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品社教学论文

品社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14 22:52: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品社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品社教学论文

篇1

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的支点是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在每一堂课中都要通过一个(或几个)关键的教学环节,突出或强化教学核心目标。为此,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这也是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例如,教学九年级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时,我没有像以往一样只讲这一国策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是结合“低碳”等热点问题,把知识面拓宽,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到处都与低碳有关。这样,既使知识不再枯燥,又使学生接触到热点知识。我认为这就是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

三、思想品德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设计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讨论、相互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比如,由于当前学生普遍缺乏勤俭节约意识,对掉在地上的一角钱视而不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花钱大手大脚,不尊重父母的劳动。鉴于以上现象,组织学生亲历挣一元钱、花一元钱的过程,让他们体会一元钱的价值,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的道理,学会勤俭节约,做到生活简朴、不乱花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四、思想品德教学设计要注重使学生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人类在利用资源、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造成了种种环境危机,人类所依赖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因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事例,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实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思考,促使他们自觉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又如,让学生欣赏图片“秀美山川”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优美环境的重要性。而图片“取水途中”则显示了人对资源环境的破坏造成的严重后果,无形之中警示我们要保护环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篇2

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篇3

二、探索全新授课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不断的增强和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国家现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提倡和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各高校也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寻适合自身的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和措施。以项目为引导,通过具体的设计项目增强学生的参与热强,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工作室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真正的让学生体验产品设计的乐趣和价值。有条件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基地采用物业化管理,采取公司化的运营模式,达到条件的可以帮助其注册公司,逐步实现收益。

三、提倡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级别的设计竞赛,提升综合竞争力

课堂教学主要是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检验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别的设计竞赛。全国每所高校都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的设计竞赛活动。有的高校在组织学生参赛的时候非常的有目的性,组织前会认真的筛选,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来甄别对待;部分高校会专门跟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训练或课题研究。无论是哪种形式,出发点都是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比赛的方式,可以更大范围的接触其他高校的师生,对照别人的作品来审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并找到突破口。再加之现在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以赛代练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给自己增加砝码。

篇4

针对模具类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根据企业对模具人才技能的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针对模具成形工艺特点对产品造型设计的要求,有选择地设置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结合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产品造型设计能力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与讲授方式的设置,使其在把握产品造型发展趋势、产品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艺术审美能力与运用方面得以提升,能够把握产品造型设计方向,切实做到所学知识的“必须”与“够用”。

2.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对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提炼,将模具成形工艺与产品造型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融入造型设计所涉及的模具成形加工知识点,让学生们在学习产品造型课程的同时,兼顾考虑产品造型的成形方法、成形工艺,让产品造型设计更加符合模具成形工艺性,做到既懂设计又懂工艺,多课程知识点融入,对产品造型在模具专业中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以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产品造型设计概论为例,该部分具体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造型设计概念、要素和造型设计基本发展趋势,在课程设计上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与模具知识点穿插结合,将造型设计要素与模具成形工艺结合,汽车造型发展与金属成形、先进汽车模具制造技术结合。融入具体设计案例贯穿知识主线,配合项目任务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全面深入理解。

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

利用将产品设计知识与理论融入具体的模具成形产品设计案例的方式教学,通过具体产品设计案例,分析讲解其所涵盖的知识点,并构成在模具成形产品设计时所要用到的提升核心设计能力的完整知识体系,使那些不适于工科类学生知识背景并且难以理解的设计艺术类理论内容与具体案例结合,将产品设计造型与成形加工制造工艺相结合,基于模具类学生知识体系与专业背景对设计理论进行讲解,注重结构设计与成形工艺性的结合,设计出符合制造加工工艺的产品。注重理论的理解与实际运用,使学生切实合理地运用相关设计知识,具有进行独立的模具成形产品造型设计的相关技能。根据所归纳的知识点与知识体系将产品设计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融入到具体模具成形产品的设计案例中,产品案例的选择具有广泛性与针对性,涵盖工业产品的各个门类,所使用案例产品必须时代性强、代表性强。同时考虑某些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建立相关产品库,跟踪该类型产品的最新发展趋势,以更新融入案例。所融入的案例产品要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多种设计知识的分析性,可以从设计优劣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案例产品对比性强,设计创新性强,能够启发引导学生在开阔思路的同时接受所融入的相关知识点。教学方式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注重智力技能的训练。每个教学单元应该设置为:提出本单元所涉及的具体问题—讲授融入具体案例的相关知识—扩展讨论—总结归纳—思维训练—课业。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具体教学中突出互动性,对案例产品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分析讲授并进行讨论,让同学主动学习,开阔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案例产品中所涵盖的知识点分析完成后,再从产品案例库中拿出其他产品案例让同学对比分析,分组讨论,分析其中设计理论与知识点的应用,同时在思维训练环节利用系统知识分析设计教师提出需要设计或改进的产品,提高学习知识点的质量。在理论教学之后,注重相关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能够熟练运用专业产品造型设计软件(Rhino)进行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在进行造型训练中也是针对具体造型案例进行设计造型,在对比与工程类3D软件(如Pro/e、UG)的区别后,在工程类3D软件不擅长的复杂曲面造型领域,采用专业产品造型设计软件(Rhino)进行设计表达,做到软件之间的切换运用与互相补充。

