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0 07:33: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通讯系统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交通;;查询;B/S结构;数据库
1引言
1.1课题背景
交通信息网上查询,就是将各类交通班次的出发时间、经过城市、所需价格等相关信息放在WEB服务器中,并通过网络上的计算机终端通过特定的条件将其检索出来。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条件的发展呈现出无法比拟的优势:数量上的海量化、繁多的种类、分布开放、时效性、高增值性等。目前类似的时刻表都只是列出了相关车次的信息,并不能按要求检索,还需要旅客自己在返回的信息中去比对和选择,而返回的信息可能是海量的,一个时刻表查询平台只提供一种交通工具,要考虑多种交通工具往往还需要查询几个平台。
1.2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互联网查询的资料来看,国内目前类似的系统比较多的是公交查询系统,而城际之间的交通查询系统并不过见,较多的仍然是以时刻表为基础的查询系统,其缺点在于不能根据特定条件进行检索,转乘查询也不支持,由于交通工具单一,一个系统只支持火车或飞机,加之服务与成本意识较为薄弱,使城际间的交通信息查询常常给旅客带来困绕。
1.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旅客是交通体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尊重旅客,以旅客的需求为中心,不只是一句口头上的空话,而要付诸行动。因此希望通过此次调查研究,设计出一个更适合旅客的交通信息查询系统,在有限的成本范围内提高旅客的满意度,在侧面完善我国的交通体制。并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信息查询体制,方便以后旅客的查询和相关部门的统计。
1.4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通过访问现有网上的火车时刻查询系统、公交查询系统等,做出分析报告,然后通过.net语言和SQL2000来进行开发。在设计中以需求分析为基础,写出系统开发计划、实现流程及相关问题的实现方法,然后用这个流程进行本次开发。
1.5本文所做工作
首先介绍了交通信息网上查询系统的开发环境以及选用的开发工具与数据库的关系,阐明了计算机互联网络的概念。并对数据库的体系结构、DBMS进行了介绍;从工作原理入手,介绍;并且介绍了B/S模式的概念、特点;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分析交通信息网上查询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并通过ER图对数据库进行概念设计;对交通信息网上查询系统的具体设计,描述了查询、录入模块的实现过程。最后,在结束语的总结部分指出了系统的亮点以及不足之处,简单介绍了自己开发过程中的体会与心得: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摸索。
2设计环境
2.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可以覆盖全球,小的仅局限于一个办公室。现在一般按照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三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2.2系统运行环境
该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模式进行设计:在服务器上运行Web服务器、数据库程序,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NT/2000/XP/2003server,客户机操作为Windows9×/NT/2000/XP/2003,其上运行浏览器程序,服务器和客户机可为同一设备。2.3系统开发工具
该系统采用.NET环境,运用Dreamweaver进行开发,数据库服务器为SQL2000,WEB服务器为Windows2003Server;客户端使用浏览器运行程序,整个系统调试成功。
2.4开发工具介绍
2.4.1Dreamweaver介绍
Dreamweaver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集网页制作和管理网站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器,它是第一套针对专业网页设计师特别发展的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利用它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出跨越平台限制和跨越浏览器限制的充满动感的网页。
DREAMWEAVER特点:最佳的制作效率、网站管理、无可比拟的控制能力。
2.4.2SQL2000介绍
SQLServer200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最新版本,该版本继承了SQLServer7.0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跨越从运行MicrosoftWindows98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MicrosoftWindows2000的大型多处理器的服务器等多种平台使用。
3设计理论依据
3.1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技术,是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产生于60年代末。现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理论体系和实用技术。优秀的数据库设计是应用成功的基石。万万丈高楼平地起,数据库设计如同高楼的基石,是开发高品质应用的前提。
3.1.1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数据的体系结构分成三级:内部级(Internal),概念级(Conceptual)和外部级(External)。这个三级结构有时也称为“三级模式结构”。
外部级:最接近用户,是单个用户所能看到的数据特性。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外模式”。
概念级: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定义、是全局的数据视图。全局视图的描述称为“概念模式”。
内部级:最接近于物理存储设备,涉及到实际数据存储的结构物理存储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内模式”。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DBMS去做,用户只要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这样就减轻了用户使用系统的负担。
3.1.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指数据库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包括定义、查询、更新及各种控制,都是通过DBMS进行的。
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即使同种数据模型的DBMS,它们在用户接口、系统功能方面也常常是不相同的。
用户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是由DBMS把操作从应用程序带到外部级、概念级、再导向内部级,进而操作存储器中的数据。DBMS的主要目标,是使数据作为一种可管理的资源处理。
DBMS的主要功能为:
数据库定义功能: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的三级结构,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及其相互之间的映象,定义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控制等约束。因此,在DBMS中应包括DDL的编译程序。
数据库的操纵功能: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基本的数据操作分成两类四种:检索(查询)、更新(插入、删除、修改)。
数据库的保护功能: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对数据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大事。DBMS对数据库的保护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实现:
数据库的恢复:在数据库被破坏或数据不正确时,系统有能力把数据库恢复到正确的状态。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DBMS的并发控制子系统能防止错误发生,正确处理好多用户、多任务环境下的并发操作。
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库中数据及语义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防止任何对数据造成错误的操作。
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蓄谋或无意地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免数据的泄露、更改或破坏。
数据库的存储管理:把各种DML语句转换成低层的文件系统命令,起到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更新的作用。
数据库的维护功能:它有许多实用程序提供给数据库管理员:
数据装载程序
备份程序
文件重组织程序
性能监控程序
数据字典:数据库系统中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数据库称为数据字典(DD)。对数据库的操作都要通过访问DD才能实现,通常DD中还存放数据库运行时的统计信息。
语言介绍
与asp的区别
1.效率
Asp是一个脚本编程环境,只能用VBscript或者javascript这样的非模块化语言来编写。当ASP程序完成之后,在每次请求的时候解释执行。这就意味着它在使用其他语言编程写大量组件的时候会遇到困难,并且无法实现对操作系统的低层操作。则是建立在.NETFramework之上的,他可以使用VisualBasic、C++这样的模块化程序设计语言,并且它在第一次执行时进行编译,之后的执行不需要重新编译就可以直接运行,所以速度和效率比ASP提高很多。
