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化工企业信息化

化工企业信息化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05 01:46: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化工企业信息化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化工企业信息化

篇1

化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发展一直都很平稳,没有实质性突破,也不被外界所关注。在当前时代,积极采用新技术,就意味着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因此化工企业也不能继续闭门造车,要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得更久远的发展。

1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现阶段我国开放度越来越高,全球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有化工企业超然世外的地位已然消失,国外大量的化工企业都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纷至沓来。这样无疑对我国自有化工企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化工企业在这种局面下,若想有效地应对挑战获得机遇,就必须一改以往的发展模式,积极地进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全面完成信息化建设,无疑就是化工企业获得更高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全面的信息化建设,化工企业整体的结构会更加完善,功能会更加明确,企业整体的运转可以更加流畅,企业可以获得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由于信息的发达,化工企业还可以更迅速地了解国内外有关化工企业的新技术、新发展理念,可以确保自身的发展始终与时展速度保持一致。可以说信息化建设,就是帮助化工企业完成全面升级的过程。

2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2.1信息化理念认知不足

在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历程是极其漫长的,作为我国经济建设早期的支柱行业,在现阶段已然进入了发展的中后期阶段。也正是因为漫长发展的原因,化工企业自上到下全部员工,都形成了一定的定式思维,接受新兴技术、理念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员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不适应,还是习惯以传统的生产运营方式,使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还只停留在最初的阶段,用以辅助工作,对5G技术等一众高超技术的利用率极低,这与国外先进化工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观摩国外先进企业不难发现,大多数化工企业依托于信息化技术,已然实现了全自动生产,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而这是我国大多数化工企业都未做到的,企业并没有将信息化建设当作长远发展的一部分。

2.2信息化建设力度不足

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句空口号,企业若想完成全面信息化建设,就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然而正是因为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不足,所以在建设方面,并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也是导致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缓慢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资金的短缺会导致各类先进信息化设备引进速度缓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速度做不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是需要大量的信息化人才作为基础,而在这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很难吸引人才的加入,同时也无法对已有人才进行有效的培训。除此之外,很多信息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是需要耗费经费去维护升级,如果企业不能平衡投入经费与维修经费,就会导致很多信息化设施在使用过程中损坏而无法维修的情况出现,从而不能持续地提供服务。

2.3信息安全问题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其标志性的一点就是信息的共享性。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共享性无疑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如信息获取与传递的速度大幅提高,成本就得到了有效的降低。而这背后也具有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因为对安全防护的不重视,极有可能导致公司的信息出现泄露,从而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因为化工企业缓慢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信息安全防护方面的建设目前仍处于空白阶段,自身的信息安全并没有得到充足的保障。

3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行路径

3.1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发展意识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获得发展、提高竞争力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有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对化工企业而言也同样如此。在化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信息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要明确其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具备正确的发展意识后,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展开[1]。在化工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加强有关信息化技术的宣传,让企业上下都明确5G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一众高超技术对企业的作用,要让每个人都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充足的认知,将信息化建设、创新建设等正确的发展意识有效地刻入企业文化,让企业全体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正确的发展意识的熏陶,积极配合企业完成信息化建设。

3.2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企业在完成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大投入力度,要将信息化作为一个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事业来进行[2]。针对信息化建设,企业可以制定一个单独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定期注入资金,使信息化建设可以获得充足的支持,使现有设备可以获得及时的更新,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必要时可以成立相应的资金督查小组,确保每一份资金都如实用于信息化建设。在每年年中与年末的公司总结上,要将信息化建设后公司获得的变化与以往进行有效的对比,让企业上下都明确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改变,从而不断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速度。

3.3重视信息安全防护

信息安全是企业在完成信息化建设时,必须要重视的一个环节。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要不断对信息防火墙等一类的防护软件进行更新。要通过安全防护性能出众的安全防护设备及软件来提升对外界侵入的防护。同时还应该建立对内部的安全建设。具体可以采用分级的措施进行,不同级别的员工所拥有的权限是不同的,一些关于企业核心利益的信息,只有企业的最高权限人才可以浏览查阅,通过这样的形式,来确保企业核心信息的安全。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内外兼顾的形式,来确保企业的信息安全。

3.4完善企业信息化运作模式

现阶段,大环境中信息化技术、信息化设备的种类繁多,这些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技术,会延伸出完全不同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因此在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进行深层次的选择,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与自身发展最合适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信息化建设,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是一个帮助企业获得更为久远发展的一项计划。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一定要立足于当下,放眼于未来。在建设过程中,对于已完成建设的部分,要进行不断的升级完善,确保这些部分可以始终有效地发挥作用,对未完成建设的部分,要进行全面的分析,选择最适宜的技术予以引进[3]。而针对一些未引进的技术设备,也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审查,厘清它的优点与弱点,对企业发展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从而决定是否引进。要确保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并顺利运行的,以此来保障企业在提升效益的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3.5扩充信息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也是使信息化建设发挥功用的基础条件,只有确保自身信息化人才储备充足,化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获得更有利的保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始终坚持对自身人才的培训以及对高技术人才的引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提升信息化人才储备的深度。针对企业已有员工,可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来提高已有人才的信息化水平,具体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针对性培训、短期培训、长期培训[4]。针对性培训就是指,当出现一种新兴的信息化技术或者设备时,在确认对自身企业有帮助的情况下,要帮助人才在短时间内掌握该技术的正确使用方法,迅速地让该技术在企业中发挥功用,创造效益。短期培训是指进行一些树立企业信息化建设脉络的培训,要让相关人才明确企业已有的信息化技术以及设备,并熟练地运用它们,来确保建设的有效性,确保这些技术设备可以有效地发挥功用。而长期培训就是指对信息人才的思想培训,要通过不断地培训,让信息化人才明确信息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如安全意识培训,要从根本上让其明确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使其可以主动地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巩固企业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通过意识的不断升级,带动技术的有效实施。而在引进高质量信息人才时,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企业文化,提高自身对人才的吸引力,使人才愿意主动地加入企业。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丰厚的薪资待遇来引进人才,通过丰厚的薪资、良好的企业文化,来提高信息化人才的留存率。

4结语

信息时代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化工企业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完成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因此企业一定要明确信息化建设才是自身更长远发展的保障,明确只有加速信息化速度,企业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蓝庆新.论新型工业化下的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J].南方经济,2003(3):52-54.

