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12 17:33: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

篇1

1、农业中学对种植类、养殖类年毕业学生

2、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

二、调查内容

1、毕业生基本情况

2、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4、用人单位、毕业生对教学的建议

三、调查方式

(一)问卷法

经毕业生本人答填后返回;向用人单位发放《农业中学用人单位情况调查表》,经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答填并盖章后返回。毕业生每班发放,回收26份。

(二)电话访谈法

(三)座谈法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用人单位性质分析

今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表明:随着家经济结构和大学生求职预期的转变,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在被调查的毕业生当中,在私营企业工作,占到被调查人数的50.71%。这与私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用人门槛低有很大关系。相反,毕业生进入有、集体和机关事业单位则相对比较少。

(二)就业单位规模分析

在今年的毕业生调查中,系学生超过半数在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的单位工作,单位规模主要集中在50人以下和50—100人的企业,本次调查的毕业生在这两类单位工作的分别占到36.5%和34.6%。其余100—500人占到15.1%,500—1000人占到9.5%,有4.3%的毕业生工作单位规模超过1000人。

(三)月收入情况调查

在本次调查中,近几年的毕业生工作收入基本都达到1000元以上。其中月收入在1500—2000元的最多,达到38.2%,其次为1000—1500元达到31.2%,另外在本次调查的毕业生当中也不乏高收入者,在被调查的毕业生里面有18人月收入超过2500元,占到总数的6.47%。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高收入者比例有一定的提高。

(四)工作流动性分析

正常的人才流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过于频繁的人才流动也会给正常的经济发展带来阻碍。今年的调查表明:系毕业生跳槽现象比较频繁,统计中发现共有75.5%的毕业生有过跳槽经历。其中更换过一次单位的占有48.2%,更换过二次和三次的分别占15.8%和7.3%。另外有4.2%的毕业生更换工作岗位有3次以上。

(五)专业对口情况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中发现,系毕业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对口者占35.5%,基本对口者占41.8%,两者之和为77.3%;而有22.7%的毕业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不对口,造成这种原因的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扩散,导致就业压力加大,本专业对毕业生需求量萎缩,学生就业的难度加大,有些降低就业标准和预期。

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相关评价

(一)用人单位对院毕业生称职情况的评价

对用人单位情况的调查,们分两部分进行分析。一是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总体表现分析,二是用人单位对系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方面分析。

1、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总体表现分析

对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调查,通过图六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对系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比较好,其中优秀的达到41.5%,称职的达到43.80%,两项相加已达到了85.3%。另外基本称职有13.6%,不称职比率为1.10%

2)、用人单位对系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方面分析

通过表一发现,系毕业生在计算机能力、思想道德、业余爱好、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认可的。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以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得到所在单位的认可,而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方面相对较差,自学能力、外语和创新能力评价为一般的分别占到26.5%、20.5%和24.7%。

六、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分析

1、毕业生工作环境调查

从调查中发现,系近几年的毕业生工作环境较好,在调查的学生当中有75.2%的学生认为工作环境很好,工作环境一般的有18.5%,工作环境差的仅为6.3%。

2、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今年院组织老师对大量的毕业生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发现院前几年的毕业生当中,有很多人在事业上一定有了较大成就。有很多学生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或者单位领导,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强。另外从调查的结果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情况来看,们学生经过大学三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能力,并且学生的能力得到所在单位的认同。这无疑是对系学校工作的最大肯定,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系的教学质量在全系所有老师的努力下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八、调查结果对们的启迪

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系毕业生的总体水平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素质比以前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业质量较好。但是系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值得们去注意,特别是外语水平、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们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方式来加强薄弱环节的提高,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综合素质教育,这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更加重视使大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抓好综合素质教育,就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家的繁荣富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进一步加强就业市场的建设

系近年来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毕业生人数逐年不断增多,就业压力随之增加。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就业市场的建设不够齐全,没有与企业建立长期关系。第二、招生专业设置前瞻性不够,有些专业设置时课程和实训够用,但三年后有些意料之外的变化。

3、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篇2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115-02

1调查目的

了解2011届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倾听毕业生对高职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搜集用人单位对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坚持开放式办学,走出校门,贴近企业,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而依据市场需要调整商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调查对象与调查时间

本调查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毕业生用人单位采取全面调查,对毕业生本人采取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11届商务管理专业152名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调查时间安排:2011.10.1开始――2012.1.15结束。准备阶段2011.10.1――10.30;调研阶段2011.11.1――12.31;总结报告阶段2012.1.1――1.15。

3调查形式与内容

3.1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对毕业生本人采取电话随机抽样调查,调查人数52人,抽样调查率为34.21%。对毕业生用人单位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共邮寄发放调查表152份,回收有效调查表132份,有效回收率86.84%。