2.可重用性
由于通讯技术的限制,我国油田通信信息网络系统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在处理一般问题时,尚能够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作出大概的了解和认知,从基本角度,完成对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而对于特殊问题,由于技术的限制,往往无法正确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造成了时间延误,形成通信网络系统的漏洞,对油田的企业建设形成影响。
1.2缺乏系统的安全保障
系统的安全保障,主要侧重于法律层面。众所周知,我国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对于法律条文的设定和推广,往往由相关部门专门负责。然而,由于油田事业具有较高的机密性和严谨性,法律部门未能真正落实到油田领域发展的深处,对于通信信息网络系统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无法用法律方法作出及时的保护和处理,导致了安全保障的缺失。
1.3通讯信息的标准尚未统一
现阶段的油田事业日益蓬勃,不少中小企业随之兴起,尽管油田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有效提升,却由于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容易造成企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油田通讯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时,往往会因为双方的理解力存在一定偏差,而导致信息的标准未能统一,对外宣传和传播时容易出现误差,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后期油田通讯信息网络系统的解决方案
2.1优化通讯信息技术
在后阶段的油田网络系统优化过程中,应该着重于强化通讯信息技术,而技术方面的支持,企业可以强化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用企业的利润和资金,赞助学校的基本建设,而学校方面,则尽可能培养多样性人才,为企业建设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尤其是相应通信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学校要和企业有效沟通,促成油田相关企业建设和网络信息优化。
2.2统一信息系统标准
为了防止通讯信息系统的表述偏差,而造成油田领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抗争,往往需要采取格式化的方法,统一信息系统的标准,使得油田通信信息网络系统,对于一般的网络结构以及网络内部相关信息的单位和数值,都能够尽可以能做到标准化。而油田企业与之相关的部门,应该达成统一标准的制度,促使行业内的竞争呈现出公平合理化趋势。
本论文详细介绍了整个系统的已实现的功能。首先,实现多种查询功能,包括根据商厦名称、公交车号、日常站点、和任意两个站点查询乘车路线。其次,采用最短路径算法查找任意两个站点之间的最短乘车路线。最后,提供了用户留言的功能、用户管理功能和后台车次管理功能;用户留言功能,主要是收集用户的留言信息,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留言信息或是提出的建议,对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用户管理功能,主要是删除用户信息和修改用户基本信息;后台车次管理功能主要包含添加车次和站点功能、更新车次和站点功能、删除车次和站点功能,这样做到系统实时更新,为用户查询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关键词:J2EE;最短路径算法;公交查询
引言
1.1选题背景
2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并使交通状况显著改善。据统计,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30余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约1.5万公里。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到2000年年底,人均GDP已超过800美元,沿海地区已达2000-3000美元。按国际发展惯例,当人均GDP超出1000美元,汽车消费市场就将进入快速增长期。我国城市人口约有2亿,略低于美国人口。东部沿海地区大部分居民已经具备了汽车消费实力。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00年对20个大城市调查显示,有32%的消费准备在未来5年内购买家用轿车,其中30.6%的无车消费者已经有驾驶执照。随着个人信贷制度的启动和日渐完善,家庭轿车的快速增长势头必将开掘出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
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城市公交系统也越来越庞大。许多新建小区大量出现,公交线路也日渐增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给人们选择出行乘车线路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即使一个在城市生活多年的人,给他任意两个地点,要他说出这两个地点之间的乘车方案,他往往也是很难说出来的。但是如果给他一张交通地图之后,他可以很快地找出图上的任意两点之间的乘车方案,所找出的方案即使不是最优的,也是一条可供参考的备选方案。但是这样的查询效率是相当低的,所以需要提供一个高效的查询系统,才是问题更本所在。而基于J2EE的公交查询系统,就是利用B/S结构开发出来的查询系统,它通过利用数据结构当中的最短路径算法,可以查出任意两个地点之间最短的乘车方案。它不仅可以用于公交公司管理系统中,也可以单独作为公交管理系统的一个模块存在,并可以制作成公交信息系统查询网,放置于城市的主要场所。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智能公交系统的水平,更显示出城市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目前,我国众多大城市普遍存在交通拥挤,延误人们平时上班时间。甚至影响了城市旅游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切实的改善公交车内拥挤状况,适当增加发车次数以缩短乘客等车时间,但是能够准确为人们提供最短的乘车线路才是得到解决的最好办法,这样大大的缩短了人们的乘车时间。
本项目研究的基于J2EE的公交查询系统,让人们通过互联网很快的查出该城市任意两站点之间的最短乘车路线。
公交查询系统的功能
(1)通过选择商厦名称进行相应的信息查询。
(2)通过选择车号进行相应的信息查询。
(3)通过选择站点进行相应的信息查询。
(4)通过选择任意两个站点,完成两站点之间最短乘车路线查询。
(5)完成车次和站点添加功能。
(6)完成车次和站点更新功能。
(7)完成车次和站点删除功能。
(8)用户登录验证功能。
9)用户注册信息功能。
(10)用户注销功能。
(11)删除用户信息功能。
二、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结构化改革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到90年代初期,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也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结构和管理模式连续调整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之前,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的设计和认证完全是在国家和州层面上,虽然有些项目是不同州之间的合作或互认,但是职业教育的实施几乎都由州政府拨款和管理的公共职业技术和继续教育(TAFE)学院负责。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公众不满经济衰退。80年代中期,青年失业率高达15.1%。80年代晚期,澳大利亚参加学徒制和受训制的人数下降。1989年和1992年,学徒和受培训者分别下降6%和25%,青年失业率增加了11%。此时,联邦政府决定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进行结构化改革,把为青年就业做好准备纳入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的重要目标。20世纪80~90年代,多数TAFE学院开展培训失业者的工作,还为青年人特别是那些辍学者提供职业教育课程。劳动力市场的恶化以及经济的基础地位,导致了澳大利亚部分经济转型,致使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更加注重海外市场和国内竞争。这一时期,TAFE学院与行业联系并不紧密,青年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转换缺少结构化学习路径。因此,1987年的《澳大利亚重建》(CommonwealthReconstructionTrainingScheme)报告提出关注职业教育与企业技能形成之间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之前,大多数州政府都致力于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提供,培训政策没有与行业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整合起来。1987年,联邦政府出台的报告《澳大利亚技能》(SkillsforAustralia)提升了职业培训的地位,该报告提出职业培训处于经济转型的中心地位,并建议设置整合就业、教育和培训的项目。[8]1987-1989年,职业主义共同体政策开启了政策重大变化的窗口。国家就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就业技能形成委员会等新的咨询机构引进政府、行业、学校伙伴关系的政策,实现跨部门合作发展职业教育。1992年以后,通过澳大利亚培训署制定的相关协议,使联邦、州、地方政府达成一致,创建了在澳大利亚培训署管理下、行业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由此也建立起了联邦、州、地方政府共同决议职业教育优先权的框架。20世纪80年代,劳动力市场变化很大,澳大利亚服务业发展迅速,传统的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不断萎缩,无技术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岗位不断减少,就业岗位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这个时期,私人培训机构不断出现,为服务业提供培训。同时,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也在这一时期兴起。伙伴关系的建立,也促使企业代表在州或领地层面上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很多行业制定了本行业的国家能力标准,参与开发州层面的、能力本位的课程和模块。同时,州教育局也开发了一系列职业教育课程满足学生需要。经过80年代的发展和调整,TAFE学院遍布澳大利亚各地,毕业生受到雇主的青睐。
