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9 00:09: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结构识图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①在建设期内完成各项指标,通过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验收。②力争2年内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2项目建设思路
①总体思路:一切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推动专业课程建设。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首先结合该院该学科的教师结构现状,制定“双师型”教师岗位责任及要求。其次制定相应的考核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精品课程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顶岗实践,去收集、总结、引进现场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作为教学案例,保证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工程性,使他们尽快成为一流的骨干教师。③教学内容:必须与岗位标准相融合。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9个模块: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预应力构件;11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④探求课程与行业一线的结合点,积极参与行业技能大赛。如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行业技能大赛等。⑤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开发《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材。以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性为目标。平法识图是造价员、施工员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必备的核心技能,目前在教材的编制上仍存在空白,多依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无论从教学还是科研角度来看,建设新平法教材都具有很高的价值。⑥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及管理:开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课内实践学时用以保证操作实训及课程设计,强化工程意识和专业应用技能,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和特色;开展与“五大员”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⑦课程教改科研:围绕平法识图技能方面展开。⑧强化管理:通过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将教师岗位责任制与绩效考核落到实处,把课程建设工作指标化,任务分解到人,建设经费分解到指标上,按计划时间表进行考核。
1.3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三年,一年后进行阶段性验收,建设资金由学校提供。2012年10月该项目正式立项,2013年11月通过阶段性验收,后期将按照验收标准做好后续课程建设工作,包括视频、作业、试卷、FLASH等相关课程材料。
通过对《建筑CAD》和《房屋构造与识图》实训课程标准的研究,发现第一、二学期开设的《房屋构造与识图》第二学期的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而《建筑CAD》在第二学期开设,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在时间点上恰好能够衔接上,课题组大胆尝试,把两门课程的实训进行整合,并初步在实训教学中进行实施,在教学中进行验证。
一、实训课程整合的先决条件
(一)指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教师是整个实训课程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不是一个或二个教师对整个实训课程的整合进行简单的指导,而是一个教师团队,一个具有能够统筹整个专业课程的高素质的专业团队。这是实训课程整合能够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
(二)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
一个具有能够统筹整个专业课程的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团队是进行课程实训整合的先决条件,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是整个实训整合课程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不仅要在内容的设定上要体现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整合课程之间的知识点衔接,内容上要环环相扣,而更要和现实工作的流程相呼应,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实训整合课程内容的设定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决定了实训课程整合的成败。
(三)实训整合课程时间上的安排
实训整合课程时间上的安排要根据整合的课程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部门能在时间安排上给予更大的灵活空间,做好实训整合课程和实际教学课程的有效衔接,时间点是非常关键的。《AUTOCAD》与《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课程整合实训,要在两门课程并行授课之后、学生参加完课程期末考试之后进行课程整合实训,这样学生和老师都会全心全意的进行实训工作,在精力分配上,时间投入上的有效性进一步加强。
(四)实训地点的选择、设备的配备
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室、场所及所需的设备。
(五)严谨的考核制度
要选择一种新的考核方式,既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训课程中,又能充分体现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全过程实行动态考核,要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团队的合作精神。
(六)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
要针对实训的对象设置实训的内容、形式、考核方式,就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力及提点,有针对的灵活的设置相关的实训整合环节。
二、《房屋构造与识图》和《建筑CAD》实训课程整合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整合实训的定位
该课程整合实训,把《房屋构造与识图》课程内容的识图部分与《建筑CAD》制图内容相整合,是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训课程,实践性很强,是研究制图标准、建筑工程图的识读、制图的一门课程,是建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较多实践的重要专业技能基础课。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和识图的能力,其内容及影响贯穿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工作实践中。
(二)课程整合实训的目标
知识目标:
1.建筑施工图的识读及绘制方法。
2.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及绘制方法。
能力目标:
1.能熟练掌握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的识图及绘制方法。
2.能熟悉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剪力墙、楼梯及基础的钢筋构造要求。
3.能熟练运用与结构施工图相关的国家制图标准和图集等。
4.能熟练利用建筑CAD绘制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
5.具备利用AutoCAD软件对施工图纸进行编辑和修改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应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的能力。
2.应具有自主收集、阅读有关的科技文献和资料的能力。
3.应具备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4.应具备对专业知识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的能力。
5.应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三)课程实训整合项目总体设计与时间分配
(四)课程实训工作任务设计(以建筑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中任务1、任务2为例)
任务1 建筑施工图平面图的识读与绘制
实训内容:
1.以一套实际工程图纸为实例,识读建筑平面图。
2.识读仓库层平面图、一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顶层平面图、阁楼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
3.绘制标准层平面图。
实训技能要求:
1.能够识读出图名、图号及比例、建筑的形状及总长和总宽。
2.能够识读出中墙的分隔情况和房间的名称,房屋内部各房间的配置、用途、数量。
3.能够识读出图定位轴线的编号及其间距。
4.能够识读出图中标注的尺寸可了解各房间的开间、进深、门窗及室内设备的大小和位置。
5.能够识读出各层楼地面的标高(相对标高)。
6.能够识读出门窗的图例及编号。
7.能够识读出室内楼梯、室外台阶、花池、散水。
8.能够掌握样板文件的绘制和使用方法。
9.能够掌握建筑平面图的绘制方法、过程和要点。
10.能够掌握平面图标注的要点及方法。
任务2 建筑施工图立面图的识读与绘制
实训内容:
1.以一套实际工程图纸为实例,识读建筑立面图。
2.识读建筑物南立面图、北立面图及侧立面图。
3.绘制南立面图。
实训技能要求:
1.能够识读出图名、图号及比例、建筑立面形状及朝向。
2.能够识读出房屋的整个外貌形状、层数、高度。
3.能够识读出室外地坪、出入口地面、勒脚、窗台、门窗顶及檐口等处的标高。
4.能够识读出图上标注外墙表面的装修做法。
5.能够掌握建筑立面图的绘制方法、过程、要点、技巧
6.能够掌握立面图标注的要点及方法。
(五)实训的有效模式及成绩评定
在实训内容上,课题组将两门课程进行整合,而形式上也要打破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分组,每六个人为一组,在时间上分为3周。学生之间要彼此合作,紧密配合,虚心请教,教师作为整个实训过程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每组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进行统筹。每个学生除了要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之外,还要参与其他学生的任务。
第一周,每组分成两个小分队,三人小分队分别做项目一和项目二,并填写任务分配表。三人精诚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内容。周五召开小组项目交流会议,由一名指导教师参加交流会。
第二周,小组两个小分队项目互换,填写任务分配表。周五针对自己所做的任务进行总结和分析,彼此交流做任务的经验和成果。
第三周,成果验收。成果验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教师针对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评价,给出成绩,百分制;第二部分是指导教师组成答辩小组,随机从每组成员中抽取两名学生进行现场答辩和现场制图。这就要求每名学生不仅要熟知自己所做的任务,还要掌握其他学生完成的任务,给学生们一个沟通、合作的平台。答辩分四天进行,时间为周一、周二、周三、周四,每组都是一个参赛队,每天每组都有两名学生参加现场答辩和现场制作,指导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分数,得到四天八个参赛成员得分的平均分,得出答辩成绩,百分制。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升自己的识图和制图能力,还要兼顾整个团队的成果,此举在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协调能,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实训成绩由(项目成果成绩+答辩成绩)/2,得出每组成员的成绩基数。最后,由每组成员匿名选出每组的两名优秀学员和两名懈怠成员,优秀学员的成绩提一等,懈怠成员的成绩降一等。
整个实训过程,就像是一场比赛,前两周的实训就像是赛前的热身,是自己知识的积累和提升的过程,而第三周就是真正的比赛,使这个实训过程既有趣又刺激。
