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7 14:15: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师德学习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在热爱教师本职工作上表现不够坚定。我平时扎实工作,爱岗敬业,认真上课,努力学习,勇于创新。虽然我很清楚地知道,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但是在教育工作中经常受到各种不良风气、工作压力大等思想矛盾的干扰,使自己的思本文来自小草想偶尔的动摇,因而对教育工作有时不够认真、尽责。特别是在公务员提高了工资待遇,而我们教师工资还在原地踏步时,心里总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感到自卑。
2、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学习不够坚持。由于我本人刚踏入工作岗位,所以经常觉得自己的知识很贫乏,也经常学习各种各样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也学习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实验活动,经常与办公室教师探讨相关的疑惑问题。但是而这些都不*是经常性和自觉性的,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去做的。现在深入剖析起来,要想不断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就得必须不断地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使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尽快的提高起来。
3、在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方面不够公正、耐心。任何老师都比较喜欢优等生,这点我也不例外。对于后进生,我对他们缺少很多的关爱。
4、在教学工作方面不敢勇于创新。我虽然能运用新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工作,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是,鉴于现在的*学年会考我还是不得不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来进行教育教学,课堂上还是为能完成教学进度,为了让学生对某一考试题目熟记熟背而突略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训练和培养,没能真正地做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超级秘书网
5、在于家长沟通上不够主动。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尊重家长方面,我爱听取学生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我很少进行家访。
6、在教学反思上不够坚持。
二、我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现代教育理论、政策法规学习不够深入。
2、爱心没有很好的培养和树立。
3、缺乏刻苦耐劳精神和态度。
首先,新时代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为建设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力财富奉献自己取之于社会的文化财富和精力财富。这种使命和责任着眼于对全部学生的造就,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其次,新时代的师德应体现时代赋予教师的时代特点。不仅体现在教师自我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修为,还包含先进的社会观、教导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
再次,新时代历史时代虽为师德参加了新的内涵,还应认识到师德也表现为一种文化传统、道德传统,教师的形象有历史赋予的光环。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有学问等素质便是历史赋予师德形象的必要因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又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工作是造就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有人将教师喻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第四,教师还应认识到教师本身在时代的社会价值,不宜妄自菲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自我,懂得自重。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
二、社会应怎样懂得师德。
首先,教师是一种社会人。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就具有一般普通人从业的特点,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在社会上,人们特别是家长及教导行政的领导们,要明确的认识到教师首先是普通人,然后才是从事教导行业的教师。
其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一样,有着本行业的特点,人们应尊重行业的特点,应尊重学校那样的育人圣地。教师在社会上是一种具有双层人格形象的群体,在学校是教师,他们这时具有教师的一面,他们应为人师表,恪尽教师的本职,这是他们应尽的职责;走出校园,出没于大街小巷、留连在集市、拥挤在公共汽车里等等时候,他们是社会的普通一员,必须容许他们做社会的普通一员,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
第三,教导行业肩负着与其他行业所不同的责任,教师是传承文明的载体,是造就下一代的园丁,他们的从业行动理应受到社会的监督;从事教导事业的人,理应挑选社会的精英,对于无师德不合适从事教导工作的人,理所当然要从本行业扫除出去;对社会如此重要的行业理应受到相应的物质和精力上的待遇。
三、对师德的毛病认识。
教师本身对师德的毛病认识。一种认识,认为自己是教师,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他们自夸清高,盲目尊大,最终走向孤单,他们将像隐居山林的“隐者”在不被懂得的挫折中倒下,谈不上建立师德形象。另一种认识,无论在从事职业还是非从事职业时,都将自己划为普通人一类,只不过是上完自己那堂课了事,他们不注意教师形象,只认为教师也是一般的人,这种人完整丧失了师德。还有一种认识,自己是教师要处处谨小慎为,在保持自己的形象的同时筋疲力尽,最后,认为自己得不偿失而最终丧失师德形象。还有的自认为是知识分子,国民教师,理应得到最好的待遇,没有认识到自己首先是社会人,在没得到自己期望的待遇后自暴自弃,丧失师德。这些都应为教师认识戒。
社会对师德的毛病认识。教师理应思想好、行动端、知书达礼、对人礼让三厢、谦恭恭敬;教师的言行举止,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是社会的榜样和榜样。他们在与教师有争执时,他们可说粗俗话但教师不行,他们动辄说:“还说是当老师的。”
四、教师、学校、社会共建师德。
1、就教师自身而言:人文关心,努力学习,修炼人格,实现自我。
我们认为,新时代的教师看待职业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导的理念,要重视人文关心,精力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领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严格请求每一个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看待自己的知识修养建立毕生学习、与时俱进的观念以适应教导不断发展的需要;看待自己操行要从小节从严请求,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出身,造就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以奉献的精力实现自我的价值。
2、就学校、社会而言:懂得、关心、规范、监督。
在本次的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我阅读了********,学习座谈了新*****,重温了*****重要思想精神,从理论上丰富自己,也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本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和自己十多年的教学体验,自我反省剖析如下:
一、工作现状
在十五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主动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及师德建设理论知识,通过学习使自己在思想上不断提高,人生观与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在工作上,我能脚踏实地、全心全意投身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教学上做到“四认真”,能积极参与备课组协作备课,教研积极性高,教学效果稳步提高。同时,每项工作能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领导分配于我的每项工作都能毫无怨言地做好。
