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声乐培训总结

声乐培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23 14:19: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声乐培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声乐培训总结

篇1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声乐教育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逐渐呈现出一些矛盾问题,如专业设置、课程教材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与(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脱节,学校专业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有些甚至出现了音乐专业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的现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对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因此,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改革和完善传统声乐教学,培养应用型声乐人才,已成为高校声乐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声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向普及化发展;我国的高等声乐教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已开始从传统的、学术型的人才培养逐渐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曾为我国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和声乐从业者,但是,立足当今和放眼未来,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因为,高校的声乐教育已经出现学术型人才培养设置重复、培养目标不明确、成才率低下、声乐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一方面,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因槟勘瓴幻魅罚定位不清晰,很多声乐学生在校学习时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是什么;另一方面,从教育者看,很多音乐院校、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也已经脱离社会实际需求,仍把所有的“莘莘学子”们朝专业歌手或歌唱家方向培养;然而,按照这种框架、模式培养出来的“高材生”,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下的就业形势需求是脱节的,甚至是相悖的!因为,声乐艺术类的学生毕业后真正能成为专业声乐表演人才的屈指可数,大多数声乐学生毕业后可能是在大学、中学、甚至小学或各类文化团体、培训机构从事着声乐教育及普及工作。目前,这种脱离时代需求的教育和培养模式,一方面造成了大多数声乐类学生毕业后没有用武之地、音乐“人才过剩”的假象;而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声乐专业高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科学、不专业,或欠规范,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生活需求!

二、应用声乐教学及其必要性

调查研究显示,以“应用声乐教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查询(),截止到2016年10月,查询结果为“0”;以“应用声乐教学”出现在篇名中为线索进行查询,有459条结果,但逐条核实后会发现,真正以“应用声乐教学”为名称独立出现在文章标题中的,结果依然是空白。因此可见,应用声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内尚未真正起步,而应用声乐教学法更无从谈起,仍需要广大音乐从业者、爱好者去认真地研究、归纳和总结。笔者总结十多年来的教学感悟,并结合近几年声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交流反馈,加上笔者在声乐培训机构的社会实践,对应用声乐教学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抛砖引玉,供大家交流、探讨和参考。

应用声乐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应用为目的的声乐教学理念和模式,其宗旨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创造型的音乐艺术人才。

推行应用声乐教学,并非是要否定和颠覆传统声乐教学,而是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方针政策和顺应时展的需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精英式教学的单一模式,以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性转型。推行应用声乐教学,既是音乐类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规范和指导社会声乐培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的需要。

三、如何开展应用声乐教学

(1)转变办学思路。在欧盟、美国等高校毕业生中,约80%是应用型人才,20%是学术型人才。国内则相反,约40%是应用型人才,60%为学术型人才。不少大学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差,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在国内的艺术院校中,学术型声乐人才培养设置过多,应用型声乐人才培养设置几乎没有;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基本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相脱节,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 因此要改变高校学术型声乐人才培养院校设置重复的问题,毕竟少而精的歌唱明星培养之路属于专业声乐系,其他院校应该是声乐教师培养;应围绕应用声乐教学设置专业课、设计课程教材;调整原有的声乐人才培养结构,改变声乐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不能仅仅局限于在象牙塔中研究学术,而应该让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所以,就必须大力推进应用声乐教学的研发与推广。

(2)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既然是声乐教师的培养,那就应有明确的声乐教师培养方案。一方面,需要设置一定量的专业课,同时也要在大三阶段加入应用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果学生毕业之后的定位为大众声乐老师,应该在大三阶段学习应用声乐教学理论知识,了解自己毕业后将要面临的授课对象的生理、心理特征,把握科学、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当面对不同的上课对象时,运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教材来进行声乐教学。尽早明确了职业目标,学生就会珍惜在校学习时间,并有目的地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学习能力和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学以致用。

(3)鼓励学术创新。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对高等教育声乐学生进行应用声乐理论和实践指导,需要有应用声乐教学的学术带头人和一套较完整的应用声乐教育教材体系。目前,有演唱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老师都留在了高校。从事专业学术研究,大部分高校声乐领域的教师把思维都停留在专业学术型的声乐演唱与教学方面,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却很少能够放下架子去从事普及声乐教学的研究。而在声乐教育领域,从事声乐教育者都是音乐院校、艺术院校毕业的大学本科生。不管是声乐专业学术素养还是应用声乐教学的研发能力都不能胜任这个重任,因此就出现了高校声乐教学人才过剩。而应用声乐教学领域缺乏学术带头人的现象,导致了普及声乐教学的领域教学理念混乱,教学方法不科学、教学手段贫乏等一系列问题。高等院校急需能够引领应用声乐教学的学术带头人与一套完善的教育教材体系。

(4)构建声乐教学实践平台。具备了明确的声乐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术创新体系,高校还应该与社会团体、艺术培训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合作。学生可以在声乐教学平台中进行教学实习,了解毕业后将面临何种群体的学生,了解应掌握何种声乐技能,了解面对不同群体应该怎么教;这样,就极大地避免了高校声乐教学部门闭门造车;并且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其在校期间能够有目的地学习;同时,通过在校期间学习的应用声乐教学理论知识,在教学平台上进行实习,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

(5)鼓励创办声乐教学职业培训机构。一直以来,在人们的眼里,专业院校的老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社会普及音乐教育低到尘埃,专业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之间存在深深的鸿沟;如何提高社会上整体声乐教育老师的地位,就需要不断学习科学规范的发声方法,培养应用声乐教育教学理念,多方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手段。因此,有必要在专业院校和社会之间设立职业培训机构,以此来均衡专业院校与社会之间的落差,让社会声乐从业者有再次进修、学习的场所。目前在我国,职业培训机构也是一片空白,这样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断层,必然导致出现专业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之间的深深鸿沟,这也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专业音乐教育的覆盖面远远不及社会音乐教育,国家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往往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却收效甚微。职业培训结构的设立将填补这个空白,成为他们之间的有效连接。