[2]蓝庆新.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企业信息化建设[J].社会科学辑刊,2003(4):57-61.

篇2

【关键词】煤化企业 信息化建设 ERP系统 途径方法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公司制度在我国的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尤其是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煤化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与发达国家之间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将ERP系统引入到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之中,能够弥补我国煤化工企业在管理体系中的不足,促进管理体系的发展,提升煤化工企业自身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1 煤炭化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意义

信息化背景下的ERP系统建设与应用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ERP系统的科学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变我国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升相关企业决策的有效性,促进煤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1.1 实现煤化工企业各部门组织机构的合理性

工作人员的合理设置与部门机构的科学安排是煤化工企业进行部门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前提。现阶段,我国很多煤化工企业十分重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这就要求煤化工企业各部门在企业日常的运行过程之中,不仅要进行自身经济收益的科学管理,还需要对煤化工企业的生产计划与管理体系进行高效的构建,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使得煤化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陷入一种矛盾的处境。而有些煤化工企业出于人员成本支出的考虑,并没有进行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没有进行部门内部的职责划分,即便是有些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分层设置与规范化管理,但是从实际工作流程来看,这些机构设置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存在分层不明,权责不清的状况,从而造成信息化建设效率的降低,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以ERP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化实施则能够很好地应对这一情况,能够在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以ERP系统为构架,进行企业部门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工作人员的科学配置,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日常工作的高效处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同时煤化工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能够降低企业的人员成本支出,在减少企业财政支出的同时,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实现各部门内部职责的明晰化。

1.2 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合法性,实现企业发展与法律实施的协调

在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体系的过程之中,信息化建设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是现实企业依法发展的重要前提,我国现阶段各项法律规章将企业作为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构成,而这确定经济活动主体的过程之中,信息化建设往往会与现有的法律法规发生一定的冲突,从而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依据,缺少必要的执行与监管能力,例如煤化工企业的某些会计从业人员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利用信息化建设中的漏洞,珠宝私囊,以公肥私,对煤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ERP系统在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科学高效应用,能够通过高效的信息交互,将法律体系与信息化建设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能够根据现有法律来规范与引导自身的行为,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合法化,将企业发展与法律的实施联合起来,从而帮助企业规范自身的行为,使得企业发展策略的制定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构建起一个健康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1.3 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追求,增强煤化工企业自身的凝聚力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其社会价值、经济作用的实现都需要人的参与才能实现,在信息化时代,人才更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做好企业员工的科学培训,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煤化工企业的信息化正为企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实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加入更为现代化的工作内容与手段,工作人员能够在更为便捷化的办公环境中,进行自我素质的提升与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得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培养出迎合企业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骨干与专业人才,在实现工作人员自身价值的同时,增强企业自身管理的科学性,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帮助煤化工企业做出适合时代潮流的发展策略,实F企业的社会价值。以ERP系统为基础,实现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以各主要部门为起点,构建一个连接各个部门的信息交互网络,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提升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日常运行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煤化工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 ERP系统构成分析

ERP系统作为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以现有的信息技术为主要的技术架构,实现信息化技术与企业管理思维的科学高效结合,从而大大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与水平。ERP系统起源于物料需求计划(MRP),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手段进行物料需求计划功能的调整与优化,从企业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对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以及管理流程进行升级,以此来提升相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对管理体系的客观要求。

从ERP系统的组成结构来看,其主要涵盖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物流体系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几大环节,如图1所示。

ERP系统实现了企业内部各类数据信息的科学高效共享,一份信息数据只需要进行一次输入,就可以满足企业运行过程中,对数据信息的使用需求,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从而提升数据信息的使用效率与准确性。并且ERP系统以B/S、INTERNET结构体系以及WINDOWS界面来提升ERP系统使用流畅度,使得ERP系统具有开放性,极大地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3 ERP系统在煤炭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所遵循的原则

3.1 ERP系统在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必须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ERP系统在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目标的实现,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原则,只有从科学的角度进行ERP系统重要性、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技能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考量,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ERP系统在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满足实际的建设与企业管理要求,只有在科学精神、科学手段、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够以现有的管理体系与技术条件为基础,进行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ERP系统方案的科学高效应用。

3.2 ERP系统在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应用必须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

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科学高效运行,需要雄厚资金的支持,从实际来看,资金的稳定供应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到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因此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应用ERP系统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最大限度降低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ERP系统的开发建设与应用成本,降低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财政在ERP系统应用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能够将更多的资金利用与其他方面,提升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自身的服务质量。

4 ERP系统在煤炭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途径与方法

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ERP系统的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入手,采取多种形式确保ERP系统相关技术的科学高效应用,推动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通过这种方式来时现实ERP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高效应用,实现企业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煤化工企业的要求。

4.1 进行ERP系统的科学开发与维护

ERP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重要媒介,是实现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建设高效性的主要途径与方案。为了充分发挥ERP系统在构建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体系之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监督与管理,根据企业自身地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操作,并要求相关部门进行主要应用软件的维护,保证相关软件的正常运作。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进行ERP系统安全性能的开发,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保证数据输入过程中不会出现网络安全问题,防止网络攻击对公司信息化系统的破坏,并在日常的工作之中,进行部门与企业信息输入与输出的权限设置,进行企业核心重要文件的备份。为了保证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运行的平稳与高效性,相关部门要组织专门的人,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之下,进行ERP系统的维护,保证系统的硬件与软件都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实际要求。

4.2 进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ERP系统建设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将更为专业的ERP系统建设人才引入到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体系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人才优势,将各种ERP系统技术与管理手段高效的利用与信息化建设之中,增加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安全意识教育与安全技能的培养,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使得网络安全成为限制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阻碍因素,为了降低网络威胁,增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树立起工作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从而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安全性,最大限度的提升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同时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在提升人员职业技能的同时,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促进煤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4.3 ERP系统在构建的过程中立足于人力资源信息化使用的实际,对数据处理范围进行确定

