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9 12:16: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习小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生物、环境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性学科。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在传统的分析化学理论教学中,往往重理论,轻应用;重讲解,轻讨论;重灌输,轻思考;学生学习被动,思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如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尝试的方向。而其中“小论文”的开展是便是教学改革的一项有益尝试。笔者所在教研组经过了几年的实践表明:通过小论文的指导和撰写,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了视野,为后续的科研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一、“小论文”的组织开展
在学生中提倡撰写小论文,明确其意义、选题、要求、评价等内容,在开学初布置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书写;并对往届学生论文和取得的成绩进行展示,让初次接触写小论文的学生克服神秘感,提高写作的兴趣。
1.题目设计。选题原则:结合分析化学学科和所学专业拟定题目,能对某个方向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教师提供部分选题,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主要方向:(1)分析化学的应用:在食品安全、商品检验、药物分析、疾病控制、工业分析、材料组分分析、生物技术等方面,如“兴奋剂的检测”;(2)对身边某一热点问题或某种分析技术的分析和探讨,如“温瑞塘河水质调查及分析”;(3)对分析化学一些经典方法进行总结,比较分析化学四大平衡中的异同点;(4)分析化学教材中的纰漏之处及修正;(5)对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和建言。
2.格式要求。为培养学生写作科学论文的素养,对小论文的格式按的统一格式严格要求,包括: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引文标注等。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知什么是关键词,不知参考文献如何列,因此很有必要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基本能力。
在指导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查阅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相关资料,介绍《分析化学》、《大学化学》等杂志中发表的论文,让学生们初步懂得学术论文的概念、基本格式及写作要求。认识写论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为了使论文规范化,要求学生每篇文章要有论点、数据、结论,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论据充足,论述严谨、简明、绝不可抄袭,要尽可能做到有独创性。
3.评价。将分析化学“小论文”纳入该课程的考评体系,小论文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左右。具体评分要求见表1:表1 小论文评分标准
学生为了写论文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教师必须及时跟踪,仔细批阅,认真讲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①对小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和学生讨论修正,利用课间时间和电子邮件及时给予解答,提高其积极性;②论文批阅后给与评价,对每篇论文写出自己的意见和批语,指出其努力的方向;好的小论文加以介绍,给予表扬,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要求改写。
二、实施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撰写小论文这种形式能够表达学生自己的观点,这与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学的方式相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出己见必然是在对知识理论做到全面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的,而通过思考,学生又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好处。
3.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素质更加全面。要在小论文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4.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撰写科技论文的基本能力,并对后续的科研、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将课程“小论文”的撰写纳入分析化学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今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启发、示范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查阅文献;②合理安排写小论文的时间,督促学生积极完成;③授课教师需客观认真评阅,积极引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德育课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从头讲到尾,满堂灌输,教学效果较差。德育课的理论性比较强,所讲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以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优化。所以,教师在教案的设计、知识的传授、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能力的训练以及情境的创设等方面都要灵活多变,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设疑的问题难度适中,由浅入深,问题有新颖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
此外,德育课教学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德育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组织辩论赛、分组讨论等等,让学生感到德育课不是假大空,的确对自己有帮助。三、重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德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是满堂灌输,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淡化甚至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所以,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改进德育课考评方法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还存在着陈旧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考评方法,这种方法使本来就对枯燥的德育课没有兴趣的学生更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要想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改进德育课的考评方法。
1.创设合理的考试形式
改革考试观,摒弃教师课堂讲什么,学生笔记记什么,期末考试考什么的做法,应以能力考核为目的。考核形式要多样化,在传统的闭卷考试和笔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开卷考试和口试,并配合写一些小论文,立足于通过学习知识,获得一种再学习的能力,即重在理解运用而非记忆,重在课堂参与而非结果。
2.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惟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个性和潜能上的差异,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构建科学的考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强弱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尽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特长。比如可以使理论考核占30%,如小测验、小论文等,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活动占20%,主要考核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努力使各层次学生在相应的评价体系中得到充分发展;卷面成绩占50%。
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