应用声乐教学是在响应高等教育改革、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推行应用声乐教育教学,寻求一条既适应社会需求又符合当前高等教育的现代声乐教育之路,不仅可以提高我国高等声乐教育教学水平,而且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音乐文化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篇2

1.中学男生的发声特点

由于每个人在先天条件和所受训练的不同,所以人自身的声音条件也出现巨大的差异。所以,男生基本声乐技能的训练,对于自身声乐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中学男生来说,其声乐训练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没有声乐基础的男生对自己喜爱的歌曲进行模仿,在此阶段,缺乏相应的专业指导,男生往往基于自身理解,对歌曲进行演唱。(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声乐学习,教师在充分了解男生的先天条件和演唱情况后,对其问题进行指出。(3)在一段时间的声乐学习后,男生开始逐渐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和训练手段,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2.声乐高考教学的特殊训练

一般来说,对于男生的声乐训练需要在了解其声音特色的前提下进行以下训练,如歌唱姿势、歌唱呼吸调节、歌唱的共鸣、歌曲的艺术处理手段、声音的位置等等。我们也需要注意到,高考声乐考生有一定的时间性,因此在教学当中,需要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歌唱知识。

二、声乐高考男生的训练策略分析

从声乐高考男生的歌唱姿势、歌唱呼吸、歌唱发声等方面的训练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和探讨:

1.歌唱仪态和歌唱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是形成呼吸的基础,更是声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良好的歌唱姿势和歌唱仪态,才能使发声器官达到协调的状态,而男生在歌唱状态当中,一般需要达到以下要求:(1)面部表情自然,身体达到舒展状态,两眼平视前方,下巴微收,双手自然下垂,双肩微微向后展开,小腹收缩,两脚微微分开,与肩同宽。(2)身体各个部分的状态要达到协调,既不能紧张,更不能松垮,注重声带、呼吸、肌肉等方面的调节。

2.男生歌唱过程中呼吸的调节

男生在初学阶段,往往未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歌唱过程当中,一般是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的方式。但是在训练当中,我们发现,许多男生在唱歌呼吸的调节时,仅仅重视呼吸的调节,却不重视唱歌的姿势等与呼吸有关的方面,因此在训练过程当中,需要将呼吸、发声、气息等方面紧密结合,在舒服、自然、轻松愉快的状态中进行演唱,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歌唱的发声

在对男生进行发声训练的过程当中,要让男生在训练过程当中,充分体会到喉咙打开、放下气息、运用身体的共鸣等手段,帮助男生达到最好的发声效果,而在一段时间的科学训练后,男生往往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发声方法,并唱出美好的声音。

4.歌唱过程

篇3

(一)积极改变教师教学理念

无论是增加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改变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理念改变都是首要的。对此应该积极从以下角度入手:其一,积极强化互动式教学理论学习,深刻理解互动式教学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积极在思想意识上确定互动式教学观念;其二,不断总结和归纳自身声乐教学的现状,对照互动式教学的优势,看看自身教学工作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其三,积极参与到教学理念的培训和学习中去,处理好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实现自身教学理念的不断提升。

(二)加大教学设备的投资管理

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被大量的使用到互动式教学方法中去,在此方面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积极将教学设备的采购纳入到学校的预算管理中去,制定完善的教学设备采购方案,为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执行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其二,注重教学设备使用率的提升,积极鼓励教师将教学设备使用到互动教学中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其三,强化教学设备的管理和控制,正确最大化的发挥教学设备在互动式环境创设方面的作用。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开展,为互动式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环境。

(三)创设良好的互动教学环境

互动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互动环境,是开展声乐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注重与学生关系处理,以平等,民主的姿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避免以教师授业者的身份自居,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身份,这对于构建良好的沟通环境是很不利的;其二,注重班风学风建设,积极将良好的互动纳入到平时师生生活中去,以保证互动环境有着良好的关系基础;其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于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于其设想给予鼓励,以保证其处于更好的互动状态,这也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四)改变声乐教学方式方法

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去开展声乐教学,将其搬到舞台实践的高度上去,以实现更好的师生互动,达到艺术实践与艺术学习之间的完美融合。具体来讲,积极以创设声乐情境的方式去开展声乐教学,使得学生身处于具体的声乐环境中,给出具体的声乐情境,以保证学生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进行各项实际操作。在此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去鼓励学生参与进来之外,还应该注意观察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后期的声乐技巧改进奠定信息基础。

篇4

高考艺考生是近年来高校招生的重要群体,而声乐专业的考生则占据着主要地位。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竞争激烈的考试现实,高考培训班开始遍地开花,艺术类高考生的数量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很多没有声乐基础的学生也加入到了艺考的队伍中,他们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首先,他们音乐基础薄,几乎未进行过专业学习,仅是凭借自己的喜好演唱。其次,学习周期短,阶段性强。他们都是上了高中后才选择学习声乐,只有一两年的时间,更有一些学生只学几个月就参加高考,而且平时学习压力很大,几乎没有课后练习的时间。最后,他们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声乐高考。而高考培训班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教师本身没有正确的声乐教学方法和理念,加之学生的现状,教学中就会出现各种难题,事倍功半,有的甚至会出现嗓音疾病。

声乐教师面临着如何对基础浅、底子薄的考生进行高效、科学的声乐教学。如何使学生顺利应对考试,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打下基础,还需要从练习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方面多思考,多总结。具体包括以下三点:其一,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与发声理念。其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我练习能力。其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音乐审美,增强声乐演唱的情感体验。