我院在面向市场需求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为了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重新修订了我院的工程造价教学体系,对原有教学经验总结、分析、修订、更新,使新课程体系在设置和实施的过程中,体现高职特色,使开设的各门核心课程与支持课程与整个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相适应。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
(一)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我院对本专业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高职三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理论课讲解阶段。第二阶段为实践阶段,该阶段又分为院内教学实训阶段及集中顶岗实习阶段。其中,在第一阶段本着必须、够用为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该阶段就逐步地将专业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树立专业意识,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在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在学院内部建设的实训基地内参与某项建筑工程从招投标、综合施工管理、工程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到预决算计算机软件上机编制工程量清单及综合单价的全过程,并到建筑工程工地现场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在建筑工地兼职,承担职责,初试身手,经受锻炼。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新一轮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中, 我们以工程项目为载体,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构建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在对执业范围、职业能力、工作过程知识分析的基础上, 将原有课程进行解构重构整合, 设计了新的工程造价专业学习领域,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学习情境设计, 尽可能保持项目的连贯性, 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中选择相同的项目来完成不同的工作和学习内容。例如,以框架结构办公楼的建设项目贯穿建筑识图、测量、施工、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工程造价控制等课程。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以项目为主, 但又不局限于项目, 要求适当拓展有关知识, 以弥补项目内容的不足。
(三)课程体系改革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将整个建筑工程的初始到其建筑功能的投入使用的全过程都相应设立了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来帮助我们的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例如:在项目设计阶段设立核心课程为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工程经济、辅助课程为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经济法与法规三门课程,在项目招投标及施工阶段设立核心课程为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计量与计价(含土建、安装、装饰),施工组织设计,辅助课程为合同管理、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四门课程,在项目竣工及后评估阶段,设立项目管理课程为核心课程,会计学为辅助课程,并且在整个学习计划的安排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贯穿始终,便于学生理解。
二、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
在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中实训实习条件是保证教学质量与提升学生层次的关键因素。我院先后为工程造价专业建立了建筑CAD制图实训室、广联达、神机妙算实训基地、招投标模拟实训室使,我们的实训培养模式可以分立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四个阶段,使专业教学按照 “全过程连续进行”的思路开展,使学生通过实习来获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具体实训课程安排如下:
(一)建筑制图与识读实训
在这一环节中包含四大块内容:①制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图纸以及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的测绘,将测量实训与建筑制图实训相结合。②建筑施工图读图:该阶段目的是要学生能独立完成读图的工作,为后续的土建预算工作奠定知识基础。③建筑结构图识图: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结构施工图的读图任务,使学生学会钢筋图的读图知识,尤其是将平法制图消化理解。④设备施工图识图:完成相应项目水施、暖施、电施、通风空调施工图的读图任务,让学生读懂安装施工图纸。
(二)工程预算的编制实训
在工程预算的编制实训这一环节中包括五方面内容:①建筑工程在定额计价方式下土建预算造价编制,锻炼学生土建、结构、安装工程的手工算量、套定额、取费的基本能力。②清单工程量表编制,使学生掌握工程量计价方法与计价原则;③清单组价工程(包括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作,在这一环节将招投标模拟实训安排其中,让学生参与到具体项目的招投标全过程中,了解掌握清单组价的内容;④工程中间结算和竣工决算文件的编制,掌握预算、结算与决算的差别;⑤预算软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将以前的手工计算的工程量转化为电算成果,利用神机妙算、广联达软件进行电算、套价,目的是锻炼学生电算水平,为工作上岗做充分的知识准备。
Abstract: train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knowledge chart, building materials, mechanics, measurement) corpus is a key project of teaching reform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pla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the total under the topic of corpus. Since January 2011 the total task start later, in June 2011 to May 2012 to form the course train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knowledge chart, building materials, mechanics, measurement) corpus study, forms through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raining course; Practice base; The 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E2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1.专业基本情况
据2010年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开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已达540所(包括本科和高职院校),在校生22万余人。这些数据表明该专业是在市场需求下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22个省53所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个学校的建设情况差异很大,校内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落实的比较好的主要是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和以建筑类为主的高职院校,而对于其他高职院校开办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30%的左右的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满足专业的需要,不能完成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个别院校根本不具备实训基地,也不开设实训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与实践教学研究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2.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对国家高职示范校及骨干校的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其结果基本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如下。
普通教育内容:
思想与道德教育;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等。
专业教育内容:
(1)专业基础理论:数学、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测量、建筑施工、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2)专业实践训练:工种实训、建筑材料检测、测量实训;施工图会审、招投标与合同、施工技术管理、技术资料管理。
拓展教育内容:
主要是为了适应学生就业专门化需求而设置,主要涉及部分土建工种操作实训、建筑结构设计实训、建筑节能施工和特殊构造实训等内容。
在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专业实践训练内容开设的较少,而拓展教育内容基本不开设。
3.课程训练(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实训基地现状
课程训练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研究(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子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理论教育中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及测量四门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中建材、力学这两门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比较好,基本能够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而测量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稍显薄弱,识图课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课程的特点各个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差异较大。
二、调研分析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建筑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数最多,分布地域广,主要从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活动。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建设任务量仍然逐年递增,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仍将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筑业仍有400万技术人员的缺口,尤其是基层技术应用与管理岗位的缺口占很大比重。鉴于以上形势,各高职院校争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方面解决了部分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各学校课程实训及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全国高职建筑类院校和非建筑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尤其是近5年内新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的调查,结果表明各院校间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差异很大。分析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和场地短缺
