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20:39: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智慧城市申报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智慧城市建设之路漫长且不易,就目前看来,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建设方向模糊。一方面,对智慧城市内涵精髓认识不清。有的地区没有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不能一蹴而就;有的地区认为将所有信息化项目拼装打包或单项信息化建设即为智慧城市,忽略顶层设计;有的地区认为智慧城市是脱离原有基础的再造工程,未认识到城市原有城建设施、IT基础设施、各种信息化系统均可被整合利用。许多地方的智慧城市普遍偏重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容易造成投资浪费和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下,建设效果不佳,导致智慧城市不“智慧”。
另一方面,对城市自身建设条件认识不清。有的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缺乏真实需求判断和综合协调,为追求政绩盲目跟风,未能辨明当地信息化建设现状,贸然规划上马;有的地区“贪大求全”追求一步到位,投入巨额购买软硬件设施,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些问题易使智慧城市建设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导致实际投资与预期效益相差甚远。
标准规范缺失。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覆盖领域众多,致使所需开发的系统庞大复杂。这些系统软件重用性高、信息共享性和系统互操作性强,若无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对其进行约束和指导,未来“信息孤岛”极易成为“智能孤岛”,阻碍信息资源整合,使信息横向难以连接,纵向难以贯通。
另一方面,各地普遍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无法对建设成果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估检验,不利于项目后续完善与提高,导致智慧城市推进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项目监管乏力。政府部门由于编制受限,信息化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而业务部门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又不够深入,因此政府自身难以提供完整详实的项目需求。而传统的软件企业作为承建单位对政府业务及管理规律普遍缺乏认知度,通常只能根据政府所提出的需求框架,进行自我消化与理解,这样易造成所开发的软件系统与实际需求及规划初衷相偏离。同时,软件开发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建设过程中难以发现偏离并予以及时纠正。
安全隐患突出。一方面,政府过度依赖“权威”企业为智慧城市埋下建设安全隐患。智慧城市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所谓的“权威”企业多为应用软件等领域专家,故往往注重应用软件开发,忽视从政府管理角度进行全局规划。同时,当前政府过度依赖这些“权威”企业为其制定方案、实施建设,而承建单位因受专业局限和利益驱使,不仅自身容易出现规划和建设漏洞,还对其他企业参与其中变相设置进入壁垒,为科学合理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埋下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政府过度依赖外企为智慧城市埋下信息安全隐患。很多城市对智慧城市的规划、系统、设备、信息资源等缺乏安全统筹考虑,过度依赖国外厂商的解决方案,采用国外信息技术和产品建设城市重要领域的信息系统,导致信息易受泄露,重要系统易被攻击,交通、能源、金融、社会管理等重要信息会为外所控,造成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
顾问式服务“走捷径”
引入既熟悉政府管理方式,又掌握信息技术的第三方中介机构,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客观、中立的意见和建议,或许是较好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上述问题的一大“捷径”。
战略规划层面的顾问式服务。提供战略研究、顶层设计、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与前期设计等顾问式服务。通过战略规划层面的顾问式服务,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方向指引。
战略研究服务指针对城市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调研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评估城市信息化水平,对城市重点产业布局、主要发展指标、周边竞争格局、功能载体布局、发展阶段评估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定位。
顶层设计服务指从城市发展全局出发,自顶向下进行信息化统筹和总体架构设计,推进城市现状分析、基础设施设计、目标架构设计、信息安全设计、互联规范和统筹建设约束,明确业务之间协同关系、系统之间协同和共享关系、各项任务的配合关系,设计目标架构的实现路径,从而指导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制定、判断城市信息建设现状,为建设明确方向和重点。
可行性研究服务指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对智慧城市建设、部分建设、细分项目预算等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出具权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智慧城市制定短、中、长期规划提供依据。
建设实施层面的顾问式服务。提供立项申请、实施方案编写、评价体系设计、专家资源整合、专家诊断服务、项目监管等顾问式服务,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面支持。
立项申请服务指组织经验丰富、专业程度高的专业团队,根据国家、地方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文件、会议精神,对现有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城市特色与发展水平,将各类项目进行统筹、重组成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制定具体可考核、易实现的创建目标和实施方案,编制申报材料。
实施方案编写服务指针对智慧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内容,从工程的目标、框架、关键指标和建设模式等方面对重点工程处建设制定顶层设计、实施规划和可行性分析,促进智慧城市规划落实,指导建设实施,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
评价体系设计服务指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政府、企业、市民三类主体的智能治理、创新经济和市民幸福的水平、衡量基础的智慧环境水平、考察连接的智慧服务水平,从而指导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的制定。
【正文】
今年以来,区发改经信局贯彻落实《江干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相关工作要求,严格对照工作任务及责任清单,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工业、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实效,现将有关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1、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开展绿色设计企业培育,逐步建立绿色制造体系。今年区发改经信局对万事利集团申报的“丝绸围巾”绿色设计产品进行了现场复核,并出具了核查意见。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绿色工厂,经省经信厅认定,奥的斯机电电梯有限公司获评“浙江省绿色工厂”,并被列入“浙江省未来工厂”培育企业名单。
2、清洁生产审核情况。今年我区清洁生产审核目标任务为1家,经过街道摸排,我区上报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家,为浙江杭钻机械有限公司,已经帮助企业对接第三方审核评估机构。根据市经信局要求,明年3月底之前上报评估审核结果。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园区绿色循环升级,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园区。今年以来我区积极开展小微园区数字化、绿色化建设。西子智慧产业园11月荣获“浙江省四星级小微企业园”。
二、工作总结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出台江干区“新制造业计划”实施意见,加强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发展培育,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1-11月全区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6.6%、30.3%、85.0%。数字经济蓬勃发展,1-9月,全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1.5亿元,同比增长7.8%。全区实现数字经济营收81.7亿元,同比增长13.6%。线上消费、新零售配送、线上家居设计、云计算等新经济新业态逆势发展。
【正文】
一、2021年工作总结
1.强化政策落实,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一是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今年以来结合全市企业用工实际,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招工及用工服务若干意见》《加强企业招工及用工服务实施细则》。组建4个外出招工小组和外出招工协调工作小组,持续开展以工引工、外出招工、社会中介机构引进活动,目前招引外来员工27人。充分利用人社网络系统作用,扎实推进专场招聘、“2+N”招聘和网络招聘等各类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2+N”各类招聘会92场,500余家企业提供2.56万个岗位,累计17136人参加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11385人,主园区用工净增3787人,增幅9.3%。二是持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稳步推进创业培训,本年度共开展23期创业培训班,参加培训学员690人,圆满完成市级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及时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预计到2021年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7000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不少于3000万元。三是兑现招工奖励政策。兑现以工引工及返乡就业人员奖励资金,鼓励企业老员工通过亲带亲、友带友、老乡带老乡等方式引进新员工,对成功介绍外乡或返乡人员来广稳定就业的单位或个人,在企业自主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1000元/人奖励。