练习方法与发声理念

正确的发声方法是声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技能,而正确的发声理念则是指导大脑和发声肌体的思想动力。在一开始的学习中首先要知道,歌唱中如何正确地运用呼吸、什么是真正地打开喉咙、如何让声音有共鸣、如何做到歌唱中全身的协调与放松等,然后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计划有步骤地练习与训练。

对于初学者进行声乐训练时,不能操之过急,多以自然声区的发声练习为主,根据情况逐步扩展音域。初学者发声状态不稳定,或者不正确,如长时间采用错误的方法练习、盲目飙高音、盲目勤奋练习的情况下,都有可能造成声带过度疲劳、充血,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声带疾病,所以,初学者尽量要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练习。

培养学生自我练习能力

每个声乐学生都有不同的音色、声部、性格。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专业进步与成长。学习声乐首先要科学鉴定声部,不能单凭教师的经验确定。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声部以及性格来塑造学生的声音形象,选择适合的歌曲,不能用一种模式套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学习声乐是一个复杂、抽象的过程,它要求把人体做成乐器,用人声来诠释整个音乐的全部。由于每个学生生理、心理及个性上的差异,声音音色、演唱表现都有所不同,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在演唱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尽量让自己的器乐发出最好的、有自己特色的声音。

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学会自我练习、自我修正。这就需要学生有很敏锐的辨别能力,知道自己最美的音色和最好状态时的感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获得最佳状态的声音;听觉感觉应当怎样;身体感觉应当如何;什么样的感觉下会有什么样的声音;自己要怎样科学地训练、记忆这些感觉。这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将所学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使其在演唱技术方面得到真正提高。

增强声乐演唱的情感体验

篇5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思想传递的手段,学生学习知识的辅助工具,在高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不仅仅是传授教学内容的手段,同时也是培养了未来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高师的声乐教育目前局限于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但是却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总结出以下的声乐课程教学方法,以期待完善高师声乐教学的整体体系。

一、讲授式教学法

讲授式教学方法是通过语言的交流传递知识,它可以描绘作品的内涵、阐释艺术的灵感、交流作品的情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如课专家讲座主要应用于高师学生的师德修养、专业理念模块的培训,请声乐教育做得好的专家、名师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座谈式讲座,加深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积累好的声乐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声乐理论素养。名师名家示范课以名师工作坊为主要形式,所有参与学生要根据探究主题进行现场教学评析和交流,针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点评并给予指导。

二、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是模仿实践环境、演出场地进行声乐表演及教学演示,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情景体验与参与式学习、模式实践学习、教学实践紧密相连,要求各模块的学习必须在相应的情境下,在现实的课堂及实践舞台中进行,随学习、随指导、随修正、随提高。参与式培训强调在专业学习时间内以及跟踪学生的深度参与,结合实际教学进行专业模仿,要求学生进行舞台实践模拟以及教学实践模拟,教学之后便给予模拟,同时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做教学反思,主要以记写教学之后的学习心得、训后教学实践反思提交、以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通过教学预设及现实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的比较,形成教学反思,以利今后教育教学实践,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互动。舞台及课题实践参与经常组织学生对舞台实践基地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观摩、考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当参与教学和活动的组织,实现自身情感体验和培训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听课评课法,让学生参与其它声乐课程的教学,30%的课程让学生参与式听课,对其它声乐课程进行评价,评价附以教师引领点评的形式进行,重点强调在实践中的指导和引领。

三、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主要在于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与交流,最终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自主研修教学法主要体现在自主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即兴创编,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结合教学收获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任务驱动法,以“声乐教学法的探索”本身就是一个实践命题,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课程任务,找出某一问题教学的最佳教学方法,以任务为驱动反推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教学中评价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和随机成果。问题研究法,在教学中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在情境式参与、评课、参与式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相互研讨的过程,结合具体案例,以问题为牵引,形成开放性的成果。教师教学反馈与跟踪,对于自己教学成果要给予跟踪和反馈,定期设置自主研修主题和互助学习内容,并通过定期提交作业、批改并反馈,加强对学生课后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四、交流互动教学法

交流互动式教学法是目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团队的合作力量,注重集体的智慧,在集体的智慧中形成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普遍中寻求个性。如合唱团队的建立,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表演过程中凝聚集体智慧力量,形成自主创意、自主合作成果,并将其完整展示。再如网络交流与互动,在目前网络高速发达的现状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从中筛选出优秀的声乐作品进行模唱,以专家在线、建立论坛交流机制、设置时段交流热点问题等途径,吸引学生加入其中开展互动式交流研讨,进行思维碰撞,形成良好的合作体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长期乃至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五、结语

总之,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教学方法选用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尤其在高师的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学生未来从事教学的手段,高师的教学如果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未来的教学影响甚大,如何实现高师声乐教学的多样化与高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除了本文探讨的教学方法之外还有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去开发与研讨。

[参考文献]

[1]孟卓.高师声乐教学之我见.当代音乐,2015.