高职建筑类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本上都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开设时间长,有历史积累也比较受重视,尤其是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大。而非建筑类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般不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从资金上和场地上都得不到满足,因此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2)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
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由于是根据市场需求仓促上马的专业,在师资配备上不尽合理,一方面是原有其他专业转过来的老师和引进的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有很多学校采用临时外聘的方法解决教师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专业内涵建设上的缺陷,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上都存在偏差。
(3)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经验
由于一部分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和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在专业建设上欠账较多,实训基地建设经验较少,这也是制约这些院校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因之一。
三、思考建议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涵盖了校内、校外、岗位实习三个方面的基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笔者所在学院结合学校搬迁计划,充分考虑原有的实训设备、实训基地,增补就业单位要求的实训设备,扩建新的校外实训基地,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本专业的实训工作。
3.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人才质量的培养规格通过3年的任务学习,企业实训等环节,力求使钢结构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98%。同时,使全体毕业生都具有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书”,为钢结构公司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二、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的改革方案与改革思路
1.校企合作创建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之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依托、三个对接”,即:充分发挥船舶工程技术中心的依托作用,整合、调动校企双方各种资源,通过加强与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合作,使教学过程与船舶建造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造船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学生身份与造船企业职工身份对接,建设的核心是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2.教学内容与钢结构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对接以两门核心课程钢结构制作与安装和钢结构识图为主,带动钢结构CAD/CAM、钢结构施工及钢规范设计等其他专业课,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针对钢结构企业的生产实际,以实施真实的钢产品制造“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模式。根据钢结构行业职业技能标准,以实际产品的加工为教学载体,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指导,学生分组围绕各个工作任务经过讨论、实践、总结的学习过程,以集体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最后,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学生学习情况评价。
3.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学生身份与钢结构企业职工身份对接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学生,前五个学期需要在校完成多门课程的学习和多项实训任务;在第六学期,将走向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进行全面的企业实践,从一名学生过渡到企业员工。因此,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要以企业为主,学院在企业聘任1名负责人和2名兼职教师,负责学生思想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
三、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建设的组织、管理与资金保障
首先,学院组织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学习教育部、省、市下发的相关专业建设文件,领会素质教育精神,充分认识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建设的必要性,精心组织专业建设,精密安排,为专业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其次,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严格执行学院骨干校建设的有关管理规定,认真履行骨干校建设项目各级项目负责制度,并将每个项目落实到人,严格把握整个骨干校建设进度,为专业建设提供了管理保障。最后,学院启动骨干校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建设,包括核心课程建设、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骨干教师的培养、专兼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专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构造与识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课程,专业识图与绘图能力培养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从事设计、识图、施工、造价、管理等工作。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有效性教学,让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构造与识图,这将决定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入和今后个人事业的发展。
1 实施依据
(1)符合动机激发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设计、学习任务分工、集体奖励等方式,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徒手绘图技能、工程图样的识读、工程图样绘制技能。
(2)符合知识建构论。人知识结构的形成离不开主体的交往, “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质是指个人在知识的构建中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与协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应该是合作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互助来培养和锻炼合作技能。
(3)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规律,留给学生自由考虑的空间。如用模拟“图纸会审”方法,先教给学生观察周边建筑物来思考建筑形体各种表达方法技巧,再就课程中的理论要点用实际图纸的识读与绘图检验,引导学生在“图纸会审”中从具体到抽象观察、探索、发现问题,产生联想,形成创新意识。
(4)符合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合作学习的模式,老师在分层备课外,还要在学生身上想办法,如用图、识图、抄绘图样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合作学习动机,对优秀学生进行综合的识图和绘图训练,对学困生要求采用具体的、实际的建筑工程图以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识图和绘图能力,达到将教兵,兵帮兵的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被强化,主体性被得以尊重。
(5)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合作学习学生在完成共同任务中能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分析和加工共同活动的成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如针对学生在工程图纸抄绘、小型建筑物测绘课程喜欢表现的心理,教师精心设计训练题目和评价标准,完全模拟行业识图与绘图要求,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从一种线型、一个数字、一个字符的实际工程含义中不断涌现出创造激情,在提高绘图与识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2 实施原则
(1)计划性原则。一是有设计。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开放性思考题适量实训题。二是有主题。突出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主题,融教、学、做于一体。三是有实施。实施过程体现调查性、体验性、操作性、实践性的特点。四是有反馈交流。老师对学生每一个绘图任务的设计及时点拨,达到熟练绘图的目标。五是有总结。总结评价过程就是多做制图练习,多识读工程图纸的过程,对于不满足常规的学生,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教师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创造性原则。一是贴近时代,运用最新教育成果,实现把识图和构造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一项动手操作的技能。二是靠近生活。教师提供丰富的生活学习材料创造性地教,由此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创造性地学。三是走近学生。绘图知识学习要结合专业课程需要,进行设计和创新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并寻求不同的解决思路。
(3)激励性原则。为了让综合的成绩更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激励性原则 ,一是制定 “公约”,为学生互相评价提供依据。二是健全评价机制,不仅评价学生合作意识、方法、技能等,也点触学生心灵。三是关注个体差异,对学困生,以激励合作的态度和在合作中取得的进步为主。
(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要有意、有机和有效。有意就是教育目的,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集中测量和绘制完成一套实际住宅的建筑施工图,从图形表达、图面质量、图线线型、尺寸标注,仿宋字字体书写等几方面让学生体验到专业绘图素养和职业岗位的严肃性和自豪感。有机就是各环节的有机连接和配备,在每一合作学习模块中,有设计室、审图室、建筑制图模型室、CAD 机房等,实现 “教、学、做”于一体。有效就是变抽象的理论为直观性的、易于理解接受的内容。如投影原理的学习,组员之间互相运用模型演示和虚拟动画演示,把枯燥的理论变为实实在在的任务活动。
(5)开放性原则。要求学生自由地选择实验器材、探究的方式,不强求解决方法和途径的唯一性。这样,学生学习内容、目标、过程的开放具有选择性、灵活性、动态性以及学习时空的广阔性。如观摩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地绘制线形,用长仿宋字书写字符,严格按国家制图标准画图例,学生一边在识读这些工程图纸每一个数字的具体含义,一边在强化绘图和识读工程图纸的能力的同时体会到了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身上的责任。
3 实施策略
笔者在本校实验班进行了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采用的操作程序是三个步骤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五个环节即构建小组告知合作任务开展合作成果展示检查评价。
