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浪漫主义文学论文

浪漫主义文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17 09:51: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浪漫主义文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浪漫主义文学论文

篇1

Abstract: Concrete behavior of this text in the music of romantic style from the piano music, is it explain romantic style issue of piano performance to come from speed , dynamics , sound , freedom speed four respect mainly. Through to exposition of content the above, also from play romantic period different piano some questions that work should notice of composer explain I.

Key words: Romanticism Piano music Speed Dynamics Sound

篇2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1-0077-06

[作者简介]方 丽(1965—),女,重庆人,文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生态批评及英美文学研究。(重庆 101331)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绿色的文化批评:英国生态批评研究”(12SKE11)的阶段性成果。

Title: Green Romanticism and the Imagination of the Place: A Study of Jonathan Bate’s Ecocriticism

Author: Fang Li

Abstract: As a pioneer of British ecocriticism, Jonathan Bate reevaluates literary class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 He digs out a sense of place embodied in the romantic poems,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harmony between mind and nature. His research has offered an op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romantic poem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atement about Bate’s ecocritical theory. By investigating Bate’s ecocritical discourse about “romantic ecology” and “ecopoetics”, main characteristics are explored. Comments on his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ecocriticism are included.

Key words: Jonathan Bate; ecocriticism; green romanticism

生态批评是继女性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和后殖民主义批评等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生态批评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美英初露端倪,从90年代至今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当代西方乃至世界范围的文学批评活动的重要力量。生态批评的出现,为面临种种困惑和争议的当代文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打开了新的思路,开拓了新的领域。在西方生态批评领域中,英美两国是这一新兴的文学批评模式中两支重要的力量,他们尝试以关注人类生存前景为出发点的生态批评为研究方法,重审经典文学作品,使文学研究走向了广阔的生态学视野。在英国生态批评领域,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人物是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乔纳森·贝特(Jonathan Bate)。贝特继承了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以来英国的文化批评传统,把生态学原理运用于文学批评中,将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为研究对象,重新审视浪漫主义文学传统,探讨浪漫主义诗人所具有的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态意识,挖掘这种有机论的自然观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对生态批评在英国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也因此被誉为英国生态批评的先驱。

一、《浪漫主义的生态学》:英国生态批评的开山之作

从通行的观点来看,英国生态批评的出现略晚于美国。美国生态批评萌发于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流派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而英国生态批评的出现,一般是以1991年贝特的专著《浪漫主义的生态学:华兹华斯与环境的传统》(Romanic Ecology:Wordsworth and the Environmental Tradition)的问世为标志的。其实,贝特并不是从生态视角研究浪漫主义作家的第一人。早在1974年,美国批评家克罗伯(Karl Kroeber)在其浪漫主义研究中就引入了生态学的概念。①贝特也不是第一个提出“浪漫主义的生态学”这一概念的。1977年,美国环境史学家沃斯特(Donald Worster)就在《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Nature's Economy: A History of Ecological Ideas)一书中提出了“浪漫主义的生态学”的概念,沃斯特所说的“浪漫主义的生态学”主要是指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的生态思想,同时也提到了英国和德国浪漫派文学家的生态思想。②尽管如此,浪漫主义研究的绿色转向真正开始得到批评界的广泛关注还是在2001年贝特的《浪漫主义的生态学》一书出版以后。

在《浪漫主义的生态学》中,贝特从文学和文化的意义上最早把“浪漫主义”与“生态学”联系起来,并从生态学的角度对浪漫主义文学进行了重新评估。在这部书里,贝特使用了“文学的生态批评”③这一术语,这一著作的问世,“标志着英国生态批评的开端”。④

《浪漫主义的生态学》被誉为英国生态批评的开山之作,它的出版引发了一股重新评价和解读浪漫主义诗歌的热潮,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生态批评的兴起和发展,生态批评在英国逐渐升温。

如果说美国生态批评与爱默生、梭罗为代表的美国先验主义文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话,那么英国的生态批评则与浪漫主义研究传统是分不开的。英国的浪漫主义研究传统上至18世纪末,下至20世纪90年代。在这些研究中,既有作为政治-历史阅读的外在批评,也有作为审美-形式阅读的内在批评。20世纪以来,无论是新批评、结构主义,还是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英国浪漫主义,也得出了颇有洞见的结论。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对浪漫主义作品的解读。在对浪漫主义诗歌的重新解读中,以哈特曼和布鲁姆代表的解构主义学派认为,浪漫主义诗人“寻找的是想象、独立和眼前的快乐……一种超验的自然”。⑤因此,哈特曼认为,华兹华斯并不是一位自然诗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梅甘(Jerome J. McGann)为代表的新历史主义批评认为,“浪漫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以历史为代价,赋予想象以特权。它寻求超验而躲避现实,文化成为每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宏伟的幻想。”⑥哈特曼和麦克干等人对浪漫主义诗人的重新评价,颠覆了前人对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的定论,他们以其敏锐的政治-历史意识揭示了浪漫主义作品所隐藏的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这无疑对我们全面理解浪漫主义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后,随着20世纪90年代生态批评这一股席卷全球的批评浪潮的兴起,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的观点却受到了以贝特为代表的英国生态批评家的挑战。贝特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哈特曼为代表的解构主义对浪漫主义的解读抛弃了自然,将我们带人先验的想象中;而20世纪80年代以麦克干为代表的新历史主义对浪漫主义的解读又抛弃了先验的想象,把我们带回到历史和社会中。21世纪60年代对浪漫主义的解读是理想主义的标准,赋予想象以特权;80年代对浪漫主义的解读则是后阿尔都塞式的标准。前者假定人类思想高于自然,后者则假定人类社会经济比自然经济更重要。在贝特看来,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与现实和未来对话的能力,华兹华斯的绿色阅读就是经典文学作品的典范。从一方面来看,华兹华斯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历史影响力,在其诗歌中所体现出的浪漫主义传统就是尊重地球,质疑经济增长和物质生产的合法性,这正是当今生态学所倡导的观点;另一方面,华兹华斯的诗歌也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召力,因为浪漫主义预言了有可能在下一个十年出现的最紧迫的政治生态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稀薄,热带森林毁灭,酸雨,海洋污染等。贝特认为,是时候让华兹华斯恢复“自然诗人”这一称谓了。重新学习华兹华斯看待自然的方式,并不是真正能够对政府有关“绿色”问题的政策有任何影响,其重要的价值在于弘扬环境意识传统的历史。华兹华斯并不是开启这一传统的第一人,但是他对于这一传统有着重要的影响。贝特也指出:“如果说浪漫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话,它并不是如麦克干所说的是一种想象的理论,是一种理想主义者和象征的文本。它是一种生态系统的理论,一种实用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文本。”①

在《浪漫主义的生态学》一书的前言部分,贝特指出:“文学批评家的目的不仅是诠释,而且也要辩证地论述。批评家总是有选择地阅读文本、让文本为他们的目的服务。……虔诚的19世纪评论家评论华兹华斯时,使用的是宗教话语,自由的20世纪末的批评家们用女性主义话语论述浪漫主义,无论是那时的还是当今的评论,都是强调诗人作品中的某些东西,或没有的东西,以此来满足特定读者的特定的需求。而我希望我对华兹华斯的阅读属于另一类阅读:既是批评家的目的也是作者本人的目的。这样的阅读能够在读者与死去的作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交流,这种交流会带来某种特殊的享受和对忍耐的感悟。”②因此,《浪漫主义的生态学》一书倡导这样一种观点:华兹华斯让读者懂得如何看待自然世界,如何生活在自然世界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或忍受生活。在浪漫主义诗学中,诗不仅存在于语言之中,更存在于自然之中。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手段,更是人与自然界交流的手段。浪漫主义的生态学敬畏着绿色的大地。因为它认识到,离开了绿色的事物,人类从肉体到心灵都无法生存。人类只能在大自然和感觉的语言里,找到最纯洁的思想的支撑,心灵的保姆、引导者和保护者,整个道德生命的灵魂。

贝特也关注华兹华斯诗歌中有关“地方的想象”的话题。在《浪漫主义生态学》“地方的命名”一章中,贝特探讨了华兹华斯诗歌中对地方的演绎。在贝特看来,熟悉、了解并珍视一个地方有三种方式:一是长期居住此地,二是对地方的命名,三是通过学习有关地方的知识。贝特提到的第二种方式主要是针对文学作品中作家对地方的命名而言的。贝特认为,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命名就是与地方同化。”我们感觉诗人就在诗里,诗人与一个具体的地方是结合在一起的。对于华兹华斯,命名是一种想象力的驰骋,也是与大地合一的象征。贝特指出,人对地方的记忆会堆积起来,不断被唤醒,华兹华斯“对地方的命名也是一个唤醒记忆的过程”。①

在《浪漫主义的生态学》一书中,贝特重新审视了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概述了由华兹华斯以来包括约翰·拉斯金、威廉·莫瑞斯和爱德华·托马斯等人形成的关注环境的传统,采用“生态学的批评”,将“浪漫主义”与“生态”的概念连在一起,探讨浪漫主义诗歌中反映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理念,重新将浪漫主义诗歌与自然联系起来,挖掘了浪漫主义诗歌中心灵与自然相互交融而产生的家园意识,打开了解读浪漫主义诗歌的另一种可能性,使我们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当代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新兴的英国生态批评起到了提示、倡导和促进的作用,此后涌现的重新解读浪漫主义诗歌的生态批评热潮,与贝特的开创性研究是分不开的。

二、《大地之歌》:“生态诗学”的构想

2000年贝特出版了第二部生态批评专著《大地之歌》,发展和完善了“浪漫主义的生态学”思想。在《大地之歌》中,贝特将文本范围扩大到英美两国的现当代作品,从简·奥斯汀(Jane Austin)到伊利莎白·毕晓普(Elizabeth Bishop),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这些作品所具有的生态价值。

贝特提出了“生态诗学”(ecopoetic)的概念。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的哲学思想激发了贝特的灵感。eco-来源于希腊文oikos,意思是“家园”或者“栖居地”。贝特指出“栖居”意味着一种归宿感,一种从属于大地、被大自然所接纳、与大地共存的感觉。它的对立面就是失去家园。这种归宿感的产生有两个前提:一是“诗意地”生存,生存在审美愉悦当中,生存在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当中;另一个前提就是非常值得地生存,而要做到“非常值得”得生存,就必须尊重大地,对所栖居的大地负责任。在贝特看来,“生态诗学”不应该是政治性的,更不应该是宣传性的,而是提倡“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把地球当作家园或栖居地,这样,才能让诗歌成为拯救地球之所。贝特相信,文学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使用,能够把我们和自然世界重新联系在一起。②