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特色,如就近期的一些国内大事开展“揭批”、“向地震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等活动,肯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比如引导学生通过查报纸、翻杂志、上网搜寻、请教老师、关注广播电视,去学习、感知、领会国内外大事,提高学生素质和立志报国的使命感;倡导他们参与“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定期到校园捡垃圾”等活动让学生明白人们的环保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多重要,从而提高了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的积极性。
总之,德育课教学可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树立新的德育教学观念。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德育课空洞、枯燥,而会在平等、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在知识、能力和觉悟方面都有所收获,切实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传统模式下的德育课教学是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对德育课教学进行改革,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关健词]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教学方法学习主体
德育课教学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学生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德育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妨害和限制了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德育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德育实效性包括德育教育效果和德育教育效率两方面,强调德育课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真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懂得如何正确做人,正确看待事物。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要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一)参和教学中持趣
在教学中要注重喜好的保持,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激趣后,都需结合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和教学过程的活动,逐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到“我会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如在学习图形面积时为学生设计参和的机会,人人制作学具,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操作。在推导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时,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推导,不仅在参和公式的推导中理解了公式,同时也有机地把图形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把握了量和量之间、形和形之间、量和形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心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保持学习的喜好。
(二)应用知识中持趣
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特征之一。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新问题,这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初步的几何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新问题。如在学习“小数的熟悉”时,可让学生到商店里观察“商品标价”,也可观察“菜篮子价格”等生活实际来加深熟悉。在学习“统计表”后,可调查统计本校和社会上有意义的事物,如各班级为“希望工程”捐书数量,经过数据整理,制成能说明新问题、有实际价值的统计表。这样,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不但使学生保持学习喜好,而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品质。
(三)目的性教育中持趣
正确的学习目的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喜好,保持浓厚的喜好需要对学习意义有清楚的熟悉。就数学而言,一方面,它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和基础,另一方面又是今后参加祖国四化建设所必须的知识,体现着“数学是一切科学得力的助手和工具”,反映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作为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摘要:“无论将来干什么,要为祖国作出贡献,都要有渊博的知识;只有从小学开始好好学习,付出不懈的努力,愿望才能成为现实”,从而帮助学习从小树立学好数学的志向,使美好的愿望成为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告诉他们摘要:“当医生就要懂得药性和剂量搭配”,“当建筑师就要会计算面积及用材多少”,“当企业家要懂得计算成本和利润”……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数学,买东西算钱需要数学,做衣服量尺寸需要数学。学生正确熟悉到数学的功能和学习它的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对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保持学习数学的喜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四)榜样教育中持趣
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数学家的为了追求一个成功的实验或演算而废寝忘食的故事,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解决思想上怵头学习数学的新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保持喜好。如陈景润如醉如痴地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阿基米德为验证皇冠是否由纯金铸成,而在浴缺中侵泡而忘了洗的故事;牛顿、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就都不是靠天资,而是靠勤奋学习和肯钻研得来的。
同时,也可以社会上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为榜样。选择在数学学科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刻苦努力使成绩很快提高的事迹,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五)成功体验中持趣
对成功的体验是提兴奋趣的最佳强化物。学习动机和学习喜好能促进数学知识、方法的把握,反过来,把握了数学知识方法又会激励和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喜好。假如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步步获得成功,尝到了甜头,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喜好。数学因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信心,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笔者曾做过调查,在喜爱数学的学生中,因数学成绩好而喜欢数学的约占32.5%,而数学学习差生中,因为不会,就爱学习要占其86.3%。这说明学习的成功,对促进和增强学习喜好起重要功能。
因此,选择练习时要注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作业测评时最好少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课堂提问时面要广一些,使多数学生有回答的机会。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每位学生充分发展,增多每位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六)表扬评价中持趣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喜好。小学生的荣誉感非凡强,其学习喜好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抉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经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