[2]李静.高师声乐教育发展趋势之我见.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

篇6

(一)灵活把握演唱及歌唱技巧

在声乐表演实践中,演唱是主题,声乐技巧的运用贯通在声乐表演中,服从、服务于声乐作品的表现。因此,声乐作品的变化与发展直接影响到声乐技巧的应用与发挥,近年来,声乐作品的创新给声乐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艺术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声乐技巧要适应和满足声乐表演实践发展的需要,而每一位表演者都必须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歌唱和表演技能,如声音不抖、高音不破、气息调控平稳等,这些技巧能够很好地协助表演者达到声乐表演的目的。

(二)充分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

要想将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出来,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情感背后的故事。因此,在声乐艺术实践过程中,表演者要想完美地将感情投入到声乐作品中,就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声乐作品的创作动机和目的,以及作品所包涵的基本内容和要表达的全部内涵,从而更好地诱发演唱者自我情感的产生。

(三)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表演者真实情感的融合

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表演者真实情感的融合是声乐表演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声乐表演者会受到外界因素和自身复杂情绪的影响,导致无法对自身情感产生与作品内容完全一致的体验,难以真正达到完全情感的投入。在进行声乐表演过程中,要想实现最终的自我情感与声乐作品思想的统一、融合,首先要对声乐作品的内涵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净化,以便从中找到可以激发自我情感投入的因素,然后对这种情感给予不断的强化,使其能够成为理性、稳定的可控情感。

二、表演角色的变换

声乐表演者有着自身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与电影表演艺术、戏剧表演艺术、话剧表演艺术有着一定的差距。在表演实践中,电影表演、戏剧表演、话剧表演等表演者,他们为观众呈现了固定的表演角色,也就是说他们在表演时有着固定的表演身份。但是,声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有着很强的情绪迅速变化性、表演技巧的灵活性、不同角色的兼容性等特点。比如在戏剧表演过程中,不管是动作、腔调、扮相还是服饰、环境、表情等都具有一致性。但是,在进行声乐表演过程中,神似尤为重要,因此神似是指情感与作品形象、部分动作一致。也就是说,表演者最初登上舞台,其身份是声乐表演者,但是一旦声乐作品前奏响起,表演者的身份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表演者在对《母亲教给我的歌》进行表演时,表演者的角色除了是一首歌声乐表演者以外,她还是一位母亲,在教孩子唱歌。因此,在声乐表演实践中,表演者要根据角色兼容和角色变换的特点,熟练掌握表演技巧,这对诠释作品内涵至关重要。

三、姿态动作技巧

(一)手势姿态

在进行声乐表演过程中,简单的了解和掌握声乐技巧是不够的,还要对动作技巧进行掌握。手势动作在表演者肢体动作中尤为明显,可以说它主导着声乐表演的整体效果,能够更加细腻、深入地提高对声乐作品形象、情感的认知程度。尤其在叙事性的声乐作品中,手势姿态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因为手势姿态十分直观,手势动作可以直接表现声乐作品的内容。在声乐表演中,常见的手势动作有象征性、模仿性、指示性、情绪性手势等。象征性手势动作可以用来对情感的表达,如对宁死不屈的精神、未来的展望等;指示性手势动作是对方向、位置、任务关系等进行指引,例如南北、天地、你我等;情绪性手势动作的目的是表达表演者悲伤、喜悦、愤怒等情绪;模仿性手势动作则是用来描述特定物体的形态、形状等。

(二)形体动作

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形体动作是至关重要的。当声乐表演者登上舞台的一刹那,他所有的动作、行为、眼神都被台下的观众关注着。歌唱表演过程中,要想将声乐作品完美地呈现给观众,使观众感受到表演的美感,不管表演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其身体都要优雅和端庄。舞台表演最忌讳的就是身体松懈、动作随意以及身体姿态过于生活化。很多学生在进行声乐表演时都会出现身体动作生硬的现象,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表演动作是身体带动肢体呈现出来的。声乐教师可以从传统戏曲表演中获得一些灵感,并将其应用到歌唱表演的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舞台上表演时,传统戏曲演员最注重的是“圆”。另外,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其形体动作应该与演唱的内容、需要表达的情感一致,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

四、面部表情及眼神

声乐表演最讲究的是神似,面部表情和眼神是声乐表演的灵魂。它们不仅能够强化歌唱表演,还能够使声乐作品更具真实感和立体感;不仅可以提高整体表演的表现力和活力,还能更好地表达出声乐作品的内涵。由此可见,对常见的眼神技巧和面部表情的掌握,对于表演者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角色的转换和角色的兼容对表演者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要求,从而更好地达到神似的效果。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观众可以借助对表演者眼睛的观察,来全面掌握表演者的内心世界。表演者也可以运用眼神和观众进行交流,从而呈现出更好的表演效果。表演者要加强对眼睛的锻炼,使自己的眼睛可以说话,将想要传达的高兴、忧愁、悲伤、激情等情绪透过眼睛告诉观众。

五、心理素质调控

声乐表演这门表演艺术是通过舞台将声乐作品的魅力呈现在观众面前,以更好地体现声乐艺术的价值。在舞台上,声乐表演者要想更好地完成自我展示,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还要掌握必要的表演技巧。在声乐艺术表演时,也会出现一些失败的非表演技能表现,此时就要求表演者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原因是表演者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导致心理失控,出现紧张、声音颤抖、动作不平衡等情况。这些都是非正常表演的现象,会对声乐表演的整体效果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声乐艺术实践中,我们除了要加强培养表演者的表演技巧以外,强化表演者的自我心理素质调控也十分重要,通过一系列心理培训,增强表演者歌唱的自信心,不断进行自我分析和肯定,从而掌握自我心理调控的能力。

六、不同风格声乐作品表演技巧的培养

(一)民谣小调类作品

民谣小调作品带有鲜明的民族民间风格,并与本民族、本地区的生活习俗有直接的关联。民谣小调类声乐作品在表演过程中可以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舞蹈形体动作融入其中,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舞蹈形体动作不能照搬照抄,动作的幅度也不宜过大,更不能影响表演者的歌唱,否则不仅没有做到锦上添花,还喧宾夺主了。

(二)歌剧类作品

歌剧类声乐作品表演者在表演时要全面了解全剧的剧情,在演出的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到所演的角色中,对人物的角色、精神状态、行为及心理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达到忘我的境界。

