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7 11:26: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河南中级职称论文
轨道交通的轨道施工应用
摘 要:通过轨道的特征来介绍轨道 交通的施工流程及操作要点。
关键词:轨道交通;梯形轨道
1 前言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 发展,各大城市已进入到城市建设的,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关键在于城市居民区、商业区等繁华地段,因而需要满足可靠性高、成本低、维修少、振动低、噪音低、抗振性能高等,普通整体道床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梯形轨枕轨道系统是由PC制纵梁和钢管制的横向联接杆构成的,形似扶梯,因此称之为梯形轨道,它是纵向轨枕的一种,具有既能够发挥轨枕本来的特性,大幅度提高荷载的分散能力,又可补充钢轨本身的刚性和质量的性能特点,可以说是轨枕的一种革新形式。
据统计,铁道的维护管理成本占总营运费的1/3,越是高速对轨道的整备条件的要求越高,梯形轨道系统通过改造车辆,轨道结构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特性,能够达到减少20%~30%的维护管理成本,这对促进经营改善起到很大作用。同时,车辆轨道结构相互作用系统动力特性的改善,能明显地减轻车辆轨道系统的冲击轮重。因此,在维护管理及环境问题的解决上有很大作用。
2 工法特点
梯子形轨道施工整体道床一次性成型,简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每工日施工进度达到50m~75m。梯子形轨道施工后梯形轨枕能有效浮置,对其减振降噪性能有保障。
3 工艺原理
梯子形轨道施工采用“散铺法”施工工艺,施工前根据设计的轨道高度对梁面实际高程进行复核,当梁面高程不能满足轨道设计高度要求时,需要对桥面进行凿除处理。然后进行基底凿毛、清理工作,按照整体道床施工工艺进行铺轨基标测设,并用墨线在桥面上标记出轨道中心线、道床边线等,绑扎L形支座钢筋,然后吊装梯形轨枕就位,粘贴泡沫板,上扣件及钢轨,利用支承架调整轨道状态,再支设支座模板,检查轨道状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利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支座混凝土一次性浇注,养生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拆除模板,人工清除泡沫,从而形成浮置状态梯子形轨道,梯子形轨道施工断面。
4 施工操作要点
4.1 梁面高程、预埋筋的检查及梁面凿毛处理
在梯子形轨枕就位前完成梁面高程复核、预埋筋的位置和高度检查工作,若不符合要求要及时进行处理。梁面高程不能超过设计值2cm,对预埋钢筋高度、数量、位置也进行全面检查,对歪斜的钢筋要进行调直、锈蚀钢筋要进行除锈处理。为加强支座混凝土与桥面混凝土的有效结合,防止通车运营后支座混凝土在长期振动过程中与桥面剥离,对L形支座范围内桥面进行凿毛处理,凿毛点位间距为30~50m m,凿深5~10m m,凿毛后用高压水或高压风将基底面冲洗干净。
4.2 基线测设、放线
铺轨基标及加密基标的测设与普通高架道床相同,控制基标在直线地段每120m 设置一个;曲线地段每50m 设置一个;曲线起止点、缓圆点、圆缓点处各设置一个;加密基标在直线上每隔6m、曲线上每隔5m 设置一个;水准点间距宜为100m,标桩应与道床同级混凝土埋设牢固。另外根据梯形轨枕设计图纸利用墨线将L底座及轨枕位置标记在梁面上,梯形轨枕的编号、轨枕面标高也标记在对应位置处。
4.3 L形支座钢筋绑扎
支座钢筋采用基地集中下料,现场绑扎的施工形式,钢筋加工后集中存放,并将钢筋分类编号、做上明显标记,确保上料运输过程中钢筋种类不混乱。现场按图纸要求进行支座钢筋的绑扎,钢筋交接点用铁丝捆牢,钢筋铺设顺序为:底层、中间层、面层、板块端部,最后绑扎特殊部分加固钢筋,钢筋绑扎过程中严格按图纸要求设置好预埋管线。
4.4 梯形轨枕吊装、架设、调整
梯形轨枕吊装前,将WJ- 2 型扣件的橡胶垫板、铁垫板按要求安装在轨枕上。用起吊设备将梯形轨枕吊装至梁面对应位置上方,在梯形轨枕的凸形挡台吊装孔位置安装支架,移动轨枕使其基本就位,而后放置在梁面上。梯子形轨枕吊装时,其起吊点位四点,位置设在梯子形轨枕两端的连接钢管端部。轨枕就位后,可在梯形轨枕两端部的表面适当位置处,用红油漆做标记作为轨枕调整参照点,用千斤顶或专门工具调整轨枕的平面位置和高低,当达到要求后,将轨枕固定。
4.5 粘贴泡沫板
梯子形轨枕主要依靠减振垫及缓冲垫满足减振降噪作用,为保证施工完毕后的梯子形轨枕能与L形支座有效浮离,最大程度发挥梯子形轨道的减振降噪作用,在梯子形轨枕就位前,在梯子形轨枕底部(减振垫范围外) 用厚30mm 的泡沫板满贴,在梯子形轨枕外侧面(缓冲垫范围外) 用15mm 泡沫板满贴,泡沫板的粘贴效果直接影响到梯子形轨枕的减振效果,为保证泡沫板有效粘贴并防止施工过程中脱落,采用胶水先将泡沫板粘贴在轨枕上,然后再利用胶带进行绑扎加固,在浇筑混凝土前全面进行检查,防止泡沫板破碎和脱落。另外在粘贴泡沫板的时候注意泡沫板边缘与轨枕边缘平齐,粘贴的顺序是先粘贴底部的泡沫板,然后粘贴侧面的侧面的泡沫板。
4.6 钢轨及扣件安装
放置橡胶垫板I,将钢轨拨入铁垫板的承轨槽内。扣件组装时,钢轨内侧采用10号轨距垫,外侧采用8号轨距垫,安装弹条,按扣件扭矩要求拧紧T形螺栓。
4.7 轨道几何状态调整
钢轨及扣件安装完毕后,按照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测量和精调,注意不得使用轨枕支撑架的丝杠调整,使用千斤顶或其他专用工具进行调整,调整到位后将轨枕固定。
4.8立模板,浇筑混凝土
待钢轨精调完毕后,用高压水或高压风清洁梁面,立L形底座模板,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按《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执行,另需注意以下事项:
从L 形底座的侧模上方浇筑。先浇筑 L 形底座水平部分,再浇筑垂直部分。浇筑时间间隔等要求按规范执行,并不得导致水平部分混凝土变形。
L形底座混凝土浇筑时,防止混凝土与梯形轨枕的减振垫之间出现空隙。
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松开扣件及接头夹板,以防止钢轨胀缩对混凝土造成损坏。混凝土浇注质量直接影响到梯子形轨道的减振效果及轨道状态,如果混凝土浇注振捣不密实,则梯子形轨枕减振垫与混凝土间出现空隙,直接影响到梯子形轨道的减振效果及轨道状态。
4.9 清除泡沫板
支座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人工将轨枕底部及外侧面的泡沫板清除,从而使梯子形轨道依靠减振垫和缓冲垫浮置在L形支座之上。
5 结语
随着城市 经济和生活的 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我国的地铁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地铁车站内部装饰装修和城市综合开发将密切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当然,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确定其适当的规模。同时,创造出良好的地下环境和更具特色的 中国地铁车站建筑,将是我国建筑师为之奋斗的任务之一。
参考 文献:
[1] 铁道标准设计,北京地铁梯形轨道工程试验段考察报告.2006.