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新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重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学,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喜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七)竞赛活动中持趣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观察、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合作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而且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数学的探索性思维在教学中的最高点,它不依常规,寻求变化,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我认为在农村进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需要抓好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假如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整个心理活动都处于主动的状态,就会聚精会神地去学习并真正掌握数学概念、性质及基本规律。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因为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能让学生从“知识型”转化为“智力型”,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综合地思考问题。比如小学高年级的应用题里的一题多解,它需要思维的广泛性,所以教者必须多让学生多动脑筋,多去想想,才能形成良好思维能力的习惯。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studa
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过去,应用数学意识的教学是我们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失落,课堂教学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只让学生死记硬套。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必需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只满足于“本本思维”,不管实际应用,那就太不合时了。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能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因此,进行素质教育既要研究教师的教,又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布鲁纳提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回被遗忘的知识。所以,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怎样归纳、怎样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获取的数学知识的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比如,现在最流行的尝试学习方法及操作法、迁移类推学习法等,还学生学会分析、比较、综合、逆向、假设解题方法,以指导分析方法为例,比如,(1)甲车每小时行a千米,乙每小时行b千米,两车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两个一共行驶多少千米的路程?(2)甲乙两车从中点向相反方向行驶,甲车每小时行a千米,乙车每小时行b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相距多少?(3)甲乙两工程队合修一条路,甲每天修米,乙每天修b米,经过5天修完,这条路有多长?(4)甲医两人从大桥两端相向走来,甲每小时走a米,乙每小时b米.经过5小时两人相遇,大桥有多长?(5)小红买了a本语文练习本和b本数学练习本,每本5角钱,一共用多少钱?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可发现上面三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都可概括为同一个数学表达式5a十5b,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数学表达式可以概括无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揭示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准备。这样在引导学生分析过程中,挖掘了数学知识的内在智力因素,学生能借助学法很好的消化、汲收、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了能力。
4.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整合和充实教材内容
1.2课堂讨论内容需创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知识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都是教师在准备课程时要考虑和把握的东西。现代教学手段很多,主要以多媒体和教具为主,如何使得谈论内容有创意,充满趣味性、实用性和故事性,则是教师准备的重点和难点。好的课堂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将这种积极的表现规范在组织纪律之下。
2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配合
教师在小组合作中处于一个引导、观察、控制、评价的位置,不是直接参与者,但却是控制的组织合作研究的关键点,因此,教师要在出示讨论题目后有效地掌握研讨节奏,以及时间和空间的配合。
2.1设定独立思考时间学习数学须要独立思考的空间,须要进行验算,不可浮躁。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实现最佳效果。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后,要留给学生读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看清讨论内容、明白题意,诱导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合作学习热情,诱发对问题思考,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讨论的心理准备。
2.2建立合作探讨的空间探讨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教师或者学生要挥组织者的职能,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有序的交流讨论、实践操作,最后还要进行总结,其他组员选出总结者,并对总结内容进行补充。教师在讨论期间要进行巡视,及时给学生解疑释难、把握进程,及时了解掌握第一手信息,并适时进行调控。
2.3留出组织交流的时间在每个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可以由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成果。当学生听取别人发言时,要集中精力细心听,在出现分歧时,大胆发表补充意见或者不同见解,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应时常运用鼓励的话语、欣赏赞同的眼神,适时地基于学生肯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增强信心。
3组内成员相互检验、相互帮助
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计算,正确地解决了一个对于自己来说能有挑战的问题时,他会有一种很大的成就感,并且有动力继续追求这种成就感。教师则可以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小组挑战赛。两个组相互挑战,A出题,B解答。相反,B出题,A解答。例如A:为失学儿童C捐款,丽丽捐3元,比涛涛多捐0.5元,丽丽比涛涛多捐几倍的钱?例如B:水果摊进了480斤水果,已卖3天,每天卖20公斤。剩下的需要在7天内全部卖完,则平均每天卖多少公斤?通过这样的训练,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熟练或者理解困难的知识拿出来进行比赛、探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培养了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得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发挥无限的潜能。
4教师进行科学评价,及时鼓励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过程,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锻炼,尤其是在后期,需要教师以评判者的形象出现时,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都会非常集中,教师需要将观察到的学生情况以评价的方式进行叙述。包括评价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交流意识、合作秩序等。同时对于讨论结果须要肯定和鼓励。向学生灌输合作学习等额成果是团队合作的结果,这样经过周期性的学习之后,学生会对学习内容有全面的理解,对于个人兴趣有一定的认可,对于竞争和团结互助有一定的认识。由此,通过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treatmentmechanismofXiaoshuipowderontuberculouspleurisy.MethodsToobservetheeffectsofXiaoshuipowderonpromotingextinctionoftuberculouspleuralfluidofMusmusculusalbuswiththeadministrationrouteoflavage,counteractingChronichyperplasticinflammation,andintheirweightofthymusglandandspleenofmouse,aswellasthelevelofserumalhemolysin.ResultsXiaoshuipowdercouldpromoteextinctionoftuberculouspleuralfluidandcounteractChronichyperplasticinflammationandreinforceimmunefunction.ConclusionXiaoshuipowdercanspeeduptheextinctionoffluidandresistinflammatoryandreinforceimmunefunction.