(1)准备阶段:在学生准备上,根据异质原则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每组人员不超过4人,其中一名优等生、一名学困生、两名中等生。这种分组方式,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在教师准备上,一要钻研、熟悉教材。二要选择适合的内容。三要分析学生。四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指导与培训。如在建筑部分的识读时,安排一套四层教学楼的图纸,让组内每个学生分别绘制相应的楼层平面图,组长绘制内容最多的底层平面,中等的两名学生分别绘制第二、三层平面,学困生绘制四层。要求学生在完成各自的绘制任务的基础上针对事前发放的与整套图纸识图相关的问题进行学习,从任务设计环节促使学生学习合作。
(2)实施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问题指导,加强合作技能,达到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沟通技能的目的。如在最初的平面图识图环节,一些学生对专业构造的名称对应的实物存在不知其部位和作用的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寻找生活实际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构造的作用时,存在组内学习基础好的学生领悟快,而学困生又存在疑惑的情况,让学习基础好的“小先生”“即知即传人”,让学困生听懂理解,都是教师需要引导的。
(3)总结阶段。因为采取的异质分组而要求评价标准个别化,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如在建筑知识环节,检查学生识图能力的方法是提问整套建筑图纸的相关问题,对组内三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如果小组中的全体成员都达到或超过预先设定的标准,那么每个人还能获得一个奖励分。这样设置的目的主要基于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又要求全组成员密切协作。
4 实施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的教材尽量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图纸。如学生在理解投影的概念前,一部分同学自己动手用粉笔盒和手电筒配合来演示影子的形成,另一部分同学则用自己身边的水杯,还有的同学用书本在太阳光下来演示影子的形成。有的小组的同学对投影规律、三面正投影的建立、投影作图、剖面图和房屋构造详图等都自制了幻灯片重复播放,学生就很有学习兴趣。在评价模式方面,侧重对被传统教学中忽略的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提升了学生的识图能力。提供大量的实际工程图纸让学生识读并相互交流带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组员的帮助下完成一定量的绘图作业,既包括徒手画图、图板作图也包括计算机绘图。许多学生还制作了虚拟动画来交流展示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有的小组通过学校的实训施工场景,观察工程图纸实例,认识建筑施工图的特点,自己绘制和识读建筑施工图,提升了专业识图和绘图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异质分组使得每一个学生在与不同类型的组员合作的过程中互教互学。绘图和识图技能比较差的同学,通过参观、演示来培养识图和绘图实践能力。绘图和识图技能比较好的同学,按照实训任务书的要求进行绘图训练,不同程度的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再通过教师提供实际工程图样,同步训练,进而进行综合的识图和绘图训练,共同提高识图绘图能力。
5 实施建议
(1)教师自身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合作学习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参加合作学法的培训,可提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运用合作学习的能力,也能让教师较快地适应合作学习的情境,实现角色转换。
(2)教师的管理和监控。教师一要密切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二要制定观察表。观察学生合作学习任务方面的进展及小组成员间合作交往的情况。三要不包办代替。坚持“最小帮助原则”,只给予必要的提醒,不要包办代替。
(3)任务的选取。要坚持真实性原则,让学生认识到任务技能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的价值作用并且让他们清楚任务技能的具体表现,检查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使用该技能的情况并鼓励他们坚持使用此技能。
(4)善于设计问题。一要善于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现的过程。二是要善于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专业素养等进行个性化的解决。三是善于设计矛盾性问题,引起学生认识,情感,生活经验等的矛盾冲突。
(5)评价方式的选用。首先在任务准备阶段就要说明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其次要重视日常行为评价的作用,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对应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合作学习的教学成效。
(一)知识目标掌握建筑设备系统的组成、原理、分类、特点,掌握各类系统的布置原则与安装规范。
(二)能力目标能识读建筑设备施工图,能完成建筑设备安装组织和施工;能解决建筑施工及管理工作中土建与安装的协调配合。
(三)素质目标树立协调配合、团结合作的观念、养成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意识。该课程定位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前导课程有建筑识读与构造、建筑结构与识图,后续课程有施工组织与管理。一方面该课程在专业学习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专业核心课程起到巩固和支撑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设备安装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水、电、风三部分,其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扩展,包括了建筑给水、排水、中水处理、热水、小区给排水、消防、建筑供暖、通风空调、建筑照明与供配电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的水电知识已经无法完成现代化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教学内容繁多而课时量有限,一般建工专业该门课的课时量约为60-80课时左右,因此必须以“适度够用”为原则[3]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本课程学习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切入点,按照安装工程施工特点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6个大的教学项目,依次为建筑给水系统安装、建筑排水系统安装、建筑消防系统安装、建筑供暖系统安装、建筑通风空调系统安装、建筑电气系统安装。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安装工作过程将每一个教学项目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整个课程6个教学项目可分解成24个工作任务。以第一个教学项目“建筑给水系统安装”为例,该项目可划分为建筑给水系统分析、建筑给水施工图识读、给水系统安装、给水系统验收与成品保护四个工作任务。结合完成工作任务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来确定教学具体内容,例如建筑给排水系统分析这一任务的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系统的工作原理,给排水附件和器具,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附件的选型。表2是对整个建筑设备安装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分解。
三、教学方法设计
针对繁多的教学内容,应“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此处的“材”,一为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采用任务驱动[4]、案例分析、启发式、讨论式等多样教学方法;二为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合于本专业本阶段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沿着将教学内容重组为6个大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的思路,可以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建筑给水系统施工图识读”这一教学任务为例,开展教学任务前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任务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拓展训练—总结评价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组织。具体步骤为:
(一)任务布置提出案例,要求学生识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给水系统施工图》。教师简单介绍工程概况,学生搜集查阅相关建筑外网供水情况、建筑构造特点、建筑内部供水需求等内容。
(二)任务分析首先分析给水制图规范,然后结合图纸实地参观,分析本建筑供水方式、供水系统的组成。
(三)任务实施1.分组分析讨论。将学生分为三个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区域的供水图纸识读任务。2.代表发言。每个组将各自的识读内容进行阐述。3.纠正补充。其他人对发言人的内容进行更正和补充。4.互评与点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这一阶段要控制课堂节奏,适时就有争议性的问题作出专业解答和补充,必要时在黑板上列出讨论的内容提纲,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重难点。
(四)拓展训练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整栋楼的给水系统试图报告,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学生完成识图报告后进行自评,教师根据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给出成绩。
(五)任务总结总结内容包括识读的方法与图纸内容,学生总结,教师点评。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设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后,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在教学进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可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建筑给水系统安装”这一教学项目为例,首先在多媒体理论课堂上讲授“建筑给水系统分析”,紧接着在实训室进行“给水管材、附件、供水线路的认知”实训;然后在理论课堂上讲授“施工图识图”方法,再进行“给水系统识图”实训;最后针对施工安装这一环节,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施工准备要点”“安装工艺流程与验收规范”的理论教学,再完成“给水管道加工”“水表阀门、管道安装”“水压试验”等实训内容。
[abstract] the building structure basic knowledge and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cost to the future work students the skills needed to set, the course will be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and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basic knowledge into a wh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ructure stress system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the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general method of flat purpose, to students for a later work lay the foundation.
