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1 23:25: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简易注销申请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基本原则 (一)便捷高效。按照条件适当、程序简便、方便企业的要求,简化注销登记手续, 优化注销登记流程,创新服务发展方式,提高登记注册效率,构建便捷高效的市场退出 机制。
(二)公开透明。公开办理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的条件、程序、期限和审查要求,规范 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和登记材料,优化登记注册流程,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
(三)控制风险。完善企业简易注销制度设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保障交易安全, 保护债权人、 2/2
陕西工商行政管理网上登记平台_公司注册网上登记流程指导(2014)网上登记流程指导 一、网上登记系统操作流程 第一步:用户注册、登录 用 户 登 录 天 津 市 工 商 行 政 管 理 局 政 务 网 站 (http : //),点击“网上办公”中的“企业注册申请” 或“企业名称预核准”窗口。首次办理网上注册业务,必须进行 用户注册。
第二步:网上申请 填报登记注册信息,提交网上登记注册申请。
第三步:网上预审 属地登记机关由内网登陆“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综合业务 管理系统” ,点击进入“待办工作”窗口,对外网上报的登记申请 进行预审,做出“初审通过”或“驳回”的决定。对网上登记注 册申请进行预审时,用户可登录服务系统查询预审结果。被驳回 的申请,申请人按照驳回原因修改后再次上报。
第四步:递交材料 初审通过的,申请人打印登记材料,自登记机关初审通过之 日起 60 日内,向属地登记机关提交与网上登记申请内容一致,并 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材料原件。
业务办理流程图如下:1 二、用户注册:每个口令只能用于一个企业的名称查询和设立登 记,不能在两个企业同时使用。
1、登陆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红盾网,网址为: / ,根据业务需求,点击“网上名称预 核准”或“企业注册申请”3、在用户登录窗口,点击“注册” ,注册一个用户名,设臵密码:2 4、在以下的用户注册界面中填写用户信息:注意: (1)应填写真实姓名及手机号,密码遗忘或被盗时,可 通过手机短信重新获取; (2)一个手机号只能注册一次,一个邮箱只能注册一次, 一个用户名仅可申请一个名称,及该名称的登记; (3)应牢记所申请用户名及密码。
5、用户信息填写完毕,注册成功后,点击页面下方“返回登录” 选项,即可返回用户登录界面,输入刚刚申请的用户名、密码、 及验证码,办理名称或设立登记。3 三、名称预核准网上登记 网上企业名称登记申请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名称分类—— 2、名称——3、填写名称信息——4、填写申报人信息——5、 上报——6、等待审批——7、办理名称预先核准信息补录及打印 名称预先核准申请通知书,共 7 个步骤。
1、登录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红盾网,网址为: / ,点选该页面网上办公栏目下“网上 名称预核准” :2、用户登录界面,输入申请的用户名、密码、及验证码:4 3、在出现的界面上,点选“设立登记----名称登记申请”选项, 进入名称登记申请界面:5 4、根据自身所申请企业情况选择名称分类,点击“下一步” :注:名称分类确定后不可修改,应根据拟设立企业类型选择 好。6 5、在接下来的名称页面中,输入企业名称信息。注: (1)企业名称结构依照提示应为,企业(机构)名称=名 称区划+企业(机构)字号+行业用语+组织形式。
(2)下图中用蓝色横线标出项为点选项(其中两个名称区 划选项框,仅需选择头一个) ,红色横线标出部分为自 填项; (3)企业(机构)名称为自动生成项目,不可自行修改。6、在名称界面录入企业名称信息后,点击“名称”选项 进行,例如,想申请“天津市熙乾兴机械有限公司”的企业 名称,其过程如下: 先查“熙乾兴”三个字,如下图:7 “熙乾兴”三字作字号通过后,再两个字,如下两图:在此例中,通过以上过程可知, “熙乾兴”三个字作机械 制造公司字号不可用,但可使用“熙乾”二字作为字号,故可申 请“天津市熙乾机械有限公司”这一企业名称。8 注: (1)三个字以上(包括三个字)做企业字号,其名称需 要两两字,不得包含其他同行业企业名称(有投资关系的除 外) 。两两过程中发现有“系统提示您的名称与下边提示的名 称相近”的提示时,该字号为不可用字号,更改字号后重新, 直至按照以上两两规则通过; (2)行业用语、行业门类、 行业代码应参照国名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加以选择。
7、在接下来的名称信息窗口,填写拟注册企业信息,此步骤需填 写拟注册企业经营范围、注册资本、企业类型,点击“保存”后, 进一步填写投资人信息。注: (1)企业(机构)类型选项应根据企业情况选择,如一个 自然人出资应选择“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 ” ; (2)点击完“保存” ,然后再在投资人信息栏中,单击“新 增” ,录入投资人信息;其中,录入投资人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投资人类型的选择,9 如自然人的信息录入依照下图操作:当投资人为其他类型时(其类型的选择可参照投资人提供身 份证明所显示类型标识) ,如企业法人投资,按下图录入:8、保存以上信息成功后,单击“下一步” ,填写人信息,需 填写的为用红框所圈部分: 注:委托期限应不超过一个月。9、将以上信息保存完毕后,点击“上报”10 10、点击上报成功后,在 2-3 个工作日后,重新登录红盾网,用 自己用户名及密码登录。点击“我的申请”查看审核意见即可。当系统提示:您申请的名称工商部门已审核通过,即可点击“显示申请书” ,打印申请材料并签字盖章;并点击11 “受理通知书” ,打印的受理通知书,凭打印的受理通知书和申请 材料到注册科领取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注:提交的申请材料应与当初网上申请一致,包括拟注册企业 登记信息,也包括委托受理人信息、电话。
名称登记后,没有领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时,不 能进行网上申报,否则该通知书不能打印。那时则不能进行登记 申报。
四、企业网上受理登记申请 网上企业设立登记申请包括如下步骤:1、填写名称信息、核 准文号——2、填写企业基本信息——3、上报——4、等待审批— —5、修改后上报或打印申请登记材料签字盖章——6、登记大厅 现场申报——7 领取营业执照。
1、登录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红盾网,网址为: /,点选 “企业注册申请” ,2、用户登录界面,输入申请的用户名、密码、及验证码:12 3、在出现的界面上,点选“设立登记----公司登记”选项,进入 名称登记申请界面:4、填写申请企业预先核准的名称和核准文号,点击“确认” :13 5、依次录入“公司主体信息” 、股东或发起人信息、股东决定、 执行董事决定、非公党建信息、许可信息、指定代表(共同委托 人)证明,将以上信息保存完毕后,点击“上报”14 15 16 17 6、点击上报成功后,在 1 个工作日后,重新登录红盾网,用自己 用户名及密码登录。点击“我的申请”查看审核意见即可。当系统提示:您申请的登记工商部门已审核通过,即可点击 “受理通知书” ,打印的受理通知书,点击“打印登记材料” ,打 印的申请书,在申请材料签字盖章,并按照提交材料目录准备相 关的登记补充材料,凭打印的受理通知书和申请材料,到工商部18 门申领营业执照。
注: 1、注册科近期下发全部登记的电子模板,各单位可以根据需 要填写打印后使用。
2、提交的申请材料应与当初网上申请一致,包括拟注册企业 登记信息,也包括委托受理人信息、电话。
3、如果股东提前签字的,可以凭打印的申请材料申报,允许 经办人修改相关内容,解决股东多次签字往返的困难。19
陕西工商行政管理网上登记平台_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登记网上注册申请操作指引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综合法律门户网站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登记网上注册申请操作指引1.登录系统。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http://) “服务导航”栏的“网上登 记” ,或该页左下方“网上申请”栏的“企业登记”登录系统;也可通过中国企业登记网( http : //qyj.saic.gov.cn/) ,点击首页左侧“在线办理”登录系统。
说明:没有电子营业执照的企业,选择“普通登录”方式登录系统。已经持有电子营业执照的企业, 选择“电子证书登录”方式登录系统。
2.选择类型。根据所办业务,选择“企业设立申请” 、 “企业变更申请” 、 “企业备案申请”或“企业注 销申请”业务类型。
同一企业一次只能选择一种业务类型,待申请的业务办理结束后,方可再次申请业务办理。
注意:企业变更同时需要办理备案业务的,应当选择“企业变更申请” ,该业务类型将会将变更、备案 一并处理;只办理备案的,应当选择“企业备案申请”模块。
3.填写信息。根据提示,填写申请相关信息,如:企业设立,首先选择企业大类,填写企业名称预先 核准通知书文号或者已核准企业名称查询已有名称预先核准登记的信息,然后补充完整页面上企业登记要 求填写的其他信息, 注意:*表示必填。通过点击“下一步”或页签可进行页面切换。
在系统中填写的信息真实有效,以保证通过系统打印出的文书内容无误;要求填写的手机号可接收短 信,以保证申请人及时了解业务办结情况。
4.上传文件(PDF 格式) 。选择所需提交的文件目录,根据目录显示对应上传已经签字(盖章)材料的 PDF 格式扫描件。
注意:目录中如果缺少需提交文件名称可通过“添加材料”按钮,自行录入材料名录,增加材料目录 信息。
5.检查提交。对填报信息和上传材料进行预览,再次确认填写信息后,点击“检查”按钮,系统会对 申请人填写的信息和上传的附件材料进行初步检查;检查通过后点击“提交”按钮,通过互联网将申请业 务提交至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业务部门进行审查。检查不通过的,申请人需根据提示修改填报信息,直至业 务检查通过方可将申请业务提交至业务部门审查。
注意:业务状态为“已提交待预审”表示业务已经提交成功,此时申报信息只能查看,不能修改。
6.查看反馈。登录企业登记系统,点击“我的业务申请”查看申请业务审查过程反馈信息。
审查意见为“退回修改”的,业务信息可查看、修改或者将申请的业务直接“删除” 。
审查意见为“驳回”的,业务信息可查看、不可修改。
审查意见为“拟同意”的,表示业务处于在审核中且没有办结,业务信息可查看、不可修改。
市场是双向开放的,有进有退,只有通过不断的动态调整,才能永葆活力。诺思和托马斯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更是明确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和日益完善,我国经济正在由量的扩张向以量为基础重在质的提升转变。市场主体能够顺畅退出应是市场经济成熟发育的标志之一。