截止目前2021年度已兑现奖励资金174.7万元,补贴人数2821人。同时积极向企业宣传《人才兴企二十条》,鼓励企业引才引智、鼓励企业培优育强、鼓励人才扎根兴业。四是精准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利用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以及举办现场宣传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开征集就业见习岗位、公益性岗位。建立新投产企业“人社服务专员”帮扶联络机制。定期入企走访调研,开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政策宣讲等服务。五是有序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根据户籍地将帮扶对象分解到乡镇社区,层层压实帮扶责任,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将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全部纳入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分类帮扶,做到登记一人,服务一人。六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共开展39个班次,结业合格2284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开班62个,培训系统上线2305人;普通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开班18个,培训系统上线855人,砀山县技能扶贫培训150人;2021年度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开展11个班次,参训学员542人。
2.深化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强化征缴扩面和优化转移接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0万人,同比增长14.9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8277人,同比增长4.19%;失业保险参保3.96万人,同比增长36.55%;工伤保险参保8.22万人,同比增长1.48%。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27.85万人,当年缴费人数为17.56万人,为符合领取条件的8.69万人发放了养老金,月发放率100%。长三角社保转移接续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二是规范参保。自2021年4月起,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参保,实行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险统一缴费基数并同时参保,使得职工社保全覆盖,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将逐步实现职工退休生活有保障、失业求职无担忧;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并推进保险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等合法权益;在用人单位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实施补充工伤保险,减轻用人单位工伤赔偿负担,化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三是建设基金风险防控体系。成立了社保数据对比领导小组,对各级疑点数据进行排查,联合公安、法院、民政、卫健四部门定期进行数据比对,对发现的数据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并顺利迎接了省市多次检查,总体情况良好,对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及时整改。四是调整职业年金记账方式。根据省市要求,将职业年金缴费由记账方式调整为实账积累,计划从2022年起对职业年金记账方式调整期历年形成的记账金额安排3年分批进行消化。
3.加大推荐评选,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水平。一是完成2021年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今年我市事业单位计划招聘124人,涉及卫生、教育、农林水专业技术领域以及行政管理等88个岗位。经过公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程序,目前116人进入体检环节。二是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今年新增技能人才3537人次,占任务数(2500人)的149.4%,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771人次,占任务数(1090人)的70.73%,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690人次,占任务数(1800人)的93.89%,其中高级工271人次,占任务数(400人)的67.75%,技师27人次,占任务数(30人)的90%,新技工系统培养705人,占任务数(700人)的100.7%。三是组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成功举办我市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推进1名选手参加全国新职业技术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组织参加宣城市“皖厨宣味·徽菜名城”首届烹饪技能大赛,共7名选手参赛,其中1名选手获得中式面点一等奖、3名选手获中式烹调优秀奖;4名选手参加首届长三角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安徽选拔赛;3名选手参加安徽省第三届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四是稳妥有序开展网上申报职称评审工作。今年首次使用网上职称申报系统,为保障申报人员顺利上传资料,指导用人单位经办人员认真学习网上职称申报系统操作流程。目前共审核通过并上报了13名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五是多措并举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进一步规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流程,积极组织工作站申报参与省厅开展的各种项目和活动。今年有三家工作站申报了科研活动资助经费项目,有四家工作站参加了全国博士后创业创新大赛,其中有两家工作站进入了复赛,有一家工作站进入了决赛。
4.规范行政执法,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一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用工管理趋于常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劳资纠纷大幅下降,在大大改善根治欠薪工作局面的同时,切实维护了我市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是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稳步提升。组织参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仲裁员培训班,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打造政治素养高、综合素质高的调解仲裁队伍。推进信息化仲裁院建设,上线运行全省统一的调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统,落实案件受理、审理、监督统计等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推广应用全国“互联网+调解”平台,拓宽劳动争议纠纷调解仲裁申请多样化渠道,为群众提供便利。今年以来案件办理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劳动监察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53起,涉及农民工1961人,涉及金额2607万元;排查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在建项目97个,排查存在拖欠支付隐患项目6个,及时责令限期整改项目5个,涉及农民工389人,金额1265.3万元。仲裁院已立案受理261件,调解结案173件,裁决结案73件,终局裁决5件,其他方式结案7件,仲裁结案率96.9%,仲裁调解率68.4%。全市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平稳,全年未发生因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引发的上访或群体性事件。
二、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招工引工方面。进一步完善招工引工政策,制定全市招工引工考核办法,完善招工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监管机制,鼓励引导重点临时缺工企业以服务外包的方式解决用工困难。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招聘会,2022年全年计划开展136场“2+N”招聘会,其中80场周三、周六现场招聘会、18场乡镇“夜市“招聘会,20场网络直播招聘(每月固定8号上午9点举行直播带岗),18场劳务基地及其他招聘会。突出春节等重要节假日招聘,春节期间开展10场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3场网络直播招聘会,3场乡镇、开发区子园区招聘会,4场人力资源市场大型招聘会)。
(二)就业创业方面。在开展好常规创业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创业和就业技能培训,2022年计划培训农民工3000人以上,开展1-2期乡村振兴主题创业特训营,培训学员不少于60人,开展乡村旅游、品茶员等乡村特色就业技能培训班不少于3期,培训学员不少于180人。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2022年,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200个,上岗率不低于50%;新增实名制就业不少于1.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6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70%;创业担保贷款计划发放不少于7000万。
(三)人才保障方面。围绕广德市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积极组织广信农化等不少于3家企业开展企业自主评价,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筹备广德市第三届“广德工匠”评选活动,计划表彰、提名奖各10名。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推荐优秀的乡土人才参加全国、省、市技能人才评选及技能人才竞赛,所有竞赛项目计划各推荐2名选手参赛,加大乡土人才在技能人才评比中的比例。组织荣达食品有限公司创建升格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好学不倦,精益求精
窗口注册涉及知识范围广,而且更新较快,不仅要对书本上的相关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还要对实际操作中涉及的某些特殊问题予以处理。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大姐本着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一贯作风,以孜孜不倦、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登记注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不断思考问题、寻找答案,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她不但好学而且善提问、爱钻研,经常与经验丰富的同志探讨如何审查企业申报材料,严把市场准入关,如何更好地解答当事人的现场或电话咨询;还向所里的电脑高手学习word、excel等操作技巧,常常利用午间休息时间练习五笔输入,表格制作等计算机操作技能。热爱学习,赢来的是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____年,她一个人受理个体开业、变更、注销、吊销等____余户,解答个体咨询____余户。