看了“河南中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2.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1.2工业价值杜仲的叶、皮、果实均含有丰富的杜仲胶,杜仲胶目前可应用于生产三大用途的材料,一是热塑性材料,二是热弹性材料,三是橡胶弹性材料。杜仲胶新功能材料的开发还在进行,如将杜仲胶开发成用于骨科外固定或支撑的产品,杜仲胶高弹性材料用于轮胎的开发,制造海底电缆,以及各种耐酸、耐碱容器的里衬和输油胶管,同时也是用于航空工业及制作电工绝缘器材的极好材料。
1.3民用价值杜仲在民用方面也很广泛,首先杜仲木材材色洁白、坚硬、纹理细致匀称,无心材、边材之分,是用于家具、农具以及建筑材料制作的良好材料。此外,杜仲胶用于沥青改性剂可明显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性能,解决了当前公路建设中亟需解决的开发低碳环保沥青改性剂的技术问题。杜仲还可开发成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动物抗病能力,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肉质风味,是一种无毒、无公害的饲料添加剂。
2造林技术
2.1采种选择长势旺盛,树皮完整光滑,且无病害的20a生的壮年树采种。采种时选择果皮褐色有光泽,种粒饱满,白色胚乳成熟的优质种子留作育苗使用。采种时间多在霜降以后,农历10月份左右,此时树叶基本脱落,只需用竹竿敲击或摇动树枝即可。
2.2育苗
(1)种子处理。将采集好的种子于播种前45d左右(1月份)放于湿沙中。一般种子和湿沙的混合比例为1∶10,湿沙含水量以手握不流水为好,然后将混有种子的湿沙均匀的铺在阴凉通风的室内非水泥地面。厚度在(35±5)㎝,室温控制在5℃,每15d左右翻动1次以防种子霉变或失水。
(2)整地。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到中性土地作为育苗用地。在入冬前对育苗地深翻,过冬后,播种前再浅犁1次,同时配合深翻浅犁施入足量的基肥保证土壤肥力促进苗木萌发和生长。此外,为防止病虫害应在深翻浅犁时同期进行土壤消毒工作。
(3)播种。经过低温湿沙储藏的种子,一般30d左右,种子便会吸水膨胀,待观察到翅果顶端缺口有白尖出现时表明胚根开始伸长,此时即可开始播种。播种方法一般采用宽幅条播,播幅20㎝,播沟距20㎝,播种量在5~10kg/667m2,播种后覆盖1~2㎝细土。
(4)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为保证出圃率必须加强管理。一是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刚出土的幼苗嫩弱,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很低,因此应加强对病虫害的控制,尤其是立枯病和地下害虫。每7d定期喷波尔多液1次,虫害发生时用毒饵诱杀。二是要及时施肥增强土壤肥力。当幼苗出现2~4片真叶时即可第1次追肥,一般采用肥水喷洒的方法,具体为尿素1~1.5kg/667m2,兑水200kg/667m2,此后直到8月中旬,每月都要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追肥,这是因为8月中旬后施肥可能使苗木徒长而遭受冻害。三是在苗木速生期加强中耕、除草和灌溉,注意在高温期避免松土以减少土壤中水分养分的蒸发。四是根据去弱留壮、去密留稀原则,开始间苗,使苗木间距保持在10㎝左右。出圃时,苗高80㎝、地径1㎝以上壮苗,产苗约2万株/667m2。
2.3造林
(1)造林地准备。杜仲造林地应选择在缓坡、山脚、山中下部以及山冲地带的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区,要求土壤pH在5~7.5。阳光充足、土壤、水肥条件较好的“四旁”及田边地角也能满足杜仲的生长。对于荒山荒地造林,先要对造林地进行全面整地,清除原有植被并进行全垦,而后规划道路、防火带,再按株距定点挖穴。穴深30㎝、宽80㎝。同时要施肥,每穴施饼肥0.2㎏、火粪灰5㎏。
(2)造林注意事项。造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造林密度的确定,根据作业方式和立地条件的差异,株行距如下:乔林作业2m×2m或2m×3m;矮林作业1.5m×2m或2m×2m;头木林作业2m×3m或3m×4m。二是造林时间的确定。温暖地区冬春均可造林,寒冷地区宜在春季栽植。三是栽植深度要稍深于苗圃原土壤,切忌过深。栽植按“一提二踩三填土”方式进行,防止创伤苗根和苗颈影响苗木成活。
2.4作业方式杜仲树应用广泛,在造林营林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经济效益,不同的经营目的作业方式也不尽相同。常用的作业方式有乔林、矮林、头木林三种。
(1)乔林作业。这种作业方式主要是利于树木主干的生长,其主要经营目的在于获得干皮和种子,用作中药或育苗。对造林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要求较高,一般在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的地区适合此种作业方式。要求造林密度较小,且要保证雌株占较大比例(85%左右),以便获得较多的种子。
(2)矮林作业。这种作业方式的目的在于获得较多的杜仲叶片,用于提取杜仲胶,利用杜仲萌芽力强的特性,人为地使其成灌木状。该方式对土壤气候条件要求较低适合大部分地区采用,适用于林地条件较差,气候寒冷地区。一般定植3a后在离地50㎝左右的位置冬季截干,截干后进行施肥、培土,间隔期2~3a,密度在330丛/667m2。
(3)头木林作业。这种作业方式是根据矮林作业原理,截干时保留2m高度,在截面附近选育5个力枝,待主干增粗12㎝左右,力枝基径5~6㎝时(一般要10a左右),每年采剥1个力枝,并随即选育1个替换力枝,5a1个轮剥期。经过3个轮剥期,林龄达到25a时,主干可以增粗25~30㎝,伐去主干剥皮药用,再从伐桩进行萌芽更新。
2.5抚育
(1)幼林抚育。幼林时期的主要抚育措施是中耕除草。定植后的3~4a内,每年都要中耕除草2次。第1次中耕除草一般在4月上旬,第2次中耕除草应在5月末到6月上旬进行,这是由于杜仲高生长高峰期为4月,径生长高峰期在5~7月。结合中耕除草每年可追肥1次,一般施尿素15~25㎏/667m2。此外,在未郁闭的林分中,还可间种作物,以耕代抚,同时增加经济效益,间种作物以豆类、辣椒较适宜,避免间种高秆和藤蔓作物。
1建设农业市场信息主体
市场信息的匮乏或失真,往往会给生产者带来决策的盲目性。在中国,也只有依靠政府发挥职能,才可能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成为农业市场信息最主要的传播主体。但是,这些手段和相关的专业人员往往被分割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不能形成合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这就对体制改革提出要求,改变职能与行为。
在农业信息化起动阶段初期,政府必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投入,特别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方面,给予应有的扶持和帮助。加入WTO后,已经不能依靠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来保护中国农业的发展了,而增加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应在WTO的规则范围内。国家加大对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直接投资,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间接补贴,以增强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2农业传播媒介实现多样化
2.1报纸、杂志
优点:具有非强制性传播的特点,读者有较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因而读者会愿意自觉了解所关心的信息,可信度高,特别是国内与党政机关有联系的报纸杂志种类,被读者奉为权威。
缺点:对读者文化、社会层次要求较高,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太原市植保植检站每年的“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均在《太原日报》和《太原市农业信息》上,向读者及时介绍当时病虫发生情况、发生原因、防治方法。但由于“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主要针对粮、菜、果农,实际《太原日报》在农区个体农户中的普及率不高,报纸由乡镇村级传递到农户手中,造成信息的时效性较差。
2.2书籍、小册子
指各农技部门印制的在乡镇农民中传播农业技术、种植、养殖信息的材料。
优点:成本低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覆盖面相对较小,但面向广大农民,符合受众需要,传播的信息针对性强,适应性、可操作性强能进行深度介绍讲解,效果显著。相比其他媒体,此种的重复阅读率及传阅率最高,能反复传播。
缺点: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近年来,国家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印制《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利用手册》、《中国植保手册》系列(苹果、水稻、玉米病虫防治分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手册》等,山西省印制《植物保护实用指南》、《植物检疫技术手册》、《农药监督管理手册》、《山西蝗虫》、《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技术手册》、《无农药残毒放心果生产技术手册》等实用农业技术书籍,供广大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考。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印制《农业行政许可法疑难问题解答》、《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宣传材料》、《农药使用注意》、《购买农药技术》、《溴敌隆使用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宣传单,内容精炼、方便实用,印刷成本低,但发放效果快。
2.3广播
优点: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能伴随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沟通方式,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被人抵触。广播失效性强,内容分时段分栏目、机动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在传播过程中能与听众实时互动交流,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缺点:广播信息依时间线性传播、稍瞬即逝、保持性差、听众难以重复认知。
应用情况:现阶段,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种子、化肥、农药、药械)在广播中的介绍以宣传为主。
2.4电视
优点:电视媒体能够对农业的新形式、新内容进行有深度、有内容、有说服力的报道、阐述,引导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都市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社会实质。