篇7

(一)高校声乐课程教学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应当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吸收知识能力的角度出发,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声乐演唱时也会存在困难。如在声乐作品的选择上,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的问题,以至于在实际演唱中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造成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信心受到严重影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忽视了声乐课程实践教学

在学习声乐知识的时候需要掌握相应的声乐技巧、技能,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能够将教学的重点全部放在训练声乐技能上、以及对学生的发声技能的培训上,造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传授给学生相应的声乐理论知识、设计声乐实践活动重要性,没有做到协调的分配教学内容,会阻碍学生对歌词、韵律的有效理解,另外实践是检验声乐学习效果的最有效方法,若是在教学中缺乏实践的检验,那么声乐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实践能力,设计更多的声乐实践教学活动。

(三)声乐教师之间缺乏教学交流

在声乐教学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学往往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责,教师之间互相诋毁、各自为战的现象频频发生,直接影响的声乐教学效率的提升。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声乐教师对协作教学的重视的认识不足,而且认为自己使用的是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造成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对创新教学方法也非常不利。

二、开展高校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声乐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借助学生自主学习最大程度的激发出其学习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声乐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使用网络技术,有利于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进行解决,使学生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可以带来灵感,从而更好的实现学习的目的。另外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紧张情绪也能够得到缓解,使其创造力、想象力可以自由的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的不足

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其来录制的课堂教学视频传递给学生们,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展开学习,传统声乐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局限也被有效的突破了,而且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其可以将课堂上没有完全理解的声乐知识,利用课余时间慢慢的消化。另外在声乐教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提供了便利,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了保障。

(三)有利于突出声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声乐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主体转为学生,这对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声乐课程学习的课前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学习阶段完全都学生自己独立进行预习、学习交流活动等,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能力不断提高,逐渐增强了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

三、高校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在翻转课堂教学之前设置开发课程环节

设置开发课程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教学资源进行丰富,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的激发出来。通常在翻转课堂教学之前设置这一环节,在开发制作素材、练习题库、开发系列微课等学习资源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达到对学生基础知识进行丰富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充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在声乐教学中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学习交流的网络平台,如QQ群、微信群等,使学生可以针对声乐学习进行及时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在翻转课堂教学进行时设计课前学习环节

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会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前学习,以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很好的消化声乐知识,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前学习环节可以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如声乐学习作业、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技术设备,将高校声乐视频、微课等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为课堂教学减轻负担,并在课前学习中学生将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和教师、同学共同解答。

(三)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篇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2-02

一、前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最终目标是高技能、高素质的幼儿园一线教师。声乐技能课是学生走上幼教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主导课程,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会唱,而且还要会教。然而,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技能课大多是以教授声乐唱法和技能为主,与音乐教法课程脱节。因此,如何将声乐技能课融会贯通以适应当前幼儿园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声乐教学模式单一及教材体系陈旧

幼教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声乐技能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具备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课的综合教学能力。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脱节,教学多为单纯的技能传授,上课内容多为专业的民族、美声歌曲。教学方式为教师讲授、学生模仿、技能训练,缺乏学生对幼师声乐教学模拟训练,学生学会了怎么唱,却不知道怎么教。这种单一的声乐教学模式不适应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要求。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内容单一,没有相应的声乐教法课程,内容设置为专业声乐技能知识,缺乏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理论知识,练声歌曲缺乏儿童歌曲,导致幼师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歌曲资源储备不足,无法快速适应幼儿园音乐课实际教学岗位。

2.声乐技能课教师缺乏音乐教法素养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教师对音乐教法课程掌握层次相对薄弱,教学上仅限于发声方法和技能训练,缺乏声乐教学组织方面的引导,难以实现和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切合。很多学校尚未开设音乐教学法课程,开设课程的学校也是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法课程分开教授,技能实践和幼儿园教学没有融合在一起,难以实现“学以致用”。

3.实践技能基础经验欠缺

如何将学到的声乐知识转化成幼儿声乐教学的材料,是从事幼师工作的基础和着重点。但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声乐训练,声乐基础相对较差,对音乐教法课程没有实际经验。除此之外,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还是沿用音乐学院的考试评价方法,声乐考试仅注重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却忽略了学生声乐教学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从事幼教工作的能力培养。

三、音乐教学法课程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的重要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是一个师范课程,师范课程主要特点就是师范性,而音乐教学法课程是实现其师范性的载体。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声乐课程,最终都将作用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可见无论你的声乐技能达到了多少级别的水平,要想从事幼儿园的教学工作,都要科学系统的学习相应的音乐教学法课程。

通过音乐教学法课程的运用,将所学习的声乐技能知识通过音乐教学法的设计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实现组织音乐活动,编制具体声乐活动教案,并对幼儿的声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的幼儿教师,可见音乐教学法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学习中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四、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策略

从当前幼儿园对一线教师的需求角度,社会需要我们培养能够掌握声乐专业知识的幼师教学性人才,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声乐演唱技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将声乐技能课程与教法课程有机融合起来,构建以实用性为基准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策略探讨:

1.转变单一的声乐技能专业教学模式,重建具有幼师特色的声乐教法综合课程。

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把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与中职院校声乐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中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幼儿园一线教学的幼儿教师,要求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工作。同时,在幼儿园教授声乐课,需要学生能够独立的设计并教授声乐活动课。幼师毕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声乐技能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将声乐技能用音乐教学法展示给幼儿,用科学专业的音乐教学法引导幼儿完成音乐上的感知。

转变目前的声乐技能课程和音乐教法课的单独授课的陈旧课程体系。在声乐技能课中贯穿音乐教法的知识,让学生边学边教,在音乐教法课中以技能教学课为示例,使学生在声乐教学实例中理解音教法专业知识。