在各项纪律上,能遵纪守法,决不做违规违纪之事,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私自征订课外资料,不搞有偿家教,能自觉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在生活上能严格要求自己,能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和对学校负责,不假公济私,不以公谋私,淡薄物质生活,注重精神生活。能团结同志、理解别人,同志间能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在背后不议论人,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二、存在问题
1、政治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性,抓得不够紧。
2、在工作中还不够细致,有时也存在应付。
3、在新课标中探究不够,教改方面动脑不够。
4、不能主动大胆为学校出谋划策,有明哲保身之想法。
三、存因剖析
1、在政治理论、职业道德理论学习方面,主要是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觉得一名普通教师,只按照学校行政的布置去完成就好了。对专业知识学习也是这样,认为本科了,已是合格的初中教师。其实知识在不断更新,自己应该不断学习。存在这一问题,也是思想上认识不足。
2、工作中不够细腻似乎可以推到男人的性格中去,其实也是不够负责的表现。主要没有充分利用好一切时间,各项工作的计划性、持久性、反馈性都不够,说白了是主观不够努力。
3、在新课标实施中虽然在动一些尝试,但没有大胆实施,更没有把它当作课题来实施,而是一种突发的念头,这对理念的转变是不够的,对改革缩手缩脚,开拓精神不足,尤其是一些成功的教学尝试,更没有用文字的形式记下来,让大家来讨论和维护,总认为失败了会被人讥笑,何苦呢。
4、在教学上似乎有些想法,是否可以尝试,但总不想去跟领导说,总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领导叫我做,把它做好就行了,其实主人翁精神不够,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局外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嘛。
5、安于现状、明哲保身似乎成了常理,人家也可以理解,自己也应该识相,最好把工作做得在中间位次,好了已经不可能,差了还感难为情,想混同于普通教师,其结果肯定会差,其实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
四、整改措施
1、一定要给自己定规矩,坚持认真学,认真写体会,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有一个真诚而清醒的政治头脑,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较深的专业素养,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精神实质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践行。
2、要利用一切时间做好各项工作,既做得扎实,又做得有序,每个细小的工作要踏实做好。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无止境的,要有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使每位学生获得理想的成绩。
3、只有探索才会前进,在教学上要大胆实践,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探索,不断开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努力实施一条轻负担高质量之路。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选择恰当的时机呈现材料,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每一位数学老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呈现时机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参与
学习材料呈现在最佳时机,不但可有效体现教学价值,同时还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比例尺”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比例尺的本质含
义,教师可按照如下程序安排课堂进度,首先教师可在课堂伊始请同学们拿出一张自己近期的全身照片,然后请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你的实际身高是多少,照片中的你身高又是多少?”“如何将实际身高拍在这么小的相纸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让别人只看照片就了解你的实际身高?”结果学生经过讨论和思考纷纷说出了前两个问题的答案,有的学生说照片中的我与实际高度之比为5:154,有的学生说实际高度比照片中高度多一米。对于第三个问题,学生却普遍处于较为迷茫的状态,这时教师顺势引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并揭示比例尺的概念,学生联想刚才的问题,顿时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不但使教学水到渠成,同时还有效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二、开门见山地呈现材料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开门见山地呈现学习材料,有助于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在学习“可能性”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在授课伊始就给学生出这样一个例题,即“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小红胜出的可能性是多少”,由于学生经常玩这一游戏,老师的这一例题定会大大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纷纷开动脑筋进行计算。这时老师可加以适当引导和启发,比如询问学生这个题的算法是否和“用1、2、3能够写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这一题有相似之处,相信定会对学生有所启示。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还顺利引出了排列法的新概念,可谓一举多得。
三、通过顺水推舟的方式呈现学习材料
所谓顺水推舟,具体来讲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表现空间,让学生在新知识的传授环节,自己出题作为探究的学习材料,以此来展开教学和学习活动。比如,在学习“正反比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先请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从生活中寻找到成正反比例的例子吗?”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叔叔爱抽烟,一盒烟有二十支,吸掉一支,就剩十九支,吸掉两支,就剩十八支。以此类推,我们可知吸掉的烟越多,所剩的烟就越少,所以二者之间呈反比关系。”这时教师可进行提问:“那大家觉得这道题是不是成反比例?”这时有同学却提出了异议:“这道题不是积不变,而是和不变,所以不成比例。”老师可肯定地点点头:“二者确实不成反比,但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这道题编成一道正比例关系的题目呢?”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最终说出了这一道题目:“每支烟含尼古丁量一定,抽烟的支数和吸入的尼古丁量成正比例。”这时教师可鼓掌予以鼓励和赞扬,在这一节课过程中,学习材料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在关键点处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准确把握好学习材料的呈现时机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作出准确掌控,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38-02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在设计、生产、使用与维修上技术的改进,使产品的可靠性日益提高。但产品的自动化程度越高,技术愈密集,一旦出现失效造成的损失就愈严重。因此,“质量第一”将成为工程界永恒遵循的原则。任何产品失效或出现质量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某些零构件或某些另构件的失效,失效是由于构成零件的材料的损伤和变质引起的。也就是说材料在使用条件下性能发生了变化,不再能适应使用的要求。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契合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宗旨,我院根据国家本科生培养计划,结合我校专业发展方向于2010年新设置了《材料失效分析》这门学科基础选修课。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实验教学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将对提高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为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任务,对实验教学活动中的计划、大纲、教材、教师、学生、仪器设备、场地、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优化设计和组合,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组织结构及程序和方法的有效教学形式。以下是我院在材料失效分析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一、精心设计一些综合性强、有代表性的实验教学课程