三、推进体现新职业主义倾向的改革阶段
1992年至今,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这一阶段,澳大利亚推进体现新职业主义倾向的改革,也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快速发展的时期。此时,劳动力市场变化很大,产业部门中经济服务业、咨询和人力服务业占了很高比例,无技术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岗位不断减少,就业岗位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澳大利亚逐步向知识经济社会过渡。这一阶段,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思想在澳大利亚得到各界的重视,伴随着权力下放政策的实施,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组织建立起社会伙伴关系。同时,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体现出新职业主义倾向,提出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应该满足区域青年的需要,建立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框架。尤其是1992年,澳大利亚国家培训署(AustralianNationalTrainingAuthority)成立,这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事件。国家培训署在制定国家战略、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框架,促进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建立有效的培训市场,促进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联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组织成为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20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十年,联邦政府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国家培训署制定了三个非常有影响的国家战略。第一个国家战略《迈向技能型的澳大利亚》(TowardsaSkilledAustralia)提出优先扩展培训市场,通过竞争筹资试图开放培训市场,特别是通过竞争方式分配资金。该战略试图开放竞争市场,提高培训学校的质量。第二个国家战略《通向未来的桥梁》(ABridgetotheFuture)提出加强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鼓励组织学习文化的发展,强调培养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基础。该政策强调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实现职业教育公平,提高培训投入,最大程度提供公立职业教育费用。第三个国家战略《塑造我们的未来》(ShapingourFuture)倡导广泛合作与协商,提出职业教育与培训未来发展的愿景和战略。它试图反映劳动力的结构、就业形式与工作组织构成的变化,满足学习者多种形式学习的需求。这个政策揭示了未来职业教育政策将以个体和雇主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了一系列国家框架,澳大利亚联邦、州政府与企业、雇员和培训机构代表共同开发国家培训系统,为澳大利亚适龄工作者提供国家认证培训。1995年,澳大利亚政府了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ustralianQualificationsFramework,简称AQF),该框架为职业教育与培训部门资格证书提供了详细的和不同等级的国家路径。1996年,了国家培训框架(NationalTrainingFramework,简称NTF),该框架包括培训包概念,提供了确定能力标准、传授和评价的方法,采用先前学习认证原则加快课程学习。1997年,了澳大利亚国家培训认证框架(AustralianRecognitionFramework,简称ARF),该框架提供了全国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其标准得到各州、领地的认可。1998-2003年制定的国家战略体现了职业教育“灵活性”、“问责制”、“可获得性”等规则目标。
其一,联邦政府提出职业教育与培训要以为澳大利亚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配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能的人才为己任,鼓励多种途径开展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项目。这样既可以提高那些失业的早期辍学者的就业机会,又可以为国家储备潜在的拥有新技能的人才。其二,通过注册培训机构为州、领地劳动者提供国家认证资格证培训,促进劳动力洲际流动。需要确定培训结构,去除障碍。其三,政策制定、资金划拨、技能传授都应该以满足受培训者需求为中心,必须保证个体获得公平待遇。其四,提出建立一系列澳大利亚国家技能标准,确保澳大利亚的国际领先地位,提高澳大利亚技能水平,使全社会重视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其五,通过完善问责制,提高州、领地职业教育信息管理,实现职业教育价值最大化。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资金主要来自政府、企业和个人。随着政府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价值的认识提高,联邦政府、州政府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入逐年提高。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依然是主要投资方,联邦政府占政府投入的1/3,但地方政府的投入要高于联邦政府。以2008-2012年澳大利亚公共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获得经费为例,各种资金的总额由2008年的61.108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84.285亿美元。2012年,州政府拨款43.334亿美元,联邦政府拨款23.254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将“有限竞争”理念引入培训市场。1994年的《澳大利亚国家竞争政策》(NationalcompetitionpolicyforAustralia)报告指出,政府拥有的实体需要有更大的竞争力,需要去除州际间的障碍,摒弃某些领域的垄断行为。1997年颁布的《用户选择》(Userchoice)政策允许雇主和他们的学徒、实习生自由选择那些由政府资助的正式注册培训组织参与培训项目。为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公平竞争,一些领域专家建议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州政府应该定期为公立职业院校拨款,同时也应该为私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拨款资助。这些改革使非TAFE学院可以获得资金开展培训活动,同时也促进了跨州培训活动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职业教育政策和管理发生变化。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试图使职业教育与行业联系更紧密,这些政策希望能提高澳大利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联邦政府所倡导的新学徒制被各州、领地所接受,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都将校企合作放在重要位置。1994年成立的澳大利亚学生实习基地,建立了校企合作项目的伙伴关系。这种实践与经验的职业化模式,是一种关注区域利益、整合教育资源、践行做中学、重视工作场所中的学生福利的模式。1998年,《新学徒制》(NewApprenticeship)等国家层面的学徒系统、实习系统项目开始运行。为提高企业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投入,在1990-1994年,澳大利亚执行了《培训保障法》(TheTrainingGuaranteeAct)。该法旨在提高企业自主教育与培训的水平,提出企业将1.5%的工资总额用于员工培训。然而,这个强制征收比较注重大企业,大企业用于培训的花费多于中小型企业。这一时期,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关注点由学习生活向学习工作转变。此时,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关系也发生变化,企业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也促使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改变其培养目标,重塑宗旨。