在《大地之歌》中,贝特探讨了浪漫主义诗人对地方的演绎与实践,将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地方与浪漫派诗人的环境意识、对地方的感知和意识等方面联系起来,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他试图建构一种浪漫主义的“生态诗学”。贝特“生态诗学”的关注点是诗歌所具有的诗性力量,他认为生态诗学是为“他者”代言,尽管生态诗学在自然之外代表“自然”说话,但是生态诗学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诗歌中,寻求人类的权利是寻求自然权利的一部分。”在贝特看来,诗是人类想象和体验的创造物,它从历史和社会中退隐到自然,诗人在自然中享受简单的生活,体验自然审美的快乐。“田园的主题是诗歌的主题,也就是诗本身。”在田园主义的自由、单纯和热情的生活中,人与自身的情感直接地相互融合。诗歌溶解了人的精神和自然,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之间的界限。诗人基于情感的体验与自然交流互动,与自然同在,走向与自然合一的状态。这种与自然的溶合并不是从文明社会中隐退,逃避社会的责任。因为诗人不是批判,而是写诗,使诗歌成为人类在自然中的栖息之地。所有的诗歌都是为人类在自然中建立的栖居之地。如果人类不再因物质的享受而掠夺自然,让自然在人类的心灵中安居,地球就可以得到治愈。“人类栖居着,因为他们拯救大地。如果诗是栖居最本源的进入,那么诗就是我们拯救地球之所。”①

贝特的“生态诗学”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浪漫主义诗人将自然环境与诗人心灵完美地融合起来,打破了笛卡尔式的心灵与物质、主体与客体、自然与文化等的二元对立,这是浪漫主义诗歌所体现出的最为重要的生态思想。拜伦的《黑暗》告诉我们,当生态系统被破坏,人际联系也会遭到相同的摧毁;济慈的《秋颂》和柯尔律治的《午夜霜》思考的则是我们与其他事物尤其是大地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脆弱的,但却是美丽的,而且对于生态整体性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三、绿色的浪漫主义

贝特的“浪漫主义的生态学”和“生态诗学”使浪漫主义研究的绿色转向得到英国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大量相关的研究和讨论。1997年举行的“文学与自然环境会议”,以及1998年的“文化与环境保护主义会议”都有从生态视角所进行的浪漫主义研究。2001年7月由“英国浪漫主义研究协会”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举行了以“长盛不衰(sustaining)的浪漫主义”为主题的会议,从生态视角对浪漫主义的重新解读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2006年6月,威尔士大学浪漫主义研究中心又举行了以“浪漫主义,环境,危机”为主题的会议,此次会议的所有议题都是探讨浪漫主义研究中的生态政治问题。

浪漫主义研究的绿色之风也刮到了大洋彼岸的北美学界。专注于浪漫主义研究的美国批评家卡尔·克罗伯(Karl Kroeber)于1994年出版了《生态学的文学批评: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心灵生态学》(Ec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 Romantic Imagining and the Biology of Mind)。在此书中,克罗伯提出了“生态学的文学批评”的概念。像贝特一样,克罗伯主张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对浪漫主义诗歌进行重新评价。克罗伯指出,文学批评应该重新建立与社会其他领域特别是现代生态学的联系,生态学的文学批评关注自然过程和文化过程的相互联系。有关自然的诗歌表达了浪漫主义诗人最深厚的政治义务和责任。浪漫主义诗人认为:“艺术的实用功效不仅负有对社会的责任,还负有对自然的责任。浪漫主义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是人类最根本的能力,它能使我们与的环境发生互动。想象力在诗歌中得到实现,因此能为解决实际的社会和伦理困境做出贡献。浪漫主义批评家时刻牢记的是,人类是环境最重要的部分,这正是当今社会的人们所忽视的东西。在克罗伯看来,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是在文学上首次预见当代生态学概念的文学。”②

2000年9月,“北美浪漫主义研究会”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举行了以“浪漫主义和自然”为主题的会议。在同一年,麦克库西克(James Mckusick)出版了专著《绿色写作:浪漫主义与生态学》(Green Writing:Romanticism and Ecology),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以及美国自然文学家置于“浪漫主义的生态学”或“绿色写作”范畴之中来加以考察和研究。也在同一年,由史蒂夫(Rosendale Steven)编辑出版了论文集《文学研究的绿化:文学、理论与环境》 (The Greening of Literary Scholarship: Literature, Theory, and the Environment),其中也有“浪漫主义的生态学”研究成果。

如今,“浪漫主义的生态学”或“绿色的浪漫主义”已成为生态批评的一种研究思路和方法,它倡导一种文学生态思想,弘扬有机整体论的自然观,具有一种深切关怀自然的生态伦理精神。同时,许多批评家将贝特的研究视角从关注浪漫主义作家的自然思想扩展到关注城市生态以及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浪漫主义时期的生态政治问题。

在近期发表的论文“英国浪漫主义研究中的生态学”中,加拿大学者哈钦斯(Kevin Hutchings)认为,华兹华斯提倡建立国家公园来保护湖区的自然景观,他的诗歌有时也表现出一种认可城市的微妙态度。哈钦斯指出,浪漫主义作家既批判城市空间,也承认城市自然的价值,他们其实也是创立或保护城市绿色空间的倡导者。哈钦斯预测,随着“浪漫主义的生态学”或“绿色的浪漫主义”研究的发展,与城市生态学相关的问题一定会在这一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①

“浪漫主义的生态学”研究的另一个最新发展是当代殖民主义生态学对浪漫主义时期相关议题的解读。比维尔(Alan Bewell)在《浪漫主义与殖民时期的疾病》一书中,采用了一种生态-唯物主义的视角,研究欧洲殖民主义的生物医学的语境。比维尔认为,“殖民化不单是一种军事行动,而完完全全是一种生物学的和生态学的事件。”②在浪漫主义时期,有关殖民主义的讨论中,疾病的意象,远非仅仅是指“有关种族文化焦虑的隐喻的投射,通常是指显而易见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现实”。③比维尔指出,事实上,殖民主义是由改进思想和文化来建立的,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在健康的旗帜下,殖民主义也志在改善殖民的生态环境,以及居住在此环境中的人们(包括外来的和本地的)。”④

四、结语

篇3

对于西方音乐文化的写作,无论运用怎样不同的角度和手法,都不可能避开对西方音乐史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重点介绍,因为西方音乐在这两个时期已经高度发展与繁荣,不仅乐谱资料和乐器种类极为丰富,各种音乐形式亦发展到一个高峰,目前我们所深入研究的作曲家和作品绝大多数来自于这两个时期,因此,对于这些书籍关于这两个时期的论述进行对比,也变得十分必要。

首先来看叶松荣的《论稿》,作者对于每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所启用的标题都呈现出承上启下的逻辑性。而章节下面的小标题体现了该书主观性的特点,如描述古典主义时期的“莫扎特的美学思想与音乐创作”、“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独特性及评价”,浪漫主义时期的“舒伯特音乐创作的独创性”、“肖邦音乐创作中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融合”等。在论述方法上,作者叙述的方式却突破了传统的史书,较为自由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且评述性很强。对于作曲家、流派的评价分析也十分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比如在谈到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情感内容独特性时,作者将该曲与席勒的《欢乐颂》一诗各自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进行审视,使这一段的论述渗透着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刻文化内涵。

篇4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才,也是时代造就的一位伟人。其诗大多数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他善于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主题想象丰富,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往往以豪迈旷达的襟怀、奔腾澎湃的感情、傲视人生的个性、丰富奇特的想象,使其诗闪耀着浪漫主义色彩,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不拘以往格局,摒弃消极婉约的手法,以强烈抒情,善于夸张的艺术特色,为中国古代浪漫诗歌立下典范,具有不平凡的意义,尤其在山水诗方面独树一帜,颇值得研究。

一、以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艺术夸张,充分地表现诗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诗歌的想象,奇特惊人,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他既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超越自我。他那种洒脱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也是前人不敢想象的。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诗歌大胆运用恰当的艺术夸张,给诗歌带来神奇的魅力。李白的夸张手法是很富有创造性的,对于事物的美好和丑恶具有爱憎分明的态度,非夸张就很难表现他那巨大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所以他的夸张都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使人觉得非如此不可。如《蜀道难》,他用“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来形容蜀道的险峻。

二、形式自由,题材广阔,浪漫主义范围比较广泛

李白诗歌突破了形式的束缚,自由活跃,摒弃了建安以来柔靡婉约消极的风格,使其诗风更为雄浑,积极向上,情感更加真挚。如七言乐府《蜀道难》全诗气势盘郁,声调铿锵,一气呵成,句法从三字句、四字句直到七字句,参差有致,富于变化。同时,作者善于以奇特想象,奇幻无穷的笔锋,勾画出奇特景象,渲染浓烈气氛,又能表现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境界,例如:作者要抒发对世路艰难的感叹时用“行路难、行路难!”三字句咏叹调;要表现紧张气势的气氛及奇特景象时,用“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这样的4字句表示紧张的节奏;要表现绵长的秋思时,用“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样的11字句,连续不断。使其感情更加悠然绵长,令人回味无穷,充分表现了诗人杰出的才能。

三、语言自由流畅,清新自然

在语言的运用上,李白主张自然,反对雕琢,他在诗歌中论诗时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又说“雕虫丧天真”,都是这主张的说明。他反对浮华雕琢的作创风格。在《白话文学史》中着重评价李白的特别长处其中之一:他是有意用“清新”来救“倚丽”之弊的,所以他大胆地运用民间的语言,容纳民歌的风格,很少雕饰,亲近自然。李白不仅批判地继承了汉魏以来优秀诗人的语言技巧,同时,他又是继屈原之后能认真而多方面地向民间诗歌努力学习的伟大诗人之一。从艺术方面看,他在这种继承和学习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是诗歌语言上的卓越成就,从而形成他生动、明净、华美自然的语言风格。

李白在摒弃六朝时期华靡诗风的同时,积极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和庾信等人的语言艺术。杜甫赞美他的作品说:“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曾经称赞或引用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山水含清辉”以及谢朓的“澄江静如练”、“朔风吹飞雨”这些清新、自然而富有创造性的名字,说明他描绘自然景色的作品,的确受了二谢的影响。由于他在吸取民歌语言艺术的同时,又批判地继承了诗人特有的优良的艺术传统,所以他的语言,在生动、自然之外,又具有明净、华美的特点,加上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豪迈奔放的热情,使他的语言具有如前人所说的“豪华”和“豪放”的特色,给人以浑然天成的美感。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 中国文学史编写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2]中国李白研究会 马鞍山李白研究所 合编《李白研究论文精选集》.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3]林家英《李白研究》。

篇5

20世纪80年代起对《离骚》和《神曲》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逐渐增多。这些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就但丁和屈原出身家世、时代背景、人格精神等进行的比较研究。如1988年发表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上的《屈原和但丁》一文,[1]从两位诗人的出身家世、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手法、写作技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比较研究。