通过对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不断修订、完善,将内容旧的失效实验删掉,对经典的失效实验项目进行更新改造予以保留,使其内容和方法具有新颖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同时增设一些内容新、综合性强、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失效分析实际案例作为实验项目。做到实验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到本专业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避免学生只为了单独的学习这门课而学习,考试后便忘了大部分所学的情况出现。现在我院的材料失效分析课程中的实验课时为2学时,内容为“金属材料的典型断口分析”;建议增设2个学时的“典型磨损失效分析实验”,包括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等常见的磨损形式;另外,可将钢的腐蚀失效实验作为选修实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随老师去实验室亲自动手自己做分析。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亲自参与的乐趣,也就没有枯燥、无聊的感觉。
二、实验课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以前的材料失效分析实验教学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对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实验心理需求的研究。也就是说,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和应试的要求,少有考虑到学生对实验的喜好与厌恶的心理需求,来安排实验教学。以至于在实验教学中充斥着被动的、机械的、乏味的、缺少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要有效发挥失效分析实验在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教学功能,实验教学应当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实验教学的设计和改革中必须强化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就要突出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加强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分组实验形式。实验前,老师可以先把实验课内容当作课下作业安排下去,让学生小组先对某个或某种失效模式的分析进行设计,然后到实验课去具体实施。真正做到还给学生实验探索空间,由静态变为动态,由独立变为合作,由观察者变为探索者,由单纯动脑变为手脑并用,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实验课教学中对实验的具体做法、使用的仪器设备不做硬性规定,可以提出一些设备供学生进行失效分析实验课选择。当然实验地点也不限于某一个具体房间。这样便于因地制宜开展实验教学,便于提出不同实验方法,有利于实验设计,使师生更注重实验的科学思想,而不是记忆实验器材、步骤等条文,不过分强调实验数据的精确和操作技能,而是更注重实验设计,因为实验设计的思想更能提高学生的心智技能。
三、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或建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实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学生应认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自,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这无疑对该课程下的实验教学具有实际的合乎实验教学特点的指导意义。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摸索操作方法,自主拟定实验步骤,自行探究实验结论,并通过评价与交流,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态度的和谐发展。这是一种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究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证据的获得、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实验结论的确定缺一不可。但是,学生这种自主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并不是固定、刻板的模式,只要在实验教学中能体现自主性和探究性就可以。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有很多优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实验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对实验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等。
四、去失效分析现场或实验室考查参观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较强的课程。讲课过程可引入较多的工程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工程实例中的失效现象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多媒体进行再现,便于学生理解。对于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工程实践方面的内容,在时间和场地允许的情况下使学生能接触1~2个工程失效分析案例,除了课堂上所举的例子外,去失效分析现场或实验室考查,都将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现场调查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与失效产品有关的背景资料和现场情况。但是背景资料和现场情况是极其丰富和复杂的,而用来调查的力量和时间往往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分析必需的材料,这就要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调查研究,这也是去现场考查的局限性所在。除此之外,还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建议这一实验环节可以和毕业实习结合起来共同进行。
通过以上几方面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希望建立一种材料失效分析课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既能体现实验教学的特点,又符合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孙连荣.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1):4-5.
[2]徐伟丽,马莺,徐德昌,代翠红.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轻工教育,2010,(5):64.
[3]李月明,江瑜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轻工教育,2010,(5):62-63.