同时为了保证人力资源的可参考性,利用相关技术人对人力资源原始数据要进行一定的筛选与辨别,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人力资源数据分析与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才能够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对硬件网络进行升级与优化,在原有的网络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更为科学与实用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局域网和互联网,实现使用者与数据库之间的有效连接,使得用户能够更为便捷的查询数据信息。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对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对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实现系统信息的有效填充。

4.4 ERP系统结构在煤化工生产信息化中的科学应用

为了切实有效地推进ERP在系统结构中的应用,就需要我们从现场控制层、信息交互层、管控层以及技术监理层四个方面入手,从多个方面、多个层面上提升ERP系统结构的实际使用效果。如图2所示。

ERP在现场控制层中如何科学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方面入手,对生产现场中总线尤其是Profibus-dp进行合理设置,通过合理的线路设置将现场控制层中主站、从站、条码识别器、一体机以及机器人进行优化,通过ERP在扩展方面的巨大优势,提升控制层面的开发性,能够使得主站、从站与条码识别器、一体机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构建起一个更为有效地工作平台。为了保证信息交互层的科学使用,就需要在系统内利用ERP的技术优势,并且在局域网的支持之下,以高速的宽带网络为手段,改变了传统服务器中PLC数据使用情况,有单向的获取数据,变数据获取为数据的输出,从而形成一种双向的数据交互方式,这就使得卷烟厂自动化生产物流监控系统中信息交互的环节更为完善,这种信息交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硬件组成与软件系统之间信息的交互,实现二者之间的均衡使用。ERP应用下的管控层则需要在高速宽带网络的支持下,以多个系统操作员终端为基础,形成一个全面的管控体系,在管控体系之下,系统操作员终端能够一种监控途径,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特定的访问端口,借由卷烟厂动化生产物流监控系统中的服务器,进行相关信息获取。ERP在技术监理层的应用则需要针对于网络硬件组成繁杂的现象,化繁就简实现网络硬件的优化使用。通过ERP技术使得网络服务层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以SCADA为基点,以局域网为脉络,实现数据库与用户之间的高效连接,实现自动化生产物流监控系统中信息的合理使用,提升生产实践的有效性。软件系统的科学设置。ERP软件系统对于软件的运行效率有着极高的要求,对于软件有着极高的心理预期,一旦软件运行效率不能满足用户的心理预期,就会影响用户对于软件的选择可能与使用的频率,造成ERP在自动化生产物流监控系统应用效率的降低,最终导致软件系统开发的失败。因此计ERP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者要顺应时代的变化,立足于计算机硬件加速升级的趋势,以硬件为支撑,不断提升软件的运行效率。而软件运行效率与软件自身的编码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软件运行效率的提升,用户体验感的充分满足都需要对软件编码做出科学的优化与升级,而这种编码上的提升,不仅仅需要软件开发设计者不断利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进行优化与升级,以及相关运行硬件的支持,更需要开发设计者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入手,对用户的使用需求进行科学的判断与选择,并以用户的使用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软件编码的调整,从而能够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软件编码的难度,从而减少软件运行时需要占用的空间,极大的提升软件的运行效率。将ERP软件系统用户的使用体验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之上,最大程度的提升ERP软件系统的实用性能。同时要对于软件各个功能分区之间进行一个科学的构建,提升各软件功能之间的连续性,提升软件的整体使用效果。也就是说,一种软件的使用者数量在众多,这些用户都有自身独特的使用习惯与目的追求,为了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与水平,就需要ERP软件系统设计人员立足于用户的实际需求与使用习惯,在软件设计环节就需要将这种多元化的使用习惯进行合理的安排与构建,在软件之中进行多样化的操作方案设计,并为用户提供一种进行自我调节、自我设置的软件调节模式,确保计算机软件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5 结语

为了保证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的有序进行,我们将ERP系统引入到煤化工企业信息化进程之中,为了保证应用的科学性及高效性,需要我充分认识到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探究ERP系统的结构构成,并作为切入点从多个方面入手,切实有效的推进ERP系统在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从而最大程度的提升煤化工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英杰.浅谈ERP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4(04):47-47.

[2]康金刚,许俊杰,李俊昌,李新杰.ERP系统中物料管理在煤化工企业的应用[J].煤炭与化工,2014(04):127-129.

[3]许建岭.ERP系统在煤矿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67):117-118.

[4]王刻文,左少峰,周大莲,张静,田英.ERP系统在煤矿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3,32(02):115-116.

[5]王永亮.初探ERP系统在煤矿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5(07):106-106.

[6]张治元.ERP系统在煤炭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4(22):65-65.

[7]李娜娜.ERP系统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120-121.

[8]许建玲.ERP系统在煤矿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76-78.

作者简介

篇3

21网络及移动通讯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样现代化企业信息平台的建设促使企业办公自动化在技术层面上有了长远的发展。在这样一个时代,纸张似乎是过时的代名词,自动化办公表面上可以减少了纸张的使用,最终形成无纸化办公的理想化模式。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无纸化办公在实践当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企业用纸的现状

制造一吨纸,不仅要砍伐20棵大树,还要排放几十吨污水,这就等于间接的破坏环境,增加污染,因此不论是从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出发,还是从提升企业办公自动化水平来说,我们都要大力的提倡无纸化办公。某煤化工企业人均每天纸张消耗量大约是9张A4纸。虽然这种状况可以得到一个大幅度的降低。然而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和自动化办公的实施过程中,无纸化办公究竟能否真正实现。

2.某煤化工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办及存在的问题

2.1该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情况及现状

该企业建设于“十一五”期间,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企业内部有完备的网络硬件和软件平台,办公自动化相当完备,并实现了以下功能。

2.1.1建立了内部信息交流平台

OA系统具备内部电子邮件发送以及支持即时远程对话功能,并有文件定向点对点、点对面传输和提示功能,内部文档资料信息的交换与交流十分便捷,大大减少了复印操作带来的纸张的使用。

2.1.2建立了企业信息的平台

企业的规章制度、公告事项、新闻事件、生产日报等能够通过信息化平台在企业内部有效传达,减少了文件、制度、公告、新闻等的用纸。

2.1.3实现企业内部工作流程的自动化

企业内外部的文件下发、呈批件、档案管理、资料整理、报表传递、会议通知等均可以用电子起草、审批、会签、传阅、签发、归档等网络化流转方式,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减少工作中复杂环节,也减少了纸张的使用。