蔡守湘先生《屈原与但丁》一文,通过二者比较研究来探讨世界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规律,指出屈原与但丁创作浪漫主义文学的心理机制相同,形成这种心理机制的主客观条件也类似,他们强烈的集体意识和鲜明的个体意识结合,凝结为创作的主体意识,成为创作内驱力;之后探讨了构成浪漫主义文学的三大要素:“驰骋想象,纵笔虚构;取材诡异,进行超现实的描写;运用象征等表现手法”;最后论述了二者的相异之处及原因,得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规律,即无论是中国的或外国的浪漫主义文学,都是从古代神话发源,以主体意识作为内驱力,进行虚构,运用象征手法,进行超现实艺术描写奇特诡异的题材,借以评判现世人生,表达作者的理想。[2]该篇文章立意较高,力图通过对两位作者及作品的比较探究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发展的规律。

李昌云等《求诚与求真:屈原与但丁之比较》一文,结合两位诗人身世、作品,认为他们身上体现两种不同的人格核心:求诚与求真,屈原一生只为对君主表明其诚心,这是因为中国知识分子始终依附君主,未能获得人格独立和自由思想;但丁的人格核心是求真,即对真理的追求,“西方知识分子求真,首先是针对自身的,即是认识真正的我,对自己人性中的善恶都要进行梳理”;中国知识分子“求诚”,解决的是一个人应该怎样的问题,而西方知识分子“求真”,实际上解决的是一个人是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更好的问题;最后探究了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中西方地理环境与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制度、知识分子的产生方式等。[3]这篇文章挖掘比较深刻,通过两位作家作品比较,深入到了各自的文化内核,以各自的文化系y作为参照背景,触及到了中西方知识分子人格核心等深刻问题。

常勤毅《比较美学视角下的但丁和屈原》一文,探讨两位有诸多相似的诗人如何得以产生及他们作品不朽的美学特质。该文指出,孕育着改革风暴的动荡时代,矛盾、复杂又开放的思想和忧患意识,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内涵的高洁人格,具有开拓性的艺术独创等是一个伟大作家得以产生的条件;指出两位作家作品的不朽在于规模宏大的体制及浪漫主义表现手法。[4]

可以看出这一类文章中有的挖掘比较深入,丰富了比较研究成果。此外还有几篇也属于这一类文章,但是相对来说属于浅层的比较,论述需要进一步深入,此不多做介绍。

第二类比较研究两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黄颇《比较论》从两位诗人生活的时代和国度、出身的阶级、个人的社会理想、政治遭遇和才情学识出发,比较二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指出二诗都塑造了诗人理想化的美女形象,都采用了梦幻文学形象。[5]

吕永《与》指出两者在“匡恶顺美、激浊扬清”上的相似性,两部作品采用幻游形式,采用了当地民歌格律,都吸取了方言俗语入诗。[6]

翟振业指出《离骚》和《神曲》都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都批判现实社会,艺术上两者比喻和象征的运用都十分出色;指出《离骚》继承了《诗经》的赋、比、兴手法,将直陈与象征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象征性艺术形象;《神曲》擅长明喻,使用明喻有两种方式,一是先写主体,后以客体作喻,二是先写客体,后与主体相比;《神曲》的象征则有丰富的表现,有的人物是象征的,有的事物是象征的,作品结构也是象征的。[7]

这类文章都遵循了一定的模式,即先谈两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再讨论艺术特色。这些文章并没有摆脱传统的从作家身世、时代背景、人格精神等出发进行研究的方法,但是开始聚焦于两部作品本身的艺术特色。比如翟振业《与的比较研究》这篇文章对两部作品的比喻和象征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研究。但是由于仍旧是采取主观阐释的方法,论述起来层次不怎么分明,没有看到象征实质上是位于文本不同层级上的。

篇6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 —1939)是中国最受欢迎的英语诗人之一,其许多作品都为国人所熟悉,评介和研究叶芝及其诗歌的著作和论文也为数众多。根据CNKI统计,仅从1999年至2007年底,就有超过200篇的论文见诸于国内各大期刊,从不同视角甚至细节介绍和评价叶芝及其诗歌。《当你年老时》是他早期的名诗。该诗发表于1893年,献给比他小一岁多的爱尔兰著名民族主义者毛德?岗(Maud Gonne,1866-1953)。该诗文字浅显,叙述直白,意境优美,深受我国广大读者的喜爱,也被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进行解读,如区鉷、蒲度戎(2005)早期诗歌,傅浩(2002)等。本文打算另辟蹊径,通过研究该诗的叙事读者和人际意义来探讨欣赏这类英诗的新视角新的可能性。

一、《当你年老时》及叶芝早期诗歌风格

叶芝在十九世纪末开始创作。他早期的诗歌,深受王尔德、雪莱等影响,表现出脱离现实的唯美主义倾向,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被认为属于“先拉斐尔派”风格。(许自强,1991:188)叶芝依靠雪莱诗歌的影响、爱尔兰乡间生活的经验、灵魂的真诚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望,突破了时代的局限性,恢复了早期浪漫主义诗歌的清新、丰富和生机勃勃。他从浪漫主义中走来,以其在象征主义诗歌中所取得的成就成为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但却始终保持了他浪漫主义的特点,并在“反抒情,反浪漫”的现代主义浪潮中赢得了“现代浪漫主义抒情诗人”的美誉。他这一时期的诗歌,从形式和风格上都继承了“继承了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细腻、清丽、朦胧而哀伤,音韵整齐,甚至有雕琢之嫌”。(黄海容、方汉泉,1999:45)《当你年老时》作于1893年,就是他这一时期的唯美浪漫主义代表作之一小论文。

When You AreOld当你年老时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and full of sleep, 当你年老,鬓斑,睡意昏沉,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down this book, 在炉旁打盹时,取下这本书,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soft look 慢慢诵读,梦忆从前你双眸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shadows deep; 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glad grace, 多少人爱你风韵妩媚的时光,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false or true, 爱你的美丽出自假意或真情,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soul in you, 而惟有一人爱你灵魂的至诚,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changing face; 爱你渐衰的脸上愁苦的风霜;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glowing bars, 然后垂着头,在炽燃的炉边,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fled 忧伤地低诉: 爱神如何逃走,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overhead 在头顶上的群山巅漫步闲游,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stars. 把他的面孔隐没在繁星中间.

(傅浩,2002:91)

二、《当你年老时》的叙事读者

普兰斯(1973)提出“凡叙述——无论是口述还是笔述,是叙述真事还是神话,是讲述故事还是描述一系列有连贯性的简单动作——不但必须以(至少一位)叙述者而且以(至少一位) 叙述接受者为其先决条件,叙述接受者即叙述者与之对话的人。”(付琦,2007:35)叙述接受者指叙述的“受体”,它处于交际的另一极,是终点也是起点,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读者,尽管两者有重合之处。李战子(2000:52)采用费伦的修辞框架把接受者这一端分为三部分来解释“你”在自传中的作用,这些“你”的所指按对读者的卷入程度大小由弱而强排列为:叙事接受者——叙事听众//作者听众——真实读者。这首诗的叙事接受者/读者虽不像自传中的“你”那样难以确定,但仍值得深入分析。

很明显,全诗的叙事读者是“你”——毛德?岗,是作者直接倾诉的理想对象,因为诗中的“你”和与“你”有关的部分出现多达六次,一直贯穿全诗。这充分说明了“你”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叶芝的“毛德?岗”情结。但是诗的第二节还中出现了第三人称的one man——一个深爱“你朝圣者灵魂”早期诗歌,深爱“你满脸愁苦的风霜”的“他”。第三人称的出现,以客观的叙事口吻如实的记录“你”和“他”之间的凄美爱情,这时作者仿佛站到了旁观者的立场,充当起了叙事听众。其实,诗歌叙事视角的这样设置,反而更衬托出了诗人对“你”(现实生活中的毛德·岗)的爱是不容“你”忽视的客观存在。只不过与早期或同期的其他浪漫主义诗人不同,叶芝将自己的情感深埋心底,爱得很深却又很压抑。也正式让这份含蓄的爱,让全诗显得更加唯美,更加动人心弦。

拉比诺维茨把读者分为四种:⑴实际或有血有肉的读者——特性各异的你和我,我们的社会构成身份;⑵作者的读者——假设的理想读者,作者就是为这种读者构思作品的,包括对这种读者的知识和信仰的假设;⑶叙事读者——“叙事者为之写作的理想的读者”,叙事者把一组信仰和一个知识整体投射在这种读者身上;⑷理想的叙事读者——“叙事者希望为之写作”的读者,这种读者认为叙述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真是可靠的。(吴显友,2005:99)很明显,诗中的“你”主要是第⑷种或第⑶种读者,因为毛德·岗就是诗中的“你”,是诗人写作的灵感和源泉。当然,诗人也肯定希望“你”为第⑴种和第⑵种读者,作为对诗人“熊熊炉火一般”挚热爱情的的见证人,这样就更凸现了全诗的凄美预言性。

三、《当你年老时》的人际意义

上面分析了该诗的叙事读者,这就证明该诗作为一个完整的语篇既有作者/叙事者,又有读者/叙事读者,完成了交际的功能,因此肯定具有人际意义。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就是语言所表达的关于讲话者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的意义,由语气、情态和评价等手段来实现。诗歌中的语气、情态和评价所反映的或者所表达的说者 /诗人的身份、态度、动机和推断无一不与诗歌的关键词汇项目和语用功能的描写,比原来的研究框架更加平衡。

人称作为语法范畴, 表示一个情景中参加者的数量和性质,通常用动词或相关的人称代词表示人称的区别。对人称的探讨把我们带到了功能语言学、文体学和叙事学的交接面。(李战子早期诗歌,2002:137)前面分析到诗中的第二人称“你”从作者的角度肯定对应的是毛德·岗,表面上看是作者在向“你”传递信息这样一种简单的人际意义,但实际上暗含了作者对“你”的要求或请求:接受“我”的爱吧或者爱“我”吧,否则到年老时就会落到诗 (信息)所表达的结局。然而,诗事实上的读者却远远不只毛德·岗一人,第二人称“你”的普遍性还可以指广大的其他读者,这就在作者和其他读者之间产生交际,形成共鸣,从而实现其人际意义。读者阅读此诗,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想像成其中的“你 ”,体会诗中凄美的意境,被作者含蓄的爱深深打动。当然,根据诗歌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可对调性”,广大读者也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其中的“我”,以诗作者的身份向自己的爱人“你“表达自己默默的爱,读者和作者完全融为一体。这样,第二人称“你”的使用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朝向读者的姿态,读者被邀请到了诗特定的情境中,感受或见证了诗人的爱。