2013年,51.9%的企业运用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满足它们的培训需要,其中33.3%的企业提供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26.9%的企业提供了学徒或实习,20%的企业采用国家认证培训。47.5%的企业采用了非认证培训,高达77.6%的企业运用非正式培训,有12.4%的企业没有组织培训活动。从2007年到2011年,15岁以上的学习者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成功通过培训的人数比例逐年稳步上升。通过率从2007年的79.4%上升到2011年的82.7%。另外,职业教育与培训对学习者的就业也产生影响,经过培训的学习者比没有参与培训的人获得工作机会多。例如,2007年,二者相差7%。2008年,二者相差6.7%。澳大利亚工业部每年都进行雇主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发现雇主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满意度一直很高。以2013年为例,90%以上的雇主认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对工作技能的培养有重要作用,雇主对工作需要的职业资格培训的满意度为78.3%,雇主对学徒制和受训制的满意度为78.8%,雇主对国家认定资格的培训满意度为83.1%,雇主对非认定培训的满意度为90.3%。这些指标2005-2013年间呈现逐渐上升趋势。随着行业企业深入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工会和雇主委员会在政策决策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工会和雇主委员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能力标准,参与开发与行业相关的、符合行业标准的国家课程文件。此外,澳大利亚国家培训署与联邦政府、州政府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各种水平的决策确立行业的领导地位,包括教授课程、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由于行业企业的参与,促使职业教育模式由“供给模式”向“需求模式”转换。
开放性是实现系统和谐有序的前提。系统只有开放,才有可能从外界环境不断地引入负熵流,把自身的熵排入到外界中,从而实现系统的有序,推动系统发展。系统的孤立或封闭只能导致系统的死亡或使系统处于紊乱无序状态。
循环经济是由环境和经济系统构成的开放、动态的系统,正是因为系统的开放,从而使得循环经济系统异常活跃,并能对相关环境做出积极反应。传统经济所形成的则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在传统经济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是以资源的使用为开端,经过能量的转化,除了被系统吸收的能量之外,其余的能量则被排出系统之外,不再参与物质的循环,整个过程是一次性的。这意味着传统经济的整个经济活动只能朝一个直线向上的平衡方向发展,一旦平衡达到,过程结束了,整个系统也就瓦解了,在此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互不相干,输出对输入没有形成反馈。因此,传统经济往往会因为资源的短缺而危及到物质基础,使经济活动难以为继。而循环经济则不同,循环经济系统不断从外界输入能量补充内部消耗,经过能量的转化,其中一部分能量在系统内部被吸收,还有的能量和物质被损耗,另外一些能量和物质则被反馈到输入过程,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相结合,形成一个物质和能量不断转化的循环回路。因此,循环经济的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也是系统走上有序的基本途径。社会经济运行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三大功能,实施循环经济战略从本质上要求恢复和重建“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的合理规则和运行路线,它以绿色技术为支撑,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企业与环境之间通过建立稳定、健康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循环经济的运行方式通过完整的物流分析,不仅延长了线性经济,而且实现了闭合循环,在“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各个环节实施了“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真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涵义。循环经济系统所表现出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相应的生态、反馈、抗逆、共建共享,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具有自组织功效、有较强抗干扰能力和取得物质、能量损耗最小而系统内部寻求优化的整体运行模式。
2动态性
复杂性系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动态演化性是产生系统复杂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复杂系统总是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其中稳定与平衡是运动的一种趋势,而波动、不平衡、矛盾等才是运动的常态,系统在矛盾运动中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现象。复杂系统运行的有序化取决于系统内部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能否形成动态演化态势。动态演化态势的形成和发展与复杂系统运行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复杂系统是动态的,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总趋向于进化。随着时间发展,其结构、功能、行为不断变化,总的趋向是通过自适应、自组织作用向更高级的有序化演化,具有自适应和进化能力。循环经济系统同样也要遵循这一系统动态演化规律。
循环经济系统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绿色技术为技术载体,目的是实现人、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循环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要受到系统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随着科学探索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向前发展,循环经济也必然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它的发展也会更科学,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事实上,循环经济本身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和绿色技术日臻完善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就是经济活动与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循环经济正处在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动态环境中,它与环境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循环经济只有不断从外部环境中吸收新的能量,接受新的信息,才能增强它的生命力,更好地实现它的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遵循动态性的原则,关注前沿科学,引进生态技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实现,都需要以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为依托,不吸收先进的科技成果,循环经济的发展就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潮流。
3多层次性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系统的整体性的维持和发展,有赖于一个连续的等级结构,即层次性。系统的层次性主要是指任何复杂系统都可以从纵向上可以分为若干等级,其中低一级系统就是高一级系统的若干组成部分,不同的层次之间存在隶属关系。系统层次性是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系统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系统的层次性突出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质的差异,强调高层次向低层次的不可还原性。
循环经济有着不同的等级及层次结构。
首先,循环经济中物质循环的场所具有层次性。这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说明:①企业层面。即物质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也叫基础循环。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建立生产全过程的环境管理系统,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实现最终排放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经本企业自身的物理化学处理,使之成为再生资源,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促进产品生态设计。②区域层面。即物质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循环,也叫中观循环。这个层次的资源流动既可以在同产业部门间实现,也可以跨产业进行。若干互相关联的企业建立共生的工业园区,甲企业的废弃物、污染物由乙企业处理利用,乙企业的废弃物、污染物由丙企业处理利用,从而形成较大的链式循环。区域内企业或行业间建立生态产业群落,上游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用做下游企业的原料,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在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化的服务业内实现废弃物资源化。③社会层面。即在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之间建立的循环,也称宏观循环。以生产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社会层面上就要建立相关的政策体系,倡导绿色消费,建立绿色政府、绿色办公、绿色采购,建立节约型的社会,包括节水、节能等。