缺点:在中国农业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电视的传播者与农村的收视群体,存在着巨大的不对等,而这种不对等的现状,则导致中国农业电视从业人员所制作的农业电视节目无法找到它的受众群体,同时,中国庞大的农民收视群体也无法在电视这个公共的媒体上,看到他们喜欢的节目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应用情况: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每日固定栏目、固定时间、固定模式、固定结构在山西省太原市电视台新闻频道试开播,节目针对当前全市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每日播放5次,首播在当日18时54分,重播在当日22时47分,次日6时48分、7时59分、12时29分,每次播出时间30s。据统计,2007年7月23日至年底成功播放161天、46期、805次。内容包括:番茄病毒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高粱蚜、红蜘蛛、茄子黄萎病、小菜蛾、白粉病、大白菜病虫(趋势预报、白菜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病毒病、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小麦秋播病虫防治、秋季温室病虫(趋势预报、绿叶蔬菜根结线虫病、软腐病、芹菜斑枯病、叶菜类霜霉病、野蛞蝓),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治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农林害虫、捕虫板诱杀微小害虫、性诱剂诱杀害虫、防虫网阻止外界成虫进入温室大棚)等。此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山西省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固定栏目信息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其播出提升了太原市植保植检站的影响力,生动有效地向群众传播了植保信息。
2.5多媒体
优点: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合成处理并组成的交互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其信息存储量大、读取简便、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缺点:要求播放硬件高,成为其传播的制约因素。
应用情况:在各类植保技术培训班授课时应用较多,能够全面生动的介绍培训内容。
2.6互联网
优点:互联网集中影像、声音、文本等媒体优势,传播速度快,复制容易。时效性强、速度快、具互动性,实现信息者与受众实时交互沟通。
缺点:硬件要求高。
应用情况:各级农业网站第一时间快速传播农业信息、农业专家系统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面对面植保信息交流。
2.7人际传播
优点:农技员、亲友邻居和示范户经过亲自解说、示范传播所掌握的植保信息,但农户对此种传播手段较为信任。
缺点:传播速度慢、扩散效率较低。
应用情况: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晋源植物医院在当地有较高的声望,农民对其中的农技员极为信任。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清徐大常村、小武村、晋源五府营村、小店示范区等)的示范作用非常突出,其带动周围村镇,植物技术应用辐射范围广。
2.8现场活动
主要包括新闻广场宣传与咨询以及各种农业节庆、农业成就展示等大型活动。
优点:具有现场活动独具的互动性、参与感和亲历感,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进行重大题材宣传的好方法。
缺点:组织耗时,投入大。
应用情况:每年参加山西省太原市3·15南宫大型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介绍植保工程内容。2008年4月2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召开“山西省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太原)现场会”。
2.9村喇叭
优点:村委会组织,负责播送各种农业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教育培训信息,弥补电视、报纸等信息传播不到位的不足,报纸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及时入户。
中药制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传统理论、制剂工艺技术、制剂的机理、中药质量标准的发展方向的学科,同时是一门极具发展前景的中药学类的应用专业重点学科[1]。本课程要求中药学学生必须掌握中药制剂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中药制剂学的基本技能,同时熟悉并了解中药制剂学在中医药领域的重要性,中药制剂学的研究进展,在推动中药与世界接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中药制剂学的实验课要求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本门课题最基本的中药制剂工艺、中药质量标准的检验方法,进而明确中药制剂目的。为实现上述目标,培养学生学习中药药剂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改革中,目的是强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充分掌握中药制剂基本理论、中药制剂工艺和各类制剂作用等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系统授课、启发及讨论式等形式教学交替的模式,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中的现代教育先进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总之,通过中药制剂学的教学及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理论教学改革内容
1.1传统制剂方法与现代制剂工艺的比较
中药制剂是我国的一门传统的中药制药技术,是中华民族用药经验和理论几千年的总结。由于中药的种类繁杂及历史条件的限制,全国各地制剂方法千差万别,因此中药制剂工艺难以适应现在GMP的生产及要求,研究中药制剂技术、改进制剂工艺是中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基于这一原因,我们在中药制剂学授课内容上加强了传统制剂方法与现代中药制剂工艺对比教学研究,如牛黄解毒丸,传统的制作时间需5~7天,费时费工;现代制剂新工艺改为牛黄解毒片直接用粉末,压片,制成制剂,只需2―3天,大大节省了制剂时间,而改进后的制剂品各项指标基本与原工艺制剂品一致 [2]。为了鼓励中药专业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借鉴新的科技成果并应用于中药制剂学,我们自编了《中药制剂学实验教学教材》,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药制剂原理及现代中药制剂工艺研究的新成果及新进展,在阐明制剂原理的基础上,以中药制剂必然向制剂工艺的自动化、机械化等方向发展,使我国传统中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药材而充分发挥药效及疗效。
1.2加强中药制剂原理的讲授
由于中药制剂学原理的研究是中药制剂学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如果中药制剂原理讲清楚,那么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在中药制剂学的理论教学中,应重点讲授中药制剂的科学依据和各类药材之间的作用,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制剂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及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通过这种原理的讲解,可引导学生结合中药分析及中药化学等相关知识,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
1.3重视与中药制剂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及应用
中药制剂学与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分析学、中药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与中药炮制也密切相关,如中药大黄的酒制,延胡索醋制,以及有毒药理如川乌的水解炮制方法,以上目的或改变药物的作用或减少药物的毒性。再如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中药制剂标准制定可应用到中药制剂学课程的中药质量研究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以上方面的教学改革中,笔者充分利用本校在中药分析、中药化学等优势,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将其应用到中药制剂教学及实验中,如采用增加各种辅料解决中药易霉变及中药各种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改变中药剂型增加中药生物利用度,等等。在课堂讲授中,不断汲取这些相关学科的精华,引入中药制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技术,深入研究中药制剂机理,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和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中药制剂学与中药专业多门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不但中药制剂课程与其他课程密切合作,而且笔者与相关专业实验人员也进行合作研究,为中药制剂剂理论及实验教学的改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中药制剂理论教学改革
1.2.1多媒体与教学录像相结合
在中药制剂教学手段上,通过制作能够客观反映中药制剂学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及教学录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在中药制剂学课程进行到“各论”部分时,应用中药传统制剂方法的教学录像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本门课题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中药制剂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提高中药制剂各种剂型的基本操作技能各实验水平。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消除了课堂单调的讲授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制剂专业课题的兴趣。
1.2.2中药制剂理论及实验教学课题教学方式
由于互动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因此利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不断提高中药制剂学的教学质量。在这种方式教学中,作为主体作用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怎么学,在课堂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如学习“中药各类剂型”一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如何从哪几个方面把握各种剂型的制法及原理,使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积极发言,并对没有理解的相关问题,积极发言提问,调动课堂上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一些发言,使教师有所启发,反过来提升教学水平并促进教学。中药制剂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合理的实验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继承传统中药制剂技术,而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药制剂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内涵。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适应将来从事中药制剂的科研、教学及生产等工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科研课题,定期开展课题研究讨论,组织中药制剂专业技术学习。例如,目前在中药制剂科学研究中,部分学生参加了笔者指导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参加该项目的科研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中药制剂的科学内涵,并显著提高了大学生对中药制剂学的学习兴趣。在开展课题研究讨论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了中药丸剂、中药散剂、片剂等几个剂型进行详细研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中药制剂实验教学内容