3.2调查内容及分析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还是很满意的,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7.72%。其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心理素质评价较高,优秀率分别为96.21%、86.36%、75.00%;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岗位技能、创新能力评价一般,优秀率分别为:66.67%、56.82%、53.03%,甚至少部分认为较差。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我院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总体很满意,通过对2011届商务管理毕业生抽样调查,毕业生对我院商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总体认为知识架构完整、人才培养方案较科学、感觉满意,但是他们也认为存在一些不足,对我校商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表达能力和社交礼仪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交沟通能力。

有些学生只有理论无实践,应多些社会实践,多些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应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英语口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适应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要求。

针对商务管理专业知识面宽,就业面广的实际,能否在通才培养的同时,关注1―2个岗位的专才培养,通才与专才培养相结合。

4调查结果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这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使我们的工作很受启发,针对用人单位需要,今后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用人单位反映我院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不太强,这就要求我们: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和增加消费心理学、社交礼仪、商务沟通、商务策划、演讲与口才等课程的教学,开展课堂讨论、演讲比赛、小论文宣讲,与陌生人沟通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社交和沟通能力。

篇3

信息反馈分析

2008年我们共发出调查表200份,回收160份,其中单位综合评价情况如下:

从反馈回来的质量跟踪调查反馈表中不难看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大多在建筑公司做建筑施工、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有一部分在从事工程预算、资料整编,另有一部分从事建筑弱电工程工作。从毕业生的就业取向看,毕业生大多数从事本专业工作,这说明我们所开设的专业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专业定位准确。用人单位对我们的学生综合评价也不错,学生参加工作基本能较快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岗位,能够吃苦耐劳、在自我提高、主动性、团队精神、适应能力、为人处事、知识的运用等方面都是比较好的。

二、用人单位的评价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及吃苦耐劳精神等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对毕业学生在基层工作岗位上能安心工作,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给予较高的评价。从座谈会和非正式交谈的情况看,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纪律好,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一般都是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业务能力,在单位中有良好的口碑,树立了我们学院良好的形象。 学生所在单位也对我们提了一些建议,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职业道德方面还需加强,二是要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加大力度,使他们能尽快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要求。三是要培养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要有团队精神。

三、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

在对毕业生的调查中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教学工作评价较好,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本专业教师的教书育人、学生的学习秩序和自我管理比较好,大部分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师资队伍素质高、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较合理、教学管理较严格。也有部分毕业生认为本专业的教学设施比较陈旧,与施工现场比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及时更新与增加数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还有待加强,教材还有待更新。

四、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通过本次毕业生反馈调查,我们一致认为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高技术实用型人才。

1.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向一体化课程。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长期经验总结的结果之一.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学校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为一体化教改提供前提。正如本次调查的结果一样,毕业生很少反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而过多地反映自己的能力低、素质差,这恰恰说明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忽视了素质的培养。

2、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是一项以知识传授、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精神陶冶为实践内容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观念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首先,要继续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专业调整既要着眼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课程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基础课的选择和实用性,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职业能力培养的做法,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放在首位,注重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主体的高尚精神境界。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专业基础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兴趣。 一体化教学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很好途径。

3、要加强实践教学,推广一体化教学。事实证明,一体化教学对于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实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职业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心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实践学习和修养,以及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适应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该大力加强。要建立加强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行业的联系,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4、精心组织各种学生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素质教育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赖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赖于其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练和修养。事实表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5、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在毕业生调查过程中,我们常听到学生对某些上课上得好、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的称赞和感激,还有不少毕业生说,学生想不想学,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教得好不好,这些都说明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极其重要性。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特别是适应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培养。。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源动力。没有教学组织和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就不能落到实处,素质教育就无法实施。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教师把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转变为自觉行为,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特别要强调教师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品格和敬业精神。

篇4

随着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被日趋重视。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各高校更为重视就业市场需求信息的反馈,因此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形式选取宁波某一高职院校对其就业状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并对就业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思考。

一、调查概述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对象主要包括2012届和2013届毕业生,共计568名毕业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主要就职单位的性质,单位的规模,就业岗位,任职层次,月薪情况,毕业生后换单位的情况,就业专业对口情况,在校期间所学技能,针对就业学校最应加强哪方面的训练,就业时老师的作用,毕业找工作什么最看重什么,换工作时什么最重要,认为我学院学生在就业时的优势是什么等16个问题。

(二)调查方法

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以调研的模式展开研究。

1.问卷法。向毕业生发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经毕业生填后返回。

2.访问法。调查人员在组织问卷调查的同时,走访部分毕业生或用人单位,征询相关意见和建议,并作好相关记录,作为撰写调查报告的原始资料。

3.电话访谈法和邮寄问卷法。考虑到本次调查涉及的面广量大,为了有效节省时间和经费,针对部分比较偏远地区的毕业生,我们会根据其详细的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进行电话访问或邮寄问卷。