爱岗敬业,提供优质服务
注册登记窗口不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而且往往是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重复说着同样的话。但是*大姐没有表现出一点抱怨与烦躁,始终把支持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自己的天职。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爱心,对前来窗口办理业务或咨询的人以诚相待,满腔热情。微笑着耐心地回答办事人的每一个咨询提问,在整个窗口接待中,始终规范用语,优质服务,力求做到咨询服务“一口清”、资料发放“一手清”、受理审核“一次清”。辖区内××、××眼镜市场都是新开设不久的市场,经营时间不长;位于××路上的音像城市场经营者流动性较大,种种原因导致了上述市场经营户对工商法规、办照程序等都缺乏了解,给所里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周大姐知道情况后,主动请缨上门宣讲法规,从__年__月到__年_月,*大姐不辞辛劳多次到上述市场耐心详细地宣讲申办营业执照的具体程序,鼓励经营者遵守工商法规,真正体现了急群众之急,想群众之想的工作态度。在她的辛苦努力下,经营者感受到了工商政策服务的问情,纷纷表示要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法经营者,上述市场的有照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软件谷打造智慧园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软件谷而言,智慧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智慧化提升园区竞争力已是大势所趋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在国家级园区中,有63个提出了智慧园区的建设理念,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左右,其他各级园区也积极开展智慧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中国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特征,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在南京,“十二五”期间南京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将南京打造成为“人文绿都、智慧南京”。2011年,在软件谷的建设初期,法国凯捷公司对园区的规划建设进行了高端策划和顶层设计,提出将软件谷打造成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园区“云之谷”,以智慧化提升软件谷综合竞争力。
2.智慧园区的建设与软件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
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核心在于运用现代ICT技术,构建无所不在的高速融合网络、智能感知环境和海量运算能力,提高区域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公众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推动高端产业发展。因此,智慧园区的打造必须建立在软件产业的高端发展上,新一代通信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和传感网等先进技术将会构建起园区发展的智慧环境和面向未来的全新园区形态。同时,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也将会为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必将对今后软件谷的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智慧园区建设是软件谷“二次创业”的迫切要求
对于软件园区而言,第一次创业主要是依靠便利的交通、充裕的人才、优美的生态、完善的配套和高效的体制机制等优势条件,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进来,形成产业集聚态势;第二次创业需要以打造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为目标,依托园区良好的发展环境、优质的政务服务和集约高效的资源配置才能实现,核心是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因此,只有在智慧园区建设上走在前列,才能够更好地整合园区发展要素和资源,创新管理手段与措施,减少运营成本和流程,承接全球高端产业转移契机,加速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并在与国内外诸多软件产业园区的同质化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软件谷智慧园区建设的规划、目标和现状
1.建设规划
在《中国(南京)软件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国(南京)软件谷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按照国际化、生态化、智慧化理念,打造“绿色、低碳、智能”软件谷;以云计算技术和应用服务引领发展,加快云技术在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工业设计、移动支付、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建设智慧城市产业园、超级云计算服务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三网融合产业园、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基地。
2.建设目标
以建设“智能化、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软件园区为目标,优化顶层架构设计,集成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信息化建设模块化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园区信息化建设应用与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主导产业的巩固与提升,实现“政务工作公开化、园区服务网络化、数据资源共享化、辅助决策智能化、体系建设标准化”,高标准建成“绿色、低碳、智能”的现代化智慧园区。
3.已建成的技术支撑平台
目前软件谷已建成的技术支撑平台主要有 IBM 润和软件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北大工学院南京研究院、中兴通讯全球云计算中心、江苏赛联信息产业研究院、江苏虚拟软件园、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紫金(雨花)科创特区云端虚拟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等,可为企业提供开放式的信息技术支持。
4.正在搭建的体系架构
软件谷目前正在按照“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发展战略,瞄准产业发展前沿,精心打造移动互联网、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等专业园区,并积极搭建“一中心、三平台”建设架构,即:南京超级云计算服务中心,以及依托超云中心建设的“智慧园区”产业平台、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和园区信息化建设平台等三大平台。
(1)南京超级云计算服务中心。该中心作为软件谷的基础云平台,今年年底将正式建成,未来将承担为谷内各类软件企业提供更加先进的海量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功能,也是软件谷建设智慧园区的核心技术依托。该中心主要建设云服务和云应用两个平台。云服务平台一期建成后,计算能力将达200万亿次、存储规模将达PB级,后续超算性能指标还将扩展到千万亿次以上计算能力和EB级别海量存储规模。云应用平台则提供创业孵化应用云、培训应用云、研发测试应用云、政务应用云、治安应用云、环保应用云、交通应用云、教育应用云、医疗应用云等业务。
(2)“智慧园区”产业平台。该平台主要引进智慧产业领域内的高端企业,聚集智慧产业上下游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对智慧产业进行顶层方案规划和分模块设计,研究适应软件谷产业特点的智慧园区架构和产业链等各个方面,开展智慧交通、智慧楼宇、智慧警务、智慧环境、智慧电子商务等典型示范工程建设,打造完整的智慧产业链条。位于软件谷A8地块的楚翘城项目是软件谷公司自主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通过与南京电信的合作,楚翘城从设计、建设到管理、运营、服务都贯穿了智能化、宽带化、无线化、融合化的理念,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企业管理运营的成本,达到商业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工作高效化。
(3)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平台。该平台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整合谷内现有的公共技术平台资源,打造一体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和孕育孵化载体,从软件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探索、软件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关键软件产品和应用的产业化促进等三个层次开展软件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而为谷内企业在大数据、云渲染等前沿信息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创新尝试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和强大专业的后台支持。
(4)园区信息化建设平台。该平台汇聚谷内所有行政资源,负责制定信息化工作规划、分解年度目标、安排重点项目、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组织人才培训、交流发展经验、开展绩效评估等工作。软件谷建立协调会商机制,及时解决软件谷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任务跟踪和工作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进度高效推进。同时,设立信息化组织实施机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行政管理、企业服务、企业管理等不同领域的特点,全面负责“管委会—职能局或专业园区—企业”三级信息化建设与指导工作。
三、软件谷智慧园区建设规划
1.三大策略推动智慧园区发展