在功能语法中, 语气由主语和限定成分构成小论文。这两个要素紧密联系, 构成一个成分, 而剩下的部分就叫“剩余成分”。本诗中的语气和言语功能紧密配合 ,充分体现了诗歌的主题。诗的首行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是一个陈述语气的小句,表达一个肯定的命题,其中are一方面表明这是一个将要出现但还未到来的结果,是现在对未来的一种假设;另一方面它表明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是不容抗拒的客观规律。这个小句首先确定了全诗的基调和氛围:现在的“你”是一位年轻貌美、充满魅力的女孩,但“你”摆脱不了岁月的摧残,终究会“老,头发花白并且睡意昏沉”。可是那个时候又尚未到来,现在的“你”依然还有选择的机会。“你”在与作者的关系中似乎显得被动一些,需要作者主动的暗示。诗的第二节中两个小句主语how many/one man和补语moments of glad grace/ pilgrimsoul及beauty/ sorrows明显形成对比,用but连接使得意义产生转折早期诗歌,明显地否定了前一小句中的命题而强调了后一小句中的新命题。同时从语法逻辑上看它应是第三节中murmur所带的一个间接引语,是“你”年老时对过去美好岁月的念叨,加上a littlesadly这一评价性的附加语,全诗明显呈现出一副凄凉孤独的晚景图像,但从全诗整体来看它也可视为作者借“你”之口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暗中表现出作者对“你”之爱的与众不同和珍贵。这一明一暗依然一方面传达了作者给“你”的信息,另一方面突出了作者和“你”之间主动和被动的角色关系。

四、结束语

借助叙事学和功能语言学理论,分析诗的叙事读者和人际意义又将作者和作品中人物以及读者直接联系起来,让这几者之间形成互动,最终达到对作品真正内涵的理解。《当你年老时》一诗虽是叶芝早期的作品,但它也达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高峰。该诗貌似平常,实则唯美的艺术风格,含蓄的表现手法,为他后期转入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埋下了伏笔。将这首诗作为个案,通过对其其叙事读者和人际意义的探讨,能更好地揭示作品主题及深挖作品内涵。同时这种“作者—作品—读者”的解读方法无疑为全方位多视角的赏析这类作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傅浩.<当你年老时>:五种读法[J].外国文学, 2002(5):91-94.

[2]付琦.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谈英语求职文书的撰写[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4):35-37.

[3]黄海容.方汉泉.论叶芝的“现代浪漫主义”[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4):44-49.

[4]李战子.第二人称在自传中的人际功能[J].外国语,2000(6):51-56.

[5]李战子.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框架的扩展[J].外语研究,2001(1):48-54.

[6]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区鉷.蒲度戎.<当你年老>译文比较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6):51-54.

[8]吴显友.“E.C.”之谜——解读乔伊斯情诗中的叙事读者[J].河南大学学报, 2005(2):97-100.

篇7

英国19是世纪的小说家汤玛斯·哈代以其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而蜚声英语文坛。因其作品的主人公几乎无一不命运悲惨,故长期以来哈代都被视为悲剧作家。但是,对于哈代是否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评论界争论颇多。哈代本人则竭力否认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在诗集《晚期和早期抒情诗》的序言《辩解》中他这样写道:“所谓悲观主义实际上只是对现实的探索,只是为了改善人们身心的第一步。……‘要改善这个世界,就得正视世道的丑恶’。也就是说,要观察现实,并在观察的过程中逐步认识现实,不加掩饰,同时着眼于争取最好的结果:简言之,即以进化向善论思想作引导。”(张中载,1987)与他的小说一样,他的诗歌亦有悲观忧郁的基调,但在他的近千首诗歌中,我们却又看到一颗为人类悲剧命运困惑不已而又执著地探求希望的心。正如哈代自己所言,诗歌是其“文学成果中更表现个人成分的部分”。(朱炯强,1994)

处于世纪之交的英国诗坛,作为英诗巅峰的浪漫主义大潮已成遥远的往事,整个英国诗坛只是在等待另一次——现代主义的到来,这是英国诗歌的一个困难阶段。但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小说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从本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英国诗坛的空白,他就是托马斯哈代.哈代喜欢写诗,而且一直认为诗歌比小说更高雅,是所有富有想象力和感情的文学的精华所在。他从25岁就开始写诗,但无缘发表。之后哈代的小说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青睐,便致力于小说的创作,诗歌写作也因此中断。直到《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相继受到批评责难后,哈代放弃小说创作,重新开始写诗。

哈代生活的年代,虽然大多数英国人仍然对维多利亚“盛世”沾沾自喜,并对科技发展和工商业欣欣向荣的未来抱着盲目乐观的情绪.但是哈代却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他担忧在物质文明日新月异的同时,人类的精神文明会日益销蚀;担忧随之而来的弱肉强食的战争以及无往而不胜的资本对农村地区的渗透会把大踏步走向现代主义社会的人类拖向深渊。

毫无疑问,哈代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冷峻观察和对自然的辩证观点,是与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气颇为不同的,如果说拜伦的诗锋芒毕露,闪烁着浪漫主义的光辉,艾略特的诗深奥含蓄,展现出现代主义的特色,哈代的诗则在浪漫主义中融入现代主义情绪,是现代主义的种子在哈代式的浪漫主义土壤中萌芽的体现。以浪漫主义为基调,揉和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便是哈代的诗风,这种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揉和产生了伟大的诗篇。在哈代关于自然的诗歌中,这首创作于19世纪最后一个黄昏的《暗夜画眉》(The Darking Thrush)似乎颇带有这种现代主义的气息:

大地那清晰的轮廓

似世纪斜倚的尸身

墓室是阴沉的天空

猎风是哀悼的挽歌

但是,在接下来的诗段中,暮气沉沉的场景中出现了充满喜悦的歌声,原来是:

一只老画眉,虚弱、憔悴又瘦小,

羽毛身体饱经风霜

就这样决定用他的灵魂

与弥散的黑暗对抗

诗作中画眉所面对的“弥散的黑暗”和济慈诗中夜莺所在的黑暗的树林类似,这沉郁的环境凸显了画眉的昂扬斗志和满怀希望,正如《夜莺颂》、《致云雀》两诗一样。诗作结尾提到画眉对希望(Hope)的希冀,更是一种“充满感伤的乐观主义阐释”。哈代是一位清醒的批判现实主义者,他强调改善世界必须要正视黑暗,这样才能找到辽救的药石。“谈谈悲观主义。我的口号是,”他这样说道,“首先正确的诊断出疾病…确定疾病的原因;然后去寻找药石,如果有药石的话。乐观主义者的口号或实践是:对实际病症闭眼不看,只是为了预防征兆而采用经验主义的万灵药”。由此可以看出,哈代的乐观与当时流行于文坛的盲目乐观是大相径庭的。一战的残酷,让他对于理性主义彻底绝望,现行的世界被打破,而新的世界尚未形成。哈代这个处于这风口浪尖上,他必须小心翼翼的前行。受到进化论思想影响的哈代依然对人类未来怀有极大地信心,他肯定了希望的存在。因此,尽管“天穹像墓室般的阴沉,大地就像斜卧的尸体”,天地之间还是出现了一只画眉鸟执著地鸣唱希望。他瘦弱、老衰,正是哈代自我形象的投射(《暗夜画眉》)。在这首诗里,我们再也看不到十九世纪浪漫派的意气风华、指点江山的豪迈气概,更多的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严肃思考。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哈代自然诗中对浪漫主义的超越和与现实主义的契合。诗人内心的挣扎、彷徨以及痛苦之中仍抓住不放的希望,都表现了哈代立在20世纪的门口辛酸回顾的同时,还有对新世纪的向往和憧憬。

在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侵入,英国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逐渐消失。新机器的引进使无数农民离开自己的家乡,流落到城镇,成为雇佣工人。农村的艰苦生活条件也使许许多多的姑娘背井离乡,到城镇里谋生,其中很多人沦为。在《堕落的姑娘》(The Ruined Maid)一诗中,哈代真实地表现了她们在非人的生活环境中的沦落。在英国诗歌史上,直接以为叙述对象的作品是少之又少的,而像哈代这样以一个来自农村而最终在现实的残酷逼迫下沦为的农村姑娘为主角的,并给以以种正面的描写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主要是因为,在哈下,普通劳动者是作为美的形象来创作的,哈代一直与他们朝夕相处,对人民有一颗仁慈的博爱之心。奥米莉亚(《堕落的姑娘》)这类已遭人世无损的姑娘在哈下,依然是一个未泯灭淳朴善良天性的形象。她清醒自己美丽的外表、舒适的生活来自灵魂的堕落,她以表面的漠然来掩盖内心深处的悲哀:

“奥米莉亚,亲爱的,这可真稀罕!

谁能料到你我会见面在城关?

哪来的漂亮衣裳,阔到这个样?”——

“哦,你难道不知道我堕落了?”她讲

“你没鞋没袜离了村,一身破衣衫,

你不愿再锄草,不想再把土豆剜;

这会子你羽饰带头上,镯子戴手上!”——

“没错,堕落了就这样穿戴呀,”她讲。

在《堕落的姑娘》里,诗人用同情的目光注视着这样一群来自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否定的是促使她们堕落的社会。“《堕落的姑娘》这首叙事诗恰似一幅绘制在扇面上的《苔丝》,奥米莉亚的这份清醒,这是蛰伏在哈代心中的希望之光,他相信总有一天奥米莉亚们会像苔丝一样对社会进行强烈的反抗。”(朱黎航,1999)就诗歌本身而论,在《堕落的姑娘》一诗中,哈代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令人惊愕的直白,还有对资本主义金钱侵蚀灵魂地直接而无情地嘲讽和否定。资本主义兴起之后,从臭名昭著的“圈地运动”开始,它的魔爪就触及了乡村地区。对于哈代这样一位颇有乡土情结的人文主义者来说,是无法忍受自己心爱的大自然在瞬间就被轰隆隆的火车给搅乱了---真正的不速之客!在资本主义入侵乡村的时候,受破坏和侵害的群体不胜枚举,而哈代唯独选取了“堕落的姑娘”这一形象来作为自己诗歌的主角,自有其独到的视角。“哈代对于社会的深刻变化极为敏感,他哀叹旧的生活方式的消失,同情人们的心里创痛,关注人们的生存困难。”(王佐良,2006)

其实,只要略略了解一下哈代的小说作品,就不难注意到哈代对于“少女”这一形象的情有独钟,其中最有力的证据则是他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角“苔丝”这一少女形象。勤劳、美丽、单纯、善良,苔丝身上集中了所有农村女孩子应有的优点。这样的一个天使般纯洁的少女,却在资本主义大举进攻乡村地区的时候被“玷污”了,而“堕落的姑娘”一诗中的少女形象与苔丝犹如双子星座,她们各自在不同方面,不同意识中反映出资本主义在她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综合分析之下,哈代之所以钟情于选择描写农村女子作为自己的主角,一方面也许是哈代想从本体上对乡村的美或者说自然之美予以肯定;另一方面,从两性角度来说,女性在现实男权社会中,本就处于劣势地位,当灾难降临时,她们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

哈代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他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宣扬了一种面对人生灾难时坚韧的态度。哈代诗歌是英国从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必然环节。在哈代诗歌中有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对痛苦的敏锐感受,有现实主义观察残酷现实的冷峻目光,还有现代主义对人类的危机意识。作为一个在文坛最具喧哗骚动时期的创作诗人,哈代不属于任何流派。然而他的诗歌体现了从传统诗风向现代诗风的一种蜕变。他将传统的艺术手法和复杂的现代情绪和谐地揉和在了一起。确实,作为跨世纪的巨人,哈代的思想是完完全全属于新世纪的。

参考文献:

[1] Bailey,J,O.Poetry of Thomas Hardy.Michigan: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rolina Press,1970.