二、调查结果

(一)针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单位性质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得知,学院2012届毕业生和2013届毕业生主要在私营企业,分别占据总数的84.5%和69.4%。,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分别是2.7%和5.5 %,在中外合资企业分别是4.0%和7.5%,在机关事业单位分别是1.3%和4.6%,最后分别是3.4%和5.2%的同学在外贸独资企业工作,4.1%和7.8%同学自主创业。

(二)针对学生就业岗位的调查分析

调查学院是工科院校,据调查统计,大部分学生主要从事于技术性工作,2012届毕业生有近45.1%,2013届毕业生有48.3%。毕业生从事业务员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分别是22.5%和13.3%,从事行政人员的分别是2.2%和9.4%,从事管理岗位的分别是7.2%和9.0%,其他人员分别占据23%和20%。

(三)毕业后更换换工作岗位的次数调查分析

三、思考和对策

从本次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有些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还存有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我们高职院校的办学和就业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应结合学院的专业特色,秉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不断创新和完善“校企合作”“实践实训“之路,让企业参与学院育人的全过程,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形成较为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要优化专业结构,结合学校实际,调整学科,设置专业;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课程,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突出选好专业知识课程,特别是专业精品课程。此外,要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实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要积极开拓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视野。

2、实施全方位就业指导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考虑就业市场供求双方需求的基础上,全面细致的选择就业指导与服务内容。第一,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勤奋,爱岗,敬业精神是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第二,就业心理教育。针对毕业生出现的一系列心里问题,加强毕业生的心理辅导,促其正确定位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第三,就业政策与形式教育。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引导学生正确就业。第四。就业观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合理定位。现在有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很迷茫,当未找到工作时,心理十分紧张,拼命到处找工作;找到一份工作时,也就迷迷糊糊去做,但是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造成有些学生都是短期跳槽的不良现象。针对这个情况,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系统的就业规划指导工作,着重引导学生分析自我特点,进行自我完善,确认职业目标是首要任务。

3、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高职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课”,向学生传授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树立“批判性”精神。其次,学校可以增强创业教育的培训,如可以从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入手,强调教育和经济沟通,引导学生在校就开始锻炼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能力,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有市场意识、有创新意识、有创业素质的新人要建立创业教育基地,开展创业活动,培养综合型人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

4、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技能的培训

大学生就业指导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中的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目前很过高职院校并没有加强对专业教师的系统培训,一些老师感觉在就业指导工作上力不从心。因此,高职院校在重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下,要学重视对教师的就业指导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点讲解就业政策、就业操作程序、就业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可采取以会代训、经验交流、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以及理论探讨等形式,使专业教师熟悉和掌握就业政策及各项规定,掌握就业指导的专业知识,掌握就业指导与咨询的方法和技巧,努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篇5

为了扎实开展社会实践工作,按照学院关于开展2006—2007学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系专业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号召全系团员青年利用寒假深入社会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及指导建议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关注社会动态、感受校友真情、增强就业意识,促进全面成才。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相关精神,关注大学生就业动态,注重综合能力提高,倡导学习先进、汲取动力、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增强青年学生就业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和回报人民、回报社会的意识。

三、活动内容:

在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的基础上,我系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联手推出“人文旅游系毕业生跟踪调查”。我们这次毕业生跟踪调查是以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为背景,立足学校人才培养,从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角度出发,是探索如何使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一项有益尝试。为此,同学们可以开展深入的社会调查活动,本次调查采用以典型调查为主、网络调查为辅助的方法,实施对象总体为2004、2005、2006三届毕业生。 我们已经在校主页—人文旅游系—网站导航—学生工作—就业专栏处公告有关跟踪调查信息,调查表可以自行下载。

四、时间安排

活动时间:2007年寒假

验收时间:此表格填好后请在2007年3月10日前寄或传真:

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东区学林街280号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系 许安 老师(收),邮编:310018。也可直接寄给原班主任或者调查者本人,或由调查者本人直接收回。

电话:0571-86929847 86929796 86929838

传真:0571-86929796(方老师) 86929878(丁老师)(2007年2月5号前,2007年3月5号后可用,其它时间请寄回以上地址)

五、验收形式:①. 1000字以上调查实践总结报告及相关照片资料;②.(自选)调查问卷回收(可寄或传到学校或者本人,最好是后者)。③.(自选)相关参访录音、DV资料;