一是抓软件产业和互联网产业。重点扶持发展嵌入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核心软件,通讯、移动互联、游戏动漫等行业应用软件,物联网产业和云计算数据服务,网络服务业和数字内容产业,着力优化软件产业结构,提升软件产业发展水平。二是抓智慧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紫金科创特区、创业创新城和中以智慧园等一批载体,大力推进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比较好的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和智慧产业园建设。三是抓“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活动,以重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为载体,着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合作,努力做到“开发一个系统,引进一个团队,推出一批产品,培育一个产业”。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着力引进有影响力的重点合作项目,积极做好企业落户服务工作,储备一批新的合作企业,逐步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慧行业应用领域形成集聚优势。
2.加快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沿着“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宽带网络建设,建立惠及企业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通过部署针对园区的网络解决方案,建设简洁、可靠、高性能的园区网络,基本实现光纤网络接入能力和无线宽带信号全覆盖。提升网络承载能力与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各类网络之间互联互通,提升宽带互联网省际、国际的出口能力,建设全市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强化网络运行安全保障,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日常运行监管与网络监测预警,加强对重要设施的保护,建立应急通信保障机制。
3.积极推进三大功能应用
一是加快推进网上企业服务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基本信息库,定向各类扶持企业的政策、信息、资源,实现从项目准入手续办理、专项申报材料评审、统计数据分析、专业技术评估、人力资源管理、财税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全过程的信息化动态管理。二是加快“智能招商”模块建设,将谷内所有可利用的土地、楼宇资源和招商条件等信息全部入库联网,根据招商对象的实际需要,在第一时间为其寻找符合条件的落户资源。三是加快企业与园区的社区媒体交流平台建设,及时汇总谷内企业对园区发展和政策服务的具体诉求建议,及时有效准确互动,有针对性地提升环境建设和政务服务水平。
东北构成“海铁联运”国际物流网
哈尔滨铁路局日前对外消息,由该局开行覆盖中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10趟“点对点”货物快运列车现已全部通车运行,这条新的快运线路联通了中国北方重要的贸易港口和中国东北两大铁路口岸车站,构建出一条海上连通日韩、陆地接轨欧洲的快速国际货运物流网。
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运营由哈尔滨铁路局和沈阳铁路局共同负责,哈尔滨铁路局管内包括了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车站满洲里站和黑龙江最大的铁路口岸绥芬河站都由该局负责管理;而位于辽宁省的大连港则是中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海上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建立了海上经贸航运往来关系;此前,两地集装箱业务的对接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规模和固定的运载形式。
覆盖东北地区的货物快运网络的形成对黑龙江打造“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个快速的海铁联运网络,运往吉林、辽宁方向的货物,可经由大连、鲅鱼圈等港口向南出境至日本、韩国,到达哈尔滨的货物也可经由国际集装箱中心站向北出口至俄罗斯、德国等欧洲国家,大大的加快了国际商品途径中国流通的速度,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国际物流快速通道。(王栋梁)
“互联网+集装箱物流”第一股――滴滴集运
传说中的“互联网+集装箱物流第一股”――滴滴集运(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滴滴集运”),近日正式向股转公司递交申报材料,有望成为集装箱物流行业第一股,未来将重塑行业新规。
滴滴集运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集装箱物流运输的企业,具有多年专业的通关、物流运输的操作经验;与海关、商检、堆场、船公司等各环节主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极强的多级联运模式的实战经验;与业内数十家货代,货主及近千辆运营车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公司借助于中国北方最大综合性港口――天津港的地理优势,以及多年对集装箱物流的理解和研究,滴滴集运提出了互联网+集装箱物流的革命。
滴滴集运的目标是由平台来完成港口集装箱物流所有中间环节操作,让车辆运输过程简单,运输轨迹和运输信息公开透明,信息及时。简化客户和车队操作过程,提高客户集装箱物流使用体验。着力打造港口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以实现:
1.对传统物流模式的突破,通过大数据的积累建立集装箱物流的新的行业标准。
2.整合物流的流向及物流的解决方案,降低物流成本在产品销售流通环节中的成本比例(目前我国占比是18,而国际上其他国家是5以下)。
3.基于物流改变衍生的平台项下的供应链金融。
4.基于物流、金融流、信息流及信誉流的基础上建立的新的诚信评价体系。
5.合理优化运力分配,提高运输效率,优化港口道路资源,减少尾气排放,节能环保。
6.促进运输辅助服务行业集约化,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刘艳玲)
山东定位发展东部港口物流群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转发了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制定的《山东省物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5-2020年)》。方案明确提出发展以青岛为龙头,烟台、威海、日照为重点的东部港口物流群。
根据该方案,山东省将加快推进物流集聚区的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和推进东部港口物流群、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物流群、鲁南商贸物流群、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物流群、西部经济隆起带物流群等五大物流区域。(魏港)
五省一市港航企业共谋长江经济带港口物流区域合作
11月18日,长江经济带港口物流区域合作联席会第二次会议暨2015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等五省一市16个城市的政府机构、港航企业负责人会聚南京,围绕航运中心建设、长江集装箱航运体系建设及港口物流区域合作三大主题进行深入交流。
据悉,由南京港集团发起的联席会第一次会议自2014年12月30日在南京成功举办以来,加强互联互通与合资合作,以开放姿态推动共享共赢正逐步成为长江沿线各港航企业的共识。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大背景下,长江沿线五省一市16个城市交流互动频繁,政府与企业对务实展开交流均表示出强烈的期待,联席会+高层论坛模式正成为长江流域各地政府之间、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展开交流探讨,共谋发展、共舞长江的重要平台。
南京市市长缪瑞林说,此次联席会第二次会议的召开,必将有力推动长江沿线省市多领域互利共赢务实合作,进一步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华南)
第五届亚洲物流及航运会议一带一路成热点
第五届“亚洲物流及航运会议”11月17日在香港开幕。全球多名业界专家就“一带一路”、电子商贸和大数据等展开探讨。会议由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举办,是亚洲范围内最大型的物流航运会议。
一、节水行动
1、农业节水提升工程。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升级改造工程建设。1月完成利农河、洪湖圩灌区2021年项目招投标工作以及淮涟灌区、渠北灌区2021年度工程实施方案批复,启动招投标工作;加快洪金、渠南等7个大型灌区“十四五”现代化改造规划编制。2月开工实施利农河、洪湖圩灌区2021年项目,推进淮涟灌区、渠北灌区2021年度项目招标。3~5月推进淮涟灌区、渠北灌区和利农河、洪湖圩灌区的项目建设。10~12月强化2个大型灌区、2个中型灌区工程建设管理,争取当年任务当年完成。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及农业用水服务工作。1~2月制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月度清单,督促各县区开展水权分配、用水定额下达。3~5月开展水价改革计量设施维护,发放农业水费公示表。6~9月为重点开展月,主要检查计量设施完好情况及灌区用水量情况。10~12月汇总各灌区灌溉用水情况,按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要求形成台账资料。同时全年做好农业用水服务,加强水费政策宣传,及时处理农业用水涉及水费的咨询、投诉等,提高用水效率。聚焦灌区节水技术提升,探索“轮灌+物联网”精细化灌溉管理模式,利用已建成的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辅助决策,科学制定灌溉制度,有效发挥水资源利用效率。10~12月通过走访调研,推动条件成熟的灌区开展水效领跑者创建活动。(责任单位: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市节约用水管理服务中心、市供排水管理中心、市淮涟灌区管理所、市洪金灌区管理所)
2、企业节水增效工程。开展工业节水系列专项行动。1月下达市管用水单位2021年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7月深入供水企业,组织“供水管网减损”和“特种用水行业节水”专项行动。8月开展“水平衡测试和用水审计”和“工业节水”专项行动,指导工业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9月开展“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和“超定额超计划‘两超’整治”专项行动,协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深入建材市场,组织用水器具抽查活动。(责任单位:市节约用水管理服务中心)
3、城市节水深化工程。全力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核工作,确保顺利通过。3月召开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迎检推进会。结合第29届“世界水日”、第34届“中国水周”,于3月下旬举办第11届淮安水文化周活动,开展节水成果巡展等系列节水宣传教育活动。4月初步形成复查迎检档案资料。5月完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相关材料和节水宣传片上报工作,准备好迎检现场,举办城市节水宣传月暨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迎检宣传活动。(责任单位:政策法规与监督处、办公室、市节约用水管理服务中心)
4、社会节水提标工程。实现节水型社会全覆盖,4月指导各县区及相关用水户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工作。5月指导各县区开展节水工作特色化建设。6月对2020年度省级节水型学校申报单位开展市级验收及申报材料上报。7月检查推动各县区落实水资源费八折优惠政策。11月完成各类节水型载体市级验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将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利用作为推动社会节水主攻方向全力推进。在专项规划、激励政策、工程建设等方面加大探索与投入。年落实示范项目不少于4个,力争落实1个合同节水项目。(责任单位:市节约用水管理服务中心)
