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1 21:24: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班建构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 注重基础知识与艺术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艺术生的文化基础差,文化学习能力差,所以艺术班学科教学案的编写首先要着眼于改变艺术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最佳的教学案设计就是用填空方式。在设计教学案时尽可能地利用好教材,在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后,能够完成教学案上的基础知识填空,教师再督促学生识记这些基础知识,体现了“注重基础知识与艺术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这是编写教学案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
2 注重将历史课程的实用价值和学生想学、乐学相结合。历史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贴近生活与现实,富有情感,进发思想,才能实现理性、道德、审美、生活等的和谐统一,才能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整体发展,学生才会产生想学、乐学的念头。在设计教学案时,应尽可能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通过“史料探究”这个环节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到“原来历史并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案编写的主要步骤与基本结构
(一)教学案的编写步骤
1 每学期开始,备课组(一个年级为一个备课组)根据各自年级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学期教学案的编写计划与具体分工,每位教师按照分工准备好自己所要执笔编写的教学案。
2 在每周备课组会议上,承担下周教学案编写任务的教师提供预先编好的教学案(草案)或提纲,备课组成员共同对草案进行探讨,并形成对草案或者提纲的修改意见,体现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负责执笔的教师,根据备课组的修改意见,对历史教学案进行重新修改和整合,形成定稿,交给油印室印制。
(二)历史教学案的基本结构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课改形式满足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培养了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我校在对艺术生的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探索出普通高中艺术生针对性很强的教学案模式,主要分为“考纲要求”、“考点梳理”、“史料探究”、“课堂检测”四个主要部分。
下面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学业水平测试专题复习为例,介绍艺术班历史学科教学案的基本结构及相关流程。
【考纲要求】本环节为高二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运用白板功能,创设案例教学环境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将其教学资源库中IT行业的典型案例进行调用、精选、充实和整合,组合出合适案例事件呈现给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白板提供的分组工具对学生进行异构分组,组织学生在白板活动平台上开展小组讨论,充分了解案例事件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要求,从而为实施案例教学奠定了基础。
依据案例教学要求,精心准备教学资源
白板系统中有厂家内置的多种类型资源库,教师既可从中提取优质可用的教学案例,也可以自主构建资源库,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将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灵活地对教学案例进行编辑、添加或删除。例如,根据中职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立积件库和课件库,两个库下面又可以分为多个子库。积件库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客户机、各种传输介质等基本素材;课件库包括基础模块、组建模块、管理模块、应用模块等组合素材。教师可以根据白板这一重要库功能,大量储存并灵活调用中职计算机专业网络组建课程的案例,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难度适中的案例,有利于学生将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真实案例,在案例实施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思维活跃状态,从而激发了学习情趣。
依据案例教学要求,创新建立学习组织
案例教学刚开始实施时有一定难度,一是学生受到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二是众多教师感到案例教学不及传统教学模式顺手,三是行业(企业)典型工作案例作为工作任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经历“案例思考案例分析案例决策案例实施案例评价”的过程,同时承担着每一个过程伴随讨论的任务,因此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小组协作学习。教师通过白板中存储的学生个人信息利用分组工具对学生进行组间同质分组,平衡组间要素形成竞争,每组以4~5人为宜;根据学生成绩、个性和性别进行组内异质结构分组,实现优势互补,并根据分工菜单让学生轮换扮演组员角色,以有效促进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实时完成项目工作任务。通过上述组织可提升学生协作学习的效能,提高专业课案例教学的实效性,使案例教学与行业(企业)工程施工接轨。
运用白板功能,构建案例教学模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交互性强和功能多样的特点。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优势。现以高教版《局域网组建与管理》中第4部分“应用模块”中的案例一“校园网解决方案”为例,探讨如何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案例教学各个环节中的作用,高效有序地实施教学,从而构建和谐、原生态的案例教学模式。
运用直观演示功能,呈现案例教学项目
白板快速直观的演示功能实现了教学演示以及各种文档演示融合为一的传播效果,在案例教学中给师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能够使学生迅速、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例教学情境中,快速地提炼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在案例导入时运用白板生动直观的演示功能,变换案例的呈现方式,引发学生对案例背景、案例实施要求的强烈关注。例如,在“NAT技术在校园网方案中的运用”的案例导入部分,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形、声、色、光,将校园网内部地址转换成合法的IP地址在Internet上使用的案例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学生,并在进行案例需求分析方案及工作原理时插入简短的视音频,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发现案例中技术要素与网络设备上指令配置的实时呈现,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运用辅助教学工具,探寻案例关键问题
通常专业技能课教学案例是由企业(行业)典型的工作任务经过工作分析转化而来,其内涵表现为一个集矛盾性、复杂性与关联性为一体的问题情境的聚合体,在实施前必须针对案例,沿着提出问题到解决好问题的思维轨迹,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利用白板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如聚光灯、记录、拉幕等功能,将案例中隐藏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表象,形象生动地展示发现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发散思维能力。例如,由于“NAT和NAPT技术”较为抽象、复杂,尽管两种技术都是地址转换,但其无论从概念上,还是使用效能都是不一样的,关键在于不同使用环境对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配置要求。此时,教师可提取并播放在NAT和NAPT两种不同配置时网络功能的动画,通过遮罩展示NAT和NAPT配置时地址映射的过程和配置指令的异同,并通过聚光灯、荧光变色进行突出显示,从而请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要使用NAT技术?而许多网络为什么普遍使用NAPT技术?静态、动态NAT和NAPT技术有何不同?NAT和NAPT技术有何异同等。
运用白板交互特性,创设案例研讨环境
问题挖掘后进入案例研讨是关键,学生研讨效果维系着案例教学的成效。为了使学生的讨论能够合理有序地展开,需要利用白板的交互特性,构建起多维互动的教与学的关系。首先,直接运用白板电子笔来代替电脑上的所有操作,使人机脱离,更加人性化,增强师生与白板资源的交互性,师生既可以搜索白板上的内置资源,也可以访问互联网;其次,运用白板组织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为师生、生生、生机的多向互动提供现实可能,例如在探讨“NAT和NAPT技术有何异同”的问题时,教师可在白板上对路由器进行NAT和NAPT的静态配置,引发学生开展“两种静态配置后的效果如何?”的辩论。各小组代表在白板上用电子笔对说明信息进行标注、拖动,对重要信息进行放大,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反问和设问探讨得出:NAT实现私有IP地址与NAT网关的公用IP地址之间的转换,而NAPT不仅转换IP包中的IP地址,还对IP包中TCP和UDP的端口进行转换,是NAT技术的扩展;静态NAT和NAPT配置是永久结对并向外网提供信息服务的主机,而动态NAT和NAPT配置是临时结对并不向外网提供信息服务的主机。
运用诊断评价功能,建立案例评价体系
评价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探明案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例如,在案例讨论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小测验等都属于评价部分。一方面,白板的诊断评价软件可将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以柱状图或饼状图的形式呈现在白板上,师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各小组的讨论进程,教师可以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行实时评价。例如,在探讨NAT和NAPT动态配置是否可逆时,将各小组的回答结果录入白板中,白板的评价软件可依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案例实施效果3个要素的呈现情况来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案例实施效果进行综合性的诊断与评价,教师可据此不断优化案例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项目质量意识,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白板的实时生成特点,通过回放各个小组讨论情况的图片或视频,密切关注各小组研讨质量,对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建议。
运用白板功能,反刍案例教学效能
课后反思是案例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包括教师对案例教学模式的反思以及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巩固两个阶段。对于白板环境下计算机专业案例教学模式的反思,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的远程交互特性邀请计算机专业教师、专家对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与效果进行点评,对案例实施过程中仍未预设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指导上的不足和案例实施环节进行补充、分析和修正,以便形成自身的风格与特色,并具一定推广价值的范式,来指导计算机专业及其他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模式的实践。此外,如果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巩固案例学习的成果,可以将保存在电子白板系统内的案例教学资源库的相关案例调出,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学习与研究,以方便有效地调整与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结束语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实时交互、共建共享、灵活开放的特点,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案例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为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注入新鲜的生机与活力,更加有利于教师的引导教学和学生的讨论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决策以及合作交往能力。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等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才刚刚起步,电子白板品牌型号繁多,标准不一。专业课教学资源的严重匮乏将是这一教学模式快速有效实施的瓶颈。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质量,需要计算机专业教师尽快提升信息化素养和水平。全面更新中等职校育人环境和教学环境,以加速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王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教育创新: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蒋鸣和.电子交互白板与教学方式的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3):5-7.