2.促进声乐技能教师与音教法教师的学科交流与切磋,加强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培训。

声乐技能课教师与音教法理论课教师在各自专业方面都有独特优势,也有相对的不足,加强技能课与理论课教师间的知识融合,能各自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对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当前的技能课教师多数毕业于专业的音乐师范院校,在声乐技能上具有较高水平,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加强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认识和创新。

3.鼓励一线教师创编声乐校本教材。

幼儿园教学实际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特点,不但要突出声乐专业知识,更要侧重如何设计声乐教学,我们当前使用的声乐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是声乐技能方面知识,缺乏声乐教学方法的应用知识,陈旧的课程体系不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组织相关专业的行家和从事幼师专业教学的一线专业教师针对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际编写声乐校本教材,从幼儿园对幼师学生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立足本校幼师学生的声乐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注重声乐专业技能课与教法理论课程的交错融合,使学生在声乐技能课中通过课堂声乐教学理解巩固所学的声乐技能知识,促进幼儿园声乐教学能力的提高。

4.改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评价体系。

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考试大多沿用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的考试评价体系,侧重学生声乐技能方面的考核,忽略学生对声乐教学方法的教学能力考核,不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声乐教学实际。改革当前的声乐考试评价体系,增加学生小组模拟幼儿园声乐授课,通过对声乐教学的展示,增强学生对自己教学能力查缺补漏。同时,声乐考试评价融合音教法课程应用,切实促进学生幼儿园实际教学能力提高。

5.在幼儿园声乐见习、实习中激发学生对声乐技能与音乐教学法的整合意识。

幼儿园的声乐教学能力是检验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合格与否的尺度,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课程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上相互融合,而且要通过声乐教学见习和实习技法,激发学生对技能与理论整合必要性的观念。

通过幼儿园教育声乐见习,观摩幼儿优秀教师教学课堂,用写总结的形式启发学生意识到从事幼儿园声乐教学活动,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声乐技能,而且要学会把声乐专业技能知识通过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认识到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从观念上整合声乐技能课和音乐教学法的整合。

五、总结

声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摇篮, 要摒弃落后的不适应幼儿园声乐教学的教学体制,改变教学观念,整合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法课。本文从幼儿园对一线幼儿教师的实际要求出发,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与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整合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性策略,旨在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桂林.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徐金阳. 加强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策略[J]. 艺术教育, 2013,(4):6.

[3]于洋. 对学前音乐教育研究的探索[J]. 大众文艺, 2011,(2):3.

[4]刘铁男. 学前音乐教育发展误区与完善策略[J]. 时代教育, 2012,(2):5.

[5]黄虹.引入音乐概念学习,建构普通音乐教育课程模式[J]. 中国音乐教育, 2000,(8):10.

[6]刘效东.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J]. 兰州学刊, 2000,(1):50.

[7]刘效东. 尊重游戏活动规律是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前提[J]. 兰州学刊, 2000,(6):52.

[8]沈雯. 幼儿艺术教学情境主题的类型[J]. 学前教育, 2009, (11):2.

篇9

声乐教学质量的优劣与其教学生态环境是否和谐息息相关。高质量的声乐教学离不开和谐、融洽、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和氛围,相关院校应大力加强和谐课堂建设、和谐课程建设、和谐科研建设,全面跟进相关配套措施,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人力资源各方面优化质量,从多渠道、全方位的视角出发,为构建和谐的声乐教学生态环境提供有力、可靠、坚实的保障。

一、加强现代化声乐教学设施建设——和谐的“有米之炊”

21世纪对教学设施的要求应紧跟时代步伐,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是实现和谐声乐教学生态环境的基本保障。否则,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缺乏可行性,和谐的声乐教学生态环境也就无从谈起。学校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声乐集体课、小组或个别课的不同要求,根据学生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具体情况,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如立式钢琴、三角钢琴、多媒体教室、MIDI教室、音乐厅、书籍音像资料室、录音录像器材设备(有条件可配备专业录音棚)等,充分发挥专用教室、专用器材、设备的作用。比如,教师可通过数码辅助手段,利用电脑强大的多轨录音等功能优化课堂教学,制成的CD、VCD、DVD、MP3等各种音像材料可供学生课后学习,巩固教学质量。

二、加快多渠道声乐课程资源开拓——和谐的教学源泉

为使声乐教学中遇到的技术、艺术、学术上的问题有证可考,有据可依,学校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包括信息化课程资源)。比如,声乐教研室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研究使用。同时,学校应进行校内图书馆建设,如纸质资料的建设(声乐类相关著述、核心期刊、专业期刊等)、电子资料的网络检索系统建设(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CNKI期刊网、EBSCO信息数据库等),从而方便师生查找各种资料。另外,教师应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文联、音协等社会资源,作为校内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形成和谐的校内外课程资源环境,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三、促进合理化声乐相关课程改革——和谐的课程生态圈

声乐课程不是孤立的,和其他课程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生生相息的课程生态圈,相互之间应协调、融洽、和谐。学校应进行必要的声乐相关课程改革,例如,开设跨学科教育类课程(声乐教育学、声乐生理学、声乐心理学等);拓宽基础课程范围(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增加选修课(中国声乐艺术史、外国声乐艺术史、中外艺术歌曲及歌剧赏析等);整合专业课程,加强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如声乐综合课);增加观摩课(声乐类表演、教学、节目编排观摩课等)。通过这一系列合理化的声乐相关课程改革,将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演唱能力。