一、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一)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指由《民法通则》、《公司法》及各类专项法律法规调整的经依法核准登记被赋予法定资格的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体。市场主体是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现阶段,个体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各类经济组织,主要是企业。本文所指的市场主体,除特别注明外,统指企业。
(二)市场主体退出
目前,关于市场主体退出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认识,尚未有统一的界定。笔者认为,要对市场主体退出进行科学的界定,必须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明确:一是市场主体的范围;二是市场主体退出的缘由。基于“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现代法治基本原则,只有出现法定事由,才一定导致市场主体退出行为的发生。三是市场主体退出时的主观意识表现。意识自治原则是民法的基本要求,市场主体退出应充分体现这一基本原则。四是市场主体退出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三种情形,营业资格的丧失、法人资格的丧失、营业资格和法人资格的同时丧失。五是市场主体退出的程序和标志。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认为,市场主体退出,是指具有法定资格的市场主体因法定事由的出现,临时或永久、主动或被动终止市场主体经营资格或法人资格并依法办理注吊销登记的市场行为。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市场监管执法的实际,市场主体退出可为:(1)根据退出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注销和吊销。(2)根据市场主体意思自治与否,可分为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3)根据退出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暂时退出和永久退出。(4)根据退出程序的正当与否,可分为有序退出和无序退出。(5)根据退出时的主观状态,可分为恶意退出和善意退出。
(三)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基于对市场主体退出的界定,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是指政府为了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防止市场无序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通过具体的行政主管机关核准和注吊销,对退出市场的主体资格进行规制的一项制度。
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是每一个国家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稳定、繁荣必须采取的一项具体举措,是国家宏观管理、调控社会经济的一项必要手段。究其本质,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法律性、规则性很强。依法行政是行政活动的最基本要求,对市场主体退出必须严格依法进行,依程序实施。二是政策性、灵活性很强。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既是行政行为,又是经济调控手段,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对市场主体退出的要求不一。在市场经济发育、发展期,国家侧重于市场主体的准入,注重市场主体量的扩张。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则侧重优化市场主体的质量,对不合格的、影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市场主体,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引导或强制退出。可见,市场主体退出同市场主体准入一样,既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到依法行政;又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正确处理好全国与地方、社会与企业、长期与眼前的利益关系。
二、当前我国市场主体退出机制评析
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规定,市场主体注销数一般包含主动注销和因吊销而被动注销的数。因而注销与吊销对比变化,可以较集中地反映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状况。
据报道,北京、沈阳、西安等地2002年吊销的企业数远大于注销的企业数,占企业退出市场80%以上。江西省2002年度统计情况反映,主动注销而退出的企业占12.5%,因违法被吊销或撤销的企业占87.5%:无锡市自2000年至2002年期间,注(吊)销个体工商业户44796户,注(吊)销私营企业11141、户,注(吊)销内资企业22853户,注销外资企业60户,吊销外资企业321户,这当中80%以上市场主体的退出是因逾期不参加年检而被吊销营业执照,有的是因违法经营或其他原因而被吊销营业执照,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可见,市场主体大量无序退出,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体制转型阶段新旧秩序交替磨合中诱发市场失序的“火源”。
我国市场主体存在大量无序退出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
首先,制度缺陷,已逐渐成为市场主体有序退出的瓶颈。一是制度设计不够完善。我国从1978年开始发放营业执照确认市场主体以来,实行的登记监管原则是“宽进严出”,出台的约束市场主体的法律法规有1000余个,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更多,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针对市场准入、市场交易和市场竞争的,而市场退出只散见于一些法规、规章及解释当中,且相互冲突,规定不全。二是程序设计不够科学。目前企业的主动退出程序非常繁杂,一般要经过清算、公告、完税、注销账户等,使企业大多已没有申请准入时的激情,往往不辞而别,等待吊销。以公司注销为例:自提出注销登记之日起到注销完毕,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期间必须在市级报纸上公告3次以上,公告费用7000-8000元,同时还需要准备各类申请材料,而最后还不一定办得好。相比注销登记费时、费钱、费力、费心,被动退出不仅省时、省钱、省力、省心,且退出的机会成本也高。三是方式设计不够全面。按民法理论,市场主体可以依法处理自己的权利,而经营权则属于依申请确认后的自。营业执照是根据申请人的申请确认后的批准凭证,市场主体既然放弃了申请年检的权利,也就是放弃了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登记机关没有必要多次催检或等待申请人申请继续生产经营,催促和等待申请人申请,这意味着将申请人的权利变成了义务。实践中,市场主体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主要原因是不按照法律规定参加年检。四是成本设计不够公平。市场主体主动退出不仅程序繁杂,而
且要发清全部员工的酬薪、偿清全部债务、缴清所欠税款,最后基本上是负债累累。申办注销无异于引火烧身、自找麻烦。而恶意退出,不仅逃避债务,特别是利用国家清理不良资产的政策的机会,抽逃资产,形成空壳公司,等待国家核销债务。五是主体设计不够合理。在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法人资格的取得和消失基本上都是通过地方法院来完成的。我国现行的市场退出方式主要体现为注销和吊销并行。注销是市场主体的自愿行为,吊销属于行政处罚,通过行政处罚的手段来剥夺市场主体资格在法理上存在矛盾。
其次,监管缺位,直接制约着市场主体有序退出。一是地方政府的不正当干预。一些地方政府的片面政绩观,将外商投资企业数、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作为衡量政府政绩的标尺,对市场主体只求“生”,不允许“死”。同时,部分国有、集体企业既难以改制又难以注销或吊销,造成了一种“不死不活”的局面。近年来,虽然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让一批不合格的市场主体依法退出,但仍有一部分难以淘汰出局。二是现行监管体制存在较大缺陷。现有监管执法机构繁多,同时职能交叉重叠与冲突并存,导致对市场主体的监管执法的脱节和监管执法“真空带”的出现。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对市场主体退出负有监管职责的,涉及工商行政管理、卫生、环保、质监、银行、海关、税务等众多部门,不仅部门间存在“有利争着管,无利时都不管”的现象,单个监管执法部门内部层级事权划分也不够清晰,导致监管脱节,监管链“断开”。三是监管执法力量有待整合。相比市场主体的高“出生”、高“死亡”带来的开业、变更、注销、吊销工作量的增多,申请破产的也在逐步增多,现有监管执法力度不足,导致行政执法机关往往重视市场主体准入、竞争行为的监管,而忽视对退出的监管。由于后续监管不力、对恶意退出的惩戒力度不够,出现了对恶意退出行为的监管“真空”。四是“经济户口”数据缺失严重。目前,我国虽然正在探索建立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经济户口监管信息项目设计上的缺陷、系统维护制度建设的薄弱,信息之间发生偏差和填入录入残缺不全、传递滞后、整合处理规则不一致,也是问题多多,这直接制约着监管执法的到位。
再次,信用缺失,造成了大量市场主体的无序退出。一是对市场退出规则知之太少。在一些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责任人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只知道开业,不知道注销,不了解被吊销的法律后果,说解散就解散了,却不办理任何手续,稀里糊涂就被吊销了。二是对市场退出规则知之不全。由于退出的手续繁杂、退出的成本太高,客观上也存在一些市场主体即使没有办理注销手续退出市场后,也没有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办与不办之间徘徊,即能不办则不办。三是“经济人”行为不诚信。以恶意逃避债务为目的无序退出市场。
最后,服务缺失,影响了市场主体的有序退出。一方面,由于商会、各类行业协会的不健全,“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要求无法体现,市场主体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基本道德知识的匮乏导致市场主体因不懂法而自然退出,或信用意识差而恶意退出。另一方面,商会、各类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的基本职能发挥不充分,导致市场主体因当前退出程序繁多、手续繁杂、时间冗长、费用过高等原因而不愿办理正常退出手续无序退出市场。