六、总结表彰

同学返校后,系将对同学们的寒假实践报告进行评比,对于优秀的个人和团体奖给与奖励。并组织部分表现极为突出的同学,讲述自己的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人文旅游系2005、2006级全体学生必须参加寒假期间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成绩将做为奖学金评比德育考核的依据之一,返回每份加0.5分。

七、活动组织形式和工作要求:

篇6

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评价,尤其是教学工作评价较好。其中,9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我校教师师德、学校学习秩序和自我管理为优秀;近90%的毕业生认为我校的专业设置、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人员素质为良好;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我校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良好。同时,毕业生也纷纷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建议学校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加大人文素质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授人以渔”,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调查组得出的结论

毕业生综合素质影响着他们的前途和未来,也成为了我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决定因素,今后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使湘绣专业真正成为湘绣大师的摇篮。

1.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

当前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竞争也日趋白日化,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他们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做好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要科学合理,与时俱进。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获取最有时效性的第一手资料。

2.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要继续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课程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更加注重文化课的教育,加大大学语文等课程的课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加强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方面培训,让毕业生更快的适应用人单位工作要求,迅速融入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和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从调查结果来看,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业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现状,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可以有的放矢的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将来社会竞争和职场的需要。

3.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篇7

随着2002年第一批扩招后的高职毕业生走向社会以来,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很多民营企业受到了高职生的青睐,然而,根据我们对近三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高职毕业生工作后三年内的跳槽率达73%,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观原因,如:对薪资不满意、奔向更好的职位、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专业不对口等,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如过分看重于工作经验、企业的发展空间不够、企业的管理不规范等,其中新突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不重视员工的培训,而培训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投资之一,因为企业的竞争力,归根到底是员工的竞争力。比如芬兰企业非常重视开展职业进修培训,芬兰企业的进修培训时数在欧盟成员国中位居前列。如:诺基亚分别在中国、美国、欧洲,以及亚太地区设有四所诺基亚学院,其宗旨是为创建持续学习的环境和支持员工不断的成长,并最终确保企业竞争优势的稳步提升。企业培训的价值已逐渐被企业领导与员工认可,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有些走进了误区,民营企业显得尤为突出。

一、民营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飞速发展,为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现今出现了人力资源的瓶颈,即员工的职业技能与素质已不适应目前的市场竞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部分民营企业选择员工培训来解决这一困境,但出现了不少问题。

1.民营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比例小

根据中人网策划并组织的“2005年中国企业培训现状”调查显示:国有企/事业单位中有员工培训计划且执行的比例最高为61.54%,其次为外资/合资企业,比例为45.45%,而私营或民营企业的比例最低仅为38.10%;在有员工培训计划但未执行的比例中,外企/合资企业的比例最高为45.45%,而国有企/事业单位、私企或民企比例相差无几,分别为:38.46%、38.10%。从上述材料反映了民营企业给员工进行培训计划得少,执行得更少。

2.民营企业员工培训质量较差

大部分民营企业由企业领导或人事经理及有经验的老员工来进行培训。如有些企业新进员工后以领导的讲话作为员工日后的规章制度,以企业认为先进员工的操作作为员工日后的操作规范。这就缺乏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再加之培训人员未受专业训练,形象至培训内容都打大折扣。

3.民营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较差

尽管大部分企业都意识到员工培训工作的必要性,但这种意识并没有使企业重视员工培训,许多企业的员工培训实则成为了“花瓶”。部分企业培训后无相应的制度推进,只要有记录就好。还有企业家反映培训就是扔钱,培训之后没有任何收益和效果。

二、民营企业培训现状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在培训方面裹足不前,造成这种矛盾状况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资金有限,所以在培训方面的投入也有限,并且目前国内的培训市场管理不完善,鱼目混杂,企业无从选择。主观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及员工对待培训态度消极

首先是民企领导的培训风险论。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的认识决定了他们对培训的态度,也决定了他们愿意将多大资源投入到具体的培训中去。在对部分民营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中发现,有72 %的企业高层人士自认为非常重视管理培训,有92 %的中层管理人员对此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公司并不重视培训。其次是民企领导的培训无用论。再次为民营领导的培训引诱论。趋于形势,讲究“别人有,我也有”。这都大大影响了培训效果。

2.培训体系缺失

大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培训负责机构,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培训专责人员。民营企业缺乏培训制度。同时,民企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估反馈。一半以上的民企业培训后没有进行过培训效果评估,究竟民企安排的培训效果如何,是否对员工有所帮助,味,企业培训负责人不得而知。尽管有些企业认识到了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对其进行评估,但也仅局限在最表层的授课满意度评估层面,极少企业对员工行为改善层面进行评估。