今年的18套作文试题无一例外都是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材料的功能主要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而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作文命题材料来源很广泛,从形式上来讲,可以是文字叙述类,可以是漫画图片式,也可以是现代诗歌式。但今年的材料全都是文字叙述类,这可能是命题者考虑到漫画图片式与现代诗歌式的解读困难,从这一层面上来说,这又是替考生着想。命题者心中有考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之举。因为无论是漫画图片还是诗歌,想要在考场上那么紧张而短暂的时间内全面正确地把握是极困难的。
今年的文字叙述类作文命题的材料,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四种:一是寓言故事类,二是假想图景类,三是真实生活类,四是思考讨论类。
寓言故事类指材料引述了一个寓言或故事,需要考生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提炼出寓意。如全国卷Ⅱ中“山羊过独木桥”的故事;湖北卷中游客询问风景美在哪,是山脚、山腰还是山顶?假想图景类是命题者为了更好地引导考生审题立意,虚构出一个情景,而这个图景中又孕育深刻的内涵。如天津卷中假想人类植入智慧芯片后会出现的结果,要求考生思考;辽宁卷则假想夜间祖孙二人倚窗远眺富有诗意的图景。真实生活类是指命题者所选取的材料源于生活或新闻事件,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需要考生从该事件本身中提升出观点。如湖南卷中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的事迹;重庆卷中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的遭遇;全国大纲卷中农民工老王受医院开绿色通道救治的事件。思考讨论类是指命题者根据社会生活或人生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提出一定的思考方向,或是留有余地的思考,或是几种不同观点的思考,需要考生以此为方向进行立意。如上海卷对人生“自由”与“不自由”的思考;江苏卷对青春是否永恒不朽的思考;浙江卷对人生的“门”与“路”的思考;安徽卷对谁有权改台词的思考;福建卷对空谷的思考;江西卷对探究学习的思考等。
作文命题的材料不同,故审题的方向与方法也不尽相同,也就是不一样的作文题型。为了便于分析,笔者姑且将其分为三种题型。
(一)引申主题型
引申主题型主要是针对寓言故事材料类。寓言故事类大多以非人类的东西为叙述的主体,但又都具有象征性。这类题需要抓住故事中主体对象关键事件的变化处,将其引申到人类社会或个人的人生本身思考,要善于寻找人生或社会与之相似的点进行立意。如全国卷Ⅰ中“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引申到人生,那就是人需要自立自强,才能立身于世。又如全国卷Ⅱ中“山羊过独木桥”的比赛中,敌对双方前后战略转变,关键在于后面出现的新情况,“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可引申为人与他人(尤其是竞争的对手)相处时的智慧。
(二)提升主题型
提升主题型主要针对假想图景类和真实生活类的作文题。无论是假想图景类还是真实生活类,它们都是真正源于生活的,或是艺术中的真实,或是生活中的真实。这类材料作文,需要考生从材料本身进行更高的提升,提升到具有社会或人生普遍性规律的思想。如全国大纲卷中,主要叙述对象是农民工老王,他被医院及时救治后,还欠下医院4000多元的医疗费,而医院却默许他出院。最后,他以一种感恩的方式,在医院打工抵债。这则事件本身提升出的则是人的最传统最纯朴的美德――感恩。心怀感恩,这就是人性的光辉。又如湖南卷中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八年如一日,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带领村民建设美丽乡村,并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提升到人类普遍道德,那就是甘于奉献。只要用心奉献,处处都是人生亮丽的风景。
(三)选择思考主题型
选择思考主题型适合思考讨论类的材料。这类材料的作文题,命题者一般以一个问题为引子,或是直接提出自己的思考,或是提出两种或三种不同的看法,需要考生作出更深的思考或选择某一方向进行思考。考生对这类题一定要记住一个原则,就是看这些不同的观点能否辩证地融合为一种观点,如果能,则需进行综合辩证思考。如上海卷中,人一方面是自由的,另一方面又是不自由的。自由的是生活的方式、人生的道路选择,但一旦你选定了生活方式、人生道路,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即便这条路上充满荆棘。又如福建卷中的材料,“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这需要考生从这两种观点中选取其中一种进行立意。
二、主题与趋势
高考是一种公众性选拔考试。从作文角度来讲,它要实现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主题就必须是具有普遍规律普遍价值的。从今年的18道作文题的主题来看,它们基本上都做到了这一点。笔者认真研读这些作文题,并试图将其分为三类主题:
(一)对传统文化流逝的思考
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发达,传统文化的东西也在悄然走出我们的生活。这已经引起了许多有志之士的关注,他们在通过种种努力保护着传统文化,就连我们国家也提出要对传统文化的抢修。而作为即将步入大学,即将承担起建设中国重担的知识青年,就不能不对此进行一些理性思考。可见,这种具有意义的东西将会是高考作文的一大趋势。
比如天津卷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许将来有一天,人脑中可植入智慧芯片,它将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便利,获取信息的快捷。可是,它却在吞噬着我们传统学习的思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那么人都将会是机器的奴隶,一旦离开机器,就会变成一架没有思想的躯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无独有偶,辽宁卷中,科技文明的高度发达,到处霓虹闪烁,可却失去了最自然最淳朴的美景。广东卷中对黑白胶片的留恋,因为它为我们留下的是永不褪色的记忆瞬间,而数码科技的发达,照片似乎更方便,但却失去了感动人心的瞬间。这些都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流逝的思考。
(二)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弘扬
语文和其他学科不同,它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人文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作文就是一块主阵地。高考作文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一块内容,就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任,引导考生去思考,以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去践行。
如全国大纲卷中农民工老王的心怀感恩的美德。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用自己的努力去回报社会,回报亲人,才会懂得将心比心,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失去了感恩品德,那们他的能力越强,对社会的危害可能会越大。又如北京卷中对“老规矩”的传承与发扬。材料中的“老规矩”都是一种生活中的“礼”,懂礼的人、知书达礼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尤其是现代,独生子女占多数,长期以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惯了,目无尊长,毫无礼貌,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又如湖南卷中最美乡镇干部,不正是一种“当好人民公仆,站好自己的岗,甘于奉献”的至善美德吗?尤其是现在社会,、、的事件太多,这种美德就更应该去弘扬。
(三)对个人为人处世原则的思考
说到底,作文还是一块个性性灵的抒发主阵地。作为刚跨入“成人门”的高中毕业生,有必要去对个人的为人处世原则进行思考。只有懂得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才能更从容地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一切问题,而高考只不过是将这些思考进行一次有条理的重现。对个人的为人处世原则的思考,对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即将迈入大学之门,即将步入社会。如果对自己的人生都不能思考清楚,他又怎能更好地迎接自己未来的人生呢?因此,这类主题的作文题也占着大多数。
全国卷Ⅰ是对“人应凭什么立身于世”的思考。全国卷Ⅱ是对“如何与对手相处达到互惠互利”的思考。上海卷思考的是人处于世的“自由”与“不自由”的矛盾统一。江苏卷是对青春的“朽”与“不朽”的思考。人如何才能做到青春不朽?古人强调人不朽的三种途径,即“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也就是说,人应珍惜青春,有所作为,留笔青史,那就是“不朽”。又如浙江卷对人生的“门”与“路”的思考。进什么门,走什么路,都需要自己审思之,慎行之。福建卷强调人处于世,也许向前一步就是“空谷”。面对“空谷”,你如何去想?把它当作悬崖峭壁,畏惧不敢前,那是一种悲观的人生观;而由它想到栈道桥梁,则是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山东卷强调人应保有一颗优雅宁静的心。四川卷则强调“人只有站起来,世界才会属于他”,是一种自立自强的人生观。