其次,循环经济中物质循环的反馈过程具有多层次性。在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输入和输出相互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步骤的循环过程。其中,在每一次输出进入新的循环成为输入部分时,又会形成新的步骤和层次。如农场为酒厂提供酿酒的原材料——稻谷,稻壳作为酒厂的废弃物输出,又成为生态农药厂发酵提取菌种的原材料,每次的输出对输入都是一个质能的反馈。输入和输出的循环就构成循环经济复杂的网络和层次,这也是循环经济多层性的一个显著特征。
4非线性
非线性是指变量与变量之间没有正比例那样的直线关系,在非线性系统中,凡是非线性都可以找到一条直线和它至少有两个以上的交点,这就引起多值性,叠加原理失效,不具有加和性和可分性。在非线性系统中,系统一个变量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系统其他变量产生不成比例的甚至灾难性的变化,从而导致“蝴蝶效应”。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选模式之一。它是以物质流动为特征的一种生态经济,它与传统的资源消费、产品生产、废物排放这么一个单向线性流动经济不同,它是一种再生的资源、一种流动的资源,是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实现经济生态化转向。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生产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一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路线,体现在循环经济的构成是多层次的技术、知识、管理的长期积累,显示出与外界环境相联系的多层次、多目标的开放性和彼此间的耦合特征。循环经济将传统的线性、开放式的经济系统转变为非线性的经济系统,逐步实现很小的排放性和环境友好性,使市场生产的产品能够持久的使用,并延长使用的寿命。
根据非线性系统的特征,循环经济系统涉及无数的因素(或变量),这些因素(或变量)又构成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在这些因素、关系之间很难区分谁主谁次、谁重谁轻,它们之间的机制不是简单的径直的因果规定,而是复杂的交互作用、双向甚至多向的构建方式。一旦其中的某个要素受到干扰,都会反馈到系统的整体功能上,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不能从循环经济局部的个别目标去判断它的发展方向,也不能仅仅通过子系统的功能来确定它的整体功能。如在循环经济系统中,采用清洁技术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的产生。资源的再利用环节则形成了物质的循环,如果在生产中运用了清洁技术,但产生的废弃物却没有进行再利用,而是直接排出系统外,这样就不能称这次经济活动为循环经济,因为它没有履行其中一个环节的功能,从而无法实现循环经济的整体功能。因此,在发展循环经济时,要把握系统的整体性,从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合理规划,让每个环节都充分实现各自功能,保证循环经济系统各要素的相互衔接,实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达成系统的目标。
5自组织性
光通信技术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当属光纤通信技术了,在最近几十年来发展最好最快的也是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代,从工作波长为0.85μm的多模光纤通信逐渐发展为工作波长为1.3μm的单模光纤通信,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到工作波长为1.55μm的光纤通信系统,这些年的进步很好的解决了光通信系统的色散问题。不仅如此在这些年光源也放上的很大的变化,发生了从发光二极管到半导体激光器的变化。半导体激光器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传输信息的效率,而且半导体激光器与二级发光体比较具有更高的功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光纤和光源的发展大大的缓解了信息衰减和色散的问题,加大了光纤的通信容量,提高了光纤通信的效率。另外在光网络协议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的技术种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图像、数据、语音等业务,目前的重点是宽带接入网建设。宽带接入包括光纤、无线、同轴电缆和xDSL这几种方式,这些主要是基于分组交换方式的接入,其中以光纤接入为主。光纤接入分为有源方式接入和无源方式接入两种,即利用SDH或PDH为传输通道和无源光网络方式,光纤的非线性问题随着光纤放大器的广泛应用而逐渐显现出来。光纤的非线性主要指四波混频效应、自相位调制效应、交叉相位调制效应、受激喇曼效应、受激布里渊效应等。其中一些效应会使得系统的技术指标恶化,使得信号脉冲展宽、波型畸变、信号之间串扰。通过合理的使用某些非线性效应,我们可以研制出新型的光器件。
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1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为了更好的建设下一代网络就必须得构建一个拥有巨大传输容量的光纤基础设施,而由于光缆高达20年的寿命以及过高的造价,光纤基础设施的设计和构建必须具有前瞻性,应该结合设备和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来设计。同时由于下一代电信网对容量的高要求以及频率的高宽度,这一代的光纤性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必将被淘汰,那么开发新一代的光纤将势在必行。在G.652.A光纤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取得一定成果的G.652C/D光纤很好的解决了色散斜率的问题,减低系统成本,而且能实现更长距离和更大容量的传输。基于这些原因,具有更长使用寿命的新一代光纤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1合理进行光纤布线
通常情况下,在机房中因为尾纤问题导致光通信中断的原因有:(1)机房灰尘大,尾纤接头有灰或者比较脏;(2)尾纤与法兰盘连接处松动;(3)法兰盘与尾纤角度不正导致对接偏离;(4)盘纤不合理,尾纤弯曲半径过小;(5)尾纤紧固不好;(6)线路衰耗大,接收的光功率在正常工作的临界点附近,尾纤的轻微扰动让光板反应敏感等。针对尾纤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机房环境、提高技术操作注意操作的细节等避免因为尾纤问题导致通信故障。
2做好接头,减小衰耗
在光缆线路中用到许多活接头,光设备接头接触不良产生的故障,其表现形式是光功率偏低,这主要是因为结构不精密、环境不清洁、接插不彻底,造成接触不良。在线路抢修过程中,也遇到接头问题。光缆接头比较复杂,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接头环境尽量避免在灰尘过多的场合。(2)待光纤热塑保护管完全冷凝后再往接头托盘上的接头卡槽中放置。(3)当光纤接续完毕后,应安置好接头盒中的光纤,不能出现光纤曲率半径过小的现象,以免加大弯曲损耗。(4)光纤的每个接头损耗衰减应保证不大于0.1dB。(5)注意光缆接头盒的防水处理。
3通信光板的1+1保护
就一个光端机来说,光板使用1+1保护的旨意在于:两块光板同在工作,只要有一块光板工作正常,就能够保证通信不中断。在关键时刻1+1保护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在用的光板故障,或者在用纤芯的衰耗过大导致收不到光功率,系统能够马上切换到备用的通道,保证通信的正常运行。
4防强电措施
有金属构件的光缆线路,当其与高压电力线路、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平行,或与发电厂或变电站的地线网、高压电力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等强电设施接近时,应主要考虑强电设施在故障状态和工作状态时由电磁感应、地电位升高等因素在光缆金属构件上产生的危险影响。(1)光缆线路与强电线路交越时,宜垂直通过;在困难情况下,其交越角度应不小于45度。(2)为了防止光缆接头处产生电弧放电,宜对其接头处金属构件采用前后断开的方式,不作电气连接和接地处理。(3)当上述措施无法满足安全要求时,可增加光缆绝缘外护层的介质强度、采用非金属加强芯或无金属构件的光缆。
确保通信线路安全运行的管理方法
1加强日常维护、提高线路运行率
日常维护是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日常维护工作做好后,才能有效地防止故障的产生。(1)设备的日常巡检:每月定期巡检机房,保证机房清洁、温度湿度适宜;并检查设备的工作指示灯、电源电压、接地防雷等。(2)线路日常巡查:应按巡线周期定期巡查,及早处理和详细记录巡线中发现的问题。(3)线路资料日常更新:线路资料是判断故障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专人管理,并及时更新。(4)定期巡视,定点特殊巡察。
2重视通信光缆线路的监测工作
为了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网络管理员、维护人员应定期通过性能管理措施对网络进行检查、监控,同时做好光通信线路测试工作:每年两次对备用的光纤采用OTDR或光功率机进行测试,并与上一次测试结果对比,防止光纤劣化。对测出的断芯、衰减大等问题,可在平时的维护中处理,针对比较大的问题可结合线路大修、技改进行处理。维护人员还应该及时根据通信光缆线路的性能指标,如传输光功率、衰减等的变化,故障发生率、故障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重复性工作和同类型故障的多次发生。