5、节水监管强化工程。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相关工作。1月做好省对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2月开展市对县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4月完成2020年度全市水资源公报编制。5~6月完成《淮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修订)》报省水利厅审查,报市政府批复实施。6~9月组织开展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通报问题整改工作。(责任单位:水资源管理处)
6、节水法制建设工程。4月修订起草《淮安市重点用水户监督管理办法》。5月完成《淮安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送审稿上报工作。针对违反《江苏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相关违法行为,及时排查收集线索,适时开展执法行动。(责任单位:政策法规与监督处、市节约用水管理服务中心、市水政监察支队)
二、清水行动
7、“三水”根治攻坚工程。系统开展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萍等水面漂浮物治理。1~3月总结“三水”治理调研成果,配合出台相关制度文件。4~10月根据三水调研成果,开展百日攻坚系统治理,并适时开展督查。10~12月总结形成治理经验。(责任单位:市水生态建设服务中心)
8、城乡畅源活水工程。统筹实施城乡水系连通和河道综合整治,加快城市畅源活水方案落地,实施2020年淮安市城区河道轮浚工程,一季度完成清淤,二季度完成验收。实施县乡河道疏浚,1~4月进行方案编制招投标,5月全面开工建设,12月组织扫尾并开展县级验收。(责任单位:规划计划与基本建设处、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市水利规划服务中心)
9、生态河道建设工程。对现有生态样本河道进行扩面提质增效,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构建美丽幸福的生态河湖。联合河海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调研,实施城乡清水科技攻关项目,分析研究导致水浑、水脏的各类因素,围绕“浊变清”目标,分类组织课题研究,提出治理措施,分步推进项目试点,为城区河道骨干河湖及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探索经验。强化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1~2月督促各县区编制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启动项目招投标工作。3~5月各县区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全面开工,10~12月强化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确保年度任务当年完成。开展生态示范河道创建,投资2.5亿元建设红旗河、纬渠、利农河等8条示范河道,推进岸线修复,打造优美的生态空间。1~10月组织督查推进,11~12月申报省级生态示范河道。(责任单位:生态河湖处、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市水生态建设服务中心)
10、退圩还湖治理工程。开展洪泽湖、高邮湖等湖泊治理保护。在洪泽湖退圩还湖实施方案获批的基础上,结合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安全建设,完成项目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等前期工作,4月组织召开全市洪泽湖治理保护工作推进会,部署住家船攻坚和退圩还湖启动工作,加快内源污染整治。年底完成2021年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工程、退圩还湖土方工程等。(责任单位:市洪泽湖生态治理服务中心、生态河湖处)
11、入湖河道整治工程。继续开展洪泽湖等湖泊入湖河道治理。跟踪洪泽湖10条入湖河道整治情况,年内完成南淮泗河等洪泽湖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推进外源污染整治,保障入湖水质达标。(责任单位:规划计划与基本建设处、市洪泽湖生态治理服务中心)
12、滨水景观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大运河里运河城区段市管水利工程景观提升工程,一季度完成建筑物改造,二季度完成西片区绿化,三季度完成东片区绿化,四季度完工验收。开工实施市区段岸线整治工程,一季度完成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批,二季度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开展施工图设计,三季度组织施工招标并开工建设,四季度全面施工。(责任单位:规划计划与基本建设处、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市城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心)
三、护水行动
13、“234”整治巩固工程。深化落实河长、湖长和断面长制,常态化开展“两违三乱清四乱”等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强化“河长抓、抓河长,强责任、强监管”机制体制保障,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有效履职的良好局面。做好河长制技术助理工作,开展定期、不定期巡查,建立巡查台账,对巡查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登记跟踪。(责任单位:市水生态建设服务中心、市水政监察支队)
14、河湖规范管控工程。实行划界全覆盖,2~6月完成大中型灌区干支渠、县级重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7~12月启动乡级及以下河道管理范围划定。编制完成市、县(区)两级58条骨干河湖保护规划,1~3月组织市直和县区河道保护规划审查,4~12月完成政府层面报批。定期开展对城区大运河、里运河等河道堤防巡查,规范涉河项目,提升河道空间管控意识。对二河等涉河项目进行普查,查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涉水项目建设管理,3月出台小微项目审批办法和涉水项目建设管理制度,4月确保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落实到位,5月下放一批市级涉河项目审批权限。(责任单位:生态河湖处、市水政监察支队、市城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心)
15、智慧监管提升工程。常态化做好科技强监管管理工作,注重人技结合,建设一支市直水利系统信息化巡查队伍。利用 “千里眼”平台、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多种手段开展河湖、水源地巡查。千里眼平台,每天巡查一次;人工每周巡查二次;无人机每月巡查一次。11月完成淮安市饮用水源地应急预案修编,并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持续优化智慧河湖长制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感知一张网、河湖一张图、使用一盘棋、问题一站通、生态一体管”的河湖智能管理大平台。(责任单位:办公室、市水生态建设服务中心、生态河湖处、水资源管理处、市水政监察支队、市入江水道管理所、市古黄河枢纽控制工程管理站)
16、三级联动扩面工程。推广县乡村河道管护三级联动,形成全市推广方案,科学确定河湖管理事权,落实基层巡查职责,充分发挥河湖网格化、段格化管理中群众作用。3月份完善骨干河湖网(段)格化管理机制,4~6月份划分河湖管理事权,7~12月调研并制定骨干河湖管护跨区联动机制。(责任单位:生态河湖处、市水生态建设服务中心、市入江水道管理所、市古黄河枢纽控制工程管理站)
17、五湖联防共治工程。出台我市跨界河湖协同共治方案,形成常态化机制,统筹推进“五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治理和管护的目标。以洪泽湖为试点,成立洪泽湖联合河长制会议平台,聘任洪泽湖涉湖县(区)、乡、村级联合河长,开展洪泽湖联合巡湖与联合河长制启动仪式。9月举行“五湖联防联控、多方共治共享”签约活动(洪泽湖、高邮湖、白马湖、宝应湖、射阳湖)。(责任单位:市水生态建设服务中心、市入江水道管理所、生态河湖处)
18、执法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市县(区)水利部门、水利公安联合执法。不断深化执法能力建设,6月举办全市水利系统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培训班。9月组织开展2021年度全市水利系统行政执法案件评查活动。(责任单位:政策法规与监督处、市水政监察支队)
四、配水行动
19、重大项目突破工程。按计划有序实施流域治理、区域治理、城市水利、农村水利、水生态建设、水利管理六大类工程,年度计划完成水利投资3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启动实施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等,继续实施江苏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淮安市境内工程、淮河干流除险加固工程及滩地居民迁建工程等。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等实行清单管理,完善工程建设风险防范机制。(责任单位:规划计划与基本建设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处、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市水利规划服务中心、市水利工程安全和质量监督站)
20、用水计量配置工程。全面推动治水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配置,开展生态河湖健康评估。1~3月科学下达用水计划和水资源管控指标,推进生态流量(水位)确定和管控工作,8月启动编制重点河湖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方案。完善用水户用水档案和统计制度,强化重点用水户监管。落实生态管控措施,对境内的南水北调输水干线、苏北灌溉总渠等重要河流断面节点和湖泊水位、水量加强监控。(责任单位:水资源管理处、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节约用水管理服务中心、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
21、水旱防御预备工程。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2月组织开展市、县两级水利工程汛前检查工作。对盱眙中型水库“三乱”“两违”整治情况进行检查督查。5月底前对县(区)防汛队伍进行专业培训,组织防汛抢险演练。完成盱眙周港水库防渗处理。防汛物资保障方面,完成2021年度防汛物资采购项目,计划采购一批新型抢险设备,以满足新形势下防汛抢险需求;推进西仓库(杨庄仓库)建设一期工程,加快现代化改造提升。(责任单位: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工程运行管理处、市防汛物资管理中心)
22、水源科学调度工程。不断推进防汛防旱决策指挥智慧化、巡查防守社会化、抢险救援专业化、调度管理精细化、督察问效常态化,实现防汛防旱“五化”提升。密切关注雨水情,统筹协调流域、区域关系,强化科学研判、会商协调、精准施策,强化用水计划和日常调度指令执行,重点做好洪、涝、渍、旱、台等灾害防御各类工程调度。继续推进饮用水源地标准化建设和环境提升,12月完成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估和涟水县涟水湖应急备用水源地达标建设。(责任单位: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防汛物资管理中心、水资源管理处)