Key word: building structure;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职院校中的工程造价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工程一线,能胜任工程造价岗位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本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建筑结构基础知识,有正确的结构意识,并能够熟练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顺利地与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为此,本课程的教学过程需要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成扎实的岗位职业能力。一、将项目教学引入课程教学
1、项目教学瞄准岗位需要
项目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本课程的项目教学瞄准了岗位需要,以真实的项目图纸为中心进行教学。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涵盖了造价员、施工员、质检员等诸多岗位,这些岗位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按图预算、按图施工、按图质检,即,解决了识图的问题就解决了岗位的基本能力需求。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为将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及造价软件操作的重要基础,而且建筑结构课程定位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就是要加强学生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的训练。因此,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能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更准确的瞄准岗位需要。
2、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1+3+1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即一本《建筑结构》教材+11G101三本图集+一套完整的工程项目图纸为载体进行教学。教材能满足学生学习建筑结构基础知识的需求,11G101图集为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提供专业工具,真实的工程项目图纸是学习载体,例如,讲到梁构件时,先讲授梁在荷载的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及破坏形态,从而引出为什么需要配置钢筋、配置那些钢筋,再针对这些钢筋讲授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然后对应看梁的结构施工图,真正让学生能够明白构件中各种标注的内涵。通过这样的学习,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理论知识的讲授不再空洞,看图的时候也有基础知识作支撑。
从以往学生实习实训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到工作岗位以后都会被技术人员要求先熟悉施工图纸,再展开具体的技术工作。如果学生不能够迅速识图的话,就会耽误后续的实习工作,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就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掌握迅速识图的技能,在实习时能够以最快的时间熟悉图纸,掌握在建工程的信息。
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识读能力,特别是结构施工图平法识图的能力,本课程以建筑结构课程为基础,纳入11G101图集的学习,两者结合开展,逐步引导和训练学生熟悉结构施工图,并且以一套图纸为依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实际工程项目开展项目教学。
总之,要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来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框架结构为例,其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的设计思路
二、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就是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五步法”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在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简要的说明,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确认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告知怎样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然后由学生自行获得知识并“试探”解决该问题的应用程序,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再由学生对项目进行实施;根据实施结果进行讨论,由学生归纳总结。学生通过“知识、任务、实施、讨论、再实施”的“五步”教学方案,可以使学生更快、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深入贯彻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
例如,框架结构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工作任务要求,选取框架结构项目,课程通过工作任务的教学与训练,学生可以明确框架结构各构件的主要内容,明确基本的识图方法,顺利完成工作。具体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项目课程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
三、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应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由追求学科知识系统性转变为追求完成职业领域工作的知识系统性和知识完整性。由于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造价岗位,因此在建筑结构的内容和深度上应淡化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侧重构造措施的学习,始终坚持以识读结构施工图为准则。并且,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真实的工程项目图纸为载体,并参照相关职业资格及规范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材框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分解与组合,以培养技能为核心实施教学。
课程教学的内容也要及时进行更新,必须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平法在设计和施工中已应用广泛,是从事造价、施工、设计的人员不可缺少的技术要求,因此,建筑结构知识和平法知识必须要及时进行更新。2011年下半年,11版的101图集就比之前版本有了部分内容的改变,如在11G101-1中,取消了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的构造(二),更便于施工。所以,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将更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真正做到知识和社会实践不脱离,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踏上工作岗位。
四、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
一方面,运用多媒体、互联网和数码摄像技术手段,将《建筑结构基础知识》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构造要求制作成CAI教学课件,通过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例如利用三维软件制作建筑结构的三维构件,增加直观效果,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讲肋形楼盖时,可制作结构构件的三维视图及动画,让学生有直观的视觉认识。
2.采用现场教学法。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实训基地可能不能全部完成对建筑结构的认识,可到施工现场进行教学。把“教室”设在工地,聘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现场指导,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如框架结构梁、柱、板的配筋形式,请结构工程师现场教学,可让学生对构件的配筋有更直观的感受,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钢筋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足以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所以,应创新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综合评价,把学生对建筑结构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平法识图能力、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成果等纳入综合指标,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
综上所述,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为落脚点,以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竞争力为宗旨,我们探索出了将建筑结构基础知识与平法识图融于一体的教学改革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前进入职业岗位工作状态,为学生后继学习和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小军.高职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职业时空,2011:48。
2. 马丹丁 张建军 吴学清.论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改革.教育与职业,2011,(18):138-139。
3. 赵丙治.浅谈“平法”内容引入建筑结构课中的重要作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传统的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是通过认知实习、实验操作、课程设计、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应该能参与施工、管理、设计等工作,并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施工技术、生产组织、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基于工程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实践就非常重要。
1、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1)校企合作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团队,调研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施工员,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2)对施工员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3)对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所涉及的工作任务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施工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4)实现由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课程的转换。
2、实践教学培养的目标