Keywords:Xiaoshuipowder;Pharmacodynamics
消水散是在老中医经验方(生黄芪、丹参、枸杞子、百部等)的基础上加减并经现代工艺研制而成的散剂,具有利水消肿、养阴健脾的功效,用于结核性胸水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阐明该药的治疗机理,笔者按卫生部中药新药研究指南[1]的基本要求对其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现报道如下。
1器材
1.1药物消水散(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提供,每毫升相当于含有生药1.5g)、呋噻米注射液(泗水希尔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7021),玉屏风颗粒(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0902),琼脂(青岛海洋化工厂,批号031104),XS-225A电子天平(瑞士Precisa公司生产),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用我院传代的标准人型结核菌株H37Rv在改良罗氏培养基上培养3周,刮取菌落,用电子秤称重量。研磨匀浆后用生理盐水稀释制成每毫升含菌量0.03mg的悬液备用。
1.2仪器UA-2100型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仪器有限公司生产),DZKW-C型恒温水浴(黄晔市卸甲电器厂),DL-5-B型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1.3动物昆明系小鼠(由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鲁动质字D20040923)。实验动物购入后在实验室条件下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在大鼠右侧腹股沟内侧备皮、消毒,卡介苗(BCG)悬液0.1ml(0.06mg)皮内注射。BCG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S20013038。
2方法
2.1动物模型的制备
健康小鼠100只,体重20~23g,雄雌各半,按体重性别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3组灌胃不同剂量的消水散,0.2ml/10g,1次/d,连续7d。对照组、呋噻米组同时灌胃等容量生理盐水。实验第8天实验前1h,给呋噻米组动物灌服呋噻米。小鼠于接种BCG后5周作胸腔穿刺术。先胸部备皮,用地西泮注射液0.3ml/只肌肉注射,5min后以5号针头从右侧肋弓角顶点紧贴剑突侧缘作胸腔穿刺,约进针0.5cm后注入结核分枝杆菌悬液1ml,第2天以顺利抽出胸腔积液为模型建立成功。实验时将各组动物用苦味酸标记、称重。胸腔内注入后第2,5,10,15,20天处死小鼠。每只大鼠肌肉注射地西泮溶液0.4ml后,剪开腹部皮肤,腹主动脉放血至死。然后用剪刀从剑突处沿胸骨剪开皮肤和胸骨,暴露双侧胸腔。观察胸腔积液在胸内的分布收集、记录胸腔积液量。注射后每隔2h用电子天平称量动物体重1次并记录,连续4次。
2.2消水散抗慢性增生性炎症实验[2,3]取健康小鼠100只,体重20~23g,雄雌各半,按体重性别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灌喂生理盐水、不同剂量的消水散以及玉屏风颗粒,0.2m1/10g,1次/d,连续13d。实验第1天动物均右侧腋窝皮下注射2%琼脂0.5ml/只。实验第14天,将动物脱颈椎处死,仔细剖取皮下琼脂块,用精密电子分析天平称量其湿重。
2.3消水散对幼鼠胸腺、脾脏重量的影响[2,3]健康小鼠100只,体重13~15g,雄雌各半,按体重性别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不同剂量的消水散以及玉屏风颗粒,0.2ml/10g,1次/d,连续7d。实验第8天,将动物脱颈椎处死,仔细剖取动物胸腺、脾脏,置入Bounis中固定24h,仔细剔除附着的结缔组织,分析天平称重,计算胸腺、脾脏重量系数(mg/10g组织)。
2.4消水散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2,3]健康小鼠100只,体重13~15g,雄雌各半,按体重性别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不同剂量的消水散以及玉屏风颗粒,0.2ml/10g,1次/d,连续7
实验第1天动物均腹腔注射5%鸡红细胞液0.2ml/只刺激动物免疫。实验第8天,摘取动物眼球取血(不加抗凝剂),离心3000r/min,10min;所得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100倍;取稀释血清lml,加入5%鸡红细胞液0.5ml,10%补体0.5ml,混匀;在37℃水浴温育30min,0℃冰水终止反应。将上述液体离心,3000r/min,10min;取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计540nm处测定吸光度(OD值),以OD值大小反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高低。
2.5实验数据处理采用SASS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结果
3.1消水散促进结核性胸水消退情况结果见表1。胸腔镜和胸膜活检的病理发现50%~80%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其胸膜有典型的结核结节,提示结核分枝杆菌直接侵袭胸膜引起胸膜炎症并产生胸腔积液[4],这成为胸腔内注入结核分枝杆菌以建立结核性胸膜炎的动物模型的依据。本研究采用减毒活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注入大鼠的胸腔内,试图建立结核性胸膜炎并发胸腔积液的实验性动物模型,再给小鼠分别灌胃消水散、盐水及呋噻米后,以观察其对胸水消退的程度。实验结果显示,消水散3种剂量均可加速结核性胸水的消退(P<0.05);其中以小剂量的消水散效应稍微优于其它两种剂量。表1消水散促进结核性胸水消退实验结果(略)
3.2消水散抗慢性增生性炎症情况结果见表2。3种剂量的消水散均具有一定的抗慢性炎症作用;小剂量的消水散抗炎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可见显著性差异(P<0.05)。该实验与上述实验均未呈现消水散的量-效关系,出现该现象的原因不清,可能与中药方药具有最适治疗剂量有关。表2消水散抗慢性增生性炎症实验结果(略)
3.3消水散对幼鼠胸腺、脾脏重量的影响结果见表3。在有关免疫功能实验中,可以观察到连续给动物灌服消水散,可以增加幼小动物胸腺、脾脏的重量系数;在增加胸腺重量系数方面,大、中剂量的消水散与对照组比较可见显著性差异(P<0.05);在增加脾脏重量系数方面,3种剂量的消水散有一定作用趋势;这表明消水散可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表3消水散对幼鼠胸腺、脾脏重量的影响(略)
3.4消水散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见表4。血清溶血素水平测定结果显示,消水散可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中剂量消水散作用更加显著,意味其具有体液免疫增强功能。表4消水散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影响实验结果(略)
4讨论
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回升趋势,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病,是结核分支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高敏状态的机体胸膜所引起的胸膜炎症,可同时伴有或无明显的肺部结核病灶[5]。迟发性超敏反应在结核性胸膜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若机体免疫力低,变态反应不很强时,可发生干性胸膜炎;若机体免疫力高,变态反应很强时,则可发生渗出性胸膜炎,产生胸腔积液,即结核性胸水,量多少不等,为浆液性、浆液纤维素性或纤维素性,少数为血性。大多数结核性胸水在积极的抗结核治疗及胸腔穿刺抽液下,疗程内可完全吸收治愈,但仍有许多病人会出现胸水吸收慢、吸收不彻底,乃至病情迁延不愈,最后导致胸膜肥厚、胸廓塌陷,给病人带来痛苦。
结核性胸膜炎在中医则属“饮证”范畴,名曰“悬饮”,多由中焦阳虚,不能温阳化水,以致水饮内停,水气凌心射肺而致[6]。消水散系由生黄芪、丹参、云苓、泽泻、车前子、猪苓等中药组成的方药,具有利水渗湿、补益气血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结核性胸水具有显著疗效。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根据该方药的功效主治,从动物实验角度观察该方药的有关药效学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消水散具有良好的加速结核性胸水消退、一定的抗慢性炎症作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M].1994:60.
[2]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9.
[3]王树荣.中药药理实验[M].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57.