[3]段元美.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3):84-86.
幼儿园中班个人工作计划范文1本学期,我们将根据上级及幼儿园的工作要求以及孩子的情况,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自我加压,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不断尝试、探索课程改革的研究,渗透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中班共有幼儿20名,,教师1名。通过小班一学年的在园生活,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1、本班幼儿特点及优点分析:
(1)基本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和用茶水杯喝水情况较好。
(2)幼儿基本都能愉快地入园,并能与同伴一起友好地相处、交往。
(3)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活动。
(4)能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与老师、同伴打招呼,部分幼儿能主动与客人打招呼。
2、薄弱环节分析:
(1)部分幼儿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思维不够集中,对于老师的提问,有的表现为一种与我无关的感觉,有的则是还停留在上一个问题上,有的就是答非所问;还有的孩子喜欢在下面做小动作,而且有时会影响到他人。
(2)在进餐方面,约有1/4的孩子速度较慢,而且经过了一个暑假,有部分孩子对于餐后的卫生工作(清理桌面、擦嘴、搬椅子等环节),有所淡忘,在洗手环节上爱在盥洗室逗留,玩耍。
(3)幼儿在操作能力及操作常规上,有待提高。
(4)幼儿在户外运动时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提高,有的孩子在动作的协调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5)个别幼儿(新生)在与人交往上表现的较胆小,他们不敢主动地寻找同伴交往,而是坐在椅子上等待别人来和他交流,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
(6)当遇到困难时,幼儿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叫老师,缺乏自己动脑筋解决的主动性。
(7)幼儿的任务意识较弱,任务不能及时、按时的完成。
二、本学期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们两位老师将会团结协作,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参照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要求和幼儿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新《纲要》指导思想的引导下,进行行而有效的指导,用适时的家园沟通方法,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班务管理,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班上两位老师要搞团结、讲合作,教育观念达成一致,坚持常规培养一贯性。
2、定期开展班级会议,找不足、定措施、认真实施。
3、以一日活动中的安全为重点开展安全活动。
如:通过照片再现的形式或结合幼儿的游戏活动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使幼儿对自己的安全提高警惕。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重视常规指导和体育锻炼:
1、培养幼儿养成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建立为他人服务意识。
2.在平常的教学中穿插一些健康方面的知识,教给幼儿一些增进健康的方法,使幼儿初步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需要的行为习惯和态度。
3.开展家园活动,双方面的促进幼儿体能和行为习惯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经过小班一学年的教育,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语言方面,班级幼儿学会了安静的倾听,能用普通话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的连贯性及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大多数幼儿喜欢幼儿园,愿意亲近老师,能主动参加集体活动,乐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并且尝试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并体验其中的快乐。在科学方面,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不断增强,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乐意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的事物,通过上个学期总结,我班还存在问题:
1、安全情况存在隐患,所以这学期本班教师应该继续把幼儿安全放到首位,把事故降到最地点,时刻给自己敲警钟;
2、区角创造不够完美,在区角创设中我们会修改去年的不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出更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区角活动。
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主题有《我长大了》《豆子大家族》《轮子滚滚》《红红的新年》《鸟儿飞飞》以及数学资源包《认知与探究》,根据这些主题我特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幼儿需要在适宜的情境中,在与环境,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我将充分利用资源包让幼儿多动手操作,实验,让幼儿去探索问题的答案;教学时一个教室与儿童积极互动,合作建构的过程。其中既有儿童独立完成的部分,又有儿童必须借助教室的支持才能完成的部分。因此,我们要让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自主的探索,主动地构建,教室也要适时的,恰当的为孩子提供一种暗示性,建议性的知道,并不断的调整和修改提供给幼儿的支持的内容和形式。
幼儿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学习:一是操作探究,自主建构,即幼儿再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在对各种事物的探究中自主的建构关于自然的经验;二是对话协商,社会建构,即幼儿在与他人的互动与协作中,进一步深化着自己关于自然的经验的建构,同事也建构者自己关于社会的经验;三是了解体验,文化建构,即幼儿在对丰富,多元的社会文化的认识与体验中,建构自己关于文化的经验;四是探索经历,自我建构,即幼儿在对自我与自我成长历程的探索总建构关于自我的经验。除此之外,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使用日常英语常规,注重幼儿的情感培养。
主题性目标:
主题《我长大了》以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作为教学目标。引导幼儿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关注周边的环境;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及与他人相处的快乐;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言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主题《豆子大家族》以豆子大搜索、豆子的生长、好吃的豆子和豆豆玩游戏等线索展开。让幼儿了解豆子的用途及生长过程,积极运用豆类进行艺术创作,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主题《轮子滚滚》以各种各样的车辆为切入点,引领幼儿走进轮子世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启发幼儿去运用多种感官积极探索,大胆想象。初步了解乘车、过马路等简单的交通安全知识,在体育游戏中,进一步感受轮子滚动的特点,体验团队协作,客服困难的喜悦心情
主题《鸟儿飞飞》引领幼儿走进鸟的世界,了解一些常见的鸟的形态和习,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知道我们应该保护鸟类朋友。
主题《红红的新年》让幼儿体会红色搜象征的喜庆热闹,吉祥祝福的含义,了解各地传统的民间习俗,感受中国特有的年文化,学习一些基本的拜年礼节,感受春节的喜庆气氛。
以上便是我这学期的工作计划,我会认真的书写教案,准备教具,上好每一节课并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积极配合,做到家园共育。
幼儿园中班个人工作计划范文3一、班况分析
朵朵二班有幼儿46名,其中男生 23名,女生23名,通过两周的观察,发现我班孩子有以下优点:
1、能礼貌待人,高兴入园,乐于主动帮助同伴、教师。
2、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能主动积极为集体、同伴服务。
3、喜欢听故事,大部分幼儿能听懂故事寓意,讲述故事基本内容。
4、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有集体荣誉感。
5、敢于大胆讲述自己的意愿。
不足之处:
1、孩子天生好动,但有部分孩子太好动,还要影响周边的小朋友。
2、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完整讲述一件事。
3、倾听习惯弱,不能安静听别人讲话。
二、工作任务
结合本班实际,首先要抓好幼儿的常规教育,抓好幼儿的卫生习惯。培养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饭后漱口,擦脸,保持衣服整洁等;抓好幼儿的日常行为规范,鼓励幼儿相亲相爱,不挣抢玩具,不打架骂人,小朋友有了困难要主动地帮助他;在学习方面,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在艺术活动中要求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平时应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以儿歌、故事等形式提醒幼儿已经升入了中班,有些事情应该自己来做。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普通话训练,逐渐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对于发音不准的幼儿做一些纠正和帮助。
三、保育方面
1、每天做好室内外清洁、通风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严格执行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合理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整理好室内外的环境布置,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学习的环境。
2、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不把脏东西放入口中,以防止病从口入。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在日常的清洁工作中,我们必须做到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并做好各项消毒工作,保持室内外的卫生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能力和自我保护的一些常识。
全班人员要做到因人施教,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对能力弱的幼儿给予特殊帮助.