3做好通信线路保护设施
如通信线路与电力线路交叉、跨越时,做好通信线路的绝缘保护;通信线路过公路、耕地、鱼塘、沟渠时要有明显的警示牌,埋地通信线路上明显的标识,附近设置警示牌。特别地要关注光缆所经的风险区,设置警示标识,制止妨碍光缆的建筑施工、植树以及修路等活动,对光缆路由上易受冲刷、挖掘地段进行培土加固和必要的修整。
4及时识别和消除隐患
1引言
目前,现存的网站也有关于陕西省高校信息查询的功能,但是功能不是很完善,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一方面它不能分成多种类别,按用户的不同需求来查询相关的高校信息;另一方面高校相关信息比较零散。所以研究高校信息查询系统十分有必要。
陕西省高校信息查询系统主要以ASP脚本语言编写的动态网页的形式来显示其所具有的功能,后台使用SQLServer数据库,能使用SQL查询语句进行相关高校信息的分类查询,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陕西省高校信息查询系统是以中国教育网、陕西省教育信息网、陕西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等大型网为主要的参考对象进行研究。该系统可以实现许多不同关键字、不同类别的查询,能按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高校名称、重点建设院校、211院校、几种组合查询等来分类查询相应的高校信息。用户可以从高校新闻栏获取一些重要的信息,用户留言部分便于用户对高校信息以及系统提出建议或意见。后台数据库采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实时录入、删除、更新等管理工作。研究设计该系统是为了更好、更方便地满足不同用户对陕西高校信息的查询。
2系统开发工具简介
2.1Dreamweaver简介[1]
Dreamweaver是一种网站开发设计的基本软件,对于创建专业Web站点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开发工具,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建立功能强大的Internet应用程序的方法。它可以在单一环境下工作,快速创建和管理Web站点和Internet应用程序。具体到本系统所使用的ASP默认的VBScript编程语言的嵌入更是简单和便于查看。Dreamweaver的可视化布局界面是它最主要的一个优势,这样方便开发人员对照布局界面和代码程序来设计,提高了设计的可视化。
2.2SQLServer数据库简介[2]
在当今数据库开发中,主流的数据库工具是MicorosoftSQLServer2000。MicorosoftSQLServer2000建立在WindowsXP/2000操作系统的基础之上,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客户/服务器数据库平台,是一个能同时支持多个并发用户的大型关系数据库。SQLServer2000是微软公司推出的普及关系数据库系统,其一经推出,就迅速成为使用最广的数据库系统。
2.3ASP简介[3]
ASP是一种在服务器端运行的脚本语言,但是它并不能运行在所有的服务器端。ASP程序无须编译,它的控制部分是通过VBScript、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来设计的。当执行ASP程序时,脚本程序将一整套命令发送给响应的脚本解释器,由脚本解释器进行翻译并将其转换成服务器所能执行的命令。在该过程中,用户不需要考虑脚本解释器是如何工作的,用户只需要在编写脚本程序的过程中,指明所用的脚本语言,并用正确的格式书写脚本程序即可。
3系统概要设计
3.1需求分析
系统在开发设计之前首先就应该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调查现行的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系统的使用对象,为了满足使用系统的用户的要求,设计出合理、完善的系统。
根据需求分析,本系统开发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个适合各个学校和社会其它部门或单位对陕西省高校的信息进行查询的一个网上查询系统,用户可以在网上迅速地按不同类别查找到自己所关注的学校的相关信息和所需要的资料,包括所要查找的高校的建校时间、建校历史、学校师资、基建规模、院系设置、硕士点、博士点等其它的关于该学校的主要信息,使得用户对信息的查找变的轻松、快捷和方便。
3.2功能模块设计
本系统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1)查询模块:包括实现按高校名称、211重点院校、陕西省重点院校、地区、名牌专业查询和部分组合查询等。
(2)新闻浏览模块:浏览陕西省关于高校的热点新闻。
(3)留言模块:注册用户进行留言,并可以浏览其它留言信息。
(4)注册模块:包括检查用户名是否已存在,普通用户注册会员,修改密码、找回密码等。
(5)专业介绍:专业介绍是根据高校的专业设置做了部分简介。
(6)后台管理:管理员对新闻和高校信息进行增、删、改等基本功能;对用户信息进行修改、删除;修改管理员密码;审核用户留言信息并回复留言等。
本系统功能流程图如图1所示。
4系统实现
4.1系统主页的设计及实现
主界面模块所要实现的功能如图1所示。各功能菜单的实现,例如新闻、留言、高校信息查询、专业的信息的查询等;跳转按钮的实现,管理员入口,新闻列表的载入等。4.2查询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查询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解决本系统的主要关于高校信息的查询功能。本系统用了一个页面主要展示系统的所有分类的查询功能,分类查询功能是针对用户对陕西省高校的认知存在缺陷或不足而设计的,使任何用户只要知道陕西高校的某一条信息,便可以查询到自己想要的所有信息。查询模块界面设计效果如图3所示。
图3查询界面
查询模块中所设计的部分代码如下:
…………..
<%
Key=request("Key")
ifKey=""then
%>
<scriptlanguage="javascript">
window.alert("您没有输入的需要查找的学校!")
history.back()
</script>
<%
else
sql="select*fromschoolwheres_namelike''''%"&Key&"%''''"
setrs_school=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创建链接
rs_school.opensql,conn,1,1
‘打开记录集
ifrs_school.eofandrs_school.bofthen
‘判断数据库中是否有该记录
response.Write("<tablewidth=770border=0align=centercellpadding=0cellspacing=0>")
response.Write("<tr>")
response.Write("<tdheight=300align=centervalign=middleclass=text>")
response.Write("对不起,站内暂时没有您查找的学校信息! ; ;<ahref="&"select.asp"&"class="&"link"&">返回</a>")
response.End()
endif
id=rs_school("s_id")
s_name=rs_school("s_name")
vip=rs_school("vip")
endif
response.Write("</td>")
response.Write("</tr>")
response.Write("</table>")
%>
…………..
在以上代码中,列举的是以高校名称进行查询,返回到主界面的页面的部分设置代码,当在主界面中输入高校名称进行查询时,在点击其后对应的“查询”按钮后,调用的页面文件为search.asp,其中以上的代码就是该文件中的部分代码。其它相关代码略去。
5结束语
陕西省高校信息查询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软件工程开发的步骤进行,即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代码编写、测试、调试等。系统设计完成后,测试、调试结果表明:实现情况良好。
参考文献
一、巡更系统概述:
巡更系统根据工作的方式,分为2大类:在线式巡更系统和离线式巡更系统。
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
根据物业管理的具体需要,在小区(或厂区)的巡更路线必经之处,粘上信息钮,然后在电脑中按照要求规定巡更班次、时间间隔、巡更路线以及具体的巡更员。工作时,巡更员根据规定的巡更时间、路线进行巡更,到达每一个信息钮处,使用随身携带的数据采集器接触信息钮即可记录下巡更员到达的时间和地点,利用巡更专用软件处理数据信息,就能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巡更人员手握资料读取器在值班室接触代表自己的那个纽扣记忆体,表示开始上班,然后,沿巡更路线,手握资料读取器逐个接触纽扣记忆体(设于各巡更点),资料读取器便记录了这位巡更员上班的时间,到达各巡更点的时间。接班的巡更人员重复上述过程。
管理人员将资料读取器插入资料转换器后,电脑便可显示巡更资料(巡更人员上班时间、到达各巡更点时间)。
该子系统由巡更棒(信息采集器)、巡更点(信息钮)、电脑系统组成。
离线式电子巡更系统的巡更点及巡更点的位置的安排很容易通过软件方法扩充,且信息钮的安装也十分方便。造价便宜。
普通在线式巡更系统
每个巡更点放置一个信息采集器,通过电缆直接连至控制管理中心电脑(原理上和门禁相同)。每个巡更点均设有时钟,储存巡更记录达3200条以上。巡更时只要巡更员将巡更牌(感应式IC卡或者信息钮)靠近(或者接触)巡更点,信息采集器便自动记录巡更员编号、时间、地点等信息(或者通过巡更按钮来实现)。控制管理中心随时可以实时了解巡更员(保安)的巡更情况。
该子系统由巡更牌(IC卡或信息钮)、巡更点(信息采集器)/巡更按钮、网络扩展器、电脑系统组成。
在线式巡更系统因为安装扩充巡更点比较困难(需要布线),而且其信息钮和采集钮的数量正好与离线式相反,大量的采集器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二、短距离无线巡更系统简介:
作为智能化安保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巡更系统在每一个职能化小区内是必然配置。但是,基于成本以及巡更系统工程的难易程度的考虑,房产商一般会采用离线式巡更系统。
然而,在线式巡更系统因为其无与伦比的实时性,是离线式巡更系统无法做到的。那么是否有一种系统,兼具这2种巡更系统的优势呢?