三、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的路径探索
(一)制度建构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是市场主体准人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用以调整市场主体退出法律规范的商事登记法的修订,已迫在眉睫。本着遵循公平正义、法律至上、人人平等、执行公正的现代法理,着眼于确立制度、规范权责、保障权益的基本原则,在建构市场主体退出法律法规时必须明确以下的问题:
第一,市场主体退出基本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的退出应“统一规定,区分对待”,适用不同的原则:(1)特许主义原则。政府为保持对某些行业或公司的垄断和特权而规定市场主体必须经过特别立法、特别程序严格审批后方可退出。如各类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2)核准主义原则。市场主体的退出必须先经政府行政主管机关审批许可,再经登记注册机关注销后方可退出。这主要包括由特别法调整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准入限制较多的行业(如汽车、石油石化等)。(3)准则主义原则。由法律规定市场主体退出的要件,只要符合要件经登记机关依法注销后即可退出,即直接退出制。这一原则应适用于绝大多数的市场主体。(4)强制主义原则。对那些不符合环境友好型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基本要求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消耗的市场主体,国家通过税收、行政处罚等手段强制市场主体无法继续经营而不得不退出市场。
第二,市场主体退出标志。按照《民法通则》的立法本意和基本法律原理以及《行政许可法》规定,应确定注销生效为市场主体退出的最终标志,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市场主体的债权债务已经清算完毕,二是以法定公告形式让社会公众特别是利害关系人知晓,确保市场主体“干净”退出,而不是拖泥带水。
第三,市场主体退出程序。借鉴美国的做法,基于我国现实情况,建议按照市场主体的不同,建立完善规范统一的市场主体退出程序,做到既有利于实践操作,又体现行政效能。依对象的不同,分为简易程序(适用于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以及个人独资企业)、一般程序(适用于非公司企业法人和公司)、特别程序(适用于被吊销执照的市场主体);依主观意愿的不同,分为申请注销(适用于主动退出)、强制注销(适用于吊销执照的被动退出又不按时组织清算的);依法律责任承担方式的不同,市场主体退出要件也要各有侧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申请注销,条件设定相对较高,特别是清算报告为必备要件;但属于被动退出施行强制注销程序的,则无需提供清算报告,因为依据企业法人资格否定原理,应确定其承担无限责任,并由投资人连带落实清偿责任。基于《民法通则》非法人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承担无限责任的规定,非法人市场主体退出门槛应适当降低,是否需要提供清算报告可以灵活掌握,只要该市场主体承诺落实清偿责任即可。
第四,市场主体退出机构。为改变我国市场主体消亡的权力主体除了登记主管机关以外,各有关主管部门也有权决定市场主体的消亡(如吊销各类许可证)的混乱格局,建议:对一般的主动退出,可以按照现有做法,由市场主体依法依程序到工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即可;对被动退出的市场主体,可以考虑借鉴美国的做法,行政执法部门在全面收集企业法人违法事实的基础上,向法院提出强制企业退出的请求,由法院依法判决。
第五,失信惩戒规定。对无序退出特别是恶意退出的市场主体不仅要责令
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要追究其相关责任人(含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投资者)经济的、行政的,甚至刑事的责任。
第六,相关制度。一是市场主体营业资格和法人资格适度分离制度。在我国,营业执照兼具证明法人资格和营业资格的双重性质。企业被等级机关依法吊销或注销营业执照后,既丧失了营业资格,又丧失了法人资格,这必然会遗留下大量的清算问题难以处理。根据《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建议实施市场主体法人资格与营业资格的适度分离,即市场主体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营业资格丧失,而法人资格则必须经过实质意义上的清算程序和形式的注销以后,才能彻底退出市场。二是审慎的市场主体退出援助制度。退出援助政策,是日、美等国家普遍采用的针对一些因结构调整陷于特别困境的行业和地区进行援助的一项政策,主要包括设立产业援助基金、对企业员工失业和再就业特别政策、单一产业地区的成套援助措施3种形式。但在建立该制度时,应谨慎设定退出援助的范围和方式,只有当问题涉及面较广和依靠市场机制调整困难,并可能引起较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时才实施。三是完善申请停业机制。实践中,市场主体可能在获得市场准入后却无法取得行业准入,或者被相关行政机关取消行业准入后,但经营主体又希望通过整改重新取得行业准入。对此,仅靠注销和吊销不够。为此,建议完善申请停业机制,即暂时性的市场退出机制。这是介于退出市场的注销和吊销之间的“缓冲带”,能够有效解决经营主体监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增强市场秩序的可控性。
第七,市场主体退出后法律责任。一是清算责任。新《公司法》已明确。二是质量缺陷责任。我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有明确规定的。三是环境保护责任。主要包括废旧设备、具有反射性的原材料、半成品等的有效处理。
鉴于上述7个方面考虑,建议:一是制定统一的《市场主体法》和《市场主体退出法》。一个理性的法律秩序,要求人们按照共同规则自觉地选择合理的行为,为了增强法律合理性,我国亟待建立一个良好的、统一的市场主体法律体系,统一的《市场主体法》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在具体内容上,对市场主体的基本概念,市场主体的进入、交易、竞争和退出行为的条件和程序,罚则等作出统一的规定。
鉴于统一的《市场主体法》涵盖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现有众多法律法规的整合,同时立法技术要求高,在短时间内暂时无法完成。笔者建议可考虑先制定《市场主体退出法》,着重明确以下内容:(1)统一规定市场主体退出的条件、规则和程序,规范市场主体的退出行为。(2)明确市场主体退出时有关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3)完善有关市场主体注销登记、债权债务清理的规定,建立审慎的市场退出援助制度。
(二)保障机制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体现在市场主体退出方面主要包括:一是最大限度排除对市场的不正当干预: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市场监管制度,做到监管的动态性、适时性、精确性;三是要在有法必依的前提下的积极行政。简而言之就是依法行政,建立科学的市场主体退出监管执法机制。
1.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构建完善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在市场进入与退出上的自主性,是形成市场竞争机制的一个重要基础。为此,要求政府在减少行政审批范围的同时,建立合理的市场监管制度,而监管的基点是培育和维护一个健康、公平、有序的市场机制。对市场暂时不能发挥作用的领域,要首先考虑恢复和完善市场机制;必须调整政府作用的重点和行为方式,应从事前监管转化为过程监管和事后监管,从重视经济监管转变到强化社会性监管,逐步建立起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2.流程再造,形成环环相扣的退出程序体系。须大力整合现有执法及信息资源,致力形成对市场主体共管防范的全方位监管,切断无序退出市场的驱使力,确保市场有序运行。
并根据市场主体类型不同,大致分公司制企业和非公司制企业退出程序:
(1)公司可按以下程序办理注销登记:
Ⅰ公司清算组织应当自公司的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并按规定提交下列文件:公司清算组织负责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法院破产裁定,公司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决议或者决定,行政机关责令关闭的文件;股东会或者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算报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Ⅱ公司登记机关收到申请人提交的上述符合规定的全部文件后,发给《公司登记受理通知书》。
Ⅲ公司登记机关自发出《公司登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公司核准注销登记的,公司终止;不予登记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通知申请人,发给《公司登记驳回通知书》。
Ⅳ注销登记公告。股份有限公司应当自行公告,有限责任公司按自愿原则公告。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在其注销登记被核准后的30日内注销登记公告,并应当自公告之日起30日内将的公告报送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公司的登记公告进行事后备案审查。公司的注销登记的内容应当与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内容一致;不一致的,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要求公司更正。
Ⅴ分公司终止经营活动被撤销,应当自公司撤销决定做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注销登记,并提交下列文件: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公司撤销分公司决定;营业执照正、副本;公司登记机关核准注销登记后,分公司终止。
(2)非公司制企业可按以下程序办理注销登记:
Ⅰ非公司制企业终止经营活动经主管部门、主办单位或者审批机关批准后30日内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并按规定提交以下文件、证件: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原主管部门(主办单位)审查同意的文件;主管部门或者清算组织出具的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文件或者清理债务完结的证明;营业执照正、副本及公章;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Ⅱ登记主管机关受理、审查、核准。经核准注销登记的,出具《企业注销登记通知书》,企业终止;不予核准登记的,驳回申请,发给《企业注销登记驳回通知书》。