[2] Johnson,Trevor.“Poems about Seasons,Places and Things'’in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Poems of Thomas Hardy.New York:St.Martin’S Press

[3]韩明旭&刘丽娟,在希望与失望中纠结——读汤玛斯·哈代的《薄暮听画眉[J].时代文学(双月刊),2007(5)

[4]刘建辉,希望的呐喊者——析哈代式悲观主义[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屠岸,《英国历代诗歌选》,凤凰出版集团&译林出版社,2007.

[6]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7]王守仁,何宁,《20世纪英国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王佐良,周玉良,《20世纪英国文学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9]韦华,豪华落尽见真淳——从《黑暗中的鸫鸟》看哈代抒情诗意象的运用艺术,川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3,(02).

[10]颜学军,论哈代的自然诗[J].外国文学评论,2002,(01)’P32-40.

[11]朱炯强,《哈代———跨世纪的文学巨人》[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0页

[12]诸国忠,李珠,哈代的人生理想和诗歌创作风格IJ】齐鲁学刊,2002,(06)

篇8

关键词:浪漫主义;象征符号;隐喻

“Viel sp ter erst wird ihm klar werden, wie sehr er sich damals vornahm, niemals zu lieben, um keinen in die entsetzliche Lage zu bringen, geliebt zu sein.”

“许久之后他才明白,他当时的决定是多么的错误,再也不爱,谁也替代不了这个地位”。里尔克的这句略带伤感的话是这部小说,《茵梦湖》的最佳写照,也是《金罐》中纯真人们的心情流露。

1.《茵梦湖》简介

《茵梦湖》是德国著名作家施笃姆(1817~1888)的作品,其最著名的作品当属白马骑士,而于我而言,茵梦湖的影响力及对人心灵的震撼丝毫不亚于与其同时期的莫泊桑或者是契诃夫,该作家文笔秀雅,风格朴实,若论文风相近的作家,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可与之相媲美,然而相比较而言,屠格涅夫的作品更加世俗化,而这篇纯净的茵梦湖,淡淡的世俗生活的反映,更多的是淡雅的文字,清新的乡村景色,以及,热烈而惆怅的德国民歌,这一切都使得这样的作品有着别样的魅力。

《茵梦湖》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莱因哈德和伊丽莎白青梅竹马,情爱甚笃,可是伊丽莎白的母亲却把女儿嫁给了家境富裕的埃利希。多年后,莱因哈德应邀去埃利希在茵梦湖的庄园,旧日的恋人相见却是一片惆怅,莱因哈德自此全力以赴投身于学术的研究中。文章以倒叙的形式慢慢展开。在结构上是典型的施笃姆叙事框架:现在――过去――现在,即从主人公孤寂的现在开始,转回到甜蜜而痛苦的过去,最后再回到其孤寂的现实生活中。

1.1 《茵梦湖》中的艺术表现力 民歌

作者一生醉心于收集民歌,在本书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德国民歌,这些民歌本身优美至极,而且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揭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歌中,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找到自己所受的苦难,仿佛我们大家都参与了谱写了这些歌写似的。”试看下例:

“这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莱因哈特终究还是找到了一些东西;虽然并不是草莓,却也是长在树林里的。回家后,他在那本旧羊皮本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在这山坡上

风声静寂;

低垂的树枝下

坐着女孩。

她静坐在麝香草丛里,

她坐在纯洁的芬芳中;

青蝇发出嗡嗡的声响

空中飞舞着闪亮的翅膀。

树林是如此地宁静,

她的眼神是这样机敏;

在她褐色的卷发上,

流泻着灿烂的阳光。

远处传来杜鹃的笑声,

我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她有一双金色的眼睛,

就像森林里的仙后。’”

因而她不只是他的保护对象;对他说来,她同时体现了他青春时期一切可爱的,奇妙的事物。

从这样的两首小诗就可以看出,德国民歌的优美及口语化的特点。

这样的优美的故事,说是现实,毋宁把它看做是一部童话,文中主人公这样单纯的性格,如诗画般的意境,无一不彰显着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终生所追求的那朵蓝花(blauer Blumchen),童话般的小说。

2.《金罐》及其作者

在施笃姆出生三年前出现一部伟大的作品,那就是霍夫曼的《金罐》,很多很多年前,读了金罐,不过对于那时的我而言,它仅仅是一部童话,从来就没想过他背后所隐藏的现实意义,结合作者自身的曲折经历来看,金罐这样的作品纯洁而有些颓废的逃避现实,与茵梦湖同出一辙,而这样的作品正是老一辈的作家所不愿意见到的,比如说歌德,他一再表示,自己不喜欢里面那条小金蛇。

霍夫曼是个勤奋的不能再勤奋的人,以今人眼光视之,是renaissance man,文艺复兴人,多才多艺的典型,他崇拜莫扎特,为此把自己的名字改成E.T.A Hoffman,即把中名Wlihelm改成Amandeus,即莫扎特的名字,他是出色的律师,夜晚化身为勤奋的作家,并且令人惊奇的是,他还会作曲,曾经当过乐队指挥,在此期间,即1808年,发生了一件影响呀一生创作的事件,霍夫曼狂热的爱上了年仅14岁的尤利娅 马尔科(Julia Mark), 他的许多作品多以尤利娅为原型,比如广为流传的被柴可夫斯基改变的歌剧《胡桃夹子》。

在该作品《金罐》中,尤利娅化身为女主人公,图书馆馆长林德霍斯特的小女儿,一条小金蛇。男主人公安泽穆斯虽然天生拥有“童稚般的诗人气质”,但是却是一个不谙世事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是做错事,在一个“耶稣圣天界的下午三点”,他在飞跑中撞上了卖苹果的老太婆的篮子,当他神色黯然的在一棵接骨木树下抽烟,郁闷的把所有的钱赔给了老太婆之后,奇迹发生了:他遇见了三条小金蛇,并对其中一条长着蓝眼睛的小金蛇一见钟情,安泽穆斯受友人托,为馆长誊写文书,并在小金蛇的帮助下进入幻境亚特兰蒂斯,然而巫婆却不断的阻拦他进入幻境,还制作了一面魔镜,让他爱上现实中的副馆长的女儿,最后安泽穆斯由于工作出错,被馆长投入水晶瓶中,发现了自己的庸俗与错误,最后与小金蛇一起奔赴亚特兰蒂斯――梦幻之城。

3.《金罐》与《茵梦湖》中的物体隐喻

无疑的,这样的结果是相当完美的,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牡丹亭,然而这样的结果与茵梦湖却是截然不同的。茵梦湖以悲剧结场,而该文却以喜剧收场,然而却有着相近的艺术效果。

首先,是两文间的象征符号的意义:

金罐,是《金罐》一文的主要象征物,安泽穆斯第一次见到金罐时,金罐被供奉在有三尊埃及雄狮所承载的岩石当中,因而具有了非凡的价值和某种超自然的、神性的尊贵气质。在童话的最后,金罐中盛开的百合花向他揭示了万物之间存在的神圣和谐的奥秘,他也永远生活在这神圣和谐之中。由此可见,金罐的意义代表着诗意的王国,引导人们走向更高意义的所在,人与万物的和谐。这些,正是所有浪漫主义者的追求。

而茵梦湖,代表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崇高的,诗意的意境,我们可以从文中多次看到这样的情形,茵梦湖如何的美丽,风景又是如何的秀雅,现实中的茵梦湖与诗人理想中的茵梦湖结合到一起,便是浪漫主义的典范,隐居的浪漫诗人的居所。

其二,是文中出现的象征物的隐喻意,比如,《金罐》中的古文手稿,对于一开始有着浓烈诗人气质的安泽穆斯而言,他能够轻松的理解古代文字,然而到了后来,他变得庸俗透顶,就无法理解这些文字的意义了。这古文的意义让人十分容易理解,即代表了一种艺术理解力的指示,这种知识的作用在茵梦湖里也同样存在,即出现过很多次的白莲花,即似指示纯真的伊丽莎白,又似指示双方可望而不可及的幸福。

4. 浪漫主义的后续时期

在德国浪漫主义时期中,涌现了一大批佳作,这两朵异生花在该时期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自此之后,德国的文学从世纪之交开始进入了一个更为复杂多变,流派纷呈的文学发展的新阶段,即自然主义,印象主义的多重流派之中。

参考文献:

[1]德国浪漫主义作品选孙凤成 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2]Hoffman E.T.A Der goldne Topf 1982

[3]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童话研究 刘文杰 著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3

篇9

Mypieceofpaperiswritteninchronologicalorderastheseperiodsdevelopedinordertohaveaclearoutlineofitsprogress.

Keywords:NationalLiterature,Romanism,Transcendentalism,LocalColor,Realism,Modernliterature

摘要:从殖民地时期起,欧洲殖民者和清教徒翻开了美国文学史的第一页。这往后很长一段时期,美国文学一直都受到欧洲文化的很大影响。一直到美国独立后,美国人强烈地感觉到了民族文学的需要,美国的民族文学开始发展。南北战争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分水岭,战后美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产生了强调个性主义和直觉的早期浪漫主义,和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文学。爱默生的时代是美国前所未有的文学变动时代,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他们突出地给予了当时美国文学以深度和力量,也促进了罗曼主义的来临。但是由于战争的影响,社会动荡不安,这时的作品更注重于揭示社会的阴暗面,同时美国的民族文学进一步发展,创作出许多带有本土色彩和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一战后,美国人陷入战后的茫然,美国也开始进入了现代文学阶段。

我的论文随着这些时代的发展以时间顺序展开,以便对于美国文学史的产生和发展纲要能有一个清晰的条理。

关键词:民族文学,浪漫主义,超验主义,本土色彩,现实主义,现代文学

Americanisamulti-nationalcountry.Justlikeabigcontainer,whichputinvariouskindsofelements.Differentcultures,thatcannotonlybeco-existedbutalsoformasharpcontrast,mixedtogether,ItmakesAmericanliteraturestylehasaflavorofdistinctandvariousaestheticfeeling.Manywriterscomefromlowerlevel,whichmakesAmericanliteraturehastherichflavoroflifeandlocalcolor.Furthermore,manynewstylesofliteratureintheworldareorientedinAmericasince20thcentury.