短距离无线巡更系统应该是个比较例向的解决办法。
三、无线在线式巡更系统工作原理:
在小区(或厂区)的巡更路线必经之处,粘上信息采集钮,然后在电脑中按照要求规定好巡更班次、时间间隔、巡更路线以及具体的巡更员。工作时巡更员根据规定的巡更时间、路线进行巡更,到达每一个信息采集钮处,使用随身携带的信息采集器接触信息钮,并且通过短距离无线模块发送巡更时间、地址等信息,远端通过与电脑连接的短距离无线接收模块接收信息,在电脑上实时记录下巡更员到达的时间和地点,并且可以通过电脑的电子地图或LED显示模块即时直观反映巡更信息。
无线巡更系统的巡更点及巡更点的位置的安排很容易通过软件方法扩充,巡更点的安装也和离线式巡更系统的信息钮安装同样方便,并且可以和离线式系统的信息钮兼容。
在线式巡更系统的管理人员不需要资料读取器,电脑便可实时显示巡更状态(巡更人员信息、到达各巡更点时间)。
四、无线巡更系统设计原理
4.1、无线巡更系统软硬件简介:
巡更点:无源地址,一线传输--I-BUTTON
巡更棒:无源地址一线读取、时间、时间地址储存、紧急按钮、可充电电池、身份地址识别(I-BUTTON)等(可以参造I-BUTTON的DS9092K系列)、无线即时输出。
巡更接收器:无线输入、记录、报警暂存、实时输出(2口包括接PC的RS232、继电器模块)、充电
软件:模拟地图、实时纪录、实时报警、闪烁(声光)显示、SQL巡更纪录、记录查询、报警(巡更异常)范围锁定等。
4.2、无线巡更系统硬件功能:
巡更棒:(包含发送器)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采集正确发出“嘀”和绿色LED亮的提示;
实时时钟,并且可以被接受器调校;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时间的即时发送;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时间的存储(需要16k以上的断电保持的存储空间);
信息钮地址信号、采集时间可以被接受器读出;
紧急按钮,以及信号可以被即时发送、存储、被接受器读出;
可充电电池、电量不足时的LED提示;
巡更棒地址,且随其他信号同时发送、存储、读出;
巡更棒和发送器可以一体,但需要可以进行分别调试;
与接受器的直接连接口,可以在接受器上为PC机直接调试(包括校时)。
天线
发送信号时,考虑到信号的完整性,可以采用多次发送、和带校验码等手段。
选用的无线电频率是固定、零漂移,频率为315MHz、400MHz、433MHz或900MHz。
接受器:
接受巡更棒的无线信号并解码;
室内天线,留有室外高增益天线口
直接读取、存储巡更棒数据;
较大的信息储存(断电保持)量,可以选择储存满覆盖还是报警;
计算机直接串口(或USB口)连接,实时读写,以及串口保护;
报警及状态存储,包括:通讯连接口数据堵塞、通讯连接口丢失、失电、讯号校验错误等;
信号指示:电源(上电自检)、故障(应可以区分)、数据错、外接继电器等
继电器输出,基本32路继电器输出,扩展32路继电器输出;继电器输出保持状态时间可调;
外接高增益天线;
上电自检功能、防死机电路;
接受PC机时间校准;
直流稳压电源输入接口、备用电池输入接口,闲时对电池充电;
电路设计时考虑该接受器可作为无线中继的电路预留;
硬件测试、调校、设置小软件:
巡更棒、发送器、接受器调测、自动记录;
通讯频率设置;
继电器输出保持状态时间调节;
发送器、接受器的发送接受重复次数选择
一般,巡更棒信号重复发送几次(按照实际需要),在接受器收到信号(完整)后,剔除同一时间、同一巡更棒发送的其余数据信号。
4.3巡更软件功能:
巡更地图(示意图)可以更换;
巡更路线、巡更点之间(顺序)相对时间的设定(表格形式);
双击巡更棒和巡更棒等弹出详细资料。(包括编号、位置、等)
实时显示巡更点触发(到达),(再巡更图上表示为某种颜色标志的闪烁延时);
巡更棒移动模拟(巡更图上),其颜色、形状(人形,能够输入巡更员照片),、闪烁频率区别于巡更点;巡更路线用刻度模拟距离和时间;巡更棒在2个巡更点之间模拟移动.
声光报警;(可以分别设定是否禁止喇叭以及选择报警的声音;接收器对报警也应该有相应的指示灯和声音提示;
接收器与管理计算机串口掉落报警;
紧急报警窗口弹出,窗口内线是巡更棒编号、巡逻员纪录、相对巡更点(离开的巡更点和即将抵达的巡更点),以及可能位于的报警地点放大显示;
巡更超时报警(有个默认值,为60秒);
非顺序巡更报警;
各种报警的值班操作员原因说明、处理纪录;
报警纪录表格颜色区别查询、打印
巡更纪录、巡更棒交接纪录、操作员交接纪录报表查询、打印;
电脑与巡更棒、GSM接收器之间的时间参数自动校对。
各种调测程序;
操作员权限设定。
五、无线巡更系统的功能优势以及成本优势
作为在线式巡更系统,在功能上除了具备普通电缆直联在线式巡更系统的优势外,还具有:
实时报警功能:在巡更员巡更过程中发现以外情况可以用巡更棒自带的报警按钮进行报警,有利于监控中心得到处警信号后及时出警。该功能尤其适合于规模大、巡更时间长的小区、厂区。该功能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巡更员体温探测器等结合,使巡更途中发生以外使得到监控中心得即时救援,保护巡更员的自身安全。
脱机(计算机)工作:由于无线巡更系统自带大型LED电子地图输出端口以及较大内存容量,系统完全可以脱离计算机进行工作,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计算机和微软操作系统自身的故障导致系统的死机,使本系统工作更稳定,需要的外部环境更简单。
大型LED电子地图输出功能:无线接收器还自带32端口继电器模块,可以根据需要配置32个巡更点以内的LED电子地图,接收器还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到64个巡更点的LED电子地图显示模块。
造价低廉:无线巡更系统的巡更点的信息钮和离线式巡更系统完全兼容,主要改变的只是巡更棒,其系统的造价相对低廉。
工程简便:不需要埋管、不需要布线,整个工程量就是把没有任何连线的巡更点(信息钮)固定在巡更位置上,整个过程只要确保固定点的牢靠,没有其他技术要求。工程还可以在小区(厂区)智能化系统全部完工之后进行,随到随装。简便易行。
六、无线巡更系统的展望
无线巡更系统以其优越的性价比,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将有可能是今后巡更市场的主推产品。
无线巡更系统因为是模块化的设计,为今后产品线的延伸留下了比较简单的接口,将来可以根据小区、厂区不同的客观环境以及客户的不同需求,分别可以采用GSMSMS(短消息)、GPRS(分组无线业务)、2.4G等不同的无线传输接收方式。
附注:
无线巡更市场简要分析:
A地区通信公司根据当前所管辖的网络系统维护单位的具体情况,要求各单位网络运维工作的考核由网络运行质量管理、市场支撑管理、网络运维成本管理、基础管理等指标构成(考核指标分类、主要指标、权重等信息见表1)
考核办法实施
对于日常工作完成情况,A地区通信公司考核网络运维生产各专业,包括网管、交换、传输、数据、电源空调、本地网线路、接入网、无线市话、大客户业务响应、资源管理等专业,网络运维部在年底组织对单位网络运维工作现场检查,对重点考核内容打分。