Ⅲ登记主管机关将核准登记的企业注销登记情况告知其开户银行。
Ⅳ由登记主管机关注销公告。注销登记公告的内容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号、注销原因、负责清理债务的单位。登记主管机关应将注销公告存档备查。
3.构建市场主体基本数据共享机制。分散的、封闭的市场主体的基本数据不利于企业基本数据的综合分析利用,市场主体基本数据共享及运用是构建和完善市
场主体退出机制的重要环节。(1)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基本数据库。各部门、各行业应按照政府统一规划、制定基本的数据行业标准,按照各自职能收集整理的原生性和发生性数据及时纳入市场主体基本数据库,搭建起市场主体基本数据共享交流机制,信息公开及时,接受社会监督,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广视角的立体监管。(2)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基本数据中心。该中心可以由政府成立专门机构运作,也可以由政府指定一个部门牵头组建,其职责是统一拟定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方案并组织协调实施;统一开发企业信用信息软件;统一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和依法披露;协调相关部门、相关行业企业信用信息的交换;组织企业信用信息网络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目前,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信息库的基础上,建立企业信用库,并根据各部门提供的信用记录,逐步建立起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机制。(3)开放市场主体退出信息。重点是建立黑名单库,对不依法需注销登记的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以及不依法清算的企业要将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姓名向社会公众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4.不断加大非常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的市场退出行为,提高市场主体无序退出的成本,构建一种能够使收益大于成本的制度机制,实现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标,使现代市场真正成为具有制度效用的有序环境。一是要严格执行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查处无序退出,特别是恶意退出的行为。二是要对构成犯罪的,严格追究法定代表人的刑事责任。三是要提高无序退出市场主体的法定代表人再创业的门槛。
5.加强对市场主体退出后延监管。对市场主体退出后延监管,要区分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区别对待,重点加强对被动退出的市场主体后延监管,不仅包括市场主体本身,同时包括其相应主要责任人。此外,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积极行政、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从而实现对市场主体退出行为的适时、动态、科学、全过程监管,让主动退出的市场主体高效、快捷、低成本地顺畅退出;让被动退出的市场主体依法、按程序地有序退出。
(三)道德支撑
美国学者诺思指出:“社会强有力的道德和伦理法则是使经济体制可行的社会稳定的要素”。信用机制,是构建和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的道德支撑。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既要依靠立法完善、执法到位,还要依靠社会整体的道德认知水平。与法律相比,信用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机制。特别是在诸多情况下,法律由于过高的实施成本而无能为力,相反信用机制却能低成本地发挥着作用。
一是加强道德教育,增强市场主体的道德意识。开展经常性的道德教育,增强道德意识,使其具有“羞耻心”、“荣誉感”和“责任心”,能够自觉地承担各种社会责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普法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二是强化舆论监督,促进自动实施机制的形成。社会舆论是指对善行的赞扬和对恶行的谴责。社会舆论的强与弱,表明一定道德被社会所接受的程度。社会舆论通过对行为善恶所作的道德评价,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社会舆论有助于信用机制的生成,它将不道德行为和道德行为的信号迅速传播,从而促成市场主体有序退出的自动实施机制。三是推崇榜样示范,让守法守信真正成为一种社会美德。四是加强行业自律,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社会主义道德的确立和实现可以通过行业规范、行业约定等提示、规劝、说明、批评,引导市场主体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有序退出。五是加强行政监管,避免失信行为的外部化。对于严重的信用缺失行为,关键要靠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强制调整信用缺失者的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彻底使其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将“经济人”进化为“道德人”。六是信用立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四)中介服务
专业化的自律性组织作为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第三部门”,既是沟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纽带,又是社会多元化利益的协调机构,也是实现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服务、保障行业公平竞争的社会组织,可以为市场主体退出提供完善的中介服务。这也是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构建完善的市场主体监管体系时的成功的普遍做法。
1.规范。一方面,通过制定行业内部的议事程序、内部规约、对成员违法行为的判定以及处罚规定等,来约束其成员的基本行为,引导成员依法(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依德(基本道德)、依约(行业规约)从事经营活动并积极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对政府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定期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加强监督检查,不断提高成员的道德水平,提高协会成员的综合素养,促成合法准入,依法经商,诚信经营,有序退出。
第三条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受理不动产、建筑业工程项目的项目登记;
(二)对不动产、建筑业工程项目的登记信息、纳税申报信息、入库信息进行采集、汇总、传递、比对和分析;
(三)对税收政策进行宣传解释,及时反馈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四)掌握不动产销售、建筑业工程项目进度及工程项目结算情况;
(五)根据不动产销售、建筑业工程项目进度监控不动产和工程项目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情况,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六)监督纳税人合法取得、使用、开具不动产销售和建筑业;
(七)不动产销售及建筑业工程项目竣工后及时清缴税款,并出具清算报告;
第四条不动产、建筑业工程项目登记管理:
(一)在我省范围内从事不动产销售、承包建筑工程项目,应在取得不动产销(预)售许可证或不动产销售合同、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并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向其不动产、建筑工程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不动产、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如实填报《不动产项目情况登记表》、《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并提供下列证件、资料办理不动产、建筑工程项目登记:
1.营业执照副本和税务登记证件副本;
2.不动产销售许可证、建筑业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
3.不动产销售合同、建筑业工程施工合同;
4.纳税人的开户银行、账号;
5.中标通知书等建筑业工程项目证书;
6.《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适用异地施工建筑企业);
7.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二)纳税人承接异地工程项目的,应在外出施工前,持税务登记证副本、书面申请书、建设规划许可证、承接工程合同书、中标通知书、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以及经办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以下简称“外管证”)。凭《外管证》在应税劳务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建筑企业报验登记后,持上述第一款规定的有关证件、资料办理不动产、建筑工程项目登记。
(三)纳税人已登记的不动产、建筑业工程项目信息发生变动的,应自项目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不动产项目情况登记表》《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及有关变更资料到应税劳务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工程项目变更登记。
(四)纳税人承建的工程项目有停缓建、非完工结算注销的,应自有关部门决定工程项目停缓建、注销之日起30日内,凭有关部门决定工程项目停缓建的相关文件或者文书及《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向主管税务机关结清项目应纳税款,主管税务机关应进行相应的登记。
停缓建工程需要续建、复工的,应自有关部门决定续建、复工之日起30日内,凭有关部门决定工程项目续建、复工的相关文件或者文书及《建筑业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续建、复工登记。