TheprocessofAmericanliteraturecanbedividedintofollowingmainperiods:ColonyandPuritanliterature;earlynationalliterature;latternationalliteratureandModernliterature.

America’shistoryofliteraturebeganwiththeswarminginofimmigrantswithdifferentbackgroundandcultures.Afterthat,AmericanliteraturehadbeengreatlyinfluencedbytheEuropeancultureforalongperiod.ItwasnotuntilAmerica’sindependence,didAmericansrealizethattheyneednationalliteraturestrongly,andAmericanliteraturebegantodevelop.TheCivilWarwasawatershedinthehistory,afterwhichAmericanliteratureenteredaperiodoffullblooming.Romantics,whichemphasizedindividualismandintuition,andTnscendentalismrepresentedbyEmersoncameoutintobeing.ThiswasanexcitingperiodinthehistoryofAmericanliterature.Liketheflowersofspring,thereweresuddenlymanydifferentkindsofwritingatthesametime.TheyhavegivendepthandstrengthtoAmericanliterature,andacceleratedtheformingofHighRomantics.ButduetotheinfluenceifCivilWar,theAmericansocietywasinaturbulentsituation.Thewritingsaboutlocallife,criticalrealismandunveilingthedarksideofthesocietywereincreased.AfterTheFirstWorldWar,Americanswereatalosspostwar,andtheModernAmericanliteraturebegan.

1.ColonialandearlyAmericanliterature

(1).TravelersandExplorers

WhentheEuropeanexplorersfirstcametothisnewcontinent,thenativeIndianswhoprobablygotherefromAsiaaboutfifteenthousandyearsagowerestillinorigin,andtheyevenhadnowrittenlanguage,“Thetraditionalliteraturewasoriginallytransmittedalmostentirelybywordofmouth,andthereforebelongstothecategoryoforalliterature,”(WuDingbo,1)Astimepast,moreandmoretravelersandexplorersswarmedin.Theywrotealotofdiaries、letters,andtravelaccountstodescribethenewlandassecondEden.NowandersomebodysaidthattheearliestAmericanliteraturewerethetravelaccountswrittenbyEuropeanadventurers.AmongthemostremainedwereCaptainJohnSmith’sTrueRelationofVirginia(1608),andDescriptionofNewEngland(1616).

AlthoughmostoftheIndianhistorywaspreservedintalesandsongs,theyhadthoughtsaboutlifeandnature.Theylovedthenaturalworldaroundthemdeeply,andtheybelievedthatwhenapersonwasdead,hewouldgivebackwhathadborrowedwhilehewasalivetonature.ThiskindofphilosophyhadinfluencedlaterorevenmodernAmericanwriters.It’sinterestingthatwhenwelookattheliteratureofthePuritans,theTranscendentalists,theNaturalists,andeventheModerns,whenwereadAnneBradstreet,EmilyDickinson,StephenCrane,andErnestHemingway,wecanfindsimilarthemes.

(2)Pilgrimsettlements

Severalyearslater,anothergroupofsettlersalsoarrivedintheNewWorld.ThisgroupwaslookingfortheJamestownsettlement.However,becauseofbadnavigation,theylandedinMassachusetts.TheywerealsocomingtotheNewWorldwithdreamsofsuccess,buttheirgoalwasdifferentfromtheJamestownsettlement.TheywantedtostartanewworldgovernedbytheBible.TheywerecalledPuritansbecausetheywantedtoliveabetterlifebymakingthemselvespure.TheyfirstarrivedontheMayflowerandsettledinPlymouth.Thisisthegroupweareusuallythinkingaboutwhenwetalkaboutthe"firstAmericans."

TheclearesthistoryoftheirjourneytotheNewWorldcanbefoundinHistoryofPlymouthPlantation(1608)writtenbyWilliamBradford,whowasalsooneoftheMayflowerpassengers.TheHistoryofPlymouthPlantationisaPuritanbookinthebestsense.“It’slooselyannalistic,butadirectandsimplestylegivescharm,asasincerefaithinPuritanismgivespurity,totheentirebook.”(W.P.Trent,1997)

ThePuritanshadseveralkindsofliterature.ByfarthemostcommonformisthewritingrelatedtoBiblicalteachings,orsermons,thatthechurchleaderswrote.ThePuritansbelievedthattheywereintheNewWorldbecauseGodhadbroughtthemthereforaspecialpurpose.TheythoughtthatbystudyingtheBibletheycouldlearnmoreaboutthiswayoflife.Sotheywereverystricttotheirlife,andtheydidn’tallowanykindofentertainmenteveninliterature.That’swayWuDingbosaidinhisbook“LiteratureoftheNewEnglandSettlementismainlyaliteraryexpressionofthePuritanidealism”and“TheliteratureofthecolonialsettlementservedeitherGodorcolonialexpansionorboth.”(WuDingbo,4)

Anotherimportantformofwritingfromthisperiodisthehistories.Thesebooks,likeBradford''''sHistoryofPlymouthPlantation,areimportantbecausetheytellusaboutlifeatthetimeofthePuritans.

Peoplealsowrotemanypoems.ButalotofworkswerehiddenandlostbecausepeopleoftenconsideredpoetrytobeaninferiorformofwritingandnottotallyacceptabletoPuritanthinking.

OneofthemostsignificantpoetsfromthisperiodwasAnneBradstreet(1612-1672).HerpoemsinTenthMuseLatelySprungUpInAmerica(1650)reflectedtheconconcernsofwomenwhocametosettleinthecolonies,andinallherpoems,however,sheshowsherstrongbeliefinGod.

2.18thcentury—theAgeofreason

(1)TheAgeofreason

Inthe18thcentury,peoplebelievedinman’sownnatureandthepowerofhumanreason.WithFranklinasitsspokesman,the18thcenturyAmericaexperiencedanageofreason.

Wordshadneverbeensousefulandsoimportantinhumanhistory.Peoplewrotealotofpoliticalwritings.Numerouspamphletsandprintingswerepublished.TheseworksagitatedrevolutionarypeoplenotonlyinAmericabutalsoaroundtheworld.

AmongthemostrenownedwastheworkCommonSense(1776)ofThomasPaine(1737-1809).It’stheringingcallforthedecorationofliberty.HealsowroteCrisis(1774-1783)andTheAgeofReason(1794-1796),accordingtoWu,“Hethoughtthatreligionshouldbebasedonrational,reasonableground.”(WuDingbo,12)ThepamphletshelpedcompletethedebatethatresultedinAmerica''''sseparationfromEngland.

AndofcourseforalltheAmericans,themostimportantdocumentfromthisperiodwasasinglesheetofpapercalledTheDeclarationofIndependence(1776),mainlywrittenbyThomasJeffersonandBenjaminFranklin.

BenjaminFranklin(1706-1790),themostdistinguishedpersonandgiantinAmericanhistory,hewroteandworkedforAmericanindependencehardlyandhadmadesomanygreateffortstoAmericathathehasbeencalled"TheFirstAmerican."aworld-renownedscientist,diplomat,philosopher,andwriter.Heperfectedthesmooth,clear,shortsentencesofthePuritanplainstyle.HisAutobiographyencourageshardworkand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achievement.AnotherworkthatiswellknownisPoorRichard''''sAlmanack,andmanyofthesentenceshavebecomepopularquotations.

DuringthistimewritersthoughtthatthetruthshouldbereliedonBible,churchmen,authorities,orpracticeandexperience.

(2)EarlyNationalLiterature

DuringtheperiodofAmericanRevolutionWar,Americannationalliteraturecameintobeing.Sincebeforethewar,Americanpeoplehavealreadyhadtheawarenessofnationalindependence,sotheywrotemanypoliticalwritingsrevolutionarypoems.

ThewarhelpedthefirstimportantAmericanprosewritersandpoetsgrowupbothculturallyandartistically.Furthermore,theindependenceofnationledtotheindependenceofnationalliterature.Fromthismomenton,Americanpeoplebegantounderstandofmeaningofbeingareal”American“.

3.TheflourishingofAmericanliteraturein19thcentury

Fromthe1820’stotheCivilWarbrokeout,Americanliteratureenteredaperiodoffullblooming.Writingsallcharacterizedbyadistinctnationalstyleandflavor.Atthesametime,theworldasawholewasexperiencingachangeinwaysofthinking:therewasamovefromclassicalideastoromanticones.Thischangewastakingplaceinallareasofculturearoundtheworld.ThiswasanexcitingperiodinthehistoryofAmericanliterature.Liketheflowersofspring,thereweresuddenlymanydifferentkindsofwritingatthesametime.Alltheworkshaveanoptimisticspirit.TheyrepresentedthevariousandquickdevelopmentofAmericannationalliterature.

(1)EarlyRomantics

Inearly19thcentury,WashingtonIrving(1783-1859),thepersonbornwiththenewnation,hisTheSketchBookcreatedanewstyleofAmericanliterature—shortnovel.JamesFenimoreCooper(1789-1851)His"Leather-Stocking"novelstoldusastoryabouthowthebraveimmigrantsfightwithsavageusingwhattheyhavelearntfromnature.

AnotherfamouswriterofthistimewasWilliamCullenBryant(1794-1878),hewasregardedoneoftheearliestnaturalistpoetsinAmericanhistory.HisgreatestpoemThanatopsiswaspublishedintheNorthAmericanReviewin1817.Heappreciatesnormalbirdsandflowers,throughwhichappreciated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humanandnature.TheRomanticsemphasizedindividualismandtheythoughtfeelingsandemotionsweremoreimportantthanreasonandcommonsense.

(2)TheTranscendentalism

“TheNewEnglandTranscendentalismwasromanticidealismonpuritansoil”(WuDingbo:28).Itstressedthepowerofintuitionplacedspiritfirst,andittooknatureassymbolicofspiritorGod.TherewerethreemainfeaturesofTranscendentalismwereUnitarianism,idealisticphilosophy,andorientalmysticism.