23、智联平台建设工程。实施涉水信息资源互联互通项目, 5月底前完成城市防汛视频监视系统建设并投入试运行, 9月组织城市防汛视频监视系统项目验收,10~11月组织实施全市境内重点河湖堤防视频监视系统增建项目,12月对全市涉水信息资源共享项目进行整体验收。建设防汛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1~5月做好信息化平台设计前期基础数据资料收集以及流程梳理等工作。6~10月完成功能设计、开发及硬件及软件配备安装。11~12月做好项目验收以及推广工作。(责任单位: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市防汛物资管理中心)
24、水管单位创建工程。启动茭陵站国家水管单位创建,制定省、市、区投资经费项目方案,实施茭陵抽水站一站、二站厂房维修及管理区综合提升和改造。6月完成省水管单位复核(盱眙桂五水库、淮安茭陵站、洪泽砚台船闸3个省一级、淮阴区六塘河船闸),11月完成盱眙马港等15座省规范库复核。洪泽河湖管理所、淮阴区盐河电站、淮安区运东电站争创省三级管理单位,盱眙县新创5座省规范化小水库。完成水库移民后扶工程建设项目6000万元左右,建成黄花塘莲塘社区“美丽库区,幸福家园”。(责任单位:工程运行管理处)
五、乐水行动
25、水情教育普及工程。策划水情教育读本修编,出版淮河水文化系列丛书,做好全市水利志编纂准备工作等。在清晏园、樱花园等场所开展水情教育,于第29届“世界水日”、第34届“中国水周”以及其他重大节日期间,利用清晏园内总督河道部院、治水名人馆、镇水馆等展馆展室,积极开展水情宣传教育活动以及水情实景课堂活动。6月开展水情“六进”活动,7~8月开展水情教育夏令营活动。(责任单位:办公室、樱花园、清晏园)
26、水利品牌打造工程。加快建设中国水工科技馆,对接中国水科院持续推进中国水工科技馆展陈内容编制工作,配合市大运河办、市文旅集团做好展陈形式设计单位遴选,待确定展陈形式设计单位后,积极与形式、建筑设计团队对接,进一步增减、修正展陈内容。围绕我市中国水工科技馆展示中国水工历史、水工科技,建设“世界一流、传世之作”品质的标志性展馆目标定位,计划联合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于10月举办中国水工科技论坛。(责任单位:市清晏园、市水利学会)
27、幸福河湖建设工程。完成二河、古盐河等试点建设,制定出台幸福河湖建设地方标准及规范。开展古淮河保护系列活动,4月组织召开古淮河保护联席会议,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古淮河河湖达标检查。继续高位推进洪泽湖治理保护,9月举办“淮河生态经济带——洪泽湖治理保护高峰论坛”等活动,深入推进洪泽湖执法巡查常态化、长效化。3~4月举办第四届“樱花节”美丽幸福河湖主题活动。(责任单位:生态河湖处、市洪泽湖生态治理服务中心、市水生态建设服务中心、政策法规与监督处、办公室、市水政监察支队、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市樱花园)
28、水利景区创建工程。组织申报金湖三河湾、白马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开展清晏园国家4A级景区创建,完成清晏园古建修缮工程,实施景区内展馆布展工作。(责任单位:生态河湖处、市清晏园)
29、河湖资源利用工程。组织河湖水域岸线开发利用调查,全面了解我市河湖库水域岸线开发利用状况,提高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水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2~6月全面摸排河湖库基本情况、开发利用项目占用水域岸线情况,分类建立台账,建设涉河管理信息系统。2~8月组织县区岸线资源开发利用试点、验收等工作,推进白马湖资源开发利用试点。下半年,在试点工作基础上,出台分类型、分等级的河湖岸线资源管理利用办法。(责任单位:生态河湖处)
今年以来,围绕市、区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实事工程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区审管办推出投资项目建设“1+5”组合政策,出台《关于强化审批服务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投资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打包推出一系列审批创新举措,极大地促进了重点项目、投资项目的审批进程。
一是深化基本建设项目的联合审批、模拟审批。依托区投资项目联办代办中心的主受理窗口功能,对符合条件的基本建设项目,综合运用“零距离、三提前”、“交叉审批”、“绿色通道”、“7+X会商制度”等审批手段,做到审批多个环节并联交叉实施,审批时间从原来的72个工作日,加快到32个工作日内完成,大大加速审批进程。如市重点项目“禁燃区”工程,在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新城集中供热项目的各项审批,有力确保了在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是全面实施重点项目、投资项目的全程代办工作。依托三级代办网络,对列入市区两级54个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一个项目、一窗受理、一人全程代办、一个审批路线图和时间表的一条龙服务”,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区联办代办中心成立两个月来受理建设项目38个,破解审批难题8个,办理绿色通道21件,综合其他办证事项893件,有力地促进了重点项目的全面推进。
三是有序开展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按照市审管办要求,结合区实际,梳理颁布了一批单个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依据、审批流程;试行开展了再生资源回收等七小行业的联合审批标准,建立完善联合审批运作机制,审批环节进一步压缩和优化,整体运行情况较好;积极探索特定区域和特殊项目的联合审批标准化工作,制订出台了《小微企业集聚区建设联合审批标准》。
二、深入一线,主动服务,积极开展专项审批服务攻坚活动,为业主单位排忧解难。
围绕区委区政府阶段性工作部署,结合“三思三创”、“进村入企”等活动开展,区审管办积极组织中心各窗口深入基层单位和企业项目一线,累计组织上门对接服务活动达34次,服务项目75个,为业主单位破解了一系列审批难题。
一是开展“重点项目审批服务月”活动。今年五、六月份,区审管办集中两个月时间,对石化经济开发区、新城和六镇、街道等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组织7+X审批窗口集中开展上门服务活动,认真听取项目业主意见和建议,专题会审审批难题,探索解决职教中心、中心粮库、御水龙都以及石化经济开发区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审批难点。
二是开展“审批服务百日攻坚”活动。围绕区政府“百日攻坚”活动,区审管办在9-12月期间积极开展审批服务“百日攻坚”活动,部署全区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情况“回头看”活动,针对“回头看”情况,开展一次审批“攻关清零”行动,化解审批障碍。
三是认真抓好了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前置清理和规范工作,区审管办联合区效能办、法制办集中一个月时间,督促各审批职能部门做好自查、梳理、精简等工作,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批环节。四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与国土、规划等部门出台《土地分割登记办法》,方便了企业到银行办理抵押。
三、灵活登记,一站式服务,推行文创企业阳光审批。
区审管办为助推区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积极做好文化创意企业审批服务流程的优化工作,制定推出《关于推进我区文化创意企业阳光审批的实施办法》。
一是开辟“绿色通道”。结合文化创意企业的特点,推行文创企业登记“一站式服务”,指派专人负责,实行“立等即取”服务,为文创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二是实行“灵活、变通登记”。目前,区招商引进的重点文化创意企业,多为规模较大有一定影响的动漫游戏、影视传媒等项目,该类项目涉及多部门前置审批。针对此类情况,为不影响该类投资项目顺利落户区内,区审管办对服务涉及前置许可项目的文创企业,积极实行“灵活、变通登记”,联系相关审批职能部门,先行办理“筹建”营业执照,在许可证件审批后再增加经营范围。
三是上门服务,分类指导。由区审管办组织各相关审批职能部门建立文化创意企业上门服务小组,倾听企业的需求,帮助文创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文化创意项目的行政审批服务效率。
四、强化考核,争“星”创优,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今年7月份开始,区审管办联合区纪委、监察局,组织入驻窗口单位开展以“助力示范区建设、争创星级窗口、争做服务明星”为主题的“双争”活动,全面提升区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不断促进窗口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双争”活动通过组织体系、人员素质、业务指标、审批效率、服务满意率、现场管理、创新创优等七大体系量化考核,产生星级服务窗口和服务明星,每期结果定期在报刊、网络、电视等社会媒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双争”活动开展以来,各审批窗口办件提速达50%以上,通过电信第三方抽查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五、下阶段工作安排
(一)积极创建纵横互动、全区统一的三级公共服务平台。
按照区委办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文件精神,下步将继续协调各窗口单位,充分整合区各职能部门、各镇(街道)以及村(社区)的审批和服务资源,积极创建纵横互动、全区统一的三级公共服务平台。一是强化三级联动公共服务机制,整合行政审批服务资源,完善规范镇、村两级服务平台。二是落实新城服务大厅的规范化管理措施,推进行政审批服务网络系统开发,落实开发计划和工作方案,促进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三是按照整合、分设工作要求,做好老城区服务大厅审批事项工作管理标准、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我区行政服务中心平稳搬迁过渡。
(二)进一步简化优化基本建设项目办理环节和流程。
按照今年完成审批前置清理规范工作的基础上,明年将进一步简化联合审批流程,强化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流程,打造环节少、程序优、时间短的基本建设项目办理流程和运作机制。一是本着求实原则,进一步缩小审批范围,合并审批环节,减少申报材料。部分审批环节合并或同步交叉办理,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同时,统一建筑工程指标数据,简化以“招拍挂”获取土地项目和特定区块项目的审批流程。二是在简化环节的基础上,根据基本建设项目的共同特点,将涉及项目审批的各环节统一整合为立项前期会商、设计方案会审、施工图联审、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四个阶段,实行审批环节整体化、进度同步化。
(三)深化联合审批标准化工作,创新区域联合审批标准。
二、总体思路
2015年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思路:完善实验小学网站、实验小学教科研博客、小课题博客的管理与运行;充分发挥教科室、小课题主持人的管理与指导职能;做好小课题研究、校刊《实验小学教科研》的编印、规划课题研究、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实现出成果、出人才、出成绩的教科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健全教育科研专项工作制度