中药制剂实验教学内容有传统的制剂方法实验,又有将现代的新剂型实验,旨在通过以上实验,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中药制剂的内涵。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笔者自编了《中药制剂学实验讲义》,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进,如在传统实验中,引入了传统与现代制剂剂型前后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对比实验内容。
2.2中药制剂实验教学设备
为了使学生直观了解中药制剂新设备、新工艺,笔者在实验课程中增设了远红外干燥设备及自动中药压片机等,通过参观、操作及现场讲解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远红外干燥设备的原理和优势、工作特点,加深了对新型制剂设备与新的制剂方法的理解。调查表明,学生对这些中药制剂新设备、新工艺有很浓厚的兴趣,对中药制剂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有了新的认识。
2.3中药制剂理论及实验教学考核办法
目前实验教学内容中增设了综合设计实验,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独立进行操作。综合设计性实验只给出实验题目,内容包括查阅文献,实验步骤设计,实验结束后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以上可反映学生真实的实验结果。在中药制剂理论教学上,要求学生自己制作PPT,课堂上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思维及实验方法,其他同学提出相关问题,并由教师按照设计思维、讲述水平、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点评,并给出成绩。
中药制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在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药学专业及骨干课程。为了使中药学专业学生更好地继承、发扬这门专业学科理论及实验基本知识,笔者结合本校优势和特色,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了学生对中药制剂学这门学科的理论及实验学习兴趣。近年来本校的中药制剂学科已一改过去单一传统制剂的教学、科研模式,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在继承传统制剂方法的同时,更加重视传统制剂理论和现代制剂研究的新成果,重视现代制剂工艺的发展,使教学内容与现代生产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及综合分析能力。当然,在今后的中药制剂学教学及实验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总结,力争尽可能使学生掌握更多中药制剂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科研及工作的需要。
1.1传统制剂方法与现代制剂工艺的比较
中药制剂是我国的一门传统的中药制药技术,是中华民族用药经验和理论几千年的总结。由于中药的种类繁杂及历史条件的限制,全国各地制剂方法千差万别,因此中药制剂工艺难以适应现在GMP的生产及要求,研究中药制剂技术、改进制剂工艺是中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基于这一原因,我们在中药制剂学授课内容上加强了传统制剂方法与现代中药制剂工艺对比教学研究,如牛黄解毒丸,传统的制作时间需5~7天,费时费工;现代制剂新工艺改为牛黄解毒片直接用粉末,压片,制成制剂,只需2—3天,大大节省了制剂时间,而改进后的制剂品各项指标基本与原工艺制剂品一致 [2]。为了鼓励中药专业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借鉴新的科技成果并应用于中药制剂学,我们自编了《中药制剂学实验教学教材》,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药制剂原理及现代中药制剂工艺研究的新成果及新进展,在阐明制剂原理的基础上,以中药制剂必然向制剂工艺的自动化、机械化等方向发展,使我国传统中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药材而充分发挥药效及疗效。
1.2加强中药制剂原理的讲授
由于中药制剂学原理的研究是中药制剂学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如果中药制剂原理讲清楚,那么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在中药制剂学的理论教学中,应重点讲授中药制剂的科学依据和各类药材之间的作用,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制剂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及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通过这种原理的讲解,可引导学生结合中药分析及中药化学等相关知识,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
1.3重视与中药制剂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及应用
中药制剂学与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分析学、中药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与中药炮制也密切相关,如中药大黄的酒制,延胡索醋制,以及有毒药理如川乌的水解炮制方法,以上目的或改变药物的作用或减少药物的毒性。再如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中药制剂标准制定可应用到中药制剂学课程的中药质量研究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以上方面的教学改革中,笔者充分利用本校在中药分析、中药化学等优势,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将其应用到中药制剂教学及实验中,如采用增加各种辅料解决中药易霉变及中药各种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改变中药剂型增加中药生物利用度,等等。在课堂讲授中,不断汲取这些相关学科的精华,引入中药制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技术,深入研究中药制剂机理,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和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中药制剂学与中药专业多门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不但中药制剂课程与其他课程密切合作,而且笔者与相关专业实验人员也进行合作研究,为中药制剂剂理论及实验教学的改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中药制剂理论教学改革
1.2.1多媒体与教学录像相结合
在中药制剂教学手段上,通过制作能够客观反映中药制剂学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及教学录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在中药制剂学课程进行到“各论”部分时,应用中药传统制剂方法的教学录像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本门课题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中药制剂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提高中药制剂各种剂型的基本操作技能各实验水平。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消除了课堂单调的讲授方式,显着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制剂专业课题的兴趣。
1.临床药学方面
1.1 治疗药物监测
指导老师可以选择日常监测病例较多的品种之一,指导学生回顾性分析血药浓度与某一临床治疗效果或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通过整理血药浓度数据并查阅相应病历,了解药效观察指标或药品不良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药物治疗浓度范围的临床意义及治疗药物监测在指导个体化给药中的作用。
1.2 处方分析
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根据临床某些疾病药物治疗决策的进展,选定某一病种有目的地进行处方动态分析,了解其中相关药品的使用变化。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特别是对专业书刊的查找、利用,充分了解该病种治疗策略的进展变化,了解所涉及药物的药理学和药动学知识,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明确需要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在指导老师带教下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处方调查结果,了解疾病治疗策略的进展对药物选择的影响或新药的出现对疾病治疗的影响。我们还可以利用药物经济学理论进一步研究这些变化在优化处方方面带来的课题。
1.3 关注药品不良反应
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从2004年起实行药品不良反应(ADR)网络上报。这就使回顾性分析某个医院或某个地区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变得方便,数据更加全面。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及分析ADR数据,从结果直观地认识各类药品ADR的发生率、ADR常见涉及的器官、系统以及什么是严重的ADR等概念。通过具体病例的研究及文献查找还可对ADR发生有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这类课题研究,可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对ADR的发生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更高的敏感性。
1.4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开展静脉药物集中配置(PIVAS)的医院能给这类课题提供良好的数据平台。收集本单位临床上使用药物常见的药物配伍情况,特别注意中药注射剂,通过文献检索和实际工作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一些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实验,逐步累积药物配伍的知识,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1.5 生物等效性实验研究