四、教育教学方面
4岁以后,儿童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飞跃。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主要在于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他们对周围环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动植物、自然现象等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向成人刨根问底的提问为什么?他们喜欢与同伴共同操作和探究,并进行相互商议和交流以满足好奇心和活动的愿望,45岁儿童在动作的灵活性和认知经验上强于34岁儿童,但在控制能力和认知活动的深度上又不如56岁儿童。因此,要很好地把握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
1、树立正确的观念,认真思考各科教学的活动价值,有效地实施活动整合课程。
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类教研学习,采取分组、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活动。
2、加强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谈话的水平和幼儿良好地倾听习惯。
3、重点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并在主题活动中通过活动区的规则培养幼儿的责任行为和自控能力。
4、根据主题活动多组织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会交往能力。
多开展合作性游戏和年级组间的交往等手段,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的发展。
5、注重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并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班级管理
1、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加强班级安全和管理工作,认真督察安全工作的实施。
2、认真制定月、周、日计划,按计划开展各项活动,幼儿一日要动静结合,科学管理。
3、管理好班级物品,培养幼儿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爱护公物;节约用水、用电、用纸。
4、抓好区角活动和早操活动的管理。
5、三位老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并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完成班级各项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商讨,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六、家长工作
1、尊重每一位家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家长服务,尽力让每一个家长都满意。
2、不来园的孩子当天电话联系,了解情况。
在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中,由于幼儿教师文学素养水平有限且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此类活动的开展难以达到课程设计者期望的质量要求。具体表现为:在目标和功能上,过分关注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强调教师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却弱化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主动建构与创造;在学习方式上,过多地采用单一的感知记忆,而忽略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意境感受、意义建构,更忽略了幼儿主动参与的意愿、情感的体验、合作分享与创造性想象。这些状况都表明目前的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难以发挥幼儿文学作品的多方面教育价值。诸如此类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中教师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策略。因此,探究出一套适应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的切实可行的指导策略,使幼儿成为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文本解读者和意义建构者,需要我们做认真、深入的思考。
二、重建活动目标,找准幼儿园文学欣赏活动的价值定位
文学欣赏活动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高级形式,是一种引导幼儿主动投入并沉浸于文学活动的过程。儿童文学作品是以精练、生动的文字,表现儿童真挚感情世界的人和事物,重视意象的浮现,营造音韵、图画美感的意境,让幼儿乐于阅读且能促进其正面成长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欣赏活动是一个能实现儿童发展的过程,它最能集中反映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思维能力及情感体验。
文学欣赏活动的目标应当关注以下几方面:第一,作品审美。幼儿文学欣赏活动的突出功能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具体包括语言与韵律美、幻想与想象美,而活动在智育、德育等方面的功能也是在审美过程中实现的。第二,作品体验。促使幼儿体验和理解作品,轻松、自然地接受情感教育。在目标定位上,应由从对作品做理性分析转为运用直接感受,强调意会、体悟。第三,作品情感基调。引导幼儿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激发想象,鼓励幼儿以多种方式再现作品。第四,激发想象,以多种方式再现作品内容。
三、依据欣赏过程,探索幼儿园文学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对作品意境和情感的体验,是幼儿文学作品欣赏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的各阶段,应当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前期经验的准备是加深体验的基础,教师应当根据即将欣赏的作品内容,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和体验,并在活动开始时配合相关的谈话和讨论,唤起幼儿原有的经验或体验。通过教案分析、观摩课评议、录像反馈等方式,我们总结出了幼儿文学作品欣赏在选材、导入、提问、体验、多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选材策略
文学作品的选择是幼儿园文学欣赏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总体上要求作品的复杂程度较低,作品应当情节简单、主线分明、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趣味性强。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小、中、大班选择的作品应当有所区别,如关于故事的选择,小班的故事简短、主线单一、角色形象鲜明、语言浅显易懂、有一定的韵律感、循环中有变化;中、大班在选材上,应选择作品情节较复杂,多主线、语言优美、丰富而有变化的。
(二)导入策略
导入是引导幼儿为即将开始的文学作品欣赏活动做好心理准备的过程。一般可分为稳定幼儿情绪、启发相关经验、营造情绪氛围等方式,根据幼儿的经验水平,不同年龄导入方式也各不相同。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宜多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中、大班的幼儿有了相对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欣赏活动的经验,这对于即将开始的欣赏活动是很好的基础,有助于幼儿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在进行作品感知活动之前,可通过谈话启发幼儿的相关经验和情感体验,以便于幼儿对作品更好的感知和理解。
(三)提问策略
提问是利用作品引发的问题引导幼儿深入地感知作品内容、体验作品情感、评价作品形象及其行为,从而提升幼儿欣赏水平的重要方式。常用提问方式有:事实性提问(如故事里面都有谁、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某一个角色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果关系分析提问(故事里发生什么事情、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评价性提问(如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个角色?为什么?这个故事美吗?美在哪里?)。
针对不同的年龄,提问的方向应各有侧重。小班多用事实性提问,且不要求幼儿按照角色的出场顺序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回答,只是在幼儿回答之后,教师给以归纳;中班在小班的基础上,应强化因果分析提问关系,引导幼儿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大班在中班的基础上,要强化评价性提问,引导幼儿对故事和故事中的角色进行道德评价和美学评价。
(四)体验策略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使网络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信息化时代已然来临。幼儿园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密不可分,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新兴的技术手段,优化教师队伍管理,促进青年教师成长,让他们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我们从以下三方面作尝试。
一、搭建网络平台,让资源“流动”起来
1.完善设施设备,为信息环境提供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效利用信息技术,首先要完善信息化设施设备。我们从硬件的建设入手,不断优化和完善信息技术设备,如实现全园网络覆盖,班班配备电脑,更将先进的电子白板、iPadTV、投影仪等设备引进园,带入教师的工作环境中。
2.借用多种平台,让教师间沟通零障碍。
要想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有了完善的硬件设备,还需要有效、便捷的软件平台。我们首先创建了幼儿园网站,在“公告中心”版块,教师可及时查看学期工作、科室工作、每周工作,可以自主、合理地安排班级工作;在“资源中心”版块,教师可以将基本素材、优秀课件、活动设计和活动方案上传、下载,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在“专题网站”版块,可以围绕一个议题,自由发表想法,在交流碰撞中闪烁出思维的火花。其次,我们利用现在流行的微信、QQ等交流平台,建立了“湖幼组长群”、“大班级组群”、“中班级组群”和“小班级组群”。在这里,我们及时传达工作通知、推送优秀教育经验、开展小范围研讨等。