对于专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考核,主要是考核各维护单位对市公司全年安排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如末梢设备整治、无线市话网络优化及网络运维巡检等重点工作。
考核内容以“大客户电路故障恢复及故障报告提供及时率”为例进行列示。在考核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网络系统问题带来的损失,还制定了“否决内容”(指对各单位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对于发生以下情况之一的单位,取消全年考核资格,以0分计:一是未能按时、按质完成重要通信、抢险救灾、战备以及其它应急通信任务,造成严重后果;二是拒不服从省、市公司的生产调度令造成严重网络责任事故;三是在发生重大故障后,不按照省、市公司相关管理规定进行报告,或者故意隐瞒故障、在故障原因报告中恶意歪曲事实、在故障调查中有明显舞弊行为;四是因违反互联互通原则给企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五是在考核指标数据采样点的设置或数据上报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对考核数据的统计及保存,各单位应根据本考核细则中的各项指标定义解释、数据来源及计分方法,认真完成与指标相关的原始数据测试、统计、汇总和报送工作,并且妥善保管测试报告、电路调单、故障报告、网管数据等原始记录。
具体考核指标与准则举例
由于网络系统内部控制考核项目较多,指标繁杂,本文列示了“大客户电路故障恢复及故障报告提供及时率”的指标定义、计算与方法说明如下:第一,指标定义:统计期内电路故障及时恢复比率和及时提供故障报告比率的加权平均。
第二,指标值:全年累计100%。
第三,计算公式:考核的范围为所有通过省大客户故障处理系统受理的大客户业务故障。大客户电路故障恢复及故障报告提供及时率=第四,考核不含不可抗力和客户原因等造成的超时电路业务障碍。对故障原因不明且电路障碍业务恢复超时故障,则障碍受理方和有关责任方各计未及时恢复业务1次;对故障原因不明且电路障碍业务恢复未超时故障,则障碍受理方和有关责任方各计未及时恢复业务0.5次。
大客户电路故障恢复时限按照《通信业务故障处理及故障报告管理规定》执行,要求提供故障报告数为管理规定要求提供的报告数(包括超时故障、重要客户故障、重保期间故障,客户或客服部门要求提供故障报告的故障,上级维护部门要求提供报告等)。
第五,数据来源及统计报送周期。数据来源于省内大客户故障处理系统的统计数据,大客户业务响应部按月统计、汇总,并在年终计算各单位指标完成情况。第六,计分方法。完成或超过指标值的得基本分,不能完成核定指标值的,每低0.5个百分点扣1分,直至扣完为止。第七,评分标准。具体的大客户业务相应考核标准如表2所示。
A地区通信公司对网络系统考核评价的启示
作者:陈恒 施立群 单位:宁波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如英国的RD系列、美国的Subsite系列等,电磁波法———地质雷达探测。电磁波法探测管线常用的仪器设备是地质雷达 (GroundPene-tratingRadar),它利用超高频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的分布情况,目前常用的管线探测雷达有日本的GEORADAR系列、瑞典的RAMAC系列等:地质雷达一般以剖面法或网格法作业。探测前,必须根据现场的地质、地球物理特点进行已知管线的现场试验,以选定最佳的测量参数。地震波法———瞬态瑞雷波探测。地震波法是利用地下各种介质的弹性差异,由人工震源产生地震波的方法探测地下管线。一般采用瞬态瑞雷波法探测。在管线探测方法中,电磁法以其经济、高效和准确的优点,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探测金属管线的方法,电磁波法和地震波法由于其作业效率较低,一般用于解决非金属管线和管线探测仪无法探明的疑难管线,如并排管线、深度较深的管线等。
传感器探测法传感器探测法实际上是将非开挖管线施工领域中导向钻探方法引入到管线探测,其工作原理是将传感器置入被探管道内部,通过在地面接收传感器发射的固定信号进行定位和定深,该法(又称导向仪法)主要适应于通信、电力、雨水、污水等非封闭式埋设的管线,标称精度平面和高程为5h%(h为管线中心埋深),有效探测深度24m。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福明路站电力管线(埋深2.8~7.8m)27个点位开挖验证(借助轨道车站明挖施工进行),结 果 为 平 面 中 误 差 为0.186 m(限 差 为0.265m),高程中误差为0.277m(限差为0.398m),满足《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要求。磁梯度法在均匀无铁磁性物质的土层中,地球磁场强度理论上为均匀场,如果有铁磁性物质存在,则因感应磁场而产生磁异常,且磁异常强度由近及远逐渐衰减。因此,可以通过观测其磁异常的变化,尤其是垂直分量Za的梯度值的分布来判定异常物的平面位置及埋深,通过钻孔的手段将磁力梯度仪置入钻孔内,由上而下测量铁磁物质在垂直方向上的Za曲线变化,可以得到较理想的效果。可知,在接近金属管的钻孔内,Za梯度值随深度的变化非常明显,在接近铁磁物质的深度位置,梯度值变化强烈,犹如一个“S”型。在远离铁磁物质的数据处理方法1)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保存。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设计单位对信息化现状的需求,将管线所有信息(如权属单位、起点高程、终点高程、埋深等)通过属性的方式全部存储在AutoCAD中,当设计单位需查询相关信息时,无须再去寻找海量纸质资料,可以直接借助CAD扩展属性查询命令,查询到与数据库中等同的信息。图4所示为查询YS609点信息的查询界面。
轨道交通管线详查不同于一般工程的管线探测。为确保管线探测精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多种探测技术方法灵活运用。复杂情况下,几种方法联合探测,互相检核和验证。由于轨道交通线路狭长,施工开挖较深,因此,对金属管线的探测应以管线探测仪为主;对于非金属管线或埋深较大的管线主要以雷达或地震波法探测;对于测区内无出露点的管线,应拓宽测区范围,尽可能找到出露点加以验证。2)现场条件不具备或不满足探测方法实施时,通过辅助手段创造探测条件,以优化探测环境,满足探测要求。如对于疑难的排水管线,向管线中置入金属导线,通过金属导线来进行探测。3)对深埋电力、电信管线可采用传感器探测法(导向仪)进行探测。4)对深埋金属管线可使用磁梯度法或辅以打样洞进行定位定深(必要时可采用PCM防腐检测仪进行粗略定位)。5)对疑难地段,在判断不准的情况下,可辅以钎探或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