兴趣是门生探索、创造的气力源泉,是门生的最好老师,而引发门生学习兴趣,是作育门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本事的条件,是教学中最紧张的手段之一。比喻,在学习图画的移动、旋转、转变巨细等项使用时,我使用“金山画王”软件作为教学手段,接纳多种情势,引发门生的学习兴趣,作育门生创造性。我接纳情形教学法。首先使用大屏幕向同砚们展示一幅俏丽的大森林,有种种可受的动物──山君、狗熊、狐狸、野兔、小鸟、松鼠等,同砚们一下子被这俏丽的图画吸引住了。在这时,我以童话故事的情势导人新课“在俏丽的大森林中生存着许许多多动物,但是,随着人们的乱伐森林,生态情况遭到了紧张的的破坏,动物越来越少,为了能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生存情况,动物王国决定召开大会,让各地的动物都来加入。克日,我们用学过的要领,在大森林的配景图上,填上你们喜欢的动物,将它们变多、变形、转向,使我们的图画越发俏丽。”导语刚说完,门生就争着开始画了,他们睁开想象的党羽,恣意发挥头脑创造力,画呀涂呀,一下子,一只只生动可爱的小动物便跃然纸上,这时,我又启发门生凭据自己的思绪,还可以创新、厘革颜色,勾画出越发秘密莫测的大森林。门生这时积极性又被变更起来,创作的潮水源源不停地涌出来……着末我将画得好的作品让门生举行现场观摩展示。整节课,我将学习新使用技能融入绘制俏丽的图画中,让门生在美的熏陶中掌握了技能,让门生在想象、兴趣中作育了创新本事。
二、设疑是作育门生创新本事的要害
统统新的工具都是从“疑”字开始,牛顿发明万有引力也是从对苹果落地的疑问开始的。西席在教学计划时要奇妙地设疑,启发门生从疑难中思索管理题目的要领和途径,要留给门生多一点的创造空间,引导门生用多种要领管理统一题目。教与学的互动关连陈诉每一位信息技能老师:只有善于诱发门生积极头脑,才气更好地让门生举行创新性活动。积极头脑源于对所学的知识的明确、消化、吸取。西席要凭据信息技能课的特点珍视引导,处理好解说与实践的关连。善于发明门生使用中的题目实时引导,这样易于门生克服使用中的单薄要害,并不停领会知识点,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与刻意。在实践中要勉励门生提出题目、发明题目,实现教学互动效果,启动门生独立学习,积极思考,让其创新头脑不停地开发。
比喻在教给门生"画笔"时,在作业中给他们提出:怎么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题目。门生们积极思考,效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管理要领。若有的门生,美术观念较强,从光学的角度思考出一条三维的立体线段,就可以用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组成,而有的聪明但比力喜欢谋利的门生将windows窗口的边框线在"画笔"里放大发明边框的立体竖线也是由从右到左或从下到上一道黑线,一道深灰线,两道浅灰线组成。这样西席善于设置疑问从而更好的为门生创新性思考题目,管理题目埋下了伏笔。
三、树立“求新、求异”的看法是作育门生创新本事的手段
创新即是要求异,不要类似,在课堂教学中开心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勉励门生树立“实验”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即是乐成。我还积极发明门生创新的闪光点并实时表彰和勉励。
好比在教门生制作幻灯片刻,同砚面临功效云云壮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怎样动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在制作历程中也很少出现同砚之间的交换与争论。这时,我为了作育门生有求新、求异的头脑,有自己的计划风格,于是细致视察门生作品中的创新闪光点,纵然很少,也议决浙大广播体系,演示给各人看,并让他们说出思绪,再让其他同砚发表意见,并勉励各人一起试一试。而被展示的门生得到我的表彰,开心万分,创作越来越努力,就这样,时间长了,门生的创作的头脑大胆了,也乐意动手实验了。门生们不光相识到了动手使用、手脑团结的紧张,同时还作育了门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觉得,领会到了大胆实验就会乐成的原理。
再如在讲画小屋子时,为了更好地引发门生举行创新,想象,我先用多媒体演示了几多图形搭建的小屋子的图画,然后依次提问:
①图中的小屋子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屋子呢?(门生会很容易讲出生存中见过的种种千般的屋子的形状出来,让门生形成真实的表象)
②除了现实中的屋子,你们还可以想象出什么样的屋子?(让门生从适才的表象出发举行想象,创新,形成新的工具)
就这样在老师的启发下,门生头脑中具备了新图画的大略形象,但这种表象是头脑中的。接下来,我要求门生再在实践使用中创造出来,然而预想的效果通常与现实有显着的差异,因此,门生还要充实变更自己的头脑,或与同砚讨论或自己想措施,举行再修改,举行新一次的创作。这时门生的头脑又得到启发,一些更好的想法也随着创作出来了……云云反复经过多次的想象和创作,着末有的同砚用苹果瓣来做屋子的烟囱;有的用大树作为屋子的外壳,上面还有几只小动物住在那里呢;还有的用香蕉皮作瓦片;还有的画出自己想象出的太空屋子,有的画童话中公主的城堡;有的画自己的家;有的画生存的校园……门生经过创新的作品,每一个都是新鲜特出,弥漫神奇的色彩,这是门生充实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的效果。
二、整合学科,全方面发展
计算机为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充分把计算机知识和其他各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计算机知识在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让学生的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能做到学有所用,例如,在讲解Word时,教师可以利用Word对作文进行创作和修改。当讲解图画软件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美术,让学生通过网上绘画进行图画练习。当学到互联网知识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语文、数学、英语等资源,为这些学科的学习提供便利。这样的学习既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可以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这样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计算机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爱好,也同样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思维得到加强,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会主动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学习它。我们应该加大教学的新颖性,以此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这种兴趣长盛不衰。小学生尤其如此,多媒体技术使数学字母变成了图画、声音,对学生的视觉进行刺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活动中去。