这些软件平台的建立与应用,为我园教师打开了一个可以跨越时空界限的交流窗口,形成了一个无界限的网络社会,方便了大家之间的信息互通、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研方式,让思想“飞扬”起来
1.变“传统研讨”为“线上研讨”。
传统的教研方式,一般都集中某个地方进行研讨,这容易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我们把部分需要教师亲临现场的集中性研讨转变为“线上研讨”,借助校园网站等各种软件平台,让教师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内容的限制、不受场地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相关的讨论、学习。
2.变“面对面教授”为“无限制沟通”。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师徒带教的方式。由原有的只能面对面修改教案、讨论教法等,变为通过网络上传教案,进行即时的修改、相互讨论。这一做法除了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有利的是跨越了“师傅”的限制。当“徒弟”遇到不同的问题时,可向“在线”的、对于这一方面比较擅长的“师傅”取经,这一做法能更好、更快地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
三、分层培训活动,让能力“跃升”起来
1.基本技能培训。
先进的信息化设施设备,是需要幼儿园每位教师都熟练操作的,这样才不会使这些设备变为摆设。我们邀请多位专家,来园进行专题讲座、现场教授,不断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学会用网络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2.个性化特色培训。
在系统、全面的培训中,不乏涌现出许多对信息技术方面感兴趣、有特长的教师,他们对这一方面有着更多、更高的需求,普通培训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因此,我们将这些教师“送出去”,参加园外的各类信息化技术培训、活动等,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每次外出学习后,会请他们对全园老师进行再培训,以提高我园教师整体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完善教研制度,让观念“变革”起来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建立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尽快适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工作。
1.以教师发展为目标。
以教师持续的自我发展为目标:帮助教师获得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立足于本园或本地区实际,将有关理论应用于本园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实践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具有本地、本园特色的教学模式。
举例:消费者3・15、爱牙日,这个日子和我们的关系是什么?从而拓展自己班的特殊日子“主题日”“分享日”。案例分析《数小鸟》从故事中可获得的经验,能从中得到关于“数”的一些知识和经验,确认数量有不同的分法,要努力学习与别人分享的方法,做错了要纠正,和朋友一起互相帮助。
举例:活动设计“微笑”,大班“小雨点这样想”,活动“狼和人”,活动设计“有趣的植物”。分主题“树林里”,枫树的烦恼,落叶,树真好,苹果树。
举例:活动设计:“小熊的故事”“小熊赏月”“幸运的小熊”“小马过河”。大班活动“比尾巴”,小班活动“秋叶伙伴”。选择的材料要经典,目标要清晰可操作,过程明确有弹性。课程期望达成的目标。加强教育的社会责任,提高活动材料的品质。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华东师范大学主任周合教授的讲座《幼儿园的艺术化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艺术化教学?从本质上对儿童审美观的教学方式,艺术化教学鼓励儿童用视觉语言来实现他们的探索性学习活动。阅读、音乐和美术是诱发主题学习的主要艺术媒介。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互动交流和互补。实现融洽胜于差异,共性与个性的情感社会化教育。
举例:主题“我的朋友”设计一个海报,分六组从各个方向组合,讲故事讲述设计的内容。有春夏秋冬的故事、地球的朋友、爱心天使、我们身边的朋友等。音乐表演《停机坪》、美术活动《设计一个钟》、阅读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
举例:小班活动:宝宝停车场,这节课用多媒体让幼儿认识标志“P”,用看信号开汽车游戏开始,认识警车、救护车、洒水车。用帮助小动物的方法来进一步了解车子的特征和用途。最后播放洒水车音乐结束活动。活动设计比较合理,结合了音乐、语言的整合。但教师在上课时按教案教学,洒水车的环节在幼儿认识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前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孩子在认识洒水车时认为是油罐车。中班活动――方脸和圆脸。这节课是感知生活中许多物体是方和圆的组合,用故事的形式来鼓励幼儿寻找、发现周围环境中方和圆组合的物体。方脸爷爷和圆脸奶奶各自喜欢不同的形状的东西,要分家不能分。再用寻找、记录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方和圆的组合是不能分的。
举例:小班活动:好听的声音。生活中的声音,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接着玩小瓶子装豆子,放音乐引导幼儿为大鼓和小鼓伴奏。分组大鼓和小鼓边唱边伴奏。教师用装一粒豆和装满豆,让幼儿体验大鼓和小鼓声。最后用糖果来探索大鼓和小鼓声。这节课比较生动和适合小班的孩子操作。
幼儿园主题教学案例分析。主题活动的展开比较深入,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开展主题活动。例:小班“我的家”布置真实的场景,幼儿操作欲望强。客厅、厨房、卧室。“汽车主题”有汽车图片、玩具、废旧材料自制汽车,汽车品牌标志区域。“饮料吧”冲饮料的操作流程,用具、果珍、奶粉、乐口福。“我是中国人”内容有风味小吃,少数民族、京剧脸谱、挂灯笼、放气球、制作神舟六号、航天基地、组合画拼画。“服装店”、“我们的银行”“休闲角”等。
举例:中班活动:我们的鞋子,了解各种各样的鞋,体验穿合适鞋的乐趣。幼儿观察鞋子、穿大人的鞋子,听音乐“大鞋和小鞋”,比较大鞋和小鞋,说说自己的鞋,鞋子分类,数鞋子,设计欣赏鞋。最后故事“皮鞋的由来”。树立了整合的教育观,实现教学目标的整合。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动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科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一直备受关注。
陶行知在《儿童科学教育》中指出,要“在小孩子身上,施以一种科学教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科学上的天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目标是鼓励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201 1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学前科学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部分幼儿园科学教育所存在的重结论性粗浅知识的学习、轻探索性活动操作的体验等问题,结合我们在指导学前教育专业高师生的科学教育活动实践。我们提出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教育方式,旨在启发各幼儿园根据其自身条件与特点,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突出趣味性、参与性、创新性,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科学素养和良好探究习惯的形成。
一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原则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化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方式,是指教师为幼儿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生动、有趣、适宜的活动中,形成对粗浅的科学知识的感悟并建构起相关的新经验。实施这一教育教学方式,应在突出以幼儿为本、强调幼儿积极参与的前提下,遵循以下原则:(一)系统性原则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应是一个严密的活动系统.既要重视预成的科学教育计划的执行,也要注意根据园内教学实际情况,从幼儿实际出发生成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教育活动.支持幼儿自发进行探索和发现活动。保护、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在实施幼儿科学教育时。既要注重挖掘、整合、利用其他领域潜在的科学教育资源。也要注意将幼儿科学学习灵活渗透在一日生活的进餐、饮水、散步、盥洗等环节中随机进行,将显性的与隐性的科学教育活动相结合形成一个教育系统。
(二) 开放性原则
首先是科学教育理念的开放性。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的观念、手段、方法以及活动材料的投放不要拘泥于陈规,而应广开思路,提供一种让幼儿思维飞跃、个性张扬的活动氛围,鼓励其探索与创新。其次是科学教育环境设计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化的过程应是一个全面开放的过程、一个让幼儿能自由想象的活动空间、一个灵活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让幼儿热爱科学的种子在开放的活动环境中萌芽。再次,科学教育实施过程的开放性。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不仅仅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同时也应是家长、社会的共同义务,幼儿科学教育要注重整合幼儿园、社区、家庭的教育资源以提高实施成效。
(三) 多样性原则
首先,科学活动内容选择要多元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从幼儿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出多样化的活动。其次,科学活动场所应多元化。可以是活动室、图书馆、科学发现室、科技操作间,也可以拓展到社区、大自然之中。再次,幼儿科学活动体验渠道应多样化。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语言、身体动作、绘画、建构材料、剪贴、角色扮52演、小实验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索成果的交流和评价。