(五)纳税人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不动产的,应按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预收售房款相关资料;建筑业纳税人承建建筑工程跨年度施工的,应按年度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当年工程进度、工程结算等相关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报送的上述资料登记备查。
(六)纳税人不动产项目销售完结、承建的工程项目已竣工决算的,应自工程项目竣工决算之日起30日内持《不动产销售结算表》《工程竣工决算报告》或《工程结算报告》及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工程项目税款清算。
纳税人承建的工程已完工决算但尚未结算的,纳税人应自工程项目完工决算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书面报告,说明未结算原因。
主管税务机关在办理工程项目清算时,应对工程决算价款、设备扣除等项目进行核实确定,同时清缴税款,在项目税款清算结束后,出具工程项目税款清算报告,并注销工程项目登记。
(七)纳税人承揽分包、转包工程的,应自分包、转包工程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到应税劳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项目登记手续;建筑工程项目总承包人在分包、转包工程协议书签订之日起30日内到应税劳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分包、转包工程项目登记手续。
(八)纳税人未签订合同或协议及无项目证书的工程项目,应自开工之日起30日内到工程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工程项目简易登记,并提供书面材料,材料内容包括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工程项目名称,工程项目地址、工程项目预算(预计)金额,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第五条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纳税申报管理:
(一)纳税人应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按照《营业税纳税申报办法》填报《建筑业营业税纳税申报表》按照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填报不动产销售的纳税申报表。
(二)纳税人异地承建建筑工程除就异地工程项目在应税劳务发生地进行纳税申报外,还应按规定向企业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建筑业营业税纳税申报表》和《异地提供建筑业劳务税款缴纳情况申报表》。如自应申报之月(含当月)起6个月内未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其异地建筑业应税劳务收入的完税凭证的,应就其异地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营业税。
(三)纳税人进行纳税申报时,须分工程项目逐项申报。
第六条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人管理:
对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人区别不同情况分为自开票纳税人和票纳税人。
(一)自开票纳税人。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纳税人为自开票纳税人,可以在不动产所在地、建筑业应税劳务发生地自行开具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发售的:
1.依法办理税务登记;
2.执行国家税务总局《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及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3.按照规定进行不动产、建筑业工程项目登记;
4.满足税务机关规定的信息采集、票表比对要求。
(二)票纳税人。
不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纳税人为票纳税人,由其不动产所在地或应税劳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为其。
(三)不动产、建筑业自开票纳税人由设区市或县(区)税务机关审核,具体由各设区市税务机关确定。
第七条自开票纳税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办法》的规定向应税劳务发生地或不动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领购《建筑业统一》《销售不动产专用》,并按规定登记保管。不得违反规定开具。
自开票纳税人在收到项目工程款或分包人收到总承包人支付的工程款时,应分工程项目开具,不得使用不合法凭证入账。
第八条票纳税人销售不动产、承建工程项目或承接分(转)包工程项目的,须先在不动产所在地或应税劳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履行项目登记后,方可持以下资料到不动产所在地或工程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
(一)完税凭证;
(二)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三)销售不动产合同、建筑劳务合同或其他有效证明;
(四)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提供异地劳务时);
(五)中标通知书等工程项目证书,对无项目证书的工程项目,纳税人应提供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工程项目名称、工程地址、质式结构、工程用途、工程预算、承包人、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六)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九条主管税务机关对开具的销售不动产、建筑业应按工程项目逐户建立收入台帐,逐笔登记已开具的名称、号码、开具金额等相关信息。
纳税人异地承建工程项目完工,并进行工程项目税款清算,应税劳务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注销其项目登记时,应在《外管证》上签注工程项目开具名称、号码、份数、金额,或出具《开具清单》。
第十条不动产、建筑工程项目日常管理:
(一)主管税务机关在不动产、建筑业纳税人进行不动产、建筑工程项目登记后,应按照税源分类监控管理的要求,建立分户分工程项目管理资料档案和不动产、建筑业税源分类控管台帐。
(二)主管税务机关对不动产、建筑工程项目要落实专人管理,并根据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岗位考核责任制。各项目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建立健全管理档案。
(三)主管税务机关要加强工程项目的日常监管,深入工程项目地查看项目的进度或通过其他渠道,掌握不动产销售、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通过纳税人不动产销售情况、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开具、纳税申报等信息,进行比对和分析,发现管理疑点,及时跟踪管理到位。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应及时清缴税款,并出具清算报告。
二、目标
建立*市在用机动车排气环保定期检测体系,实施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制度和环保标志管理制度,制定配套的技术标准、检测规范、控制措施,将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阶段措施并行的轨道,有效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逐步缓解城市经济发展、机动车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实现空气质量不断改善,达到市域环境全面达标总体要求。
三、实施范围
*市行政辖区,重点区域为*市主城规划区。
四、实施方案
(一)各部门职责
1.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对本市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对机动车排放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信息传输及数据管理系统,组织开展机动车路(抽)检工作。负责制定、发放机动车环保标志,并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
2.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机动车相关基础信息;对未通过环保定期检测的机动车视为机动车安全检验过程中存在有不合格的技术环节,不予通过机动车安全定期审验;协助环保部门进行机动车排气路(抽)检。
3.市质监局:对本市机动车检测、检验机构日常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对从事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业务的检测机构进行计量认证;对检测机构和维修机构使用的排放检测设备进行定期强制检定;与市环保局共同筛选确定*市机动车简易工况法排放限值。
4.市交通局:负责机动车排气维修企业维修质量的监督管理;将机动车尾气排放指标纳入维修质量考核内容,对维修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对未通过环保定期检测的营运机动车不予通过定期审验。
5.市工商局:对新车、二手车销售市场及车用燃油销售点进行监督管理,配合环保部门对机动车销售市场的预售机动车进行抽测,确保预售机动车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排放标准,对本市销售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车辆及车用燃料的企业和个人实施处罚。
6.市商务局:对机动车经销商开展宣传及监督管理,确保在本市销售的机动车均为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达标车型。
7.市发改委: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完善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收费标准,监督检测站按照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检测费。