篇5

二、以古今对比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

社会是在历史的基础发展而来,任何一个事物产生、发展、消亡,都有其必经的历史阶段,历史反映是以前社会的状况,与前人生活息息相关,而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是由前人历史发展而来,具有历史的必然联系,这也是《品德与社会》课堂为什么要加入历史元素的原因。所以以古今对比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从现今学生熟悉的事物讲起,再回溯到古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感悟历史的强大和社会进步的飞速,在赞叹历史中学习知识。例如,在导入《从古到今话交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有效利用古今对比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其实,我们现今的生活中本身就有古今交通并存的现象,比如距今一千多年的赵州桥,历经百年的江南水乡木桥,到现代感十足的上海钢铁大桥———南浦大桥等,都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将古今大桥的对比作为本课的开端,再合适不过,不仅贴近学生生活,激情引趣,还有利于减少历史的距离感和抽象感,这样的教学导入有利于打造高效的《社会与品德》课堂。

三、以教材插画观察提问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激发探索历史热情

图文并茂是新课程教材改革的一大方向,《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也应该顺应这个改革潮流,利用教材插画观察提问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充分挖掘教材图画元素,使丰富的教材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况且图画是学生喜爱的教材形式,教学增加插画的应用,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减少课堂学习的枯燥性,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热情。例如,在导入《吃穿住话古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时,就可以将教材插画观察提问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让学生依据教材中一幅描绘远古人类生活场景,进行古代人类生活的描述,包括远古人类吃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些食物?远古人类的穿着具有什么特点,他们为什么会这么穿?远古人类都住哪,插图中其实包含他们的住所,能找出来么?由一幅远古人类生活图景的插画,促使学生围绕本课主题“吃穿住”,想象并推导出远古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之后课程教学的开展大有助力。

篇6

(1)基础层次。

以培养学生了解专业基础知识为主,掌握专业基本技能。这个层次中,最重要的是培养本专业的方向感与认同感,了解产品造型设计是做什么的,步骤是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设计。让学生对专业有深刻了解与认识,熟知产品造型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流程,这样才能使其产生对专业的兴趣,为后期进入另外两个层次做铺垫。

(2)综合层次。

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主。突出培养学生进入企业实际岗位的系统操作能力。在基础层次中,学生已了解了专业发展方向与熟知了专业学习内容,进入这个层次,就要开始实践在基础层次中所学习的设计步骤与设计方法。根据课程具体要求,按照设计方法学的指引,进行课程上的实践,项目上的实训,或是社会上的岗位实习,以此来检验基础层次的学习。

(3)创新层次。

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重点,利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式实训课程、参加设计竞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的能力。对于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学生而言,设计创新才是课程完结后需要。“五个模块”是针对创新实践类课程设置而言,分别为:

1)课程实训。主要指技能课程的训练,以相关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为实训主体,着重对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专业技法等开展有针对意义的实践教学。如前期的素描、色彩,在课程时间安排上,我专业将这两门基础课实训排在第二学期末,这两门课程实训除了可以巩固审美认知基本能力,更能在第二学期学习过设计基础后回过头来对该课程本身进行更深刻的认知与升华。中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两门课程我专业也安排了实训,这两门课程本身就是专业核心课,所以在课程实训内容安排上,我专业将重点放在将课程技能融入到实际项目的操作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实训课程,不再单纯地只学习软件操作或者设计原则,而是用软件实现产品设计,让更多设计想法成为可以修改的设计方案。模型制作实训可以将学生对产品的设计认知由平面带入三维空间,将仅在纸上的尺寸放样为真实效果,可以增强对产品细节的设计与深入。后期的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等,这些课程的是围绕产品专业本身开展的拓展类课程,承接前面对产品设计本身的学习与设计,循序渐进地进行到产品后期的展示与产品的包装,实训也是延续中期课程的实训内容为主,完整完成产品设计的整套步骤。