(四)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应当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学习和探究的对象。 (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开发出幼儿感兴趣的教学资源,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激发他们内在求知的动力。
所以,教师应与孩子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倾听孩子的内心呼唤,设计符合孩子心理特质的和兴趣点的科学活动,让孩子在兴趣的天空中以快乐的方式吮吸科学的营养。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实施路径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突出“四性”,即教师的启发性、幼儿的参与性、活动的趣味性、教学的系统性,使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成为一个充满快乐、充满活力、生活化的系统活动,让孩子从中增长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主要实施路径为:
(一)唱儿歌,学科学儿歌具有琅琅上口、节奏明快、夸张形象、童趣盎然的特点,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将科学教育与语言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教师自创、引导幼儿共同创编等形式,编制了一些幼儿喜欢的富有科学教育内涵的儿歌.渗透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学唱、传唱,使科学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例如:《太阳和地球》 (适用于中班、大班)太阳像妈妈.地球像丫丫:妈妈拉丫丫. 丫丫绕妈妈:跑了一大圈.新年来到啦。
《小弹簧》(适用于中班、大班)
小弹簧,钢丝绕,变个魔术你瞧瞧;用手压,它变小,手一松,它变高;打它一下不生气.摇头摆尾哈哈笑。
这两首儿歌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地球绕日公转” 的天文知识和“弹性与弹力” 的物理知识,虽然所涉及到的知识对于幼儿来说要上中学才学到,但是以儿歌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使他们对相关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调动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那么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实施目标就达到了。
(二)做游戏,学科学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化离不开幼儿的积极参与。
教师只顾教。幼儿不参与、不体验,只能产生“一头热、一头冷”的尴尬场面。游戏是幼儿教育中最常用的手段,我们应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幼儿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主动地投人到科学活动中去,在“玩中学、学中乐”。例如学习日食与月食的形成.由于它们是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位置的关系变化所致,其知识内涵非常抽象,因此,我们设计了游戏“日、地、月,捉迷藏”并配上同名儿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唱游”并从中学习相关知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游戏中,由三位幼儿分别扮演太阳、地球、月亮,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跑,月亮绕地球跑)。以下是该游戏中的儿歌:《日、地、月,捉迷藏》 (适用于大班)地球绕着太阳跑。月亮绕着地球跑,跑呀跑,跑呀跑,月亮来把太阳挡(月亮在中间,三人成一直线),太阳忽然没处找地球绕着太阳跑,月亮绕着地球跑,跑呀跑,跑呀跑,地球来把太阳挡(地球在中间,三人成一直线),月亮忽然没处找。
跑呀跑,找呀找,找呀找,跑呀跑,太阳、地球和月亮,捉呀捉迷藏。
游戏使科学道理不再枯燥,使知识的内涵更加形象,使科学活动深受幼儿欢迎。幼儿在其中不但对抽象的科学知识有所感悟,而且陶醉在有趣的游戏过程中。
(三)搭积木,学科学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要为幼儿选择可见、可闻、可摸、可操作的自然物或科学现象,以使幼儿从中获取直接经验或生动具体的知识。 [37搭积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结构游戏活动。积木也可作为科学教育的材料。福禄贝尔认为,积木不仅是有趣的游戏材料,也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在他看来。个体对大小、形状、色彩等的知觉最初萌芽在幼儿期,这时候的孩子通过感官感知让朦胧的物质世界变得清晰起来,为此他还设计了特殊的幼儿教玩具—— “恩物”。
在科学教育活动化中.我们通过引导幼儿用积木搭桥梁、高楼、城门等,使他们从中了解一些简单的力学原理;我们还按照中国地图中各省、市、自治区的形状做成相应形状的积木.让孩子们在搭积木中熟悉相关知识。同时。幼儿在摆弄积木、尝试多种玩法的过程中,认识了物体的形状、色彩.懂得不同的积木材料的异同及其独特的建构方法,发展了认知、观察、分析等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猜谜语,学科学
谜语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比如自然现象、气候特征、地名特产、植物动物特性等。猜谜语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之一.它特有的悬念能够使幼儿很快进入猜测、联想、探索的状态中,产生好奇、好问的心理和积极参与的欲望,是一种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益方式之一。例如,我们编写的下面几组谜语就受到了幼儿欢迎:1.它来了,旗儿飘; 它走了,树不摇; 它怒了,河里波浪高又高—— 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风,适用于中班、大班)。
2.像面不能吃,像糖它不甜,像盐它无味,冬季满天飞——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雪,适用于中班、大班)。
3.一条大河宽又宽,没有河水没有波,银光闪闪白茫茫, 不见鱼儿不见船— — 打一天体 f谜底:银河系, 适用于大班)。
教师创编的谜语应贴近幼儿的理解能力,注意谜面的深浅度,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必须在幼儿可理解的知识范围内,还应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引导、适当启发。猜谜语可以在正式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开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游戏中进行。
三、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应注意的问题近年来的科学教育活动化实践证明,它使幼儿的学习空间得以很大拓展,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同时也让幼儿获得了一些探究性学习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增强了成功感和自信心。在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过程中.教师还应做好以下工作:(一)重视活动的设计教师应十分重视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这是激励幼儿探索的兴趣和主动性的前提。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何将科学知识渗透于充满趣味的活动之中。活动形式应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活动内容应考虑到孩子的特点,活动过程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总之,要在教案的编写、儿歌的创作、教具的制作等方面精心准备,使活动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二)重视环境的创设
环境创设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43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如设置“小自然角”、“小问号室”、“谜语小世界”、“科学儿歌墙” 等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科学教育氛围;也可以带领孩子走到户外,让他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认识、了解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培养其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视活动的引导
1.忽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不少教师认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只是承担科学启蒙的任务,因此不必顾及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其实,科学活动如果不是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和已有的经验基础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探究的内容,而是在课堂活动中采用零碎的、杂乱的案例教学。这样的探究式科学教育将会是低效的。也达不到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目的。因此,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体现层次性、系统性的。比如,有关“声音”的科学探究活动,小班可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将活动的目标定位于声音高低的体验、探究不同材料产生的声音差异等方面:中班幼儿在探索有趣的声音时则侧重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大班幼儿则可以进一步探索制作声音传递的传声筒等,通过系统的学习不断加深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
事物之间有着多样性的相互联系,因此探究式科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儿童可以学习如何进行探究的方法,体验核心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同时树立积极的科学态度等。
2.教师主导作用的弱化问题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儿童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目的。
把儿童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他们的主导作用。相反,在活动中,教师必须时时处处提供指导,但这种指导和以往不同的是,它应是“润物无声的”,应是随机嵌入的。