RalphWaldoEmerson(1803-1882),theleaderofAmericanTranscendentalism.“Hecaptainedagroupofenthusiastandformedatranscendentalclubwiththem.HealsohelpedtosetupandeditedthetranscendentalistjournalTheDial.”Hehadwrittenmanyfamousessays.AmongthebestareNatureandTheAmericanScholar,whichhasbeencalled“America’sDeclarationofIntellectualIndependence”.EmersonwroteinTheAmericanScholar(1837),amanmust"learntodetectandwatchthatgleamoflightwhichflashesacrosshismindfromwithin."Themainkeytothisinnerworldistheimagination.Man''''simaginationleadstoexpression.Ourexpressionmakeseachofusauniquehuman.Romanticismbecamethewayofthinkingforthisgenerationofwriters.

HenryDavidThoreauwasalsooneofthewritersofTranscendentalism,andhisfamousessaywasWalden,inwhichherevealedthehiddenspiritualpossibilitiesineveryone’slife,andtoconsideratethepursuitofmaterialthings.

(3)HighRomantics

DuetothegreateffortmadebythosegeniusessuchasEmersonandThoreau,awild-rangednationalAmericanliteraturehadbeenlaidasolidfoundationbythemid-19thcentury.

TherearefourimportantnamesinAmericanliteraturetorememberfromthisperiod:WashingtonIrving(1783-1859),WaltWhitman(1819-1892),JamesFennimoreCooper(1789-1851),andEdgarAllanPoe(1809-49).

Irvingwilllongberememberedforhisbookofessaysandstories,TheSketchBookofGeoffreyCrayon(1819),whichhelpingthisnewnationstarteditsfirststepconfidently.CooperandWhitmandescribedthecharacterofthenation,whichcombinedthecourageandclevernessofexpansion,thegreatsenseofdestination,andtheoptimisticspirittogether.HawthorneandMelvilleexpressedthedarksideofAmericandreamthoughtheirprofoundandsymbolizedworks.

WaltWhitman(1819-1892),fatheroffreeverse,“hethrewasidethetraditionalornamentsandprettinessofverse,andcreatedhisownform”(WuDingbo,44).HisLeavesofGrass(1855),whichcontainssuchwell-knownpoemsasIHearAmericaSinging,andSongofMyself,wasregardedAmerica’sfirstgenuineepicpoem.Herejectedregularmeterandrhymeinfavorofflowingfreeverseandcelebratedpatrioticlove,raggedindividualism,democracyandequalityandstressedanalmostmysticalidentificationwithAmerica.

NathanielHawthorne(1804-1864),duetohisfamilybackground,hisworksalwaysconcernedwithsin,morality,romance,andhadcomplexPuritanism.HismasterpiecewasthenovelTheScarletLetter,andhisTheHouseofSevenGableswasalsowellliked.Intheseworkshepresentedmaterialonthealienationbetweenfactsandfancy,byusingmanysymbolsandsettingtorevealthepsychologyofthecharacter.

HermanMelvillewasHawthorne’sgoodfriend,alsoanimportantnovelist.Melville''''sgreatestwork,MobyDick(1851)wasbasedonMelville''''sadventuresonthewhalingships.Itisthedeep"tragediesofhumanthought"thatshowhiscriticalunderstandingofhumannature.TodayMelvilleisconsideredoneofAmerica''''sgreatestwriterstoday.

RomanismwasextremelyinfluencedinarisingAmericaasAmericahadalwayshadastrongspiritualtraditionandromanticismwasverycomfortablewithAmericanspiritualheritageanditsidealsofdemocracyandequality.Duringthisperiod,theAmericanliteraturewassochangeablethathasneverbeenbefore.NathanielHawthorne,HermanMelville,WaltWhitmanandEdgarAllanPoe,thesefourgreatwritershadgivendepthandstrengthtoAmericanliteratureatthattime.

4.LocalColorAndRealism:ANewFlavortoAmericanLiterature

AftertheCivilWar,theAmericansocietywasinaturbulentsituationthroughseveraleconomicalcrises.Thewritingsaboutcriticalrealismandunveilingthedarksideofthesocietywereincreased.Theyweremainlyfocusonbankruptincountries,difficultlifeorstruggleoflow-positionpeopleandsoon.ThusRomanismwasonthewanewithpassingdays,whileRealismroseandbecamemoreandmorepopular.

(1)LocalColorFictionandMarkTwain

LocalColorFictionfirstappearedintheearly19thcentury,andithadfurtherdevelopingaftertheCivilWar.Thiskindofliteraturemainlydescribesthelocallife.Itskeynotewasoptimistic,andthelanguagewasnarrativeandhumorous.Forexample,theworkofBretHarte(1836-1902)toldusthelifeofAmericanwesternminers.MarkTwainwasthemainwriterofthisperiod.Hewrotefornearly50years,andhehadactuallywrittenmanydifferenttypesofstories.Nevertheless,TwainisrememberedmostforTheAdventuresofTomSawyer(1876),LifeontheMississippi(1884)andTheAdventuresofHuckleberryFinn(1884).Thecharactershecreatedwerehumorousandfullofwittiness.MarkTwain’sworkwasregardedthewitnessofAmerica’spurelocallife.AccordingtoCalkins,“FewAmericanwritershavewrittenthesameafterreadingTwain,forhehashelpedchangetheentirecountrywithhishumorandskillfulstorytelling.”(CarrollC.Calkins,124).

(2)RiseofRealism

“Realismisthetheoryofwritinginwhichfamiliaraspectsofcontemporarylifeandeverydayscenesrepresentedinastraightforwardormatteroffactmanner“(WuDingo,59).Romanticwritersfocusedonthedevelopmentofplot,makethestoryasinterestingandattractiveaspossible,whilerealismwritersemphasizedthecharacterizationofcharacters,focusedonobjectivityratherthananidealisticviewofhumannatureandhumanexperience.

WilliamDeanHowells(1837-1920)insistedthatRealismwasthetruthfultreatmentofmaterialmoralproblemsofsociety.AndinO.Henry(1862-1910)’sfictions,allhischaracterswerecommonpeopleandalwayshadanironicalandsurprisedending.

TherewasanotherstyleofwritingdevelopedbyHenryJames(1843-1916),whowasawriterfocusedonthedescriptionofpsychologyandbehavior.HewrotesomecomplexandprofoundnovelssuchasTheWingsoftheDove,TheAmbassador,TheGoldenBowl,andcreatedpsychologicalrealism.

Afterthemid-19thcentury,thekeynoteofromanticliteraturechangedformoptimistictodoubtful.Thesharpconflictofsocietyforcemorewriters’attentiontotheunveilingofdarksocialfactandself-questioning.

Thoughtthewritersofthistimeunveiledthemisfortuneandsadnessorevendegeneratethingsinactuallife,theydidn’tjusttookofthedarksideoflifeastheirmaterial,mostofthemwerethereformistswiththehopeofhelpingtocreateabetternation.StephenCrane(1871-1900)showedmoreandmoreseriousproblemsinbigsitesinhisMaggie,AGirloftheStreets,andhismostfamousbookabouttheAmericanCivilWarcalledTheRedBadgeofCourage.Hethoughthisworkslikedamirrorreflectingalllife,heemphasizedtheaccidentalphysiologicalnatureofthecharactersratherthantheirmoralandrationalqualities.StephenCranehadformedanewstylecalledNaturalism,whichhadinfluencedmanyfollowingwriters.

5.ModernAmericanLiterature

TheFirstWorldWarnotonlydamagedthepeople’slife,butalsoledtoaturbulentsituationoftheAmericansociety.Peopleofthistimewerenamed“TheLostGeneration”,andthewritersandworkshadapessimisticanddisconsolatefeeling.

(1)Modernpoetry

EzraPound,T.S.EliotandE.ECummingsarethreepoetswhoopenedthewaytomodernpoetry.

EzraPoundstartedthe“Imagist”movement,andhisTheLoveSongofJ.AlfredPrufrockhasbeencalledthefirstmasterpieceofmodernism.TheWasteLandofT.S.Eliotparticularlycommentsontheinhumanityanddecadenceoflargemoderncities.

(2)Modernnovels

ManypersonsregardedthatErnestHemingwayandotherimportantwritersof20thcenturyhadadoptedtheconcisestyleandnaturalismofStephenCrane.Nevertheless,theystillcreatedtheirownstylesandhadwrittensomanyimmortalmasterpieces.AmongthegreatestwereErnestHemingway(l899-1961)andWilliamFaulkner(l897-1962).

ErnestHemingwaywasoncetakepartintheFirstWouldWar,somanyofhisworksdealwithwarorinjury,andnearlyallofthemexaminedthenatureofcourag,e.Bysufferingfromtheviolentofwar,hefeltthathewascutofffromallhisoldbeliefsandassumptionsaboutlife.“HethoughttheWarhadbrokenAmerica’scultureandtraditions,andseparateditfromitstoots”(ElisabethB.Booz:1982).Theworkshewrote--TheSunAlsoRises,AFarewelltoArms,ForWhomtheBellTollsandTheOldManandtheSea—inferredthestateofmind,andtheybecametherepresentativesofthefeelingofthisgeneration.

Epilogue

Americanliteraturehasgonethoughtheprogressofdevelopmentover200years.Itischaracterizedbythedistinctindividualism,whichisoptimistic,freeandalwayscreative.ThelivingAmericanliteraturehasbeenprovidingpotentthinkingheadspringsforthewriterspastandnowadays,anditwillcontinuereanimatingthetalentstobequeathandenrichthetraditionofAmericanliterature,ofwhichdeservedtobeproud.