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展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以培养专业技为目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形式。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按照毕业生就业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知识、素质为依据,同时考虑学生职业发展和迁移能力。
第一步:确定岗位工作任务。从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的行业企业岗位入手,分析其岗位工作任务。
第二步: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体系。在工作任务分析过程中,要梳理清楚相同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和深度对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职业能力的要求,分析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工作2~3年、3~5年后所能承担岗位工作任务的范围、难易程度、达到的技术水平、职务等,确定本专业的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
基本目标为能熟悉行业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工程制图能力和较强的工程识图能力;具有正确使用建筑材料并进行检测、保管的能力;具有选择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技术问题处理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测量的能力;具有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控制和检验施工质量的能力;具有施工资料的编制和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运用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能力。
3、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设置实践
3.1、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和刚参加工作学生的回访,学生刚参加工作时,项目部安排的工作一般是施工员,由于工作经验的不丰富,该岗位工作内容最初是以抄平放线、试块制作、技术资料收集、一些简单工程量计算、施工日记记录等,经过几年的现场实战,就可以从事现场组织管理岗位、工程计量与计价岗位、材料供应与检测岗位、工程质量检验岗位、施工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岗位、工程安全管理岗位及相关工种岗位测量员、试验员等。
3.2、对施工员岗位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归纳其行动领域
表1 施工员岗位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3.3、整合课程内容
在提升实验教学训练中,高等职业院校要将原来实训教学内容从附属于理论课程体系中抽取出来,独立设课,并进行整合整理,推陈出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不应再进行独立开设,而应考虑其与行业的核心联系,实训课程模块化,形成由专业公共基础实验、施工基本技能实训、岗前技能训练、预顶岗实习四大模块组成的新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合力,并在课程结束后给予相应的学分。
3.3.1、建筑制图与识图和建筑构造课程整合
按照传统教育建筑制图与识图和建筑构造是两门单独开设的课程,但这两门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制图课程时很难建立空间概念,制图课以建筑构造为依托进行讲解更加贴近专业,构造课制作的各种模型可作为制图课的实体模型,且该课程将实体模型转化为平面图形更有利于学生的识图,即实物图形制成平面图达到识图的效果。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将平面图形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空间实物,学会对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3.3.2、建筑施工、高层建筑施工及测量课程整合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在建筑施工中都要讲到,只是侧重点不同。测量是施工技术之一,而且测量课的知识在施工中只用到一部分,把这部分知识学到,能为施工服务就可以了,重点在测设工作而非测绘工作,目前的测量课重点在测绘上。
3.3.3、施工组织、项目管理及计算机辅助施工管理课程整合
施工组织是设计如何组织施工,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同时施工设计也是对如何进行项目管理的设计,因此这两门课密不可分。计算机辅助施工管理是项目管理用计算机编制的方法,整合后既有方法又有技术。
3.3.4、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和“平法”识图整合
传统教育中这几门课均单独开设,是这个层次学生最难学习的课程,单独开始时每门课程均有70%~80%的不及格率,究其原因,学生的基础太差,理论性强的课程很难接受。按照培养目标定位施工一线人员,这几门课开设的目标实际上仍是识图,要求具备能够看懂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力学讲授时以钢筋混凝土中具体构件为例进行,这样建立的力学概念就不会空洞。同时抗震课中的一些构造要求、计算也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讲到。目前建筑结构施工图中钢筋均采用“平法”标注,在建筑结构课程讲授时结合混凝土结构施工图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讲解,达到识图目的
4、基于工程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建议
4.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将会直接影响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培养规格、开发的课程体系,将会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指导下进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地选择区域内有代表性的建筑企业作为调研对象,以预先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为主,辅助召开座谈会、网络调查等手段,尽可能多的扩大调研覆盖面,使调查结果尽可能有代表性,使培养的人才更易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的需要。拟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后,再与企业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讨论,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4.2、推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教师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产学研工作经历、实践成果等纳入到教师聘期考核、职务晋升等考核指标体系中,对于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双师素质培训给予政策支持。其次,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建立双师型教师认证体系。鼓励教师参与工程实践或培训,积累实践经验和岗位技能,参加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和建造师等工程类专业技术职务考试或执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再次,提高实践兼课教师比例,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或有关专家进行讲学,建设一支包含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的校外兼课教师队伍,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4.3、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成为高职教育的主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课程通过创设仿真的学习情境或引入实际工程任务,使学生体验岗位工作,以期克服当前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等困境,实现“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我们分别采用了项目引导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文引导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主动探究、实践和思考,专业能力提升明显,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训教材建设方面,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办学特点。首先,应根据学生的生源质量和职业面向的实际情况,确定教材的内容和理论深度;力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体现专业优势和特色,尽可能结合现有实验实训条件,提高实训内容的可操作性。其次,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高职教育改革实践成果,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教学要求,将纸质教材与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及教学资源网站等配套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到一起,形成数字化、立体化的实训教材体系。再次,实训教材的编写应充分考虑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理念,体现实用性。教材编写人员应深入到企业一线,对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实训项目或案例要取材于行业、企业,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技术实用性。
在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应当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利用好建筑工程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合理运用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学分制教学等教学改革措施。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以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选择和有序化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目标。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践教学考核方面,应当立足于院校实际具备的基础设施条件,综合考虑考核目标、考核项目与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法与手段、成绩评定、制度保障、运行机制等要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体系。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互为补充,根据课程实践性要求确定理论和实践考核分值比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从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综合技能等方面,制订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方案。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建设中至关重要,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摆脱课程内容受学科体系影响而与行业脱节的现象,促进高职高专课程建设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33-02[作者简介]魏翔(1984―),男,河南新乡人,硕士,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土木建筑系讲师,中级工程师。
高职“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能课。本课程以培养学生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能力为核心,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培养学生识读建工工程施工图和钢筋翻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