2)项目实践,主要针对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我专业在这一类实践教学中,主要设置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产品专题、产品快题等核心课程。这类课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进行课程理论学习,后期导入项目进行实践操作。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这门核心课程的安排上,我专业将前段课程作为产品造型设计方法与流程的理论学习,后期引入真实项目,课程结束项目也随之完成,这种边教边学边做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充分强调了动手能力学习与设计思维发展。产品专题是我专业课程中设置的专业拓展课,产品专题这门课分为:小家电设计、玩具设计、家居家具设计三个方向,每个方向的课程实践内容都是一个真实的项目完成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各个方向设计要点的同时,就实际操作这一方面进行加强,为后期社会实习,提供扎实的专业实操基础。

3)社会实习,主要包括金工实习、采风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学生所学知识最终要回报社会,纯理论类教学在高职院校是行不通的,社会实习的设置正是能有别本科类教学与专科类教学的根本。产品设计类专业的社会实习,必须实现由课上授课型转为阶段项目型,由单向教学型转变与自主学习型。将实践教学场所由传统课堂向实训中心、实习基地、实习单位延伸与扩展。将实践教学方法以符合学生实际为根本进行改变,才能促进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平台。

4)专业创新,是将课外变为第二课堂,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参加院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以及各项设计竞赛等。加强课外实践场所的建设,积极参与设计竞赛、企业合作、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动。这种活动的参加可以使学生从自我角度出发,与同阶段更多同学进行对比,有利提高对专业学习的积极度与热情。

5)素质拓展,是邀请与产品相关的设计界人士进行讲座、带领学生参加艺术设计类相关展会、组织本校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举办职业规划与就业讲座、去各大院校同专业进行交流等。主旨在于拓展学生的专业认知层面,提升设计类欣赏水平,了解业界相关信息。并且,我专业常进行兄弟院校同专业互动,举办小型设计比赛或专业讲座,给予学生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协助各校同学共同进步发展。

篇7

二、故事导入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我收集学校身边发生的安全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对书上的故事都预习知道了,课上不很感兴趣,但对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很感兴趣。例如,在上三年级下册《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我就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还记得学校开运动会的那一天吗。清晨,同学们都穿上漂亮的校服,一路哼着歌安全地到达学校。可是,一年(2)班的一个男生却住进了医院,为什么呢?原因是他在上学路上过马路时一手拉着奶奶的手,一手拿着玩具“小虎队”卡片,当他过完马路后发现自己的卡片掉了一张后,他就挣脱奶奶的手,箭一般地冲向马路中间弯腰去捡卡片的瞬间,悲剧发生了,一辆出租车撞上了他,他被撞倒在地,头部出血了,晕过去了……还好,经抢救,生命总算保住了。可承受了手术之苦,花了巨额医疗费,耽误了学习,耽搁了家长上班。安全意识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啊!听了老师的故事,学生也乐于收集和分享身边的安全故事。通过讲述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各类故事,使他们产生对某些问题的感性认识,再加上简要分析,使大家获得相应的安全知识,激起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情景体验培养能力

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参与、体验,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一件事,我听说了,随后就忘记了;我看到了,也就知道了;我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在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经过彼此分享。孩子体验要具体化、生活化,可从“见”、“闻”二字做起,在多见多闻中,自有“感受的再感受”──体验的丰富与多彩;生活中处处有感受,儿童体验应重在“感受”,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见所未见,见而又见”和“闻所未闻,闻而又闻”中去博闻、强识。有利于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习惯的养成。例如,在上《今天,你安全吗》一课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就请了两个同学上台表演,一个扮演陌生人,一个扮演小学生。小学生机制应对陌生人,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要是在生活中遇到陌生人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如,在上《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时请了两名学生上台模拟怎样拨打119报警电话。报警以后在等待救援时要将鲜艳的衣服或塑料布用棍子挑在窗外,大声呼救,让消防员叔叔尽快发现你。这些环节都让学生演一演,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也实现了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篇8