然而,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问题上,明显存在着“弱”指导的现象。比如,在沉浮、磁铁等实验中,活动材料在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有结构、有层次的材料是儿童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儿童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少教师只是简单地将材料提供给孩子,却不对材料进行剖析和分层,这不仅影响儿童有效探究,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沉浮中的材料是可以分层操作的,第一层次的材料是很容易确定沉下去和浮上来的物体,第二层次是会先浮后沉的有变化过程的物体,第三层次是经过操作可以从浮变为沉或从沉变为浮的物体。所以当教师层层深入地投入材料让孩子进行探究时,孩子自然而然就能体验到浮沉现象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并能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仔细考察各种冠之以发现、探索的教学方法,不难发现,它们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有教育家强调儿童的独立探索、自主活动,指出学校应当把教学力量放在自我发动和自我调节的“发现”学习活动上。比如,英国艾萨克斯夫人和她的同事在剑桥的一所学校里,严格排除成人的一切干预。把年龄为3岁到8岁的儿童引进一间相当于真实的、设备完善的实验室,让他们自行组织实验。这部分教育家相信,儿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获得有关的认知技能、操作技能的必要条件。也有教育家持社会建构立场,认为“人的一切形式的精神活动,包括科学活动,都不是由孤立的个人进行的,而是一种社会过程。他们都拥有社会——历史地形成下来的建构和运用客体并将客体加以观念化,加以定型和改造的方式和手段。”因此,主张一种有引导的发现,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和交往,去了解和占有科学方法。
很显然。社会建构的立场更全面和积极一些,更符合教育情境下活动开展的需求。社会建构理论提醒教育工作者,在运用发现法、探索法时要对“何时用、怎样用”做深思熟虑的回答,而不是简单地提供自主探索、独立发现的机会。仅仅倡导探究、发现、主动参与是不够的。正是在这一点上,探究式学习还是要强调教师的有效引导。
二、从学的角度思考
1.探究模式化和简单化
科学家在做科学研究时,有多种类型的探究方法,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类型的探究方法,且各种方法也无固定的模式、套路,科学教学活动也应如此。但在现实的教学中,科学探究常常被僵化、简单化为一个固定的模式——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资料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相互交流等,导致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比如,“淀粉遇碘变蓝’’这个活动,适合用现象观察的方式来学习,并利用有关原理来玩游戏。而教师却用实验操作的方式来探究——用不同的材料如土豆、梨子等实验,结果孩子们纠结于为什么明明老师说的是变蓝,而结果却是没有变色或者变成了黑紫色,等等。教师也茫然。
模式化和简单化的另一表现是绝大多数的探究结果都是已知的,这种“重演——再现式”的探究必然导致教育的低效。如豆子发声的实验,孩子已然知道结果,但我们的教学仍然要从猜一猜豆子放到瓶子里会怎样开始。活动的探究中没有不确定性、鲜见改变条件后的观察变化,一切均在预料之中。这样的探究,少了“猜谜”的冲动,少了揭秘时的兴奋。也少了猜不出时的沮丧……所有的问题都具有良好的结构:有一致的解决方案、只需要运用有限的规则与原理,其组成部分也是清晰界定的。很多教师会说,课堂上的探究绝大多数是良构问题,那是因为要考虑儿童的能力有限,但维果茨基很早就告知我们,儿童的现有水平之上存在着可能发展的水平,即“最近发展区”,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满足于现有水平,而应面向其可能发展的水平。因此,科学探究应提倡给不知道答案的非良构问题或实验探究以一席之地。
2.儿童在活动中“动脑”不足的问题
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课堂提问是引发思维的有效手段,通过提问设计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综观当今科学活动提问中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低水平认知的层次。低水平认知活动要求儿童从包含信息的记忆或者从一大堆给定的选择中挑出一个答案。在进行低水平认知的活动时,儿童的思维常常会被导向发现教师认定的正确答案。相反,智力挑战性的活动却和分析、反思、批判、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有关。如教师在提问“会变的颜色”的时候,通常是提问“红色和蓝色混合会变成什么颜色”而不是提问“你是怎么得到绿色的,你是怎么做的”。再如乌鸦喝水案例中,教师总是习惯性地问“为什么”,而不是“你发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将整个活动导向死胡同。
忽略提问的质量,可能和教师不清楚思维的分类及与提问的关系。思维有不同分类,如斯滕伯格将思维分成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坎贝尔将思维分成分析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与评价性思维;吉尔福特则将思维分成聚合性思维和分散性思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应设计不同的思维任务,提出不同的问题。例如针对分析性思维的提问有;你从哪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将……与……进行对照?评价性问题的提问如: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实践性思维与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灵活运用”有关,也和心理学中的“迁移”有关。针对实践性思维的最常见的问题是:找找周围哪些地方有这个现象?生活中哪里还有这类现象?我们如何使用它?等等。
三、从科学本质角度思考
1.忽视其作为一种符合逻辑的科学结果
科学结果或结论符合逻辑,一方面指其知识的科学性,即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违背科学事实。为此,教师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幼儿周围生活中的一切科学现象,不能进行错误解释。如果教师缺乏对活动内容所蕴含的科学知识的准确把握,即使活动过程设计得再好,活动材料准备得再充分,活动目标定位再适中,终究会阻碍幼儿初步科学经验的获得,直接影响科学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指其科学知识或结论是有局限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条件的改变,也是可改变的。而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其本质是强调知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然而,在科学实验探究中,我们的教师往往会忽略这种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上例中物体的沉浮,一定是沉下去或浮上来的物体都有标准的答案。这显然不符合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科学知识的本质。
2.缺乏真正体验的“表面繁荣”的探究过程
就科学活动课堂来说,表面上不乏“操作热闹、合作热闹”的场面。可是一个活动下来,由于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孩子往往搞不清自己在探究什么、为什么进行这些活动、要观察哪些现象、对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怎样解释。其实科学活动应以“活动一体验一表现”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更加关注儿童的主动参与。让儿童在观察、实验、讨论、质疑和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
有学者认为,从更宏观的角度评价一节课的整体状态和教学境界,不是上对、上好、上全、上活、而是上实。“上对”是指教师能按照教材和教案,准确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知识性、方法性(举例证明)、过程性错误。“上好”指教师在把握教材教参的基础上能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使之更加符合儿童的实际需要。“上全”是指教师在课上能兼顾儿童全面发展的多种目标,不仅有知识与技能要求,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活”是指教师不拘泥于教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活用教案。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对矛盾。教师上课不能没有预设,没有准备。但预设与实际之间肯定会有不一致,需要教师在课堂里随时作出调整,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上实”是指课必须上出实际效果。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形式改革,要关注实际效果,即儿童主动学习的程度和儿童有效学习的程度。
综上所述,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获取真正理解的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活动,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儿童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因此,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全面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和体验。
[本文为2011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习变革的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创建研究”(课题编号SCG44)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伊丽莎白·A·舍伍德、罗伯特·E·洛克威尔著,刘占兰、易凌云、曾盼盼译。科学发现一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郝京华,论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方法教育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6.
[3]董玉华,幼儿园“做中学”科学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2.