例如,在进行“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便通过Flash做成直观形象的图画:第一辆车的车轮是方的,第二辆车的轮子是是圆的,但是车轴却是方形的,并且车子行驶起来往往是颠簸的,第三辆车子的轮子也是圆形的,而车轴是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驶的时候,非常平稳。于是,我便针对这一情况提问学生:为什么第三辆车子行驶起来非常快和平稳呢?学生针对这一情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四、充分利用动画展现规律,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以动画形式给学生展示了直观,形象的事物规律,它把声、光、电融于一体,利用多媒体的各方面功能,闪烁、移动地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在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中,在画面上出现了三捆小棒和五根小棒,让学生减去九根小棒,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试着自己操作一下,找出简单的方法来。这时画面上出现了一只小熊,小熊首先把一捆小棒分开,从分开的小棒中拿出四根小棒和五根小棒放在一起,去掉九根小棒,等于二十六根小棒。在小熊摆放小棒的时候,加上音乐,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亲自观看了整个过程。看完之后,学生可以反复操作,不断观看,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关键是不够减得向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这种利用多媒体的特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思维形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信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解题评价的目的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小学数学的解题评价是实施
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题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是帮助老师、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小学数学的解题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诊断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解题评价的内容
小学数学解题评价的核心内容是评价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具体内容是评价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结果。
1、解题思路合理与否。对解题思路的评价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活动。它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种解题思路权衡比较、全面剖析而作出某种判断的复杂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解题思路的评价能力和习惯,就可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仅是多学到一种解法,更重要的是站在评价水平的高度上思辨问题。一般说来,凡解题思路合理,即为正确。这是思路评价中的最基本标准。
2、解题方法独创与否。看看哪些解法与众不同,别出心裁。
在正确、合理的思路中选择出比较简捷的解法,剔除那些过繁过难的罕见解法或司空见惯的一般解法。
3、解题过程简捷与否。看看解题过程是否简捷,剔除那些繁难的过程。
4、解题结果正确与否。看看解题结果是否正确。一般说来,解题结果正确与否不作为评价解题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也不作为评价解题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准。这是解题评价中的最基本标准。
三、解题评价的形式
解题的评价形式通常不外乎下列四种: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解题的评价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评价,主要指言语褒贬,应努力挖掘学生解题中的闪光点,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讲究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做到褒中有贬,贬中有褒,把握分寸和技巧,使学生心悦诚服。定量评价,主要出现在作业和试卷上,一般来说,定量的评价既要严格又要灵活,对于后进生要尽量宽容,不宜太苛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既可以同桌互评,也可以四人一小组讨论,还可全班选代表。这是老师用得较多的形式。
3、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是最高形式的鉴赏活动。因此,教师的着眼点应较多地投入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上去,通过激发评价兴趣,培养评价习惯,进而提高评价水平。可以说,学生自我评价水平的提高,就反映着解题能力的提高,但解题能力提高,并不等于自我评价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了。
4、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因此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宜坚持客观评价为主。
四、解题评价的原则
对学生解题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解题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笔者认为解题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判断性原则恰当判断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速度。“判断性原则”应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标准。应该强调的是,学段目标是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积累逐步达到。因此,教师可选择“推迟判断法”评价方式。如果教师对某次学生的解题觉得不满意,可允许学生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后,改进原解题的错误后,教师可给出鼓励性评语。