2.1.4极大提高了后勤系统的办公效率

会务、用餐、车辆、办公用品等管理与各种后勤系统办公通过电子信息的快速流转、记录保存,使得在这一过程中得申请、报表批示等相关用纸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2.2在节纸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上面内容可以看出该企业运用信息化平台提高了办公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办公效率。但是通过调查,该企业的办公用纸量还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由于网络信息平台的和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提高,在企业信息换平台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料在复制粘贴化过程中传递量会出现爆发状况,再加上打印设备的完备便捷,使得使用的办公打印用纸量呈现出一种井喷的状态。

2.2.2信息化平台建设初期由于人员传统的行为习惯使然,一些非必要打印的文件资料觉得打印出来才能更直观,导致无论资料有无必要都要打印成纸质版,增加了办公用纸量。

2.2.3该企业的信息是基于管理人员之间的传递和,对于某些紧急或十分重要的信息要完全通知到每一个职工,则由车间网络管理员借助纸张打印后张贴,从车间到工段再到班组进行有效传达,在此过程中企业大量信息传递在末端依然要借助纸张。

2.2.4目前由于系统的安全性只有管理层员工才拥有OA系统及ERP账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档管理的自动化,有些材料只能下载后打印才能阅读。

2.2.5企业内部由于缺少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一方面对打印纸张的用量没有严格限制,另一方面对打印习惯的养成没有制度性的指导和约束,这就导致许多无端的纸张的浪费。

2.2.6由于企业所处社会相关的企业及政府组织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差距,像电子签章、电子公文的呈报还无法实现,这样在企业内部也加强了对纸质文件的依赖性。

3.针对信息化建设中无纸化办公的建议

该企业伴随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企业信息量出现了井喷的状态,办公用纸快速增长,为此针对信息化平台建设和自动化办公程度提高还要在以下技术和管理中上做出不断的更新和变革。

3.1加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

将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个人移动终端进行整合,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企业部分信息、宣传直接由企业传送到个人移动终端平台,在时间、空间、效率上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减少了车间、班组之间的纸质版的资料信息的传递。

3.2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信息化操作

建立一个紧密、简便易行、可靠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和约束养成办公人员良好的办公习惯,并减少因为习惯问题而产生的办公用纸的浪费。事实证明良好的习惯可以有效的减少办公用纸的使用。

3.3加强与外部信息化平台的对接与沟通

在办公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与企业外部单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可以在采购合同管理、报表等相关方面的交流之间进行沟通,加强与各单位的备忘,通过沟通建立信息化平台的对接,减少报表文献等的用纸。

3.4通过技术强化减少办公用纸

篇4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企业正面临着既要经济迅速发展又要环境的保护的双重挑战。美国的《Vision2020》 中提到未来制造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环境兼容性, 化工企业的资本和知识密集度高、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因此在全球化经济的形势下,怎样加速营运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已是各企业能否生存的重要条件。因此,开发出企业管理环境资料、核算企业环境成本, 评估企业环境绩效, 并最终提供决策支持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是十分重要的。

一、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1.EMIS的定义

2.EMIS的重要意义

2.1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环境法规日益完善和制造资源逐渐短缺的形势下, 企业要取得长远的经济效益, 就应该预防污染和废弃物循环再利用以及节约资源和能源, 使环境管理成为商业管理的一部分, 使之和其他部门“不相往来” 和充当“ 缮后”工作角色的局面改变。为实施可持续性的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等策略, 沟通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发展需要提供必要的条件。

2.2全成本环境管理的基础

环境成本的核算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通过核算后的环境成本将为企业决策的提供重要的信息。它真实地反映了产品和过程中与环境相关的成本, 并给企业管理者提供真实准确的预测信息, 识别内部和外在的环境成本, 因此,只有建立完整的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才能使决策者做出最佳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2.3EMIS的数据源分析

1.信息贮存层

该层包含多个环境数据源、数据种类和格式以及结构化的数据, 例如环境性能评价指标等定性、定量的标准。

2.规则与逻辑层

该层功能有以下四方面:链接环境信息与使用者, 使其完成用户和环境信息的交互;完成系统与用户间交互, 并嵌入公司其他管理系统和软件, 如完成环境性能评估系统与公司成本核算系统的链接;在系统内部完成信息传递和系统集成;完成帮助系统法律法规的解释等其他支持工具与用户的交互。

3.系统界面层

该层主要是对环境信息向用户的输出的功能。在该界面上, 用户能引导EMIS运作, 并完成各种相应的操作, 以用户自定义的形式获取信息, 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EMIS的发展趋势

1.与核心企业过程集成

EMIS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与核心企业过程的集成。在目前,我国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管理解决方案。ERP是面向供应链的管理系统, 在从原料采购- 存储运输-生产制造-产品发配-产品用户全过程链上, 起到协调和控制作用的。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 环境信息在企业改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只有把EMIS纳入ERP等企业管理系统, 在环境信息管理的辅助下,使得ERP能更有效地调整, 才能使其发挥更全面的作用。

2.向知识管理系统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 知识管理将和信息管理一样是企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知识管理是一项技术实践活动, 它以提高决策质量为目的, 协助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提高知识创新和交流的效率。环境知识管理系统是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不是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而是将信息按特定过程和在未知情况下进行动态匹配的能力,通过提高企业内部合作的密切程度使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多变的环境。

3.与环境管理相关的软件开发

为了使企业更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持续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除了要充分掌握和管理企业的环境信息以外, 开发与环境管理相关的分析系统与工具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四、结语

现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环境管理的重要作用,也明白各种污染预防措施不仅仅是环境部门的工作, 也是商业运作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部分。EMIS将作为企业的重要信息系统纳入企业的管理资源中, 与企业资源规划( ERP) 等系统合作,使企业信息和资源更加完整。目前,企业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尚处在开发阶段,各企业在工作当中多方协调合作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相信在纵多专业人员的努力研究和开发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会更加完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实现管控一体化