充分调动课题主持人、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专兼职研究员的引领、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导处、教科室、小课题主持人的管理、督导职能,以点带面,推动我校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深化。不断完善《实验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实验小学课题研究实施程序》、《实验小学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制度》。严格执行《理论学习制度》、《单元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专题会议制度》、《教科研检查指导目标考核制度》。按照市教科所下发的《关于完善和规范教育科研专项档案的通知》要求,对档案管理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对档案资料的搜集,记录、打印、装订、归档等做出具体规定,明确专人管理,组织专项检查,切实规范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完善并实施学校课题研究奖励办法,以保护广大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和积极性。
完善如下的教科研管理网络:"高效课堂研究中心——教科室——学科组——教师"与"高效课堂研究中心——教导处——年级组——教师"两线并行的四级教研、科研工作管理网络,使我校拥有一支能领导教育科研、管理教育科研、从事教育科研的队伍。
完善和落实教科研工作量化评估细则。
首先,加大课题研究和发表、获奖论文的奖励力度;
其次,围绕"高效课堂"这个主题,本学年举行一次校级优质课评选、优质教学设计评比、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一次论文评选,促使教师不断加强教育科研的研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学年度评选出一批教科研先进个人、先进课题组,并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上的鼓励。
2、开展业务学习,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以课改为龙头,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努力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和优质高效的评价体系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以教师培训为保证,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努力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学校教科研质量再上个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1)督促教师开展业务学习。
本学年的教师业务学习要围绕课题研究这个中心:课题组的成员,要履行课题组的一切规章制度,努力提高科研能力,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知道采用哪些研究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对研究成果运用何种方式展示出来等等;本学年要重点抓好几次比较大的教科研学习活动,通过听讲座、谈心得、写感受等形式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要求每位教师学年初制订个人业务学习计划、读书计划,鼓励教师写摘录卡、随笔,并纳入学年教科研考核之中,调动广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本学年我们将继续组织实验小学每人一节优质课活动,定期举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示范课,单元集体备课,定期召开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让优质的教学课型带路。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集中全组的智慧,体现课题的思想,促进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成长。
3、大力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推广优秀研究成果
认真指导好学校山东省和德州市级课题,特别是禹城市级小课题的研究工作,促进各课题组博客良好运行,及时积累研究资料和研究心得。召开课题研讨专题会议,交流研究经验,做好中期总结,明确深化方向,确保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往前推进。
继续做好2015年到期课题的结题鉴定申报工作,在课题研究理论、中期研究检查、结题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多方位指导,及时总结、提升本校典型教育科研经验,及时总结和推广优秀研究成果和先进教改经验。
以课题研究博客为依托,强化"课题研究"的规范化、过程化、网络化管理,丰厚教师教科研理论底蕴,深化学校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发挥"科研先导"作用,为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大力开展小课题研究,
(1)指导选题。要求课题主持人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观念,小课题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研究,为学校发展决策服务,为教师个人成长何提升学校品味服务。
(2)强化引领。加强培训和指导,坚持专家引领相结合,对课题方案设计、课题研究理论、中期研究检查、结题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多方位指导。
(3)优化服务。一是课题研究知识的指导服务。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向教师传授课题研究知识。二是指导教师利用课题博客进行交流研讨,对课题研究人员参与网络互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努力营造网上课题研究氛围。三是周密策划主题研究活动,召开"课题研究主持人培训班",组织研究人员到其它省、市进行实地学习考察,积极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4、探索校本课题研究
校本课题研究属于教育科研的范畴,无论在整体设计上,还是具体实施上,都比一般的校本研究要规范和有效得多。在这方面,本学期我校要做一些探索,他们把课堂改革当做课题来做,既有学校的整体目标(总课题),又有中目标和小目标(把总课题分解为子课题,再分解为小课题),进一步推动高效课堂建设。
5、做好禹城市教科所和学校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四、具体安排
1、元月
总结上学年工作,制定新学年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责任意识、明确研究方向、提高科研能力、创建优秀经验。
2、二月
召开各级课题主持人、研究成员会议,通报2014年课题研究的情况、课题研究博客运行情况。明确各级课题研究的进程、状态,制定各级课题研究的时间表。
3、三月
编辑印发《实验小学教科研》2015年第1期。召开"课题主持人座谈研讨会",总结交流新鲜经验。编印《小课题研究资料汇编(1)》;组织每人一节优质课
4、四月
组织每人一节优质课,教学设计评比,开展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
5、五月
完善《实验小学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小课题研究工作。争创"禹城市教育科研重点研究基地。"
6、六月
7、七月
召开校本课题研究培训会议,进一步推动高效课堂建设。迎接教育科研工作学年检查。
8、八月
和教导处一起,做好禹城市名教师和禹城百名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对已到期的小课题组织结题鉴定。
9、九月
评选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指导各做好新一轮小课题立项申报工作。编辑印发《实验小学教科研》2015年第3期。
10、十月
召开新一轮小课题研究开题及培训会。总结和推广我校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迎接教育科研档案专项检查活动。
11、十一月
开展优秀小课题评选,教育科研工作先进级部、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12、十二月
当大会主席在来自全世界121个国家的700多位与会者面前,庄重地宣布这一决议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国家的代表立刻离席来向中国代表团表示祝贺。那一刻,我和所有与会的中国代表一样,心情万分激动,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浓浓的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那么强烈,那么真诚!
在这次常会上一道被列入代表作名录的,还有其他许多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例如比利时的啤酒文化、韩国济州岛的海女文化、印度的瑜伽,等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按照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以下简称“《公约》”)的界定,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空间。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被不同社区和群体在适应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及与其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为他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笼统地说,各国、各民族千百年来创造并代代相传的口^传统及风俗习惯,构成了非遗的主要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所以在20世纪后半叶发起这场全球范围的非遗保护运动,有着诸多现实的原因,例如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传统文化的迅速萎缩,以及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均质化和认同危机,等等。
记得两年前,我带一位从韩国首尔来的民俗学家去三里屯感受现代的北京。她到了以后很困惑地说:“这里和首尔、纽约有什么区别呢?”的确,站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商业街区,你常常会忘记自己身在何处,因为眼前的一切――无论是建筑、商品,还是拿着iphone、喝着可口可乐、穿着阿迪达斯运动服、听着美国女歌星Taylor Swift歌曲的年轻人……这一切与你在纽约、柏林或者首尔大街上看到的没有什么不同,所有的一切都似曾相识,看不出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传统文化的衰落和文化均质化也带来了个人身份认同的危机。就在2016年圣诞节过去不久,我的两位朋友先后对我谈到了圣诞节给他们的家庭带来的困扰。这两位朋友的孩子分别在上小学和幼儿园。她们都说,近年来幼儿园和小学常在圣诞节和万圣节等外来的节日里组织活动,比如老师或家长扮演圣诞老人光临教室,给孩子们分发糖果和奖品,孩子们也互换礼物。这类活动对于活跃班级气氛、调节生活情趣有不少的益处,但是也带来了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孩子们对外来的节日更为热衷,而对自己的传统节日所知甚少,相应地,也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认同。这使他们的父母既焦虑又困惑。
当前,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全球化的洪流当中,越是这样的时代,“我是谁?我是哪个民族和国家的人?我以何种特色身处世界之中?”这一类的问题就越显得重要,因为这不仅关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身份认同,也关乎人类文化的未来走向:一个只有单一文化的世界,该是多么乏味、脆弱、危险!