四、开展多途径声乐课程艺术实践——和谐的“游泳”空间

声乐艺术的本质就是一种实践,声乐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实践的教学。因此,要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效率,就应通过多种途径参加实践锻炼,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声乐实践应积极向课外拓宽。比如,举办班级独唱音乐会、个人独唱音乐会、师生独唱音乐会、声乐汇演(如独唱、重唱、联唱、小合唱、大合唱等)、声乐比赛和声乐讲座等。声乐教师应对学生的艺术实践给予积极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学校应将此项工作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在相关设备、经费和场地上予以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五、建立互动式声乐课程科研组织——和谐的学术氛围

声乐教学是技术性、艺术性、学术性的有机统一体。“声乐理论三层面”不仅包括技理、艺理,也包括学理。教研室应注重加强学术研究,建立声乐艺术科研机构,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师生互动,全面营造学术氛围,深入进行学术探讨,广泛开展学术活动。科研小组研究的内容、范围、角度应尽可能地丰富多彩,比如,围绕声乐发声的技术、声乐作品的分析、声乐表演的修养、中外声乐流派风格的发展和对比、跟“学”与“教”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还可以开展地方声乐类课题研究(如常州吟诵、江南民歌),拓宽探索视野。通过一系列的科研活动,一些问题在课后得到了更深刻、更透彻的研究。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使学生培养了科研精神,强化了科研能力,提高了科研水平,开发了科研潜力。

篇10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78-02

地方高校由于大多照搬地方音乐学院的做法,而并未考虑自身所需,从而在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对接上出现了很大的不合。而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过于注重音乐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声乐理论基础的夯实以及相关理论的培训,一方面,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培养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才;另一方面,类似于口口相传的模式容易使得学生只关注表面,而不去深究,既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更有违学术的严谨性。同时,在教材的选择方面,按照专业音乐学院的一整套,直接照搬,不加改革更新,也不融入地方特色曲目的做法即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不负责。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声乐课的教学方式也过于单一,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由此种种,地方高校声乐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 地方声乐课教学现状分析

地方高校声乐课自开展以来,发展时间尚短,各方面准备也过于仓促,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发展得过于盲目,虽然已经经历几次课程改革,但依旧隐藏了很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

一方面,地方声乐教学只注重照搬普通音乐学院的一整套模式,埋头培养,并未真正反思,社会需要何种人才,而学生需要哪些能力,这些能力通过什么样的教学能够实现。另一方面,统一的大类培养,根本无法适应逐渐多元化的社会人才需求。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需求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对于普通高校的声乐人才的需求从一开始的单一的教师方面,慢慢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通高校的声乐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能再像过去一般只执着于教师一个方向,而应该多向培养,将社会的需求转化为培养的目标,为部队,敬老院,企事业单位,文化艺术团体等培养拥有更高综合素质与音乐修养的人才。

2 教学模式太过单一,无法适应新的培养方案

地方高校的教学模式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上,缺乏对实际社会需求的认识,单薄的书本知识,课堂教学形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而且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实际的需求产生较大的偏差,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相互的借鉴与交流。只有打破课堂教学的禁锢,才能更好地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更富有创造力的音乐人才。

3 教学方法过于偏重于专业技能,忽视了对于学生声乐理论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个较大的弊端,就是过于强调声乐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声乐理论的重视,有点类似于民间早期的口口相传,学生在上声乐课时,不仅应该知道自己如何控制发声,呼吸,更应该知道自己身体以及乐器的结构,产生的共振,发声的原理,以及伴奏时乐器与人的最佳配合方式,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否则,纵有再多声乐技巧也无法传授,与培养目标相悖,而且,丰富的理论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的方向,只有摸清原理,才能突破瓶颈,得到更好的发展。

4 课程设置过于单一

首先,课程内容过于单薄,课程门数相当有限,只单纯的注重对学生声乐技巧的提高,单纯的开设少量的声乐专业课程,而未对其他相关联的课程做出相应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教学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次,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音乐修养的音乐美学鉴赏类的课程过少,只一味的注重知识的灌输,而使得学生丧失了对于音乐原有美感的把握;最后,课程设置过于笼统,没有足够的细分,无法进行更深入的详解,更无法据此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对学生因材施教,深入诱导。

二 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方向

1 培养方案的明确与定期更新

根据社会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兴趣情况,制定更加切合社会需求,也更加科学详尽的培养方案,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安排相应课程以及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音乐素养的人才,并紧跟社会需求的步伐,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更新,保证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

2 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与隔离性,无法很好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入手,所谓“引进来”就是地方高校在开展声乐课教学时,不仅局限于自己学校的教师,多请社会上在声乐领域颇有造诣的人来给学生授课,传授声乐教学经验,工作心得等,对于路途较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教学,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激起了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将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带进课堂,让学生在未踏入社会之前,提前接触了解相应信息,对日后的职业生涯早做筹备。而“走出去”是指在教学模式上,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多带学生进入社区,企事业单位,敬老院等,举办各类活动或对他人的教学,演出过程进行观摩,思考。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提前了解社会所需,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制定适宜的职业规划。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变传统的重大课,轻小课模式,改为大小课的互补协调模式,小课虽然方便教师对学生的一对一指导与矫正,但大课可以让学生们聚在一起,拥有更多样的交流,对同伴的演唱扬长避短,更好地促进共同进步。另外,多组织实践活动以及现场观摩,通过写下对演唱者的优缺点,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改进,学生们在一起相互探讨,从而减少了日后遇到此类问题的概率,也对声乐的运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教师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探讨,对每位学生理解,运用声乐知识的能力以及应对相关问题的能力,进行相应的了解,从而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听取学生的解决方案,总结出更适合学生的矫正方法,为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随着声乐人才需求量的加大,地方高校的扩招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招回的学生数量庞大,各方面能力水平良莠不齐,传统的学模式根本无法应对,只能进行培养方案的细化分流,根据学生自身能力以及兴趣所在,结合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能力,定制适宜的培养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分类培养之后,对于教学考核方式也需要做相应处理,统一评定的同时,也要有所差异,要看到每个学生的能力所在。