在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运用HPLC等方法进行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并可延伸到上市药品的药剂质量评价研究,为医院药品遴选控制质量提供科学根据。
2.医院制剂
2.1 优化制剂处方
这类选题多由指导老师常年工作经验所提出或新技术的应用所激发,可对于一些质量不够稳定的制剂处方进行改进,通过稳定性试验评价制剂原料、制剂工艺及制剂成品外观,优选最优处方。
2.2 摸索含量测定的方法
医院制剂药检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质量标准对药品质量进行检验,所以制定控制药品内在质量的质量标准可作为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摸索出优于原有测定方法的测定手段。特别是需要预处理的样品,通过中间环节的改进,摸索出更方便、准确的检测方法。
2.3 在实际生产中摸索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对设备、制备工艺或生产环节进行改进,不断实践验证,摸索出高效低耗的节能方法。
2.4 为中药制剂的开发做前期的实验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2008年1月颁布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对于医院开发中药制剂非常有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政策所给予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药制剂。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资源丰富,中医药知识储备充足并有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我们可通过文献、网络获得的信息,利用医院制剂室良好的设备条件与临床医师一起充分研究挖掘我们的传统古方和经典验方,开发对于难治性疾病确有疗效的中药制剂做前期的有效成份的提取分离、工艺摸索及药物配伍等研究。
2.5 开发临床需要的新制剂以解决实际需要
结合本院临床特点,与相关专业临床医生合作,根据临床治疗需求,科学制定协定处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01-02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理论课程。经过近六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课程内容系统、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平善、教学资源多元、课堂组织生动的“五位一体”体系,于2005年被认定为我校精品课程。在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与不断创新,本文将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法改革与创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几个方面介绍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思考和体会。
一 构建合理高效的中药药剂学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具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任务导向和共同目标,通过团队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加速教师的教育专业发展而组织起来的正式群体。一个高效的教学团队应具备明确的教学建设目标、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鲜明的团队精神和清晰的教学改革方向和预期成果。中药药剂学教学团队在组建之初就建立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建设优质示范性的精品课程,团队负责人由药学院院长担任,药学院院长是我省药剂学领域的著名专家,近年来发表制剂方面文章百余篇,培养研究生数十人,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除药学院院长外,整个教学团队中57%具有高级职称,43%具有博士学历,42%具有硕士学历,平均年龄37.6岁。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六年共有2名博士毕业,5名硕士毕业,引进博士1名。建立逐步形成了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高学历青年教师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教学团队,通过发扬团结协作和尊重个性相结合的团队精神,建立切实可行的团队内部制度,如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一名青年教师指定专任导师,从教学、科研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建立青年教师定期听课制度,规定青年教师每年安排公开课3~4次,并通过组织授课比赛、教案评比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建立青年教师学习交流制度,定期安排他们到省内外培训,规定青年教师每年至少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一次;在教学、科研课题申报上向中青年教师倾斜。近六年中青年教师承担市级以上教改课题4项,科研课题7项。使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团队日趋成熟,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高学历青年教师”为特点的实力雄厚的教师团队,不断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发展和创新。
二 构建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连接中医临床与中药用药的桥梁,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中药常用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专门人才。中药药剂学是以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等多门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科学,中药药剂学与各学科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和补充发展。为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建立了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基础和两条延伸共10门课程,具体结构见下图:
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课程(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基础。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辨证施治、复方用药、性味归经等指导中药药剂学的剂型的选择和质量标准的建立,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指导了中药的提取、结构分析和质控研究;两条延伸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与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适合我院中药学学生的发展和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使我院学生的考研率和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校领先水平(2010年分别为31.5%和96.2%)。
*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103064)、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重点课题(编号:MY090102)
三 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包括针对具体药物和用药要求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处方,制备工艺以及对各种制剂设备的操作。因此,在理论教学上引入PBL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同时将理论课、实验课和药厂见习三者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工厂参观学习,观察生产过程,请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教学中难以阐述清楚的设备构造和操作难点问题等。实践表明,实地观察有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备工艺流程等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主动为毕业后的就业积极作准备。我们在近六年对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减少了理论课学时,增加了实验课学时,设立了开放实验室,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实践教学中采用了“单项实验技能训练加综合实训”的模式,在单项试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选定几个中药品种进行制剂处方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安排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中的滴丸机、喷雾干燥剂、包衣锅、HPLC等设备完成制剂的处方筛选和质量评价,提高了学生参与制剂研发的整体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化效果。我们开发了《中药药剂学》多媒体课件,使各种中药剂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制剂设备的构造和运行更加直观,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进入药厂的生产车间拍摄录像,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制剂设备操作、剂型的制备、包装等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课中重点、难点,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工艺操作单元,如中药厂GMP标准的厂区、生产车间布局及各类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边播放视频边讲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为日后学生的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3.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