三、高职院校在民营企业员工培训中应有作用的发挥

职业教育也就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一线技术人才,学校的前途取决于学生质量的优劣,也就是说学校生产的“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决定了学校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其实是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跟踪和延伸,所以这是我们自身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和地方经济,企业员工的培训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需要,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企业对新生员工的培养义不容辞,高职院校有责任有义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这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为此,针对民企培训的现状,笔者认为,民企培训除了自身要解决的问题,如完善员工培训体系、积极与民企建立培训联盟外,高职院校在民营企业员工培训中还应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高职院校要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课题研究、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对民企的指导、监督、考核的参考。在民企用人过程中职能部门应通过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规范就业市场、健全用人制度、增强民企的培训意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育人和留人问题,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培训服务,真正提升员工的素质与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对员工的吸引力。

第二,建立社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形成开放性的社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一个优势互补、互动双赢的格局。学校可以成为企业的员工培训基地,企业可以进一步剥离办社会的职能,将下设的技工学校、教育中心等培训机构移植到合作学校,既可节约企业的人工成本,又可拓展员工培训空间,利用高职院校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如我院本着为毕业生服务的理念,成立了江阴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学院以服务中心为与进区企业(包括民企)交流的窗口,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密切联系园区进驻企业,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就业培训等活动,全方位为民企和高职毕业生服务。同时,我院在市人才中心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江阴市人力资源沙龙,通过各成员企业轮流主办的形式定期开展人力资源沙龙活动,与民企进行广泛的交流、沟通、合作,紧紧地把各友好企业联系在一起,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民企的需求信息和培训信息以及毕业生的工作反馈信息。

第三,高职院校应成为民企的培训中心和科研中心,要承担民企的各种形式的培训任务,提供培训场所和师资保障,首先强化民企领导的培训意识,这需要相关行政部门的配合,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多到企业进行宣传,并多给企业提供低价高效的培训,让企业家尝到甜头,切实感受到培训的重要性并在培训中获益。建议我国在职业教育上由政府出面搭建校企合作对子,使企业共享资源,提高资金利用率。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都是国家投入,企业与学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资源共享式的技能型人才培训机制,投入大,效果好。

其次推动民营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的良好培训氛围。如制定相关的培训制度来强化员工的培训意识,对优秀的员工进行晋升培训,对落后的员工进行待岗培训。一方面培训成为奖励,另一方面培训成为在上岗的前提。 而最重要是让员工感受到培训的益处,不要让培训流于形式。不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而且要对企业家进行培训。

第四,建立高职院校与民企之间人才交流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让我们的老师走到民企中去,去学习民企的文化、制度、专业技术,去了解民企需要哪些项目的培训,真正地熔入到民企中去,为民企解决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民企的工程师也要走进高职院校,了解高职学生的特点,去学习和提高理论水平,使自己早日成为企业的内训师。

第五,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和用人单位采集制度,经常性地联系企业,从工作态度、一般能力、专业技能、业绩表现等方面了解毕业生在民企中的具体情况,了解民企对我们毕业生的评价,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另外可以配合民企加强对员工(毕业生)的培训,帮助民企提高内训的效果,从而真正成为毕业生和民企之间的沟通桥梁。

随着民企的不断发展壮大,民企培训在整个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要促进企业、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我们民企要改变消极的培训意识,重视企业培训工作,把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和培养后备人才,作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措施。不断完善培训体系,建立起完整的培训制度和有效的培训评估反馈。当然作为高职院校,也应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使民企培训能整合现有培训资源,现在是信息资源、教育资源共享的时代,是通过合作达到“双赢”、“多赢”的时代,民企培训可以充分依靠和利用社会教育和培训资源,走联合办学之路,实现培训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作者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生活

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53.2%

6月,央行的《2012年第二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53.2%,较上季下降1.7个百分点,是1999年有调查以来同期值中的最低水平。近7成居民认为物价、房价“高得难以接受”。而居民就业感受指数为40.1%,分别低于上季和去年同期2.2和0.6个百分点。居民未来就业预期指数为48.9%,分别低于上季和去年同期2.4和4.3个百分点,接近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

47%

就业

2011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47%

第三方教育咨询研究机构麦可思6月《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该报告指出:201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2.5%),最低的是法学(86.省略网页的信息图表显示:全球网民22%的可支配收入用于网络购物。对于中国网民来说,这一比例达到31%,位居第二,仅次于印度的33%。74%的全球网购交易发生在中午到午夜期间,其中44%发生在傍晚。每日20时40分,可谓全球网购的“黄金时间”。全球95%的网购交易是在家里完成。46%的网购者会在购物的同时看电视,31%的选择使用社交网络。