5 对课程设置进行彻底改革

一方面,对大类课程进行细分,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学生兴趣所在,在全面了解学习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另一方面,适当增加一些关联性课程。在开展声乐技巧与理论课的同时,注重关联性学科课程的开展,将更加有利于音乐的美感与透彻的表达,如通过开展声乐与心理学的联系,给观众更好的听觉体验,另外,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在经历大量的声乐教学培训之后,很难再保持当初的热情,开音乐鉴赏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静下心来,纯粹的欣赏音乐的美感,来唤起学生心中对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其独特美感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激情。

三 普通高校改革的其他注意事项

1 加强教师创新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培训

地方高校由于招生规模扩大,人才较为紧缺,在教师的选择上有些放松,但由于其所教授的学生,将来大多会成为教师,所以,对于教师人才的培训一刻也不可松懈,一方面,应当多组织教师去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进行深度观摩学习,从优秀教师的案例中举一反三,增强教学能力与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应鼓励教师多研究他国先进声乐教学先例以及声乐发展史,选择适宜的进行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既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防止学生思维模式的僵化,又可以使得学生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多有借鉴。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

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时,专业水平不低,却缺乏组织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开始的一两年内无法较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与其等走入社会后锻炼误人子弟,不如在学校内就做好相应准备。相应的锻炼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尽量多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工厂、敬老院等,进行演出或是教学,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开展学生课堂,每位学生都有展示机会,互相授课的好处在于,学生与老师两种角色的不同体验,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也慢慢学会了如何清晰的表达,提高了教学能力。

总之,就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当前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大量的不足之处,主要原因还是起步较晚,发展较晚所致。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需要培养的是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才,务必要严谨对待。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应以传播地方音乐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将带有地方特色的声乐文化曲目纳入教学内容,加以传授,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宋吟.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初探[J]. 艺术教育,2008(5).

篇11

【摘要】声乐是高校艺术型科目中的一个重要科目。近年来,随着声乐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加,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迫切的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以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对教学实践的分析,从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探讨了提高声乐教学效率的措施,旨在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声乐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复杂、实践需求高、专业特色鲜明等特点,是一门技巧性很高的学科,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很高=在声乐教学中,影响教学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客观条件及努力程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教学设备、设施等。要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效率,就要以这三方面为切入点,逐个击破各方面的问题,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以学生为切入点

现代教学中,必须始终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真正实现高校声乐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声乐学习的难度很大,技巧性很强,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产生各种困惑。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关怀,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适当的进行心理干预,从正面激励学生

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乐观的心态,遭遇困难时要面对困难,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不要一味地逃避。学生只有建立起了积极心态,才能投身学习中获得跟多的知识”。

(二)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每个教学对象的学习效率,进而实现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

1.使用区别对待的教学法,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客观条件和声乐基础有所不同,所以并非所有学生的学生都在统一起跑线上,在前进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进步也有较大的差异。为缩小这些差异,教师要有意识的使用区别对待的教学法,因材施教的实施教学。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教学策略。比如,采用分层教学、分组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多加练习,从而弥补学生原有的不足,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出自己学习的潜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

反复声乐练习比较枯燥,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教师要适时的改变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如在发声练习的环节中,可以运用比喻教学法来启发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声状态;运用演示法让学生能近距离的观察到呼吸与歌唱肌肉群的外在表现,并能够使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在听觉上明确对与错。在练唱歌曲时,可以运用语音教学法将母音说“圆”,训练咬字吐字;然后,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感悟声乐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实现声情并茂的演唱。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灵活的使用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的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在实践课程中,要对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主要借助于课堂、校园演出、课外活动等各种实践活动,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对声乐作品的表现力与情感表达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课堂延伸舞台的方法,增加实践活动的课时,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去锻炼,在舞台上运用所学的声乐技能技巧来完整的演绎每一首歌曲。教师要指导学生,但是不要过分干涉学生,让学生探索演唱时声音、情感应该如何表现出来,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演唱技巧。

(三)总结学习方法

声乐学习需要学生形成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所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适合其自身的技能训练的方法(包括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共鸣等),反复练习后,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印象深刻;最后,学生在教师教授的学习习惯中,加入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特点,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

二、以教师为切入点

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声乐教学的专业性极强,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作为一名大学声乐教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掌控整个教学活动,发挥典范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积极为自己营造提升的空间。第一,积极参与学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和讲座等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第二,教师要珍惜每一次提升自己素养的机会,充分利用好比赛、交流、演出等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发现声乐学习中的一些很好的技巧,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第三,积极与其他音乐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探讨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交流中发现教学规律,并指导日常教学的进行;第四,教师应该关注自身综合性能力的发展,在不断扩充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锻炼自己的教育能力、心理分析能力等;第五,使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引领和激励学生积极的投身学习中。

三,学校的切入点

学校为教学活动开展和学生学习提供了环境,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声乐教学中,教学环境、教学设备对教学效率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学校要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各种软、硬件设施。首先,学校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比如,积极开展各种比赛,进行学校间的交流,聘请专业音乐家讲课等;其次,要提供完善的教学设备,包括良好的教学设施、先进的教学设备等;再次,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结束语

高校中的声乐教学是一个庞杂的工程,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比较复杂,短时间不能实现教学效率的明显提升,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的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教学中潜在的问题,最后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教师要发现教学的规律,并充分利用这一规律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虹羚关注声乐教育发展,提高声乐教学效率——谈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途径[J].家教世界,2013(07): 160-161.

[2]金鹃飞,营造课堂良好气氛提高声乐教学效率[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