“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即仅仅以课本、规范图集为主,讲授施工图的基本识图方法,未引入真实的工程项目和学生施工现场实训以及以真实工程图纸为任务的钢筋翻样模拟演练,从而使本来就枯燥乏味的课程理论教学效果越加不理想。[1]因此,本文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提出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一、课程改革的理念
根据建筑施工关键岗位中的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应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能力分析为依据,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任务为驱动,同时遵循学生认知学习的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把教学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实训两阶段进行,采用“导―融―授―解―评”五位一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创新,从而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2]
二、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整体设计思路
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从施工图的审核到开工建设,乃至竣工的整个工程,都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具备识图和钢筋翻样的能力。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施工现场实际的需要,使学生具备施工现场识读混凝土平法施工图的能力。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本文提出了全新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具体内容如下:
(一)项目式、任务化教学
项目式、任务化教学的教学整体设计是在分析施工图识读及钢筋翻样对一线施工管理人员所具备专业知识能力要求的前提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真实的项目设计图纸为载体,按照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划分,共划分为6个课程项目,其中项目一“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识读准备”对应工程开工准备阶段对设计图纸的交底和图纸的会审,项目二到六分别对应各个具体的施工阶段内容。然后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将每个项目任务化,即进行具体的任务布置,把6个实施项目又划分成23 个具体任务,使课程内容具体化、显性化。从而各个项目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同时任务的布置使教学内容进一步明朗化、具体化。[3]具体如下表所示:项目式、任务化教学整体设计
课程项目任务布置项目一:混凝土结构平法
施工图识读准备1.准备平法施工图识读相关资料;2.准备钢筋基本知识;3.掌握传统结构施工图识图基本方法和钢筋翻样项目二:钢筋混凝土
基础平法施工图识读1.准备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基本知识;2.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和识读,独立基础钢筋构造知识,独立基础钢筋翻样实例计算;3.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和识读,条形基础钢筋构造知识,条形基础钢筋翻样实例计算;4.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和识读,筏形基础钢筋构造知识,筏形基础钢筋翻样实例计算项目三:钢筋混凝土
柱平法施工图识读1.准备柱的基本知识;2.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和识读;3.框架柱钢筋构造知识;4.框架柱钢筋翻样实例计算项目四:钢筋混凝土
梁平法施工图识读1.准备梁的基本知识;2.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和识读;3.梁钢筋构造知识;4.梁钢筋翻样实例计算项目五:钢筋混凝土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1.准备剪力墙的基本知识;2.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和识读;3.剪力墙钢筋构造知识;4. 剪力墙钢筋翻样实例计算项目六:钢筋混凝土
板与楼梯平法施工图识读1.准备板和楼梯的基本知识;2.现浇板和楼梯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和识读;3.现浇板和楼梯钢筋构造知识;4.现浇板和楼梯翻样实例计算(二)“导―融―授―解―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如下:“导”即导出任务,根据真实的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导出学习任务;“融”即融入情境,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顺序设计教学情境,并把导出的任务融入情境中进行教学;“授”即传授知识,根据教学单元相关内容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方法来传授相应知识;“解”即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学情境中的相应任务;“评”即答复评价,编制任务答复,小组进行互评,教师进行打分。
(三)职证化教学
国家在许多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多次提出了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要求。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就业机会多,参加工作以后上手快、熟练程度高,同时也能满足企业持证上岗的要求。因此,本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也响应了当前国家加大、提倡高职在校学生在校期间取得职业资格证的号召,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砝码,同时也锻炼了教师,还进一步满足了社会了需要,可谓一举多得。[4]
三、结语
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训条件都具有较好的导向性,教学内容贴近工作实践。在实际的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具体总结如下:
第一,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的编排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和难度既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充分体现了紧凑、实用的原则。项目化的教学安排使教学内容更加明确化、显性化。任务式的教学引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明确,使学生养成了课前带着任务主动预习、课中带着任务针对学习、课后带着任务巩固学习的好习惯和好风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第二,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导向,以真实的工程项目图纸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实训为手段,这些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马丹丁.论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18).
引言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探索出来的一条新路,它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基本的合作模式有两种:校中厂和厂中校。做得比较好的有医学专业、电子专业及财会专业。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该项技术在屋子内是教不会、学不成的,它需要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条件下,通过一到两个建设项目的锤炼,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院校与相关企业应该共同担负起培养国家事业继承人的艰巨任务。就建筑专业而言,建筑类院校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为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建筑类企业应重点做好专项专业技能的培养。做好校企合作,建筑类院校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识读建筑施工图
建筑施工图是建设项目建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文件资料。它是业界的通用语言,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信息传递的载体。建筑师们通过绘制施工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建造师则按图施工,将宏伟蓝图变成现实;造价师则根据施工图进行工程的计量与计价,以求达到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工程成本、降低投资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建筑工程竣工后,施工企业根据工程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文件,必须绘制竣工图纸并交给业主,作为后期使用与维修、改建、鉴定的重要依据,业主不得任意改变建筑的使用功能。当业主与施工单位因工程质量产生争议时,施工图又是技术仲裁或法律裁决的重要依据。因此,识读施工图是建筑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素质,是建筑类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第一基本专业技能,是建筑类专业学生迈进建筑行业的敲门砖,是开启未来事业之门的金钥匙。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学生识读建筑施工图的前提条件。围绕该项技能我们设置的课程有《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CAD》以及《地基与基础》等主干课程。学生读图技能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分三个阶段来完成这项教学任务:第一学年主要完成建筑施工图的识读;第二学年重点完成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在学生顶岗实习前,集中进行读图实训。集中训练是学生消化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它既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同时学生的读图技能在集训过程中发生质的飞跃,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成效很快,为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差,空间想象力不足,读图很吃力。我们的教师采用很直观的教学方法教学生怎样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手把手地教如何快速识图。为了让学生能尽快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识读技巧,我们编制了三套具有典型意义的施工图,从“看实例,学识图”这个实用的角度,来帮助学生学习并尽快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第一套图是五层砖混结构的公寓楼,第二套图是五层框架实验楼,第三套是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楼。公寓楼和实验楼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建筑物,在读图过程中,他们可以看着实物对照着图纸去学习,遇见问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或请教老师。对照实物识读建筑施工图是最直截了当的学习方法,值得提倡、借鉴。同时对三套图中每一张图纸的不同的识读内容,都进行了导读讲解,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