四月份年级组长个人工作总结【一】
一年来,在园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严格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指导纲要》,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为宗旨,积极探索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不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今年自学完成了学前教育本科的所有课程。在自学的过程中,我坚持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参加论文的投稿和教案的投稿xx月份我撰写《xx》获中央教科所心理优秀论文三等奖;《xx》获市“庆祝学前教育xx年”论文评比二等奖;在xx月份中央教科所组织的教案评比中我积极参加了投稿。这不仅激发了我学习的欲望,同时提高了我的专业理论水平。七月份,我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幼儿园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为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的教学中,在xx月份幼儿园组织的公开观摩课活动中,我用多媒体进行的教学,虽然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也在教学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八月份,参加了市幼教办组织的新《纲要》学习班,在工作中我在对幼教书刊进行认真阅读外,还积极地选读一些有意义的小说、散文和中外名著,把“五个一”读书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爱每一个孩子,做好保育工作
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素质,还要有爱心,爱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有多少优点或存在多少缺点,我都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教育、感染他们,让孩子们在爱的关怀下度过快乐的每一天。孩子们做错了事情是常有的事,对他们既不能包庇也不能一味的训斥,我就采取把孩子们的所作所为编成故事或用情景讲述的方法讲给他们听,让孩子们在故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鼓励他们去改正。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处处为孩子们做出榜样,特别是卫生习惯方面,孩子们使用的物品随脏随洗,定期消毒,保证孩子们环境的卫生与安全。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三、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下半年我园使用了《建构式课程》,新的教材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我及时与中班的班主任在园领导的带领下,课前研究教材,仔细阅读每个主题说明与活动安排,与其他两位老师认真地进行研讨与交流,以通过教研提高教学的科学性与趣味性。今年上半年,我担任小班英语教师,我深知自己英语的底子薄、基础差,就利用英语的大小型师训等各种机会刻苦学习,在教学中虚心向其他英语老师学习,使我获益匪浅,把学到的知识用生动活泼地教学方式教给孩子们,圆满地完成了英语的教学工作。
xx月份,我观摩了教育局组织的公开观摩课。我认真地观摩了每个教师的教学活动,并对每个教师的活动分析了每个环节的优缺点及她注重发展了幼儿哪一方面的能力,教育活动的精华在哪里。并思考:如果是我,我应该怎么设计。在观摩和思考中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四、积极参加园内的各项活动
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同时,我还注重发挥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的带头示范作用,处处以身作则,与班内的其她老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我和中班的老师们组织的“中班幼儿拍球比赛”、家长开放日、庆新年家园联欢会等活动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x月份我和美术班的老师们共同制作的画展及xx月份的油画棒画展,让孩子们在绘画和欣赏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培养了孩子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幼教事业发展的方向。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诸如,备课中有的活动设计缺乏创新;与家长、孩子们交流的还不是够,这一切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克服改正。在新的学期,我将发扬长处,克服不足,继续团结带领中班全体老师在新的学期为全园的幼教工作做出新的努力。
四月份年级组长个人工作总结【二】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的年级组长,为了使下学期的工作做得更好,特总结如下,希望下学期,工作做得更好。
一、基本情况
六年级有三个班,共计xx名学生,有包括我在内的六名教师担任主要科目。由于六年级仍然属于小学范畴,在教师配备方面,还是包班,有两名教师包一个班,教师任务重,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学以及管理学生上,都有一定的.难度。
二、团结同事认真完成教学
在日常工作中,我注意团结同事,常和他们谈话,尽量让大家都愉快的去工作,没有思想包袱。由于我们六个人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这给我们提供很便利的条件,我们经常集体备课,讨论怎样上好课,怎样去管理学生,共同解决一些难题。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新教师虚心请教,都能够认真对待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实事求是务实工作
六年级的各项工作都不是十分好完成,我总是领头干,和同事商量着进行,多听取大家的意见,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就事论事,让大家心服口服,言出必行。这也对大家有很好的影响,大家都能够以大局为重,把工作做的更好。
四、成绩喜忧参半
六年级本学期的教学成绩喜忧参半,需要认真考虑问题所在,争取下学期有所改变。六年级的数学在期末统考中,总评超过照学校,班级名次也不差;但是六年级的语文和英语成绩不够理想,班名次不在前面。虽说和照镜学校相差不大,但是需要任课教师认真总结不足,虚心向别人学习,制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我也将督促他们,把下学期的工作做好。
五、班级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在班级管理方面,需要督促班主任进一步加强,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学生严格管理,纪律是学习的保障,我们一定要抓好纪律,才有可能把班管好,才可能把课上好,学生才有可能学好。
总之,本学期的工作做得相当顺利,能够配合上级工作,完成教学任务。下学期,我将在本学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把工作做得更好,使六年级的各方面工作都不落后于其他年级。
四月份年级组长个人工作总结【三】
一学期以来,我们二年级组全体教师都能做到勤勤恳恳,教书育人,工作上相互配合,积极进取,不但如期实施了本级组学期计划中的各项工作,还顺利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一学期以来,小结如下:
一、同心协力、和谐相处
师德是基础,抓好师德促工作。这学期,我组在分管领导吴书记和祝教导的带领下,积极创设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师德规范》开展了两次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等,认真参与师德培训,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形成了良好的组风:团结、务实、奉献、创新,教师们团结一致,共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积极参与学校改革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爱校如家,爱组如我、爱生如子的良好氛围,问题及时提,漏洞人人补,活动勤参与。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了团结协助、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良好氛围,使整个年级组的全期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平时,老师们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班级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共同分析、探讨解决。年级组内,老教师以身作则,做好新教师的带头人,年轻老师谦虚好学,积极钻研,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成长很快。开展了隐贤山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吗,魅力水霖、十年同载”家长会等)的各项活动,都群策群力,献计献策,活动中其乐融融,进一步加深了友情。
二、以德为首,齐抓共管
教育以德为首。德育工作是搞好其它工作的重要基矗年级组的老师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积极创建健康、和-谐、向上的良好级风、班风。开学初,我们就按照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部的要求,确定了从狠抓学生在校行为规范教育做起,以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以此带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为了保证此工作落实,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配合学校的行规教育月活动,各班认真学习了“华泾小学学生一日常行为规范”,以确保行规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各班以行为规范为突破口,制订了班级“文明公约”。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我们年级全体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在学校组织的春游和观看电影活动中,同学们的表现都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那次看电影,同学们的纪律性得到了影院工作者的好评。
三、提高效率,把好质量
二年级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敬岗爱业,一心扑在教学第一线上,从不说累说苦,总是那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xx老师跨年级教xx班、xx班的数学,xx班的xx老师才来一个月,工作上非常的勤奋,学生中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又加上今年的流感特别厉害,好多同学缺课好多天,有的甚至半个月,课间常看到他的身影在教室里,为同学补缺补差。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xx为了上好几次的教学探讨课,虚心好学,常常外出听课,查找资料,自制教学软件,走进xx班教室听xx老师的随堂课,在她的努力下,每一堂的课都得到领导的好评。成绩非常的出色。
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战斗力。一学期以来,全体教师精诚团结,一人有事,其他人都毫无怨言的顶上去,圆满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已成为我们共同的心声。在教学上大家共同探讨,确保二学生成绩整体上台阶,虽然开学初的成绩有点不尽人意,但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后期有了较大的进步。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游戏是孩子的生命。”皮亚杰认为,对于正处于思维的前运思阶段的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以游戏为生活。随着《幼儿园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游戏的地位和价值进一步得到确认。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所在。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就目前而言,游戏在幼儿课程设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及家长等各方面的共同改进和完善。