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的使用,使生产数据上传具备了必备的条件。云天化多年以来坚持管、控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先后进行了四次软件升级。

1989年,采用3Com+交换机,建成了第一套以太网络,其主要目的是将合成氨单回路智能仪表实时数据采集,通过D-link总路线进行采集后在网上传递。当时,虽然技术不是很成熟,上网数据点只有30多个,但是初步实现了数据上传目的。

1992年,由于引进了新的控制系统及PCSI接口,因此,企业用NetWare操作系统将所有进入DCS的控制数据一方面直接上传,另一方面,对控制指标进行了加工处理,开发了调度数据管理系统。新系统投入使用后,加速了数据传递量,取消了合成操作人员的手工报表,减少了主控制人员的额外劳动。

在此基础之上,云天化还与兰州自动化研究所共同承担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管理—控制一体化系统”的应用研究。1995年两家共同研究开发出基于DOS系统的具有工艺流程界面的实时数据管理系统。1998年,他们又独自开发了基于Client/Server的实时数据管理系统,将合成氨系统的全部生产数据实时导入管理网络。

在大型化肥生产装置中,设备在企业的固定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达90%以上,设备运行状况的好坏,其状态正常与否,检修质量的高低,检修计划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与经营。为加强设备管理,公司机动部门从1992年起就组织人力开发了单机版的设备检修计划管理软件及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由于合成氨及尿素生产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工艺介质全部是通过管道输送的,其状态将直接影响生产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提高管道管理效率,从1996年开始,他们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出了网络版的管道管理软件,1997年投入使用。在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氮肥生产装置中,五大旋转压缩机组是整个装置的心脏,为保障其正常运行并准确地判断可能出现的故障,1993年,公司购买了Bentley公司的旋转机械振动监测系统。这些软件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管理水平,使公司的设备管理,在人员少、装置多的情况下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实现会计电算化

财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业务。1992年,为加强财务管理,公司建立了财务处局域网络,组织技术人员在XENIX平台下基于Foxbase数据库开发了财务管理软件,1994年1月实现了财务电算化,甩掉了手工报表及账目。由于使用了这套系统,云天化从改制到股份公司上市,只经过了短短的三个多月时间。1999年,为解决Y2K问题,公司对财务局域网进行了改造,用3Com公司的100M交换机,同时还购买了浪潮集团的“国强”财务软件,扩充了自编财务软件的功能。

会计电算化的使用,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科学、及时,使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生成更加规范,有效克服了因手工操作所出现的失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有力地提高了会计报表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会计信息依据。

建设设计院局域网络

云天化多年来一直坚持进行卓有成效的技术改造。特别是从1995年开始,云天化为保持企业长盛不衰,进行了大规模的二次建设,用自有资金建设甲醇、甲醛、聚甲醛三项工程。由于三项技改工程投资巨大,涉及到土建、机械、工艺、电器、仪表等多专业的设计与安装,因此,为确保工程的建设进度,公司投资60多万元建成了设计院局域网络,购买了相关的设计软件,配备了专用服务器及数字化工程扫描仪及打印机。系统投入使用后,经过短期的培训,所有设计人员很快就甩掉了图板,实现了计算机设计,使工作效率成倍提高,使“三甲”工程得以顺利建成。除完成本公司的设计任务外,他们还承接了周边地区的一些设计任务,从而创造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总体规划实现信息化

1997起,有关网络经济、信息社会、电子商务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公司领导层根据历年来各部门信息化的成效,敏锐地觉察到信息化与知识经济将会对我们国家、社会及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1998年底成立了以董事长李新华为组长的“信息化与知识化领导小组”,成员由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组成,全面推进全公司的信息化与知识管理。并在企业管理处下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公司信息化规划及日常管理工作。

由于进行了规划,云天化的信息化进度明显地加快了。1999年至今,信息办与职工校联合举办了几期计算机基础培训,提高了大家计算机应用水平。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采用Cisco公司的交换设备,1000Mbs以太网技术,建成了覆盖办公系统的网络系统,将以往分期建设的各子、局域网络全部联接起来,并通过2M DDN专用数据电路,与互联网络相联。网络开通后,生产上的实时数据不仅调度室可能看到,而且,所有关心生产的老总及管理部门都能及时了解合成氨、尿素装置的生产状况。TDM压缩机振动监视系统也直接运行在机械老总及设备管理人员的案头,让他们足不出门即可对动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监测。

同时,企业还投用了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开始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OA)。2000年6月到11月中旬,在公司生活区使用HFC及以太网技术建成了宽带网络,从而使云天化员工很快就可以进行宽带上网,而当年企业就成为云南省最大的互联网企业用户。今年上半年,他们又对分散在23幢建筑内的车间及科室进行了网络布线。至此,公司网络基础设施全部建成,形成了生产、办公、生活三大网络互联的集成。

他们为了加强对外宣传及对内沟通,于1999年12月18日开通了股份公司网站Http://yyth.com.cn及邮件系统。在内部,他们利用网络建立了以宣传、学习、服务、沟通、娱乐为主的“云天化信息港”网站,包括内部网络及宽带网络的建设,极大地丰富了远离中心城市的云天化的业余文化生活,开拓了大家的视野,提高了企业获得外界信息的速度和数量。

遇到的问题

篇6

部分企业由于追求业务的经营与管理而忽视了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导致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缺少相关的信息技术化专业人才,企业领导不注重统计工作,进而影响到统计部门缺少资金,不能引进先进的软硬件设备,致使统计部门信息采集工作受到阻碍,数据的采集方法和进程过于传统缓慢。统计信息的数据保存不当,信息安全出现问题,经常出现信息丢失与泄露的状况。企业的统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难以与当前的统计工作相适应,统计信息化的工作仍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阶段。

二、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及意义

1.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统计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中它涵盖了数学等其他学科大量的专业知识。首先来说明一下统计学的概念。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系统的,科学的专门体制,负责收集和整理企业内部及市场资料。

2.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全球化成为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处于一个思想改革落后于体制改革的尴尬局面,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这就需要企业的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也不断改革与创新,建设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能够便于企业快速准确的拿到商品市场的各项资料数据,便于分析商品市场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从而敏锐的抓住市场机遇,给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建设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还能便于管理和监督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效率,以真实可靠的数据来评判员工工作的好坏。