(一)教学理念的落后设计方面的教育很多采纳了传统的美术教育方面,所以设计课程更多的倾向于产品的美观,要有观赏性,从另一方面也就忽略了产品的实际可用性。在高校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的教授中,不难发现,很多都是倾向于美学,这也就扭曲了产品造型设计的初衷,学生们不是在设计而是在画设计,即使一个产品外观再怎么有观赏性,然而归根结底产品功能使用上存在问题,那么这个产品就是失败的,外观和功能之间的关联是很小的。很多高校过分重视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环节,过少的实践课安排使得学生们光有知识但不能彻底融会贯通,只是纸上谈兵,在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是很难适应的。

(二)教学模式落后大多数高校在产品造型设计课程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产品造型设计分为三大板块来教授,首先是造型的基础部分,随后是设计的基础部分,最后是专业设计,俗称“三段式”教学,然而实际情况的不同割断了这三大板块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考虑到教学时间问题,所以“三段式”教学模式会因为战线拉得过长,导致之间的联系减弱,学生不能讲这三大板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同时在教学中辅助设施缺乏,由于经费等等条件限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没有被投入使用,这也就滞后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让学生缺乏了兴趣性。

(三)实践课程过少产品造型设计这门课程是需要大量实践的,学生在获得书面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将之历练到实际操作中,不能够纸上谈兵,实际操作一塌糊涂,只有将书面的设计变成真实存在的产品才能算是这门课程学的成功。产品的鉴定需要接受市场的考察,设计出来的产品必须具备四个准则,分别是易用性、求适性、致美性、创新性,这严苛的四个准则必须达标,要求学生们在日常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然后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学校的条件和安排上都有所限制,实践环节的课程一般都不受重视,理论课程相对较多。

二、虚拟技术在高效产品造型设计中的作用

虚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和一些辅助设备,将一些现实环境虚拟化显示出来。虚拟技术运用到产品造型设计中可谓是如有神助,学生们就能突破当前制约高效产品造型设计教学的瓶颈。

(一)学生体验度的加强在产品造型设计上,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仿真的环境,学生们可以和虚拟环境下的对象互相交流,也可以操作,虚拟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了学生由于实践较少带来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设计效率的提高传统的产品造型设计往往需要先设计画图,描绘出产品的外观概念图,之后用模具制作出产品外形模型,之后根据设计要求、价值评估进行反复的修改。这种传统的产品造型设计方法过于浪费时间,花费了学生大量的精力。利用虚拟技术就完全可以有效率的制作成功,在进行产品造型设计时,可以利用虚拟技术的空间建模功能,不需要制作出产品,只需要虚拟技术对设计模型进行测评,可以用虚拟技术将设计的模型仿真显示,可以随时随地往其中加入一些创意思想,实时更改。

(三)增强学生的兴趣性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略显枯燥,通过虚拟技术的运用可以讲课堂讲座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讲大型产品造型设计时,可以运用虚拟技术,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相关的操作,这样既可以实际体验,又可以避免由于设计失败带来的风险等等。产品造型设计课程中有一些难以捉摸的深奥理念,通过虚拟技术可以更轻松的掌握。

篇9

创设问题情境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民主氛围,张扬个性

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新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可见,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存在于学生问题产生的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学呼唤“人文性”的回归,学生是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灵敏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才、情、志、趣,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能,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积极主动参与问题情境的机会,启发他们创造性地学习。

1.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民主氛围

21世纪呼唤创造型人才,如何有效地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充分相信学生,千方百计地使学生成为问题情境的主人。例如,我在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时,先布置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探究质疑。学生提出了:“当今社会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它与“三个代表”等党的指导思想有何联系?针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办?”等问题,我鼓励学生围绕各自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我有意识地把自己当作学生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从而缩短自己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他们在即将进行的课堂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胆怯、害羞心理,进而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完成问题情境的创设。可见,我们在思品材料分析中,应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2.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张扬学生个性

个性发展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真正体现,它既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强调个体发展的自主性、差异性。个性在心理学上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创造力开发者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创设轻松、自由的问题情境,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问题的独特认识和见解。我在分析“小明与父亲唱反调”一段材料时,要求学生针对逆反心理发表看法,一部分学生认为逆反心理具有危害性;但也有少数学生认为,逆反心理未必都错,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学生中的好多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是家长有意或无意造成的。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淡化了自己是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性答案,用适度的宽容,调动一切手段,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学会动脑、学会创造,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独立、完满的主体人格。

二、激励兴趣,激活教材,强化感受性

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可见,兴趣是学习、科研不断前进的推动力。在思想品德课上,特别是在阅读材料中,要强化主体的感受性,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教材,引疑设问,使学生产生自觉学好思品的动力。