95%

社交

中国95%的网民注册社交网络

近期Bestfreeonline网页的《外媒中国社交网络报告》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平均每人每月上网16小时,22%的上网时间花在社交网络上。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社交网络最活跃的国家,在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5700名受访者中,95%的人注册了至少一个社交网络。91%的受访者表示过去半年内登录过社交网站。而日本的这一比例为30%,美国为67%,韩国为70%。中国一半的社交网络用户注册了两个以上的社交网络账号。

新发现

10亿人

世界

肥胖人群超重,相当于世界多出10亿人

来自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针对世界肥胖人口做了一项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全球人口总重量为28700万吨,其中有1500万吨来自胖子,有350万吨来自超级胖子。这些肥胖人口胖出来的重量,相当于世界上多出10亿人。另外,就平均体重来说,世界每个人平均体重62kg,其中美国人平均80.7kg,亚洲人平均57.7kg。所以,虽然亚洲占世界61%的人口,但是体重却只有全世界的13%。相反,北美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6%,但是超过1/3的胖子都在那里。

8倍

态度

瘦人“肤浅”的可能性是肥胖者的8倍

耶鲁大学拉德食品政策肥胖中心丽贝卡普罗博士同美国杂志、门户网站《Glamour》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常会凭第一眼看到的外貌特征判断对方的性格。肥胖者被认为“懒惰”的可能是瘦人的11倍,被认为“大脑迟钝”是瘦人的6倍;瘦人被判定为“肤浅”的可能是肥胖者的8倍,被认为“自我”的可能是肥胖者的4倍。

30%

未来

中国高素质员工将占全球30%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工人(高素质员工)供应国。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新一代高素质员工将独占全世界同类员工的30%,远远高出美国所占的5%。相比之下,日本以及大部分欧洲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总共仅占14%。到2030年,世界各地的就业市场将面临共3800万高校毕业生员工的缺口和9000万无技能员工的过剩。

20%

健康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21-01

在对我院五个专业的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调查组共发出问卷共150份,目前回收的有效问卷120份,以下是这次活动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

1、毕业生个人基本情况2、毕业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评价3、毕业生对学院管理的评价及建议4、单位对毕业生和学院的评价及建议。

二、调查结果

1、毕业生个人基本情况

(1)60%的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工作,5%的毕业生在外资企业工作,其次是合资企业,很少有人在国有企业上班。仅3.33%在单位担任业务骨干,其他一般为普通职工。超过一半人的工资在2000――3000元之间,20%人的工资在3000元以上,低于2000元仅占6.67%.近六成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比较对口,毫不对口只有12%.约一半的毕业生的工作是学院推荐的。同学介绍、个人自荐和供需洽谈各约占10%,亲朋介绍有20%。就选择单位而言,大部分更看重是单位的效益和专业对口,分别占30.10%和39.10%,在乎个人薪酬福利的占14.29%,较少的人关注单位知名度。在校期间获得英语应用A级证书的有92.05%,获得国家英语四级证书的占13.51%,获得计算机一级证书的占98.2%,二级证书的占22.7%,获其他证书的占29.73%,认为作用最大的是计算机二级证书和英语应用A级证书。

2、毕业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评价 (1)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基本明确,仅4%的同学认为不明确,其他的占6%。87%认为学校的基本教学设施基本满足教学要求,5%的人认为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对于专业设置,20%的同学认为非常合理,40%的同学认为合理,30%的同学认为基本合理,认为不合理的占10%。37%的同学认为学校开始的课程合理,41%的同学认为基本合理,其他的占22%。33%的认为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49%认为基本合理,其他的占16%.

3、毕业生对学院管理的评价及建议。大部分人认为学校管理是关心加爱护,12%的同学认为学校管理严而有理有情,还有少部分的人认为比较松。在校期间,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自学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素质对目前的工作有较大帮助,部分人也认为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在某些方面凸显重要性。另较多人觉得在校大学生应加强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学习一些实用文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学校应加快学校内部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注意学风校风建设,提高学校综合实力。

4、单位对毕业生和学院的评价及建议。参与填写调查表的单位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32%、27%、35%、10%。51%的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整体印象为优,35%的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整体印象为良好,对我院毕业生的整体印象中等或较差的各约占7%。单位对我院毕业生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的皆占40%,一般性需要和不需要的单位皆占10%。各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敬业精神总体非常好,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比较好,创新精神一般,组织和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一般,综合素质与能力和诚实守信一般,90%以上都能胜任工作。各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使用情况为70%专业对口,普遍认为我院毕业生在心理素质、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和其他方面素质存在问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缺乏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其他。单位录用我院毕业生主要通过直接到高校挑选,其次是学生上门求职。单位在阅读个人简历最重视的是所学专业、社会经历和本人自我评价,面试时最重视的是精神面貌、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毕业生跟踪调查,综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的问题和意见,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工作。