高考作文以这三类题为主要趋势,这是由高考作文的本质属性决定的。高考作文是一个公众性作文,它与私人写作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公众性写作,就是指写作者以一种公民的身份进行写作。公民的身份就意味着对公共空间与社会事务的介入姿态,既要关注自己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也要关注现实的社会生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
三、写作与教学
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中,读懂了材料,审对了主题,接着最重要的就是写作。高考写作(本质上就是一种考场作文),有一定的外在技巧。诸如“留有充足时间从容写作”、“卷面干净整洁”、“结构完整新颖”、“拟个好标题,开个好头”等,这不得不说是考场作文取胜的终南捷径。但笔者在此所要强调的写作,主要是针对内容而非这些形式,因为形式的技巧毕竟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学会的,但写作的内容则必须要长期的积累。
今年的18套作文题,整体上来说,都注重现实社会与个人生活的思考。无论是写成什么文体的文章,似乎都不好引用他人的例子,写出来的文字都应侧重自我的独立思考。这体现了写作的本质――“我手写我口”,每位考生写出来的东西都应带有自己个性化的思维印迹。这就有效地避免了以前的“代圣人写作”的传统写作。一写议论文,就是“明星开会,古人聚会”,毫无自己的思想。写作本就是一种认知活动的再现,其本质是将自己的认知过程通过一定的理性语言进行表达。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迷信任何权威,不迷信古人,一切均由自己进行判断与选择,实事求是,合乎逻辑,按一定的思维程序将其表达出来。
0 引言
学习判断(judgment of learning, 即JOL)是元认知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Arbuckle[1]等人最早提出学习判断的概念,陈功香等人认为学习判断是元记忆监测性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人们在学习之后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所做的一种预测,这种预测往往是建立在学习者所获得的一定信息的基础之上[2]。刘希平等人在研究中指出学习判断发生在获得记忆材料的过程中,是对刚刚学习或正在进行的学习材料,在稍后测验中的成绩进行的做出预测[3]。国内外针对学习判断的定义繁多但大致都可归纳为是对学习材料在稍后测验成绩的一种预测。经过不断的研究提出了Hart[6]学习判断的基本研究范式:学习—判断—回忆。
本研究采用了Hart[4]的经典学习判断范式对学习材料和学习时间对学习判断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进而分析个体在学习当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为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提供一定的帮助。
1 研究方法
1.1被试及实验材料
被试:选取某大学32名本科生,平均年龄23.4岁,无阅读障碍。所有被试视力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
实验材料:曾家勇[5] 实验材料为46对汉语配对词(正式试验40对,练习阶段6对),其中23对有意义词对(词对关联程度比较高),23对无意义对词(词对关联程度比较低)。
1.2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了2×2混合试验设计:组内变量是词对关联性(有意义、无意义);组间变量是学习时间(自控、他控(4s))。
2数据处理
2.1 数据处理结果及分析
2.1.1 JOL等级的有效性
2.1.2各JOL等级的差异
表2不同学习时间条件下JOL等级的描述性统计
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显示:词对关联性的主效应显著,F(1,31)=1053.052,p
2.1.3回忆成绩
3讨论
从表2可以看出,有意义词对的判断等级高于无意义词对的判断等级;自控学习时间条件下有意词对的判断等级(无意义词对)高于他控学习时间条件下有意义词对(无意义词对)的判断等级;这说明被试对难度较小的词对在回忆时显得更有自信和把握。回顾以往研究,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JOL对学习材料中不同项目的相对难度比对学习条件更加敏感。本研究这点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从表3可以看出有意义词对的回忆成绩高于无意义词对的回忆成绩;自控学习时间条件下有意义词对的回忆成绩和他控学习时间的条件下有意义词对的回忆成绩没有差异;而自控学习条件下无意义词对的回忆成绩却低于他控学习条件下的回忆成绩,这Koriat[7]等人的研究结果稍有差异。以往研究认为,呈现时间是影响加工程度的外部线索,它将有利于回忆。而在本研究中,作为外部条件的学习时间对回忆成绩的影响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本研究认为,这可能和学习时间长短及其利用率相关。本研究中将学习时间划分为自控和他控两种形式,这不同于以往研究中只以固定的学习时间作为外部条件。Nelson 和Dunlosky ( 1991) 明确提出,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对于学习时间分配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如果学习判断不准确,进一步的学习时间的分配就相应地失去了合理性[6]。而学习时间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回忆成绩的好坏。在本研究中,对于学习判断准确性而言,词对关联性的主效应显著,而学习时间的主效应不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被试对于学习时间的分配是不合理,从而影响了回忆成绩。
由表4中可知,对于学习判断准确性而言,学习时间的主效应不显著。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人们有时会认为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效果(回忆成绩)越好,但有时虽然学习时间充足,人们可能不会很好的利用时间,造成学习效率不高;而且过长的时间也许会造成过多的遗忘等。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虽然给了被试选择学习时间的机会但被试却没有利用这一条件。例如被试参与实验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在此动机的驱动下而没有利用学习时间而提早按键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反而比他控学习时间还短,造成回忆成绩不高。这正和我们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类似,能够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
此外,学习判断是一种主观性判断,除受不同类型线索的影响之外,还可能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人们进行学习判断的习惯和倾向性,被试在进行学习判断时的动机或情绪。因此今后可以对不同内外线索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的差异进行更详细的分析。而自控步调的学习是与实际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学习方式。通常在复习学过的知识时,都由自己来控制复习的速度和进程。因此,在研究中更多地关注自控步调的学习的有效利用率,势必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4 结论
(1)词对关联性(内部线索)无论学习时间是自控还是他控,都对JOL和回忆成绩产生了显著性影响,有意义词对的JOL值和回忆成绩要好于无意义词对的JOL值和回忆成绩。这支持了Koriat的线索模型。
(2)学习时间对JOL值和回忆成绩产生不同的影响,学习时间对JOL值的影响:在自控学习时间条件下有意义词对的JOL值要好于他控学习时间条件下的有意义词对的JOL值;自控学习时间条件下无意义词对的JOL值要好于他控学习时间条件下的无意义词对的JOL值;学习时间对回忆成绩影响不显著。
(3)词对关联性对学习判断准确性产生了显著性影响,有意义词对的学习判断准确性要比无意义词对的学习判断准确性要高;而学习时间对学习判断准确性没有显著性影响;词对关联性和学习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学习时间对无意义词对的学习判断准确性影响不显著;学习时间对有意义词对的学习判断准确性影响显著,自控学习时间有意义词对的学习判断准确性要好于他控学习时间有意义词对的学习判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Arbuckle, Tannis Y, Cuddy, Lola L. Discrimination of item strength at time of presentation [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69,1(81):126-131.
