗卫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就必须要从上文提到的四个措施来办。

参考文献

[1] 王淑果.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与慢病防控探讨[J].健康管理,2013,(2).

[2] 方雪照.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普陀区桃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J].上海档案,2012,(5).

篇10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特点研究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完善应用,是建立在完善的管理系统的协调建设中的,在进行系统性的档案管理过程中,真正将内部的信息进行建立,使全面性的数据能够进行有效统计,使病人的各项检查数据能够建立起来,在今后进行提取分析过程中,能够真正将全面的数据进行对比整合,为整体的医疗事项提供了较好的帮助。

一 如何开展社区居民健康调查

(一) 特殊病症查询力度的提升

对于重点的社区内部进行有效检查、统计,真正将社区内部民众的身体状况进行科学建设,使整体性的建设标准能够不断提升,使档案管理机构能够进行完善建设,真正将特殊行的病症人群进行科学的研究,使他们的发病时间、传播途径、范围进行科学研究,并且在档案建设过程中,真正将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研究,使更加有效的医疗手段能够快速出台;通过计算机网络数据的联合建立,真正将重点的数据进行创新研究,使建设标准能够进行有效建立,使创新的记录手段与建设事项进行突破研究,真正将计算的可控技术进行不断提升。

(二) 数据延伸 治疗突破

建立科学的数据库,使建设性的健康标准能够进行有效建立,还要依赖于对数据延伸事项的研究,因为只进行数据的记录,而不进行延伸运用,在进行长期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将全面性的数据对比、结合、计算进行科学分析,使这些数据能够得到有效关注,并且根据与外部医学知识的结合利用,真正将数据中可用的成分进行抽离,将这些治疗当中或者并发症感染人群的特殊状况进行有效研究,把握住较好的建设标准,使内部的数据管理与外部的建设事项能够真正统一起来,真正为社会的发展、民众的健康事项提供有效的建议,在今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应该将这些有效的建设条件进行有效运用,使更多的科学事项能够取得完善进步

二、 如何建立居民社区档案

对于我国的整体社会建设来说,把握住重点环节,使其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真正将系统性的建设标准进行提升,使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应用范围进行有效提升。

(一) 整体社会的健康标准的建设

对社会中的各个城市社区进行全面铺设,真正将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进行有效关注,使内部的建设标准能够对外进行有效扩散,使人民群众的身体状况受到有效重视;对先进医学科技进行有效研究,真正将我国人体状况的健康标准进行有效建立,将长期行的健康管理事项进行完善建设,真正将民众的健康事项进行研究,促进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数据的有效对比力度,发现民众存有健康问题的情况,要进行及时更正建设,真正将内部的建设进行有效提升。

(二) 重点健康事项宣传事项研究

建立起有效的健康标准之后,国家政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将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将重点的健康问题进行科学宣导,使社区民众能够认识到自身健康状况的真实面;在进行长期的档案建设过程中,应该真正将特殊性的病症进行研究,将分析结果系统地建设起来,根据患者的现状对社区医院的医疗设施建设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真正将医院内部进行有效的健康宣传,使医院方面能够真正将特殊性的病情进行关注;在进行宣传过程中,使档案中的数据能够进行对外呈现,使民众能够认识到一些重点病症的发病细节,还有一些传染病的传染途径是哪些,使人民群众能够及时避免这些特殊病症的传播。

(三) 医疗数据的稳固建立

进行对各个范围的数据的完善建立,要将计算机档案建设程序中的各个事项研究清楚,真正将内部系统的建设与外部的统计环境进行完善建立,对于重点的事项进行有效研究,使数据对比、数据监督、数据审核等事项能够进行完善提升,真正将档案管理事项与民众的全面健康进步事项进行有效结合,在进行长期的创新建设过程中,能够将数据管理进行完善提升。

三、 档案的管理研究和使用的方法分析

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关系到对民众身体状况负责事项的完善建立,所以档案部门应该将其管理事项进行有效捕捉与提升。

(一) 法规建设是前提

进行档案管理的重点提升就是对其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建立在社区居民的健康事项上来进行研究,对在保证不出现任何差错的时候,能够将系统内部的数据考量标准事项进行完善捕捉。档案部门根据现有居民的身体状况,在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的时候,将内部的工作人员的管理技术事项进行关注,把握长期进行管理建设的时候遇到的困难,使管理人员在进行建设过程中能够真正将数据的完善性与真实性能够被重视起来。

(二) 落实到位是主体

管理人员在不断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过程中,能够将细节事项进行关注,使居民的身体状况数据调查能够被关注起来,在长期的居民医疗事项调查时能够将居民身体状况的各种数据进行有效建立;并且在统计建设过程中,能够将居民的特殊身体状况进行有效研究,真正将内部的各项人员的病例完善统计,使存有严重问题的人员能够得到有效重视。

(三) 监督管理是重点

进行档案管理应用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将监督事项进行完善建立,使内部管理建设的各项数据能够进行不断的统计,在统计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的失误,监督人员就会及时进行反应,并且将审核力度进行不断提升,使整体性的建设能够得到有效地关注;对重点人员的病症进行研究,加强对预防事项的完善建立,真正将内部的建设与外部的检查审核事项结合起来,使重点的病症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总结:

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事项进行有效研究,使内部的建设数据能够进行充分的建立,在进行长期的调查建设过程中,应该将重点事项进行不断改善,使科学的办法能够进行在系统中的科学分析,从而能够真正将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有效提出,真正能够为民众的健康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使社会的稳定发展能够有较好的基础呈现出来。

篇11

社区居民健康保障,是一件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民众的基本利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是信息化社会中居民各类健康事件所产生相关健康数据的详细历史记录,该项工作的成果直接体现着现代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多档合一,有效提高了信息应用效果。

社区居民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应用,可以将医疗、康复、保健记录等信息进行自动归类。居民健康档案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自动存储相同信息模块内信息,实现多档合一,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以实现双向转诊以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践中可以看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组织和集合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而且还可以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上实现健康信息在社区与医疗机构间的双向传输。通过信息双向传输,不仅可以有效满足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我预防和保健,而且还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无法有效诊疗的病人情况及时传送到医院,在上级医院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诊疗或根据病人患病情况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在医院治疗时,社区居民无需重新做重复的体检,只需根据就诊人员的信息从档案系统中调取健康档案资料,了解其以往病史、就诊状况,并且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对深化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记录居民医疗、康复和卫生保健信息,因此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性、完整性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录入到信息平台之中,而且还可以顺利实现不同信息平台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普通的、儿童的以及心脑血管方面的健康档案,而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又包括五个功能模块,即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家庭监护、信息传输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对于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而言,该模块为普通健康档案、儿童健康档案和心脑血管健康档案提供档案添加、修改以及删除和查询等功能,还包括档案报告的统计与打印。对于信息服务模块而言,该模块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整个社区内的居民家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通过网络获知所需各种信息资料,并且及时将个人的信息告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后者及时作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家庭监护模块而言,该模块主要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实现对整个社区独居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病人,进行家庭监护。对于信息传输模块而言,主要是建立健全社区医院服务网络,从而使社区医生通过网络得到多家医院专家们的技术指导。如果社区居民病人需在大型医院接受相关诊疗,则只需通过该网络系统,医院医生即可方便快捷地获知该病人的病历及病情。对于系统管理模块而言,主要用于病人资料的添加、删除以及修改和权限设置;同时还具有用户密码修改、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等功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基本信息表、体检表、社区医生表、居民辅助检查表、儿童信息表、家庭信息表、儿童体检表、妇科保健信息表、孕妇信息表、妇科检查治疗表、常见疾病表、慢性病人信息表、保健信息表以及慢性病人和发病记录表等;在该系统中,社区居民的个人信息资料,主要存放在基本信息表中。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用三层体系架构———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在数据交换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客户端的请求;将服务器处理结果及时地返回到客户端。在此过程中,数据库服务器只是根据客户端的请求,把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业务逻辑层,这样就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社区居民档案数字化管理

社区居民档案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适应现代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所有信息资料需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处理,即实行数字化管理。在社区居民档案管理系统中,各数据信息之间既保存着一定的关联性,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其中,数据又可以分成与系统相关的应用数据、与系统管理相关的管理数据。其中,应用数据主要有家庭档案、保健档案、个人档案、儿童档案以及死亡和残疾档案等。上述数据记录差异性信息,具有各自相互独立的特性,但这些信息彼此之间又互相关联。用户进入系统时,首先需进行登录,其采用的是双密码验证模式;双密码分别用于连接应用、数据库两个系统,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利用用户授权密码打开数据库,泄露病人及家庭信息。同时,对数据库访问系统,采用的是角色管理以及分级授权模式进行控制,并且设有存取权限。应用程序级功能控制,通过控制应用程序菜单项应用权限来实现;利用SQLServer建立社区居民病历信息备份与转储,一旦系统遭受破坏或者出现了误操作现象,可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管理质量和效率。笔者建议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掌握的所有的信息资料,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利用软件技术实行数字化管理。其中,家庭档案信息数据管理,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而个人的档案数据管理,主要体现在个人基本健康资料的记录;对于保健数据管理而言,其中主要包括病历数据、免疫数据、体检数据、妇女保健数据以及儿童保健数据和残疾登记等;实用的数据查询: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查询各种数据,对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整理并输出为EXCEL文件;数据统计分析: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统计图;灵活的报表打印:系统提供多种报表格式,可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所需数据以形成各种报表;数据备份:能进行数据库备份,数据不易丢失;数据合并:能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数据集中合并到数据处理中心。对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而言,各数据信息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又保持相互独立。数据信息分为与系统有关的“应用数据”和与系统管理有关的“管理数据”两大类。其中,应用数据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保健档案、儿童档案、残疾档案、死亡档案等。这些数据记录不同类别的信息,它们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但是这些信息又是互相关联的。通过这些信息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同时,为了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笔者建议利用区(县)、市级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网络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网络用户包括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开放。统一使用省级开发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