Bibliography:

1.CarrollC.Calkins,ThestoryofAmerica,NewYork:TheReadersDigestAssociation,Inc,1975

2.ElisabethB.Booz,ABriefIntroductionToModernAmericanLiterature1919-1980,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82

3.柯恩,LandmarksofAmericanLiterature,北京:三联书店,1988

篇10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感受,尤其是情感态度的艺术。19世纪音乐艺术在浪漫注意思潮的影响下进入了“情感美学”,这个时代由崇尚理性转向崇尚情感。舒曼以一句格言概括了这个时代的普遍心理:“理智有时会错误——感情却不会错误”。

一、音乐美的特殊规律—音乐美学

“科学意义上的美学和音乐学,是随着近代人文及社会科学的发展,在18世纪下半叶才开始出现的,而作为它们下属分支的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建立当然是在此之后。”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美学与音乐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具有哲学性质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1750年,德国的哲学家亚历山大·鲍姆加敦出版了以“美学”为名的美学专著第一卷,这是他首次以“美学”为名出版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1784年,德国音乐学者丹尼儿·舒巴尔特首次将“音乐”和“美学”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自此产生了“音乐美学”这个术语。

自从音乐美学这个学科被独立起来,由于人们对此的认识角度和研究角度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虽然人们各执一端,但是这些研究成果都从各个角度丰富了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为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音乐美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石。在西德摩塞尔的《音乐百科词典》中这样表述过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属性:“音乐美学是一般美学的一个部分……可以按其来源,将音乐美学分为主要两派:哲学家的音乐米学,他们从中的思索出发,也探求音乐;音乐家的音乐美学,他们从他们的音乐出发,力图达到一个总的思索—这是由于本身不同的立场区别所形成的结果……”而日本的神保常彦在《标准音乐词典》里又曾这样表述过音乐美学的属性:“音乐美学,作为关于音乐的美学方面的研究,与一般美学相对而言,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美学。另一方面,当人们把音乐学按体系和历史进行划分时,则又可以将音乐美学看做是按体系划分的音乐学中的美学部门。”虽然上述的对音乐美学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对属性的认识却是一致的,强调了它作为音乐艺术的特殊性。

音乐美学涉及的内容也相当的广泛,主要有三大体系:音乐美的本体、音乐的审美经验和音乐美的价值,音乐美学与哲学、音乐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哲学的思辩方法是音乐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而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形态分析学的研究方法对于音乐美学研究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音乐的本质、音乐的构成、音乐的创造、音乐的鉴赏、音乐的价值的一般规律的。”

二、音乐美学中的“感情论”

在西方十九世纪以前的漫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关于音乐美学的探讨大多是在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从十九世纪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音乐美学领域被哲学家独占的时代结束了,音乐家开始进入这个领域,而德国的音乐家舒曼是勇敢地进入这个领域的先行者。

情感论音乐美学作为欧洲一种源远流长的音乐美学流派,成为十九世纪最主要的音乐美学思潮。情感作为音乐的内容,决定了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舒曼就将情感论音乐美学的取向表达的非常鲜明,他说:“只能够发出空洞的音响,而没有适当的手段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乃是渺小的艺术。”在西方的音乐美学史中称舒曼是个“感情论”者。因为在舒曼大量的音乐评论文章里都贯穿着“音乐是感情的表现”这样的一个观念。舒曼身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音乐家,常常把现实同幻想对立起来,在艺术中为自己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用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幻想的世界里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感情上的慰籍。用舒曼自己的话说就是:在艺术的幻想中寻找现实的幻想的代替物。在舒曼强调的感情表现及其所具有的幻想因素之中,有很强烈的主观性。“这不仅表现在他的音乐别注重个人内心生活和感情世界的发掘,而且更体现在题材本身常常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有直接的关系。爱情往往在这种经历和体验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是他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品,其情感论音乐美学特征是显而易见的。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审美取向。舒曼的艺术歌曲大多是以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的。舒曼将音乐与这些诗歌结合的天衣无缝。正如很多人描述的:“这些歌曲的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达到了水融的程度。他对诗词的敏捷而直接的洞察力,使他的歌曲形式富于变化、表情亲切,旋律热情而富表现力。”“也许由于舒曼有着更高深的文学修养,他在歌词选择方面非常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他希望通过音乐的手段,使诗歌焕发出了更加动人的诗意情趣来。”《妇女爱情与生活》这部声乐套曲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注重音乐情感内容并将音乐情感作为音乐审美的美学观。

19世纪是各种音乐体裁极大发展的一个世纪。“舒曼的‘感情论’美学是在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它在很大程度上同这个思潮有血缘关系。然而,可贵的是舒曼的美学思想并没有完全被浪漫主义所束缚和被它所俘虏。舒曼不但在许多方面克服了浪漫主义的某些消极因素,而且还能有所突破,同新的文艺潮流相接近。”

三、舒曼认为的音乐

“在舒曼看来,一部有价值的音乐作品必须是高尚的思想感情内容同独创的艺术形式的结合。”那到底音乐应该发挥什么样的社会作用,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呢?舒曼坚持认为“音乐决不是供人娱乐,供人在茶余饭后消遣解闷的东西。它必须是一种更高尚的东西。更高尚的东西是什么呢?用舒曼的话来说就是能”照明人类心灵的深处”的东西,能提高德国人的思想”,能像贝多芬的音乐那样以“伟大的思想启导我们国家”的东西。这正是舒曼对于音乐的社会作用的理解和要求。无非是要求音乐应该具有真正能触动人们内心感情的、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内容。对于艺术形式的要求,舒曼指出:“艺术家必须上升到卓越的精神高度,把掌握技术性普遍知识不当作目的,而只是当作一种必须具有的手段。”

舒曼之所以对音乐有他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他的创作里有很多让人难懂的东西,甚至他的一系列关于音乐的评论都那么生动泼辣、尖锐犀利。问题大概就在于他的性格,他是那样一个自由而孤独的人,他的所有音乐创作都是来自与灵魂的创作,他的音乐美学包含着明显的唯物主义因素。社会在向前发展,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改变,然而,舒曼对于音乐的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要求,对于我们以后研究音乐美学还是具有很现实的历史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帝姆·道雷.《舒曼》,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李斯特.《李斯特论肖邦和舒曼》,音乐出版社.1962.

篇11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感受,尤其是情感态度的艺术。19世纪音乐艺术在浪漫注意思潮的影响下进入了“情感美学”,这个时代由崇尚理性转向崇尚情感。舒曼以一句格言概括了这个时代的普遍心理:“理智有时会错误——感情却不会错误”。

一、音乐美的特殊规律—音乐美学

“科学意义上的美学和音乐学,是随着近代人文及社会科学的发展,在18世纪下半叶才开始出现的,而作为它们下属分支的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建立当然是在此之后。”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美学与音乐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具有哲学性质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1750年,德国的哲学家亚历山大·鲍姆加敦出版了以“美学”为名的美学专著第一卷,这是他首次以“美学”为名出版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1784年,德国音乐学者丹尼儿·舒巴尔特首次将“音乐”和“美学”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自此产生了“音乐美学”这个术语。

自从音乐美学这个学科被独立起来,由于人们对此的认识角度和研究角度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虽然人们各执一端,但是这些研究成果都从各个角度丰富了关于音乐美学的理论,为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音乐美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石。在西德摩塞尔的《音乐百科词典》中这样表述过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属性:“音乐美学是一般美学的一个部分……可以按其来源,将音乐美学分为主要两派:哲学家的音乐米学,他们从中的思索出发,也探求音乐;音乐家的音乐美学,他们从他们的音乐出发,力图达到一个总的思索—这是由于本身不同的立场区别所形成的结果……”而日本的神保常彦在《标准音乐词典》里又曾这样表述过音乐美学的属性:“音乐美学,作为关于音乐的美学方面的研究,与一般美学相对而言,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美学。另一方面,当人们把音乐学按体系和历史进行划分时,则又可以将音乐美学看做是按体系划分的音乐学中的美学部门。”虽然上述的对音乐美学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对属性的认识却是一致的,强调了它作为音乐艺术的特殊性。

音乐美学涉及的内容也相当的广泛,主要有三大体系:音乐美的本体、音乐的审美经验和音乐美的价值,音乐美学与哲学、音乐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哲学的思辩方法是音乐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而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形态分析学的研究方法对于音乐美学研究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音乐的本质、音乐的构成、音乐的创造、音乐的鉴赏、音乐的价值的一般规律的。”

二、音乐美学中的“感情论”

在西方十九世纪以前的漫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关于音乐美学的探讨大多是在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从十九世纪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音乐美学领域被哲学家独占的时代结束了,音乐家开始进入这个领域,而德国的音乐家舒曼是勇敢地进入这个领域的先行者。

情感论音乐美学作为欧洲一种源远流长的音乐美学流派,成为十九世纪最主要的音乐美学思潮。情感作为音乐的内容,决定了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舒曼就将情感论音乐美学的取向表达的非常鲜明,他说:“只能够发出空洞的音响,而没有适当的手段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乃是渺小的艺术。”在西方的音乐美学史中称舒曼是个“感情论”者。因为在舒曼大量的音乐评论文章里都贯穿着“音乐是感情的表现”这样的一个观念。舒曼身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位音乐家,常常把现实同幻想对立起来,在艺术中为自己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用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幻想的世界里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和感情上的慰籍。用舒曼自己的话说就是:在艺术的幻想中寻找现实的幻想的代替物。在舒曼强调的感情表现及其所具有的幻想因素之中,有很强烈的主观性。“这不仅表现在他的音乐别注重个人内心生活和感情世界的发掘,而且更体现在题材本身常常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有直接的关系。爱情往往在这种经历和体验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爱情与生活》是他艺术歌曲中的重要作品,其情感论音乐美学特征是显而易见的。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审美取向。舒曼的艺术歌曲大多是以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的。舒曼将音乐与这些诗歌结合的天衣无缝。正如很多人描述的:“这些歌曲的音乐与诗歌的结合达到了水融的程度。他对诗词的敏捷而直接的洞察力,使他的歌曲形式富于变化、表情亲切,旋律热情而富表现力。”“也许由于舒曼有着更高深的文学修养,他在歌词选择方面非常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他希望通过音乐的手段,使诗歌焕发出了更加动人的诗意情趣来。”《妇女爱情与生活》这部声乐套曲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注重音乐情感内容并将音乐情感作为音乐审美的美学观。19世纪是各种音乐体裁极大发展的一个世纪。“舒曼的‘感情论’美学是在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它在很大程度上同这个思潮有血缘关系。然而,可贵的是舒曼的美学思想并没有完全被浪漫主义所束缚和被它所俘虏。舒曼不但在许多方面克服了浪漫主义的某些消极因素,而且还能有所突破,同新的文艺潮流相接近。”

三、舒曼认为的音乐

“在舒曼看来,一部有价值的音乐作品必须是高尚的思想感情内容同独创的艺术形式的结合。”那到底音乐应该发挥什么样的社会作用,什么样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呢?舒曼坚持认为“音乐决不是供人娱乐,供人在茶余饭后消遣解闷的东西。它必须是一种更高尚的东西。更高尚的东西是什么呢?用舒曼的话来说就是能”照明人类心灵的深处”的东西,能提高德国人的思想”,能像贝多芬的音乐那样以“伟大的思想启导我们国家”的东西。这正是舒曼对于音乐的社会作用的理解和要求。无非是要求音乐应该具有真正能触动人们内心感情的、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内容。对于艺术形式的要求,舒曼指出:“艺术家必须上升到卓越的精神高度,把掌握技术性普遍知识不当作目的,而只是当作一种必须具有的手段。”

舒曼之所以对音乐有他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他的创作里有很多让人难懂的东西,甚至他的一系列关于音乐的评论都那么生动泼辣、尖锐犀利。问题大概就在于他的性格,他是那样一个自由而孤独的人,他的所有音乐创作都是来自与灵魂的创作,他的音乐美学包含着明显的唯物主义因素。社会在向前发展,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改变,然而,舒曼对于音乐的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要求,对于我们以后研究音乐美学还是具有很现实的历史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帝姆·道雷.《舒曼》,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2]李斯特.《李斯特论肖邦和舒曼》,音乐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