8.市市政公用局:配合环保部门对全市公交车辆的排气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9.市城管局:配合环保部门对全市出租车、环卫车、渣土运输车等的排气污染实施监督管理。对未通过环保定期检测的营运机动车不予通过定期审验。
(二)主要工作任务
1.新车监督管理
(1)对经销商开展宣传及监督管理,确保在本市销售的机动车均为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达标车型,并符合国家规定的阶段性车辆排放标准;督促销售商对在质保期内经环保检验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进行治理,直至达标。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质监局、市环保局
(2)本市新车办理登记注册手续时,进行达标车型核对,对不在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达标车型范围内的车辆或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排放不达标的车辆(免检车除外)不予办理登记手续。
责任单位: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市质监局
(3)定期公布国家环保车型目录,宣传机动车排气污染相关知识,引导市民购买低排放低能耗环保型新车。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工商局、市商务局
(4)新增、更新公交、出租、环卫等车辆,必须选择达到或者高于国家现行新车排放标准的车型,并报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局、市城管局
配合单位:市质监局、市环保局
(5)协调在*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燃油供应商,销售符合现阶段排放标准的车用燃油,并对燃油销售企业进行监管,对销售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车用燃油的企业进行处罚。
责任单位:市经委、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
2.加强在用车环保定期检测监督管理
(1)在用车环保定期检测(方法)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0年1月前,环保定期检测采用双怠速和不透光烟度法;第二阶段2010年1月起在我市全面推行简易工况法,各环保定期检验机构必须在简易工况实施前建立机动车简易工况法排气检测线,为全面采用简易工况法对机动车实行环保定期检测做好准备。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2)通过省环保局委托的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机构必须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前,实现安全技术检测和环保检测工位分离,达到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并接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质监局
(3)根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GB7258-2004),排气检测不合格的,机动车检测机构应判断该车安全技术检验总评不合格,不予发放环保标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不予审验。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
(4)经环保定期检测未达标的机动车,必须限期治理,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复检合格后,方能发放环保标志,通过定期审验。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质监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5)对无环保标志的营运机动车,营运主管部门不予通过定期审验。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城管局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
(6)环保部门建立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数据库和在线监控网络,环保定期检验机构排气检测工位必须与市环保局实现实时联网,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质监局
配合单位:市信息办、市财政局
(7)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完善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收费标准,并监督检测站按照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检测费。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物价局)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公安局
(8)办理转移、变更登记的机动车,必须经本市环保定期检验机构检测,达到国家规定的现行标准,取得环保标志,方可办理相关手续。
责任单位: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质监局
(9)2009年10月前建成2条机动车简易工况法排气检测示范线,制定、筛选我市在用车排气污染物简易工况法限值。为在我市全面推行采用机动车简易工况法对机动车排气进行检测奠定基础。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质监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10)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机构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检测仪器进行校准。市环保局会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机构实施检测质量抽检制度,对不符合国家检测技术规范的检测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上报省环保局取消环保定期检测资格。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质监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3.开展机动车环保路(抽)检工作
(1)市环保局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主要交通干道设置1-2个路检点,不定期对无环保标志的机动车进行排气污染抽检。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将机动车引导至指定的临时停放地,由环保部门负责机动车排放检测,检测合格的,发放环保合格标志,不合格的,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配合单位:市交通局
(2)不定期对公交车、出租车、渣土运输车、环卫车、公务用车及其它用车大户进行抽检;对不达标的车辆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第十三条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城管局、市市政公用局、市交通局
(3)聘请义务监督员对冒黑烟车辆进行举报,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提供被举报车辆的相关信息,由环保部门通知车辆所有人到指定地点对机动车进行排气污染检测,检测不合格的,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第十三条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拒不接受检测的,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4.加强对机动车辆维修企业的监督管理
(1)对符合条件的维修企业确认机动车辆污染排放的维修治理专项资质。具有专项资质的机动车维修企业必须具有专门的维修、检测人和尾气检测设备,并为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维修企业和维修车辆情况的基本信息。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
(2)对维修企业维修机动车发动机和排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过程实施监管,督促维修企业保证维修质量,使经专项维修的机动车达到国家规定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在保质期内,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不达标的机动车,维修企业必须免费维修。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
5.严格执行机动车报废制度
对延长使用年限的车辆,应当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环境部门的规定,增加检验次数。一个检验周期内连续三次检验不符合要求的,应注销登记,不允许再上路行驶。维修企业不得再对已注销登记的机动车进行维修。
责任单位: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交通局
(三)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
环保标志是机动车符合规定排放标准的凭证,是加强我市机动车污染物达标排放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可充分利用环境容量,减轻城市空气污染,缓减交通拥堵,加快高排放车辆的淘汰更新。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分阶段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
1.第一阶段:《*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之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制定、核发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对我市机动车实行环保分类标志管理。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分为绿色标志和黄色标志两类,达到“国Ⅰ”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辆发放绿色标志,未达到“国Ⅰ”排放标准的车辆发放黄色标志。
(1)发放绿色标志机动车的范围及发放地点;