[2]陈功香, 傅小兰. 内外部线索对学习判断的影响[J].心理科学, 2003,35(2): 172-177.
教师走进课堂,略带神秘地做了个安静的手势,对学生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听一听他的脚步声,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虽然是公开课,可还是有学生马上侧过身子窃窃私语,有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摸课前准备好的小闹钟。“闹钟”、“钟表”的声音虽然轻微但清晰可闻。)
课件里传来了钟表的“滴答”声后,马上响起不约而同的声音:“闹钟”“钟表”……
师:是啊!你们真聪明!钟表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谁愿意来说说它有什么用处呢?
生1:钟表能告诉我们时间。
生2:我有一个小闹钟。早上闹钟响了,我就该起床了。
生3:“我也有一个,看,我的是凯蒂猫的……”
“我也有。”“我也有……”
(也许是刚才的问题没有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欲。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经意的你一言我一语打破了教师苦心经营的学习氛围,座位上的小头顿时攒动起来。一些顽皮的学生纷纷拿出放在抽屉里的小闹钟,情不自禁地说起了自己的闹钟,课堂教学有些失控……
原本“猜一猜”的活动能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准备的学习材料提露了“天机”,对早已知道谜底的学生而言,这种神秘的情景已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不猜,学生也知道今天要上的是认识钟表。因而交流自己的小闹钟成了他们最想做的事情。由此我想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呈现如何才能做到科学而精心,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比较有实效。
一、 开门见山,让学习材料直接呈现
所谓开门见山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知识的起点,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直接把学习材料呈现给学生。
《可能性》教学片段:
由于学生对“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的意思有了大概了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直接在黑板上写上三个词语。
(直接出示:“一定”、“可能”、“不可能”)
师: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1:“一定”就是“肯定”的意思;
生2:“一定”就是肯定喜欢;
生3:“一定”就是一点儿也不喜欢;
生4:“可能”就是都行。
生5:“也许”
生6:“或者”
生7:“大概”
生8:“不可能”就是没有
生9:“不喜欢”
生10:“绝对不行”
……
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知识起点,运用这种单刀直入的方式组织教学,马上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在想:怎么上数学课会解释词语?学生运用了很多的词汇来表述自己对这三者的理解。这很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二、 顺水推舟,让学习材料乘势而下
所谓顺水推舟就是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新授环节中自己出题作为探究的学习材料,在巩固环节中自己出题作为验证的学习材料,并根据这些学习材料顺着他们的思路深入下去展开教学。
《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能从生活中寻找到成正反比例的例子吗?
一位学生看到老校长坐在后面听课,就编了这么一道题:老校长爱吸烟,一盒烟20支,吸掉1支,剩19支,吸掉2支剩18支……吸掉的烟越多,所剩的烟就越少,变化正好相反,所以吸掉烟的支数和所剩烟的支数成反比例。
(教师大为震惊,没想到编题会编到老校长头上。但冷静一想,觉得此题大有利用价值。)
师:那大家觉得这道题是不是成反比例?
生1:是的,抽得越多,剩的越少。吸掉烟的支数和所剩烟的支数成反比例。
生2:不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生3:这道题不是积不变,而是和不变,所以不成比例。
师:看来这道题确实不是反比例,那还是这个事,能不能编出一道成正比例关系的题呢?
(经过大家互相启发,终于有人编出来了。)
生:每支烟含尼古丁量一定,抽烟的支数和吸入的尼古丁量成正比例。
师:看来吸烟危害太大了,我们一起劝老校长戒烟好吗?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校长也情不自禁地鼓掌,并不断地点头。)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编例子并以此作为学习材料,让学生探究这是不是反比例,没想到学生编出了老校长抽烟的例子,于是我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追问,这是不是反比例,最后竟出来了每支烟含尼古丁量一定,抽烟的支数和吸入的尼古丁量成正比例。
三、 曲线迂回,让学习材料错进正出
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的学习材料,面对这些学习材料,如果采用回避或反复强调的方法,都不能达到防止错误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曲线迂回的方法,引导他们比较、思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的方法,体验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思中,提高思维的批判性。
《图形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拼图形。学生很快就按要求操作起来,反馈时,绝大多数学生表示都已摆出了四种图形,少数学生有点疑惑。
生:我只剩4根小棒,拼不出一个圆来。
师:那大家一起来数一下你的圆有几条边。
生1:圆有8条边。
生2:圆有12条边。
生3:圆有20条边
师:圆到底有几条边呢?
(学生争论不休,这时我就拿出一个圆让学生来数数有几条边。)
生:老师,你拿出的这个圆,数不出有几条边。
师:那么书本上的圆能数出有几条边吗?
学生摇摇头。这时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圆片,动手摸一摸,学生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纷纷举起手来。
生1:圆的一圈是弯弯的,我们拼出来的都有角。
生2:那是因为我们的小棒不够了,多一点就会像的。
没想到学生不经意的一个错误会引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在亲身体验与探索中学生不但知道了圆的特征,并初步感受了极限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
四、 动态生成,让学习材料意外生光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呈现课堂学习材料也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一个“可变的过程”。
《可能性》教学片段:
教学《可能性》时,创设了如下学习材料,提供给学生一个互动生成的空间。
师:(提供给学生一个盒子,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盒子里有6颗棋子,可能怎么放?