正确的读图方法是提高识图能力的关键。—套完整的建筑工程图是按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的顺序进行编排装订的,读图通常也按基本顺序进行。即先阅读建施图再看结施图最后识读设备施工图。无论是哪一种施工图,读图时首先看施工总说明。施工总说明介绍了设计依据、设计条件,并对图纸中表达不清楚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详细阅读施工总说明将有助于你从全局的角度去把控建筑物的构造做法。读图应坚持“先粗后细,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先粗略地将一套施工图翻阅几遍,做到对整个工程概况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再按照基础、主体结构、装修的先后顺序认真、仔细看图,掌握工程细部做法及全部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讲,在读图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看不懂的地方,这时不要急躁,应暂时将问题放一放,继续读后面的内容。为什么呢?因为图纸之间是前后呼应的关系,在识读了后面的相关内容后,前面遗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读图的难点是结构施工图,如基础施工图、框架配筋图、剪力墙配筋图。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购买了一部分国家建筑标准图集,如11G101-1等,并且对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进行了详解。通过教师与学生合作将常见的构造做法制作成模型,使学生在“教、学、做”过程中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检验学生的读图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图纸纠错环节。图纸纠错等同于实际工作中的图纸会审,其目的是使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找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图纸的差错,提高图纸质量,进而提高读图技能。如平面图中有没有剖切符号,平、立、剖面图之间的投影关系是否正确;楼梯图中上下箭头标注对不对;详图中的材料符号画得对不对;卫生间、阳台以及走廊等处的标高正确与否等等。
2.房屋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就是根据图纸上的建筑物形状及实际尺寸按照1︰1的比例测设到地面上的过程。它是建筑工程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工作,贯穿于施工过程的始终。从建筑物定位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都离不开测量放线,准确、周密的测量工作是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顺利按图施工的前提,同时也给后期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保障。可以这样说:没有测量,施工将寸步难行,施工质量也无从谈起。
通过市场调查,测量员的待遇还可以,并且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就测量放线而言,该项技能比较单一,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可操作性强,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测量放线实训项目开展。在中央财政支持下,于2012年8月完成了测量实训馆的建设。现有DS3微倾式水准仪20台、自动安平水准仪20;DJ6型光学经纬仪23台、电子经纬仪10台、平板仪10套、全站仪10台、GPS定位系统5套、红外测距仪10台等。我们计划新增一批精密仪器(DS1),以提高测量工作的精度,同时考虑拓展业务范围。
针对测量放线,在第二学期我们开设有《建筑工程测量与实训指导》课程,配备一名理论课指导教师,3名实训课指导教师,由他们共同完成测量放线的实训指导教学任务。共分三个项目:基本测量与测设、典型工作任务及建筑施工测量。基本测量与测设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重点学习水准、角度、距离测量测设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重点编排了土方工程及基础施工测量、主体结构施工测量、装饰与设备安装施工测量等子目实训任务。校内实训的重点是基本测量与测设、典型工作任务两个版块,建筑施工测量则安排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完成。
教学计划编排的内容很实用,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但教学效果怎样?我认为一靠教师的导学,二靠学生的配合。因此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激励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在这一环节,重点是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学习与训练,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讲,他们爱动手,不喜欢动脑,教师应抓住学生的优点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经纬仪操作方法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学,先读使用说明书,然后再结合仪器练习。比一比,谁学得快,并且让优秀学生示范、指导,起模范带头作用,教学效果很好。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辅导教师也不要给予回答,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或上网百度一下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当寻找到正确答案时,他们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七个典型任务我们采用的是集中教学,安排4周时间,室外作业,3~6人为一小组。教师先示范,然后学生试着学做,并根据技术资料的内容完成操作训练任务,要求组内成员每人完成整套操作至少一次。在长达一个月的集中教学过程中,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培养学生们的法制观念;鼓励他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使学生们的意志品格得到锤炼,责任心增强;树立起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团队理念,懂得了如何去处理与“同事”、与“队长”之间的关系,为将来到企业顶岗实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
基本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竣工交付使用,都要求有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全程参与工程的概算、预算、工程进度款的拨付以及工程竣工结算与决算等各项工作。随着建设工程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相关市场的不断扩大,社会各行业如房地产公司、工程安装企业、建设施工企业、咨询公司等相关行业对造价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使得工程造价人员变得相当抢手。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极大,就业范围广,就业机会多。我们是搞职业教育的,应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我们的祖国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通过对建筑市场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复合型技术人才备受青睐。这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努力把我们的学生造就成“精一门,通两门,懂三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在第四学期开设了《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它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针对造价员的岗位能力要求,我们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结合我国目前定额计价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并存的现状,确立了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并确定了三个技能项目: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建筑工程计价及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软件操作技能。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专业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有关建筑清单项目的工程量计量规则,根据施工图能进行清单工程量计算,并掌握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建筑工程计价技能项目要求学生能根据地区《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结合当时当地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市场价格信息,计算定额项目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能根据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清单项目所包含的定额项目,结合企业的管理费率、利润率标准确定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组价﹚;能根据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计价规定,结合地区《建筑工程费用定额》、国家的政策法规、招标文件和合同要求,计算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及税金,确定单位工程造价。随着发展,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应用越来越普及。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在掌握了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一种计量与计价软件。
实验实训条件是在校期间进行技能训练的关键。为开展建筑工程工程量计量与计价实训项目,我院与北京广联达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入60余万元创建了建筑工程造价实训室和招投标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建筑面积约120m2,能容纳60名学生。我们采用集中指导和课余时间分散练习相结合的实训方式进行教学。软件操作安排60学时,其中教师指导20学时,练习40学时。课余时间分散练习主要利用晚上和星期天,并且安排有2名辅导老师跟踪指导。
为检验教学效果,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要求将自己的作业装订成册,形成造价文件,并以此为前提条件,在招投标实训室现场组织模拟建筑工程的招投标过程。通过评标分析“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错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真正体验招标与投标过程,在感受中去收获学习成果、收获自信。理解工程量清单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标书是由招标单位负责拟定的;明白投标报价是有学问的,是有技巧的,仍需继续努力。
结束语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我认为学院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弄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什么事情能做好,把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以上三点是我站在学生就业的角度提出来的,也是通过对建筑专业教学的可行性研究总结出来的。对于校企合作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与同行交流切磋,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我虚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