三、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

1.建立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规章制度

俗话讲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做到有据可依。企业领导要亲自抓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亲自组织和指挥,来保证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有序,稳定的推进下去。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一视同仁,杜绝某些企业员工及领导工作中敷衍了事,工作不认真的情况发生,建立一套奖罚分明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畅通员工与企业领导之间的沟通渠道,建立一个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鼓励企业员工多谏言谏策,发挥员工群体的智慧性,这样既能够约束企业员工的自身行为也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2.培养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专业人才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统计的信息也在不断增多,为了能够快速准确的统计出信息数据,需要大量的统计工作信息化专业人才,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内部加强宣传普及统计工作信息化的知识,强化员工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意识,让更多的员工了解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让更多的员工都能够参与到统计工作信息化当中。一方面企业可以面向社会召集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并根据这些人才的不同能力把他们分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上,保证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优势,组建一只工作负责,作风顽强,技术过硬的专业骨干队伍。为新时期建设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3.加强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篇7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企业文化;对策

一、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塑造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凝聚力

企业文化先进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整体战斗力,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每个企业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建设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走创新发展之路。在观念上创新,在品牌上创新,在人才机制上创新,在科技管理上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严酷的形式中走健康发展之路,走科学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企业的健康发展,永久不败。凝聚力形成,可以更好的调动企业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他们的工作潜能,以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创造更多的财富。

2.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发展需要“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即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相互支撑。企业文化就企业发展的“软件”,通过加强企业文化,使企业逐步形成与本企业的发展相适合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以及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也就是软件搞好了,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硬件发展。另外,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弥补企业发展在硬件方面的不足,也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构建来实现。因此,通过软硬兼施,企业的发展才会具有双重的动力,才会使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会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没有明确的企业文化

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模糊不清。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只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赢利能力。大部分管理者认为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经济效益没有关系,他们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归之于企业的营销和管理能力等。因此,他们更关注企业的营销和管理。只有少数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企业在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缺乏准确的定位

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相互模仿,照抄照搬,不能结合企业的自身性质和特点来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模糊不清,导致企业文化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准确的定位。一些企业的领导者甚至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简单的文体活动。因此,他们认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达到构建企业文化的目的。当然,文体活动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而已。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自身的凝聚力,但它绝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企业管理者更需要通过这些方式和方法,去凝练和塑造企业精神,打造真正的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建设墨守陈规,缺乏创新,急于求成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因此,创新是永恒的主题。而现实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观念墨守陈规,方式缺乏创新。当然,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建设才能实现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每个企业都要真正的转变观念和创新方式,构建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更需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而得到完善。

三、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1.转变观念,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改变对企业文化的错误认识,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重要任务来抓。分析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具有企业特色和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保障机制。定期制定适合本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和计划并按时落实相应工作。还要注重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企业领导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氛围。实现集体和个人的共同发展,从而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2.发挥所有员工的作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承担者和传播者,更是企业主体和主人。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参与。企业员工的参与程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因此,企业经营者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企业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职工的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职工的潜能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首先,在企业文化的选择和定位上要广泛听取员工的建议,集思广益,发挥员工的集体智慧。其次,管理者要培养企业员工正确的企业文化意识,自觉的接受和维护企业文化。最后,通过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员工提供参与文化建设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使他们在活动中加强合作,团结互助,提升企业的整体凝聚力,从而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准确定位,坚持创新,稳中求进

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给予相应的人力和财力支持。要安排专门机构和人员制定适合本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结合企业的自身性质和特点准确定位,来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者还要结合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创新企业文化。这种创新既包括制度的创新,也包括方式的创新。创新中要坚持稳中求进,不能急于求成。企业文化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更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和支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基金项目:

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之成果。课题编号2015lslktjjx-20;2012年度辽宁医学院横向课题“锦州联众高新科技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之成果。课题批准号:LYHX2012065。

参考文献:

篇8

    二、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工业工程是企业信息化的微观基础及其核心思想。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工业工程的内涵在于有判断地综合利用人类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实践中获得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料、设备、信息、能源等要素进行集成规划、设计、改善、控制和创新,提出一个能经济地利用劳动力、资本和知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方案,以期实现预期的“TQCS”(交货期、质量、成本和服务)目标的工程学科。工业工程技术对制定作业标准、规范管理流程等过程的工程再造是经典IE的方法,而这些技术正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基础。企业信息化是充分发挥工业工程作为微观层面的管理技术的作用,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基于管理流程设计并服务于管理的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引进现代管理原理和系统化的开发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加工、存储检索,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辅助企业管理决策的系统,而标准管理流程的设计正是应用工业工程的结果。通过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决策过程提供预测、计划、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支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达到企业信息功能的集成,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信息系统各要素之间形成强大的协同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放大企业信息的功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改善和创新是工业工程的灵魂。在全球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工业工程得到长足的发展。丰田公司创立的精益生产模式(LP)和准时生产制(JIT)模式,夯实了丰田公司的基础管理,为公司实施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随着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企业之间合作制造趋势日益明显,横向一体化正在加强,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CM)这一新的运作与经营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出现促进了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是先进制造技术(ATM)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大进步。再到后来的敏捷制造(AM)、企业流程再造(BPR)、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智能制造(IM)、并行工程(CE)等均是工业工程在新的全球技术经济背景下的发展。现代工业工程的突破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工业工程有经典与现代之分,经典工业工程研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研究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工作,也就是企业内的基础管理及其标准,例如作业方法、场地布置、生产线设计、能力平衡、标准工时、人机关系、物流系统规划等,所以早期工业工程被誉为“效率工程”。现代工业工程是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大系统最优化与宏观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当前大力宣传的BPR、MRPII、ERP、CIMS、SCM、JIT等概念都属于现代工业工程的范畴。IE在发达国家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被认为是现代工业化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工业化和企业管理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许多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作缺乏或不到位,如对基础IE的研究和应用、企业在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组织机构和作业流程的规范化等方面,难以给现代IE实施提供适合的运行环境和有效地支持。而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即进入了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的信息化阶段,造成了ERP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工业工程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绝不可以忽视。