高水平的教学,离不开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使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化、信息化、共享化。因此,我们在已有精品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又构建了BB网络在线平台,教师通过将课堂授课内容上传至该平台,可实现面对面的音视频教学,学生可根据学习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自助安排预习和复习,通过平台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多名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针对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增溶方法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预先分组通过阅读论著、查阅文献、结合实验结果,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于BB平台上,教师选择其中的2~3篇由学生在课堂上作报告,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四 坚持教学和科研双管齐下,以科研提升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中药临床使用会对中药药剂学不断地提出更高的新要求和新课题,这是促进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动力之一。科研工作的开展能够丰富和深化本科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如在“固体分散体”的讲授过程中,以我们在研发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时的经验,讲授固体分散技术的优点和难点,如何针对具体药物选择合适的载体以及优化药物与载体的比例,结合我们制备的溶解度曲线、差热扫描图谱讲解固体分散体的验证方法等,使学生对这一技术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名考上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向我们反馈说,正是由于这种将科研融入教学的授课方式,使她基本了解了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思路,不像其他刚进实验室的同学那么茫然。每年约有1/4的同学在毕业实习结束后撰写并发表了专业论文。科研工作不仅对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近年来,药剂学科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7项,其中有多项取得了省级科研成果奖项。同时,教师得益于教学中的启发,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教改课题,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的教改论文,并且将教改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总之,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质量工程,我们的课程建设始终以提高学生药学综合能力为宗旨,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的更新,在课程体系设计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不断发展和完善。从高等院校自身来讲,精品课程应服务于教学,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因此,我们还应从内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材教案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等多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使精品课程真正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示范课程。
参考文献
[1]陈学红、林文雄.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及其构建与运作——生态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3):45~49
[2]贺福元、罗杰英、郭建生等.中药药剂学与相关学科内在关系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0(6):18~19
面向中药制药技术行业,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共享实训设备、师资和课程开发成果等教学资源,提高专业群的整体建设水平及辐射、带动作用。针对人才培养规格,开展社会调研,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资格,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通过对贵州省神奇制药、贵州百灵制药、贵州益佰制药、贵州德昌祥制药、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铜仁市民生大药房、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梵净山生态药业等大中型企事业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中药种植员、中药检验员、中药调剂员,中药提取员等,分析胜任这些岗位所具备的职业基本素质和岗位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总体思路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依据中药材种植、中药检验、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调剂、中药供销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鱼“水中游”游技项目任务为导向优化和重构适应就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的课程体系,构建“校内实训基地(鱼塘)和校外实习基地(江河)”联合的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制订、实施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轮岗、顶岗实习的管理力度,搞好各教学环节的衔接与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校企评价机制,使所培养的人才能胜任中药材种植、中药检验、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调剂、中药供销岗位群工作,实现与企业“零”对接。(1)依据中药材种植、中药检验、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调剂、中药供销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校内,依托中药材GAP创业园、附属医院中药房、铜仁地区民族制药厂、铜仁-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铜仁市民生大药房等“校内鱼塘”对学生进行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基地教师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在校外联系对接“校外江河”企业———梵净山生态药业、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贵州德昌祥制药、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湖南怀仁药业,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建立“工学一体、校企结合”的“养鱼”人才培养模式。(2)学生是“鱼”,学校和行业企业是“水”,以“放鱼投饵”的教学理念大胆改革课程,构建突出胜任力、学习力、创新力的“鱼塘、溪流、江河”课程体系。(3)科学设计教学情境,推行学生“水中游”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由“抓鱼喂食”教学逐步转向“放鱼投饵”,再到“自己觅食”教学,教师自始至终是观鱼者,根据学生工作岗位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投饵”,直至学生自己“觅食”。(4)教师将“抓鱼”教学改为“放鱼”教学后,就会有更多精力与“校外江河”有效沟通合作,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就业有效衔接。(5)建立学校、企业和医院共同考核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过程考察与关键点考核相结合的课业形成性考核评价制度。
3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3.1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贵州中药制药行业发展需要,通过对铜仁梵净山生态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中药检验科室)、铜仁民生大药房(中药销售区)、贵州德昌祥药业(中药制剂车间)、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调剂室)企事业现状及发展要求的调研,结合国内外职业标准,培养与就业岗位纵、横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高级中药制剂工、中药调剂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能胜任中药种植、检验、制剂、调剂、供销工作。
3.2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有利于“校企医共养人才”的运行管理制度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教师联系和驻扎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加强学生实训及顶岗实习指导,推进教学密切型、技术合作型校企医三方合作。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建立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的系列课程建设制度和办法,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由企业医院技术骨干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策划和组织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1建设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
根据专业工作岗位群要求聘请铜仁梵净山生态药业(中药材种植基地)、铜仁地区药品检验所(中药检验科室)、贵州德昌祥药业(中药制剂车间)、铜仁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调剂室)等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技术骨干等充实到专业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例会制度和专业调研制度,召开每年两次以上的专业建设例会和一次以上的专业调研工作,加强专业建设和发展,实现人才的校企共养、过程共管、资源共享。
3.2.2开设学生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学生进校第一学期就参加“中草药采集识别应用”兴趣小组,使其对中药原植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学期学生参加中药材GAP科技开发兴趣小组,了解中药材种植技术,激发他们种药致富的创业热情;第三学期学生参加中药材加工销售兴趣小组,积累中药材加工销售经验,激发他们中药材收购销售创收的热情;第四学期至第六学期,学生进入学院中药材GAP创业园,对种植技术简单的中药材进行规模化种植,实现增收创业就业。学院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为中药材种植创业就业的学生提供技术支撑和创业资金支持。