a、新车注册登记时符合国家规定的现行新车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时,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直接领取绿色环保标志。(达标车型可登录环境保护部机动车环保网(*),在其“达标车型查询”栏目上进行查询,国家环境保护部还在其“国家环保达标车型公告”中定期车型目录。)
责任单位: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市质监局
b、本办法实施时仍在免检期限内的在用机动车,不须进行排气污染检测,直接到市环保局委托的机动车检测站领取绿色环保标志。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c、经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机构或环保部门检测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在用车现行排放标准,并达到“国Ⅰ”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在检测地点发放绿色环保标志。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质监局
(2)发放黄色标志机动车的范围及发放地点;
经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机构或环保部门检测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在用车现行排放标准,但未达到“国Ⅰ”及以上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在检测地点发放黄色环保标志。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市质监局
(3)环保标志换发和补发;
a、环保标志的有效期与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周期一致。
b、环保标志有效期满的,应在有效期满前30天内换发。换发环保标志的机动车,须按照本市执行的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进行检测,符合排放标准的,凭机动车所有人有效证件、机动车行驶证和有效检测报告到核发点申请换发环保标志。
c、环保标志损坏或遗失的,机动车所有人须提交已损坏的标志或补发申请书,凭机动车所有人有效证件、机动车行驶证到核发点申请补发环保标志。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市质监局
2.第二阶段: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状况由市政府确定;采取限制区域、限制时间行驶的交通管制措施,对高排放机动车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具体实施办法由环保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定,报政府批准后实施。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阶段:2008年7月1日至9月30日
1、组织新闻通报会,对外《*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及《*市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办法》,组织新闻媒体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宣传。
责任单位:市政府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
2.编拟、印制《*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市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办法》及相关宣传资料,协调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动员个人、单位自觉遵守相关规定。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3.各相关责任部门依照*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相关规定,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责任,并结合宣传工作,做好各项实施准备。
责任单位: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相关职能部门
(二)实施阶段:2008年10月1日起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同步实施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1)成立*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环保局和分管公安局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局、市市政公用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发改委领导组成,负责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中重大事项的决策,解决各成员单位在机动车排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中的协调问题,建立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督办、例会、重大事项通报等相应的工作制度。
责任单位:市政府
配合单位:各相关责任单位
(2)成立*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由市环保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市环保局分管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各成员单位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日常工作。
责任单位:市政府
配合单位:各相关责任单位
(3)在*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独立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执法专职机构,明确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执法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专职统筹管理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
责任单位:市编委
配合单位:市环保局
2.加大投入,保障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1)安排专项资金,保障机动车排气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印制环保分类标志;配备相应的路(抽)检仪器设备。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2)积极促进、推广我市公交车、出租车使用清洁能源。
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局、市城管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环保局
3.加大《*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及实施方案的宣传力度
一是实施市场主体催生工程,进一步放宽各类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在继续全面、具体、有效地落实好省、市局一系列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和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和服务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23条《市工商局关于服务工业兴市、推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措施》,在出资方式和条件,企业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登记,登记审核程序、管辖审批权限等方面作出更大的突破,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为推动市场主体增量营造了良好环境。23条《措施》实施受到省局肯定,被省局作为经验在《工商行政管理简报》上全文刊登推广。在具体工作中,全面推行企业名称核准事项专岗办理、简易登记事项一人办结、一般登记事项一审一核、复杂重大登记事项合议办理的工作机制,使89%以上的审批事项由窗口直接完成。进一步缩短了准入时限,领照时间由原规定的10个工作日减为1-2个工作日,在承诺的期限内提前办结率达100%。为推动系统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增量行动”,组织召开了全市工商系统市场主体增量促进工作会议,制定了各区(市、县)局、开发区分局市场主体增量工作目标,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进行考评,推动了全市市场主体增量行动深入开展。经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11月中旬,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042户,新增注册资本金504944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6.9%、35.5%。