1、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结果之一,就是毕业生剧增,就业分配会愈来愈难。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学校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本次调查的结果一样,毕业生很少反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而是反映自己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方面不够突出。

2、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是一项以知识传授、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精神陶冶为实践内容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观念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要继续进行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其次,素质教育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篇10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79-03

近年来,我国旅游类专业高职毕业生的行业对口就业率和就业巩固率一直较低,人才培养效益低下,人才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低、稳定性较差,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对于各旅游类高职教育院校、系部而言,更好地培养旅游行业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突出任务。

一、职业养成模式的实施

为了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专业群高职教学模式,在借鉴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旅游高速发展区域的旅游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广西提出的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笔者依托所任教学校――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已构建的旅游专业群,加快建设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将人才培养模式转向企业主导、校企共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实践旅游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科研引领化、专业社会化、教育一体化、基地高端化、评价多元化、训导全程化的岗位主导型养成模式,着力提高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效益和质量。通过在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2006级、2007级、2008级学生中进行旅游专业群职业养成模式的实践性研究,分析职业养成模式对旅游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进而评估该模式的效度。

职业养成模式是致力于通过涵育熏陶、环境影响,注重调动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旅游专业群高职学生成长、成熟直至成为合格的职业化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其具体实施环节包括:

(一)坚持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始终是旅游职业养成模式的生命线。旅游专业学生从入校初就在每个方面感受到旅游接待的基本涵义和细节,从头抓起,从小事、细节抓起,从端正劳动态度、增强服务意识抓起,从宿舍的自理、教学场地的清扫到企业的顶岗服务,紧紧抓住,一刻不放,始终放在养成教育的首位,培养学生养成“让服务成为一种愉快的人际交往”的职业理念。

(二)强化实习实训中心环节。养成模式将实习循序渐进分三个阶段安排。第一阶段实习是在第一以及第二学年的校内教学中,以参观、见习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操性教学、实地教学、完成每学年40小时实践任务等方式进行;第二阶段具体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主要进行职业认识实习与岗位专业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实训;第三阶段实习则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主要进行后期在有就业意向的企业实习并进行旅游企业行业实际调查,完成调查报告。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实习的有序交替,又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以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益处。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是教师的培养,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旅游专业教师队伍是旅游专业养成模式得以实施的前提。旅游专业老师的职业性不仅体现在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更在于教师本身职业意识与习惯的养成,从衣着举止、言语礼仪直至接听电话等最基本的细微之处都应显示出职业素质。专业老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向学生展示职业风采,为学生所效仿学习。

(四)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养成模式的实施急需旅游专业教学的改革,无论是专业的设置,还是专业课程的开设都需要贴近行业、服务社会,满足企业对职业人才的规格需求。通过积极探索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将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创建伙伴型教学基地。旅游专业养成模式有赖于教学基地的建设,旅游企事业单位就是高职产学研教学的重要基地,通过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密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毕业生跟踪调查情况分析

为了更好地进行旅游专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改革,论证职业养成模式实践的效度,笔者对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2009届、2010届和2011届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跟踪调查,了解他们在校学习情况和毕业后的工作情况,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找出问题和对策,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实证材料。

(一)调查概况。此次毕业生跟踪调查涉及的学生人数为2009~2011年三届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共计401人,如表1所示。这三届毕业生中,女学生所占比例较高,均超过80%,这与旅游行业普遍就业以女性为主的情况相符合。

(二)调查情况分析。具体如下:

1.顶岗实训和就业情况。根据职业养成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群学生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都进行了职业养成模式中重点实施的顶岗实习实训,继而进入就业环节。从表2可以看到,在主要进行顶岗实训的6类企业中,在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训后,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仍留在原实习单位。这也反映了学校安排顶岗实训的单位符合学生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企业人员的稳定性,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2.就业地点分布。从图1可以看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立足广西,服务地方,同时走向国内旅游发达城市,如上海、广州和深圳等。

3.毕业生从事行业统计。从表3统计可以看到,在笔者所调查的毕业生当中,在酒店业就业的人数最多,分别占三届毕业生总人数的52.1%、54.3%和31.4%,主要是因为毕业生就业的酒店大多为四、五星级酒店,部门较多且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吸纳更多的人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主要供职于前厅部和餐饮部。由于旅行社一般规模不大,吸纳人才的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只占三届毕业生总人数的11.0%、5.7%和19.0%。从事非旅游行业的毕业生比例较高,占三届毕业生总人数的34.2%、38.9%和34.6%。他们所从事的非旅游行业工作主要集中在:外贸公司、房地产公司、百货公司、会展公司、通信公司和学校等。