    1.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离不开工业工程的有效支持。企业信息化对基础数据的准确度要求很高,所依赖的基础数据,如节拍、工艺路线、工时定额、各种物料的期量标准、物料表(BOM)的编码规则、代用件的代用规则等等都需要IE的支撑;像标准工时这种数据,如果没有经过动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很多实施企业的基础数据都是估计值,进而影响到生产周期、产品成本、生产计划的准确性。企业信息化还包括CAD/CAE/CAPP/CAM/PDM等软件的应用,这些软件的有效使用都是以基础数据的准确为前提。

    2.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是工业工程的基本功能。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求从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出发,即在理解、理清企业发展远景和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明确原则和路线,确定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并落实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如果缺乏信息化总体规划,很容易导致系统繁多、信息孤岛、维护费用高、收益低、风险高等问题。

    3.MRPII/ERP是制造企业以对其资源的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的主生产计划MPS,是确定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某一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根据MPS确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继而产生全部制造件、采购件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所以,生产计划是企业各种资源调配、平衡的中心,也是ERP系统与实际生产经营保持一致的关键。各种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如销售预测(计划)、生产及物料需求计划与控制、库存策略与控制等又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内容之一。

篇9

电力企业的发展关乎着民生大计,所以对影响其发展的后勤工作进行重新的管理创新也是必然的趋势。后勤管理工作,虽然不涉及到电力的核心部分,但却间接的影响其工作力度,无论是工作人员的生活管理,还是工作环境的洁净整洁,这些都是或大或小的起着一定的干扰作用,也许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对于一个要求精度较高,严谨的企业单位而言,这样的纰漏和不足仍需要杜绝。尤其对于迫切需要得到发展的企业而言,如果连内部的弊端都无法解决,那么这必然会成为阻碍的巨石。后勤管理工作需要的是尽善尽美,需要的是信息一体化,需要的是科学的管理和健全的制度,只有后勤管理工作做好了,企业的管理经营才会得到最大的保障力度。

1.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工作现状

1.1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重要性

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能正常运转的坚强后盾,它的存在,为企业的发展扫除了无关紧要的抵挡物。在电力企业,后勤保障工作可能涉及到员工的营养搭配,员工工作环境的打扫,以及住房问题的解决等。这些工作和大多数企业类似,但也会存在细微的区别。不管如何,后勤的存在就是为了使员工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使更多的居民受益。因此,它从某种意义而言,有种背后英雄的感觉。总之,虽然它的贡献是间接的,但作用是巨大的,也是无可取代的。

1.2供电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

管理的含义是指在现有规则条款下,对个体行为进行约束,否则采取一定的办法进行治理。而这并不是意味着管理者有权利对员工进行指使,这种错误的管理认识,使得很多的管理人得不到拥护,甚至导致员工对于企业管理的不满。

(2)缺乏监督机制

管理需要有一定的行为标准,而这必须要有相关的条例来法定成文,并以此为最终准则,不得依据个人而随意更改,这是有效管理并得到认同的最基本原则。但是就目前的管理而言,这种健全的规定并不存在,从而导致了管理不严。

(3)综合素质较低

后勤保障人员的工作量大,工作范围广,涉及到的工作内容也大都与生活日常相关,因此在技术上并没有多大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学习和技艺的提高,比如说厨师的厨艺,维修人员的技能,以及个人的卫生等一些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这些都有待改进和提高。

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的有效措施

2.1全面建立科学化的后勤管理工作系统

后勤管理部门也可以算是较大的部门,涉及的工作类型多种多样,如果能有效的建立工作部门,进行信息的快速分类和问题的快速践行,那么势必会提高工作效率,促使服务更加高校化。落实到具体实施上就是对后勤人员的能力技术有全面的了解,再根据工作类型进行人员的划分,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各尽所能,还能同时解决多个问题,从而使管理更加的科学有序化。

2.2细分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将后勤管理工作按工作内容,性质具体划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实效性;将信息化细分到各个部门,制定责任制,例如: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物产管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的员工保障;企业的应急保障等,信息化的细分,更加便于信息的掌握,流通,和管理,方便后勤工作的管理,为企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2.3加强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监督与推广

细分的后勤工作信息化管理,制定了完善的细化责任制,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实效性,以此保障企业的后勤工作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系统的监管也成为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的监督可以保证后勤管理工作系统的顺利实施,执行,为企业提供有力保障,推进企业的发展。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作为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有效的保障了企业内部工作的运营,对于被视为国家重点的电力企业是重大的突破和进步。所以要加强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推广,使企业的内部员工认可,并按此实行,加强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落实,也有利于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再一次创新突破。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创新是电力企业得到稳定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个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的直观体现。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如果能在后勤管理工作中进行有效的引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力企业必然会因为后勤保障工作的优质服务而使主营业务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从而带动企业走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红.电力企业后勤精细化管理助推一线高效工作的重要价值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23:211-212.

[2]谢伟康.论述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J].广东科技,2013,24:24-25.

[3]李福江,任英磊.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创新探索[J].才智,2009,32:287-288.

篇10

2信息化系统框架

基于战略发展目标、企业业务要求以及信息化标准,立足全局,由功能、信息体系以及设施架构等层面做好科学规划。功能架构为制造企业信息系统发挥丰富功能的核心整体,包括内部信息、供应链管理以及决策支持体系等。信息体系为各个子系统的集合组成,基于数据以及应用互相分离,还可将其划分成应用体系以及信息资源架构。前者实现资源应用,有效应对现实问题,将整体应用体系进行了综合描述。后者核心内容为数据建模,借助数据库设计完成各类资源的科学组织以及有效维护。基础信息体系架构对企业处理信息综合能力以及实践水平产生作用影响,包括硬件、网络系统以及软件。