二是深化市场主体服务举措,助推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今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推进工业兴市、实现十二五开门红”目标,将“双百”活动作为助推市场主体发展的重要举措,继续深入开展百名工商干部联系服务百家企业活动。我局制定的《“百名工商干部联系服务百家企业”活动方案》被市委“推进工业兴市”《工作动态》第8期全文转发,市委宣传部长陈传根对市工商局开展“双百”活动给予高度评价。6月6日《日报》头版以“促进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为题,对“双百”活动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全系统100名担任联系服务的工商干部定期到各自联系的企业上门走访,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及时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举措,对工商部门职能范围内的问题给予了解决。如在登记年检工作上,对重点企业办理工商事务指派专人进行指导服务;在企业融资问题上,积极开展股权出质登记和动产抵押登记,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在商标管理上,引导企业培育高知名度商标,积极争创市知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对不正当竞争、无序经营等问题,及时开展了专项检查。对外商投资企业,还专门制定“上门问诊式”行政指导办法。对企业反映的不属于工商职能方面的问题,工商联系人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并与相关职能部门取得联系,沟通协调解决。一年来系统联系百家企业人员共收集企业提出的问题26个,帮助企业解决困难28个,开展行政综合性行政指导56次。通过宣传,企业办理股权登记出质18件,出质股权数额23110万元,被担保债权数额20950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是抓好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今年以来,按照省局、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先后组织全市工商系统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5月份,开展了“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集中行动16次、检查2225户经营主体,发现前置许可存在问题127户,其中办理变更登记63户、注销登记4户、取缔无照经营37户。6月份,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清理排点行业领域市场主体484户、发现前置存在问题市场主体22户,取缔无照经营37户。7月份,开展了“查处取缔无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共清理出无照经营户705户,下达预警通知书401份、立案查处295起,取缔70户,新发展个体户137户、私营企业10户。8月份,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查处取缔黑网吧”专项整治行动,截止目前,全市联合相关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516人次,组织开展执法行动150余次,查处黑网吧11家,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另外,还组织全市工商系统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游艺娱乐场所专项整治”等各类专项整治,出色地完成了对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任务。
二、着力推进法治工商建设,切实提高系统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开展学法普法活动,提高队伍法律素养,争创普法先进单位。今年来,根据国家总局、省局要求,在全系统全面开展法律知识测评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并将其落实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在市局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带头参加学习,率先垂范下,全系统范围内掀起学法用法新。法律知识测评系统自开通以来,全系统共992名干部参加培训学习,通过在线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在作好自身学法的同时,我局还根据普法教育规定,向社会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和“4.26”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为契机,面向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消费者,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街头咨询、悬挂宣传条幅、侵权物品真假展示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律知识的社会宣传活动,积极宣传《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等法律法规。
二是积极发挥法规工作职能作用,规范队伍执法行为。系统机构改革完成后,各单位的职能进行重新划分。为进一步规范系统内部执法行为,理顺办案工作体制,法规部门相继拟定了《市工商局行政处罚案件立销案备案规定》、《市工商局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线索移交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从法律专业的角度解决各单位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多头执法和执法争利的问题,为系统各单位规范执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同时注重发挥执法监督作用,加大行政执法检查。针对基层制度多但落实不够的情况,法规部门多次对各项监督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中注重对被处罚对象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回访等形式,对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回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为提高案卷质量,7月25日-26日,市工商局召开了全市工商系统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会议,集中开展案卷评查活动。评查会采取各办案单位交叉互核、个案点评、推荐交流、集中讲评的形式进行。针对这次案卷评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分析,对照评查标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
三是做好大要案件核审、听证和复议工作,为依法行政把好关口。截止目前,全系统共立案2009件,共核审各类案件2009件,其中维持1770件,变更239件,撤销36件,纠正各种问题201次。受理行政复议案件3件、行政处罚听证案2件,都得到较好处理。全系统截止目前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改处和行政诉讼败诉现象。
三、不断强化班子和队伍建设,推进系统自身建设有新提高
一是稳妥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年初,根据全省统一部署,采取“先机关再基层、先公开选空缺职位负责人再定其他岗位负责人、先民主推荐机构负责人再优化组合一般工作人员、先城区再农村”的“四先四后”办法进行人员定岗,按照省局对各级领导班子的任职年龄统一规定,对系统8名人员改任非领导职务。对59名符合“即提即退”条件人员宣传政策,其中有54名同志提交了自愿退出工作岗位或提前退休申请书。机构改革平稳过渡,人员换岗、轮岗交流顺利完成。各区、市、县局通过人员轮岗交流,人员的精神面貌有新的变化,各项工作快速推进。
二是加强班子建设,调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为切实加强机构改革系统领导班子建设,市局党组讨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工商系统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入手,全面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活力型、和谐型、廉洁型领导班子的18条意见。今年9-10月,根据省局和市委安排,全市各级领导班子集中开展了以“深化治庸问责、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剖析思想、查找存在问题,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制定有针对性整改措施,进一步推动了系统工作。在全系统齐心协力提前完成全年主要工作目标的基础上,经省局批准,对系统空缺基层工商所长、直属分局(队)长进行民主推荐,首次拿出3个基层工商所所长职位让年轻同志竞争上岗,通过凭实绩用干部,调优配强了各级领导班子,为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大胆创新协会工作机制,努力增强协会组织工作活力
一是加强协会机构建设,夯实协会工作的组织基础。今年3月机构改革后,市个私协会积极推动各级协会按省局和省个私协会要求对各级个私协会定编、定岗、定责,努力实现了协会组织机构的顺利运行。曾都、广水、随县及开发区迅速将部分事业编制人员调到协会工作,加强个私协秘书处工作岗位,全市共调整事业编制人员37人到协会工作。在健全机构的基础上,着力开展基层协会示范点建设达标活动,具体要求达到“九有”目标,在去年10个示范点建设单位全部达标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20个基层协会示范点建设,使全市基层协会示范点建设单位总数达到90%以上。
二是大力开展服务创新活动,切实增强协会工作活力。创新协会管理,推动协会规范运行。新出台《全市个私协会员会籍管理若干规定》,规范会员入会手续,实行会费收支两条线和报帐管理的体制,规范会费收支行为。创新会员维权网络建设,加大维权力度。在个私会员相对集中的市场、街道、村庄新设立会员维权服务站44个,聘请法律顾问13名,健立全市协会会员维权网络,全年举办法律咨询125场次,受理会员投诉97人次,接待咨询人员1100多人次,为会员挽回经济损失34万元。创新服务内容,搭建会员融资平台。对诚信经营户,优先向金融部门推荐,协助金融部门做好授信服务工作,与工商银行建立融资平台,把个体会员、私营企业会员融资需求信息及时反映到工商银行,并于5月26日,在香港街举办集中签约融资活动。通过多种卓有成效的创新服务工作,我局今年个私工作荣获“全国个私协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五、加强学习,努力做到勤政廉政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深感市局党组是一个团结、有战斗力的班子,每名党组成员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团结协作,相互协调,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较好地发挥了各自的工作积极性。一年来,我在学习和廉洁自律上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按要求参加了各级组织安排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全面深入学习“七一讲话”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敏感性和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
二是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总局和省局禁令,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秉公办事,廉洁自律,无不廉洁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