1.于深层蕴意处设疑

思品材料中往往蕴藏着极深的含义,教师精心地引领设疑,将会增强学生主观感受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材料主旨。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材料中,学生都理解了阶级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我抓住这点巧妙设疑:为什么阶级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这样一问,学生迅速进入了积极的思维状态,再联系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条件,最后得出了经济决定政治的结论。

2.于材料关键处引疑

所谓关键,就是材料的重点,即能表现主题或线索的字词及语句。抓住关键引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点到面,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必须重视抓住关键引疑,教会学生答题。具体方法是:(1)抓住材料中的主体等关键字词。(2)把握材料题中问与问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材料一: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我国先后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后又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材料二:当前,在某些地方,假烟、假药充斥市场,毒大米、毒油害人事件时有发生,虚假广告泛滥,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实施什么治国方略?②结合材料一,说明应如何解决材料二反映的问题?③面对材料二中的现象,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做?其中第②问的答案一要注意有哪些主体可以涉及问题的解决,二要结合第①问,从道德、法律角度回答。

3.于新知与旧知的比较中激疑

引导学生把新知与旧知作比较,可用旧知推新知,把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不断增长知识信息量。如,学习“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时,我要求学生与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作比较,并提出疑问。经过比较,有学生提出:同是分配制度,为什么在五个社会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经过热烈争论之后,学生理解了:产品如何分配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经过这样的比较,学生不仅懂得了五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情况,而且懂得了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基础。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浓厚兴趣,强化了他们的主体感受性,诱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在阅读思想品德材料教学中,教师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疑,一石激起千层浪,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思品的主动性、积极性才会与日俱增,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0-0063-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0.022

化学家通过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实验方法,从混合物中提取所需要的物质,才能测定其元素组成与含量、解析物质的微观结构,从而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同样现代化学工业任何一个产品,都是通过物质的转化与物理的、化学的分离与提纯相融合而获得的,因此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非常重要,本人以高三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的蒸发与结晶等为例,采用微视频与问题链融合式的教学设计,展示如下。

一、设计理念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起点是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潜能并调动其积极性,通过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大组讨论、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高一层次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层次的学习。通过问题链教学,可以将学生的潜能激发至极致。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积极主动的建构使学习效率更高。无论学生以微视频的方式上交作业,还是解决问题链,都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二、设计流程

1. 问题链设计流程

从上图可知,问题的层次非常明显,越来越挑战学生的极限,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

2. 微视频作业设计流程

微视频作业,就是学生将解决每个问题的过程拍摄成视频上交,视频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教学环节1中的问题1、2、3,都是高一上学期已经解决的问题,因为时间相隔太久,遗忘较多。通过以微视频方式布置预习作业,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部分课后作业也以微视频的形式上交,促进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三、教学设计及其理念体现

四、教学反思

以微视频形式布置作业,是一种崭新的举措。通过微视频作业,进一步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责任心与主动性,也促进了学生对所做作业的理解。教师通过观看学生微视频预习作业,可以发现学生的各种想法,找出适合于教学用的素材,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学生的视频作业,不仅提高学生对错误的认识程度,也增加了学习成就感,极大提高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积极性和互动的针对性,增强了学习效果。课后观看学生的微视频作业,发现教学效果的欠缺,好及时补强。将预习作业以视频形式移到课外,大大减少了教师授课的时间,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即促进了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课堂上着重讨论视频作业出现的各种问题,充分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各种问题,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将学生的各种潜能激发至极致。

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建构成各种规范化的模型,是教学的新亮点。就结晶、过滤、洗涤、干燥、除杂等模型组合产生的所谓问题,组合越复杂,问题的层次越高。在解决问题链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和大组辩论以及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都是在选择合适模型与运用合适模型来解决问题。

将学生融入真实的工业情境中,解决的都是化工生产真实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同时促进学生确立定量理念,即一个化工产品,只要达到产品规定的纯度和杂质含量达到规定要求即可,不是杂质除去的越干净越好,因为越干净步骤越多、工艺越复杂,成本越高。

学生的微视频作业大多是用手机拍摄的,实施过程中问题较多。有部分同学理念转变不够快,作业不交;有的同学还不会拍摄、不会上传;还有的同学拍摄视频的质量不够高;还有的同学上传过程中遇到问题等等,我们正在解决这些问题,力争使微视频作业形成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