3.2.3修订和完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
依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成才规律,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学院《铜仁职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条例》《铜仁职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试行)》及《铜仁职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基础上,建立专业课程教学实施管理办法和专业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实现专业教学质量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推进校企共育人才有序进行。
3.2.4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组建校企对接的专业实训项目部,全面负责校内外实训项目、时间、地点的安排和运行管理、质量监控及成绩评价等工作,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3.2.5规范顶岗实习管理
依据《铜仁职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专业顶岗实习校企共管制度,规范“一人一岗、定期寻访、以师带徒、出师定薪”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做到顶岗实习计划、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实习岗位、实习待遇、实习考核和实习教学标准“七落实”;抓好顶岗实习的前期准备、初期安排、中期检查、后期总结“四环节”;同时成立以专业主任为组长、企业参与的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督察,做好顶岗实习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企业选派工作一线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学校选派专任教师通过带教实习、指导学生论文写作、解答学生生活、心理等有关问题,配合企业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畜牧养殖是旬邑县继苹果之后农民致富的新路子,为积极支持农民发展奶牛,旬邑县信用联社本着“贷款自愿,按期归还,利息优惠,手续简便,方便群众,上门服务”的原则,为农民解决购买奶牛资金需求。帮助养殖户建牛舍,购回良种奶牛,现部分已产牛仔。面对如此大的养殖规模,我们兽医工作者一点不能怠慢,始终要为农民的利益保驾护航。现我将对在临床上遇到奶牛乳腺增生、子宫内膜炎治疗进行简单的剖析。
奶牛乳腺增生症常见多发于青年奶牛,伴有乳房胀痛现象,用手触摸乳房部位还会发现有较硬的肿块,这也叫乳腺瘤,俗称奶疙瘩。大部分奶牛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多为圆形良性肿瘤,其表面光滑,摸起来硬硬的,但有弹性,瘤子的外面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互相不粘连,能在乳房内自由活动,局部的淋巴不肿大。论文参考网。反之则为恶性肿瘤,导致奶牛精神沉郁,烦躁不安,易受惊吓。实际上,这是一种适应牛体机能的需求而增生的,也是在牛体本身控制下进行的一种乳腺局部细胞有限的分裂增生现象,如果失去过多激素的刺激,增生便会终止。可以说青年期母牛乳房的胀痛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当奶牛排卵过后,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同时降低,乳房组织恢复到常态,胀痛和其他不适的感觉也就会逐渐消失,但这一过程有长有短。因此,对奶牛尤其年轻母牛,应当定期检查,改善饲养管理和进行药物调养,注意牛舍环境卫生,保持其良好的精神状态,防止应激,可缓解乳腺增生症引起的烦躁和不适,还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使奶牛乳腺增生尽快痊愈可采用以下方法:
1、乳房保健,要求奶牛的日常生活有规律,注意保持乳房清洁,坚持适当运动,保持环境安静。做到不打牛、不伤牛,使牛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应当慎用含激素的药品和添加剂,控制动物性脂肪和含糖多的饲料的喂量,拒绝喂辛辣饲料,适宜喂青绿饲料。
2、定时按摩,若发现奶牛活动有异常,确诊是乳腺增生后,除正常按摩、挤奶外,要在每天夜间喂饲后,在乳房两侧下部进行定时按摩乳房各60次,这样有助于促进乳房部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可以降低乳腺细胞的活性。
3、热敷疗法,在发病后期,为了尽快使乳腺增生痊愈,可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高抵抗力,使乳房炎症慢慢消散、病变局限化,减轻局部肿块疼痛。
4、喂中成药,可给病牛喂服人用乳康片,每次30片,每天喂服3次。也可用乳核散结片,每次40粒,拌入少量饲料中喂给,每天喂服3次。还可用乳增宁片,每次20片,每天喂服3次。应坚持连用至乳房肿块消退。
5、饮食疗法,选取梗米500克,加水3000毫升煮成粥,加适量白糖,再加入炒热研碎的黑芝麻200克,调匀后喂给,每天喂服2次,连用数日。也可用海带丝300克,大头菜150克,洗净切成丝喂牛。还可用核桃、八角茴香各10个,先把核桃敲开取出果仁,与八角茴香一起(可研磨成粉搅匀),在喂牛料前30分钟喂下,每天喂服3次,连服数日。此法适用于乳房结块质韧不消的病牛。论文参考网。
6、手术疗法,在必要时可对奶牛乳房局部常规消毒和麻醉后进行乳腺瘤摘除。对于浅表的乳腺瘤,可做放射状切口,切开后把乳房和腹肌分开,在乳房基底部位切开乳房组织,把瘤摘除。注意整个手术过程都要做好消毒,防止感染。
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症状有:急性一般发生与流产后或产后胎衣不下时,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严重时,拱背,努责,常作排尿状,从阴道内流出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治疗及时,效果尚好。慢性由急性继发而来。周期不正常,当时,从阴道中可排出混浊带有絮状物或脓汁的分泌物。论文参考网。外常略带肿胀、外翻。
在奶牛养殖业中,奶牛子宫内膜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多发病,多集中在产后1—2周内,一般发病率为30%左右。它通常是子宫膜的黏液性或脓性炎症,由于炎症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可致死和胚胎而成为奶牛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我县奶牛子宫内膜炎型不孕症占全县存栏成年母牛的10%以上.现在绝大多数的养殖场还是普遍的应用抗生素、激素类化学药品去预防和治疗该病的发生,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这些药物使用后会在乳中残留产生“有抗奶”,而且滥用药物会致使动物产生耐药性。所以,资源丰富、残留量少的中草药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便成了专家和养殖户共同关注的焦点。中草药属于天然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菌消炎、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子宫收缩的效果,如经过科学的配制,将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药治疗法。我国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药资源丰富。传统方法是煎剂内服,而近几年依据我国传统兽医学理论,并结合现代药物化学、药剂学新技术等研制而成的兽用纯中药制剂,部分中药制剂工艺中采用了分离提取、固体分散、缓释控释等先进技术,保证了药物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具有安全、低残留、低毒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突出的优势,同时还具有临床治愈效果较好,零休药期或休药期短等特点。因而,用纯中药制剂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是一个新的趋势,可以弥补抗生素治疗后在乳和肉制品中残留以及细菌耐药性增加的缺点。
服元胡调经活血,理气止痛;用黄柏、芡实清除带下;故子补肾壮阳,恢复畜体性功能;知母、黄芩、连翘抗菌消炎,对腐败菌感染作用更强。诸药配合,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有效率达87.5%。用中药“孕宝”治疗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隐性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分别为93.10%、72.73%和83.33%,优于用乳酸环丙沙星的治疗效果。中药方剂“益母生化散”(益母草、当归、川芎、桃仁、炮制干姜、甘草)治疗子宫内膜炎,治愈率达95.24%。在该处方中,益母草活血化淤,利水消肿;当归活血补气;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淤;甘草和中。诸药合用达到活血祛淤、养血行气、温经止痛之功效,临床效果显著。
宫内给药效果更佳,用中药提取物“宫安清”栓剂治疗子宫内膜炎,治愈率达96.9%。用“宫炎清”(主要成分苦参、丹参、蒲公英、紫草等)对我县72个病例子宫灌注,治愈率达85.7%。用党参、黄芪和白术等22味中药水煎剂治疗急性和慢性子宫内膜炎效果显著。
中图分类号:R2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073-05
中药经净制或处理后,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称为发酵法[1]。发酵是一种重要的炮制方法,目的是改变原有药性,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药物品种,并具有去毒存效、增强药效、提高中药提取率等作用[2]。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微生物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微生物发酵为中药炮制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空间。但传统的中药发酵采用天然微生物发酵,菌种不纯,代谢理论、药效成分理念模糊不清,生产可控性差,且发酵中药所包含的成分极其复杂,对其成分分离纯化有较大难度,中药发酵研究有限,投入生产的品种更少。鉴于发酵类中药成分复杂,缺乏指标性成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发酵后醇提液的总峰面积来代表发酵后总有效化学成分含量,对复方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试验以某企业委托的一种复方中药制剂为研究对象,因其传统的发酵炮制工艺生产周期较长,且制剂的质量难以控制,故通过对复方中药发酵过程中影响因素(如发酵菌种、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等)进行优化筛选,并采用HPLC分离分析技术测定,对发酵前后醇提液进行监控和对比评价,由响应面法分析确定最佳发酵工艺,为复方中药发酵工艺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参考。
1 仪器与试药
Surveryor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美国 Finnigan), SHP生化培养箱、净化工作台(扬州鸿都电子有限公司),ZD-85气浴恒温振荡器(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HH-S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DZF型真空干燥箱(北京利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RE-3000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KQ52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分析纯乙醇,色谱甲醇以及无菌水。