一、背景资料
雅安市天全县第一幼儿园(以下简称天全一幼)创办于1952年9月,校舍面积10000平方米,一共有16个班级,大班6个,中班4个,小班6个。春季幼儿在园人数是610人,秋季是564人,教职工共55人。幼儿园设有美工活动室、音乐活动室、绘本阅读室,四栋教学楼分别命名为稚雅苑、稚真苑、稚善苑和稚乐苑。天全一幼的总体目标是将幼儿园建成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幸福乐园,教师工作学习的温馨家园,社会满意公认的文化公园。具体目标如下:(1)培育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2)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形成一种好性格,保持一种好心态,确立一个恰当的人生奋斗目标。(3)养成习惯,培养兴趣,学会关心,健康成长。(4)与孩子同成长,成就专家型教师团队。(5)大力推进优质幼儿教育,尽心打造合格加特色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6)实施家园共育,引领科学早教。(7)树文明新风、做文明使者、献优质服务、展巾帼风采。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了健康、语言、艺术、社会和科学五大领域课程,探索早期阅读、种植活动等生活教育课程,实践“关心教育”园本教研课程。
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儿童观存在偏差,限制幼儿的主体性。
传统文化中,儿童一直被看做“欠发展的小大人”,至今仍然有很多幼儿园的教师持有这种观点。因此,很多教师在游戏中总是主观地代替幼儿做决定,为幼儿制定规划,控制幼儿的游戏。在天全一幼,很多老教师在游戏教学中对幼儿严格控制,用命令的口吻告诉幼儿这不能做,那不能碰。在游戏中,经常会听到幼儿说“老师说了这样不对”、“老师说的不能改”等话语。
(二)游戏和教学难以平衡,难以发挥游戏的优势。
基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但是,基于幼儿园教育机构的性质,幼儿园必须以教学为主。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之前,幼儿基本没有游戏时间,就算有游戏时间,也只是在老师的控制下为了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进行游戏。改革以后,幼儿的游戏时间增多,教师更加重视游戏的价值。教师按照五大领域制定学期教案,发挥聪明才智自由教学。
(三)游戏与幼儿的需要无法对接,失去游戏的价值。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首先表现为教师对幼儿自己发起的游戏放任自流。在天全一幼,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就是教师带领幼儿到指定的活动场地,滑滑梯,玩沙子,或者“找春天”。在幼儿玩耍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站在旁边看着幼儿不要打架、摔倒就好。其次表现为教师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设计游戏。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控制游戏的走向,干扰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活动。
(四)家长的传统游戏观念,导致课程功利化。
传统文化倡导的“头悬梁,锥刺股”、“业精于勤荒于嬉”的苦学精神至今仍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家长评判幼儿园的好坏以孩子学到什么知识为标准。在天全一幼,每天放学时,家长和教师谈论的一般都是“孩子在幼儿园乖不乖”、“老师今天教了什么知识”等问题。另外现在很多家庭的“四二一”结构模式使全家人的期待都放在一个幼儿身上,为孩子报早教班、钢琴班和舞蹈班等,从而导致课程的功利化严重。
三、更好地发挥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的对策探讨
(一)改变教师的儿童观,释放幼儿的天性。
人的主体性只有在能够充分表现和肯定人的主体性活动中才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其本质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的,而是积极地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游戏观,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活动游戏化,充分发挥游戏的优势。
教学活动游戏化就是要把游戏看做“基本活动”。要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调课程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教师的教学要和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及学习需要之间形成一个“合适的距离”,找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在游戏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时间、采用适宜的方式观察幼儿的需要和学习兴趣,抓住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帮助幼儿获得有用的学习经验。
(三)基于幼儿的需要,设计适合幼儿的游戏课程。
首先要设计满足幼儿生理发展需要的游戏,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到快乐,满足身体的需要。其次设计满足幼儿认知发展需要的游戏,让幼儿可以进行各种探索、学习。最后设计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需要的游戏,诸如母子游戏就可以使幼儿在和母亲一起游戏中体验到母亲的爱,形成对母亲的信任和依恋,促进其社会往需要进一步发展。
(四)定期开家长会,树立家长正确的游戏课程观。
当今时代的幼儿家长大多是“80后”、“90后”,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大,平时没有时间看和幼儿心理发展有关的书籍。所以,幼儿园要担负起这个责任,本着家园合作的理念,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播新观念,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游戏是幼儿的基本生命活动。其次,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在家庭中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将理论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鄢超云,魏婷.“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8(9):43-46.
[2]邱向琴,孙嫣红,姜雯.游戏活动中教师角色的错位与归位[J].学前教育研究,2012(5):70-72.
[3]刘焱.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54-60.
[4]洪晓琴.让幼儿快乐玩,有效学――游戏课程的实施与“三部一体”园本管理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10,(20):21-24.
那么,怎样的互动是有效的?具体的表现如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回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关系”。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清晰“师幼互动”的实质,即通过有效的互动,建构新型的师幼关系,形成交互影响,不断产生“思维共振”,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如何现集体教学活动中互动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一、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设计适合的互动提高活动有效性
我们在设计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时,正确的认识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互动的前提。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本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理解和预想到幼儿可能出现的行为,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设计适合的互动问题。比如:在主题《在秋天里》有这样一个集体教学活动《装水果篮》。活动设计环节有让幼儿自己根据任务卡装水果,教师会准备大量的操作材料,不仅是提供许多种类的水果,还要考虑数量的合适,同时给幼儿设计的任务卡也要考虑中班幼儿实际的数的经验,还要考虑幼儿之间的个体的差异,提供的任务卡难度不同,最后还要准备验证的过程。在这里,我们老师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装水果,帮助幼儿感知数物的对应,这个过程也是活动的重难点,通过这样的操作,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的情况,活动的有效性有所了解。
二、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有效调控,层层追问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会根据活动预设进行提问,但是在活动中完全按预设好的问题实施却不一定起到好的效果。所以组织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预设的问题,而提问的适切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品质的高低。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巧问和追问引导幼儿针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考,有效调控教学现场。
1、倾听是巧问的前提,教师善于倾听幼儿,包括倾听幼儿的妙想,倾听幼儿的童心,倾听幼儿的错误,倾听弱势幼儿的声音等。
2、现场的巧问要抓取即时的素材,抓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多用激励、接纳的语言增进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行为,有效引导幼儿的比较与思考。
3、充分有效地运用“追问”,展现幼儿的思维过程,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的“真迹”,这样既能了解幼儿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所在,使幼儿的思维状态由此得到启动。捕捉细节重在一个准字,教师通过“追问”将某一幼儿的想法呈现在大家面前,不仅使教师了解了幼儿的思维过程,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倾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发现他人问题、同伴互相质疑等师幼、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中,教师“追问”得当,是进行有效师幼互动的关键。过程中,教师必须思考“追问”的适宜、适时和适度,以提升“追问”的质量。
三、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关注幼儿,给与幼儿温暖的情感回应
在集体教学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反应,要学会从幼儿的回答中了解实际发展水平,并从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灵活调整教育策略。当教育活动中幼儿出现了更有价值的关注点,教师更应该予以鼓励,情感上的支持。
中班的幼儿都会察眼观色,他们都会喜欢面带笑容、和善、有耐心、喜欢自己的老师,感受被爱、被关注、被尊重、被支持的积极情感能够使幼儿产生信赖和安全感,能够产生积极 有效的互动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颗童心,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善于体悟幼儿鲜活的情感和需要。要赏识幼儿的主动互动行为,以平和和正向的态度对待幼儿,营造民主、和谐、轻松、自由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