在我看来,教科文组织所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有助于确立群体和个人的身份认同。很多学者都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界定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身份时,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世代相传的民俗传统往往成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成为其文化身份的一种证明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持续的身份认同感,成为我们在这个日益多元的世界中寻找自我位置和意义的基础。
以二十四节气而言,它反映的是中国人基于直接的生产、生活经验而形成的时间知识和实践的体系,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世界观和生命观。而围绕二十四个统一的时间节点形成的丰富多彩的节气习俗,比如立春时“鞭春牛”、清明节祭祖、冬至吃饺子和绘制“九九消寒图”……它们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盛行,已经成为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德国人”或者“埃塞俄比亚人”的文化标识。
第二,有助于在文化均质化时代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点正是《公约》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上的诸多民族都曾有自己计量时间、制定时间序列、安排日常生活的方法,后来随着格里高利历(即“公历”)的逐渐普及,时间的计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被标准化了。但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对自然宇宙的观察与体认的结果,却始终在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发挥着指导作用。而在更广泛地区的日常生活中,其影响则贯穿了一年四季,像惊蛰前后理发、三伏天贴伏、冬至吃饺子或圆子等,都是广为流行的节气习俗和观念,至今为许多人所实践。可以说,在日趋标准化的世界时间体系中,二十四节气以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强大的生命力,以中国民众相应的日常生活实践,为增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切实的贡献。
应当承认,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代表作名录”制度,对于激发世界各国对非遗项目的信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能够增强相关实践群体的自豪感,激发遗产创造者和使用者的文化自信,也能够提升其保护遗产的自觉性。我注意到,由于二十四节气成功列入“代表作名录”,国人对这一传统的热情明显高涨:朋友圈里传播相应节气的信息成倍增加,我的不少学生由从不关注变成主动了解相关的节气习俗,连我家门口卖饺子皮的店主也说,今年冬至似乎过节的人更多,饺子皮在上午很快就卖完了。
2.建设思路
(1)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坚持规划先行、全面推动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快速部署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统筹规划、逐步推进,促进以数据驱动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科学持续高质量发展。(2)资源共享、规范协同。采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理念和技术,建立健全自治区住建信息化建设标准技术体系和资源管理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3)面向应用、注重效益。加强对全区住建业务领域的信息资源综合统计和分析,建成全面、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增强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4)规范建设、统一平台。确保全区住建系统数据统一共享、统一应用、统一入口,一网通用。(5)安全高效、持续发展。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积极防范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和推进机制,制定安全策略、建立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健康发展。
3.建设目标
提升住建领域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落实政务信息系统整合、“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关要求,实现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互通共享,落实“一网通办”,为自治区提供参考数据支撑。2019年,自治区住建厅党组勇于开拓创新,决定建设自治区住建数字化应用平台,通过住建数字化应用平台的建设来提高数字化应用能力,推动住建领域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进入数字时代。按照“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总体部署,依托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和云计算基础设施资源,致力实现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四级联网”。
4.总体架构
4.1住建数字化平台架构
住建数字化平台采用B/S架构,所有操作和配置均为B/S界面操作完成。平台数据库使用自主国产的行云(CirroData)分布式数据库,以分布式存储和高效压缩技术为基础,动态计算资源调配,支持大量并发用户高速访问。数据治理层通过住建厅已经建成的大数据基础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统一支撑平台,汇聚海量数据资源,经过数据采集、清洗、稽核、分析、建模、等一系列数据治理环节,实现可视化展示,从时间、空间多个维度实时监测住建系统各业务领域总体态势。
4.2住建大数据平台硬件架构
住建大数据平台部署在政务云中心,通过电子政务外网与住建厅自建机房互联互通,符合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三级要求。住建厅自建机房主要存放核心交换设备与安全设备,包括防火墙、运维安全网关、防病毒防火墙、网络管理服务器,保障平台安全。数字化平台包含视频会商监测中心,联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各盟市住建部门视频会商系统,并统一旗县接入标准,整体构建四级联网。
5.建设内容及功能
5.1内蒙古住建数字化平台原有业务系统初步整合
5.1.1建设住建数字化基础平台大数据基础平台:归集各业务系统数据,经过数据清洗、数据归并、统一标准后存储在云端数据库,实现数据多元化管理,建成一个大量、多源、增长快、可信任度较高的综合数据仓库,作为其它功能平台或应用系统的数据“源泉”。大数据应用支撑平台:新建应用系统开发当中,作为新软件的孵化基地,可以缩短的开发周期和开发难度,建立通用接口子系统,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服务组件,拥有接入大数据平台的便利性,实现旧建系统的改造与新建应用系统建设的集成。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将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将行业监管信息数据、行业治理数据、行业统计数据进行统一分析、统一处理,提取数据特征,对数据进行画像、可视化处理,辅助领导进行决策分析。5.1.2数据整合内蒙古住建数字化平台整合住建厅原有城市管理基础数据管理平台、行业监管服务信息应用平台等业务系统,完成数据全量采集,推动实现跨系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交换。以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为核心载体,建立数据资源库,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和管理,建立相关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管理精度、效率和实施响应程度。通过对住建厅自建业务系统数据资源分析,按照统一标准,梳理形成数据资产目录。以目录为引导,将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通过接口、共享交换两种方式汇聚到大数据基础平台,累计汇聚业务数据4000万余条,利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时调度,确保用户在大数据平台中看到的数据与各业务系统保持一致。5.1.3功能整合针对自建业务系统之间分散建设,数据不能共享状况,全面整合优势资源,建设统一支撑平台,同时最大化整合现有系统功能。统一支撑工作平台集成单点登录、待办事务、系统消息、数据门户、资源目录功能,将分散、异构的业务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科学配置用户权限,实现各种应用系统跨数据库、跨系统平台的无缝接入和集成。整合住建厅原各业务系统的审批功能,建成集中统一的行政审批系统,实现行政审批在线集中统一,实现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规范各项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手续,为企业、公众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所有审批结果全部实现证照电子化,落实“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添补部分业务领域的信息化空白,新建住建行业人才系统、物业监管系统、城镇供排水全过程监管系统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平台等应用系统,同时升级整合房地产综合管理平台、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等业务系统,统一数据标准,消除信息化短板,为全区住建行业整体数字化发展环境提供保障。
5.2内蒙古住建数字化平台的数据清洗与分析
5.2.1数据清洗及平台数据标准大数据基础平台设置了数据清洗规则,对汇聚的业务数据进行重新审查和校验,删除重复信息,纠正错误,处理无效和缺失数据,保证数据质量。建立内蒙古住建数字化应用平台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数据汇聚接口规范、元数据规范、数据规范、数据指标体系标准规范、数据质量稽核标准规范、数据资源目录标准规范,推进建设过程中统一标准,保障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5.2.2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平台将住建大数据基础平台汇聚的数据进一步分析挖掘,添加数据标签,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实现数据可视化,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数字化监管,提升数据应用能力,辅助领导决策。目前,监测指标已汇入住建大数据主题库,累计监测指标1002个,相关数据服务300余个。
5.3内蒙古住建数字化平台的应用
5.3.1优化营商环境,为民服务行政审批系统:内蒙古住建数字化应用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将住建厅原有10个审批系统整合为一个行政审批系统,集中了10项企业资质、3项人员资格共13个面向社会常用的行政审批事项,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放的审批权限、厅本级审批权限、厅下放至盟市的审批权限、盟市审批权限四级权限集成在一个系统内,实现了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为企业、公众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已累计发出电子证照13万余本。审批数据推送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治区发改委、政务服务局等部门,生成的电子证书纳入全区电子证照库统一管理,企业和人员可在自治区政务服务网或“蒙速办”APP上查看下载所持有的电子证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通过住建数字化应用平台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与相关部门审批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共享,不断提升数据共享质量、时效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审批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事项网上办理,实现群众、企业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上传、相关评审意见等过程信息和审批结果信息即时推送。目前,全区工程审批系统完成4820个项目在线审批,较去年同期增长144%,办理审批12108件,较去年同期增长187%,办件量大幅增长,平台推广应用成效显著。未来内蒙古住建厅将向社会开放住建数字化应用平台公众服务功能,开放公共数据资源,企业、群众可以近距离体验数字化应用带来的便捷。5.3.2集中行业监测,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住建数字化应用平台以住建业务数据为基础,以大数据挖掘分析为手段,以大屏幕可视化展示为依托,集中建成住建行业政务服务、房地产市场、建筑市场、住房保障运行、城市建设与管理、村镇建设、平安建设运行情况七大主题。监测主题从时间、空间多个维度实时监测各业务领域运行态势,监测指标层层下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数据监管体系,辅助领导进行决策分析。通过对住建厅业务系统数据资源分析,按照统一标准,梳理形成数据资产目录。以目录为引导,将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通过接口、共享交换两种方式汇聚到大数据基础平台,利用住建数字化应用平台实时调度,实现业务监管与辅助领导决策。住建数字化应用平台通过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盘活政府及行业数据资产存量,全面加强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住建数据资产价值。通过资源调度,实时监测住建厅与各盟市住建城管部门数据运行态势,实现了自治区级平台监管全区的功能,全面提升全区住建部门的监管治理能力。5.3.3实现数据共享,注重与有关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住建数字化应用平台与外部对接,加强与政务服务部门数据共享,为自治区各盟市、有关厅局等部门提供参考数据支撑,并通过数据清洗,加工出可开放数据,为“住建联”、企业、群众提供行业可开放数据资源,促进市场信息互联互通,提升市场活跃度,促进经济发展。5.3.4建成视频会商指挥中心,建立自治区与盟市住建部门快速响应机制以强化政府服务能力、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和强化统筹能力为出发点,建成视频会商指挥中心,实现随时召开全区住建部门视频工作会议或进行视频会商洽谈,减少会商会议成本,建立预警信息到盟市、视频会商到盟市、组织保障到盟市、指挥部署到盟市的快速响应体系,强化了统筹服务能力,提高了应急处置水平。5.3.5加强信用体系,保障群众利益针对建筑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利用不实承诺、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等手段获取资质资格行为的现状,住建数字化应用平台建立信用信息管理制度模块,在审核中利用大数据核查技术对申报材料中的社保、业绩及电子证书等信息进行核查,监管违法违规行为,引导申报企业和群众诚信申报,维护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