这种“推迟判断法”评价方式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学困生而言,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2、激励性原则目的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数学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要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解答一题多解类题目或开放类题目时,对学生说出、写出的不同解法,教师要加以激励,如写出激励性评语:“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在阅卷时,应适当给第一种解法以外的每种解法加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过程性原则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评价原则。《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课改前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略了对过程的评价。”特别对解题的评价要忽略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解题的过程。如学生在进行简便计算时,简算过程是对的,但结果却计算错了;再如,在解答某道应用题时,学生的分析思路是对的,但由于未看清数字,在解题列式时算式是错的。这时,我们就不能光看算式本身和结果的正确性,而要看到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只不过要在旁加注“提示语”,如“如果你细心些!相信你一定能解答正确。”在评价时,要给大部分的分数。
4、发展性原则新课改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对学生的评价应当从甄别式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在评价学生的解题时,既要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评价他们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应当增强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更注重学生解题的发展过程,重点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解题的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的分类级排次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进步。
五、解题评价的策略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执行《数学课程标准》情况下解题的评价策略——阶段性评价策略、对象性评价策略、相对性评价策略、多元性评价策略、激励性评价策略。
1、阶段性评价策略由于数学知识呈现阶段性,导致解题思路的阶段性,这就是“双基”所起的前提作用。如“一个正方形周长是6分米。求它的面积。”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小数和分数,因而能把6分米化成60厘米做出(604)(604)=225(平方厘米)的解答,理当首肯。但到了高年级,这种解法未必唯一。
2、对象性评价策略某种解题思路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解题对象的认知水平、解题经验、策略及非认知因素的协同作用。某种解法对于教师来讲确实妙不可言,但学生一点也不能理解,又怎么能说是最佳呢?对于甲生来说属于一般的思考方法,对于乙生可能就觉得十分独特。因此,解题思路的优劣随解题对象而变异。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头脑中认知结构的组织成分,对其解题思路做出“因人而异”的判断,切忌以优秀生的思路水平为标准去要求、衡量一般生及后进生的思路。
3、相对性评价策略某种解题思路的优劣往往是相对的,有的思路独特但计算繁琐;有的计算简便但思路普通;……教师评价时要
从多种不同角度、层次进行分析比较,促其提高。
如,《东方生活报·小学校园文化》2004年第9期的《不同的比较方法》:“两个学生在比赛跳绳。一名男生3分钟跳了297个,一名女生2分钟跳了194个。谁跳得快?”(苏教版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55页第8题)
解法一:先算出两人每分钟各跳了多少个,然后比较:谁跳得个数多,谁就跳得快。
男生每分钟跳297÷3=99(个),女生每分钟跳194÷2=97(个),99>97,因此男生跳得快。
解法二:男生每分钟跳297÷3=99(个),如果他只跳2分钟,共跳99×2=198(个)。男生2分钟跳的198个比女生2分钟跳的194个多,因此男生跳得快。
解法三:女生每分钟跳194÷2=97(个),她如果也跳3分钟,共跳97×3=291(个)。男生3分钟跳的297个比女生3分钟跳的291个多,因此男生跳得快。
解法四:男生每分钟跳297÷3=99(个),如果女生第1分钟与男生跳同样多,她第2分钟只跳了194-99=95(个)。男生第2分钟跳的99个比女生第2分钟跳的95个多,因此男生跳得快。
解法五:女生每分钟跳194÷2=97(个),如果男生第3分钟与女生每分钟跳得同样多,他前2分钟共跳了297-97=200(个),200>194,因此男生跳得快。
解法六:如果算出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各自跳的个数,再比较大小,谁跳的个数多谁就跳的快。因为2与3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所以可以先算出两人分别在6分钟内各自跳的个数,再比较大小。(想想:还可以算出哪些时间内各自跳的个数?)
男生6分钟共跳了297×2=594(个),女生6分钟共跳了194×3=582(个)。(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594>582,因此男生跳得快。
当然,可以先算出跳同样多的个数各自用去的时间,然后比较:谁用的时间少反而跳得快。不过,这道题比较复杂、繁琐。
解法一思路清晰,计算简便,后进生能做出解法一,要从根本上加以肯定;解法二、三、四、五适宜中等生;解法六思路新异但较难理解,适宜优等生。
4、多元性评价策略现在有种误解,以为最佳思路仅有一种,否定最佳思路的多元性。其实,在众多解法中,有时往往有几种思路平分秋色,难以说清谁鹤立鸡群,只能模糊地都定为“好解法”而加以肯定。
如,2004年12月17日《小学生数学报》B2版的《装配自行车》:“一个自行车厂要装配32辆自行车,有60个车轮够不够?”(苏教版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五册P7)
解法1:因为每辆自行车要装配2个车轮,所以32辆自行车需要32×2=64个车轮。已有的60个车轮比需要的64个车轮少,因此不够装。
解法2:因为每辆自行车要装配2个车轮,即前后轮各装1个,32辆自行车各装32个前轮、32个后轮,32辆自行车共需要装32+32=64个车轮。60<64,因此不够装。
解法3:因为每辆自行车要装配2个车轮,所以60个车轮只能装60÷2=30辆自行车。30<32,因此不够装。
解法4:要装配的32辆自行车,如果每辆自行车先装1个前轮或后轮,共装了32个车轮,准备的60个车轮还剩60-32=28个。剩下的28个车轮再给32辆自行车各装1个后轮或前轮,少4个。因此,要装配32辆自行车,只有60个车轮不够。
上面介绍的加、减、乘、除四种方法,你能说清哪种思路最佳吗?