4.毕业生跟踪回访。从向学生发放的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统计中,笔者了解到,62.3%的毕业生认为“现在从事的工作与原专业对口”;在月薪方面,65.2%的毕业生认为“现在的月薪是1000-1499元,基本满意”;25.7%的毕业生认为“现在的月薪是1500-1999元,满意”,9.1%的毕业生认为“现在的月薪是2000元以上,很满意”。对于“你觉得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是否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个问题的回答,68.4%的毕业生认为“基本满足”,24.2%的毕业生认为“满足”,7.4%的毕业生认为“不能满足”。

5.用人单位跟踪回访。对用人单位发放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调查问卷统计后的主要信息整理如下:对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总体评价,68.9%的用人单位表示“工作表现良好,比较满意”,28.0%的用人单位表示“工作表现优秀,十分满意”,3.1%的用人单位表示“工作表现一般,不满意”;对毕业生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进行评价中,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事业心、责任心、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较强,“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一般。通过问卷统计和分析可知,在实践职业养成模式的人才培养中,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专业的职业技能,已达到该校模式培养的基本要求。

三、职业养成模式下高职旅游专业建设的建议

(一)继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内涵。坚持校企合作“双主体”的理念,使学校和企业共同成为人才的培养主体。校企合作是高职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式,今后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将注重在经济、政策、社会、人才和文化五方面的共同利益,在校企利益共享、互利双赢的原则下寻找新型的合作方式。

(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核心力。在校内教学环境中进一步凸显企业特点,在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企业文化、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等职前教育,在教室、实训室和教学楼营造职业氛围,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实施企业化管理,从而让学生从技能上、从生活上、从意识上成为一名准企业人。

(三)逐步建立考核科学的评价体系。企业在衡量学生的时候,除了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评价学生在职业修养、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因此,应逐步建立一个与企业接轨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下转第182页)(上接第180页)考核,不仅重视其学业成绩,还从学习态度、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等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定。

(四)持续培养一支职业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重视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构建和相互融合,专兼职教师合作担任授课任务、申报课题、编写教材,相互取长补短,既提高专业教师的实操能力和对行业的敏锐性,又提高行业人员的理论修养和研究水平。

(五)加快国际流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寻找和国际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让高职学生有机会走出国门,为他们成为优秀的中级管理人员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另外,还可以借鉴职业教育走在前列的国家的先进经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尝试将“双元制”本土化,即实施“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专业非常适合实施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年在学校完成指定的旅游专业基础学习,第二年开始在旅游企业和学校定期交替进行学习和培训。学生在企业真实工作状态中感受学习技能的紧迫性,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企业也能用自己的优厚待遇和企业文化留住人才,学生在其中还能获取一定的报酬,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张萌,李运平,温斌.培育高职生职业素养 提高就业竞争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2(2)

[2]军,秦志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素质与行业要求吻合度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5)

[3]鹤.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

篇11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特色专业;技工学校

 

广东岭南现代技工学校从市场需要出发,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设之路。 

一、推行5S管理。形成培养良好职业习惯的艺术专业特色

5s管理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项目,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学校模拟企业文化,推行5s管理,将企业文化融人到校园文化中来,把企业精神融入到学生思想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灵活性和特殊性,实训场容易脏乱,如画室地板粘着颜料、胶袋、废纸片等,画架摆放凌乱无序。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点,把5S管理作为教学的硬要求,如在所有实训室悬挂《实训室管理规定》,制订《实训管理细则》,督促学生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严格执行五分钟5s活动的所有内容,即单元课程结束后把画室打扫干净,地面无积水,把作业台、画架、画板、椅子整理归类,并存放在画室四周,作业上墙贴整齐,供师生点评,观摩交流。同时,注重学生职业态度、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将学生的品德发展、潜能开发与美的意识养成,以及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二、深化教学改革,凸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色

(一)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需求

一是组织教师深入市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就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如近年动漫人才需求处于严重紧缺状态,学校针对人才市场需求增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并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增添Flash、3D动画制作课程,突出本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是建立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帮助学校制订更加贴近市场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线构建课程,规划教学内容,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是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坚持做好“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及“用人单位意见的调查”等工作,检验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是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哪些教学内容要增加,哪些能力要加强,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改革课程内容

适当压缩基础课,加快从绘画基础到设计基础的转化进程。在素描、色彩等专业基础课中,改革教学内容,加大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内容的比例,加快学生设计能力的形成。实训项目,把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使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符合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

针对电脑制作员需求量大的情况,加强电脑设计课程群的建设,涵盖艺术设计中最通用、最实用的设计软件系列,并根据市场岗位需求特点,确立本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电脑设计能力。围绕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让软件教学与专业技能课紧密结合。调整教学计划中各类课程安排的顺序,把考证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开发,在保证考证通过率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软件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实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推行“双证书”制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高水平专业竞赛,与合作企业联合举办专业设计大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