3制造企业信息化工程规划

制造企业基于信息工程理论下的信息工程规划涵盖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化、办公、集成管理以及硬件建设等内容。其中生产过程涵盖辅助设计体系、工程体系、工艺以及制造体系、柔性生产、仓库管理等,借助该类方式可令制造企业完成由设计分析直至优质生产建设的现代化、智能化、高效性发展。管理信息化涵盖资源计划、一卡通以及条形码应用体系等,可真正实现协作化的信息流管理、资金流应用、现代物流管理、可视化管控。办公信息化涵盖自动化体系、数字化监控管理、网络电话以及视频会议等模式,可完成制造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高效优质互联,强化工作时效性。集成管理系统包括数据中心以及系统主页等,可创建优质的数据平台,辅助决策层完成高效、精准理性的调节管控,并可为经营方针供给优质的数据参考支持。硬件基础包括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软硬件系统调节配置等内容,为实现信息化工作目标的有效系统平台。

4构建实施框架,提升信息化管控效能

基于制造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信息化系统架构,应创建演示以及讨论方式的过程控制模型。演示及讨论为企业信息化规划阶段中,借助直观演示以及综合探讨,同各类实施关联人员展开科学的沟通与全面交流,进而快速的发觉有可能包含的弊端问题。并利用对员工知识经验的全面汇集综合,有效的创建可行科学的应对解决方案。过程模型涵盖硬件基础层、扩展层、软件应用以及他类应用层等。其中硬件基础层涵盖网络基础构建以及互联网系统创建。前者涵盖对服务器系统的科学配设,完成专线的有效连接、网络接入、设施采购配置、设备连接等。互联网络系统则涵盖创建网络服务器、、完成主页的设计,实现网络采购以及销售管理,并组织开展视频联系会议等。

硬件扩展涵盖电话以及网络安全体系,前者应做好交换机的科学配设与组网建设,应用可视电话体系、创建网络电话系统等。网络安全涵盖内网、数据信息以及外网安全、计算机系统安全等。软件应用层涵盖资源计划管理、自动化办公、管理软件服务应用等。资源计划之中的辅助管理涵盖企业一卡通的应用以及工业管理系统。一卡通可辅助企业实现高效的考勤管理,安全管控、餐费管理等。工业管控体系则需要应用条形码手段,创建立体化的仓库管理系统,并完善设备管控。另外还有一些他类应用层,具体包括电子化的信息档案管理存储、安全保障系统创建应用、监督管理系统应用、创建多媒体技术中心以及内网建设等。

通过框架创建,制造企业借助规划模型可完成逐级的优质信息化管控,并实现各类数据信息同供应链企业的集成共享,提升获取相关信息的综合效率以及精准高效性。企业生产现场将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令作业效率大幅提升,管理水平更为优质,办公管理可实现智能化,令各单位均可实现既定目标。企业将进一步完善健全管控体制以及工作流程,实现有效的重组与整合,提升应变水平与综合竞争效能。应基于演示以及讨论方式作为科学引导,就企业实践阶段中包含的问题以及设计规划的不足性实施有效的整改与全面的优化管理。

篇11

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会计模式,引发了企业会计模式的巨大变革。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对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确保会计信息及时性、准确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者经营决策的科学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即全面运用网络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企业所有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应用等处理,通过建立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及经济运行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会计业务处理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共享化,并可实时、快速地提供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未来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信息化的意义。会计信息化将计算机、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学科之中,并与传统会计工作模式相结合,使其在会计业务核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会计信息化简化了传统手工作业流程,使会计工作免受领导干预,同时又承担了诸多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其二,会计信息化将有关会计业务的所有数据集成于数据库,实现了实时获取、处理、报告信息,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对共享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三,会计信息化系统对会计信息实施全方位动态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水平;其四,会计信息系统是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系统,实现了处理会计信息的多元化和智能化,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二、工程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施工企业具有其特殊性,它是集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房修装饰及设备安装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就目前情况来看,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虽然在财务管理等方面应用了软件系统,但是无法将这些独立的业务单元系统相整合,使得信息数据不能在各个部门之间共享。并且这些系统的扩展性较差,只能处理本业务单位的工作事项,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集成、全面的决策信息。所以,工程施工企业应努力实现会计信息化,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一)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工程施工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配置齐全计算机硬件设备,这里主要是指满足会计信息化要求的硬件系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单机系统等模式;其二,系统软件的配置。系统软件起着扩充计算机功能、优化调配计算机资源的作用,其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安全保密性、数据维护能力等;其三,会计软件的配置。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会计核算精确、使用安全、功能完备、操作简单的会计软件,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应购买通用、质量高、售后维护好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会计软件中的软件模块应满足施工企业的管理要求,应该配备项目造价分析管理、项目预测决策分析管理等模块。

(二)建立数据库系统。基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应面向施工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部流程,不仅能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服务,还应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关联化,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不仅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还有助于其他管理部门及时了解会计信息。

(三)完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施工企业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控制传统会计模式转变为会计信息化模式所带来的风险,如系统资源安全风险、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等。笔者认为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工程施工企业应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将原有的会计岗位细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各工作岗位的职责,通过强化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效力与授权审批制度,彻底遏制舞弊、越权等违规乱纪的行为发生。其中,基本会计岗位应设置会计主管、核算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应设置计算机管理等工作岗位。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会计工作的要求,对上述会计岗位进行合理划分和调整。2.建立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内数据完整、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工作得以连续进行的有力保障,所以,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制定会计信息档案防护制度,做好防盗、防磁等工作;做好会计信息档案备份工作,对于磁性存贮介质应定期检查,防止由于介质被破坏而造成档案丢失;制定会计信息档案保密制度,严禁任何形式的会计信息在未经单位领导同意的前提下,不得擅自拿出单位或外借;会计档案不得随意放置,应放入专门的档案管理室,严防档案丢失、损毁及泄密等。3.建立系统维护制度。确保信息安全是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会计信息化高度依赖计算机进行工作,将信息数据高度集中,一旦遭遇机器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恶意程序攻击,就会使数据遭到致命性破坏。所以,施工企业应建立系统维护制度,对会计信息化的安全加强控制。此外,针对网络病毒、木马程序等问题,施工企业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四)组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处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环境的会计人员,不但应具备会计、管理、审计、税务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完成对管理资源和信息系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随之发生着变革,所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满足会计信息化需求的应变能力,以推动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此外,企业还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增加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高、中层管理人员、财会人员、IT负责人的职业道德水准、业务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力求组建一支涉及多学科、多层次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

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工程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尽快实现会计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