复方中药及其组方药味由某公司提供(委托方要求复方中药及组方保密);发酵菌种为酒曲,均来自市场商品,分别为醇正醇牌第四代“高效增香型酒曲”(哈尔滨醇正醇酒曲厂)、苏州蜜蜂牌“甜酒曲”(苏州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安琪牌“甜酒曲”HY12-11、ANGEL、Q/YB2002S(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命名为CZC-4、SZ-2、AQ-1、AQ-2、AQ-3。
2 方法
2.1 工艺流程
2.2 工艺要点
2.2.1 浸泡、蒸煮及灭菌 精确称取复方中药原料5.000 5 g,加无菌水至药材表面,浸泡2~3 h,高温(100 ℃)蒸煮1~2 h,至水分被药材完全吸收,密封置于紫外灯下灭菌,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放置无菌恒温箱(33 ℃)中备用。
2.2.2 活化 精确称取发酵菌种0.150 5 g,置于灭菌后的试管中,于净化工作台上加入约3 mL无菌水,加棉花塞,放置恒温振荡器中,500 r/min,活化0.5 h。
2.2.3 接种 取出恒温箱中药材(发酵培养基),将活化后的菌种倒置药材表面,边搅拌,边接种。再用少许无菌水将试管壁上的菌种涮下。上述操作过程尽可能迅速完成,以确保菌种的发酵温度维持在一个最适的范围,缩短发酵周期。
2.2.4 发酵 取出接种后的药材,密封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3 ℃发酵至醇香产生,一般为3~5 d。
2.2.5 制样 将发酵后的药材,按固液比1∶15,80%乙醇热回流提取2 h,提取2次,抽滤,收集滤液,经真空浓缩至膏状无醇味;将浓缩液浸膏用无水甲醇溶解洗涤,定量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无水甲醇定容至刻度备用。
2.3 分离分析检测与评价依据
采用HPLC进行分离分析[3-4],测定复方中药制剂中各组分的色谱峰面积,依据各组分色谱峰面积的变化来评价复方中药制剂发酵炮制效果的优劣,色谱峰面积越大说明发酵后有效化学成分含量越高,复方中药制剂有效成分越优良。
2.4 色谱条件
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GOLD C18(150 mm×2.1 mm, 3 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1.0%甲酸水。采用全梯度洗脱模式,优化的梯度洗脱条件如下:0 min,3%A;15 min,15%A;35 min,50%A;60 min,100%A;63 min, 100%A;65 min,3%A;75 min,3%A。流速:0.2 mL/min;检测波长:257 nm;柱温:35 ℃。
2.5 发酵前后指纹图谱对比
精确称取复方中药各组成药味,共5.000 5 g,按上述检测工艺,对发酵前的原料进行HPLC分析。精确称取复方中药各组成药味,共5.000 5 g,按上述发酵及检测工艺,对发酵后的复方中药进行HPLC分析。
2.6 单因素试验
以甲醇定容后,采用HPLC测定复方中药制剂醇提液中的各组分色谱峰的总峰面积,以总峰面积提高率为评价指标,评价各影响因素下的发酵效果[5]。总峰面积提高率(%)=(发酵后总峰面积-发酵前总峰面积)÷发酵前总峰面积×100%。
2.6.1 菌种 以CZC-4、SZ-2、AQ-1、AQ-2、AQ-3为发酵菌种,接种量3%、发酵温度33 ℃、发酵3 d,以HPLC总峰面积提高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发酵菌种对复方中药发酵的影响。
2.6.2 接种量 以SZ-2菌种为发酵菌种,发酵温度33 ℃、发酵3 d,接种量分别为1%、2%、3%、4%、5%、6%,以HPLC总峰面积提高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接种量对复方中药发酵的影响。
2.6.3 发酵时间 以SZ-2菌种为发酵菌种,发酵温度35 ℃、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分别为1、2、3、4、5、6 d,以HPLC总峰面积提高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发酵时间对复方中药发酵的影响。
2.6.4 发酵温度 以SZ-2菌种为发酵菌种,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分别为30、31、32、33、34、35、36 ℃,以高HPLC总峰面积提高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发酵温度对复方中药发酵的影响。
2.7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
通过单因素试验,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复方中药制剂中各组分总峰面积的提高率为响应值,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包括12个析因试验和3个中心试验。因素水平编码见表l。数据用Design-Expert 8.0程序分析确定最优发酵工艺参数[6-7]。
3.3.2 响应面分析 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对二次回归模型进行规范分析,以SZ-2菌种为发酵菌种,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之间交互作用对总峰面积提高率的影响见图6~图8。
等高线的形状可以反映出因素之间交互效应的强弱,圆形表示两因素不显著,而椭圆则表示较为显著[12]。比较3组等高线图可直观地看出:AC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等高线呈椭圆形,而AB、BC等高线呈圆形,说明其交互作用不显著,这与方差分析结果一致。从响应面图可以看出此试验模型都能够达到极值点,且稳定点是最大值,即为总峰面积最大的点。
由图6可知,温度在(30,32.87)℃范围内、发酵时间在(1,3.46)d范围内时,两者存在显著增效作用,总峰面积的提高率随着温度和时间增加而升高;而当温度在(32.87,36)℃区间,发酵时间在(3.46,5)d范围时,酒精度反而随着两因素的增加开始下降。由图7可知,温度在(30,32.87)℃范围内,接种量在(1%,3.96%)范围内时,两者存在显著增效作用,总峰面积的提高率随着温度和接种量的增加而升高;而当温度在(32.87,36)℃区间,接种量在(3.96%,6%)区间,总峰面积的提高率反而随着两因素的增加开始下降。由图8可知,接种量在(1%,3.96%)范围内,发酵时间在(1,3.46)d范围时,两者存在着显著增效作用,总峰面积的提高率随着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而当接种量在(3.96%,6%)范围时,发酵时间在(3.46,5)d范围时,总峰面积的提高率反而随着两因素的增加开始下降[13]。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复方中药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发酵时间、接种量和发酵温度3个因素对总峰面积提高率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该模型准确有效,可用于分析预测各因素对总峰面积提高率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模型确定了SZ-2菌种发酵复方中药的最佳工艺条件,进一步试验证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方中药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是非常有效的。本研究结果为复方中药发酵工艺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龚千峰.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15.
[2] 张晓凤,杨西友,肖娇,等.中药发酵炮制的研究进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9:99-103.
[3] 崔淑芬,张信青,Frank SC Lee,等.HPLC指纹图谱应用于炙甘草的炮制研究[J].中成药,2007,29(11):1636-1639.
[4] 廖庆文,樊冬丽,肖小河,等.不同黄连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3):210-214.
[5] 白卫东,沈棚,钱敏,等.响应面优化花生酸奶发酵工艺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2,40(4):51-54.
[6] Elibol M, Ozer D.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of Lipase production by freely suspended Rhizopus Arrhizus[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2,9(8):367-372.
[7] Anisha GS, Sukumaran RK, Prema P. Evaluation of α-galactosidase biosynthesis by Streptomyces griseoloalbus in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Applied Microbiology,2008,46(3):338-343.
[8] Martin Obandaa, P Okinda Owuora, Richard Mang'okab. Changes in the chemical and sensory quality parameters of black tea due to variations of ferment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J]. Food Chemistry,2001,75(4):395-404.
[9] Son HJ, Heo MS, Kim YG, et al.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acterial cellulose by a newly isolated Acetobacter[J]. Biotechnology and Applied Biochemistry, 2001,33(1):1-5.
[10] 宋燕,罗松明,向建军,等.响应面法优化花椒籽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油脂,2011,36(7):62-67.
[11] 任天宝,马孝琴,徐桂转,等.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蒸汽爆破预处理条件[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9):282-286.
他在丽江地区工作多年后,业已取得一定的成就,1976年5月至1977年10月,曾回南京药学院从事中草药及其化学成分研究,并参与抗老慢支、抗肿瘤等多项相关课题,从而为日后的业务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故土难离,凌耀生思乡情结常在梦中萦绕。1981年,他离开了工作十多年的丽江,调回家乡广东,任职于广东省计划生育研究所。在广东工作,他除了药房工作外,主要负责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方面的中草药新药的筛选与制剂研发,承担了国家部委和省的多项重点课题,并担任组长。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了科研论文20篇,其中有《中药复方透皮制剂萎必灵软膏的研制》等。他在发表的20篇科研论文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中药透皮研究方面的系列论文,自从发表后,一直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数十次获奖,如“国际医药学特殊成就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