5、激励性评价策略有些解思路的确不同凡响,赢得师生一致公认为“最佳思路”,教师就应毫不含糊地加以肯定和表扬,通过记优分、用学生姓名命名“鬃解法”等鼓励先进,激励全体学生善于开动脑筋,大胆别出心裁,这样更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如解答装苹果的应用题:“小猴买来一批苹果,每筐装5千克,可以装6筐。现在只有5只筐,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数学奥林匹克天天练·小学二年级》,南京大学出版社)
二、变换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单一不变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调整的教学,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新鲜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教学中引入猜谜语、讲故事等
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而后示范,接着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单调、枯燥,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的不到很好发挥。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猜谜语或者是讲故事就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普遍都喜欢猜谜语和听故事,教师就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爱好来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我就先出了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猜谜语。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就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对于下面的教学就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设置疑问,并鼓励学生质疑,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好方法。设疑的方法很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堂的开始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上课,并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具体的实际操作解决掉问题。例如,在上短跑课时,要让学生掌握预备动作要领,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蹲踞式起跑动作预备时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跑步时的步幅大小与跑的速度快慢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等,引发学生的思考。而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探索,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去解决那一系列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整堂课情绪高昂,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三)注重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上课常常是人到课堂心未到。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分神走思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练韵律操,让学生跟着音乐或指挥做反口令练习、模仿一些动物的动作等多种新颖有趣的练习集中注意力的练习,这对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非常有帮助。
(四)通过进行小型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喜欢竞赛。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小型的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生学习了快速跑步的动作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跑步赛。在学习了跳绳后,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来一场跳绳比赛。在比赛中学生的表现都比平时上课时要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去。
练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堂环节,课堂练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质量,针对以上情况,我通过长时间教学发现,做出了如下总结:1.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学生“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教师精心设计了扎实到位的练习,而学生的练习效果却不能够实现预设练习的价值,从而造成重复低效的局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认为,仅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只有合适的练习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产生良好的影响。2.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是使学生更好地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促进新知识的掌握。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使课堂练习丰富起来,活起来,开放起来,生活起来,生动有趣起来教师要结合教学设计贴近生活,富于思考灵活多样化的练习。3.课堂教学练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1)练习的生活化趣味化。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迷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课堂练习设计,成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和兴奋剂,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科学安排,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数学兴趣。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2)练习的多样化。比如在计算上我们反对过度的练习,但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我们可以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功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做到教、学、做合一;在练习多样化上下功夫,增强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寓学于乐。让多样化的练习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以前的“要我练”为现在的“我喜欢练”,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把练习变成技巧的探索,我发现,我总结,我成功;把练习变成是小游戏,我游戏,我快乐,我喜欢。这样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来巩固计算技能,学生的计算技能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练习的多样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设计:1)准备性练习。为了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识前,应根据新学知识所必要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新课前的准备性练习。在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为了排除学生根据个位上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的干扰,在学习前设计如下练习。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13、36、16、93、42、29、24、39使学生看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也不一定不能被3整除,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做好准备。学习前的良好准备,把学生引入最佳的认知状态,再稍加点拨、诱发,便会水到渠成了。2)探究要深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是直观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抽象的逻辑思维相对来说就比较的欠缺。所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且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在进行新课学习的时候,教师应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一步步的进行引导、充分给学生思考、动脑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自我探究和自我解决问题,其中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和提醒学生,不要让学生偏离了学习的轨道,学生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慢慢就能够把本节课的重难点突破。2)练习要得法。在设计练习时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①基本练习:基本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对新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某一项学习内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主要针对的是计算方面的练习。例如低年级的加、减、乘、除的运算以及中高年级的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等。这些有关算理方面的练习可采用基本练习进行,在进行练习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比如以进行辨别对错、争当学习的小榜样等形式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找到学生的不足以便及时有效的进行指正。②针对练习:主要是指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例如:在讲解人民币的认识之一部分的内容,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比较的抽象,孩子对于有实物的教学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在进行完教学后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运用专项的练习能够让学生充分的理解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练习的有效性。在专项练习中第一道题学生可能没有很好的理解,但是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学生根据上面的经验和总结能够很顺利的突破重难点,实现练习的有效解决这一学习目标。③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一般应用题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讲解过后,可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④操作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在自己动手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很深的印象,为后面的面积公式的推出做了很好的实践基础。另外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动手探索能够比较牢固的掌握这个知识点,即使在以后出现了短时的遗忘,那么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操作慢慢理顺过程,重新推出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就不是单单的死记硬背了,而是能够灵活变通的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公式如果忘记了那么什么都不会了。学生在进行有关的操作练习是就不怕忘记什么公式或者是定理了,只要自己慢慢动手操作就能够自己总结出相对应的法则或者是公式。(3)练习的兴趣化。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数学学习兴趣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有效数学学习活动的前提,是教育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学生一旦有了数学兴趣,就会积极地去实践,这对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练习要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练习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由模仿到灵活运用的发展顺序去安排。由公式型到应用型,再到综合型。要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从感性认识—熟练掌握—创造性运用,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通过一年的研究和具体实施,学生在练习习惯和思维训练方面得到了提高,我们在研究中也明确了课堂练习多元化实施方向,引导学生正确参与课堂练习,精心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学生的多元化练习,提出了学生练习、思维训练、情感体验方面的各种建议,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同时,我们通过上研究课、讨论和设计课堂练习,并积极参与对课堂练习和学生的研究,撰写了很多有价值的论文,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获奖或者发表。我们的老师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每一次的成功经历都是基于我们平时扎实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也曾遇到过很多问题,如:练习与反馈的问题,学生作业量的问题等等,但通过我们课题组的努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更要注意研究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合理安排每一次活动,让活动更有意义和价值,并积极总结和反各研究阶段的各种问题,以便我们更好地开展研究。
作者:周佳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凤凰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