(学生汇报,并完成下表。)
师:请你在这里选择一种,如果要拿一颗白棋子,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
师:好,下面我们通过活动验证一下大家的想法。
小组合作验证并填表,要求:A、先数一数自己盒子中有白棋子与黑棋子的颗数;B、在盒子里拿1颗棋子,再放回去;C、组长做好记录,小组成员轮流拿,每人拿3次。
汇报,完成表格。
师:观察这张表格,哪种拿到白棋子的可能性最大?
生:第五种,白棋5颗,黑棋子1颗。
师:哪种可能性最小?
生:第一种,白棋子1颗,黑棋子5颗。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1:白棋子与黑棋子一样时,拿的次数也可能一样。
生2:白棋子多的时候,拿到白棋的可能性大。
生3:黑棋子多的时候,拿到黑棋子的可能性大。
2.设置合理的建筑材料实践课程体系
(1)将实践教学从原有的教学体系中划分出来,单独设置材料实践课或设置材料实践周,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性教学得以实现。首先对于部分有兴趣和能力较高的学生可开设实践兴趣小组,也可结合教师科研参与到实际生产实践中来,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其次,可通过设置新型的建筑材料实践项目,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精选验证性实践,开设设计、综合性实践课,组织学生到建设工地去、生产一线去开展实践性、技能性教学活动来完善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在新型材料实践项目教学中可根据实践项目内容进行选择。例如:在粉煤灰混凝土、新型水性防水材料、混凝土非破损检测、建筑陶瓷等材料的实践教学及研究性学习中可以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实践设计、过程的记录、结果的验证来研究粉煤灰组成及性能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合水性防水材料科研项目,开展方案制定、选材、性能测试及分析、材料应用等环节的综合实践来探究新型防水材料的综合利用,增加学生新型材料知识。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2)应结合整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有关材料性能的测试和品质评定的基本技能。如“材料基本物理性质中密度的测定、吸水率的测定试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砂筛分试验”等。对于这些基础实践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实践方法,增强感性认识,为做好设计综合性实践奠定基础
(3)由教师给定实践设计结果,由学生自己拟定实践方案和实践步骤。以砂浆配合比实践为例,让学生自己选择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测定配合比设计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指标,自行研究设计配合比,调整成型,验证配合比是否满足工程类别及砌体部位的设计要求。
(4)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目标的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采用综合的或现代的测试技术的实践项目训练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将原来的水泥、砂石、混凝土3项相对独立的实践内容整合为一项设计性综合实践,以完成不同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目标,以目前工程中使用的实践报告为样本,模拟实际工程的实践程序,把常规的3项实践有机地贯穿在一起,从混凝土强度设计、和易性的选择、材料的材性检测到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和试配,以及实践的准备和实践后的处理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最终提出最佳配合比及理论分析报告。
2.1调整实践教学课时和时间
根据传统教学大纲课时设置,《建筑材料》实践课时包含在理论课时内,一般为10~16课时,但往往因为实践课集中设置,实践学生过度集中,有些实践要求等待的时间长等原因,理论课内的实践时间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实践的教学作用和效果之差是显而易见的。可将实践课的时间做如下调整尝试:实践周数为4周,实验室的每天开放时间为早8点~晚9点。实践采用预约制,学生在此期间可随时到实验室做试验。每个实践小组自由组合,每组人数以3~4人为宜。对于较综合的需要时间跨度大的试验本校做不了则可采用走出去的办法来加以弥补和充实。例如我校同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检测室建立了长期的校外实训基地来加强了因设备不足而造成的实践无法进行的现状。
2.2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传统的实践教学中由于分组少,每组人数多,实践都是验证性的活动,实践报告也就大同小异,抄袭现象严重。而实践综合成绩一般也是由实践报告、操作表现、出勤情况组成,因此,以往的实践成绩不能真实地考察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生对实践掌握的情况。通过实践教学考核办法的改革,实践成绩将不再有"大锅饭"的现象,实践结束后教师可针对实践过程情况记录、提交的实践成果及实践问题的解决途经等进行综合考核。我校建立并实施的《学生学科成绩综合评价体系》就针对学生实践操作成绩的评定与考核办法做了有益的探索。
2.3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
专任教学人员不足,实践教学人员缺乏。必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确保教学队伍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稳定来加以改善。我校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来加以改善,即定期、不定期让专业教师到生产企业去学习深造,组织专业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培养双师的人才,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到校指导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资金投入不足,实践教学用房少,实践教学仪器设备陈旧、不配套使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成为空谈。加大资金投入,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已刻不容缓。近几年来我校加强了实践性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建立了建筑材料专用实训室,添置了常规的实验仪器设备,逐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另外还通过同县工程建设检测中心建立长期校外实训基地来加以充实和完善。
3.改进建筑材料实践性教学的成效
(1)改变原有的建筑材料实践教学项目,增加一些新型重要的材料实践,纳入实践课程体系,既满足了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又提高了实践技术设备的利用价值,丰富了建筑材料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强化了学生对新型材料的测试技术的学习。
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教给学生答题方法与技巧,举一反三,强化训练,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迁移,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关键在于掌握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规律,并对其进行相关思维策略的训练,其中心内容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思考。
一 认真分析所设问题,切忌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
解答材料解析题,首先是先审读设问,后审读材料,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可以增强阅读材料的目的性和回答问题的针对性。传统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是先阅读材料,再分析问题。如果提供的材料较难理解,尤其是文言文和翻译过来的外文资料,学生往往难以读懂,不知所云,这样就无从下手。但如果先看问题,掌握所设置的问题的具体要求,例如,要求回答背景、原因、过程、本质含义、真实目的、主张、评价、危害、影响等,这样就可以带着“问题信息”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材料。同时阅读材料时,除材料外,还要注意材料的出处、材料的注释或时间、地点等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对理解材料、回答问题都有提示作用。
二 仔细阅读材料,搞清楚其中心意思
阅读材料应瞻前顾后,首先是通读材料,建立与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其次是精读设问部分,对每一问都要咬文嚼字,应按问作答。所学为辅,材料为主,论从史出,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初步接触材料,应该先解决文字障碍。进而搞清楚本段材料中要表达的意思。要从材料中所反映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由此进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对于记叙性材料,关键是要从材料中提炼出要点。对于论说性材料,关键是要提炼出材料中的观点、看法。有时在提炼材料要点或观点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揭示历史现象或某一观点、看法背后隐藏的实质性东西。
三 分析整理材料要抓住中心问题
首先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直接凭感觉答题。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搜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其次是进行材料整理。应抓住中心问题,带着问题再读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搞清楚看法背后隐藏的实质性东西,这也是解析材料题的关键步骤之一。接着在此基础上,区分出材料反映的史实与作者观点的差异,由此确定作者的基本立场、价值取向及其观点正确与否。
四 将材料与教材相关的历史知识结合
将材料中心意思与教材的那段历史结合起来,运用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其“着眼点”都是考查历史学科基础性、主干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应用,一切以教材为主,其与教材内容有内在的联系。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设问需要从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不可能超出教材的范围。
五 再读和分析设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26-02
一、前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材料行业技术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对材料类人才需求量日趋增多,同时社会对材料人才要求更偏向于实践经验,人才的选择由以往的“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能力素质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面对社会上残酷竞争的人才市场,现在各高校就材料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面临捉着挑战,尤其是实用型材料人才已成为社会人才需求的一大缺口。
实践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锻炼学生在专业方面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更是缩短学生进入社会后改变角色的有效方法。多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是在重实际的理念思想指导下,将实验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教学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整合于一体,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实用科学与理论科学相互渗透。因此,建立多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材料类人才,充分体现“重实际”理念,对材料实际教育体系改革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现状分析
材料学是以材料为中心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材料专业教学不仅包含知识的灌输、操作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开发新材料能力的培育。学生的教育应以理论、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材料类人才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材料类教育已形成了高职、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体系。材料类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也不断更新,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方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材料类教育较偏重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高,实践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在办学规模方面,高等院校的高比重、低投入的重复建设和连续扩招规模给材料学R笛生毕业就业问题带来很大的压力。在实践教学方面,都几乎不重视实践教学,每门课没有几节实践课程,实际教学方法简单,实践教学内容很少更新等问题。在实习教学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而实习空间基地有限;同时实习时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提升等给实习教学带来了困难。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现有大部分院校所建立的实践基地范围窄,且仅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主,实践教学期短,办学规模的扩大使实践教学基地不堪重负,学生实践机会减少。在教学理念方面,实践教学缺乏真正的让学生动手思考的思想理念。所以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多维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实用型材料人才面临与时俱进、势在必行的。
三、实施方法
1.进行实验大纲改革:首先要对材料类专业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具体实施方法为将实验大纲逐步分成三个过程:首先改变教学计划,主要是在总的授课计划里增加实验内容;其次是建立实验项目卡,针对每个实验,建立相应的项目卡,提出实验过程中对老师及学生的要求,实验的目的、原理、设备、过程等。让学生能通过实验达到学习什么知识的目的;最后,是多培训老师在实验课程方面的教学。材料专业实验教学是对课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再次体现、巩固、深化和创新,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书本上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专业技能,从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加强实验教学课堂的规范管理,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纪律,对实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要老师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案以及实验指导书。同时对学生也提出相应的要求,要求分组进行实验,采用和教室上课一样的教学模式,严格要求学生遵从实验上课纪律。在上课过程中,勤动手,多动脑,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回顾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2.实践基地建设:尽最大能力扩大见习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实际实验场所。主要的实习基地包括:学校金工实习、学校的生产单位、学校周边工厂以及或内大型生产单位等。同时学校内部也可以建设有大学生实训基地,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实习教学改革。实习教学模式改革:采用“早锻炼、重基础、抓实际”的方案,在学生实习阶段,使他形成实际动手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早锻炼:加强实习前的训练,从而减少学生上班动手能力的适应期。利用周末、晚上、实习前几个星期学生组织学习相关的职业规章制度等内容,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理解和领悟基本材料的生产过程及相关操作技能,使学生快速地适应工作角色,缩短适应上班后由学生向工人转换的时间。(2)重基础:让学生从世纪中掌握基本实践生产技能。教学模式采取“课下实习”和“集中实习”两种模式。①课下实习是指学生学习完一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后,立即安排10左右课时的实验时间。②集中实习是指在学习完主要理论课程后,安排6周左右教学生产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大概包括课程设计实习和教学实训实习。③课程设计教学实习安排在自己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基地。采取单个与综合时间实习、课下自由与集中安排相结合的形式,运用以带着问题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抓实际:最后毕业实习安排在毕业前一学年生产,时间为一个学期。毕业生产实习前,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包括实习生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安全、实习指导、法规教育。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国内大型生产单位集中实习。聘请工厂骨干为指导老师或外聘教师。毕业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指导老师两者一起考核。